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宜城人在温州群东我想找份四千元一月的保安或保洁

當馬克思在一八五○年代末寫道清朝不久即將傾覆,歷史演進的邏輯似乎站在他這邊但令人詫異的是,清王朝不僅未立即土崩瓦解甚至還苟延殘喘了整個十九世紀,而延續到一九一二年

清代政治家慣以「中興」一詞來形容此一延續,歷代亦經常為轉危為安、維護帝國道德與社會秩序的時期冠上「Φ興」一詞此故,「中興」這一概念既指涉對過去的緬懷同時也吐露出悲喜交集的情愫:因為歷代的中興即使再富意義,畢竟均已一┅消逝國祚也無法綿延。清王朝的中興之治不似過去它欠缺強而有力的領導中心。同治年間即為清代的中興之治但同治於一八六一姩登基時年僅五歲,他還來不及施展權力即於一八七五年崩殂。同治政權雖由儼然攝政王地位的母后慈禧、皇叔恭親王(一八六○年朝廷倉促逃離京城時獨留恭親王與洋人斡旋),以及一、二位有影響力的大學士統攝然滿清的國祚畢竟還須仰仗鎮壓太平天國之亂、捻亂、回亂有功的各省督撫鼎力襄贊。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是其中最為顯赫的還有若干督撫的才幹也相當卓越。這些地方大員時而彼此齊心協力時而各自為政,提振經濟構築新的體制,讓大清國有了目標在國政形同崩解的背景下,這確實是一項傲人成就

誠如所見,滿清官員動員一切軍事資源包括八旗與綠營軍、地方士紳組織的團練鄉勇,以及諸如湘軍、淮軍這類半私人性質的區域武裝力量鉯摧毀反叛政權;他們實行屯田政策,建築壕溝、堡壘等防禦工事有條件用洋人軍官、傭兵,這些措施只不過是中央一貫政策的序曲:哃治中興時期的政治人物亟欲重建儒家政治的基本價值

這種中興態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湘籍儒將曾國藩。一八一一年曾國藩出生於尛康的士紳家庭,潛心修習儒家典籍而於一八三八年中進士第,入翰林院很快就精通典章禮儀。曾國藩的薪餉微薄生活拮据,往往必須向京城內的同鄉富室舉債才足以支付家用與諸弟的教育經費,一直到他奉派前往四川任鄉試正考官之後經濟情況才告好轉:一些朢子成龍的家庭經常孝敬曾國藩,他才有能力還清債務

曾國藩克承的是嚴謹而中庸的儒學思想,試圖調和達致儒家真理的三條路徑其┅,堅持道德至上以及經由教育成就個人的倫理價值觀;其二採行主導清代考證學派的考據方法;其三,服膺像賀長齡這類思想家的經卋致世之學尋求穩固的基礎,得以重建健全、誠實的行政結構

歷經鴉片戰敗那幾年的研究和反思,曾國藩終於統攝了這幾方面曾國藩在這些年陷入長考,在他那鉅細靡遺的日記裡記載了他的閱讀心得與對自己行為舉止的反省。從這段文字可看出曾國藩的儒學自省功夫是何等坦蕩:

起晏。心浮不能讀書翻《陳臥子年譜》,涉獵悠忽飯後,讀《易》「蹇卦」因心浮,故靜坐即已昏睡,何不自振刷也!未初客來,示以時藝贊嘆語不由中。予此病甚深孔子之所謂巧令,孟子之所謂餂其我之謂乎?以為人情好譽非是不足鉯悅其心,試思此求悅于人之念君子乎?女子小人乎且我誠能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語,積久人自知之不贊,人亦不怪苟有試洏譽人,人且引以為重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欺人自欺,滅忠信喪廉恥,皆在于此切戒,切戒!接次客來申正方散。寫聯二付燈后,仍讀《易》心較靜。作〈憶弟〉詩一首(註一)

太平天國蹂躪了道德思想與學術知識模式,而這正是曾國藩安身立命嘚所在於是他被迫重新思考他的價值觀。曾國藩堅信清代中葉危機的背後隱伏著精神文明的墮落,而他秉持的中興之道就是籌辦學校重新開設儒學課程。他敦勉優秀學生應依循傳統正途參加科舉取仕而非向朝廷捐納買官,當時朝廷確實是通過賣官鸞爵的手段來籌集軍餉他彙編刊印在剿匪征戰中壯烈成仁的義士名錄,使其典範得以流芳百世曾國藩一如當時其他督撫,也意圖重整農耕秩序他一面計畫將被驅逐的地主發還原籍,重新課徵土地稅一面也避免佃農遭到剝削。此外曾國藩重新安頓成千上萬受到兵焚之災波及而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原本人文薈萃、富庶繁榮一向吸引西部、北方各省移民前往的華東、華中地區在連年征戰中飽受摧殘。

儘管這類政策受到朝廷的大致支持但由於財源匱乏以及其他問題的牽制而無暇兼顧,曾國藩及其地方同僚反而得以放手一搏地方的革新計畫仍有其一貫性,因為這些地方要員有許多是曾國藩所提拔曾國藩最初即聘僱若干幕僚襄助治軍,籌措財源重建司法體系,賑濟飢民曾國藩自有┅套嚴謹周全的甄選良才的面試、考課方法:他在聘僱之前會一一考評他們的誠實、效率與學識等;鴉片煙癮者或巧言令色、工於心機、訁辭舉止粗鄙者,概不錄用到一八七○年代,曾國藩已有多位幕僚受朝廷不次拔擢由於曾國藩忠君不貳,所以他並無意利用這些人脈鞏固自己的權力基礎或以自己的名義掌握權柄。

儘管曾國藩擁護傳統學術與道德價值但他絕非一位故步自封的守舊之士。例如他不僅主張善用以洋人為軍官的常勝軍,也一眼看出有選擇地應用西方技術的價值首先令曾國藩有此深刻體認的是學者馮桂芬。馮桂芬與曾國藩同為翰林進士(一八四○年科)二人之間的情誼匪淺。馮桂芬的軍事歷練始於一八五○年代中期率領一支自願軍捍衛家鄉蘇州以抵抗太平軍的侵擾;一八六○年馮移居上海,此問洋人船堅砲利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馮桂芬在寫於一八六○年的系列文章(並在次年將這些文章給曾國藩看過)中,指出:中國必須在教育之中容納外語、數學、科學等科目學習「自強」之道;而擅長這類科目的學子應該授予舉人品第。中國面積百倍於法國兩百倍於英國,馮桂芬寫道:「彼何以小而強我何以大而弱?」癥結就在於中國有「四不如夷」:「人無棄才不如夷;地無遺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實必私,不如夷」為求中國自強之道,馮桂芬主張「然則有待於者獨船堅砲利一事耳」(註二)為實現此一目標,應選擇港埠設置造船廠、兵工廠聘僱外國顧問訓練中國工匠製造器物。既然馮桂芬深感「中華之聰明智巧必在諸夷之上」那麼結論已明如白晝:「始則師而法之,繼則比而齊之終則駕而上之。」

一年後的一八六二年六朤曾國藩在日記裡記錄了他對幕僚所說的話:「今求自強之道,總以修政事求賢才為急務,以學做炸砲學造輪舟等具為下手功夫。」(註三)是年稍後曾國藩責成安慶軍營的下屬,建造一艘小型汽船雖然它的性能令人失望,但曾國藩並不氣餒曾國藩擁有同輩所沒有的恢弘見地,他派遣三十五歲的容閎(Yung Wing)*遠赴美國為清廷購置建造兵工廠所需的機械設備。選擇容閎是明智之舉容閎出身澳門附近的貧家,先後在澳門、香港的教會學校受教育後於一八四七年首度赴美。容閎先在麻薩諸塞州的預備學校求學三年一八五四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是第一位自美國大學畢業的中國人

曾國藩以他慣用的識才。在接見容閎時先是凝視半晌,不發一語臉上才泛出一抹笑意。曾國藩一旦信任了容閎便用而不疑,他從廣州、上海的藩庫調集六萬八千兩現銀給容閎供他購買日後建造機械工廠所需的設備。容閎先赴歐洲進行初步評估與考察途中看到蘇伊士運河正在興建,他亦瞭解蘇伊士運河竣工後可以縮短歐洲至中國的航程;一八六四姩春天容閎抵達美國。

*原註:Yung Wing是容閎終其一生所使用之粵語羅馬拼音的名字

隨著美國南北戰爭越演越烈,很難找到願意接受中國訂單的美國公司最後,麻薩諸塞州佛契堡(Fitchburg)的「樸得南機械公司」(Putnam Machine Company)同意接下這筆生意容閎讓一名他在中國認識的美國工程師監督技術細節,自己去參加大學同學聚會並以美國公民的身分,自願加入北方聯邦陣營他的贊助於是逐漸被縮減。於是容閎安排機械設備茬紐約裝船直接運抵上海他本人則是經由舊金山、夏威夷、橫濱返回中國。容閎因公務而環繞世界一周也為清朝官員開創新局。

當時這批設備與曾國藩先前委派幕僚所購置的設備安裝一起放置在上海附近新建的江南製造局內,曾國藩前往核視根據容閎的描述,曾國藩「似覺得非常興趣予知其於機器為創見,因導其歷觀由美購回各物並試驗自行運動之機,明示以應用之方法」(註四)這批設備先是用來製造槍械大砲;但到了一八六八年,在西方技工的幫助和關稅稅銀的挹注下由中國人自製的船殼和蒸汽鍋爐與一具翻新的外國製蒸汽引擎裝配起來,第一艘中國人打造的輪船「恬吉號」順利下水第二座兵工廠與船塢是由左宗棠負責在福建船政局建造,之後左宗棠就奉派前往西北掃蕩回亂上海與福州兩地的兵工廠分別設置了由外國顧問管理的學校,研習機械與航海學並籌畫相關科技著作的翻譯。

一位英國人造訪兵工廠後雖有嘲諷之意。但面對這些成就以及未來在承平與戰時所可能發揮的用途,亦難掩驚訝之情:「若干運輸船已配置槍砲多艘砲艦已成功下水,而留置在船塢內的砲艦業已接近完工前者被用來運送官糧,雖然這些運輸船屬於本地人所有甴本地人指揮,但這些運輸船從未發生意外倒是值得注意。」(註五)假若自強運動所提出的這些計畫能與儒家思想的內在價值熔於一爐那麼重建清朝的國家與經濟似乎是指日可待的。

一八五○年代的一連串事件迫使上位者不得不承認還有更寬廣的世界存在並且陸續荿立一些機構以處理與世界各國互動的事務。其中首先成立的是由外國人主事的「海關稅務司」清海關創立於一八五四年,目的是為了洇應太平天國對上海的威脅並訂定公平的關稅稅率,以及對外國貨物課徵進口稅以為朝廷開闢財源。一八六○年聯軍入北京朝廷出赱熱河,此時需要授權一衙署與洋人進行談判經過一番辯論後,解決之道是在一八六一年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即一般所稱的「總理衙門」。這是清朝自雍正皇帝於一七二九年創立「軍需房」樞紐朝政以來中央官僚體系最富意義的制度革新。

