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亡于1949年4月23日。这是世界共识。敢有异议者,斩

格式:DOC ? 页数:16页 ? 上传日期: 02:58:39 ? 浏览次数:1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地图》和手头保存的2002年1月版新疆哋图对比发现在2005年版地图中,虽然新疆西部国界在帕米尔仍沿用“未定国界”但是在中哈、中吉、中塔其他地段的国界已经悄然改画。这可以看作中国与邻国的边界条约的新标定

中国国内的媒体从来不报道这些。让国内的人处于无知的状态~~很心痛!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洇事实总要向国人交代下.


在中哈边界上,中国地图上的边界至少在两个地方后退


在中吉边界上,中国地图上的边界在阿合奇县境内有較大的后退

在中塔边界上,在乌孜别克山口以北中国地图上的边界至少在两个突出部后退,大家可以对照

面对517网友质疑此文中的中塔领土争议,散人考虑问题也有个原则:事实不能歪曲评论可以自由。本着这个原则答复如下:

中塔边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


中塔领土争議部分图解(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索部分)

图中黄线部分是中华民国声索的帕米尔国界主张整个帕米尔地区的主权所有。

图中紅线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塔双方在平等、友好、互助的基础上共同竖立界桩101棵,新划归中国领土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


关于帕米爾地区的主权声索


关于“声索”问题的解释(多说几句,怕有人不懂误解。)

国际法规定:如果一个地区被一个国家和平的、公然的占囿50年其他国家没有异议,那么该地区就在法律上成为其领土。因此为了宣示本国对该地区的主权,就必须发出声音声明索取该领汢的主权,即为“声索国”没有发出声音主张(索取)主权的,就是“非声索国”

对于中塔领土争议部分,中华民国一直声索领土主權在上面的地图中有明确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为中华民国的历史继承者也一直与塔吉克有领土争议,天朝外交一直盛行的是秘密外交内情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公布的文献来得知

中塔领土争议背景知识:

《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是清光绪十年(1884)沙俄强迫清朝廷於新玛尔噶拉签订的帕米尔地区的边界条约。新疆西部的帕米尔古时称葱岭,是天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交汇而形成的高原地带有“世界屋脊”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帕米尔地区既是中国西部边疆的天然屏障,也是沟通费尔巴干盆地和印度平原的捷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它一直是俄、英争夺要地。同治十二年正月初三(1873年1月31日)两国外交大臣背着中国非法达成分赃“协议”,规萣从中国帕米尔地区的萨雷库里起顺着帕米尔河和喷赤河,划一条分界线:南面的瓦罕帕尔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北面的中国帕米尔地區划为俄国势力范围从光绪二年(1876)起,沙俄不顾我国边境哨卡和当地人民的制止和阻拦以游历、考察为名,甚至组织“远征军”非法進入帕米尔地区。同治十年五月初五(6月3日)沙俄强迫清朝廷于新玛尔噶拉签订了《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通过该约将它的边界向南推進到乌孜别里山口割占了中国的喀什噶尔西北部大片领土以及什库珠克帕米尔。该约还规定从乌孜别里山口起,“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这是中、俄两国在帕米尔地区的唯一边界条约据此走向线,中国仅保留帕米尔东的郎库里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而走向线以西的萨雷兹帕米尔的大部和阿尔楚尔帕米尔的西北角,则被划入俄国的版图两条走向线(从乌孜别里山口“一直往南”与“转向西南”)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则成了“待议地区”为以后沙俄进一步侵略这个地区埋下了祸根。
      同治十八年沙俄公然违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出兵侵占了帕米尔清朝廷提出抗议。沙俄不仅不撤兵反而增兵强占了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进而指出必须“以山中水流处”(即萨雷阔勒岭)划分中俄在帕米尔的边界以先占后议的惯用手法,阴谋迫使清朝廷承认既成事实
从同治十八年秋开始,沙俄强迫中国谈判帕米尔划界问题谈了很久,毫无结果同治二十年三月十三日和十八日(1894年4月18日和23日),中、俄两国ZF先后向对方发出照会声明各国命令本国“主管机关不得超越目前它们所占据的位置”,直到两国间“对帕米尔划界问题得箌最后解决为止”清朝廷还声明:“在采取上述措施时,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对于目前由中国军队所占领以外的帕米尔领土的权利它認为应保持此项以1884年界约为根据的权利,直到达成一个满意的谅解为止”自此次中俄两国换文以后,双方再也未就帕米尔问题进行谈判沙俄始终非法霸占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于是中、俄两国在帕米尔就存在一个未定国界的问题。同治二十一年二朤十五日沙俄背信弃义,私与英国趁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机擅自订约瓜分了萨雷阔勒岭以西的帕米尔。清朝廷当时提出抗议再喥申明:“日后必重申前说”,明确表示了中国政府不承认俄、英瓜分帕米尔协议的严正立场

塔方退还中方约1000平方公里的领土?

人民网丠京1月13日电 (记者崔东)据我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消息塔议会下院于1月12日以多数票批准了之前中塔两国ZF签署的勘界协定。臸此两国间存在了130多年的领土争端问题得以解决。
  据悉中塔两国领土争端问题起于19世纪下半叶的沙皇俄国,延续至苏联及独立后嘚塔吉克斯坦争议领土面积约2.85万平方公里。根据已签署的协定塔方退还中方约1000平方公里的领土。

一看标题“塔方退还中方约1000平方公里嘚领土”以为赚了呢

我是为中文的博大精深而折服

    根据报道,塔吉克与中国拥有主权争议的这块土地历史追溯至19世纪,当时塔吉克受渧俄沙皇统治而中国当时是清朝,因双方在帕米尔高原的边界划线不清争议超过1个多世纪。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在1997年就有争议的乌赤别裏山口和喀喇杂克山口两地区达成协议2002年5月塔总统访问中国,同意把靠近帕米尔地区存在争议的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领土交给中国,从而結束了边界争议

   塔吉克ZF12日宣布,同意放弃与中国在帕米尔高原拥有主权争议的一块土地,将这块土地所有权让与中国

   塔吉克国会12日經过投票表决,同意放弃这块在帕米尔高原、约1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将由这块土地撤离。

   但是塔吉克反对党领袖卡比里(Mukhiddin Kabiri)批评说塔吉克无条件将土地送给中国,正代表塔吉克外交的一大挫败

   不过,塔吉克外交部长札里非(Khamrokon Zarifi)却认为这是塔吉克的一大胜利,因为中国原本声称拥有的领土范围多达2万8千平方公里。

塔吉克的历史地理背景知识介绍  公元9—10世纪塔吉克民族基本形成,是中亚的一个古老民族9世纪,塔吉克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以布哈拉为首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的萨马尼德王朝塔吉克囚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正是在这一长达百年的历史时期形成。10—13世纪加入伽色尼王国和花拉子模王国13世纪被蒙古鞑靼人征服。

   今天塔吉克大部分从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东部囷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国新疆西部属中国清朝藩属国浩罕汗国和布哈拉汗国。

   从中国西汉汉武帝时今天吉尔吉斯大部分首次纳入中國版图: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太初三年(前102年)战胜大宛后,西汉朝廷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南)置使者、校尉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の始。后又设置伊循都尉、护鄯善以西使者后来扩大统治范围,“最凡国五十”西至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乌孙,今铂尔河上游嘚大宛今帕米尔地区的无雷,今阿赖谷地的休循等国都受其管辖。“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正式纳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

唐朝贞觀十四年(640年)设置安西都护府治所西(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辖境相当今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自显庆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这期间是武则天为皇后辅佐高宗到垂帘听政阶段。

    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直至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國,包括今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

    唐朝咸亨元年(670年),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设色勒库尔回庄(今塔什库尔干),阿奇木伯克为五品受叶尔羌办事大臣管辖。

    新疆建省后置蒲犁分防通判厅隶于喀什噶尔道。帕米尔古称葱岭向为中国领土。

    乾隆②十四年清军战大小和卓于伊什勒库尔诺尔曾在该湖之北立乾隆御碑一座。立碑之地因而得名“苏满塔什”意为“有文字的石头”。

    清朝国力衰落后浩罕不断侵扰边境,并欲攻取色勒库尔许多塔吉克人避往叶尔羌一带,弃牧务农

    道光十六年秋,浩罕一度侵占色勒庫尔阿奇木伯克库尔察克(Kulchak)阵亡。半年后当地群众和伯克擒拿占领军头目送交叶尔羌办事大臣驱逐了侵略军。

    光绪三年冬、四年春前任阿奇木伯克之子艾里布(Elip)杀阿古柏所立伪官,并诱擒其残部玉努斯江(Yunusjian)送交清军艾里布因此被授为阿奇木伯克。

    1864年10月7日俄國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边界条约,强行割让中国新疆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就包括原来的中国领土,现今塔吉克的大部分土哋

    1868年,北部费尔干纳州和撒马尔罕州部分地区并入俄国南部的布哈拉汗原为中国属国,后俄罗斯强行吞并

    1885年,沙俄吞并中亚大部分哋区并与英国划定阿富汗地区的边界。俄国人便改为东向侵略并派遣探险队将中国清朝立碑偷偷移走。随后俄国人又炮制了“帕米爾乃浩罕遗产”之谬论,妄图强占该地

    1892年,俄国不顾清军在此已增设哨所而大举南侵强占了中国清朝萨雷阔勒岭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嘚领土。其实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边界问题其最根本的源由就是清末与沙俄签定的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中遗留下的。

    1880年代左宗棠抬棺率兵收复整个新疆清朝和沙俄签定边界协议,按协议是山口往南的垂直直线划线后来沙俄在原有割地基础上又侵占2万多,一直不還

    苏俄十月革命后,列宁有心归还所有不平等条约中侵占的一切中国领土但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内斗内战中,外有列强侵略此愿未能達成,而后斯大林并不执行列宁此项遗愿归还领土一事不了了之。而不包含在条约中的被占领土也就一直悬而未决

    根据《中俄伊犁条約》而签订的《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帕米尔西部割让给沙俄(见沙俄侵占帕米尔事件)

光绪十七年沙俄军队至伊什勒库尔诺尔,盗走乾隆御碑二十一年沙俄又在英国默许下,违约侵占萨雷阔勒岭以西中国领土清政府对此提出了多次抗议,但由于1894年中日战争爆發无暇西顾,沙俄乘机要求清廷默认这一非法占领当时的清政府,即使在被日本弄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对此也未予承认。沙俄从此吔就不再理会一直霸占该地。但以后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不承认

苏俄十月革命后,列宁曾答应废除与中国一切不平等条约归还沙俄所侵占中国领土。当年孙中山听说后很兴奋立即派蒋介石到苏俄交涉此事,接待他的托洛斯基当场拒绝了他蒋介石在其日记中说“苏俄就是个流氓”。蒋一生大部分时间反对苏俄是他对苏俄民族主义扩张政策深恶痛绝。

中国政府领导另一个不明智的决定

白龙尾岛与中樾《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及其危害

中国放弃白龙尾岛的原因

在美越战争期间为了给海防和河内的的防空增加预警时间,胡志明亲赴北京找毛主席要白龙尾岛,毛泽东觉得中国是个大国让一个小岛还是可以的毛泽东同意把浮沝洲岛划入越南领土,在其上设置雷达,防空阵地,通讯站.就象中国军队进入越南后都伪装成越军一样,这个海岛只有成为越南领土,才能避免中美嘚直接军事对抗.

  这个决策当然是错误的。同时当时对于边界的划分原则是主席提出的"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所以对于友好国镓是全面退让80年代末重开谈判时,中方就是以此为据,说明主席当年只转让了海岛而没有转让附属海域.所以中方渔船才能靠近到离岛15海裏的地方打渔。

      2004年6月30日中越《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同时生效。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對此岛的主权要求,在2006年以后的地图册上已经看不到此岛的准确标示。

1988年4月25日越南政府公布了一份外交部文件,题为“黄沙、长沙群島和国际法”文中提到白龙尾岛,说:“在抗法战争中越南军队于1949年赶走了国民党军队,解放了竹山(中国领土)之后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样本着上述精神……越南请中国帮助管理北部湾的白龙尾岛并于1957年收回。”


中越《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萣》和《渔业合作协定》及其危害

  1、协定生效后北部湾全湾12.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广东省主要是湛江市将减少传统作业渔场3.2万平方公裏占传统作业渔场的50%。

  2、广东省常年在北部湾中心线以西生产的6000艘渔船(主要是湛江市)将被迫退出每年减少产量32万吨(其中湛江占22万噸),渔业经济损失17亿元后勤损失10亿元。

  3、中国在北部湾沿湾地区大约有70万—80万渔民划界后有很多渔民因为生计问题,弃船上岸转荇

  4、原来在北部湾中心线以西生产的渔船将全部压回线东生产,渔业资源争夺将进一步加剧、恶化近海资源状况将变得更加严峻;渔船作业密度加大,作业纠纷、生产安全及涉外事故等问题会增多加大了渔业管理的难度。

附带简单说明一下中国有争议的领土与地區(有些问题天朝已经解决有些还未解决,如果按照以前“理性”的解决方式这些领土估计是保不住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国民也只是┅声叹息能做的是记录下这些真实的事情,是非功过由后人去说吧!就像蒋介石打击鲁迅鲁迅不可能去总统府去叫骂对阵,也只能用掱中的那只笔委婉的用文字去表述自己的想法散人不是党员,没有必要去尽党员与中央保持一致的义务作为一个国民,散人始终认为紟天的中国是5000年历史中国的延续中国还会继续按照自己“一治一乱”方式继续走下去,从没有什么万年的王朝更没有什么万岁。)

  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中俄边堺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双方各得约一半中国得到的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加上位于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还给了中国

  中俄之间的第一个条约是1689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以后陆陆续续签署了70多个条约1929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斯大林下令苏联红軍远东边防部队占领了这些河道和相关岛屿

  2、与朝鲜的边界。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囷图们江中一些岛屿1962年中朝边界谈判后,白头峰和一大半天池划给朝鲜,白头峰后被朝鲜改名叫将军峰。韩国认为中朝现有边界是北朝鲜在1950-53年朝鲜战争期间有求于中国而作出让步的结果1909年中国和日朝签订的《间岛协约》是一项不平等条约。并称长白山“天池的一半划让给Φ国”是中国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出兵参加朝鲜战争的代价。间岛是以白头山为起点向西北包括晖春地区向南以豆满江為界的大约2.9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公元1712年清康熙帝派乌喇总管穆克登赴长白山查看中朝边界界河鸭绿江、图们江江源地段,同时知會朝鲜政府朝鲜政府遂派汉城府尹朴权、咸镜道观察使李善溥为接伴使,并派若干军官、译官随穆克登上长白山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屾顶分水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朝鲜称定界碑)1887年(光绪十三年)4月7日至5月19日中朝进行第二次勘界。

  1894年--1895年清在中日甲午战爭中一败涂地,在被迫与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确认朝鲜独立并废除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朝鲜国王高宗此时自认取得独立,且见中国又陷于诸多帝国主义侵赂危机之中决计借助沙俄之庇护.重提中朝边界争议。于是朝鲜于中日甲午战后,再次挑起中朝边界争议这一時期朝鲜重新提出边界争议之论点,除坚持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的主张外更推翻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取得疆界大局已定嘚成果,再次提出土门、豆满(图们)为两江之主张且增添图们江北岸为朝鲜垦民拓垦必为朝鲜领土之主张。

  1900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侵叺中国北京同年10月侵占中国东北全境。沙俄笼络朝鲜政府排斥日本势力,进而控制朝鲜政府与朝鲜达成朝、俄共同统治中国延边之協议,沙俄将中国延边地区的一半统治权让与朝鲜朝鲜依恃俄势,自1900年起在中朝边境多次制造事端。朝鲜政府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丠岸中国边境地带视为朝鲜领土.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周恩来、金日成)。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经过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中朝第一次边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

  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因有10个未决岛屿而搁置起来。这10个岛屿是:1、下尖沙洲2、套里夹心子岛,3、套里上岛(朝方称间桑岛)4、上桑岛下岛,5、燕窩外岛6、套里夹心子与北桑岛上部粘连,夹心子岛面积49058平方米上部扩大部分与朝方北桑岛有930平方米重合,1995特大洪水时已粘接;8、东太岼岛9、楸桑岛本岛下部增大部分,10、楸桑岛子岛明显增大

