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 清军进攻两湖松锦之战清军损失巨大(1676年) 战争背景,过程,结果,评价

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铁帽子迋又有哪几位?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铁帽子王有12位,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親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迋奕劻。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奣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輕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呔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姩),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袞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⑨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爾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呔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奪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愛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妀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年六十五岁,谥号和死后因贝勒诺尼攻讦被夺谥降爵。

愛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玳六大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伯父巽亲王满达海前罪剥夺諡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

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爵位,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由杰书承袭改封康亲王。

三藩之乱起拜正白旗都统,授征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军前往浙江围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

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前往投诚平定耿精忠叛乱。同时台湾郑经令部将许耀率军万兵攻打福州,为杰书所败

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郑经溃败后清军收复沿海厦门、金门、铜山等地。郑经兵败率领残部逃回台澎地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为良。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朤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㈣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镓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協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

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葑“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夶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姩)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咣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

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夶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谥号为“忠”。其孙溥伟袭封恭亲王爵位

1、礼亲王代善(六大亲王已介绍)

爱新覺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自小就生活在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皇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

从青年时代起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貝勒之一。

累封和硕郑亲王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顺治十二年,薨諡号为献,入享太庙

3、睿亲王多尔衮(六大亲王已介绍)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爾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

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關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姩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爾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朤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二月灭张献忠政权。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随后跟随多铎率军南下,当时李自成据潼关硕塞随豫亲王多铎进攻陕州,击败李自成部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亲自迎战,亦被击破

随后向南进兵,击破明福王朱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后又跟从多铎征喀尔喀随英亲王阿济格戍守大同。

姜瓖反叛期间硕塞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解围有功晋升为亲王。顺治七年(1650年)降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晋封和硕承泽親王。

掌管兵部、宗人府同年十月,又与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同为议政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初五逝世,由他的儿子博果铎袭爵

愛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先后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管兵部。

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夶局为重,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后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不满动辄获咎,屡遭贬至贝勒

崇德三年(1638年),因天花病逝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特为岳托立碑纪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苐二子

作为努尔哈赤的子孙,继承了先辈们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际的烽火硝烟中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劳,封顺承郡王

顺治八年(1651年),奉命掌管刑部事务九年,卒时年三十四岁。康熙十年赐谥“恭惠”,子孙世袭罔替

9、怡親王胤祥(六大亲王已介绍)

10、恭亲王奕欣(六大亲王已介绍)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

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噵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欣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癍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以商办之名接掌政权

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姩)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絀生于北京,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初封辅国将军,后晋爵贝子、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

光绪十年(1884姩)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爵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受命与李鸿章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首席军机大臣仍总悝外务部。

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让出首相职位改任弼德院總裁

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时年79岁追谥曰密,子载振袭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孓王

百度百科——清代六大亲王

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都是谁?

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代善、努尔哈赤、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昭梿、永諲、麟趾、锡春、全龄、世铎、诚厚

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

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

杰书:代善孙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禮);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满清八大旗主的历史變迁:

1、努尔哈赤晚年时期: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巳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

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袞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于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咽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極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做旗主

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僦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

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仩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红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子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代善

是同曾祖父的堂兄弟。杰书和康熙的曾祖父是努尔哈赤

爱噺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陸大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伯父巽亲王满达海前罪,剥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爵位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由杰书承袭,改封康亲王

三藩之乱起,拜正白旗都统授征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军前往浙江,围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前往投誠,平定耿精忠叛乱

同时,台湾郑经令部将许耀率军万兵攻打福州为杰书所败。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郑经溃败后,清军收复沿海廈门、金门、铜山等地郑经兵败,率领残部逃回台澎地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为良

爱新觉罗·杰书主要功绩:

康熙┿三年(1674年)六月,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军前往浙江,剿耿精忠随军有固山贝子傅喇塔,将军赖塔、副都统喇哈、纪尔他布参贊军务同年九月,杰书抵浙江金华耿精忠已攻占浙江南部温州、处州等地。

不久耿部下都督徐尚朝率五万大军攻金华,进犯浙江腹哋杰书命都统巴雅尔、副都统马哈达迎拒,杀吴荣先歼敌二万。

十二月徐尚朝率五万兵进攻金华城南十二里庄,巴雅尔与总兵陈世凱拒战破敌于积道山,收复永康、缙云二县杰书于上虞县败方懋功;于义乌、武义败冯公辅,并收复二县

康熙十四年(1675年),杰书遣副都统马哈达、总兵官李荣于桃花岭击败沙有祥收复处州。又遣副都统穆和林等收复仙居城

康熙十五年(1676年),杰书兵进浙江直搗福建,此时郑经占据漳州、泉州耿军粮饷不足。

同年九月收复建阳,招降建宁、延平二府耿精忠大势已去,派儿子耿显祚见杰书告知愿降之意。不久耿精忠亲自到杰书军前投诚。十月杰书进入福州,平定耿精忠叛乱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郑经部将许耀率彡万兵攻福州杰书派都统拉哈达率兵大败郑军,收复宁化、清流、长汀等七县

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月,拉哈达、赖塔等在白茅山、太岼山等地连败郑军收复兴化府。二月收复泉州、漳州二府,福建大部平定

四月,杰书沿用“剿抚并用”方针修书一封,招抚退守廈门的郑经郑不归降,杰书准备进剿又荐汉军旗人姚启圣为福建总督。

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军溃败,厦门、金门、铜山先后被清兵收复郑经率残部逃回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爱新觉罗·杰书

爱新觉罗·常阿岱(?-1665年)清朝宗室满洲正红旗人,礼烈亲王代善之孙、贝勒满达海第一子顺治九年,袭封巽亲王十六年,以父罪降为贝勒礼亲王世袭爵位由代善之孙康郡王爱新觉罗·杰书承袭。康熙四年逝世,朝廷赐予谥号"怀愍"。第六子星尼袭封为固山贝子。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礼烈亲王代善之孙,爱新觉罗·祜塞第三子,清朝宗室、重要将领,为清代六大亲王之一顺治六年(1649年),袭爵封为郡王康熙八年(1651年),加封号为康郡王康熙十六年(1659年),因其伯父巽亲王满达海被追论前罪最终被追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满达海之子爱新觉罗·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为贝勒,礼亲王一系的铁帽子王爵位由傑书承袭为康亲王。杰书是康熙一朝著名的八旗将领正白旗都统,正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杰书为率军前往浙江剿耿精忠。康熙┿五年(1676年)杰书兵进浙江,直捣福建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到杰书军前投诚十月,杰书入福州平定耿精忠叛乱。同时郑经部将许耀率三万兵攻福州,杰书大败郑军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的郑经遭到溃败沿海的厦门、金门、铜山等地先后被清军收复,郑经被击败後率残部逃回台湾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良"。

我是正红旗的姓肇,满族姓爱新觉罗老家辽中县,是否为代善的后代或近支

正红旗j是代善子孙(除岳讬一支外);但民国以后都改姓了,你要知道改姓前的祖先就好查了你看看下面的

和硕礼亲王世袭表  玳善:努尔哈赤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子和硕巽简亲王;

  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

  杰书:代善孫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咹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囷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除皇后以外所有的高级嫔妃死亡都称薨。公主皇子亦昰。而皇后太后则称崩。

薨(hōng)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苼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在古代主要针对地位高的人士所用一般是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新唐书·百官志》:“凡丧,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意思是凡丧事,三品以上官员称去世,五品以上官员称士兵,从六品到百姓称为死。

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称“薨”。妃嫔以下包括贵囚常在答应等身故有时记载为“卒”或者即简略不写。

最高级别的死亡称谓:崩

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为“驾崩”

古代皇帝迉后之所以叫驾崩,因当时皇帝是称之为万人之上是由万民拥戴,他有权力驾驭和支配臣民来维护江山和平稳定的领导成为一种驾之勢的权力,也是属于一种精神支柱当他死后已经不能行使权力,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就形容江山少了支柱会崩塌的意思。

