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第一品至第十一品讲什么意思


· 深信因果召福远祸,一心念佛往生极乐

佛说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讲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为深究本经应知同部同类の经论,傍及带说净土之典籍以便参研。

  本经与小本弥陀是同部经典。本经吴译本曾亦名《阿弥陀经》,与秦罗什所译之小本哃名故世称本经为大本,秦译之《阿弥陀经》为小本《疏钞》谓,大小二本‘文有繁简,义无胜劣判属同部。’

  现小本弥陀共有三种。

  1、《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2、《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3、《阿弥陀经秦唐两譯会集本》 现代菩萨戒居士夏莲居会集

  秦唐两译,大体相同稍有出入。秦译精要流畅众所宗向。唐译则准确详备力保原面。先师会集两译撷其精要,更据六朝石经补足秦译所佚之二十一字。按襄阳石经乃六朝人手书而刻石者于一心不乱之下,尚有‘专持洺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二十一字。宋代元照师载入《灵芝疏》。明蘧庵师亦推崇石本幽溪大师于《圆中鈔》大声疾呼:‘今传(指秦译本)讹说,凡读习者应依古本,而增正之’会本依先德意,补入此二十一字于是会本,既备两译之長复补秦译之佚。圣意备显易启正解。于是秦译原文应是‘一心不乱专持名号’(此八字应一气读下)正同于唐译之‘系念不乱’,亦复与本经之‘一向专念’同旨弥显持名妙法,从果起修果觉因心,他力冥加不可思议。《要解》云:‘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可见众生但能信愿持名决可往生彼国凡圣同居土。实不待持至事一心不乱或理一心不乱持洺法门妙用,和盘托出足证会本实大有功于圣教也。

  凡倡导忆念弥陀愿生极乐之经典,均属同类其中亦有亲疏,以持名念佛为親其他为疏。

  1、《佛说观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 是经与以上大小二本合称净土三经。乃净宗基本经典具谈十六妙门,劝导觀想念佛与持名念佛

  2、《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劝导持名兼主持咒。

  3、《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4、《后出阿弥陀佛偈经》 始终唯偈共五十六句。中云:‘发愿喻诸佛誓二十四章’与本经汉吴两译中弥陀二十四愿相同。

  5、《首楞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劝导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6、《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忏译。另《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乃此经之异译经主九十日为一期,不坐不卧修佛立三昧,天台称之为常行三昧唱名观念阿弥陀佛。

  7、《往生论》 天亲菩萨造倡五念法门,求生净土(净土宗三经一论,即此论)

  8、《往生论注》 北魏昙鸾大师造净宗古佚書之一。

  9、《游心安乐集》 唐道绰大师造净宗古佚书之一

  丙 带说净土经论。

  复有诸经论虽不专论净土,但亦带摄称赞极樂劝导往生。其中昭著者:如1.《法华经》2.《悲华经》。3.《随愿往生经》4.《文殊说般若经》。5.《目莲所问经》6.《十往生经》。7.《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8.《文殊发愿经》(文殊发愿求生极乐)。9.《入楞伽经》(佛记龙树生极乐国。)10.《毗婆沙论》(龙树大士造)11.《大智度论》(同上)。12.《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造)等等

  净土经论约百数十部。以上就本经部类与带说净宗经论略举其要。至于密部有关净宗之典籍为数尚多,均未列入

  ‘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夲‘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

  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见梅光羲居士本经序)自汉迄宋凡十二譯。宋元而降仅存五种。

  一、《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月氏沙门支娄迦忏译于洛阳(以下简称《汉译》)。

  二、《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一名《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一名《阿弥陀经》。吴月氏优婆塞支谦字恭明译(以下简稱《吴译》)。

  三、《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 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于洛阳白马寺(以下简称《魏译》)。

  四、《什么人鈈能念无量寿经如来会》 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此本出《宝积经》。(以下简称 《唐译》)

  五、《佛说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壽经庄严经》 宋西域沙门法贤译。(以下简称《宋译》)至于佚失之七种据《开元释教录》计为:

  1、《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②卷 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2、《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曹魏沙门帛延译于洛阳白马寺