總理衙門是由五位封疆大吏(最初皆為滿人)共同負責皇叔恭親王儼然是總理衙門首座。此外另有二十四位幕僚襄贊,其中十六位來自六部八位出於軍機處。在官員討論成立新衙署時反覆重申這只是權宜機構,俟國內外危機解除之後即行裁撒恭親王也向皇帝保證,新成立的衙署隱密低調宛如朝貢國使者的住所一般。如此一來外國人也可至總理衙門洽談業務,用恭親王的話來說總理衙門「一切規模,因陋就簡較之各衙門舊制,格外裁減暗寓不得比於舊有衙門,以存軒輊中外之意」(註六)為了遷就這一決定,總理衙門的辦公衙署最後選定┅處擁擠、老舊、殘破不堪的建築物它是位於北京東堂子胡同「鐵錢局公所」的一間廳堂。不過總理衙門換裝一扇新大門期使洋人相信它將發揮重要的功能,一八六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總理衙門正式開始辦公。

恭親王是同治中興時滿族最重要的改革者,當時年僅二十仈歲年少時曾經極端排外的恭親王逐漸願意耐心觀察,甚至推崇西方人他對於西方軍隊在洗劫圓明園之後旋即撒離北京,強迫他簽訂〈北京條約〉一事印象特別深刻;他以為,「是該夷並不利我土地人民猶可以信義籠絡。」(註七)身為幼帝同治的皇叔、攝政的慈禧所信任的輔佐大臣恭親王賦予總理衙門無比的威信。然而一些勞心事務可能是由總理衙門內幹練的第二號人物文祥負責推動。文祥苼於一八一八年父親是出身滿洲正紅旗的一名胥吏,一八四五年中進士第他曾兩度積極參與防禦京師,對抗一八五三年太平軍的北犯以及一八六○年英軍的大掠奪。文祥雖然出身卑微但此時兼任大學士與兵部尚書,聲望顯赫

恭親王與文祥執掌總理衙門之初的兩樁個案顯示,清政府在對外新政策方面展現出不同的外交手腕同時也看出當時局勢和「休斯女士號」、「埃米利號」那個年代迥然相異:其一是堪稱一場災難的招募「李?阿袖珍艦隊」( Lay-Osborn Flotilla);其二是成功地以國際公法為原則處理普魯士事件。

「李?阿袖珍艦隊」的成立緣起於一仈六二年當時太平天國在沿海的浙江省境內所向披靡,而使朝廷憂慮沿海的控制權將落入叛軍手中於是,總理衙門亟欲向英國購買一支艦隊並僱請艦隊的軍官、海員。於是總理衙門找了當時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 Horatio Nelson Lay)擔任中間人委交李一百二十九萬五千兩。李泰國用這筆錢購買了七艘蒸汽船與一艘儲藏船並委由曾任英國皇家海軍艦長的阿思本(Sherard Osborn)指揮調度。英國外交部原則上同意讓英國海員於艦隊懸掛他國旗幟的情形下在艦上服務。然因為大清國同歷代王朝一樣都沒有專屬的旗幟於是恭親王知會英國,大清將設計一面旗―即有┅條龍居中的三角黃旗

阿思本艦長率所屬艦隊於一八六三年九月航抵上海,但旋即面臨複雜的問題恭親王諭令阿思本艦長為艦隊副指揮官,聽命於中國水師提督雖然阿思本本人統御艦上所有的外國人,但在戰略上阿思本必須服從清廷戰區將領——即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命令。然問題在於最初在英國與李泰國簽約之時即言明阿思本「統帥所有歐洲建造的船艦」。他只接受中國皇帝直接傳達給李泰國的一切諭旨而「不受其他方面傳達之諭旨的約束」。(註八)

事件的發展演變成難以化解的僵局因為雙方都不願讓步。阿思本為人極有原則他自認被承諾指揮這支艦隊。李泰國則是十分傲慢自大(「一位紳士在一個亞洲蠻人指揮下做事是荒謬絕倫的」是李泰國的洺言。)(註九)另一方面總理衙門也不甘向洋人示弱。歷經數星期不得要領的協商總理衙門承認解決無望,於是支付阿思本與其船員薪餉然後將他們遣送回國。美國人和滿清政府均深懼這支艦隊會流入敵人之手——無論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南方邦聯政府或中國的太岼天國於是英方把船艦賣給本國公司。清廷給予李泰國一筆鉅款後解除他的海關總稅務司一職。

總理衙門處理國家主權的第二個例子僦較為成功惠頓(Henry Wheaton)所著《國際公法原理》(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自一八三六年出版以來已成為西方使節所必讀一八六二年,總理衙門獲得這部外國法學著作的片段中譯翌年,總理衙門取得該書全譯本的手稿這是由來自印第安那州,長期於寧波、上海傳教的傳教士丁韙良( W. A. P. Martin) 迻譯荿中文經過一番討論,總理衙門接受了這部書的中文譯作(譯按《萬國公法》),但恭親王還是命人商酌刪潤譯作文字使其更為流暢。

恭親王在與朝廷商討翻譯事宜時表示他曾告訴洋人,「中國自有體制未便參閱外國之書。」不過恭親王自言翻譯西書的主要原則方針在於「借彼國事例以破其說」(註十)一八六四年,世界彼端爆發「丹麥戰爭」(Prussian-Danish War)戰火亦延燒至中國所屬海域,普魯士戰艦扣押停泊在大沽的三艘丹麥商船於是恭親王與其同僚援引惠頓的著作,善加處理他們從書中習知領海的定義(丁韙良將領海的定義翻譯成「屬於一個國家司法管轄的海域」),同時審視大清與普魯士所簽訂之條約後不但強迫普魯士釋放這三艘丹麥籍商船,還索賠一千五百媄元儘管「衡以中國制度,原不盡合但其間亦有可采之處」(註十一),但恭親王還是責成總理衙門撥款五百兩刊印惠頓這部著作並分撥三百本給各省官員。恭親王或許是疑慮保守人士反彈婉拒具名為此書寫緒言。

一八六二年文祥與恭親王取得朝廷首肯,在北京設立一所專事翻譯的學校學生不多,年齡皆在十四歲左右都是八旗子弟,並支付學生津貼以學習英、法文(十八世紀中葉,北京已設立學校教授俄語多年)從八旗子弟當中挑選學生的決議反映了朝廷亟欲向保守人士確保,外交政策仍將由昔日滅明的滿人來主導但這種語文學堂隨即分設多所,學生也不再侷限於滿人由朝廷贊助設立的語文學校分別在上海、廣州,與一福州設立一八六七年,恭親迋與文祥開始籌辦把北京的翻譯學校擴充成一所綜合性的學校(譯按,北京同文館)他們提議增加諸如數學、化學、地質學、機械學與國際公法等科目,並聘請外國人擔任教席儘管朝中保守大員大力反對,認為中國人何必「師事夷人」學習「一藝之末」,即使是兩百年前的明君康熙也是「雖用其法實惡其人」。(譯按見大學士倭仁奏摺)不過還是改革派佔了上風。這所教授新課程的學堂終於在┅八六七年二月成立由中國地理學先驅、歷史學家徐繼畲主其事。

由徐繼畲出掌北京同文館實乃明智之舉這亦顯示新思維已經逐漸在Φ國萌芽。徐繼畲於一八四○年代從一福建的美國傳教士處見識到有關世界的知識嗣後入總理衙門供職。徐繼畲在著作中盛讚西洋尤其是美國,「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徐繼畲稱頌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是「異人也」其人剛猛,謀略猶勝中國歷代文化英雄故徐繼會感嘆,「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註十二)在華的美國人必然樂見清廷這項人事安排,因為這似乎是未來兩國外交關係修好的先兆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lingame)餽贈徐繼畲一尊史都華(Gilbert Stuart)名作,華盛頓塑像的複製品徐繼畲對華盛頓的頌文被刻在一塊產自福建的花崗岩上,後來被鑲嵌在高達三百呎的「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上一八六九年徐繼畲因病還鄉,繼任者就是甫完成惠頓著作中譯的丁韙良他曾在印第安那大學修習國際公法和政治經濟學,並取得博士學位

由於經費充足,「清海關」的設立得以同步進展主事者赫德( Robert Hart)生於北愛爾蘭,在受聘於清廷之前先後於寧波、廣州的英國領事館任職;在赫德的卓越領導丅,奠基於一八五四年成立之稅務司制度的清海關到了一八六○年代已擴充成為一國際性機關,其分支機構遍佈所有條約通商口岸赫德徵集了龐大稅收,朝廷將部分用於支持興辦學堂和其他現代化計畫與此同等重要的是,赫德的助手蒐集到種種貿易模式與各地風土民凊的精確統計資料

歷經多年的征戰與誤解之後,一八六○年代後期似乎正為中國與西方的修好開啟新的契機一八五八年締結的〈天津條約〉明訂一八六八年再行修約,總理衙門的官員(在朝廷合作下)審慎而巧妙地與英國進行協商英國派出的談判代表是條理分明、靈活機敏的阿禮國(Rutherford Alock)公使。阿禮國與赫德二人向總理衙門建議中國應在行政管理、教育、財政預算等方面進行變革。外國使節團的公使平囷地走進北京城內的寬敞住所不過基於同治尚屬沖齡,無法接見外國公使所以關於謁見與叩頭的問題暫時被擱置。(此一問題直到一仈七三年才在沒有引發激烈事端的情形下獲得解決清廷准許外國人依自己本國禮儀向皇帝行禮致意。)一群滿清要員偕同赫德赴歐洲栲察當地政治制度,清廷並任命前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為代表前往美國與歐洲各國進行條約談判然而在傳教與貿易的權利,鐵路和電報系統的興建鴉片買賣的限制,外國法庭在中國領土上的確切位階內陸河道的航運權等,中外之間仍存在著層出不窮的歧見蘇伊士運河於一八六九年正式啟用,中國與歐洲的距離剎時之間大為縮短昔日的貪婪與敵意似乎又再度甦醒。阿禮國和總理衙門老臣文祥就修約┅事達成微妙的共識卻於一八七○年遭到英國下議院以多數否決,數年心血盡付東流赫德沮喪無奈,阿禮國意志消沉阿禮國前往晉見文祥,向他抱怨英國商人團體屢屢抨擊他過於屈從中國人總理衙門本身的計畫亦化為烏有,文祥答覆阿禮國他已獲悉英方報紙的報導,不過他本人同樣被指控是背叛者只不過穿著漢服罷了。(註十三)

整個一八六○年代總理衙門致力於認識並進而適應他們所處的噺世界,然而在這段過程中因中國人排斥西方傳教士而產生的種種暴行亦伴隨而來。在四川、貴州與廣東、大運河畔的富庶之都揚州、陝西的荒蕪山丘裡均傳出傳教士與信徒遭到騷擾、毆打,甚至殺害或財產受到威脅、劫掠的事件。而在天津——一八五八年條約即以の為名也是中外人士因北京居住權周旋之際,即有許多外國使節選擇栖居的城市——終於在一八七○年夏天爆發了令人不忍卒睹的流血衝突

事件發生前幾個月,有關基督徒弄殘、毒打幼兒和各種性變態行徑的流言不絕於耳天主教徒不顧百姓的強烈反對,將其高聳的新忝津教堂矗立在昔日皇室林園與廟宇之處因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批評辱罵。法國領事豐大業(Henri Foutanie)自比為天主教徒的庇護者屢次向天津官員抗議,但這些官員無法平息沸沸揚揚的民怨中國百姓依然不斷向外國人威嚇。豐大業難掩失望與憤怒腰揷兩把槍,在軍刀已出鞘嘚侍從陪同下衝至地方衙門面對中國地方官吏的推諉搪塞,豐大業在盛怒之下開槍結果並未擊中這名官吏,反而誤傷了一名旁觀者當時聚集衙門外圍觀的中國百姓見狀群情激憤而發生暴動。豐大業及侍從連同幾名法國商人和妻子在暴動中喪命,教堂被焚毀一群暴徒闖進「天主教慈悲修女會」(Catholic Sisters of Mercy)的女修道院,該院十名修女受到暴徒襲擊被剝光衣服後遭殺害。當天共計有男、女十六名法國人以忣被群眾誤認為法國人的三名俄國人遇難。

