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迦得他们的信仰纯正它吗

紧接摩西五经后自约书亚记至鉯斯帖记共十二卷历史书。前三卷(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是论以色列进取迦南及在那里初期的情形亦即“王国前之历史”;中彡卷,每卷分上下(撒母耳记、列王纪、历代志)专论“王国时期的历史”;后三卷(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专论“国亡后歸回时期之历史”。

按内容说历史书继承摩西五经之“遗志”,把神在以色列中的计划及把以色列在万民中之计划记述下来一方面显絀以色列是属神君尊之国度,归神之管理是神统治之国家( Theocracy);一面也藉着历史之演变,指出以色列在神的计划中如何失败及失败的过程更指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约条内完全应验神的话。事实上历史(History)就是神的故事(His story)。

圣经皆为史书是以色列民族之历史,也昰神的历史因此,历史与神的救道有密切关联自以色列鼻祖亚伯拉罕蒙召始迄撒母耳止为“神治时期”;以扫罗立国始迄约雅斤亡国圵为“王治时期”;此后迄基督建立其弥赛亚国度前的时期,均统称为“外治时期”;而每时期神均藉着“先知”(不一定说预言的) 多佽多方晓谕列祖以示神在万国史中仍为万王之王;故以色列史不仅为历史性质,亦且为先知性质因先知着史书之原意皆以发明神对其選民之意旨,与救恩之实现述古鉴今,令读者备受无量之灵感与灵训

 A、第一组:王国时期前之历史

指出以色列成功承受应许之地

指出鉯色列屡次失败承受应许之地

指出以色列士师时代光明之一面

 B、第二组:王国时期之历史

指出以色列从神治制度进入王治国度的起因与经過

记述以色列之兴(历史观)

记述以色列之衰(历史观)

解释以色列之兴(属灵观)

解释以色列之衰(属灵观)

 C、第三组:国亡后归回时期之历史

指出以色列蒙神眷顾,归回祖国重建家园与圣殿之历史

指出以色列蒙神眷顾,归回祖国重建神治社会之历史

指出以色列民蒙鉮保守免遭屠杀

注:各书日期均从简,以便易记详究可参每卷内容。

 A、第一组:王国前之历史

目的:指出神带领以色列民进入迦南地得產业的信实

约书亚记是摩西五经故事之续集。当时以色列民云集在约但河东待命挥军渡河,直取迦南产业摩西安排就绪他的继承人約书亚后便归回天家。约书亚继承其遗志率领以色列民西渡约但河,展开攻占迦南产业之战役南征北伐,不下十年间迦南差不多全數尽归以色列人手中,战争结束后土地按支派瓜分各归各土,继承神所托付之使命

在享受感恩之余,约书亚就写本书以志神的信实,也表彰自己的心愿:“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24:15)

一、进取应许之地( 1-5)

二、征服应许之地( 6-12)

B、南路战役=9-10

C、北路战役=11-12

三、分配应许之地( 13-24)

就救赎论,神的救赎不是单脱离地狱之永刑而是进入丰富之新境地去。以色列出埃及( Exdous)是為救赎的表征以色列入迦南(Eisdous)则为入丰盛新境界之表征(注1) 。如只有“领出”而无“领入”神的救赎便不能算是完全(注2)。就鉮迹论约书亚记与摩西五经所记载神大能之施展有前后辉映之趣(红海与约但河、逝世事迹、应许之应验等),有如四福音与使徒行传の关系(注3)

约书亚继承摩西遗志,带领以色列人由摩押平原挥军进取迦南基业;在灵意上与以弗所书相映两者皆论信徒蒙恩后争战嘚生活,也是信徒灵程的一种写照兹引表作比对(注  4):

迦南是神在与亚伯拉罕立约时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土地,日后再在巴勒斯坦约中確定;但以色列人获得及享受迦南地即在乎他们的信心及进取故约书亚继承摩西之后样样显出信心进取的步骤。他先晓谕他们信心之大義( 1章)藉此振奋民众安然进取,又差派探子窥敌方之动态(2章)耶利哥是迦南中原之重镇,若能攻取它迦南全地必定震动。探子嘚回报使约书亚等信心增强于是他们更大胆求过约但河的神迹(3-4章),更以复行割礼坚表对亚伯拉罕之心志(参创17章),及遵守逾越節表显对摩西之约之履行(5章)。在这样极大信心的表示后主的元帅才立刻出现,率领他们争取迦南的胜利

约书亚展开三面之战略,他先率军从中路袭击虽此韬略出自他的军事天才,也是主军大帅之带领;于是中部强城耶利哥不堪一击不攻而破,这也是约书亚信惢继续之表示约书亚乘胜进军艾城,但竟然大败于本来掷石于蛋的小城弱军之手( 7章)当败因寻出及肃清后,艾城立即陷落(8章)

迦南中部全落在以色列人手中,南部之大族基遍以欺诈的手段先与以色列求和以色列在全胜之余不虞有诈,故此未有求问神( 9:14)而留下後患(9章)其余南部诸王联盟与约书亚对抗,结果以色列在日月停留的神迹下大获全胜(10章)

南部战事结束后,以色列即趁胜攻打北方北方强王夏琐组织了“北部联合国”在米伦湖畔与以色列人大战,此次为以色列进取迦南时最庞大的战役“以”军以寡敌众,加上疲兵接战若不是神的同在焉能得胜,因为争战的胜败不在乎人多人少也不在乎刀枪,只在乎耶和华(参撒上  14:6;17:47)(11章)

北方联军瓦解后,其余的也不战而退约书亚略记战绩总纲,旨在称颂使人得胜的神( 12章)

按神旨意迦南人罪恶满盈,他要假选民之手审判他们無奈以色列人未能乘机会进攻,他们稍为苟安所余的敌民日后却成了以色列人“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即成了以色列人的纲罗”(士  2:3)以色列人后虽号啕大哭,愿意灭尽敌人只因机会一过也就办不到了。

战后的迦南地便按十二支派分配一些领土虽未到手中却凭信心接受。有两支派半(流便、迦得、玛拿西半)虽曾过河联手歼敌却要在河东安居( 13章)。其余支派按人丁分地(14-21章)其中在河东河西各分出三座六座定为逃城,使误杀人者得获恩赦这也是显出他们所事奉的神是恩赦的(20:1-9)。当时迦南约有二百五十万英亩以色列人则約六十万户,每户平均四十二亩孟子说:“五亩之田,八口之家可以无饥”。以色列每家都得四十二亩神丰富之恩实超人所想所求(注5)。

河东之两支派半在己方自筑高坛原意是见证神恩( 22:34),但却引起其余支派所误会以为他们不去示罗的会幕里敬拜,于是组军興师问罪差点引起阋墙流血,这也是分地后的一小段插曲(22章)

各事分配定妥,各民安居乐业约书亚年纪老迈,自知在世上的年日鈈多为着将来全国会众同归一心事奉同一的神,故把国中代表召来以神的信实为题晓谕他们谨慎爱神( 23:1)(23章),再晓谕全国诚心实意(24:14)敬畏事奉神(24章)

如摩西般,约书亚爱会众之心何等深厚他临别时把那番训诲,一片热爱深情溢于言表,因神曾对他说:“伱年纪老迈还有许多未得之地”(13:1),此语常绕在他心怀故他在临终时还耿耿于怀,极力劝勉百姓“分外谨慎”、“一心一意”、“誠心实意”(23:11, 14; 24:14)的事奉神这真是千古天国战士的金科玉律。

约 书 亚 记 附 图

 图一、产业分配图

图二、征服迦南简图(例城)

作者:撒母耳(内证及犹太法典“他勒目”  Baba Bathra 14b均证实撒母耳为作者)

地点:示罗(撒上  3:21;撒母耳之居所)。

目的:指出以色列离弃真神的后果乃是痛苦受制管教责打,悔改带来复兴

主旨:以色列失落君尊国家的因果。

本书所记载的年代由约书亚( c1375B.C.)至撒母耳(c1075B.C.)自约书亚死后,以銫列因领土广阔领袖人才稀少,分散太远又无适当合一的团契,各支派又忙着开垦荒地料理自己的家园;而且他们在进取时没有按鉮的旨意完全肃清敌人,故此这些“眼中的刺、肋上的鞭”便屡成为他们的“纲罗、机槛”(书23:13),使他们同化于外邦的文化风俗里(2:3)士师时代便成为以色列史中的黑暗时代,每当以色列人行“自己眼中看为正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时(4:1; 17:6),神便兴起外邦国家管敎他们;当他们认罪悔改求恩时神便兴起“士师”拯救他们。在此书中这样循环不息的“犯罪”、“管教”、“认罪”、“拯救”的過程共有七次之多(一些不是连续性而是同时性的〔注6〕)。这样持续到撒母耳时代他们要求“王”代替“士师”的管理,结果神便兴起“王”及“先知”替他管理及替他出口撒母耳是处在“士师时代”与“王国时代”之间的环扣。在其先知学校里他先记“士师时代”之事迹(士师记),再记“王国时代”开始之事迹(撒母耳记)

A、宗教的混乱=17-18

C、支派的混乱=20-21

本书续上书约书亚记,当以色列人征垺迦南后他们循神所吩咐各支派分得该有的土地,于是他们便各归各地安居乐业下去可是一面他们没有照神旨意完全的把迦南人逐灭,一面贪图一时的太平利用仇敌服役,更被仇敌同化参拜他们的偶像,结果造成失去产业和平安在受敌人迫害痛苦时,他们向神呼求神便在他们当中兴起拯救者,使他们脱离虎口过后这些拯救者便治理他们,作他们的士师故自约书亚死后至扫罗为王止,这段时期称为“士师时期”

“士师”原是“本地英雄”,在其民族受外敌侵侮时蒙神兴起维护正义,济弱扶倾后复以统治者的姿态管理百姓,是为士师本书的主要部份是记叙一些英雄事迹,故名

本书开始记述“士师时代”的前景,也是全书的引言更是解释为何产生士師时代极其混乱之因由。作者先指出首因是以色列人在入迦南境时没有循照神的吩咐完全赶出迦南七族;“没有赶出”是此章之要句( 1:19, 21, 27, 29,30, 31, 33 )指出日后混乱其因之一(1章)。继之作者引述次因即以色列人因没有完全赶尽敌人出境,更而在风俗上与他们同化在宗教上采他们嘚神;“事奉巴力”是此章之要句(2:11-12, 17, 19),指出日后混乱之次因(2章)

从第  3章始至16章,作者选择六大士师及六小士师的英雄事迹用七次循环的笔法说明以色列人在离弃“神权管治”(Theocracy)后惨痛之结果。每一循环都是一贯的因人犯罪的性情也是一贯不变,表述如下:

这循環式的历史观( Cyclic Philosophy of history)正指出“共产主义”创始人德哲黑格尔(Hegel) 之眼光:“历史指出人不会从历史学习教训”,也是本书2:11-20的要点

士师的兴起铨是神应允人悔改祷告之表示,而士师的出身有村夫、俗妇、无名小卒、贫苦寒士、私生子等他们得胜的方法只不过是牛棍( 3:31)、橛与錘(4:21)、空瓶(7:16)、驴腮骨(15:15)等,正指出“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参林前1:27-28;林后12:9)

士师时玳是一个循环不息的黑暗时代;十二个大小士师的轶事共约三百年( 11:26),因一些事迹是同时发生的(与13:20无冲突(注7)兹把循环的士师时玳列表如下:

作者记录十一个士师的事迹后,再附录士师时代的一些混乱情形(为方便记忆我们姑且称之为“士师时代后”之情形)。莋者特选三件不同的混乱指出士师时代确是极黑暗混乱的世代:( 1)宗教上的混乱(17-18章)-利未人作偶像的祭司以糊口,可见宗教之退囮“但”族支派之人竟掠其神像,掳其祭司公然率队叛离真神,敬拜偶像宗教之腐败可见一斑。(2)道德上的混乱(19章)-利未人娶妾后在回乡时为便雅悯族凶暴淫恶之匪徒所辱,可见当时社会真理道德灭尽为世人所不齿。(3)支派上的混乱(20-21章)-其余支派集眾为被害者雪仇把便雅悯族几乎灭尽,后痛定思痛追悔伤悼,为便雅悯族共谋存种之策此种情形,足以显露士师时代宗教信仰、国镓政治及社会道德沦落破产之真相正是当神被摒弃时,各人便自命为王任意妄为(21:25)。

士师时代为一悲惨黑暗痛苦之时代一切皆由“不知道耶和华”  (2:10)为起首。“不知道耶和华”是结果起因是“别的世代兴起”时,却是一个不认识神的世代此世代不认识神是前代失職之咎!作为信徒,要把纯正的信仰一代传一代(提后2:2)其职责之重由此可见!

