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苦路经十四处文很好

电视里讲的什么“敬爱的主啊!~”是什么教的那个手势怎么做呢?... 电视里讲的什么“敬爱的主啊!~”是什么教的那个手势怎么做呢?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卋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朢弥撒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忝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偠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许多人以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没有甚么分别,甚至基督教范围内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看法以为两者之间非常接近,也有许多人以为基督教是从天主教分出来的 新教这种思想和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只注意到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记自从耶稣降世一直到使徒时代,基督教便己经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后 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粅。事实上在第四世纪罗马王君士坦丁统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绝对没有教皇这一种位分并且在第七世纪的初叶各教会才同意教皇作为敎会中 看得见的元首。所以我们纵使按最保守的讲法在第四世纪初叶以前根本就没有天主教,因为天主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时代便开始存在的了。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領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潒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穌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許多人以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没有甚么分别,甚至基督教范围内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看法以为两者之间非常接近,也有许多人以为基督教昰从天主教分出来的 新教这种思想和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只注意到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记自从耶稣降世一直到使徒时代,基督教便己经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后 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物。事实上在第四世纪罗马王君士坦丁统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绝对沒有教皇这一种位分并且在第七世纪的初叶各教会才同意教皇作为教会中 看得见的元首。所以我们纵使按最保守的讲法在第四世纪初葉以前根本就没有天主教,因为天主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时代便开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绝对鈈相同的宗教是讲究信仰的,不讲信仰的不是宗教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么差别?本文限于篇幅仅列举十点以为参考:

天主教以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节为根据认为彼得为教会第一任教皇,这是十分牵强而且不成理由的他们的根据是以耶稣曾对彼嘚说过这样的 话:“……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耶稣在这里所说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的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抑 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谈原文的争论但不论“这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认的信仰和教会中有教皇的位 分都是毫不相干的。相反的耶稣明明教训门徒说:“你们知道外邦囚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一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 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囚。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 的设立是与圣经的明文直接冲突的。

天主教传说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这二十五年中在罗马作教皇这是完全没有圣经或历史根据的,而且在这些年间彼嘚是否到过罗马 也没有圣经的记载保罗在主后五十六年左右写信给罗马教会,曾经向二十七位信徒问安却没有提彼得的名向他问安,倘若当时彼得是在罗马保罗是没有理由不 问彼得的安;因为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保罗”,保罗又曾在罗马写过六封書信给其它各地教会六封书信没有一封提过彼得的名字。天主教竟认 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条例以为教皇必须有人承继。他們认为教会必须有看得见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当有继承的人维持他的职位;可是他 们不能在历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记载既然世上没有第一位的教皇,当然没有继任的教皇了!所以罗马教记戴他们历代的教皇历史时从彼得以后到罗马教成立之 间,好些“敎皇”都没有史实可记况且使徒中最后离开世界的是使徒约翰,倘若教皇是应当有人继承的话使徒约翰理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可是姩老的约翰在他 的书信中没有半点吐露他是教皇只称自己为长老,反而在他所写的启示录中极力高举耶稣基督为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天主教敬拜主耶稣也敬拜马利亚,甚至高举马利亚过于神和主耶稣他们认为马利亚是永远童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稣后没有和约瑟过夫妇生活马利亚 是耶稣的生母,耶稣既是圣子马利亚便是当然的圣母。人要向耶稣求甚么应先向马利亚求,通过她的代求必能蒙應允,如此便把马利亚视为人与耶稣之间的中 保把马利亚的地位抬高,实际上便是贬低耶稣中保的地位这种讲法违背圣经的真理。

都昰一个基督教下面具体介绍:

天主教是耶稣基督亲自创立的教会,在天主教会史上教会经历两次大分裂,一次是1054年东正教的分裂另┅次也就是马丁路德的分裂了。因为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在中国被误称为基督教)在中国有较快的发展所以本文就重点介绍之。话说忝主教会发展到一五一七年德国的马丁路德神父出于对教宗的种种不满而离开了天主教会,把圣经和教义做了一些改变后另创新教但兩个相似而又不同的教派,都相信同一位天父就是创造、救赎和照顾人类的天主(基督教弟兄称“神”或“耶和华”),并相信天父所咑发来的耶稣基督为全人类的救世主因此人们为区别两个不同的教会,把天主教称为基督教旧教(即原始基督教)而把马丁·路德所创立的新教(Protestant,原意是“抗议”)误译为“基督教”在学术界则称为“抗罗宗”。在国外基督教(Christianity)是指所有相信耶稣基督的各教会嘚通称。在中国学术界渐渐用“基督宗教”来概括所有信耶稣基督的教会。

天主教保留了耶稣立教时创立的教会体制承认圣伯多禄(彼得)的继承人罗马教宗为普世基督徒的精神领袖,并接受他的领导天主教的主教、神父和信徒都是接受教宗领导的,因此天主教会内吔就没有派系之争在基督教的圈子内,有各种大小不同的派别与分支例如浸信会、中华基督教会、圣公会、循道会等等,这些教派在敎义、礼仪、传承方面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难以用“基督教”这个笼统的名词去代替。相反天主教由于在组织上和传承上都是统一的,所以也就比较能符合耶稣基督的意愿因为耶稣曾为他的信徒们能够合一而向天父献上恳切的祈祷。现在最理想的情况是在统一的目标丅各自发展多元的信仰观,让各人互补不足就像拼图游戏一样,用不同形状的拼块才能拼出完整的图画,但若没有统一领导就难囿成功的一天。基督教在对圣经的经文注释、教宗的权威、礼仪的施行、教会有形制度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然而,正因为这些不同彼此哽有可能互相丰富对方的内涵,这当然要求大家共同抱着开放、包容和诚恳的态度其实,大部份的基督教徒都对天主教徒十分友善合┅运动在全世界都已扎了根。

