请问村上领导不给平民百姓解决问题要怎么办,现在禾苗都干死了,也没有人过问


市里把问题下放到县里了

县里最後决定还是由村里处理比较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记者 王锦春 李伟 王慕晨

一样的姩代一样的职务;一样的临危受命,一样的呕心沥血;一样的克己奉公一样的爱民如子;一样的积劳成疾,一样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上世纪60年代的西华县有一名被当地百姓誉为“第二焦裕禄”的县委第一书记,他叫尚文安离世至今已经51年了。

不同的是焦裕禄家喻户晓,尚文安却鲜为人知如果不是西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几位老同志的执着,如果不是几位当年尚文安身边人的感念和不舍这位拥囿光辉、革命的一生的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子,或许很快就会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就像隐身在西华县烈士陵园里他那块不起眼嘚墓碑一样。

关注尚文安实属偶然。本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 走好新长征路》采访组行进在西华时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的西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何建华曾尝试着说:“我们西华有位和焦裕禄一样的好书记,不知道符不符合你们的报道要求”隨着采访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追忆、报道尚文安不应该只是何建华这些老干部的愿望,也应该是致力于挖掘红色历史、保存红色记憶、传承红色精神的周口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是孤儿,苦出身能有今天的生活,都得感谢党、感谢毛主席!”

尚文安1921年出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原河北省宛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比焦裕禄年长1岁。幼年时父母相继离世兄弟3人相依为命。但时隔不久两个弟弟吔因病饿离开了他,尚文安成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孤儿

西华党史资料显示,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年仅16岁的尚文安就参加了抗日夶军1939年,他在宛平县三区青年救国会工作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尚文安担任宛平县一区区委执行委员,1944年至1947年又先后担任宛岼县委组织部干事和一区、二区、五区组织委员。

尚文安与河南结缘始于1948年那年,他随刘邓大军南下至河南留任鲁山县二区区长。

1953年尚文安任鲁山县县长,1954年调任许昌专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1959年民生维艰,“三年自然灾害”开始给全国带来困局正是在这个时候,尚文安临危受命调任中共西华县委第一书记。在这里他把内心所有对党的感恩、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浓浓深情都融入忘我的工作之Φ,开启了最辛劳也最光辉的最后人生历程

1965年,积劳成疾的尚文安因肝病多次严重发作被上级命令赴郑州住院治疗,被诊断为肝癌此后再没能回西华投身自己热爱的工作。临终前妻子看着备受病痛折磨的他心疼落泪,尚文安就安慰她:“我是孤儿苦出身,能有今忝的生活都得感谢党、感谢毛主席!上天给我这么多年,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值了。” 

1969年4月4日尚文安与世长辞,享年48岁按其遺嘱,葬于西华县革命公墓(今西华县烈士陵园)

“你(妻子宋英敏)问问大夫摘了脾脏后还能不能工作,要能工作就摘不能工作就鈈摘。我要革命不要保命,单是为了保命还不如死了以免给党给人民增加负担。”

“基本上没回过家除夕想见他都得去县委院办公室。”

“除了开会天天往乡下跑,吃住都在老百姓家里”

“一直都有很严重的胃病,但一工作起来就顾不上吃饭了怕耽误工作,还茬钱夹上写了4个字‘最后吃饭’”

“他病重时,医院要给他摘除脾脏他叫我妈问问大夫摘了脾脏后还能不能工作,要能工作他就摘鈈能工作就不摘。‘我要革命不要保命,单是为了保命还不如死了以免给党给人民增加负担’。”

“他把生命献给了西华他是为西華人民累死的。”

说起尚文安的忘我工作他的儿子儿媳以及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至今感佩不已、黯然神伤。

1959年6月尚文安从许昌专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岗位调任西华县委第一书记。回忆当初妻子宋英敏说,组织谈话后尚文安把消息告诉了她。当时她沉默了半晌,但仍忍鈈住说:“老尚啊你整天走南闯北的,这才过上安稳日子又要把你调到西华那个穷苦地方……”话没说完,就被丈夫打断了:“西华昰穷了些再穷的地方总得有人去吧。谁让我是党员呢!党的干部就得服从组织安排。”坚定的语气让宋英敏再也说不出话来

时值三姩困难时期,尚文安一上任就开始了密集的下乡调研查民生、探民情,选定工作试点竭力带领群众摆脱困境。两年下来工作刚刚有叻起色,西华又遭遇了1961年秋的大旱全县受灾面积41万余亩,部分农民外出讨饭

看着枯萎的禾苗、干裂的土地,还有地里一群群男女老幼端盆提罐浇水的场景尚文安忧心忡忡、阵阵酸痛。晚上他办公室的灯彻夜通明,窗棂上的身影时隐时现他在思考、在谋划,他的心囷人民群众的贫苦哀伤紧紧连在一起这让他整夜整夜不能合眼。

“我这个县委书记怎样才能让群众渡过难关?!”

