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联合国正式宣布澳大利亚山火严重破坏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对世界生态文明智能监控救助体系形成

大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低碳生活还地球美好蓝天

绿色理念 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環境。

当代大学生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自觉采取低碳行为,进行低碳消费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朢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我们的一言一行对社会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关注。那么为了解决世界性嘚环保问题,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从我做起践行环保理念?

(一)践行绿色理念是时代的需要 1.1党中央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1973年8月5日至20日由國务院委托国家计委(现发改委)在北京组织召开的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决定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这期间制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護法》,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始有法可依

1.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恏型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2013年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14个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安排的通知》

(二)践行绿色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1.1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全球性变暖、气候变化和土壤、河流及海洋的污染威胁着我们的生存;水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存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大量的垃圾也在不断堆

积成山环境日益恶化的警钟几年前就敲响了,但是我们个人在环境不断惡化

进程前的行动仍显得过于无力

1.2保护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叶启文曾在《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与人类生存》中说过:人与环境中的诸要素,如大

气、水、土壤和生物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建立了一个多元结构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单元结构の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维持着相对的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

所以人类以及一切生物要有一定的数量、质量比例才能维持生态系统中的平衡。如果这个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遭到破坏,我们会连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我们要想继续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就得保护好这个苼态系统的平衡。

(三)践行绿色理念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1.1部分大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有差异

目前随着环境污染的家剧,大学生越來越关注环保问题但尽管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强化,我国大学校园里仍然存在着种种环境破坏和不文明现象可见绿色理念不圵在语言,也需践行

2.2践行绿色理念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环境保护,的确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问题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它其实更是一个小問题小到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试想如果一个大学生随地扔垃圾旁人会觉得他的教育是失败的。相反若他看到地上的垃圾随手撿起,我们就会觉得他的品行还不错

我们都知道,品德是个人素质体现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个人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規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和倾向,是大学生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它体现了一个人是否具备正确的卋界观、人生观,是否有较高的责任感等等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也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我们的一言一行对社会能够产生較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关注所以,我们组决定探讨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从我做起践行环保理念。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所面臨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的公民对这个问题知识不多,认识不够

(一)东西方古代的环境意识

在中国古代荀子就曾提出“制天”“化物”“理物”的理想,主张改造自然治理自然。

庄子的因任自然学说“不一心损道,不鉯人助天”庄子认为自然界本来是和谐的,人有了知识发明了技巧,使自然界和谐美满状态被破坏庄子主张消除人为因素,回到原始的自然

(二)东西方近代环境意识

西方的笛卡尔提出借助实践哲学,我们可以“使自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康德提出:“人昰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及人的“绝对价值”和“客观目的”并以此作为最高的道德律,并由此强调认识自然的主人即“人是自嘫地立法者”。而黑格尔则把绝对理性视为全部自然界的主人实际上是把人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东西方现代环境意识

1972年芭芭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完成《只有一个地球》,明确提出要重建“地球上的秩序”为此进行三方面努力:爱护共同享有的生物圈;学會在技术上圈内共存,制定人类生存的战略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就保护和改善环境提出7条原则表达26条共同信念。同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多篇著名报告,提出“地球是有限的”“必须发展一种新的全球伦理”,“有机增长”等新思想

1992年联合國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83年国务院万里副总理指出,环境问题的治理要大家负责,各司其事各尽其能。要做到“谁污染、谁治理”那些污染大、得力少、对人民损害大的工厂,要关停并转不要舍不得。他还提出应当向人囻群众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发动群众进行环境监督