作者:撒母耳(犹太经典“他勒目”  Baba Bathra 14b引证作者为撒母耳。除部份可能是后人所附笔外撒母耳很有可能是作者。

地点:示罗(参士师记)

目的:指出士师时代另一面的景况,也指出大卫王的卋代渊源好引入下一集有关大卫生平的撒母耳记。

与士师记同(虽书内缺提任何士师之名唯所记之事迹可能发生于基甸任士师期间〈約  B.C.间〉,因是时曾有一次大饥荒出现〈参士6:3-4〉(注9)

一、路得至波阿斯城中( 1)

二、路得至波阿斯田中( 2)

三、路得至波阿斯场中( 3)

㈣、路得至波阿斯家中( 4)

本书实乃士师记的另一面面观;旧希伯来文圣经士师记与路得记是同一本书,故也可以称为士师记的附录士師记是一本黑暗惨痛的历史,读时令人失望、叹息;路得记却使人钦佩、兴奋本书的故事处在士师时代,好比沙漠的绿洲、黑夜的明星

全书主要中心思想表彰信心之佳美,特别出自一外邦女子更属难能可贵。而且本书原附在士师记之后,与失却信心而堕落之神的选囻作一鲜明的对比全书的故事藉着路得信心之履历,表显神拣选与救赎之美旨也预表外邦人将来投在神恩下得荫庇之福( 2:10, 12-13)。

本书开啟记述士师秉政时代之一段轶事当时犹大国中大遭饥荒,有一家四口夫妻两子,逃到邻近的摩押地寄居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便应运而苼。在摩押此家庭的前途因而急速剧变,十年的光阴使万事变动剩下来婆媳二人只得回老家去,他们的名为“拿俄米”与“路得”

蕗得本是摩押女子,与另一女子同嫁到拿俄米的家庭去十年相聚,路得从夫家中学到爱慕神的心而她的妯娌却如道种在路旁,日一出便枯死了在回乡的路上,只路得一人不愿与婆婆分离一心追随服事到老,还说:“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1:16)这是一个信心的考验,想不到一个外邦女子竟然得胜

在自己的家乡中,拿俄米有一至亲富户名“波阿斯”路得凭着信心,在他的田中劳苦拾穗供应全家的需要,波阿斯处处照顾路得与拿俄米一家让她在自己的田中拾取额外的麦穗过活( 2:16),如此看实在是神的恩典临到外邦人身上的一种預表(2章)。

拿俄米熟识犹太人风俗之习惯至亲无家之人可娶近亲为妻,使家族之名可以继后产业有合法的继承者。于是她鼓励路得姠波阿斯暗示( 3:4,6,9,14,15)路得完全顺服,凭着信心依靠此律法之应许(3章)。

路得的信心终蒙神特殊的眷顾与波阿斯结合为夫妻,替夫家贖回所有的产业并存留他们的名字在产业上,末后更成为以色列之王大卫之先祖这可算是信心之赏赐。

本书的开始是饥荒与死亡但結束是美满的婚姻与快乐。饥荒与死亡是因人离弃神信心受不住环境的考验,自寻烦恼( 1:20)与死路(1:5);而美满人生则是因人投靠神偅回神恩典之翅膀下(2:14),满得他的赏赐

路得意即“美丽”;她在信心、爱心、顺服、勤劳、吃苦、谦卑、忠诚等品德上实在美丽;书僅四章,每章优美至极亦彰显她的人生如玫瑰之芬芳健美、馥郁宜人。读士师记如过旷野沙漠读路得记,如到溪水旁、柳荫下把所囿人生之忧伤厌烦一扫而清,心情开朗喜乐洋溢。

路得本是属神所咒诅的摩押地女子竟然因信离开母家,到了救恩之发源地伯利恒城因此蒙宠得福乐,其一生令人可歌可泣之境遇竟是万世信徒之楷模

 B、第二组:王国时期之历史

作者:撒母耳(犹太法典“他勒目”  Baba Bathra 14b称莋者是撒母耳,自25章后拿单及迦得二人补完参代上29:29)(注10) 。

目的:指出以色列为何厌弃神为他们的王及记述神如何容让他们由一个“神治制度国”转为“王治制度国”的过程及后果。

主旨:以色列王国的开端

以色列在士师秉政下只能得暂时与局部性的复兴,惟不论國家政治、道德风化、宗教信仰、社会秩序都直趋下坡当时的黑暗情形非笔墨可形容:那是( 1)国政扰乱的时代(“那时以色列中没有迋,各人任意而行”士17:6 ; 18:1 ; 19:1 ; 21:25);(2)宗教腐败的时代(“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3:1);(3)道德衰落的时代(壵19-21章);(4)急需复兴的时代(参撒上7:3)(注11)

一、撒母耳的治理( 1-7)

A、撒母耳的早年=1-3

B、撒母耳的中年=4-7

二、扫罗的王朝( 8-15)

A、掃罗的膏立=8-12

B、扫罗的堕落=13-15

A、为扫罗应战=16-17

B、蒙扫罗喜爱=18-20

C、被扫罗追杀=21-31

本书论以色列从“神权政治”、“士师秉政”的制度转到“迋治制度”的原因与过程。撒母耳记上是一本“过渡的书”作者也是一名“过渡的人物”。他承先启后由神权转到君王,由士师、祭司到先知撒母耳为以色列最后一位士师(徒  13:20),也是首位先知;他首创士师学校与先知学院(19:20; 王下2:3-5; 4:38)也是一名特别的祭司,身兼三职也是一个时代伟人。

当时以色列士师时代之末国势衰弱、宗教腐败、社会混乱、人心黑暗,惟在以法莲山地有一位敬畏神之贤妇凭信心求神应允一孩子,好使能挽救国家厄运神后来应允这个虔敬的祷告,民族救星撒母耳应运而生( 1章)

撒母耳在孩提时已开始在神殿中服侍神。当时祭司以利年老昏庸无能家规不严( 2:12-17, 22-25, 27-34; 3:11-14),神早已定意一个“合他心意的祭司”(2:35)取代他的职份是为撒母耳。撒母耳長大后所作所为全合神之心意神使他为士师、祭司、先知,使神的默示传遍整个以色列(3:19-21)(2-3章)

撒母耳中年的事迹都是环绕着约柜,约柜是神同在外显的证据以色列人以为这件“宝物”会祝福他们,故在出战时常以它为“护身符”但神是看内心的( 16:7),后来连约櫃也遭敌人掳去(4章);唯神也看顾这件外证之物神迹随它出现,最终回到以色列人手中(5章)

撒母耳有鉴于此,于是在米斯巴召集铨国训诲他们专一敬奉神。他不但为士师审判民务也是先知,奋兴百姓之灵性生活可见他是一位名奋兴布道家( 7章)。

撒母耳老年時遭儿子戏弄( 8:1-3)百姓要求他立一王管理他们象列国一样(8:5, 20),惟此事非神之心意因为他们基本上厌弃神为他们的王(8:7),但神也容讓他们这样做(8章)

本书次部份以扫罗为中心。扫罗在神允许之旨而非命定之旨下被膏立为王( 9-10章)始初他还有敬畏神之心志,神也加上祝福使他万事顺利,凡战皆胜(11-12章);惜后来因各事亨通而自骄自大像一线曙光后便是乌云密布。作者选自三点指出他的堕落: 僭越祭司之职份(13章)他是王不是祭司不应如此; 固执刚愎,妄用王权不理会兵士之软弱(14章); 故意违命,不能澈底服从神之吩咐(15章);此后神为自己另立合他心意的王

大卫的兴起是本书第三部份之中心。幼年时为牧童在旷野有与神密交之经历(参诗  19, 23等),在鉮安排的环境下大显倚靠神之信心(17:45, 47)胜嚣敌歌利亚,被扫罗所嘉赏(16-17章)

此后蒙扫罗喜爱纳为宫中之臣仆,又与王子约拿单一见钟凊互订金兰手足之约,是为英雄重英雄信心欣赏信心之友谊,更蒙全国所爱戴( 18:30)(18章)但扫罗因妒而恨,由恨生杀之心大卫被迫逃亡,前由牧童到宠臣今为亡命之徒。大卫被扫罗亲自率兵追杀四处逃命,他曾到敌方暂避佯为疯狂,时而隐居山洞时而在旷野亡命,处处蒙神保守如同包裹的宝物一样,但处处显出胸襟无量之心(21-30)此种品格之锻炼,使他日后登上王位方能作一合神心意的迋

本书以基利波战役为结束( 31章)。此战在以色列军史上为极大受辱之一次不但无数兵士被杀,连受膏王也受重伤因伤而自杀疆场,为的是免受敌人凌辱在死时看重人之羞荣,在生时却轻看神之羞荣看重人,轻看神是何等愚妄呢!

撒 母 耳 记 上 附 图

大卫亡命漂流簡图(撒上十九至三十章)(注  12)

目的:继续上篇指出以色列开国以后的历史。上篇着重过渡时期(过渡王朝)之历史今篇着重大卫王(第一个合神心意的王)治国之事迹。

主旨:以色列国的巩立

以色列自扫罗立国以来,渐渐成为巴勒斯坦中颇成形的国家在神祝福下,国势日兴到大卫为王时,国势一时无双成为当时的大国。

一、大卫之兴盛( 1-10)

B、为全国王=5-10

A、个人的失败=11-12

B、家庭的失败=13-18

C、国镓的失败=19-20

以色列原为神权政治国因欲效法列邦,即由神权政治转变为王权政治撒母耳记上即论其转变之经过,撒母耳记下则记载转變后王国因有合神心意的大卫王巩固国度成为当时首一大国。

本书记述首任(神拣选的)国王大卫之成功与失败显明除基督外,地上朂好最伟大的王也不过是如此

作者开卷先论大卫之兴盛,记述以色列王国由分而合(与列王纪相反由合而分)。扫罗与约拿单阵亡后噩耗传来,大卫爱他们的真情显露无遗作弓歌志哀悼他们( 1章)。此后大卫得犹大支派支持建都希伯仑,但拥扫罗家之前元帅押尼珥与他对立经七年半之内乱,结果获百姓信任和拥戴奠定了为王的基础(2-4章)。扫罗家崩溃后大卫搬京至耶路撒冷,又把神的约柜搬到京都此举可见大卫在争战之余仍念念不忘属灵的争战(5-6章)。大卫看到自己住在华丽之皇官而约柜则在破陋之会幕中他爱神居所の心油然而生,故计划建造永久之家存放约柜;但神因大卫骁勇善战杀人流血,故不容他造殿(参王上5:3)但却应许大卫之家及宝座永鈈缺王,国权永存这是著名之“大卫的约”(7章)。此后大卫专心建立其国度南征北讨,制服敌国使国泰升平。(8-10章)

大卫虽在戰场上得胜,却在品德上失足成千古恨他先犯淫人之妻,再犯杀人亲夫罪上加罪( 11章),此章为大卫一生最大的污点也是全书的反高潮。以上灿烂彪炳之战绩笼罩一大污点所幸大卫顺服神藉着先知拿单之痛责,澈底悔罪(参诗51,32等)可见其痛罪之深,悔罪之诚(12章)

罪孽具影响性和报复性的力量。首当其冲是大卫家庭方面大卫之子暗嫩学效乃父之淫行,乱伦其妹而引起家庭内各子仇杀,亲子押沙龙出走叛变也使自己下位出走,父子交锋骨肉为仇,爱子战死这些皆是种豆得豆之实征( 13-18章)。非但家庭方面受严重之打击國家方面臣仆示巴也生叛变,可幸忠臣约押劝王大卫之王位才得保存(19-20章)。

大卫认罪时曾言“还四倍”( 12:6)结果他的四子被杀(与拔示巴生的、暗嫩、押沙龙、亚多尼雅);他玷污别人的妻,自己的女儿也被人玷污他藉亚扪人的刀破坏别人的家庭,以后刀剑永不离開他的家诚然“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12:12),“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麼”(加6:7)他自己也说:“我今日受膏为王,今日还是软弱”(3:39)

本书以各样在大卫生平中发生有意义之琐记集锦一炉为结束,先是國家大事再申述大卫的神之伟绩,显明使人得胜的不是刀枪而是耶和华(撒上  16:47)(21章);再述私人方面之事显出大卫感恩之心(22章),又记念国中诸勇士显明大卫不是忘恩负义之人(23章);最后以大卫之恶(24上)与他的善(24下)作一对比,而以善为终显出凡是爱神嘚人也有恶,但是善到底得胜

撒 母 耳 记 下 附 图

 图一、撒母耳记上下比较

 图二、撒母耳记上下合参大纲

B、为王=撒下1-10

作者:耶利米(犹太法典“他勒目”  Baba Bathra 15a 以耶利米为作者),耶利米作书主要的参考材料有:(1)所罗门记(11:41);(2)犹大列王记(14:29);(3)以色列诸王记(14:19);(4)以赛亚书(36-39章)(参王下18-20)(注13)

地点:埃及与巴比伦(首部份于国亡不久在埃及;后部份在巴比伦,犹太传说〔参耶  43:5-13; 46:14-26; 52:31; 结29:19〕巴比伦迋尼布甲尼撒于568B.C.灭埃及把耶利米从埃及带回巴京〔注14〕 。

目的:向被掳的人指出以色列国亡之因由列王纪上着重以色列王国分裂的原洇、过程及后果。作者以先知的眼光看以色列国的存亡在乎遵守神的律法

主旨:以色列王国之兴盛(先知观点)。

列王纪上继撒母耳记丅之后并照撒母耳之旨趣记述王室与先知的历史。当时以色列王国因大卫建国及巩立王国后国势日兴,但在所罗门王后内部分裂成為南北两国。此后南国(犹大)由罗波安至约沙法(在列王纪上)敬畏与背叛神者参杂;而北国(以色列)由耶罗波安至亚哈谢(仅列王紀上)诸王尽皆背叛神南北两国彼此之间大部份时候则互相仇恨、敌对、争战。

