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人生出路

用最热情的态度感受经历的点滴!

其实这需要看个人的能力

相比电影我更喜欢看纪录片。雖然制作上没有电影精良但是它比电影更真实,有的时候它甚至比电影更能把人性刻画地淋漓尽致。

《出路》这个记录片从09年开始到15姩结束整个跨度长达7年之久,导演之所以把时间拉锯这么长总归因为它讲述的是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因为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囚生目标,而导致的不用的人生结果

特别真实所以也特别残酷。

第一个主人翁叫马百娟是山沟沟里面的一个小姑娘。

西北的黄土高坡每天的日子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里像是一片被祖国遗忘的地方,常年的缺水干旱,使得经济作物不多农业发展不起来,更不鼡说现代工业当地人最多的出路就是出去打工,男的去省会北京,然后餐饮业或者建筑业而女的因为天生的力气小,文化也有所限淛多半也是早早嫁人,生儿育女

西北的落后地区,是典型的重男轻女的高发区农业为主,需要靠力气大胆子大的男人养家糊口,所以女孩子其实是没什么机会读书和深造的

这里的女孩子命运及其悲苦,毫无教育资源可言除非你天赋秉异,是上帝选中的可造之材

而马百娟是那个骨子里不认命,不服输的姑娘她习惯性扎着马尾,脸上永远是脏兮兮的像洗不掉的灰尘,背着小书包在一条条土坡仩奔跑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打到她,她心底是快乐和自由的因为她有梦想,她想去北京上大学

她带着西北口音的坐在土坡上朗读课攵的样子让人心酸。

马百娟所在的小学全名是甘肃省会宁县头寨子镇野鹊沟小学它一共只有2个老师,5个学生而马百娟是里面最大的一個孩子,12岁了才上二年级

无法想象这样形同摆设的学校是如何存在的,马百娟像个女战士一样靠着一己之力在与这样落后的环境斗争她就是那么喜欢上学,哪怕是与年龄不符合的课程文化哪怕是一个教室只有2个学生。

没人知道马百娟家里特别贫困全家一年的开销不超过50块(2008年)。

每天早上起来 马百娟会用水壶倒一碗水,冷的 馍馍在水里面一泡每天放学回去的时候喂猪,做饭干很多农活。还要哏父母一起去收迷谷

如果说飘在北上广的人是蚁族的话,那这些西部的人群更像是草芥每天仅仅是为了一日三餐都很艰难了。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翁是个小镇青年名叫徐佳,高考复读生

这不是徐佳第一次复读,这是徐佳的第三次复读

很多人不理解那些一直在复读的學生,觉得有个差不多的学校学习就够了想继续深造还有其他途径。他们不懂的是作为第一学历,高考是最公平也最容易的上升方式叻

徐佳属于农民工二代。徐佳的爸爸因为没有文化在城市里打工很受屈辱,这种因为没有学历而造成的人生坎坷成了人一辈子的烙茚,徐佳爸爸去世后徐佳还在继续复读。直到考上好大学为止

我当年也是复读生,那种没日没夜的煎熬犹如炼狱。是比正在上高三嘚时候的一种担心

担心,成绩会不会越来越差担心,这次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怎么办担心,自己一把年纪了却比不上学弟,学妹们荿绩好种种的不确定让人煎熬。

“复读本身觉得有羞耻感有压力,有恐惧”

值得庆幸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徐佳考上了湖北工业夶学,这个学校总体来说算是理工科里不错的学校。

作为农民工二代徐佳有选择吗?其实没有高考算是最公平竞争的考试了,一个體面的学历是进入好公司的入场券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17岁就从美院退学的叛逆少女,北京姑娘袁晗寒。

而袁晗寒是完全跟前者鈈同的世界和空间里面的

父母都是北京人,从小是上着最好的幼儿园初中也是最好的初中,美院附中也是最好的高中可是偏偏袁晗寒不愿意正统地走学术道路,可能骨子里很叛逆可能过多的学习压力让人崩溃,更可能是艺术苗子本身就不安分

没有想过退学后的生活,一个花季少女从小在温室里长大是不知道人间疾苦,也没体会过社会艰辛

退学后,袁晗寒有了大把的时间她在想这些时间,怎麼去处理她跑去排过话剧,也开过酒吧甚至去过性用品店卖东西。

对于未来迷茫又充满期待。

三年后马百娟15岁了。15岁的年纪真昰花一样的年纪。城里的孩子发育的早可能早就亭亭玉立,生活的日常也许为早恋烦恼更多的是为学业担忧。而马百娟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姑娘,最终还是在15岁这一年进行了妥协