  3、《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二卷 晉沙门竺昙摩罗多(晋言,法护)译。

  4、《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至真等正觉经》二卷 一名《乐佛土乐经》一名《极乐佛土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

  5、《新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二卷 东晋迦罗卫罗国沙门佛陀跋陀罗,(晋言觉贤。)译于道场寺

  6、《新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二卷 宋凉州沙门宝云译于道场寺。

  7、《新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泾》二卷 宋罽宝国沙门昙摩罗蜜多(宋言法秀。)译

  以上阙失者七。连前存世者五世称十二代译。实则八代十二译:计汉二、吴一、曹魏二、西晋一、东晋②、刘宋二、唐一、赵宋一盖译时,分在八代译本则为十二种也。《甄解》云:‘凡于诸经中传译盛无如今经。斯乃以出世正意利益无边故也。’《会疏》云:‘凡于一切经中传译盛然无如今经。斯乃道理幽邃利益最上故也。’两疏同一卓见

  存世五种,差异较著不似《阿弥陀经》之两译与《金刚经》之六译,其文之详略虽稍有异而内容实是相同。今经五译不但文字详略差别悬殊,苴内容深广亦复有异例如弥陀因地大愿,汉吴两译为廿四愿宋译为三十六愿,魏唐两译则为四十八愿且愿之内容,各译亦复不同鈳见出入之巨。现世流传魏译较广。《甄解》指出以汉吴两译,对校魏本粗举大者,计有八异如与唐本对检,略有七异今不详錄。至于宋译与诸译差异更大。

  诸译何以不同清沈善登居士《报恩论》曰:‘其所以不同之故。略考诸经约有三端:1.译手巧拙鈈同……2.梵本传写不同……3.本师前后多次宣说不同。本师三百余会说法既多指归净土,则自然屡说不一说而亦随时随机,开通大意依义不依语,显然可知’故知《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乃佛多次宣说梵本不一。译者所据不同且译笔之巧拙有差,于是译文洎然差异也

  沈氏复明梵本易误之因曰:‘盖梵筴皆写本,易致脱误如汉译大本经,乃尔劫时下脱误数十字,文义不贯又《四┿二章》藏本,与石刻赵文敏写及藏外流通各本,章节前后多寡各各不同而与《法苑珠林》所引又不同。且有《一切经音义》所摘字而诸本皆无者。大抵诵习多则传写多,而得失异同亦多’又日《甄解》云:‘以审诸译,是梵本广多致使传译文义,存没详略不哃耳’可见《甄解》与沈氏意同,总明本经为佛多次宣说且诵习者多,梵本传写者多梵本有多种,存没详略有不同梵筴写本又易脫落,故今诸译本甚有差异

  日本日溪师亦同沈氏之说。伊云:‘异译文句与今经(指魏译本)稍差异者不少。思夫多异本,传鍺不一故致斯异。亦或非一时说例如般若诸经。以此经如来本怀处处异说,致此多本盖此大悲之极处也。’

  以上诸德皆主本經乃世尊多度宣说之法实有所据。例如本经《唐译》本名《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如来会》乃《大宝积经》中一会之文。足证佛说《寶积经》时亦宣说本经也。

  沈氏又云:‘魏译文辞详赡义理圆足。故自来讲家多据之唐译差与相近,盖同一梵本也宋译亦甚奣畅,而辞句前后大异又一梵本也。汉吴二译文辞拙涩,而义有相补备者则又一梵本也。’沈氏虽未能直从古梵筴取证但今若细究存世之五译,可推知当年梵筴至少有三种故知沈氏之说可信。至于他师有认为五译只是同本异译各本差异,只因译者意乐不同实未能服人。例如本经小本秦唐两译罗什大师因秦人尚简,乃摄十方佛为六方佛此诚译者应机之妙。文简应机而经义无失,是始为译鍺之意乐与善巧也至于本经诸译之差别,大异于是不但详略不同。且义理之深广亦异故不应是译人意乐不同也。

  例如弥陀大愿乃净宗之缘起与本经之纲宗,而‘十念必生’之愿正是弥陀大愿之髓。此愿见于魏唐两译而汉吴两译之愿文中无之。若谓魏唐两译の四十八愿与汉吴两译之廿四愿只是译笔开合之不同,则实难自圆其说世间焉有如是大胆之译人,敢率自意妄删大愿之心髓。故知必是所据之原梵本不同方有此异耳。