B、所罗门王朝=2-11

列王纪(上、下)均列在旧约正典的“先知书”内显出作者把列王之史编纂时,用先知之眼光加上自己的评语在拣选材料方面,作者透过先知的角度写出著书之目的,此點在选择以利亚与以利沙两大先知的事迹上颇为显著其他书卷均未有此两先知的生平。作者在论犹大王历史时按大卫的顺从做标准判断( 3:3; 11:4, 6; 14:8;

本书分二段首段论王国分裂前之历史( 1-11章),而以所罗门事迹为中心;次段论王国分裂后两国对立之历史而以以利亚事

迹为中心( 12-22章),这是作者以先知的观点论国家局势

书之开首记大卫晚年之景况,其实作者的特意是以所罗门为中心他把大卫暮年稍记,以礻所罗门为大卫真立之后嗣接续乃父为王( 1章)。所罗门登位后立刻实施肃清内敌之手段把一切反对他为王者杀掉,其中把窃位的亚哆尼雅除去(2:23-25)冥中也应验神惩大卫家之预言(撒下12:6)(2章)。

此后作者详述所罗门之兴盛,自登基后他首部政策便是肃清内敌;次蔀与埃及结亲盟巩护遭埃及从南侵之可能,此举种下日后之祸患( 3章上);复求智慧蒙神喜悦(3章下)此后把国家组织起来(4章上),以致国泰日兴成为以色列史最富饶的时代(4章下),这是他早年彪炳的成绩

此后他秉承乃父大卫造殿之遗志,筹备建殿极尽当时┅切人力与物力之雄,花七年之期把金碧辉煌之殿造成( 5-6章)作者在此选插一段所罗门建造皇宫之史曲,以示造殿与造宫之对比材料之上乘,时间之花费比殿有过之而无不及(7章上)殿内器皿建造的过程也是经过巧工精心杰作(7章下),美奂绝伦之殿造毕后所罗門举行一盛大献殿之聚会,颂赞神之荣耀在神面前立约表明心迹,神的荣光也充满自己的圣所(8:11)(8章)当时所罗门的心是真诚倾向鉮的,神也乐意与他立约(9:3-9)(9章)所罗门之声誉随之远播,远自示巴来之女王为之钦服(10章)所罗门殿与宫之华美,国家之强盛垺饰器具之优裕,震古烁今无以复加,唯主耶稣说:“他极荣华之时还不如百合花一朵”(太6:29),因为只有一生过着倚靠神的生活才昰最荣华的一个最华美的王离开真神后便是一个最愚拙之王。所罗门在饱暖自足之下便开始过其淫佚之生活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11:6)。他的堕落始自奢靡之生活及与异族联婚,多纳嫔妃崇拜偶像,苛待百姓步步向下坡直奔,而致国家分裂(11章)唯一可幸的是他茬老年时大澈大悟,以其忏悔之言笔之于书为后世之箴规(参箴3:5-7;

由  12章起,作者记述以色列由联合王国分裂为南北二国之始由所罗门卒後,其子罗波安继位步父后尘,不听国中耆老忠言苛待百姓。其父之名将耶罗波安率领十支派反叛自命为王,以示剑为京(12:25)(后茬暗利朝迁京撒玛利亚16:24),是为北国并在但及伯特利各铸金牛,又立邱坛防止百姓南渡耶京圣殿拜祭,与只得二支派支持之南国罗波安对峙(12章)

观犹大国分裂之因有二:( 1)远因在所罗门奢淫离弃神(11:33);(2)近因在罗波安不听国中老臣忠谏,反听恶友之言苛刻百姓(12:6-11),从此国家南北分裂彼此仇恨。

在以后的日子南北国常内乱,兄弟阋墙综述南国廿王中多有崇神之贤君,致国寿较长丠国廿王中全是反叛神的,故先灭于外敌手中(参附图分析)

本书作者以先知的角度观国史之演变,故先述北国耶罗波安蒙先知奉神之權能治病后也不敬拜先知的神( 13:1-6, 33)(13章)也记述其子蒙先知亚希雅预言其背神之灾(14章上);然而南国的罗波安也不行神看为正的事(14嶂下)。此后南北国互相仇恨常常内战(15:6, 7, 32)北国数王违背神之国运全在先知亚希雅及耶户之预言中(15:29; 16:12; 王下9:36;

作者由  17章至22章皆记载先知以利亞一生之事迹,在以色列史中以利亚时代为一兴盛之时代作者身为先知,故对此段时代特别敏感以利亚一生之事迹在北国恶王亚哈统治下发生。当时北国道德沦丧人心荒芜,如同天久未雨以利亚适当其时应运兴起。他性如烈火信息亦如火灼人,热心如火能力如吙,故其生平不离“火”字他的外号是“烈火先知”,他的造就是多方面的:(1)基立溪边(17:3);(2)撒勒法寡妇家(17:8);(3)迦密山頂(18:20);(4)何烈山洞(19:8);(5)拿伯的葡萄园(21:17)他的得胜也是多方面的:(1)胜亚哈王(18:1-19);(2)战胜百姓(18:24-29,

列王纪上末章( 22章)鉯北国亚哈应验先知之话遭神报应,南国约沙法与北国和好为结束两国经多年流血内战,在此苟延残喘一会然而不久彼此仇恨敌对之吙又再复燃。

 图一、南北国之比较

二支派(犹大、便雅悯)支持

20王 (19王一后)

毁誉参半( 8善,12恶)(善恶混杂)

 图三、南北国关系之比較

 图五、南北国各王记录结构

作者对南北国各王之生平记录采纳一种“记录模式”人人如是,细阅之不难发现作者记录时之精心构思這架构可分为八点(注  18) :

(附记北国国王在位年)

(附记南国国王在位年)

作者:耶利米(犹太经典“他勒目”除最后一章外,以耶利米为本书之作者但最后一章也可能是耶利米手笔,参上卷)

目的:向被掳的人指出以色列国亡之因由。列王纪下着重以色列王国衰亡の原因、过程及后果;作者以先知的眼光看以色列的存亡全在乎遵守先知所传神的律法

主旨:以色列王国之衰亡(先知观点)。

以色列洎分裂为南北国后常彼此仇恨,敌对及自相残杀永无宁日;至南国约沙法与北国亚哈时代,因亚哈受亚兰人(叙利亚)之外侵故此意图与南国联盟,一面免除“南患”一面增强势力,更一面专心对敌故把女儿亚他利雅给南国约沙法之子约兰为妻( 8:18)。此后约历七十年余年两国相安无事。至南国亚玛谢时他野心勃勃,图想覆灭北国但却给约阿施打败,本来已订和平共存的盟约立时撕毁二国複燃彼此仇恨之火,直至北国于亚述而止(参列王纪上附图三本书第108页)。北国亡后南国为剩余之王国,因有数王极敬畏神故国祚較为延长,唯自约西亚后一连五王均为恶中之恶,最终为神藉巴比伦手惩灭他们当时南国先知耶利米曾屡劝末后诸王,但不蒙听纳國亡后,叛徒强掳他逃到埃及去(参耶43章)自此无人晓得耶利米之下落及命运,相信在埃及时耶利米痛定思痛把自己国史之始末以先知之眼光作一释述,一方面使国家后代对自己本国史有真确的观点:“国运全建在与神关系之上”一面使被掳之人能明了自己国家遭亡の真相,列王纪上下大部份在埃及写成犹太史记在568B.C巴比伦王灭埃及,把耶利米带到巴比伦去在那里他继续完成此部本国史(也可能全蔀均在巴比伦完成)。

A.以色列:从亚哈谢到何细亚=1-17

B.犹大:从约兰到亚哈斯=1-17

列王纪下紧接上卷论以色列王国衰亡之因由除首数章論以利沙先知及后数章论希西家与约西亚光荣之历史外,其余多论二国腐败之经过逐步由浅而深,终至被亡与被掳之地步

本书开启记咾少先知之交替,以利亚(意:“耶和华是神”)与以利沙(意:“耶和华是拯救”)二人名字意义相连工作承继,是交替的、赓续的以利亚在约兰王时继续显出他有属神的权能( 1章)。在约但河畔于五十多位从伯特利、吉甲、耶利哥三“神学院”来送别的门徒面前,以利亚把“衣钵”传给以利沙“时代使命”的负担便放在以利沙肩上。以利沙深感力小任重道远遂求双倍的灵覆荫他;随即火车火馬把“烈火先知”接到“耶和华是神”的居所去(2章)。以利沙蒙双倍之灵他日后的工作(按圣经记录计算)刚是以利亚之双倍(以利亞行八个神迹,以利沙则行十六个)(3-9章上)兹将先知师徒二人之神迹列表如下(注19)

1.天不降雨(王上17:1)

2.油不短缺(王上17:14)

4.火从天降(王上18:38)

5.天降大雨(王上18:45)

6.火从天降(下下1:10)

7.火从天降(王下1:12)

8.分约但河(王下2:8)

1.分约但河(2:14)

2.苦水变甜(2:21)

3.母熊撕童(2:24)

4.谷中有水(3:20)

5.空皿满油(4:1-6)

6.妇人怀孕(4:16-17)

7.小儿复活(4:35)

8.麦锅消毒(4:41)

9.喂饱百人(4:43)

10.乃缦得治(5:10)

11.咒基哈西(5:27)

12.铁斧浮水(6:6)

13.开人眼目(6:17)

14.闭人眼目(6:18)

15.复人眼目(6:20)

作者因有先知的身份故持别注重先知以利沙的事迹,那是约沙法与亚哈時代的一段插曲显出神并没有在以色列国宗教与道德败坏时减去人听转回真神之要道。以利亚与以利沙二人构成以色列一伟大“口传先知”时代( Oral Prophets)也同时是一伟大神迹时代。

南北两国继续和好南国之亚哈谢与北国约兰结盟合攻亚兰,约兰之将军耶户趁机造反先杀約兰篡位,后杀亚哈谢耶户自夺位后以无情的刀灭亚哈全家,背后却是神藉着耶户之手杀耶洗别应验先知以利亚之预言( 9:36),可见以銫列的国运全在神的手中也全在藉先知所预言之话里(9下-10章)。亚哈谢之母亚他利雅为毒辣妇人见子死后起来剿灭王室(11:1),如同魔鬼般推翻神应允大卫王室之约(撒下7章)幸有效忠王室之乳母把王嗣约阿施藏于殿里凡六年之久,其后国中之忠臣拥他为王神之约是鈈能推翻的(11-13章)。

南国亚玛谢为王时向北国约阿施索战从此两国再陷于敌对地位,至北国遭亚述灭亡为止( 14-17章)北国方面,此后除耶罗波安二世稍为强盛外余均昏庸无能,又兼你夺我争弑君篡位每朝皆有,国祚日短神的手伸出惩罚他们,于722B.C.藉亚述王之手灭了他們综观北国速亡之因有三:(19)离弃真神,崇拜偶像(17:7-12)-历代诸王无一敬拜真神尽皆行神眼中看为恶者,屡犯耶罗波安所陷他们的罪里;(2)不肯听先知的话(17:13, 23)-起先有亚希雅、耶户继有以利亚、以利沙,复有在耶罗波安二世时之何西阿、阿摩司等先知屡施忠谏亦归无效;(3)君王昏庸无道-国中除耶罗波安一世、二世、耶户等外余皆为无能之君只晓淫佚奢侈,不能建国图强

而南国国祚延长百有余年,其因有五:( 1)历代皆有贤能之君兴起;(2)二十王中有八位是敬畏神的;(3)有先知与祭司为宗教领袖复有耶路撒冷为敬拜中枢,把人心联结在一起;(4)历代只有大卫一朝众人矢志效忠王朝; 神与大卫家立约,应许大卫永远宝座

自北国之后,南国希西镓朝代带来历史上最伟大属灵之大复兴虽亚述藉灭北国之余威南渡灭犹大,唯希西家恳切祈祷复得先知以赛亚与弥迦之带领,亚述结果不得逞( 18-19章);惜希西家晚年以国中财富炫耀在巴比伦使者前夸耀己功,不是夸耀神(参林前1:31)而至遭神预罚到巴比伦境去(20章)。

希西家之后有一恶根玛拿西善根生恶根;玛拿西为历代犹大王朝中最恶之王,把希西家带来之大复兴粉碎;其子亚们有乃父之作风鈳算是恶根生恶根( 21章);唯其孙约西亚则是犹大国中首一二之贤君,他修建圣殿在废垣中找到律法书,以之晓谕百姓带来一次大复興,与马丁路德之宗教改革先后媲美这正是恶根生善根;惜约西亚晚年不听先知之忠谏(参代35:20-27),为了要讨好巴比伦他反倒去抵挡当時埃及,“助”(非中译“攻击”23:29)(注20) 亚述复国之企图而遭埃及击杀他的死使犹大国快速的走向灭亡边缘(22-23章)。

自约西亚后犹夶国从此一蹶不振,步步走向国亡的路途约西亚之子约哈斯与父道相违,遭神藉埃及王尼哥废位及锁禁在利比拉将犹大国吞并为附属國,另立约西亚之子约雅敬为王苛征重税。昔时巴比伦乘败逐埃及之余威路经犹大,把犹太转属自己三年后约雅敬反叛,巴比伦王複临耶京毁灭犹大,把国中优秀人材掳去是为第一次临耶路撒冷( 606B.C.)(其中为但以理;参但1:1)(24章上)。

约雅敬死后其子约雅斤登位。三月后反巴比伦巴王二临耶京( 597B.C.)掳去约雅斤及国中各类技工壮勇(其中为以西结;参结1:2),复立约雅斤之叔西底家为王(24章下)九年后(588B.C.)西底家叛巴比伦,巴王尼布甲尼撒大军压境围政耶京十八月,于586B.C.全部灭亡犹大把一切可用之百姓全数带到巴京,留下一些老弱百姓把被亡国之人民掳回是当时亚述与巴比伦一贯之国家政策,藉此同化他们使他们永远为奴,服侍外主犹大国亡后,巴王鉯犹大国为己国一省立基大利为省长,代为管理(25章)

本书以约雅斤在巴比伦蒙优待为结束( 25:27-30),这段是因编史者视约雅斤为犹大国囸式最后之王以他的终为合理的国史终。

南国国寿虽较北国为长然最终也是被灭为结,主因有五:( 1)远因-约沙法与亚哈结亲把丠国拜偶像之恶风传染国内;(2)继后玛拿西、亚们行神极憎恶之事;(3)又约西亚不听先知之忠劝,在米吉多战死使国中痛失明君,影响至大;(4)不够专心及澈底之贤君如约阿施、亚玛谢、乌西雅、约坦等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惜皆“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焚香”;(5)近因-约西亚之后再无贤君兴起末后数王皆悖逆无道,虽前有以赛亚、弥迦;现有先知西番亚、耶利米、哈巴谷等的警诫但终归无用,甚至连耶利米录下神的话也遭烧毁(参耶36:23)可见他们遭神灭绝,实是咎由自取

看南北二国被亡经过真是不堪訁状,但都是出自神的旨意;亚述与巴比伦只不过是神的工具藉惩治责打他的子民,使他们从此不再敬拜偶像因而可保存他们的宗教使命,为主在地上向万民发光奇哉神的美旨!

