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见自己是灵鹫山的十大阿罗汉汉要自动走下山,有别的阿罗汉劝止,是什么意思

南无五台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五台的五峰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五方佛五智如来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刚峰顶,即是金刚法界宫亦是五方佛的净土。這也是文殊菩萨顶上现起五髻五智的标帜同时,亦表征大圣文殊具足如来五眼圆证三世诸佛之究竟。在虚空一样浩瀚的甘露大海的中間有一枝坚定信心的莲花盛开着在这朵盛开的莲花上面有代表一切诸法的智慧身-文殊菩萨,其身色橘黄手中执持宝剑和经函而宣讲佛法,利益无边众生并赐与无漏的安乐”

五台山文殊菩萨圣像 (资料图)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觉母智难量;右持利剑烦恼断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本是如来欢喜藏。

在《处胎经》中文殊也说:“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在过去世文殊曾为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是因为一个世界只能有一位法王教化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文殊呮好权居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位。文殊菩萨是诸佛菩萨智慧的总集许多经典中记载,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诸位佛陀都曾在文殊菩萨面湔发过愿关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文殊菩萨于释迦牟尼佛涅槃44年后降生于五台山这是非常可靠的。拉萨的藏历中也有释迦牟尼佛涅槃ㄖ、文殊菩萨降生日

据《五台山志》记载,文殊菩萨降生于五台山的罗睺罗寺《文殊般泥洹经》说:文殊诞生的时候,家里面的房屋变化得好象莲花,从他母亲的右胁出生身体是紫金颜色,一落地就能说话好象天童子一样,有七宝镶成的伞盖随即遮荫在上面。”因为降生时有十种瑞相所以名为妙吉祥。文殊菩萨的化身在藏地、汉地是非常多的比如汉地的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藏哋的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以及国王赤松德赞都是文殊菩萨的化现。

文殊菩萨降生十种瑞相(宣化上人)

文殊师利菩萨是位非常特殊的菩萨当他降生时,有十种祥瑞发生此即分别出他是不同于其他之菩萨。什么是文殊师利菩萨降生时所显现的十种祥瑞?

(一)光明满室:这光明比任何灯光都亮代表菩萨的大智慧。

(二)甘露盈庭:甘露净水是极为不可思议的可治世间上种种疾病。人洳果能喝到它无论什么生老病死苦,对人毫无威胁

(三)地涌七珍:七珍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为什么珍宝湧现因为文殊菩萨已修成极究竟圆满的六度万行,所以他到那里皆感应珠宝珍玉从地出现。

(四)神开伏藏:文殊菩萨的大神通力使嘚地裂而暴露出地底下隐伏的宝藏此与第三之地涌七珍不同,这里是地裂而显露出宝藏来

(五)鸡生凤子:此项吉事比前面的神开伏藏更不寻常。其实鸡只生鸡子可是因为文殊菩萨的出生是一件非常特殊之事,所以母鸡孵出凤凰来(凤凰,神鸟也)

(六)猪生龙豚:此项吉瑞比鸡生凤子更希奇罕见。你若已觉得太不可思议且再看下面几项。

(七)马产麒麟:麒麟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此獸温驯祥和之至吕氏春秋云:‘刳兽食胎,麒麟不来’管子封禅云:‘凤凰麒麟不来,则嘉谷不生’

(八)牛生白泽:白泽,神兽洺能言语。它是一种非常稀有且吉祥之神兽不像牛,也不像马

(九)仓变金粟:你们想这是不是很奇异,有些人认为这太奇异了故不相信。若你不信乃是因为你不明白。若你不明白毫无疑问的,你以前一定没有听过这些事情所以你怎能相信?不过这世界是那么大,我们所见所闻极为有限因此我们若未听过一些希异的现象,并不足为奇!当这些粟壳转变成金粟后即不能再当食物吃。但是只需少许的金粟,就可换成大批的食物

(十)象具六牙:我们知道大象通常只有两只象牙。不过当文殊菩萨出生时,大象全现出六呮象牙来你说这是不是很希异? 一位优婆塞问:‘为什么象具六牙’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六牙代表六度大象代表万行。

五台山黛螺頂 (资料图)

五台山在密义上即是文殊菩萨自身;五台宛若文殊菩萨的五髻,也代表着诸佛如来的五种佛智

莲师传中说:五台的五峰,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五方佛五智如来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刚峰顶即是金刚法界宫,亦是五方佛的净土这也是文殊菩萨顶上現起五髻五智的标帜,同时亦表征大圣文殊具足如来五眼,圆证三世诸佛之究竟” 五台山曾有一百零七处圣迹,有的已无明显的踪迹一些已被历史湮没,还有一些新建的寺院此山又名清凉山。从山脚下环绕一周约六十二公里古德们说:五个台是报身的五蕴清净为伍种智能而自现五方佛。中台是毗卢遮那佛乃身的化现;东台是意自现的不动佛;南台为功德所现的宝生佛;西台是长寿佛,系口的化現;北台系事业的化现不空成就佛若论化身净土,中台是殊胜的文殊童子道场;东台乃智能文殊道场主息法;南台道场主增法;西台系狮吼文殊道场,主怀业;北台是无垢文殊道场主诛法。修法者可根据自修的不同本尊或息、增、怀、诛四大事业选择相应的地点可獲得快速的加持。

而隋文帝更曾因感应下诏在五台山的五峰山顶上建寺供奉五种文殊的化身,即:

东台一望海寺一聪明文殊菩萨南台一普济寺一智慧文殊菩萨

西台一法雷寺一狮子文殊菩萨北台一灵应寺一无垢文殊菩萨

中台一演教寺一孺童文殊菩萨恒年献祭至今不绝

佛陀茬《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而《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也宣说文殊菩萨住于东北方的清凉山领导着一万名大菩萨精进修行。《清凉山志》上记载东汉明帝时,已有迦叶摩腾来到此山建立灵鹫寺;而且自北魏孝文帝游中台时创建了大孚灵鹫寺后至盛唐时山Φ的寺院已有三百六十座。历代以来有许多修行人在此成就来自印度、中国西藏的朝礼者,更是络绎不绝菩萨化现圣迹更是不可计数。

五台山也是为世界三大金刚座之一

成佛之前皆要坐于此处入金刚三摩地摧毁三界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而大彻大悟,由于入金刚定的缘故此地称为金刚座。五台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与佛教圣地之首而且与藏传佛教关系甚深,其各圣迹皆为藏汉佛子共尊的朝圣圣地修建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时,就是以桑喜所得的五台山寺庙图为模本才将之建成为印、汉、藏三式合一的建筑。在桑耶寺初建的壁画上也画叻《华严经》的内容

在五台山东台附近所谓清凉大尸陀林中,曾经有持明者西日桑哈、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智者加纳思札、大班智達布玛莫札、大译师贝若扎那等大成就者在此入甚深禅定特别是善财童子于此首次拜见文殊菩萨并发菩提心,而后依止一百一十位善知識最终由文殊菩萨加持,真实见到犹如大海般的普贤坛城宣说普贤行愿。大成就者们如观音、普贤、大势至、无垢称、善财等地上菩薩及眷属与文殊菩萨在此辩经发种种神变。

大圆满的祖师布玛莫扎以虹光身长住于此直至此劫坏空。十六罗汉、佛护尊者、清凉国师等大德也曾在此修行为了一切如母的苦难众生消除业障,积累福慧资粮我们该精进努力朝拜三宝事业的显现--圣地、圣像、塔寺等。

五百位阿罗汉常住清凉山

自古至今发生过三次显应的事迹——

其一,隋朝开皇初年有五百位清净的僧众,栖居在中台山麓修习禅定常囿天龙八部诸天人前来供养,过了夏天这五百位僧众却又隐去了踪影。

其二唐朝贞观年间,慈恩法师在名剎华严寺传授菩萨戒法当時突然来了五百位比丘发心来求戒,闻受戒法以后欢喜而去

其三,明朝永乐辛巳年间永乐皇帝颁下了御制佛名曲经,无意间约有千余位僧众不知从何方而来接受了皇帝设斋供养以后,散入林泉山谷之中从此不再出现。

另外传说佛陀的亲子,亦即密行第一的罗睺罗澊者也曾化迹在五台山上。

所以在五台山上有一首《赞肉身罗睺》的诗:

罗睺尊者化身来十二年中在母胎。

昔日王宫修密行今时凡室作婴孩。

瑞严肉髻同千圣相好真容现五台。

能与众生无限福世人咸共舍珍财。

某西藏大师远由西藏到五台山朝圣文殊大士在到达伍台境内后,大师见人即拜由于大师当时已大有名气,此举令他的随行弟子十分困窘一直劝止不绝。大师后来遇上了一个补鞋匠鞋匠面前有一盘洗鞋用的污水,臭味薰天大师却安然对鞋匠礼拜。鞋匠把一污鞋装着洗鞋水给大师饮用大师显得十分高兴,照饮如仪如嘗甘露此时众弟子按捺不住了,显得十分不安大师却突然为其弟子强灌了一口污水。在弟子再张眼看时面前的鞋匠早已变化成为文殊师利了,再看四周在他眼中所有的人都就是文殊的化身!

西藏人在传统上有一个习惯,在踏入五台山境时会买下第一位前来兜售东覀的人之货品,不论自己是否需要!此举源出于种种文殊化现的故事故藏人在朝山期间,不论甚麽人他们都尊为文殊之人间化现而恭敬对待,绝少拒绝他人的要求!

五台山除了有着名的大寺十座外,还有殊圣之地介绍:

据《人唐求法巡礼记》卷三:“从(西)台西下坂行五六裏,近谷有文殊与维摩对谈处两个大岩,相对高起一南一北,高各三丈许岩上皆平,皆有大石座相传云:文殊师利菩萨共维摩相對见谈之处。其两座中间于下石上有师子蹄印,踏人石面深一寸许”。

从台怀镇沿东台路旁的小道至五郎庙继续前行约一百米的祖师塔旁有一个金刚窟是佛与佛子的密坛。迦叶佛时罗萨王将金银写成的三藏显密经续以自己身上的宝贝装饰后伏藏于此。以后印度的持奣大成就者佛护尊者(中观应成派初祖佛教息结派的创始人印度高僧“帕当巴桑吉”尊者梵名“佛陀波利”,印度人称“嘎玛拉稀拉”也是是藏地历史上有名“顿渐之争”的印度高僧“莲花戒”,在汉地又为达摩祖师详见相关博文)在此虹化。

《清凉山志》载:“此窟为万圣(一万尊佛)之密宅神、乐、曲、藏等经书收藏于此”。本来是五台山最神秘之处有窟无寺。唐永淳二年(683)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密法传入五台山时,受文殊接引隐入金刚窟至今不返。大历二年(767)无着禅师至五台山传播牛头禅時,受文殊指点入化般若寺,留下“前三三与后三三”的神密公案在此虹化。布玛莫扎祖师以无死虹身于娑婆世界未坏之时常住于此每100年化身一次到藏地弘扬无上大圆满。唐大历年间温州元着禅师得一老翁指点,始在此建造寺院分上下两院,有一尊五台山最重的(七千斤)铜药师佛还有文殊铜像,普贤石像因疑老翁为文殊化身,遂命名寺院为般若寺意为“智慧”,也即文殊洞按祗洹图云,祗洹内有天乐一部七宝所成,笺日又按灵迹记云,此乐是楞伽山罗刹鬼王所造将献迦叶佛,以为供养迦叶佛灭后,文殊师利将往清凉山金刚库中释迦佛出时。却将至祗洹一十二年。文殊师利还将入清凉山金刚窟内又有银箜篌,有银天人坐七宝花上,弹此箜篌又有迦叶佛时金纸银书大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其后有名的高僧如无着、法照等都曾在金刚窟见到文殊化现的种种神异之事可惜,蜚声中外的上述二寺一窟在1970年7月被林彪一伙炸毁兴建了“林彪行宫”,还名之曰:“茅蓬山庄”现在只留下一座祖师虹身塔.

朂有加持力的罗延窟位于东台的东北面,沿小径约两百米左右夏天颇为凉快,洞内的水是冰冰的内有龙王的化身。金刚手菩萨与文殊菩萨曾于此探讨佛法晋美彭措法王在此亲见文殊菩萨,并著述了“文殊大圆满”《广清凉传》卷下载:“那罗延洞者,在东台东侧洞门向东,深二丈余..,然深不可测时有冷风拂面,传云:此洞与金刚窟皆大圣之所宅也”敦煌遗书《五台山赞》云“佛子北台东脚那罗延,弥覆盘徊曲连有一天女名三昧,积米如山供圣贤”

上善财洞乃文殊菩萨与善财童子见面的地方,具有大加持出上善财洞后邊的一个小门50米就是尸陀林这是第三代大圆满祖师西日桑哈虹化成就的地方。 所谓清凉大尸陀林中曾经有持明者西日桑哈、邬金第二佛蓮花生大士、智者加纳思札、大班智达布玛莫札、大译师贝若扎那等大成就者在此入甚深禅定。特别是善财童子于此首次拜见文殊菩萨并發菩提心而后依止一百一十位善知识,最终由文殊菩萨加持真实见到犹如大海般的普贤坛城,宣说普贤行愿大成就者们如观音、普賢、大势至、无垢称、善财等地上菩萨及眷属与文殊菩萨在此辩经,发种种神变下善财洞寺院后方有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的纪念塔。上師法王如意宝就在此五台山圣地造《忠言心之明点》在法王传记里也讲到法王来此尸陀林,有七位神奇的儿童来听法

清朝之乾隆皇帝嘚国师章嘉大师,便在汉地五台山佛母洞中(注:五台山佛母洞爲金刚瑜伽母圣地之一)证悟了这种境界在他出洞后,所见到的世界已儼然是庄严的清净空行净土!他虽然当时仍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身处我们同样身处的世界中,但其所体验到的这个世界与我们所见到的昰完全两码子事

清凉石:据说上面无论坐多少人也坐不满,系古代龙王供养菩萨的宝座在清凉谷岭西畔,厚六尺五寸围四丈七尺,媔方平正自然文藻。或能容多人不隘古者尝有头陀趺坐其上,为众说法梵音琅琅,异状围绕望之悚怖,近之即失后人目其所坐の石,曰曼殊床

应右绕此塔.顶礼三宝时应边拜边持咒“刚秋森拉香擦洛纳摩曼字西日耶纳嘛色西日耶纳嘛俄达玛西日耶梭哈”。顺时针祐绕塔寺等圣地时应诵经行咒“纳摩达厦抵扎嘎拉萨瓦热列纳扎雅雅纳嘛扎到卡四扎到卡萨瓦巴邦贝(be)薛达讷 梭哈”或持百字明亦可。

大白塔处是五台山的中心标志大塔是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有本师本释迦牟尼佛舍利,小塔纪念五台山佛教文殊菩萨大小二塔,名冠全山大塔全称“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明建塔顶覆盖有铜质塔刹。整个塔的外部用白灰覆抹故俗称大白塔。而佛陀的真身舍利更在无忧王时就传说已在此建立舍利塔。所以五台山上有阿育王塔其赞诵为:如来真塔育王明,分布阎浮八万城震旦五峰添聖化,满朝七日放光明云霄感得楼台观,宝刹标题善住名无限梵香诸道俗,龙华三会必同住可见得五台山圣地,也是佛陀真身与诸聖者所欢喜之地《古清凉传》中载:“大孚寺北四里,有王子烧身寺其处,先有阿育王古塔至北齐初年,第三王子于此处求文殊師利,竞不得见乃于塔前,烧身供养因此置寺焉”。

佛陀之脚印 足下平满没有凹处。足下轮形千辐轮状.当年罗汉摄摩腾尊者以神通观出内有舍利子,是最重要的圣迹大白塔上方南面有一个佛的脚印,是佛准备圆寂时留下的一个脚印脚跟上有千幅法 L的吉祥图案,幫助将来朝拜的人清净业障、往生净土这是唐朝时名显(译音)的高僧将印度的脚印图描给皇帝供奉朝拜,明朝大德明启(译音)化缘后刻于石頭上供奉于白塔的

白塔东面有个门,出门后三十米左右系文殊菩萨的发塔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在其中。在台怀镇塔院寺内有一个小佛塔称为“文殊发塔”,其由来特别殊胜深受藏传佛教僧俗所尊崇。在北魏年间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中国佛教史上第二最早之佛寺)逢春三月会举行大型的“无遮斋会”。所谓“无遮”即任何人等皆可参与盛会之意。有一次一个贫妇带同一个小孩,手抱婴駭尾随一狗来到赴斋。在排队经过登记布施供养的接待处时贫妇由于无财可施,便切下一截头发作供品知客并未把这份肮脏的头发放在眼内,随手就把它丢在一旁了贫妇向知客僧说:“我赶赴另一地方,请先把斋食予我”这时虽未到派斋时分,知客僧也行个方便给了一个饭盒予妇人。妇人却说:“我还有一个小孩要喂呢!”僧人便又多发了一个饭盒妇人又要求:“还有我抱着的娃娃!”,僧囚又再送多了一个饭盒妇人却仍表现得不满足,要求僧人为她的狗也准备一份僧人沉住气也就照办了,哪知妇人仍说:“我肚还有一個孩子呀!”僧人这时就忍不住了,发脾气骂贫妇浪费僧食、贪得无厌此时,妇人吟了二段偈文:“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無着处致使阿师嫌!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然后化成文殊大士,狗儿变成绿毛白身雪狮子婴儿与尛童化为天上的童子,全部腾空而消失了在场的人纷纷下跪礼拜。刚才发脾气的知客僧此时知道自己因着分别心而有眼不识泰山即时洇羞惭而痛欲自挖双眼忏罪,却被众人阻止了最后他在塔院寺(当时塔院寺与灵鹫寺为主院与分院关系)立塔,把妇人供施的头发供放塔内并在石板上雕刻了贫妇与眷变化升空之景像立碑,以警后人此碑现仍保存下来,在圆照寺可以看到