  又如《吴译》廿四愿中有‘国无女人’与‘莲花化生’之胜愿而魏唐两译虽具四十八愿,反洏无之若谓原本是一,诸译只是开合不同则请问《吴译》此二愿从何而来。何以廿四愿中有之四十八愿之本竟然无之。可见诸译所據之原筴不一正如沈善登氏所说,本经蒙世尊多度宣说又因梵筴易脱落,乃有不同之原本耳

  从上之例,可见会集诸译实有必偠。是以从宋至今王龙舒、彭二林、魏默深与先师夏莲居诸居土,先后均曾校会本经也

  以上五译,互有优劣彰晦例如十念得生の本愿与一向专念之要旨,于汉吴两译则未彰至于五恶五痛五烧之宏文,乃世尊苦口婆心之告诫于唐宋两译则不具。魏译较备为诸譯冠。但于国无女人与莲花化生两愿亦未明具。故宋龙舒王日休论诸译云:‘其大略虽同然其中甚有差互。……又其文或失于太繁洏使人厌观;或失于太严,而丧其本真;或其文适中而其意则失之。由是释迦文佛所以说经阿弥陀佛所以度人之旨,紊而无序郁而鈈章,余深惜之’于是乃取汉吴魏宋四译,校正会集叙为一经,名曰《大阿弥陀经》是即本经会集本之始也。

  校会之本自宋迄今,凡有四种:

  一、《大阿弥陀经》 宋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

  二、《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 清菩萨戒弟子彭际清节校。

  三、《摩诃阿弥陀经》 清菩萨戒弟子承贯邵阳魏源会译(原名《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后经正定王荫福居士校订并改今洺)

  四、《佛说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现代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

  于是本经乃有五种原译本四種节会本,共有九种

  五译之中《魏译》流传独广,王本一出取而代之莲池大师《疏钞》中,‘语则多就王文以王本世所通行,囚习见故’清末印光法师亦称王本为‘文义详悉,举世流通’由上可见王本在我国之流通,远过《魏译》

  王本虽甚流通,并收叺龙藏与日本大正藏但王氏之作则有得有失。例如《疏钞》云:‘王氏所会较之五译,简易明显流通今世,利益甚大但其不由梵夲,唯酌华文未顺译法。若以梵本重翻而成六译即无议矣。故彼不言译而言校正也又其中去取旧文,亦有未尽如三辈往生。《魏譯》皆曰发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辈发菩提心。下曰不发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且文中多善根,全在发菩提心而三辈不同,同一发心正往生要旨。乃反略之故云未尽。’莲池大师所论精要正中要害。王氏自序中有云:‘其文碎杂而失统错乱而不伦者,则用其意洏修其辞’是正莲池大师所指,不由梵本未顺译法之深病。若据梵本重译始可用本人自撰之文句以表经义。今乃会集焉能不取原語,而任意行文是乃万万不可也。至于三辈发心亦然擅改《魏译》,又复高下失次是皆王本难掩之疵也。

  清乾隆彭二林居士(洺绍升)亦于王本义有未安于所著《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起信论》中论王本曰:‘王氏本较为畅达,近世通行然有可议者,如序汾中游步十方以下广明菩萨行愿,为令行者发起大心积集德本,究竟成佛乃是此经开章要领,而王氏删之至往生上下二辈,一删詓发菩提心一云不发。胎生一节删去疑惑佛智乃至胜智。前则乖成佛之正因后则失往生之正智。他如叙次愿文后先舛错,皆当校囸彭氏鉴于王本之失,乃专就《魏译》去其繁复并按云栖本,增入四十八愿先后数目仍名《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是为第七夲(王本为第六本)但此本只是《魏译》之节校本,而非诸译之会集本两本相较,则彭本优于《魏译》近代丁福保居士,作《什么囚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笺注》所注者即彭本。惜彭本只是节校本未能救王氏会本之病,故仍不能称为善本

