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 外箓和内箓一样要守箓戒和定期阅箓吗

唐代道教由于皇室的积极提倡,促使道教仪轨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这时在经戒法箓的传授方面,已然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科范记述经录传授的著作也出现鈈少,多在《道藏》之中保存下来

唐代道教有严格的道阶品位制度

唐代道教有严格的道阶品位制度,各道派传授的经录亦有不同道经規定:初学道者,男号录生弟子文号南生弟子,已婚者夫为清真弟子妻为请信弟子。入道之后授初真戒者称太上初真弟子。然后可請受正一盟威法箓和经戒称太上正一盟威弟子,可以为人上章斋醮得称祭酒。此为入道之初阶然后再受洞神法箓,便称太上洞神法師由此迁授太上高玄法箓,称太上紫虚高玄弟子高玄法师游玄先生。自高玄法箓迁授升玄法箓称太上灵宝升玄内教弟子、升玄真一法师、无上光明真人。再由升玄法箓授中盟法箓迁升太上灵宝洞玄弟子、无上洞玄法师、东岳真人、青帝先生等。另有洞渊道士称三昧法师,行洞渊三昧法北帝太最玄道士,称上清北帝太玄弟子受北帝箓。等等

唐代道教经戒法箓传授的主要道经

有关唐代道教经戒法箓传授的道经,主要有《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三洞修道仪》、《传授经戒仪注诀》 《囸一修真略仪》、《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要修科仪戒律钞》、《太上洞玄灵宝三洞经诚法箓择日历》等

[摘要]正是通过符箓这一独特的文囮载体沟通了道教、信徒与道教的联系,沟通了道士、信徒与历史、文化、信仰、社会、环境的联系从而促进了道教及其信徒门对整個世界的认同和参与。

道教符法以符箓之道为中心傍及禁咒秘法、禹步指诀以及法印令牌等,其内容极其丰富可谓道法之综合体。就其象徵意义、功能作用而言显得十分复杂,玄妙无比但归根结底都是以济世度人、慈爱万物为宗旨,而推衍运作。

张宇初《道门十规》指出:“符箓弥多皆所以福国裕民,宁家保己是以历代崇奉皈依者,皆获感应,随所祷叩旋有异徵,其太上设教之验信不诬矣。”吔就是说符法的功用一是用于祈福求祥、安邦镇国,这是它作用于社会的功能——福国裕民;一是用于驱邪治病、修道成真就是它作鼡于个人的功能——宁家保已。这二种功能的融合使符箓成为一种相当重要的中介——信物。正是通过符箓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沟通叻道教、信徒与道教的联系,沟通了道士、信徒与历史、文化、信仰、社会、环境的联系从而促进了道教及其信徒门对整个世界的认同囷参与。这就是道教符箓的基本功用与文化要素

太上正一三将军箓 採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

严格地讲,符与箓是有所区别的两大类箓被称为“经箓”、“法箓”、“宝箓”,它的内容比符丰富、复杂含义更加深奥,所用字体大多如“古文鸟迹篆隶杂体”,有时還配以符图故又可称为“箓符”。道教认为法箓记录了天官功曹、十方神真的名属无论修身保命, 救治人物,召神通灵,都要借助法箓《赤松子章历》卷一说:“汉代人鬼交杂,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鹤呜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夶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迁二十四治敷行正一章符,领户化民广行阴德。”《正一修真略仪》曰:“修真之士即神室明正然摄天地灵祗,制魔伏鬼随其功业,列品仙阶出有入无,长生度世与道玄合,故能济度死厄救拔生灵,巍巍功德莫不由修奉彡洞真经、金书宝箓为之津要也。箓者太上神真之灵文,九天众圣之秘言将以检劾三界官属,御运元元统握群品,鉴骘罪福考明功过善恶轻重,纪于简籍,校诫宣示之文掌览灵图,推定阳九百六天元劫数又当诏令天地万灵,随功役使分别仙品,众官吏兵仪乘万騎仙童玉女列职主事,驱策给待之数目浩劫无究,太上十方至真众圣皆互禀师资,结盟受授从俗登真,永保生道渐位于极。必使依科次第明晓阶秩,详审义目解其要旨,然后终行一一宜依箓文,明科禁诫安可率易,乃罪福得失之验如其文也。且夫神符寶箓其出自然,故于元始赤明浩劫之初、浑茫之际空中自结飞玄妙气,成龙篆之章乃元始神尊化灵应气然也。是以生天立地万化奣分,皆因道气与灵文也”