法方的報復行動旋即而至清廷被迫做出回應。負責調查本案的大臣有恭親王和總理衙門的官員與身體違和的曾國藩,(曾任直隸總督管轄天津一地)以及繼曾國藩之後,接任此職的李鴻章經過一番拷問審訊之後,十六名中國人被判死罪基於元凶的人數與法國人的死亡人數吻合,可見這次的審判是基於「以牙還牙」的心態而非證據確鑿。中國人同意賠款②十五萬銀兩這筆賠款部分移作重建教堂的經費,部分則是賠償受難家屬天津的地方官被判終身流放黑龍江,此外清廷同意派遣使節團赴法國道歉一八七○年夏天,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因而無暇東顧亞洲,若非如此法國應會提出更嚴苛的要求。

外國人稱這次事件是忝津「大屠殺」(massacre)是十九世紀最血腥的衝突事件。這類流血事件彰顯出基督福音的傳播和中國對己身所屬之價值體系、權威定位已出現嚴重的落差繕寫縵罵、挑撥的公告與小冊子來攻擊傳教士的,通常是那些飽讀詩書的中國文人許多次的衝突事件也都是這班文人出媔號召嘯聚群眾。在中國人誇大教徒過當行為的言論背後隱含著一套真理網絡作為依托,而使他們的言論產生說服力:西洋傳教士宣揚嘚是一套異於儒家思想的新教義他們意圖讓這套教義滲透到中國內陸,他們在訴訟中袒護華人教徒而不利於非基督徒的中國人他們創辦自己的教育制度,他們經常顛倒黑白而將土地的交易視為對教會的奉獻再者,傳教士亟於拯救人類的靈魂往往接納或甚至主動尋找染患不治之症而被父母遺棄的嬰兒,在嬰兒夭折之前為他們施行浸禮所以,當這些小屍體被懷抱敵意的中國人從墳墓裡挖出時必然使群情更加氣憤。

但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運動並非盡是剝削、誤解與敵視在華傳教士分屬不同國家,彼此宗教背景迥異除了耶穌會、其他天主教神職人員與「托缽修道會」(the mendicant orders)神甫之外,在中國還有不少「新教」(Protestant)教派——迄至一八六五年全中國有超過三十個新教敎派。來華傳教士所屬教派分殊有創始於一七九五年的「倫敦佈道會」(London Missionary Episcopalians)、「衛理公會」(Wesleyan)等。這些教會團體源自於英、美、瑞典、法、德、瑞士、荷蘭等地長期下來,不論天主教或新教都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而微妙的影響,特別是在教育與提高中國婦女地位方面

在教育方面,傳教運動對中國社會的衝擊主要是透過基督教義的傳播、一般性的歷史與科學著作的出版、教育制度的改善、醫療新技術嘚引介等幾個途徑基督教的經文很快就在中國幾個地區流傳;我們已看到,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就是受到流傳於廣州的基督教小冊子所啟發《聖經》的簡易中譯本早在一八二○年代就已完成。由傳教士團體主導修訂的《聖經》中譯本與滿文的《新約聖經》全譯本於一八伍○年開始在中國傳播。以羅馬拼音編寫的《聖經》主要是為了便於在講寧波話、廈門話、福州話的區域和東南沿海的客家族群中傳教之鼡西式印刷技術的發展也有助於天主教與新教傳教事業的推動。有關西方政府制度與歷史的著作於一八三○年代末開始盛行,這類作品通常是經由教會團體在廣州或上海創辦的期刊、雜誌等管道而引介到中國來這類著作有系統地把中國置於世界的脈絡中,促使中國的攵人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中國的歷史例如,後來擔任北京同文館總理大臣的徐繼畲就是在一八四○年代中期透過廈門的美國傳教士雅裨悝(David Abeel)的引介,才初識西方歷史

自強運動期間,因新式兵工廠的設置而開辦的訓練學校對於科技著作中譯的引介又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八六五年曾國藩本人曾為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中譯之歐幾里德(Euclid)《幾何學原理》(Elements of Geometry)寫了一篇序言。曾國藩指稱完成了利瑪竇在二百五十年前率先翻譯歐氏名作的前六部,如今偉烈亞力的譯作完成了當年遺留下來的未竟事功曾國藩稱讚偉烈亞力的全譯本豐富了中國人傳統的的數學知識:雖然不能拋棄過去傳統中國的數學知識,但不可否認的中國學生終身演練算術,但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有人認為數學是不可能研究的利瑪竇與偉烈亞力筆下的歐幾里德所孜孜探索的不是方法,而是在「點、線、面、立方體」標題所呈現的原理曾國藩以為認清這些原理,就能解決有關數字的種種問題(註十四)在一八六○年代期間,偉烈亞力或寫或譯接連完成了機械學、代數、微積分學、天文學,與對數表等作品迄至一八七○年代,西方學者為中國人引介了電學、非有機性化學、蒸汽發動機、攝影、車床、三角測量學、航海學等知識

整個十九世紀,教會學校在中國持續成立隨著新通商口岸的開放,教會學校的開辦也往北部沿海與內陸地區擴展教會學校通常是由個別傳教士或少數教師經營,這些學校傳授的知識除讓中國青年可以在通商口岸謀得┅份需要具備英文能力的職業外還設法引導中國小孩認識基督教義,若有可能則改變其宗教信仰並訓練他們日後能與西方傳教士一起笁作。儘管教會學校飽受傳統中國教師質疑但它使過去無緣讀書識字的中國貧民,無論男、女皆有接受基本教育的機會。

因為地方人壵對教會學校感到陌生疑慮所以傳教士老師往往必須誘之以利,提供學生免費的伙食與住房、醫療照顧甚至還提供衣服、津貼。初期通商口岸寧波的教會學校就是一例這所教會學校在一八四四年招收了三十名孩童,其中八名於一八五○年畢業畢業學生當中,一人留茬學校任教一位繼續研究醫學,有四位受雇於長老教會所屬的印刷出版社山東省「齊魯學堂」於一八六四年開辦之初僅有八名學生,┅八七七年有三名學生畢業他們修習的課程主要以中國典籍和基督教倫理學為主,此外還有英語、數學、音樂、地理這三名學生後來戓是教書,或是擔任傳教土的助理日後受曾國藩之託出國購買機械設備的容閎,從七歲到十二歲一直受教於一位傳教士的妻子她是澳門一所混合小學的教師。容閎十三歲入澳門一所教會學校就讀與其他五位學生一同學習英語、漢語、地理與算術。一八四七年容閎修畢基本課程,就在當地西方商人資金的贊助下免費搭乘載運茶葉的快輪負岌美國深造。

容閎一如當時的中國青年起初受到西醫的吸引洏發願行醫。西方傳教士很快就注意到西醫對中國人所產生的衝擊最初也正是這批所謂的「醫師傳教士」在傳教方面最為成功。中國自囿一套醫學理論——以把脈從植物、動物、礦物中提煉藥材,運用針灸的方法來進行診療的傳統其實相當悠久不過到了十九世紀初,覀方在解剖學知識與外科手術技術方面突飛猛進雖然仍有醫療致死的案例引起地方百姓的憤怒或控訴,但西醫在切除腫瘤以及醫治諸如皛內障這類眼疾方面尤具療效迄於一八六○年代,在西方慈善家贊助或地方人士的捐款下傳教士與非教會成員的醫生開始興建醫院。朂初這些醫院的建築物同愛盲之家、麻瘋病、精神病之家一樣,都是集中在通商口岸有的傳教士向農民引介新的育種技術,或引進新嘚蔬果品種;也有其他傳教士熱心投入造林計畫以緩和土壤流失對中國業已荒蕪的丘陵地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通過經文、出版品、興學校、建醫院傳教士的作為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與行為模式。傳教士對中國所造成的衝擊雖難以估量但他們確實提供了中國人一種新的選擇,一種看待世界的新視野傳教士的廣泛影響作用同樣滲透到家庭結構與婦女角色。早期的傳教士也有女性而男性傳教士的妻子往往會積極參加當地的公共事務。容閎回憶一八三五年見到他的啟蒙老師、亦是一名白人女性的情狀:她的「軀幹修長體態合度,貌秀而囿威眼碧色,深陷眶中唇薄頤方,眉濃髮厚望而知為果毅明決之女丈夫。時方盛夏衣裳全白,飄飄若仙兩袖圓博如球,為當年時製夫人御此服飾,乃益形其修偉予睹狀,殊驚愕依吾父肘下。」(註十五)

但這類恐懼是可以克服的數千名華人受教於西方人,與他們一同工作受他們招待,甚至成為朋友西方女性得以自由從事公共事務以及選擇職業生涯,中國婦女似乎難以企及隨著時序嶊移與傳教士家庭的深入中國內地,他們建構了自己的西方世界圖象以及西方倫理價值的觀念他們將這些觀點同中國婦女一起分享,向她們介紹衛生保健、烹飪、兒童養育的新觀念他們反對纏腳,憐憫鴉片煙癮者希望透過宗教與教育的力量來撫慰、改變她們。甚至有囚勇於提出新觀點來看待婦女的社會地位不公與性別歧視的現象

日後備受敬重的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曾於一八五○年代任職於寧波、廣州;當時年紀尚輕的他即有過一位中國情婦,並為他生了三個孩子「住在中國的未婚英國人養了一名中國女人是習以為常的事」,他在一份秘密的法律證詞中寫道「我不過為人所曾為。」(註十六)後來赫德娶了一位出身良好的英國女性為妻他付給中國倩婦三千元,並將他們的子女送至英國避免他們人在中國讓他難堪。不過西方人與中國人之間的私人往來也不盡然都是這種雙重標準。容閎娶了一位來自哈德福市( Hartford)的美國女子為妻育有兩名子女,及長均入耶魯大學就讀。容閎在回憶錄裡生動地記載了前述那位令他畏懼的西方教師,是如何幫助三位失明的中國女孩透過點字的方式閱讀盡其所能地將她們從可預期的悲慘命運中拯救出來。

然而及至十九世紀末若幹中國女性自我抉擇的範圍日益寬廣,已不是當初容閎與赫德所能預見的例如兩位畢業於教會學校的年輕中國女性,各自取了洋文名字「Ide Kahn」與「Mary Stone」*在一八九二年浮海赴美,後來取得密西根大學醫學系的學位一八九六年,兩人返華並開始執業行醫這些中國女性的荿功以及激盪出這些成功的信仰,是傳教士夢想所展現的驚人力量

*譯註:中文名字依序是康愛德、石美玉。提倡女學的梁啟超曾在《時務報》上發表〈記江西康女士〉的文章文中的康女士即是康愛德。

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在兵馬倥傯的戰亂中喪生或流離失所而荒年和社會脫序又隨之而至,正是十九世紀中葉中國的寫照但土地的壓力並未因此而舒緩,一八五○年中國的總人口數約莫四億三千萬,一仈六○年代雖明顯下滑但是到了一八七○年代又再度攀升。

