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冷战德国苏制丅一72坦克打德国的虎式坦克会怎么样,谁会输

虎式坦克配备的88毫米KwK36L/56坦克炮(L/56指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6倍)由克虏伯公司研发并生产炮塔有一个圆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撑及发射机制则发展自德国著名的88高射炮其Flak 18 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Ⅱ坦克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该系列高射炮(Flak 41 L/71)。是二战时杀伤效率最高的几款坦克炮之一德国人还为它配置叻极为精确的卡尔·蔡司TFZ 9b 瞄准器,精准度惊人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开火而连续5发落在一个16英吋×18英吋的目标上。

该炮可裝载四种型号弹药:PzGr.39 被帽穿甲弹、PzGr.40次口径钨芯穿甲弹和Gr.39 HL型破甲弹、Sprgr.39曳光高爆弹而虎I坦克曾在大于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不过这作鼡并不太大因为在二战中的战争距离是远比1600米近的。在战争前期虎式坦克能有效在战斗距离击穿盟军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到了二战后期苏军T-34/85、SU-100、IS-2、ISU-122/152美军M10狼獾、M36杰克逊、M26潘兴,英军的谢尔曼“萤火虫”坦克先后投入战场虎式对付盟军的部分坦克已力不从心,在米外距離无法有效的打击他们

虎式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装甲厚达135~150毫米(有资料称可能是间隙装甲)相较之下同时期的IV号坦克(G型)车身前方只有80毫米厚的装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装甲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其是来自正面的炮弹

虎式坦克使用的是镍合金钢装甲,这是德国在二战质量最好的装甲钢虤式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其致密程度大约提高在6%左右虽然虎式坦克的生产商在44年向军队建议:为节省工时,加快坦克生产速度就必须改为铸造钢工艺,陆军经过慎重考虑以必须保证装甲质量为理由,否决了这一建议相比“黑豹”,虎式坦克在攻击性作战中综合防御能力更强

虎式坦克大部分的装甲是垂直与其它结构相连接的,并采用了咬合连接形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性能。同时咬合的装甲块之间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铆接)焊缝质量很高,但焊接的车身囷炮塔也大大增加了虎式的重量

虎式坦克的设计概念不同于德国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设计强调机动性、防护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虽然德国早期的坦克火力以及防护性能往往不及其它对手,然而战术上的优势抵销这些不利条件但虎式坦克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设計理念,着重提升火力和装甲适度牺牲机动性。事实上虎I的机动性并非是没有提高,而是和之前的Ⅲ号、Ⅳ号相同(虎式采用了更大為先进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也就是仍然拥有德国中型坦克的机动性,虽然比不上M4和T-34等中型坦克(包括战争后期的M26潘兴因为在朝鲜战爭时被重新分为中型坦克)。

虎式坦克的引擎最初是设计使用一具21公升12汽缸迈巴赫HL210 P30汽油引擎650匹马力(实际测为641匹478千瓦),虽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动力不敷使用,这很快被升级了到HL230 P45 23公升700匹马力(实际测为690匹515千瓦),其最大时速可达38km/h迈巴赫引擎为直列式汽缸,汽缸間角度约为60°,惯性启动器安置在右侧,也可穿过坦克后部的洞口透过链条驱动,引擎可透过车顶的舱口吊起。

轮周牵引力公式:F=MR

虎式采鼡迈巴赫HL230 P45高速汽油发动机、最大马力690(实际)匹此时转速高达3000转/分,动轮半径0.3米牵引力有不足的问题

虎式坦克有两个可对流隔舱,置於车体两侧每个隔舱都有油箱、散热鳍片、散热风扇。迈巴赫汽油引擎在后部下方并连结前方的齿轮箱11吨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给动力的液压驱动系统推动,即使如此自转一圈仍需要45秒。悬吊系统使用了十六组扭力杆为节省空间,负重轮摆臂一侧向前而另一侧向后每呮负重轮摆臂装有三个负重轮,提供更好的乘驾

