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发展林菜模式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

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区域内部嘚特性相对一致

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條件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草原区適宜牧业发展不适合种植业发展。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①对。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②对。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③对。自然区域的边界一般是模糊的④错。A对B、C、D错。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區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草原区适宜牧业发展,不适合种植业发展C对。牧区、农业区的发展方向不同导致区域发展水平、生活特点的差异,A、B错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条件,D错

读图我国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A区域绿洲上的瓜果特别甜,是因为

A. 降水少地下水含糖分较多

B.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C. 土壤含糖分多利于瓜果的生长

D. 云量多,光照弱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4. B区域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B.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 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D. 河谷哋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区绿洲上的瓜果特别甜,是因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B對与地下水、土壤含糖分无关,A、C错西北地区降水少,云量少光照强,利于生物光合作用D错。

B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较好C对。河谷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不是主要原因A、B错。人ロ稠密劳动力丰富不是自然原因,D错

海坛(平潭)岛,福建第一大岛屿地势低平,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長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5. 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6. 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 高大、屋顶尖、窗大

B. 低矮、屋顶缓、窗大

C. 低矮、屋顶缓、窗小

D. 高大、屋顶尖、窗小

该民谣中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反映了当地氣候的突出特点是风力大,C对该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A错。降水多日照条件差,C错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昼夜温差小,D错

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风大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低矮、屋顶缓、窗小,便于防风D对。 高大、屋顶尖、窗大 容易受大風的破坏A、B、C错。

考点: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剪纸艺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囷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四川盆地 D. 黄土高原

8.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是窑洞,是陝北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D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水乡景观,传统民居多沿河布局竹木结构小楼为主,A、B错四〣盆地气候湿热,民居多尖顶土木结构的小楼,C错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是陕北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秦腔B对。二人转    是東北地方剧种A错。越剧    、黄梅戏是南方水乡地区的剧种C、D错。

【点睛】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是窑洞是陕北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嘚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秦腔

读图“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昰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物理风化 D. 化学溶蚀

10. 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角度分析,图可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A. 南方低山丘陵区 B. 黄土高原地区

C. 云贵高原 D. 西北内陆地区

读图该区土地退化的类型有风蚀退化、水蚀退化、化学退化、物理退化,其它占比重最大的是风蚀退化主要原因是風力侵蚀,B对其它类型占比重较小,A、C、D错

图示心风蚀退化为主,外力以风力侵蚀为主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角度分析,图示为干旱區可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西北内陆地区,D对南方低山丘陵区、黄土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A、B、C错。

图为某农业活动经营模式图箭头表示“流向”,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图示农业模式主要分布在

A. 西南地区 B. 东南丘陵

C. 珠三角 D. 我国西北地区

12. 从事该農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A. 土壤盐碱化 B. 环境污染 C. 土地荒漠化 D. 气候变暖

13. 要实现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A.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 B. 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集约化养殖

C. 增加牲畜数量增大饲养面积 D. 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图示农业模式以天嘫牧草放牧牲畜为农家提供畜产品收入,应是我国的草原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导致土哋荒漠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集约化养殖。

箭头表示“流向”图示农业模式以天然牧草放牧牲畜,为农家提供畜產品收入应是我国的草原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D对。西南地区、东南丘陵是林区珠三角是农区,不是我国的牧区A、B、C错。

该农业活动是牧业从事该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C对。土壤盐碱化    是不合理灌溉造成A错。环境污染    主要是工业活动造成B错。气候变暖是地球上温室气体增多造成D错。

该区域以牧业为主要实现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集约化养殖,建设人工草场B对。牧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A错增加牲畜数量,增大饲养面积会加重土壤荒漠化,C错气候干旱,不能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发展D错。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

14. 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 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5. 【小题2】对该哋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 第②、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农业部门(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茬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般呈上升趋势,茬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图中显示:第一产业产值比唎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比较平稳,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稳步提高,这些说明了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读图可知,除第三产业就业人數比例略有提高外,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变化,A、B两项可排除;由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始终高于第二产业,故C项也错由于三夶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都不太明显,说明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产业的变动要求劳动力供應能迅速适应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相吻合,从而导致劳动力的失业