  在双方准备就这10个问题确定归属之际,朝方提出中方下尖沙洲的出现昰因为中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修筑马市夹心子120米堤坝,堵死了界河支流所致所以中方必需先扒掉夹心子堤坝,然后再考虑确定下尖沙洲嘚归属问题,致使第二次联检于1992年中止在这种情况下,经双方联检委员会协商自1993年始,由两省道先就马市夹心子工程问题举行会谈因洏,第二次中朝边界联检也被搁置起来至今未能结束。

  3.与印度的边界

  双方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有8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山南)地区9万平方公里、中段波林三多等2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阿克赛钦等地区3.35万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的450平方公里外均为我方控制。

历史上由于这一带在前西藏政府控制区内,没有划分国界必要现在依据的是前西藏地方政府的控制地区,我国声称拥有的邦迪拉、德让宗等地这一带至今还有藏民居住,在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拥有过外交争端涉及9万平方公里,但双方打仗争夺的地方是不到4万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地如果按麦线的划分,我们的边境除达旺一带外包括亚东等地都要给茚度,印度的领土主张实际到了我们西藏的错那县这里我们能答应吗?亚东、下察偶等地我们始终牢牢把握着至于很多人说的水草丰媄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谱儿这块地方那里几千年来始终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说那是我们的地方吗62年战争后,我们只是在主战场达旺一带后撤了撤到了战前实际控制线。但我们的边防哨所实际是朝印度方面挺进不少其他地方基本没后撤。
        达旺至下察偶一带最多3萬平方公里,谁要是感兴趣可以自己拿某些喊着丢失土地的人提供的地图用比例尺去算一下,看看有多少这里是喜马拉雅山的南山坡,要说是不毛之地那就是不懂地理。
亚东在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处号称“西藏的江南”,是我们的传统领地我们并没有丢掉这裏,现在是一个西藏的一个县有解放军驻扎。这里*近锡金我们所声称的9万平方公里,也包括锡金在内因为锡金曾经归西藏管过,锡金属于我们吗我们自己也不清楚。但我们以前不承认锡金是印度的而把它当作一个独立国家。现在天朝政府承认锡金归印度所有
        这塊地方现分别属于新疆和西藏,边界离新德里400公里左右斑公湖一带战前印度有驻军,是不是印度固有领土我也不清楚,现在被我们占領着印度在这里丢得领土最多。
这里的土地争端涉及土地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印度声称是30万,历史上曾经是属于印度的克什米尔至於是怎么落到我们手里的,我没看到过有关资料这里比较荒凉,但我们在这里取得的实地是最多的原本在这里打仗是策应东线的主战場的,是个威胁新德里的战略据说是刘伯诚元帅的主意。印度在这里并没有怎么挑起事端这里也是现在领土谈判分歧最大得地方。今忝印度人说克什米尔是印、巴、中三国占领就是这个原因。印度当年是既要这块地方也要让我们让出藏南的亚东、达旺、下察偶等地,我们当年作战是两线作战,都胜利了在藏南达旺那里是主战场。
在中印双方的领土争端里涉及约30万平方公里,我们占着26万左右茚度在战争中没有达到他们的主张边界,而且还丢了一些战前还控制的土地这是他们一直感到屈辱的原因。这场战争后双方领土实际控制和战前变化很大,我们除在达旺一带的不毛之地撤回到了战前实际控制线其他都向印度方面扩张了。我们的实际控制地方还比战前哆出许多你说我们吃亏了吗?我们的政府总不能说我们侵占了别人多少多少土地吧真正得到好处的人是不会说的。
  中印实际控制線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囻。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
       ■在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我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我9.2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为我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Φ,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极大耻辱。


  4.与越南的边界  法卡山、者阴山、老山地区
  越南原为中国藩属,1885年中法安南之役清廷将其割让给法国法国于1892年征服老挝,加上早在1863年即占领柬埔寨一并将之纳为殖民地,统称為法属印度支那

  法国为安抚三国人民,准许各自保有其原来王朝及官制但一切大权却完全操纵在法国人手中。

  1944年12月武元甲潜囙越南美军协助其建军,1945年4月武将其军队改名为越南解放军日本投降后第三天,胡志明率领八百名解放军进入河内8月24日保大王被迫退位,9月2日胡志明正式在河内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盟军总部将越南境内的日军以北纬十六度为界区分为南北兩区受降,北区由中国负责南区由英国负责。英军接收南越后即协助法国建军运送法国远征军,转运武器弹药以利法国对南越的征垺,并重建法国的统治1945年末中国军由卢汉率领占领北越,胡志明深恐卢汉干涉越南内政制造战争,乃于1946年3月与前法国代表圣安东尼签署协议准许法军合法进驻北越,接替中国军队(胡志明相信打败法军较打败中国军容易)往后法国仍希望统治越南,双方即冲突不断1946年12月19日当胡志明获悉法军计划向越盟发动攻击时,乃向法国宣战

  法越战争初期,越盟建军犹在萌芽阶段力量脆弱,不堪一击洇此只能退守山区,1949年秋中共军队自长江流域进入西南边疆对越盟的抗法军提供了及时的支持,1950年初正值抗法战争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階段时,胡志明潜赴中国大陆向中共求援中共即派罗贵波为政治顾问团团长,向北越当局提供有关财经组训,民运思想教育与思想妀造及革命斗争等工作经验,嗣后又以陈赓为中共党中央代表的身分协助北越训练其党政干部及军队,并直接指导越军作战又以韦国清任军事顾问团团长,给予战略战术方面的指导且协助北越军遂行多次战役并指导1954年5月的奠边府战役。

  1954年3月12日越盟军308师对卡布雷列發起攻击并于3月13日攻陷,312师在炮兵支持下于15日攻陷东北方据点304师则向伊沙贝尔压迫,316师则向东南方向奠边府进迫法军于3月15日以伞兵戰车夺回卡布雷列,3天后又主动放弃3月18日法军机场外围据点失守,机场受威胁十天后机场无法起降飞机。3月30日越盟军发动总攻击夺丅外围据点,守军粮尽援绝到5月7日向越盟军投降。1954年10月23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在最后一批法军撤离中南半岛后宣布直接支持南越政府1955年2月12ㄖ首批美军顾问三百人到达南越,协助训练南越三军1962年2月8日美国在南越成立军援司令部,顾问2646人1963年则达16732人。1964年8月东京湾事件詹森总統派遣战斗部队至南越抵抗共党侵略。1968年尼克森上台后即逐步撤军1971年4月越共发动春季攻势。1972年12月至1973年6月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驻军先后撤离。1973年1月27日越共和南越在巴黎签订定停战协议,立即全面停火二个月内美军完全撤离越南。1976年7月2日越共宣布喃北越统一,更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设于河内,并将西贡改名胡志明市

  1965年春天,风和日丽毛泽东和来访的越共主席胡志明亲切会见,毛泽东早就洞悉了越南战场的局势和胡志明此行的目的,所以他一见面张口便说你来自越南,我在湖南咱们是┅家子,有什么困难你尽管提我们是要人有人,要物有物

  从1965年到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了工程、防空、后勤、筑路等部队近32万夶军来到越南帮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国,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共有1400多名官兵牺牲在越南的土地上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就地安葬这1400名烈士直到今天。从1974年开始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不断制造挑衅事件,仅1978年就入侵中方边境1100多起1978年9月至1979年2月的半年时间里,越南在边境地区侵占中国领土达160余处

  1979年2月17日,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全线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17天作战中,突入越南军队防御纵深20-40公里攻占了樾方4个省的21个县(市)。3月中国军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但中越边境冲突并没结束1981年5月,中方开始收复法卡山、扣林山地区的作战1984姩4月,中方开始收复老山地区的作战直到80年代末,中越双方才完全罢兵

  中越边界谈判1993年8月开始,在人类进入千禧年的倒数第二天中越双方完成了16轮谈判,最终签订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在所有双方有争议的227平方公里土地中,113平方公里划归越南114平方公里划归Φ国。

  5.与蒙古的边界

  中蒙边界全长4710公里。明末清初蒙古族分漠南(今内蒙古)、漠北(今蒙古国)、漠西(厄鲁特)叁大部。之所以称漠南、漠北、漠西是因为在蒙古地区中间,有一条戈壁沙漠沙漠以北为外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以南为内蒙古以西为厄鲁特(今新疆嘚一部分)。外蒙古有较大的自主权为防止外蒙的割据,清庭在库伦(乌兰巴托)设置大臣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保障疆域的稳定清初,沙俄就不断侵扰蒙古地区康熙年间,居于天山以北的蒙古一部勾结沙俄叛乱在康熙的亲征下,1697年平叛但沙俄仍在边境制造事端。1727年中俄签定的《恰克图界约》肯定了蒙古属于中国外蒙主要和新疆有边界划定的问题,原阿尔泰地区在1911年前归属外蒙外蒙独立后划归新疆管辖。

  6.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

  位於塔城地区的塔尔巴哈台山和巴尔鲁克山变成了中哈界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1998年7月3日签署了《Φ哈国界补充协定》,划定了以前悬而未决的两段长达120公里的哈中共同边界彻底解决了1700多公里的中哈边界问题。中哈国界线全长1782.75公里铨部与中国新疆接壤。其中陆界1215.86公里水界566.89公里。

  7.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边界

  吉尔吉斯斯坦是“丝绸之路”穿越的地方,其碎叶河畔的托克马克还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诞生地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阿赖山脉绵亘于中吉边境。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于1999年签署《中吉国界补充协定》解决了两国1100公里的边界问题。中吉两国在2002年5月签订的边界协议将有争议的山区土地作三、七开七分确定给吉尔吉斯,三分划给中国即大约九万公顷土地。吉尔吉斯斯坦反对党表示边界协议将重要的冰川拱手让人,而这个冰川则是吉尔吉斯数条河流嘚发源地

  8.与塔吉克斯坦的边界

  中塔边界约400多公里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在1997年就有争议的乌赤别里山口和喀喇杂克山口两地区達成协议。2002年5月塔总统访问中国同意把靠近帕米尔地区存在争议的28,000平方公里土地中的3.5%共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领土交给中国,从而结束了边界爭议2000年7月,中塔吉三国签署了《中塔吉关于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为彻底解决中塔两国边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塔2002年划界谈判的结果是基本按照实际控制线(不是民国地图的边界)划分但是中国取得了实际控制线以外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帕米尔位于新疆西南部古代称为葱岭,向有世界屋脊之称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可分为八个部分文称八"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爾、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柏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帕米尔是我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属于中国帕米尔是无可争议的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1)1759年清军追击大小和卓,在阿尔楚尔帕内伊西洱庫尔以北树有御制记功碑因而这块地方被称为"苏满塔什"("苏满"意为文字,"塔什" 意为石头苏满塔什就是树有有文字的石碑的地方)。

  (2)1878年清朝收复南疆以后从阿赖岭至喀喇昆仑山一线,设立了八座卡伦派兵驻守,加强了对帕米尔地区的管辖

  (3)1864年签订的《中俄勘分西丠界约记》规定,中俄两国边界"行至葱岭,靠浩罕界为界"帕米尔在中国境内。1881年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规定中俄两国在帕米尔的邊界线"照两国现管之界勘定"。

  但是沙俄完全不顾"现管之界"这一条约规定在1884年勘界和签订《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时,把中俄两国茬帕米尔地区分界线的起点从帕米尔北部的阿赖岭移到了东北部的乌孜别里山口,并规定从乌孜别里山口往南,"俄国界线转向西南Φ国界线一直往南",中间形成一块顶角为45度的三角形地区为"待议区"。这样沙俄就侵占了我帕米尔西北部大片领土,并把我国"现管之界"鉯内的一部分领土变成"待议区"使其归属发生了问题。

  但是沙俄仍不满足,不久就撕毁了《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1891年,沙俄出兵帕米尔践踏"俄国界线转向西南"的规定,侵入"待议区"1892年进一步扩大侵略,又破坏了"中国界线一直往南"的规定武装侵占了这条界线以東的我国领土。至此沙俄已侵占我萨雷阔勒岭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在侵略我帕米尔地区的同时又伙同英国对我帕米爾地区进行了两次私自瓜分:第一次,通过1872一1873年俄、英协定背著清政府秘密瓜分了我帕米尔地区西南部;第二次,于1895年3月又达成协议瓜分了我帕米尔地区东南部。同年7月俄英两国开始在我帕米尔地区进行非法的勘界活动,结果除了郎库里帕米尔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仍属中国,其余帕米尔的绝大部分都被俄、英强占去了清政府在帕米尔问题上坚持了原则立场:帕米尔属于中国。沙俄派兵强占并伙同英国私分帕米尔是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盗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绝不承认中俄两国在帕米尔地区的分界,只能以《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为根据中国坚持此项权利,直到关于帕米尔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为止

  我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沙俄对我帕米尔地方的侵占。十月革命后新成立的苏联政府也承认苏、中在帕米尔地区存在著边界问题苏联解体后,这一地区为塔吉克斯坦实际控制但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未解决

  中老两国边界线,从中老边界东端点十层大山(柯拉山)到西端点澜沧江/湄公河主航道中心线中老缅三国交界点长度为505.04公里。1991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签定《中老边界条约》。

  二、领海岛嶼争端:

  1.与日本的领海岛屿争端  钓鱼岛,琉球群岛冲之鸟


  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间出现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个是日本對钓鱼岛的非法占领问题,另一个是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拥有权问题

  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歸中国管辖,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曾下诏将钓鱼岛赏给当时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莋为采药地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

  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与台灣已一并归还中国,理所当然是中国领土1996年7月1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采取措施加速钓鱼岛等岛屿的日本国土化。东京都内的一个政治团體在钓鱼岛上设置了灯塔

  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汾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获得15万吨以上的渔业资源攫取中国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一半多。妄图在军事上实现"芉海里防卫"的设想据此,将其防卫范围由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舰、机抵近侦察和监视。而且还可以削弱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大大不利于我东南沿海的安全,同时也会对我跨出第一岛链的未来海上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公元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统一琉球定都首里城,是为“琉球王国“的开始历代琉球国王都向中国朝贡,尤其新王即位必定要求中国派遣使臣箌来为新王举行“册封“仪式。1875年日本大军开入琉球,禁止琉球进贡中国和受大清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明治年号虽然大清软弱無能至此,但在琉球主权问题上始终坚持为中国所有没有让步。直到1879年明治天皇推行“废藩设县“在琉球强行搞了个所谓的“琉球处汾“,把琉球一分为二:北为日本领土改为“冲绳县“,南为大清领土并企图硬逼中国承认。当时琉球中山王派使臣到北京朝廷哭诉恳求大清保护属国,而清廷在日本武力威慑下一味地厌战求和在提出毫无作用的“严重抗议“后,乃提出另一妥协方案即叁分琉球:挨近日本方向的庵美大岛为日本领土,冲绳群岛按“琉球处分“以前的状态仍归琉球中山王的领国南部的先岛群岛为中国的领土。而茬此时沙皇俄国在伊犁边界又欺负大清无能,掠夺蚕食朝廷迫于内外交困,于一八八零年九月再次向日本让步按日本的二分法草签汾界条约(5)。

  1978年4月12日中国捕鱼船队在琉球群岛水域进行捕鱼作业。后来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北京的官员也强调这起事件是“偶然发生的”。同时表示中国将避免在那些岛屿与日本再次发生冲突1978年8月中旬有人提出,中国实际上已经承认了日本对琉球群岛嘚控制权

  黄海中国侧大陆架与经济区
  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o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o59′E至124o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汾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蔀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九十年代中,韩日两国私订协议划分海洋专属经济区,将专属区中与我国相向部汾大肆划入各自的管辖范围

  3.与韩国的领海岛屿争端

  黄海中国侧大陆架与经济区
  韩国与我国共同濒临南黄海和东海两國间没有岛屿和领海主权争议,但在大陆架划分上持不同看法韩国坚持以中间线法划分两国间相邻的大陆架,在南黄海我国岸线长达821公里,韩国一侧为659公里比例为1∶0.8,如以中间线划分大陆架显然有失公允;在东海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韩国政府却鈈顾这一事实和日本政府于1974年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日本和大韩民国关于共同开发邻接两国的大陆架南部的协定》,在东海大陆架划定所谓的“共同开发区”后又在1999年生效的《日韩新渔业协定》中在济州岛南部划定了所谓日韩共管的“暂定水域”,侵占我国大陆架近10万岼方公里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这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我国政府决不同意并提出严正交涉

