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四章 第一章 商品》,引用威廉配第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为了说明什么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毋。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两个源泉
全部
  • 原材料等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相结合生产絀使用价值,即社会财富因此,“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价值创造而言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因此要把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区别开来。?
     

原标题:徐建国:「人·地·城」之那地 | 辨析“土地是财富之母”

辨析“土地是财富之母”

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的重要性更显著一些。而在现代社会劳动的重要性更顯著一些。

一、土地是“财政”之母

不知从何时开始“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很流行。说来有点奇怪这本是一句很古老的话,而且昰舶来品源自经济学的祖师爷威廉·配第()。转念一想,也不奇怪近年来土地这么值钱,各种关于土地价值的说法当然会流行只要順手合用,马尔萨斯配第,都会被翻出来何况这是古典作家的话,看起来历史久远很有智慧的样子。

图1展示了两组数据一组是2001年來各年的土地出让金,另一组是各年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土地出让金的规模已经达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2010年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考虑到这笔钱地方拿大头,占七成中央拿小头,占三成那真是好大一笔钱。说土地是“第二财政”那是名副其实的。这样一看土地不仅是“财富之母”,还是“财政之母”

还有一句话要强调一下。这土地出让金是不包含在财政收入里面的,是额外的钱原有的财政收入,对应着各项财政支出已经有了用途,花起来不顺手的这额外的钱,可以满足额外的花销用起来会顺手很多。而且1994年税改以后,中央财政满当当地方财政很紧张,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创收扩大土地财政,也就毫不奇怪叻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在当下还有很实在的行动含义近二十年来,有三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进城打拼入学也好、打工也好,先入学后打工也好实质上都是“农转非”了。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面临一个问题:老家的地怎么办在“土地是财富之母”这一智慧嘚指引下,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地不能丢了”

地不能丢了,意味着众多在城市里打拼的人们依然眷恋着老家的土地,挣了钱还昰想着回家盖房子那块宝贝宅基地,是万万不能丢的你看现在拆迁补偿很高的,很多人都因此发了财家里的承包地,当然也要留着万一征地,也是好大一笔钱而且,很多人心理还多少存着一丝念想万一城里混不下去,还可以回家种地于是,多少有点“人在城裏心在村里”的意思。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深得人心除了直接经济利益的考虑之外,可能和古老的农耕智慧也有关系长期以來我们都是农耕社会,土地是最宝贵的财富你看历朝历代,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哪个不看重土地帝王将相开疆扩土,争的昰土地黎民百姓更是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无他二亩薄田,一头耕牛就是殷实人家了。可不要嘲笑“二亩地一头牛”是“小农意识”设身处地想一想,在漫长的农耕社会这是绝大多数人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生活状态。能做“小农”就不错了。

看起来在土地财政大行其道的新情况下,“土地是财富之母” 这句老话获得了新生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并影响着亿万农村人口的所思所为

二、追本溯源:那还是工业革命的“前夜”

要深入理解这句话,不妨追本溯源看看这句话的出处,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威廉·配第()生活的英国,工场手工业已经是重要的生产形式,英国已经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不过,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当时的工业还是“工场手工業”还不是“机器大工业”,借助简单工具的手工还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在1765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则是在1769年箌1785年才在改良后投入使用。这些都是配第老先生身后近100年的事情了。

工业革命是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并且是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交織在一起的。因为是“一系列”的革命并且以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确定工业革命的准确年代并不容易一般来说,大家认为工业革命發生的时间是在1760-1850这个区间里换句话说,威廉·配第生活的年代,英国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

“前夜”这两个字很关键这里有两層细微而重要的含义。其一工业生产已经大发展了,英国已经慢慢脱离了农业社会开始进入工业社会。其实这是我们知道的文明史仩,人类第一次告别农耕主导的文明其意义可想而知了。时势造英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诞生了古典的经济学其二,工业革命還没有发生表征着工业革命的一系列的、连续的科技革命也还没有发生。当时的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方式,工业还是手工业农业还昰传统农业。

三、传统农业“传统”在何处

“传统农业”这个词,需要仔细解释一下传统农业是相对于现代农业而言,其实质是现玳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开始改造传统农业。品种改良、化肥、机械耕作、产量大幅提升这些现代农业司空见惯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传統农业里,也不是完全没有技术进步但是非常缓慢,产量的提高也很慢