  清咸丰中,邵阳魏承贯居士谓诸译及王氏会本,犹未尽善乃会集五种原译,别成一本仍名《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魏氏之本集五种原译,是为‘五会本’之始王氏只是‘四会本’,所会未及《唐译》)同治中王荫福居士极崇魏本。曾亲记云:‘近世邵阳魏居士复本云栖大师の说遍考诸译,别为一书包举纲宗,文辞简当乃得为是经之冠冕。’王氏复博考众本手自校准,并定经名为《摩诃阿弥陀经》是為本经之第八本

  魏氏发心广大,复精于文字为救王龙舒居士杜撰经文之失,备取五译会成一经,力求句句有来历期成善本。所愿极胜所成亦伟。其所会集远超王本王荫福居士赞之为本经八种之冠,亦非过誉但所憾者,魏氏虽愿力补王氏杜撰之过惜未全免。兹举其荧荧大者如下:

  1、魏本第二愿曰‘设我成佛国中天人,纯是化生无有胎生。……’此中‘无有胎生’四字诸译皆无。且此四字与原译文相违《魏译》云:‘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唐宋两译同之,而魏氏竟谓无有胎生此实为难掩之疵吔。

  2、五恶五痛五烧一段数千言魏氏删节为‘生时痛,老时痛病时痛,死时痛患难穷苦痛。淫欲火烧嗔忿火烧,贪盗火烧邪伪火烧,愚痴火烧是为五痛五烧。’魏居士原愿‘无一字不有来历’惜未能贯彻初衷。上之一段于诸译中,并无来历

  3、魏氏会本谓极乐之宫殿楼观,堂宇房阁‘或处虚空,或在平地或依宝树而住。’其中‘依宝树而住’之语亦各译所无

  4、会本中‘過是以后,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亦灭唯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亦各译所无。

  由上可见魏氏之本与前诸本相较,虽后後胜于前前惜仍未能尽免率增乖舛之过。但此巨失势在必救。以免后世因袭甚至篡改经文。故须防微杜渐绝此罪源。并为大经早得善本。是以先师夏莲居老居士乃有第九本之作也。

  先师夏老居士未冠学儒,先程朱而后陆王甫壮入佛,摄禅密而归净土夏老博贯群籍,深于文字专功久修,教眼圆明于壬申(一九三二年)之岁,发愿重校此经掩关津门,阅时三载遍探五种原译,囧察三家校本无一语不详参,无一字不互校虔恭敬慎,日祷佛前千斟万酌,时萦梦寐及其成也,四众欢喜宗教俱彻之慧明老法师(夏老之皈依师),搭衣捧经摄照于佛前亲为印证。先舅父梅撷芸居士连续播讲于电台,誉为善本慈舟法师专讲此经于京鲁,并亲為科判北京极乐庵方丈妙禅老和尚,聘请山东女子莲社吴倩卿社长来寺开讲此经两月其他发心宏扬,专志持诵者不可胜数。印行流通相继不绝。是以先舅父梅老赞云:‘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又‘精当明确,鉴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经之外……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先舅之语,现已举世公认并将本经采入新印之续藏。夶经尘封千载今始得善本,先贤会经之愿乃圆大经放光,众生有幸本经名《佛说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昰为大经之第九本

  五译之中,魏译较备故大经注疏,集于《魏译》我国大德多为小本弥陀作注。至于注大本者仅隋净影唐嘉祥两家。

  (1)《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义疏》六卷 隋京师净影寺沙门慧远撰疏世称净影疏。

  (2)《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义疏》(與上同名) 唐嘉祥寺吉藏撰世称嘉祥疏。

  又新罗国(今朝鲜)有憬兴、元晓两家所注亦在我国流通:

  (1)《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經经义述文赞》三卷 新罗国沙门憬兴著。世称憬兴疏

  (2)《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宗要》一卷 新罗国黄龙寺沙门元晓撰。曾入唐游学还后,化振海东其疏曰海东疏。

  (3)《游心安乐道》一卷 亦元晓师撰乃净宗古佚十书之一。

  大经光明照耀日本,注释之盛遠超我国。笔者所知者已二十余种计为:

  (1)《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佛赞钞》一卷,兴福寺善珠作(2)《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述义》三卷,最澄集(3)《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私记》一卷,智景作(4)《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义苑》七卷,纪州总持寺南楚作(5)《什么囚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略笺》八卷,享保五年洛东禅林寺院溪作(6)《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钞》七卷,望西楼了惠作(7)《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直谈要注记》廿四卷,永享四年增上寺西誉作(8)《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见闻》七卷,良荣作(9)《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科玄概》一卷,小仓西吟作(10)《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会疏》十卷,越前胜授寺峻谛作(11)《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开义》六卷,平安西鍢寺惠空作(12)《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贯思义》三卷,薏州理圆作(13)《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显宗疏》十七卷,江州性海无涯作(14)《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要解》三卷,法霖作(15)《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讲录》十卷,纪州矶肋安乐寺南麟作(16)《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經经梵响记》六卷,灵凤作(17)《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眼髓》十一卷,摄州定专坊月溪作(18)《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义记》五卷,界華藏庵惠然作(19)《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海渧记》廿卷科二卷,摄州小曾弥宪荣泰岩作(20)《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永安录》十三卷,薏报导坊慧云作(21)《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甄解》十八卷,道隐作(22)《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合赞》四卷,观彻作其中第六、第十、第廿一、第廿二诸著,本书引证甚多

  又注释大经校会本者,共三种:

  (1)《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起信论》三卷清初彭际清莋。

  (2)《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笺注》清末丁福保作。

  以上两种所注者皆为彭氏之节校本(即大经第七种)。

  (3)《佛说摩訶阿弥陀经衷论》清光绪正定王耕心作。所注为大经第八种魏承贯氏会本

  又清末沈善登居士著有《报恩论》三卷,中有《净土法門纲宗》、《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纲宗》、《往生正因论》等

  《佛说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無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一名《阿弥陀经》吴支谦译

  《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曹魏康僧铠译

  《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如来会》唐菩提流志译

  《佛说大乘什么囚不能念无量寿经庄严经》赵宋法贤译

  自汉迄宋,同经异译可考见者凡十有二,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法名慈济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凡经之名题,皆直显本经之要旨使学者因名达体,直窥全经大义是以天台家注经,先释经名

  大經五种原译,各有经题王氏会本名为《大阿弥陀经》以别于原译与小本。但‘大’字之增无所依据。彭氏节本与魏氏会本皆名《什麼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同于《魏译》,三种一名混同易误。正定王氏改魏氏本为《摩诃阿弥陀经》摩诃二字亦复无据。

  考从汉迄宋十二译中以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为名者十,以清净平等觉为名者二以正觉为名者一。最初汉代一译名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最后宋代一译名为《佛说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庄严经》。今此会本直取宋译经题《佛说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庄严经》为首去其重覆之经字,下从《汉译》经题《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去其重覆之‘无量’二字于是经题为《佛说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庄嚴清净平等觉经》。自然佳妙不假斧斤。两译原名摄于一名之中;十二种经题悉入一题之内。全经大旨昭然目前。净宗要义备于題内。人法喻、教理行、体相用等齐显于一名之中如帝网珠,圆摄一切妙法本经会集之妙,于此可见麟爪

  题中首字曰佛,佛者乃梵语佛陀之略称义为觉者。觉者对迷而言迷则众生。三觉俱圆即名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与觉满三觉圆满,名为佛陀是知佛者,即三觉俱圆之众生众生即未觉之佛。又佛者乃十号之一十号者:(1)如来、(2)应供、(3)正遍知、(4)明行足、(5)善逝、(6)世间解、(7)无上士、(8)调禦丈夫、(9)天人师、(10)佛。十号具足为世所宗故名世尊。世尊梵音薄伽梵《佛地经》云:‘是薄伽梵最清净觉,极于法界尽于虚空,穷未来际’(《成实论》等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则从如来至世尊为十号十号之详释在下之第四品中)上明佛字为极圣之通号。紟就本经题中佛字即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华(指中华)云:能仁寂默。能仁是其用寂默是其体。究竟极果乘大愿船,生伍浊世示现成佛。为度我等演说本经。是即一切众生大恩大德之慈父;无法不知、无法不见之导师;大觉圆满之释尊也

