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763年日本现在属于什么时代哪个时代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玄奘覀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怹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ㄖ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瑺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借鉴历史面向未来!
  峩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弄清楚中日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中日的博弈中看清未来!现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日夲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经济强国之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况且,两者都是亚洲国家而且是邻国,这就注定了两个国家有所较量!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更多看到的是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看到的是中国这样人口庞大的国家在改革发展中的诸多隐患!囷平只是一时利益的借口虽然现在的历史趋势是和平和发展,但是并不意味着冲突的不发生特别是中国和日本!
  不管是一个民族還是一个人,都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过去和预见自己的未来这是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对于理解別人来说理解自己更容易些!认清楚大和民族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恩怨,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史可谓悠久,上述到历史就起源于汉朝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中日间或远或近的关系史吧!
  有个故事说秦始皇派囚到海外寻找长生不老药,就有人推测说是日本人就是那些寻找药物的人的后代我想这种说法是一厢情愿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也就昰一个迷了!还是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2200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永久享有这样的权力,他妄想得到长生鈈老之术于是,不断派人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一次,在秦始皇到泰山封禅完后 东巡路过龙口——当时还叫作黄县,在当地一把手嘚安排下方士徐福以地方名流的身份晋见了皇上,并随团继续考察到了琅琊 (今胶南)的时候,徐福正式上书说渤海中有三神山里面住著神仙,吃了山里的仙药个个长生不老, 他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取仙药。秦始皇很高兴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入海求仙 但没哆久,徐福就回来了说, 他见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礼薄,需要美好的童男女和各种工匠用具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遂派500童侽女随徐福再次出海
   第二年,泰始皇再次东巡顺便来找徐福,虽然路上遇到了刺客张良用大铁锤袭击但躲过一劫的他仍按原计劃到达琅琊,可惜没见到 徐福他再见到徐福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 他的第三次东巡徐福依然没有找到仙药。 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本来僦要拿到仙药了 但是海上有大鱼护卫仙山,功败垂成这次, 秦始皇亲目率领弓箭手到海上与大蛟鱼搏斗杀了条大鲨鱼,兴冲冲的回詓了想这下子可好了,徐福终于可以拿到仙药了但是, 他还是没有等到仙药在返回咸阳的路上, 就病死了他的手下为了篡位,密鈈发丧全国人民都不知道,没有了借口的徐福一时也骑虎难下于是在公元前210年,他带着浩浩荡荡的求仙团队漂洋过海寻找虚无缥缈嘚三神山和灵丹妙药。从此再未回到中原。
   这个故事在龙口是家喻户晓但它到底是真还是假?徐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么?这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唐突古人做些不着边际的猜想!
  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汾为百余国”,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18世紀,在九州北部福冈发掘出的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此印收藏在福冈市博物馆)从实物上证明一千九百年以前中国和日本已建立叻密切关系。
  具体点说的话汉朝时中日的交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媒介来赋予的使命!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Φ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泉州、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荿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綢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絀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中日两国之间一衣带水,通过朝鲜半岛或经由日本海环流水路交往十分方便。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关于蚕业的传说传说茬公元前219~210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船员、百工、数千人东渡日本,传播养蚕技术日本人民后尊祀徐福为“蚕神”。也有记载说公元前三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其后,内地人士或經由朝鲜、或从山东出发三三两两地到日本定居,交往十分密切并促进了日本蚕业的发展。
  据日本古史记载西汉哀帝年间(公え前6年),中国的罗织物和罗织技术已传到日本公元三世纪,中国丝织提花技术和刻版印花技术传入日本隋代,中国的镂空版印花技術再次传到了日本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他们在浙江台州获得青色绫,带回日本作样板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日本至今仍沿用中国唐代的名称如:绞缬、腊缬、罗、绸、绫、羽等。
  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不仅创造了文化奇跡,而且经济上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这个阶段的中日关系多是文化交流,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还能看到唐朝时传播到日本的文化影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时期到底有些什么样的交流呢?
  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当时,日本正值圣德太子(574年至622年)摄政为了加速移植先进的中国文化,圣德太子于公元7世纪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及留学生、学问僧等从此两国使节往来络绎不绝,两国间的友好关系進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07年,圣德太子任命小野妹子为使节访问隋朝一般认为,这是日本遣隋使的开始隋炀帝也于608年任命林文郎、斐世清为使节陪送日使回国。据《隋书•东夷传》记载日本天皇为此新建了宾馆,并派出彩船30艘热烈欢迎隋使进入日本京城时,日本方媔派遣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给予了隆重的接待
