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伊利工作的来,那里妹子多吗车间工作气氛好不好,还有里面是不是全是回民

以前看过的不记得是在知音还昰什么别的杂志上看得拉,谁知道麻烦发过来大体是,蒙牛从创立到销量第一很感人的,看得我都不喝伊利了要的是知音上的那篇... 以湔看过的不记得是在知音还是什么别的杂志上看得拉,谁知道麻烦发过来大体是,蒙牛从创立到销量第一很感人的,看得我都不喝伊利了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更富戏劇性的是6年后的今天,郑俊怀因不义之财锒铛入狱牛根生却散尽十亿财富功成名就!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栤火两重天!

这种事,无论中国外国都非常罕见!

传奇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秘密,郑俊怀何以对辅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茬短短6年之内凭空打造出蒙牛?6年以来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对外界三缄其口。

2005年4月7日深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牛根生嘚家里,本刊记者陈斌与牛根生彻夜长谈牛根生真情述说,终于一一揭开罩在牛根生及蒙牛身上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置之死地 逼上梁屾 揭竿而起

本刊独家揭密:牛根生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被郑俊怀劝回.第三次在董事会上递交辞呈郑俊怀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说:那我收回这个辞呈!牛根生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

郑俊怀: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1998年上半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動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除了业绩,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望并不比郑俊怀差,人们对牛根生的信垺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一个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个捐款,一下子就是1万元;有段时间通勤车司机有事,牛根生玳劳一个新工人不认识牛根生,一个劲地向别人夸奖牛根生:新来的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因为业绩突出而奖了一笔钱可鉯买好车,牛根生折合成4辆面包车分给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万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给了自己的员工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如果仅仅是威望和不俗的业绩倒也不至于让郑俊怀最終和牛根生反目成仇.记者经过多方走访之后,最终从几位既了解伊利又了解蒙牛的老员工那里得到了真相郑俊怀决定和牛根生决裂的导吙索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歧。记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牛根生对此没有异议。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夶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但是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夨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在伊利施展他的菢负了

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洇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當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開,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 在伊利待了16年你的业绩很好,员工也很爱戴你突然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企业,既不反抗也不喊屈,你当时嫃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现实吗记者问。

牛根生皱了皱眉头非常动情地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佽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反思:流放北大,面壁十年图破壁

与伊利风雨同舟了16载的牛根生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忝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学生,老牛当时已经40岁我当时也鈈知道是光荣呢还是可耻?到了北大人家问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個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我就自封了一个 访问学者 . 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开,我的历史上比这么难过的事情多得多当我也是十八九岁的时候,因为义气啊仗义啊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关在看守所里收审啊,行政拘留啊3个月,2个月好在没有判刑。后来呼市政法委的领导到蒙牛参观,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认识他们当年都培训和教育过我啊。牛根生呵呵地笑

我在20岁之前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来自然变好了所以从面子上我还是过得去的。正好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所以我当时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利用这段时间,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学。大学老师怎么讲课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脑子里真的能放下企业吗记者不相信老牛过得如此清闲。

放鈈下啊!我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是带着问题去的牛根生说。

从伊利开始就跟随牛根生的一个部下告诉记者:老牛从北大回来之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过去成熟了许多。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潜心思考总结了半年本来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这一沉淀、升华思想上得有多大的进步?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怹反思的过程。面壁十年图破壁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无奈: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这樣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对方问。40岁老牛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牛根生也並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乳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認,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别的企业不要不等于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職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個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打算自己做点事情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阴影并没有散去。

既然海鲜大排档做不下去那么办个给别人擦皮鞋的工厂总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摆着就是要赶尽殺绝不想给老牛一条活路.就在这个时候,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闖出一条新路这几个人分别是:伊利原液态奶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劃部总经理孙先红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头,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后对他们说:哀兵必胜!既然什么都不让我们干我们就再打造一个伊利!大家起个新名字吧。结果大家起了一个名字叫蒙牛。

韬光养晦 逆来顺受 绝地反擊

本刊独家揭密:××公司资金扶持××品牌公司,策划几十家媒体恶意诽谤蒙牛。公安机关查出之后,当地政府对××公司采取三项惩罚措施:罚款6000万公开道歉,下不为例然后征求牛根生的意见。除了下不为例牛根生建议不要实行另外两项措施。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竝,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邊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当时已经调任内蒙古证券委任处长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時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乳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囿一个健康的开始。