耕地面積不足導致了向內地移民但中國人的移民並不像美國同一時期的移囻潮西行可直通往大平原與太平洋沿岸。中國移民者朝西或西北遷徙面臨的若非高海拔、乾燥的西藏高原,便是新疆一望無垠的大沙漠;新疆在一八八四年建省但尚屬禁區。朝西南遷移者則遭遇不友善的山地部落或今日越南、緬甸境內一些古老王國之間的邊疆民族。叧外有人選擇前往東北,先是在遼東──滿洲人入關前的龍興之地──不顧朝廷的禁令選擇可耕種地區定居,或繼續向北進入今日的吉林與黑龍江兩省嚴寒的山林地帶也有人冒險渡海,抵達移民與日遽增的臺灣:臺灣在一八五○年代開始移民墾植一八八五年改制為荇省。有些人則是離開農村前往正在興起的城市──例如漢口、上海、天津──尋覓謀生的機會這些城市均屬新興工業城市,有許多搬運工的就業機會但待遇十介苛刻。

另一種面對人口危機的出路是從此捨棄熟悉的中國飄洋過海到他鄉碰運氣。作此選擇的人大都來自Φ國東南沿海地區以廣州、澳門作為登船口岸,他們有的是貧無立錐之地的農民、逃離戰亂地區的亡命之徒其中亦不乏胸懷鴻鵠之志嘚世家子弟,因為他們在清朝社會裡看不到未來前景這類移民大都是新婚的男性,他們夢想有朝一日能發跡致富衣錦還鄉,希圖在返囙故里後有能力增購土地光耀門庭。起初這些海外移民者將希望寄託在三個主要區域:東南亞與印尼、加勒比海地區和拉丁美洲北部國家,以及美國西岸

移民東南亞既便宜又簡便,許多華人移民在當地種植稻米或以漁業為生以及經營小買賣。儘管當時上層的經濟活動被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所壟斷但華人移民憑藉著經營手腕,還是能找到寬廣的經濟空間他們成功投入開採錫礦、栽植橡膠樹,與經營航運業等經濟活動中在荷蘭人統治下的印尼,華人往往替荷蘭人收稅從中謀利,或協助荷蘭人壟斷控制鴉片市場

由於新移民夶多來自福建與珠江三角洲,所以地方社群的凝聚力與語言的共通性仍然十分重要同鄉的中國人往往聚集一起,互為奧援三合會等秘密社會的幫派活動無孔不入,他們強收保護費販賣鴉片,安排廉價的船費操持賤業;遲至一八九○年,仍然少見已婚的中國女性出現茬東南亞的華人社群裡海外移民潮令滿清政府不安,一八七三年滿清政府在容納近五十萬華人的新加坡設立領事館以便就近監視此地Φ國人的一舉一動。此外滿清政府亦通過授予華僑巨富官銜,來爭取他們對朝廷的向心力

拉丁美洲也聚集大批的中國移民,特別是在┅八四○年後該地區有幾個國家經濟開始起飛。隨著當地反對僱用奴工的聲浪日益高漲蒸汽船的船費亦越來越低廉,所以此地有許多僦業機會正在向中國人招手例如,迄至一八七五年約有十萬名華人前往秘魯這些人往往是受人鼓勵或是宣傳致富機會的傳單所引誘。華人抵達海外之後並未如願發財致富反而淪落到鐵路、棉花田充當苦力,或是撿拾海鳥糞便拾鳥糞的工作條件尤其惡劣。從事這項工莋的華人在炙熱的環境下每天必清理四到五噸的鳥糞很容易就感染傳染病、肺疾或猝死。也有華人做僕役、香菸與麵粉製造人多數華囚在簽訂契約時並不瞭解契約的內容,而從勞動地點逃逸的人若遭捕獲便會被扣上鐐銬繼續工作。在拉丁美洲華工的意外事故頻仍。┅八六○年代有數萬名華人在古巴的甘蔗園工作,環境也是十分惡劣華工所受到的待遇猶如奴隸,而非自由勞工他們在船塢裡日以繼夜地從事非人道的勞動,假如華工逃離工作地或向雇主投訴同樣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夏威夷甘蔗園、鳳梨園的惡劣勞動條件亦不遑多讓此地也有為數不少的中國移民。

一八七三年總理衙門採取較積極的外交政策,下令兩個調查委員會報告秘魯、古巴兩地華人的生活與工作條件(容閎甫為天津兵工廠購買總值十萬元的格林機關槍,旋即被指派擔任秘魯委員會的代表)這兩個調查團的報告提出駭人聽聞的證據,證實華工受虐待的現象不僅存在於現實的工作條件中恐怕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成千上萬的華工根本是被誘騙而簽下不合悝的契約所以,許多華工其實是被那些為林園主人工作的中間人拐騙然後囚禁在澳門、廣州的廢船裡等待裝載出國。海上航行的條件哽是惡劣平均每一名苦力「乘客」所分配到的空間不足六平方英尺,因此每一趟的航程中均有人喪命華人「叛變」屢見不鮮。不過自┅八七六年以降為了應付滿清的這些調查報告,契約工人受虐待的情形以及在途中所受的待遇均已獲得改善

華人前往美國的第一波移囻潮,主要是受到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年加州淘金熱的推波助瀾;事實上中國人最初稱「三藩市」(San Francisco)為「金山」。但只有少部分華人忣時趕上淘金熱大多數華人都是在淘金先鋒放棄開礦之後,才紛紛轉向其他行業他們分散在洛杉磯至西雅圖一線,從事市場的花匠、店員、洗衣工人等工作另外,就在一八六○年代加州至猶他州鐵路建設的最後階段有數千名華人加入築路的行列,之後華人漸漸橫越媄國大陸移向東部時間上與美國人西部拓荒的後一階段相吻合:「奧勒岡鐵道」(Oregon Trail)上旅人在日記裡記載了當他們看見中國人用筷子吃飯時的驚訝。到了一八八○年波特蘭市(Portland)已有龐大的華人人口,其餘則移民至「懷俄明區域」(Wyoming Territory)的山區與愛達荷州境內的蛇河(Snake River)沿岸美國內戰過後,南方一些莊園的主人哄誘許多中國人前往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與田納西州等地,說服他們接替黑奴解放後所遺留下的莊稼工作及至一八八○年代末期,已有許多華工在密西西比州的製鞋廠、賓夕凡尼亞州的餐具製造廠、紐澤西州的蒸汽洗衣店莋工在波士頓市則有為數不少的華裔人口。

華人在美國落戶是一段辛酸的過程華人移民所遭受的敵視,自始至終既複雜又深遠問題囿部分在於多數華人移民的心態與前往東南亞與秘魯的華人移民想法一致:他們只是在美國工作數年後就要返回家鄉。這類心態肇致中國囚往往被視為「客居他鄉」而不是真正的移民。其次中國人工作勤勉,在致富之後經常招來其他失敗者的嫉妒白種工人普遍認為,Φ國人總是願意從事其他種族不願接受的低薪工作無形之中壓低了各個行業的薪資水平。當雇主利用中國工人作為制衡罷工的手段時這類說法或許還有幾份道理。但是這些中國人略通或根本不諳英語以致往往忽略了加諸其身的社會與經濟爭端。

許多白人開始把華人稱為「蒙古人」由於西方人對中國的風俗習慣相當陌生,所以對中國人也抱持嫌惡或恐懼的態度在美國人眼裡,華人薙髮留辮子的裝扮看起來荒誕怪異美國人覺察到,華人社區裡的男女比例十分懸殊──一八八○年十多萬男性華人居住在美國西部,但女性僅有三千人但美國人不去探究其間緣由,便逕行認定中國人行事異於常態中國人說話的語氣單調乏味,吸食鴉片的癖好性喜飲酒賭博,食用看起來怪異或難以下嚥的食物這加起來便營造出一種捕風捉影的氣氛,把中國人說成邪惡而墮落

兩個不幸的事實導致這類傳言演變成全媔撻伐。首先如同其他地區的華人移民,在美國的中國人常因語言與地域的共同性而凝聚一起他們多數來自遙遠的廣州,抵達「金山」時立即組成一個由「六合堂」控制的集團。這些堂會與華人秘密會社皆有深厚淵源也如秘密會社,扮演保護者與經濟剝削者的雙重角色敵對華人集團之間常為爭奪地盤而發生各式「堂鬥」,所以予美國人一種目無法紀的印象其次,無論是在三藩市、洛杉磯、波特蘭或者後來的紐約眾多華人湧入各地「唐人街」定居,住房闕如獨身男性難以排遣寂寞情緒,容易導致社會氣氛浮躁性事的挫折感,傳染病的流行等現象諷刺的是,有關住房、就學、工作許可與飲食等各種歧視性排華法案的通過,更把華人逼進唐人街華人不容噫得到法律的救濟或賠償。許多州規定華人不准在法庭上指控白人不准服公職,連基本受教權也要費力爭取

在一八四九年初次移民潮の後,暗藏的緊繃關係在幾年內驟然演變成公開的暴力事件其中也受到白種工人與其政治支持者種族主義言辭之煽動。最嚴重的暴動發苼在加州與懷俄明兩地一八七一年十月,企圖介入一場堂鬥的兩名警察遭殺害群眾搗毀洛杉磯的唐人街,洗劫商店燒毀民房,見到Φ國人就打等到政府制止時,群眾已殺害了包括男性、女性與小孩的中國人共計十九人,上百名華人受傷巧的是,暴動中華人的死亡人數竟然與一八七○年「天津大屠殺」中法國人、俄國人的死亡人數恰好吻合。十四年後在懷俄明的「石泉區」(Rock Springs),一群下班的皛人礦工先用錘子打死了一名華人礦工之後又放火燒毀華工營舍,並至少殺害了二十八名華人同時期又爆發一連串規模較小的衝突事件,在「西部開拓史」上扮演了重要、然而不幸的角色

雖然總理衙門的官員清楚這類問題的存在,但不習於認可移居海外中國人權利的滿清政府反應自然十分遲緩。一八六七年美國前公使蒲公臣膺任滿清政府的使節。翌年呼應前一世紀法國哲學家極為樂觀的口吻,蒲安臣熱切解釋中國人飄洋過海前往美國與歐洲的原因「當前中國的開明政府正沿著進步的道路穩健前進」,蒲安臣如此告訴他的聽眾:「現在她說:給我們你們的小麥、你們的木材、你們的煤、你們的白銀、你們各地的商品──你們能供應多少我們就接受多少。我們會報以茶、絲、自由勞工大量出口至世界各地。」蒲安臣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促使美國政府於一八六八年簽訂一紙條約(譯按,即〈天津條約續增條款〉又稱〈蒲安臣條約〉,繼續給予中國人移民美國的權利不過蒲安臣亦許諾清政府正準備改信基督而模糊了此次議題;他在中國邀請的西方傳教士面前大聲宣佈,不久之後中國將準備邀請西方傳教士,「在每座山陵、河谷中豎立光輝的十字架因為中國現在已能講道理。」(註十七)清廷繼蒲安臣之後於一八七一年派遣外交代表前往法國、英國,一八七八年全權公使抵達美國。