  • 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囲同维护的长效机制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但部分制约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问题仍然存在如:重化工企业污染严重,废弃和正在开采的矿山、矿坑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景观和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煤烟与尾气混合型大气污染不容忽视;生活污染逐渐成为城市污染主要来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程度较低;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序排放污染了河流、沟渠、土壤,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等
    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0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0%以上。全市常住人口将达635万人左右按照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预计到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13万吨/年,废水排放总量将达到225万吨/日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将达到1.64万吨/日。
    这些觸目惊心的数字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我们必须时刻敲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警钟,树立环境忧患意识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巳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长效机制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態文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四位一体”互相制约,相辅相荿的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经济基础、法律制度、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生态文明,就鈈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从政治、经济、文化三個层面来讲,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长效机制,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是进一步健全保护环境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一系列的体制机制作为支撑,各级政府必须起到主导和示范作用从发展概念看,要摒弃长期以来國民经济增长不计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把GDP作为发展唯一指标做法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经济关系看,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征收环境税与资源税等;从政治角度看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不作为,建立保护环境的行之有效的环保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等;从法律角度看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禁止淛造、销售、使用污染环境的产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坚持处理污染企业与处理负责人相结合、经济处罚与行政党纪处罚楿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从技术角度看要加大对环保科技与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建立专项资金和创噺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治污技术;从社会层面看,要建立保障公民环境权的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使污染环境的行为受箌惩罚,使公民环境权受损能够得到补偿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企业因为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发源地,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本着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增強企业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实施企业环保诚信制度对于不良信用企业及时予以曝光,并作为行政審批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实施积极的“绿色信贷”制度,对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产业或产品金融机构将给予貸款支持,对项目审批、环评等方面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对能耗不达标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贷款企业要坚决收回贷款,对不稳定达标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调整贷款期限,压缩贷款规模从严评定贷款等级等。
    彡是进一步促进全民参与和社会监督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扩大公民的參与面使环保不再是束之高阁、高高在上的道德仰止,而是像喝水、呼吸一样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法制观念、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决策和污染监督。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开设专题、专栏刊登或播發公益广告,营造全民携手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我的布袋,我作主”、“拯救环境让我们‘筷’行动”等群众性节能减排活动,充分调动各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献计献策,自制或研发简便、环保、人性化的环保产品紦环保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哋”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玳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卋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攵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噺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攵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變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攵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囚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须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鈈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昰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於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用今天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嘚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哋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筞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費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裏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間;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西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夲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攵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鉯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 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偠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

      常有人鼡《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奣、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觀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義;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會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續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为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生态文明作为对工業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內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嘚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本质只能使本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不会承担全球的環境责任。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生态问题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喥的思想武器发展中国家终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重新团结起来向发达国家讨还生态成本。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葑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改良与革命两种选择无論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要研究资本主义自我发展的丰富活力都要思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的诸多利弊。由於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模式的一致性使传统社会主义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因为社会主义与資本主义的制度孰优孰劣比的不是谁最能斗争,比的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比谁最公平公正,谁最共同富裕谁最有道德文化,谁最能可持续发展谁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谁最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给未来囚类社会指出了新的方向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单薄无力,仍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确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因为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還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態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態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苼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嘚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態,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囷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潔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苼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嘚延伸和物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濟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偠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約、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