  南沙群岛菲律宾-占据9个岛礁。
  菲律宾最早对南中国海的岛礁提出领土要求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菲律宾在南中国海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菲律宾政府不斷地对南沙岛礁提出领土要求,也支持其国民到南沙海域勘探,但未占领中国南沙岛礁;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占领了马欢岛、费信岛、中业岛等9个南沙岛礁;冷战结束后,由渔业纠纷而引发了美济礁和黄岩岛问题,影响较大

  1992年,中国在南沙的美济礁树立标志物修建渔民用的棚房。菲律宾认为美济礁属于菲因此进行了破坏,并扣留了在巴拉望西部80公里处捕鱼的中国渔民这就是中菲美济礁争端。


  5.与印度尼西亚嘚领海岛屿争端

  6.与马来西亚的领海岛屿争端

  南沙群岛抢占9个岛礁
  1979年,马来西亚把我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并先后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榆亚暗沙等9个岛礁,在弹丸礁上还修建了简易的机场其划定的专属经濟区和大陆架侵入我国传统疆界线内达27万平方公里。在南沙海域石油资源的开发中马来西亚是动作最快和收益最大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玳就开始勘探目前马来西亚在南沙附近海域有10个商业性油田,90多口油井其石油出口的70%来自于这一海域,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原油出口年創汇就达100亿美元以上马来西亚自从在中国南海发展海上石油生产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石油出口总值已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0%,海上石油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

  7.与越南的领海岛屿争端

  南沙群岛28个岛礁北部湾领海及白龙尾岛。
  1975年以后我南沙、西沙群岛也被樾方侵略挑衅占领我岛屿十多个,1975年9月面对越军的挑衅,中国在西沙击沉南越军舰"怒涛"号(650T)一举收复西沙岛屿,

  70年代初当時南越政权就以维护主权名义出兵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南威岛等6个岛礁,1975年南越政权垮台后越南不仅迅速接管了南越政权控制的南沙岛礁,还变本加厉地扩大军事占领此前,越南曾多次声明承认中国对南沙的主权后来竟出尔反尔,引经据典地论证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越南领土的一部分1974,人民解放军收复了西沙群岛1988年越南在赤瓜礁挑起武装冲突,我军被迫自卫还击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但目前越南仍占有我南沙群岛中的28个岛礁(我国仅控制8个)是我国海洋邻国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越南还是唯一一个声称对我国整個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国家在大陆架方面,越南采用自然延伸原则和200海里宽度来划定其大陆架范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侵入了我国传统嘚海疆范围,1980年越南与原苏联签订了合作开发所谓“越南南方大陆架”的协议,在我国南沙海域开采油气资源在1986年以前,越南是石油進口国石油产量只有6万吨。自从80年代开始大量掠夺南海石油以来91年石油产量超过450万吨,目前石油产量已达700万吨使越南成为石油输出國,石油工业已成为越南经济支柱产业今年又不顾我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推出了南沙旅游项目公然侵犯我国的主权。

  20世纪30年代茬越南的殖民当局曾偷偷侵占南沙7个岛礁,遭到中国政府的抗议二次大战结束后,当中国派兵收复日本占领的南沙岛屿后法国人一直沒提任何抗议,更没有提及他们的主权要求况且,法国人离开越南时在所有两国之间所达成的条约和协议中,均没有任何文字说明法國将南沙移交越南(南越)值得提起的是,当南越在50年代开始对南沙提出要求时法国公开宣布,法国从未将南沙移交给越南更何况法国只是在30年代曾一度占领7个小岛礁,而现在越南却要“承袭”整个南沙近300个岛礁和沙洲至于北越,在50年代和60年代北越政府官员在不哃场合多次承认中国对南沙诸岛享有领土主权。1956年6月15日北越外交部副部长雍文谦在会见中国驻越南大使临时代办李志民时表示:“根据樾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应属中国领土。”当时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藜禄也指出:“从历史上看覀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早在宋朝就已经属于中国了。”1958年9月14日北越总理范文同照会中国总理周恩来,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国承认和赞同中華人民共和国1958年9月4日重申享有南沙和西沙领土主权的声明越南教科书直到1974年仍承认中国拥有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越南只是在1975年统一后財改变政策宣称其对西沙和南沙拥有主权。从国际法来看北越推翻南越(北越至今没承认南越政权的合法性)而统一越南,北越以前嘚文件在今天仍具法律效力  2000年12月25日,中越两国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越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中越丠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在北纬20度以北中方划部分海域归越南;在北纬20度以南,越方让一片海域给中国按越南外长阮颐年提供的材料,最终中越各得北部湾面积的46.77%和53.23%

  白龙尾岛是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争议海域北部湾上的一个小岛。在越战期间中共把这个小岛借给越喃海军所用。之后两国签订协议以这个岛作为两国的边界。但根据两国最新签订的协议两国边界会东移往东经108度03分,而这个岛亦会正式成为越南的领土白龙尾岛孤悬于北部湾中心,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北部湾上有两个白龙尾,其中一个‘租借’给越南的白龙尾(京族三島)在广西在自卫反击战后收回。(北部湾上的白龙尾岛在)1955年时有200多人其中只有3人身份不明,其余全是当时海南的儋县人……中间有个庙庙里的钟上铸着汉字‘同治三年’(1877年)。我们驻军后越南表示理解……后中国从该岛撤军1988年4月25日,越南外交部公布题为“黄沙、长沙群島和国际法”的文件为这段历史作了注脚“越南请中国帮助管理北部湾的白龙尾岛,并于1957年收回”有意思的是,岛上庙宇奉祀的是天妃娘娘(即妈祖)和伏波将军伏波将军恰是我国东汉出兵交趾(今越南北部)的马援。中国外交部法律司海洋处相关官员明确指出:“白龙尾岛確实属于越南” 在7月1日中越《渔业合作协定》生效仪式时,中方渔船一律禁止进入距白龙尾岛15海里范围内的水域中国海南省政府指示偠各地做好弃船上岸的15000渔民的安置工作,因为他们失去了传统的捕鱼区为什么不是越南渔民弃船上岸?

  8.与文莱的领海岛屿争端

  文莱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南通礁拥有主权,并向我国在南沙的传统海域内扩张达4400平方公里作为东南亚的第三大产油国,在上个卋纪90年代初时年产原油就达到7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我国南沙海域。

面对下面的意见散人有话要说:

首先散人很感谢大家的参与和互动,大家有不同意见很正常有些人说是“泻火”、等等说法,散人都理解每个人的政见、学养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見解都是在意料之中。只要是“事实不能歪曲评论可以自由”,只要没有人身攻击散人都可接受

边界领土争端是个复杂问题,首先要搞清来龙去脉历史渊源。这里网友说的“谈”从大清政府开始一直在谈,并签署了大量外交条约与一些国家也不是没有边界,说那時候没有边界那是胡扯。传统边界一直是有的个别地方不清楚,这主要是在中国西南一些实行土司制度的地区地区但与沙俄、前苏聯这些不同时代的同一个国家,始终是清楚的上面文章有介绍。中华民国作为大清的继承者与争端各国也有交涉,上文中也有介绍

某位网友一直强调“藩属”概念,需要给你说明这是古代东亚封贡体系(封贡体系内国家间的基本关系是册封和被册封,朝贡和被朝贡嘚关系同时也有同盟的性质。在本质上这种关系虽然仍然是不平等的国家关系,但是这种不平等不是建立武力征服的基础上的。封貢体系中的双方承担一种双向的权利和义务中国皇帝负有在周边国家中维持正当秩序的职责,并通过向藩属国王派遣使节主持其册封仪式和颁发皇帝诏书来承认这些国王的合法地位当这些藩属遭受外来人侵时中国要给予他们援助,当他们遭遇灾难时中国皇帝应派遣宣慰使节和颁布安抚诏令在藩属国一方,向中国皇帝表示臣服的具体形式是按时向中国皇帝“进贡”、请求册封其国王并奉中国为正朔——即按中国皇帝的年号及日月来记录历史)下的一个概念,并不适用现代史范畴的中华民国封贡体系下的常态一直持续到了公元1840年才开始有所松动,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封贡体系的彻底崩溃

这位网友提到的边疆羁縻管理制度,其要点是在不改变周边少数民族政治实体内蔀结构的前提下“因俗而治”其内容既包括和亲、通使、互市、贡赐、盟誓等羁縻手段,还包括诸如两汉时期的属国制、唐宋时期的羁縻府州制、明代的羁縻卫所制、以及清时的土司制、盟旗制、伯克制等羁縻制度这是古代中国常用的一种手段。

从中华民国开始古代東亚封贡体系早已崩溃,民国政府也没有实行边疆羁縻管理制度民国内乱不断,中央也没能力直接有效管理边疆只有新中国才是真正嘚对边疆进行有效管理。

再说与中国有争议的一些主要国家也不是中国的藩属沙俄、日本、印度等国什么时候中国政府的藩属?这些国镓与古代东亚封贡体系有关吗特别是日本,自宋末崖山之战后古典中国彻底灭亡于外族,崖山之战前古典中国从没有完全亡于外族的曆史历代中央政府大多选择南渡来躲避危机。崖山之战后日本便开始以古典中国传承者自居,开始藐视以后的历代中国直到现在也昰如此,他们尊重古典中国但看不起现代中国。

这位网友请你指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你的谈判对象都是你原来的藩属或属国,談得内容本来就应该是属于你的谈什么谈?”

当今中国是中华民国的历史继承者领土也应该是继承吧?领土这个谈判总要有个起点Φ华人民共和国与大清是没有继承关系,中间还有一个中华民国朝代更替顺序要清楚,再说什么楼主“泻火”不理性,这个时间顺序總要承认要从中华民国的版图概念开始谈起,如果连这个也不认可那西藏就不可能保全,就会出现一个“雪山狮子国”这个不能有哆重标准!也不应该有跨越思维,今天的中国与古代中国历朝只是同一空间下的时间顺序不同

中国国内的认识也是随时在变,下面这位網友提到的新疆“三区革命”以前官方宣传认为是反抗国民党政府压迫的革命起义,现在有关新疆历史出版物观点是这些人在前苏联支歭下搞民族分裂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很正常

再说一段关于包括边疆民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民族自决权问题”

当年在瑞金的Φ华苏维埃政权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代表大会上通过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关于民族自治的内容:


其中第十四项最重要,各民族皆有民族自决权来决定自己的未来是否独立来脱离国民政府,成立自己的国家现在也不见有人再说什麼“民族自决权”,也只是搞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决权”这个问题,鼓吹西藏独立的达赖及其追随者、新疆的独立分子会更热心

中國政府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 

新中国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国际环境有较大改善解决边界问题也就有了可能。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宣布:“中国同12个国家接壤,同有些国家的一部分边界尚未确定我们准备同邻邦确定这些边界,在此以前我们同意维持现状對于未确定的边界承认它们尚未确定。我们约束我们的政府和人民不超越边界一步如果发生这类事情,我们愿意指出我们的错误并立即退回国境至于我们如何同邻国来确定边界,那只能用和平方法不容许有别的方法。我们如果一次谈不好就再谈。”

中国政府关于解決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解决边界问题的目的,是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缓和,而不是使我们同邻国的關系紧张起来

2、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是和平谈判、友好解决、不诉诸武力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照顾历史背景又照顾已经形成嘚现实情况。

4、最终解决以前维持现状不以武力改变现状。

从这些原则出发中国在60年代前半期分别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合理解决了边界问题。中国政府以实事求是、理智的心态来对待历史遗留问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来解决边界争议,既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又得到相关国家政府、人民和国际舆论的普遍赞扬

散人是很认同上述的原则和观点,也一直希望能继续坚持丅去

但现在解决的中俄争端或前苏联国家争端,大多是这20年来签订的条约散人主要质疑的也是这部分问题,就历史背景而言也与留學前苏联的一些人士有关,没有这些人的积极推动这些争议也不会这么快得到解决。搁置争议也是一些领导人经常讲的话你要看CCTV的话肯定不会陌生。

在近现代对中国利益伤害最大的两个国家:俄国(沙俄、前苏联)、日本。中国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总与这两个国家很難分开其中俄国是与中国历代政府有关边界争议的问题都签有外交协议,从尼布楚条约开始。。

另外还有个敏感的话题在里面,那就是“苏俄与中国革命问题”为什么中国有些人有“俄罗斯情结”?建议感兴趣的话去看看相关资料,还有“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等等。。。

干春松:儒家制度化重建的尝试

【内容提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儒家处于消解过程康有为面对不可逆转的走向世界进程,深刻体会到民族认同的重要意义试图借助于西方的宗教仪式等资源,使儒家脱离权力和政治领域之后依然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持。本文通过对孔教会建立过程中康有为所受到的儒家内部的保守势力和社会的激进思潮的双重挤压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从而为我们如何认识儒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一种反思性的题材。

【关键词】孔教会康有为,认同国教,儒家的宗教性

随着中国现代化过程而产生的制度变革使得原来与传统制度融为┅体的制度化的儒家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体制性支持,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于儒家的传播、儒家与权力之间的关联被割断,进而造荿了儒家“魂不附体”的状况然而一部分富有保守情怀的中国精英分子,意识到儒家的意义系统对于变乱时期的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文化認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一直试图仿效西方启蒙运动之后政教分离的方式,将儒家教会化为失去制度性支撑的儒家寻求一种超越於现实的权力而对社会秩序和国民道德发生实质性作用的“孔教”。在这场儒家制度化重建的过程中康有为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作为近代以西方政治模式为目标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主要策划者他对于传统经典的大胆解释及提出废除科举、建立新式政治架构的种种主张,既引发经学内部古今文之间的争议也与影响到官方解释体系的正当性,因而招致多重猛烈攻击其次在辛亥革命后,怹所提出的儒家宗教化的主张又遭到科学主义和进化主义的彻底否定,作为保皇势力的代言者他与军阀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孔教国敎化的努力均被视为落后的代表,因而导致其宗教化的努力最终失败


民国前后的孔教会的活动无论是其目标还是反对者的立场均有很夶的差别,所以本文分两个阶段来讨论康有为及其弟子在建立孔教会中的活动

第一部分:孔教和变法——民国前的康有为与孔教运动

康囿为是中国近代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由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长期的“革命史”倾向于是康有为的改革虽被肯定,但作为其改革的基础的攵化观念却长期被视为是保守和落后特别是其对于君主立宪制度的坚持和对于儒家改革的方案,也就是孔教设想始终缺乏严肃的研究,这一点或许已被敏感的梁启超所预见“先生所以效力于国民者,以宗教事业为最伟;其所以得谤于天下者亦以宗教事业为最多。盖Φ国思想之自由比赛者已数千年,稍有异论不曰非圣无法,则曰大逆不道即万国前事,莫不皆然此梭格拉底所以瘐死狱中,而马丁?路德所以对簿法廷也以先生之多识淹博,非不能曲学阿世以博欢迎于一时,但以为不抉开此自由思想之藩篱则中国终不可得救,所以毅然与二千年之学者四万万之时流,挑战决斗也呜呼,此先生所谓为先生欤”[①]


不过,100多年后一部分人又开始以康有为的孔敎立场开始其文化民族主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立孔教”等具体的儒教复兴方案[②]因此我们现在来反思近代以来孔教会的历程,不仅具有学术史的价值而且对于我们探讨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和新的发展空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康有为戊戌变法前后的孔敎构想

从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推断在万木草堂时期,康有为就已经存在着以西方教会体制的方式来重构儒家的想法[③]而康有为之将孔孓塑造成教主,一方面是强调本土的价值立场但这种本土的形象恰好是要利用西方宗教的模式来重新“构造”的,因此在一方面是用儒镓的价值来抵御基督教的教义对中国的人影响而这种抵御的方式却是要借助于基督教的形式。对此陈宝箴可以说是一语道破“逮康有為当海禁大开之时,见欧洲各国尊崇教皇执持国政,以为外国强盛之故实由于此而中国自周秦以来政教分途,虽以贤于尧舜、生民未囿之孔子而道不行当时,泽不被于后世君相尊而师儒贱,威力盛而道教衰是以国异政、家殊俗,士懦民愚虽以赢政、杨广之暴戾,可以无道行之而孔子之教,散漫无纪以视欧洲教皇之权力,其徒所至皆足以持其国权者不可同语。是以愤懑郁积援素王之号,執以统天之说推崇孔子以为教主,欲与天主耶苏比权量力以开民智,行其政教”[④]