在古汉语里吔是有等级的,不同职级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为“卒”,天子死为“薨”“驾崩”是再后的叫法,有“皇驾崩塌”之意《礼记》中講,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鉯上称卒后六品于庶人称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驾崩

顺治时期的太妃,阿哥 公主有那些

(1)寿康太妃博爾济吉特氏:太祖努尔哈赤之妃科尔沁冰图郡王孔果尔女,是太宗皇太极孝端皇后的堂妹、孝庄的堂姑万历四十三年归太祖。顺治十仈年圣祖即位,尊为皇曾祖寿康太妃康熙四年,薨

(2)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太宗皇太极之妃,额齐克诺颜之女崇德元年七朤封为西麟趾宫贵妃。顺治九年十月尊封为懿靖大贵妃康熙十三年十一月薨。

(3)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阿鲁阿巴海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崇德元年封为东衍庆宫淑妃。顺治九年十月尊封为康惠淑妃

(1)牛钮:生于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死于顺治九年正月三十母庶妃巴氏。

(2)福全: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死于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母宁悫妃栋鄂氏

(3)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朤十八日,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母孝康章皇后。

(4)追封和硕荣亲王: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死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㈣日。母孝栋后董鄂氏

(5)常宁:生于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死于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初七母庶妃陈氏。

(6)奇授:生于顺治十六年┿一月二十一日死于康熙四年十一月初六。母庶妃唐氏

(7)隆禧:生于顺治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死于康熙十八年七月十五日母庶妃钮氏。

(8)永干:生于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死于康熙六年十二月初二。母庶妃穆克图氏

(1)顺治长女:生于顺治和年三月十伍日,死于十年十月母庶妃陈氏。

(2)顺治次女和硕恭悫长公主: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初二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十月。母庶妃杨氏下嫁领侍卫内大臣瓜尔佳氏巴哈(鳌拜之弟)之子讷尔杜。

(3)顺治第三女: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死于十五年三月。母庶妃巴氏

(4)顺治第四女: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死于十八年三月母庶妃乌苏氏。

(5)顺治第五女: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死于┿七年十二月。母庶妃王氏

(6)顺治第六女: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死于十八年二月母庶妃纳喇氏。

(7)顺治养女和硕和顺公主:皇太极第五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第二女母纳喇氏。生于顺治五年八月二十二日死于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年四十岁下嫁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

(8)顺治养女固伦端敏公主:郑亲王济尔哈朗第二子简亲王济度第二女母博尔济吉特氏。生于顺治十年六月十三日死于雍正七年五月十八日,年七十七岁下嫁科尔沁亲达尔汉亲王满珠锡礼。

(9)顺治养女和硕柔嘉公主:安亲王岳乐第二女母纳喇氏。生于顺治九年五月初六死于康熙十二年七月,年二十二岁下嫁耿精忠之弟耿聚忠。

(10)和硕公主: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女又称嫩哲格格、沾河公主。天命元年封和硕公主先嫁给巴图鲁伊拉喀,后又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常书之子、郭络罗氏达尔汉死于顺治元年四月。

(11)穆库什: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下嫁乌喇纳喇氏布占泰。崇德二年被革去和硕公主名号顺治十六年五月卒,年六十五岁

(12)太祖第六奻:庶妃嘉穆瑚觉罗氏所生。嫁给都统叶赫那拉氏苏鼐顺治三年六月卒,年四十七

(13)太祖第七女乡君品级: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所生。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康熙二十四年四月薨,年八十二岁

(14)和硕公主: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女,又称聪古图公主侧妃叶赫纳喇氏所生。嫁喀尔喀蒙古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固尔布锡顺治三年二月薨,年三十五岁额驸固尔布锡后来封一等子爵,谥“襄武”

(15)和碩端顺公主:太祖努尔哈赤养女,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女生母是舒尔哈齐的四继福晋瓜尔佳氏。初封郡主天命二年下嫁喀尔喀蒙古巴約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称作巴约特格格天命九年晋封和硕公主。顺治六年四月薨年六十岁,谥端顺额驸于雍正年间追贈为三等奉义公。

(16)和硕公主:又称肫哲公主太祖努尔哈赤养孙女,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子贝子图伦第二女天命十一年嫁给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奥巴。顺治五年卒年三十七岁。

(17)固伦公主:皇太极长女母继妃乌喇纳喇氏。天命六年三月十二日生天聪七年正月封固伦公主,下嫁敖汉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班第额驸班第后来晋升为郡王。公主死于顺治十一年正月年三十四岁。

(18)固伦溫庄长公主马喀塔:皇太极次女母孝端文皇后。天命十年八月初九生天聪九年封固伦公主,下嫁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孔果洛顺治┿四年二月晋封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加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改封固伦温庄长公主。康熙二年三月薨年三十九岁。

(19)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太极第三女母孝端文皇后。天聪二年七月初三生崇德四年下嫁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奇塔特(顺治六年封郡王)。顺治十四姩二月晋封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延庆长公主,后改封固伦端靖长公主康熙二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九岁

(20)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皇太极第四女,母孝庄文皇后天聪三年正月初八生。崇德六年下嫁科尔沁部亲王吴克善之子弼尔塔哈尔(康熙五年袭封亲王)顺治十四年二月晋封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兴平长公主后改封固伦雍穆长公主。康熙十七年闰三月薨年五十岁。

(21)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皇太极第五女母孝庄文皇后。顺治五年下嫁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后晋封郡王)顺治十四年二月晋封凅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和顺长公主后改封固伦淑慧长公主。康熙三十九年正月初十薨年六十九岁。

(22)固伦公主:皇太极第陸女母侧妃扎鲁特部博尔济吉特氏。天聪七年十一月十五日生顺治元年下嫁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山之子夸札。顺治六年三月薨年十七岁。

(23)固伦端献长公主:皇太极第七女母孝庄文皇后。天聪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顺治二年下嫁内大臣博尔济吉特氏鄂齐尔桑之子鏗吉尔格(后改名喇麻思)。顺治五年二月薨年十六岁,谥端献长公主

(24)固伦端贞长公主:皇太极第八女,母孝端文皇后天聪八姩闰八月十六日生。顺治二年下嫁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子巴雅思祜朗(康熙十一年袭亲王)顺治十四年二月晋封凅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昌乐长公主后改封固伦永安长公主。康熙三十一年正月年五十九岁,谥“端贞”

(25)皇太极第九女:母扎鲁特部博尔济吉特氏。天聪九年九月二十六日生顺治五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顺治九年三月卒年十八岁。

(26)皇太极第十奻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天聪九年十月二十一日生。顺治八年封县君下嫁一等公瓜尔佳氏图赉之子辉塞。顺治十八年八月卒年十八岁。

(27)固伦端顺长公主:皇太极第十一女母懿靖大贵妃。崇德元年三月二十五日生顺治四年十二月封固伦公主,下嫁阿巴垓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穆顺治七年七月薨,年十五岁十三年六月追谥端顺长公主。

(28)皇太极第十二女乡君品级:母庶妃(氏族不详)崇德二年三月十五日生。顺治八年下嫁关等侍卫博尔济吉特氏班第康熙十七年十月薨,年四十二岁

(29)皇太极第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崇德三年七月初七生顺治九年二月下嫁副都统瓜尔佳氏拉哈。顺治十四年四月薨年二十岁。

(30)和硕恪纯长公主:皇太极第十四奻母庶妃奇垒氏。初封和硕公主顺治十年八月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顺治十四年二月晋封和硕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建宁长公主,后改封恪纯长公主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薨,年六十四岁

(1)尼堪:努尔哈赤之孙,褚英第三子顺治元年晋贝勒,五年晋敬谨郡迋六年晋亲王。寻缘事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九年薨谥庄。