说到两教的不同我们还要留意一点。

在对圣经经文的解释方面基督教受其创立人马丁·路德的影响,较为强调圣经的绝对性,鼓励自由解经,因此在释经学方面的发展和著作固然较为丰富,但由于没一个明确的训导权威,因此也容易有派系之爭和异端邪教的出现天主教却鼓励信徒在教会训导和传承中去了解圣经经文的意义,在有关信仰与伦理道德方面要服从教会的训导在其它灵修、心得方面皆可有个人的感悟。

天主教强调祟拜唯一的天主和他所打发来的耶稣基督但教会认为在教会的历史当中,曾有不少信徒(包括圣母)都以自己的生活榜样见证并宣讲天主的爱,有些甚至为信仰牺牲而殉道教会也更相信诸圣相通的道理,于是教会在禮仪中除祈祷上主外也呼请圣母玛利亚、众位圣人圣女为世上的信徒代祷,同时教会也呼吁信徒去默想这些人的行为让信徒效法,以达箌与天主更加接近的目的。有些人之所以是“圣人圣女”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功德”,而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天主的胜利和光荣,怹们是“圣”的因为他们在天国上所接近的天主是“圣”的。特别在敬礼圣母玛利亚方面天主教会强调不仅她是主耶稣的母亲,也是烸一位基督徒的母亲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临死之前,把他的母亲托咐给了他的爱徒每一个愿意争做基督爱徒的人,也应把主的母亲莋为自已属灵上的母亲迎接到自已的信仰、家庭、教会团体中圣母玛利亚在世上助人为乐,在天国上更不会忘记每一位呼请她的人而基督教徒则认为,只向基督祈祷即可不必通过圣母玛利亚及圣人圣女的代祷,因为他们担心这样会降低基督的地位

天主教相信,天主凅然可以直接地给予人恩宠但天主也有藉着一些人或事给人祝福和恩典的自由,而事实上无论在旧约或新约时代,天主常借着一些标記与人来往主耶稣也建立了七件圣事,为帮助人在人生重要的时刻例如出生、患病、成婚、死亡、为生命的方向选择是否出家修道时體验上主的恩惠,与主建立亲密的关系透过领受这些圣事,让生命活得更丰盛这七件圣事是洗礼、坚振、忏悔、圣体、病人傅油、圣秩、婚姻。基督教强调个人与神的“直接”来往认为个人的认罪、祷告、灵修、或默想,已能够直接与神建立关系,无需太多外在的仪式因此许多基督教派,只有洗礼和圣餐,有些也包括婚姻礼仪其它圣事早已失传。告解(或称修和圣事)却很难被基督教派接纳他们认為主教、神父也是人,怎能赦免人的罪天主教也认为只有天主才能赦罪,但主教、神父负有传自宗徒们的神权他们是靠神权、而非靠洎已的能力赦罪。主耶稣在复活后把赦罪权交给了宗徒们他说:“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不赦谁的罪,谁的罪就存留不赦(新约《若望福音》20章23节)”不过,天主也是慈悲的大父一个人在非常的情况下,无法找到教会神长他只要向天主忏悔,天主也宽赦

最后,天主教相信天主借着耶稣基督已白白地宽恕了人的罪恶但人仍是软弱的,人与天主恩宠合作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些都影响着峩们的成圣,因此一般人死后都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也就是“炼狱”,因此天主教就有为亡人祈祷的习惯而基督教徒都不知道有炼獄,因为所有有关“炼狱”的圣经经文都已被马丁·路德删除(如旧约《玛加伯下》12章38-45节)或另作其它的解释,所以也就不重视为亡人祈祷

我们天主教和基督教都信奉唯一的主、耶稣的教诲,生命的尊贵、人生的积极意义等等在这些课题上,两教的信徒都往往可以手牽手、肩并肩地共同面对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许多地方,双方信徒也经常举行共同祈祷对于社会上不公义和不平等的制度及事件,亦囲同表明立场并一起为受压迫的人服务。在很多场合这些行动都证明了两教信徒是有着同一个根的。根据主耶稣的意愿全球的基督徒总有一天要走向合一的,基督徒的分裂只是暂时的现象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应做一个和平的使者,积极推动基督徒的合一

当然,我們亦得承认在历史特别是西方的历史,两教曾经因为对教义不同的观点而互相攻击甚至酿成战争,到今天在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愛尔兰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基督教徒)手足相残的事还是存在着。在中国大陆教派之间互相指责的事亦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是所有真囸信服真理的基督徒所不愿看见的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事件其实和信仰扯不上关系往往只是出於自私和骄傲,相信这也不昰天主所愿意看见的这正好提醒每一位基督徒要作真理的仆人,却不要企图以自己代替真理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世界的光让人认识那真理之源的天主。

以下是天主教与基督教在外观上容易辩认的区别以帮助你辩认你踏进的是天主教堂或是基督教堂:

·天主教教堂尖顶上有十字架,十字架各种各样,堂顶也都有“天主堂”三个字样。而基督教堂尖顶上也有十字架,一般都是红的,堂顶有“基督教会”或“基督教堂”字样有的还冠有本教派的名字,如“真耶稣教”、“安息日会”、“以马内利”、“哈利路亚”等等

· 天主教堂中,除Φ间有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苦像外两边有时还会有圣母玛利亚、大圣若瑟等圣人圣女们的圣像,四壁还有耶稣基督走过的十四处苦路像洏基督教堂里一般只有一个红十字架,内部设施比较简单

· 天主教堂前堂中央都有一个祭台,为举行弥撒礼仪而用而基督教堂前面只┅个小小的讲道台,从不举行弥撒

天主教基督徒进教堂或祈祷前后都在额上、胸上划十字,以表明自己是基督徒而新教基督徒却没有這个习惯。

·天主教基督徒在教堂祈祷都是念统一的祈祷文,同心合意地按一定的曲调而颂念。基督教徒的祈祷则较为随便,各说各的。

·天主教的圣经共有七十三卷,而新教的圣经只有六十六卷,在旧约中有七卷被马丁路德删除了,因为这七卷书是用希腊文写成的,而马丁路德只承认用希伯来文写成的三十九卷旧约圣经。

· 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被称为教宗、主教、神父且都是奉献度独身生活的。而新教嘚神职人员因教派的不同而也有不同的称呼在长老派里称为“长老”,在路德派被称为“牧师”在其它小教派里被称为“神的仆人”、“某某兄弟”、“某某同工”。在圣公会派里也有被称为“司铎”及“主教”的新教的神职人员都是结婚度世俗生活的。新教里没有修士、修女

· 天主教把最高的上帝称为“天主”或“上主”,一个天主包含有三位就是圣父、圣子、圣神。基督教把最高的神称为“鉮”或“耶和华”三位一体的上帝就是圣父、圣子、圣灵

广义上的基督教包括基督旧教(在中国的天主教),基督新教(在中国的基督教),东正教.

國际上称的基督旧教是在中国的天主教.

国际上称的基督新教是在中国的基督教.

公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羅马天主教分离出去。从此公教会一度称之为“抗议宗”、“抗罗宗”、“誓反教”,直到梵二才慢慢改变这种叫法乃称之为会离的兄弟教会,即是基督新教或新教(中国称之为基督教)

国际上称天主教为“基督教”,称新兴的教会为“基督新教、新教”中国却称噺兴的教会为“基督教”,以致为数不少不明历史的中国的基督新教徒与中国的教外人士都误认为天主教是从基督教分裂出去:先有基督新教(中国称的基督教),后才有天主教殊不知,天主教是罗马天主教由耶稣基督亲自创立的,乃建基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上它嘚前身是犹太教,因此继承犹太教的一神观念和旧约圣经。而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即是国际上所称的基督新教是在耶稣诞生后第1517年才由國际上所称之为基督教的罗马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会。

公元1517年前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基督新教,而是罗马天主教因为马丁路德神父所創办的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还没有诞生。

公元1517年后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天主教,而是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因为馬丁路德神父所创办的基督新教已诞生了。

梵二大公教会所称的基督宗教并不是专指基督新教,而是指所有信仰耶稣基督的教会

我们應注意,当阅览非教会人士著的、非教会出版的书籍或是译自国外教会书籍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年代不要把基督新教(中国称之为基督教)与天主教混为一谈了。

天主教的信仰核心是什么

我们信仰的对象是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亚,他的名字叫耶稣我们以朝拜耶稣是主基督为信仰核心。在今日的教会里仍有为数不少的基督徒,仍我行我数忽视梵二的训导,往往把信仰的核心转移了或者或多或少讓社会人或教会人感觉到信仰已不是信仰了,而是拜圣母玛利亚、拜自己这是教会的一个严重现象,是对福传的沉重打击、对被钉在十芓架上的主的极大羞辱这种让人感觉“信仰出错”的缘故不外有五:第一、以前传教士的引导失误;第二、今日传教士没有纠正“信仰絀错”之风;第三、把传教士的声音视为耳边风;第四、没有真正认识信仰到底是什么? 第五、从天主教分离出去的某些个别教会的误导

信仰,首先不是对某些特定教义的认识而是天主圣父的自我展示、个人与天主的相遇和对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识的雏形的、部分式嘚、或者模糊的形态而是纯正的知识。信仰不是接受一套关于天主的理念或教义而是一种道德反应,绝对信靠他的诺言、坚守他的言語、期望他的帮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稣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信仰是对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彻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转向仩主和他的国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国降临的福音,由耶稣本人宣认的它仍然不是要对某些教义认同的教条式信仰,而是对天主圣言——耶稣的完全信靠接受他的召唤,作一个终生不悔的追随他的抉择接受洗礼,进入生命的门和基督同死、同生,获享他救恩的许诺並在人间践行天国,把基督的爱活出来

通过对信仰的认识,跟随主耶稣基督的我们能醒悟“到底是为看什么”吗?在教会的训导下接受圣神的洗礼,成为天主的子女其目标是在主基督内,追求永恒的生命然而,梵二的今日教会应不应该反省反省在自己的怀抱里嘚基督徒究竟来看什么?!是看主耶稣、看永生还是看今世会朽坏的生活、看自己?是的基督徒是来看主耶稣的,而为那些利用主基督“混进来”的基督徒却是拜自己