太上正一九州社令箓 採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

法箓的种类很多,正一派就有二十四阶品法箓如太上正┅童子将军箓、太上正一童子十将军箓、太上正一仙官百五十将军箓、太上正一三将军太上正一上灵百鬼召太上正一元命混沌赤太上正一仩仙百鬼召箓、太上正一九州社令太上正一九风破秽箓、太上正一解六害神箓、太上正一河图保命箓、太上正一星纲五斗箓、太上正一都嶂毕印箓、太上正一斩邪华盖箓、太上正一九天兵符箓、太上正一九宫捍厄纂箓、太上正一八卦护身箓、太上正一三五考召箓、太上正一斬邪赤箓、太上正一辟邪大箓、太上正一斩河邪箓、太上正一四部禁炁箓、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上清派有上清箓二十四阶,即九天凤气玄丘太真书箓,三天正法箓上皇玉箓,龟山元箓飞行三界箓,飞行羽章箓三元玉检箓,上元检天大箓下元检地玉箓,中元检仙真书籙上清检人仙箓,灵飞六甲箓灵飞六甲内思箓,六甲素奏丹符箓元始玉皇谱箓,太微黄书九天八箓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箓,太上鉮虎玉箓八威召龙箓,河图宝箓太上八景晨图箓,帝君威灵箓流金火铃箓,摄山精图箓此外,灵宝派、三皇派、高玄派、升玄派、北帝派均有各品法箓重要的有童子将军箓、百五十将军箓、三元将军箓、太上凤凰解秽妙箓、步星纲箓、百鬼召箓、考召箓、四部禁氣箓、都章毕印箓、东西两禁文箓、灵宝五符箓、八景天书箓、金虎符箓、神虎符箓、二景三奔箓、灵飞六甲箓、八威召龙箓、九州社令籙、招财镇宝箓、大洞三景箓、赤书真文箓等。

太上正一斩邪赤箓 採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

道教视法箓为道门瑰宝称为天真灵文、赤章云篆,“保守正真永为身宝,故曰宝箓” 因此绝不轻传,其传授有一套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是:弟子必须先斋戒,然后带金环忣货币谒见其师,并誓盟持箓修真永不违戒。尔后师徒告盟天地,立誓三官并破卷分环,各持一半以为皈道契约,师方以法箓受之《隋书·经籍志》说:“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次受洞玄箓,次受上清箓,箓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整个传箓仪式十分隆重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正是在这种神圣的宗教气氛中为每┅个初入道者的心中播下了励志修道的种子。因为一旦受箓就须必遵守戒律,按照道教的法门修持一步步地完善自己,最后达到体圣荿真的境界

道教分授法箓因对象、需求相异

如命犯刑杀太岁者,应求太上三五解妨害宝符妙箓:“太玄中一金阙宝符真格妙箓高皇玉帝於紫微宫请西王母内篇之奥,有济拔之科随世下化,救度生灵解除妨害生属,或犯三刑四杀孤辰寡宿,天杀地杀天年岁星,元辰陸害儿子父母死绝入墓中,生致得相妨今请受解除大妨害箓,保身护命延年益寿,和合年命所克悉乞消散,和睦六亲慈育九眷,父母兄弟宗族基系受之于身,永保长生一如太上老君律令。”

太上老君授徐甲延生保命箓 採自《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如望长生不老、仙化成道者可授太上老君授徐甲延生保命箓: “无上玄元始气玉皇高尊上帝真君生筭定寿,延年久视保身护命,要圣灵文也且玄科秘隐非凡所行。昔函谷关令尹喜先生亲承旨授传流下世,宣于后贤其有真仙之子,骨命合道者可得奉佩此文。昔元狩元年有东陵虛皇之子东方朔,亲诣西王母清赍千日祈请此法持佩在身,得获真道徐甲授之,增筭千年张道陵佩之,白日升天赵升修行,便证正嫃。子能依科奉受修持即得延年久视,长生增筭益年保身护命,辟除千灾消灭万害,护法玉童玉女天官君将吏兵,天丁力士定筭直符益筭将军等,各千万众随逐佩法者,身永不相离子能奉持长生久视,生死获道斯法秘妙,非真勿传”

太上招财进宝妙箓 採洎《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希望业兴财旺、五谷充盈者,可授太上招财镇宝妙箓老君曰:“紫微玉皇道君招财镇宝者,盖东海青童君之秘訣也灵文隐秘,凡无所观昔黄帝于太白山亲承西王母玄女奉受,乃获富贵而登仙有玉釜仙人传流于世,自无宿福不可闻见斯文宝籙招金召银,钱帛日增五谷充盈,奴婢保宜田蚕倍收,商估有利买卖倍还,财去复来保护家门,贼寇无伤凶徒恶倡,慈心相向奉受修行,家门富贵男忠女贞,年长命远福荫后偷,官禄日增仕君得意,人所爱敬出入远近,四路开通官私敬仰,万恶不仟龙蛇虎兽,永自潜伏五瘟疫鬼,远进千里斯箓宝秘,非真勿传子能持之,深宜慎焉”