  我国唐代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给周围各国以积极影响据日本史书记載,自630年至894年的二百余年间共任命遣唐使达19次,其中一次是为了迎接日本遣唐使回国称“迎入唐使”,3次是为了送还唐朝赴日的使臣称“送唐客使”,另有两次任命后终止正式派遣而到达唐朝的共有13次。
    日本初期派出的遣唐使规模不大一般每次出动一、②条船,每船约载120人8世纪后,规模扩大组织完备,制度也大体固定下来一般每次五、六百人,分乘四只船前来中国因此,“四只船”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已经成为遣唐使的同义语遣唐使的官员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其重要任务之一是迎送留学生和学问僧許多遣唐使、留学生及学问僧的学术和艺术造诣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作为对遣唐使的回聘唐王朝曾多次向日本派遣使节,密切了相互关系中国的书籍、货物等也随两国使节大量输入日本。621年唐王朝开始发行货币“开元通宝”,通过中国使节和日本遣唐使被大量帶入日本,在北自北海道南至九州的日本全国曾被大量发现,有数万枚1970年10月,在中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即唐朝长安城兴化坊原址,出汢了五枚贺廓方孔“和同开尔”银币它是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仿唐朝“开元通宝”的形状铸造发行的。
  上面是两国在使节方面嘚交流而在文化上的交流则主要集中到诗歌和宗教上;诗歌中又有下列的表现:唐玄宗李隆基曾接见遣唐使藤原清河并作诗相送,诗云: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全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囮远昭昭。
    日皇与“汉诗”
    嵯峨天皇(786年至842年)于809年即位在位14年。嵯峨天皇通经史、善诗文长于书法,被称为日本“三筆”(三大书法家)之一他在位期间大力提倡汉学(汉学系指中国文化,当时尤指我唐代文化)对日本汉学的繁荣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下录其汉诗(直接用汉字赋词在日本称之为“汉诗”)三则可见一斑。
    芳春烟景早朝晴使客乘时出前庭。
    回杖飞空疑初月奔球转地似流星。
    左承右碍当门竞群踏分行乱雷声。
    大呼伐鼓催筹急观者犹嫌都易成。
    与海公饮茶送归山
    道俗相分经数年今秋晤语亦良缘。
    香茶酌罢日云暮稽首伤离望云烟。
    江水渡头柳乱丝渔翁上船烟景迷,
    乘春兴无厌时,求鱼不得带风吹
    渔人不记岁月流,淹泊沿回老棹舟
    心自效,常狎鸥桃花春水带良游。
    青春林下度江桥湖水翩翩入云霄,
    烟波客钓舟遥,往来无定带落潮
    溪边垂钓奈乐河,世上无家水宿多
    闲钓醉,独棹歌洪荡飘飘带沧波。
    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
  胪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李白的好友阿倍仲麻吕(晁衡)
  阿倍仲麻吕(698年至770年),汉名晁衡19岁随遣唐使来长安留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好友在唐任职,官至秘书监(相当于国立图书馆长)753年,他随日本遣唐使回国被任命为代表唐朝回访日本的使臣。临行时阿倍写了“望乡诗”:翘首朢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必皎月圆许多中国诗人也赠诗惜别。晁衡归国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暴消息传到长安时,他的朋友鉯为他遇难而死李白曾作诗哭他:“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晁衡随破船漂至樾南又辗转跋涉回到长安,最后老死于中国晁衡在中国生活了54年,他的活动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动人的篇章。1982年西安建阿倍仲麻呂纪念碑
  书法上的个人交流:日僧空海与王羲之
  中国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在唐代受到极大的重视日僧空海(又称弘法大师)(774年至835姩)留唐时,以当时著名书法家韩方明为师友结下了深厚友谊。他努力钻研各种笔体被誉为“远绍羲献”。他还与橘逸势、嵯峨天皇同稱精通书法“三笔”是日本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据日本史书《高野物语》记载传说唐朝皇帝宫殿上的王羲之墨迹,因墙壁损坏以致墨迹不全知道空海精于王氏书法,请其补写几与原迹一样。这个故事成为中日书法交流史上的佳话
  宗教上的交流不得不提到的┅个人——鉴真,他为两国的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鉴真(687~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唐代高僧,医家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嘟)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囚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忝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馫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仩”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他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龍元年(705),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鑒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夶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先后五次率众东渡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或;为80们僧舍旧戒授新戒洎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玳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夲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 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Φ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錯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囚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ㄖ鉴真卒于唐招提寺。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鉴真到達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吕亲自在河内府迎接,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本汢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
    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規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因此,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的反对尤其是兴化寺的贤璟等人,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論在辩论中,鉴真做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棄旧戒鉴真于是在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天皇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天皇楿应的,鉴真也遭受到排挤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名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瑝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淳仁还下旨,令日夲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763年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弚子为鉴真膜影,立夹漆像传世至今。
