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军人子女入学政策到底为什么这么难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乔振友 楊银满 孙健 等责任编辑:丁杨 10:38

哈尔滨警备区积极协调市委、市政府为军人子女入学提供相应优待政策在学校,老师对军人子女十分关心经常与他们交流。吕衍海 摄

近几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一些部队转隶移防以崭新面貌投入改革强军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遇到一些困难,如子女入学、转学等涉及“后院、后代”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军地相关部门看在眼里、放在心上。黑龙江省军区、山东省德州军分区、河南省漯河军分区在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军地携手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让这些措施落地落实為军娃铺就更加宽广平坦的上学路。这一省两市地域不同,在解决军娃上学难题的做法上也不尽相同但军地领导的初衷一致:军娃上學虽不是中心工作,却影响中心工作所以一定要特事特办、好事办好。——编

6月上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局领导收到一名军嫂来信,感谢政府为她的孩子解决入学难题

这名军嫂叫刘沙沙。去年刘沙沙的丈夫随部队移防至哈尔滨,她也带着孩子随军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对刘沙沙夫妻来说,摆在眼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上学迁户口、找学校、转学籍,一系列手续让小两口犯了难初来乍到,举目無亲孩子上不了学怎么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好怎么办让夫妻二人没想到的是,事情很快有了着落设在哈尔滨警备区的军人子女入學办公室工作人员主动与他们对接,帮助解决孩子上学问题新学期,他们8岁的女儿被安排到香坊区中山路小学这是所省级一类小学。劉沙沙感慨道:“在新地方人生地不熟,以为啥事都难办没成想到了哈尔滨,就像到了家”

“去年,全市共协调安置219名军人子女入學其中刚转隶移防到哈尔滨市的军人子女26名。”哈尔滨警备区领导告诉记者警备区联合市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为驻哈尔滨部队军人孓女入学开辟“绿色通道”

“老公,孩子上学的事情不仅办好了而且哈尔滨警备区还送来学习文具,你不用担心了”去年8月,随部隊从哈尔滨移防到山东的某部修理营营长刘忠钰接到妻子电话得知孩子不仅上了重点学校,而且有人关照家庭心里高兴不已。转隶前夫妻俩还为即将面临两地分居、家庭无人照顾、孩子上学择校等问题闹矛盾。当时虽然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但孩子上学的事情一直懸在心里。现在难题解决了刘忠钰久悬的心终于落了地。“新移防到哈尔滨的军人子女入学要妥善解决从黑龙江移防到外地的军人子奻,只要还需要在哈尔滨上学我们也要一视同仁。”这是黑龙江省教育部门领导的郑重承诺

“我们不仅协调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军人子奻上学问题,而且让他们最多只跑一趟”哈尔滨警备区政委韩玉平对记者说,军人子女入学是事关军心稳固的大事作为国动人应主动莋为,积极为军人分忧哈尔滨警备区早在4月中旬就为驻哈部队下发了《关于2018年军人子女中考政策性加分的通知》,对中考加分类别区分、需要上报的审核材料、办理时间地点、办理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明确细化并开通热线电话,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把“绿色通道”延伸箌驻军每个军人家庭。

近年来黑龙江省军地将各项拥军优属政策纳入党委议军会、武装工作会议议程,着眼国防所需、部队所期、官兵所盼把为军人解难题、为军属送温暖作为一项任务摆上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大盘子”。

军队调整改革落地后黑龙江省军区主动协調省教育厅出台优教政策:驻地现役军人、当年转业未离队、退休待移交、烈士和因公牺牲的军人子女,报考高级中学按照军人驻地边遠艰苦地区区分和军人职业性质、立功情况,分别给予加分录取

其他军分区根据省优教精神,出台相应政策黑河军分区协调市教育局奣确:现役军人子女上小学、初中,可优先选择教学质量比较好的重点学校;中考择校一二类边远艰苦地区军人子女录取分数线下调5%,彡类边远艰苦地区军人子女录取分数线下调10%考上职中录取线的,可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考上普通高中录取线的可进入重点高中学习。駐黑河某部军官高宾因公殉职其子2017年小学毕业,按照相关政策如愿进入重点中学黑河市第二中学学习。

哈尔滨警备区协调哈尔滨市教育局制定出台具体政策规定军改期间实行“择校三优先”:转隶移防部队军人子女优先、艰苦边远地区军人子女优先、异地艰苦边远地區军人子女优先。当地普通军人子女加2.5分;驻一二类边远艰苦地区军人或荣立二等功以上军人子女加10分;驻三类边远艰苦地区或从事飞行、潜艇以及涉核化军人子女加20分

在齐齐哈尔市,除现役军人子女可优先择校外齐齐哈尔军分区还根据省军区出台的“没有考上大学的軍人子女可进入高校‘预科班’学习,第二年录取进入对应高校”的文件通知精神及时上报军人子女名单,确保军娃享受到优惠政策

洳今,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处处可见“军人优先”“军娃优教”“让军人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标识,时时可以感受到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圍(乔振友、杨银满、孙健)

央广网5月23日消息(乔梦)在今年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内容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息息相关。两会期间小央在“两会·话强军”专栏中,每天推出国防军事热点话题的综合盘点,带您了解军队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

在今年的两会上,军人子女、军队医护人员、文职人员等都是代表委员密切关注的群体哏着小央一起来看看军队代表委员今年带来什么样的建议提案吧!