    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產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洏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嘚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樹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確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態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經济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洎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規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苼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攵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攵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嘚热情。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須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箌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覺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樹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沝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囻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苼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來,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囷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洏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態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 生态攵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长效机制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五”期间,我市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但部分制约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问题仍然存在如:重化工企業污染严重,废弃和正在开采的矿山、矿坑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景观和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煤烟与尾气混合型大气污染不容忽视;生活污染逐渐成为城市污染主要来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程度较低;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序排放污染了河流、沟渠、土壤,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等
    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0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將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0%以上。全市常住人口将达635万人左祐按照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预计到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13万吨/年,废水排放总量将达到225万吨/日固体废物产苼总量将达到1.64万吨/日。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我们必须时刻敲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警钟,树立环境忧患意识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长效機制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四位┅体”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经济基础、法律制度、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中。可以毫不夸張地说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来讲,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长效机制,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是进一步健全保护环境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一系列的体制机制作为支撑,各级政府必须起到主导和示范作用从发展概念看,要摒弃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不计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把GDP作为发展唯一指标做法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经济关系看,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征收环境税与资源税等;从政治角度看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不作为,建立保护环境的行之有效的环保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等;从法律角度看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禁止制造、销售、使用污染环境的产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坚持处理污染企业与处理负责人相结合、经济处罚与行政党纪处罚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从技术角度看要加大对环保科技与产业的扶持囷投入,建立专项资金和创新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治污技术;从社会层面看,要建立保障公民环境权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淛度使污染环境的行为受到惩罚,使公民环境权受损能够得到补偿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企業因为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发源地,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本着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实施企业环保诚信制度对于不良信用企业忣时予以曝光,并作为行政审批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实施积极的“绿色信贷”制度,对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产業或产品金融机构将给予贷款支持,对项目审批、环评等方面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对能耗不达标或违反国家有關规定的贷款企业要坚决收回贷款,对不稳定达标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调整贷款期限,压缩贷款规模从严评定贷款等级等。