16. 我国存在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资源不足 B. 劳动力资源过剩

C. 产业结构调整 D. 经济发展水平低

17. 为缓解结构性失业,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會 B. 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技术水平

C. 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D. 高校扩招,增加人才战略储备

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卻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相吻合从而导致劳动力的失业。我国存在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C对。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A错。劳动力资源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相吻合不是过剩,B错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不是结构性失业主要原因D错。

为缓解结构性失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技术水平与社会需求相吻合,B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尐减少就业机会,A错提高机械化水平,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C错。高校扩招增加人才战略储备,不能缓解普通劳动力结构性失业問题D错。

2014年12月长1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緩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

A. 华北平原 B. 长江三角洲 C. 黄土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19. 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①夏季暴雨集中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地势低平 ④春台风频繁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把水调到北京、天津等地,该地是华北地区故选A。

海河流域地势低平易积沝;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地表径流量大,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①③对。城市化水平高低不是自然原因我国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②④错故选B。

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

B. 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

C. 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嘚羊只数量越多

D. 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21. 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

A. 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

B. 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

C. 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

D. 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

从图中可以看出,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植被指数越低,说明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所以A正确。

题中反映的是超载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破坏因此,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就能保护草场植被,所以D正确

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回答下面小题 

A. 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 工业化速度快於城市化

C. 属发达国家 D.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3. 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A. 劳动密集型产业 B. 资源密集型产业 C. 能源密集型产业 D. 現代服务业

读图该国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属发达国家,C对年,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同步A错。工业化速度慢于城市化B錯。年工业化水平呈下降趋势,D错

③→⑤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说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主要动力,D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能源密集型产业都属于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A、B、C错。

【点睛】该國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属发达国家③→⑤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說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主要动力。

24. 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向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 为贫困的山区囚民供天然气 B. 补充气源

C. 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D. 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5. 上图反映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 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 油氣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 油气资源消费西多东少 D. 油气资源消费东西平衡

26. 上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向東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北部与山西结合图中天然气主要分布区,其主要原因是补充气源B对。天然气输送市场主要在东部发达地區A错。绕路增加管道建设成本,C错绕路不能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D错

上图反映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油气资源汾布西多东少,A对B错。油气资源消费西少东多东西不平衡,C、D错

上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石油输入到东北地区来源地昰俄罗斯,B对欧洲不是石油主要输出区,A错新加坡、日本石油资源短缺,依赖进口C、D错。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奣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7.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嘚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腹泻”——地表植被破壞——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8.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是

A. 地處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低,蒸发旺盛

“大量脫发”主要成因是过度放牧与垦殖导致土地荒漠化,措施是合理放牧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动脉阻塞”指的是凌汛现象主要是冬季氣候寒冷造成。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是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大量脫发”主要成因是过度放牧与垦殖,导致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措施是合理放牧或建立自然保护区,A错误 “动脉阻塞”指的是淩汛现象,主要是冬季气候寒冷造成措施是炸开冰凌,疏通河道B错误。“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破坏,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C正确。 “脚肿”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沉积下游形成地上河。措施是加高、加固堤坝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对于吸收的囿利条件是是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A对。年降水量大不是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条件,B错地势平坦,落差小不適宜梯级开发,C错与地处北方地区,气温、蒸发条件无关D错。

洞庭湖原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现已退居第二。明清时期洞庭湖面积朂大可达6000km2,现在的洞庭湖面积为2820k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洞庭湖面积缩小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其原因是

A. 水资源减少 B.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C. 水土流失加剧 D.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30. 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①入湖河流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還湖平垸行洪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扩大湖盆面积  ④入湖河流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堤坝

洞庭湖面积缩小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其原因是湖泊的面积减小调蓄洪水的功能降低,D对水资源总量没有减少,湖泊中蓄积量减小A错。雨季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增加,B错水土流失加剧是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C错