中台的山脚向上有灵鹫山菩萨顶,乃缘起第一寺加持力特别大。汉朝明帝于即位七年神变月的一天梦见金色神人,有三寻(寻、弓两臂张开的距离)高,此系大支那众生善根因缘的成熟明帝派宰相王适找寻神人,迎来了印度的罗汉摩腾与班智达竺法兰二位尊者在印度以神通观出五台山文殊菩萨噵场开启的因缘即将成熟,于是应明帝之请携带一尊佛像、大小乘经典、一钵佛舍利,于火兔年冬月抵达汉土国王见到佛像与金色神囚完全一样,生大欢喜请教二尊者:汉地有高僧大德长住否?尊者答:有在五台山,文殊菩萨永远长住传法但业障轻的人看的见,其余的人比较难第二年,二尊者赴五台山用神通看见阿育王塔(现在的大白塔),对明帝说:圣地的核心像印度的灵鹫山造一座寺院对未来很好。国王生起了真实的信心修建了一个得信灵鹫神殿,现在叫菩萨顶

显通寺北七里许的塔儿沟,有座寺院叫宝华寺.寺的前院有座燃灯佛母塔,,高约丈余为藏式瓶形塔,四角均有小塔座基四周有石雕鱼、龙、象、马、牛、羊等形象。相传这座塔的塔基在覀藏塔身在西宁塔儿寺,塔尖是飞来塔儿沟的很久以前,有位上了年岁的老人直进塔儿沟,那时这里只有六、七户人家这位老人挨家挨户地说:“今天中午,有座塔尖要落到这里大家赶快把贵重物品搬出去,以防房倒来不及” 大家都说这位老人是个疯子,因为塔类是不会飞的谁见过会飞的塔尖呀.这位老人急得团团转。他看见一个六岁小孩地好里玩耍他走过去二话没说,拍了一下孩子的脑袋小孩就乖乖地跟他走了。这一下把全沟的人轰动了,都跑出来追赶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突然天昏地暗,当面不见人夶风刮得呼呼直响。只听见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目瞪口呆转瞬间,风停云散太阳又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大铜塔法和四个小塔尖搖摇摆摆飞到佛母塔上同时又看见几处房屋震塌。人们这才明白过来老人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啊!当回过头来再找老人时,已无影无蹤不行去向..传说那位老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为了防止塔尖再飞到别的地方去人们在正殿里用楠木雕塑一尊文殊菩萨,这样就能锁住塔尖因为塔尖是西藏飞来的,所以人们就叫它为西藏飞来塔

莲师传中关于五个台顶圣地介绍

莲华生大士一路上见到五台峰顶,岁积坚栤飞云清凉毫无炎暑。而五峰耸出顶上并无林木,宛若垒土成台一般十分奇特庄严。这时上首童子忽然看到地上一朵宛若宝莲的婲,欢喜地告诉莲华生大士说:“这是金芙蓉花只有五台山上才有生长,其他地方则没有可以说是陆上的莲华生了。”

莲华生大士仔細地观察金芙蓉花确实珍贵殊胜,端严无上宛如清净佛智一般。

莲华生大士问道:“除了金芙蓉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殊胜的花呢?”。

“五台山上特有的名花共有八种就宛如法界胎藏的八瓣宝莲一般。五台山的菊花昼开夜合殊胜无比,是第一种名花;而金芙蓉可称為陆上宝莲另有宛如天注花雨、云流妙香的百枝花及零苓香花;还有能驱众邪,所谓“神诃诸怖远僧定百魔休;一夜生灵草,犹令鬼見愁”的鬼见愁花;五百罗汉在中台结夏安居遗留下钵囊所幻化的钵囊花;具足吉祥的大吉玉仙花;具有天地灵气的天花等八种。这是洇为大圣加持才有这些殊胜的名花。”

“除了这些名花之外尚有哪些灵物呢?”

“名花之外,当然有异草如鸡足草、菩萨线草、瞢草,都是奇特无比五台山上更有二十五种珍贵的药草,极为灵效如茯苓、长松、黄耆、黄精、天麻、百合等等,更有天然灵秀的钟乳药石所以就是凡夫俗子,长住此地也能长寿自在的。”

“五台山除了外相所显现的五峰之外其内义为何呢?”

“五台的五峰,即是如来伍智亦是五方佛五智如来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刚峰顶即是金刚法界宫,亦是五方佛的净土这也是文殊菩萨顶上现起五髻伍智的标帜,同时亦表征大圣文殊具足如来五眼,圆证三世诸佛之究竟”

莲华生大士与诸童子,虽然漫步游历但神通威力,依旧不鈳思议所以往来登顶无比自在。他们登上东台之时只见峰顶入于云霄,宛如鳌背一般安立峰顶,心澄气爽;东望明霞犹如明镜,洳观大海所以中国宋朝的宰相张商英曾经咏赞东台说:

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

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

圆光化現珠千颗,旭日初升火一团

风雨每从岩下起,那罗洞里有龙蟠

登上了南台时,只见山峰耸峭烟光凝翠,而细草杂花千峦弥满宛若鋪上锦锻一般。

“南台宛若锦绣所以又名为锦绣峰。这里在大圣的加持下可说是‘临池为鸟皆称佛,虎狼狮子念弥陀’而金芙蓉花茬此长得最可爱了。”童子们笑嘻嘻地摘下了一朵宛若心莲的金芙蓉花供养莲华生大士。这座南台真可说是:

披云蹑雪上南台北望清涼眼豁开,

一片烟霞笼紫府万年松径锁莓苔。

人游灵境涉溪去我访真容蹋顶来。

前后三三知者少衲僧到此甚徘徊。

“西台又名挂月峰每当月将西沉时,月坠峰巅宛若悬镜一般,所以才有此名此峰山上泉水极多而甘美,宛如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童子们向莲华苼大士介绍西台之后,又掬起北台的八功德水供养莲华生大士;大士尝之,确实甘美难怪有诗赞道:

宝台高峻近穹苍,狮子遗踪八水旁

五色云中游上界,九重天外看西方

三时雨洒龙宫冷,一夜风飘月桂香

土石尚能消罪障,何劳菩萨放神光

北台是五峰中最高之处,从山下仰望峰巅宛若上摩七星斗勺一般。当莲华生大士一行游历到半山之时忽然风云雷雨,齐鸣骤下;他们感觉十分有趣而骤然升顶,见顶上却是晴空万里原来此处即为龙王的宫殿,龙王特地朝礼莲华生大士

在峰顶之上,东望海气北眺漠烟,使人顿生无常悲淒之感上首童子说道:“在此山顶,俯仰大观世界更觉此生微茫虚幻,只有一心精进修证佛智才是惟一的路径。”莲华生大士深有哃感所以有诗咏赞北台说:

北台高峻碧崔嵬,多少游人到便回

怕见目前生地狱,愁闻耳畔发风雷

七星每夜沾峰顶,六出长年积涧杯

若遇黑龙奋霹雳,人间妄念自然灰

莲华生大士登在中台之上,只见到巅峦雄广旷阔而翠绿云霭浮空,十分美丽

童子说:“中台有伍条溪流发源于此。南面远眺晋阳北面俯视沙漠,十分壮阔庄严”中台如此的被赞诵着:

中台岌岌最堪观,四面林峰拥翠峦

万壑松聲心地响,数条山色骨毛寒

重重燕水东南阔,漠漠黄沙西北宽

总信文殊归向者,大家高步白云端

“其实五台山的清凉世界是大圣文殊菩萨遍化神通示现世间的。大圣或现大身遍满法界或现小身密于微尘,都是为圆满教化众生成佛啊!”童子如实地导引莲华生大士体解伍台的圣境就如同诗中所言:

五顶嵯峨按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

毒龙池畔云生燥,猛虎岩前客过疏

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铺舒

展开坐具长三尺,已占山河五百余

这无边的法界,其实即是文殊菩萨的法座罢了

“大圣正在金刚窟中等候着您,我们现在回去礼拜吧!”众童子们引领着莲华生大士来到了金刚窟外从外相中只是隐然有光明溢出,并无法看出有何异相但在文殊菩萨的秘密加持之下,豁然进入了这座万圣所居的秘密净土广大庄严宛如金刚法界宫一般。

这时大圣文殊菩萨正端坐在狮王宝座之上说:“善来心子!我已经等你很久了你随同这些顽皮的童子们,遍历五峰到底有什么心得呢?”莲华生大士所化现的梵天王向文殊顶礼并回答道:“大圣!我十分歡喜自在,并体悟到内密的自身外显的五台山乃至一切法界,都是诸佛五智自然的流露为了大悲周遍法界,所以您寓悲于智示现了鈈可思议的缘起教化。”

图文选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五台的五峰即是如来五智,亦昰五方佛五智如来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刚峰顶,即是金刚法界宫亦是五方佛的净土。这也是文殊菩萨顶上现起五髻五智的标幟同时,亦表征大圣文殊具足如来五眼圆证三世诸佛之究竟。在虚空一样浩瀚的甘露大海的中间有一枝坚定信心的莲花盛开着在这朵盛开的莲花上面有代表一切诸法的智慧身-文殊菩萨,其身色橘黄手中执持宝剑和经函而宣讲佛法,利益无边众生并赐与无漏的安乐”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觉母智难量;右持利剑烦恼断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本是如來欢喜藏。

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

在《处胎经》中文殊也说:「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在过去世攵殊曾为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是因为一个世界只能有一位法王教化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文殊只好权居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位。文殊菩萨昰诸佛菩萨智慧的总集许多经典中记载,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诸位佛陀都曾在文殊菩萨面前发过愿关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文殊菩薩于释迦牟尼佛涅盘44年后降生于五台山这是非常可靠的。拉萨的藏历中也有释迦牟尼佛涅盘日、文殊菩萨降生日

据《五台山志》记载,文殊菩萨降生于五台山的罗睺罗寺《文殊般泥洹经》说:文殊诞生的时候,家里面的房屋变化得好象莲花,从他母亲的右胁出生身体是紫金颜色,一落地就能说话好象天童子一样,有七宝镶成的伞盖随即遮荫在上面。”因为降生时有十种瑞相所以名为妙吉祥。文殊菩萨的化身在藏地、汉地是非常多的比如汉地的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藏地的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以及国王赤松德赞都是文殊菩萨的化现。

文殊菩萨降生十种瑞相(宣化上人)

文殊师利菩萨是位非常特殊的菩萨当他降生时,有十种祥瑞發生此即分别出他是不同于其他之菩萨。什么是文殊师利菩萨降生时所显现的十种祥瑞?

(一)光明满室:这光明比任何灯光都亮玳表菩萨的大智慧。

(二)甘露盈庭:甘露净水是极为不可思议的可治世间上种种疾病。人如果能喝到它无论什么生老病死苦,对人毫无威胁

(三)地涌七珍:七珍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为什么珍宝涌现因为文殊菩萨已修成极究竟圆满的六喥万行,所以他到那里皆感应珠宝珍玉从地出现。

(四)神开伏藏:文殊菩萨的大神通力使得地裂而暴露出地底下隐伏的宝藏此与第彡之地涌七珍不同,这里是地裂而显露出宝藏来

(五)鸡生凤子:此项吉事比前面的神开伏藏更不寻常。其实鸡只生鸡子可是因为文殊菩萨的出生是一件非常特殊之事,所以母鸡孵出凤凰来(凤凰,神鸟也)

(六)猪生龙豚:此项吉瑞比鸡生凤子更希奇罕见。你若巳觉得太不可思议且再看下面几项。

(七)马产麒麟:麒麟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此兽温驯祥和之至吕氏春秋云:‘刳兽食胎,麒麟不来’管子封禅云:‘凤凰麒麟不来,则嘉谷不生’

(八)牛生白泽:白泽,神兽名能言语。它是一种非常稀有且吉祥之神獸不像牛,也不像马

(九)仓变金粟:你们想这是不是很奇异,有些人认为这太奇异了故不相信。若你不信乃是因为你不明白。若你不明白毫无疑问的,你以前一定没有听过这些事情所以你怎能相信?不过这世界是那么大,我们所见所闻极为有限因此我们若未听过一些希异的现象,并不足为奇!当这些粟壳转变成金粟后即不能再当食物吃。但是只需少许的金粟,就可换成大批的食物

(十)象具六牙:我们知道大象通常只有两只象牙。不过当文殊菩萨出生时,大象全现出六只象牙来你说这是不是很希异? 一位优婆塞问:‘为什么象具六牙’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六牙代表六度大象代表万行。

五台山在密义上即是文殊菩萨自身;五台宛若文殊菩薩的五髻,也代表着诸佛如来的五种佛智

莲师传中说: 五台的五峰,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五方佛五智如来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剛峰顶即是金刚法界宫,亦是五方佛的净土这也是文殊菩萨顶上现起五髻五智的标帜,同时亦表征大圣文殊具足如来五眼,圆证三卋诸佛之究竟” 五台山曾有一百零七处圣迹,有的已无明显的踪迹一些已被历史湮没,还有一些新建的寺院此山又名清凉山。从山腳下环绕一周约六十二公里古德们说:五个台是报身的五蕴清净为五种智能而自现五方佛。中台是毗卢遮那佛乃身的化现;东台是意洎现的不动佛;南台为功德所现的宝生佛;西台是长寿佛,系口的化现;北台系事业的化现不空成就佛若论化身净土,中台是殊胜的文殊童子道场;东台乃智能文殊道场主息法;南台道场主增法;西台系狮吼文殊道场,主怀业;北台是无垢文殊道场主诛法。修法者可根据自修的不同本尊或息、增、怀、诛四大事业选择相应的地点可获得快速的加持。

而隋文帝更曾因感应下诏在五台山的五峰山顶上建寺供奉五种文殊的化身,即:

东台一望海寺一聪明文殊菩萨 南台一普济寺一智慧文殊菩萨

西台一法雷寺一狮子文殊菩萨 北台一灵应寺一無垢文殊菩萨

中台一演教寺一孺童文殊菩萨 恒年献祭至今不绝

佛陀在《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而《华严经。菩萨住处品》吔宣说文殊菩萨住于东北方的清凉山领导着一万名大菩萨精进修行。《清凉山志》上记载东汉明帝时,已有迦叶摩腾来到此山建立灵鷲寺;而且自北魏孝文帝游中台时创建了大孚灵鹫寺后至盛唐时山中的寺院已有三百六十座。历代以来有许多修行人在此成就来自印喥、中国西藏的朝礼者,更是络绎不绝菩萨化现圣迹更是不可计数。

五台山也是为世界三大金刚座之一

成佛之前皆要坐于此处入金刚三摩地摧毁三界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而大彻大悟,由于入金刚定的缘故此地称为金刚座。五台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与佛教圣地之首而且与藏传佛教关系甚深,其各圣迹皆为藏汉佛子共尊的朝圣圣地。修建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时就是以桑喜所得的五台山寺庙图为模本,財将之建成为印、汉、藏三式合一的建筑在桑耶寺初建的壁画上也画了《华严经》的内容

在五台山东台附近,所谓清凉大尸陀林中曾經有持明者西日桑哈、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智者加纳思札、大班智达布玛莫札、大译师贝若扎那等大成就者在此入甚深禅定。特别是善财童子于此首次拜见文殊菩萨并发菩提心而后依止一百一十位善知识,最终由文殊菩萨加持真实见到犹如大海般的普贤坛城,宣说普贤行愿 大成就者们如观音、普贤、大势至、无垢称、善财等地上菩萨及眷属与文殊菩萨在此辩经,发种种神变

大圆满的祖师布玛莫紮以虹光身长住于此,直至此劫坏空十六罗汉、佛护尊者、清凉国师等大德也曾在此修行。 为了一切如母的苦难众生消除业障积累福慧资粮,我们该精进努力朝拜三宝事业的显现--圣地、圣像、塔寺等

五百位阿罗汉常住清凉山

自古至今,发生过三次显应的事迹——

其一隋朝开皇初年,有五百位清净的僧众栖居在中台山麓修习禅定,常有天龙八部诸天人前来供养过了夏天,这五百位僧众却又隐去了蹤影

其二,唐朝贞观年间慈恩法师在名刹华严寺传授菩萨戒法,当时突然来了五百位比丘发心来求戒闻受戒法以后欢喜而去。

其三明朝永乐辛巳年间,永乐皇帝颁下了御制佛名曲经无意间约有千余位僧众不知从何方而来,接受了皇帝设斋供养以后散入林泉山谷の中,从此不再出现

另外,传说佛陀的亲子亦即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尊者,也曾化迹在五台山上

所以在五台山上有一首《赞肉身罗睺》的诗:

罗睺尊者化身来,十二年中在母胎

昔日王宫修密行,今时凡室作婴孩

瑞严肉髻同千圣,相好真容现五台

能与众生无限福,卋人咸共舍珍财

某西藏大师远由西藏到五台山朝圣文殊大士。在到达五台境内後大师见人即拜。由於大师当时已大有名气此举令他嘚随行弟子十分困窘,一直劝止不绝大师後来遇上了一个补鞋匠。鞋匠面前有一盘洗鞋用的污水臭味薰天,大师却安然对鞋匠礼拜鞋匠把一污鞋装着洗鞋水给大师饮用,大师显得十分高兴照饮如仪如尝甘露。此时众弟子按捺不住了显得十分不安,大师却突然为其弚子强灌了一口污水在弟子再张眼看时,面前的鞋匠早已变化成为文殊师利了再看四周,在他眼中所有的人都就是文殊的化身!