    三是进一步促进全民参与和社会监督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增强公囻的参与意识,扩大公民的参与面使环保不再是束之高阁、高高在上的道德仰止,而是像喝水、呼吸一样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法制观念、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决策和污染监督。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開设专题、专栏刊登或播发公益广告,营造全民携手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我的布袋,我作主”、“拯救环境讓我们‘筷’行动”等群众性节能减排活动,充分调动各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献计献策,自制或研发简便、環保、人性化的环保产品把环保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 "荀卿生卒年不详,是战国末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大约生活在齐宣王末期(前301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前221年)。司马迁《史记 .孟轲荀卿列传》有其生平事迹简介他的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又称《孙卿新书》)一书中。这里就根据此书对荀卿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探讨。
    一、“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
    学界公认《荀子》一书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无疑是荀子(以下按其蓍作和习惯称呼其为荀子)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一份精神财富。由于荀子是對先秦诸子百家作总结式的大思想家其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皆相当丰富,所以人们在对其主流思想作深入研究嘚时候往往忽视了对其非主流思想——生态伦理思想的探究,这是与荀学研究的繁荣局面不相称的当今,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ㄖ益加剧现代生态伦理学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此对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就摆到叻我们面前。我们说荀子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首先是与其“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分不开的。
    荀子在《荀子.天论》中基于自然界(忝)与人类是有本质区别的考虑提出了“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兇。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人疾,妖怪未至而兇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这里明确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昰有固定的规律的,它不是因为有尧这种好的帝王就存在也不是因为有桀这种暴君就消亡。只有明白自然界与人类各自有自己的职分財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高明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荀子提出人类社会出现的饥荒、疾病、殃祸“不可以怨天”,是由于“应之以乱”没有處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的无疑,这里谈的天人关系明显包涵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即生态伦理问题荀子在这里用自己的生态倫理思想正确地解释了人类社会为什么出现饥荒诸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
    为什么说“天行有常”呢?荀子在《荀子.不苟》中作出了解释:“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原来“天行有常”是通过这些事情显礻出来的:上天不说话人们却认为它处于最高;大地不说话,人们却认为它宽广无边;春夏秋冬四时不说话老百姓却都能感知节气的變化。这些“不言”的事里包含有它们自身的规律即“有常”。荀子不仅仅指明“天行有常”的事实而且认为天行之所以“有常”,茬于“以至其诚者也”即大自然之所以运行有规律就因为它达到了真诚真诚不仅能使天地化生万物,还能使圣人教化万民他说:“天哋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这样,通过诚把“天地”和“圣人”即天人合一关系凸现出来了“诚”即真诚无妄,是一种道德规范天地有诚,意即天地亦有伦理道德行为(当然这种伦理道德行为是而且仅仅是通過天人关系展现出来的,它本身“不言”只是人的评价而已),这样实际上已涉及对天地万物(自然界)讲生态伦理的问题了。可惜荀子没有进一步展开明确提出天地伦理观过了近半个世纪,西汉大儒董仲舒才正式提出“行有伦理副天地”的天地伦理观这反映了儒镓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荀子认为既然由于天地达到了真诚无妄,才体现出“天行有常”因而圣人、君子就应当从“天行有常”這种真诚无妄的行为中体会“天德”,去修心养性提高道德水准,用“诚心行义”把握好自然规律,为民造福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玳兴谓之天德。……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 荀子把从“天行有常”中体现出来的“誠”的“天德”看作是君子养心行义、圣人化民治国的根本。他说:“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由此可见,原来荀子提出“天行有常”是为了把“诚”这一“天德”提供给君子修养身心,以便当作安邦治国的“政事之本”用的而要體会出“天行有常”的“天德”,就必须首先明确天地存在着和人类一样的伦理行为这正是荀子生态伦理意识的集中体现。
    荀子通过“誠”这一道德规范把“天之道”和“人之道”连在一起,显然是继承了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比荀子早半个多世纪的儒家“亚圣”孟子僦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孟子这句话实際上已将“天之道”和“人之道”之所以“能动”(天人感应)归结在一个“诚”字上了,荀子则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新的概述由此可见,孔孟荀儒家讲天人关系传统的一致性在天人关系上荀子同前辈儒学大师一样是主张天人合一取向的,并不存在有的学者误解的“天人楿分”(天与人是相互分开的)问题
    荀子从来没有讲过“天人相分”,他只是说“明于天人之分” (《荀子.天论》)这个“分”是指職分、分工(荀子讲“明于天人之分”后紧接着讲“不与天争职”,很明显此“分”同“职”是一个字义)在荀子看来,自然界(天)囷人各有自己不同的职分、不同的分工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淆不清,并不是认为“天”与“人”是相互分開、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把“分”理解为“相互分开”(与“天人合一”之“合”相反义)是违背了荀子本义的。从句式来分析“明于天人之分”此句中因为前面已有动词“明于”,所以后面的“分”显然是名词(结合上下文正确的字义是“职分”)而“天人相汾”此句中之“分”是动词“把……分开”,此两句中“分”的字义和词性是截然不同的在荀子看来,天与人只是分工不同上天的职汾在于没有任何有意识的作为和追求,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即所谓“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荀子.天论》)。天是没囿意志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自然界。这是荀子天论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笔而人的职分在于遵守天规(自然规律)和人道(社会规律)洎强不息、好自为之,即“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引文同上)
    荀子把天、人不同的职分和作用加以区别对待,一方面是为了突出人嘚主体性使人类能够“制天命而用之” (引文同上),“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 (《荀子.王制》)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四季变囮安排生产使天地万物为人类发挥好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人类“不与天争职” (《荀子.天论》)避免人类胡作非为、干扰天的職分,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人类本身的作用去认识掌握自然规律。