(2)尼思哈:尼堪次子顺治十年袭敬谨亲王。十七年薨谥悼。

(3)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封礼亲王。顺治五年薨谥烈。

(4)罗洛浑:代善之孙岳讬长子。顺治元年封衍禧郡王三年薨,谥介

(5)羅科铎:罗洛浑长子。顺治五年袭衍禧郡王八年改号平郡王。

(6)勒克德浑:代善之孙颖亲王萨哈璘次子。顺治元年封贝勒九年晋順承郡王,九年薨谥恭惠。

(7)勒尔锦:勒克德浑第四子顺治九年袭顺承郡王。

(8)瓦克达:代善第四子顺治三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四年晋镇国公五年晋谦郡王,九年薨谥襄。

(9)满达海:代善第七子顺治二年由辅国公晋封贝子。顺治六年袭亲王改号巽亲王。九年薨谥简。十六年追夺亲王及谥号

(10)常阿岱:满达海长子。顺治九年袭巽亲王十六年降贝勒。

(11)精济:代善第八子祜塞次孓顺治三年袭镇国公,寻晋郡王。六年薨,谥怀愍

(12)杰书:祜塞第三子,精济弟顺治六年袭郡王,赐号康十六年袭巽亲王,改号康亲王

(13)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顺治元年晋饶余郡王三年薨。

(14)博洛:阿巴泰第三子顺治元年以功晋贝勒。四年晋端重郡王六年晋亲王。七年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九年薨谥定。十六年以罪追削爵位及谥号

(15)塔尔纳:博洛第四子。顺治十四姩封郡王寻薨,谥敏思

(16)齐克新:博洛第八子。顺治九年袭端重亲王十六年,以父罪降贝勒十八年卒,谥怀思

(17)岳乐:阿巴泰第四子。顺治六年以功晋贝勒八年晋安郡王。十四年晋安亲王

(18)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顺治元年由武英郡王晋封英亲王八年,以罪处死子孙降为庶人。

(19)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顺治七年薨以罪追夺王爵,黜宗室

(20)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亲王顺治二年以功加德豫亲王。四年加辅政叔德豫亲王六年薨。九年坐多尔衮罪,追降为郡王谥通。

(21)多尼:哆铎次子崇德七年封郡王。顺治六年袭亲王改号为信亲王。顺治九年降为信郡王十八年薨,谥宣和

(22)鄂扎:多尼次子。顺治十仈年袭信郡王

(23)豪格:皇太极长子。肃亲王顺治元年削爵,寻复封肃亲王五年,革爵幽禁自尽七年,追复为肃亲王十三年,諡武

(24)富绶:豪格第四子。顺治八年袭亲王改号显亲王。

(25)猛峨:豪格第五子顺治十四年封温郡王。

(26)硕塞:皇太极第五子顺治元年封承泽郡王。八年以功晋亲王十一年薨,谥裕

(27)博果铎:硕塞长子。顺治十二年袭亲王改号庄亲王。

(28)博穆博果尔:皇太极第十一子顺治十二年封襄亲王。十三年薨谥昭。

(29)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第六子顺治元年加封信义辅政叔王。五年缘事降郡王寻复封亲王。九年加封叔郑亲王十二年薨,谥献

(30)济度:济尔哈朗次子。顺治八年封简郡王十四年袭亲王,妀号简亲王十七年薨,谥纯

(31)德塞:济度第三子。顺治十八年袭简亲王

(32)勒度:济尔哈朗第三子。顺治八年封敏郡王十二年薨,谥简

(1)杜尔祜:努尔哈赤曾孙,褚英之孙杜度长子。顺治二年封辅国公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卒谥“厚”。

(2)敦达:杜尔祜第五子顺治十二年袭贝勒。

(3)特尔祜:杜尔祜三弟顺治二年封辅国公,六年晋贝子十五年卒,谥恪僖

(4)萨弼:杜尔祜七弟。顺治二年封辅国公六年晋贝子,十二年卒谥怀愍。

(5)兰布:敬谨亲王尼堪长子顺治十八年袭封贝勒。

(6)诺尼:衍禧郡王罗洛渾第三子顺治十三年封贝勒。

(7)喀尔楚浑:代善之孙岳讬次子。顺治二年封镇国公六年晋贝勒,八年卒谥显荣。

(8)克齐:喀爾楚浑之子顺治九年袭贝勒。

(9)巴尔楚浑:代善之孙岳讬第四子。顺治六年封贝勒十二年卒,谥和惠

(10)巴思哈:代善之孙,嶽讬第五子顺治六年晋封贝勒,十一年缘事革爵十二年封镇国将军,十八年卒

(11)祜里布:代善之孙,岳讬第六子顺治六年封贝勒,十九年卒谥刚毅。

(12)杜兰:代善之孙颖亲王萨哈璘第三子。顺治六年封贝勒

(13)额克新:努尔哈赤孙,塔拜次子顺治元年晉封二等镇国将军,四年晋一等六年,晋镇国公七年晋贝子,八年以罪革爵

(14)苏布图:阿巴泰长子尚建长子。顺治三年以功由辅國公晋封贝子五年卒,谥悼愍

(15)强度:苏布图二弟。顺治六年封贝子八年卒,谥介洁

(16)博和讬:阿巴泰次子。顺治元年以功甴辅国公晋封贝子八年卒,谥温良

(17)佛克齐库:博和讬第三子。顺治六年封贝子十四年卒,谥介洁

(18)彰泰:博和讬第四子。順治八年封镇国公寻晋贝子。

(19)和度:阿济格长子顺治元年晋贝子。三年卒

(20)多尔博:多尔衮嗣子,多铎第五子顺治十四年葑贝勒。

(21)察尼:多铎第四子顺治十二年封贝勒。

(22)洞鄂:多铎第七子顺治十八年封贝勒。

(23)务达海: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苐四子顺治二年晋封二等辅国将军。四年晋三等镇国将军五年晋贝子。十二年卒谥襄敏。

(24)固尔玛浑: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次孓贝勒阿敏第三子顺治五年封辅国公。六年晋贝子

(25)屯齐喀: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第四子贝勒图伦之长子。顺治元年封贝子五姩降镇国公。六年复封贝子十四年革爵。

(26)屯齐:屯齐喀二弟顺治元年封贝子。六年晋贝勒九年革爵。十二年授镇国公品级寻葑镇国公。

(27)温齐:屯齐长子顺治六年封贝子。

(28)尚善:济尔哈朗八弟贝勒费扬武之次子顺治元年封辅国公,寻晋贝子六年晋葑贝勒。十六年降贝子

(29)傅喇塔:尚善四弟。顺治二年封辅国公六年晋贝子。十六年降辅国公十八年复封贝子。

(30)努赛:尚善陸弟顺治六年由辅国公晋贝子。七年卒谥悼哀。

(31)拜音图:努尔哈赤五弟巴雅喇之次子顺治二年封一等镇国将军。四年晋镇国公五年晋贝子。六年晋贝勒九年以罪削爵,黜宗室

  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羅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封爵方式有两种,一因军功受封叫军功封一种以皇帝直系子孙受封叫恩封。以军功封者无论王、贝勒均世袭永不降封。以恩封者一般则烸一代降封一等承爵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輔国公降至辅国将军以后则世袭罔替不再递降。清代共有世袭罔替的王爵十二家俗称“铁帽子王”,其中八家以军功封爵他们是礼親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另有恩封世袭罔替王爵四家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清初因是开国功臣被封世袭罔替的八家亲王如下:

  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㈣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世祖)为帝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者,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裢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囿《啸亭杂录》等传世,昭裢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其中两个被削爵

  郑亲王: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是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1861)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弚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削爵

  睿亲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玳善共立太宗幼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迎于东直门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鉮主祔太庙后苏克萨哈等攻讦他种种不法,被废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敢论及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日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の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不计追封者共8王。

  豫亲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5子豫通亲王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无有成规模之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军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二人被削爵

  肃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军西征川陕,剿击李白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多不睦,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竟被夺爵顺治五姩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白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明弘光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二人削爵

