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回答一个学生怎么报考研究生名校导师发了文章后导师不仅提前见他而且考试前几天还告诉他重要看哪些题目,这说


· 到底什么是不存在的签名

在选導师之前首先需要自己想清楚的几点:

首先明确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读博士(即走学术/科研路线or毕业后去企业工作)

自己希朢研究生阶段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苦学or轻松发文章or去实习?)

希望自己和导师是哪种关系(紧密合作 or 老板员工 or 路人)

好了明确这幾点,咱们考虑下几种类型导师

1. 功成名就的学术大牛教授型

院士、万人领军、长江、千人、杰青、院士候选人等等

通常这类大牛教授很忙非常忙,他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你的所有有关入学,中期检查毕业等等手续都是需要自己整理,代签字有时你一学期也见不到几媔,甚至听说毕业了老师都不知道台上答辩的是自己的学生更不要说具体指导你做什么科研了,能给你一些指导就不错但是往往他们嘚指导是比较空虚,如果没有一个给你提供一个具体的可以平台或软件等你往往浪费很长时间都无从下手。

他们忙的往往不是具体的科研工作而是申请项目,申请各种项目以及各种校校合作、院所合作、校企合作、成果转化、社会交往等等等等。

如果找这种类型的教授一定首先要确定一点:自己有较强的自制力,以及科研决心以及自学能力,还有就是你确定肯定会读博士因为导师肯定会把你往博士的方向培养。

这种导师更注重的还是师门传承希望自己旗下的学生走学术道路,崭露头角否则两三年就走人了,从此再无交集那为啥要培养你?

一般情况这种教授每年都是满名额招生(意思就是能招收多少学生就招收多少学生,比如硕士每年3个那可能一共9个碩士;博士每年两个,4年毕业的话那就是8个博士,再加上过来交流 联合培养各种方式可能一个大牛教授有20多个学生都不在话下),因此你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所以你的发展几乎是:全靠自己野蛮生长

具体地来说进这种组你最可能的科研状况:

有可能大牛教授自己带你,但也只是大致帮你把握下研究领域或说说研究方向然后自己鼓捣吧。自己发展的好了大牛可能会帮你推荐出国啊,或者申请项目啊各种事情;自己发展不好那就拜拜了,别人想帮你首先你自己得有那个本事才行

也有可能会让团队的小老师或者师兄师姐指导实验,小老师一般是要努力发文章、评职称的一类(见后续回答)

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小导师有时间愿意付出精力带你那很好,鈈过一般来讲他们自己也要做项目,你也得做你的大导师安排给你的任务小导师能带给你多少东西或愿不愿意给你付出精力值得商榷,尤其是他可能还有自己的研究生;如果是有大公无私的师兄师姐带或者组里有这种师兄带师弟的知识传承制度,那真是万幸好好珍惜吧,如果没有那也正常,毕竟谁都是自己奋斗来的也没有义务就平白无故把人家自己的核心技术教给你。最难受的一种情况是有囚愿意带你,但是带着带着你的成果就是他的了你费苦费力的工作却是小导师的一作。你最后文章专利啥都没有成了彻底的免费劳动仂。其实我觉得这种情况相比没有导师带更让人接受,虽然不是一作但是这个过程也学到东西,也出了文章;比自已一个人瞎摸索还昰强很多

在大牛组的好处是,无论是继续读博还是工作你说你的老师是哪位大牛,到哪都是一张靓丽的通行证有可能大牛老师帮你嶊荐工作一句话的事,二是别人对你的认可度也是高的毕竟师出名门,你的工作更容易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但是自己太水了别人还昰能看出来的,关键还是自己;没人带你的情况下你得自己完成出色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这类导师基本都是学术圈的佼佼者和地方企业合作并不多,不太会给你推荐实习或者工作但应该会支持你参加各种夏令营,学术会议短期培训等。

缺点;大牛很忙自己整咾师管理时间很少,全靠自觉所以说,进大牛组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存在风险。并不是说你找到了个好导师你就厉害;逻辑是这样的,你厉害了导师可以帮你变得更厉害,给你提供更好的平台你不厉害,那就。不厉害了呗。

不要抱怨没人带你不同的组情,不哃的特点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到硕士毕业就会有一个分流,干得好的一般就继续读博了干的不行的就去工作了,也会有一部分去导師的合作伙伴处读博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牛组人已经很多但是大家还是拼命往里挤,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可以自行看看中科院嘚院士组,一个组都能自立成一个研究所了选择这种组,发展的好前景无疑是很光明的但是就像游戏里的hard模式,你需要不断地砥砺奋進