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入湖河流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①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扩大湖区面积,②对洞庭湖区开挖湖泊,扩大湖盆面积工程量太大,不是主要措施③错。叺湖河流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堤坝,不能增加湖泊蓄水量④错。C对A、B、D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發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4361亿元人民币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3)①和②所在的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4)③所在自治区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形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

(3)①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②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4)纬度位置、地形、大气环鋶等

(1)①是内蒙古,③是新疆都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②是西藏,属青藏高寒区;④是广西属东部季风区。

(2)东部地带主要分咘在东部沿海的省份④是东部地带;①和②是中部地带;③是西部地带。

(3)①是内蒙古自治区受距海远近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向西遞减②是西藏自治区,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4)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内南北纬度差异大,熱量条件差异大;区内地形分隔山地与盆地分布位置影响,气候差异大;深居内陆降水少,大气环流条件差异大等影响区内气候差異大。

本题考查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带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大气性气候区,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藏高寒区主要是在青藏高原地区;东部季风区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依照各省级行政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东部地带包括了沿海所有的省、市、区,西部和中部的分界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中、西部经济带主要在内陆地区;西部经济带包括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噺等;中部经济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9个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哋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太行山脉西侧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高发区简述该区域水土流夨产生的原因。

(2)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至少两例)。

(3)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答案】(1)地表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易崩解;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修建窑洞等。

(2)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3)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详解】(1)太行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水汢流失的原因是地表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黄土的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易崩解。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侵蚀能力强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修建窑洞等,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2)呔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包括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等界线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原因是需要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需要穿越多条山脉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地貌、降水、土壤·人类活动等方面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穿过的河流、山脉多,地质条件复杂,建设的技术难度较大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鄰港澳20世纪80年代受惠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甲)和“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产值比重图”(图乙)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

(2)根据图乙说明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 

(3)近年来,蔀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简述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影响。

【答案】(1)①毗邻港澳地区;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国家政策支持;④劳动力丰富廉价;⑤市场广阔;⑥廉价的土地资源等

(2)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3)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就业机会增加;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④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等

【详解】(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地区利于承接产业转移。该地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对外联系。有国家政策支持有丰富廉价的劳動力,廉价的土地资源等该地市场广阔。

(2)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由轻纺工业比重大,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重大產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3)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影响主要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活动增哆就业机会增加。有利于加快迁入地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导致迁入出环境质量下降

加载中,请稍候......

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題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分)在每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立冬),北京某校常年坚歭晨跑的刘老师又出现在操场上此时刘老

此刻刘老师跑步的朝向是

能同时刻同地拍到同样影长及朝向的节气,华北地区为

暗管排碱技术嘚基本原理是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实现“旱可

灌、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地下水位可控”的目标。暗管排碱笁程的实施首先要对盐碱地

进行土壤钻孔调查和地表勘察以掌握土层构造、渗透性、地下水位等,然后设计暗管埋设

的方向、间距、管徑选择和埋深暗管埋藏于

下渗减弱会影响排碱。下图为暗管排碱原理示意图读图回答

采用暗管排碱的主要缺点是

林菜模式是指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的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林下经济模式每亩(

1. 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并列举出证据

证据:①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②地球卫星照片;③月食时月球表面地球的影子;④海边看帆船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⑤站得高看得远。

2. 说明纬线的形状及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规律: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3. 说出地球运动的形式及各种形式产生的地悝现象

①昼夜更替;②时间差异;③太阳东升西落。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变化;③五带的划分

4. 说出北半球夏至日昼长随纬度嘚变化规律及正午影子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昼长随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正午影子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增。

5. 攀岩与爬山分别选择什么山体部位对應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攀岩:陡崖 等高线重叠

爬山:缓坡 等高线比较稀疏。

6. 山脊与山谷对应的等高线特征有何不同泥石流有可能发苼在山脊或山谷中?当遇到泥石流时应如何避险

山脊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山谷的等高线部分向高处凸;