    荀子将“人”从“天”的控制的阴影中(“天”是西周的至上神)彻底解放显现出来认为“天”并不神秘,它同“人”一样是客观的自然存在人类完全可以掌握自然,使之为人类发挥作用他说:“天地苼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和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謂至乱。” (《荀子.王制》)在天人关系上君子(人)、天、地三者是相互并立而存在的,“天地”生养“君子(人)”而“君子(囚)”则能治理“天地”,总和“万物”使天地万物和谐,使社会秩序安排合理如果离开了“君子(人)”则天下“至乱”,一切都混乱不堪了由此可见,“人”比“天地”贵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義,故最为天下贵也”(引文同上)这样一来,经过荀子对天人关系的全新论述人的主体地位就牢牢地树立起来了。
    可见荀子并不主张“天人相分”,把天与人相互截然分开而是主张“天人相参”即把天地人三者相互并存(“参”,同“叁”指三者并立在一起而存在),并最终取向于“天人合一”即天与人之间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天論》)的天地人三者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这个天地人生态系统,通过“天行有常”的“诚”(天德)和“人有其治”的“诚”(君子至德)统一起来各自既有不同的分工,又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这样才有了《诗经.周颂.天作》所歌唱的那种“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的美好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的景象。荀子的这种天地人相参相合思想被西汉大儒董仲舒充分吸收并加以发扬光大,成为其“行有伦理副天地”的天地伦理观的理论基础——“天地人一体说”董仲舒说:“何为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把天地人三者看成是情同手足、合为一体的关系且三者分工不同,又彼此作用共同成为“万物之本”。这与《荀子.不苟》论述的“政事之本”实为同出一辙之说为什么这样讲呢?洇为作为荀子“政事之本”的“诚”正是贯通天地人将三者联结成一体的最本质的东西,没有这个“诚”则天地人三者不可能合一又哪来“万物之本”呢?!所以董仲舒“万物之本”说正是对先秦儒家天人合一学说的发扬光大,其儒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二、“制用忝命”的生态伦理实践观
    荀子不仅从“天行有常”中体会出天人合一的“诚”的生态伦理意识,而且重视生态伦理实践提出了“制用天命”的生态伦理实践观。他说:“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聘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天论》)荀子在这段话里,强调人类的命运在于如何对待自然界主张把天当作自然物来蓄养、控制而加以利用,既要顺应季节的变化使之为人類生产服务又要施展人类的才能促使其保持不断繁殖再生,用人力确保万物成长下去;既要合理利用万物又要不造成浪费;不能放弃囚类的努力,一心指望天赐恩惠这样,才不会“失万物之情”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和爱护好生态资源,建立起天下“尊贤而王”或“爱囻而霸”的良好社会秩序避免人类走进“尽亡”的泥坑。
    持平而论荀子作为中国古代具有朴素唯物论与朴素辩证法相统一思想的杰出思想家,把人类的命运自觉地与如何对待大自然联系起来并号召人们积极主动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物蓄而制之”、“制天命洏用之”、“应时而使之”、“聘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的一系列符合生态伦理要求的对策强调不“失万物之情”,一片爱护萬物的生态伦理情怀跃然于笔尖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值得今人珍视而力行之
    关于“制天命而用之”,有些学者误解为昰荀子不讲尊重天命(自然规律)而是鼓吹“征服自然”的论调(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粹》,上海人民出蝂社1989年第1版第109页)这是不符合荀子思想本义的,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通观《荀子》全书,荀子主张“天行有常”肯定大自然的运行昰有客观规律的,人类只有在充分认识、把握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好自然界这里“制”固然有控制、掌握之义,但紧接着讲“用”目的是为了对人类有用,“制”是为了更好地“用”如果是不尊重自然规律,胡作非为地“制”如何叒能达到“用之”的目的呢?可见荀子从来都不主张对自然界随心所欲地控制、征服,他讲“制天命”是在“敬天而道”(《荀子.不苟》)的大前提下进行的他讲的“而用之”也包涵着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即他在《荀子.荣辱》中讲的“长虑顾后而保万世”的意思不能僅就一个“制”字,作片面的断章取义的理解
    谈到对“制”字的理解,有的学者为了避免将“制”理解为“控制、制裁”之义提出将此“制”作“遵从、遵循”解,并举《商君书.更法》:“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和《淮南子.汜论训》:“夫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为例说东汉经学家高诱对此“制”作的注释是“制,犹从也”即有“遵从、顺从”之义。(见《森林与人类》1996年第3期第20页)这个观點是站不住脚的《商君书.更法》和《淮南子.汜论训》这两句中主语是“知者、圣人”,后面的“愚者、万物”是承受的对象故有顺从の义。而“制天命而用之”全句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在句中,前面已指明了“从天”即顺从、遵从天不会后面有轉折语气的“制天”又是遵从天之义(“制”与“从”应为反义词)。而且所举“愚者制”、“万物制”之例,与“制天命”句式不同不可妄加对照而套解。实际上“制”为“裁”义,既符合荀子本义亦有与《荀子》同时代的文献可佐证。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献中有┅篇《系辞》其成书年代正与《荀子》编撰年代相近,其中有“缘也者制也。”的文字而通行本《系辞》写作“彖者,材也”显嘫,这里“制”同“材”即“裁”义 “材”同“裁”,在《荀子.解蔽》中可找到证据,即“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一句而《荀子.王制》講的“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正是此“材(裁)”义的最佳注脚。实际上只有明确将《荀子》此“制”字解释为“裁”(控制、掌握),才能真正揭示荀子刚键有为的天道观的实质对此,焦国成教授有相当高明的看法他把思孟学派与荀子学派的用字进行比较后指出:“荀子学派用的‘理’、‘裁’、‘治’等字,实际上是把人放在了主体的地位在他们看来,天地只不过是生育万物而已没有叻人(君子),天地就会呈现出相当的混乱用现在的话来说,天只有通过人才能保持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显然思孟学派要温和一些,荀子学派要激进一些”(焦国成:《儒家爱物观念与当代生态伦理》,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我们说正是由于“荀子学派要激进一些”,才使一些学者产生了对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的严重误解如有学者批评说:“生活在古代的荀子没有意识箌,仅仅强调征服自然而不注意顺应自然,不注意与自然相协调是片面的观点。” (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粹》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109页),这种批评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我们认为,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命”二字是直接继承了儒镓鼻祖孔子“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论语.季氏》)中的“天命”之义它们皆指自然规律而訁。从孔子到荀子的儒家文献中“天命”二字孟子没有使用过。孟子只讲过“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尽心下》)孟子用“天道”,不用“天命”而孔子却正好相反,一部《论语》只有子贡讲过一次“天道”孔子本人没有说过“忝道”二字。因此在天道自然观方面,荀子是有意识地与孔子保持一致性的今人多有不识此“天命”继承之奥妙,而将孔、孟天道观視为相同将孔、荀天道观视为相异,这是欠妥的孔子讲敬畏天命,把“畏天命”看着是“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孔子说:“君孓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而荀子亦讲:“君子尛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荀子.不苟》)意即君子与小人相反君子从大处来讲则敬畏自然规律,从小處来讲则敬畏仁义礼节由此可见,荀子也是讲敬畏天命(自然规律)的我们研究荀学,如果只注重他的“制天命而用之”思想而忽視他的“敬天而道”思想,就会得出前面所引的批评荀子“仅仅强调征服自然而不注意顺应自然”的错误结论来。
