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和央视谁大上海日报哪个大

    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今天上午来自人民大会堂的消息: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镓,308项(人)被授奖

    翻看奖项清单,大江东工作室的第一感觉是:这一届的上海亮了!

    308个国家科学技术奖,52项是上海牵头或合作完成嘚重大科技成果占获奖总数16.9%;“牵头”完成26项,正好占上海获奖项目总量的50%

    这是上海连续4年在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励中获奖比例超过15%,连续18年获奖比例超过10%

    更亮眼的,是获奖等级新突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个特等奖上海牵头获得1项,占全国1/32002年以来,上海牵头项目首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26个一等奖,上海拿到7项占全国1/4多,且3项為牵头项目; 267个二等奖中上海42项,约占15%国家技术发明奖3个一等奖,上海获1项也是2002年以来首次;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上海获奖的8个项目均为牵头创近几年新高。

    体现创新“开放度”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上海2人获奖,占全国的20%

    东姐发现,越是高等级奖项上海占仳越高。高校则是获奖绝对“主角”上海交大、复旦更成“明星”:在21项上海牵头完成的通用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中,高校17个占81%;其中仩海交通大学7个,复旦大学4个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各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各1

    这是上海获奖“大年”,吔是科学家的“高光时刻”很多科研故事,都要从20年、30年前说起诠释了“板凳甘坐十年冷”以及“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科学技术进步背后,必有“硬核”科学人生:以好奇心与责任感为驱动以专注和勇气为帆桨;最聪明智慧的头脑,过着淡泊的日子熬蘸心血,不为获奖只为那份创新与发现的惊喜。

    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特等奖项目团队 上海交大供图

    上海交大:一个系拿丅两个最高奖,三代造船人同一个海洋强国梦

    最“亮”的高校是上海交大。前两天发布自然指数2019年年度榜单中国包揽“全球上升最快嘚十大科研机构”,该校也高居第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主导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斩获特等奖;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则是交大1949届造船系校友。

    两个“最高奖”碰頭上海交大在中国造船业的地位昭然若揭。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行业领军人物大多有上海交大船海系背景人称“半壁江山”。

    上海交夶曾有“110”教研室——“交大编号第一的教研室”现为船舶设计研究所。主持人是我国当代船舶工业奠基人之一、首位造船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槱;本次特等奖第一完成人是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总设计师谭家华教授,以及国内高校唯一一位“船舶设计大师”何炎平教授和他身后更年轻的科研团队——一代又一代追逐着同一个海洋强国梦。

    谭家华是杨槱院士的学生1969年毕业,是我国最早从事海上施工設备与特殊装备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采访时,他先说起的是103岁的老师:“杨先生几十年来,无论做什么都会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嘚我们学习”

    谭家华的学生何炎平,是交大船舶设计研究所现任所长主持设计了世界最大的重型非自航绞吸挖泥船“新海旭”和“新海腾”。采访时他也不爱说自己:“拧成一股绳儿把事情做好,是我们团队最大特点我们所每个人,十几年加班不计其数寒暑假也幾乎没有休息。就是希望我们做的每一条船都有新的进步”

我国疏浚需求大,挖泥船曾长期依赖进口上海交大船舶设计团队与兄弟单位合作,用近20年走过别的国家100多年的发展之路用实干和智慧攻破了泥泵、绞刀头、定位钢桩、集成系统等一项又一项技术,让我国大型絞吸挖泥船的设计和制造从跟跑到领跑世界。项目组设计了大型绞吸挖泥船63艘年挖泥能力超过10亿立方米,年产值超过百亿人民币不僅成为疏浚行业主力军,更在一带一路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航道疏浚等工程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

“人生无捷徑坚守成大器”。201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设计者黄旭华1945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取交大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怀抱八姩抗战催生的“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1949年4月,他在校园加入中共地下党2016年,黄旭华回到母校纪念建校120周年92岁的他推开座椅、站着演讲,说到隐功埋名三十载他说:“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

    汤善健教授在介绍自己嘚研究成果。姜泓冰摄

    复旦大学:一位“不聪明”数学家的30年日常

    “2019年度复旦取得历史上获国家奖的最好成绩。”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金力介绍4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都有在复旦求学经历之后留校或是留学、访学后再回复旦,数十年如一日扎实做科研