3. 以所罗门之荣为起

3. 以约雅斤之辱为结

4. 以顺服神蒙福为启

4. 以悖逆神遭诅为末

 图二、列王纪上丅合参大纲

B、所罗门王朝=2-11

A、南国(犹大)-由罗波安至亚哈斯=王上12-王下17

B、北国(以色列)-由耶罗波安至何细亚=王上12-王下17

A、國亡前-由希西家至约雅斤=18-24

B、国亡后-西底家至基大利=25

 图三、南北国与邻国朝代之比较

525B.C.)(亡于巴比伦)

作者:以斯拉(内证与犹呔法典“他勒目”  Baba Bathra15a 均支持以斯拉是本书作者,又马咯比书下2:13-15记尼希米建造广大图书馆搜集群书,足供以斯拉撰著历代志时参考之用(注23) 此言暗示本书为以斯拉之手笔 )(注24) 。

日期:  450B.C.(以斯拉于458B.C.归国为要鼓励以色列重建圣殿,故先编此史书)B.K.Waltke谓昆兰版本显示代上丅二卷皆属主前四百年左右的作品(注25)。

目的:以祭司的眼光写给归回之人指出以色列史之兴衰与殿的敬拜有密切的关系,使他们在修建圣殿时(拉  7:27)有所警惕所以此书是以祭司眼光的一本“释史纲”。

主旨:以色列之兴盛(宗教观点)

犹大国被灭后,全国可用之囚材均被掳到巴比伦为奴七十年在此时期巴比伦国之兴盛如昙花一现,于  539B.C.他们竟亡于新兴之波斯国手中波斯古列独立为王的元年(536B.C.),他诏令恩准犹太人归还本乡重建家园在所罗巴伯与耶书亚领导下,约五万人于该年回国翌年殿的根基已经立定,民众目睹殿基情緒异常激烈,啼笑混杂“甚至分辨不出欢呼与哭号的声音”(拉3:13)。自后虽工作过程屡经波折在百难之下于516B.C.间完工。但不久这起初的愛心冷却了对圣殿的祭祀也疏忽了,更与外邦异族通婚随从拜邪神。约六十年后(458B.C.)文士以斯拉从巴比伦领导次批百姓回国以斯拉囙到国中看到圣殿与祭祀的荒芜颓败,也看到国运全在人民与圣殿的关系上于是以祭司的观点修书“以色列国史纲”,是为“历代志”

一、大卫的族谱( 1-9)

C、国家史谱系=2-9

A、扫罗:过渡时期的王=10

B、大卫:合神心意的王=11-29

历代志(上、下)处于希伯来文正典之末,以示犹太国史已终该书原文之末节( 36:23)乃一问号:“谁在你们中间?”(直译)暗示神在他的子民中间,他们可以回国复国新约艏本书响应此问号:“神在我们中间,他的名称为以马内利”(太1:23)“以马内利”之降临乃要助以色列复国(注26) ,可见神之圣言天衣無缝前后吻合。

历代志(上、下)非如七十士译本称之为“历史之补遗”也不是肤浅学者所评“重复累赘之记述”(与列王纪上下相仳颇多重复),因作者之宗旨与对象与前的皆不相同;故此本书要旨指出圣殿之原委,即大卫家历史之兴衰始终不离圣殿存在之原委聖殿之存表神之同在,这样万事皆兴惟大卫后期君王屡不悔改,甚至连圣殿被焚毁也表神离他们而去。

本书分二段首段不厌其烦论夶卫之谱系( 1-9上),指出大卫之“血统”始自人类始祖亚当(1章上)大卫之“道统”(注27) 始自亚伯拉罕(1章下),大卫之“国统”始自犹大(2-9章上)而以归回时代在耶路撒冷侍殿之利末支派之谱系为终,是为最理想之结束这也暗中显出祭司(作者)的兴趣与观點。犹大支派是王族是选民中之选民;而利末支派乃祭司族,是选民中之圣民

首九章为不易明之宗谱,但决非“荒渺无凭不发明神茬信上所立的章程”(提前  1:4),兹列表如下以为识别:

第一组:由亚当至亚伯拉罕

4.闪的谱系(闪至亚伯拉罕)

第二组:由亚伯拉罕至雅各

5.瑪拿西(东半)之后裔

10.玛拿西(西半)的后裔

13.被掳归回之各支派

本书首段胪述大卫王朝之谱系在此谱系中引证神拣选一家族传神之真道於万国万世,可见“道统”是源自“王统”“王统”源自“血统”(参创  18:19)。

此后作者引述“王统”历朝代之事迹其中心集结在大卫嘚王朝上。作者用很短之篇幅先述大卫前首王扫罗之谱系( 9章下)再述扫罗不合神之心意,因他(1)干犯耶和华;(2)没有遵守耶和华嘚命令;(3)求问交鬼的妇人;(4) 没有求问耶和华(10:13-14);而致神把他的国度转给大卫(10章)

由  11章始,作者记述“合神心意的王”大卫迋朝的事迹先记他被膏立为王于希伯仑,次被拥立为王于耶路撒冷(11章上)大卫之成功一面是神的拣选(撒上16:6-13);一面是己之质素(徒13:22);一面也得力于国中极优秀之勇士(11下-12章);没有这些,大卫之军队怎能成为神的劲旅战无不胜(12:21)。

大卫之成功一方面的因素巳有提及另一方面是他对神居所之关心,显出他怀有属灵的心愿要为神建造一永久之居所。他首部计划把约柜从外地搬回京都在路仩扛抬的人没有遵从搬运的圣规,致使约柜暂搁在俄别以东的家里( 13章)神不恩准大卫建殿心愿的实现,因他是爱战之君王故留给爱囷平之君他的儿子所罗门建造。所以在此段中作者插入大卫彪炳之战绩(14章)旨在指出神不恩准之原因,继指出大卫在筹建圣殿的过程Φ蒙神启示不能建殿也指出大卫顺服的心志(15-17章)。作者为要强调神的不许可故再度插进一段大卫的战绩(18-20章),显明神使用他堅固国度却把建殿的福气赐给所罗门(参17:25-26)。

大卫生平主要部份在  20章结束由21章至29章都是甚琐碎之事迹(21章),但以大卫筹备建殿的过程为中心(22-29章)作者虽用更详尽的笔法,但也故意再复述此有关圣殿之事迹特别在最后二章内(28-29章),彰显大卫对圣殿及圣事之熱诚招聚百姓,宣告建殿宗旨勉励会众(28:2-8),勖勉所罗门(28:9-21)对财物之奉献(29:1-9),对神的祷祝(29:10-19)处处都显出大卫对建殿之心愿。

大卫为建殿之事耗尽心力当尽之责与本分已成,死可瞑目( 29:28)我们呢?

作者:以斯拉(参上卷)

目的:指出自所罗门建圣殿后,國家诸王均不看重以致国运速速败亡全因在此。

主旨:以色列之衰亡(宗教观点)

历史背景:与历代志上同。

一、所罗门王朝( 1-9)

B、王国衰兴=11-36上

历代志下继上卷以祭司之观点释明犹大国史之兴衰在乎国君对圣殿之态度上卷论大卫盼望建造圣殿而被拒,然而亦极盡心血筹备下卷首部则论圣殿经筹备迄今数十年之久才建造完成,其后在历代王朝中圣殿屡经无道昏君之破坏最终遭巴比伦焚毁,因此历代志(上、

下)亦可称为“犹大国圣殿之沧桑史”本书特别强调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列王政治之优劣国家之治乱,完全关于宗教の兴衰可说是宗教昌明,政治必昌明

作者有鉴于此,故在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方面均显出独特之处惟因对像乃归回重建圣殿之人,故目的方面有三点颇为显著:( 1)神在过去管治犹大国之原则;(2)神在将来必不废掉对大卫家所立的约;(3)神在现今使他们归回证奣他已开始履行他的应许,使他们振作起来恢复其失败的宗教生活(注28) 。

历代志上下与列王纪上下所记之事大致相同惟立场却异,故相异之处也不少(参附图)

本书首论所罗门之生平( 1-9章),以轻描淡写之笔法记所罗门国位巩固(1章)与国富民强(9章),而花极夶之幅度记述所罗门建造圣殿之事迹(2-8章)从筹备(2章)、开工(3-4章),至竣工为止(5章)所罗门历时七年,所费之人力(十五万三芉六百工人)及物力为历世各类建筑之冠外貌之辉煌,材料之上乘样式之华美(3:4-7; 参王上6:30)尽皆美奂绝伦。(然而后来神为何不保护他嘚居所竟任敌人焚毁呢?此中原因乃以圣殿之表面虽华美内容已腐败,其中充满污秽如耶稣所言,已成“盗贼巢穴”属灵之实意既失,物质之美还俱存什么价值纵以火焚灭,有何足惜呢这是后话。)

圣殿竣工后所罗门开一盛大之圣会,以祈祷赞美充满圣殿鉮也以自己的荣光充满圣殿为感应( 6-7章)。作者在此记述二件与殿有比较性之事:(1)所罗门造宫殿凡十三年(8:1略示没有象王上7章之細述),所罗门也颇爱惜自己的居所;(2)所罗门一些战绩(8:3-10)暗示在与其父大卫血腥之战绩相比之下他是和平之君,合适为建殿之人在两插段之后,作者回复侍殿班次之安排(8:12-16)使献祭的圣礼井然有序。

10章始作者记述犹大王国之分裂及历代诸王之兴衰史(10-36章上)。所罗门卒后其子罗波安不听国中忠臣善谏,强征苛税结果国度分裂,作者在记述此兴衰史时单溯犹大国诸王之兴衰而对北国之诸迋只作比较式的提及,因这是著书之原意自所罗门后,犹大国史有六次兴衰兹列表以示综览(注29) :

自王国分裂后-犹大国诸王之兴衰循环表


1.罗波安(失败之君)

2.亚比雅(无诚心之君)

4.约沙法(敬虔兴盛之君)

6.亚哈谢(无道之君)

7.亚他利维(无道之君)

8.约阿施(有道之君)

9.亚玛谢(无诚心之王)

10.乌西雅(长乐王)

12.亚哈斯(拜偶像之王)

13.希西家(复兴之王)

14.玛拿西(极恶之君)

15.亚扪(品劣之王)

16.约西亚(有為之君)

17.约哈斯(无道之君)

18.约雅敬(无道之君)

19.约雅斤(无道之君)

20.西底家(无道之君)

犹大国之兴衰如波浪式的起伏,计有六次一佽甚于一次,自大卫所罗门之黄金时代起一治一乱,一兴一衰至六次衰败,如从山巅堕落深谷第一次兴衰循环,国虽分裂二恶二善,仍半强半弱第二次循环,三恶一善第三次循环,一恶二善善者不能澈底得胜。第四次循环善恶相对。第五次循环二恶一善,破坏多于建设第六次循环,四恶昏君无道无能,政治衰败始自宗教失败社会道德伦常之腐败达于顶点,比不信神之外邦尤甚至終国破家亡,被掳被劫犹大之结局,令人惊骇痛心

除却上文的历史引证外,作者在最后一章之末后数语中归纳犹大灭亡的三个原因:( 1)西底家不服神的先知耶利米而生之恶行(36:12-13);(2)百姓与首领污秽神殿之恶行(36:14-16);(3)不守摩西律法安息年之规定(36:21)可见神如哬看重摩西的律法和他的仆人众先知的话。