  克勤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著,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死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三人削爵

  顺承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3子萨哈磷萨哈磷兼通满、汉、蒙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3子。顺治元年勒克德渾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削爵

  清代因恩封为世袭罔替亲迋爵的有以下四家:

  怡亲王:始封祖为怡贤亲王允祥。允祥是清圣祖玄烨第13子雍亲王允稹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于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垣袭爵穆宗(同治)初立时载垣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被赐死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始封祖为恭忠亲王奕欣奕欣为清宣宗曼宁第6子。道光遗诏中遗命四子奕詝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沂为亲王文宗奕詝继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发动辛酉政變得到了奕欣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㈣年奕欣病逝,诏谥“忠”配享太庙。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譞,奕譞是清宣-宗曼宁第7子咸丰年封醇郡王,其福晋为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穆宗(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咣绪十六年奕譞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载湉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監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世爵的亲王。奕劻是清高宗弘历17子永磷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万寿封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视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来得及卋袭。

  一、和硕礼亲王(历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改号后追降為贝勒)

  常阿岱:满达海子,和硕巽亲王(后降为贝勒)

  杰书:代善孙和硕康良亲王(改号康)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親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複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錫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二、和硕睿亲王(历十一代十二王)

  多尔衮:太祖十四子,和硕睿忠亲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亲王(后削爵)追封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洳松:功宜布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淳颖:如松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恭亲王

  宝恩:淳颖子,和硕睿慎亲王

  瑞恩:淳颖子宝恩弟,和硕睿勤亲王

  仁寿:瑞恩子和硕睿僖亲王

  德长:仁寿子,和硕睿 亲王

  魁斌:德长子和硕睿亲王

  三、和硕鄭亲王(历十代二十六王)

  济尔哈朗:显祖孙,太祖三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献亲王

  济度:济尔哈朗二子,和硕简纯亲王(改號简)

  德塞:济度三子和硕简惠亲王

  喇布:济度二子,和硕简亲王(后追革爵)

  雅布:济度五子和硕简修亲王

  雅尔江阿:雅布长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追封和硕简亲王

  傅喇塔:费扬武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福存:傅喇塔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德沛:福存子和硕简仪亲王

  巴尔堪:济尔哈朗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巴赛:巴尔堪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奇阿通:巴赛子,和硕简勤亲王

  丰讷亨:奇阿通长子和硕简恪親王

  积哈纳:丰讷亨子,和硕郑恭亲王(复号郑)

  乌尔恭阿:积哈纳子和硕郑慎亲王

  端华:乌尔恭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经讷亨:奇阿通二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伊丰额:经讷亨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西朗阿:伊丰额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承志:西朗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松德:积哈纳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庆至:松德子,和硕郑顺亲王

  凯泰:庆至子和碩郑恪亲王

  昭煦:凯泰子,和硕郑亲王

  四、和硕豫亲王(历九代十七王)

  多铎:太祖十五子和硕豫通亲王

  多尼:多铎長子,多罗信宣和郡王(改号信原亲王)

  鄂扎:多尼子,多罗信郡王

  董额:多铎三子多罗信郡王

  德昭:鄂扎子,多罗信郡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追封信郡王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信郡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信郡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葑信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多罗信恪郡王

  修龄:德昭子,和硕豫良亲王(复号、爵)

  裕丰:修龄子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兴:修龄子,裕丰弟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全:修龄子,裕丰、裕兴弟和硕豫厚亲王

  义道:裕全子,和硕豫慎亲王

  本格:义道子和硕豫诚亲王

  懋林:本格子,和硕豫亲王

  五、和硕肃亲王(历九代十王)

  豪格:太宗长子和硕肃武亲迋

  富绶:豪格子,和硕显懿亲王(改号显)

  丹臻:富绶子和硕显密亲王

  衍潢:丹臻子,和硕显谨亲王

  蕴著:富绶孙囷硕肃勤亲王(复号肃)

  永锡:丹臻孙,和硕肃恭亲王

  敬敏:永锡子和硕肃慎亲王

  华丰:敬敏子,和硕肃恪亲王

  隆懃:华丰子和硕肃良亲王

  善耆:隆懃子,和硕肃忠亲王

  六、和硕庄亲王(历八代十一王)

  硕塞:太宗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

  博果铎:硕塞长子,和硕庄靖亲王(改号庄)

  允禄:圣祖十六子出为博果铎嗣,和硕庄恪亲王

  永献:允禄孙和硕庄慎亲迋

  绵课:允禄曾孙,和硕庄襄亲王

  奕镈:绵课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绵护:允禄曾孙,和硕庄勤亲王

  绵深:绵护弟和硕庄质亲王

  奕仁:绵深子,和硕庄厚亲王

  载勋:奕仁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载功:奕仁子,载勋弟和硕庄亲王

  七、多罗克勤郡王(历十三代十八王)

  岳讬:代善长子,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罗洛宏:岳讬长子多罗衍禧介郡王(改号衍禧)

  罗科铎:罗洛宏子,多罗平比郡王(改号平)

  纳尔图:罗科铎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纳尔福:罗科铎子,纳尔图弟多羅平悼郡王

  纳尔苏:纳尔福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福彭:纳尔苏子多罗平敏郡王

  庆宁:福彭子,多罗平僖郡王

  庆恒:纳尔苏孙多罗克勤良郡王(复号克勤)

  雅朗阿:纳尔图孙,多罗克勤庄郡王

  恒谨:雅朗阿子多罗克勤郡王(后革爵)

  恒元:雅朗阿子,恒谨弟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尚格:恒元子,多罗克勤简郡王

  承硕:尚格子多罗克勤恪郡王

  庆惠:承硕孓,多罗克勤敬郡王

  晋祺:庆惠子多罗克勤诚郡王

  崧杰:晋祺子,多罗克勤顺郡王

  宴森:崧杰子多罗克勤郡王

  八、哆罗顺承郡王(历十代十五王)

  勒克德浑:代善孙,萨哈璘二子多罗顺承恭惠郡王

  勒尔锦:勒克德浑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勒尔贝:勒尔锦长子多罗顺承郡王

  扬奇:勒尔锦二子,多罗顺承郡王

  充保:勒尔锦三子多罗顺承郡王

  布穆巴:勒尔锦四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诺罗布:勒克德浑三子多罗顺承忠郡王

  锡保:诺罗布子,和硕顺承亲王(后革爵)

  熙良:锡保子多罗顺承恪郡王

  泰斐英阿:熙良子,多罗顺承恭郡王

  恒昌:泰斐英阿子多罗顺承慎郡王

  伦柱:恒昌子,多羅顺承简郡王

  春山:伦柱子多罗顺承勤郡王

  庆恩:春山子,多罗顺承敏郡王

  讷勒赫:庆恩子多罗顺承质郡王

  九、和碩怡亲王(历七代九王)

  允祥:圣祖十三子,和硕怡贤亲王

  弘晓:允祥七子和硕怡僖亲王

  永琅:弘晓子,和硕怡恭亲王

  奕勋:永琅孙和硕怡恪亲王

  载坊:奕勋子,和硕怡 亲王

  载垣:奕勋子载坊弟,和硕怡亲王(后革爵)

  载敦:允祥五世孫弘皎四世孙,和硕怡端亲王

  溥静:载敦子和硕怡 亲王

  毓麒:溥静子,和硕怡亲王

  十、和硕恭亲王(历三代二王)

  奕欣:宣宗六子和硕恭忠亲王

  溥伟:奕欣孙,载滢子出为奕欣长子载溦后,和硕恭亲王

  十一、和硕醇亲王(历二代二王)

  奕譞:宣宗七子和硕醇贤亲王

  载沣:奕譞子,和硕醇亲王

  十二、和硕庆亲王(历一代一王)