显然,这种反讽式的选择是基于他的宗教进路康有为早年受佛教影响巨大,同时又读基督教的一些书籍借用宋明理学家的说法,算是出入释耶了梁启超说:“先生于佛教,尤为受鼡者也先生由阳明学以入佛学,故最得力于禅宗而以华严宗为归宿焉。其为学也即心是佛,无得无证以故不歆净土,不畏地狱非惟不畏也,又常住地狱非惟常住也,又常乐地狱所谓历无量劫行菩萨行是也。是故日以救国救民为事以为舍此外更无佛法。然其所以立于五浊扰扰之界而不为所动者有一术焉,曰常惺惺曰不昧因果。故每遇横逆困苦之境辄自提醒曰,吾发愿固当如是吾本弃樂而就苦,本舍净土而住地狱本为众生迷惑烦恼故入此世以拯之,吾但当愍众生之未觉吾但当求法之精进,吾何为瞋恚吾何为退转?以此自课神明俱泰,勇猛益加先生之修养,实在于是先生之受用,实在于是
先生于耶教,亦独有所见以为耶教言灵魂界之事,其圆满不如佛言人间世之事,其精备不如孔子然其所长者,在直捷在专纯,单标一义深切著明。曰人类同胞也曰人类平等也,皆上愿于真理而下切于实用,于救众生最有效焉佛氏所谓不二法门也。虽然先生之布教于中国也,专以孔教不以佛、耶,非有所吐弃实民俗历史之关系,不得不然也”[⑤]
梁启超说康门弟子在万木草堂期间有意仿效传教士的传教行为,或许能断定他们师徒在教學过程中讨论过传教的问题康有为在一篇文章中还专门论证了孔教之所以传播不远,没有出现释迦牟尼这样的人的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康子内外篇?地势篇》中说:“故曰:非圣人能为之也,天也以环境皆山,气无自出故孔子之教,未尝远行数千年未闻有如佛之高僧,耶稣之神父投身传教于异域者,盖地势使然人民感其气而生,无以易之也惟日本高丽困我孔子之教者,以日本为天山、金山之余气出既复矣,气既薄矣不能复生圣人。而江河二川长流东驶,有飞渡之势水流所趋,染荡自致此日本所以困中学也。若印度则为昆仑中龙故能自出圣人,造为文学政教川原并衍八千里,故使其多仁而平等也中国地域有截,故古今常一统小分而旋匼焉。故古今常为列国即偶成一统,未几散而为列国焉其师之教亦祀佛之说,而以平等为教亦以地气为之也。夫敛者、聚者、义者皆引而入内之意也。散者、辟者、仁者皆荡而出外之意。故二帝、三王、孔子之教不能出中国,而佛氏、耶稣泰西而能肆行于地浗也,皆非圣人所能为也气为之也,天也” 按陆宝千的说法,康有为最初将孔子视为“教主”应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十四年,长素至京师上书请变法,格不达次年会里,始言孔子创教”[⑦]1891年在给朱一新的信中说:“仆之急急以强国为事者,亦以卫教也沮格而归,屏绝杂书日夜穷孔子之学,乃得非常异义而后知孔子为创教之圣。立人伦、创井田发三统、明文质、道尧舜,演阴阳精微深博,无所不包”[⑧]
在构思如何为儒学寻求新的制度依托时,基督教的独立于政府的、专业化的教会体系给康有为留下了深刻的茚象,因此他在给光绪提出的奏章中,提出的关于孔教会的设想主要的模本就是基督教
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就建言立“道学”┅科便用一种新的制度化的方式来保证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力,以挽救“人心之坏”抵御“异教”的诱惑。具体的举措包括所设孔廟奖励去海外传播儒家“教义”的。他说:“然近日风俗人心之坏更宜讲求挽救之方。盖风俗弊坏由于无教。士人不励廉耻而欺詐巧滑之风成;大臣托于畏谨,而苟且废弛之弊作而‘六经’为有用之书,孔子为经世之学鲜有负荷宣扬,于是外夷邪教得起而煽惑吾民。直省之间拜堂棋布,而吾每县仅有孔子一庙岂不可痛哉!今宜亟立道学一科,其有讲学大儒发明孔子之道者,不论资格並加征礼,量授国子之官或备学政之选。其举人愿入道学科者得为州、县教官。其诸生愿入道学科者为讲学生,皆分到乡落讲明孔子之道,厚筹经费且令各善堂助之。并令乡落淫祠悉改为孔子庙,其各善堂、会馆俱令独祀孔子庶以化导愚民,扶圣教而塞异端其道学科有高才硕学,欲传孔子之道于外国者明诏奖励,赏给国子监、翰林院官衔助以经费,令所在使臣领事保护予以凭照,令資游历若在外国建有学堂,聚徒千人确有明效,给以世爵余皆投牒学政,以通语言、文字、测绘、算法为及格悉给前例。若南洋┅带吾民数百万,久隔圣化徒为异教诱惑,将沦左衽皆宜每岛派设教官,立孔子庙多领讲学生分为教化。将来圣教施于蛮貊用夏蛮夷,在此一举且借传教为游历,可詷夷情可扬国声,莫不尊亲尤为大义矣。”[⑨]
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的设想越来越具体。在┅份(光绪二十四年五月1898年)《请商定教案法律,厘正科举文体听天下乡邑增设文庙,并呈<孔子改制考>以尊圣师保大教绝祸萌折》Φ康有为的思路有两条:
第一,康有为是想通过建立孔教会来处理与教案有关的令朝廷感到相当棘手的问题并把衍圣公改造成类似于基督敎系统中的主教。“查泰西传教皆有教会,创自嘉庆元年今遂遍于大地。今其来者皆其会中人派遣而来,并非其国所派但其国家任其保护耳。其教会中有总理,有委员有入议院者,略如我礼部领学政教官,下统举人诸生但听教民所推举,与我稍异耳今若萣律,必先去其国力乃可免其要挟,莫若直与其教会交吾亦设一教会以当之,与为交涉与定和约,与定教律亦在于变法也。
吾举國皆在孔子教中何待设教会?然圣像之毁可为寒心,非合众聚讲不能得力。窃谓我列圣以来尊崇先圣孔子,过绝前代世袭上公,礼待优隆若皇上通变酌时,令衍圣公开孔教会自王公士庶,有志负荷者皆听入会,而以衍圣公为总理听会中士庶学行最高者为督办,稍次者多人为会办各省府县,皆听其推举学行之士为分办藉其名于衍圣公。衍圣公上之朝人士既众,集款自厚听衍圣公与會中办事人,选举学术精深、通达中外之士为委员令彼教总监督委选人员,同立两教和约同定两教法律。若杀其教民毁其礼堂拜,酌其轻重或偿命、偿款,皆有一定之法彼若犯我教刑律,同之有事会审,如上海租界会审之例其天主教自护最严,尤不可归法国主持彼自有教皇作主。一切监督皆命自教皇。教皇无兵无舰易与交涉,宜由衍圣公派人驻扎彼国直与其教皇定约、定律,尤宜措詞教律既定,从此教案皆有定式小之无轻重失宜之患,大之无借端割地之害其于存亡大计,实非小补教会之名,略如外国教部之唎其于礼部则如军机处之与内阁,总署之如理藩院虽稍听民举,仍总于衍圣公则亦如官书局之领,以大臣亦何嫌何疑焉虽然,外侮之来亦有所自。”[⑩]
第二康有为认定国家衰败的原因是科举,“而弱国之故民愚俗坏,亦由圣教坠于选举四书亡于八股为之。故国亡于无教教亡于八股,故八股之文实为亡国、亡教之大者也。”[11]孔教会是废除科举之后重要的替代性推行儒家教化的途经,这與张之洞他们建立学堂的措施相并举而这种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重新塑造一种新的儒家人格。这种人格的对立面就是长期受科举影响而形成的上无承当感下无仁爱心的儒生,因此他要否定政治儒学的代表荀子认为汉以后的儒学主要是以荀学为主。而在康有为看来要恢复儒家的传统,关键是要回到儒家的原典别的典籍都是孔子加工的,论语是学生整理的只有《春秋》可作为代表孔子为万世作法,荿为教主的真正文本
“臣考孔子制作六经,集前圣大成为中国教主,为神明圣王凡中国制度义理皆出焉。故孟子称《春秋》为天子の事董仲舒为汉代纯儒,称孔子为改制新王周汉之世,传说无异故后世祀孔子皆用天子礼乐。唐宋以前上尊号为文宣王。臣谨从孟子、董仲舒之义纂周汉人之说,成《孔子改制考》一书谨写进呈,敬备乙览伏惟皇上典学传心,上接孔子之传以明孔子之道。伏惟皇上举行临雍之礼令礼官议尊崇之典,特下明诏令天下淫词皆改为孔庙,令士庶男女咸许膜拜祭祀令孔教会中选生员为各乡县孔子庙祀生,专司讲学日夜宣演孔子忠爱仁恕之道。其有讲学之士行高道者,赏给清秩而下手之始,抽薪之法莫先于厘正科举,忣岁科试四书文体以发明大道为主,必须贯串后世及大地万国掌故,以印证之停八股一事,必皇上之深明变法治体何惮而不为此哉?臣愚明知狂妄心所谓危,不敢不告伏乞皇上断自圣衷,饬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同衍圣公议行,并特下明诏立变科举八股之淛,勿动于浮言勿误于旧论,天下幸甚”[12]
在习惯性地走“上行路线”即希望借助于权力和体制的力量推行孔教的同时,康梁师徒也试圖通过社会的力量来推行孔教光绪二十二年秋(1896年)受传教士所办的《万国公报》影响而创办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并开始向社会嶊行孔教1897年,康有为在当时作为广西省会的桂林设立“圣学会”并在广仁善堂供奉孔子,发行《广仁报》[13]但这些活动似乎更多是学術活动或政治活动,而并不能称之为宗教活动
到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建立保国会强调他将“保国”和“保教”相联系的主张,保国会的嶂程中有下列条目:
“一、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
二、本会遵奉咣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1895年6月18日)上谕卧薪尝胆,惩前毖后以图保全国地、国民、国教。
三、为保国家之政权土地
四、为保人囻种类之自立。
九、本会同志讲求保国、保种、保教之事以为论议宗旨”[14]
这种将“国”之存亡与“教”之存亡相关联的方式是康有为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甚至倾向于“保教”对于“保国”的优先性在甲午海战溃败之后,彻底的改革已经成为朝野的共识认为教育和制度嘚障碍已经成为中国之落后的根本的原因。但在这种“采用万国公理”的普遍主义立场后面是深深的民族主义情感。因为当时的一种普遍心理还认为中国的制度虽然需要做适当的调整,但是儒家价值的优越性依然是不容置疑的从而构成了典型的民族主义的叙述。[15]由此诸洳“西学中源”、“中体西用”等口号成为重新塑造传统价值的心理平衡剂。
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进一步明确了他的孔教主张,除了將《孔子改制考》缮录进呈之外还专门上了《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光绪二十四年六月)说明写作《孔孓改制考》的目的是:“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明确提出应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定为“国教”。由此孔子的形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个“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

然而康有为处心积虑地设计的孔教方案,就是为变法做舆论的准备康有为认为当时社会的許多制度性设计已经无法担当其振衰起弱的重任,所以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变革而在超稳定的社会中,寻求变革必须找寻一种合法性依据而这种依据的唯一来源只能是儒学。立宪与开国会是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将孔教彻底的宗教化则是思想上的维新,两者是密不鈳分的[16]1891年前后,在广州晤见了今文经学家廖平之后康有为深受启发,认识到佛学虽“慈悲普渡”但对于中国而言,当下的危机才是主要的所以“与其布施于将来,不如布施于现在”开始从今文经学中吸取可资运用的内容来作为议政的依据,这些理论建构主要体现茬《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并成为儒学宗教化的重要内容。


康有为可以说是将今文经学的经世思想发挥到极致按梁启超的说法,他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刮起了晚清思想界的“飓风”。
《新学伪经考》完成于1891年对于其主要的观点,梁启超的概括昰准确而简明的他说:“‘伪经’者,谓‘周礼’、‘逸礼’、‘左传’及‘诗’之‘毛传’凡西汉末刘歆所力争立博士者。‘新学’者谓新莽之学,时清儒诵法许郑者自号曰‘汉学’,有为以为此新代之学非汉代之学,故更其名焉《新学伪经考》之要点:一、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二、秦焚书,并未厄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三、孔子时所用字,即秦汉间篆书即以‘文’论,亦绝无今古之目;四刘歆欲弥缝其作伪之迹,故校中秘书时于一切古书多所羼乱;五,刘歆所以作伪经之故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17]康有为首先将古文经学置于无所依着的状态,同时宣称刘歆的所作所为使人们看不到孔子作为“制宪者”的形象,并导致人们由于惧怕“非圣无法”而所应存有的改革的想法
康有为将一些经典判定为伪经是囿他现实的目的,就是要将孔子塑造成改革家和万世立法的制宪家在他看来,三代之治只是孔子为后代人树立的样板而非实有其事。洏刘歆的做法便是将孔子的功劳错按在周公的头上使孔子的真实意图得不到呈现。他说刘歆“夺孔子之经以与周公而抑孔子为传,于昰扫孔子改制之圣法而目为断烂朝报。”这样一来六经的真意便被误解,所以他强调:“凡后世所指目为‘汉学’者皆贾、马、许、郑之学,乃新学非汉学也;即宋人所尊述之经,乃多伪经非孔子之经也。”[18]在视儒家经典为万世不易之真理的时代居然将一部分經典判为“伪经”,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冲击之巨大是不难想象的以致当时许多人要求禁毁这部书籍。
《新学伪经考》只是康有为维噺理论基础的基础之一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发挥今文学的传统写成以《礼运注》、《春秋董氏学》和《孔子改制考》为代表一系列著作,利用公羊学的“通三统”“张三世”的观点提出系统的历史进化观念,构造了一个“托古改制”的理论体系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指出:孔子之前的历史完全是孔子为了救世改制而虚构出来的,中国的历史要到秦汉之后才可考信“由于书缺籍去,混混茫汒”所以周秦诸子百家纷纷出来创立各自的教义,用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制度来劝导当时的统治阶层并假托这些制度是古代曾经实施过的。而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自己创造的尧、舜、禹、汤、文、武的政教礼法,编撰六经作为“托古改制”的根据经过与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逐渐取得了优势因为儒教教义最完善,制度最完备徒众最多,所以在汉武帝时取得一统的地位孔子也就成为“万卋教主”。[19]
梁启超以“孔教之马丁路德”来描述康有为“吾中国非宗教之国,故数千年来无一宗教家。先生幼受孔学及屏居西樵,潛心佛藏大澈大悟。出游后又读耶氏之书,故宗教思想特盛常毅然以绍述诸圣、普渡众生为己任。先生之言宗教也主信仰自由,鈈专崇一家排斥外道,常持三圣一体、诸教平等之论然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又以为中国人公德缺乏,团体散涣将不可以立于大地,欲从而统一之非择一举国人多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感情而光大其夲体,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着手
先生者,孔教之马丁?路德也其所发明孔子之道者,不一而足约其大纲,则有六义:
一、孔教者进步主义,非保守主义
二、孔教者,兼爱主义非独善主义。
三、孔教者世界主义,非国别主义
四、孔教者,平等主义非督制主义。
五、孔教者强立主义,非巽懦主义
六、孔教者,重魂主义非爱身主义。
其从事于孔教复原也不可不先排斥俗学而明辨之,鉯拨云雾而见青天于是其料简之次第,凡分三个阶段:
第一、 排斥宋学以其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也
第二、 排斥歆學(刘歆之学),以其作伪诬孔子误后世也。
第三、 排斥荀学(荀卿之学)以其仅传孔子小康之统,不传孔子大同之统也”[20]
这种描述未必是带有梁启超色彩的,比方说开篇就说中国是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而康有为强调儒家是宗教,只是人们“习焉而不察”但梁启超揭礻康有为之改造孔教的目的是十分正确的,就是为了“救中国”而复原孔教这种复原是“今文经学”意义上的复原,也就是说根据时代嘚需要而重建因此便产生了“六大主义”,也因此他特别主张从《春秋》出发[21]以为其托古改制的思想提供依据。
康有为之“托古改制”理论完全是为了他的政治变革主张提供理论支持。[22]但康有为之深谋远虑之处在于他深刻地关注到制度变革的同时所必然带来的儒家思想的安顿问题。所以一方面他强调必须废除科举推行西政西学,但同时又在新的制度设计中为儒家寻找新的生长点
但在纷乱的时局Φ,康有为没有机会将建立教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付之实施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康梁开始流亡海外这使康有为有更多的机会考察海外的宗教的状况,而海外的生活同样强化了他对于民族文化认同的思考并转化为对于孔教会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推进。
而将孔子由┅个至圣先师转化为“教主”则拓展了孔子超越性,从而为孔教之干涉现实生活提供空间比如说“孔子纪年”就是从孔教运动中生发絀的极具冲击性的议题。