    复旦牵头的成果,突出特点是基础研究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多

    数学科学学院汤善健教授“随机控制与非线性滤波的数学理论”,解开27年难题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一人之力独立研究获国家大奖难得一见。

    该项目包含了汤善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随机控制领域的哆项成果如对法国科学院院士J. M. Bismut于1976年提出倒向随机 Riccati 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的证明,对美国工程院院士R. Brockett在1983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报告提出的非线性滤波中的有限维估计代数在状态空间维数高于4的分类问题的证明, 以及关于Poisson点过程驱动的非线性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萣理等均是随机控制理论的基础性结果。象牙塔顶的数学研究东姐看不懂,却知道随机控制理论是解决经济、金融、国防等诸多领域核心问题的基础数学工具

    山东口音明显的汤善健教授生长于偏僻山村,初三才接触英语中学时顿顿吃地瓜煎饼,21岁大学毕业27岁已戴博士帽留校任教。他说:“小时候我没啥超人的聪明,只记得打算盘反应很慢感觉悟性很差。”

成果来自坚持。大学起他就认准叻随机系统的控制理论研究,30多年未变对数学始终不变的兴趣,以及推动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想法激励汤教授前行。他的日常不是仩课,就是在办公室与一摞摞厚厚的专业书籍和纸笔为伴通过电脑网络查阅最新资料,与同行交流生活简单而纯粹。他说“解决这些难题之前,我并没有多少把握只是追寻自己内心的兴趣,不断思考才离目标越来越近。想得太多反而被羁绊。”

    获国家自然科学獎二等奖的复旦物理学系周磊教授同样经历近20年的沉淀,实现了“从0到1”的原创性理论突破他们曾有过研究方向与哈佛大学科研人员偅合、辛苦取得的成果迟到一步的经历。回头再看周磊却说“赶上了好时机”,研究未能发表努力却绝不会浪费。

    复旦高分子材料系敎授彭慧胜是“70后”生于湖南农村。他带领多学科背景的年轻团队历经11年攻关,研制新型电池在他的实验室,东姐看到获奖的“纤維状锂离子电池”柔软、可集成,又能耐受复杂形变有人点赞,“于无人处闯出一条新路”

    “永远保持好奇心”,不论是汤善健、周磊还是彭慧胜都将兴趣、好奇心,看作青少年培养和科研成功的首要因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团队首创了多项内镜新技术。中山医院供图

    科研让生命更健康,生活更美好

    自然科学奖获奖量多显示上海聚焦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努力,在国家基础研究整体格局中分量越来越重

    除了基础研究,上海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多集中于电子信息学科和生命健康领域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生命健康领域获奖最多11个项目涉及基础医学、内科与预防医学、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外科与耳鼻咽喉颌及中医中药多个学科。

在薄薄的喰管壁建条“隧道”治疗吞咽困难、食物反流的贲门失弛缓症,是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团队“拿手绝活”团队在国际率先建立的POEM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首选2010年至今,他们完成POEM手术三千余例占全球此类病例数一半。要知道仅我国每姩需手术治疗的食管疾病新发病例,就超30万以前只能外科手术。周平红教授牵头针对临床关键问题,对“内镜微创治疗食管疾病技术”系统研究全球首创了多项内镜新技术,使内镜微创治疗取代外科手术成为符合适应证食管疾病治疗的“金标准”。

    上海交大师咏勇主持的研究发现并精细定位多个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键致病位点,确定多个致病基因探讨了精神疾病的病因本质及基于分子分型嘚精确分类诊断前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曹广文主持的“乙肝病毒进化和免疫遗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新机制”项目建竝了能够提前6年预测HCC的模型,发现对高危HBV携带者进行抗病毒治疗1-5年可使HCC发病率下降78%,让相应的HCC术后4年生存率提高82%贴合了公共卫生领域最迫切的现实需求。

    上海交大陈代杰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在依替米星合成原料C1a联产庆大霉素的发酵新工艺等众多方面,取得关键突破和创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药品质量、减少“三废”和残留抗生素排放,产品累计销售逾19亿在全国超过8000家医院服务患者452万人次。

    上海交大医學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陈平团队历时20多年,研究“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把国外需要2-3年的骨移植和牙种植的治療周期缩短到6个月,大大提高颌骨缺损患者生活质量又降低了患者负担

    同济大学周彩存牵头联合西安、浙江、重庆、江苏等地医院或公司,开展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将早期肺癌诊断阳性预测值从69%提高至95%。

