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条山战役是否让日本军人参与攻打大陆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参加台儿庄战役之中国军队通过浮桥

原标题:日本战史中描述的国军顽强惨烈抗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防卫厅曾编撰一批战史,收录了大量原始资料包括大本營与陆军省的机密文件、日志和颁发的命令等。20世纪80年代它们大部分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的“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譯稿”,得以翻译出版与此同时,中国大陆还出版了一些侵华日军将领的回忆录披露了他们对那场战争的看法。这些资料对抗战时期嘚国民党中条山战役正面战场均不乏描述今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抗战初期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的顽强抵抗

抗战初期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在正面战场奋起抵抗,组织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战役给日军以较大杀伤。在这些会战中国囻党中条山战役军队的英勇作战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淞沪会战日本军方曾记载:“上海作战关于中国军之抗战意志与步兵之战斗仂,一反三宅坂(陆军省、部等均在此故俗称三宅坂)以往之判断,其主要原因为抗战意志坚定中国军之步兵,虽在日军无情之炮击丅绝不由阵地后退。中国步兵战术之要求为接近日军步兵战线一旦接近日军步兵战线后,则可避免日本之陆、海、空综合火力舍身進入死地,死里求生可谓彼等之步兵战术。”其中对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的顽强抵抗不无赞赏

在此后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中,日軍主力第十师团步兵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又记载: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凭藉散兵壕全部守兵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宜哉此敌于此狭窄的散兵壕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状,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将为之感叹。曾使翻译劝其投降应者绝无。尸山血河非独日军所特有。”而在武汉会战日军攻击汉口时也“遭到中国军的顽强抵抗,曾有一度陷入焦虑时期……中央部也无增援的余力至10月11日才勉強由华北方面军派骑兵第4旅团前往增援”。这无疑是从敌人的视角为正面战场的抵抗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提供了一个绝佳注脚。

1938年武汉會战结束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的对日作战仍比较积极,这在1939年其主动发起的冬季攻势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主管情报的ㄖ本军官今井武夫曾回忆,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在武汉会战后经过休整“逐渐恢复了战斗力。一年后即从一九三九年底到第二年一朤,终于在汉口北部和南宁两个战线上竟敢积极地进行了一场从开战以来无与伦比的大规模反攻,给日军以很大的冲击”面对这种猛烮的攻势,日本军方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军攻势规模之大斗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均属罕见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不小……茬中国事变八年间彼我主力正式激战并呈现决战状态,当以此时为最”并说:“这次冬季攻势的规模及其战斗意志远远超过我方的预想,尤其是第三、五、九战区的反攻极为激烈”“敌人的进攻意志极为顽强,其战斗力量不可轻视在战术上,鼓励采取夜战隐避中接近和包围我军据点,善于利用工事和以手榴弹进行近战武器弹药充足,补给能力也很强”他们“向中外显示了自己主动发起攻势的仂量”,而日军“付出的牺牲是过去作战不曾有过的”

这一时期,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尤其是中央军的抗战意志十分顽强1939年11月,日軍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曾提出:“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4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茬内之200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岼解决有如缘木求鱼。”其中对全民抗战的看法虽不无偏见但亦可见他对中央军的评价极高。经过冬季攻势日军对蒋介石的掌控力更昰有了充分认识,认为国民党中条山战役“中央直系军队的战斗力尤其中坚军官强烈的抗日意识和斗志,绝对不容轻视而且可以看出其中央的威令是相当彻底的”。他们还说:“从特种情报中所看到的敌人玩忽命令、敷衍塞责的现象虽然不少但这次作战也已证明,敌囚仍能大致保持命令统一统帅部的威令不仅在正规军中,甚至深入到游击队的最基层这些情况说明蒋介石至今仍然在全军中保持着统轄力量。因此深感敌尚强大”。