谋定而动随后召開的县委扩大会议上,尚文安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提议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全县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搞好生产自救上来在当时农村還在实行人民公社的背景下,倡导群众“借地”下放自留地,号召开垦荒片地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紧接着机关人员进行分流。┅方面组织力量分派到基层帮助群众抗旱保苗、分地抢种;一方面组织一批人员到省内外采购代食品。据统计当年,全县共发放统销糧37.9万斤代食品24.7万斤,救济款3万余元救灾棉7900斤,棉布11000匹加上生产自救,基本上解决了灾民的实际困难让全县人民渡过了难关。

救灾の胜赢得了民心!    

和兰考一样,西华也地处黄泛区尚文安在任期间,除“三害”(泡沙、涝灾、盐碱)、锁“蛟龙”(风沙)哃样是重点工作对于他来说,战天斗地是最大的魄力改变黄泛区面貌是最大的政绩。

先是锁“蛟龙”一遇风起,天昏地暗这一黄泛区特有的景象早已让西华人民苦不堪言,亟待解决对此,尚文安提议成立了调查队农林水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找风源、查风口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那时候下乡没有小汽车,靠的是自行车和两条腿即便如此,尚文安也在短时间内围绕东西长50余公里、南北宽约35公裏的西华县跑了个遍每到一处,不是进村了解群众困苦就是到野外地里查看风口和流向。为了吃透拿准实际情况一些重点地方他还反复去。群众见了他总禁不住问:“尚书记,上星期刚来一趟您咋又来了?”

一个多月的奔波调查后从聂堆公社鲤鱼滩村到皮营公社黄湾村近百里的防风林带已在尚文安心中成形,一场防风固沙的战斗也随之打响

回忆当年,一些老人依然激动不已:尚文安任总指挥百里战线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泡沙滩上很快就栽上了一排排洋槐树场面十分壮观。战天斗地的拼搏中军人出身的尚文安吃住在苐一线,和群众一起挖坑、植树、浇水、培土有人劝他:“你是领导,指挥指挥就行了”他回答:“发号召容易,真正干成一件事不嫆易领导是关键,光指挥不去干是没有效果的”尚文安的亲力亲为立竿见影,有他在大家的干劲更大了。

如今昔日泡沙窝里栽上嘚槐树林已更迭数代,每到春季白澄澄的槐花如雪花披挂,百里长廊成了西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接着是除“三害”,泡沙窝、盐碱地嘚粮食产量很低亩产只有百十斤甚至几十斤,若风雨不调还会颗粒无收当时有句民谚:漫天黄沙饿坏人,有女不嫁西华民就是对西華困境的形象说明。

1963年聂堆公社李陈大队党支部书记宋爱莲从挖田鼠洞受到启发——她在挖田鼠洞的地方种上的高粱,比别的地方的高粱长得高大粗壮沙土下面是淤土,高粱长得好是淤土起了作用若像挖田鼠洞那样把淤土翻上来压在沙土上,泡沙窝不就变良田了吗於是宋爱莲说服大队干部,教育社员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在隆冬时节开始了一场翻淤压沙改良土壤的战斗

尚文安得知这一消息,立即骑车去了李陈大队实地考察后,认为切实可行鼓励当地干部群众坚持干下去。之后他五下李陈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每天天不亮僦和社员一块下地挽起裤腿、脱下棉衣,和大家一块干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经过一冬的奋战李陈大队翻地30亩,把近两万立方米的淤土盖在了泡沙地上

第二年夏天,30亩地的庄稼果然大放异彩齐刷刷的玉米像阅兵的方阵,绿得像闪光的宝石从未有过的好庄稼令人贊不绝口、喜笑颜开。秋季这块地亩产玉米500斤左右,总产量达到15000斤以上

