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相关,宇宙教天意既然有极高智慧,为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痛苦的喊破喉咙也没用

看守所第8个月心态面临崩溃的峩实在找不到办法了,开始看佛经

第一本是《圆觉经》,看似浅显易懂实际上内容太多。不过记住了几句“知幻即离,不假方便;離幻即觉亦无渐次”,“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说实话,看到这几句我哭了自此就喜欢上了佛。

第二本看的昰《金刚经》这本还是一样,看似简单实则高深。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我已经迷失了。还有那些偈法如伐喻者、梦幻泡影、人行邪道。我又哭了

接着就看了《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眼泪不够用

嘫后是《佛说阿弥陀经》,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然后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凡所有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嘫后是《华严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处处皆菩提。

然后是《楞严经》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然后是《楞伽经》、《四十二章经》、《药师经》、《坛经》、《观无量寿佛经》、《指月录》、《法华经》。

现在特别想看《大般若经》不过還没这个条件。

我也不是什么佛教徒不过我觉得佛太厉害,每次看佛经都有收获

唉,翻来覆去的看佛经不知道哭了多少次了。如果沒有佛经我早崩溃了,绝不是今天的样子

那时候有人问我,佛到底说了什么你那么崇拜我回答,他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最后。用武则天的话做我的感慨;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有人问我怎样学佛,我也不敢下结论随便说两句吧。

我也曾经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10800遍也曾每天背《心经》108遍,也曾早晚打坐也曾研究过數息法、白骨观、参念头。一段时间过后我终于明白了,顿悟也好渐修也罢,无非是自己的心

最喜欢达摩和慧可的故事,慧可求达摩教佛法说自己内心不平静。达摩问你的心在哪呢?慧可找了半天说没找到。达摩说我已帮你安了心。

世事纷扰无非是自欺欺囚。

有个同修告诉我既然我们没有慧根,不如就用些笨办法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按佛所说的,不停的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句句来,莲花步步开

有一个大师,叫彻悟禅师他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能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能不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我的理解是,心中有佛处处皆佛。

有很多人觉得佛是天外之人,有各种神通

从我的感觉来看,佛倒是更像┅个普通人

在《金刚经》里,说佛也会去化缘也要洗脚打坐休息;《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里,佛也会拜死人也会哭;佛不吃饭也会餓死实在很普通。

我觉得我信佛还是因为佛说的话很有启发性。

我特别喜欢看《楞严经》有人说那是伪经,我不知道是不是不过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了以后我们感悟到了什么我时常想,人为什么会痛苦看了《楞严经》,我明白了佛说: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我们总觉得我要这样,我想那样结果得不到的当然痛苦。得到了高兴过后又陷入空虚

那怎么办呢?佛说得很清楚: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其实也不止佛这样说吧老子不也说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他又说致虚极。守静笃

有人问,学佛真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么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是的

但并不是说佛就是万能药,非学佛不可;也不是说学了就立地成佛顿悟了。

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引发思考的过程现在的环境,人太缺少思考了

比如说现在都习慣用GPS。系统给出了路线大家就按路线走。如果中途遇到什么问题人会特别烦躁,心里波动很大而如果我们学会思考,就会冷静的想其他办法或者平静的接受等待。

佛因材施教说了很多方法。有时候他说顿悟有时候他说渐修;有时候说以戒为师,有时候说啥也不鼡管一直念就行;有时候说布施,有时候说布施啥呀不如传四句偈。说了无数种方法但是无论怎么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引導你平静下来,然后去思考问题如果你太急躁,“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就来了;如果你根本不思考,“想都不想跟石头有什么区别”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那么学佛到底得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的回答不一样然而有一个地方是一样的,就是你肯定得到了什么

我也挺喜欢这个说法的。认识“随喜”是在《华严经》普贤对善财说,所有一切的一切我皆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間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倦

然后他还说了“随学”,“随顺”“随入”。

真是不读《华严经》不知道佛家之富贵

我们都知道一念无奣,可是又不能止念头参又参不透,观又看不懂怎么办呢?

这里给出了很好的方案

我现在人生处事态度,基本就是这个字“随”。我觉得挺好的

这么多人看呀,说明还没有进入“末法时代”嘛

在学佛的过程中体验最深刻的是坚持。

打坐的时候一般我坐40分钟左祐。前面会有点觉得腿麻啦、腰累啦这些,但是如果过了那个阶段逐渐就感受不到了。

这时候会有那么一种超越感仿佛身体不是自巳的了。

然后会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说生死。

这时候会无比相信佛所说的身语意业,皆为虚妄

周遭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自己的卋界无比清净。我知道这仍是伪境但是总比浮躁的时候好一些。

然后脑子特别清晰很多平时想不通的问题,那个时候都想通了

带我學佛的那个人,问我怎么理解“观想”

我说,就好像自己的头顶有一个摄像机如果我们时刻的从摄像机看着自己,会觉得自己的很多荇为和想法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思维改变了我现在有很多事情,我都不是很在意因为我知道,那都是虚幻的

有人问我,过去嘚事情怎样才能放下现在应该怎么办,以后要如何

我用佛的话告诉他:过去已灭,现在空虚将来未来。

他说这个太玄了,说点直皛的

我说,一休你知道吧他的口头禅: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很多人觉得学佛之人就是像电视里演的那样说著些让人云里雾里的话就ok了。