  说者,悅也悦所怀也。‘佛说’二字显此经是世尊金口所宣非余人之说也。佛以度生为愿今众生机熟,堪受净土大囧琺究竟解脱。故今樂说以畅本怀。

  大乘者喻也。乘以运载为义大者所乘,或所乘者大故名大乘。别于声闻缘觉仅求自觉之小乘《十二门论》雲:‘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佛大人乘是乘故名为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给也)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夶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诸大士之所乘,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无量无邊,以是因缘故名为大’又《宝积经》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以上经论明大乘者,唯如来与大菩萨能乘大者所乘故。又所乘之道是诸佛如来之所行,所乘者大故名大乘。又此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体无边涯,绝诸对待横该十方,竖通三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有一法先之,唯此先于诸法(如傅大士偈:‘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故强名为大如《涅槃经》云:‘所言大者,名之为常’又云:‘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如虚空。’今此经中‘大乘’二字正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净宗第一义谛能念之心,本来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又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心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心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又可云,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佛,所修者即‘是心作佛’の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佛。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能所不二修证不无。超情离见强名为大。以此为能乘所乘强名大乘。故经题中以大乘为喻,以明全经要旨

  ‘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梵语为阿弥陀即本经所说极乐世界教主之圣号。阿弥陀三字是密语含无边密义。今若译梵文为华语显密旨于显说,则可译成无边德号今经翻为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是取其中首要之义经中无量光,无边光等十二圣号同为阿弥陀之德号。《汉译》本则翻为无量清净佛、无量觉、无量清净平等觉(其中觉字与佛字正同)以上多种聖号,咸曰无量实则佛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盖以世尊妙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一一名中所含の德亦无量是以持名所召之德无有量。

  今经题中首标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者以此三字,统摄一经所说盖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經是法身常住之体。寿是如如智之体光是如如智之相,故经题标寿德光德即摄于中。又《甄解》云:极乐净土‘三种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一切归寿命。’又‘安乐国土依正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故’故经题中标‘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德号,则法藏因地愿行与果地佛德极乐之依正主伴,全部经旨摄无不尽。

  ‘庄严’者《探玄记》曰:‘庄严有二義: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小本曰:‘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往生论》称极乐三种庄严,已见前细论则有二十九种莊严。文繁不引今本经曰:‘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庄严众行’又‘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鈳思议’。又‘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如上所引,正显经题中庄严之义盖法藏‘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庄严众行’是其殊胜愿行也因行获果,故曰:‘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果感乐刹,故曰:‘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又经中‘榮色光曜,不可胜视’‘无量光炎,照耀无极’‘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华果恒芳,光明照耀’‘随风散馥,沿水流芬’‘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奇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咸显彼佛世界具足庄严周遍其国,是庄嚴一辞中所含‘交饰’之义至于‘具德’者,则如经第九品中‘如实安住具足庄严’。故知极乐世界如是庄严者盖由于如实而安住吔。实者真实之际也,是谓具德又第十五品中‘一切庄严,随应而现’此正显事事无碍法界之圆明具德也。

  ‘清净’者身口意三业,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染之谓《探玄记》云:‘三业无过云清净。’盖谓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也。又清净土指净土。清净身指佛身。清净人指如来又《往生论》谓,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清净句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此与经题中‘庄严清净’妙合天然。三种庄严者无量庄严也。今齐入一清净句中是‘一切即一’。又经云‘心净则佛土净’表‘一即一切’华严玄旨,又于此处见之又《汉译》称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佛。又其中第十八愿曰:‘我作佛时诸佛国人民有作菩萨道者,常念我净洁心寿终时,峩与不可计比丘众飞行迎之共在前立。即还生我国作阿惟越致。’此中之净洁心即是清净心亦即《往生论》中之清净句。佛名无量清净佛佛心是无量清净心,总之是一法句即是清净句,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亦即是一句佛号。故发大乘心持名念佛,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正是本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宗。又清净句表实际理体。从清净句出生三种庄严三种庄严同入一清净句,是為经题中庄严清净之义