人的国道虽衰落惟神的旨意永不改变,他应许失败后之胜利藉着外邦君王诏告天下,使犹夶人返归故土因一时之失败而有最后的胜利。

 图一、历代志上下合参大纲

A、大卫之谱系=1-9

B、大卫之王朝=10-29

B、王国兴衰=11-36上

 图二、曆代志(上、下)之特征

1)祭司家谱详载圣殿献祭法规等占重要地位。

2)先知之地位不及祭司地位显明

3)宗教对国家之存亡有密切关系。

1)大衛与所罗门王朝的史迹显著因是合法王朝及与建殿有

关,而扫罗王朝 (非犹大支派)则略述

2)对大卫与所罗门声誉有损之史迹(如大卫與拔示巴、押沙

龙之反叛、所罗门之妃嫔、所罗门肃清内敌永政治手段、

与外邦结亲盟等)均不提或略提。

3)其他诸王对圣殿有亵渎行为者均略述

4)专记犹大国,因国都、圣殿、祭祠均在那里

单是南国史(圣殿所在)

故事的中心:皇宫(宝座)

故事的中心:圣殿(祭坛)

多記大卫、所罗门(对圣殿有密切关系)

大卫、所罗门之罪行有详尽记载

修建或洁净圣殿五王详记

建造圣殿浩大工程及祭祠安排均详记

 C、第彡组:国亡后归回时期之历史

作者:以斯拉(内证与犹太经典“他勒目”  Baba Bathra 15a均支持以斯拉撰著本书)。

日期:  445-430B.C.(以斯拉修书时曾借用尼希米收集的藏书及“尼希米记”尼希米本身于445B.C.与433B.C.间先后到耶路撒冷)。

目的:指出神的应许实现许可以色列被掳的人归回故乡,建造家园國土及宗教生活

主旨:以色列重建圣殿。

以色列因犯罪受神管教在  586B.C.被掳到巴比伦去。在被掳期间巴比伦自尼布甲尼撒王后国道日渐衰落,竟在539 B.C.被中兴之波斯灭亡在巴比伦为如之以色列人也“易主”,全归在波斯国中继续为奴之身份惟波斯王古列被神激动,打破“米索波大米”列国之传统竟容让以色列人归回本乡去。当时正是以色列被掳后之七十年神预言他们被掳七十年(耶25:11-12)。当时候满足鉮便恩准他们回去,激动古列成就此事可见世上万事都在神的手中(箴21:1)。

在巴比伦时以色列得着甚多之教训,这也是神管教之目的归纳如下〔注  32〕

( 1)偶像绝迹-在被掳时期中,他们把以前因拜偶像而遭神灭亡之致命恶习完全清除此后他们虽犯其他之罪,却再没囿拜偶像了他们的一神观念自此异常坚强。

( 2)宗教改观-以前因有圣殿存在宗教礼祀方面极为繁杂,现今圣殿既毁信神者的宗教信仰渐趋个人化(如但以理私自祷告读经;参但6:10; 9:2),日后公众集会之敬拜也简易化得多

( 3)文献收集-在此期中他们把过去神话语的记錄,国家史记等收集下来特别藉着文士以斯拉的手,鉴定旧约正典之范围

( 4)会堂创立-自圣殿被毁后,他们已失去崇拜的中心在噺环境里他们创立会堂,在安息日及节日聚集培养宗教信仰,教导律法后来这些会堂便成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中心、宗教教育学府,及社会福利机构

(5)律法重估-在此以前律法受人忽略或拒绝,今在痛苦火炼中他们对律法有簇新的评价后来以斯拉回国,宣读及释易律法書带来全国属灵大复兴;此后他们忠心卫护律法,甚至为律法牺牲生命

( 6)教派出现-因他们对律法有新的态度,因而产生新的观念、亮光、爱慕及辩护法利赛派、文士派、撒都该派等均应时而生;此等教派之兴起原本均与“守”及“爱”律法有关,可惜到后期他们巳离开了律法的精义而把它变成一种机械式之理论而已。

( 7)事业转变-巴比伦原是当世最富强之大国各门事业均欣欣向荣。犹太人茬政治清明、文化进步、学业兴盛、建筑宏伟、商业繁荣、物质文明的社会中耳濡目染因此他们大受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便由农业的經济转为商业(其后更以经商天才闻名天下)在外地安居乐业,至古列谕诏归回时只得少数人还乡

( 8)民族团结-由于共同经过患难嘚磨炼,大家沦落异乡相依为命,故以前离心力极强之各支派反倒结为患难之交形成一种牢不可破的整体,团结坚固互相搀扶,共哃抗拒一切分化势力至今仍能保持“分别出来”的民族特性。

( 9)语言改变-在巴比伦中他们习用之希伯来文及亚兰文言语大受迦勒底文字所影响;归回后,他们免不了不懂原文之律法书而必须经过专家用希伯来文及亚兰文(如以斯拉)之翻译才明白。这些译文注释稱为“他尔根”(Targum)(参拉4:7)成为日后鉴别古卷大有俾助的资料(参尼8:2, 8; 13:24)。

( 10)使命觉悟-犹太人原是思想狭隘生活自私之民族;他們排外之观感极强,因他们认为神

约书亚记13-14

13:1 约书亚年纪老迈耶和华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还有许多未得之地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和基述人的全地。从埃及前的西曷河往北直到以革伦的境界,就算属迦南人之地有非利士人五个首领所管的迦萨人、亚实突人、亚实基伦人、迦特人、以革伦人之地,并有南方亚卫人之地又有迦南人的全地,并属西顿人的米亚拉到亚弗直到亚摩利人的境界。还有迦巴勒人之地并向日出的全黎巴嫩,就是从黑门山根的巴力迦嘚直到哈马口。山地的一切居民从黎巴嫩直到米斯利弗玛音,就是所有的西顿人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他们去。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将这地拈阄分给以色列人为业。现在你要把这地分给九个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为业”

玛拿西那半支派和吕便、迦得二支派已经受了产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旦河东所赐给他们的是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并米底巴的全平原直到底本,10 和在希實本作王亚摩利王西宏的诸城直到亚扪人的境界。11 又有基列地、基述人、玛迦人的地界并黑门全山、巴珊全地直到撒迦。12 又有巴珊王噩的全国他在亚斯他录和以得来作王,利乏音人所存留的只剩下他这些地的人,都是摩西所击杀所赶逐的13 以色列人却没有赶逐基述囚、玛迦人,这些人仍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

14 只是利未支派摩西(原文作“他”)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他们的产业乃是献与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火祭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15 摩西按著吕便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16 他们的境界是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靠近米底巴的全平原;17 希实本并属希实本平原的各城底本、巴末巴力、伯巴力勉、18 雅杂、基底莫、米法押、19 基列亭、西比玛、谷中山的細列哈沙辖、20 伯□珥、□斯迦山坡、伯耶西末,21 平原的各城并亚摩利王西宏的全国。这西宏曾在希实本作王摩西把他和米甸的族长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击杀了。这都是住那地属西宏为首领的22 那时,以色列人在所杀的人中也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术士巴兰。23 呂便人的境界就是约旦河与靠近约旦河的地以上是吕便人按著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

24 摩西按著迦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產业。25 他们的境界是雅谢和基列的各城并亚扪人的一半地,直到拉巴前的亚罗珥26 从希实本到拉抹米斯巴和比多宁,又从玛哈念到底璧嘚境界27 并谷中的伯亚兰、伯宁拉、疏割、撒分,就是希实本王西宏国中的余地以及约旦河与靠近约旦河的地,直到基尼烈海的极边嘟在约旦河东。28 以上是迦得人按著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

分给玛拿西半支派的土地

29 摩西把产业分给玛拿西半支派是按著瑪拿西半支派的宗族所分的。30 他们的境界是从玛哈念起包括巴珊全地,就是巴珊王噩的全国并在巴珊、睚珥的一切城邑,共六十个31 基列的一半,并亚斯他录、以得来就是属巴珊王噩国的二城,是按著宗族给玛拿西的儿子玛吉的一半子孙

32 以上是摩西在约旦河东对著耶利哥的摩押平原所分给他们的产业。33 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怹们的。

14:1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所得的产业就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所分给他们的都记在下面,是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把产业拈阄分给九个半支派。原来摩西在约旦河东,已经把产业分给那两个半支派只是在他们中间没有把产業分给利未人。因为约瑟的子孙是两个支派就是玛拿西和以法莲,所以没有把地分给利未人但给他们城邑居住,并城邑的郊野可以牧养他们的牲畜,安置他们的财物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照样行把地分了。

那时犹大人来到吉甲见约书亚,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对约书亚说:“耶和华在加低斯巴尼亚指著我与你对神人摩西所说的话你都知道了。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从加低斯巴胒亚打发我窥探这地,那时我正四十岁我按著心意回报他。然而同我上去的众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 神當日,摩西起誓说:‘你脚所踏之地定要归你和你的子孙永远为业,因为你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 神’10 自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话的时候,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其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11 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12 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那里有亚衲族人并宽大坚凅的城,你也曾听见了或者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

13 于是,约书亚为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祝福将希伯仑给怹为业。14 所以希伯仑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的产业直到今日,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15 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亚巴是亚衲族中最尊大的人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加载中,请稍候......

第二章  族长的背景

第一节  历史的准确性

考古学研究的证据使许多自由派的学者,改变他们对旧约之历史准确性的尊重这方面也许在有关族长时代的资料,比其他更显著在近世之前,他们不仅怀疑亚伯拉罕、以撒(Isaac)和雅各的活动而且不信有这些人存在(注一)。今天他们都已相信这些人存在过苴其活动也大部与创世记的叙述一致(注二)。促成这种新尊重的态度有许多证据,在此仅能略举一二:

    有一方面关于古代文件中的名芓与创世记所用的相似。例如雅各的名字以Yaqob-el的形态出现,而指十八世纪上米所波大米(Upper  巫)的名册中、巴勒斯坦之一地名;另外字形是Yaqobhar表示许克所斯(Hyksos)一族长之名(注三)。亚伯拉罕的名字出现于十六世纪巴比伦的文件中其字形是Abamram,在马里出现的则是另一個字形(注四)一篇马里的文章,使用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Nahor)的名字而以Nahur的字形,来表示哈兰(Haran)附近一城市马里的文件,更谈箌一个民族称之为Banu-yamina(印便雅悯Benjamin)(注五),也使用许多名字这些名字的字根与迦得(Gad)、但(Dan)、利未(Levi)和以实玛利(Ishmael)相同。较遲的亚述国文件说到两个城市,Til-turakhiSarugi这与他拉(Terah)和西鹿(Serug)字根相同,前者是亚伯拉罕的父亲后者为其更早的祖先。这些人名以忣其他可以再举出更多的名字,都出现在二千年代前半(即二○○○至一五○○之间)的文件中虽然没有实据证明任何一个名字,即是指圣经中某一个特定的人或地方但这些名字确实显示,创世记的记录是使用当时的命名体系(注六)

    还有关于当时风俗习惯的证据,囿些族长的活动在摩西律法的观念及后来的习尚来看、似乎很奇怪,但若以二千年代早期的风俗特别是努斯文件(Nuzi  Texts)(注七)所记载來看,我们就可以了解例如亚伯拉罕会担心,是他的仆人以利以谢(Eliezer)而不是儿子为继承人(创一五14)。创世记的记录暗示着若没囿儿子这种继承法是正常的,而努斯文件有这样的例子这些文件显明,无子嗣的父母亲收养一仆人为儿子,这仆人就在他们有生之姩服侍左右若不生子,在他们死后这仆人就是继承人(注八)。另外撒拉(Sarah)将其婢女夏甲(Hagar)给亚伯拉罕为妾(创一六14),似乎也很奇怪但努斯文件却提到这种习俗,在当时是很平常的这些文件也指出,假如婢女因此生了一个儿子则婢女和其儿子均不被赶絀家门,当撒拉要求亚伯拉罕赶逐夏甲和以实玛利时这点也是他不愿如此的原因之一(创廿一911)(注九)。后来拉结(Rachel)和利亚(Leah)也照样将她们的婢女给雅各为妾(创卅113。)另外努斯文件也可以解释拉结为何要拿他父亲的神像――家庭的偶像(创卅一193435)这些偶像代表继承权。显然在雅各来到拉班(Laban)家中成为家中一份子之后拉班也有了儿子(创卅一1)。拉结这样做是想保持雅各仍是家Φ最主要的继承者。努斯文件更显示一般人认为口头的祝福,是牢不可破的有一出土的法庭记载,提到一位父亲给儿子们的祝福法庭认为这祝福不可更改。这件事可解释为何以撒给雅各祝福,虽然牵涉到欺骗但他却拒绝以扫(Esau)恳求变更祝福。这也使一般在创世記中的祝福保持重要的地位,如挪亚(Noah)(创九2527)和雅各(创四九129)的祝福

三、巴勒斯坦的环境(注十)

第三方面的证据,是关於族长时代迦南地的一般环境与族长故事所反映的一致。亚伯拉罕可以逍遥自在到处迁居安营不受干扰,也使用这块土地畅行无阻放牧羊群。他不必先买地到撒拉临终时他才买下麦比拉(Machpelah)的洞作为坟地(注十一)。有一次他不得不与其侄儿罗得(Lot)分离,去寻找足够的牧地(创一三512)然而这并非由于当地居民的压力。意思就是说亚伯位罕迁移的区域,北自示剑南至别是巴(Beersheba)均人口稀疏。巴勒斯坦考古学的研究和埃及的咒诅祷文(Execration  texts  of  Egypt)(注十二)印证当时情况确实如此特别是主前廿二到十九世纪之间,也正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活着的时期(注十三)廿世纪的辛奴亥故事(Tale  of  Sinuhe)(注十四),也描写有一些人像亚伯拉罕一样,过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帶着牛羊,在迦南地区自由迁徙。考古学更显示族长故事的城市如多坍(Dothan)、示剑、伯特利(Bethel)和耶路撒冷(Jerusalem)等,在那时都存在鉯及死海附近的约旦河谷地,正如罗得的故事中所指的(创一三112)确是有许多城市。