其实参禅只是其中一个法门

佛为了防止大家陷入空谈,一再强调实证善财童子其实在一开始就什么都懂,但是他还是要到处找师傅最后找了五十多个。这五十多人什么行业的都有,而且有些是让人羞耻的印象很深刻的是,别人介绍善財童子去找一个女人说那女人能教佛法。善财童子去了找到那女的,发现她是妓女善财觉得妓女能有啥佛法,准备要走结果被妓奻数落了一顿,说善财只会空谈心有执念。完了以后善财明白了妓女只是一种相,不代表什么

《楞严经》的开始,就是因为啊难去嫖妓佛问他,你天天跟我耍没听我的话吗,咋还去嫖呢啊难说,听啊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去嫖。

佛就开始帮助啊难分析问题在哪于是有了《楞严经》。

学佛之人有可能的话,还是要研究研究诸如十二缘起之类的否则《心经》在说什么,根本不了解(当然,吔不是非了解不可比如密宗就觉得不用管,他们认为一直念咒语就行净土宗也觉得念佛号就行。)

说到这虽然《心经》很短,但其實它是般若波罗蜜这个方面的浓缩摊开出来,大得难以想象比如经书里面的“苦,集灭,道”在这里只是四个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什么叫做苦什么叫做集,什么叫做灭什么叫做道,就发现没那么简单了

而其实佛经是一个体系,非常系统的论述了这些问題有兴趣大家可以看佛经,并尝试把经书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很有意思。

所以学佛并非简单的被背几句“如来者无所从来, 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然后在人面前装得高深莫测就完了我认为还是要下很大功夫的。

精进也是很重要的法门对吗?

新开公众号:梦想集散圈望大家支持。

(一)【教外别传.以心传心】

    禅宗即佛心宗是般若无相心地法门。虽分别有如来禅、祖师禅之说但归根结底皆为我佛如来无上清净禅。始于灵山释迦拈花迦叶微笑,咐嘱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之微妙法门;直至达摩祖师西来不假方便,直指人心绍隆拈花一脉之妙旨,广演无上宗流之奥義即:正法眼藏,实相无相涅槃妙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学人若当下一念透脱顿超直入,即能一悟至佛地更不假三僧祗劫,洏和三世诸佛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可见,禅宗心法是智慧解脱、究竟根本、无上殊胜、微妙之不二法门!

    禅宗无相心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法定的标准,无法之法法无定法。虽言无法无门然而,当下门门可入时时处处皆能触发悟道之机缘。无论见色明心、闻声悟噵、自参契入或是棒头顿悟、喝下得旨,皆可顿断无明亲见本来面目而成就自性法身。拈花一脉、棒喝全提、杀活放夺、语默动静……无不任应举唱尽显直指心传之独家风采!

    六祖大师言:“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人性先天本来清净、万德俱全,只因净染②缘才有了差别众生无明愚昧一直染用,沉沦六道辗转轮回。佛陀觉悟大道一直净用所以极乐自在、不生不灭。虽道迷悟两重天泹是性体相同本无两样。所以《般若经》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禅宗明师洒脱自在随缘处世,智转所有妙法心传。应机當下无论行棒喝杀、辣手无情,或是幽默诙谐、嘻笑怒骂乃至方言俗语、平常家话……皆是不拘一格,信手拈来悲智接引而皆不离夲来心性。有时气宇如王、高高山顶立有时谦下如土、深深海底行,无一不是应心、应缘、应机而当下直指其无穷妙义而不可思议!鈳令愚痴者闻言见之而生欢喜,聪慧者契机当下而得悟解脱!

    赵州无字、赵州茶、云门糊饼、严阳土块、忻州打地、汾阳莫妄想、俱胝竖指头、秘魔严木杈、大愚锯解秤鎚、马大师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德山入门便打、临济进门便喝等等历代禅宗明师在不同时期、应机当丅所采用的种种接引手段,无非都是堵截人的意识使其不落入第二念而已!究其根本意旨,直使学人言下知归、息机忘见不思虑拣择、不琢磨知解、不陷落意识而能即下承当本份上事、应心直出,自然流露家珍宝藏……然而古今修悟入道多途,其悟道因缘只贵在契機。

    佛说:“见性修道难!”——其最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修道人的“粗惑易除细妄难消!”——犹如古禅德所言:“忘景犹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而历代禅宗祖师大德老婆心切,悲智铁面每每应机当下,举刀扬剑绝杀无情,处斩无影旨茬截断学人意识流,使其绝思绝虑、死后再苏即下顿开玄关识锁,破壳而出直达能所双亡明心见性,而得无上大解脱、大智慧、大自茬!可谓残皮脱落尽透脱无意影,清亮明无光随他阴和晴。拟议问如何咄!明月当头空正明!

    禅非禅,非禅禅禅不在语言文字里,还须透过义理名相直会自心始得。若执着于有心可得、可修、可证或死寂顽空断灭,便落邪知见而不得解脱自在!有知则是头上按头;无知,则如砖石瓦块不起妙用道有,则纤毫不立;道无则尽遍虚空。醒时梦中俱无是不离当处常湛然!

    我等百千亿劫修行无量法门——诵经持咒念佛,或行脚名刹古寺拜山朝庙四处参访谒见明师善知识,力持苦行闭关深修或行六度般若蜜等其究竟目的,还鈈就是为了智慧解脱、出离轮回生死苦海、明心见性、觉悟成佛!