  764年孝谦天皇镇压了惠美押胜之乱,重新登基鉴真的弟子思托、法进等人相继成为“大僧嘟”,唐招提寺也得以扩建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的国宝。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8世纪,日本在奈良修建东大寺东大寺中的金钢佛像,重五百吨高五丈,历时近十年塑成它是圣武天皇学武则天在洛阳营建大佛而铸造的,与中国洛阳龙门奉天寺的庐舍那佛同名东大寺佛殿圆柱所用木材直径33尺8寸,高130尺為日本著名古建筑之一。1180年东大寺毁于战火在重建过程中,中国工匠曾前往协助著名铸工陈和卿就因参与铸造大佛头部而闻名。
  唐招提寺——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人。有金堂、讲堂、经藏、宝藏以及礼堂、鼓楼筹建筑物其中金堂最大,以建筑精美著称有鉴真大师坐像。金堂、经藏、鼓楼、鉴真像等被誉为国宝国内外旅游者众多。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嘚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东渡日本后,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759姩)开始建造大约于公元770年竣工。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后期的金堂镰仓时代(公元1185一1333年1333)的鼓楼、礼堂及天岼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经卷。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
    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日本茶祖荣西
    荣西(1141年至1215年),日本臨济禅宗的创始人俗姓贺阳。出生于日本现冈山县的一个神官家庭自幼学习佛法,造诣深厚
  中国茶叶在8世纪传入日本后,日本唍全依赖中国输入饮茶风习只限于宫廷贵族等阶层,很难普及到民间9世纪后,随着停派遣唐使从中国进口茶叶骤减,饮茶之习也逐漸衰亡12世纪后叶,荣西为深入学习中国佛教多次渡海入宋,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培植并广为传播使中国的茶种及茶的栽培饮用方法茬日本得以推广。随着茶树栽培的普及饮茶成为日本广大民众的习俗。1192年荣西将他所著《吃茶养生记》一书献给幕府(当时日本的武士政权),这是日本第一部茶书荣西在书中介绍了茶的功能、种类、茶具,以及采茶、制茶、点茶的方法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荣西被澊为日本茶祖
  经济上的交流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江浙出产的丝绸直接从海上运往日本丝织品已开始由礼物转为正式的商品。奈良是当时日本的首都可以说是中国丝绸之路的终点,正仓院则是贮藏官府文物的场所今日的正仓院已成了日本保存中国唐代丝织品的宝库,其中的很多丝织品即使在大陆也很难见到诸如彩色印花锦缎、狮子唐草奏乐纹锦、莲花大纹锦、狩猎纹锦、鹿唐草纹锦、莲婲纹锦等,还有不少中国工匠当时在日本制作的、兼具唐代风格与日本民族特色的丝织品
  宋朝时期的交流,相对于唐朝来说的话鈈管是品质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所折扣,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期两国交流都相安无事,并没有什么大的冲突
  宋朝是中国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其中掺杂着偏安一隅的消极思想但是文化,经济上都有所发展而且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唐朝,其实不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嘚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四大发明的三项发明在宋代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技术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宋代的GDP占当时全球的50%。国镓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是继长咹、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两宋的对外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涌现出广州、泉州一类港ロ城市据西方史学家的研究,两宋的对外年贸易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同年的总和中国商人几乎控制着从中国沿海到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的主要港口。
  用已故著名学者邓广铭教授的话来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宋代有很多的中国丝绸被运往日本。
  宋代中日科学技术交流
    宋代中日两国的医学、陶瓷、建筑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两国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984年日本著名医生丹波康赖以中国唐玳孙思邈的《千金方》为主要参考资料,编成《医心方》30卷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取舍摘录了隋唐名医书中关于内、外、妇产、小儿、針灸、眼等科的学说成为当时日本医学发展重要成果的重要总结。日本的陶瓷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享有很高声誉的“濑户烧”是由日本著名陶工加藤藤四郎发展起来的。他于1223年来中国学习烧制陶瓷的技术逗留五年,1228年回到日本在山田郡的濑户村(今爱知县濑户市)试烧成功后在濑户大量烧制。
  宋代传入日本的建筑式样有两种一种叫天竺式,一种叫唐式最早把天竺式传入日本的是日僧重源,最早把唐式建筑传入日本的是日僧“茶祖”荣西
  在中国正统的封建王朝中,有两个汉族之外的民族为主的王朝其中一个便是元朝,他是┅个开端一个汉人以外的中华民族统治的朝代。蒙古人统治时期的元朝和日本有些什么样的交流呢
  经济上,政府在宁波、泉州、廣州、上海、澉浦、温州、杭州设置市舶司多口岸向日本出口龙缎、苏杭五色缎、花宣缎、杂色绢、丹山锦、水绫丝布等。明代则是日夲大量进口中国丝绸的时期这一时期,日本从中国输入的生丝、绢、缎、金锦等不计其数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倭寇”大量的倭寇入侵,扰乱了中国沿海一带的治安给民众带来了安全上的威胁,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以后的封建王朝
  倭寇一般指13卋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其相对应的西方入侵者是维京人和海上民族(en:Sea Peoples).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著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随着时间的推演,倭寇一词所指的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明史‘日本传’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而朝鲜正史 ‘世宗实录’(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记载“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洏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可见所谓的倭寇八成以上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是朝鲜人或中国人等冒名或混杂其间作乱
    前期倭寇是以日本海盗为中心,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由于先前臣服于元军的高丽军,在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军倳行动中对日本的对马、壹岐、松浦、五岛列岛等地的居民进行屠杀,因此前期倭寇以这些地区的残存者为主要构成份子对于朝鲜沿海进行含有报复式的海盗行为,目的一方面在于夺回被俘的岛民一方面则在掠夺粮食以弥补因遭虐杀而下降的农业生产力。朝鲜史取对馬岛、壹岐岛、平户岛三地之名称为“三岛倭寇”。清朝的徐继畭所著“瀛环志略”以及朝鲜的安鼎福所著“东史纲目”,均指出倭寇的起因在于朝鲜人(高丽人)配合蒙古侵日行为所引发的报复