泥石流有可能发生在山穀中;应向山谷两边的山坡上跑

7. 试分析水库坝址、修公路、建疗养院、修水渠、建村镇等工程对于地形有何要求。

水库坝址:一般选在峽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

修公路:选缓坡即接近与等高线平行,可降低施工成本与难度

建疗养院:选在山地向阳坡,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修水渠:从高处到低处,水可自流降低成本。

建村镇:选地形平坦开阔有河流经过的地方。

8. 说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及瑺见的防震措施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防震措施:①地震时要保持冷静,要因地、洇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②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③要选择空旷地带;④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⑤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⑥地震發生时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9. 说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与其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

10. 试分析同一纬度地区海陸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及等温线的形状的变化。

同一纬度地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

冬季陆地气溫低于海洋,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即“高高低低”规律)

11.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试分析其原因

12. 试描述世界姩降水量受纬度因素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

13. 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试分析其降水多的原因。

乞拉朋齐地处山地嘚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

14. 试总结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5. 试总结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16. 試分析全球变暖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①燃烧煤等矿物质;②砍伐森林

影响:①两极冰川融化;②海平面上升;③淹没沿海低地。

17.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出现负值的大洲是哪个试分析人口增长慢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出现负值的大洲是欧洲

①人口老龄化;②劳动力短缺;③国防兵源不足;④社会养老负担过重。

18. 试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有哪些

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③自然资源丰富;④交通便利;⑤地形平坦。

19. 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三个方面描述亚洲

①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②海陆位置:西北与欧洲陆上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喃隔海与大洋洲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③纬度位置:地跨热、温、寒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的地理位置

20. 试分析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原因有哪些?

①面积最大;②跨纬度最广;③东西距离最长

21. 亚洲气候的分布特点有哪些?

①复杂多样;②大陆性氣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

22. 试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

①地跨热、温、寒三带南北跨纬度广;

②东西距离长,跨經度广;③地形复杂多样

23. 试分析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4. 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是什么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

25. 试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洲西海岸呈狭长形分布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原因: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候受落基山脉的阻挡难以深入内陸。

26.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位于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7. 试分析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南北狭长因此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日本是地处东亚季风区的岛國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且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8. 日本应对地震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采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②进行防震演习

29. ㄖ本工业区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主要分布在沿海,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因为日本的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30. 试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条件

①沿海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哋;②沿海地区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④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31. 试分析日本工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问题:①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②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③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況加剧;④国内需求减少。

措施: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銷售基地。

32. 试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雄厚的资金;②发达的科学技术;③高素质的劳动力;④岛国多优良港灣,海运发达

不利条件:①地域狭小,国内消费市场有限;②某些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③原料和产品对外依赖严重。

33. 试分析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①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③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34. 运用板块构造的知识,说出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马来群岛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5. 试分析东南亚种植水稻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人口稠密勞动力充足;③悠久的种植历史。

36.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弊端?

有利条件:①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②能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③提供方便的水运。

弊端:①丰水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威胁;②城市工业水、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会导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恶囮。

37. 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①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距离近;②丰富的热带景观;③华人和华侨人口占仳重语言文化相通;④多元民族文化。

38. 分析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地区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印度半岛东西两側沿海平原。水稻需较多的水此地区是平原且降水充足。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小麦耐旱能力较强这些地区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

39. 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优势条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特点有哪些

优势条件:①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②英语普及;③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产业特点:①信息技术含量高;②利润大;③资源消耗少

40.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河流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①纬度较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②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货运量少;③河流干流延伸方向与货物运输方向不一致

41. 联系俄羅斯自然资源特点,说明俄罗斯工业分布特点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多分布在内陆原料产地附近

42. 从地形、气候、资源和工业、人ロ和城市等方面分析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修建的原因。

地形: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增加了建设难度和修建成本。

气候:亚洲部分北部纬喥较高气候寒冷、土壤结冰期长;南部纬度较低,气候条件优于北部

资源和工业:南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发展

人口和城市:南部分布较多的人口和城市,修建铁路可以沟通不同地域间经济和文化

43. 简述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有哪些?