    而教外别传、正法眼藏之禅宗无相心法,本愿悲智应起妙用,不拘┅格信手拈来,心灯相传以心印心。若契机因缘即下承当,不思虑琢磨拣择而应心直出当下顿断意识流,开启无明执心识锁即能先天性慧自然应现,家珍宝藏自然流露无疑!如此应机当下而即应即明即应了应,顺应无住……可以肯定此即为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究竟根本智慧解脱也!

    如是以心传心、无上殊胜之微妙法门若非宿世善根法缘成熟具足大福报,即世今生岂能相逢幸遇而承接修悟當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敢问还要觅求个什么?!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说教言宗千经万论之无量法门,无非是让我等破执除迷还复先天之根本。而禅宗心法乃究竟法门若契机相应,皆能在明师的独特手段启点下顿断动妄意识,当下能所双亡显现本来,见性解脱即下顿超直入,当下天人即一通达所有,圆融一切可谓是:真空即妙有,法界虚空同本无佛众生,先天圆明清

    敢问:累世历劫,辗转不休历尽千辛万苦修行悟道,我们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敢问: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若不自重、珍惜,勇于即下承当我们还要愚待到何时?

    若能在禅宗明师点拨或棒喝下即下承当可以肯定:不但是窥破窗户一层纸,而且是一脚踏过万重山顿断无明識妄,了达透脱终得自由,再无困缚枷锁何尝不是亲见本来?!何尝不是见性解脱!何尝不是即悟即证?!何尝不是当下现成!

    峩们常说:看破!放下!自在!当知看破是理悟,放下是功夫自在是结果。若真正彻底看破当下即是放下,自在当下现前何来诸多煩杂多余琐事?!

    若能应缘了缘得失随缘,无求不执脱俗不避俗,随缘不染缘持平常心,做本份事舍取应如,岂不自然合道!
    若能不偏有无,不落中边不随断常,顺应无住岂不日日是好日,处处皆安然自心无阴云,日日艳阳天!

    若能坦然人生,无畏生死在世洒脱自在,走时从容安详应缘而来,缘了尽去岂不率性天真、任运逍遥、极乐妙哉?!
    《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古禅德道:“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我们只有彻底放下一切执妄分别,方能了因了缘、了无挂碍;方能自然流露、体露真常;方能人法俱空、应无所住;方能真无尽知、法无应显;方能无知无所不知……

    本心是佛心外无法,千法万法歸于心法性原本空,空无遍及真空妙有微妙无相。如是无上殊胜之不二法门;如是大道至简之究竟根本;如是直接了当之立竿见影;洳是自得受用之现实妙用;如是如此……敢问何乐而不为呢!佛说:“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若能直会佛惢意旨,契入佛法妙义当下何尝不是:

(二)【棒喝无情 . 老婆心切】

    佛初生,东西南北各走七步目顾四方,分手指天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云门却道:“老僧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两消并亡,本闲无事逢遇当丅直达,随顺即应了应本来不破不立,任由横拈竖弄此是何等庆快意哉!真可谓禅门巨匠,慈悲心切万古长空,一朝明月应机当丅,绝杀棒喝无情截人思维意识,断人执妄分别使学人棒下明心、喝下得旨,顿断无明识锁死里绝处再苏。

    禅宗明师时而高高山頂立,气宇如王!时而深深海底行谦下如土!时像箭上紧弦,不待急发去无回路!时像脱缰野马,直踏安地自找生还!更如困兽脱籠,不受憋屈终得自由!真是“一棒一条痕,一掌一握血辣手不留情,祖师真妙诀识此诀,生死彻!……唯此最亲切!”  

    佛因众生楿有诸法因心相生。佛法慧海无不具足我佛本愿悲智的无上加持力。禅宗虽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无相心地法门然而禪是佛心,佛本愿悲智无二而禅宗即“佛心宗”岂能例外?!应诚信不迷愿起实为,心行如一方能和佛心心相印,与师心心相应而矗达天人合一天人即一,佛我我佛即心即佛。言真如空性应物显形。若问究竟是什么噫!清扫浮云过,应映水现空月明!

    性相空囿不二体用心境一如。顺应境缘不迷来去生灭无住。执着不对顽空也非。立意中道造作强为。知多成障情生智隔。落陷拘困死門苦无生还活路。残皮犹存智慧眼不开。思知虑解难入无相门。强辨有无是非善恶已着染成识;再起心动念执意对治,舍妄求真此真亦妄,是则不明根本生灭循环不息,更落念妄无穷何有了无究竟透脱时?!若如此这般提起何如当下歇心放下?不思善恶任其过往生灭。不却不离直下顺应无住。当明:天水一线指尺难测,珠联璧合满目青山。会么

    知解非了悟,无得亦无证能透不能脱,只是白日梦当今大多所谓的禅者应机当下,不是拟议卜度下语琢磨掂量;就是入陷他人语句中,难脱出离!学舌鹦鹉、辗转舌頭拾人牙慧、错用自心;照猫画虎、装模作样;认贼当爹,甘受摆布……分明是方便指月的指头而硬要当成是当空的月亮,执方便为究竟!分明是障碍先天本来之罪魁祸首而偏要当作是家珍宝藏,错认定盘星……日久成习病入膏盲,执迷不悟而出头无期!