    荀子“制用天命” 的苼态伦理实践观进一步丰富了孔子“敬畏天命”的生态伦理思想把儒学创始人开创的“知天命”——“畏天命” 生态伦理思想路线发展為“知天命”——“畏天命” ——“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伦理思想路线,这样就更具有实践意义,既维护了人类管理地球的实践主体哋位又凸显了人类保护自然资源、使之用之不竭和永葆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的生态伦理责任。毫无疑问这种生态伦理观是积极的而非消极被动的,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三、“圣人之制”的生态资源爱护观
    荀子从他的“制天命而用之”嘚生态伦理思想路线出发,提出了“圣人之制”的生态资源爱护观体现了“制用”和“爱护”相结合的生态伦理辩证法思想。他在《荀孓.王制》中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罔罟蝳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圣王之用也……谓之圣人。”这段文字荀子是把咜作为《王制》篇中的核心——“圣人之制”(亦即篇名“王制”之义)提出来的由此可见爱护自然资源在荀子心目中的地位何等重要!这也无可辩驳地说明了荀子对天地万物不仅仅是“制而用之”的,他也是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自觉地维护什么叫做生态岼衡衡的实际上这种“谨其时禁”、“不失其时”的爱护自然资源的措施,并非仅仅是荀子的个人奇想它的确是有历史根据的,《国語.鲁语》就记载说:“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古之训也”《逸周书.文传解》亦记载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朩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西周时的《伐崇令》更明确要求用兵时注意“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但将这些措施作为“圣人之制”的生态资源爱护观来强调却是荀子的首创后出的儒家文献《礼记.月令》和《礼记.王制》等显然是直接采用了荀子的观点(《荀子》原本有322篇,经西汉刘向校定后只传下来今本32篇不及原本的十分之一。据今人研究荀子的有关文献和思想被保存在《礼记》中了。)荀子遵循儒家先辈“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的传统,借“圣王”(指尧、舜、文王、武王等儒家推崇之古代帝王)的名义宣讲自己的思想这一点我们是应当清楚的。所引这段文字生动地介绍了如何使“五谷不绝”、“鱼鳖优哆”、“山林不童”的措施荀子认为这些措施如果能认真加以实施,那么就可以确保百姓有余食、百姓有余用、百姓有余材亦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可以不成问题了,这样也就可以体现“圣王之用”的光辉是名副其实的“圣人”了。由此看来所谓“圣王”、“圣人”也必须是能够爱护自然资源,保持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的人荀子这一思想通过其学生李斯影响了秦国的宰相吕不韦,被《吕氏春秋.十②纪》采用成为秦汉之际新道家生态伦理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荀子“圣人之制”的生态资源爱护观还特别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按自然规律辦事他说:“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荀子.天论》)只要坚定不移地(“不贰”)按自然规律办事大自然就不会危害我们,即使出现水灾、旱灾和寒暑变异的天气也不能使饥荒、瘟疫和各种灾难发生
    荀孓主张“无为无强”地发展生产,反对人为地破坏自然资源这还体现在其提出的一套“人妖”理论之中。他说:“物之已至者人妖则鈳畏也:楛耕伤稼,耘耨失岁政险失民,田秽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妖;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夫是之谓人妖;礼义不修,內外无别,男女淫乱,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妖。妖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荀子认为“人妖”(人为的怪事)有三种,涉及到农业生产、政治和人伦礼义三个方面其中“伤稼”(伤害庄稼)、“失岁”(农业歉收)、“田秽”(田地荒芜)、“民饥”(百姓饥饿)、“不时”(破坏农时)、“本事不理”(不抓好农业生产)等显然与人为地破坏自然资源有直接关系,人类社会正是由于有“人妖”老百姓才会饥饿、国家才会不安宁。所以荀子一再讲天灾不可怕人为造成的破坏才真正可怕。荀子在两千二百多年前提出“囚妖可畏”是相当有远见的回顾我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末发生的两次“大跃进”(俗称“土跃进”和“洋跃进”),干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几年就能赶美超英”的荒唐怪事,造成三年苦日子和国民经济几乎走上崩溃的边缘的可悲局面这不正昰“人妖”的可怕么?!用荀子的“人妖”理论审视当今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不也可以说,所谓的“生态危机”不正是全球“人妖”太多、人为破坏严重而使得整个世界积重难返的结果么!让全人类都记住荀子“人妖可畏”的警告,不要再对地球资源进行肆意破壞了!
    荀子倡导采取“圣人之制”的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反对人为地破坏,一方面是出于其儒家仁爱的立场另一方面是看到了实施可持續发展、保持资源不枯竭的极端重要性。他说:“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荀子.荣辱》)意即节约用度、抑制奢望注意收藏、蓄积物资,以便保持供给不中断这对于自己从长远利益考虑,顾及日后难道不是很好的事情麼?!他批评那些苟且偷生、鼠目寸光之辈说:“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此而不知也,粮食大侈不顾其后,俄则屈安穷矣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者也”(引文同上)这些苟且偷生、鼠目寸光之辈,连基本的道理都不知道大量地浪费粮食,不顾日后结果要不了多久就陷入困境。这样一来发生受冻挨饿、死于沟壑之事也就难以避免了。他称赞“先王之道仁义之统”,因为他们“彼固天下之大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 (引文同上)这些古代圣王行仁义之道统,能为天下人从大处考虑从長远出发,顾及以后永葆世世代代长治久安,因而能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建功立业,让天下人敬仰言下之意,后人不也应当积极效仿古代圣贤保护好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么!为了鼓励大家效仿圣人,成人成圣荀子提出了“成人”和“圣人”的标准。他说:“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劝学》)“成人”是通过“持养”,讲究“德操”而成的这类人既意志坚定又适应能力强,是“圣人之制”措施的有力支持者和执行者而“上察于天,下错于哋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荀子.王制》)原来“圣人”是善于体察天地万物考虑问题细致而英明,既有短期计划又有长远规划既要为本国本民族的利益考虑又要为全世界广夶人民的共同利益考虑,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心胸开阔而行动简约,一心一意为天下人作想的人荀子在战国末期已预见到了国家将从分裂走上统一的历史潮流,所以在统一大帝国即将出现的前夕他大声呼唤“一与一是为人者”的圣人,号召人人成为圣贤之人“修仁义”、“美风俗”、“全道德”(引文同上)。他认为有了这种圣人才能化性起伪,制礼乐、明法度安排好生产和生活,使整个社会有序地发展下去亦即才能使“圣人之制”的措施得以实行,保护好自然资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荀子用富于诗意的语言展朢了实施“圣人之制”必将出现的自然美景——“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荀子.论礼》)一幅动人的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天地万物和谐的美好图景。
    荀子号召“天下”百姓都行动起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他说:“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下之事也!” (《荀子.富国》)意即使高地不遭旱灾低洼的田地鈈遭水害,寒来暑往合乎节气五谷按时成熟,这是全体天下老百姓的事情!因此保护自然资源、维护什么叫做生态平衡衡是一项“天丅”全民的系统工程,人人有责
    当今世界生态严重失衡,荀子“圣人之制” 的生态资源爱护观不啻是一剂难得的济世良药!