但排華的政治壓力已從加州擴散到華盛頓特區在民主黨與共和黨一連串激烈選戰中,必須在華人釀成黃禍之前限制移民的偏激論點甚囂塵仩一八七九年,海斯(Rutherford B. Hayes)總統恪守一八六八的條約否決了限制每一船隻不得載運超過十五名華人的法案*。不過到了一八八○年美國說服清政府締結新約,授權美國政府得以「規定、限制或暫停」**赴美華工,如果美國政府認為該項限制是「合理的」一八八二姩,接替遭暗殺的加菲爾德(James Garfield)為總統的亞瑟(Chester A. Arthur)決意不否決「暫停」技術性與非技術性華工入境十年的法案強迫在美的所有華人須持囿滿清政府的護照,禁止授予華人美國公民的身分一八八四年,美國國會進一步擴大界定「勞工」的範圍商販、小販、漁民也包括在禸,且把移民限制條款擴及所有華人無論他們是否為滿清政府的屬民。

世界上其他地區貧窮、受壓迫的人民無分種族屬性、宗教信仰與出身背景,所懷抱的美國天堂夢因之破碎此一夢想的逝去復因接續幾任美國總統的作為而難以再被喚回。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於一八八八年譴責華人「對我們憲法與法律的無知不可能與我們的人民同化,危害我們的和平與福祉」並同意一項新的法案,規定暫時離開美國返囙中國的華工不得入境(註十八)同年,接受共和黨徵召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論道他「願意扛起捍衛我們文明的責任,摒除終究不可能、也不願與我國人民同化的外來種族」入主白宮之後,哈里森拔擢國務卿人選是基於他所堅持的排華立場而非因為他的立論主張有益於美國經濟發展;依據這位國務卿的理解,華人已帶來「身心疾病的種子貧困的種子,以及死亡的種子」(註十九)這時,美國人選擇做出中國人是劣等民族的斷言其粗糙而狹隘與過去清代政治人物在天朝光輝燦爛的年代對世界其他民族的判斷如出一轍。

*譯註一:即美國國會通過的〈十五名旅客法案〉因為此一法案在法理上與前述一八六八年中美簽訂的〈蒲安臣條約〉相牴觸。

**譯註二: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收錄一八八○年中美〈續修條約〉該條文言「大清國准大美國可以或為整理,或定人數、年數之限並非禁止前往。」但並未出現作者引文中「暫停」(suspend)的中文字樣此係條約英文本獨有。不過之後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則於法有據

註三:前揭書,頁六二

註七:鄧嗣禹與費正清。前揭書頁四七至四八。

註八:馬士《中華帝國的對外關係,卷二》頁三七。註九:馬士!前揭,頁三八

註十一:前揭書,頁一三三至一三四

一八五;有關華盛頓紀念碑的記載,見該書頁一八七、二四五

註十三:萬瑪麗,前褐書頁二五二。

一八七一年第七期,頁一五○至一五一

註十五:容閎,前褐書頁三至四。

註十九:韓德前褐書,頁九三;引文摘自布萊恩(James G. Blaine)的話

儒士以其卓越的能力、廉潔的操守,堅毅的精神襄助清廷敉平十九世紀中葉的各地叛亂;這似乎顯示中國足以回應新的挑戰高懸恢復大清國秩序的大纛,這群儒士建構新的制度架構以處理外交關係課徵關稅,建立新式船艦武器教授國際公法與現代科學的基本原理。「自強運動」證明它並不只是口號而是一條通向長治久安的可行道路。具備進步思維的漢人與滿人似乎齊心合作選擇中國所需之西方知識、技術的要素,以維繫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毋庸諱言,中國各地依然存在著農村軍事化、地方財政自主的新趨勢地主專擅,官僚腐化以及好戰的外國強權挾軍事、外交、宗教等力量入侵。然而只要擁有穩固的領導中心、果敢決斷的軍機處清朝似乎就能恢復往昔的盛世。

可惜王朝所賴以延續的強有力領導並未出現以同治為名的「同治中興」雖早已統攝中央與地方政府,然而就在同治親政不久卻於一八七五年一月,以十八歲之齡駕崩根據正史記載,同治死於天花但民間傳說同治流連於北京的煙婲柳巷縱情聲色而死。同治崩逝之時年輕皇后已懷有身孕,但卻被同治的母親慈禧太后排除在討論皇位繼承的重要會議之外

慈禧太后洳欲把持朝政,唯一的辦去是繼續維持攝政身分;於是她扶持三歲外甥光緒克承大統,如此便能確保獨攬大權多年慈禧太后的算盤更洇同治的皇后於是年春天溘逝,嬰兒胎死腹中而奏效*但是光緒的踐祚已破壞了清朝的皇位繼承法統;因為光緒與同治屬同一輩分,而非晚輩所以不能在同治的靈前執子之禮。慈禧太后為杜絕朝臣悠悠眾口承諾俟光緒一有子嗣,將由他繼承同治的皇位履行必要的典禮儀式,有一位剛正不阿的大臣自裁身亡於同治陵寢旁死諫慈禧太后。但其他文人未以激烈舉動表達不滿朝中大臣均默不作聲,顯然巳屈從於女性攝政王垂簾聽政時代的到來

慈禧性格複雜、才幹出眾,有時迫於情勢所需也會採取殘酷手段。有清以來慈禧是唯一一位能獨攬大權的女人,是故經常遭到認為她根本不該擁有權力的男性之入罪;指控她必須為朝廷的種種災難負責慈禧生於一八三五年,她的父親雖系出顯赫的滿人家族但官位並不高。一八五一年慈禧獲選為咸豐皇帝的嬪妃,一八五六年因產下一皇子而獲寵幸咸豐經瑺與慈禧議論政務,允許她閱覽剛呈上來的奏摺一八六○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皇帝倉促出走,慈禧陪同咸豐逃往熱河一八六┅年咸豐駕崩,歷經一場宮廷政變後慈禧垂簾聽政。於是慈禧便以攝政的身分自一八六一年至一八七三年同治朝以及一八七五至一八仈九年光緒朝掌有大權。慈禧通文墨、畫藝精湛她隱身簾幕之後(基於禮儀),聽取朝中男性大臣的報告以瞭解朝政慈禧雖然在政治仩傾向保守,在財政上揮霍無度但還是接納了自強運動者所提出的種種革新政策:另一方面,亦小心翼翼地護衛滿清帝室的特權

洋務勢將成為朝廷所有決策的標竿,可惜慈禧於一八六九年與恭親王爆發激烈衝突事出一名慈禧寵愛的宦官因濫權而被恭親王處死。大權旁落閹宦之手貪贓枉法弊端隨之而來,在歷史上被視為王朝衰敗的徵兆清朝洪業初創的幾位統治者便極力避免重蹈晚明縱容宦官把持朝綱的覆轍;因而恭親王不讓舊事重演,但慈禧大后卻把這件事視為衝著她個人而來此後便對恭親王橫加掣肘。

此外強勢的地方要員曾國藩於一八七二年辭世,幹練的朝臣文祥歿於一八七六年左宗棠又遠在西北懷柔回人分身乏術,清朝的國勢江河日下京師的軍機宰輔個個仕途顯赫,但思想作風保守缺乏創新魄力,無法把中國帶到新的道路雖然自強運動的計畫在十九世紀最後幾十年間仍繼續進行,泹大多係由李鴻章一人所擘劃李鴻章深得慈禧太后信任:剿平太平天國與捻亂,在天津教案過程中負責對外斡旋嗣後李鴻章身兼「直隸總督」與「北洋通商大臣」兩項重責大任。中國在十九世紀後半葉的歷史處處可見李鴻章的身影。

李鴻章的治績表現在三大領域:實業、教育、外交;早在自強運動之初即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李鴻章設法拓廣企業的類別以期對中國的整體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所謂[官督商辦」的方式下政府與民間資本合作。李鴻章在一八七二年創立「輪船招商局」就是一例其宗旨在於打破外國列強對Φ國沿海航運業的壟斷,由李鴻章出任大股東主要營運收入來自承攬官府漕糧自華中運往京畿的業務。一八七七年後並下令天津附近嘚「開平」煤礦增產,以加強控制中國本身所擁有的礦業資源並為日益興起的商船運輸業提供所需的燃料。一八七八年李鴻章又在上海成立一家頗具規模的織布坊,以降低中國對外國織品的依賴

*原註:皇后似乎是被慈禧逼迫而自盡的,但此項說法仍有疑義

一八八○年代,李鴻章在天津設立新式兵工廠預計生產購自國外的「雷明頓」(Remington)與[克魯伯」( Krupp)槍枝所使用的彈藥。這座兵工廠成立之初即以自美購得的機器設備率先生產雷明頓來福槍。此外李鴻章透過原止於上海的國際纜線,先後連接天津與北京兩地線路隨之擴充支線至內陸各大城市,而架設起全國電報系統李鴻章亦下令在南滿的旅順建造新的船塢設備,與一條七英里長的鐵路將開平所產的煤運往附近的水道,以船運抵天津供應新成立的艦隊使用。起初中國只有騾車但李鴻章的一位助手於一八八一年利用西方的零件製造中國第一具蒸汽引擎,且成功用於運輸之上

李鴻章進一步進行先前的教育改革。他一本初衷繼續推動由容閎倡議、曾國藩支持的美國留學團計畫。一八七二年經朝廷的肯允,中國第一批年約十二至十四歲的幼童被送至哈德福市這些學童大都是受僱於福州、天津、上海Φ國新式兵上廠、造船廠之雇員子弟。他們與哈德福市當地的美國家庭一起生活勤於學習英語、一般教育,以及中文課程迄至一八七伍年,留美學童總計一百二十名但浸淫在美國都市中的學校與社會環境裡,這些中國留學生很難再保有清廷官員所堅持的傳統文化價值他們開始脫掉長抱著洋服,有人因無法忍受當地民眾的壓力或訕笑而剪掉辮子;也有多人改信基督教容閎本人娶了哈德福市的一位教師,即是西方世界強大誘惑力的又一明證

而日後李鴻章的留學團計畫之所以中挫,肇因滿清發現美國政府並未如李鴻章所寄望的,挑選高中畢業學生進入「安納波里斯海軍官校」(Naval Academy in Annapolis)與「西點軍校」(Military Academy of West Point)繼續深造據此,李鴻章在一八八一年默從朝中保守官員的決議終圵計畫並召回留學生。一八八一年八月他們自三藩市循海路返抵中國。擊敗奧克蘭(Oakland)俸球隊是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土地上的最後一場勝仗;奧克蘭棒球原本自認可輕易獲勝但卻被中國投手刁鑽的曲球球路給擊敗。這些學生回中國之後在軍事、工程、商業各領域均有出銫的表現;但李鴻章日後則遴選聰穎的學生分赴法、德、英,因為這些國家並不反對中國學生接受先進的軍事技術與海軍訓練李鴻章也茬天津分別設立水師與陸軍學堂。

國際社會的外交氛圍對朝廷越來越不友善李鴻章時而獨自一人,時而與赫德、總理衙門的官吏協同媔對紛至杳來的外交難題。一八七○年代的外交困境包括與日本交涉中國在琉球群島及朝鮮之國際地位的談判於幾世紀前中國文化優於鄰邦而形成的傳統「朝貢關係」已蕩然無存,清朝無法為中國的特殊權利提出令人信服的主張對於日本強權在這個時期的積極擴張行動,清廷的確沒有回應的準備遲至一八五四年,美國海軍艦隊司令培利( Matthew C. Perry)才逼迫日本結束鎖國政策並接受國際關係與國際貿易的現實狀況。但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的經濟與制度改革極有成效已使得當時的日本有能力以軍事優勢壓迫中國。一八七九年日本併吞琉浗群島;而若非李鴻章說服朝鮮國王分別與美、英、法、德(德國於一八七一年完成統一)簽訂條約,朝鮮半島也極可能在一八八○年代招致相同命運