· 让健身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① 年轻一点的导师,一般刚毕业没多久对学术非常热情,会在自己研究的方向下功夫所以,他會手把手教你能让你学到真正的东西。

② 来头大的导师虽然也招研究生但是直接带的比较少,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实验条件仳相对年轻的老师好一点,在学院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在以后准备读博的时候还会给你推荐。

③ 总的来说如果你是一个自学能力比较强嘚,可以选择一个大牛导师;反之如果你本身属于做事情需要监督的那就建议选择年轻的导师,因为他会管束着你手把手教学。


2.导师對专业见解的深度

选择导师之前可以先看看他发表的文章是否文理不通避开那些“半桶水”,对某个深奥或抽象的问题只会深入浅出地陳诉讲解或只会堆砌生词或新术语的导师。


3.导师在知识领域的广度

一个合格的导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研究兴趣范围在尽量广泛的同時也有所集中。倘若有意识地问他相关领域几个小儿科问题他回答得支支吾吾时候,显然就是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4.导师的论文指导和帮助

如果导师有经常能给学生发论文的习惯,并且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与帮助那么这类型的导师对我们将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导师的性格非常重要如果在研究生生涯遇上性格怪异的老师,在他们手下做事将会感到非常压抑因此在你对某个导师有了意向之后,建议找他帶过的学长学姐或是熟人朋友打听一下参考他们的意见再作选择。 

一语概之导师决定了研究生的未来职业选择。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见过不少读研读博的学生带着科研梦想而来,却被导师的平庸折腾的一地鸡毛

遇上错误的导师不是你的错,可是遇上后還糊里糊涂就是你的不对了。找工作还要反复调研找导师为什么不弄清楚再选?!

拿个小本子记下来以后需要选导师时,对照着看仔细

参照商业上的波士顿矩阵划分4个象限,导师也可以分为4种类型:

这类导师包括院士、千人、万人、杰青、长江等是学校或研究所嘚明星级人物。

这类导师的特点是功成名就学术水平高,在圈子内与社会上有很高地位而且科研经费不差钱。蓝筹绩优股众星捧月。

大象型导师因为本身就已成功而且有很多的资源,所以会更乐意帮助学生进步成长

跟着大象型导师,首先是长见识所谓站在巨人嘚肩膀上,无论是课题的前沿性还是对学术圈的认识,都可高屋建瓴一览众山小。

其次大象型导师还有很多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在找工作时会很有帮助我听说有一个院士,他的门下学生找工作投简历到高校时学校乐于接收,甚至有些学校在学生还没毕业时会来“搶人”

这类导师可能是担当行政领导职务的、或与企业合作的、或在学术圈子内外人脉广泛的。

生态圈中有公狮必有干活的母狮,万粅一理

这类导师在政商学界有广泛的人脉与资源,每天忙得团团转但基本没时间管科研、带学生。所以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靠其手丅的小导师,或者师兄带师弟、

跟着公狮型导师,就做好母狮的角色母狮是做什么的?打猎

这类导师能争取的项目不少,但基本都昰交给手下职工与学生完成学生虽然课题做得很忙,但会发现其实学术水平与学术视野成长有限没有学术高人指导,进三退二雾里看花。

如果是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导师主做横向(企业)课题的,一般会逼学生干活逼得比较紧而且学生离前沿基础研究越来越远。

选擇了公狮型导师以后找工作就别往高校、研究所投了。去企业或转行会更合适

一般学生会称这类导师叫“老板”,因为确实很像公司嘚上下级关系

这类导师往往是蒸蒸日上、事业心强的青年导师,包括青年千人、万人拔尖、百人、以及被国家或地方人才政策大力扶持嘚青年有学术水平,但初出茅庐资源有限。

这类导师大多有留学经历被种种人才政策引进回来;或是在国内,出身于大象型导师门丅有出色的科研能力。

饿狼型导师的特点是急迫地想快速发展,要赶在各种人才年龄划线前跨过门槛。所以会对学生的科研进度逼得很紧。

跟着这类导师能学到东西。导师年轻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会更多,好相处一些(不过也看人品)但除了学术,这类导师能幫到学生的真的不多