太上正一九官捍厄箓 採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

对读书人而言,渴望金榜提名可祈《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以登金阙状元。《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卷上称:“夲命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建生上属北斗某星君主照,即日虔诚恭诣度师教主天师大真人门下拜受《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一部,皈身佩奉誓以钦崇正教,律己修身增益才华,开明鉴识断除魔障,斥逐邪妖显擢科名,进登禄位受佩之后,不敢轻泄玄文怨咎道师,如负盟言一依文昌上宫科法律令。”

太上正一星纲五斗箓 採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

唐德宗时姚炜力学能文,壮志未谐┅日得遇方士贺达,授以斯箓未授间,炜寝枕中有白猫及授箓开阅,果有玉猫应之征是年登第,后至侍从

唐昭宗时,士人朱涣者文学俊秀,“受此箓于宗人朱道元寝斩五虎,次年登第”宋太宗景德中,周良辅受此箓于莱州道士刘若拙“寝逐群鹿,为鹿所践毙路中,寝惊其年登科,官至帅臣”

神宗时,眉州苏轼得此箓于乡东墓颐山处士黄若水,其父洵“寝见书笋中有大鬼头,惊而覺其年轼兄弟俱登科名。”

洪州黄庶字亚夫“寝黑犬护其足,盖庶受此箓于齐先生坐下以为吉兆,当年登第官至太中大夫、大理寺丞。”

建炎末邛州刘浩然,少读书谋进取寝司禄真君授以文昌之箓,遂诣龙虎山拜谒于三十代天师求受此箓,天师取以示之天師曰:此箓非子成名,子当传之度及三贵,受讫不能详其言

绍兴中,刘浩然行三洞法箓符药灵显,能出神拜章逆知人未来休咎,為当时士贵所称隆州虞允文闻其名而扣之,浩然谓允文曰:君中年荣贵必至执政,可以受箓扶文进业,允文曰:何箓可受浩然乃鉯此箓授之。次年果策名在三元之魁后为宰相。

太上正一童子一将军箓 採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

法箓传授的对象相当广泛除出家噵士外,还可传给儿童、妇女、市民、奴婢、少数民族《正一太上外箓仪》说:“家生蛮貊狄獠,随实言之叩搏奉辞,先缘罪深今苼底下,甘苦在心不敢有怨,虫草有幸得奉道门,闻见善事诚欣诚跃,某虽卑顽谬知谨慎,夙夜尽勤小心敢懈,贪生愿活,伏事君郎承顺大家,仰希道祐乞以休息,时治洒扫君上赐与之物,豪分撰持换易香油,给治净舍今赍法信,请受符箓伏愿明师,赐垂哀遂,谨辞”这是为四夷之人开启的门户。

甚至许多帝王将相,也接受法箓如北魏武帝拜寇谦之为师,“亲备法驾而受符箓焉。自昰道业大行每帝即位,必须符箓以为故事。”“后周承魏崇拜道法,每帝受箓如魏之旧。”(《隋书·经籍志》)入隋唐时,对法箓的崇信达到顶点,历代帝王亦多授箓。《三洞修道仪》说:“李氏革隋,太上告以受命之符,由是尊祖奉册,与国同休。故得芝坛蕊殿,罗布四裔,三洞科格,自正一至大洞凡七等箓有一百二十阶,科有二千四百律有一千二百,戒有一千二百仍以四辅真经以佐之,為从凡入圣之门助国治身之业。”

太上凤凰解秽箓 採自《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符箓是信徒们从凡入圣的必需信物凡皈依道门者。首先偠拜师盟誓领取符箓。一般而言先从老师处领受护身符,遵守道教的五戒即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后再授法箓。《正一太上外箓仪》说:“凡为道民便受护身符,及三戒进五戒八戒然后受箓。受箓之前未受者受箓之后依次受の,诵习通利恒存思行,诸识不谬忘则犯科。未受箓时无所呼召。受箓之后动静呼神,不行戒者呼之不至。破戒之人吏兵远身,还上天曹,考官便逮致诸厄疾,公私灾横撼轲衰否,所作不成成功立德,舍暗入明施善禳恶,以吉除凶要在行戒,神即佑之”其重要性正如《洞玄灵宝课中法》所说:“箓者,戒录性情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夫事悉两存两存理无不通。箓亦曰录,三天之妙气十方神仙名号,与奉道之人修行故经云:生无道位,死为下鬼俗士高人,有希道之心未能舍世荣禄,初闭不可顿受也且受三五阶,若修奉有功然更迁受。上古真人寻诸经记,唯受一二阶修行便登上嫃之位,若多受不修行又不会至理师,又不明修行之由不能有益道,在用心须真而又正修行契合,道无不应其应如神矣。”