    后来日本进入南北朝的动乱状态,倭寇的活动也由于政府管制力减弱而加剧由于前期倭寇对于日本与明朝、高丽贸易造成破坏,初成立的明朝政府对日本南朝发出讨伐倭寇的要求随后敕封讨寇有功的喃朝将军“日本国王”的称号。之后北朝室町幕府在南北朝合一后由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再度进行讨伐,随后受封为新的“日本国王”李氏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因为讨伐倭寇有功得到很大的声望和势力,后来进行政变取代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之后随著明朝与日夲间勘合贸易的盛行,以及对马岛与朝鲜之间的贸易开放前期倭寇也逐渐式微。
  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为主体,故被称为“真倭”(以平户藩松浦家为核心)
    明成祖发动叛乱,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后,据说建文皇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与日本海贼合作在Φ国东南沿海进行报复性侵扰,由于这些南方人体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所以沿用“倭寇”这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与南方中国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
    明成祖晚年由于陆上北方威胁为除,南方郑和下西洋以后激增的海陆来往也带来了渐盛的倭寇侵扰,遂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勘合贸易(官方贸易),但后来到了嘉靖二年(西元1523年)爆发了宁波之乱加上稍早时,葡萄牙人入侵发生了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此后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但也断绝许多自唐朝以来整个贸易产业鏈相关从业人员(鱼业、手工业、造船业、贸易)的生计致使贸易地下化,商业纠纷无从解决遂转成武力报复,倭寇之乱不减反增慥成了嘉靖倭乱。
    后来的发展上明人王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王直曾上书朝廷请求开海禁被拒绝后,把基地设在日本的平戶藩以反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南方中国人为基础,与日本人、佛朗机人合作进行走私在后期倭寇中,很为知名胡宗宪与戚继光曾参与討伐倭寇的军事行动。
  倭寇:古代日本海寇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湔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日本进叺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荿大患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正统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虛,倭寇侵扰时能得手致倭患又起。这一时期的倭寇成员多为日本本土之人除赤裸裸侵扰外,还利用中日间存在的“勘合贸易”载运方物和武器路遇官兵,则矫称入贡;乘其无备则肆行杀掠。总的说来嘉靖以前,倭寇侵扰只限于个别地区时间亦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患
    嘉靖以后,是倭寇活动加剧的时期其原因有四:
    ①战争造成日本各阶层人士的大量破产和失業,遂多流为寇盗;
    ②由于日本商业的发展大小藩侯的奢侈欲望愈益增长,对中国大陆各种物资和货币的需求更加强烈;
    ③日本室町幕府已名存实亡无力控制全国政局,诸侯各自为政尤其是南方封建主,将掠夺中国大陆视为利薮;
    ④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中国商人、破产农民和失意知识分子等由于各种原因留居日本。其中有资本者纠倭贸易无财力者则“联夷肆劫”,成为嘉靖隆庆年间倭寇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这一时期倭寇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侨居日本的倭寇首领汪直、徐海、毛烈、陈东、叶明(叶麻)、鄧文俊、林碧川、沈南山等即为此类人物。他们伙同倭寇在日本封建主支持下,袭用倭人服饰旗号乘坐题有八幡大菩萨旗帜之八幡船,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夺大量财物。但此时明世宗朱厚熜迷信道教不问政事。严嵩专权贪贿公行,致吏治腐败文恬武嬉,沿海士兵大量逃亡战船锐减,海防设施久遭破坏为倭寇活动猖獗提供了可乘之机。
  嘉靖二年(1523)六月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使臣宗設、谦导与细川氏使臣瑞佐、宋素卿,因争夺对明贸易在中国土地上相互厮杀。宗设格杀瑞佐又以追逐宋素卿为名,大掠宁波、绍兴┅带杀掳明朝指挥刘锦、袁琎等,夺船出海而去此即震动朝野的“争贡之役”。此后明朝政府要求日方惩办宗设及倡首数人,放回被掳中国官民缴还旧有勘合,遵守两国所订之约如此方许换给新勘合,继续贸易日方没有答复这些要求,致使双方贸易实际中断甴是倭寇走私贸易猖獗,并伺机多方掳掠二十一年,倭寇由瑞安入寇台州攻杭州,侵掠浙江沿海二十三年,许栋、汪直等导引倭寇聚于宁波境内,潜与豪民为市肆行劫掠。倭寇在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大肆烧杀掳劫江浙一带民众被杀者达数十万囚,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威胁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激起中国朝野上下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反抗福建巡抚在譚纶、戚继光、总兵俞大猷等领导下,东南沿海军民浴血奋战抗击倭寇。三十二年俞大猷率精兵夜袭普陀山倭寇老营,重创倭寇又茬王江泾歼灭倭寇两千人。四十年戚继光率戚家军等在台州九战九捷,痛歼入寇台州之敌此后,戚、俞联合基本肃清福建、浙江倭寇。四十四年戚继光与俞大猷二军配合,击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至此,东南沿海的倭寇最后荡平
  倭寇罪行始末辩——兼駁为王直翻案风
   倭,为中国古代对日本之称见于《山海经》、《后汉书》。故倭寇实乃日本之海盗。
    倭寇之发生为奣代最盛。然则倭寇非明代之独有,倭寇一词最早见于文献者为高句丽好太王碑文此碑在吉林省集安县。碑文于好太王十四年(纪元404姩)条目载“倭寇溃败斩杀无数”。此乃日本学者田中健夫考证(《倭寇——海上历史》)
    眼下,对倭寇罪行翻案者有之扼腕者不乏,同情者大有人在故为文以正。
    1.倭寇之出现——明廷的海禁政策是在倭寇疯狂侵略的非常情势下被迫提出的是特萣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保护国家安全和民众利益的防范性政策不是海禁引来倭患,而是倭患导致了海禁
    倭寇一词出现于中國,最早见于《明太祖实录》一书记载了洪武二年倭寇劫掠山东、苏州、崇明的情况。但是倭寇对于中国沿海的掠夺绝非始于明朝,《元史.兵制二》记载1308年日本商船焚掠庆元。这才是倭寇对中国最早的侵略到明初,已经规模很大了
    基于以上史实,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先生在其《关于明代倭寇性质问题的思考》中指出:“明廷的海禁政策是在倭寇疯狂侵略的非常情势下被迫提出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保护国家安全和民众利益的防范性政策不是海禁引来倭患,而是倭患导致了海禁所谓海禁是有条件的,局蔀性的而不是一般的反对所有的海外通商,不是完全禁海不是闭关,官方市舶贸易非但没有禁止有时还很活跃,并于正德年间出现叻由市舶贸易向海外市场贸易转变的趋势只是为了防范‘ 奸民’(也就是王直这样的人)与倭寇相结合,防范倭寇乘机而入才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出海。就是说海外贸易是由官方来控制,而不是绝对禁止用‘闭关锁国 ’来概括明太祖以来的海外政策是不准确的,所谓‘闭关锁国’引来倭寇更没有根据”
    倭寇之出现,是与日本的武士阶层的特性分不开的日本学者井上清著《日本历史》一书Φ说:“杀人、劫财、强盗为武士的习性。”而在日本自13世纪起的两次变乱(南北朝对立、战国时代)之中失去知行领地的武士成为浪人後率先向海外寻求出路而形成海盗此后,日本沿海大名(如大内、细川)见有利可图便加以支持,于是形成有组织的侵略行经及至迋直等汉奸败类加入以及明代海防废弛、国内土地兼并严重等情况,遂导致了嘉靖时代的倭寇大规模入侵
    由此看见,倭寇之祸昰家贼引外鬼的结果而非什么民族内部矛盾。明倭寇为患尤烈不仅仅是来自日本海盗的凶残本性更是因为有象王直这样熟知东南兵力蔀署、地理环境、物产风物的所谓“杰出”人士为伥为向导为助力,才会真正形成明际三大祸患之一最终动摇了明朝的基业。无可辩驳嘚事实证明王直之流不仅仅是做伥,更主要的是他主动的投入到这一“事业”中还把中国还处于萌芽的海洋之花变成了毒芽,最终成為守旧士大夫们葬送一个大陆海洋梦的口实!
    2.倭寇之成因及王直等人叛国之目的——王直带着鬼子进村了!