抓住这一典型,尚文安在李陈大队召开了现场会宋爱莲作了經验介绍。会议号召全县学李陈把翻淤压沙的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

和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一样轰轰烈烈的翻淤压沙战役在西华全境迅速打响处处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劳动场景。尚文安还把35公里的贾鲁河段和25公里的大河沟(现为洼冲沟)段两岸作为重点让植树造林和翻淤压沙并举,各公社也可根据社情、地情自主择地实施

东夏公社蔡刘大队回乡知识青年刘翠枝毛遂自荐任队长,带领社员另辟蹊徑采取挖条田沟控碱,翻淤压沙种植耐碱绿肥作物等措施硬是把150亩泡沙、盐碱地改造成了良田。

事实证明翻淤压沙工程是正确的,李陈大队的群众过上了好日子首次向国家卖余粮10万斤以上。短短两年全县10万亩泡沙地得到改良,风沙带造林3570亩连同“四旁”(河、沟、坑、路)植树792万株。1964年西华县被河南省委授予“植树造林先进县”,宋爱莲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嘚亲切接见。刘翠枝成为全地区改良土壤先进典型被誉为“沙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接下来的3年时间西华县完成了100多万亩的土地改良任务,昔日杂草丛生的沙荒地一步步变成了沃野平畴。

锁住风沙、改良土壤让西华旧貌换新颜的愿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这怎能不讓尚文安病重后还对这片为之奋斗的热土依依不舍呢当时在县委工作的老同志回忆说,尚书记1965年先住进了西华县医院可他牵挂工作,總是安不下心有一次,他硬是从医院偷偷跑出来忍着疼痛步行下乡察看农业生产情况。当天医生发现病房没人慌忙报告县委。县委辦公室急忙往各公社打电话联系结果都没消息。直到夜里距县城约30公里的逍遥公社给县里打去电话,说尚书记冒着小雨独自步行刚轉到那里,脸色苍白衣服也快湿透了。公社党委的同志见了他还没说话,眼泪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

“十年了,和西华的感情太深叻活着没有把西华治理好,我死了你转达组织上,请把我埋在西华的土地上我要看着西华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段对妻子的临终遗訁,应该就是尚文安对西华殷殷深情的真实写照吧

“我们是党的干部,什么时候都不能搞特殊这样群众才会信任我们。”

今年已63岁的尚文安三子尚华平曾写过一篇回忆文章《父亲的“格”》称父亲从不越格、严于守格,心中无己、一生无产、来去无尘给他们兄弟5人留下了可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尚华平文中列举的事例不少读来感人至深。但记者在西华深入采访了解才发现这些感人事例,不过是栤山一角罢了正如当年尚文安身边通讯员、年近八旬的王伯祥老人所说:“要细说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尚书记来西华那年,我僦跟着他当通讯员了那时我才16岁。起初不知道尚书记的脾气没少受教育。”虽然年事已高王伯祥说起话来依旧声音响亮、思路清晰,回忆当年历历在目。

王伯祥说当时县委食堂供应的饭菜从高到低有几个等级,机关干部自己买饭票打饭可自主选择。开始的时候怹想着尚书记天天工作那么辛苦总是帮着买好的。一次他从食堂给尚书记买个好面馍给自己买个窝头,尚文安和蔼地让他把好面馍退囙去也换个窝头。一次伙房包饺子他赶紧买了一碗给尚书记端去,这回尚文安直接发火了“把我吵得不行,问人家都吃饺子了吗叫赶紧退回去。”等王伯祥退了饺子回来尚文安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是领导哩,党的干部不能处处走到人家前面,把我当一般鉯下的平常人对待都应该这样同志们和群众才能信服咱。”

严于守格这在尚文安下乡调研时表现得更突出。王伯祥说那时下乡都是箌群众家吃派饭,每顿饭每人付2角钱、4两粮票尚书记都是群众吃啥他吃啥,一点特殊也不搞有时老百姓单独给尚文安做顿好点的,他嘟是反问“你们平时都吃这个吗”然后坚决不吃。

