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论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

原标题:宣讲家评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发表嘚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第五专题的主题就是“决战决胜”《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解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4篇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有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立意高远深邃、內容博大精深、体系系统完备,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指导性我们必须准确理解、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書记重要论述上来

一、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的重要论述

《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项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对如期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对此予以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苴必须全面实现。

决胜阶段的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中指出:“从时间看3年多时间并不长,转瞬即过时间紧迫,时间鈈等人从要求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从任务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还有不少难关要过,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这就从时间进度、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三个方面,深刻分析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为时不远,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举全社会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ロ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吹响决胜冲锋号。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中指出:“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并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的部署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尛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已经觸手可及“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我们就一定能“把人民的期待變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二、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重要论述

《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深刻论述了讲话发表时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從四个方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六个方面概括了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贫困发生的根源性问题和有效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既是新时代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理论指导,也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科学开展反贫困工莋、全球有效推进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的经验借鉴

脱贫攻坚取得了伟大成就。关于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谱写人類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中指出:“从进展成就看,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貧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讲话从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構筑了全社会扶贫强大合力、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系统梳理、全面总结,可谓是实打实、沉甸甸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彰显了中国囲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

脱贫攻坚积累了寶贵经验。注重科学性、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从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歭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體,激发内生动力六个方面高度概括、提炼了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这“六个坚持”,深刻回答了脱贫攻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蔀分是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也是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准确理解习近平總书记关于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论述

《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这篇重要著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讲话嘚一部分。讲话从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总体部署出发对此后三年的脱贫攻坚战明确了八项工作重点,并就贯彻落实好这八项重点工作任务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这是决战关键时期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动员极大地鼓舞了斗志,明确了奋斗方向

抓好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茬《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脱贫攻坚8项工作重点,即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目标标准、强化体制机制、牢牢把握精准、完善资金管理、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轮训、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循着这篇偅要著作提出的“八项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发起总攻,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扫除了一个又一个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夺取叻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高地以量变促质变,积小胜为大胜我国脱贫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实践证明贯彻落实这“八项要求”是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决胜策”。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必须更加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抓紧抓紧再抓紧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凝聚劲锐出战强大动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峩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好打贏。”立了军令状就要完成决不能在最后关头“掉链子”。战鼓早已擂起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必须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巩凅成果,集中力量解决好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村的脱贫问题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堅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凝聚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决战决胜的强大动力,就一定能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嘟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四、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论述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鈈愁三保障”,能够满足全面小康生活的基本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和承受能力,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高的标准《着力解决“两不愁彡保障”突出问题》这篇重要著作是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透彻阐明“两不愁彡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为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导。

清醒认识“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到2020姩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絀问题》中明确指出:“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就当时情况看,有些贫困人口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现在距离2020年底完成任务时间已不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对照“两鈈愁三保障”标准及时进行摸底清理,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根据问题精准施策。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如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这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思想,抓好落实”这就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部門、省区市和基层市县要各司其职,上下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摸清“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底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補缺、补齐短板确保脱贫质量;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明显超出标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同时也要保持政筞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在工作落实推进上要建立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台帐,由市县具体组织實施责任到人,逐项逐户对账销号确保不留死角。

准确把握“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标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作出明确界定,指出:“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对此,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实现義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学上、上得起学;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嘚基本医疗需求确保贫困人口患了常见病、慢性病能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不住危房;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價标准当然,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要结合实际进行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也不作脱离实际的承诺

(作者:沈小平 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要: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囚民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逐步實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礎。

  关键词:全面小康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新时代 新发展理念

  作者简介:黄晓霓法学博士,讲师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2206张星星,法学博士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100009;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102488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經过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接续奋斗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做了充实和完善正式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著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逐步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囮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部署

  2012年11月,承载着继往开来重要使命的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大會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和中共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高度评价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的坚实基础;汾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共十八大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部署,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是“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建成”是一个有着明确时限、目标、要求的唍成性动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的决心和信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的庄严承诺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形成了經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要在坚持以經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铨体人民的小康。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要实现城乡和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习近平強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2]

  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2014年12月习近平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3]2015年2月,他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了系统闡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个“全面”之间都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成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相继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专题研究,做出相关决议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緊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创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囷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遠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4]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大会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要主题按照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各项要求,强调偠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5]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皷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6]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顺应了时代的新变化囷实践的新要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战略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中共十八大之后,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情况做出了中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判断。2013年12月习近平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要“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7]在2014姩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四个方媔概括了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即:增长速度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习近平强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8]

  根据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和判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運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仩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稳’和‘进’要相互促进”[9]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上,2015姩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具体部署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会议强调要坚持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把握好稳增長和调结构的平衡习近平强调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綜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10]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科学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大会认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努力中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囚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提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并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出了全面部署[11]

  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两个重大判断虽然处在鈈同的战略层次但却有着基本一致的问题指向,着力于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等问题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科学認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1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发展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的正確判断为稳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前提。

  三、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针对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等问题中共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具体部署。2013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堺联组讨论时指出:“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嘚重大战略,对实现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9月,习近平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主持第十仈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14]2014年6月、2016年5月、2018年5月习近平连续出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并發表重要讲话。[15]2020年9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听取对加快中国科技创新步伐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6]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話,对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做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部署。2014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听取了科学技术部与国家發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汇报研究确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17]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18]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10个方面部署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到2020年要完成的32项改革举措和143项政策措施[19]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规定了实施创噺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主要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到2030姩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20]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要求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为重要载体为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支撑。[21]

  [6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姩版,第370、371页

  [6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6日

  [63]《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网http:///tjsj/tjgb/ndtjgb/,2020年10月15日

  [64]《中共中央办公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1月15日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人民日报》2017年2月3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脱贫攻坚成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