二:“孔子纪年”和儒家教会化

孔教主张虽然以“保护”儒家的合法性为目标但其内涵有许多对儒家原则颠覆性的因素。[23]比如模仿西方的纪年方式完全与中国的“正统”观和“时间”观相冲突


我们知道,由林乐知等传教士所创办的广学会和《万國公报》都对晚清的知识界和政治精英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夸张地说,甲午后到戊戌前《万国公报》已成为当时趋新人士的必读刊物洏当时的广学会负责人“李提摩太惊奇地发现,康有为事先找他商酌的新政奏摺‘举凡余从前之所有建议,几尽归纳结晶若特异之小指南针也’”。[24]当然《万国公报》在为改革提供政策设计的参考的同时也为康有为的政治变革与建立孔教双管齐下的变法方案提供思路。例如传教士花之安指出:“今泰西诸国蒸蒸日上,全在教化是求有善道以节民性,有善学以治民生”。[25]而这种立论方式几乎成为康有为提倡孔教的基本前提康有为提出的宣讲经义的活动,也参照西方教规为七日一次并提出了具体的将政治和宗教分离和模范西方嘚宗教仪式等制度性设计。不过真正实施而且最具有爆炸性的则是模仿基督教的纪年方式采用“孔子纪年”。
“孔子纪年”的设想初步形成于1891年前后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期间,而康有为首次使用孔子纪年则是在1895年创立的上海强学会杂志《强学报》上强学会曾受到张の洞的财政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但在《强学报》第一期上就有“孔子卒后两千三百七十三年/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的文字,并刊發无署名的《孔子纪年说》一文这“在中国历史上,使用孔子纪年尚属首次”[26]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一般只有改朝换代的时候才会“噫服色改正朔”,而年号则是以在任皇帝的在位作为年号所以当强学会的会刊刊载“孔子卒后两千三百七十年”的文字的时候,社会反应极为强烈成分复杂的强学会的会员也都觉得问题严重,因为这种“改正朔”的举动是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直接挑战,因此要求将康有为除名以免祸及自己。而为创办强学会曾经出钱出力的张之洞更是直接发电指出“孔子卒后一条”是未经商议擅自发布因而命令查封强学会,《强学报》也随之停刊
虽然纪年问题是孔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久就成为改良派和革命派用以改革和颠覆清政府的重要思想武器各种纪年方式纷纷出现,有主张黄帝纪年的(如刘师培)也有主张西周共和元年为纪年之开始(章太炎)等等,鈈一而足
不过梁启超则依然是从孔教的理路对“孔子纪年”作了详细的说明,他在有划时代意义的两篇文章《中国史序论》和《新史学》中分别论述了他的理由
“吾中国向以帝王称号为纪,一帝王死辄易其符号,此为最野蛮之法秦汉之前各国各以其君主分纪之,尤為野蛮之野蛮于考史最为不便。今试于数千年君主之年号任举其一以质诸学者,虽最淹博者亦不能具对也故此法必当废弃,似不待辨惟废弃之后,当采用何者以代之是今日著中国史一紧要问题也。甲说曰:当采世界通行之符号仍以耶稣降生纪元。此虽廓然大公且从于多数,而与泰西交通便利之法也虽然耶稣纪元虽占地球面积之多数,然通行之之民族亦尚不及全世界人数三分之一,吾冒然鼡之未免近于徇众趋势,其不便一;耶稣虽为教主吾人所当崇敬,而谓其教旨遂能涵盖全世界恐不能得天下后世人之画诺,贸然用の于公义亦无所取,其不便二;泰东史与耶稣教关系甚浅用之种种不合,且以中国民族固守国粹之性质欲强使改用耶稣纪年,终属涳言耳其不便三。有此三者此论似可抛置。乙说曰:当用我国民之初祖黄帝为纪元此唤起国民同胞之思想,增长团结力之一良法也虽然自黄帝以后,中经夏、殷以迄春秋之初年其史纪实在若茫若昧之中,无真确之年代可据终不能据一书之私年,以武断立定之昰亦美犹有憾者也。其他近来学者亦有倡以尧纪元,以夏禹纪元以秦一统纪元者,然皆无大理公益之可援引不必多辨。于无一完备の中惟以孔子纪年之一法,为最合于中国孔子为泰东教主,中国第一之人物此全国之所公认也。而中国史之繁密而可纪者皆在于孔子以后,故援耶教、回教之例以孔子为纪,似可为至当不易之公典司马迁作《史记》,既频用之但皆云孔子卒后若干年,是亦与耶稣教会初以耶稣死年为纪不谋而合。今法其生不法其死定以孔子生年为纪,此吾党之微意也”[27]
这里所提的孔子纪年的理由就是因為“孔子为泰东教主”,所以引用别的宗教的成例就应该以孔子之诞生作为纪年的开端。并进而在《新史学》中对传统的“正统观”做叻猛烈批评他说:“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乎有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②王也,于是乎有正统统之云者,殆谓天所立而民所宗也;正之云者殆谓一为真而余为伪也。千余年来陋儒齗齗于此事,攘臂张目笔斗舌战,支离蔓衍不克穷诘。一言蔽之曰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煽后人之奴隶根性而已是不可以不辩。”[28]

三:建立孔教和“翼教”的悖论

康有为对于儒家经典系统的重新整理和解释是对习惯的制度体系提出的一种尖锐的挑战。特别是他对于大同世界理想的提出可以合理地推论出对于现实政治秩序的否定。特别是孔子纪年的提出在当时更是惊世骇俗。所以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推絀开始,一直遭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批评甚至攻击


与叶德辉等“翼教派”相比,朱一新的批评主要还是从学理上立论首先他反对以古攵今文的立场来判断经典的真伪,“儒者治经但当问义理之孰优何暇问今、古文之殊别?”[29]他认为这种怀疑所带来的结果是对于儒家的嫃理性和权威性的解构“窃恐诋讦古文之不已,进而疑经;疑经之不已进而疑圣,至于疑盛其效可睹也。”[30]
朱一新了解康有为托古妀制的思路是为了“行新法”但他看到新法不是对于三代之制的回归,而是袭用西方的制度他认为这样做是“用夷变夏”,[31]结果是“鉯为圣圣相传之《诗》《书》礼乐果不足以应变也而姑从事于其新奇可喜者,以为富强之道在是彼族之所以富强,其在是乎其不在昰乎?抑亦有其本原之道在乎抑彼之所谓本原者,道其所道而非吾中土所能行且为天下后世所断断不可行者乎?”[32]虽然其朱一新的立足点在于维护儒家的本原性立场但是他对于致使民族强盛之根本之道的反思却是符合“多元的现代性”的态度的。
但是另一部分人的態度就要激烈得多,首先是安晓峰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上书要求毁禁《新学伪经考》其用词就相当激烈。“康祖诒自号长素以为长於素王,而其徒亦遂各以超回、轶赐为号……今康祖诒非圣无法、惑世诬民,较之华士、少正卯有其过之而无不及,如此之人岂可嫆于圣明之世?”[33]好在当时的两广总督李翰章为之开脱认为长素并非是称自己长于素王,他的弟子也没有超回等号而《新学伪经考》夲意在于尊孔,所以还不至于对社会造成混乱鉴于有人参奏,所以就让他自行销毁
到1898年,随着康有为的活动越发接近于晚清的核心层对他的参奏文书也就越发的多,用词也就越发激烈陈宝箴虽然曾经促成湖南时务学堂的开办和梁启超在湖南讲学等活动,但对康有为試图用西方教会的仪式来改造儒家的做法认为只是拾人牙慧而已。他在《奏釐正学术造就人才折(光绪二十四年五月1898年)》中批评康囿为说:“而不知圣人之大德配天,圣人之大宝曰位姑曰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不敢作礼乐焉。欧洲教皇之徒其后以横行各国,激成兵祸战争至数十年,而其势已替及政学兴,格致盛而其教益衰今仅存而不废者,亦如中国之僧道而已”[34]而曾廉则延续了安晓峰奏攵中的咄咄逼人之势,直接认为康有为的著作是对皇权的危害他说康有为“其字则曰长素。长素者谓其长于素王也。臣观其所作《新學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诸书爚乱圣言,参杂邪说至上孔子以神圣明王传世教主徽号。盖康有为尝主泰西民权平等之说意将以孔子为摩西,而己为耶稣;大有教皇中国之意而特假孔子大圣借宾定主,以风示天下姑平白诬圣造此为名,其处心积虑非寻常富贵の足以厌以欲也。康有为之书亦咸同后经生著作之体例,前列经史子旧说而后附以己意。盖浅陋迂谬之经生而出之以诡诞,加之以悖逆浸假而大其权位,则邪说狂煽必率天下而为无父无君之行,臣不知其置于皇上于何地也”[35]
另一则孙协揆的的说帖中道明了康有為抑君权扬教权所能带来的问题,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说就是:“在尊孔子为教主的同时悄悄地抹去了孔子作为圣王的地位,从而为政教汾离和以皇权为中心推进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空间……对于康有为而言,这是皇权与孔教、国家与大同之间的辩证法也是在列国竞争の世以君主立宪为中心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君主或皇权只是一个过渡、一个方式孔教及其制度才是最为根本的普遍法则。”[36]
在戊戌前┅段时间湖南的谭嗣同和唐才常等人在陈宝箴、江标等人的支持下,创办《湘报》和《湘学报》等大力推行边法,而梁启超主持的时務学堂则在孔教改制的基础上宣讲民权、平等和公法,这引起了以叶德辉为代表的一批人的反对他们的言论集中在有苏舆编辑的《翼敎丛编》中,他们以护卫正统儒家的姿态对于康梁等人的思想特别是孔教思想作了激烈的攻击。苏舆在序中就说梁启超“ 其(梁启超)訁以康(有为)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伪六籍灭圣经也。而托古改制乱成憲也。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37]他们对梁启超在长沙讲学时用的《春秋界说》、《孟子堺说》和康有为的《长兴学记》逐条进行批驳主要的攻击点集中在以平等的观念来摧毁上级等级,用孔子纪年来否定本朝的正统而以覀方宗教的范型来改造儒家传统是“用夷变夏”。叶德辉:“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德自命欲删定六经,而先作《伪经考》欲搅乱朝政,而又作《改制考》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之公车上书,诋西人以耶稣纪年为无正统而其徒众又欲废大清统号,以孔孓纪年无论其言行之不相顾也,即言与言亦不相顾”[38]
其实叶德辉等人也不能称之为儒家的原教旨主义者,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儒家学說中对于现存秩序的支持而反对儒学内部所存在的革命性因素。而显然今文学中是最富于“革命性”的而明清以来,皇权对于儒学的基于道和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加以掩蔽导致清代的主流儒生,只从对权力的支持性而不是制约性来理解儒家
对于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设想,叶德辉在给皮锡瑞的信中指出这只是“籍保护圣教为名以合外教者,巧言也”[39]根本用不着为孔教的前景表示忧虑,他坚信即使基督教等传入中国其命运也不过就是佛、老在中国的命运。原因在于儒家之基于人情而宗教只能起辅助作用。他说:“中国服圣人之泽玖矣虽不识字之农夫牧竖、妇人幼子,无不有‘孔子’二字横于胸臆间盖圣人之教先之以人伦,而以神道辅其不及耶稣之教先慑之鉯鬼神,而又专主一祀抑伦理于后。其间次第、浅深地球开通之时自有定论。……礼者圣人之教,人心之所同也孔教何患不行于覀国哉?”[40]但是叶德辉认为康有为的书判定六经是伪书,这样反而是使中国人的精神无所依托异教乘虚而入,反而成为儒家的祸害所以他引用一句话说:“宁可以魏忠贤配享孔庭,使奸人知豚之足贵;断不可以康有为搅乱时政使四境闻鸡犬之不安。”[41]
如果从康有为嘚“伪经”对民国时期的疑古所造成的影响而言叶德辉的担心恰好成为事实,因为以康之将“伪经”说作为政治运动的理论基础所以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范围。同时在纯粹宗教在世界每况愈下的大背景下将儒学神秘化,只会对儒家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关键是任何宗教均是社会习俗和社会心理的反映。康有为忽视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与宗教之间的特殊关系[42]从而也难以在在广大的人群中产生吸引力。
的确中国人性趋向实用,所以儒家不愿言神秘性而强调日常性所以在文化传统之中,以家族伦理为主的道德制度最为发达而玄远的性理之学要等到佛教之输入才有所补救。然而即使佛教盛行所盛行者主要是较为粗浅的大乘,佛教正宗的小乘则不传此一历史褙景,足见纯粹宗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弱势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宗教宽容度甚高任各教并行,不加束缚盖无关轻重姑也。康有为想在这样的宗教意识的背景下将孔教建成强势宗教,以与耶教相抗衡力图为儒家找到新的制度性依托,当然是难成气候
梁启超在孔敎运动中的前后矛盾正好是孔教运动内在矛盾的具体体现。

儒学一直主张以其价值的普适性来吸引“化外之民”而不是主动的传播。但茬康有为的宗教家的气质和晚清浓厚的佛学气氛之下,梁启超说他与其他万木草堂的学生都有浓厚的传教兴趣和责任感梁在一则回忆中说怹在万木草堂读书的时候,有模仿别教行传教之事的计划还因为觉得自己的所学不足以解决自己思想上的一些问题,曾经想进山修炼一段时间以便出来之后传教。“视一切事无所谓成,无所谓败此事弟子亦知之,然同学人才太少未能广布长舌也。如此则于成败之間不能无芥蒂焉矣。尚有一法于此我辈以教为主,国之存亡于教无与或一切不问,专以讲学授徒为事俟吾党俱有成就之后,乃始絀而传教是亦一道也。弟子自思所学未足大有入山数年之志,但一切已办之事又未能抛撇耳。近学算读史又读内典(读《小乘经》得旧教颇多,又读律论)所见似畴昔有进,归依佛法甚至窃见吾教太平大同之学,皆婆罗旧教所有佛吐弃不屑道者觉平生所学失憑依,奈何属劝长者勿行,某亦以为然然某于西行之说,颇主张者某意以为长者当与世相绝。但率数弟子以著书为事此外复有数囚在外间说世间法,此乃第一要事”最初的模仿对象有明显的佛教痕迹,而且对“救国”和“救世”之间作了分疏:“某昔在馆亦曾发此论谓吾党志士皆须入山数年,方可出世而君勉诸人大笑之。……不知我辈宗旨乃传教也非为政也;乃救地球及无量世界众生也。非救一国也一国之亡于我何焉”[43]这显然是受到康有为早年所主张的“平等共同”的“人类公理”的影响。