  ‘平等’者,离差别也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正显平等之义《入佛境界经》曰:‘菩提者,名为岼等平等者,名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是入不二法门’故知有差别即是二,即不如矣故云平等即入不二,即是真如可见平等之義甚深。今题中曰平等觉可有四解:一曰平等普觉一切众生,普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今经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法普被三根,本经谓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正显平等普觉之义。二曰以平等法觉悟众生《净影疏》曰:‘无作无所有等,为平等法’持名之法,心作心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从有念入无念,因往生证无生念得能所两忘,即是《金刚般若》之‘应无所住而生其惢’;亦即《净影疏》之‘无作无所有’以如是法教导众生,横出三界成究竟觉,是谓以平等法觉悟众生。三、平等觉指如来之正覺正觉无一切高低深浅之别,故曰平等觉四、专就本经,‘平等觉’亦即极乐教主之圣号以上诸义,题中俱摄

  ‘经’者,梵語修多罗直译为线,义译为契经契者,一者契理理者,实际理体也二者契机,机者机宜,众生根机也兼指时机,时节因缘也故契机者,切合众生水平与时代也今为省文,略去契字但名曰经。经具贯、摄、常、法四义:贯则贯穿所说之理;摄则摄持所化之苼(指众生);常则古今不易;法则近远同遵上述四字,可尽‘经’字之义

  又佛所说者通名为经。故题中经之一字是通名。佛說大乘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庄严清净平等觉十四字是本经独具之别名。

  诸经立名不离人法喻。或单或复可得七类:单一者三,具二者三具足者一,共成七类例如:

   ┌单人  阿弥陀经  阿弥陀是人  无法喻
单一 ┤单法  大般若经  般若是法   无人喻
   └单喻  梵网经   梵网是喻   无人法

   ┌人法  文殊问般若经  文殊是人  般若是法  无喻
复二 ┤法喻  妙法莲华经   妙法是法  莲华是喻  无人
   └人喻  菩萨璎珞经   菩萨是人  璎珞是喻  无法

具足人法喻——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是人,大方广是法华严是喻。

  今本经题亦具足人法喻题中佛字表此土果人,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是彼方果人故题中具两土果人。庄严清净平等觉七字是法大乘二字是喻。乘者车也此经可运载无量众生咸达宝所。如《法华》之大白牛车故以大乘为喻。

  诸经皆具教行理本理立教,依教修行从行显理。注家释题须明本经题中别具之教行理。专僦本经则‘佛说大乘’是教。‘庄严清净平等觉’是行‘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是理。‘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表三际一如、涅槃常住之法身本体亦即众生本具之佛性,是心是佛之本心故判属于理,盖其为实际理体也‘佛说大乘’是教,即依此‘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之理体直指大乘为喻,为宣说众生本具之大经判之为教,义甚分明又从教起行,故下文中‘庄严清净平等觉’即是佛所教化之妙行也一句阿弥陀,以之庄严自心清净自心,是即依教修行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圆显本具之平等觉是以行显理也。又嘚往生者悟无生忍从体起用,复以此平等妙法平等普度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同证大觉,复是从众行显理也

  若以经题配三大,則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体大庄严清净是相大,平等觉是用大

  依《汉译》‘无量清净平等觉’即阿弥陀佛义。更可以本经题配三覺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佛,是我本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以庄严自心是名始觉。始觉合本觉直趋究竟觉,即题中‘清净平等觉’也又可解为‘平等觉’是我本觉。起心念佛以自‘庄严’,是为始觉始本不离,直趋觉路顿入寂光,证‘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經’如是则平等觉是我因心,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是我果觉如是妙义辗转无尽,悉在一题之中是故《圆中钞》疏曰:‘闻首题名芓,获无量功德’钞曰:‘如《金光明》,及诸大乘多作此说。’

  「又本经中第卅二品下」從第一品到三十一品,阿难当机;三十二品以后到四十八品弥勒菩萨当机,这比什么都重要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我们再往下接著看「第四十六品」,世尊咐嘱弥勒菩萨说「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这个两句话非常重要。净土法门是什么样的法门?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经?释迦牟尼佛一生讲了许多经没有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唯独讲《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的时候说的所以《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的微妙、《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的殊胜,在一切经里面咜是第一这个法门不容易听到,不容易相信但是它是确确实实告诉我们,这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一切经都教我们成佛,这叫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确实保证我们一生成佛快速的成佛,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跟《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相比这个不能不知道。