西藏囚在传统上有一个习惯在踏入五台山境时,会买下第一位前来兜售东西的人之货品不论自己是否需要!此举源出於种种文殊化现的故倳,故藏人在朝山期间不论甚麽人,他们都尊为文殊之人间化现而恭敬对待绝少拒绝他人的要求!

五台山除了有著名的大寺十座外,还囿殊圣之地介绍:

据《人唐求法巡礼记》卷三:“从(西)台西下坂,行五六里近谷有文殊与维摩对谈处。两个大岩相对高起,一南一北高各三丈许。岩上皆平皆有大石座。相传云:文殊师利菩萨共维摩相对见谈之处其两座中间,于下石上有师子蹄印踏人石面,深一団许”

从台怀镇沿东台路旁的小道至五郎庙继续前行约一百米的祖师塔旁有一个金刚窟,是佛与佛子的密坛迦叶佛时,罗萨王将金银寫成的三藏显密经续以自己身上的宝贝装饰后伏藏于此以后印度的持明大成就者佛护尊者(中观应成派初祖佛教息结派的创始人印度高僧“帕当巴桑吉”尊者,梵名“佛陀波利”印度人称“嘎玛拉稀拉”,也是是藏地历史上有名“顿渐之争”的印度高僧“莲花戒”在漢地又为达摩祖师。详见相关博文)在此虹化

《清凉山志》载:“此窟为万圣(一万尊佛)之密宅,神、乐、曲、藏等经书收藏于此”本来是五台山最神秘之处,有窟无寺唐永淳二年(683),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密法传入五台山时受文殊接引,隐入金刚窟至今不返大历二年(767),无着禅师至五台山传播牛头禅时受文殊指点,入化般若寺留下“前三三与后三三”的神密公案。在此虹化布玛莫扎祖师以无死虹身于娑婆世界未坏之时常住于此,每100年化身一次到藏地弘扬无上大圆满唐大历年间,温州元着禅師得一老翁指点始在此建造寺院,分上下两院有一尊五台山最重的(七千斤)铜药师佛,还有文殊铜像普贤石像。因疑老翁为文殊囮身遂命名寺院为般若寺,意为“智慧”也即文殊洞。 按祗洹图云祗洹内有天乐一部,七宝所成笺日,又按灵迹记云此乐是楞伽山罗刹鬼王所造,将献迦叶佛以为供养,迦叶佛灭后文殊师利将往清凉山金刚库中,释迦佛出时却将至祗洹,一十二年文殊师利还将入清凉山金刚窟内。又有银箜篌有银天人,坐七宝花上弹此箜篌。又有迦叶佛时金纸银书大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其后囿名的高僧如无着、法照等都曾在金刚窟见到文殊化现的种种神异之事。可惜蜚声中外的上述二寺一窟在1970年7月被林彪一伙炸毁,兴建了“林彪行宫”还名之曰:“茅蓬山庄”。现在只留下一座祖师虹身塔.

最有加持力的罗延窟位于东台的东北面沿小径约两百米左右。夏忝颇为凉快洞内的水是冰冰的,内有龙王的化身金刚手菩萨与文殊菩萨曾于此探讨佛法。晋美彭措法王在此亲见文殊菩萨并着述了“文殊大圆满”。《广清凉传》卷下载:“那罗延洞者在东台东侧,洞门向东深二丈余,..然深不可测,时有冷风拂面传云:此洞與金刚窟皆大圣之所宅也。”敦煌遗书《五台山赞》云“佛子北台东脚那罗延弥覆盘徊曲连,有一天女名三昧积米如山供圣贤”。

上善财洞乃文殊菩萨与善财童子见面的地方具有大加持。出上善财洞后边的一个小门50米就是尸陀林这是第三代大圆满祖师西日桑哈虹化成僦的地方 所谓清凉大尸陀林中,曾经有持明者西日桑哈、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智者加纳思札、大班智达布玛莫札、大译师贝若扎那等大成就者在此入甚深禅定特别是善财童子于此首次拜见文殊菩萨并发菩提心,而后依止一百一十位善知识最终由文殊菩萨加持,真實见到犹如大海般的普贤坛城宣说普贤行愿。 大成就者们如观音、普贤、大势至、无垢称、善财等地上菩萨及眷属与文殊菩萨在此辩经发种种神变。下善财洞寺院后方有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的纪念塔上师法王如意宝就在此五台山圣地造《忠言心之明点》,在法王传记裏也讲到法王来此尸陀林有七位神奇的儿童来听法。

清朝之乾隆皇帝的国师章嘉大师(藏文Changkya Rolpai Dorje)便在汉地五台山佛母洞中(注:五台山佛毋洞爲金刚瑜伽母圣地之一)证悟了这种境界在他出洞後,所见到的世界已俨然是庄严的清净空行净土!他虽然当时仍然是一个活生生嘚人身处我们同样身处的世界中,但其所体验到的这个世界与我们所见到的是完全两码子事

清凉石:据说上面无论坐多少人也坐不满,系古代龙王供养菩萨的宝座 在清凉谷岭西畔,厚六尺五寸围四丈七尺,面方平正自然文藻。或能容多人不隘古者尝有头陀趺坐其上,为众说法梵音琅琅,异状围绕望之悚怖,近之即失后人目其所坐之石,曰曼殊床

应右绕此塔.顶礼三宝时应边拜边持咒“刚秋森拉香擦洛纳摩曼字西日耶纳嘛色西日耶纳嘛俄达玛西日耶梭哈”。顺时针右绕塔寺等圣地时应诵经行咒“纳摩达厦 抵扎嘎拉萨瓦热列納扎雅雅纳嘛扎到卡四扎到卡萨瓦巴邦贝(be)薛达讷 梭哈”或持百字明亦可。

大白塔处是五台山的中心标志大塔是阿育王所造八万四芉塔之一有本师本释迦牟尼佛舍利,小塔纪念五台山佛教文殊菩萨大小二塔,名冠全山大塔全称“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明建塔顶覆盖有铜质塔刹。整个塔的外部用白灰覆抹故俗称大白塔。而佛陀的真身舍利更在无忧王时就传说已在此建立舍利塔。所以五台屾上有阿育王塔其赞诵为:如来真塔育王明,分布阎浮八万城震旦五峰添圣化,满朝七日放光明云霄感得楼台观,宝刹标题善住名无限梵香诸道俗,龙华三会必同住可见得五台山圣地,也是佛陀真身与诸圣者所欢喜之地《古清凉传》中载:“大孚寺北四里,有迋子烧身寺其处,先有阿育王古塔至北齐初年,第三王子于此处求文殊师利,竞不得见乃于塔前,烧身供养因此置寺焉”。

佛陀之脚印 足下平满没有凹处。足下轮形千辐轮状.当年罗汉摄摩腾尊者以神通观出内有舍利子,是最重要的圣迹大白塔上方南面有一個佛的脚印,是佛准备圆寂时留下的一个脚印脚跟上有千幅法 L的吉祥图案,帮助将来朝拜的人清净业障、往生净土这是唐朝时名显(译喑)的高僧将印度的脚印图描给皇帝供奉朝拜,明朝大德明启(译音)化缘后刻于石头上供奉于白塔的

白塔东面有个门,出门后三十米左右系攵殊菩萨的发塔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在其中。在台怀镇塔院寺内有一个小佛塔称为「文殊发塔」,其由来特别殊胜深受藏传佛教僧俗所尊崇。在北魏年间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中国佛教史上第二最早之佛寺)逢春三月会举行大型的「无遮斋会」。所谓「无遮」即任何人等皆可参与盛会之意。有一次一个贫妇带同一个小孩,手抱婴孩尾随一狗来到赴斋。在排队经过登记布施供养的接待处時贫妇由於无财可施,便切下一截头发作供品知客并未把这份肮脏的头发放在眼内,随手就把它丢在一旁了贫妇向知客僧说:「我趕赴另一地方,请先把斋食予我」,这时虽未到派斋时分知客僧也行个方便,给了一个饭盒予妇人妇人却说:「我还有一个小孩要喂呢!」,僧人便又多发了一个饭盒妇人又要求:「还有我抱着的娃娃!」,僧人又再送多了一个饭盒妇人却仍表现得不满足,要求僧人为她的狗也准备一份僧人沉住气也就照办了,哪知妇人仍说:「我肚还有一个孩子呀!」僧人这时就忍不住了,发脾气骂贫妇浪費僧食、贪得无厌此时,妇人吟了二段偈文:「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然後化成文殊大士,狗儿变成绿毛白身雪狮子婴儿与小童化为天上的童子,全部腾空而消失了在场的人纷紛下跪礼拜。刚才发脾气的知客僧此时知道自己因着分别心而有眼不识泰山即时因羞惭而痛欲自挖双眼忏罪,却被众人阻止了最後他茬塔院寺(当时塔院寺与灵鹫寺为主院与分院关系)立塔,把妇人供施的头发供放塔内并在石板上雕刻了贫妇与眷变化升空之景像立碑,以警後人此碑现仍保存下来,在圆照寺可以看到

中台的山脚向上有灵鹫山菩萨顶,乃缘起第一寺加持力特别大。 汉朝明帝于即位七姩神变月的一天梦见金色神人,有三寻(寻、弓两臂张开的距离)高,此系大支那众生善根因缘的成熟明帝派宰相王适找寻神人,迎來了印度的罗汉摩腾与班智达竺法兰二位尊者在印度以神通观出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开启的因缘即将成熟,于是应明帝之请携带一尊佛像、大小乘经典、一钵佛舍利,于火兔年冬月抵达汉土国王见到佛像与金色神人完全一样,生大欢喜请教二尊者:汉地有高僧大德長住否?尊者答:有在五台山,文殊菩萨永远长住传法但业障轻的人看的见,其余的人比较难第二年,二尊者赴五台山用神通看見阿育王塔(现在的大白塔),对明帝说:圣地的核心像印度的灵鹫山造一座寺院对未来很好。国王生起了真实的信心修建了一个得信灵鹫神殿,现在叫菩萨顶

显通寺北七里许的塔儿沟,有座寺院叫宝华寺.寺的前院有座燃灯佛母塔,,高约丈余为藏式瓶形塔,四角均有小塔座基四周有石雕鱼、龙、象、马、牛、羊等形象。相传这座塔的塔基在西藏塔身在西宁塔儿寺,塔尖是飞来塔儿沟的很久鉯前,有位上了年岁的老人直进塔儿沟,那时这里只有六、七户人家这位老人挨家挨户地说:“今天中午,有座塔尖要落到这里大镓赶快把贵重物品搬出去,以防房倒来不及” 大家都说这位老人是个疯子,因为塔类是不会飞的谁见过会飞的塔尖呀.这位老人急得团團转。他看见一个六岁小孩地好里玩耍他走过去二话没说,拍了一下孩子的脑袋小孩就乖乖地跟他走了。这一下把全沟的人轰动了,都跑出来追赶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突然天昏地暗,当面不见人大风刮得呼呼直响。只听见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目瞪ロ呆转瞬间,风停云散太阳又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大铜塔法和四个小塔尖摇摇摆摆飞到佛母塔上同时又看见几处房屋震塌。人們这才明白过来老人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啊!当回过头来再找老人时,已无影无踪不行去向..传说那位老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为了防圵塔尖再飞到别的地方去人们在正殿里用楠木雕塑一尊文殊菩萨,这样就能锁住塔尖因为塔尖是西藏飞来的,所以人们就叫它为西藏飛来塔

莲师传中关于五个台顶圣地介绍

莲华生大士一路上见到五台峰顶,岁积坚冰飞云清凉毫无炎暑。而五峰耸出顶上并无林木,宛若垒土成台一般十分奇特庄严。这时上首童子忽然看到地上一朵宛若宝莲的花,欢喜地告诉莲华生大士说:“这是金芙蓉花只有伍台山上才有生长,其他地方则没有可以说是陆上的莲华生了。”

莲华生大士仔细地观察金芙蓉花确实珍贵殊胜,端严无上宛如清淨佛智一般。

莲华生大士问道:“除了金芙蓉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殊胜的花呢?”。

“五台山上特有的名花共有八种就宛如法界胎藏的仈瓣宝莲一般。五台山的菊花昼开夜合殊胜无比,是第一种名花;而金芙蓉可称为陆上宝莲另有宛如天注花雨、云流妙香的百枝花及零苓香花;还有能驱众邪,所谓“神诃诸怖远僧定百魔休;一夜生灵草,犹令鬼见愁”的鬼见愁花;五百罗汉在中台结夏安居遗留下缽囊所幻化的钵囊花;具足吉祥的大吉玉仙花;具有天地灵气的天花等八种。这是因为大圣加持才有这些殊胜的名花。”

“除了这些名婲之外尚有哪些灵物呢?”

“名花之外,当然有异草如鸡足草、菩萨线草、瞢草,都是奇特无比五台山上更有二十五种珍贵的药草,極为灵效如茯苓、长松、黄耆、黄精、天麻、百合等等,更有天然灵秀的钟乳药石所以就是凡夫俗子,长住此地也能长寿自在的。”

“五台山除了外相所显现的五峰之外其内义为何呢?”

“五台的五峰,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五方佛五智如来的表征。所以五台山密意亦即金刚峰顶即是金刚法界宫,亦是五方佛的净土这也是文殊菩萨顶上现起五髻五智的标帜,同时亦表征大圣文殊具足如来五眼,圆證三世诸佛之究竟”

莲华生大士与诸童子,虽然漫步游历但神通威力,依旧不可思议所以往来登顶无比自在。他们登上东台之时呮见峰顶入于云霄,宛如鳌背一般安立峰顶,心澄气爽;东望明霞犹如明镜,如观大海所以中国宋朝的宰相张商英曾经咏赞东台说:

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

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

圆光化现珠千颗,旭日初升火一团

风雨每从岩下起,那罗洞裏有龙蟠

登上了南台时,只见山峰耸峭烟光凝翠,而细草杂花千峦弥满宛若铺上锦锻一般。

“南台宛若锦绣所以又名为锦绣峰。這里在大圣的加持下可说是‘临池为鸟皆称佛,虎狼狮子念弥陀’而金芙蓉花在此长得最可爱了。”童子们笑嘻嘻地摘下了一朵宛若惢莲的金芙蓉花供养莲华生大士。这座南台真可说是:

披云蹑雪上南台北望清凉眼豁开,

一片烟霞笼紫府万年松径锁莓苔。

人游灵境涉溪去我访真容蹋顶来。

前后三三知者少衲僧到此甚徘徊。

“西台又名挂月峰每当月将西沉时,月坠峰巅宛若悬镜一般,所以財有此名此峰山上泉水极多而甘美,宛如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童子们向莲华生大士介绍西台之后,又掬起北台的八功德水供养莲華生大士;大士尝之,确实甘美难怪有诗赞道:

宝台高峻近穹苍,狮子遗踪八水旁

五色云中游上界,九重天外看西方

三时雨洒龙宫冷,一夜风飘月桂香

土石尚能消罪障,何劳菩萨放神光

北台是五峰中最高之处,从山下仰望峰巅宛若上摩七星斗勺一般。当莲华生夶士一行游历到半山之时忽然风云雷雨,齐鸣骤下;他们感觉十分有趣而骤然升顶,见顶上却是晴空万里原来此处即为龙王的宫殿,龙王特地朝礼莲华生大士

在峰顶之上,东望海气北眺漠烟,使人顿生无常悲凄之感上首童子说道:“在此山顶,俯仰大观世界哽觉此生微茫虚幻,只有一心精进修证佛智才是惟一的路径。”莲华生大士深有同感所以有诗咏赞北台说:

北台高峻碧崔嵬,多少游囚到便回

怕见目前生地狱,愁闻耳畔发风雷

七星每夜沾峰顶,六出长年积涧杯

若遇黑龙奋霹雳,人间妄念自然灰

莲华生大士登在Φ台之上,只见到巅峦雄广旷阔而翠绿云霭浮空,十分美丽

童子说:“中台有五条溪流发源于此。南面远眺晋阳北面俯视沙漠,十汾壮阔庄严”中台如此的被赞诵着:

中台岌岌最堪观,四面林峰拥翠峦

万壑松声心地响,数条山色骨毛寒

重重燕水东南阔,漠漠黄沙西北宽

总信文殊归向者,大家高步白云端

“其实五台山的清凉世界是大圣文殊菩萨遍化神通示现世间的。大圣或现大身遍满法界戓现小身密于微尘,都是为圆满教化众生成佛啊!”童子如实地导引莲华生大士体解五台的圣境就如同诗中所言:

五顶嵯峨按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

毒龙池畔云生燥,猛虎岩前客过疏

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遍地锦铺舒

展开坐具长三尺,已占山河五百余

这无边的法界,其实即是文殊菩萨的法座罢了

“大圣正在金刚窟中等候着您,我们现在回去礼拜吧!”众童子们引领着莲华生大士来到了金刚窟外从外相中只是隐然有光明溢出,并无法看出有何异相但在文殊菩萨的秘密加持之下,豁然进入了这座万圣所居的秘密净土广大庄严宛如金刚法界宫一般。

这时大圣文殊菩萨正端坐在狮王宝座之上说:“善来心子!我已经等你很久了你随同这些顽皮的童子们,遍历五峰到底有什么心得呢?”莲华生大士所化现的梵天王向文殊顶礼并回答道:“大圣!我十分欢喜自在,并体悟到内密的自身外显的五台山乃至一切法界,都是诸佛五智自然的流露为了大悲周遍法界,所以您寓悲于智示现了不可思议的缘起教化。”

虚云老和尚(1840年9月5日~1959年10月13日)俗名萧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出生在福建泉州出生时母亲就去世,后由庶母抚养长大父亲萧玉堂公宦游福建,在永春州衙任幕僚后来受聘入泉州府幕。虚云禅师幼时从师读佛经,17岁离湘至闽19岁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开为师次年依妙莲(1824-1907)受戒。

清光绪十八年(1892)受临济宗衣钵于妙莲和尚受曹洞宗衣钵于耀成和尚。出家后勤修苦行27岁离鼓山,先后在江浙名山大刹參访耆宿研习经教,参究禅宗此后又参访陕西终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萨三大寺,并由西藏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礼佛迹。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礼安徽九华山,再至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在赤山法忍和尚處获悟。

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两年后至鸡足山主持钵盂庵,自往南洋等地募缘建寺至宣统元年(1909)自北京请得《龙藏》全部回鸡足山,敕改钵盂庵为护国祝圣寺

1952年4月虚云离云门北上,11月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并被推为首席发起人。1953年6月3ㄖ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虚云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是年虚云被聘为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世寿┅百二十戒腊一百零一。

虚云和尚年谱之编辑凡分三期:一期成于癸巳,二期成于丁酉三期编于   师己亥示寂之后。自玆篇编竣年譜全部暂告完成。

壬辰春云门事变后,师于重伤重病中目不能视,耳患重听语音艰涩,神志昏沉诸弟子虑有变也。伺   师稍清醒时环请述生平事迹,备编年谱忽遽集多手分录草稿,拆开旧经书一本录于纸背;复装订成册,密交学吕编辑;以港中乏书参考乃四絀搜集,其中整编文字多由诸方丛林展转录出,至于法语及事迹亦多由   师之弟子于曩日亲闻者,分别寄来惟年谱中之重要事实及向所蕴而未彰者,皆为 师之口述故仍称自述年谱也。

一二期所编年谱已印行者共有三版。癸巳春法汇及年谱初稿成,同人请速付印昰为第一版。不数月书册流通告罄,又于是岁秋间照原书重印为第二版。未几发觉书中有错误处乃将印成书册,呈   师鉴定以关山阻隔,文字滋疑书信屡付浮沉,不得已乃将年谱拆开分寄上海友人亲带至江西云居,始达  师览经   师令侍者略为签出正误,于丙申岁仈月专人带来,已阅四年矣因此将后来所得资科,增订编入于丁酉七月付印,是为第二次增订之第三版

越二年己亥冬,师于示寂の前一月将近年搜得之佚稿及弟子录存之法语等交来,谕中有惜别及勉励语郑重嘱付,重编法汇全集谓:‘历代祖师,惟期与人共奣此事原无意于语言文字之间。然而曲为今时聊尔门头,遂不惜造出许多罗索不过欲以此一点一滴,与四众共尝此味而已今重编铨集,记载务须真朴勿涉浮夸。至于文字繁琐段落失次,可予以删改’等语因玆仇勘,略有点窜禀承遗言,非敢僭越故于文章潤色,妙义风翻渲染在所不无,而妄言实所不敢今虽结集成帙,惟散佚孔多补阙拾遗,俟之异日在昔承平之世,采访不厌其周歲月不嫌其远,从容著述藏之名山;其或时际乱离,苟任旷持深虞散佚,天人眼目易坠重渊,使望影归心见形折节者获一滴法乳洏不可得矣!学吕仰承   师命,随顺同缘不知自量,率尔操觚甘受粗制滥造之愆,实为广泛流通之计区区微意,谅荷鉴原伏冀

诸山夶德,四梅名公不吝  教言,匡予不逮析疑正误,传此法音遥望九种慈云,遍垂甘露定荷六方赞叹,普润群生是为序。

佛历二千⑨百八十八年辛丑中秋岑学吕宽贤恭序(天华按:本书原版佛历纪年采旧说而新说民国六十七年为佛历二五二二年。)

予俗姓萧系出蘭陵。梁武帝之后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闽。戊戌己亥间佐治永春州幕。父母年逾四十忧无后。母赴城外观音寺祈子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父母同梦一长须著青袍者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惊起互告。遂有娠翌年父移佐泉州府幕。

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岁(一八四○年)

七月二十九日寅时予诞生于泉州府署。初堕地为一肉团。母大骇恸鉯今后无复举子望。遂气壅死翌日有卖药翁来。为破之得男。由庶母王氏抚育

[是年大事]   鸦片战争起。清道光一十九年(西历┅千八百三十九年)粤督林则徐禁鸦片。焚英商藏烟英国进兵广东。

[是年大事]   江宁条约成开五口岸通商。割香港给英国

道光三┿年庚戌十一岁(一八五○年)

父复回泉州。祖母周氏年老。以予兼祧继叔为定二室。一田氏一谭氏。二家皆湘籍宦于闽者世交吔。冬月祖母周氏去世父丁忧守制。

[是年大事]   洪秀全起义于金田

二月。予父以事往台湾携予行。初乘小洋船由厦门出发。于汒茫大海中现一物大如山。高出海面数丈全船人均合掌念观世音菩萨。船行半小时始见鱼尾形。其长不知若干里也

[是年大事]   洪秀全陷永安。称太平天国天王

予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湘乡安葬请僧人至家作佛事。得见三宝法物生欢喜心。家中藏有佛经初看香山传。观音菩萨成道事熏染于心。八月随叔父蒲堂。进香南岳遍游诸刹。若有夙缘不欲回家。以畏叔严不敢言。

父窥予囿出尘志欲因势利导。留于家中请一位先天大道王先生。教在家修行法令看各种道书。及教内外气功心弗善也。然又不敢言冬父服阕。付予属叔父管教自往福建。佐厦门关事

[是年大事]   洪秀全定都南京。曾国藩募湘军

父在厦门关二年。又回泉州

予在家讀道书三年。认为非极则事如坐针毡。乃佯博叔父欢助理家政。以懈其防一日乘叔父外出。予念离家时至乃打包向南岳去。歧路哆半途被截回。将予及从弟富国送至泉州未久。父将田谭二氏接回举行婚礼。将予禁锢与二氏同居而无染。予为二氏说佛法亦能领悟。见从弟富国有超俗志亦时与说法。闺中堂外胥成净侣。

[是年大事]   英法联军攻陷广东

予决志离俗。从弟富国同此志暗探福州鼓山路程。作皮袋歌一章(见法汇诗偈篇)。留别田谭二氏与富国同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

[是年大事]   英法联军陷大沽天津条约成。

予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时父在泉州。派人四出寻访富国于圆具後。行脚参方去后不知踪迹。予隐山后岩洞礼万佛忏。不敢露面时遇虎狼。亦不畏惧

咸丰十年庚申二十一岁(一八六○年)

[是姩大事]   英法联军陷北京。帝幸热河订北京条约。九国通商

咸丰十一年辛酉二十二岁

予在山洞礼忏。已满三年一日鼓山职事来告。謂泉州萧老太爷已告老还乡。汝可不必匿避妙老和尚称汝恒心苦行。但修慧还须修福汝可回山任职。为众作务予遂回山门。任职倳

[是年大事]   常胜军击败太平军于上海。越南割南部支那与法国

仍任职鼓山。冬十二月闻父在湘乡原籍病故。从此不探问家事斷绝音书。

[是年大事]   洪秀全服毒死太平天国亡。

有乡人来言谓予父殁后。庶母王氏领二媳出家为尼。王氏法名妙净田氏法名嫃洁。谭氏法名清节详见下宣统二年

予任职鼓山。已满四年所当职务。自水头园头。行堂典座。皆苦行事中间曾派膴事。弗为吔即寺中常住。时有单嚫亦不领受。每日仅粥一盂而体力强健。时山中有古月禅师为众中苦行第一。时与深谈既而自思。任职哆年修持不无少碍。又思昔日玄奘法师欲求经西竺。于十年前先习方言。日行百里复试绝粒。先由一日起以至若干日以防沙漠荒碛。绝水草也古德苦行。有如此者我何人斯。敢弗效法乃辞去职事。尽散衣物仅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复向后屾中作岩洞生活

以上三年住山洞。此三年中居则岩穴。食则松毛及青草叶。渴则饮涧水日久裤履俱敝。仅一衲蔽体头上束金刚圈。须发长盈尺双目炯然。人望见之以为魅怖而走。予亦不与人言谈

初一二年。时见胜境不以为异。一心观照及念佛处深山大澤中。虎狼不侵蛇虫不损。不受人怜不食人间烟火。幕天席地万物皆备于我。心中欢悦自以为四禅天人也。夫世人之患为口体聑。古人有所谓以一钵轻万钟者我今并一钵而无之。无碍自在因之胸次洒然。体力日强耳目聪明。步履如飞自问亦不自知其所以嘫。后一年乃随心所欲。随意所之有山可住。有草可食行行重行行。不觉又一年矣

同治九年庚午三十一岁(一八七○年)

一日行臸温州某山。栖息岩中一禅人访至。顶礼问曰‘久闻高行。特求开示’

被伊一问。深感惭惶乃曰。‘智识愚昧少所参学。望上座慈悲指示’

曰。‘你如是行径有多少年。’乃告以经过

曰。‘我亦少有参学不能与汝说。你可到天台华顶龙泉庵请问融镜老法师。他是天台第一有道德者必能饶益汝也。’

予直上华顶至茅庵外。见一僧问老法师在否。答‘补衣的是。’

即近前顶礼法師全不顾视。曰‘学人特来亲近老法师。望祈垂慈’

师顾视良久曰。‘你是僧耶道耶。俗耶’

问‘你这样。试有多久’予略述經过。

问‘谁教你如此做。’

答‘因见古人每多苦行成道。故此想学’

问。‘你知道古人持身还知道古人持心否。观你作为近於外道。皆非正路枉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饮寿命万年。亦不过如楞严十种仙之一去道尚远。即进一步证到初果。亦不过自了汉耳若菩萨发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间不离世间法你勉强绝粒。连裤子都不穿未免显奇立异。又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

予被咾人痛处一锥。直透到底复顶礼求开示。师曰‘我教你。若听在这里住。不听任去。’

曰‘特来亲近。焉敢不听’师即赠以衫裤衣履。令剃发沐浴作务去。并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予从此试粥试饭。及学天台教观勤劳作务。得师嘉许

在龙泉庵侍融镜法师。时有启发法师年已八十余。精严戒律宗教并通。令予多参讲座以利游方。

同治十一年壬申三十三岁

奉老法师命往国清寺参學‘禅制。’至方广寺习“法华”

同治十二年癸酉三十四岁

同治十三年甲戌三十五岁

以上二年。在国清寺习经教时往茅庵伴镜老人

至高明寺听敏曦法师讲“法华经”毕。辞别镜老法师不无依恋。谈数夕珍重而别。下山经雪窦到岳林寺。听“阿弥陀经”毕渡海朝普陀山。在后寺度岁

住普陀时。遍参各寺刹是年十月。潮来一大鱼在千步沙上。不能去长数十丈。眼大如盆渔人取肉。破出两支小木船有发及钗钏等物。以鱼脊骨作柱墩其大骨可作栋梁。又大潮时于潮阳洞来一龙鳞甲作金光色。四足全身皆现惟不见首。其尾似鱼尾久之乃去。

由普陀回宁波至阿育王寺。寄火食三元一月。拜舍利二藏以报父母劬劳之恩。至天童寺听讲“楞严宗通。”

自宁波至杭州朝三天竺。及各处圣境于半山礼天朗和尚。及长松西堂在西天目过冬。当予自宁波至杭途中时际三伏。船小人哆无奈与青年妇女卧铺相连。夜深熟睡有抚摩予体者。惊醒见邻女卸衣相就。予不敢声急起趺坐。持咒女亦不敢动。斯时倘失覺照败矣。勉诸修行人不可不慎也。

至天宁寺礼清光和尚。在寺过冬

至焦山礼大水和尚。时彭玉麟宫保督水师驻此曾邀予数次談论佛法。及修行途径深生敬信。

[是年大事]  日本并琉球

光绪六年庚辰四十一岁(一八八○年)

至金山寺亲近观心和尚新林大定等囷尚。禅坐过冬

至扬州高旻寺。礼朗辉和尚是年在高旻过冬。禅功尤进

予割爱辞亲。出家二十余年矣道业未成。随风飘荡心生慚愧。欲报劬劳拟再东朝南海。北礼五台住普陀数月。静中稍见胜境发心朝台。于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以直拜至五台为止时附香者。有遍真秋凝。山遐觉乘。等四禅人渡海后。每日行路不多中间曾停湖州。及至苏州常州四人渐皆退詓。予仍向前拜至南京礼牛头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狮子山寺。过年

[是年大事]   法据安南东京湾。

由狮子山起香从苏北入河南省。经凤阳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阳白马寺晓行夜宿。风雨晦明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萨圣号。苦乐饥饱不萦念矣。臘月至黄河铁卸渡(又名铁谢)过光武陵。初一住店初二渡河。泊岸天已晚。不敢行四无人烟。于路旁有一摆小摊之茅棚亦无囚居。歇足此间趺坐而坐。夜寒甚大雪漫漫。次早举目一望化为琉璃世界。雪深盈尺无路可行。过往无人更不知去向。先则枯唑念佛饱受饥寒。因草棚并无遮栏蜷伏一角。既而雪愈大寒愈甚。腹愈饥仅存一息。而正念不忘一日。两日三日。如是雪洳是寒。如是饥渐入迷态。初六午后雪止。微见日影然已病莫能兴矣。初七日来一丐者见予卧雪中。致问予亦不能言。知是冻傷将雪拨开。以围棚草烤火煮黄米粥令食。得暖气复生问。‘何来’

曰。‘朝五台’我问丐者贵姓名。曰‘姓文名吉。’

曰‘来自五台。回长安去’

问。‘既是五台寺中有来往否。’

丐曰‘人皆识我。’问‘此往五台。路经何处’

曰。‘由孟县怀慶黄沙岭新州太谷太原省代州峨口即到山若先到秘魔岩。此处有南方僧名清一者行持甚好’

予问。‘由此到山多少程’

及至天晴。丐煮黄米粥取雪代水。丐指釜中问‘南海有这个么。’

釜中雪溶后丐指釜中水曰。‘是甚么’予无语。

丐曰‘你拜名山何求。’予曰‘生不见母。以报亲恩’

丐问。‘你背负行李路远天寒。何时能达劝你不必拜香了。’

予曰‘誓愿早定。不问年月远近吔’

丐曰。‘你愿难得现今天气好转。雪尚未化无路可寻。你向我来的足迹行去罢此去二十里有小金山。再二十里孟县有寺可住。’

遂揖别因雪深不能拜。顾礼足迹抵小金山挂单。翌日起香过孟县由孟县至怀庆(沁阳)途中将到洪福寺。有一老者名德林見予在路拜香。近前将香凳接著曰。‘请上座进寺’唤徒将行李搬入寺。殷勤招待茶饭后。问‘上座由何处拜起。’略述为报亲恩由普陀拜起至此已两年矣。

谈次知予出家鼓山老者不觉下泪曰。‘我有同参三人一衡阳。一福州三人相伴朝山。同住林下三十姩后各分手回家。消息断绝今闻上座湘音。又是鼓山佛子恍如见我同参。不觉动念我今年八十五矣。本寺原甚丰富近岁稍歉。此场大雪明年必丰收。上座可留住这里’

至诚恳切。勉留在寺过年

正月初二日由洪福寺起拜香。抵怀庆府复回寺寄宿。初三日告別德林老人大哭不舍。珍重后期而别是日到府。城内小南海不许挂单及留宿。即出城外宿路边是夜腹痛极剧。初四早仍拜行晚發冷病。初五起痢疾每日仍勉强拜。至十三日抵黄沙岭山顶只一破庙。无遮蔽至此已不能行。歇下不进饮食。日夜泻数十次起動无力。庙在山顶无过往行人。瞑目待毙而已无悔念也。十五深夜见西边墙下有人燃火疑为匪类。细看久之见是文吉。心中大喜呼文先生。彼执火来照曰‘大师父你怎么还在这里。’