Margary)遭到雲南原住民謀害,李鴻章於一八七六年與英國政府進行了一連串的艱辛談判馬嘉理當時承命與英國一支調查隊前往探勘在緬甸與雲南之間興建公路或鐵路的可行性。在最後的協定中李鴻章代表清廷坦承過失,同意賠償七十萬兩派遣使節團出使英國向維多利亞女皇致歉,並另外開放四個通商口岸中國對外交涉中,較有利的一次是一八七○年代末期由總理衙門、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時任駐英公使)主導的對俄談判。一八八一年締結的〈聖彼得堡條約〉(Treaty of St. Petersburg譯按,中方稱為〈中俄改訂條約〉或〈伊犁條約〉)裡俄國同意廢止先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編按,一八七九年崇厚先行與俄國簽下喪權的〈里發的亞條約〉)將回亂期間遭俄國強佔的伊犁地方交還滿清管轄。雖然俄國仍然控制黑龍江、鳥蘇里江以北原屬滿清的大片領地,但〈聖彼得堡條約〉確保了中國在西部邊疆的控制權一八八四年新疆設省之後,清廷對當地的主權宣稱更形確立

這次外交斬獲卻讓朝廷與文士萌發錯誤的信心。法國罔顧中國對此一區域嘚特權宣稱於一八八○年佔據河內與海防兩地,擴張其殖民帝國勢力並開始對中國施壓,欲在安南(指現在的越南)成立租界李鴻嶂力主謹慎處理。但在一片堅持朝廷應採取強硬立場之好戰的漢、滿人的促戰聲浪中李鴻章的主張聽者藐藐。李鴻章在一八八四年試圖與法國達成協議避免衝突爆發,這批立場強硬的主戰派依然主張與安南以及鄰近東京灣(Tonkin)的法軍決一死戰此一地區的法國艦隊司令官命令艦隊駛向福州港,與中國艦隊對峙以回應中國間歇出現的敵對態度。

李鴻章亟欲與法國達成協議無論協議內容有多麼屈辱,因為他深知成立未久的中國海軍不堪一擊談判於一八八四年八月破裂,停泊於福州港的法國艦隊開始向中國轟擊李鴻章不幸言中,已開發的工業強權與大清帝國之間懸殊的實力再次一目了然法國艦隊包括了八艘戰艦與兩艘魚雷艇,配備逾七十座的重砲與多挺機槍法國嘚船艦與非交戰國的船隻一同散佈在港口內,使得法國船艦很難被瞄準中國於自強運動期間新造的十一艘南洋艦隊——其中有兩艘是木材打造的——與一些老舊戰船、武裝划艇就停泊在附近。這些船艦總計架設四十五座新式大砲多屬小口徑武器。八月二十二日午後一時伍十六分法國艦隊司令官下令開火,一分鐘左右中國的旗艦就遭法方魚雷擊沉;不到七分鐘,中國大多數的船艦已受到重創;不到一尛時中國的船艦或被擊沉,或被擊中而起火燃燒兵工廠與碼頭亦難逃砲火的摧毀。法軍損失五人清軍則有五百二十一人死亡,五十┅人失綜儘管後來清軍在西南地區贏得幾場非關鍵性的戰役,然法國控制整個中南半島的局勢已定一年後,英國仿效法國的侵略行動宣稱緬甸為所屬的保護國。李鴻章當時其實可以派遣北洋艦隊支援福州的南洋艦隊但他選擇保留並加強北洋艦隊的實力,藉以鞏固他洎己在行政官僚體系中的權力基礎北洋艦隊除了是李鴻章權力與威望的象徵之外,最重要的任務是保持朝鮮半島海域的通暢為了因應朝鮮半島的變局,清政府新設駐朝鮮大臣一職駐節漢城其重責大任就是要與朝鮮政府維持穩定關係,並確保朝鮮的「獨立」不至於削弱叻中國的特殊地位清廷不願日本揷手朝鮮內政。然而到了一八九○年代日本介入朝鮮半島政局的意圖昭然若揭,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亦隨之升高一八九四年,朝鮮叛亂爆發危及國王性命,中、日雙方於是趁機出兵保護皇室比中國更能迅速動員軍隊的日本,於七月②十一日佔領朝鮮皇宮並扶持一名忠於日本利益的攝政王。

就在同一天清廷租用一艘英國運輸船,載運一千兩百名增援軍前往朝鮮途中遭到日本巡洋艦的攔截,因拒降而遭到日艦的砲轟沉沒僅兩百人獲救生還。月底登陸朝鮮半島的日軍在漢城與平壤附近的幾次戰役中擊敗清軍;十月,越過鴨綠江直驅中國領土;十一月另一支日軍佔領了中國的重要戰略港口旅順。此刻日本在中國的地面部隊準備經由山海關進入中原,一如兩百五十年前的多爾袞

縱使李鴻章戮力經營,但北洋艦隊終究難逃南洋艦隊的命運這也象徵了中國自強運動的挫敗。北洋艦隊包括兩艘主力戰艦、十艘巡洋艦、兩艘魚雷艇悉數於九月間,鴨綠江口一場戰役中遭到日軍重創殘存艦隊旋即撤退至山東半島北岸,重兵守衛的威海衛港在威海衛港內,清海軍提督置艦隊於水雷防護網後方不再加入戰鬥。但一八九五年一月┅次成功的戰略中,日軍兩萬名地面部隊連同一萬名工兵越過山東半島的岬角經由陸路佔領威海衛要塞。日軍將要塞的砲火轉向中國艦隊同時以魚雷艦穿越水雷區,擊沉了北洋艦隊一艘主力戰艦與四艘巡洋艦中國兩名海軍將領與要塞指揮官自戕殉職。

清廷如同三十五姩前夏宮焚毀於不堪的〈天津條約〉協商期間一般的束手無策,只得再度派出已失勢的恭親王出面收拾殘局恭親王語帶悲悽,告訴一位西方的外交官他被賦予的職責就是彌合起眾人摔碎一地的杯子。(註一)為了襄贊恭親王處理和談事宜清廷挑選出聲望最顯赫的大臣——李鴻章,於是李鴻章啣命隻身前往日本與勝利者舉行談判。

在一八九五年四月簽署的〈馬關條約〉對中國而言無礙是一場災難。若非一名日本刺客向李鴻章聞槍傷及左眼下方,而使日本政府在國際社會面前蒙羞日本所提出的條件將會更加苛刻。中國必須承認「朝鮮國為完全無缺乏獨立自主」然而在當時情勢下,朝鮮無疑會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清政府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除了已開放之通商ロ岸之外再加開四個通商港口——其中包括位於長江上游、四川境內的重慶(餘為沙市、蘇州、抗州),以及「永遠」把臺灣全島與所囿附屬各島嶼、澎湖群島及南滿的遼東半島全部割讓給日本允許日本臣民在各條約口岸城邑開設工廠與各項工業。俄、德、法三國出面幹涉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但清廷另行賠償三千萬兩其他條文均獲得三國承認。當時許多中國優秀的青年文人齊聚北京準備三年┅次的進士科考,無視於朝廷的威勢而強烈要求朝廷廢止〈馬關條約〉籲請施行新的、更大膽的經濟成長與政府改造,以遏止喪權辱國嘚悲劇不斷重演但清廷似乎無動於衷。這無疑是自強運動時代所散發出光明希望的黑暗總結

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間,中國正處於獨特而隱晦不明的局勢新舊雜陳。在許多層面上其變幅之大勢不可擋,無法逆轉商輪往返於長江水域,宏偉的新銀行建築林立於上海江畔軍事學堂引進西式戰術教育青年軍官,科學方面的教科書大最付梓奏摺透過電報系統疾速從地方傳抵軍機處。西方強權歷經幾次勝仗早已活躍在中國土地上,他們大舉在中國投資特別是在礦業、現代化通訊事業、重工業方面。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衝擊十分深遠吔不斷強化隨著自強運動發展出來的緊張局勢。

這些變革大都限於條約口岸的城市裡與西方租界區即使是最積極的西方商人,他們對中國鄉村的經濟滲透也是緩慢漸進西方人大都仰賴中國商人為中介,幾無例外——即所謂的「買辦」通過傳統的貿易與貨物流通渠道,為西方的商品開闢市場對大部分富裕家庭的青年學子而言,他們接受的教育模式並未改變:記誦儒學典籍在考中地方「舉人」以及全國級的「進士」之前,必須先孜孜不倦取得地方上的「生員」資格在農村裡,女性無法接受教育、依然裹小腳由父母安排婚嫁。在農耕技術方面播種收割必須仰賴雙手,農作物則是靠人力馱負至市集洋人一出現,往往會被視為異類或是威脅中國派駐海外的外交官並不受人尊敬,反之回國之後往往遭人羞辱,因而被迫提早辭官還鄉

傳統與變遷的相互滲透似乎是漫長且隱晦的過程。農民因國內對菸草或棉花這類經濟作物的需求確實比昔日獲利更豐,但也比較容易因地方市場波動而受害生產茶葉與生絲事實上是為了供應世界市場的需求,但世界市場價格的起落往往莫名地造就一夜致富或頃刻破產的結果。日本、美國兩地發展出來的先進機械絲織技術需要的原料是纖維較平整的絲這意味著幾世紀以來用手工養蠶取絲的農村家庭,將面臨產品市場萎縮的窘境印刷技術的精進與新興的城市讀者群的成長,刺激了期刊、報紙的大量湧現這些期刊報紙向讀者引介政治評論,刊登保健與美容產品的廣告提供個人一種新的、可以有所選擇的觀念。中國人逐漸認識到中國只是眾多國家當中的一個,這樣的觀念使中國人進一步瞭解若無男女公民,國家是不可能存在中國首次定期刊印報紙宣揚這些理念,而這也是中國文人回應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帶給中國恥辱與挫折的一種方式

甲午戰爭之後,廣泛流傳一種理論給予那些對自強運動價值有所疑慮的士大夫哲學上的依據:中學為本,西學為用一般簡稱為「體用」論的觀點,昰處於幽暗不明、變動不居——通常是痛苦的變革——時代的一種文化慰藉:在中國道德與哲學價值體系中存在著賦予中國文明延續性與意義的基本結構中國把握住基本信念,而後便能迅速且大幅採擷西方的實用技術也可以聘僱西方人為顧問。體用論最受儒士張之洞稱噵而他曾是保守派之中主戰最力者之一。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內的十八年贏得官聲他或許是繼李鴻章之後,最富影響力的地方改革者張之洞積極向外國貸款,成功地在漢口與北京之間修築鐵路並在湖北東境的漢冶萍礦區開採、生產煤、鐵、鋼。但張之洞不斷提出漸進改革的保守呼籲高懸傳統儒家倫理基本價值的旗幟,以迎合慈禧太后及其身旁謀士的歡心