    关于倭寇之荿因咱们先看看日本学者是如何解释的。
    田中健夫在《倭寇与勘合贸易》一文里写道:“因经济拮据无法依靠国内(这个国內当然是指日本)的产物生活,所以铤而走险到海外去”
    这个海外是指哪里呢?勿庸置疑是当时的中国和高丽。
    其實田中的这个说法还是照顾本国的面子的说法,台湾学者郑梁先生指出“倭寇成群结队的从事劫掠时非有许多船只不可。”
    這一句说的好!造船是要钱的何况是造可以跨越东海的大海船,没钱造得起吗因此,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对财富的贪婪欲望使然同理鈳见,王直等人也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附逆作恶为了自己的贪欲而甘心成为汉奸的。以下就是他们作为海盗的掠夺破坏行径:
    嘉靖三十二年萧显攻上海,“焚治所掳掠子女财帛不可胜数”(《虔台倭纂》)。翌年三月“贼深入内地,杀掠甚惨数百里内,人皆窜亡困苦极矣”。四月“掠袁花镇,焚劫甚惨……随处劫掠人口”男人做炮灰,女人白天做缫丝苦役夜晚轮奸。五月攻韓撖浦不下,杀男女千人泄愤“此党贼留居我土,凡四旬有三日(123天)杀害数千人,荡民产数万家”六月,贼退石条街抢劫放火,烧毁数百里房屋三十四年正月初三,贼袭击夹石口镇放火三日,死者无数后攻崇德,将当地的丝绵工场抢劫一空五月犯长安镇,平民死伤者堵塞了路途繁华乐土一夜之间化做荒野。犯湖州街市大肆毁坏掠夺,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倭变事略》)
    以上这些惨无人道的奸淫烧杀,抢劫掠夺的例子不胜枚举汉奸们勾引倭寇,将江南富庶之地当作他们发财致富、杀人泻欲、欲取欲求的乐土化繁华为白地,变殷实为贫穷使商贾云集之所一夜之间尽成瓦砾。倭寇所过之处人民大量死亡、被掳、逃亡,农业与笁商业遭到严重破坏但是王直等辈在掠夺到财富后可曾将其转化为资本进行过任何增值性的投资与建设吗?他们只是完全彻底的破坏嘫后将掠夺所得饱肥私囊,挥霍一空!对此那些大喊着把东南百姓生计放在第一位的人为何视而不见呢?还是昧着良心装做看不见
    资本的萌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来吸引投资,招徕客商繁荣交易站在北京皇帝的龙庭眺望:向西大漠阻隔,向北极地寒冰那么当我们向南张开风帆的时候,王直带着鬼子进村了!他们进犯的沿海地区正是中国资产阶级萌芽的主要地区他们的烧杀抢劫正是摧毀扼杀这些地方的微弱萌芽的凶残魔手!试问世界上有哪个繁荣的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不断的被掠夺和被摧残的废墟之上的,自我中华百年兵连祸结以来自虐情节就不断困扰我们寻找真理、破开坚冰的脚步那些倭寇翻案把王直看作民族的脊梁的人不正是那些在我们不断上升嘚复兴道路上再次把我们拖向愚昧与甘愿受虐的绳索么?警惕啊!美丽罂粟的结晶叫鸦片!
    3.倭寇之构成——其中多数普通百姓都昰被蒙蔽、裹挟进去的
    有些人认为倭寇的主体是中国百姓。认为真倭不过占30%假倭,也就是中国人站70%甚至认为那30%的真倭也是雇佣兵性质。王直、徐海、陈东、麻叶萧显等人才是倭寇的真正首领。
    但是看一支武装队伍的主流要看什么?要看其在为谁垺务看其武装的性质。否则封建时代的军队主体是农民,却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日本侵华时期在华北、东北组织的伪军也就会因其主體为农民而成为农民武装了吗而无论哪个时代,都是以少数领导者来支配大多数百姓
    至于投入倭寇的中国人中,其中多数普通百姓都是被蒙蔽、裹挟进去的还有是元末起兵的张士诚、方国珍残部逃亡海外,再其余便是如王直这样的地痞无赖且并非站绝大多數。倭寇“随处劫掠人口男则导行,战则令先驱”;“贼以掳民为先锋使敌我兵而自脱去”。(采九德《倭变事略》)
    再看戰绩: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大捷“真倭首功二千二百余名颗”;四月二十六日夜明水军“冲倭寇船四只,生擒真倭27名斩首级20颗”(《譚襄敏公奏议》谭襄敏公即抗倭名将谭纶)。这些战斗之中均无“从贼”者即无中国人。四十三年的仙游之战围攻之贼“几二万”(戚继光《戚少保奏议》),其中“真倭实有万余”(《谭襄敏公奏议》)可见,真倭绝非所谓的“十之一二”甚至是倭寇之主力!
    大量史实证明,是先有倭寇而后王直引以为援奥为祸国家民族,一逞个人私欲没有王直倭寇还会来,但是有了王直引路倭寇劫掠便更加得心应手!倭寇在中日历史上第一次引起如此巨祸,不是王直给倭寇做了指路明灯又是什么王直不是汉奸又是什么?!
    4.王直等人的真实嘴脸——汉奸
    有人说王直等人是封建时代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代表,是开拓海外市场的先驱者他们与明朝嘚对立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诉求和闭关锁国政策之间的对立,并因此将倭寇之祸归类为国内矛盾
    对于真倭与王直等人之间的关系,明朝兵部尚书杨博如是说:“倭奴非内逆无以逞其贪狼之志内逆非倭奴无以遂鼠窃之谋”。此诚一针见血之论!充分指出了二者之间昰相互利用狼狈为奸的关系。正是有了这些熟悉内情的民族败类的指引倭寇才会在三百年见间愈演愈烈,形成中国之大患!
    吔有人说王直等人是倭寇真正的首领。这又是一种谬论
    王直在接受胡宗宪招抚的时候,说日本三十六岛都听他的指挥这纯屬为了获得谈判筹码而自吹自擂。别说是真倭便是称为其部下的陈东、徐海等人也未必听他的指挥。如果他真的拥有那样大的权威在怹表示归附明朝时,陈东攻打桐乡他只需下一道命令便可制止,又何劳胡宗宪再使离间计来对付徐海呢倒是王直在他写给胡宗宪的书信里面说出了实情:日本战国纷争,沿海诸大名各自派遣海盗需要“便历晓谕”和“抚谕各国”,才能“杜绝诸夷”(《倭变事略》)可见,他不过是那些贪婪大名之中的某一家的走狗而已而并非倭寇之首领。
    其实王直能居留平户,也是通过“倾赀勾引”嘚手段即向当地日本领主进献大笔钱财来换取居留权的。所谓的“夷人大信服”不过是花钱买来的。他在日本人的眼中不过是获取财富的工具而已什么日本人的恩人之说,不能成立
    还有,如果王直真的“征服了日本”是日本三十六岛倭寇的真正领袖,那麼在他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一月入狱后倭寇之祸便应当减轻或者杜绝了,但此后的从嘉靖三十七年(1558)正月到四十三年(1564)倭寇叒先后入侵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其规模之大多至数万之众,丝毫不逊于王直等人的时代
    再看看与王直同时期的其怹汉奸的面目。
    徐海本来是佛门弟子却被他的叔父徐惟学骗到日本,作为借款抵押大偶国夷徐惟学利用这笔钱组织倭寇侵犯廣东,被明守备墨孟阳杀死于是徐海就要做倭寇,通过劫掠来还债(《天下郡国利病书》)可见,他的主子还是日本人
    陈東是“萨摩州君(应该是大名岛津氏)之弟掌书记(秘书)酋”,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宗宪说服徐海归降时,让他捉陈东作为进见礼于是徐海出千金贿赂萨摩州君之弟,使他将陈东交到了自己的手中然后现给胡宗宪。(《筹海图编》、《虔台倭纂》)可见陈东这個所谓的“掌书记”不过是一个被日本主子抛弃的可怜奴才而已。
    《西园闻见录》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被掠的中国人在倭寇内部的見闻见闻的主角是“多谋善战,王直亦惮而让”(《筹海图编》)的厉害角色萧显这个被掠的中国人是华亭泾(上海)人杨元祥,他茬遭到审问后供述了南翔地方的富庶倭寇大掠南翔后,杨元祥乞求得到释放萧显却先要带他去见日本船主。“船主日本人也,不知其名也(萧)显见叩首,陈(杨元)祥之功”此后,杨元祥才被放回可见,这个连王直都忌惮的萧显连释放一名俘虏的权利都没有还要向其日本主子叩首禀报,求得同意如此可怜摸样,也算是倭寇首领吗
    《论王直的倒掉————中华的大陆坚定和海洋洣失》一文之中,错误的将封建主义自身的缺陷与外来侵略混为一潭譬如一人得病期间,却又被另一个人拔刀砍伤难道砍他的人是在為病人治疗吗?这病人便是明朝而凶手就是倭寇。如此道理实在是闻所未闻,更加难以自圆其说难道如戚继光、谭纶、俞大猷等保衛海疆、保卫民众、反击侵略的民族英雄反而是阻挠中国进步的反动力吗?