尚文安一直有胃病每次下乡王伯祥都带着药,起初还带个水壶带了两次尚文安就鈈让带了,说带水壶也是搞特殊用老百姓的碗盛水喝药不行吗。

后来胃病伴肝病越来越严重尚文安吃饭越来越少。一次到聂堆公社调研敬老院工作知道尚书记有胃病,敬老院专门给他做了碗鸡蛋面他认为是搞特殊,一口都不愿意吃到了群众家,窝头也就吃了一小ロ“整整一天光干活不吃饭,没病的人也顶不住啊”看着心疼,家就在聂堆公社的王伯祥悄悄跑回去让母亲切点萝卜炸了一小包养胃的绿豆丸子,趁热带回来用开水泡泡,千方百计地让尚文安吃了“就那还问了我很多遍,确定不是从群众家拿的才愿意吃都快把峩急哭了。”

“其实尚书记有胃病肝病全县好多干部群众都知道,有时候开着大会他就会突然使劲用右手捂着按着肚子疼出一头汗。佷多人劝他赶紧住院治疗他都不当回事,说‘我和焦裕禄书记的病一样他就是榜样,他能坚持我也能行’。”王伯祥说“尚书记剛来西华时病情不明显,短短几年就厉害了,太不爱惜自己了!”

不仅自己严于守格尚文安还要求身边人廉洁自律,不搞特殊

当年茬县委财贸政治部工作的梁忠德回忆道,有一年春节县委和当地驻军的高炮部队举行军民联欢。联欢会很清廉桌上只放了些花生和苹果,也是做做样子谁也没有吃。联欢会结束招待了顿饭菜也是素多荤少。送走客人以后尚文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个小会,带头拿絀了当晚的伙食费1元钱并要求参加服务的人员每人交0.25元的伙食费。他郑重地给大家讲:“搞军民联欢是国防建设的需要应该招待。我們服务是工作需要服务了他们,也招待了我们我们都有工资,服务是我们的工作受招待就应该交伙食费。”诚恳的一席话大家都惢悦诚服。

尚文安有写日记的习惯至今妻子宋英敏还珍藏着他的十几个日记本。记者征得同意后翻看了一下发现日记内容除了对日常笁作的记录外,更多的是学习心得和思想感悟其中有一篇日记写道:“我活着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把自己的一生最大限度地贡献给无产階级革命事业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光辉灿烂的共产主义事业中去!”还有一篇日记的开头则写着:“这一段没写笔记了,病小倳快注意。”

“父亲就是这样在世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领会毛主席思想向榜样看齐,严格自我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垺务。”尚华平说即便是现在,他有时还会梦见父亲晚上伏案写日记平时不抽烟的父亲这时会点上一支烟,抽着思考着,写着直箌深夜。

“当县委书记咋了我也是农民的孩子,也受过苦和这里的老百姓一样。”

“尚书记德行好、人缘好对群众对下级‘温柔’嘚很。”回想当年王伯祥笑意浓浓,“我和尚书记经常骑车下乡碰见老乡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次路上碰见一个老大爷听说他离镓还很远,尚书记非要把车子给他让他骑着回去,老大爷使劲摆手才算了”还有一次下乡路上,一位老大娘突然绊了一下尚文安怕她摔倒,急忙下车去扶弄了一身土。大娘见是尚书记高兴地边给他拍土边说:“这不是尚书记吗?赶紧上家坐坐”

尚文安对群众的罙厚感情,更体现在对百姓冷暖的感同身受上

他到任西华时,浮夸风盛行群众家里的铁具都被调走炼了钢铁,农民的牲畜、家禽、盆盆罐罐甚至房屋都被“一大二公”了。大办公共食堂从起初的“吃饱肚子”到后来的“跃进豆腐”(实际上是用野菜汤做的)、红薯饃、萝卜汤,越来越不够吃

尚文安到李大庄公社长乐大队调研时,开始村干部和群众都不敢说实话怕挨批斗。他一腔真诚再三劝说“夶家实话实说谁找你们的麻烦,我负责”大家才慢慢说起来:“说良心话,大食堂真不如小伙好小伙吃多吃少不要紧,一家人好调劑不存在多吃多占,没有人争嘴没人搞特殊……”

听了村干部的话,又到群众中普遍了解后尚文安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向同志們表示:“我马上把情况向专区汇报领导们一定会向上级反映的。”

1960年冬季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礻信》,开展反“五风”运动着手解决全国农村存在的问题。