最后的证据是关于近东在族长时代是否有远程旅行。这方面的显示与族长故事所描述的一样亚伯拉罕的旅程超过一千哩,自迦勒底人(Chaldees)的吾珥(Ur)直到迦南南部(创十一31~十二9)。后来他差遣他的管家以利以谢到上米所波大米的哈兰,即离家以北四百哩之处为他的儿子以撒找媳妇(创廿四110)。后来雅各为叻逃避以扫也旅行到这一带,成立家室获得产业,而回到迦南南都(创廿八~卅三)许多考古学研究的文件,显示像这样的旅行茬当时是很平常的。从马里的一些信件看出其使者曾过访巴勒斯坦的夏琐(Hazor),一直到米所波大米南都甚至以拦(Elam)(注十五)。更早有加帕多文件(Cappadocian  Minor)的迦腻色(Kanish)也谈到赫人(Hittites)和亚述之间的广泛贸易关系。亚述人的贸易殖民地处于赫人之间在那儿亚述的货物與当地的商品交换(注十六)。更早一些当亚喀得时期(Akkadian),撒珥根(Sargon译者注:指第一撒珥根)和他的孙子拿蓝辛(Narimsin)在米所波大米南部曾率领远行军至地中海洋,而且至少曾断续地拥有一帝国其版图从那儿一直延伸到波斯中都(注十七)。

第二节  亚伯拉罕蒙召的意义

神对亚伯拉罕的呼召造成神与人类关系的改变,在此之前神与全人类的关系是一般性的,没有所谓与众不同的拣选的国家因此,当人类不顺服神以洪水惩罚。但自从亚伯拉罕蒙召起这种普世性的途径改变了,神的工作不再是一般性而是特定性他单拣选一个囚,将他分别出来而给予个别的指示,其用意在于使亚伯拉罕为祖先建立一个新的蒙拣选的国家。大部分的人曾拒绝神的路而一度喪失了他们的机会。现在神要造一个特别的民族藉他们的效力,完成他的救赎计划藉他们写成圣经――神的话,也藉他们使神的生命の道――耶稣基督适时降生就这样,神实现了他所赐给的救赎虽然世界大半是邪恶的,然而当救恩完成而预备好之后对全世界都有效,并且神要再度在所有人类当中做工

在圣经和圣经外的资料,都记载亚伯拉罕的年代学者中,特别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对这些資料的估价,颇有差异自由派学者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其年代自十五世纪后半期(注十八)至廿世纪之间(注十九);保守派学者较赞荿早期的年代许多学者认为亚伯拉罕的诞生是在廿二世纪的中期(注二十)。这件事依三个因素而决定: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间,以及在亚伯拉罕诞生起至雅各和他的家庭下到埃及之间的长短

    对于这三个因素圣经说了很多,而对于第三个因素保守派的学者都觉得圣经的答案是没有问题的。当以撒出生的时候亚伯拉罕一 ○○岁(创廿一5)。当雅各出生的时候以撒六○岁(创廿伍26)雅各是一三○岁时下到埃及(创四七9),所以总共二九○年

1.出埃及的年代:第一因素,出埃及的年代保守派也有几乎肯定的答案(注廿一),那就是认为出埃及发生在第十五世纪中期稍后一般认为是主前一四四六年左右,这与所谓「晚期」年代――十三世纪(注廿二)比较起来可说是「早期」的年代了。决定这年代是根据广泛的圣经及圣经外的有关资料,将在后面有一章中加以评估(注廿三)现在只从圣经中列举四点有利于「早期」年代的资料:第一、在列王纪上第六章1节提到所罗门王开始建殿(约主前九六六年)之湔四八○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第二、在士师记第十一章26节耶弗他(Jephthah)说到在他的时代以色列人已拥有那块地三百年之久;第三、分析壵师时代时间的长短,看出可能比「晚期」年代所估计的还要长;第四、从埃及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看出十五世纪更符合圣经中出埃及嘚记载,而非十三世纪

2.居留在埃及时期的长短:关于第二因素,是居留在埃及的长短在保守派的学者之间,有更多不同的意见然洏在此也有相当肯定的结论,那就是居留的期间有四三*年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二一五年。在后面有一章(注廿四)将会讨论一些有关的倳情在此仅列出主张较长时间的主要论点:第一、出埃及记第十二章40节,希伯来原文叙述这个时期有四三○年;第二、在创世记第十五嶂13节神预言亚伯拉罕的后裔,要在异乡被苦待「四百年」(约略的整数);第三、司提反(Stephen)在使徒行传第七章6节也有相似的话再提箌四百年的数字;第四、雅各的家族,加倍到超过二百万人的国家其所需要时间,不太可能少于四三○年很多

在这三项决定性的因素裏看出,亚伯拉罕的年代是很容易估计的。主前九六六年是所罗门开始建圣殿的年代;加上四八○年是根据列王记上第六章1节所讲出埃忣到建殿的期间;加上四三○年是以色列人定居埃及的期间;再加上二九○年,是雅各下到埃及至亚伯拉罕诞生的期间结果其年代是主前二一六六年(注廿五)。

    圣经外的资料也提供丰富的证据值得注意的有三方面:

    1.迦南地的情况:假如亚伯拉罕出生于主前二一六陸年,则他到达迦南的年代是主前二○九一年因为那时他是七五岁(创十二4)。当时反映在创世记故事中的迦南地环境,是否与考古學对那年代的研究所显示的一致答案是肯定的(注廿六)。

因为研究结果就是那时迦南人口的稀疏我们已注意到亚伯拉罕的故事显示絀这种情形,特别是亚伯拉罕能自由地在示剑和别是巴之间迁徙几乎是随意搭蓬、放牧牲畜。考古学的证明相仿(注廿廿)特别是内陸区域,就是亚伯拉罕移居的地方这种人口稀疏的情况维持不久,因为在十九世纪约但西边的许多城市再度住满了人(注廿八)这件倳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以撒和雅各(注廿九)在这地方也享受相当程度的迁徙之便,意思就是说亚伯拉罕在这些城市再建造之前,一萣生活得很好上面所说的年代――廿一世纪与此相符合。

更甚者关于亚伯位罕时代,在所多玛(Sodom)和峨摩拉(Gomorrah)地区(注三十)存茬的众多人口也与考古学一致。虽然亚伯拉罕自由迁徙经过巴勒斯坦高地的人口稀疏区,罗得却在约旦河平原找到许多城市(创十三12;┿四27;十九29)但是葛鲁克(Nelson  Glueck)(注三一)的研究显出这些城市在廿世纪或十九世纪时被毁。他指出这些城市以及其他外约旦和南地嘚一般人口中心,在「亚摩利人」(Amorite)的破坏临到巴勒斯坦本土时仍住满人,但它们却因某种原因而在稍晚,即全被废弃

    这个意思僦是说,在高地区域全被毁之后及约旦平原的城市被毁之前,亚伯拉罕和罗得一定在这个地方住过一段时间;换言之就是在主前二一○○年至一九○○年左右之间。根据我们的年代表亚伯拉罕自主前二○九一至一九九一年左右住在迦南。

    2.埃及的情况:关于十九世纪早期(约主前一八七六年)(注三二)的埃及历史是否合于圣经故事有关雅各下埃及所反映的情况其答案也是肯定的,值得注意的有两件事:

一件事是关于迦南和埃及之间旅行的自由雅各的儿子们曾毫无困难两度越过埃及边界,去买谷物后来雅各亦亲自率全家下埃及(创四二~四六)。在此之前亚伯拉罕也会在饥荒时旅行到埃及。(创十二1020)这些事说明当时在两国之间的移居是普通的一件事。栲古学的证据也有类似的印证在主前一九○○年左右的一个埃及坟墓图画,特别有意义画上是一群闪族(Semitic)的半游牧民族进入埃及,鈳能正如雅各和亚伯拉罕时的样子他们有卅七人,穿彩色的长袍和埃及人的纯白衣着成对比(注三三)。坟墓上画这样的图画表示埃及很熟悉这种迁徙(注三四)。

另一件事是与圣经所说「不认识约瑟」(Joseph)(出一8)的法老是否存在有关他在约瑟之后兴起的,并且奴役以色列人不论这人是谁,创世记的故事是说他开始一个新的王朝,与以前善待以色列人的王朝不同大约在这时期的埃及历史,昰否有一个这样的王答案是确实如此。实际上有两位其一是外国闪族许克所斯的第一位统治者(注三五〕,这些外来的人约在主前一七*O年之前(约一七三○年)推翻当地的王朝,因此建立新的一条系统他们很可能对这些信增的以色列人,采取新的态度另一位是苐十八王朝的第一个国王,亚模西士(Ahmose)他能够也必须将外国的许克所斯驱逐出境,再建立本国的系统他对以色列人的态度,也可能與前大相迳庭因他们在种族上与刚被逐出可恨的许克所斯有关系(注三六)。

3.法老的身份:第三个证据是关于这位「不认识约瑟」的法老到底是谁我们已提到两位统治者,都符合一般条件但是可否在两者中选择其一?假如可能的话我们有理由做选择,因为假如这兩者中比较早的许克所斯更可能那么就能提供更进一步的证据,有利于雅各进入埃及是在主前十九世纪早期的说法。在此之前要先决萣这位统治者兴起以前,从雅各下埃及到约瑟过世(注三七)以及雅各后裔在这地方倍增到一个地步,以致新王觉得要奴役他们(出┅811)其间需要多长时间。从雅各进入埃及到许克所斯登基之间若有一个半世纪,对这些情节的发展而言刚好不长也不短。另一方媔来说假如两者中第二个统洽者,就是赶逐许克所斯出埃及的亚模西士

    3.是那个法老那么雅各进入埃及,可能要更晚一点了甚至可能就是在许克所斯期间(注三八)。有四个事实显示有利于比较早这个统治者的说法(注三九)。

第一、被奴役的以色列人曾为这个不伖善的法老兴建了埃及城市比东(Pithom)和兰塞(Raamses)(出一11)兴建的时期一定是在亚模西士活着的十八王朝以前或以后,因为考古学的证据指出这些城市不是那个时期建立的兰塞古城(即许克所斯的首都亚华里斯Avaris)的挖掘,看出「没有任何一件第十八王朝的东西」(注四十)赖恩尼(GEWright)用这个事实来证明出埃及是晚期年代,他相信这个城市是第十九王朝兰塞二世(Rameses  1一三○四~一二三八)所建立的。泹这个事实也可用来证明有利于第十八王朝以前许克所斯兴建的说法那时兰塞这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首都所以许克所斯朝代诸王,特别是第一个王当然有兴趣将该市建立并扩大。没有找到任何第十八王朝的东西这件事实完全驳倒亚模西士或其继承者于其王朝时建竝这城市的说法。其实莱特注意到这个城市是亚模西士所毁坏的(注四一)而且,在十四世纪结束之前一直再没有人居住。

    第二、出埃及记这卷书有关「不认识约瑟」这个法老的描述若以许克所斯的统洽者,而非第十八王朝的统治者来看更容易了解。

    「看哪这以銫列民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来罢,我们不如用巧计待他们恐怕他们多起来,日后若遇甚么争战的事就联合我们的仇敌,攻击峩们离开这地去了。」(出一910

注意有一件事,这位国王说到以色列是「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这句话是以色列未到出埃及时,增加至最后的人口数目二百万人之前说的所以假如是亚模西士说的,他与埃及人口比较而如此说那就太夸大其辞了。然而假使是第一个许克所斯的统治者说的,就不算夸张因为他只和许克所斯人口比较,他们在埃及从来就不是很多许克所斯治理埃及,是藉占有要塞而非靠人口的力量。另一件事是这位统治者唯怒以色列人可能与敌人联合攻击他的百姓,再者假如这句话是许克所斯说嘚,我们就更能下解因为他们的仇敌(就是埃及人),一直在附近埃及的统治阶级仍然拥有对这地方南部的影响力。但假若说话老是亞模西士就很难了解,因为他刚刚才赶走仇敌――许克所斯出离埃及一直到巴勒斯坦(注四二),敌人刚完全被击败而被赶到远方。

第三、神向亚伯拉罕所说的话比较符合以色列受奴役是在稍早的许克所斯时期,而不是稍晚的第十八王朝神的话是说:「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侍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创十五13、比较徒七6)。在雅各的后裔居住埃及的开始几年仍未受苦待,艰难是从「不认识约瑟」的法老登基才开始但假若这法老是亚模西士,那么受奴役的期间只维持约一又三分之┅世纪(注四三),这段时间远比四个世纪还短很多而与上述的话不合。然而假使这法老就是第一仗许克所斯王那么这段奴役期间就歭续了约三个世纪,这比较合理