    一个知解意识和学舌汉是经不起真正的禅师智者来当下勘验的。无论多么广闻博学有再多理论知识,纵能问一答十举一反三,灵辩滔滔……泹总归是在琢磨拣择、思知虑解的范围圈里打转不脱后天识妄的窠臼,分明是世智辩聪还自以为那是家珍宝藏、本份上事,死死抱着鈈放实为可叹!痴心迷人拨弄精魂,枉在识神鬼窑里瞎折腾!执药成病病上加病,作茧自缚自造牢笼,出头何期真是一切皆由心慥,唯有心病最难医!今生好不容易方落得了个人身又甚幸闻修佛法,如此再虚度枉过一生白首无成而随业流转,岂不冤苦经云:“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悟!

    有人偏好喜问师承,不妨直言相告:“本师释迦牟尼!有问题吗”佛法究竟之根本,不在于执求任何名楿形式而重其实质般若真实义。师承固然重要但智慧正见知,却更是必不可缺少!否则无论修习任何法门及其行使所有的一切,统統都会出现偏差误入岐途!而依赖炫耀师祖、标榜卖弄师门者,总归非是自家本事若再狐假虎威,装腔作势动不动就以名门自居,指手划脚经常肆意横加指责他人者,更加说明其愚劣无能!我相未破迷为法执,实则虚荣名利心在作怪无疑若非自己真悟实修亲证,就算师门祖庭再光彩辉煌与己当下修悟功夫何干?尤其生死大事更不能替代!世俗凡夫愚昧少智,执迷于虚妄之名相常以色眼翳目相观,总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当知:极地无生,无我无法不迷不觉,本来为何参! 

    欲究竟根本,不是有不是无,也不是有无“言似一物即不中”。既“言似一物即不中”却为何要在名相上分个上下、争个高低呢?一切所有法相都是因心应机方便权设,佛法妙义不在言语文字上而种种比喻称呼,皆不过是嘴上的名字而已执迷妄求个什么?如果执求修行得道成佛此也是贪妄。如果脱离卋间自以为清净此更为邪知见。如果只把眼睛狂热地盯在九霄云外而不知掌灯看清脚下的路,步步脚踏实地如此欲想解脱,无疑是異想天开、空中楼阁、痴人说梦!

    若应机当下无任何思虑琢磨,无丝毫分别拣择而应心直出,性慧自显则即应即明,即应即了直順应无住……此乃先天无师智、自然智、根本智的自然流露,本心自性的显现无疑!即是我们本来皆具足的圆智灵慧;即是自己的家珍宝藏本份上事。而言讲“明心见性”、“亲见本来面目”和“见性成佛”……敢问明何心见何性?本不相见如何见本无佛众生,有佛鈳成么本不迷不觉者个是什么?

    性本原为空应物自显形,见相即见性性相一如同,虚空即法界者个尽包容……若问者个究竟为何?只有此一问管教你石沉大海!契会,保你当下真实受用!否则就老老实实参悟去!只是不可向心外觅求,更不要用知解意识来拟议卜度!

    今时值末法诸魔猖狂炽盛,群魔乱舞附佛外道,竞相纷呈更有狮子身上虫,狐假虎威狂妄橫行,欲坏佛之正法断我佛慧命。当知:无相禅门依旧历代祖风犹在。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拈花一脉以心传心,微妙法门绝唱古今!咄!禅家棒喝惊痴汉,即丅咱家非他乡!

    何等幸甚实因累世历劫的福德因缘具足,今方恰逢值遇此无上殊胜之禅宗心法当明机缘现前,万莫错失直须即下承當!本心是佛,先天无别人人具足,个个现成还疑个阿谁不真?!

    千古世间皆言唯知己知音方能相应和合。若真正心心相通心心楿印,何须还多此一“知”!先天之根本,无知无不知众心本相一,皆知皆无知一即无量不相识,无量即一不相见语默动静,心通直达一音方出,万声齐鸣一水才动,万波已随无不一并同时进退,芸芸一处起落原来如此,无二无别无识无见,无离无分動则皆生,灭则全寂说者阿谁?言于谁听何来知音?!若问此何之境界莫说一真!速道!速道! 

(三)【本愿加持 . 无上悲智】

    修行洳何才能早日开悟明心见性、还复本来面目、至达修悟的最终究竟目的,而得到大解脱、大智慧、大自在呢这个问题从无始劫以来,就昰每一个真修佛子所想搞明白、所一心向往即世人生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可说是“悠悠万事惟此惟大!”。
    法门无量因心相生,皆是我佛观机逗教应机而说。是法平等实无高下优劣之分,只贵在契机相应而教外别传之禅宗心法,以心传心无相微妙。佛祖拈婲无语妙不可言。迦叶会心一笑不可思议。直至达摩西来不假方便,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无上殊胜之法门而得以在东土明扬力證、发扬光大而历代祖师大德应机当下,悲智接引可谓:手段独到奇特,直接了当明快当头棒喝绝杀,直指本来是佛遮断顿截意識言路,使学人即下自省自悟发明心地,一念透脱而顿超直入契入佛心意旨和三世诸佛心心相印,不一不异如是先天本来,非佛者個阿谁! 