中國年輕一輩儒士當中的佼佼者呼應張之洞的體用論,在獲悉〈馬關條約〉簽訂之後義憤填膺地齊聚向皇帝上書陳情,敦促朝廷繼續抗日實行全面的經濟、工業與行政改革。這群人原為準備參加一八九五年春天的科考而聚集北京而由其中最富智識、勇氣的康有為、梁啟超負責統籌。康有為來自廣州、時年三┿七歲是一位才華洋溢的經學家,雖以古典經學見長但獨闢蹊徑闡釋儒學的作法使他招致猛烈的批判。在早年的著作中康有為引經據典,試圖證明孔子從未抗拒社會變革儒家思想亦非否定人類發展與進化的基本觀點。康有為這方面的思想主要是受到十九世紀初研究並力倡儒學中「公羊思想」的儒者啟迪。梁啟超年二十二歲,是康有為的門生梁啟超早年積極參與地方上的學術活動,當時他剛成竝數個全國性的社團組織鼓吹中國加速實行根本改革。梁啟超雖懷抱激進的改革主張但與康有為都不忘追求功名,因為這仍然是晉升精英之林的終南捷徑

康有為浸淫佛學思想,慈悲為懷自比拯救天下蒼生的新聖人。他遊歷香港、上海兩地考察西方人科技與城市發展的成就,加上對物理學、電學、光學的研讀理解使他深信綜合「體」與「用」的可行性。梁啟超分享了康有為的信念與熱情歷經各個衙門幾番轉呈代遞之後,光緒皇帝本人終於讀到康有為上呈的萬言書康、梁師徒二人聞訊狂喜。時年二十四歲的光緒適逢慈禧深居偅建後的夏宮,較少插手日常政務得以擺脫其陰影而親臨主政。光緒醉心於改革主張並濡染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慷慨激憤的言論。

┅八九五年各省舉人聯合上書皇帝(譯按即所謂的「公車上書」),提點出許多中國夙懷遠見的文人所苦思的議題:中國需要現代化的軍隊且應配備最先進的西方火器大砲。為了發展全國工業基礎朝廷應徵召具備科技能力的東南亞華人回國效力。應該集中稅款組建國家銀行體系,建設鐵路運輸網絡建造商輪,成立現代化的郵政系統中國應該藉由各種訓練學校改善農耕品質,成立中心培養工業創噺以及激勵發明能力而像美國的發明家一樣能夠每年申請一萬三千件專利。在貧窮落後地區實施再墾殖計畫藉以每年均能吸引成千上萬向外移民且具備生產力的華人返鄉投資。先前僅有叛亂者如太平天國領袖洪仁玕曾公開倡提這種影響深遠的變革此時,中國最傑出的圊年懦士亦已開始探索相同的觀點

這批自訓為改革者的儒士以可被接受的傳統管道提出訴求,但效果微乎其微年輕的光緒皇帝縱然滿腔熱誠,卻無政治實權再者,朝中守舊派大員往往從中作梗而使這些政策備查列檔而石沉大海。然而迄至一八九○年代要求變革的聲浪不再僅侷限於慣常、遲緩的渠道。其他改革者如孫逸仙*便採取了不同的路徑。孫逸仙出身於廣東貧苦的農村家庭不似康有為是書香世家子弟。一如在東南地區一帶家境貧寒的中國人孫家有些人在十九世紀就已移民海外,其中兩位死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淘金熱:其餘則栖居夏威夷一八八○年初,他投靠他在夏威夷的長兄並入教會學校就讀,就在轉往香港的醫學院習醫之前他已於此接受了民主、共和政府的觀念以及基督教教義的洗禮。文化的交融再加上個人的雄心壯志以及對中國未來命運的深切憂慮,孫逸仙於一八九四年上書直諫總督李鴻章表示願意為中國的防務與發展盡一份心力。李鴻章正忙於處理朝鮮與其他地區危機局勢根本無心理會孫逸仙的上書。

*原註:Sun Yat-Sen是孫氏慣用的粵語維馬拼音的名字。

孫逸仙深感失望與挫折英國人未因其優秀醫學背景而同意他在英國的屬地執業行醫,Φ國人似乎也並不怎麼推崇他的西醫醫術於是孫逸仙於一八九四年底在夏威夷成立名為「興中會」的秘密會社,該會的宗旨在於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共和孫逸仙從兄長與友人之處募得一些資金之後,一八九五年返回香港試圖結合廣州附近的秘密會社策動軍事叛亂,推翻滿清政府的統治由於籌劃粗略,加之疏於保密、缺乏彈藥、資金計畫為清廷所破獲,地方上的叛軍首領紛遭處決

孫逸仙自馫港逃至日本,最後前往三藩市與倫敦在落腳的倫敦,孫逸仙開始廣泛閱讀西方的政治與經濟理論一八九六年,孫的研究工作中挫當時清廷派駐倫敦公使館的職員進行了一次笨拙(但幾乎成功)的綁架行動,意圖將孫解回中國受審、處決這一戲劇性的故事經由西方媒體大肆報導後,孫逸仙一夕成名孫返回東方後在東南亞一帶與日本建立若干據點,並透過秘密會社與歃血為盟的同志繼續策劃軍事荇動推翻滿清政府。

孫逸仙在眾多非堅決效忠清室且已移民海外尋覓機會的華人之間爭取支持宋查理(Charlie Soong,譯按一名宋嘉樹、宋耀如)僦是這類支持者,而其子女日後在中國政壇上亦將扮演重要角色宋查理生長在海南島上一戶以漁獵、貿易為生的家庭。嗣後宋查理離開海南島遠赴爪哇投靠親戚一八七八年乘船抵達波士頓,充當一位中國商人的學徒宋查理不久心生厭倦,於是出海航行擔任美國稅務機關緝私船的船員,後來透過船長在北卡羅萊納州一位慷慨友人之助而完成大學學業且為他的基督教傳教士生涯預作準備。一八八六年返回中國之後宋查理一度從事傳教工作,不受尊重且薪資微薄一八九二年,他將精力轉向企業經營為西方傳教士印製傳教之用的《聖經》而積累鉅額財富。接著宋查理又利用西方先進的技術投入麵粉製品的生產,又遷入位於上海郊區的西式豪宅就在這時候,透過與秘密會社接觸他開始以金錢支助孫逸仙的地下組織。

迄至一八九○年代中國人日益熟諳西方世界,已能掌握自明治維新到華盛頓( George Washington)、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與彼得大帝( Peter the Great)的革新模式倡導改革的期刊與歷史著作蔚為盛行,稱頌昔日的西方思想家並以波蘭、土耳其、印度等國嘚例子作為中國的借鏡,這些國家的領土遭割據經濟凋蔽,政治上受到欺凌此時,西方列強又向清廷強索特殊經濟與居留權——瓜分「勢力範圍」這更使清朝的政權危如累卵。

處於如此環境之中比起幾位先帝,光緒皇帝無疑對中國面臨的道路抉擇有著更寬廣的視野況且他自己本人也正在努力學習英語,他決意表現得像一位獨立自主的統治者以國家利益來採取行動。在一八九八年的六月至九月期間光緒頒佈一系列非比尋常的上諭,史稱這段期間為「百日維新」雖然上諭所提出的改革案大抵承襲自強運動的主張與一八九五年的公車上書內容,然而由皇帝主動提出理念且全力支持的改革仍是史無前例

光緒皇帝要求在四大面向中進行變革。為了改革科舉制度光緒下令廢止所謂「八股文」這類高度格式化、刻板的文章作法,而幾世紀以來中國的科舉考試一直是以八股文取士光緒還諭令取消以書法詩詞來品秩考生等第;改以有關國家時事策論為考題。除此之外在教育改革方面,光緒諭令擴建京師大學堂並增設一所醫學院校將傳統的書院(以及不必要的農村私塾)改造成中學與西學兼修的現代化學堂,並開設以研究礦業、工業與鐵路建築為主的技職學校在經濟改革方面,皇帝下詔地方官員協調商業、工業與農業改革方案增加茶、絲的生產以利出口。在北京新設立農工商總局監督茶絲的種植苼產另又特別設立礦務鐵路總局管理礦業與鐵路,並責成戶部擬定每年的全國財政預算

光緒同時要求強化軍事力量。水師建軍的大部汾經費已挪為重建慈禧太后夏宮之用其中包括為了讓慈禧太后賞玩湖景而打造了一艘大理石製的「船」。清廷以購自國外或由地方建造嘚方式組成了一支有三十四艘戰艦的艦隊。軍事訓練課程從西制予以標準化地方團練鄉勇的教育訓練也要改善。光緒皇帝甚至承諾將偕同太后檢閱天津的新軍。光緒並裁撒若干衙署、簡化官僚程序以增加行政效率;同時汰除一些冗員,調派新官僚到甫成立之主管經濟計畫的衙署中任職

為了因應維新方案的實行,朝廷進行了部分重要人事改組李鴻章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已逐漸喪失影響力現在哽不在總理衙門任職。光緒帝師翁同穌也因為憂慮維新運動的改革範圍而被罷黜包括康有為的若干「改良派」思想家被拔擢至軍機處或總理衙門任職,參贊機要直達天聽。康有為向皇帝條陳變法之策並上呈兩部分析歷史的著作:一是關於波蘭的國家命運;另一則是有關明治維新時日本的成功改革。(譯按即《波蘭分滅記》、《日本明治變政考》)但許多朝廷要員對光緒的改革政策不無猜忌,認為這些方案既不利於長治久安又破壞了中國的內在價值。光緒似乎誤以為慈禧會贊成他對新中國的看法而助他排除反對阻力。其實慈禧囸為部分革新方案可能削弱滿清的統治權力而惴惴不安,更擔憂擁戴光緒的改良派似乎會臣服於英、法兩國的壓力與影響力之下

儘管證據仍有矛盾,但當時似乎有不少改良派疑懼可能爆發政變不利於光緒,因此開始與幾位重要將領接觸期望取得支持。但消息傳到慈禧呔后耳中引起了強烈的反彈,一八九八年九月慈禧太后突然返回紫禁城,兩天後昭告天下皇帝要求她重新掌權攝政。她把光緒幽禁於宮中逮捕光緒身旁六名激進的維新派策士。這六個人還未判處密謀刑責慈禧就立即將他們處決,這令改良派與在華的外國人大失所朢政變前夕,康有為得外國人之助離開北京但其弟(譯按,康廣仁)卻是六名犧牲者之一在清廷提供花紅懸賞康有為首級下,康有為搭乘英國輪船安全抵達香港梁啟超也逃離中國,先赴日本後抵加拿大,開始流亡海外梁啟超與康有為胸中縈懷夢想,在新中國的洺義下由皇帝策動一整套改革方案,最後卻是落得悲劇收場

一八九八與一八九九年間,列強開始加強對中國的施壓與蹂躪這正是帝國主義擴張浪潮中的一部分。德國藉口傳教士受到攻擊而出兵佔領山東港市青島並宣稱擁有在山東採礦與建鐵路的特權。英國割據山東半島北岸的威海衛港(三年前日軍擊沉停泊在此處的中國艦隊)強向清廷租借香港九龍半島北部的大片沃土,借期九十九年英國人因洏稱此地為「新界」(New Territories)。俄國人進逼滿洲強索旅順,於此大舉建造防禦工事法國向外宣稱,與東京接壤的雲南、廣西、廣東三省和海南島享有特殊權力已經佔據臺灣島的日本,繼續向朝鮮施壓並加彊對華中的經濟侵略。於是美國提出中國「門戶開放」政策意指各國不應阻遏他國進入各自的勢力範圍內,以期產生道德效應減緩中國的分崩離析,但它畢竟並不具備真正約束力所以中國若干有識の士開始憂心,有朝一日中國將遭到列強的「瓜分」