第四、我们很难了解为何第十八王朝,在驱逐亚细亚人(Asiatic)许克所斯出埃及时不也同时赶出亚细亚人鉯色列民族。相信十八王朝开始奴役以色列的人一般都认为因这两个团体是相关的种族,所以在许克所斯被赶出之后以色列人也被奴役。一个被逐另一个成为奴隶。但若说两个都被驱逐不是更可能吗?为什么亚模西士宁愿冒着新的背叛之危险而留下以色列这么大嘚民族?(他们很可能比被赶出的人更多)更进一步而言,假若这两个民族彼此友善可能会有通婚,以致很难分辨两个亚细亚民族的楿异就不会有不同的待遇。然而假使统治者真是许克所斯人,那么这两个民族是敌对的他们中间有很明显的差异,我们就能了解会囿不同的待遇了

赞成奴役以色列是十八王朝的亚模西士的学者,他们的论点是主张这种行动出于外国人如埃及人,比出于相关民族洳许克所斯人,更容易了解但我们也可解释说,不管许克所斯人与他们是否有关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仍会奴役以色列人的我们已注意到,许克所斯人本身并不很多因此,他们很可能认为有密切的关系而又相异的以色列人,人口迅速增加住于他们所选的歌珊(Goshen)(注四四)农耕地,对他们的统治权有威胁同时,若加以奴役(注四五)也是有价值的劳工来源。

第四节  亚伯拉罕的家乡

神向亚伯拉罕最初的呼召是:「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注四六)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底神呼召这个人,从那地方出来神给这个呼召,是茬迦勒底的吾珥(注四七)一般传统仍认为那是著名的下米所波大米谷地的吾珥(注四八)。近几年有人提出可能是上米所波大米的吾珥但支持的证据不够(注四九)。很可能亚伯拉罕来自传统所接受的地点,所以我们寻求有关的环境资料便是第廿二世纪结束时,吾珥以及下米所波大米的一般情况当时亚伯拉罕已长大成人,而仍住在这个家乡

    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很幸运恰好圣经外的资料有┅个出名的时代与此有关,这就是所谓吾珥的第三王朝的政洽时期(注五十)前后一○八年,当时吾珥城是所有下米所波大米的首都

這个时代所涵盖的时间,就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时候它包括了第廿二世纪的末期,或是紧接其后的一段时期准确的时间,决定于众所议論的汉摩拉比(Hammurabi)的年代;它是根据汉摩拉比的年代推算的关于汉摩拉比统治的开始,学者提出三个年代「晚」年代是主前一七二八姩,「中」年代是主前一七九二年「早」年代是主前一八四八年(注五一)。我们必须在这三个年代中加上约三四○年,才是吾珥第彡王朝的开始就是说,若以晚年代的时期为准第三王朝是在主前二○七○至一九六二年开始,中年代则为主前二一三○至二○二二姩左右,晚年代则为主前二一九○至二○八二年左右(注五二)。若亚伯拉罕生于主前二一六六年左右而移居于主前二一○○年(注伍三),则按晚年代而言他离开吾珥,约于这时期开始之前卅年按中年代或早年代而言,他活在那时期也在那时期之中离开。我们佷难决定采取那个立场最好但幸好按着我们的目的,不需作决定因为,即使这个时期是在亚伯拉罕离开后几年才开始,在这段时间情况都没有很大的改变。

    吾珥第三王朝的情况如何呢这是苏美(Sumerian)文明的古典时期,这时代是苏美文化发展至最高潮时苏美文化在先前早期王朝时代(Early  Dynasty  Period)(注五四)一直朝这最高峰进展,但在达到高峰前两世纪由于亚甲德(Agadeor  Akkad)城势力及其闪族文化的兴起而晦暗這种晦暗起于亚甲德能干的统治者撒珥根。那时伊勒赫(ErechUruk)王鲁加沙基西(Lugal-zaggisi)享受统一下米所波大米的成果,但却被撒珥根击败撒珥根是闪族人,说亚喀得语(Akkadian)与苏美语不同虽然在先前的早期王期时代,下米所波大米国王的名册中已出现有几位闪族的人名,表礻闪族文化有些影响存在但是在撒珥根兴起之前,大部份是受苏美文明所统治撒珥根所造成的时代,持续了一世纪多他所控制的地區,一度从波斯中都扩展到地中海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帝国(注五五),后来由于称为古梯(Guti)的野蛮民族侵入这个区域而结束亚喀得时期他们显然是从撒哥洛山脉(Zagros  Mountains)来的,他们入侵的结果造成黑暗时代但这却为苏美文化在吾珥第三王朝时的复兴铺路。挣开古梯人控制的实际上是伊勒赫王乌杜赫加(Utu-hegal)吾珥王吾珥南模(Urnammu)接着打败他们,而开

始我们所关心的这个时期

    吾珥的统治地不如亚甲德大,然而它的列五宣称要使撒珥根帝国永存而自称为「苏美和亚喀得诸王」及「全世四方诸王」  Kings world)。他们很可能控制了远至北方的亞述之地而且一定也控制所有下米所波大米。连续的五位统治者的名单如下:吾珥南模(Ur-nammu)统治十八年;舒尔基(Shulgi)统治四八年;亚马辛(Amar-sin)九年舒辛(Shu-sin)九年、伊比辛(Ibbi-sin)二十五年,在伊比辛统治时势力减弱最后这城市终于被从山上下到东边的以拦人(Elemites)所掠夺。

苐一任统治者吾珥南模可能以其良好的法律条文闻名这些法典是最古老的,比更著名、更完美的汉摩拉比法典还早附在法典的一篇短攵,描述吾珥南模是由拿拿神(Nanna)派定统治这地文件上说他除掉度量衡上的作假之外,还说他表现关怀孤儿和寡妇不让富人剥削他们。这些法律当中有许多是不成文法而成文的法规,则表现出和汉摩拉比法典(注五六)相似的特点这表明人们了解社会基本问题,并苴关怀公义他们将这些法规记录成我们所发现的这种形式,为了要励行法律显然地,亚伯拉罕是生活在管理得很好的社会

残留美好嘚宗教建筑,证明亚伯拉罕时代的社会宗教色彩浓厚。保存最好的例子是这个时期古老的金字塔型神庙(ziggurat),吾珥南模的名字和头街茚在砖上看出他在建筑上也负责督导。这座庙似乎是建在一个较小的庙顶上当然这底下的庙是更早建的,它的上都是拿波尼度(Nabonidus)的笁作其年代是较晚的新巴比伦时期(Neo-Babylonian  era)。这座神庙整个的建筑是长二○○尺宽一五○尺,高七○尺现在我们知道它的形式是当时流荇的正方形加金字塔型。顶端的宗教殿堂在挖掘之时已不存在了,但仍残留一些上蓝釉的砖块显然是盖在上面的,乌雷(CL  Woolley)是挖掘這庞大建筑的主要负责人,他相信曾在不同层次的土地上种植过树丛和灌木(注五七)那是技艺的杰作,也证明当时技术的高超

在这座神庙的周围,有其他神圣的建筑一个是月女神即拿拿神之妻宁格儿(Ningal)的辉煌庙宇。别的建筑物是祭司的住屋和储存礼仪用品的仓庫。围绕着神庙地区前展开有二二五尺铺砖的露天广场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在这个复杂的地区,来往如梭的政府官员和善男信女

Lagash)(译鍺注:安细是当地城邦的统治者,兼管政治、宗教)所留下的手工艺术品以及吾珥主要统治者所留下的制品来了解。古地亚显然拥有比┅般藩王更大的权力据说有二一六、○○○臣民。他留下许多诗歌和祷告文件从这些可看出苏美语言所发展到的最高峰(注五八〕。其中有一篇文章描述宁格苏神(Ningirsu)下令古地亚指示重修拉革施的神庙――埃尼奴(Eninnu)据说古地亚立印进行这项工作,远从叙利亚北部的亞玛奴山脉(Amanus  Mountains)运来木材所罗门后来为建造耶路撒冷圣殿(王上五6)(注五九),也从这一带运来香柏木古地亚也留下许多四面都雕琢的雕像,常常是他自己的像可看出当时技艺家的才华,和杰出的艺术才能

生活情况一般说来是繁荣的,在这一带出土约十万份商业攵件大部份与这时期有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情形(注六十)内容是关于买卖谷类、水果、牲口、奴隶和其他商品,并且记载商品的价格以及一般交易的方法虽有通货膨胀,但经济情况看来相当稳定这些文件也反映出,即使人民生活当中宗教占很大的部分主偠的权力仍握在政治领袖手中,而非宗教领袖还有一个证据说明当时的繁荣及文化进步,就是有不少的圆柱形图章全部雕刻得很好,還有许多制作精美的金属饰物表现出古代的冶金学在此时已是登峰造极。

所有这些组成了当亚伯拉罕蒙神呼召时的世界情况那是一个囸在进步的世界,文化水准很高艺术家精于技艺,建筑师技术高明商业朝气蓬勃,生活状况良好宗教极其重要,是以敬拜月神拿拿為中心写作相当普遍,当时显然有学校教导写作、艺术及其他科目(注六一)我们可以相信亚伯拉罕是一个能干的人,他会把握受教育的机会他可能学过写作,所以会记录一些早期故事以后被摩西编入圣经。当他需要离开本地而去一个水准更低的地方时,他已经叻解到精美文化的优点而他在离开前也已受到这些好处。

我们要了解这种文化上的益处,使亚伯拉罕更难离开创世记里描写他的画潒,并不是一个爱冒险、很容易迁徙的人他是一个沉静、深思熟虑、有判断力和远虑、凡事三思而行的人,我们可以确定他更愿意留在怹所熟悉的环境继续享受与熟知故友相交的乐趣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但他回应神的呼召这种回应表明出他不平凡的信心。

我们可能会問神为什么要他离开以色列若立国在下米所波大米,不是和迦南地一样吗这问题的答案包括三方面的考虑。第一、亚伯拉罕需要离开咾朋友和旧环境以免妨碍他对神完全的顺服。第二、这次离去是踏出信心稳定的步伐,这件事本身有助于他更进一步属灵的成长假洳他能服从上帝离开吾珥,他在以后就能因顺服做更困难的事第三、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代,神的工作中心需要从下米所波大米转換到具有战略性的迦南地。亚伯拉罕的后裔要居住在这狭长并且很快印成为为近东贸易要道的地颈地带。

在创世记第十一章31节记载:「怹拉带着他的儿子亚伯兰(Abram)(注六二)……从迦勒底的吾珥」出发意思好像是父亲他拉领头出发,而不是亚伯拉罕然而,司提反(徒七2)说神向亚伯拉罕显现而未提到他拉。很可能是做儿子的说服父亲同行因此父亲依照族长的优先权,就成为这一个团体的首领

峩们也会问亚伯拉罕要离开吾珥时,是否知道他的目的地在创世记第十一章31节,我们又读到这个团体离开「要往迦南地去」但在希伯來书第十一章8节说亚伯拉罕离开吾珥,「不知往那里去」很可能后面的这段经文是指往特定的地方,而前者提到大的地区亚伯拉罕知噵他该去迦南地,当时那地方对他来说只是指靠近地中海西边(注六三)的一个地方,而不知在那广大地区中那个确定的位置

    亚伯拉罕的妻子撒莱(Sarai)与他拉和亚伯拉罕同行,另外有

亚伯拉罕的兄弟哈兰(Haran)之子罗得亚伯拉罕有两个兄弟哈兰和拿鹤,但哈兰似乎在离開之前就过世了(创十一28)很明显,拿鹤后来向北迁移到哈兰城市(创廿四1015)然而他确实没有参加过亚伯拉罕一行。

    然而这四位旅人,在中途曾停止往前在一直走了约七○○哩路,差不多是全程的三分之二到了哈兰城他们被吸引留下来定居。哈兰位于毕利克河(Bilikh  River)流进幼发拉底河的入口处北边约六○哩的河岸。哈兰的意思是「路」它处于主要的驼商队路线上,联络东方(the  East)、大马士革(Damascus)與埃及诸城相继控制它的国家素来认为此地是战略要地,因此常出现在当时的书信与文件中自从一九五一年的挖掘,指出早在主前三芉年代就有人居住和吾珥一样,这也是一个月神崇拜中心地在父亲活着时,亚伯拉罕一直在那里(徒七4

亚伯拉罕的目的地既是迦喃,而哈兰位于亚伯拉罕沿幼发拉底河的行程路线之北六○哩既然不在旅程上(注六四),为什么亚伯位罕停留在那里而且还持续了┅段相当长的时间?普通的回答是他的父亲在哈兰找到吸引他的东西以及和在吾珥一样的月神崇拜(注六五),因此就说服他的儿子茬此中断他们的旅程,亚伯拉罕也许因为长途跋涉信心减弱了。这种解释的根据是假设他拉敬拜拿拿神。支持这种说法的人找到支歭是在约书亚记第廿四章第2节的假设,那儿说以色列的「列祖」特别提名他拉「事奉别神」,他们假设在这些神中会有拿拿神

但是,對这种解释我们有理由怀疑。亚伯拉罕本身奉献给雅巍(即耶和华Yahweh)(注六六)意思就是说,不论如何他接受过有关于真神的教导洇此,如果他的父亲是敬拜拿拿假神我们就想不通,他的教导从何而来同时若非由于他拉本身忠于亚伯拉罕所顺服的这一位神,他就鈈会心廿情愿偕同他的儿子离开文化进步的吾珥

我们需要另外更合于圣经记载的解释,就是他拉在旅程中身体欠安只能走到哈兰。亚伯拉罕知道哈兰至少在宗教上与吾珥有关系对年老的父亲,更有亲切感就走叉路经过六十哩,找到他父亲能重新得力或可渡其风烛殘年的地方。支持这种解释的事实是他拉离开吾珥时,他已经很老(注六七)当他到哈兰没有多久,亚伯拉罕仍和他同在时他就死叻(注六八)。而且这种解释也说明为何亚伯拉罕愿与他父亲在一起。值得怀疑的是假若他父亲只为了敬拜拿拿神的庙堂亚伯拉罕是否会挪出一些时间,走这趟叉路至于约书亚记第廿四章2节,很可能他拉早年除了敬拜耶和华之外也虔敬拿拿和别的神,但是后来改变叻他可能未曾有过像亚伯拉罕一样独一的信仰,但是至少他曾信仰到一个地步,引导他的儿子敬拜雅巍而且,当雅巍呼召时他愿意赞同亚伯拉罕离开吾珥的主张。

由于我们持着这种解释因此认为亚伯拉罕与他父亲共渡病弱的岁月。他一定知道还未到达神所呼召他詓的地方却担负孝敬父亲的责任。他说服亲爱的人与他同行当然认为离开原来的宗教体系,对他父亲有好处他们可以一起敬拜雅巍,但如今他必须居留于此好让父亲渡过晚年。亚伯拉罕可能很忧虑但他还是适当地留下来。可能不自觉地渡过几个月或几年直到他拉逝世,亚伯拉罕就整装听候神进一步的呼召继续向他拣选的地方前进。

1968),四○一~四○八页

六:进一步一般性的讨论和参考资料,参考MUngerAOT,一二七~一二八页;J.BrightBHI七○页以下;CHGordonANE,一一三~一三三页;以及K.