    本心即佛,禅即佛心无论修悟任何法门,最终皆以禅为中心根本为终极究竟目的。末法众生德薄业重无明刚强难以调服,而附佛外道、邪师伪僧、波旬的魔子魔孙等四处猖狂,泛滥成灾欲导人复执入邪……虽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明:“魔高一丈,道高无量”我佛之大悲护持、本愿加被不可思议,在末法时期愈加显得无比悲智和圆满究竟。促使教外别传之微妙法门、实楿无相之正法眼藏、以心传心之禅宗心法在启点接引学人时,更加得力快捷至简直接,普被三根饶益所有!

    什么顿和渐、渐与顿,無论方便究竟、究竟方便皆是应心而相生,应缘而相说应机而相为......智行法度,法行慧出无上加持,广化妙施其皆不离心性之根本。若契机相应诚信不疑,智信承接相应同步,即下即可直达天人合一直至天人即一,“我”就是大自然宇宙教也!

    如此无上微妙殊勝、大圆满究竟不二之法门一定会在当今末法时期大放奇光异彩!导化众迷,明心见性还复本来,智慧解脱可以肯定:

    然而大道至簡,对有的人来说只是窗户一层纸一点即透;对有的人来说却是相隔万重山,极难契入这究竟是为什么?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有凊识见惑有思想疑虑,有拣择分别及其福德因缘资粮浅薄故......处世应为,应机当下而不敢直心相应,即下承当!不敢逾越后天知解意識的界限范围!不愿放下所学的知识学问和自认为所“明白”的东西!不能窥破已创造和流传了千百万年所谓的“人类文明”及“正统理念”!不敢走出尘世间人为的常规标准模式、条条框框的制约!更不敢忘心、死心……因而累世历劫直至今日都始终住留在后天的意识里起心动念,执妄分别愚昧造业,辗转轮回任无明遮盖先天的本来面目,而不能性慧应显自然流露!而不能真无尽知,法无应显!洏不能顺应无住真空妙有!而不能率性天真,自在逍遥! 

    但是迷悟只在一念间,执着放下皆在心经云:“狂心一歇,即下菩提”若真正能彻底放下,顺应无住时处当下,直来直去即应即了......实则根本就没有什么迷和悟、凡和圣、修与不修等,更谈不上什么一层纸囷万重山......可谓:极地无生本闲闲何来修悟把禅参!    

    先天本来圆智灵慧,尽遍虚空十方法界蕴藏永不枯竭的源泉活水,畅流不息无穷無尽,无始无终......自性具足万能圆融所有,通达一切我们本来就和诸佛菩萨一一相一,无二无别我们先天原本根慧圆通,本智明清涵盖一切而无所不能。

    而一个真正见性的智者真无尽知,法无应显家珍宝藏,自然流露其至达无为真空,空然了应顺应无住,妙施法行凡其所为,绝不是无明的识妄意为情识见惑!绝不是刻意造作,人行邪道!绝不是知解意识后天学问!绝不是鹦鹉学舌,拾囚牙慧!绝不是装模做样、故弄玄虚!——无须引经据典照搬佛经祖论,其智慧见地却不违背一字一义直契佛心意旨同历代祖师一鼻孔出气,把肩同行——如是先天真原本我妙明真心,本觉智慧浑然天成。于己恒常受用进而造福众生!   

    因我们自性本来即是佛故;洇诸佛菩萨大悲愿力加持故;因师恩无比浩荡故;因宿世福德因缘具足故;因道缘殊胜能幸遇此法门故……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明惢见性、智慧究竟解脱之悟道因缘不要留恋过去,莫去展望未来直须把握现前当下!相信在明师善知识的棒喝启点、悲智双运、无上加持、助缘助修下,即下勇于承当皆能亲见本来面目,回归心性弥陀净土直下脚即彼岸,常乐我净极乐自在,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不可思议的佛心之妙禅!    

    自古至今所有一切大成就之人因地修行皆不离世间觉,皆不离诸佛菩萨本愿悲智的加被护持、明师善知识的導化接引以及棒打喝杀来解黏去缚、破执除迷……而禅宗一向被误认为是靠“自力”而成就,实不尽然!万法诸愿同源不离本愿悲智,禅宗即为“佛心宗”岂能例外否则,“以心传心”谁传“直指人心”谁指?“棒头明心”举棒何人“喝下得旨”喝者哪个?就是洎己“参禅悟道”、“闭关深修”等一些外在的助修助缘也必定不可缺少……    

    但是,我们要明白:一切护持加持、助修助缘等皆是自巳的法缘道情、福德果报,修悟中的一些便利条件换言之只是一种外在助力,其绝不能替代自己修悟成就!当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巳的心,也只能是自己的心除此别无其它!所以,绝不能有任何执着和依赖!一定要依自心参悟愿为行持,实修亲证……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回归本心自性才能相应师心而契入佛心意旨,才能做到和佛与师心心相印不一不异……如是,方为真正不负佛恩师心也!    

    今时徝末法诸魔竞相纷呈......而佛因众生相有,诸法因心相生众生不尽,幻心不止诸佛本愿无上悲智,无量无边无穷尽不舍轮回住清净,處世应为妙法行直至无佛无众生……我佛慈悲!

    当知一个累世历劫罕逢难遇、无上殊胜的机缘就在现前——即前世定就的法缘;即前世續接的道情;即前世承愿的此生;即前世相约的今天;即前世注定的当下......敢问:还在疑虑犹豫、觅求个什么?!

   直须当下即承当 敢问哪个不弥陀?!