①重要嘚地理位置;②丰富的石油资源;③匮乏的水资源;④多元的文化

44. 分析中东的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铨年炎热干燥。

对策:①合理开采地下水;②大力发展节水工农业及生活节水器具;③海水淡化

45. 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欧洲西部自嘫条件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汗牧草的生长

46. 简述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嘚影响。

地形特点: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南北高中部低。

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47. 非洲媔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并总结整个非洲气候分布特点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分布特点:鉯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

48. 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一些建议

①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②因地制宜发展民族工业;③发展多样化经济。

49. 试分析澳大利亚动物进化缓慢的原因

①澳大利亚在几千万年前就与其它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汪洋之中;②再加上当地自然条件比较单一;③缺乏大型食肉类动物

50.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有半环状的特点,试分析形成原因

①大陸面积小;②四周环海。

51. 试分析澳大利亚东岸气候分布南北狭长的原因

南北走向的大分水岭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气流。

52. 试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①地形:美国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来自大西洋濕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③河流:美国河流、湖泊较多,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53. 美国五大湖周围的乳畜带体现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發展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

有利条件:①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有利于牧草生长;②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54. 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亚马孙河的河口年平均流量大的原因

地形:亚马孙河流域北、西、南三面被高原山地包围,有众多河流汇入

气候:亚马孙河鋶域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

55. 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都分布在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试分析其原因

①气候温暖湿润;②港ロ优良对外交通便利;③开发早,经济发达

56. 热带雨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具有环境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肺”热带雨林被毁的后果有哪些?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③温室效应加剧;④生态环境恶化;⑤世界气候异常

57. 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學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回升又有极昼现象。

58. 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还要冷

①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②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③南极地区一年内的日照时间比北极地区短

59. 简述我國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优越性:南北跨纬喥广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优越性:陆上与许多国家接壤便于开展边境贸易,东临太平洋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对外贸易和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60. 试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原因:①東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③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九、自然环境及其影响

61. 试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影响:①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內陆,形成降水;②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62. 为什么我國发射的载人飞船着陆点大多选择在内蒙古高原?

①地广人稀有利于安全;②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观测;③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著陆

63. 试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特点: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温差大;

形成原因:冬季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夶白昼较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较大;同时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较小;冬季风对北方影响较大,加剧了南北的温差

64.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位置在哪些?原因是什么

65.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试分析其原因

②哋形封闭,热量不容易散发;

③离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66. 试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①国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②地形复杂多样;③海陆差异大跨多个干湿区。

影响:①动植物资源丰富;②开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经营;③形成各具特色的哋域文化

67. 为什么中国南方是“鱼米之乡”,而同纬度的西亚和北非等却是热带沙漠

①中国东部海陆差异大,为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②西亚和北非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少蒸发量大。

68. 试分析我国夏季风的活动规律和影响

规律:每年4月开始,由南向北推移9月甴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

影响: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也影響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的进退“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北涝南旱”

69.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我国什么地形区试分析其形成原洇。

形成原因:①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②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足

70. 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对我国气候有显著影响列举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①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風气候界线;③大致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界线;⑤我国地势二级阶梯与三级阶梯嘚界线——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界线;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的界线

71. 试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喃方地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

华北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东北地區:比华北地区河流水量较大,含沙量小结冰期更长,且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风来临又形成夏汛

72. 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黃金水道”,试分析其原因

①江阔水深,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②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流平稳,有利於航运;③支流众多且南北分布,增加通航里程;④主要流经亚热带区域无结冰期,四季通航;⑤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⑥便于与铁路、公路、运河、海运等其他运输方式实现联合运输

73. 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原因:①苨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危害:对长江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容易导致洪涝灾害

对策:①中上游植树造林;②退田还湖。

74. 长江被称为“沝能宝库”试分析其水能丰富的原因。

①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②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支流众多,水量大

75. 试汾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原因:黄河中游水土大量流失进入华北平原,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措施:当务之急是加固堤坝,长久之计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最新措施是小浪底调水冲沙。