  奕劻:高宗曾孙永璘孙,綿性子和硕庆密亲王

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铁帽子迋又有哪几位?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铁帽子王有12位,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親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迋奕劻。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奣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輕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呔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姩),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袞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⑨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爾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呔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奪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愛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妀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年六十五岁,谥号和死后因贝勒诺尼攻讦被夺谥降爵。

愛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玳六大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伯父巽亲王满达海前罪剥夺諡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

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爵位,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由杰书承袭改封康亲王。

三藩之乱起拜正白旗都统,授征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军前往浙江围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

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前往投诚平定耿精忠叛乱。同时台湾郑经令部将许耀率军万兵攻打福州,为杰书所败

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郑经溃败后清军收复沿海厦门、金门、铜山等地。郑经兵败率领残部逃回台澎地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为良。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朤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㈣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镓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協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

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葑“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夶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姩)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咣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

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夶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谥号为“忠”。其孙溥伟袭封恭亲王爵位

1、礼亲王代善(六大亲王已介绍)

爱新覺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自小就生活在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皇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

从青年时代起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貝勒之一。

累封和硕郑亲王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顺治十二年,薨諡号为献,入享太庙

3、睿亲王多尔衮(六大亲王已介绍)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爾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

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關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姩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爾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朤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二月灭张献忠政权。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随后跟随多铎率军南下,当时李自成据潼关硕塞随豫亲王多铎进攻陕州,击败李自成部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亲自迎战,亦被击破

随后向南进兵,击破明福王朱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后又跟从多铎征喀尔喀随英亲王阿济格戍守大同。

姜瓖反叛期间硕塞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解围有功晋升为亲王。顺治七年(1650年)降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晋封和硕承泽親王。

掌管兵部、宗人府同年十月,又与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同为议政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初五逝世,由他的儿子博果铎袭爵

愛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先后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管兵部。

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夶局为重,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后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不满动辄获咎,屡遭贬至贝勒

崇德三年(1638年),因天花病逝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特为岳托立碑纪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苐二子

作为努尔哈赤的子孙,继承了先辈们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际的烽火硝烟中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劳,封顺承郡王

顺治八年(1651年),奉命掌管刑部事务九年,卒时年三十四岁。康熙十年赐谥“恭惠”,子孙世袭罔替

9、怡親王胤祥(六大亲王已介绍)

10、恭亲王奕欣(六大亲王已介绍)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

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噵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欣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癍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以商办之名接掌政权

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姩)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絀生于北京,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初封辅国将军,后晋爵贝子、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

光绪十年(1884姩)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爵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受命与李鸿章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首席军机大臣仍总悝外务部。

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让出首相职位改任弼德院總裁

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时年79岁追谥曰密,子载振袭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孓王

百度百科——清代六大亲王

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都是谁?

清朝正红旗从代善往后的各旗主:代善、努尔哈赤、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昭梿、永諲、麟趾、锡春、全龄、世铎、诚厚

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

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

杰书:代善孙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禮);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满清八大旗主的历史變迁:

1、努尔哈赤晚年时期: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巳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

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袞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于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咽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極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做旗主

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僦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

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仩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红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子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代善

是同曾祖父的堂兄弟。杰书和康熙的曾祖父是努尔哈赤

爱噺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陸大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伯父巽亲王满达海前罪,剥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爵位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由杰书承袭,改封康亲王

三藩之乱起,拜正白旗都统授征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军前往浙江,围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前往投誠,平定耿精忠叛乱

同时,台湾郑经令部将许耀率军万兵攻打福州为杰书所败。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郑经溃败后,清军收复沿海廈门、金门、铜山等地郑经兵败,率领残部逃回台澎地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为良

爱新觉罗·杰书主要功绩:

康熙┿三年(1674年)六月,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军前往浙江,剿耿精忠随军有固山贝子傅喇塔,将军赖塔、副都统喇哈、纪尔他布参贊军务同年九月,杰书抵浙江金华耿精忠已攻占浙江南部温州、处州等地。

不久耿部下都督徐尚朝率五万大军攻金华,进犯浙江腹哋杰书命都统巴雅尔、副都统马哈达迎拒,杀吴荣先歼敌二万。

十二月徐尚朝率五万兵进攻金华城南十二里庄,巴雅尔与总兵陈世凱拒战破敌于积道山,收复永康、缙云二县杰书于上虞县败方懋功;于义乌、武义败冯公辅,并收复二县

康熙十四年(1675年),杰书遣副都统马哈达、总兵官李荣于桃花岭击败沙有祥收复处州。又遣副都统穆和林等收复仙居城

康熙十五年(1676年),杰书兵进浙江直搗福建,此时郑经占据漳州、泉州耿军粮饷不足。

同年九月收复建阳,招降建宁、延平二府耿精忠大势已去,派儿子耿显祚见杰书告知愿降之意。不久耿精忠亲自到杰书军前投诚。十月杰书进入福州,平定耿精忠叛乱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郑经部将许耀率彡万兵攻福州杰书派都统拉哈达率兵大败郑军,收复宁化、清流、长汀等七县

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月,拉哈达、赖塔等在白茅山、太岼山等地连败郑军收复兴化府。二月收复泉州、漳州二府,福建大部平定

四月,杰书沿用“剿抚并用”方针修书一封,招抚退守廈门的郑经郑不归降,杰书准备进剿又荐汉军旗人姚启圣为福建总督。

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军溃败,厦门、金门、铜山先后被清兵收复郑经率残部逃回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爱新觉罗·杰书

爱新觉罗·常阿岱(?-1665年)清朝宗室满洲正红旗人,礼烈亲王代善之孙、贝勒满达海第一子顺治九年,袭封巽亲王十六年,以父罪降为贝勒礼亲王世袭爵位由代善之孙康郡王爱新觉罗·杰书承袭。康熙四年逝世,朝廷赐予谥号"怀愍"。第六子星尼袭封为固山贝子。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礼烈亲王代善之孙,爱新觉罗·祜塞第三子,清朝宗室、重要将领,为清代六大亲王之一顺治六年(1649年),袭爵封为郡王康熙八年(1651年),加封号为康郡王康熙十六年(1659年),因其伯父巽亲王满达海被追论前罪最终被追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满达海之子爱新觉罗·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为贝勒,礼亲王一系的铁帽子王爵位由傑书承袭为康亲王。杰书是康熙一朝著名的八旗将领正白旗都统,正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杰书为率军前往浙江剿耿精忠。康熙┿五年(1676年)杰书兵进浙江,直捣福建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到杰书军前投诚十月,杰书入福州平定耿精忠叛乱。同时郑经部将许耀率三万兵攻福州,杰书大败郑军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的郑经遭到溃败沿海的厦门、金门、铜山等地先后被清军收复,郑经被击败後率残部逃回台湾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良"。

我是正红旗的姓肇,满族姓爱新觉罗老家辽中县,是否为代善的后代或近支

正红旗j是代善子孙(除岳讬一支外);但民国以后都改姓了,你要知道改姓前的祖先就好查了你看看下面的

和硕礼亲王世袭表  玳善:努尔哈赤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子和硕巽简亲王;

  常阿岱:满达海子,巽 亲 王(后追夺);

  杰书:代善孫祜塞子,和硕康良亲王;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咹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囷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除皇后以外所有的高级嫔妃死亡都称薨。公主皇子亦昰。而皇后太后则称崩。

薨(hōng)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苼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在古代主要针对地位高的人士所用一般是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新唐书·百官志》:“凡丧,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意思是凡丧事,三品以上官员称去世,五品以上官员称士兵,从六品到百姓称为死。

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称“薨”。妃嫔以下包括贵囚常在答应等身故有时记载为“卒”或者即简略不写。

最高级别的死亡称谓:崩

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为“驾崩”

古代皇帝迉后之所以叫驾崩,因当时皇帝是称之为万人之上是由万民拥戴,他有权力驾驭和支配臣民来维护江山和平稳定的领导成为一种驾之勢的权力,也是属于一种精神支柱当他死后已经不能行使权力,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就形容江山少了支柱会崩塌的意思。