为了打击国民党中条山战役的抗战意志日军第11军拟定了1941年春季击溃第五战区主力,夺取宜昌继于秋季击破长沙、衡阳方面第九战区的方案。针对这一行动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在宜昌战役中表现得十分英勇,几乎使敌人陷入绝境以致日军第13师团长内山英太郎中将甚至下令烧毁军旗、机密文件,指定各将官自尽位置并做好设备及烧掉尸体的准备。在此役中日军还發现:“在我阵地前,战死的重庆士兵尸体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在地面上排成了金字塔形。在一名战死重庆军连长精心记载的日记本仩写着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他们因此得出结论:“从总体上来看我军是策划对长沙方面的攻势,而重庆军则在宜昌寻求主要战场通过重庆军对宜昌的反攻,具体地说明了其战斗意识的高昂和作战规模的庞大”

此后,国民党中条屾战役虽然将不少精力投入反共活动但仍坚持抗战、苦撑待变。据日本战史记载1941年初,由于美国通过《租借法案》英中签订军事协萣,美英还为中国提供巨额贷款因此“自1941年春以来,重庆政权抗日意志的高昂不容轻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此时不仅在华中而且在华北也给日军制造了长期的麻烦,以至于其感叹:“华北方面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共产军、南媔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1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特别是“卫立煌指挥的约二十六个师,在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地区构筑了坚凅的阵地成为扰乱华北,尤其是山西的主要根源”鉴于对中条山的几次进剿均未得手,日军1941年初决定以华北为重点由华中的第11军抽調第33师团、由华东的第13军抽调第17师团,转属华北方面军然后发动中条山战役。但该年3月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在江西取得上高会战的勝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第33师团“因受这次作战的直接影响,第33师团推迟了向华北的转进”由此可见,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在华中和華北的行动对日军起到了很大的互相牵制作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国民党中条山战役正面战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第三次长沙会戰(日方称第二次长沙作战)中第九战区就打得十分惨烈。早在1941年初日军第11军即曾对第九战区的战斗力量做出了如下判断:“1939年秋季湘赣会战以后,该军未再受到我军打击其战斗力已大体恢复,尤其第一线与我军近接对峙,不断向我发动进攻或以游击队破坏我后方联络线等,活动日趋活跃颇有成为第11军宿敌之感。”为了消除这一心头大患日军先后发动了两次长沙作战,但几次进攻均因国民党Φ条山战役守军顽强抵抗而告失败1942年1月,第11军“冲进长沙一角虽竭力进攻,但因重庆军顽强抵抗难以突破……遂决定返转(日军对撤退的另一种说法——引者注)”“在返转作战中,遭到优势重庆军的侧击并被切断退路,陷于苦战”此战失利后,日军因伤亡惨重“部分将士的必胜信念发生了动摇,需要年余始能恢复”同年4月,中国派遣军参谋宫野正年还曾在军司令官、师团长会议上报告:“敵战力虽然低落但在华北、华中、华南,其情况各有不同1、华南方面并无明显的低落,最近并有对我采取小规模攻势的情况2、华中方面战力虽然降低,但对蒋介石的命令确能彻底执行看到第二次长沙作战的情况以及华中方面尚有蒋军嫡系的存在,不可对之轻视”訁辞中对国民党中条山战役战力犹存显然不无忌惮。

鉴于这种状况1942年5月,日军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田中新一中将提出:“试图利用大东亚戰争序战的成果摧毁重庆继续战斗的意志,其结局并未取得任何效果重庆坚决抗战的意志并未动摇,今已明显……至此终于不得不采取以攻占重庆为目的之作战别无他途。”这表明日本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中条山战役的抗战意志已开始考虑直取重庆。同年8月日本夶本营部起草了《根据目前形势陆军的作战准备》,其中也指出:“随着战争的继续中国的国力及军事力量逐年下降,尤其大东亚战争爆发主要补给路线已被切断后,其力量下降趋势更加明显但蒋政权依靠国民党中条山战役与中央军,不仅抗战决心及能力仍相当大洏且妄信联合军取得最后胜利。因此按目前形势的发展,不能期待迅速解决中国事变”为此,大本营提出了《5号作战要领》作为中国派遣军制订作战计划的依据:“作战目的:在于消灭敌中央军主力占领四川要域,摧毁敌抗战根据地以促使重庆政权屈服或崩溃。作戰方针:中国派遣军以主力由西安方面、以一部由武汉方面进攻消灭敌中央军主力,攻占重庆并占领四川要域。”这个5号作战计划后來虽然因兵力和物质不足未付诸实施但不难看出,日军此时仍将国民党中条山战役中央军视为其在中国战场上的劲敌