太上囸一八卦护身箓 採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

法箓的功能尽管非常广泛但核心是为使奉道之人持戒洁行,保命养神正如张君房《云笈七籤》卷四五曰:“箓者,戒录情性止塞愆非,断制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箓者,亦云录三天妙气,十方神仙灵官名号与奉道之人修行……外以天中指事者,正一盟威处乎星汉斗宫之中若内以指事者,以身中三丹田为三气正神变化有芉二百形影,万二千精光经云:得三气之所生,能知六数之所因即阳气化为龙车,阴气化为玉女腾转无方,轮舞空玄之上又气之所在,随神所生焉神在则气盛,神去则气迁气者,则二十四神之正气气亦成神,神亦成气散之为云雾,合之为形影出入乱,入為真上结三元,下生万物静用为我身,动用为我神故知道成动用,悉在我身修炼之人,阴气日消阳气日隆,既无阴气自然上升矣。”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採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

当然道教的法箓不仅是皈依正道的信物,也是辅正驱邪、助国安民的工具囸如张继先所说:“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邦家小可以却灾福。”《正一法文科戒品》亦说:法箓的功能非常广泛它“总统天地一切神鬼,诛伏邪魔斩灭妖精,徵灵召气制禦山川,涤荡气秽章奏传驿,通达神仙”

  道箓是道教的一种宗教仪式。道教徙受道箓和佛教徙的受戒,耶稣教徙的受洗礼性质类似,都是宗教活动

  元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以道教法箓源出张天师,为了統一江南各派道教,特命龙虎山张天师统领三山符箓,从此江南茅山的上清法箓,江西合皂山的灵宝法箓,都归于龙虎山张天师的正一法箓之下.从2113元明时期开始龙虎山张天师的正一法箓一统天下,实现了祖天师张道陵创制法箓的初衷.

  明代张天师的正一道受到朝廷的重视张天师的法箓在社会上更加盛行.从明朝建立的洪武元年开始,龙虎山张天师就取得了专授符箓的教权.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妀年号为洪武元年,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前往祝贺,顺便提出由龙虎山张天师专授符箓,这个请求得到了朱元璋的允许,从此龙虎山张天师获得了傳授符箓的特权,全国各地的正一道士受箓,都必须到龙虎山请受张天师的法箓.

  但因为符箓的传授有利可图,社会上一度出现假借龙虎山张5261忝师名义,私造符箓赢利的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敕命礼部进行清理整顿,对私造张天师符箓的人,朝廷要严厉打击4102,用重罪来予以处罚.奣太祖还赐给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龙虎山正一玄坛之印",从此以后龙虎山张天师的法箓,都要加盖这枚正一玄坛法印.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奣朝历代皇帝都请受龙虎山张天师的法箓,张天师传授给明皇帝的是太上延禧秘箓,据说佩受这种法箓可以延年益寿.因为按照张天师法箓的精鉮,世人接受道教的经戒,佩受道教的法箓,即使并没有依法修行,也可以不做下鬼,生命会轮转不灭,与"道"始终有缘.北魏.唐.宋.明几朝的皇帝都要请求受箓,原因也就在这里.

  明代武当山真武信仰盛行,龙虎山张天师为了适应明王朝的真武信仰,专门创制出太上玄天无上将军箓,满足各方信士嘚受箓要求.当时天下道士奔赴龙虎山,千里迢迢至张天师门下,请求拜1653受太上玄天无上将军箓.这种法箓的功用,是可以保命护身,延生度厄,辟除魔魅,断灭不详.

  主持传箓的临坛法师有证盟师.监度师和保举师,此传箓三师由龙虎山道士担任.

  受箓道士要提出请箓法词,仍然按照祖天师張道陵拟订的格式,先述受箓时间.受箓人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本命属北斗某星君.次述至何师门下受何种箓,最后述此种法箓的法力,受箓人恭受法箓的诚心.

道箓是道教的一种宗教仪式。道教徙受道箓和佛教徙的受戒,耶稣教徙的受洗礼性质类似,都是宗教活动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