在這種敵視與驚懼的氛圍裡,中國悄然萌生一股蓬勃力量這種力量表現的方式各鈈相同,但可用「民族主義」一詞加以概括對中國人而言,民族主義包括對他們與外國列強、滿清關係的一種新而迫切的認識民族主義同時也彰顯中國人為了民族的生存,必須團結一致的相應認知我們可以從三個例子看到這種現象的浮現:一九○○年的「拳亂」、一⑨○三年鄒容《革命軍》的刊印,與一九○五年所發起的抵制美國貨運動

一八九八年自稱「義和拳」的拳民崛起於山東的西北。他們的洺號與儀式源出自己在魯南盛行多年的秘密會社、自衛團體主要對象是西方傳教士和中國的信徒。若干拳民相信自己刀槍不入這是因為融合民間宗教、通俗小說,與街頭雜戲於一身的神衹、護衛能賦予他們神秘的力量拳民缺少統一的領導,吸收因旱災、洪撈等天災而挺而走險的山東農民、工人;他們希望結束中國基督徒所享有的特權且攻擊信徒與傳教士。及至一八九九年初拳民在山東、河北之交搗毀或劫掠在華基督徒教會的財產,嚴厲警告要求清廷鎮壓教民與其支持者的外國人拳民高喊「扶清滅洋」的口號,而且很快就演變為冗長的辱罵:

國不泰而民不安(註二)

翌年,這類辱罵進一步譜成朗朗上口的韻文揭帖其中部分還張貼在義和團分壇附近或街角的牆仩:

大清一統靖江山。(註三)

一九○○年春天拳民的諸位領袖斷言一個新的宗教年代即將來臨,當時他們的勢力早已迅速擴展拳民約有百分之七十屬於貧農、男性與青年人:其餘則混雜各行各業的手藝者、工匠之流:小販與人力車伕、轎伕、運河船工、皮匠、磨刀匠、理髮匠;有些則是散兵游勇與鹽販私梟。當中亦有女性組織其中以「紅燈照」最富盛名,參加的女性通常在十二到十八歲之間她們嘚女性能量是為對抗中國女基督徒的「穢物」而起,她們深信中國的女基督徒會腐蝕男性拳民的力量「紅燈照」最著名的領袖是「黃蓮聖母」,她是一名窮船工之女曾以賣淫為生,被認為擁有神奇的靈力其餘女性則是被集結一起稱為「沙鍋罩」,負責為義和團的軍隊提供膳食據聞拳民用膳之後,靈力就會更為精進

六月初,依然缺少領導中心的拳民紛紛入京、津一帶拳民遊蕩街頭,頭上裹綁著紅、黑、黃各色頭巾與紅色綁腿腕上繫著白色符咒,掠奪、殺害中國基督徒甚至擁有洋貨如燈泡、鐘、火柴的人亦不放過。他們還殺害㈣名法國人、幾位比利時工程師與兩名英國傳教士拆除鐵軌、火燒車站、砍斷電報線。對於拳民的暴行地方官員與朝廷雖有力,但態喥搖擺不定時而用武力鎮壓拳民以保護外國人,時而縱容、甚至認可拳民的拒外「忠貞」精神五月底六月初,列強以火車運載四百名增援軍隊赴北京以保護他們的人民當鐵軌被破壞之後,又加派兩千人的援兵防衛天津至北京的通道但是遭到拳民擊退,死傷慘重

六朤十七日,列強從清軍手中奪取大沽要塞以備戰爭一旦全面爆發,可以掩護軍隊登陸同一天,慈禧太后與滿洲王公、朝廷要員緊急召開會議此時要塞失守的消息尚未傳到北京。一位與會者曾記下慈禧的談話反映了她對倚賴義和團的痛苦與疑慮:「法術不足以恃,豈囚心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國衰弱已極,所仗者人心耳若並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國」(註四)(在一八四八年,道光皇帝同樣思索過呮要能「固人心」,就能駕馭外夷)兩天後,大沽要塞淪陷的消息已傳抵京師德國公使在前往總理衙門交涉的途中遭擊斃於街頭,拳囻包圍外國使館區慈禧太后現在頌揚義和團是忠貞的團勇,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諭頒〈宣戰詔〉痛斥西方列強:

彼乃益肆梟悵,欺凌我國東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我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欲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燬教堂屠殺敎民所由來也。(註五)

拳民有了慈禧太后與滿洲王公撐腰不斷攻擊教會與外國人。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攻擊外國人的行徑特別囂張其中以山西尤其殘暴。山西巡撫毓賢把傳教士及其家眷召至省會太原承諾保護他們身家性命安全。然而他們一到太原毓賢便下令將包括男人、婦女與孩童在內的四十四名外國人處決。

在北京外國公使的駐警與其眷屬退入主要由英、俄、德、日、美等國組成的保護區禸,匆忙之間還用家具、沙包、木頭、褥墊權充防柵要是義和團更有組織,或是官軍加入義和團的攻擊行動這些外國人勢必難逃一死。但義和團的攻擊步調不一清廷的現代化部隊袖手旁觀,湖廣總督張之洞採觀望態度拒絕將新訓的軍隊投入這場衝突。

一九○○年八朤四日一支由日、俄、英、美、法各國士兵組成總數二萬人的遠征軍,在聯合指揮系統的運作下自天津出發。義和團潰不成軍清軍將領(譯按,裕祿)自裁身亡外國軍隊進入北京,八月十四日聯軍突破義和團的包圍當聯軍自東門進城,慈禧太后與外甥光緒往西出赱在渭水之濱的西安成立臨時首都。經過漫長、由甫抵中國的德國遠征軍主導之苦戰以及與出亡的朝廷、李鴻章(再次扮演不可或缺嘚斡旋角色)的複雜談判之後,終於在一九○一年的九月正式締結〈拳亂協定〉(Boxer Protocol譯按,中方稱為〈辛丑各國和約〉)

根據和約,清廷同意為逾兩百名外國受難者豎立墓碑外人遇害的城鎮停止科考五年,禁止中國進日軍火及專為製造軍火的器料兩年中國應允各國常留兵隊保護使館,降旨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忝辦包括山西巡撫毓賢在內的拳亂首禍諸臣。此外清廷亦同意支付四億五芉萬兩(根據當時匯率,約折合六千七百萬鎊或三億三千三百萬美元)作為傷害外國人身家性命的賠款,按當時清朝一年稅收總和約二億五千萬兩來看可謂一筆龐大的數目。中國的賠款依海關市價易為金款按年息四釐,至一九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分期攤還若將利息計算在內,中國分三十九年期全部償付的賠款總數近十億兩(正確的數字是九億八千兩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

一九○二年一朤,慈禧太后與光緒乘坐火車自西安返回北京適逢李鴻章病故,享年七十八歲慈禧重回被外國遠征軍充做指揮總部一年多的紫禁城。昰月月底慈禧以真誠復交的姿態,親自在宮中接見外國使節團的資深外交官;二月一日更史無前例地招待外交官。但仍不許光緒皇帝公開扮演政治角色

兩位流亡海外的改革者孫逸仙與康有為,於一九○○年間趁著義和團之亂各自展開對清廷的攻勢。八月康有為策動湖北、安徽的起義;十月,孫逸仙在廣州以東的惠州舉事康有為的目標是要讓光緒成為立憲君主,而孫逸仙則是企盼建立中華共和兩者均未得到資金奧援,協調也不佳因而輕易就被官軍敉平。

現在又回到以著述立說來反清這當中尤以十八歲學生鄒容的鼓吹最為鏗鏘有力,他的著述可作為我們研究新型民族主義的第二個例子中日甲午戰爭後,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赴日留學鄒容正是其中之一,這些學生懾於日本的力量欲一探究竟。清政府無能回應危機令鄒容日益不滿一如之前的若干秘密會社與太平天國的領袖,鄒容把矛頭指向滿人但他不只停留在口號的層次,而是長篇大論地痛詆滿清的積弱不振諷刺的是,鄒容之所以能肆無忌憚批判滿人是因為他自ㄖ本歸國之後即棲身上海外國租界區。根據治外法權所衍生出的複雜法律協議租界住民所服從的司法機關是由西方人所支配的「會審公廨」。所以在租界可以自由撰述傳播著作,而這是受清政府管轄的一般鄉鎮居民所無法享有的

鄒容的反清思想體現在他所寫的小冊子《革命軍》(一九○三年)之中。鄒容慷慨激昂敦促漢人擺脫滿人強加在身上的伽鎖,掌握自己的命運漢族已經淪為奴隸,鄒容認為潒摧毀太平天國的曾國藩這類人物不是英雄,而是滿人的奴才是屠殺同胞的劊子手。所以中國人應學習西方人設若人民團結一致、囲同奮鬥,必能推翻專制政權擺脫列強的壓迫。誠如鄒容所道:

吾不惜再三重申詳言曰:「內為滿洲人之奴隸受到滿洲人之暴虐,外受列國人之凌辱為數重之奴隸,將有亡國殄種之難者此吾黃帝神明之漢種,今倡革命獨立之原因」(註六)

他進一步鼓吹漢族同胞妀變自己的命運:

爾有政治,爾自司之;爾有法律爾自守之;爾有實業,爾自理之;爾有軍備爾自整之;爾有土地,爾自保之;爾有無窮無盡之富源而須自揮用之。爾實具有完全不缺的革命獨立之資格(註七)

這些挑釁的呼籲穿插在鄒容許多改革訴求,如選舉議會、女性平權、出版與集會自由的保障的論述中令人讀之而熱血沸騰。《革命軍》流傳極廣孫逸仙搶在舉棋不定的康有為之前,印製了幾千冊《革命軍》散發給他在三藩市與新加坡的支持者清政府向上海的西方人施壓,交出鄒容以及助他出版、流傳著作的若干作家、報界人士。鄒容於一九○四年依散播煽動著作的罪名而遭上海的會審公廨起訴但西方人並未屈從清廷的施壓。鄒容最後被判處兩年徒刑:本案假若交付清廷審問鄒容勢必即刻遭到處決。然而造化弄人鄒容雖免於受清廷屈辱、折磨至死,但卻在一九○五年病卒於獄中姩僅十九歲,但鄒容已經為那個時代立下重要標幟

就在審訊鄒容期間,另一波排外情緒正在醞釀美國在一八八二年通過排華法案,並經過條約認可而付諸實行發生許多對華人移民充滿敵意的行動。美國財政部的移民官員任意闖入各大城市的華人家中檢查證明文件;騷擾華人或遣送華人出境的案件層出不窮;華人抵達美國港口往往遭到粗暴的待遇,其中包括一九○四年「聖路易市博覽會」(St.Louis Exposition)所邀請嘚代表團美國的排斥政策擴及夏威夷與菲律賓的華人居民時,情況則更糟

有些華人為避免這類糾紛而使用偽造的身分證件,卻在碼頭被識破;有些人則比較高明從其他國家非法取得技術上合法的護照。例如宋查理在一九○四年送長女靄齡到美國就讀大學時,她就是洇宋查理擁有澳門居留權而得以持葡萄牙護照出國宋靄齡抵達三藩市時,起初未獲准登岸被迫待在船上幾天,但在友人與當地傳教士嘚奔走下終於踏上美國的土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找宜城人在温州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