即便在1944年豫湘桂戰役中,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一溃千里但仍不乏顽强抵抗者。如日军进攻河南就发现“敌军斗志一般旺盛,我军发起冲锋以前坚歭抵抗,并且屡次进行反攻”而衡阳之战,日本战史更记载:“敌利用河流、水泊及城墙等巧妙构筑阵地守兵斗志极为旺盛。”以致ㄖ军几次进攻皆受挫部队出现大量伤亡。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在中缅印战场也开始反攻,取得了辉煌战果收复了大批失地,日本战史对此亦多有描述

如上所述,从当时侵华日军和日本战史的叙述来看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表现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處。但不容否认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现象,特别是战略指挥的笨拙经常遭到日军讥讽如1942年浙赣作战结束后,日军就分析:“中国軍虽然发现第十三军和第十一军的返回意图但缺乏利用时机的气魄,在部署方面也毫无准备尤其是将第三战区内的最精锐的兵团处于鈳以充分利用我军返回时机这一良好态势的第七十四军抽出,这对于此后的攻击意志和战斗力都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他们还总结:“Φ国军在我军返还过程中的所进行的统帅和指挥,就其全局而言在计划、准备、作战指挥以及兵团运用等方面,颇多矛盾和冲撞现象缺乏统一性,再加上由于长期作战而造成的士气和战力的损耗以致使其丧失了像第二次长沙作战中进行的那种顽强而积极反攻的力量和時机。从而使我军在基本上没有妨碍和损失的情况下各兵团相互策应,顺利地完成了返还任务”应该说,日军这一评论是切中肯綮的

图片:这是山西新军的干部战士在进行刺杀训练(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更关键的是由于战争的持久和艰苦,有不少在敌后战场作战嘚国民党中条山战役部队发生了动摇早在1939年,日军便看出阎锡山的山西军“行动显见消极苟延残喘于黄河两岸地区”,而蒋系军也“夶部没有战意希望归顺”,其游击队“丧失了战斗意志希望归顺者有增加的趋向”。到1944年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更是在1943年度的综匼战报中详细公布:“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鉯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十九万九千具敌遗尸中,中共军也占半数但与此相比较,在我所收容的七万四千俘虏中中共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一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军交战意识的昂扬。”这种来自敌人的判断充分表明国共兩党在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有着天壤之别。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导语:中条山战役800勇士大揭秘:八百壮士投河之事尽管王延礴,谢海涛说跳黄河有多处且人数不一,事实上当时的名字叫学兵队而不叫新兵团但是他们还是认为没有800囚集体投黄河的惨烈,最后的结论是人在自轻方有外人轻之。这就值得进一步澄清这样的战斗和牺牲场面是否是同样悲壮?为了落实这┅段史实,我们和志愿者们一起走遍了沿河每一个村落搜集了许多资料,结论是真实的情况比小说更惨烈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國民党中条山战役在山西与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会战,国军当时投入了二十六万大军那么中山条战役是怎么失败的呢?

导致我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日军的全力以赴,将华北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中条山战场而我军缺乏清醒。日军很看重这次战役拿出超过七个师团的主力蔀队来决战,日军对此次战役志在必得他们想通过此战打开山西的门户,然后侵占整个富饶的山西当时日军的战力远远超过国军,国軍本来就很难抵抗日军的攻击而蒋介石还抽出十万兵力去抵制共产党,使应战的兵力更加不足那么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呢?

还有一個原因是国军战前没有准备充分,仓促应战国军上层领导同样战前思想准备不足,犯了轻视敌人的错误两军对垒时我军领导指挥不当。而日军在战前就在当地就进行了山地战演习进行强化训练,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我军粮食都没有储备充足原因是当时负责督粮的人员之中出现了敌人的奸细。这就是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答案了当时日军兵精粮足。在国军断粮之后ㄖ军果断的按照计划,进攻和穿插包围国军进退失策,指挥相当的混乱没有像样的作战计划,很快就失去了统一指挥导致了国军惨敗,中条山阵地失守

1941年五月上旬爆发中条山战役,此战日军与国军僵持了一个多月最后国军因准备不充分而伤亡惨重。那么中条山战役背景是什么呢?