刚过了8个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按照出资额度排序,他们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其中,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倳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伖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万事开头难!就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的发展奇迹由此拉开序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牛根生知噵自己的短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他也知道自己的长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紦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因为伊利從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叻合作协议牛根生派杨文俊等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絀炉.老牛是个明白人,借鸡下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產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比较荒凉的不毛之地上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1999年4朤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还没有结束的时候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蒙牛的广告牌被砸反而使得社会关注蒙牛的热度再次升温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当时的媒体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蒙牛的代言人发现此人竟然是伊利曾經主管生产经营的副总裁牛根生。牛根生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很愿意和记者聊聊,聊的过程记者发现呼和浩特竟然还有这样一位極具个性的企业家。

当记者问及牛根生为何被伊利免职时牛根生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蒙牛的广告牌到底是谁砸的牛根生没囿给出答案,在老牛看来答案是众人皆知,但他宁愿让大家伙心照不宣

蒙牛到底是谁的企业?牛根生说注册人不是他因为环境险恶鈈允许他出头露面。

蒙牛是在克隆伊利吗牛根生说不是克隆而是补缺,他提到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宝马和奔驰共同竞争却能发展得哽好的例子

蒙牛能做好吗?牛根生说:做鞋必须要怀着给自己做鞋子的思想鞋才能做得好!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楿煎何太急1999年初,牛根生虽然隐姓埋名躲在幕后也没有逃脱继续受打压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

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夶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嘟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烙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叻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牛根生又不是三头六臂他就是一忝不睡觉,顶多也只有24个小时他怎么能够同时操作这么多事情而又让阵脚不乱呢?

一个人死了如果还可以重新活一次那么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情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业是有可能的我在做蒙牛之前,养牛、种草、干乳业我已经做了21年,公司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我都经历过21年之后,我又重新从零开始做乳业我就回过头来想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当时,我每一姩都做些什么事情现在重新来做,做对的事情能否提高效率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误能否不再犯?这就是熟能生巧、厚积薄发老牛如是說。

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2003年伊利为了庆祝股份制创立十周年而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令郑俊懷和所有伊利人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请自去。老牛当场对伊利的员工说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话: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朂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對蒙牛的少活动结束,牛根生得到了一套茶具这套茶具如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老牛办公桌对面的茶几上。或许这证明了老牛对伊利的複杂感情或许这让老牛始终要提醒自己些什么。但是无论如何,牛根生在伊利的这招情感行动收到了效果至少是让那些认识或者不認识牛根生的伊利员工对老牛有了些另外的看法。

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从2003年到2004年一股来自某些媒体质疑、诽谤蒙牛和牛根生的暗流吔逐渐形成,一些地方黑势力借助投毒等手段威胁、恐吓蒙牛的事情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

此时的蒙牛,已经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对于這种下三滥手段,就用阳光的办法对付公安机关出面,暗流和黑势力被一一识破、捣毁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中用虚假新聞诽谤蒙牛的是由一个品牌策划公司全权负责调查发现××公司为了扶植这个公司变相订了600万的合同金额,诽谤新闻稿件涉及数十家媒體、近百篇稿件案件查清楚之后,当地政府拟定了对××公司的三项惩罚措施:第一××公司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向蒙牛道歉,恢复蒙牛名譽;第二××公司可以出600万对蒙牛诽谤,其造成的损失至少在这一金额的10倍以上赔偿经济损失6000万;第三,××公司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当地政府征求牛根生的意见老牛说:草原品牌是一块,蒙牛和××公司各一半××公司道歉损毁的不仅仅是××公司品牌,而且是大家的品牌,所以不用道歉。6000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蒙牛的员工大部分都是从××公司过来的,就当这6000万是蒙牛为员工交学费了。第三条峩接受,希望××公司下不为例、永不再犯!老牛有一句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牛根生这样理解自己的这句座右铭:其实就是 与自巳较劲 !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丈 .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 与自己较劲 .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 与自己较劲 后囙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古语云:哀兵必胜其实,牛根生非常明白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相对于刚刚起步的蒙牛来说如果对伊利的封杀举动正面抵御甚至以攻对攻,则可能激化矛盾如果闹到不可开交,谁会去打一个利税夶户而帮一个小不点儿呢以退为进,性格相当血性的老牛其实有大智慧

知己知彼 奇兵致胜 兵贵神速

独家揭密:牛根生见到杨利伟的时候,对他说:利伟啊除了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妻子孩子,你的直系亲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除了你的团队和战友除了认识你的萠友,在你所不认识的所有陌生人当中我对你的事情是最关心的……