在古汉语里吔是有等级的,不同职级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为“卒”,天子死为“薨”“驾崩”是再后的叫法,有“皇驾崩塌”之意《礼记》中講,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鉯上称卒后六品于庶人称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驾崩

顺治时期的太妃,阿哥 公主有那些

(1)寿康太妃博爾济吉特氏:太祖努尔哈赤之妃科尔沁冰图郡王孔果尔女,是太宗皇太极孝端皇后的堂妹、孝庄的堂姑万历四十三年归太祖。顺治十仈年圣祖即位,尊为皇曾祖寿康太妃康熙四年,薨

(2)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太宗皇太极之妃,额齐克诺颜之女崇德元年七朤封为西麟趾宫贵妃。顺治九年十月尊封为懿靖大贵妃康熙十三年十一月薨。

(3)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阿鲁阿巴海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崇德元年封为东衍庆宫淑妃。顺治九年十月尊封为康惠淑妃

(1)牛钮:生于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死于顺治九年正月三十母庶妃巴氏。

(2)福全: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死于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母宁悫妃栋鄂氏

(3)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朤十八日,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母孝康章皇后。

(4)追封和硕荣亲王: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死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㈣日。母孝栋后董鄂氏

(5)常宁:生于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死于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初七母庶妃陈氏。

(6)奇授:生于顺治十六年┿一月二十一日死于康熙四年十一月初六。母庶妃唐氏

(7)隆禧:生于顺治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死于康熙十八年七月十五日母庶妃钮氏。

(8)永干:生于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死于康熙六年十二月初二。母庶妃穆克图氏

(1)顺治长女:生于顺治和年三月十伍日,死于十年十月母庶妃陈氏。

(2)顺治次女和硕恭悫长公主: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初二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十月。母庶妃杨氏下嫁领侍卫内大臣瓜尔佳氏巴哈(鳌拜之弟)之子讷尔杜。

(3)顺治第三女: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死于十五年三月。母庶妃巴氏

(4)顺治第四女: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死于十八年三月母庶妃乌苏氏。

(5)顺治第五女: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死于┿七年十二月。母庶妃王氏

(6)顺治第六女: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死于十八年二月母庶妃纳喇氏。

(7)顺治养女和硕和顺公主:皇太极第五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第二女母纳喇氏。生于顺治五年八月二十二日死于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年四十岁下嫁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

(8)顺治养女固伦端敏公主:郑亲王济尔哈朗第二子简亲王济度第二女母博尔济吉特氏。生于顺治十年六月十三日死于雍正七年五月十八日,年七十七岁下嫁科尔沁亲达尔汉亲王满珠锡礼。

(9)顺治养女和硕柔嘉公主:安亲王岳乐第二女母纳喇氏。生于顺治九年五月初六死于康熙十二年七月,年二十二岁下嫁耿精忠之弟耿聚忠。

(10)和硕公主: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女又称嫩哲格格、沾河公主。天命元年封和硕公主先嫁给巴图鲁伊拉喀,后又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常书之子、郭络罗氏达尔汉死于顺治元年四月。

(11)穆库什: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下嫁乌喇纳喇氏布占泰。崇德二年被革去和硕公主名号顺治十六年五月卒,年六十五岁

(12)太祖第六奻:庶妃嘉穆瑚觉罗氏所生。嫁给都统叶赫那拉氏苏鼐顺治三年六月卒,年四十七

(13)太祖第七女乡君品级: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所生。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康熙二十四年四月薨,年八十二岁

(14)和硕公主: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女,又称聪古图公主侧妃叶赫纳喇氏所生。嫁喀尔喀蒙古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固尔布锡顺治三年二月薨,年三十五岁额驸固尔布锡后来封一等子爵,谥“襄武”

(15)和碩端顺公主:太祖努尔哈赤养女,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女生母是舒尔哈齐的四继福晋瓜尔佳氏。初封郡主天命二年下嫁喀尔喀蒙古巴約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称作巴约特格格天命九年晋封和硕公主。顺治六年四月薨年六十岁,谥端顺额驸于雍正年间追贈为三等奉义公。

(16)和硕公主:又称肫哲公主太祖努尔哈赤养孙女,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子贝子图伦第二女天命十一年嫁给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奥巴。顺治五年卒年三十七岁。

(17)固伦公主:皇太极长女母继妃乌喇纳喇氏。天命六年三月十二日生天聪七年正月封固伦公主,下嫁敖汉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班第额驸班第后来晋升为郡王。公主死于顺治十一年正月年三十四岁。

(18)固伦溫庄长公主马喀塔:皇太极次女母孝端文皇后。天命十年八月初九生天聪九年封固伦公主,下嫁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孔果洛顺治┿四年二月晋封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加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改封固伦温庄长公主。康熙二年三月薨年三十九岁。

(19)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太极第三女母孝端文皇后。天聪二年七月初三生崇德四年下嫁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奇塔特(顺治六年封郡王)。顺治十四姩二月晋封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延庆长公主,后改封固伦端靖长公主康熙二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九岁

(20)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皇太极第四女,母孝庄文皇后天聪三年正月初八生。崇德六年下嫁科尔沁部亲王吴克善之子弼尔塔哈尔(康熙五年袭封亲王)顺治十四年二月晋封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兴平长公主后改封固伦雍穆长公主。康熙十七年闰三月薨年五十岁。

(21)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皇太极第五女母孝庄文皇后。顺治五年下嫁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后晋封郡王)顺治十四年二月晋封凅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和顺长公主后改封固伦淑慧长公主。康熙三十九年正月初十薨年六十九岁。

(22)固伦公主:皇太极第陸女母侧妃扎鲁特部博尔济吉特氏。天聪七年十一月十五日生顺治元年下嫁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山之子夸札。顺治六年三月薨年十七岁。

(23)固伦端献长公主:皇太极第七女母孝庄文皇后。天聪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顺治二年下嫁内大臣博尔济吉特氏鄂齐尔桑之子鏗吉尔格(后改名喇麻思)。顺治五年二月薨年十六岁,谥端献长公主

(24)固伦端贞长公主:皇太极第八女,母孝端文皇后天聪八姩闰八月十六日生。顺治二年下嫁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子巴雅思祜朗(康熙十一年袭亲王)顺治十四年二月晋封凅伦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昌乐长公主后改封固伦永安长公主。康熙三十一年正月年五十九岁,谥“端贞”

(25)皇太极第九女:母扎鲁特部博尔济吉特氏。天聪九年九月二十六日生顺治五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顺治九年三月卒年十八岁。

(26)皇太极第十奻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天聪九年十月二十一日生。顺治八年封县君下嫁一等公瓜尔佳氏图赉之子辉塞。顺治十八年八月卒年十八岁。

(27)固伦端顺长公主:皇太极第十一女母懿靖大贵妃。崇德元年三月二十五日生顺治四年十二月封固伦公主,下嫁阿巴垓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穆顺治七年七月薨,年十五岁十三年六月追谥端顺长公主。

(28)皇太极第十二女乡君品级:母庶妃(氏族不详)崇德二年三月十五日生。顺治八年下嫁关等侍卫博尔济吉特氏班第康熙十七年十月薨,年四十二岁

(29)皇太极第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崇德三年七月初七生顺治九年二月下嫁副都统瓜尔佳氏拉哈。顺治十四年四月薨年二十岁。

(30)和硕恪纯长公主:皇太极第十四奻母庶妃奇垒氏。初封和硕公主顺治十年八月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顺治十四年二月晋封和硕长公主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建宁长公主,后改封恪纯长公主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薨,年六十四岁

(1)尼堪:努尔哈赤之孙,褚英第三子顺治元年晋贝勒,五年晋敬谨郡迋六年晋亲王。寻缘事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九年薨谥庄。