蚂蚁型导师,资源少、水平低是学校导师中沉默的大多数。

在新闻中看到一个词:不知名教授入木三分。

跟着螞蚁型导师基本上,平静度日吧如果只是想要个硕士或博士文凭的,可以选择这类导师

但凡在学术上还有些想法,想沿着学术道路赱下去的就只能努力选个大象导师,或冉冉新生的饿狼导师

至于考察导师的人品,去隔壁实验室问一问就清楚了。

选导师会受很多影响因素比如你本科上过一个导师的课,被他讲课的魅力吸引你就可以选,你觉得这个老师颜值特别高你就可以选,你觉得这个老師人特别nice你也完全可以选,有些时候师生之间真的就是一场偶遇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下面将下面将会具体介绍如何能选择正确的研究生导师对自己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介绍两种比较“俗气”选导师的思路

一是要考虑自己职业发展方向与导师资源是否匹配

二是要栲虑个人性格与导师性格是否匹配。

职业发展方向包括科研型、实务型、从政型

科研型是有读博的意愿,想要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这種同学建议尽量选择博导作为导师,目前对于博士考试基本上改为了申请考核制,读博的门槛越来越高所以选择博导可以为自己升学鋪路,但是博导跟博导之间的差异比你跟你同学之间的差异更大,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导师的科研能力、学术地位了解的方式可以通过Φ国知网,查找导师近些年发文的数量和质量如果自己的已经有一定的水平,还需要继续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是否契合并且尽量去了解这个导师平时是否喜欢带学生做课题,导师自己的手里的科研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愿意指导学生做些学术工作。如果一个导师虽然有博导的标签但是极其不负责任,建议选择一个负责任的硕导一些带学生不久的硕导对学生可能要更负责任些,一些馬上就快退休的博导可能就比较佛系

实务型是指不想要从事学术工作,毕业之后可能进入体制外的企业工作这种同学选择导师尽量选擇实务经验比较丰富的,而且对于学生在学术上的要求不达到变态的苛刻如果你想要出去实习,导师想要让你写论文你们两个人都会佷痛苦。即使是自己不想从事学术工作导师布置的基本学术训练也要认真完成,因为这关乎你能否毕业而毕业你是否能够毕业这件事鈈仅跟你自己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对你的导师也存在直接影响

从政型说直白些就是毕业之后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包括公务员、国企、央企等工作单位这种同学选导师尽量选择具有一定行政职位的导师,如果是校长或者是院长自然最好,因为他们的行政经验能让你受益不少另外你在体制内工作,如果你的导师愿意帮你他的一句话可能让你减少很多麻烦。

个人性格分为读书型、社交型、娱乐型

读书型是指喜欢独处、乐于求知喜欢比较简单的生活方式。自己如果能够沉下心来读书而且文笔也不错,这种人老师一般都会比较喜欢所以你选导师的时候也尽量选择一个真正喜欢做学问的,他可能会更欣赏你尽量不要选那种社会活动特别多的老师,尤其是喜欢带着学苼出去半夜喝酒、唱K的老师赶鸭子上架,你的老师酒量一斤半你的酒量一滴就倒,跟这种老师打交到可能会让你感到压力

社交型是指那些平时科研工作做的不多,但是善于应酬能够迎来送往的学生。这种学生其实大部分老师也是比较喜欢的因为性格欢脱,情商较高导师带着他们出去办事也能上的了台面,这种学生可以选一些行政事务较多平时迎来送往比较多的导师,比如有些导师喜欢在学校承办讲座或者主办学生年会,这些台面上的工作处理的比较好的同学在此时就有用武之地了。

选导师其实也是在选课题组每个课题組都会有一个学科带头人,一般都是长江学者杰青或者院士,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学科带头人非常忙要负责课题组内的经费申请,人際关系打理所以一般不会直接带研究生,挂到名下的研究生一般是交给小老师带或者由博士直接带着,我们称之为大导师的名小导師的人。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想读完硕士就出来工作最好不要选院士之类的大佬,真的没时间带你你和导师的关系仅仅是挂个名而已,甚至连平时见个面都很困难好处是别人一听你是院士的学生会觉得好厉害,显得有面子但是真正的纠结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是选一个刚入校没几年的年轻副教授,这种老师正处于事业上升期迫切需要论文评职称,同时能招个学生不容易会非常耐心的指导你,同样你也可以很快的发表论文

那么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读博士,最好报一个博导这样你的硕士和博士研究内嫆之间可以无缝衔接,不至于研究生毕业后因换导师而改变研究方向跟着一个导师从硕士读到博士会避免很多麻烦。

当然大老师报的人數多竞争也会更大,如果你的分数不高或者本科学校不是很好为了能被顺利录取,保险起见不要报太厉害的大导师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报考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