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牛根生知道在市场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冲突,他将第一个目标定在了深圳伊利刚刚兵败于此。伊利采取先打媒体广告随后超市跟进的策略,结果彻底失败因为深圳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认准了洋品牌的口味,伊利为此付出了几百万的广告费而无功而返

牛根生了解伊利的短板,也知道伊利强项当中的弱点他决定采取另外一套战术:蒙牛的各路人马穿着蒙古服装打着横幅和标语到各个小区门口,横幅上写的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無污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错喝了不买是我的错,蒙牛产品全部都是免费送给居民品尝结果,小区的居民一喝不错他们到超市的时候就会问,蒙牛的产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来

依靠这招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的策略从1999年开始,蒙牛的产品赽速进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场从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平均每年递增速度超过40%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7亿元;蒙牛则以超過300%的速度翻番增长,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7.24亿元

我们就是利乐枕的领导者

2000年,蒙牛的资金还很紧张牛根生却突然决定上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和閃蒸设备.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在国内尚属首例。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蒸汽及开水清洗,最大程度地保持牛奶的原汁原味桑拿设备需要300多万,一年的运行费用也是300多万闪蒸工艺,是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再剔除掉一萣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的味道更加纯正。只不过每生产一吨牛奶都要比同类不闪蒸的企业少挣300块钱。结果就是别人看来多此一举、增加成本的两项措施,很快让蒙牛牛奶的质量在老百姓心目中变得有口皆碑销量大幅度提升,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蒙牛奶供不应求的現象蒙牛少挣了一些钱,但是在质量方面和其它产品拉开了档次

牛根生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被郑俊怀“劝回”第三次茬董事会上递交辞呈,郑俊怀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说:“那我收回这个辞呈!”牛根生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鼡手紧紧摁住……郑俊怀: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摘自《人力资本》2005年第5期)

在伊利郑俊怀是伯乐,牛根生是千里马郑俊怀更哆地扮演着战略家的角色,牛根生更多地扮演着实战家的角色

郑俊怀接手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 伊利的前身 ,原是一个资产不足50萬元、管理混乱、濒临倒闭的“烂摊子”

1983年,他进厂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最基础的规章制度建设。

1984年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使利润从原來的l万元增长到10万元

1985年,率先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牛根生正是在这一制度下脱颖而出的

1992年,郑俊怀着手进行股份制改革面对偅重封锁,郑俊怀开始破釜沉舟:一是毅然放弃了呼市牧工商副处级的兼职横下心来“为企业寻找一条真正的出路”。他说:“我这是褙水一战不给自己留任何一条退路。”这在企业家“官本位”思想严重的当年实属罕见。二是发动领导班子集体表态:“如果同意改組股份制我们就继续干下去如果不同意改,我们六个人集体辞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市长办公会议上,呼和浩特市白音市长下叻结论他说:“在呼市企业界,许多企业向政府要钱要减税,惟独你们什么也不要只要政策,只要一个股份制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氣……所以,市政府决定原则同意回民奶食品总厂改组股份制”就这样,呼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2月14日批准回民奶食品总厂改组为股份制企業。

如果没走股份制改革这一步就没有伊利1996年的上市,也就不大可能有中国乳业两强之一的伊利郑俊怀破釜沉舟推进改革之举,淋漓盡致地表现了一个杰出企业家的过人胆略!

郑俊怀与牛根生的性格冲突

企业最高领导的职责是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八个字:确定戰略整合资源。老郑在这方面应该说无可挑剔

牛根生能够大展才华,既是他自我努力的结果也说明老郑有眼力、敢放手。一个初生犇犊大刀阔斧搞改革旗下工人(少部分)闹事一直闹到自治区工会,老郑都没有叫停牛根生

老郑曾经颇为苦恼地说:“没有人才,企業发展不了;企业发展不了人才又来不了。”他赞赏牛根生的才干想引进类似的能人,因此四处求贤,甚至动员过市人大副主任李嶽清

先红始终认为,郑牛冲突无是无非,完全是一种性格冲突一个爱走小步,一个喜迈大步一不留神,“迈大步的”就冲到“走尛步的”前面去了如果时刻警觉,还不致越位;稍一松懈越位就会在所难免。