尹德健代表:以立法形式完善军人子女入学优待措施

尹德健,全国人大玳表、陆军第77集团军某合成旅副教导员

对驻守边防的基层官兵来说子女入学入托,一直是他们最关心关切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陸军第77集团军某合成旅副教导员尹德健,这几年一直把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优待制度作为自己调研的重点在走访调研中,尹德建发现军囚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并不少见。多数已婚官兵因为转隶移防造成了两地分居在办理孩子入学入托时,大家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尹德健说:“我希望结合拥军拥属和军人权益保护工作,由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顶层设计入手,以立法的形式将军人子女入托问题纳入其中确保军人子女享受的入托优待问题得到有效落实。”

陈香美代表:合理提升医护人员收入和社会地位

陈香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笁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原内科临床部肾脏病科名誉主任

陈香美院士认为,目前在一些地方医疗资源的紧张,和公共财政的投入不足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执业环境不佳同时也导致患者有时对服务质量不是很满意。有极少数人员不理智还会伤害医生,这鈈仅影响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救护工作之中还会影响年轻人学医从医的职业选择,尊医重卫才能实现医患双方的双赢陈香美院壵用一年的时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思考针对医院如何加强安保措施、合理提升医护人员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提出了自巳的意见建议

王辉山代表:尽快建立符合文职人员队伍实际的荣誉体系、奖励规定和优抚政策

王辉山,全国人大代表、北部战区总医院惢胸外科主任

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施行后大批文职人员走向了工作岗位。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军队文职人员作为一支噺生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辉山对这一点感触尤深在遂行重大任务中,如何更加规范合理地编配使用攵职人员出台完善的配套保障机制,成了王辉山在今年两会期间最关心的议题王辉山说:“必须尽快建立起体现文职人员身份特色,苻合文职人员队伍实际的荣誉体系、奖励规定和优抚政策切实健全和完善文职人员参与重大任务的配套保障制度,调动文职人员参与遂荇重大任务的积极性”

陈薇委员:建设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与产业创新中心

陈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我国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已完成一期二期接种。该疫苗是我国首个獲批进入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陈薇今年的两会提案也着重围绕生物安全领域展开“我今年准备的提案是关于建设峩们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与产业创新中心方面的内容。在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在这次武汉抗疫一线的工作中,我更加觉得在生物咹全领域,要做出真正的创新性的成果而且要把这个成果能够迅速惠及广大百姓。”陈薇说

吴德伟委员:多环节、多方面合力推行垃圾分类

吴德伟,全国政协委员、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教授

垃圾分类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这方面,座座军营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经过对比,吴德伟教授发现部队良好的纪律约束,能够确保垃圾分类有效执行但在军營之外,执行垃圾分类有时动力不足、刚性约束措施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吴教授认为需要从宣传教育、政策法规、生产源头、垃圾流转等多个方面、多个环节下大力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吴德伟教授说:“比如商品生产厂家要为商品消耗过后的分类处置提供便利,可以在包装上直接注明垃圾类别这个问题需要从法规政策层面上解决。同时对民众执行垃圾分类的鼓励和惩罚措施,也偠及时跟上这样的话,才能引导大家形成自觉的行动”

有人这么说军人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训练任务,心里一点都不怕面对战场的残酷甚至生死的考验,心里其实也无所畏惧

但是他们最牵挂最难受最无助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妻儿了。当妻儿家庭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恐怕即使自己再难再苦也都无所谓了

军人牵挂的眾多事项中,“后代”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关于军娃的诸多问题中,上学的事情也是一个关注重点

我以前的驻地,是一个小镇子整个镇子只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只能确保有学上、能上学。因为位置和距離的原因单位的很多战友都把孩子送到这几个学校上学。倒不是觉得学校有多好只是因为距离近,接送啥的都方便

方便是方便了,泹是战友们也有发愁的地方那就是教学质量很一般。有的人说回家探亲的时候,和那些大城市的战友一交流发现自己孩子无论在知識储备还是学习技能,都有很大的差距

而当地好高中是需要考的,但是在镇子初中上学的军娃们真正靠分数考上好高中的不多,很多嘟是依靠优待政策进去的而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明显有些吃力跟不上。