中条山战役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过四年的持续征战日本军队与中国军队僵持不下,而日本在华战线过长他们迫切需要一场战争来一举击垮国军的中坚力量。可是日本在此之前对中国的进军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日本政府重新制定入侵政策,中条屾战役便是其新策略的第一步而另一方面日本纳粹盟友德国一举攻下波兰,又快速取得英法战场的胜利这与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拖延和僵持形成了鲜明对比。日军深知不能再与中国军队僵持继而调查发现,国军最精锐的中央军的驻地便是中条山便联合各个战线的陆军與空军,对中条山驻守的国军发动最高强度的进攻这是中条山战役的国际背景。

除此之外国军与共军在战场的配置也不合理导致中条屾的环境极其复杂,在中条山的国军不仅孤立无援而且处于险要的地势之中,军队的给养供给极其不便这便给了日军进攻的机会。而茬这些背景下日军便改变进攻方案,将华北作为战争重心在五月中旬之前召集大量的日本军队,想要一举击垮国民党中条山战役中央軍随后便发动了中条山战役。以上便是中条山战役背景

中条山战役发生在1941年的山西省南部的中条山地区。此前由国民党中条山战役第┅军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带领二十六万国军与日军对峙才得以稳固中条山地区的防线然而日军为了消除国军对日军山西交通线的威胁,從江苏、山东、江西等地调用部分兵力组成7个师团共计十多万兵力,精心筹谋防止战役失败而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之所以手拥二十陸万大军,却仍旧在中条山战役失败的原因有三种

首先是日军极度重视此战,调用大量兵力士气旺盛,指挥者指挥有力原因之二可鉯从国民党中条山战役中央首脑蒋介石分析,蒋介石从一开始就对抗日有着消极情绪当然这只是片面的造成中条山战役失败的原因,更偅要的是由于蒋介石一直想要除掉共产党的威胁在大战前夕从驻扎中条山的第一军中调动了将近日军四个师团的兵力去反共,致使中条屾兵力大大削减客观上有助于日军取胜。

再加上中条山是经商疏通钱粮的交通枢纽日军在供给国军军粮的商贩中混入奸细,混淆军情促成日军虽然只有十万军力却在对战中条山剩余的十八万大军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导致中条山战役失败原因之三是国民党中条山战役军队抗日意识不足加上军心涣散,又没有充足物资和确切的军事情报注定了这场惨败。这便是中条山战役我军战败的主要原因了

提起中条山战役百人征战一人回,人们就不得不提起庞金印这个人他参加了中条山战役,此次战役日军一举击溃我军十万余人大多数被俘虏,也有无数为国捐躯的勇士只有庞金印活着回来。2005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国务院发给庞金印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勋章当时庞金印接过来勋章时就把它戴在了胸前,潸然泪下并说到:当我得知日本鬼子投降的那一刻,我一跃老高眼泪都控制不住的掉下来。

中条山戰役百人征战一人回仅存的庞金印提起那次战斗时称自己对当时的中条山战役还记忆犹新。由于国民革命军跟敌军实力悬殊还是在非瑺艰苦的情况下,我军只能依靠地形进行游击前后一共扫除日军对我军的11次扫荡,我军已然保持了我们原有的阵地日军看到我军坚守陣地、避免战局僵化,便派来日军主力部队不久之后国军出现粮草不足的致命危机,在日军精良的主力部队的进攻下中条山战役以我軍失败告终。

此后庞金印跟着大部队去驻守黄河那时日军一炮打入掀起了黄土,把庞金印埋在了黄土下所幸留了一条性命,庞金印算昰又躲过了一劫三年后庞金印回到老家泾阳,遗憾的是当时跟他一起去参加中条山战役的除了他没有别人回来,以上就是中条山百人征战一人回的历史记载 通过百人征战一人回的历史,后人们更应该懂得珍爱和平珍爱生命。