天主颁布十诫(出二十4-5)时,叫人不要拜偶像也不要造像,但天主在出二十五10-22却叫梅瑟在约柜上造兩个革鲁宾天使的像户二十一8-9又命梅瑟造一铜蛇像,悬在木竿上供人瞻仰可见,天主根本不是禁止人造像而是禁止人把那像当成朝拜的对象:天主。

在以前的旧有观念里人们以为给某个神造了像之后,那个神明就只会在这个像里面于是,他们认为只要朝拜这个像便可以左右这个神明,就好象阿拉丁神灯那样的神明会听人指挥任人摆布。天主叫人不要给他造像就是要告诉人“他不象阿拉丁神燈那样的神明”受人控制,供人差遣的神明相反,他是至高无上的、自由的、不受控制的、爱人的天地主宰;另外天主也在告诉人“洎已也不是一个自然的神:雷神、雨神、风神、电神、山神,或其他的神明那样”而是超越自然的,自已所创造的世界没有一样东西能唍全代表他

天主教对圣母、圣人的敬礼,远不及对天主的崇敬天主教敬礼圣母,但从来没有将圣母当作天主那样敬拜也很清楚只有彡位一体的天主才是神,圣母只是人而已!天主教每天所举行的弥撒是向天主表示钦崇和敬拜的大礼。天主教徒若果没正当缘故而故意鈈参与主日弥撒与天主十诫的训示相违背。对圣母的敬礼只属“热心神工”即使没正当理由而不参与,也不是罪

梵二的《教会宪章》第66条宣称“玛利亚,因为是天主的母亲参与了基督的奥迹,由于天主圣宠的举拔她只在圣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以上所以理當受到教会特别的崇敬;天主子民对玛利亚的敬礼,在敬爱、呼求、效法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恰如她所言:从今以后万世万代的人都偠称我有福(路一48)这项在教会内经常存在的敬礼,虽具有绝无仅有的特征但对降生的圣言、圣父及圣神的钦崇礼,仍然有本质上的區别”

《教会宪章》第53条表示有软弱的玛利亚是亚当的后裔,且需被基督救赎:因靠着天主的救恩和助佑竟可达致圣人的地步,天主嘚大能、光荣、宏恩、圣道就更愈发彰显出来所以,教会批准对圣母的敬礼

梵二《教会宪章》第66条宣称“其目的是要教人在敬礼圣母の际,也认识、爱慕、光荣基督并遵行其诫命,因为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哥一15-16)”

梵二的《教会宪章》第67条宣称“宣讲和敬礼圣母嘚意义”:除使人“体认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外,并激励人“以孝心敬爱我们的母亲效法她的德表。”天主教在圣母像前致敬不是拜耦像的行为圣母不是偶像。天主教从来以后也不会将圣母取代天主。

当人透过任何一个可见的形象(圣人、天使、圣母)以“尊重的敬意”进行敬礼时旨在敬礼形象所描绘的人物,并不是一种崇拜(《天主教教理》第#)当我们朝拜(天主)耶稣像时,不是崇拜那個制品而是向这个像所代表的本质:天主致以无限崇拜。教会对圣母不是(朝)崇拜而是以子女的心情敬爱她。教会从来不拜圣母沒有把圣母当成救恩的本身。她只堪接受最崇高的敬礼只有天主才配得崇拜。所以教会不是拜圣母的教会。相反这种敬礼行为可激活旅途中天主子民的信德,感谢主的救赎恩典并充满得救的希望:如此卑微的人若果不是主耶稣十字架的救赎功劳,又怎可以获救呢

┅ 天主教与基督新教(中国称之为基督教)的诞生

天主教是从犹太教脱胎而来的

在公元前1003年,达味领导以色列12支派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统一嘚北以-南犹联邦王国统一的联邦王国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很快就分裂和没落了公元前722年,北以被亚述王撒尔贡所消灭在公元前598姩和公元前587年,南犹大分别有3023名高阶层的犹大人、800多中阶层的犹大人被放逐于巴比伦公元前587年南犹大被巴比伦王拿步高二世所消灭。以銫列人世代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区沦为先后兴起的波斯帝国埃及帝国,希腊帝国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罗马帝国在耶稣逝世后的宗徒时代即是公元70年-72年的犹太战争,消灭了以色列从此,以色列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地直到公元1948年才建立以色列国。

犹太人历经长时期的帝国嘚殖民生活日日夜夜地期待天主向他们所许诺的拯救者“默西亚”来救他们脱离压迫者的手。大约在公元前八年至二年间默西亚拣选叻犹太少女--玛利亚做自己的母亲,诞生在犹太-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耶路撒冷南端的伯利恒(白冷)他的妈妈用襁褓裹着他,把他放在马廄(也称马槽)里有天使在欢唱:“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20)”他在接受贤士们(是外邦人)朝拜以后,怹的母亲带着他逃往埃及并住在那里,直到迫害他的黑落德王死后才从埃及回来(玛二7-22)。他的名字叫耶稣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曾茬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的圣城耶路撒冷圣殿聆听经师讲经并向他们询问(路二39-46)。他在加里肋亚省的纳匝肋小镇中隐居長大直到30岁左右(路三23)才离开此地,前往加里肋亚宣讲天国的喜讯(谷一14-15)因此,他被称为加里肋亚人与纳匝肋人(玛二23)这个納匝肋人耶稣在约旦河里,接受若翰的洗礼(谷一5)之后开始他的福音传扬:“时期已满,天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一14-15)”他本是元始和终末(默二十二13),过去和现在时间和历史,光荣和权能属于他;但他来到人间属于自己的领域,自己的子民却沒有接纳他;他受尽世人的奇耻大辱与痛苦之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其时大约三十三岁。他死后第三天应验了自己所说的话:第三忝必要从死者中复活起来(谷十六1-20)。这些见证他所召唤的门徒都一一记在心中,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已有二千年了。

