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汉白玉底座佛像底座多少钱

吉林市市民王剑峰在拆迁工地发現一个“石墩”当时他第一眼就认为这是块宝,便将石头拿回家后经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院皮福生初步鉴定,“石墩”应该是清朝时期较高级寺庙内供奉的佛像的底座

55岁的王剑峰家住吉林市昌邑区。11月16日在王剑峰的家里,记者见到了这个“石墩”“石墩”长在60厘米左右,宽在40厘米左右高在30厘米左右,在“石墩”的一面刻有云朵状的花纹在“石墩”的上方和另一边呈不规则断裂状。

“如果真是攵物有收藏价值的话就把它交给国家。”王剑峰说“刚开始有人认为是碑的底座,但从断面上分析再加上雕刻的花纹带有梵文的性質,所以我初步判定这是一座佛像的底座”皮福生说,底座是汉白玉底座的材质在清代只有官级在二品以上或是高级的寺庙才能使用,从底座的仅存部分来分析佛像应该是一尊高约1.5米的坐姿佛像。之所以判定是清朝的佛像是因为吉林城是在清初才建城的,在明代的時候吉林城也有寺庙但规模都不是很大,不可能用汉白玉底座来雕刻佛像“损坏得太严重了,收藏的价值比较小但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皮福生说“上边的花纹雕刻,反映了当时吉林市的雕刻水平非常高”皮福生说,在清代北方地区的佛像多为泥塑或是銅塑,用石头来塑造佛像的非常少另外,无论是底座上的花纹还是底座边边角角雕刻得都非常细腻,可见当时的雕刻水平非常高

【自在观音简介】自在观音原名“水月观音”她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规,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姿态出色地突现了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人们于是忘却了她本来的名字亲切地称她自在观音。古代雕塑家既遵照了佛教的印相之规又以特有的思想情感,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使作品打破了佛门中的清规戒律,冲出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融入进濃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和人间世俗情感,其造诣之高深为今人称叹!自在观音至于称观世自在者观世界形能自在无碍,对苦恼众生能自在拔苦与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白玉底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