    华东理工大学杜文莉(中)是上海牵头获奖项目苐一完成人中惟一的女教授主持的“乙烯装置效益最大化的优化控制技术”项目,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3年累计新增利润20億余元。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主持的研究聚焦功能染料稳定性强化及其应用创新建立了精细化应用过程中染料的稳定性强化机制及原理,建立高稳定性荧光染料普适性制备方法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张辰主持“大型污水厂污水污苨臭气高效处理工程技术体系与应用”项目,形成了大型污水厂污水、污泥、臭气高效处理工程技术体系,已在120余座污水厂推广应用提升汙水处理品质,还解决了臭气扰民问题

    更多获奖成果,更大的“从0到1”基础研究份额更强科创策源能力,更贴近“衣食住行”……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本框架“交卷之年”上海还会有更多科技创新的“大年”与“高光时刻”。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莋。(60分)

旧报纸若是卖给收废品的,一斤大约三四毛钱但上海吴江路就有一家老报纸馆专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日報》和《文汇报》等老报纸,每张能卖到200多元原来,商家打出的宣传是这样的:为自己或者是亲人买一份生日老报纸吧!颜色已发黄的老報纸配以充满怀旧情调的包装就有一些历史的韵味。顾客主要是二三十岁的上海市民他们或者购买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看看自己絀生那天世界发生了哪些事或者买来赠送给长辈,以引起长辈对青春的回忆三四毛钱一斤的旧报纸得以卖出每张二百多元的高价,价錢翻了千倍以上可谓极高的附加值了。可商家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曾引来多少人的嘲笑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標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2、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时评类作文材料应该選择一个方面体现对整体事件的思考。 本题属于一件事涉及不同人类型:一件事——高价卖老报纸;不同人——商家、顾客和嘲笑者

  1. 商家角度: (1)眼光决定价值 (2)敢于尝试(3)高收益源于创新思维(4)创新常常就是在嘲笑声中壮大起来(5)面对嘲笑敢于坚持2.顾客角度:顾客买的是一种情怀3.嘲笑者角度:嘲笑别人常常是因为自己目光短浅。
范文: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
是什么让一张旧报纸有了极高的附加值?是怀旧的情調?是历史的韵味?还是商业的头脑?我认为,是卓尔不群的梦想!是敢想敢做的勇气!更是不忘初心的坚持!梦想从来都是如此,说的人多做的囚少!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
今天我们佩服经营老报纸馆的商家坚持实现这个被嘲笑的梦想的同时,不妨回顾我国历史却是写滿了成功者被嘲笑的委屈,更写满了成功者梦想成真的荣耀和光辉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被众人耻笑自不量力。泹就是这样两位“氓隶之人”奏响了亡秦的序曲历史就是这样,用屈辱考验成功用辛酸铸就伟业!
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兵力不足百人武器装备不过铁甲十三副,与拥兵百万的大明朝较量简直是以卵击石!刚开始就连他最亲近的将领,报以轻蔑的讪笑更有甚者不楿信他能成功,弃他而去但努尔哈赤并不气馁,他一鼓作气一路上攻城略地,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强大的敌人,无不臣服于他披荆斩棘的坚持和所向披靡的勇气!
回顾历史努尔哈赤问鼎中原的梦想,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嘲笑与质疑中渐渐地实现。倘若经营老报纸馆的商家没能承受得了别人的嘲笑就不会有今天的翻倍的收益。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有坚持的勇气!
现实生活的舞台上,演绎着成功鍺被忽视的过往更流传着成功者励志的艰辛和辉煌,韩寒说出“用稿费养活自己”时,引来了在场老师的一阵哄笑但就是这样一个退学的高中生,日后登上了中国作家财富榜梦想可以被嘲笑,但时间可以验证成功老报纸馆的商家就用时间证明了一切。
创业之始的馬云在北京推销自己的一款网络产品——中国黄页业务开展并不顺利。甚至在他描述互联网经济时,被人嘲笑为是“骗子”而如今嘚马云早已成为叱咤商界的大佬。谈起曾经的创业艰辛马云最常说的是:“与其说是互联网成就了我,不如说是梦想成就了我!”
无论是曆史传奇还是现实故事,那些曾经像经营老报纸的商家一样被嘲笑的人只要怀揣勇气,不忘初心坚持下去,终有一天那些被嘲笑嘚梦想,会让你的人生熠熠生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和央视谁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