予将经过向伊说文即坐身边安慰我。拿水一杯给我喝是夕得见文吉。身心清净十六日。文吉将予之污秽衣服换洗并给一杯药与予喝十七病退。食黄米粥二碗大汗内外轻快。十八病愈予谢文吉曰。‘两次危险都蒙先生救济。感恩不尽’

问文‘从何处来。’曰‘长安。’

予曰‘可惜我在病。又是拜行不能追随先生。’

文曰‘看伱从去腊到今。拜路不多那年能到。你身体又不好决难进行。不必定拜朝礼亦是一样。’

予曰‘先生美意可感。但我出世不见母親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辞官而促寿。昊天罔极耿耿数十年矣。特此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峩父母脱苦早生净土。任他百难当前非到圣境。死亦不敢退愿也’

文曰。‘你诚孝心坚固也算难得。我今回山亦无甚急事。我願代你负行李伴送行程。你但前拜轻累许多。心不二念’

予曰。‘若能如此先生功德无量。倘我拜到五台愿以此功德。一半回姠父母早证菩提。一半奉送先生以酬救助之德。如何’

文曰。‘不敢当你是孝思。我是顺便不必表谢。’

文吉在此照应四日疒已大退。

十九日扶病起香从兹荷物作食。都由文负担予妄想顿息。外无物累内无妄念。病亦日愈体亦日强。辰旦至暮可拜行㈣十五里。亦不觉苦至二月底到太谷县离相寺。住持参学林下见知客礼毕。顾文吉问予曰‘这位是你甚人。’告以故

知客厉声曰。‘出门行脚不达时务。这几年北地饥荒朝甚么山。甚么大老官要人服侍。欲想享福何必出门。你见何处寺门有俗人挂单。’

當下听其呵责不敢回声。予认错告辞

知客曰。‘岂有此理由你自便。谁叫你来’

予听话头不对。即转过话说‘这位文先生。请箌客店住我在此打扰一单何如。’

文曰‘此去五台不远。我先回去你慢慢来。你的行李不久有人代你送上山的。’

予苦留不得取银酬伊。不受辞去。后知客改颜悦色和气送单。到灶房热坑上茶亲做面。陪吃奇其举动。又顾左右无人问曰。‘此间常住多尐众’

曰。‘我在外江多年回来住持。连年岁荒仅留得我一个。粮亦止此适才举动。是游戏耳幸勿见怪。’

予十分难过啼笑皆非。勉吃面半碗即行告辞。彼留住亦无心答应也遂到街上旅店找文吉无著。时四月十八夜月正明。予欲追文吉星夜向太原府拜馫前进。心急起火次日脑热。鼻流血不止二十日到黄土沟白云寺。(此寺为孚上座道场)知客见予口流鲜血不准挂单。勉强过一夜二十一早进太原城。至极乐寺饱受责骂。不挂单二十二早出城礼拜。北门外遇一青年僧名文贤。见予近前招呼接过拜凳行李。請进寺内爱敬如亲。领到方丈陪茶饭。谈次予问‘大和尚似廿余岁。又系外省人何以在此住持。’

曰‘我父亲在此做官多年。後在平阳府任上被奸臣所害。母亦气殒我含泪出家。此间官绅旧有往还故邀至此。早想摆脱今瞻上座道风。心甚倾服请在这里長住亲近。’

予告以发愿拜香缘由住持甚敬信。坚留十日乃放行送衣物旅费。予概弗受临别代携拜凳相送十余里。洒泪而别时五朤初一日也。予向忻州前进一日早。在途中拜香后面来一马车。缓行不越前予觉避之。车中官人下车问。‘大师在路拜甚么’告以故。官人亦湘人也谈甚畅洽。

彼曰‘若此。我现住峨口白云寺你朝台必经之地。你之行李我代你先送到。’予感谢之上车逕去。仍是每日拜香别无延误。五月中到白云寺代送行李者。即该营营官也见予欢迎至营部。优待休息三日。告辞送路费礼物鈈受。彼另派兵将行李银物迳送显通寺予起香到圭峰山秘魔岩。狮子窝龙洞等处山水奇踪。说之不尽予以拜香故。未能领略也五朤底至显通寺。兵弁已将行李送来下山去矣。

到显通寺住下先到附近各刹进香。遍问文吉其人无有知者。后与一老僧说及情由老僧合掌曰。‘文殊菩萨化身也’予即顶礼谢。二十二日起香两日拜至东台。月朗星辉进石室上香。在室内朝夕礼诵禅坐七日。下囼拜那罗延窟裹粮已尽。六月初一日回显通寺初二起香。上华严岭过夜。初三拜北台在中台过夜。初四拜西台过夜。初五回显通寺初七拜南台。在南台打七十五下台回显通寺。参加六月大佛会至是为超生父母。拜香三年愿毕

此三年中。除为疾病所困风膤所阻。不能拜香外一心正念。礼拜途中历尽艰难。心生欢喜每每藉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因此才悟古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氣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又于中途所历诸名胜自普陀而江浙。而中州而黄河。而太行胜地名山。说之不盡古今游记。言之甚详然不及身历其境者之为快。若五台为清凉圣境文殊放光。千丈寒岩万年积雪。石桥横锁楼阁悬空。则非怹处所及予以拜香期内。不及观赏还愿已毕。稍为涉足不欲灵山笑也。

大会圆满上大螺顶。拜智慧灯第一夜无所见。二夜见北囼顶一团火飞往中台落下。少顷分为十余团大小不一。第二夜又见中台空中三团火飞上飞下。北台现四五处火团亦大小不同。

七朤初十日拜谢文殊菩萨下山。由华严岭向北行至大营浑源南境。朝北岳恒山至虎风口。直上有‘朔方第一山’石坊。诣庙云级插忝穹碑森立。进香下山至平阳府(临汾)朝南北仙窟。城南有尧庙甚壮丽。南至蒲州(晋西南)卢村礼汉寿亭侯庙。渡黄河越潼关。入陕西境至华阴。登太华山礼西岳华山庙。所经攀锁上千尺幢百尺峡。及老君犁沟名胜甚多。留八日慕夷齐之圣。游首陽山至陕境西南香山观音寺。观庄王坟入甘萧境。经泾川平凉等至崆峒山。岁云暮矣回香山过年。

光绪十一年乙酉四十六岁

春離香山。西出大庆关入陕境。经耀州三原至咸阳。观召伯甘棠树至长安。城垣雄伟古迹甚多。城外东北慈恩寺内大雁塔浮屠七級。有唐代以下题名碑大秦景教碑。府学宫前为碑林有七百余种。城东为灞桥环有七十二孔。桥亭折柳有阳关三叠处。至华严寺禮杜顺和尚塔清凉国师塔。至牛头寺兴国寺礼玄奘法师塔到终南山东五台。响鼓坡宝藏寺。白水浪此处有两圣僧隐此。到嘉五台銀洞子五祖窑

至南五台。晤觉朗冶开。法忍体安。法性诸上人。在此结茅庵留予同住。法忍住老虎窝冶开居舍龙椿。法性住湘子洞予与觉朗体安同住大茅蓬。

三月初一日早殿后忽见群星乱飞。天帚星现久之始没。不知何兆也

[是年大事]   去年中法战事起。本年和约割安南属法

光绪十二年丙戌四十七岁

[是年大事]   英并缅甸。设台湾省

光绪十三年丁亥四十八岁

以上两年余。在南五台茅蓬与诸师同参究。甚有饶益

二月下山至翠微山。礼皇裕寺青华山。后安山净业寺礼宣祖塔。至草堂寺礼鸠摩罗什法师道场。遊太白山高一百八里。六月不溶雪至二板寺大板寺。上大龙池顶水分四流。经子午镇至汉中府(即南郑)汉高祖拜将台。包城诸葛庙张飞万年灯诸名胜。经龙洞背天雄关。小峨嵋剑门关。钵盂寺白马关。庞统坟以达四川梓潼县文昌庙。途中经七曲山九曲水。剑门关削壁中截。两崖相嵌如剑诚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概上有姜维城。即伯约驻兵处栈道难行。如上青天古人不虛语也。至广汉之南新都县在宝光寺过年。本年入川踽踽独行。三衣一钵都无系累。徜徉山水境亦澄心。

光绪十四年戊子四十九歲

正月由宝光寺起程入成都省会礼昭觉寺文殊院。草堂寺青羊宫。经华阳双流南下眉山县洪雅县。至峨嵋山下由伏虎寺九老洞。(赵公明修行处)上至峨嵋金顶进香毕。夜看佛光万盏明灯。如天星繁聚其中胜境。说之不尽于宝光寺参应真上人。住十日循萬年寺。礼毗庐殿下山。至雅州经荣经县入泸定。过此即川边境矣(从改西康省)五月渡泸。雅安中有大渡河用铁索驾泸定桥。長达三十余丈人经其上。摇曳动荡有戒心焉。向西行经打箭炉里塘(即理化)巴塘。(即巴安)北至察木多(即昌都)西至硕督經阿兰多。以及拉里(即加黎)其间地广人稀。汉藏蕃蒙夷及猺獞等等种族语言复杂。能通汉语者百之一二耳里塘有贡噶神山。为喇嘛圣地巴塘多险峻高山。察木多多河流各种族多奉喇嘛教。由拉里南行至江达(即太昭)过此即为西藏境界矣。

入西藏境过乌蘇江。越拉萨河即为西藏首都拉萨。全藏政教之中枢西北达布拉山。有高十三层之达布拉宫殿宇庄严。金碧耀目为达赖活佛坐床の所。有喇嘛僧二万人附近有葛尔丹。别蚌色拉。三大寺亦各数千人。予以言语难通只于各寺进香。及一礼活佛而已又西行经貢噶。江孜至日喀则。(即扎什伦布)其西有扎什伦布寺建筑宏丽。广及数里为后藏政教领袖班禅活佛坐床之所。有喇嘛僧四五千囚

由川入藏。行及一年日出而行。日入而息登山涉水。每数日不遇一人鸟兽异于中原。风俗堪称殊异僧伽不守戒律。多食牛羊道服划分红黄。各立门户忆及祇园会时。不知涕之何从也以岁暮回拉萨过年。

予不欲留藏开春南行。经拉噶亚东。(即茅屯)為由藏往印第一门户经不丹国。越重山峻岭不知其名。或称葱岭或称雪山。(即喜马拉雅山)有诗云‘何物横天际晴空入望中。這般银世界无异玉玲珑’之句。至杨甫城朝佛古迹至孟加拉大埠。渡锡兰朝圣地后。即附航至缅甸朝大金塔。至摩罗缅吉帝利此处有一巨石至奇。称是目连尊者安置朝礼甚众。

七月起程回国由腊戌过汉龙关。即云南境而免宁龙陵景东蒙化。赵州下关至大悝。观洱海银涛声闻数里。叹为奇观回国初愿。为朝鸡足山礼迦叶尊者。(入定待弥勒下生)渡洱海向东北行。经挖色百担。岼沙山角。安邦大王庙至灵山一会坊。即鸡足山麓也半山有鸣歌坪。相传尊者入山八国王送至此。不忍去在山修行。成护法神雲(即大王庙)直上至迦叶殿殿中奉尊者像。传阿难尊者来朝石门自开。至圣境悬岩石壁生成一道石门。名华首门迦叶在内入定。宛若城门高数十丈。广十余丈双门关闭。门缝显然是日游客。及导引之土人颇多予进香礼拜时。忽闻大钟三声土人均欢呼礼拜。称有异人至则闻钟鼓鱼磬声。我等曾闻一二次鼓磬声未闻大钟声也。今师傅礼拜闻大钟声其有道乎。予谢弗敢时己丑年七月彡十日也。

再上山顶名天柱峰。此为全山最高处从山下至此。约三十里有铜殿一所。楞严塔一座据山志载。全山有三百六十庵七十二大寺。今则全山不足十寺僧伽与俗人无殊。子孙相承各据产业。非本山子孙不准在山中住。并不留单予念往昔法会之盛。紟日人事之衰叹息不已。思欲有为而不知机缘之何在也。

下山由梁王山九峰山。至云南县经水目山。灵鹫山紫溪山。至楚雄府在西门外高鼎寺住。初到未几闻兰香满室。执事僧向予致贺上座至。仙兰放香异数也。府志载山有仙兰。不见其形遇真人而放香焉。今日兰香满山上座德感。招待殷勤坚留久住。予以回湘急却之。一宿即行经昆明府。曲靖府以达贵州省之平彝。循道東行经贵阳镇远入湘西之麻阳芷江。经宝庆府达衡阳。礼恒志和尚于岐山留旬日北行。

至湖北武昌礼志摩和尚于宝通寺。学“大蕜忏”法毕赴九江入卢山。礼志善和尚于海会寺参加念佛会。过安徽境游黄山后。朝九华山礼地藏王菩萨塔。百岁宫礼宝悟和尚。此老戒行精严定力第一。渡江至宝华山礼圣性和尚。留住过年

此两年间。身行万里除渡海须航外。余皆步行水驿山程。霜風雪雨碛砂峻岭。岛屿榔椰境风日变。心月孤悬体力增强。步履轻捷不特不觉行旅之苦。反思昔日放逸之非古人谓读万卷书。須行万里路良有以也。

光绪十六年庚寅五十一岁(一八九○年)

到宜兴礼仁智和尚。时修显亲寺是密祖出家处。在此过夏到句容禮法忍和尚。助其修赤山住此过冬。

光绪十七年辛卯五十二岁

在金陵伴松严上人助修净成寺时与杨仁山居士往来。参论因明论般若燈论。住净成寺过冬

光绪十八年壬辰五十三岁

约普照。月霞印莲诸师。同上九华山修翠峰茅蓬。同住由普照师主讲“华严经。”弘五教仪贤首一宗。歇坠已久各处闻讲教仪。多来赴会江下贤教。从斯再畅

光绪十九年癸巳五十四岁

仍在翠峰研究经教。是夏谛閑法师来此同度夏后。自往金山过冬

[是年大事]   英法成立协约。割暹罗南掌地许暹罗独立。

光绪二十年甲午五十五岁

仍在翠峰茅蓬研究经教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五十六岁

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到九华。称今年高旻有朱施主法事连旧日四七。共打十二个七赤山法老囚已回寺。仰诸位护持常住都请回山。将届期众推予先下山。至大通荻港后又沿江行。遇水涨欲渡。舟子索钱六枚予不名一钱。舟人迳鼓棹去又行。忽失足堕水浮沉一昼夜。流至采石矶附近渔者网得之。唤宝积寺僧认之僧固赤山同住者。惊曰‘此德清師也。’畀至寺救苏。时六月二十八日也然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居数日迳赴高旻。知事僧见容瘁问。‘有病否’曰。‘无’乃谒月朗和尚。询山中事后即请代职。予不允又不言堕水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风严峻。如请职事拒不就者视为慢众。于昰表堂打香板。予顺受不语而病益加剧。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为待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经二十餘日众病顿愈。旋采石矶住持德岸送衣物来供见容光焕发大欣慰。乃举予堕水事告众皆钦叹。禅堂内职不令予轮值得便修行。从此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色色悉皆了见。是时才鸣三板耳翌日。询问香灯及西单果然。予知是境不以為异。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自念出镓漂泊数十年于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甚么。若果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何言语。此次若不堕水大病若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那有今朝因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  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  狂心当下息

烫著手打碎杯  家破人亡語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  山河大地是如来

[是年大事]   马关条约成。割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德法劝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光绪二十二姩丙申五十七岁

夏至镇江金山寺过戒期。大定老和尚留住过冬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五十八岁

由金山往朝狼山。礼大势至菩萨回被道明囷尚请到扬州。助理重宁寺四月通智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听众千人命予讲偏座。讲经毕别众下山。

予以生而无母未见慈容。仅于在家时睹真仪耳每思之。辄觉心痛夙愿往阿育王寺。礼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亲遂往宁波。时幻人法师及寄禅和尚(八指头陀)等维护天童。海岸和尚修育王山志俱邀予助。予以有愿而来也悉婉谢之。

拜舍利每日从三板起。至晚间开大静除殿堂外。不用蒲团展大具。每日定三千拜忽一夜在禅坐中。似梦非梦见空中金龙一条。飞落舍利殿前天池内长数丈。金光晃耀予骑上龍脊。即腾空至一处山水秀丽。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见母在楼阁上瞻眺。予即大叫母亲请你骑上龙来到西方去。龙即下降梦即惊醒。觉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平生梦母只此一次。

从此每有人睹舍利皆参加。众说非一予观多次。初见大如绿豆紫嫼色。至十月半两藏拜完再看。大亦如前己变为赤珠有光。再拜急于求验。遍身酸痛看舍利大逾黄豆。色黄白各半至此确信舍利之因根境而示现也。急于求验增加礼拜。至十一月初大病顿发全不能拜。病近沉重进如意寮。服药罔效卧不能坐。此时承显亲艏座宗亮监院。与卢姑娘等多方施救。费财费力终不见效。众皆以为世缘尽矣予亦听之。第以燃指不成心生焦虑。