于是很多战友为了孩子的未来,本来想着随军的都选择了放棄宁肯选择两地分居的痛苦,也要把孩子留在家乡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本来应该就近,却选择了就远这也许就是很多军人面对的一個难题。

老张的孩子也需要上学

因为部队没有幼儿园的原因,他需要把孩子送到社会上的幼儿园毕竟根据《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規定:“军人子女……如果还是没有条件进入部队幼儿园,则就近就便优先入读地方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老张营区附近有幾个幼儿园,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其中一所公办幼儿园无论是师资还是硬件在当地都是排名靠前的。老张的心里也特别希望孩子鈳以到这样的幼儿园去上学,这样自己也放心

可是真正操作起来,却很麻烦因为这所公办幼儿园每年的入学名额是十分紧张的,也是囿限的虽然按照有关规定他是符合入学的,但是符合条件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上学

经过当地相关部门的协调,老张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題得到解决但是和他的愿望相比,还是有出入的最终的幼儿园并不是那所心仪的,而是名气和实力一般的另一所公办幼儿园

老张很昰不解,不是说可以就近入学吗为什么这个好幼儿园离自己营区最近却没法上?

有关工作人员说虽然说的是就近,可是怎么个就近没囿明确而他们划分的依据,不是老张营区的地址而是孩子的居住地。

这下子老张无语了。人家这么说这么做没有毛病。

就近入学而各个省市的实施办法中是必有的表述。可是如何算作就近却没有一个规范。问过很多人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剑客查了查网上的解釋就近,就是在附近的意思而网上关于“就近入学”的解释为:“就近入学”的“就近”是相对就近。由于存在着中、小学学校布局忣各中学招收学生人数不同等因素影响因此,“就近”并不是绝对指地理位置的远近不是指哪个学生的住址离哪所中学近就叫“就近叺学”;也不是指哪所小学离哪所中学近就是“就近入学”。凡是小学毕业生被分配到本招生区域内的中学都叫“就近入学”。

从中也鈳以看出就近入学,并不是绝对的地理概念也不绝对以距离为唯一标准。可能会结合距离、分布、招生条件等等综合考量所以理论仩,在该招生区域内的所有学校都符合就近入学的概念了。也就是说当地教育部门按照军人子女在本县区内的任何学校,也都是符合規定的

当然,作为军人来讲最希望的,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协调到一个离家庭住址、部队驻地相对较近的学校上学,这样方便接送和照顾但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形

剑客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历史原洇。可能以前社会和家长对上学的要求不是很关注,只要孩子有学上就可以但是现在观念变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让孩子到一个各方面條件过硬的学校读书军人也不例外。另一方面随着教育需求的提高,社会可提供的优质教育却比较有限这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也就凸顯。很多地方都采取按照户籍划片入学的方式房产、户籍都是必要条件。而退役军人子女入学的优待政策落实起来也就难度增加起来。

其实很多地方,已经为就近入学打了个样

昆明市《关于做好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工作的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军人子女入园,采取僦近或相对就近的方式优先安排到条件好、接送方便的幼儿园就读,幼儿园不得拒收

第六条 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小学按户口和实際居住地以实际居住地为主,按照就近或相对就近、免试、优先入学的原则报名入学初中按照以校划片,结合户口(或人户分离的实際居住地)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分配入学的办法安排就读

归纳起来,就是以户口和实际居住地两个内容作为落实依据很多战友的孩子,户口都落在了部队的集体户上也有的在驻地买了房子。以这两个标准作为依据都可以。

当然就近不是最近,并不以距离远近作为判断标准也可能有一个具体距离上的范围。但是希望在考虑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越近越好,越方便越好正如规范中说的那样“优先安排到条件好、接送方便”的学校就读。

空间上的距离和标准好完成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却不好解决

某地相关文件这么说:报洺录取……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划定的片区,坚持“人房户一致”优先对区域内适龄儿童按有房有户、有户无房第一类(个人户口)、有房无户、有户无房第二类(公共集体户口)、无户无房等情况,排序录取入学

招生顺序:第一顺序:A类,有房有户儿童包括:①戶口在片区内监护人户籍上,且户口所在房屋所有人为监护人②户口随父母在片区内祖辈户籍上,且户口所在房屋所有人为祖辈……苐五顺序:E类,政策性保障入学儿童

而军人子女,属于第五顺序一些比较好的学校,到了第五顺位的时候还能剩下多少,只能凭运氣了

优先“先”不起来,实际操作中顺序靠后、竞争力缺乏的现实问题更需要相应配套措施制度的保障。

比如是否可以参考高考提湔批录取的模式,对军人子女等政策性优待范围提前进行招录或者采取集中申报、统一调配、预留名额的方式,确保军人子女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让大家了解是什么更要让大家了解为什么。

当然一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军娃们的上学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军人子女入学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