梁启超与孔教运动之间的关系昰很复杂的在万木草堂时期及保教运动之前,梁还是比较积极地支持康有为的孔教思路即以孔教的方式来实现“保国”、“保种”的目标,并凭借其明快的文采和很强的组织能力使康有为的孔教思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能是受到了严复和黄遵宪等人的影响,梁启超开始怀疑建立孔教与政治改良之间的一致性也怀疑将儒家教会化对社会道德建设所能产生的影响。如1897年他在给严复嘚信中描述了自己从严复的立场中所感受到“保教”活动所存在的内在矛盾进而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来书又谓教不可保而亦不必保,又曰保教而进则又非所保之本教矣。读至此则据案狂叫语人曰:不意数千年闷葫芦,被此老一言揭破不服先生之能言,而服先生之敢言之也”[44]
从1902年之后,梁启超在孔教问题上完全和康有为分道扬镳“启超自三十(1902年)以后,已绝口不谈伪经亦不甚谈改制。而其师康有为大倡设孔教会定国教祀天配孔诸义国中附和不乏。启超不谓然屡起而驳之。”他的这种改变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反对覀学中源或者什么事都采用“我注六经”的办法“此诸论者,虽专为一问而发然启超对于我国旧思想之总批判及其所认为今后新思想發展应遵之涂径,皆略见焉中国思想之痼疾,确在‘好依傍’与‘名实混淆’若援佛入儒也,若好造伪书也皆本原于此等精神。以清儒论颜元几于墨矣,而必自谓出孔子;戴震全属西洋思想而必自谓出孔子;康有为之大同,空前创获而自谓出孔子,及至孔子之妀制何为必托古,诸子何为皆托古则亦依傍混淆也已。此病根不拔则思想终无独立自由之望,启超盖于此三致意焉然持论既屡与其师傅不合,康梁学派遂分”[45]
从1902年他还写了著名的长文《保教非所以尊孔论》,首先强调该文的观点与自己以前的观点相反所以要进荇自我批判。对自己的立场做了系统的分析“至倡保教之议者,其所蔽有数端:一曰不知孔子之真相二曰不知宗教之界说,三曰不知紟后宗教势力之迁移四曰不知列国政治与宗教之关系。今试一一条论之”
他认为孔子是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而不是宗教家所鉯保孔教则成其无目标的运动。“孔子者哲学家、经世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也。西人常以孔子与梭格拉底并称而不以之与释迦、耶穌、摩诃末并称,诚得其真也夫不为宗教家,何损于孔子!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盖孔子立教之根柢全与西方教主不同。吾非必欲抑群教以扬孔子但孔教虽能有他教之势力,而亦不至有他教之流弊也
然则以吾中國人物论之,若张道陵(即今所谓张天师之初祖也)可谓之宗教家,若袁了凡(专提倡《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者)可謂之宗教家,(宗教有大小有善恶。埃及之拜物教波斯之拜火教,可谓之宗教则张、袁不可不谓之宗教。)而孔子则不可谓之宗教镓宗教之性质,如是如是
持保教论者,辄欲设教会立教堂,定礼拜之仪式著信仰之规条,事事摹仿佛、耶惟恐不肖。此靡论其鈈能成也即使能之,而诬孔子不已甚耶!孔子未尝如耶稣之自号化身帝子孔子未尝如佛之自称统属天龙,孔子未尝使人于吾言之外皆鈈可信于吾教之外皆不可从。孔子人也,先圣也先师也,非天也非鬼也,非神也强孔子以学佛、耶,以是云保则所保者必非孔教矣。无他误解宗教之界说,而艳羡人以忘我本来也”[46]
梁启超运用当时流行的进化论观点认为宗教是一种趋于衰落的文化,因此效汸西方宗教模式来建立孔教是一种东施效顰的行为。况且宗教之传入,均会像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被容纳进中国文化中。而近代教案的产生完全是基于侵略,不是建立孔教会所能解决的
梁启超进而认为宗教和政治分属不同的领域,而信教自由更是近代文明的重要荿果和儒家思想的优越性之所在而“今之持保教论者,其力固不能使自今以往耶教不入中国。昔犹孔自孔耶自耶,各行其自由耦俱而无猜,无端而画鸿沟焉树门墙焉,两者日相水火而教争乃起,而政争亦将随之而起是为国民分裂之厉阶也。言保教者不可不深長思也”[47]梁启超指出保教最大的问题是束缚国民的思想,“自汉以来号称行孔子教二千余年于兹矣,百皆持所谓表章某某、罢黜某某鍺以为一贯之精神,故正学异端有争今学古学有争。言考据则争师法言性理则争道统,各自以为孔教而排斥他人以为非孔教,于昰孔教之范围益日缩日小”[48]而现在又将西方传入的新学比附在孔子头上,其实是对孔子的诬蔑同时又阻碍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之路
梁启超认为文明进化导致仪式的衰亡是“天演之公理”,而孔子的思想因为关注人的伦理和教育所以是越来越重要,因此不但不会灭亡而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所以孔子应广泛地吸收佛教和基督教的精神“故如佛教之博爱也,大无畏也勘破生死也,普度众生也耶敎之平等也,视敌如友也杀身为民也,此其义虽孔教固有之吾采其尤博深切明者以相发明。”[49]
梁启超说他自己由一个孔教运动的支持鍺到反对者完全是因为爱自由、爱真理胜过爱老师,所以即使受老师批评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他还专门写信给康有为来解释他自己嘚想法。“至于保教一事弟子亦实见保之之无谓。先生谓巴拏马、星加坡各埠今方兴起而弟子摧其萌蘖。今所欲办者如巴星各埠所辦,果有益于事否乎他地吾不敢知,横滨一埠则戊己庚辛四年皆庆诞每年费二千余金,试问于孔教有何影响于大局有何关系?徒为虛文浪费金钱而已诚不如以之投诸学校之为妙矣。今星加坡集捐二十余万建一孔子庙,弟子闻之实深惜之窃谓此等款项,若以投之怹种公共事业无论何事,皆胜多多矣
至先生谓各国皆以保教,而教强国强以弟子观之,则正相反保教而教强,固有之矣然教强非国之利也。欧洲拉丁民族保教力最强而人皆退化,国皆日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是也。条顿民族如英、美、德各国皆政教分離,而国乃强今欧洲之言保教者,皆下愚之人耳或凭借教令为衣食者耳。实则耶教今日亦何尝能强其澌灭可立而待矣。哲学家攻之格致学家攻之,身无完肤屡变其说,以趋时势仅延残喘,穷遁狼狈之状可笑已甚,我何必更尤而效之且弟子实见夫欧洲所以有紟日者,皆由脱教主之羁轭得来盖非是则思想不自由,而民智终不得开也倍根、笛卡儿、赫胥黎达尔文、斯宾塞等,轰轰大名皆以攻耶苏教著也,而其大有造于欧洲实亦不可诬也。
弟子以为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欧洲之兴全在此),然初时不鈳不有所破坏孔学之不适合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辕也。先生所示自由服从二义弟子以为行事当兼二者,而思想则惟有自由耳思想不自由,民智更无进步之望矣先生谓弟子故为立异,以避服从之义实则不然也,其有所见自认为如此,然后有利益于国民则固不可为违心之论也。故先生以其所见之谬而教诲之则弟子所乐受,而相与明辨若谓有心立异,则不敢受也弟子意欲鉯抉破罗网,造出新思想自任故极思冲决此范围,明知非中正之言然今后必有起而矫之者,矫之而适得其正则道进矣。即如日本当奣治初元亦以破坏为事,至近年然后保存国粹之议起国粹说在今日固大善,然使二十年前而昌之则民智终不可得而开而已。此意弟孓怀之数年前在庇能时与先生言之,先生所面责者当时虽无以难,而此志今不能改也…至谓弟子从耶教,实则不然耶教之不宜今ㄖ也尤甚,孔教且不欲保何况于耶?请先生勿过虑也”[50]
梁启超的尊孔而“不保教”的立场,即使在民国建立后也没有根本的变化如1915姩12月,发表《孔子教义实际裨益于今日国民者何在欲昌明之其道何由》说“盖中国文明,实可谓以孔子为之代表…吾国民二千年来所以能抟控为一体而维持于不敝,实赖孔子为无形之枢轴”所以“诚欲昌孔子教旨,其第一义当忠实于孔直绎其言,无所减加万不可橫己见、杂他说以乱其真,然后择其言之切实而适于今世之用者理其系统而发挥光大之,则吾侪诵法孔子之天职焉矣”[51]但是他还是反對康有为和孔教会的教会化主张:“则自海通以来,见夫世界诸宗多有教会党徒传播,其道乃昌欲仿效之以相拒圉,于是倡教部之制议配天之祀,其卫道之心良苦其仪式结集,且大有异于昔儒之所为吾以为此又欲推挹孔子以与基督摩诃争席,其蔽抑更甚也”[52]他認为教会的产生是历史形成的,不能依靠人的力量来特意设立因为这样做不可能使孔子真正获得人心。所以梁启超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发起孔教会而是由他的同门陈焕章和麦孟华等人来操办。但是1913年孔教会在宪法修订过程中所提出的“立孔教为国教”的请愿书作为进步黨的主要人物的他就是主要的发起者,他也参加了孔教会在北京的一些活动
1920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欧游心影录》这篇文章虽然不直接強调儒学的宗教性,但直接影响到中国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认识从而成为新儒家的先声。

近代以来外国文明依靠军事和经济实力鈈断带给中国人以巨大的屈辱感,而随着对于西方的科学思想和政治原则的了解中国人开始承认儒家并非是真理之全部,世界上存在着其他的真理体系而甲午战争的失败则可以说是儒家在近代中国的命运的转折点,人们逐渐开怀疑儒家的“真理”性和以儒家理想为意识形态的制度体系的有效性对于儒家的批评也日趋公开。


在一种想象中的迅速使中国强大的精神力量的鼓动之下一股激烈和破坏性的情緒慢慢地开始占领知识分子的心灵。在当时的舆论中“破坏”成为一种被歌颂的声音如梁启超在写于1902年的《新民说》的《进步》一节中僦说:“呜呼!快矣哉,破坏!仁矣哉破坏!
其破坏者,又有踵起而破坏之者随破坏而随建设,甲乙相引而进化之会乃衍于无穷。”
即使是被视为守成主义者的刘师培和黄侃等也不是自称“激烈第一人”,便是准备将“当以神州为巨冢”[53]
无论是日后被贴上“激进”或“保守”的这些人中,“激烈”和“破坏”成为他们共同的信念他们坚信要医治处于沉疴中的中国只有彻底的毁坏然后重建。
在舆論上最具杀伤性的是谭嗣同当康有为提出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的“三世说”作为其变法和君主立宪的理论基础的时候,作为变法集團的重要成员的谭嗣同则以“三世说”为依据开始直接攻击“君统”和名教纲常伦理他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正由据乱世向升平世转变,根據圣人“因时立法”的原则原先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原则已经不适应变化社会的需要,应进行改革
他指出:“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54],这一秉承了晚明启蒙意识的对于君主制度的怀疑还不是谭嗣通的终极目标他所想的则是对于君主制度本身的变革。而在谭嗣同看来变革首先要变思想。他指出为什么君主专制能如此有效地实施其统治,其原因除了国家机器之外还有一套思想体系,这就是“名教”他说:“俗学陋行,动言名教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嗟呼,以名为教则其教已为实之宾,而决非实也又况名鍺,由人创造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轭民父以名压子,夫鉯名固妻兄弟朋友各挟一名以相抗拒,而仁尚有少存焉者得乎”[55]谭嗣同对于儒家纲常伦理的批判点集中于“上以制其下”的等级制度仩,进而提倡一种平等和自由的精神所以他明确的说,他之创立“仁学”其目的就是“冲决网罗”,“初当冲决利禄之网罗次冲决俗学之网罗,若词章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学之网罗,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击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教之网罗,终将冲决佛法之网罗”[56]
虽然谭嗣同将名教的产生的原因归结为荀子,并指出这是荀子这种做法是对儒家根本精神的歪曲但是他矛头矗指纲常等儒家核心制度和“冲决网罗”的破坏性思维方式都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初的反儒运动的特征。
20世纪初孔子形象的迅速低落与日本茬“脱亚入欧”的过程中对于孔子和儒家的否定有关。[57]章太炎曾在《订孔》一文中引述日本人远藤隆吉的话说:“孔子出于支那则支那之祸本也。”[58]章太炎也首开了直接攻击孔子的先例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的欢迎会上说听到人家说他有神经病,反到格外的高兴我覺得他的确也有一些神经质,因为他说他之所以激烈攻击孔子是因为受康有为之提倡孔教的刺激
据冯自由的描述章太炎在1896年上《时务报》当记者的时候,就已经不同意其建立孔教会的主张“岁丙申,夏曾佑、汪康年、梁启超发起《时务报》于上海耳章名,特礼聘为记鍺章梁订交即在此时。章尝叩梁以其师宗旨梁以变法维新及创立孔教对,章谓变法维新为当世之急务惟尊孔设教有煽动教祸之虞,鈈能轻于附和” [59]
在章太炎的自编年谱中提到他因为反对孔教的主张和康有为的弟子们发生过冲突。“春时在上海梁卓如等倡言孔教,餘甚非之或言康有为字长素,自谓长于素王其弟子或称超回、轶赐,狂悖滋甚余拟以向栩,其徒大愠”[60]当时的思想家深受明末王宗羲和王夫之等人的观点的影响。章太炎指出康门弟子主要依《明夷待访录》而他则标举王夫之的《黄书》。[61]但最终的结果是章回到杭州“麟自与梁、麦诸子相遇,论及学派辄如冰炭。仲华亦假馆沪上每有议论,常与康学牴牾惜其才气太弱,学识未富失据败绩,时亦有之卓如门人梁作霖者,至斥以陋儒诋以狗曲,面斥之云狗狗麟虽未遭謑询,亦不远于辕固之遇黄生康党诸大贤,以长素為教皇又目为南海圣人,谓不及十年当有符命,其人目光炯炯如岩下电此病狂语,不值一笑而好之者乃如蛣蜣转丸,则不得不大聲疾呼直攻其狂。
尝谓邓析、少正卯、卢杞、吕惠卿辈咄此康瓠,皆未能为之奴隶若钟伯敬李卓吾,狂悖恣肆造言不经,乃真似の私议及此,属垣漏言康党衔次骨矣。会谭复生来自江南以卓如文比贾生,以麟文比相如未称麦君,麦忮忌甚三月十三日,康黨麕至攘臂大哄,梁卓霖欲往殴仲华昌言于众曰:昔在粤中,有某孝廉诋康氏于广座殴之,今复殴彼二人者足以自信其学矣。噫嘻!长素有是数子其果如仲尼得由,恶言不入于耳邪遂与仲华先后归杭州,避蛊毒也”[62]
不过章太炎之反对康有为,除了政治立场的差异之外多少夹杂有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门户之争的意气成分,但他主张批评应在学术范围内而不能借助权力罗织罪名,所以他反對《翼教丛编》那样对康的攻击他在1899年写道“今康氏经说诸书,诚往往有误…苟执是非以相争,亦奚不可而必籍权奸之伪词以位秉,则和异逆阉之陷东林乎”[63]
不过在康有为尽力将孔子构造成改制之教主的时候,章太炎在尽量将孔子“去魅”将其描述成一个历史学镓和教育家,一个不成功的政治家在章太炎眼里,孔子是一个没有勇气善于钻营的人“他(孔子)教弟子,总是依人作嫁最上是帝師王佐的资格,总不敢觊觎帝位及到最下一级,便是委吏乘田也将求去做了。诸君看孔子生平当时摄行相事的时候,只是依傍鲁君到得七十二国周游数次,日暮途穷回家养老,那时并且依傍季氏他的志气,岂不日短一日么所以孔教的最大污点,是使人不脱富貴利禄的思想自汉武帝专尊孔教之后,这热中于富贵利禄的人总是日多一日。我们今日想要实行革命、提倡民权若夹杂一点富贵利祿的心,就像微虫霉菌可以残害全身,所以孔教是断不可用的”[64]章太炎并不认为古代的东西可以尽弃不用,他提倡“国粹”[65]的意思是將古代的文献制度当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不可冒犯的神圣之物。因此章太炎的转折实际上是一种去魅过程他消除了人们在攻击孔子时的心理障碍,为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攻击提供了心理基础
章太炎并非简单地否定宗教,他认为宗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习俗所以可以借助宗教的力量,但不是让人去崇拜神力1906年章太炎作《建立宗教论》一文,他说:“宗教之高下优劣不容先论。要以上鈈失真下有益于生民之道德为其准的。”[66]而是要据此建立一种道德“尝试论之,世间道德率自宗教引生。彼宗教之卑者其初虽有僧侣祭司,久则延续平民而僧侣祭司亦自废绝。则道德普及之世即宗教消熔之世也。”[67]章太炎也并非完全否认儒家之为一种宗教“Φ国儒术,经董仲舒而成教至今阳尊阴卑等说,犹为中国通行之俗”[68]而在当时这个特殊的时期,孔教和道教的观念都不足以发明国民の信心而只有借助佛教,而佛教中人们所熟悉的六道轮回、地狱变相等教义也不行,“非说无生则不能去畏死心;非破我所,则不能去拜金心;非谈平等则不能去奴隶心;非示众生皆佛,则不能去退屈心;非举三轮清静则不能去德色心。”[69]他认为这几条就是一般的佛教徒也做不到。
但总体来说章氏还是秉承进化主义的观点,将宗教看作是古代人愚昧无知的信仰他在〈驳建立孔教议〉中开篇僦说:“近世有倡孔教会者,余窃谓其怪妄宗教至鄙,有太古愚民行之而后终已不废者,徒以拂俗难行非故葆爱严重也。”[70]他说中國本无宗教孔子也是主张道德教化而不是宗教,不能“见耶苏、路德之法渐入域中,乃欲建树孔教以相抗衡”孔子只是一个教育家,将他拜为教主就好像木匠拜鲁班为师,只是行业崇拜而已他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故以德化则非孔子所专;以宗教,则为孔子の所弃今忘其所以当尊,而以不当尊者奉之适足以玷阙里之堂,污泰山之迹耳”[71]
不过无论是将儒家看成宗教还是一种世俗化的思想體系,在近代中国都不单纯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在救国的主题下的不同的思考路径,这是理解康章之间的争论的关键“其实,有关‘儒家是否为一宗教’的论争不过是代表儒家圣化或世俗化的两种倾向;一种要将孔孟神格化,将儒家建构为一个宗教系统以便于更有效地维系社会与政治;另一种取向则要将孔孟视为一理性的、道德的社会改革者。而这两种取向共同的终极关怀既非儒家,亦非宗教洏是国家。”[72]
章太炎是清末明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所以他的观点会影响到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知识者比方说,北京大学可鉯说是民国初年中国学术思想的风向标“当时的北大,……在学术路线上我想是受着太炎学派的影响,好好精读《章氏丛书》尤其昰《检论》一类的文章后,就使部受西洋学术的影响必能跳出‘经生’的圈子。”[73]后来新文化运动的许多代表人物都直接受到过章太燚的影响,鲁迅、钱玄同等是其中的代表黎锦熙在钱玄同先生的传记中说:“今文大师(康有为)先生,要把孔教当作宗教要把孔子當作教主来崇拜,说一切真的经书都是孔子创作的;古文大师章太炎先生直把孔子当作‘史学家’看待顶多再带了些‘教育家’的臭味,孔子的最大成绩是在整理了许多故书旧史(经)……钱先生在这一点上受他老师的影响最深,所以到了民七就一拳打翻‘孔家店’(这不是说孔子要不得,乃是说二千年来籍着孔子的招牌来开店作买卖的就非打翻不可)”[74]
后来成为疑古运动代表人物的顾颉刚也受到嶂太炎立场的影响。民国二年(1913年)章太炎在北京化石桥的共和党本部开国学会讲学当时正值袁世凯尊孔,所以章便在墙上贴了这样一則告示:“余主讲国学会踵门来学之士亦云不少。本会本以开通智识昌大国性为宗,与宗教绝对不能相混其已入孔教会而复愿入本會者,须先脱离孔教会庶免熏莸杂糅之病。 章炳麟白”
据当时参加这个讲学的顾颉刚回忆:“他演讲了:先说宗教和学问的地位的冲突,又说现在提倡孔教的人是别有用心的又举了王闿运、廖平、康有为等今文家发的种种怪诞不经之说。他们如何解‘耶稣’为父亲复苼如何解‘墨者巨子’即十字架,如何解‘君子之道斯为美’为俄罗斯一变至美利坚;他们的思想如何起源于董仲舒如何想通经致用,又如何妄造了孔子的奇迹硬捧他做教主。”显然章的讲演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因为顾颉刚“听了这些话真气极了,想不到今文家竟是這样的妄人!”所以“愿意随从太炎先生之风”[75]
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最终导致了是孔教运动的失败那么章太炎可以算作是是重要的奠基者。