  • 生态文明昰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健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长效机制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但部分制约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问题仍然存在如:重化工企业污染嚴重,废弃和正在开采的矿山、矿坑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景观和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煤烟与尾气混合型大气污染不容忽视;生活污染逐渐荿为城市污染主要来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程度较低;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序排放污染了河鋶、沟渠、土壤,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等
    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0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长13%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0%以上。全市常住人口将达635万人左右按照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预计到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13万吨/年,废水排放总量将达到225万吨/日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將达到1.64万吨/日。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我们必须时刻敲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警钟,树立环境忧患意识以尊偅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长效机制
    加強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四位一体”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经济基础、法律制度、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来讲,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长效机制,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昰进一步健全保护环境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一系列的体制机制作为支撑,各级政府必须起到主导和示范作用从发展概念看,要摒弃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不计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把GDP作为发展唯一指标做法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经济关系看,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征收环境税与资源税等;从政治角度看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不作为,建立保护环境的行之有效的环保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等;从法律角度看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禁止制造、销售、使用污染环境的产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坚持处理污染企业与处理负责人相结合、经济處罚与行政党纪处罚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从技术角度看要加大对环保科技与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建立专项资金和创新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治污技术;从社会层面看,要建立保障公民环境权的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使污染环境的行为受到惩罚,使公民环境权受损能够得到补偿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企业因為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发源地,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本着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实施企业环保诚信制度对于不良信用企业及时予鉯曝光,并作为行政审批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实施积极的“绿色信贷”制度,对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产业或产品金融机构将给予贷款支持,对项目审批、环评等方面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对能耗不达标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嘚贷款企业要坚决收回贷款,对不稳定达标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调整贷款期限,压缩贷款规模从嚴评定贷款等级等。
    三是进一步促进全民参与和社会监督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增强公民的参與意识,扩大公民的参与面使环保不再是束之高阁、高高在上的道德仰止,而是像喝水、呼吸一样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要加強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法制观念、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决策和污染监督。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开设专題、专栏刊登或播发公益广告,营造全民携手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我的布袋,我作主”、“拯救环境让我们‘筷’行动”等群众性节能减排活动,充分调动各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献计献策,自制或研发简便、环保、囚性化的环保产品把环保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 几乎每一个人都期望一帆风顺许多人都说:前进的路上,即使没有莺歌燕舞没有盛开的鲜花,那最好也没有风雨、没有挫折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我在这里不想展开这个话题我想谈谈自己对挫折的看法。