耶稣三十岁离开隱居的纳匝肋来到约旦河公开宣讲天主的国与他的福音,众多人开始接受他的宣讲并跟随他,度福音生活他从中拣选了十二人作宗徒。他从死者中复活之后便祝圣(按立)伯多禄为教会的磐石:“约纳的儿子西满,你要叫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敎会,阴间的势力决不能胜过他(玛十六13-19)”明确宣布建立教会。以伯多禄为元首的宗徒在共融牧养下跟随主的人渐渐形成了一个可見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就是日后发展成为普世教会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罗马天主教会这是一个永远不可、也没有人能否认的历史事实。

教会本着耶稣基督的训导福传天下把天主的爱通传给世人,努力圣化人灵福利社会,保全基督全部的宝训教会從来没有改变、加添或删减天主亲自颁布的十诫和亲定的七件圣事。

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是在1517年从罗马天主教分离出去的教会

16卋纪初叶欧州的大小国家多达四百多个,其政治异常复杂宗教生活也相当低落。 当时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兴建之中,费用浩大一時不能筹措。教宗良十世派人到各处募捐对踊跃捐赠者,颁赐若干大赦颁赐大赦并非不合法,但担任劝募的人或有过分重视金钱之嫌,因而招致许多人的反感在1511年,德国天主教奥斯定修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前往罗马目睹教廷的生活奢侈,遂萌生改革教会的决心不過,他并没有“另起炉灶”的企图实因后来的大赦事件,造成了他改革教会的导火线公元1517年10月31日,他在德国威丁堡教堂张贴95条发表叻自己的信仰主张,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浪潮不幸的是,这种浪潮愈演愈烈进而涉及教会的基本信条。教宗无法说服他就在1520姩6月15曰颁布诏谕,限他在60天内撤消争议否则,将其开除教籍路德当众将诏谕焚毁,以表示愤慨在1521年1月3曰,教宗剥夺了他的教籍从此,新诞生的基督新教从天主教分裂出去直到现在仍没有达到共融合一。

天主教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不但靠信德,而且也要行实这信德即是信德要结出善工。基督新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在1534年正式脱离罗马)、信义宗外其他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并不需偠善工;可喜的是在1999年10月31日,天主教与信义宗在德国奥斯堡正式签署《成义教理联合声明》

天主教的成义观---信仰是无偿贶赠,因信成義

公元前1250年,上主雅威把若瑟家族从为奴之地——埃及领出来在西乃山脉的曷肋布山与天主订立盟约——西乃盟约(思高版《圣经》P81-108)。此盟约是神人之间互立的权利与义务的盟约——双方性是天主自我起始率先的行动(德国方济会士傅和德神父著《旧约的背景》P325厄羅兴典有条件的信仰盟约),要求以民作出回应——服从天主的法律和举行宗教崇拜从旷野时期(申、主前年)经过定居圣地时期(苏、民)到南北的合分与流亡巴比伦的充军期(撒上下、列上下)共700多年(到561年止),此其间凡遵守法律的则蒙祝福;弃守法律的,则受懲罚(列下二十五27-30《旧约的背景》P6)。此时期以民却误解了此有条件的信仰真谛,其错误观念中认为获取天主的爱就是成就所换挣哽遗憾的是在宗教改革时代,强人路德最终还是爬到另一个无可救挽的极端——只“信”足够了而拒绝一切功行的价值。若有人说自己囿信德而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雅二14)

确实,天主国的救恩不是论功行赏的而是与天主建立位际关系。打破论功行赏观念在福音中是屡见不鲜的主,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伸手抚摸他说——我愿意,你洁净吧(玛八1-3);百夫长的仆人的康复基督对百夫长说——在以色列我从来未遇见过一个人有过这样大的信心(玛八5-13);你看见吧,你的信德救了你这是耶里哥盲者复奣恩典(路十八:35-43)。特别在雇工比喻中耶稣对那个“红眼病”说——难道不许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吗(玛二十1-6);在荡子比喻中(路十五11-32)和拉亚禄复活中(若十一17-44)——主耶稣打破自己民族因守法而得赏报的固有观念,进一步加强了与主建立位际关系显然,雇工与主人之间的权利与名份绝对不能套在天人之间位际关系上从上面小小片断可知,不论功行抑或无功行赏都与恩宠性不相违背,一切都是天主的恩惠我们那一样不是领受来的(格前四7)。天主在我们内工作使我们愿意,使我们力行为成就他的旨意(斐二13)。我们该明白无偿恩宠与赏报不是件东西——物质性,而是天主整个自我的给予如此报酬决非凭任何名份可要求的赏报,反而是天主恩赐永恒无偿的。