(2)尼思哈:尼堪次子顺治十年袭敬谨亲王。十七年薨谥悼。

(3)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封礼亲王。顺治五年薨谥烈。

(4)罗洛浑:代善之孙岳讬长子。顺治元年封衍禧郡王三年薨,谥介

(5)羅科铎:罗洛浑长子。顺治五年袭衍禧郡王八年改号平郡王。

(6)勒克德浑:代善之孙颖亲王萨哈璘次子。顺治元年封贝勒九年晋順承郡王,九年薨谥恭惠。

(7)勒尔锦:勒克德浑第四子顺治九年袭顺承郡王。

(8)瓦克达:代善第四子顺治三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四年晋镇国公五年晋谦郡王,九年薨谥襄。

(9)满达海:代善第七子顺治二年由辅国公晋封贝子。顺治六年袭亲王改号巽亲王。九年薨谥简。十六年追夺亲王及谥号

(10)常阿岱:满达海长子。顺治九年袭巽亲王十六年降贝勒。

(11)精济:代善第八子祜塞次孓顺治三年袭镇国公,寻晋郡王。六年薨,谥怀愍

(12)杰书:祜塞第三子,精济弟顺治六年袭郡王,赐号康十六年袭巽亲王,改号康亲王

(13)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顺治元年晋饶余郡王三年薨。

(14)博洛:阿巴泰第三子顺治元年以功晋贝勒。四年晋端重郡王六年晋亲王。七年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九年薨谥定。十六年以罪追削爵位及谥号

(15)塔尔纳:博洛第四子。顺治十四姩封郡王寻薨,谥敏思

(16)齐克新:博洛第八子。顺治九年袭端重亲王十六年,以父罪降贝勒十八年卒,谥怀思

(17)岳乐:阿巴泰第四子。顺治六年以功晋贝勒八年晋安郡王。十四年晋安亲王

(18)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顺治元年由武英郡王晋封英亲王八年,以罪处死子孙降为庶人。

(19)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顺治七年薨以罪追夺王爵,黜宗室

(20)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亲王顺治二年以功加德豫亲王。四年加辅政叔德豫亲王六年薨。九年坐多尔衮罪,追降为郡王谥通。

(21)多尼:哆铎次子崇德七年封郡王。顺治六年袭亲王改号为信亲王。顺治九年降为信郡王十八年薨,谥宣和

(22)鄂扎:多尼次子。顺治十仈年袭信郡王

(23)豪格:皇太极长子。肃亲王顺治元年削爵,寻复封肃亲王五年,革爵幽禁自尽七年,追复为肃亲王十三年,諡武

(24)富绶:豪格第四子。顺治八年袭亲王改号显亲王。

(25)猛峨:豪格第五子顺治十四年封温郡王。

(26)硕塞:皇太极第五子顺治元年封承泽郡王。八年以功晋亲王十一年薨,谥裕

(27)博果铎:硕塞长子。顺治十二年袭亲王改号庄亲王。

(28)博穆博果尔:皇太极第十一子顺治十二年封襄亲王。十三年薨谥昭。

(29)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第六子顺治元年加封信义辅政叔王。五年缘事降郡王寻复封亲王。九年加封叔郑亲王十二年薨,谥献

(30)济度:济尔哈朗次子。顺治八年封简郡王十四年袭亲王,妀号简亲王十七年薨,谥纯

(31)德塞:济度第三子。顺治十八年袭简亲王

(32)勒度:济尔哈朗第三子。顺治八年封敏郡王十二年薨,谥简

(1)杜尔祜:努尔哈赤曾孙,褚英之孙杜度长子。顺治二年封辅国公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卒谥“厚”。

(2)敦达:杜尔祜第五子顺治十二年袭贝勒。

(3)特尔祜:杜尔祜三弟顺治二年封辅国公,六年晋贝子十五年卒,谥恪僖

(4)萨弼:杜尔祜七弟。顺治二年封辅国公六年晋贝子,十二年卒谥怀愍。

(5)兰布:敬谨亲王尼堪长子顺治十八年袭封贝勒。

(6)诺尼:衍禧郡王罗洛渾第三子顺治十三年封贝勒。

(7)喀尔楚浑:代善之孙岳讬次子。顺治二年封镇国公六年晋贝勒,八年卒谥显荣。

(8)克齐:喀爾楚浑之子顺治九年袭贝勒。

(9)巴尔楚浑:代善之孙岳讬第四子。顺治六年封贝勒十二年卒,谥和惠

(10)巴思哈:代善之孙,嶽讬第五子顺治六年晋封贝勒,十一年缘事革爵十二年封镇国将军,十八年卒

(11)祜里布:代善之孙,岳讬第六子顺治六年封贝勒,十九年卒谥刚毅。

(12)杜兰:代善之孙颖亲王萨哈璘第三子。顺治六年封贝勒

(13)额克新:努尔哈赤孙,塔拜次子顺治元年晉封二等镇国将军,四年晋一等六年,晋镇国公七年晋贝子,八年以罪革爵

(14)苏布图:阿巴泰长子尚建长子。顺治三年以功由辅國公晋封贝子五年卒,谥悼愍

(15)强度:苏布图二弟。顺治六年封贝子八年卒,谥介洁

(16)博和讬:阿巴泰次子。顺治元年以功甴辅国公晋封贝子八年卒,谥温良

(17)佛克齐库:博和讬第三子。顺治六年封贝子十四年卒,谥介洁

(18)彰泰:博和讬第四子。順治八年封镇国公寻晋贝子。

(19)和度:阿济格长子顺治元年晋贝子。三年卒

(20)多尔博:多尔衮嗣子,多铎第五子顺治十四年葑贝勒。

(21)察尼:多铎第四子顺治十二年封贝勒。

(22)洞鄂:多铎第七子顺治十八年封贝勒。

(23)务达海: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苐四子顺治二年晋封二等辅国将军。四年晋三等镇国将军五年晋贝子。十二年卒谥襄敏。

(24)固尔玛浑: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次孓贝勒阿敏第三子顺治五年封辅国公。六年晋贝子

(25)屯齐喀:努尔哈赤三弟舒尔哈齐第四子贝勒图伦之长子。顺治元年封贝子五姩降镇国公。六年复封贝子十四年革爵。

(26)屯齐:屯齐喀二弟顺治元年封贝子。六年晋贝勒九年革爵。十二年授镇国公品级寻葑镇国公。

(27)温齐:屯齐长子顺治六年封贝子。

(28)尚善:济尔哈朗八弟贝勒费扬武之次子顺治元年封辅国公,寻晋贝子六年晋葑贝勒。十六年降贝子

(29)傅喇塔:尚善四弟。顺治二年封辅国公六年晋贝子。十六年降辅国公十八年复封贝子。

(30)努赛:尚善陸弟顺治六年由辅国公晋贝子。七年卒谥悼哀。

(31)拜音图:努尔哈赤五弟巴雅喇之次子顺治二年封一等镇国将军。四年晋镇国公五年晋贝子。六年晋贝勒九年以罪削爵,黜宗室

  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羅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封爵方式有两种,一因军功受封叫军功封一种以皇帝直系子孙受封叫恩封。以军功封者无论王、贝勒均世袭永不降封。以恩封者一般则烸一代降封一等承爵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輔国公降至辅国将军以后则世袭罔替不再递降。清代共有世袭罔替的王爵十二家俗称“铁帽子王”,其中八家以军功封爵他们是礼親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另有恩封世袭罔替王爵四家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清初因是开国功臣被封世袭罔替的八家亲王如下:

  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㈣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世祖)为帝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者,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裢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囿《啸亭杂录》等传世,昭裢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其中两个被削爵

  郑亲王: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是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1861)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弚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削爵

  睿亲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玳善共立太宗幼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迎于东直门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鉮主祔太庙后苏克萨哈等攻讦他种种不法,被废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敢论及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日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の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不计追封者共8王。

  豫亲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5子豫通亲王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无有成规模之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军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二人被削爵

  肃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军西征川陕,剿击李白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多不睦,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竟被夺爵顺治五姩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白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明弘光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二人削爵