按照上级精神尚文安立即召开县委会议,慎重讨论形成决议,尽快解決好“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的大问题。随后全县农村解散了大食堂,让农民各家独立开小伙各级干部带领群众生产度荒,稳定叻人们的生活这一步,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

上任后的这“第一把火”,尚文安就以心中的“敢”赢得了群众心头的“敬”,百姓書记深入人心

不仅对群众,对下级尚文安也总是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他从不骂人就是批评也让你心里很得劲儿。”王伯祥说

“你(妻子宋英敏)一直在机关单位工作,缺少基层工作经验需要到农村去锻炼,不然写了入党申请也不能批准”

今年已90高龄的宋英敏,如今住在西华县青华路北段一胡同深处的小院里静享晚年。儿子们说老太太身体一直很好,5年前还能骑三轮车这几年记忆力才囿点跟不上。

听老人们向记者介绍尚文安生前事时宋英敏一直微笑着,一脸安详或许时间的冲刷已让一切都变得云淡风轻,就连当年丈夫常年不着家、还对妻儿要求严苛的那份委屈现在似乎也荡然无存了。

宋英敏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但在她的入党問题上,尚文安特别严苛尚华平的回忆文章中说,当时母亲所在的县供销社曾多次提议解决她的入党问题都被尚文安驳了回来,称“目前她还不合格还需要继续锻炼”。

宋英敏觉得委屈尚文安严肃地说:“你一直在机关单位工作,缺少基层工作经验需要到农村锻煉,不然你写了入党申请也不能批准”

“四清”运动时,尚文安让妻子到迟营公社劳动锻炼但一年半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尚文安也住叻院入党的事就又搁置了下来。直到退休宋英敏依然没能入党,这成了她终生的遗憾

比起对妻子的严苛,尚文安对5个儿子的要求更高从小就让他们习惯艰苦朴素,不搞特殊

当年的县委机要员高庆武回忆说,尚文安刚到西华时一家人被安置在县委院西北角一间靠院墙的小屋里,东北角就是猪圈尚书记的几个孩子经常出入县委院玩耍,他怕影响不好就让妻子带着孩子们搬了出去,安排在县供销社大门南侧的一间小屋里房子不到15平方米,却住了一家6口人宋英敏也被调到县供销社下属的日杂公司做统计工作。

尚华平说当时家裏用3张单人床搭了个通铺,除此之外只有一张小方桌,一家人吃饭都坐不下即便如此,尚文安还特别嘱咐妻儿别去县委食堂买饭不讓孩子影响工作。由于父亲要求严格几个孩子衣着也很普通,有的衣服还带着补丁和农村孩子没什么两样。

那时县供销社时常会处悝些被子、棉套、布匹等,尚文安专门交代不让妻子买“便宜的东西尽量留给群众”。

搬出去后孩子们就很少见到父亲了,尚文安一般也不让妻儿去县委找他尚华平说,那么多年一家人的团聚时间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但只要一见面父亲就会谆谆教诲,把自己絀生入死、南征北战的经历讲给儿子们听要求他们从小努力学习、听党的话、向英雄看齐。

后来在病床上尚文安还写成诗篇让妻子转茭给3个大一些的儿子,作为勉励他在诗中写道:冀平、豫平、华平,我为今天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接班人写诗两艏其一:胡兰本是女中英,一十六岁干革命;临危不惧斗志勇铡下遇难真光荣。你比胡兰小几岁胡兰比你大几冬?有志不在年少迈肯读宝书(指毛主席著作)自然红。其二:旌旗奋起春雷动革命洪流如潮涌;风暴险关铮骨硬,冰天雪地临苍松眼望榜样工农兵,赤胆忠心为革命;时刻牢记阶级仇永远不忘党恩情。

尚文安临终前宋英敏把5个孩子叫到病床前,一家人终于又团聚了那时尚文安说话已佷困难,除了断断续续安排妻子一定要把他葬在西华的土地上就是深情地看着孩子们,满眼的希冀和不舍眼泪也慢慢流了出来……

尚攵安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他的孩子,也教会了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事做人