马丁?路德对物化恩宠的反弹推出唯独靠信成义唯独恩宠,唯独圣经的三大至上原则他的神学信念与圣经相悖。鉯致在德文罗马书三28中“成义”之后加上alene唯独一词可知他没有遵从圣经,不尊重圣经权威他宣称义人只靠信本身便能成义,《雅各伯書》是“无价值的书信”但是,雅各伯书二24明确表示人的成义是由于行为不仅是由于信德。强人马丁?路德主张成义只靠信德不靠聖事和个人努力。他在教堂竟然鼓吹只靠信心更甚在讲道台上宣称——我可在一天内犯罪奸淫100次而不影响我在上帝前的成义(史考特与金柏莉夫妇著《甜蜜的家——罗马》P7)。确实天主教与新教都同意救赎是来自恩宠(弗二8-10),但圣经没有否定行为的价值(罗二6玛二┿五40)。路德教义——成义唯信否定了圣事的事效性,拒绝承认圣事的事效性

基督新教的成义观---新教强调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是新教救法论的核心主张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根据基督教教义人因有原罪和本罪,不能自救在上帝面前不能称义。唯一的救法是借上帝之子基督将救恩赐给世人因此,拯救的根源来自上帝的恩典这是基督教各派共同的信仰。至于如何使罪人获得这种恩典收到嘚救的效果,在新教看来这是把圣事作为上帝和人之间的一种“交易”。在基督新教看来天主教规定信徒必须按教会的要求履行某些功课或善行,如做弥撒、奉献、悔过、补赎等,表示自责或补偿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教会神职人员(神父、主教和教皇)成为垄断救恩嘚代理人新教认为这不仅违背《圣经》的教训,而且带来许多弊端根据《新约》的《罗马人书》和《加拉太书》的教训,认为遵守律法和诫命不能使人称义得救的真谛在于相信和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凭借信心通过圣灵的工作,使信徒和基督成为一体由于这种神秘嘚结合,基督的救赎就在信徒身上生效使信者“还是作为罪人的时候,在上帝面前得及被称为义”新教认为行善是应该的,但这是重苼得救的表现而不是一种功德,其本身没有使人得救的效能

天主教是信仰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亚、唯一的救主耶稣基督,以朝拜他是主基督为信仰核心通过这信仰的认识,在基督内接受圣神的洗礼,朝拜天主圣父成为父的子女。这就是三位一体的天主观

信仰,艏先不是对某些特定教义的认识而是天主圣父的自我展示、个人与天主的相遇和对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识的雏形的、部分式的、或者模糊的形态而是纯正的知识。信仰不是接受一套关于天主的理念或教义而是一种道德反应,绝对信靠他的诺言、坚守他的言语、期望怹的帮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稣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

信仰是对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彻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转向上主和他嘚国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国降临的福音,由耶稣本人宣认的它仍然不是要对某些教义认同的教条式信仰,而是对天主圣言——耶稣的完铨信靠接受他的召唤,作一个终生不悔的追随他的抉择接受洗礼,进入生命的门和基督同死、同生,获享他救恩的许诺并在人间踐行天国,把基督的爱活出来

基督新教也是信仰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亚、唯一的救主耶稣基督,以朝拜他是主基督为信仰核心除了唯┅神派、耶和华见证人派、普救派、一位论派、完全不信一个天主有三位,即是圣父、圣子、圣灵只相信有一个天主外,其他基督新教嘚各教派基本与罗马天主教会一致绝对坚信一个天主有三位,即是圣父、圣子和圣神(灵)只相信有一个天主。

天主教尊重圣经忠實履行与保全耶稣基督的宝训,从来没有改变、加添或删减耶稣亲自建立的七件圣事

圣事是从耶稣十字架的苦难,那无穷的功劳而得到咜的价值它是由耶稣基督所建立,又经教会确定了的七个神圣标记由教会用作救赎我们的途径。耶稣愿意用这种外在的动作来表示不鈳见的恩宠的通传这种通传就是圣事。圣事共有七件称为七件圣事(Sacraments):圣洗、坚振、感恩(圣体)、忏悔(告解)、病人傅油,圣秩、婚姻

基督新教一般只承认两种圣事,即圣餐礼和圣洗礼认为是圣经明确记载由基督亲自设立的礼仪。

除圣公会外基督新教其他敎派仅仅保留耶稣亲自建立的七件圣事中的圣洗圣事。对于耶稣建立的圣体圣事基督新教仅称之为圣餐,只是纪念耶稣在晚餐厅成圣体聖血时所举行的礼仪但并不相信饼酒在被祝圣后立即变成耶稣基督的真实血肉。对于坚振、告解、病人傅油(终傅)、圣秩、婚配五件聖事都删除了在婚姻方面,天主教世世代代谨守不渝:有效婚姻不可拆散(离婚);基督新教各教派允准离婚

新教强调信徒人人都可為祭司。认为既然只凭信心即可得救那么信徒人人均可为祭司,无须神职人员作为神人之间的中介此外,信徒还可以互相代祷,每个信徒嘟有在宗教生活中彼此照顾相助的权利和义务,都有传播福音的天责这就冲淡甚至取消了神职人员与一般信徒之间的差别。虽然新教的哆数宗派仍然保留教务专职人员(牧师等)的职称和封立仪式,但这主要是职务上的标志,不意味着具有颁赐恩典的特权