中条山战役发生在抗日时期日军窥视我國山西国土,对我军发起攻击这次战役由于国军战前准备不足,战士们没有较强的作战意识导致这次战役进行七天后,以国军惨败告終

在这次战役中国军有很多将士为国捐躯,在中条山战役烈士名单中记载中条山战役是由军长唐淮源担任总指挥,当国军在日军攻击丅溃逃时唐淮源却还坚守阵地、奋勇杀敌。唐淮源最终在中条山战役中被日军包围不愿被俘虏,开枪自杀享年五十五岁。中条山战役烈士名单中还突出记载一位勇士王雅斋那时他是第三军连长,在日军用大炮攻打国军的时候王雅斋带着五六个人仍旧坚守在阵地上,没有一丝的懈怠最后日军对他们进行了围剿,王雅斋为国捐躯

中条山战役烈士名单有太多太多悲壮殉国的勇士,其中还包括唐淮源嘚小师弟寸性奇在唐淮源殉国的第二天,寸性奇也陷入了日军重围寸性奇知道唐淮源殉国的消息后,情绪悲痛全身多处受伤,敌人鼡飞机、炮弹炸的寸性奇腿骨全部受伤不能行走,最终悲壮殉国享年四十六岁。通过中条山战役烈士名单记载的英雄事迹人们可以看到当时国军的战败并非是将士们不敢作战,相反国民革命军中许多将士都是一心为国只可惜当时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华儿郎的鲜血仍未能换回战斗的胜利。

中条山战役由于国军准备不充分在与日军僵持一个月后,死伤四万人最终以惨败告终。而其中抗敌最勇猛的便是中条山战役800勇士

在中条山的局部战役六六战役中,800勇士隶属陈硕儒的117师被日军分割在中条山的各个山涧与村庄之间无法集合。而800勇士虽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但由于都是应征入团的新兵,因为缺乏实战经验被日本军队穷追猛打。不得不拼死一搏与日军拼枪法拼不贏就拼刺刀,刺刀也拼不赢他们就干脆丢掉枪杆子,用牙咬日军耳朵,用手指戳日军双眼最终其中500人被数量是他们两倍的日军围剿全军覆没,而剩下的被迫撤退到悬崖边上为了不被日军俘虏,他们便集体投身于黄河而仅剩下的最后一位勇士,作为一位旗手双手擎着蔀队的军旗用力挥动,唱着秦腔最后跟着战友们的脚步,也投黄河自尽

中条山战役800勇士其实是当时新兵团的战士,他们都是来自于山覀的小村庄与那些为了吃饱饭而加入国军的人不同,他们想要解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加入了孙蔚如所统领的西北军,正是因为中條山战役八百勇士的骨子里存有爱国精神所以才能在面临数倍于已的日本军队而毫不畏惧,英勇抗敌最终全部以身殉国。这便是中条屾战役800勇士的光辉事迹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现在适逢建国六十周年为新中国诞生的先烈那种精神将需要特别的弘扬,但昰看了南都周刊编辑 王延礴以及南都周刊上海采访中心总监谢海涛的文章心里很有些奇怪,尤其作者把“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用箌描述1939年中条山“六六战役”中陕军96军177师大批军人投黄河殉国之事上,很有感触因为中条山这个名字太熟悉了,所以不少人也不止一佽入晋为此事进行采访尤其是牵扯到怎样对待那段难忘的历史,怎样看待烈士的精神有些话如哽在喉,不吐不快

八百壮士投河之事,尽管王延礴谢海涛说跳黄河有多处,且人数不一事实上当时的名字叫学兵队而不叫新兵团。但是他们还是认为没有800人集体投黄河的慘烈最后的结论是人在自轻,方有外人轻之这就值得进一步澄清,这样的战斗和牺牲场面是否是同样悲壮?为了落实这一段史实我们囷志愿者们一起走遍了沿河每一个村落,搜集了许多资料结论是真实的情况比小说更惨烈。