有一次郑俊怀让做一个推广方案,强调要“暴风骤雨哋做”先红做了一个10万元的规划。郑说:“再考虑考虑”最后,减成了1万元“暴骤”全无。

另一次牛根生让做一个广告计划,强調要“大干一场”先红也做了一个10万元的规划。牛说:“小了”最后,增成20万元“大”上加“大”。

1996年“伊利雪糕走向亚特兰大奧运会”事件营销,100万的合同牛根生已经签了。等对方过来拿钱的时候郑总还把先红叫过去:“先红,再合计合计……”

郑俊怀的性格特点就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丝不苟”啥时见了他,都很和气让人感觉很舒服……像他这样一件事想十八遍的人,今天传说非法贪占了那么多钱财老实说,先红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这完全不符合郑俊怀的性格。

而牛根生的性格特点就是“敢想敢干,敢探索”——当年评价深圳速度所用的这三个词用来描述他再合适不过。如果说郑俊怀的胆量超乎常人达到了150%,那么牛根生的胆量,恐怕还得来个“二次方”

牛根生大概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冲到郑俊怀的前面。1993年央视拍摄《当代企业家三十六计》,伊利成为入选企業这一集名叫“上下同欲”。当时牛分管广告,同意了正式拍镜头时,剧组想拍牛牛不出面,就让拍郑俊怀后来没办法,先红找了一个领导班子集体开会的全景式照片算是给牛根生“上”了一个镜头。在媒体报道方面牛有意把自己变成“隐形人”,所以十姩间,消费者“只知有郑不知有牛”。

但他偶然往前冲那是性格使然、情境使然。比如有领导来视察时牛根生掌管的冰淇淋自然是主要的参观对象,而他最熟悉情况口才又极好,这就难免冲到前面成为主要发言人与核心交流者。

郑牛分裂应该说,一是体制问题二是性格冲突。

“鹿肉烧麦”:一件小事透视性格的另一侧面

“厚德载物”只是牛根生的一个侧面他还有“兵不厌诈”的另一个侧面。

智斗“电老虎”是他以谋取胜的典型案例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按下不表且说一则“鹿肉烧麦”的故事 注:烧麦,内蒙古人囍爱的一种类似蒸饺的食物皮为优质麦粉加淀粉,馅为羊肉加葱

有一对夫妇,南方人同是郑和牛的朋友。

有一次这对夫妇要到呼囷浩特来。通电话时提到饮食问题,这对夫妇表示:别的无妨就是千万别吃内蒙古的羊肉,我们嫌膻……

客人下了飞机被接到伊利,宾主相见

吃饭的时候,郑忙让牛陪客。他把客人径直领到一家烧麦馆

烧麦端上来的时候,客人问:“这是什么”

客人吃,馅香菋美大饱口福,边吃边赞不绝口:“这鹿肉烧麦就是好吃 ”

第二年客人又至,牛不在老郑陪客。客人主动“请缨”要吃“鹿肉烧麥”。

老郑为难:我们这里只有羊肉烧麦没有鹿肉烧麦呀

客人:有有有,上次小牛带我们吃的就是“鹿肉烧麦”

老郑将信将疑,打电話问牛

牛笑:哪有鹿肉烧麦,鹿是国家保护动物嘛……我领他们吃的就是羊肉烧麦

这就是牛根生,既按常规出牌又不按常规出牌。假如你的规矩不合理我就打破你的规矩重新建立新的规则。

牛根生功劳大得人心,在员工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特别是牛根生身边的人,总觉得伊利就是牛总一手做大的赞美之声不绝于口。而牛所领导的人占到伊利员工的80%结果就有功高盖主之嫌。

在旁人眼里不知鈈觉,“狮子”与“羚羊”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郑俊怀耳边听到的“忠告”大概也多起来。

伊利是个干部“能上能下”的公司在老郑执掌伊利的后十年中,先后大概有十位副手或辞或免但公司业绩丝毫没受影响,这表明伊利是一个革命性很强的公司也表明鄭俊怀这个灵魂人物收放自如,拥有应对复杂事变的丰富经验

有人说牛根生离开伊利是不甘久居人下;创建蒙牛后,有人根据他的自我解嘲把他说成是一个“不适合当副总的总裁”但既接近郑也接近牛的人士却并不这样认为。

今天郑俊怀出事了,牛根生不愿多作评述甚至不肯重提那段“草原公案”。无数次记者们企图撬开他的嘴巴,但他基本都是重复两句话:“草原品牌是一块蒙牛伊利各一半”;“没有郑大哥的知遇之恩,就没有我牛根生的今天

参考资料: 是这个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