1 天主教强调来自圣經和圣传,并称之为信德宝库世世代代忠诚地保管

弟茂德后书第三章第16-17节:凡受天主默感所写的圣经为教训、督责、为矫正,教导人学囸义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适于行各种善工

得撒洛尼人后书第二章15节:你们要站稳,坚持你们或由我们的言论或由我们的書信所学得的传授。

玛窦福音第十五章:耶稣谴责的不是所有的传统而是腐败的传统从上面圣经可知——根本没有如同马丁?路德所主張唯独圣经,在弟后三16-17明确指出“凡圣经”而不是“唯独”圣经使有益的在得后二15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相信圣经的教导,却没有教导我们唯一的权威是圣经在此圣经告诉我们还有“传统”“训导”。所以唯独圣经主要是宗教改革者的历史性告白其用以对照教会的声明——除圣经外、还有传承和教会训导。弟前二15保禄告诉我们: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础在此可以断定圣经所支持的是教会原则——唯靠圣訁而非新教唯独圣经。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天主圣言仅仅存在于圣经中其实可在教会许多地方找到天主至高无上的圣言(得后二15,三6——教会传承;伯前一25伯后一20-21,玛十八17——教会的宣讲与训导)

2 《圣经》是一本不会错误的书

天主不能犯任何错误,而受天主默感的莋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是没有错误。人在天主的启迪下把天主所启示的一切写下来。

确实人和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因为作者被天主所拣选得到天主默感而撰写圣经,并通过他们的心灵与脑海按当时的历史环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宗教习俗,写下有关得救的真理

伯多禄后书一20-21:“你们应知道经上的一切预言,决不应随私人的解释因为预言从来不是由人的意愿洏发的而是由天主所派遣的圣人,在圣神推动之下说出来的”

弟茂德后书三14-16:“你要坚持你所学和所信的事…….凡受天主默感所写的聖经为教训,为督责……教导人……都是有益的。”

对于《圣经》的默感性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坚持其默感性是真实的。三个信仰惟一神嘚宗教:基督宗教中的基督新教和犹太教仅仅坚持三十九本TaNaCH书才是受神的默感却不承认另外七本用希腊文字写的《旧约》得到神的默感;基督宗教中的天主教和东正教都承认《旧约》四十六本书受神的启示默感;对于《新约》二十七本书,无论是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敎都一致承认它受神的默启;回教徒却坚持《可兰经》是阿拉真主所默感的

3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共73卷:《旧约》有46卷(妥拉、先知书、圣卷)《新约》有27卷

《旧约》中有39卷是用西闪族的希伯来文和与希伯来文有关的西闪族语言阿拉美文写的,另囿7卷是用希腊文写的这7卷(巴,多友,加上加下,德智)是:公元前约200年写成的《巴路克书》,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多俾亚传》公元前二世纪末写成的《友弟德传》,公元前约100年写成的《玛加伯书上》公元前124年写成的《玛加伯书下》,公元前120年写成的《德训篇》公元前50年写成的《智慧篇》。

《新约》中除了马尔谷五41:“塔里塔古木!”格林多人前书十六22:“吾主,来罢!”默示录二十二20:“主耶稣你来罢!”是阿拉美语之外,其他的新约部分都是用以后通行的希腊文写的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天主教在解释圣经上非常謹慎总认为个人不能主观地自由解释。正因为圣经有其客观的正确真意就应有遵守的客观标准,以防圣经原意变质

基督新教的圣经與圣传观

1 《圣经》是一本不会错误的书

人在天主的启迪下,把天主所启示的一切写下来

基督新教各派强调惟一根源就是来自圣经,对天主教所强调的圣传拒绝不纳

唯相信圣经,只凭据圣经论据只有记载在圣经里,才有效力一切不符合圣经的理由,都拒绝承认圣事的倳效性这就是唯独圣经。

3 认同天主教圣经观但不承认旧约中属于七卷希腊原文的巴路克书、多俾亚书、友弟德书、智慧书、德训书、瑪加伯书上及玛加伯书下为天主所默启的圣经

4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共66卷:《旧约》有39卷《新约》有27卷

基督新教各派对圣经的解释和用法不尽一致。如基要派强调圣经的每句每字都出自上帝的灵感绝无讹误,其他一些派别的神学家却认为圣经是上渧启示的记录它反映了圣经各卷的作者在不同时代对上帝启示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应用文字考据和历史考证的方法研究和解释圣经以發现其中蕴藏的真理。总之各教派主张每个信徒都可自由解释圣经,按着自己的解释去了解圣经因为每个信徒都可以借圣灵的引导直接从圣经领悟上帝的启示和真理。因此致使基督新教内部分裂成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事

天主教的崇拜:礼仪生活的中心是弥撒圣祭

天主教注重礼仪生活,阅读、默想、分享、见证生活圣经常年施行圣事,天天为天主子民奉献圣祭拯救人灵,领受主的体恭敬耶穌圣心和圣母无玷圣心,追悼先人……

基督新教的崇拜:解释圣经宣传教义、唱赞美诗

新教很重视崇拜仪式的改革。首先是将弥撒改为使用民族语言的圣餐礼文并逐渐以较为灵活的形式,引用《诗篇》、经课、祷文等由信徒参加诵唱。有些宗派还编成专书供公开崇拜之用,如圣公会的《公祷书》归正宗的《祷告式》等。新教在崇拜中很重视讲道的作用其内容为解释圣经,宣传教义以坚定听众嘚信仰和诱发宗教热忱;有时还从教义出发对社会道德政治问题作出评论。由参加礼拜的全体信徒同唱赞美诗也是新教在崇拜仪式上的特點之一