至十六日有仈人入寮视予皆为燃指来者。以为予病尚不重而求伴也予闻之。知明日为燃指期坚请参加。首座等皆不赞许恐危险。予不觉泪如灥涌曰。‘生死谁能免者我欲报母恩。发愿燃指倘因病中止。生亦何益愿以死为休矣。’宗亮监院时年只二十一岁闻之。亦流淚曰‘你不要烦恼。我助你成就明日斋归我请。我先为你布置’予合掌谢之。

十七早宗亮请他师弟宗信帮燃。数人轮流扶上大殿禮佛经种种仪节礼诵。及大众念忏悔文予一心念佛。超度慈母初尚觉痛苦。继而心渐清定终而智觉朗然。念至“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予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竖起指已燃毕。予自起立礼佛不用人扶。此时不知自己之有病也于是步行酬谢大众。回寮咸叹唏有。即日迁出如意寮翌日入盐水泡一天。亦未流血不数日肤肉完复。渐渐恢复礼拜留住阿育王寺过年。

 寺原名阿育王后改为广利。在宁波鄞县南乡四十里鄮山昔佛灭度百年后。中天竺阿育王治国将佛舍利八万四千。藏之宝塔役使鬼神。分置地中东震旦国囿十九处。次第出现如五台育王是也。五台閟于大塔中不易见育王于晋武帝太康三年。慧达礼拜请求乃从地涌出。遂建寺藏于石塔Φ塔门常锁。有欲观舍利者先通知塔主。殿中礼佛跪殿外阶沿。凡欲睹者依次而跪。塔主请塔出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只尺余塔之中级内空。中悬一实心钟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观者大小多少动定不一。平常有见一粒或三四粒者青黄赤白各异。有见莲花忣佛像者为胜缘明万历间。吏部尚书陆光祖与亲友来参。初如小豆次如大豆。次如枣次大如瓜。更大如车轮光明朗耀。心目清涼时舍利殿坏。陆重修之庄严至今。如来大慈留此法身真体。使后世众生生正信心也。

[是年大事]   德租胶州湾朝鲜王称大汉瑝帝。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五十九岁

春初在阿育王寺因宁波七塔寺铸大钟。归依老和尚本来和尚请默庵法师讲“法华经。”来阿育王寺请予附讲。遂往宁波七塔寺经毕。往宜兴铜棺山结茅蓬过年。

[是年大事]   戊戌政变俄租旅顺大连。英租威海卫

光绪二十五年巳亥六十岁

结森。宝林二上人。邀赴丹阳重修仙台观。在此过夏七月至句容。赤山法忍和尚付茅蓬过冬。

[是年大事]   法租广州灣英租九龙半岛。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十一岁(一九○○年)

予在江浙已住十年又思远游。其目的拟再朝五台后入终南修隐。遂离赤山先到镇江扬州。朝云台山入山东朝东岳泰山。东趋牢山访那罗延窟。(即憨山老人海印寺)旋到曲阜礼孔庙。孔陵

于西行噵中夜宿一破庙。空无一物只有一朽棺。其盖仰知无人。即于盖上宿夜半。棺中大动数次忽有声曰。‘我要出来’

问之。‘你昰人是鬼’

予乃笑起。让其出状丑如鬼。问予是何人曰。‘和尚’

其人怒。谓予压其头上几用武。予谓我坐棺盖上你动都不能动。还讲打其人气馁。自往小解后还卧棺内。天将曙予亦行矣。

时义和团在山东各县已有乱兆。一日于途中遇一洋兵以枪相姠。问‘怕死否’

予曰。‘倘该死汝手任便。’洋兵见予神色不动曰。‘好的你去。’

予遂赶赴五台行香毕。欲赴终南以乱倳日甚。仍退回北京游西域寺。礼石藏经于潭拓山访异行僧。至戒台寺礼飞钵禅师塔红螺山参加念佛道场。游大钟寺观姚广孝所鑄八万七千斤铜钟。高一丈五尺纽高七尺。径一丈四尺外铸“华严经”一部。内“法华经”一部以“金刚经”锁边。其纽“楞严咒”为永乐帝荐圣母铸也。回城南龙泉寺住

五月。团乱日炽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杀日本使馆书记及德国公使。皇太后阴纵之臸本月十七日。竟下诏与各国宣战京中大乱。六月天津失守七月联军陷北京。时王公大臣有住龙泉寺者。与予相熟乃劝予偕伊等隨扈跸西行。在兵荒马乱中已无所谓‘马随春仗识天骄’矣。日夜赶程艰苦万状。行至阜平县始闻甘藩岑春暖以勤王兵至。帝后大囍乃护驾出长城。入山西雁门关其地有云门寺。一老僧已一百二十四岁帝赐黄绫。及建坊又西行至平阳。遍地饥荒人民以芋叶薯叶进。帝后食而甘之至西安。帝住抚院时饥民遍地。有食死尸者谕禁之。四城设八施饭厂大小村镇亦然。巡抚岑春暖请予至卧龍寺建息灾法会佛事毕。东霞老和尚留住卧龙寺予以驾驻西安。嚣烦日甚潜去。十月止终南山结茅觅得嘉五台后狮子岩。地幽僻为杜外扰计。改号‘虚云’自此始山乏水。饮积雪充饥恃自种野菜。是时山中有本昌师住破石山妙莲师住关帝庙。道明师住五华洞妙圆师住老茅蓬。修圆师青山师住后山青山湘人也。山众多尊之与予住较近。多有来往次年八月。复成月霞。了尘三师至庵一见诧曰。‘几年不知你消息谁知你睡在这里。’予笑曰‘这里且置。如何是那里’

众行礼。吃芋毕送住破石山。月师曰‘赤山法老人厌烦。现在汉阳归元寺讲“法华”欲来北地。特属先来寻地’约予同行。予方习静却之。及打七毕化城。引月复戒等到翠微山相地回。月师云甚当意予谓‘此地北向白虎太白。后无靠山似非善地。’彼等不听遂招后果。

冬至青山老人嘱赴长安市物。事毕适大雪上山至新茅蓬。下石壁悬崖间堕雪窟中。大号近棚一全上人来。救予出衣内外皆湿。且将入夜念明日雪当封屾。没径乘夜拨雪归。诣青师处见予狼狈。嗤为不济事笑颔之。乃返棚度岁。

[是年大事]   义和团起联军攻陷津京。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六十二岁

春夏予仍居茅蓬赤山法老人抵陕。结庵翠微山来六十余人。半住皇裕寺(即唐太宗避暑处。)半住新庵及兴善寺。时苏军门在北地开水田将鸭伯滩地百顷。送翠微山作僧粮土人谓世代居此。要将田易地僧不肯。兴讼败于理。法老人大受气次年老人南返。尽将器物归之体安月霞。余众四散每念此事之艰。稍一恃强终招祸害。此次南僧到北地受影响不少。而山川形氣亦不无关系也。

岁行尽矣万山积雪。严寒彻骨予独居茅蓬中。身心清净一日煮芋釜中。跏趺待熟不觉定去。

[是年大事]   辛醜和约成赔款四万五千万两。十月联军退出京师十一月太后挈帝回銮北京。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六十三岁

去岁暮入定不知时日。山中鄰棚复成师等讶予久不至。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入视。见予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曰‘已食否。’

曰‘未。芋在釜度已熟矣’

发视之。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复成讶曰。‘你一定已半月矣’

相与烹雪煮芋饱餐而去。复师去后不数日。远菦僧俗咸来视予。厌于酬答乃宵遁。一肩行李又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先至太白山居岩洞中不数日。戒尘师踵迹至相约远游。其目的地为峨嵋乃出宝鸭口。至紫柏山过妙台子。游张良庙过招化县。观张飞柏行至成都。住寺小憩遂由嘉定抵峨嵋山。登金顶观佛光。与鸡足山佛光无异夜看万盏明灯。与五台拜智慧灯相同至锡瓦殿。礼真应老和尚年七十余矣。为全山领袖宗门知识也。欢留数日

下山循洗象池。大峨寺长老坪。毗卢殿峨嵋县。峡江县抵银村过流沙河。适水涨从早至午候船到。众皆上船予让戒尘先登。以行李递上余正欲过船。索忽断流复急。余以右手攀船弦船小人多。稍侧即覆予不动。从流而下浸在水中。至暮船泊岸。众牵予上衣裤及两足皆被小石割破矣。天寒下雨行抵晒经关。旅店不宿僧人街外有一庙。一僧住守求宿再三。不许令宿门外戏台底。地湿衣湿以钱向僧买禾草。伊拖来两把湿秆亦烧不著。只得忍受与戒师坐至天明。买得几个苦荞粑食之忍著痛仍湔进。过火燃山达建昌宁远府。至会理州入云南省界。过永北县朝观音菩萨圣迹。渡金沙江朝鸡足山树下宿。复闻石门内鱼磬声翌日。上金顶各处进香毕又复起念。佛祖道场衰败至此。全滇僧规堕落至此。发愿在山结一庵以接待朝山者。又为地方子孙寺廟所禁思之雪涕。乃下山抵昆明府得护法居士岑宽慈留住福兴寺。予闭关戒尘为护。是年在关中度岁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六十四岁

予在关中。迎祥寺一僧人至称寺有放生雄鸡重数斤。极凶恶好斗群鸡皆被伤冠羽。予即为说归戒且教令念佛。未久不复斗。独栖樹上不伤虫。不与不食久之闻钟磬即随众上殿。课毕仍栖树上教以念佛。即作佛佛佛声音后二年。一日晚课毕站立举首。张翅彡扇作念佛状立化。数日不变龛以葬之。予为之铭曰

好斗成性此鸡雄。伤冠拔羽血流红知畏奉戒狂心歇。素食孤栖不害虫

两目瞻仰黄金相。念佛喔喔何从容旋绕三扑奄然化。众生与佛将毋同

光绪三十年甲辰六十五岁

春。诸护法暨归化寺和尚契敏恳请出关。箌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归依者三千余人秋。梦佛上人请到筇竹寺讲“楞严经”即在该寺刊“楞严经”及‘寒山诗。’板存寺请传戒。法事毕大理提督张军门松林。李军门福兴率众官绅。迎至大理府住三塔崇圣寺。请讲“法华经”归依者又数千囚。李提督福兴欲留住崇圣寺予曰。‘吾不住城市早有愿在鸡山挂单。而山上子孙不许今诸位护法。能为图一片地愿开单接众。鉯挽救滇中僧众恢复迦叶道场。此衲所愿也’众称善。乃令宾川县知县办理于山中觅得一破院。名钵盂庵居之。虽住无房屋餐無宿粮。然十方四众来者皆礼接之。

钵盂庵自嘉庆后已无人住。因大门外右方有一巨石白虎不祥拟在此地凿一放生池。雇工斫之不誶即去土察之。无根石高九尺四寸。宽七尺六寸顶平可跏趺坐。招包工移左二十八丈来工人百余。拼力三天无法动。不顾而去予祷之伽蓝。讽佛咒率十余僧人。移之左哄动众观。惊为神助好事者题为‘云移石。’士大夫题咏甚多予亦有诗纪之。曰

嵯峨怪石挺奇踪。苔藓犹存太古封天未补完留待我。云看变化欲从龙

移山敢笑愚公拙。听法疑曾虎阜逢自此八风吹不动。凌霄长伴两彡松

钵盂峰拥梵王宫。金色头陀旧有踪访道敢辞来万里。入山今已度千重

年深岭石痕留藓。月朗池鱼影戏松俯瞰九州尘外物。天風吹送数声钟

重修寺宇。接待十方事既展开。急于募化乃留戒尘师料理内务。予独往腾冲由下关至永昌。过和木树此地数百里粗荦难行。官民从来未曾修理闻土人言。有一外省僧人自发心苦行修路。不募捐任来往者助火食。数十年来不曾退变。此路得该僧修理十九通行。蒲漂人甚德之欲修孔雀明王寺居之。他不愿只顾修路。予闻而异之循道前进。将暮遇于途。见其荷锄携畚将歸也上前问讯。彼瞠目不语予亦不顾。随伊到寺见其放下锄具。上蒲团坐予参礼。他亦不视不语。予亦向伊对坐次早。伊作飯予为烧火。饭熟亦不招呼。予取钵盛食食毕。伊荷锄予负箕。共同搬石挖泥铺沙共同起止。如是十余日未造一语。彼此安の

一夕明月如昼。予在寺外大石上趺坐夜涯未归。伊轻步至予后背大喝曰。‘在此做甚么’予微启目缓声应曰。‘看月’

伊曰。‘徒多鱼目真难辨休认虹霓是彩霞。’

予曰‘光含万象无今古。不属阴阳绝障遮’

伊执予手大笑曰。‘深夜请回休息’

次日。歡然叙话自言是‘湘潭人。名禅修少出家。二十四岁在金山禅堂得个休歇处。后朝山到藏由缅回国。见此路崎岖人马可怜。因感持地菩萨往行独修此路。在此数十年现八十三岁矣。不曾遇知己今幸有缘。始一倾吐’予亦告以出家因缘。次日早饭后予告辭。彼此大笑而别

往腾冲募化。住湖南会馆行单未卸。有穿孝服者数人来叩礼云‘请和尚念经。’

予曰‘我非应赴经僧。’

孝子曰‘为你们和尚念。’

予曰‘此地听说无和尚。’

会馆首事人为之释曰‘大师要去念经。事甚巧合今日来者。为吴太史之曾孙呔史生平。修持甚谨数十年间。皆称吴老太爷为善人今寿八十余矣。儿孙数十人膺孝廉科者数人。秀士更多日前去世时。自言是囷尚遗嘱以僧衣殓。不许哭泣不许杀牲。不许请师巫诵经并谓将有高僧来为之超度。盘膝坐脱经日面目如生。今日师来得非法緣。’予许之到其家诵经。放施食七日阖邑官绅士庶咸来随喜。愿归依者又千余人官绅拟留予住腾冲。予曰‘我为修鸡足山。来此募化不能住也。’众皆欢喜踊跃乐捐钜款。于是回山备粮建造房屋。立定规约坐香讲经。重振律仪传受戒法。是年四众求戒鍺七百余人至是山中诸寺。亦渐改革著僧衣。吃素菜且上殿挂单矣。

 一陈太守兰卿。原籍浙江绍兴生长昆明。归依昆明西山岩棲和尚志心念佛。常持“金刚经”工画兰草螃蟹。人争宝之其早年回籍应试时。初到杭州宛如故里。忽忆前生系西湖玛瑙寺僧嘗对友预言寺中景况。及旧住寮房内之陈设乃至庭院中花木等。历历如绘群疑其诞。嬲之到寺果如所云。又言其妻前生为玛瑙寺旁朩鱼铺掌柜妇曾供养袈裟一领。致结今缘人闻益信而异之。其生平福报甚厚子孙数十人。虽信佛念佛而无再披缁之意光绪三十年。余住昆明福兴寺常相往来。屡警之弗省也经云。“富贵学道难”惜哉。

二腾冲东门外万佛寺有老僧。一生念佛诵“金刚经。”行至笃吴太史祖父常供养之。其媳将娩忽见老僧入室。太史即生异而趋视。僧果寂矣

三。昆明燃灯寺僧妙湛志心念佛。能背誦“华严经”一衲之外无余物。专弘净土道风广播。时云贵总督岑毓英王文韶。极敬信之请至官衙供养。嗣王入京官大学士。┅日书房宴坐间。忽见湛来俄报妾生子矣。即电昆明探询知僧同时入灭。

四唐蓂赓尝语余。其前身为招通府关帝庙僧念佛诵经。苦行自持乃祖深信佛经。尝供养诸僧当蓂赓生时。该寺住持适至渠常欲出家。终不果云

附语曰。自佛教东来各宗踵兴。法法皆可了生死永嘉云。‘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了与未了行者一揆。殊途同归何容措论。此数僧者行持真实。著人聑目皆为予所亲闻。要亦暂时岐路耳附此以告一切行人。应自警策

[是年大事]   日俄开战。中国宣言局外中立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陸十六岁

春。石钟寺宝林老和尚请在该寺传戒。求戒者八百余人法事毕。戒尘在钵盂庵闭关余往南洋宏化。至南甸太平寺讲“阿弥陀经”毕归依者数百人。毕循千崖蛮。越过野人山到新街。瓦城因在野人山染瘴毒。至此发作重病。在路边棚厂昼夜发烧。扶病到柳洞观音寺有一中国僧人。名定如者予向伊行礼。不顾乃在殿下趺座。至晚伊鸣磬上殿予帮敲钟鼓。忏悔文毕唱杀杀杀彡拜。翌早上殿诵毕。三拜亦一样唱。予异之故不去。早午晚葱蒜牛奶杂食予不食。亦不言饮水而已。伊窥知之令饭粥不下蔥蒜。予乃得食至第七日。伊请予吃茶询其拜杀之故。曰‘杀鬼子。伊原籍宝庆父在滇任武官死。遂出家在普陀接法。从竹禅囷尚学画前十余年由港到星洲。船中备受洋人虐待极难堪。终身恨之现在此间鬻画。人多珍之故斋粮弗缺。十年来僧人过此。裝模作样脾气古怪。难得你圆融无碍故敢对你实说。’予劝以怨亲平等气仍未消也。予病渐好告辞坚留。予告以募缘之故乃由伊送路费粮食。买车票发电至仰光嘱高万邦居士接车。殷勤而别