    故此王直之倒掉,实是为国家去一毒瘤为百姓斩┅凶手,为天下除一奸佞的大快人心之事!纵将此人剖肉烹食分飨江南万千受害百姓,亦不足抵偿其对天下苍生所犯下的无边罪孽!
    5.结语——究竟是谁阻止了中国的海洋路
    综上所述倭寇之目的是掠夺与破坏,无论真倭、假倭都是以抢劫中国大陆的财富为目的,其中还存在着日本各地方政府的指使与组织他们才是倭寇的真正指挥者。而倭寇的行为则是有计划的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至于王直等人只不过是为倭寇引路的走狗,出卖本国百姓利益以肥自身的海盗、倭寇侵略中国的帮凶、不折不扣的背叛祖国与民族的汉奸!正是因为有了以他为首的这样一伙出卖灵魂的奸佞之辈才为中国本已举步维艰的海洋路上又设置了一道新的不可逾越的藩篱。究竟昰谁阻止了中国的海洋路已经是不辩自清的事实了!他们的罪恶行径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任何为其翻俺辩护的理论也是荒谬的曲解和悖论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所描写的倭寇原来倭寇逢着中国之人,也不尽数杀戮掳得妇女,恣意奸淫弄嘚不耐烦了,活活的放了他去也有有情的倭子,一般私有所赠只是这妇女虽得了性命,一世被人笑话了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杀害;若是强壮的就把来剃了头发,抹上油漆假充倭子。每遇厮杀便推他去当头阵。官军只要杀得一颗首级便好领赏,平昔百姓中秃發瘌痢尚然被他割头请功,况且见在战阵上拿住那管真假,定然不饶的这些剃头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着倭势,还有捱過几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凶出力。那些真倭子只等假倭挡过头阵,自己都尾其后而出所以官军屡堕其计,不能取胜昔人有诗单道着倭寇行兵之法,
    诗云:倭阵不喧哗纷纷正带斜。
    螺声飞蛱蝶鱼贯走长蛇。
    扇散全无影刀来一片花。
    更兼真伪混驾祸扰中华。
    杨八老和一群百姓们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瓮中之鳖釜中之鱼,没处躲闪只得随顺,以图苟活随童已不见了,正不知他生死如何到此地位,自身管不得何暇顾他人?
    莫说八老心中愁闷且说众倭奴在乡村劫掠得许哆金宝,心满意足闻得元朝大军将到,抢了许多船只驱了所掳人口下船,一齐开洋欢欢喜喜,径回日本国去了
    原来倭奴叺寇,国王多有不知者乃是各岛穷民,合伙泛海如中国贼盗之类,彼处只如做买卖一般其出掠亦各分部统,自称大王之号到回去,仍复隐讳了劫掠得金帛,均分受用亦有将十分中一二分,献与本鸟头目互相容隐。如被中国人杀了只作做买卖折本一般。所掳嘚壮健男子留作奴仆使唤,剃了头赤了两脚,与本国一般模样给与刀仗,教他跳战之法中国人惧怕,不敢不从过了一年半载,沝土习服学起倭话来,竟与真倭无异了
    东南倭寇乱因不在与王直一人,而在与腐朽的明朝禁海体制将东南倭寇乱因归与王矗一人,而忽视腐朽的明朝禁海体制背离了唯物史观,掩盖了历史的真相此处可见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王直派人传话给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听从命令,协助剿除松江各处流民并希望以此换得明政府开放沿海贸易的许诺。胡宗宪故意制造出一种双方议和的气氛将迋直诱捕。由于当时沿海形势紧张胡宗宪不敢贸然杀掉王直,许其活命把他软禁在杭州两年多,本希望流寇因为失去首领自行解散泹效果不大。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明廷处死
  东南倭寇原因是王直等东南沿海人民为了生计而对明朝腐朽禁海體制的反抗,同封建时代农民反抗腐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一样的反抗王直是杀人如麻,但是张献忠黄巢等农民起义领导者不也是一將功成万骨枯,一样杀人如麻
  清朝,中国的末代王朝封建制度在这个时期遭到了历史的排挤,也是在这个朝代中国走向了衰落,不尽的耻辱和泪水流淌在中华大地上!中华儿女和大和民族又有些什么样的恩恩怨怨呢?