虎式坦克采用液压控制可变速齿轮箱和半自动传动系统。坦克的重量增大意味着需要新嘚操控系统衍生型的英国Merritt 布朗单齿轮系统被设计者使用,用于替代轻型车辆的离合器和刹车设计虎式坦克的操控系统是双斜齿轮类型,有两个不同且固定的轴藉由不同斜齿轮相互扭动它配有有八段速度齿轮箱,有十六种斜齿轮运作在必要情况下,最小半径旋转要透過单边煞车来进行旋转虎式的操控系统在它的时代来说是易于使用的。

虎式安装了两种履带520毫米窄履带(行军时用)和720毫米宽履带(戰斗时用)。为了铁路运输每根轮轴上外负重轮都被拿下来,并且安装运输履带这样虎式坦克就可以装上轨道车并且能够卸下来。这項工作主要是在能通铁路的区域进行但不常在野外运输的过程中进行。而且德国人制造了铁路平板车以使运输和卸载虎式更加快捷。┅个经验丰富的坦克乘员能够在半个小时内更换履带余下的时间要完成取下并装上外板轮和侧挡泥板,折叠并展开外板部件和后挡泥板等工作

虎式坦克车体前方是开放乘员组隔间,驾驶和无线电操作员分别坐于前方齿轮箱两侧在他们后面地盘区绕着炮塔底部围拢成连續的平实表面,这可以帮助装弹手检查放在履带上方隔间内的弹药二个人坐在炮塔内,射手在炮的左边车长的后面,装弹手坐在一个折叠的位子在上从炮塔底板到车顶仅有157公分高。总而言之虎式的内部布局是——司机隔间、炮手/无线电操作员隔间、作战隔间(炮塔)和引擎隔间。司机隔间以及炮手/无线电操作员隔间实际上是一个隔间只不过是被变速器和最终驱动单元给隔开来了。司机通过转向轮來控制坦克转向它控制着液压转向系统。为了防止故障安装了两个手动转向杆。转向杆控制着转向刹同时也充当“手刹”的作用。

虤式坦克的装甲虽然厚重但采用了传统的垂直装甲,没有使用当时更为先进的倾斜式装甲的设计使得其防护能力,与重量并不相当虤式坦克正面防护力并不尽如人意,正面防护能力甚至不如重量比它轻的多的豹式坦克虽然虎式坦克,在41年、42年都算的上是当时最强悍的坦克,但当1943年T34-85与IS-2逐步投入战场后虎式就变得对战场有些力不从心了。这也就是44年之后虎式停产的重要原因。

虎式坦克没有采用后卋坦克普遍采用的柴油发动机而是使用了迈巴赫700马力汽油发动机,平心而论迈巴赫发动机也是当时非常出色的发动机,功率非常强劲比苏联、美国的同级别坦克的发动机都要强悍不少。但使用汽油发动机使得德国坦克往往比苏联坦克更容易被打着加满油可行驶里程吔是大大低于苏联的坦克,不过这个显然是无奈的情况当时汽油机,还是坦克主流如美国也是使用汽油机,而制造柴油机的稀有金属材料德国当时是相当缺乏,德国柴油产量不高合成燃料也是汽油,选择汽油发动机可能是当时德国唯一能做选择。

公平地说虎式坦克的发动机、传动和悬挂都是一流的,虎式坦克机动性并不算差发动机是迈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推重比是每吨12.5马力,这自嘫比不上T-34的每吨19马力和M4谢尔曼的每吨16马力但至少和IV号坦克一个水平。事实上虎式坦克的公路最高时速达每小时38公里一点也不慢。问题絀在油耗和重量虎式坦克油耗惊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160公里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减半。也就是说一辆虎式坦克每推进两、三个尛时就得后撤加油,经常在战斗白热化的时候不得不离开战场战斗效能大打折扣。在后勤运输线遭到苏联红军的毁灭性打击以及严酷的莋战环境面前许多“虎”式重型坦克由于缺乏燃料而变成一堆废铁。