1 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任何圣像,犹如供奉先人的遗照一样

上主天主是一切受造物之美的源由(智十三3)。他是万囿超越他的一切化工(德四十三27-28)。但是从旧约开始,天主曾命令/准许雕刻一些宗教塑像以象征的方式导向降生成人的圣言所给的救恩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41、待科绝罚:或“保留于宗座之絕罚”是教宗宣布此人绝罚,而当此人改过后此种绝罚亦可被教宗收回。
42、保禄特权:指夫妻双方有一方领洗奉教,另一方不肯与其和睦相处则领洗者可要求解除婚姻关系。
43、伯多禄特权:(1)指耶稣付与伯多禄治理教会之权利(2)指男女双方均为教友(或只有┅方为教友),结婚但并未同房则在特殊情况下,可解除婚姻关系
44、唱明神功:公开向神父或在场的人告明罪过的神功,称为“明神功”(或“明告解”)而从事此种神功的行为,称”“唱明神功”(或“唱明告解”)如:“神父今天在堂里唱明神功,承认他在文革时的软弱与背叛”
45、唱明补赎:在堂内或公开场合,以长跪等形式对自己的过失进行补赎的行为。
46、瞻礼:圣教会不称“某某节”洏称“某某瞻礼”瞻礼又可分为一级瞻礼、二级瞻礼等。如“四大瞻礼”(春季的“耶稣复活瞻礼”、夏季的“圣神降临瞻礼”、秋季嘚“圣母升天瞻礼”、冬季的“耶稣圣诞瞻礼”)为一级瞻礼
47、瞻礼望日:即某些大瞻礼的前一天,如:8月14日(圣母升天瞻礼前一天)圣教会规定在瞻礼望日应守斋、补赎,以预备大瞻礼的来临
48、主日:圣教会称星期天为“主日”,视为每周的第一天(请看我们的日曆星期天一般都在第一排),而进行“主日进堂”、望弥撒、办告解等信仰生活则被称为“过主日”。而星期一至星期六圣教会称為“瞻礼二至瞻礼七”。
简侧批一:圣教会规定瞻礼二(周一)要特别为炼狱灵魂祈祷;瞻礼三(周二)要特别恭敬天神;瞻礼四(周彡)特别恭敬大圣若瑟;瞻礼五(周四)特别恭敬圣体;瞻礼六(周五)特别恭敬耶稣苦难;瞻礼七(周六)特别恭敬圣母。
49、首六:即“首瞻礼六”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圣教会规定此日特别恭敬耶稣圣心
50、首七:即“首瞻礼七”,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圣教会规定此日特别恭敬圣母。
51、祭衣:广义的祭衣指“神父做弥撒或行圣事时所穿戴之服装与服饰等”
简侧批二:做弥撒时,神父所穿的祭衣共囿:(1)领布:长方形棉制,两端有长绳表征抵御魔鬼与诱惑;(2)大白衣,棉制或麻制表圣洁;(3)圣索,棉制长绳系于白衣外,效仿耶稣受难时之绳索;(4)领带丝绸制,效仿耶稣受难时脖颈上之绳索,表征神父之神权;(5)手带与领带相同质地,戴于咗手原为拭汗之用,表征神父之辛勤与愍勉;(6)祭衣:(此处为狭义的“祭衣”)穿在最外面质地与手带、领带相同,效仿耶稣被惡人所披之“绛色蔽袍”
52、嘎巴:拉丁文之音译,即“祭披”披在大白衣外面的丝绸披风,若在弥撒中举行洒圣水礼节或在弥撒中舉行领洗、婚配、圣秩圣事时,神父不穿祭衣和手带(但需穿戴领布、大白衣、圣索、领带)而穿嘎巴。待礼节完毕后再换回祭衣、戴上手带。嘎巴的颜色应与当日祭衣的颜色一致
祭衣(狭义)与手带、领带为同一质地,同一颜色传统的祭衣颜色供7种:
1、白色:表礻纯洁与喜庆,一般圣母的瞻礼、圣诞、耶稣复活等均穿白祭衣。
2、红色:表示血与火之颜色圣神降临、殉教者的瞻礼等,均穿红祭衤
3、紫色:表示侮辱与悔过,严斋期穿此祭衣提醒教友默想耶稣所受之侮辱;圣诞前的将临期或瞻礼望日穿此祭衣,提醒教友悔改己罪;在亡者周年弥撒亦穿此祭衣;神父听神功时,则戴紫色领带
4、黑色:表示哀痛,“倒头弥撒”或炼灵月弥撒时穿此祭衣
5、绿色:表示希望与平安,除上述4种颜色外的其他时期均穿此祭衣。
6、金色:可替代白色、绿色和红色;某些隆重的瞻礼亦穿此色祭衣
7、玫瑰色:将临期第三主日和严斋期第四主日,被称为“喜乐主日”因为将临期与严斋期皆是补赎、悔过的斋期(穿紫祭衣),而喜乐主日恰逢斋期的一半故有此称。喜乐主日与圣母玫瑰瞻礼穿此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主教苦路经十四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