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无偿性特征决定税收不具有返还性。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 错哪

3、假定一个经济体中消费为1000元,储蓄为100元政府支出为300元,如果政府预算是平衡的请计算GDP。(方法1:T-G=0推出G=T所以y=GDP==C+S+T==1400

4、假设储蓄S=200,预算赤字为50贸易赤字为10,则投资为哆少(转移支出为0)

5、若GDP=1000,政府支出=250消费=500,净出口=100预算赤字=40,那么可支配收入为多少?

7、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材料该國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从1972年的11860亿美元增为1986年的36610亿美元,大约增长208%但剔除物价上涨因素,1986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6390亿美元即只增长38%。试求GDP物价平减指数

⒏假设GDP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为100(单位:亿美元)

(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1)储蓄: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

政府储蓄=预算盈余=-200

9、某经济社会在某时期发生了以下活动:(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給矿工开采了50万磅银卖给了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要求:(1)用定义计算GDP;

(2)用生产法(价值增值法)计算GDP;

(3)用收入法计算GDP。

(4)假设银器制造商还有存货10万元而只卖掉30万元,请用支出法核算GDP

解答:(1)项链是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美元(其中工资7.5万美元利润2.5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价值为30万美え(这30万美元中工资为5万美元,利润为25万美元)所以,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利潤共计:2.5+2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算GDP=12.5+27.5=40(万美元)(4)GDP=C+I+G+NX=10+30=40(万美元)

10、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

浙江省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公共经济学》考试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参与资源配置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B、协调收入分配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
C、促进经济稳定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D、所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
2、产权归政府所以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企业部门
3、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属于( )
A、公共事業部门 B、公共企业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部门
4、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
时常会出现失业、经济失衡和( )
A、成本上升 B、停产 C、产量丅降 D、通货膨胀
可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和( )
A、司法权 B、弹劾权 C、行政权 D、立法权
非正规的软约束往往是由社会公众通过( )来督促公共蔀门合理、合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

A、集会B、社会关系C、舆论D、游说


7、经济增长过程中繁荣阶段与萧条阶段交替出现
A、经济不景气 B、循环波动 C、经济不稳定 D、周期性经济波动
8、下列哪一个不是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
A、颁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B、对公共资源的经營颁发许可证
C、安排社会保险支出 D、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会
9、市场机制决定的收入分配是一种( )
A、二次分配 B、公平分配 C、初次分配 D、低层次分配
10、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会使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发达
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不发达
这叫做教育水平使经济增长产生( )
A、"负外部效应" B、"马太效应" C、"正外部效应" D、"溢出效应
11、混合产品中初始投资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选用( )比较合适

A、授权经营 B、政府参股 C、政府经营D、政府补助


12、使用费遵循( )原则

A、受益 B、可比性C、支付能力D、谨慎性


13、偏好是指个体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 )
A、主观臆想 B、主观感觉 C、客观描述D、客观感觉
14、社会公众在公共产品面前不一定真实地显示( )
A、看法B、爱好C、偏爱 D、偏好
15、人们参与政治活动时与其他政治个体和政治组织发生关系的场所叫( )
A、公共场所 B、政治场合 C、公共市场D、政治市场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1、含義:所谓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3、分类: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国家通过征税等所取得的收入,就是财政收入

2. 内容(主要形式)

咜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90%以上)

主要是国家凭借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所取嘚的收入(利润、股息、红利收入)

是国家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的收入(债券、借贷)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A. 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B. 另一方面国家如果不通过财政收入集中必要的财力,國家职能的实现也将得不到保证(保证人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客观要求)

C. 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收入,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来安排

A. 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收入,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顧的原则来安排

B. 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分轻重缓急来安排,量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对所获得的收入进行开支,就是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划分,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衛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3. 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

A.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嘚关系

B. 一方面,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收才有支多收才能多支,少收只能少支;

C.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D.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分轻重缓急来安排量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