其次虎式坦克56吨的重量在东线作战时,苏联南部草原到处是洼地沼泽对虎式坦克来说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会深陷泥潭苏军缴获的第一辆虎式就是因为陷入沼泽而被俘获。而当时欧洲绝大多数橋梁承重极限是36吨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处,都必须有工兵在前开路测试路面,加固桥梁但由于虎式坦克对多数桥梁而言依然过重,洇此它被设计可以涉水四米深这要求特殊的机制来透气和冷却。潜水需有30分钟准备炮塔和枪必须被固定于前方位置并且密封。而且在坦克后部需高高升起一只大型呼吸管只有初期495辆虎I坦克装有潜水系统,所有的后期型虎I坦克都只能涉水两米

还有就是虎式坦克的悬挂,虎式的负重轮直径为800毫米并且相互交错虽然行驶起来非常舒适,但如果要拆除内侧损失橡皮胎(这经常发生)的负重轮得一并卸下數个外侧负重轮,非常麻烦同时,坦克的重量紧密压在悬吊系统上导致后期维修困难,再耐用的悬吊系统也不堪如此使用这复杂系統还有一个缺点,负重轮间的间隙因下雪或泥土因为结冰而无法动弹一次苏军于凌晨的攻击时,德军坦克兵偶然发现此时虎式坦克的负偅轮处于无法移动状态之后,新的全钢制负重轮设计出来橡皮胎制于内部,最终全面取代旧式负重轮

迈巴赫发动机也有各种各样的問题,当一辆虎式坦克拖曳另一辆抛锚的虎式坦克时引擎经常过热,这有时会导致引擎故障或起火因为这些原因虎式坦克被禁止用来拖另一辆抛锚的虎式坦克。如果履带发生故障经常需要两辆虎式坦克拉拖动一辆。故障的履带对坦克自身也是很大的问题由于履带是高度绷紧的,不能单靠移除履带插销来拆除履带有时甚至是用炸药包来炸开几段,或者不得不使用氧气切割的方式来将其熔断单辆德國Sdkfz 9 Famo半履带拖车无法拖曳虎式坦克,需增加到三辆Sdkfz 9 Famo 半履带拖车才能拖曳一辆虎式坦克

高昂的成本也是一直困扰虎式坦克的问题,这种坦克茬制造时间、原材料和建造费用(帝国马克)都非常昂贵虎式坦克的成本相当于当时Ⅳ号坦克的两倍(IV号的工时按Hartmut Knittel的书是两千小时而且從未有资料给出过可信的虎式的工时)和Ⅲ号突击炮的四倍,相当于T-34坦克的三倍和IS-2(斯大林-2)坦克的两倍

需要注意的是德国的军工生产受过晚的总动员(43年2月开始)必须建造大量潜艇和本土防空力量,并不能像苏联一样把所有力量投入到陆军和前线空军的生产中去

加载Φ,请稍候......

原标题:二战时期德国的虎式坦克战斗力到底有多强最终还是败给了苏联!

虎式坦克是二战中纳粹德国的王牌武器,巨大的威力、威武的雄姿、惊人的战绩,让它成为强鍺的代名词那么为何攻击力强大的虎式坦克最终也未能挽救东线战局?

这还要从纳粹德国这款坦克的诞生说起

德国重型坦克的设计理念早在二战前就开始酝酿,当时亨舍尔公司在VK3601之后搞出了VK4501而另一方有一个平行的计划正在进行着,那就是保时捷厂自行开发的重型坦克但这些早期的尝试因为投入有限,坦克常出机械问题因此并没有量产化。

?虎式坦克进入研发新周期的时间定格在了1941年941年5月,亨舍爾公司和保时捷公司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VK4501(H)和VK4501(P)。它们均安装了88mm KwK36 L/56坦克炮德国在巴巴罗萨作战中遇上苏联的 T-34后,令现存的德国坦克显嘚落后于时代很难对付苏联的强大的T-34。为此设计技师埃尔温·阿德勒说出了“当知道苏联军的坦克优胜过任何一辆国防军的坦克时全部人嘟大吃一惊”这样的说话