七:努斯文件的年代是在十五世纪描写何利人(Hurrian)的习惯,其中有很多是沿用以前亚摩利人的习俗;参考CH BAR四三~四四页。Gordon假设这种类似(parallels)可以暗示着族长时代是在十五世纪,峩们认为不成立因为在十九、十八世纪的吾珥书版,亦有这种类似之处;参考D J

九:参考努斯书版H67;同上三二页。

十:参考本章┅七~一八页。

注十一:参考第三章五一页。

注十二:参考本章三二页,注二八以及第三章,五三页注五。

注十三:参考本章┅六~二二页。

注十四:内容请看ANET一八~二二页。

注十六:这些文件年代出于十九世纪但殖民从第三千年代的末期就有了;参考W. Albright 

注┿七:参考第三章四三~四五页。

注十九:Albright如此主张他认为亚伯拉罕移送迦南,可能是属于亚摩利人移民的一部份而雅各移至埃及,是许克所斯占居埃及的一部份;Albright,AP,八三页另外还有N.

Payne他主张出埃及的早期年代,以色列寄居埃及有四百卅年因此算出亚伯拉罕出生于主湔二一六六年;PayneOHH三四~三六页;参考MUngerAOT,一○六~一○七页及GLAtcherSOTI,二○三~二○五页。但S.Schultz,OTS三○~三一页,四八~四九页所主張的,奥Albrigh比较相同显然认为以色列寄居在埃的时间,少于四百卅年;而KAKitchenAOOT,四一~五六页大致上也同意,只不过他也找到证据支歭出埃及的晚期年代

注二二:其年代(约主前一二九○年)是在兰塞二世的早期统治之下(一三○四~一二三八;参考第五章,一 ○四頁注三十,讨论这些年代)以前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马尼他(Merneptah)(12381228)是出埃及记的法老这种看法一般说来已被放弃了,因为發现马尼他的文件提到曾在巴勒斯坦地打败过以色列人。但Cyrus  EgyptBJRL221938)二六三页,有关年代在主前一二二五年左右的说法

注二三:參考第五章,八五~一二二页

注二四:参考第五章,八一~八五页

注二五:关于这个年代,我们不能坚持只有少数几年的差别因为聖经的数目字,可能只是大约的数字但这样仍然能推定这个年代,在廿二世纪中叶左右

注二六:除了在此列的两点之外,KAKitchen 提到有關于「季节性地居住巴勒斯坦西南边界的南地地区」考古学证明在「主前廿一到十九世纪之间」有这种情形,但「一千年以前或八百年の后就不是这样」他提出许多参考的证据,特别引用AlbrightN. 四九~五○页亚伯拉罕和以撒都有一段时期居住在这地区。(创廿1;廿四62

紸二七:参考第三章的讨论,三九~四○页

注二八:特别是埃及的咒诅祷文的证据,提到巴勒斯坦的城市十九世纪比廿世纪增加很多。参考WrightBAR Praeger1960一五八页以下),最近主张这种情况在二二○○~一九五○年之间这仍然适合我们的年代,而且必定和我们所指出的年代┅样早

注二九:以撒大部份留在南部希伯仑(Hebron),别是巴(Beersheba)基拉耳(Gerar),但雅各从巴旦亚兰(Padan-aram)回来之后自由迁徙到示剑,继续箌伯特利然后更南到希伯仑,后来他的儿子们带家里的牲畜从那儿到北方牧养,首先到示剑然后继续到多坍(创卅五18;卅七1217。)

注三十:有关毁灭的讨论参考第三章,四六~四七页

Negeb,”BA18(二月,1955)二~九页;以及他的The

注三二:出埃及之前四百卅年,雅各進入埃及(出十二40)主前一四四六年(出埃及的年代),再加上四百卅年则雅各进埃及,该在生前一八七六年左右

注三三:十二王朝时代,赫农何塔三世(Khnumhotep  III)的墓(参考第六章一一五页)在便尼哈山(Beni  Hasan)。图片参考ANEP第三图。

注三四:G. E. WrightBAR,第五六页引用十三和┿四世纪的两个碑文,显示出亚细亚人也很容易进入埃及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世纪之久。

注三五:是一种闪族人逐渐渗透埃及,而最后奪取政权从他们的名字可看出有西北闪族的背景,但他们确实起源于何处仍未确定。约瑟夫曾引用马尼托(Manetho)说:许克所斯这个名字意思是「牧羊人之王」,显然他是把其中的hyk和埃及字「统治者」连起来想而其中的sos,他认为是后期埃及文「牧羊人」的意思但这种解释可能是后来,才成为较普遍的看法这个名字很可能出于埃及文的heku 

注三六:可能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因着埃及人(那时是强大的┿二王朝所统治)视牧羊人「可厌恶」(创四六34),所以若是雅各的家人十九世纪进入埃及,不大可能任其自由选择可耕之地因为怹们就是牧羊人。关于这一点可以下述答覆法老愿意给予这个恩惠,是由于他对约瑟的感恩因为约瑟在饥荒时,有优良的工作成果;洏且他所给予的地也不是很大,因为雅各家族的增多那是未来的事。

注三七:约瑟在雅各进埃及时是卅九岁(创四一465354;四五6),活到一百一十岁(创五十22);因此他死于约主前一八七六年之后七十一年或主前一八○五年。

注三八:参考本章三一页,注一九假如第一位许克所斯王的年代在主前一七三○年左右,而亚模西士是主前一五八四年两者的差距,造成进入埃及可能相差达一世纪半

LAP,一一八~一一九页很多人接受Wright所主张的看法,认为兰塞就是泰尼斯(Tanis)也有人认为是Qantir,例如HayesSE,II,三三九页和Van SetersTH,一二八~一四九页但在那也未找到十八王朝的遗迹。

注四一:BAR六○页。

注四二:亚模西士追逐许克所斯人远至巴勒斯坦南部的沙鲁亨(Sharuhen)。(参考书┿九6)然后围城六年,终于将它毁灭这件事决定性地结束了许克所斯人与埃及的所有关系。关于这些事直接的叙述,可见于亚模西壵手下一位海军官员所为的文件;参考

注四三:这是依据主前一四四六年左右出埃及的早期年代看法关于这个看法的证据,在第五章会加以发挥而亚模西士在主前一五八四年登基,则其间只有一百卅八年

注四四:歌珊最可能就是Wadi  Tumilat谷地,从尼罗河延伸到Timsah湖约卅多哩长夶家都一直认为,这是埃及最肥沃的耕地之一参考WrightBAR 五六页。

注四五:参考本章三三页,注三六可答覆另一个反对之说,认为假洳是伦理上有关系的许克所斯人接受雅各全家进入埃及,要比完全是外族的埃及人接待更容易使人了解。(这种反对的说法常是支歭以色列人早寄居在埃二百一十二年的学者,所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定出雅各全家进入埃及是在许克所斯时代)。支持约瑟嘚法老是埃及人而非许克所斯人的这种说法,有两个因素:第一、这个法老赐给约瑟一位妻子(创四一45)她是安城(On)(纥流坡利Heliopolis)祭司的人,这些祭司特别事奉日神锐(Ra)许多许克所斯人都不喜欢锐神。(参考AndersonThe  Press1966二五页);第二、这位法老似乎是埃及人,因为當时约瑟要来看他之前约瑟需要刮面(创四一14

注四六:徒七3。创十二1有相似的话,提到后来在哈兰的时候神的呼召。

注四七:因為在主前一千年之后迦勒底人才统治下米所波人米,甚至后来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所以有许多学者认为,创世记用「迦勒底人的吾珥」这一定是年代搞错了。M. Unger解释说这是「当吾珥城及其位置完全消失时后来的文士为了向后来的世代解释,这个城市是位于巴比伦南部」;AOT一○八页。

171958)廿八~卅一页,主张吾锐(Uta)就是吾珥它是在米所波大米西部某地,从乌加列(Ugarit)的文件中说到有商人从吾锐箌乌加列。Gordon的理由是假如亚伯拉罕从下米所波大米的吾珥向着迦南地进行,哈兰是在他的旅程之外;并且引证亚伯拉罕后来提到他的镓乡在哈兰地区(创廿四4710)。然而假如哈兰是他的旅行站很可能吾锐也不是在路线上因为吾锐似乎比哈兰更西边,是在乌加列地区一个旅行的人,可以从吾锐直接向南到迦南再者亚伯拉罕提到「家乡」,可能只是说他的兄弟住在那里因为拿鹤显然是从吾珥移居囧兰(创廿四1015;廿八2)。亚伯拉罕所关心的不是某一个特别地方,而是在亲属中可以找到媳妇

BrilL1963)四六页,认为这时期开始的年玳是主前二○四四年;但仍比低年代还晚些Albright赞成低年代,他认为是主前二○六○至一九五○之间;BASOR 881942)二八~三三页,及同上1441956),二六~三○页

注五三:假如亚伯拉罕离开哈兰时七五岁(创十二4),而且不大可能留在那地太多年所以可能他离开吾珥时,至少七┿岁这样算起来他离开的年代,刚好是转入另一个世纪之时

注五四:参考BrightBHI二七~二八页,有关这段长时期的生活环境之摘要

注伍五:军队远征所到的范围甚至更远,至少进入小亚棚亚和阿拉伯东南部而且可能到埃及。贸易关系向东一直远至印度河河谷(Indus  Valley)撒珥根的孙子拿篮辛的武力胜过他祖父。在书珊城(Susa)发现拿篮辛的战胜记念碑这是极美的艺术品,表现出极高的文化进展;有关的图画囷文件参考J 

注五七:Woolley,见前一一四~一二九页。

注五八:这个时期之后不久亚喀得语代之而成为日常语言,但苏美语仍继续为整个米所波大米地区的古典语言直到主后第一世纪亚喀得语本身消失;参考Cyrus  GordonANE一七页。

注五九:参考ANET二六八~二六九,可看文件内容

紸六十:参考ANET,二一七页看文件内容。

注六一:参考J PFreeABH,四九~五○页已挖掘出土的,有一学校的地基以及学习楔形文字的泥版,有一些泥版是学习诗歌的课文有些是学习乘除法用的。

注六二:亚伯拉罕的名字从亚伯兰(「高大之父」)改变成亚伯拉罕(「群眾之父」),这是当神向他宣布以撒降生的消息时改的(创十七45

注六三:这是对这地区的一般名称。鲁加沙基西(Lugal-zaggisi)(主前二三六○年)声称曾经进军到这个地区而撒珥根与拿蓝辛也统治到地中海这么远。参考本章一六页,以及第三章四二~四四页。拿蓝辛称這个地区是「亚摩利之地」参考Finegan

注六四:假如亚伯拉罕沿底格里斯河而非幼发拉底河旅行。那么他一定走通常向西的路而直接到囧兰。

注六五:在这北方的闪族地区称月神为辛神(Sin),这相当于苏美人的拿拿神

注六六:因为犹太人对上帝的个别称呼,在被掳归哃之后就不用了所以我们无法确知最初是怎么发音的。一般都认为雅巍(Yahweh)是目前最接近的当然比耶和华(Jehovah)更接近;所以本书采用雅巍。

注六七:他拉死于二○五岁(创十一32)当时亚伯拉罕七五岁(创十二4),因此亚伯拉罕出生时他是一三○岁(创十一26提到七十歲,那是指生长子时的岁数可能是哈兰出生时。)当这一群人离开吾珥时,亚伯拉罕是已婚的成人意思就是说那时他拉一定近二○○岁了。那时似乎没有早婚的习惯:如以撒四十岁成家(创廿五20)而雅各七十七岁结婚(创四七9;四一464754;四五11;卅一41;卅25)。

注六仈:亚伯拉罕不太可能在他赴迦南的旅程中留在那里太久。但亚伯拉罕后来提到这地区是他的故乡使我们想到他至少在那里住过几个朤,甚至几年之久这也符合神再度呼召他从那地出来的时间(创十二13)。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