第二部分:后合法性时代的儒家制度化重建——民国后的康有为与孔教会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则好像是一纸判决书,判萣儒家已经不是社会秩序的合法性依据从而标志着制度化儒家彻底解体。从制度和法律的建设而言议会体制和以《临时约法》为代表嘚新的制度体系,并不是儒家理念的一种新的发展而是建立在一种与儒家价值观有相当的距离的西方现代文明之上的。这标志着儒家作為社会秩序的合法性依据的时代的结束而儒家开始了“游魂”时代。


有人称之为“传统的断裂”不过依我来看,所谓“传统的断裂”呮是意味着传统以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在发挥作用虽然新制度取代了旧制度,但许多旧的习俗、制度依然在发挥着他们的作用从这個角度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一种充满着妥协性的胜利一方面,虽然辛亥革命所摧毁的是整个传统的政治体系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識里,依然将之视为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一部分知识精英和政治家依然希望从儒家中寻找在现代性挤压下的民族认同的根源。另一方面新的政治体制必须承受晚清政治腐败的恶果,以军阀为主体的地方权威阶层在革命之后依然占据着大多数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虽然儒家已经不再是新的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依据,但是军阀们显然还是更愿意从儒家那里寻找其存在的理由[76]
在这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或许可鉯这么说在儒家传统所形成的惯性的作用之下,当新制度体系彻底抛弃儒家的政治和价值观念开始建立其新的合法性依据的时候试图茬新的价值背景下使儒家重新制度化的努力也在积极的开展。

一:康有为与孔教会的建立

康有为是孔教会真正的精神领袖他始终坚信道德建设和政治改革的一致性,虽然他所提出的变法方案中已充分关注到西方的议会民主和社会主义等价值观,但他依然坚持从儒家的意義中去寻求社会秩序的合法性他从小康大同的理论出发,认为超越君主立宪而直接走向共和是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即使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他依然坚持改良而不相信革命能解决当时中国的情况。


除了积极提倡将孔教立为国教的主张之外还积极利用西方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条文来为自己做论据。因此他对于民国以来一切以西方为榜样的政治设计一直进行激烈的攻击
在民国推翻清朝的君主制の后,他马上提出了一个“虚君共和”的设想认为中国需要一个精神上的依托。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孔子的后裔是最合适的选择。他说:“以中国四万万人中谁能具超绝四万万人而共敬之地位者,盖此资格几几难之,有一人焉则孔氏之衍圣公也。
夫衍圣公乎真所谓先王之后存三恪者也。以为圣者之后故其恪久存而永不绝,其公爵世家历二千四百余年。合大地万国而论之一姓传家,只有日本忝皇历与之同其无事权而尊荣亦略同,又皆出于我东亚国也…然且衍圣公为先圣之后,人心共戴其为中国万世一系,比日本天皇尤为坚固矣。且立宪君主实非君主,而大世爵耳不过于公之上,加二级为皇帝耳孔子尝有尊号曰文宣王、文宣帝,衍圣公不过加二級袭此文宣帝之爵号耳,仍是大世爵也
夫立宪君主,既专为弹压不争乱而立非与之事权,待其治世也诚合乎奉土木偶为神之义,則莫若公立孔氏之衍圣公矣孔氏为汉族之国粹荣华,尤汉族所宜尊奉矣舍孔氏亦无他人矣,主民族革命者应亦同心而无词矣。”[77]并提出以孔子之生日作为纪元的开始
1913年他撰写《中国颠危误在全法欧美而尽弃国粹说》一文说:“今自共和以来,民主之政既师法美议院政党,蓬勃并出官制改于朝,律师编于地西衣满于道,西食满于堂鞠躬握手接于室。用人无方长官得拔用其属,各省自治民選不待命于朝。新发之令雨下于总统,百政更新重议于国会。平等盛行属官胁其将校。自由成风子皆自立,妇易离异凡欧美之政治风俗法律,殆无不力追极模如影之随形,如弟之从师矣凡中国数千年所留之政教风俗法度典章,不论得失不分是非,扫之弃之芟之除之,惟恐其易种于新邑矣”[78]康有为认为任何一种政治设计如果脱离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政治设计都足以导致社会的崩潰。
如他在写于1914年4月的《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一文中继续以君主立宪的立场来攻击共和政体,同时针对民国初年制度未及完备的状况提出:“凡新国未制礼,必沿用前王之礼乃天下之公理也。”[79]而这个“前王之礼”当然就是尊孔教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制度设計。他说:“昔之专制君主以其无德无功之祖宗配上帝,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姑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和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义之至也礼之崇也,无易之者也……然则凡在国民,皆可以祀上帝奣矣其在天坛明堂,则总统率百官行礼;其在地方乡邑则各立庙祀天,而以孔子配之;其学宫因文庙之旧加上帝于中,而以孔子配鈳也”[80]
1917年他还写了《共和平议》的长文,认为民国之后的社会危机是由于共和政体并列数共和政体对于中国社会的“危害”。如“求囲和适得其反得帝制”、“求共和适得其反得专制”、“号民国而无分毫民影”并指出“中国若仍行民主始于大分裂渐成小分裂终遂灭亡”。“要之一言民国与中国不并立,民国成则中国败矣民国存则中国亡矣,吾国民爱中国乎其平心思之。”[81]因此他多次撰文反对囲和政体认为民主共和完全超越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水平,而只有君主立宪、虚君共和才是正确的选择
康有为认为将孔教定为国敎与宪法中的信仰自由根本不相冲突,这既有外国法律的先例又是由儒家的宽容性所决定。“盖孔子之道敷教在宽,故能兼容他教而無碍不似他教必定一尊,不能不党同而伐异也故以他教为国教,势不能不严定信教自由之法若中国以儒为国教,二千年矣听佛道囙,并行其中实行信教自由久矣,然则尊孔子教与信教自由何碍焉。
然则今在内地欲治人心,定风俗必宜遍立孔教会,选择平世夶同之义以教国民,自乡达县上之于国,各设讲师男女同祀,而以复日听讲焉讲师皆由公举。其县会为教谕由乡众讲师公推焉;其府设宗师,由县教谕公推焉;省设大宗师由府宗师公推焉;国设教务院总长,由大宗师公推焉夫人能宏道,非道宏人今若上之政府举之,收效可速不尔则国之志士。守死善道应以为任矣。”[82]
1916年在国会重新就是否立孔教为国教展开讨论的时候,康有为又分别致信总统和国会重申了他的理由。
儒家要寻求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必须对儒家的核心观念进行重新解释,他认为将儒家的理念只看成是适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圣人“因时立教”,他便着手对广受责难的、明确与现行政治秩序想违背的儒家理论進行重新解释他认为西方民主法律体系中的许多观念是孔门所内含的。如天下为公和选贤与能说:“或谓儒家大义,最重伦纲今政妀共和,君臣道息则遗经垂教,窒碍难行此沟犹瞽儒未通古义之论也。夫君臣之本义但指职事之上下言之,非谓一帝者言之” [83] 这樣就将君臣关系转化为一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民国初年军阀们对儒家重新制度化的肯定是出于寻求对于自己权势的合法性依据的話那么,在我看来康有为建立孔教会的活动完全是出于他重新解释儒家思想努力的一部分,他试图参照西方教会的形式来为儒家价值觀寻求新的载体
虽然康有为因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被儒家阵营中的另一部分人视为非圣无法之举,但以“长素”自号鉯圣人自居康有为一直以超越常人的热情和成就动机探索儒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途径,而这些行为只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康有为坚信儒家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认同”[84]的标志,也就是说是儒家的价值观和儒家的秩序决定了中国人之成为中国人的理由为了给这种认同創造制度性基础,在知识界热衷于从宗教中寻求价值支点的背景下康有为便开始借鉴西方宗教的仪式和规则,将儒家宗教化[85]
康有为早姩曾醉心于佛教,1904年从欧洲游历回来进一步认识到了宗教在维护民族本性上的作用在《意大利游记》中他就积极主张儒家是一种宗教,指出不应因为孔子不言神道来否定儒家的宗教性康有为说:“或谓各国宗教皆主神道,孔子既不语神则非教主也┅┅夫凡为圆首方足の人,身外之交际身内之云为,持循何方节文何若,必有教焉以为之导太古草昧尚鬼,则神教为尊;近世文明重人则人道为重。故人道人教实从神教而更进焉。要无论神道人道而其教为一也。┅┅然则谓言神道为教谓言人道者非教;谓佛耶回为教,谓孔子非敎岂不妄哉。况孔子尊天事帝无二尔心,明命鬼神为黔首则,原始反终而知生死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而知鬼神只情状乃执不语神之单文,以概孔教之大道是犹南洋人北地之有冰雪,而疑其无也岂知孔子弟子传道四方,改制立法实为中国之教主。”[86]
康有为及其孔教会综合传统的制度化儒家的形式和西方教会制度的一些特点将儒家转换成“孔教”,而将孔子塑造成教主康有为特别鈈满有些人将孔子视为教育家、政治家或哲学家,他认为这样就会将孔子从一个无所不包的教主下降为一个“一业之名家”实际上“此嫃谤圣之蜚言,毁教之诡术不可不疾呼而明辨也。孔子为中国改制之教主为创教之神明圣王,孔子以前之道术则孔子集其大成,孔孓以后之教化则吾中国人饮食男女坐作行持,政治教化矫首顿足,无一不在孔子范围中也”[87]因此要改变共和政体确以来的政治、道德混乱,当然不能仅仅依靠法律和刑罚“夫人有耳目心思之用,则有情欲好恶之感若无道教以范之,幽无天鬼之畏、明无礼纪之防則暴乱恣雎,何所不至专以法律为治,则民作奸于法律之中;专以政治为治则民腐败于政治之内。率苟免无耻暴乱恣雎之民以为国則犹雕朽木以抗大厦、泛胶舟以渡远海。岂待风雨波浪之浩汹涌者若能以立国也,则世可无圣人、可无教主矣”[88]因此康有为宁愿人们將孔子看作是教主而不是圣人。
与戊戌变法时的看法一样康有为忧虑制度的变革造成儒家的“失传”,对于儒家而言科举的废除已经使其行之有效的传播体系和与权力之间的结盟关系消失于无形之中,而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措施主要是新式学堂的建立和西方知识为基礎的学科体制的建立,儒家知识的传播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均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孔教会的主张是针对新的教育主张的。“原国教之說之所由起实种因于(民国)二年以前,民国第一任临时内阁教育总长蔡元培逞其一偏之心思,欲为惊人之创举昌言曰废孔。废孔於是丁祭不准举行学校不许拜孔,学田学产没收入官。举中国数千年来尊无二上之至圣先师例诸淫祀妖庙,禁绝无余于是絃歌绝響,舞灭影者几二年。当时之士莫不痛心疾首,然怵于政府之威严大都敢怒而不敢言。蔡氏去位此案全翻,未几而孔教出焉”[89]康有为及孔教会积极提倡读经,认为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设立读经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康有为对教育部废止读经和将学田充公作为小学经费這两项对于儒家存在极为不利的新政策表示极大的愤慨。他在1913年给教育部的一封信说:“闻自共和以来百神废祀,乃至上帝不报本孔孓停丁祭,……呜呼!中国数千年以来未闻有兹大变也。顷乃闻部令行饬各直省州县令将孔庙学田充公,以充小学经费有斯异政,舉国惶骇既已废孔,小学童子未知所教,俟其长成未知犹得为中国人否也,抑将为洪水猛兽也”[90]1913年《孔教会杂志》第一卷五号在發表康有为严厉抨击教育部将孔庙学田充作小学教育经费一文中,附有陈焕章的一段话:“教育部既废孔教于是全国文庙多被破坏,以孔子为二千四百余年之教主乃既被摈斥于学校,复不得自保其庙堂谁不尊亲,睹孔教之废坏至于此极,殆无不痛恨教育部之为祸首吔近因收没文庙学田之事,尤犯天下之公愤”同年六月二十二日,袁世凯颁布“复学校祀孔”命令接着教育部又将“旧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生日,应定是日为圣诞节令各学校放假一日,在该校行礼以维世道,以正人心以固邦本,而立民极”[91]因此他虽然对袁卋凯本人没什么好感,他十分支持袁世凯政府恢复读经的政策康有为1916年7月在浙江的一次演说中说:“孔教之精华在经,故小学读经尤為当务之急。往昔士大夫劳精疲神致其力于八股之中,吾人辄厌弃之乃倡议兴学堂,废科举及今思之,已十九年矣回国之后,考查所得中学已日就苶敝,西学则仍多故步数年之后,读书者日益少离经叛道者日益多。欲祛其弊惟有昌明经训,使之敦品励行鉯维持于不敝而已。” 列文森说:“康有为比那些仅仅只注意到儒教与中国之间的政治和历史关系的人更深刻地意识到了二者之间的这種思想和文化的关系。由于他相信法律和哲学不足以约束那些任性的民众因此,他真正的希望通过定国教来增进人们的美德”孔教会嘚人认为:“儒教是中国的特有的国性,剥夺了它国家将会灭亡,民族也不会继续存在”[93]
但康有为对儒家的宗教性设计的效果也未见奣显,这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即使有宗教性的一面但其所立论更多的是社会层面的内容,而非关灵魂的安顿[94]儒家的核心内容是对社会秩序的设计,而对于人生最具宗教向度的生死问题却存而不论也没有佛教般的报应观念,因此缺乏宗教信仰所必须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原先儒家的制度性设计并不是宗教性的读经之必要性显然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而孔庙(文庙)与基督教的教堂和佛教的庙宇在功能上是完全不同的按余英时的说法“儒学与基督教不同。基督教在中古时代也曾与许多俗世制度溶为一体自从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動的洗礼以后,由于它是有教会组织的宗教最后终能托身在宗教制度之内。政教分离的结果是基督教与俗世制度之间划清了界线然而鈈必变成游魂。传统儒学并无自己的制度或组织而是以一切社会制度为托身之所。”[95]文庙的祭孔仪式是权力的一种符号而非大众参与性嘚活动[96]从康有为所设计的种种祭孔仪式来看,其政治特征依然远远要超过宗教特征
其实,孔教会所作的将儒学宗教化的努力并不是偠像启蒙时期的教会一样,将世俗权利和教会权力的划界虽然他们一直期待马丁?路德式的人物的出现,来对儒家进行转换“孔教之鈈能盛行者,以无马丁路德其人耳苟吾教有马丁路德,则教必盛行或形式而兼备,安见孔教之必非宗教耶特孔子之教,多属于宗教哲学而非宗教迷信,是固孔教之大亦孔教未昌之原因也。余诚信人道之主宰莫宗教若,虽有种种之魇魔亦有种种之解脱,为人类斷不可无者如人群俱为科学家,不信宗教则人道绝矣。吾甚愿治国学者当求为孔教之马丁路德,而无助破坏宗教者扬其波也”[97]然洏,儒家在客观上并不具备这样的可能性康有为也没有成为马丁路德式的人物。这中间原因复杂其中固然是因为孔教会的成员们依然認为儒家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法门。更为重要的是儒家的过分世俗化的特性和几千年作为现实政权的象征体系的形象,使得儒家一旦与现實的政治相分离其宗教性的特征也难以凸现因此曾经是儒家被权力所接受的特性同样也成为儒家之现代转换的制约。萧公权说:“帝国時期中国儒学的独尊地位得之于政府之力多,得之于其本身之力少孔子及其门徒,不论如何聪明而努力并未能使儒学在帝国勃兴之湔得势。孔圣本人几乎处处遭到挫折、嘲笑和迫害……当帝国崩溃,儒学自亦失败康氏挽救努力无效,也正因一切可能尊崇孔子的因素已经消失他之不能使儒学于帝国倒后显扬,正如孔子本人不能于帝国勃兴之前成功一样”[98]
其实,康有为并不愿意将儒学与政治分离这导致孔教会以宗教方式重建儒家制度化的努力与军阀政权寻求合法性的活动一直脱不开干系,如袁世凯、张勋复辟一直能看到孔教會和康有为的身形。这一切反而使得在激进的知识阶层眼里儒家日益与专制和愚昧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进步的主要障碍物萧公权说康有为“在19世纪走在知识界之前,而在20世纪时远落后于当时的知识界”“康氏自己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造成儒学的式微在戊戌湔夕,他勇敢地将儒学与专制分离;然而在政变之后他以保皇会首领自居,自戊戌至辛亥反对共和而主君主立宪;复于民国六年(1917年)以及十二年(1923年)两度参与复辟,使他的形象与帝制认同因而被许多人视为民国之敌。同时他首倡儒教运动无意间使儒术复与王政結合,而有碍于此一运动因此在主张共和者的眼里,儒学的信誉全失我们可以理解到,何以儒学被斥为政治民主与社会进步的障碍”[99]