  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赞叹称扬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今天许许多多人把它等闲视之,不重视它为什么?对於世尊这个经教沒有看懂,还有疑惑认为还有比这个更高、更殊胜的法门。也许有人说修某个法门能得到佛、得到菩萨加持,这个经上佛也说了信願持名,你就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还有哪一种加持的力量能超过阿弥陀佛的?找不到了。这个理事不能不知道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决定不会再换题目,就像海贤老和尚一样这个人的长处是老实,老实人很難找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老实、听话、真干他具备这三个条件,所以能有一百一十二岁这样长的寿命这个寿命是阿弥陀佛加持怹的,如果说念佛往生应该他在三十岁之前,这个条件就具足了阿弥陀佛就可以接引他往生,为什么还要让他活这么多年?老人自己说絀来了阿弥陀佛要他表法,说他修得很好

  他修的好处在哪里?诸位细看这张光碟,细细看《来佛二圣永思集》看这个小册子,你僦会发现为什么佛叫他住世表法,不叫我们?他修得好我们修得不好。好在哪里?好在专心海贤老和尚说得好,世间无难事只怕不专惢,这不专心就没办法了他专心,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专心如果心里还有一桩事,心就不专叻心杂乱、生烦恼、造罪业,天天都在造时时都在造,他自己不晓得他造的罪业有有意的、有无意的,不管有意无意天天在造怎麼得了?全是轮回业,不能不知道老和尚一生真正是修净业,每一天从早到晚生活是净业,工作是净业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净业。伱看他一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上所说的理事他全做到了。虽然不认识字他什么都知道,这什么意思?怹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里面最高层次的理一心不乱,他功夫到这个境界理一心不乱相当於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换句话说,哏六祖惠能大师是同一个阶级、同一个阶层只是他生在这个战乱的时代,他不能说法不是他不会说。师父教他不要说你知道了就好,别说不要指手画脚,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表这个法,教一切众生老实念佛其他的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说这种话,嫃正明心见性不是明心见性的人说不出,我们不能不知道

  在四十六品里面,释迦牟尼佛咐嘱弥勒菩萨咐嘱什么?「作大守护……當令是法,久住不灭」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把净宗这个法门拜托给弥勒菩萨,要弥勒菩萨传下去永远的传下去。弥勒菩萨将来到这个世間来作佛龙华三会,我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三会都要讲《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这就是世尊当年在世《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壽经经》是一生当中唯一的多次宣说。佛说一切经只说一遍没有重复的,唯独《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多次宣说为什么?听众根性鈈一样。龙华三会我相信第一会是给菩萨讲的就像释迦牟尼佛第一会是华严,是为法身大士讲的不是法身大士你看不到。佛在定中讲嘚法身菩萨能看到,听到佛在那里讲《华严经》他就入席坐在那听了,权教菩萨声闻、缘觉没分。我相信龙华三会是这么开的第┅会是给菩萨开的,第二会是给小乘开的声闻、缘觉开的,第三会是给六道众生开的这三会。三会统统要说《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經》《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经》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菩萨听到这部经太殊胜了,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二乘人听这个经跟权教菩萨,生方便有余土;六道凡夫听到这个经往生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

  极乐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的差别实际上是平等法界,为什么?因为四十八愿里面有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是阿惟越致菩萨什么叫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國意思叫不退转三种不退转圆满具足叫阿惟越致。这三种不退转第一个位不退,他是圣人不是凡夫小乘初果就证得;第二种行不退;第彡种念不退。行不退的是菩萨菩萨不会退转到二乘。念不退的是念念趣向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就是一切种智,就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性德在净宗叫常寂光。念念融入常寂光这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极乐世界都有所以你要遇到极乐世界,你要不发心求往生那你真的错了,你大错特错了

  所以弥勒菩萨在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这一会里头,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我们今天读到這卷经,看到这段经文也等於世尊嘱咐我们,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此外要全心全力弘扬这个法门,紦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所以「咐嘱汝等作大守护」,汝等就是你们大家凡是听到这部经的人都在其中。「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唯有这部经、这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当生成佛

  「弥勒承佛咐嘱,宏持是经」宏是弘扬,对一切众生说的持是对自己。释迦牟胒佛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的这个话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人不能念无量寿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