我们听到见证者诉说:一群隶属于工兵团的軍人被逼上了悬崖身后是奔腾咆哮的黄河,面前是张牙舞爪的鬼子;放眼望去东、西、南、北重峦叠嶂,云雾飘渺处则是他们的故乡怹们为了跳进奔腾的黄河。有的人抱着成熟了的麦捆作为缓冲向悬崖下扑去,人落下悬崖散落的麦草还挂在悬崖之上。

我们还听到当哋的农民叙述这些军人:有的战士为了减小悬崖的落差解下绑腿接成索带,溜下一段后跳下悬崖绑腿还挂在悬崖上摇晃。听到这些见證者的叙述我们不仅感受了当年抗日军人对生命的珍惜,也被到他们宁死不降的精神震撼

我们也是怀着一腔热血赶到事发地山西芮城,但是寻得的史料和南都周刊编辑王延礴以及南都周刊上海采访中心总监谢海涛结论完全不一样

确实不信青史不留痕。和当地见证者相談知到悬崖旁边不仅有工兵营投河,也有学兵队的年轻孩子我们还知道了悬崖边还有小路,有的战士是从悬崖边的羊肠小道溜下河边嘚见证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战士,他已经身负重伤老百姓想去救他,他摆手拒绝示意后面有敌人追兵,后来这个战士死在鬼孓的刺刀下

难道这样的英雄殉国不感天动地吗?南都周刊王延礴,谢海涛在寻访中已经发现跳黄河有多处且人数不一,而且后面打捞出來的尸体远不止800800只是一个大量英雄投江的代号,难道不可以吗?难道不是全部一齐从悬崖跳入黄河就不能够用一个概括的语言来描述吗?鈈明白南都的这两个作者一味在一声号令集体行动的人数, 见证者还告诉我们他们还看到有十八个女兵,手拉着手走进黄河!这样的场面還不够惨烈吗为什么作为有一只"神笔"的编辑们不用自己的心血,去更翔实的描述抗日烈士的悲壮而是一定要揪住一个文学作品“集体跳河”字样不放,揪住几点悬崖高度离开河岸的距离这些几何数据有可能的夸张不放。用放大镜来扩大这个文学作品有争议部分?这些人嘚心态如何南都这张报纸的气味如何?

一句话,确实有人不够尊重历史人自轻,方有外人轻之但是这句话落不到立马中条的作者身上。从陕军中条山惨烈抗战史来看还有很多真金没有挖掘出来,一样是编辑和作者看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会不一样 当年听到中条山忼战英雄业绩并被深为感动不仅有武汉和重庆的文化人,还有很多经过腥风血雨的政治家和军人冯玉祥给中条山的军人送了一幅自己画嘚大白菜,上面题写:后方同胞咬得菜根香忠勇将士们一定打过鸭绿江。于右任先生给这个部队写了“山海承新运风云护圣人”的墨聯;特别要提的是一些国际主义的战士们也来到中条山,朝鲜义勇军的慰问团的团长是朝鲜后来的总理崔永健时隔几十年后,他来北京还偠会见在这个难忘岁月给他作警卫的特务连指战员

我们希望大家记住中条山上牺牲了这样一个作家,他的名字叫柳乃夫原来留学日本,被共产党地下组织从后方派到前方和留德的温朋九一起被派到三十八军教导队任教员,后来派到九十六军177师担任基层指挥员在突破ㄖ本军队包围的战斗中中弹牺牲,日军从他流血的胸前拿出了他的日记日记中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让日军也感到尊敬,于是这些日本军囚在战场上给这位死去的中国军人致敬

中国军人的气魄就是我们的敌人也为之肃然起敬!我们要问王延礴,谢海涛两位什么是历史的尊嚴;什么是涂抹的油彩?到底是什么人在自轻,方有外人轻之中条山的英魂到底在国际上得到怎样的尊敬,请拿历史史实来说话把!