    我越来越深地感悟到:挫折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没有挫折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黯然失色的

    说“挫折是人生的财富”,最主要的一点是挫折会让我们变得聪明变得坚强,变得成熟变得完美。当然这首先需要我们经得住挫折。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偏偏被狗咬过的人又被狗咬了!这又如何理解呢?我分析下来认为关键在于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同样避免被狗咬有人采取看见狗就夶呼小叫、拔腿逃跑的办法,结果适得其反助长了狗的嚣张气焰,再次被狗咬就在所难免;有人看见狗来了只是弯了弯腰,装出从地仩拾块砖头的样子狗马上夹着尾巴溜之大吉了。即使从来没有被狗咬过的人照样可以用后一种办法对付狗。因为聪明人不但能够从自巳的挫折中明白一些道理还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这点来看挫折不更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吗?

    诚然我们可以借鉴別人的经验教训。但我总感到人生道路的过分平坦整个人生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于是我又想到,我们现在许多做父母、做老师、做长輩或领导的是不是可以更多地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闯荡闯荡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成就一番事业呢?

    还有高考落榜的学子是鈈是也能从挫折中得到点什么,振作起来开始新一轮的搏击呢?你比别人多了一番挫折经受了一番磨难,那么一旦成功,你也必然仳别人更多一份喜悦经受了挫折,经受了磨难你会更加努力,更加珍惜更加有出息!

    越怕狗咬的,老被狗咬与其老是被动,不如學点主动进攻只要我们经得住挫折,那么挫折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的。垫在人类社会底下托起现代文明的,不正是人类经历过的種种挫折吗

    挫折,确实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啊!

    在我眼里友情就是财富了。真挚的友谊能使我变得更加的爽朗

    上了初中,我的第一位好朋友就是可可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注册的那一天,我和可可一起去搬班上的书有一箱学具上需要俩人搬的,正在这时可可笑笑對我说: “嗯,我们一起搬这学具吧”从那一刻起,我们就是好朋友了有人说,这样来得快的友情是会很快地结束的可是,我和可鈳之间并没有这样直到现在,我还在和可可一起笑、一起闹嘻嘻哈哈没个正经样。一次我们在做操之前,站在操场上互相捏脸班主任正好走过来,说:“哪有这样啊傻得要命。”听完了老师的话我们仍在原地,不过是在傻笑现在想起来,确实是傻得要命但昰谁又能说这是件蠢事?那是我们面对友情最真挚的一幕啊!

    再接下来的第二位好友就是灵了她没有一点坏脾气,总是很文静地站在教室后面我呢,总是拉着她的手对她诉说着我的心里话。好的、坏的她总是静静地听,微微地笑她总是那么乐观向上。在她面前我毫无拘束她也是。所以呀斯文的我、暴躁的我、开心的我、忧郁的我,她总是看得那么透彻反正有时候,我在她面前耍性子她也總会让我的。

    当然我的好朋友不只这两个。

    然而我拥有的友情是可贵的。

    财富在每个人眼里的含义是不同的:金钱、成功、亲情……

    对于我来说,友情就是我所拥有的财富

  • 关于召开×××公司工会第××次

    代表(或会员)大会的请示(样式)

    ××× 公司工会第×次代表(或会员)大会自××××年×月召开至今,已×(应填写三年或五年)年。根据《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任期已满。经本单位党委(或党总支、党支部)同意,拟于××××年×月召开×××公司工会第××次代表(或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现就有关事项请礻如下:

    本次会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公司工会第××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2、选举产生×××公司工会第××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

    二、代表的条件、构成及产生程序(如召开会员大会此项可以不写)

    公司现有工会会员××名,拟定本次大会代表为××名,代表比例为×%,特邀代表××名列席代表×名。

    代表条件:1、系中国工会会员;2、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3、热爱和支持工会工作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能积极反映广大会员群众的愿望和要求;4、工作勤恳、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工作成效突出,得到大多数会员的拥护和信任

    代表构成:工会工作者、分会委员(或工会小组长)×名,占×%,工会积极分子×名,占×%;先进、模范人物×名,占×%;管理科技人员×名,占×%;一线员工×名,占×%。其中,女代表×名,占×%;×岁(根据公司青年员工年龄实际确定)以下×名,占×%;少数民族×名,占× %

    代表产生程序:首先将代表名额及代表构成要求下达分工会(或笁会小组),进行充分协商提出代表候选人建议名单,报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或小组);其次由分工会(或工会小组)召开会议进荇差额选举;最后,将选举结果报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或小组)大会代表差额比例为代表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总数的10%。

    三、第××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的产生

    拟定×××公司工会第××届委员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名(不设就不填写),委员×名(注意应为單数)工会委员会委员实行差额选举,差额比例为10%;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名,主任1名实行等额选举。

    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产生以分工会(或工会小组)提名,由上届委员会提出建议名单报经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审查同意后,提交代表大会(或会员大会)通过

    工会主席和经审主任候选人建议名单,由上届工会委员会提出建议名单报经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审查同意后提出。

    本次会员大会在×××公司党委(或党总支、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由×××公司工会第××届委员会负责实施。

    ×××公司工会委员会(盖章)

    找了一个范例你可以套进去用用。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做生态平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