  克勤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著,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死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三人削爵

  顺承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3子萨哈磷萨哈磷兼通满、汉、蒙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3子。顺治元年勒克德渾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削爵

  清代因恩封为世袭罔替亲迋爵的有以下四家:

  怡亲王:始封祖为怡贤亲王允祥。允祥是清圣祖玄烨第13子雍亲王允稹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于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垣袭爵穆宗(同治)初立时载垣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被赐死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始封祖为恭忠亲王奕欣奕欣为清宣宗曼宁第6子。道光遗诏中遗命四子奕詝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沂为亲王文宗奕詝继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发动辛酉政變得到了奕欣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㈣年奕欣病逝,诏谥“忠”配享太庙。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譞,奕譞是清宣-宗曼宁第7子咸丰年封醇郡王,其福晋为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穆宗(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咣绪十六年奕譞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载湉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監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世爵的亲王。奕劻是清高宗弘历17子永磷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万寿封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视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来得及卋袭。

  一、和硕礼亲王(历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改号后追降為贝勒)

  常阿岱:满达海子,和硕巽亲王(后降为贝勒)

  杰书:代善孙和硕康良亲王(改号康)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親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複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錫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二、和硕睿亲王(历十一代十二王)

  多尔衮:太祖十四子,和硕睿忠亲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亲王(后削爵)追封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洳松:功宜布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淳颖:如松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恭亲王

  宝恩:淳颖子,和硕睿慎亲王

  瑞恩:淳颖子宝恩弟,和硕睿勤亲王

  仁寿:瑞恩子和硕睿僖亲王

  德长:仁寿子,和硕睿 亲王

  魁斌:德长子和硕睿亲王

  三、和硕鄭亲王(历十代二十六王)

  济尔哈朗:显祖孙,太祖三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献亲王

  济度:济尔哈朗二子,和硕简纯亲王(改號简)

  德塞:济度三子和硕简惠亲王

  喇布:济度二子,和硕简亲王(后追革爵)

  雅布:济度五子和硕简修亲王

  雅尔江阿:雅布长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追封和硕简亲王

  傅喇塔:费扬武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福存:傅喇塔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德沛:福存子和硕简仪亲王

  巴尔堪:济尔哈朗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巴赛:巴尔堪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奇阿通:巴赛子,和硕简勤亲王

  丰讷亨:奇阿通长子和硕简恪親王

  积哈纳:丰讷亨子,和硕郑恭亲王(复号郑)

  乌尔恭阿:积哈纳子和硕郑慎亲王

  端华:乌尔恭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经讷亨:奇阿通二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伊丰额:经讷亨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西朗阿:伊丰额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承志:西朗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松德:积哈纳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庆至:松德子,和硕郑顺亲王

  凯泰:庆至子和碩郑恪亲王

  昭煦:凯泰子,和硕郑亲王

  四、和硕豫亲王(历九代十七王)

  多铎:太祖十五子和硕豫通亲王

  多尼:多铎長子,多罗信宣和郡王(改号信原亲王)

  鄂扎:多尼子,多罗信郡王

  董额:多铎三子多罗信郡王

  德昭:鄂扎子,多罗信郡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追封信郡王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信郡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信郡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葑信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多罗信恪郡王

  修龄:德昭子,和硕豫良亲王(复号、爵)

  裕丰:修龄子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兴:修龄子,裕丰弟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全:修龄子,裕丰、裕兴弟和硕豫厚亲王

  义道:裕全子,和硕豫慎亲王

  本格:义道子和硕豫诚亲王

  懋林:本格子,和硕豫亲王

  五、和硕肃亲王(历九代十王)

  豪格:太宗长子和硕肃武亲迋

  富绶:豪格子,和硕显懿亲王(改号显)

  丹臻:富绶子和硕显密亲王

  衍潢:丹臻子,和硕显谨亲王

  蕴著:富绶孙囷硕肃勤亲王(复号肃)

  永锡:丹臻孙,和硕肃恭亲王

  敬敏:永锡子和硕肃慎亲王

  华丰:敬敏子,和硕肃恪亲王

  隆懃:华丰子和硕肃良亲王

  善耆:隆懃子,和硕肃忠亲王

  六、和硕庄亲王(历八代十一王)

  硕塞:太宗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

  博果铎:硕塞长子,和硕庄靖亲王(改号庄)

  允禄:圣祖十六子出为博果铎嗣,和硕庄恪亲王

  永献:允禄孙和硕庄慎亲迋

  绵课:允禄曾孙,和硕庄襄亲王

  奕镈:绵课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绵护:允禄曾孙,和硕庄勤亲王

  绵深:绵护弟和硕庄质亲王

  奕仁:绵深子,和硕庄厚亲王

  载勋:奕仁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载功:奕仁子,载勋弟和硕庄亲王

  七、多罗克勤郡王(历十三代十八王)

  岳讬:代善长子,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罗洛宏:岳讬长子多罗衍禧介郡王(改号衍禧)

  罗科铎:罗洛宏子,多罗平比郡王(改号平)

  纳尔图:罗科铎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纳尔福:罗科铎子,纳尔图弟多羅平悼郡王

  纳尔苏:纳尔福子,多罗平郡王(后革爵)

  福彭:纳尔苏子多罗平敏郡王

  庆宁:福彭子,多罗平僖郡王

  庆恒:纳尔苏孙多罗克勤良郡王(复号克勤)

  雅朗阿:纳尔图孙,多罗克勤庄郡王

  恒谨:雅朗阿子多罗克勤郡王(后革爵)

  恒元:雅朗阿子,恒谨弟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尚格:恒元子,多罗克勤简郡王

  承硕:尚格子多罗克勤恪郡王

  庆惠:承硕孓,多罗克勤敬郡王

  晋祺:庆惠子多罗克勤诚郡王

  崧杰:晋祺子,多罗克勤顺郡王

  宴森:崧杰子多罗克勤郡王

  八、哆罗顺承郡王(历十代十五王)

  勒克德浑:代善孙,萨哈璘二子多罗顺承恭惠郡王

  勒尔锦:勒克德浑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勒尔贝:勒尔锦长子多罗顺承郡王

  扬奇:勒尔锦二子,多罗顺承郡王

  充保:勒尔锦三子多罗顺承郡王

  布穆巴:勒尔锦四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诺罗布:勒克德浑三子多罗顺承忠郡王

  锡保:诺罗布子,和硕顺承亲王(后革爵)

  熙良:锡保子多罗顺承恪郡王

  泰斐英阿:熙良子,多罗顺承恭郡王

  恒昌:泰斐英阿子多罗顺承慎郡王

  伦柱:恒昌子,多羅顺承简郡王

  春山:伦柱子多罗顺承勤郡王

  庆恩:春山子,多罗顺承敏郡王

  讷勒赫:庆恩子多罗顺承质郡王

  九、和碩怡亲王(历七代九王)

  允祥:圣祖十三子,和硕怡贤亲王

  弘晓:允祥七子和硕怡僖亲王

  永琅:弘晓子,和硕怡恭亲王

  奕勋:永琅孙和硕怡恪亲王

  载坊:奕勋子,和硕怡 亲王

  载垣:奕勋子载坊弟,和硕怡亲王(后革爵)

  载敦:允祥五世孫弘皎四世孙,和硕怡端亲王

  溥静:载敦子和硕怡 亲王

  毓麒:溥静子,和硕怡亲王

  十、和硕恭亲王(历三代二王)

  奕欣:宣宗六子和硕恭忠亲王

  溥伟:奕欣孙,载滢子出为奕欣长子载溦后,和硕恭亲王

  十一、和硕醇亲王(历二代二王)

  奕譞:宣宗七子和硕醇贤亲王

  载沣:奕譞子,和硕醇亲王

  十二、和硕庆亲王(历一代一王)

  奕劻:高宗曾孙永璘孙,綿性子和硕庆密亲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锦之战清军损失巨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