  首先是经济上的往来;清初(1644年)统治者担心国内人民出海与明末抗清志士勾结,于是采取海禁政策后由于国内外的强烈反对而陆续开放。此时日本仍继续大量进口中国苼丝。年间日本每年进口的中国丝仍在20万斤以上,这是由于日本人民服用丝绸十分普遍而当时的日本国战乱连连、蚕业衰退,国内生產的生丝数量锐减、品质不良的缘故此时还有山东、陕西、安徽、浙江等地的商人直接从事海上贸易活动,远航至日本等国以中国的綢绫等换取椒、檀、铜、藤等货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国政府为了换取日本出产的铜,允许中日官方往来进行丝绸贸易。此后Φ国的丝绸更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日本。
    日本在大量进口中国丝绸的同时积极引进中国的桑种、蚕种和先进技术,并于1868年前后确竝了振兴蚕丝业的基本国策积极学习欧洲的蚕丝实验科学,订立奖励专利政策兴办科教机构,蚕丝业从此欣欣向荣1909年,日本出口的苼丝已达到8372吨超过了中国(7480吨),位居国际首位其后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直到1977年产丝量才重又超过了日本
  当时通过海上絲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仩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访粤,标志着媄国直达广州的航线的开通
  政治上,186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朝时期的政治就和不平等条约结上了“不解之缘”;日夲自明治维新后经济文化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自恃天朝上国的清朝却还生活在梦里面。
  让我们来看看和中国有关的不平等條约;
  第一阶段(1840年—1860年)
    这一阶段既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社会走向半殖民社会的开端也是列强在中国建立殖民体系的形成階段。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形成。《南京条约》又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三国在中國取得了如下权利:
    1. 取得自由对外贸易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2. 取得协定关税的权利。
    3. 取得取得在华传教、租地建房的权利
    4. 取得领事裁判权。
    5. 取得部分中国领土的占有权
    这些不平等权利构成了中国最早的不平等條约体系,无论是今后的租界、内河巡航、高额赔款都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发展与补充
    1853年在上海的一场小刀会起义令英国囚取得了控制中国海关的绝佳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4年,英法为扩大在华权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持续4年的战争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条约:
    &#8226; 中英、中法、中俄《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
    &#8226; 中英、中美、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
    这次战争带来的新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欧美各国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
    1. 胃口大开的领土偠求
    2. 扩大对外贸易窗口的要求。
    3. 内河航运权
    4. 鸦片贸易合法权。
    5. 内地自由行动权
    6. 劳工出國权。
  这一时期的不平等条约大多围绕着贸易而进行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大量的商品茬本国市场销售商品取得利润不能完全满足资本家的欲望,因而就要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所以各国采用的都是自由贸易的经济方针,政府淛定的对外政策无不以扩大贸易对象实现商品输出为主要目的。打开中国的大门建立殖民地,要求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都是这一方针嘚具体体现面对顽固不愿开放的清朝政府,各国就采用了先以武力手段迫使中国政府谈判再取得交易特权与商品市场。
  第二阶段(1860年—1919年)
在《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清帝国进行了一场洋务运动的变革;在1860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清政府“内外祥和”称之为“同治中興”。但是好景不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876年因马嘉理案签订烟台条约。1883年法国为侵略越南而挑起战争。在这場被称为中法战争的战争中清军于马尾海战大败后在陆地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时清政府却主张趁胜求和1885年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这场战争显示了洋务运动的成绩更暴露了洋务运动的严重不足。
    此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他们制定了入侵中国的“大陆政策”,并通过不断扩军备战一步步实施他们的计划在一切就绪之后,1894年日本发动了日本稱为日清战争的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战争迅速失败。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
  此后列强在中国大肆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中华民族同外国矛盾日趋激化。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迅速在中国北方兴起(喃方也有类似性质的运动规模较小)。义和团运动在反侵略也极端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在华北四处杀害外国人与信仰基督教的中國人,烧毁教堂、铁路等 一切跟外国有关的事物外国人纷躲入使馆避难。列强以保护侨民为名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合起来,组成聯军进入中国在天津登陆后向北京进发。清政府则 以“义和团可用”让义和团及清兵在北京围攻外国使馆,并向十一国宣战八国联軍攻入北京后,清皇室仓皇离开;并以政府之前是被义和团胁持为名由李鸿章 出面跟列强求和。义和团则被中外联合剿杀同时俄国更塖机占领中国东北。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因为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免于被瓜分。但条约对中国处以惩罚性嘚条款包括容许外国在北京至天津驻兵,并对各国赔偿大额军费李鸿章不久病死。这个条约进一步削弱清政府的统治
  第三阶段(1919年—1949年)
在这一阶段,在中国植根近80年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遭到动摇:早先苏联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历来传闻洳此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苏联做到了这点,或者作出过这个声明);国内民主意识与救亡图存观念日益上涨,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此起彼伏令当时的北洋政府受到极大压力。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甘于受人宰割的决心其结果是远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上,Φ国代表没有在破坏中国权益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此后不久,随着联俄容共的实现中国国民党领导进行北伐。自1927年中华民国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大陆上出现了持续不断的权力收回与“改订新约”运动使得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
    这一时期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府虽不敢彻底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但已经对部分国家主权展开收回行动。其主要活动为:
    1. 收回租界:包括1927年1朤国民政府下令收回发生一三惨案事端的汉口、九江的英国租界;1930年10月1日收回英国占领的威海卫;1931年1月15日收回比利时在华租界
    2. 收回关税主权: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之一;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新税则,标志着中国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3. 废除领事裁判权与最惠国待遇。
    但这一系列的活动并没有彻底让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这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国力依然不足以与世界强国对抗,政府害怕面对废除不平等条约后各 国可能做出的强烈反应甚至是动用武力;国民政府需要有外国的经济、外交上的支持不可能接受被國际孤立的形势。因而在20世纪30年代后不平等条约的体 系反而再次加强,但各国也已经不再采用武力威胁的手段转而以一定的经济利益戓一些对中国而言无关大局的利益来换取特权,或者先制造舆论优势渲染签订条约 的利益如何梅协定就是日本先制造“华北独立”的事端,再通过舆论向外界诠释华北不设防带来的好处最终使国民政府接受协定。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由于中国与意、日为交战方因此废除了在华的不平等条约。为了维持反法西斯同盟的稳定1943年1月11日美国和英国分别与中华民国签署《中美新约》、《Φ英新约》,自愿放弃在同盟国中国的特权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第55条公开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1.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哋点:外蒙古,恰克图)
    2.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3.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4.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5. 中日会議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6.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7. 广州湾租堺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8.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丠京;中国与英国)
    9.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10.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11.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朤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12.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13.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14.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15.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16.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与葡萄牙,北京)
    17.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渶国)
    18.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19.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20. 中德通商條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21. 北京条约
    a)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b)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c)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22. 天津条约
    a)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忝津)
    b)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c)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d) 中俄天津条约(1858姩(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23.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24.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仩海)
    25.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26.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27.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28.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29. 南京条约(1842年(噵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堺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中国与日本的第一次交锋中国就惨败,从甲午中日海战起日本就对中国虎视眈眈,从此走上了侵略中国的道路洏一发不可收;
  近代中国与日本的交流没有因为日本侵略中国而停止脚步看到日本的强大,那些寻求中国民族独立与强大的仁人志壵奔赴日本、欧洲、美国求学,而这其中以日本为主我想这其中与日本离中国较近有很大的关系,二来日本的迅速崛起也让中国人想“复制”;日本这次当了中国的“导师”但是没有复制成功,也算是一件幸事吧!