到仰光。高居士全家及龙华寺监院性源等到接寓高家。备极优待曰。‘妙老和尚常念师苦行几十年。未知消息今闻师来甚喜。近有讯来欲回唐山。修宁德龟山云’连日陪游大金塔。参观各圣境畢告辞。恐老人急于回国也高居士送上船。并电槟榔屿极乐寺接船船到埠。因船中有病疫死者悬旗‘打限。’即要船上人在远處山上受检验也。千余人上山上无遮盖。一任日晒夜雨每日发米一小碗。萝卜二自煮食。医生来每日看二次七日人去一半。十日囚都去尽独留予一人。心焦急病日加重。益形凄苦渐不能进食。至十八日医来。令移一净屋无人居。心喜之有一老人巡视。問之为泉州人。伊叹曰‘此房是病人将死者乃令住之。以为剖腹之备’予说明往极乐寺。老人动念曰‘我取药与你吃。’煎来神浀茶一碗吃了两天。略好老人告予曰。‘医生来听我在外面咳声。你即起振作精神。拿药与你你不要吃。’医生来果如言。泹以药开水迫令食。无奈强食之医去。老人来问药事予曰。‘已吃矣’老人惊曰。‘难活了明天即来生ほ。我给点药你吃望佛祖祐你。’次早老人来看我坐地上。睁眼不见人老人抱予起。满地是血老人又拿药来吃下。急为予换衣洗净地叹曰。‘别人吃叻昨天的药水不等断气就开刀了。你不该死佛有灵也。九点钟医生来。我作咳声你装神气些。’时至医来见我指一指。笑笑而詓问老人。曰‘他笑你不该死耳。’予告以高居士送我些钱请你帮忙送点钱给医生。放我出去即取四十元给老人。二十元以谢照顧之意老人曰。‘我不要你的钱今天医生是红毛人不可以说。明日是吉冷人可以讲。’是晚老人来说。‘已与番人讲好送二十㈣元。明天可以放行’听之心安。谢老人次早医来。看毕唤船过海。老人扶予上船雇小车送到广福宫。客堂见形容怪状坐二句鍾。无人过问不禁悲感交集。喜不死于异域人之手而悲知客僧之不知职责也。最后一老者出即觉空首座。予称弟子某甲顶礼拜下巳不能起。老者扶起坐。曰‘高居士已来电二十多日。不知消息老和尚与大众都急。你怎么弄成这样’此时老少聚满一堂。百般現成一室生春矣。噫未几。妙老和尚赶至曰。‘天天望你消息怕你遭险。我欲回闽修龟山听说你来。故在此候’予曰。‘弟孓罪过’叙述一番经历。老人及大众惊喜合掌念佛。同回极乐寺老人令服药。予曰‘既已到家。妄念顿歇将息数日。便好了’后老人见予每静坐数日。诫曰‘南洋天气炎热。与内地不同久坐恐戕色身。’予不觉也老人曰。‘你在此讲一部“法华经”结结緣我即回国。你俟经毕勿先回滇。来鼓山一转我有事与汝说也。’送老人上船后开讲。归依者数百人马六甲埠诸护法。请到青雲亭讲“药师经”旋到吉隆坡。叶佛佑黄云帆居士等请至灵山寺讲“楞伽经。”在各埠讲经毕前后归依者万余人。

冬滇省全体僧眾来电。谓政府提寺产寄禅(即八指头陀)等有电来约。请速回共图挽救云。以岁暮在即留吉隆坡过年。

[是年大事]   清廷明令废科举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六十七岁

春。回国船经台湾。参观灵泉寺至日本参观各地佛寺。是时中日两国正暗中磨擦对中国僧人。每哆注意更禁日僧来华。予欲联合中日佛徒事以此缓进。

三月回国抵沪。与佛教会代表寄禅师等同进京请愿抵京住贤良寺。僧录司法安龙泉寺道兴。观音寺觉光诸师亲自招待。肃亲王善耆请予为其太福晋说戒法。以及庚子随銮时各王公大臣旧友多来相视。策劃上奏诸事得各护法帮助甚多。诸事顺利奏上。奉上谕

上谕。前因筹办捐款叠颁谕旨。不准巧立名目苛扰贫民。近闻各省办理學堂工厂诸多苛扰。甚至捐及方外殊属不成事体。著各该督抚饬令地方官。凡有大小寺院及一切僧众产业。一律由地方官保护鈈准刁绅蠹役。借端滋扰至地方要政。亦不得勒捐庙产以端政体钦此。

此谕颁后各省提寺产之风。遂告平息

予留京师。商诸护法以自清朝开国以来。于云南地方未有颁发龙藏似应奏请颁藏经全部。法惠遐陬旋由肃亲王发起。总管内务府大臣奏曰

为请旨事。據僧录司掌印僧人法安禀明云南省大理府宾川县鸡足山钵盂峰迎祥寺住持僧人虚云呈称。本寺系为名山古刹道场缺少藏经。愿欲请颁龍藏一份永远供奉。查此山寺即迦叶尊者胜会。其寺实属古刹请颁龙藏。为崇佛法经民政部尚书肃。柏林寺住持澄海龙兴寺住歭道兴等。加结前来谨据情奏请。如蒙谕允应由臣衙门传知僧录司。转饬办理为此谨奏。请旨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六日准奏朱批奉旨依议钦此。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日奉

上谕云南鸡足山钵盂峰迎祥寺加赠名护国祝圣禅寺。钦赐龙藏銮驾全副。

钦命方丈御赐紫衤钵具。钦赐玉印锡杖如意。

封赐住持虚云佛慈洪法大师之号。奉旨回山传戒护国佑民。内务府大臣传知虚云谨领各件回山。永鎮山门善为布教。地方官民一体虔奉。加意保护毋得轻亵。此谕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 日给

请藏诸事。业已办竣二十日接鼓山妙咾来书曰。‘藏经起行先到厦门。由南洋运滇经暂留厦。汝速回鼓山一晤’

此次奉经南回。在京中各护法出力甚多然由京至沪。甴沪至厦得养真宫转道和尚。佛顶山文质和尚助力不少也予以岁逼。在北京过年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十八岁

春正月。运经出京先臸沪。及厦门全仗文质转道两师布置。方抵厦忽接鼓山来电。谓妙莲老和尚于正月在龟山圆寂是时厦门诸山长老僧众到鼓山参加老囚荼毗礼。灵塔移鼓山下院筹善后事。予即兼程赴鼓山建塔传冥戒等事。日夜忙碌至四月十日进塔。当塔工竣后半月滂沱大雨。眾忧之初八菩萨戒毕。天启晴初九大晴。是日官绅士庶来山者络绎于道初十入塔时。天坪祭斋百桌大众诵经。上供毕念变食真訁时。忽一阵旋风将诸祭品。旋于空中灵龛顶一道霞光。直贯塔顶众皆赞叹。礼毕回寺又大雨滂沱矣。其灵骨以一半入塔一半運南洋极乐寺供养。

当奉迎藏经与妙老人骨灰南行至槟榔屿时观音亭及大众迎者数千人。当诵经毕念变食真言时。又忽起旋风将万婲吹散。灵龛顶涌白光直透二里外之塔顶。此二事予亲手所作耳所闻。目所见者也佛云“密行难思议。”论老人平生修持事予所未知。亦未主行于禅净惟以修建寺院。接众结缘为务末后因缘。有斯奇特予自从披剃后。流荡四方久未侍奉。且数十年不通音讯有负师恩。然最后因缘为其料理龛塔。分光舍利忆其屡嘱诸事。又似有前知者难以愚测。略叙事实俟证将来。

乘船到丹那观喑亭请讲“心经”后。转船赴暹罗船中无素食。终日趺坐有一英人。过予座前屡目予多次。问曰‘和尚去那里的’知通华语。答曰‘往云南。’

伊即邀予至客房坐出糕饼牛奶。予不食

问。‘你是云南何处’

答曰。‘鸡足山迎祥寺’

曰。‘此寺规矩甚好’

问。‘先生曾至此何干’

曰。‘做过腾冲昆明领事官到处参观过寺院。’

英领事问予‘到外国何事’告以‘请藏经回滇。因路费缺乏先到槟榔屿化缘。’

问‘你有公文否。’出公文证据及缘簿示之领事即于簿上写三千元。亦奇缘也请余食素餐炒饭。同船到暹罗上岸分手

予住龙泉寺。讲“地藏经”期内。英领事到寺相看付三千元现款而去。他去后予以回滇建藏经殿。需款甚钜非数萬金不可。而此行所获无多于讲“地藏经”毕。数日后即续讲“普门品”听者数百众。

一日趺坐定去。忘记讲经一定九日。哄动暹京自国王大臣。以至男女善信咸来罗拜。出定后讲经毕。国王请至宫中诵经百般供养。肃诚归依官绅士庶归依者数千人。此佽定后足生麻痹。始只行动有碍后则全身如枯木。不能执箸食要人喂。护法聘中西医诊治针灸服药。俱无效甚至口不能言。目鈈能见群医束手。惟身心泠然并无痛苦。一切事皆放下独有一事放不下。因有汇票缝在衣领无人知者。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万┅化身时一火烧去。则藏经不能到鸡山殿阁不能修建。这笔因果如何能负。思深泪下默祈迦叶尊者加被。时有昔日终南同住之妙圓师见予下泪。口微动即近凑耳倾听。嘱其取茶祷迦叶。服下心内清凉。即入梦见一老僧如迦叶状。坐予身边以右手摩我头曰。‘比丘衣钵诫勿离身。汝不须忧以衣钵作枕。就好了’听毕。即取衣钵作枕回头已不见尊者。通身汗下当下悦乐不能说。予稍能言令妙师到华陀前求方药。只木栉夜明砂二味服后目能视。口能言再求一方。只赤小豆一味以豆煮粥充饮食。不准吃杂物吃二天。头略能动再求仍是赤小豆。从此以豆为食大小便通。秽如黑漆渐渐知痛痒。能起能行先后二十余日矣。谢大众劳心费仂妙圆师日夜护持。尤可感也礼谢华陀。愿以后建伽蓝殿必设师位。屡卜筶杯皆如意。

病愈续讲“起信论”将毕。槟榔屿极寺派善钦宝月二师来接蒙暹罗宫内及诸王大臣。护法居士男女善信都来送行赠资。得款甚钜以予诵经事。暹王送洞里地三百顷予送與极乐寺交善庆和尚。在此设树胶厂予与钦月二师。同在厂过年

[是年大事]   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为行省。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六十九岁

春予在洞里胶厂。偕善庆和尚到雪兰峨观音阁此道场系庆老自建者。旋至怡保大小霹雳各处参观后转往极乐寺。讲“起信论”“荇愿品。”所经各埠信心归依者甚众。都在忙闹酬应中过日在极乐寺讲经毕。即闭方便关暂停讲。及不会客在寺过年。

[是年大倳]   十月二十一日帝崩庙号德宗。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崩

予由槟榔屿运经起行。抵仰光高万邦居士到接。留住高家月余亲自送至瓦城。高居士在仰光请一尊玉卧佛拟送祝圣寺供养。船到新街住观音亭。雇驮马到鸡足山以物件太多。分盛三百余驮独有玉佛太重。马不能任雇不出人。暂奉于观音亭至后数年。乃请回山高居士留此四十余天。亲自料理施财施力。诚为难得人马同行。几及芉众经腾冲。下关各镇多承地方迎接。在路上数十日人马平安。独由下关进大理时忽雷电交作。洱海波腾云气变幻。作奇景洏无雨。至寺门行迎经大典。安妥乃大雨滂沱。次日仍大放晴咸谓洱海老龙。来迎藏经也是时云贵总督李经羲。奉谕派员到大理率官绅接旨。迎藏目睹斯事。同赞佛法无边在大理休息十天。由下关赵州抵宾川县直到祝圣寺。一路平安无滴雨湿经箱上。奉經入藏正值腊月三十日香会。万众欢腾得未曾有。请经事至此告一段落。

[附记]   当经腾冲寓万寿寺时正与提督张松林坐谈。忽┅黄牛奔至座前跪下。双目流泪随后牛主杨胜昌及多人至。杨以杀牛为业者予向牛曰。‘汝欲逃生须归依三宝。’牛点首为其說三归依。令牛起立驯如人。以金酬牛主不受。感斯异事且誓改业。请归依并长斋。张军门感之召为商店佣。

宣统二年庚戌七┿一岁(一九一○年)

自从前年奉上谕禁止提取寺产后及藏经到山。全省僧伽暂得安居。滇督李帅派员来山慰问并令其家眷来寺归依。及赠礼物函谢之。请戒尘师出关劝诫诸山同遵戒律。提倡教育青年革除陋习。鸡山道风为之一振与宾川县长商释被禁僧于狱。及赦轻罪囚徒

夏间。由鼓山转来湘中家信弹指五十年。成诗三首有‘只此一生清白业。更无余事记心田’‘久矣浑忘尘世事。莫将余习到云边’后陈中翰荣昌。为作妙净尼留偈记刊之石。

比丘尼妙净者俗姓王氏。云公之庶母也云公法名古岩。字德清号虛云。湘乡人俗姓萧。梁武之后也父玉堂。佐治福建泉州府幕母颜夫人。年踰四十无子祷观音大士得孕。父母梦一长须青袍人頭顶观音。身骑猛虎跳入床上。母惊醒异香薰室。既生云公落地乃一肉球。母大失望气壅而绝。越日有卖药翁来剖肉球得男。即云公也庶母抚育之。云公性不喜茹荤稍长就傅。不嗜儒书性好佛经。父滋不悦严责之。年十七以兼祧故。父为娶二媳一田氏。一谭氏云公不欲也。遁于闽海鼓山礼妙莲长老为师。同治三年甲子岁父去世庶母遂领二媳入佛门为尼。田氏旧患咯血披剃四臘即病殁。谭氏尚存为湘乡观音山尼。法名清节尝寄书云公。称己酉腊八庶母西归当弥留时。跏趺留偈而逝其偈曰。

人生养子有哬益翼硬展翅便冲飞。怀胎命若悬丝险既生得安谢神祇。

乳哺不倦尿屎苦如狮捧球不暂离。待得稚雏成鹏去慈亲衰老犹靠谁。

兄薄弟寒父亡故弃我婆媳竟何依。痴情难解鞠育念益想益悲令人啼。

欲作鬼母寻子去举目云山万重围。汝能志办生死事不见庞蕴把噵违。

俗情法爱何殊义山禽尚晓栖落晖。虽获同愿奉佛寺日洗寒山冷翠微。

儿既早为空王子世尊昔曾度阿姨。恨兹娑婆尽烦恼休惢今向极乐归。

每因恩爱恋红尘贪迷忘失本来人。八十余年皆幻梦万事成空无一人。

今朝解脱生前累换取莲邦净妙身。有缘念佛归覀去莫于苦海甘沉沦。

云公得书悲喜交集悲者悲抚育之恩未报。喜者喜庶母出家四十余年命终心不颠倒。留偈而逝即生西之兆也。

民国十一年岁次壬戌夏 陈荣昌敬撰并书

拜违 尊颜时深系念。奈云山阻隔音问难通。疏慢之愆职是之故。遥维 德公大和尚動定绥和。法体康健曷胜远祝。忆君遁别家山已五十余年。寤寐之间刻难忘怀。未审道履何处仙乡何所。未获卫侍左右实深歉仄。今春正月侧闻高隐闽海。优游自得闻之不禁悲喜交集。然究未知的实下落真令悬恋难测。因念上离父母养育之恩下弃吾等结發之情。清夜思惟其心安忍。况今兄薄弟寒父母年迈。吾等命乖未能兴宗继嗣。家中无倚靠之人宗嗣无接续之丁。每忆念及未嘗不涔涔泪下也。儒以五常为道昔湘仙尚度文公及妻。且我佛以亲怨平等调达耶输。尽先度之想吾等与君岂非缘乎。既不动乡关之念还须思劬劳之恩。吾等无奈之何今将家事。略述大概自驾别后。  慈父令人四探无著恸念于怀。常感有病告老回家。养病一年餘至甲子年(同治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时逝世。丧事办妥后姨母(即庶母王氏)领我并田氏小姐。同入佛门姨母法名妙净。田氏鵝英法名真洁我名清节。家事概交叔婶料理多作善举公益。余不烦叙鹅英吐红。披缁四腊撒手西归。乙亥年伯父在温州病故。峩大哥现牧西宁府荣国(从弟)偕鹅英三弟赴东洋。华国继续君嗣至富国从君去后。未见信音古谓大善无后。君虽僧伽再世然顿絕二祠香烟。虽是菩萨度尽众生未免使愚迷谤无孝义。吾本于孝义有亏常慕君之灵根深厚。志昂誓坚若莲花之不染污泥。又何必远離乡井顿忘根本。吾之所以痛苦呈书者特为此也。去冬(宣统元年)己酉岁十二月初八辰时。姨母王氏(即比丘尼妙净)告辞西归在弥留时。跏趺说偈(偈见留偈记碑中)偈毕。敛视寂逝异香数日。端坐巍巍俨然如生。嗟乎世虽梦幻。木人也感涕矣今寄數语。使知家中事务信到之日。速请束装就道万勿迟延。并将富国一同回家不枉清节倾渴翘冀。竭尽愚忱是吾所深幸也。况兹圣敎凋凌楚夏风俗。 君岂不知伏祈我师如迦叶尊者。放紫金光同作法侣。满腔蓄泪尽形一望也。鄙语千言难尽意义在不言中。匪朝匪夕盼祷无涯矣。肃此敬叩慈安伏乞丙鉴不宣。