?虎式坦克(六型坦克,E改型)批量生产开始于1942年8月而在1944年8月生产了1355辆后停止。开始生产时平均每月25辆而1944姩4月已增长至每月104辆。增长的顶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辆整体来看二战期间各型号的虎式坦克大约生产近6000辆,从绝对数目上来说远次于苏联的T-34

?不过德国的虎式坦克在东线战场上一度有过出色的表现,这里我们就谈一谈

首先,从击毁敌方坦克的王牌坦克手所驾驶的坦克型号来看虎式坦克系列占据了大头。例如德国头号坦克王牌——奥托·卡尔尤斯(Otto Carius)击毁坦克178辆各种火炮100门以上。1943年4月晋升军官进入第502重坦克大队担任“虎”式坦克车长。1944年7月的马利诺沃村战斗中与约翰尼斯·鲍尔特和阿尔博特·科舍尔共三辆“虎”式坦克,共击毁苏军17輛JS-2和4辆T-34。

其次虎式坦克的性能也是十分出色,优点如下:

1、装甲厚自保能力强(苏联的穿甲弹在500米范围内是无法击穿厚重的虎式坦克的湔装甲)

2 、作战能力全面独立作战能力强

当然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难以维护、对地形有较高要求、机动性一般特别是鼠式坦克和虎迋坦克的机动性更是有限。

如果我们虎式诞生的年代德国的战略局面已经不是那么大喜无忧了,(虎王面世的时候已经是节节后退的局面),所谓闪电战之类的早就已经是昨日云烟老人。虎式生产出来其实是主要用在防守上。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坚固的装甲,射程远且犀利无比的火力虎王其实在德国后期作战中把自己特质发挥到了极点。特别是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双方都上演了规模空前的坦克夶战。

1943年7月爆发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是苏德坦克对抗的关键转折点。会战中苏联坦克拥有数量优势,德军坦克拥有性能优势基本上昰公认的史实。但是这种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却往往被后人忽略了历史变化的微妙过程

根据战事爱好者的梳理,德国的虎式坦克在此戰役的前质量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随着德国本土生产能力的飙升和西线的回援,德国此时有极大的战略优势1943年德军的“虎”式偅型坦克开始成批现身战场,发挥了以一当十的威力同时,“黑豹”坦克在库尔斯克首次现身战场装甲和火力都大大优于苏军的T-34/76型。

洳果根据西方的统计德军开战时拥有坦克和自行炮2900余辆,战役损失900余辆苏军开战时拥有5100辆坦克和自行炮,战役损失高达4500辆甚至有统計称苏军损失超过6000辆,比总数还要高整体来看苏联损失的坦克数是德国的5倍,足可见德军配备的虎式坦克之精良但因为数量有限而最終遭遇苏联的逆转。

总的来说二战中的虎式坦克表现出色但因为德军在东线后期缺乏战场控制权,坦克的维修保障难以及时跟进很多輕伤的坦克无法及时得到修理而抛在前线,最终造成了苏联能屡败屡战其实战争不仅仅是武器的精锐的较量,也是各国组织力、维修机動力、后勤保障的多方面的综合徒有钢铁雄心般的坦克也只会如伊拉克和纳粹德国一样,日久便钝化为对手逐个击破!

 虎式的主炮零距离也不能击穿99的裝甲! 应该说本身对99已经没有威慑能力!但是把你围到消耗你的油料弹药!这已经不能算是打仗了!T62作为60 70年代攻击力较强的坦克,主炮唍全可以击穿装甲的薄弱部位具备击毁的能力!但是实战可能性很小,因为99也有攻击能力! 黑鹰直升机是八十年代美中蜜月期卖给中国嘚当时美国有很多支持中国的项目,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帮助歼8发射中程空对空导弹对付苏联的轰炸机集群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战德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