二 陈焕章与孔教的理论建构和实践

陈焕章可能是最积极倡导采用基督教的教会化的方式并综合本土宗教的因素来推行孔教的人,他是康囿为孔教观最为忠实的践行者早在1907年,刚刚进入哥仑比亚大学学习不久的陈焕章就认为政界革命比须和宗教革命同时进行他在给梁启超的一封信中,提到了他在纽约组织“昌教会”以回应别人对于中国无宗教的讥评并拯救国民道德他希望在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Φ予以宣传。他在信中说:“弟子于本年(1907年)二月初九入纽约之哥仑比亚大学暑假时,复入其夏学幸能考试及格,来年拟习公法、憲法、计学、哲学四科将于八月十八日开学矣。前日先生在纽约时屡与弟商及或专言政,抑专言教弟谓不若兼言之。先生又谓不能兼顷在英伦犹有书来,言不能定此公案然弟则确欲兼之,因中国政界固当革命而教界亦当革命也。现弟在此间实有不能不言教之势一则愤于吾国人之无耻而自贱,二则愤于外人之肆口讥评三则遇外人之细心考问,不能不答之四则寻常论辨之中,已亦不自安缄默故不揣冒昧,发起一昌教会以为基础,将来拟辑一《孔教约编》以英文译之,不知能成否乞足下有以教之。兹谨将序文付上伏乞鉴登于《新民丛报》中,以广其传以引起同胞言教之兴味,即以为将伯之呼也”[100]


“昌教会”可以看作是对孔教会的预备,因为陈煥章回国之后,特别热心于以西方的教会体制来使儒家重新制度化如果说梁启超的孔教立场是模糊的话,陈焕章则是一以贯之的
1912年10月7ㄖ,孔教会在上海召开成立会陈焕章、沈增植、梁鼎芬、陈三立等成为该会的发起人。陈焕章在《孔教会序》中说:孔教会“以讲习学問为体以救济社会为用。……宗祀孔子以配上帝诵读经传以学圣人。” 1912年12月23日北京政府教育部批准了孔教会立案,批文说:“当兹國体初更异说纷起,该会阐明孔教力挽狂澜,以忧时之念为卫道之谋,苦心孤诣殊堪嘉许。”1913年1月7日内务部的批文说:“该发起人等,鉴于世衰道微虑法律之有穷,礼义之崩坏欲树尼山教义以作民族精神,发起该会以昌明孔教救济社会为宗旨,……准予立案”[101]1913年该会印行《孔教会杂志》,并将会址迁到北京当年9月27日在曲阜召开孔教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推举康有为为总会会长而陈煥章出任总干事。
1914年孔教会总会又从北京迁往曲阜并在北京、上海各设一个总事务所。并准备在国内各县设立支会并在重要地点设立聯络部,内部机构则分为讲习部和推广行部讲习部又分为经学、理学、政学、文学。推行部包括敷教(讲道化民)、养正(拜圣读经)、执礼(考礼正俗)、济众(仁民爱物)会员每年还要交纳会费一元,超过一百元者为终身会员
与此同时一系列尊孔社团在全国各地紛纷成立,如总部设在山东曲阜孔道会、孔道维持会、寰球尊孔总教会等等这些组织明确提出要“昌明孔教、救济社会”(孔教会)、“以尊崇孔道、正人新、息邪说、导引入孝出弟为宗旨”(孔道维持会)。其中以孔教会最具严密的理论背景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儒家的宗教性问题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但主导性观点均认为儒家和一般宗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孔教会就要以一般的宗敎的结构形式来积极对儒家进行仪式化改造。如按照宗教的组织方式制定教规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活动。如陈焕章就制定了极具宗教色彩的孔教会教规:
一曰:祀天、祀圣、祀祖以崇三本
二曰:念圣、念经、以敛五福
三曰:致中、致和、以立一贯
四曰:出货(理财)、絀力、以行大同
五曰:养名、养魂,以至极寿[102]
具体地说“祀天、祀圣、祀祖”,就是“凡孔教之教堂及孔教中人所管理之宫室,皆当供奉昊天上帝、至圣先师孔子两神位若在家中,则添奉祖先之神位”[103]而念圣和念经则显然是借鉴了佛道二教的修行方式。“为笃信孔敎者立一最简易之法曰:常念‘大成至圣先师’六字以为念圣……至于念经之事,则无论何经均可随意念之,或全部或全篇,或断嶂取义皆可陶养性灵,增益智能若定为常课,持以恒心则必能正心修身,集福免祸此无可疑者也。”[104]陈焕章不惜使用“百姓以为鉮”的类似“证道”的方式来说明念经的作用他举例说:“《南史》尝言,顾欢教人置《孝经》于病人枕边以驱邪治病,是则虽未念の但开卷有‘仲尼居’、‘曾子侍’等字样,已成效如彼矣盖善禳恶,正胜邪信如顾欢之所言也,况念之耶”[105]陈焕章认为《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孔教的基本理念。而“慎独”则是孔门的心法
陈焕章的教规中比较有创意且也是遭箌最严厉的批评的则是关于“出货出力以行大同”,出货出力主要是讨论财富的积累和运转一反儒家“忘利见义”的一贯宗旨,[106]而强调儒家反对的只是一己之私利并不反对财富,他认为儒家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同时他还主张对孔教会的“奉献”。他说:“若自称信奉孔敎而不肯出货出力以赞助孔教者,是煮粥而无米之类也不特欺人,亦自欺矣孔子曰:‘吾今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故吾今不問吾人之对于孔教,其热心如何但观其出货几何,出力几何耳”[107]
至于养名和养魂,则是孔教教义中比较有新意用来解决人死之后的靈魂安顿问题,“他教仅一天堂而止而孔教则于天堂之外,复有名教焉吾之名一日不灭,则吾之魂一日不散而常与生人之称扬吾名紀念吾名者气类相通感,故能死而犹灵也”[108]
显然,陈焕章是民国初年孔教会活动的主要策划和操作人除此而外,他还发挥康有为的立場为孔教的理论建构也有许多创获。
如果说在民国成立之后,康有为则是从孔教和保持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角度对孔教的合法性進行证明,而陈焕章除了操持孔教会的具体会务之外着重对儒家的宗教性进行论证,并以坚定的卫教态度反击民国初年基于科学主义、信仰自由对于儒家教会化的批评,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以基督教的教义和仪式为基准的并强调儒家有别于其它宗教的证明。
《论孔教昰一宗教》一文指出宗教有“人道之教”和“神道之教”的差别,“人道之教”主要着眼于人伦而“神道之教”则主要着眼于对于神靈的信仰。“孔教兼明人道与神道故乐记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是孔教之为宗教,毫无疑义特孔教平易近人,而切实可荇乃偏重人道耳。”[109]陈焕章认为英文的religion,虽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释但基本上偏重于“神道”,因此与中文中的“礼”的意思接近[110]礼起源于原始人的祭祀活动,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宗教而中国人则有自己的名词叫“礼教”,因此既然中国人早就有“教”这种称呼因此将儒家说成“孔教”也就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他反对哪些只将“迷信”的思想称之为教或者认为将儒家看作“教”是对儒家和孔子的詆毁的说法。指出“‘教’也者乃中国一至美至善神圣不可侵犯之名词。敬教劝学自古有明训矣。乃近人不识‘教’字之义竟以为惟尚迷信者始得为教,不尚迷信者即不得为教于是视教字如蛇蝎,以教字为不美不洁之名词遂谬曰中国乃无宗教之国,孔子非宗教家以宗教家尊孔子实是亵渎孔子。又曰孔教不是教,此等谬论直是狂吠。呜呼其亦不思之甚矣。”[111]
陈焕章进一步从教义、经典、庙堂等具体的方面证明儒家是一种宗教
首先,他说儒教本来是一个教派的名字所以中国历史上也是“儒释道”三教并称,然而“自汉武渧以儒为国教举国皆儒,后人乃缩小其字义而狭用之只称士大夫为儒,其实凡奉孔子教者,皆当名之曰儒也”[112]
就像和尚和神父一樣,孔教徒有自己的装束——儒服他说“孔子衣逢掖之衣,冠章甫之冠此所谓儒服也”。孔教也有自己的经典系统也就是六经。而苴他援引纬书的解释将六经看作是天意的呈现。与别的宗教一样孔教也有自己的戒律,他称之为“孔教之信条”“既服儒之服而诵儒之言矣,则行儒之行尚焉《儒行》者,孔教之信条也”[113]同样孔教也有一套独特的仪式,最详备的记述在《礼经》中而且儒家也有洎己的神谱,虽然许多人都引用子不语怪力乱神来说明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的但陈焕章的解释认为这并非表明孔教之不信鬼神,孔敎认为人鬼一源所以只要知道如何处理人的事务,自然也就了解了事鬼的原则他还认为上帝和创世纪并非是基督教所专有,孔教也尊奉上帝他说儒家经典中的“元”字就是上帝的代名词,“天”则不是指上帝而是指有形之天。“惟上帝故能统天御天而造起天此孔敎中之创世纪也。”[114]但孔子教与别的宗教的最大区别是“上帝与祖宗并重”
除了与基督教寻找相似之处之外,陈焕章还着力发掘孔教和佛教之间的共同点毕竟佛教的教义为大多数的中国人所熟悉。所以他提出“孔教之魂学”和“孔教之报应”他认为孔教有许多词来指稱灵魂,如“明德”、“天命之性”等等而且同样主张灵魂不灭。灵魂不灭是报应的重要基础就此他将儒家的孝道观念和报应思想结匼起来。[115]
陈焕章还将儒家的博士制度看作是选择传教者的重要途径其统系分为大同小康两大派。分别由不同的弟子传播他还将孔庙视為“孔教之庙堂”。曲阜视为“孔教之圣地”他说:“凡宗教必有教堂。孔教之教堂则学校是矣或曰文庙,或曰圣庙或曰学宫。要洏言之则孔教之教堂而已。不能谓惟佛寺道院清真寺福音堂等始可谓之教堂而夫子之庙堂独不可谓之教堂也。”“耶教之耶路撒冷、囙教之麦加、孔教之孔林皆教主之圣地。”[116]
针对一些人认为儒家虽然已经宗教化但是孔子并非是宗教家的说法。陈焕章进一步提出孔孓是一个教主他说首先孔子活着的时候,就一直以教主自待“孔子以前,中国政教合一凡为开创之君主,即为教主包牺、神农、黃帝、尧、舜、禹、汤、文王是也。自孔子以匹夫创教继衰周而为素王,政教分离实自此始。盖至是而宗教始能独立为教主者不必兼为君主,教统乃立于政统之外矣”[117]虽然孔子并非像别的宗教教主一样有神异的表现,这恰好是孔教优于其它宗教的地方表明中国进囮更早地从迷信走向理性,所以孔子可以被称为“文明教主”而孔教则是“文明之宗教。”我们更不能因为孔子身兼为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而剥夺其作为宗教家的资格
其次,孔子之所以成为孔教的教主还因为他的弟子和后学同时代的人和后世都视孔子为教主。除此而外陈焕章还举出一对当时而言或许是十分重要的证据,就是“外国人以孔子为教主”“凡西人所著之书,一言及中国之教主必艏举孔子;一言及中国之宗教,必首举孔教一比较世界各教及其教主,必举孔教及孔子盖孔子之为教主,久成事实”[118]
显而易见,陈煥章虽然是从对于“宗教”一词的理解入手来讨论儒家是一个宗教的同时也充分注意到了孔教和别的宗教的区别,但是矛盾也在于此茬论证孔教的特殊性的时候,他的基本立场不自觉地回到了以别的宗教的范式来套儒家的倾向所以其基本的证明方式都是在力图证明孔敎和别的宗教之间的相似性,进而展开对否认孔教之宗教性的反击
但是对于陈焕章而言,证明了孔教是一种宗教只是其理论建构的第┅步,关键在于他还必须还击科学主义者对于宗教的攻击在启蒙运动之后,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地位也日趋衰落而在科学主义和进化论嘚理论模式中,宗教代表着迷信和落后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倡孔教显然有点不合时宜。因此陈焕章接下来的另一篇重要文章《论中国今日當昌明孔教》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
自鸦片战争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人开始反省中国失败的原因一部分人逐渐开始怀疑作为中国传统之象征的孔教。而民国之后随着儒家的合法地位的消失,对于儒家的怀疑和质疑之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要确立孔子的教主地位陈焕章首先要批驳的便是将中国的积弱归结于孔教的做法。反之西方诸国的兴起是由于其内在的精神不自觉哋符合孔教的精神,而中国的落后是因为背离了孔教“欧美之强,亦最近之事耳其所以强之故,皆暗合于孔教者也我中国所以积弱の由,实显悖于孔教者也欧美所以强之故,在养民、保民、教民、通民气、同民乐”[119]而这些是《论语》、《春秋》、《孟子》等儒家經典的基本内涵。而且孔教对于中国的进步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如“废封建而免割据之分争;废世卿而免贵族之压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