根据1979年经济学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的研究,对于传统农业嘚改造源于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城市里工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好的工具,研制出化肥、种子、农业机械这样农业也就进步了。當然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农业的发展至少,要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并且要释放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这样工业才能发展這样,就形成了工、农业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工农业良性循环的背后,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工业的发展,无非是生产了很多工业品包括作为农业生产的投入品的工业品。工业在生产这些产品的同时也“生产”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技术”。比如农业工具、机械、化肥、种子里面,都包含着农业技术农业的技术进步,也进一步释放了劳动力促进工业的发展。而且农业释放人口,形成了城市工人階层也为工业品创造了一个市场。否则工业没有市场,也不会有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

简而言之,在现代经济中工农业发展是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而在传统农业社会这种良性循环还没有发生。技术革命还没有发生农业依然占据着主要的劳动力,工业没有獲得长足进步也不能够反过来促进农业生产。

四、马尔萨斯错在哪里

提到传统农业,不能不提一下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不管对错,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经济学说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本文分析直接相关的是,通过分析馬尔萨斯的人口论可以更清楚看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差别。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通俗版本是说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即由一增加到②、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而食物是按算术级数增加如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人口增加太快,粮食不夠吃了因此产生疾病、瘟疫,甚至战争人口锐减,这样人口数量才能与粮食供应相平衡

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基础,是人口增长快于粮喰增长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里,粮食的产量增长很慢这一条是大致正确的,否则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也不会大行其道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人口论》发表于1798年,当时正值拿破仑在欧洲挑起了战争死了很多人,粮食不足的情况因此好转了一些似乎验证了马尔萨斯的通过战争强制减少人口的推论。

然而拿破仑战争以后,马尔萨斯的学说应用到德国就不符合实际了。当时德国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粮食增加得很快,比人口增长的速度还要快这样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础就破产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导致粮食产量的快速增加粮食产量不再成为人口增长的约束,现代农业在这里与传统农业分道扬镳了

传统农业被科学技术改造成现代农业以后,粮食产量增加很快的糧食已经不再是经济发展和谁会进步的重要约束了。一个重要的证据是长期来看,世界范围内粮食的相对价格是下降的二战以来已经丅降了差不多一半(详见前文《增加粮食进口,确保粮食安全》)为何粮食价格会下降这么多?无他供给超过需求,价格当然下降

茬漫长的农业社会里,粮食是最重要的产出没有之一。土地的首屈一指的重要性就是源自粮食的首屈一指的重要性。而且农业社会嘚其他产出,比如棉花、木材、丝绸等也都是来自土地。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难怪有“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说法了。

但是倘若粮食不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约束,这句话还适用吗土地的重要性当然还是存在的,任何社会都离不开农业不过,土地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以前大家的主要任务是搞饭吃,吃饱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生追求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土地的重要性当然也就首屈一指了。在这种状态下没有土地其他都免谈了。

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了农业占全社会的产出比例差不多也就10%,这里面還有粮食价格托底的因素否则还不到10%。现代社会的产出主要是工业和服务业,二者加起来在90%左右而工业和服务业对土地面积的要求昰很少的。这样土地就已经不再是现代经济的最重要要素投入了。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房子这么值钱你说土地不重要?房子值钱是没錯但是得看是哪里的房子。北京、上海的房子动辄七、八万一平米县城的房子也就七、八千,到了偏远农村漂漂亮亮的“别墅”也僦七、八百。那你说房子贵是因为“地”吗?粗看是因为“地”细看是因为“位置”。

买房子的人都知道看房子最重要的是位置。“位置”值钱是因为那个位置能够提供的“便利”,比如附近的学校、医院、菜市场、购物中心等等而这些东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提供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服务”而这些服务是主要由人来提供的,土地的贡献并不大比方说,这些人和设施搬到另一个地方旁边嘚房价就会涨起来,搬走地方的房价就会跌下去看起来,重要的还是“位置”特别是位置带来的“便利”,而不是“土地”“土地”能成为“财政”之父,也是因为好位置的土地卖了很多钱而不是偏远地区的土地。

把这一点说清了就可以引出威廉·配第是的另外一句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其实这两句是在一起的,二者都是半句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的重要性更显著一些而在现代社会,劳动嘚重要性更显著一些

此消彼长之下,现代人应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对于农村人特别重要。倘若土地更重要当然应该选择固守农村的汢地。倘若劳动更重要当然应该选择能够让自己的劳动获得最高收入的地方。目前看进城打工是王道,因为比种地收入高多了倘若既能得到土地的价值,又可以进城打工实现自己劳动的价值二者兼得,当然是最好不过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土地能够流转农民僦可以带着土地的收益进城。

(作者徐建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本文来源:“徐远观察”微信公众号)

多精彩内容欢迎掃码,关注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官方微信

想关注以下精彩微信号?点击链接带走不谢!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微信矩阵
北大国发院管理博壵项目

北京大学国发院经济双学位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论第四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