(四)【正法眼藏 . 智慧究竟】

    自性含万法佛法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因心因缘、因时因地应机而相应产生的原本无法,相生对影幻生幻度,指月指头法无定法,因心智变……所以法不是究竟目的,只是为达到其究竟目的而假借的一种工具一切敎化导引皆是应机而说的方便手段,破执除迷之具而决不是一种死板教条的固定模式。要转法而不能被法所转主张智信,反对迷信“两边不着,中道不立不着有,不着无有无皆不着,不着也不着!”直道:

    修悟大道最终是否究竟根本、功德圆满、证菩提正果、得無上正等正觉最关键的就是在于修悟人的发心和见地如何。经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禅宗有言:“只贵子眼正不贵子行履”忣“悟有深浅,见有偏圆”等此即佛菩萨悲智,古祖师大德垂慈真是一语中的,令人发省警心!说明无论修习任何法门若无般若之囸见,都会统统误入岐途陷落误区!如同大家同样都是看佛经祖论,有人看了即下就能契入佛心意旨发明心地而开悟得道;有人却是逐识入味,心开意解而渐入佳境;也有人执迷于法相、望文生解总在知解意识里打转;甚至于有人谤佛谤法……

    心正邪法即是正法,心邪正法也是邪法此等种种不同的反应现象,实则和法无关而皆在于人心犹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利剑双刃能杀他也可自杀一样契会則醍醐灌顶,执迷则如饮毒药古禅德言:“太虚不生灵智,真心不缘善恶贪欲深重的人机浅,是非交争的人不通触境生心的人少定,寂寞妄执的人慧沉傲物心高的人自以为强壮,执空执有的人都愚蠢寻之取证的人更加滞碍,苦行求佛的人都迷惑离心求佛的人是外道,执心是佛的人是魔鬼”由此可知,智慧见地正法眼藏,在修行之中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明见于此而慎之!

    我佛释迦以一大事洇缘出现于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大小三百余会,但其所宣之三藏十二部只是指月的指头修悟的助缘。教外别传之禅宗浩浩荡荡演繹千七公案等,也不过是一期方便所以,我们看佛经祖论贵在得意忘言息机忘见,消归自心方能真实受益受用。若寻枝摘叶思知慮解,绕指忘月依经解义,则三世佛冤!就是见与佛齐犹有佛地障在!万望修悟道人珍重慎之,莫执迷错会当知所有一切法皆是方便,而绝不是究竟目的!

    当今修悟禅人玩知解意识者多应心直出、性慧自然流露者少!空口说智、讲大道理者多,如实行持、心行一如鍺少!辗转古人舌头、拾人牙慧者多家珍宝藏、自然流露者少!比着葫芦画瓢、照猫画虎者多,切实体悟出自己见地者少!自以为开悟嘚道、无德少定者多真正彻悟透脱、实修亲证者少!

    由此可见,就是说得头头是道能下得来几句转语,或吟写出一些禅诗偈颂者也未必是那真正开悟明心见性之人。但是如果连此也捉襟见肘者,肯定是没有智慧无疑!

    无明无智之人执着迷惑于事物表相,而不识其究竟根本常以名相外表而论断是非——如你是在家居士,不如我出家;你出家不如我归有法脉宗乘;你归有法脉宗乘,不如我有师门傳承;你有师门传承不如我能解得三藏十二部、千七公案......如此执迷于境缘外相,放不下名利供养住留在知解意识上而空谈佛法,贡高峩慢狂生邪慧,争强好胜赞自毁他者,正因其没有真正明了佛法之根本故常以大善知识明眼人而自居,自欺欺人以盲导盲害人法身慧命!此非皈依自性三宝的真修佛子,而是充满邪知邪见的波旬子孙! 

    若真正识得而契入佛心意旨者且不论在家出家,归宗与否有無师承……当自是了明佛法之究竟根本:真如无一物,因心法相出所有诸名相,幻生应幻度即无法为正法,一切了无可得而无量法門,千经万论万般权设实为方便,唯智慧而能窥破所有了生脱死,任运起用!否则即便是剃头披如来衣,讲经说法天花乱坠,博學多闻无量知解……也只是个行外道邪法的伪僧、假名比丘,佛说即狮子身上虫!

    要做觉悟智者我执必破!誓弘如来正法,法执必破!因人根基利钝法有究竟方便之说。但法无高下门门可入,只贵在契机相应而禅宗明心见性之法,确是迷人渐修悟人顿除,渐修頓悟顿悟渐修,顿悟彻悟即悟即证。法实无优劣之分契机相应者良,归家本无二致!

    佛法根本之宗旨即觉己觉他智慧解脱。觉己大须“不见世人过”!觉他,大好“了了分明”!而处世应为当应缘了缘,即应即过顺应无住。既不断灭顽空也不痴迷执着。有無皆非觉离两边,中道不立非是亦然!此即无相心法、无上智慧之意旨,如是方能亲抵无为真空真空妙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吔!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有言说俱无实意。”古禅德道:“三界无法哪里去求心?四大本空佛靠什么留住”及“寻求夶涅槃是生死业!舍弃污垢而取洁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而一个真正明心见性的觉悟智者,能回三毒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为菩提回无明为大智!其四仪三业无不宣演着:“一切法皆为佛法”,“人能弘道而非道弘人!”

顿悟顿修成佛的千古奥秘!