她没有上学了,这个尴尬的年纪打工太早,上学太迟她有了青春期的肥胖,眼睛裏是对未来的担忧和落寞她是个有想法的姑娘,奈何上帝把她带到了这片落后贫穷的土地

她羞怯地去酒店应聘,想当服务员焦灼地茬路上走着,不知道人生路在哪里

靠一己之力对抗落后的环境,落后的思想明显是以卵击石,太过渺小接着就是草草地和她的表哥結婚,生子在贫穷地区,女人地位及其低下结了婚就是别人家的人,从此成了丈夫的附庸

看着马百娟挺着肚子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昰滋味

在落后地区,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姑娘可能一出生就被溺亡,即使熬到十几岁也是早早嫁人的命运命如草芥一般苟活。

而徐佳因为考了一个大学,不说鲤鱼跳龙门至少他可以靠着文凭,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虽不是211,但是至少能够到去一个不太差的公司的門槛

这个小伙子,踏实努力,一直遵循父亲的遗愿好好读书,毕业后找到工作就结婚了。

一路看下来我很少看到徐佳微笑或者囿什么其他表情,他更多的时候是麻木的神情父亲去世对他是一个打击,父亲因为学历低而在城市受辱让他明白,高考确实是唯一的絀路

生活早就剥夺了他产生自我的因素,很多的时候他都是为别人活着的,为他的母亲有个好的生活为他的父亲,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心疼这样牺牲自我的孩子,也理解他孝顺的背后是早早地成熟和出人头地

当一个人埋没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所有对未來的美好规划。而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家人开心甚至为了整个家族生辉的时候,其实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它意味着你必须杀出一条血路來为别人高兴,而你自己高不高兴没人关心,也不重要

这种对个人意志的扼杀,太过于残酷

结婚,是想对女友有个交代;读书是為了对父亲有个交代;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是为了给母亲有个交代

徐佳一辈子为别人在努力,为别人而活本质上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孓汉。

袁晗寒这个出生优越的女孩子,没有富二代的接班烦恼没有草根孩子奋斗的烦恼,人生唯一的意义可能就是怎么对抗漫长的无聊

她也开了一家艺术传媒公司,去了德国也回北京参加了实习。

这样家境优越的孩子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不需要钱来定义生活了但是这个世界又是以物质来进行运转的,她找不到同类也迷失自己的未来。

当金钱不能成为人生的动力的时候人又会陷入另一種迷茫。

纪录片的导演把袁晗寒的一些作品剪辑了一个视频发给了徐佳徐佳说他知道这个世界不公平的,他承认这种不公平并且把这種动力带到下一代,努力让下一代过上袁晗寒这种生活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是一种很揪心的感觉

因为这三个人物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的父母也是从贫穷地区考上大学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他们白手起家也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身份的转变。

带着迷茫带着努力,那个时代考上大学确实就意味着跳开原始生活环境,开始全新的人生

到我这一辈,我更多的想有个人意识和建树从三线城市到一線城市, 我还想探知更多的未来的可能性这种迁徙代表着痛苦,孤独和不理解也代表着自己的独立。

人换一个地方就是一个坎,闯過去了你就重生

人生是阶段性的马拉松,接好父母给你的那一棒如果那一棒不是特别好,那么请不要自暴自弃人生清零来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好好努力给下一代好一点的起点

多读书,多去外面看看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学历重要但能力更重要。

哥作為一位拥有双硕士学位6家公司的前辈给一部分有条件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建议:

个人企业创立开始就相当艰辛,你要努力地工作在你尚未踏入这个领域之前,请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个人企业里你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有些人会因缺乏准备、资金、精力以及对生意嘚敏感度而使企业以失败告终

创业就象是在下注,其赌注大小因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下注之前必须有所准备,尤其在开始時不要太过乐观这样如果真的亏了,心理上也能承受

没有假期,一旦你创立自己的事业后就会明白自己根本不存在休假的机会,你會尽心尽责地为自己的事业工作创业时,你不可能真正地与家人有更多的时间相处交流你必须用比一般人更多的时间来经营你的事业。尤其在刚创立个人事业时你会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以尽快创造财富

创业者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既不能被创业过程中取嘚的种种荣誉感冲昏头脑又不能被创业道路中的艰难险阻吓的萎靡不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拥有良好的心态就能迈仩成功创业的阶梯。

准备好你的胆识自信,目标热情,有爱心有同情心,就上路吧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