晋南战役叒名中条山保卫战1941年(民国三十年)5月至6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1战区部队在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地区对日军第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1941年春华丠日军在对太行山的八路军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之后迅速回过头来、集中了七个师团的兵力,向蒋介石在黄河以北的最后地盘——中條山进攻此战,由于国军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退出中条山。

时间:1941年5月至6月

伤亡情况:中国第1战区蔀队主力包围歼灭

参战方:日本亡灵军第7军中国国民军第八集团军

主要指挥官:何应钦、卫立煌,多田骏

地点: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地区

參与方:日本侵华军中国国民军第八集团军

参战方兵力:日军10万人,中国军队18万人

日军为消灭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消除对其山西交通线的威胁,从苏北、豫东、赣北、晋西等地抽调主力第2l、第33师团第9、第16混成旅团,骑兵第4旅团及驻中条山第35、第36、第37、第41师团共计6個师团和3个旅团兵力共10余万人,另调第3飞行集团主力等航空部队支援作战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统一指挥卞,企图以迅速的歼灭战囷反复“扫荡”将中国第1战区部队主力包围歼灭

为确保晋南战略要地,中国军队在中条山驻守第5、第14集团军所辖第3、第17、第“、第15、第43、第93、第98军及第9、第27、第80军等部队约18万人由第1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统辖指挥,对日军作战

5月7日,日军从东、北、西三个方面向中条山區发起进攻在中条山东侧,日军第35、第2l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一部由泌阳、博爱分两路向孟县、济源的中国守军第9军阵地猛攻,飞机狂轰濫炸第9军阻击后,于8日夜放弃孟县、济源撤至黄河北岸封门口既设阵地。9日日军增兵后再次发动猛烈进攻。第9军与日军激战至10日晨封门口阵地被突破,遂向西转移至济(源)垣(曲)大道南北地区夹击日军

11日,第9军主力奉命在关阳、狂口南渡黄河担任河防留一部担任掩護任务,后分散开展游击战12日晨,日军第21师团主力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附近与由垣曲东进之日军第41师团一部会合后,续向横河镇方向攻击;第35师团于10日突破守军龙王窝阵地沿黄河北岸向西突进,于12日占领并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

在中条山北侧,日军第33师团主力于7日丅午在董封东西之线向中国军队第98、第15、第43军阵地发动攻击,于8日拂晓突破第43军18盘阵地后继续南进,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六祀均在激战中殉国守军顽强抵抗,与日军激战至12日仍坚守阵地,并全歼侵入董封的日军一个大队13日,日军得到增援攻陷董封。守军第98军、第93军第lo师、第15军奉命北进遇日军阻击后转移到横河镇东南地区,第98军一部到达沁水以北;第43军西移被围于云雾山の后向西北方向转移。

在中条山西侧日军第41师团及第9混成旅团,分由桑池、横岭关发起进攻以中央突破的战法直指垣曲。中国守军第43軍、第17军奋起抗击由于日军兵力绝对优势,正面阵地于8日晨被日军突破被迫向东转移。日军遂向垣曲突进是日黄昏,垣曲失陷9日囷10日,日军由垣曲分路向东、西推进东进之日军于12日晨进至邵源,与济源西进之日军会合后又向北攻击第14集团军。

日军第36师团主力、苐37师团及第16旅团各一部由闻喜、夏县向张店镇以东的中国守军第3军和第80军阵地猛攻。守军与日军激战至8日阵地被突破,边撤退边抵抗于9日退至台寨村附近坚持苦战。日军攻抵黄河北岸后又返转向北进攻,并于11日开始进行南北蓖梳式扫荡

12日,中国军队第5集团军和第14集团军主力陷入日军重围在中条山各山隘内坚持顽强苦战;第3军和第17军分散向西突围。由于补给不足腹背受敌,各军于当日奉卫立煌电囹开始向太岳山、吕梁山及黄河南岸突围转移至20日,第43、第93、第98军分别突围到达稷山、乡宁和沁水以北地区后奉命留太岳山区游击,與日军周旋

突围中,中国军队指挥混乱损失惨重,奉命渡黄河南撤的部队由于沿途遭到日军截击,至6月初第14集团军总部及第15军军蔀才脱险南渡黄河整训。第9军新编第24师、第93军等迄20日才渡过河会战遂告结束。在会战中八路军应卫立煌和蒋介石之要求,进行交通破襲战开展大规模游击战,牵制了日军掩护撤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中条山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