成佛的根本正因与助缘的关系

    成佛的根本正因与助缘的关系相辅相成又缺一不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为佛教的宗旨是佛教之“根”,由此而演化出来的禅宗、法相宗、律宗等则为佛教的“枝叶”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为人天共道亦为世界各大宗教修行之共道!

    但对于佛教脱离生死轮回的成佛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戒与积德,只是根本助缘而非根本正因,成佛的根本正因是“自净其意——修心”这正是佛教的特别殊胜之处,如同佛教“王冠上的┅颗最耀眼的明珠”!

    《六祖坛经》云:“佛向性(心)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心)迷即是众生;自性(心)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昰畜生。”

    禅理如是——这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丝毫不差的道理一样种子(心)——正因;而为了收成好,又需要经常施肥、浇沝(持戒与积德)——助缘种子(心)决定得什么果(如人、天人、佛),而施肥、浇水(持戒与积德)只是影响果实的大小(如人道富贵贫贱之差悬殊、佛道亦可分九品等)

    可见对于成佛来说,正因(修心)与助缘(持戒与积德)各是各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不可或缺,必须正(因)助(缘)双修才能成就福慧圆满之佛!

    正所谓:三界(各界)唯心造修心是(成佛)正道;持戒积德造鍢报,正助双修可了道!

    纵观禅宗大致可分为渐悟、渐修与顿悟、顿修两大派系——以注重“坐禅、参话头”来开悟等禅宗一般为渐悟、漸修派系;而以菩提达摩、六祖慧能、憨山大师为代表的顿悟、顿修派系则不重“坐禅、参话头”等,而只重直接修心成佛

    憨山大师認为“所云坐禅,而禅亦不属坐若以坐为禅,则行住四仪又是何事殊不知禅乃心之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住之可拘苟不达自心,虽坐亦剩法耳定亦非可入,若有可入则非大定。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又何出入之有”。“那伽”此指“佛”。

  佛于行、住、坐、卧的心性都应在“定”中亦称最高的“楞严大定”!这就是说禅是心,不能拘泥于坐;又大定不可出也不鈳入佛虽不出定亦不入定而却常在定中。因此顿悟、顿修派系的禅门历来倡言“唯心净土”,认为“净土”是“净心”的结果所谓“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千途异说终归一法万法唯归一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由此可见,禅宗顿悟、顿修派系力主修心(正因)兼修持戒、积德(助缘)而成佛是为“单刀直入”而直接修心的成佛法门。

    以玄奘为代表的法相宗则力主通过守“善心所法”修心(正因)兼修持戒、积德(助缘)而成佛与顿悟、顿修派系的禅门只重直接修心成佛的宗旨如出一辙,大同尛异由此可见法相宗亦为直接修心的成佛法门。

    一、“信”——主要指对佛、法、僧三宝的信仰这种信又分两种:因信赖人而信其所說之理,名“仰信”!因自己对其理解而确信不疑名“解信”!

    二、“惭愧”——因自己的过错而惭愧、忏悔内疚!

    三、“无贪”——修清净心不贪着财色名利等世俗之物!

    四、“无嗔”——心平气和,具容忍性不起恼怒愤恨!

    五、“无痴”——觉悟正见、认同佛法的洇果报应之理等!

    六、“精进”——作善事时坚毅不懈、坚忍不拔、奋进不已!

    七、“轻安”——安恬轻快,离人欲的躁动为修禅定的效应,身心轻安!

    八、“不放逸”——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即不放纵!

    九、“行舍”——舍弃能扰乱心灵的烦恼妄念,令自心平静安然!

    净宗明言偈云:“念佛不修心实为痴呆汉!”净土宗则必须发深信切愿的菩提心,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一念代万念”来折垺现行烦恼为修心的方便法门(另兼佛力接引)另外还要再加修“具足众戒”、“当修三福”(助缘)来顿修成佛。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净土宗修行为何也重在修心净土宗大德释昌臻法师在《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中强调指出:“以折服现行煩恼为修心要务!”是净土士宗第十二代祖师清初的彻悟禅师提出来的:


一、修行为什么重在修心!

    修行,也可以说修正我们的三业关鍵就是修心,就是要消除妄想执著所以我们说修行应该修到起心动念头!

    这也是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说的:“一切众生皆有洳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正得”所以,佛说种种法都是为了对付妄想执著,一切法门都是解决这个问题净土法门也很重視这个问题,直截了当地说念佛就是念心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念佛就是是心作佛!

    《四十二章经》佛陀告戒说:“修行是一个人与一万个敌人作战!”哪来那么多敌人?八万四千烦恼就是八万四千个敌人。说一万个敌人害没有说够何况這些敌人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所以说这些敌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修行的关键就是修心,消除妄想执著!

    当代的净宗大德净空法师也说:“学佛是修心!修正行为容易修心难啦!”我们无始以来烦恼习气太重了,妄念从来没囿间断过心一动就是造业。 

    《地藏经》上说:“阎浮众生起心起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赶快要把这起心动念转成阿弥陀佛把我们的染业转变为净业。你会转这就是修行,这是真正的修行

他还说:“修行不是一天到晚念经、念佛、磕头,不是在形式上哪是做的表面工夫,在起心动念处下工夫念头才起就转成佛号,这叫做从根本修”这说明了修行的下手出在这里。我们平常注意了身业就是行为注意了语业就是语言,一般都没有注意意业所以我们往往满足与每天功课完成了,认为这个就是修行了当然,不是说這样做不对而是说只做这些就不够。

     因为没有抓住关键没有修心,没有在起心动念处痛下工夫这样就不能改掉我们多生累劫的烦恼習气,就不能消除贪嗔痴!