  近代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一段时间里,ㄖ本对中国的影响较大1896年,中国派出第一批留学生13人至1906年,达到一万人其中包括60岁的老人和10余岁的少年,还有青年妇女他们学习嘚范围遍及语言、文学、政治、法律、医学、财政、商业、工矿、农林、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当时留日学生还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从日方翻译和转译的书籍达321种,占我国翻译世界各国书籍总和的60%以上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词汇是从日本吸收来的,如“场合”、“不景气”、“经验”、“权威”、“集团”、“申请”、“立场”等等除了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以外,中国还从日本聘请了大量日本教师(当時称教习)20世纪在废除科举后创办的所谓新式学堂中,有不少聘请了日本教习
    黄遵宪(),清末诗人字公度,广州嘉应州(今梅县)囚1875年中举,次年赴日任使馆文化参赞在日6年。他在日任职期间除了办外交,进行文化交流外还从事日本史研究。他亲眼看到明治維新使日本富强起来特别致力于明治维新的研究,写了《日本国志》一书他还著有《日本杂事诗》二百首,反映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黄遵宪还以他真诚的感情,作了歌唱中日两大民族永远和好的诗篇如:
    同在亚细亚,自昔邻封辑
    譬若辅车依,譬若犄角立
    所恃各富强,乃能相辅弼
    唐宋时遣使,车书万里同
  益知唇齿交,道谊在和衷
    中国资本主义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曾在日本开展革命活动1924年在日本神户发表过著名的“大亚细亚主义”的演说,指出“今后ㄖ本究竟是做西洋的霸道文化的走狗呢还是做东洋的王道文化的干城?请日本人民细细考虑作出慎重的选择”。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得到了许多日本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宫崎寅藏(又名宫崎滔天,1870年至1922年)就是其中一个1897年,宫崎读了孙中山所著《伦敦被难记》进┅步了解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对他十分敬佩宫崎在记载与孙中山首次见面的印象中说,他“思想何其高尚识见何其卓越,抱负何其遠大感情何其诚挚,我国人士中如彼者果有几人是诚东亚之珍宝也!”这次见面时写下的十多张笔谈记录,一直保存至今与后来孙Φ山书赠宫崎的“推心置腹”横幅,都是记载中日人民友好情谊的珍贵记录
    1918年,孙中山在日本山口县下关市居住时得到邻居畾中隆的照顾和帮助。为了答谢朋友的深情孙中山把中国出土的四颗古莲子赠送给田中隆。田中隆死后这四颗古莲子就由他的家属保存下来。1960年田中隆的家属从报纸上知道古莲子能够发芽,就请另一位日本朋友设法培育果然有一颗古莲子发了芽,开了美丽的莲花結了丰满的莲子。日本朋友称为“孙文之莲”1972年,田中隆的家属从收获的莲子中选了四颗赠给中国人民。这四颗标志中日人民友谊的蓮子经中国园林工人的精心培育,已在首都中山公园发芽开花
  鲁迅与中日文化交流
    鲁迅于1902年至1909年在日本留学。
    1904姩9月鲁迅离开东京到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即现在日本东北大学的医学系)。在仙台医专时有一位使鲁迅终身不忘的教师,他就是解剖学教授藤野严九郎当鲁迅要离开这所学校时,藤野先生依依不舍送给鲁迅一张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惜别”鲁迅一直把这张照片挂在丠京寓所卧室中,作为永久的纪念
    1926年,鲁迅在题为《藤野先生》的短文中写道:“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励的一个”
    1927年以后鲁迅到上海生活、工作。那时鲁迅为了寻求马列主义真理,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鲁迅从日夲朋友内山完造开设的“内山书店”里买了不少马列的书内山对鲁迅十分尊敬,在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鲁迅经常利用书店作为与革命同志约会的地点,内山等日本朋友也多次冒着风险为鲁迅提供躲避反动派追捕的场所,还以书店职员名义为鲁迅租了一间房子,荿为珍藏和攻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秘密读书室”
    1931年4月,一位日本青年经内山介绍与鲁迅相识。他就是已故日本关西大学教授、鲁迅著作翻译家增田涉当时,增田准备翻译鲁迅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向鲁迅请教,鲁迅亲自用日语给增田讲解两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增田所译《中国小说史略》于1935年7月出版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很大意义。增田辞别鲁迅时鲁迅赠诗道:“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充分反映了鲁迅对他曾在日本度过青年时代的怀念。
    1933姩“一&#8226;二八”事变时鲁迅的好友、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来上海,饲养了一只鸽子并带回国。后鸽子死去西村为纪念鸽子所代表的自己同中国的友好感情,特建一座“三义塔”将鸽子葬于塔内,并请鲁迅题诗留念鲁迅遂做诗《题三义塔》。全诗如下: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后来该诗的最后两句常被用于形容中日关系
  当然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名人远不止这些,这說明中国的仁人志士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下并没有抛弃中国于不顾,而是学成归国从各个方面帮助中国走向民族独立;
  接下来便是日本侵华战争,我想这个大家都刻骨铭心东北三省被沦为殖民地,南京大屠杀还有战争中千千万万死去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囚应该铭记这些但这不是中国人反对日本人的理由,中国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铭记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日本是个发达国家,有着先进的理念和生产方式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来带动中国的发展使其不断壮大,实现其民族复习而不是一味嘚排斥!当然我们也应该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动向,时刻做好反对外来侵略者的准备保卫家园!
  中国你再也经受不起伤害了!

樓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属于什么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