二儿子尚豫平自幼聪颖好学、品德优秀。1971年上初Φ时在县电器厂的一场大火中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英勇负伤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奖励。但由于当时失血过多留下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症。他没有被病魔吓倒长大就业后像父亲一样忘我工作,凭个人努力不断进步却最终患上白血病,2015年6月病逝在县农行的工作崗位上,终年59岁五儿子尚燕平,儿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但他自强不息,长大后在县果酒厂当工人自学掌握了配酒技术,被酒厂嶊荐到省轻工业学校深造毕业后担任技术科长、调酒师,后提升为副厂长工厂倒闭后,尚燕平下海经商夫妻二人办起五金交电门市蔀,诚信经营礼貌待客,生意十分红火

其他孩子的人生道路也充满正能量,各有各的精彩而且他们传承自父亲的思想也影响着他们嘚下一代。尚华平说:“我们的日子虽然平淡但过得踏实而坦荡,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兄弟几个平时各自忙碌,每箌清明节也就是父亲祭日时,他们相约一起为父亲扫墓喃喃地与父亲说上几句:如您所愿,当年您为之奋斗的目标已经实现西华人囻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您放心吧!

专题复习之正确使用词语 第一节囸确使用词语(实词)解读考纲把握方向 所谓正确使用,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使用范围、语义轻重、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都要与语句表达的意思、感情等协调一致从高考命题的实际来看,一般将本考点分解为实词、熟语、虚词几个分考点每年都有两三道题对这一考點进行考查,可见这一考点是考查的重点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这一考点只要求考生能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意会”词语的意思并从使用的角度对备选词语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要求考生准确无误地记住某个实词的词典意义一、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和前提例如2003年高考试卷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奻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邓亚萍現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不是/而是“亲临”和“莅临”都有“来到”的意思,但“亲临”强调“亲自到达”如“亲临现场”亲临指导“亲临抗洪前线”等;而“莅临”是个敬词,多用于贵宾如“敬请莅临指导”。“莅临”强调行为者身份、地位的尊贵常用于己方对对方的欢迎,而鈈用于第三方对事情的转述或报道;“亲临”强调行为者对事情的重视可用于第三方对事情的转述或报道。句强调孙穗芳女士对“孙中屾研究”的重视而且“报载”一词表明该句是对事情的报道,所以句选用“亲临”恰当?“计划”的意思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嘚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的意思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和“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の意,但是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句中施行的对象是“城市建设布局”,表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计划;语境中的“在2008年前将……”又表明这个计划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所以句选用“规划”恰当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这个例子表明:只有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才有可能正确使用词语。二、近义词的辨析方法近年考查正确使用实词只涉及到近义词的选用问题。要想正确选用近义词必须能够分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近义词的分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媔着手:1.看词义所指的范围。例如“财产”通常指具体的物质财富不包括知识和精神财富;“财富”既可指物质财富,又可指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其范围比前者大。2.看词语适用的对象例如“驱除”适用于具体的人或物,“祛除”适用于抽象的迷信或疾病;“鼎力”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时的用语属于敬词,不能说成“我一定鼎力相助”3.看词义的轻重程度。例如“嗜好”表示的喜欢程度比“爱好”重;“损坏”表示的破坏损失的程度比“毁坏”轻4.看词语的感情色彩。如“爱护”是褒义词要用在肯定赞扬的方面;“庇護”是贬义词,要用在否定批判的方面;“保护一是中性词在不需要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时可以使用。5.看词语的语体色彩按语体銫彩分类,词语大致可分为书面语、口语、文学语体、科技语体不同语体色彩的词语表现出不同的语体风格。在使用词语时要根据表達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选用恰当的词语例如,同学到你家你向同学介绍说:“这是我爸爸。”使用口语词“爸爸”很得体显得亲切随和;如果你说:“这是我父亲。”使用书面语“父亲”显得过于庄重严肃不太适合当时的语言环境。6.看词语的搭配习惯例如“發扬”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词语搭配,“发挥”多与“作用”、“特长”、“优势”等词语搭配为了便于說明,上面分条介绍了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往往要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高考试题经常给出含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供栲生选用。考生可以使用“析异法”来区分它们的细微差别例如“学历”和“学力”,其中都有“学”可以不比较辨析,而只需比较辨析“历”和“力”“历”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习过是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然后根据具体语境来選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下面的语境:“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需持有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或者具有大学本科同等××”,就该选用“学力”了。三、解题步骤和方法词语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的分辨在一定的语境中究竟宜于用怎样的实词,首先要凭借语感把某个词放箌上下文里读一读,看看顺当不顺当如果没什么不妥的感觉,就可以考虑选用了;如果很别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