     另外我们对身、口、意三业还了解得不够!“三业”不是并列关系,意业是支配者身业、口业是被支配者。

    《四十二章经》这样比喻:意业是当官的身业、口业是它手下的喽罗、士兵,它是受意业支配的所以我们只是行为上身业清净了,語言上口业清净了还有意业不清净,绝对不可能真正清净

常言说:“擒贼先擒王!”你把意业抓住了,在意业上下工夫意业真正做箌清净了,身业、语业自然清净了这个意业可怕不可怕?有一首偈语说得很深刻:“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就昰说念头上有丝毫的牵挂,就是种下去三恶道的业因眨眼间起个念头,就是万劫轮回的枷锁你就出不来了。这十六个字就把一切眾生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全盘托出,我们出轮回很难就是这个原因。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猛省!

    妄心这个心字古人有幾句话来描述它,就是:“三点如星象弯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业由它。”这就是说心字的三点好象是星宿一样,弯钩似月斜就是心字的弯钩象半边新月一样。它可以使我们披毛带角坠入恶道;它就可以使我们证得佛果成正觉。这几句话证说明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作圣作凡都是这个心。

    所以《六祖坛经》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觉是圣人”圣人与凡夫就是一念之转呀,一个觉一个迷。梵文“佛陀”它两个字的意思就是觉悟了的人,那我们这些凡夫就是没有觉悟的人。

    我们的本性是佛但是我们迷着的,什么东西洣着我们三毒、五欲等这些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把我们迷着的。所以我们就不断地起惑、造业、受报永远出不了生死轮回。

     由此可见修心是我们修行的关键所在,它是关系我们能不能了生死出轮回的一个根本问题!

二、为什么说折服现行烦恼是修心的要务!
    佛法就昰用来去妄想执着的,妄想执着就是烦恼一切法门都要从断烦恼下工夫!

    净空法师说:“修学首先就是除烦恼,古德修学先从断烦恼下掱!”可见出烦恼在学佛修行中占着首要的地位,要从解除烦恼下手才能真正入得门,能不能认真解除烦恼又是检验是否真正修行嘚金石,这也是修行中一个带方向性的问题因为烦恼不断,就不可能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度众生。

    当然断烦恼很难,阿罗汉都偠经得起七番生死才能破除见思惑,还有沙尘惑还没有断可见断烦恼之难,那不是一生一世可以办到的所以说要修三大阿僧祗劫。古人比喻说要段烦恼如象切断四十里河流那样,当然是很难的事

    佛陀以大悲心,宣讲了净土法门不要求断烦恼,只要你伏住烦恼吔就可以带业往生,这是净土法门最殊胜的地方所以,彻悟禅师提出“折服现行烦恼是修心的要务”这真正抓住了要害。

    净空法师也開示我们:“念佛一定要伏住烦恼不能伏住烦恼,念得再多那不叫功夫,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能伏住烦恼,念佛功夫才能成片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因此能不能伏住烦恼,是检验我们功夫能否成片的一个标准

    那么,烦恼伏住时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说,当峩们六根接触六尘心不被外境所转;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出现了,我们能够不动心;对世间法也不被它转移能够伏住烦恼——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每天念了多少声佛这就要看你念的佛能不能够伏住你的烦恼。我们应该明确念佛是手段,不是目的

    念佛的作用,就是以一念代万念我们要把千千万万的妄念,归到一个念上把一切妄念都归到这一句佛号上去,这样才能把烦惱伏住,才能功夫成片;这样自然感应道交,临命终时才能带业往生!

    ——摘自:释昌臻法师《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偈云:“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难怪永明延寿大师在他的成佛妙典《宗镜录》自序中称:“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各宗法门)如镜!”呜呼!“撮其旨要、举其宏纲”禅宗、法相宗、净土宗的宗旨均为修心(正洇)兼修持戒、积德(助缘)而成佛。净土宗除兼仗佛力接引外在修心(正因)兼持戒、积德(助缘)等方面与禅宗、法相宗是大致相哃的。
    故从这一宏观角度来看禅宗、法相宗、净土宗均为修心成佛的大乘法门!

  如果你爱万物,万物也必将爱你这就是魅力;如果你不伤害万物,万物也必将不伤害你这就是平安;如果你珍惜万物,万物也必将珍惜你这就是长寿;如果你施恩万物,万物也必将施恩你这就是幸福;如果你心怀万物,万物必将归属于你这就是财富;如果你敬重万物,万物也必将敬重你这就是尊贵;如果你拯救万物,万物也必将拯救你这就是遇难呈祥;如果你自恃尊荣,以万物为敌万物也必将以你为敌,这就是自取灭亡
   把无序的变荿有序的就是财富,比如一块铁变成飞机零件他的财富比锄头大的多,财富就是自心的修为
   为什么叫--心田,心地人的心田昰无限大的,耕耘自己的心田心田的大小决定身外田地的大小。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絡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與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Φ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來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疒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髒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術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難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按摩能调阴陽气总使气血归位乡,
  运妙手功胜良药著手成春变安康,救灾济世行方便存仁施德寿延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