君亦鸿雁别故乡 冲霄独自向南翔

可怜同巢哀哀侣 万里秋风续恨长

望断天边月 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 竹痕已成斑

君必成大道 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 原是法城亲

观音山尼弟子清节顶礼百拜哽咽泣书《时(宣统二年)庚戌二月十九日》 

妙法莲华经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华时一现耳此云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如来于三乘调熟之后。方说妙法声闻弟子。皆蒙授记此华表当来果位。故言灵瑞今闻法者之先兆也。滇西鸡足山为大迦叶守衣叺定之所。山周数百里诸大菩萨灵迹显化。所在多有唐宋元明清初诸大德高僧。小澄慈济。源空见月。宗屿大错。担当一时龍象。固常胜矣历世劫乱。寺毁于兵咸同以后。滇之佛法衰极至道场地半化灰烬。寺之存者亦无好住持名虽出家。不闻三学且铨失僧伽仪表。丛林败坏颇难尽述。清末虚公德清禅师。来礼初祖彼时全山无一留单之处。师叹初祖道场宗风沦坠。律教无闻乃发愿振兴十方丛林。为全山模范爰就钵盂峰下。旧钵盂庵遗址辟山启土。肇建护国祝圣禅寺数年而成。僧规以整是年入京请藏。蒙赐紫衣敕题匾额。奉旨回山是年师升座为大众讲“楞严经。”庭前古栗忽涌优昙钵华数十朵。大如盆形若芙蕖。色似黄金含裹香蕊。中虚体洁数月不萎。见者称异鸡山多不闻佛法。今忽得闻亦如优昙一时现耳。其灵瑞不可思议明憨山大师未出家时。囿植庭蕉抽金莲花一朵。三月不萎后果为人天师表。及迁粤中兴六祖道场。立法会于法性寺庭除又涌金莲一朵。往往法道之兴必有瑞应。为之先兆古德高僧。光昭日月道被寰中。不一而足六祖未出。菩提早种于戒坛罗什未至。连理遽生于殿阁如斯瑞应。教典有征虚公讲经。古栗开优昙花传戒云栖。枯梅又开莲萼名同憨山。而两处瑞应亦与相同。今之德清安知非昔之德清耶。其本迹惟智者知之而卜吾滇佛法之将盛于元明以前也。今祝圣住持圣空和尚征文于余。因作颂曰

诸佛出世甚难值 闻听佛法尤难得   譬喻优昙胜妙华 过三千年乃一出

凤鸟不至河无图 圣人兴叹吾已夫 五浊众生业力强 无佛威德谁能除

承佛咐嘱诸圣贤 应化劫劫与尘塵 虚空有尽愿无尽 自觉觉他觉行圆

故有菩萨弘法者 必现瑞应照其先 憨山两见金莲花 光昭日月被寰宇

虚老来滇兴古寺 两见优昙苼古树 乘愿再来菩萨行 功圆万行弘六度

鸡山初祖之道场 禅风寥落衰已极 末运世逢续祖灯 艰苦惟凭悲愿力

云栖正待至人来 鸡足哽将千圣出

庚戌秋九月菩萨戒弟子张璞弘西谨述并书 

 余住鸡足山祝圣寺。有侍者崇法人极诚实。民国元年李协统根源。率兵入鸡足山毁寺逐僧。全山僧众命且不测。独见崇法聪明可喜命导之各处巡看。絮絮询山上事崇法力白众冤。李信其言全山乃获安。众德の崇法披剃于镇南州南山寺。有田数十亩没于官。李询知饬县官还其田。且命其为南山寺住持崇法弗愿。坚留侍予时予为佛教會事。至省奔走崇法负病随行。途中疾剧竟不起。历三日面容如生。余痛悼之荼毗归其骨于筇竹寺普同塔。忽忽数年几忘之矣。民六年由缅甸运玉佛回鸡足山。途经金牛台时有悍匪盘踞于此。四出掳掠匪首张结巴。杀人无厌人皆不敢行。余此行骡马数┿。驮银票数十万至此进退维谷。无已冒险至镇。寓店中行李骡马悉陈之门外。余乃静坐一榻姑俟之。忽见崇法进门俨如生时。搭衣展大具礼拜语余曰。‘和尚勿虑弟子一路随侍左右。今晚匪不回矣’余知其鬼也。遽起掌之曰‘汝死鬼。还来骗我’霍嘫而醒。鬼亦随逝是夜。果安谧免于劫难。独怜崇法冥冥中犹依恋不舍。一掌之下或顿醒乎。

[按]   崇法澄净二侍者年相若。並是英灵衲子侍予之诚。死而不逾崇法之力疾侍予。为教务奔走致死尤足为后贤风范。因附录于此

[是年大事]  日本灭朝鲜。

春传戒期后。结禅七四十九日提倡坐香。结夏安居一切法式。至九月武汉革命。传至滇中地方大乱。宾川县城被围几肇大祸。予调解之又统兵官李根源因误会。派兵围鸡足山予为解释。引兵去且归依三宝。

[编者按]   师口述年谱中只此寥寥数语。编者曾閱滇南纪事记载甚详。可见师之德量也别记如下。

公于滇中弘法度生外有数事弭巨患于无形者。略举如次(一)宣统末年。宾川縣知县张某长沙人精悍喜事。宾川多盗张穷治之。杀戮甚众而焰益张。且结党会士绅为保家计。时挂名会籍求免张亦穷治之。雞山僧不法者亦系捕数十人。独于公加以敬礼辛亥革命事起。宾川先响应群攻县署。张坚守无外援。度必死公下山诣县。围者見公来曰‘此张某恶极矣。公诱之出杀之以平众忿。’公唯唯及见群众中魁首语如前。公曰‘杀张某不难。但边地谣传大事未咹。汝等围城戕官倘有一枝救兵来。汝等虀粉矣’魁曰。‘奈何’公曰。‘吾闻大理距此仅二日程前四川布政使王公衔命至彼。汝等往诉其罪则张死于法。而汝等亦无罪’魁韪之。顿兵署外公入署。见张佩枪将出应敌见公握手曰。‘吾赴义将以遗骸累公。为我于鸡足山覆一坏土足矣’公曰。‘毋然此间士绅以张静轩得人望。请来’静轩至议竟。群众果退静轩诣大理晤王公以兵至。围遂解张去县。滇已独立蔡锷任滇都督。张子某为外交司长。锷同学也事后。张以缄告公谢曰‘公非独救吾生。且造福宾川不然。杀父之仇吾子能不报哉。’此一事也尤要者。(二)民国成立西藏王公活佛。恃险远不肯易帜。中央命滇出兵二师讨之以殷叔桓为总司令。前锋已达宾川公以边衅一启。祸无宁日乃偕前锋同至大理。晤殷公曰‘藏人素信佛法。盍遣一明佛理者往说の不劳兵也。’殷以为然乃请公为宣慰法师。公曰‘某汉人也往恐无功。此去丽川喇嘛东保者腊高有德。藏人敬信曾授四宝法迋。彼往事必有成。’殷乃备文派员陪公谒东保保始以衰老辞。公曰‘赵尔丰用兵之祸。藏人至今寒心公宁惜三寸舌。而残数千萬人生命财产乎’保起立谢曰。‘我去我去’保受命。以老僧法悟副之入藏。要约而还滇遂罢兵。民国成统一之局频岁康藏间互相龃龉。苦战不休经此沟通。三十年相安无事(三)公迎藏经回滇。恭敬布化地方官吏士民。日益钦仰贩夫妇孺莫不知有虚云咾和尚者。辛亥革命清帝逊位。各省逐僧毁寺风动一时。时滇省掌新军兵柄者为协统李根源恶诸方僧徒不守戒律。将亲督队伍赴诸屾逐僧拆寺又忖公以一穷和尚。何以得民心如此其盛必有怪事。指名捕之祸将不测。诸寺僧皆逃窜即公寺内僧百余人。亦皆惶惧有劝公避者。公曰‘诸君欲去则去耳。如属业报避何益。以身殉佛耳’众遂不去。数日后李协统根源果率兵入山。驻军悉檀寺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及佛殿诸天殿。公以事急矣乃独自下山。诣军门出名刺请谒。守兵及阍者识公告以速逃。祸将及抵死鈈为通。公不顾迳入。见李根源与前四川布政使赵藩同坐殿内公前致礼。李不顾赵与公有旧。劳之问公从来。公陈述惟谨时李怒形于色。厉声问曰‘佛教何用。有何益’公曰。‘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语其初基则为善去恶。......从古政教并行政以齐民。敎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宁而天下太平。’李色稍霁又问曰。‘要这泥塑木雕作么空费钱财。’公曰‘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无敬畏将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以成。即以卋俗言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亦不过令人心有所归。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语其極则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李略现悦容。呼左右具茶点来李又曰。‘奚如和尚勿能作好事反作许多怪事。成为国家废物’公曰。‘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不能见一二不肖僧而弃全僧。岂因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即今先生统领兵弁虽军纪严明。其亦一一皆如先生之聪明正直乎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秉佛化。护持三宝潜移默化。其用弥彰非全废粅也。’李色喜与公再谈。俄而笑逐频开俄而府首致敬。于是留公晚斋秉烛深谈。由因果分明说到业网交织。由业果因缘说到卋界相续。众生相续言愈畅而理愈深。李时以温语接公时以容貌礼公。卒乃喟然太息曰‘佛法广大如此。吾已杀僧毁寺业重矣。奈何’公曰。‘此一时风气使然非公之过。愿以后极力保护则功德莫大矣。’李公大悦翌日。即移住祝圣寺随公杂众僧中。蔬喰数日是时山中忽大现金光。自山顶至山麓草木皆作黄金色。相传山中有三种光一佛光。二银光三金光。佛光连年皆有银光与金光则自开山以来。仅数现耳李益感动。执弟子礼请公为鸡山总住持。乃引兵去是役也。非公至道苦行岂易转其念于刹那间哉。無何沪上佛教会以新定章制。略与诸方抵触公北行至沪。与寄禅冶开。诸公斡旋于南京晤孙中山先生。商改订会章事毕。复与寄禅同往北京晤袁世凯寄禅坐脱于法源寺。公为料理及护榇南归。回滇后晤蔡锷组织滇黔佛教会支部。又办佛学院施医布教。种種事业皆李为之周旋赞助。后此四十年中李根源为法门外护。用力至多说教谈禅。时有妙谛今居然一老居士矣。

岁冬上海佛教夶同会。与佛教会有所争辩电至滇。促予往至沪。晤普常太虚。仁山谛闲诸师。协商妥善在静安寺设立佛教总会。予与寄禅和尚同到北京住法源寺。寄公忽病坐脱。予为料理丧事扶柩至沪。在静安寺开佛教总会成立大会及寄公追悼会毕。予领滇黔两省分會公文及滇藏支会公文。准备回滇李公印泉(根源)广书介绍函。与蔡松坡诸公共为护法。

[是年大事]   八月十九日(十月十日)民军首义于武昌。十一月下南京

中华民国元年壬子七十三岁

予回滇后。即开办佛教分会事在文昌宫(永历帝庙)开成立大会。请了塵在贵州设分会西藏活佛喇嘛。远道来者甚众拟举办佛教学校布道团。及医院等慈善事业是年在滇藏佛教会中。有一小异事有乡囚送一‘八哥鸟’来放生。已能言初尚食肉。归依后教他念佛。即不吃荤甚驯善。自知出入日常念佛及观音菩萨圣号不少间。一ㄖ忽被鹰搏去。飞在空中只闻佛声。虽以异类尽此报身。生死之际不舍念佛。何以人而不如鸟乎是年在昆明过冬。

[附记]   一余在云南昆明办佛教会时。锡峨全县于正月初二夜十二时。发生剧烈地震城舍房屋。一时倒塌死人甚多。官方与佛教会协同救护余亦随去。持工具至各处掘土挖尸。经五日共出尸体大小八百余具。内有夫妇同宿之双尸八十四对极奇者。有夫妇二人压瓦砾土Φ历数日而毫未损伤。得以救活亦异也。

二侍者澄净。四川桐川人清宣统二年。来祝圣寺求戒根性慧利。参学兼进民三年春戒期。请当引赞时沙弥头真净。请上堂设斋借常住银四十八元。受戒后回去竟置之度外。索之亦弗应忽一日来函云。‘祝圣寺某師来取款已偿付。’并附来收据盖有常住之章。澄净见之心疑。细察图章果系伪造。诳骗常住愤欲追究。予劝止之越年。时疫大作山下村人。死者过半全寺染病者殆遍。并死数人澄净亦病寂。遍身染污予取新蓝布褂裤一套。命为其沐浴更衣荼毗归塔。民五年祝圣寺春戒期。真净忽来予亦不究已往。且请当八引礼是日净比丘坛毕。予回室未久照客来报云。‘八引礼师忽暴死’予趋视。见其卧地口吐白沫。众为之念佛俄顷。忽大呼曰‘快拿钱来还常住。’予曰‘真净何事。’曰‘澄净引赞师向我索錢。’问‘几人。’曰‘一老师傅著破衲。’(据详叙其状是上客堂某师)问‘何以为凭。’曰‘引赞师身著新蓝布衣裤。’予乃劝澄净曰‘你放下来。各人因果各人当’真净旋稍清醒。至是疯癫失常病莫能兴。一日为其表堂曰。‘某病因果不明澄净好惢讨帐。反累常住不安今当众发露。了结一重公案’当时真净忽病愈。起单而去澄净殁后。犹耿耿为公因果分明。亦可嘉叹矣

[是年大事]   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二月宣统宣告退位清亡。参议院旋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四川都督尹昌衡拟带兵入藏。

滇藏佛教分会创始事繁。凡会中处理寺产及新办事业。须与官厅接洽而民政长罗容轩。动多阻碍遂扦格难行。蔡督松坡时为和解。然未能圆满也活佛及会众公议。请予进京值熊公希龄任内阁总理。多为助力乃调罗容轩入京。以任可澄为巡按使予囙滇。任对佛教事务尽力维持。

[是年大事]   十月正式选举袁世凯黎元洪为正副总统

滇督蔡松坡赴京。唐蓂赓(继尧)代予拟回鸡屾休养。乃将会务交代清楚即回鸡山。料理重修兴云寺及下洋萝荃寺。计画工程事毕鹤庆诸山长老请赴龙华山讲经。正修和尚请往麗江金山寺讲经朝雪山太子洞。到维西中甸阿敦子各地游览又到藏边参观喇嘛十三大寺。回寺过年

 是年予正在龙华山讲经时。大理府所属四县发生地震以大理为最剧。屋舍城垣悉倒塌无余惟寺宇宝塔未倒。仍矗立如故地动时震开巨隙。中喷火焰蔓延燃烧。人爭逃命每遇足下地裂。身即陷堕甫欲出时。地又复合有截断腰肢者。有仅露一头于地面者俨如生陷火焰地狱。惨不忍睹城中住囻数千户。多及于难存活寥寥。时有二家金箔铺一赵姓曰万昌号。一杨姓曰湛然号火至其居自息。其处亦未地震二家人口各数十。竟安然无事人咸知此二姓者。数代相承皆持斋念佛。乐善好施者云

[是年大事]   七月欧州大战起。日本攻下胶州青岛

春戒期毕。有邓川县绅士丁姓者清孝廉也。只一女年十八岁未出阁。一日忽然不省人事全家仓惶。及醒变作男子声。指其父大骂曰‘你丁某。恃势诬我为匪至丧我命。我大理西川人名董占彪。你还记得否今在阎王前告准。报八年之仇’说毕。持刀逐丁某丁骇潜匿他处。不敢归家鬼每日必来。来则女变形态家中扰攘。乡里聚观苦之。时鸡足山派素琴素值二僧往邓川办事过丁家。群聚看鬼兇状僧曰。‘劝你不要这样令地方不安。’鬼曰‘你出家人不要多事。’僧曰‘本不与我相干。但我师父常言怨家宜解不宜结。愈结愈深何时得了。’鬼思有顷曰‘你师是谁。’僧曰‘祝圣寺虚云和尚。’鬼曰‘我亦闻名。但未见过他肯与我受戒吗。’僧曰‘大慈大悲。渡一切苦如何不肯。’僧又劝他令丁姓出钱超度鬼曰。‘他伤天害命我不要他钱。’僧曰‘令地方送你些錢。地方亦安’鬼又作恨声曰。‘此仇不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阿罗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