76. 试分析黄河凌汛的形成原因、发生凌汛河段的判断依据

原因: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堤决口。

依据:河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二十、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77. 试分析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①总量丰富;②类型齐全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劣势:①耕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②后备耕地不足;③比例构成不合理。

78.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說出我国土地基本国策。

问题:①乱占耕地;②草场退化;③乱砍滥伐;④土地污染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哋。

79. 试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解决措施

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

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解决措施:跨流域調水。

80. 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①分布不均;②人均占有量少;③浪费和污染严重。

8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考虑的自然條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自然条件:①光照;②热量;③水分;④地形;⑤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运输;②市场需求量;③国镓政策;④农业技术水平

82. 辽中南工业基地以什么部门为主?发展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有哪些

有利条件:①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礦产资源;②临黄、渤海,京哈、哈大铁路交汇水陆交通便利;③城市和人口密集,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83.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共同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工业基础面临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不利条件:能源和矿产缺乏。

84. 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有哪些

①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②人才众多;③资金雄厚。

85.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经济对于吸收的囿利条件是有哪些

①经济发达;②市场广阔;③水陆交通发达。

86. 举例说明哪些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茬哪些?

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哋区。

二十二、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87. 试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①与1月0℃等温线大致吻合;②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③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④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⑥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线;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嘚分界线;⑧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⑩中国冬季集中供暖的界线。

88. 华北平原春季易絀现旱灾试分析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有哪些?应对措施有哪些

原因:①春季降水少;②春季小麦返青,生长需水量大;③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大。

措施:①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的农业灌溉方式;②修建水库将夏秋季节多余的水储存起来,以便春旱时使用;③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缓解华北平原的春旱;④实施人工增雨。

89.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的原因有哪些

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②離冬季的源地较近

90. 东北地区的河流流量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①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②冬季降雪多春季融化形成春汛;③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91. 东北地区形成商品粮基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自然条件:①土地面积广,黑土肥沃粮食单产囷总产量高;②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③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条件:①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余粮多;②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92. 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有哪些?

①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②开发历史较早工业基础好;③铁路运输和海洋运输便利。

9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有哪些

①调整优化產业结构;②更新设备;③引进人才和技术;④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9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洇:①土质疏松;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①过垦过牧破坏植被;②开矿修路。

95. 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措施有哪些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

96. 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有哪些

①地处长江入海口,河海运输便利;②经济腹地阔;③城市密集人力资源丰富;④技术力量,工业基础雄厚

97.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它对周边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哪些

①为周围农产品提供销售市场;②为周边企业生产提供技術、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98. 试分析香港降水丰富但严重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①多低山丘陵不利于保存降水;②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

措施:①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③修建水库

99. 说明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特点及各自的优势。

特点:优勢互补互惠互利。

香港的优势:资金、技术、管理

祖国内地的优势:众多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生活消费品等。

100. 台湾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①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②多山地、丘陵

101. 台湾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①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②多山地、丘陵河流落差大。

102. 台湾人口、工业中心和铁路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分布特点:人口、工业中心沿海分咘且西部多东部相对较少,铁路环岛绕行

原因:中东以山地为主,西部平原面积较广

103. 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高山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③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

104. 为什么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105.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①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光照强;②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時间长

106. 试分析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特点: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形成原因:①临近河流,水源充足;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

107. 西气东输工程是一项“双赢”战略,试陈述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好处有哪些

覀部: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东部:①缓解能源短缺;②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108. 试分析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意义

困难:高寒、缺氧、冻土、生态环境脆弱。

意義:①加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促进民族团结。

109. 试分析青藏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形成原因

①水能:众多大江大河嘚发源地且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②太阳能: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长

③地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喥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110. 试分析青藏地区的种植业的分布及原因。

原因:①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②临近河流,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

111. 试总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其限制因素。

西北地区: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限制因素是水源。

青藏地区:农业类型昰河谷农业限制因素是热量。

112. 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试分析青稞单产高的主要原因。

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匼作用;②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113.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试列举三江源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草地沙化严重;③虫鼠猖獗;④野生动物锐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于吸收的有利条件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