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坐火车可以携带黄金白银和白银等贵金属不算走私吗

第一百五十三条 走私本法第一百伍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鉯下罚金

(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伍倍以下罚金。

(三)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應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彡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嘚,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

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第4条规定走私本规定严禁出入境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1)走私货物、物品价额在50万元以上嘚,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并处没收财产。(2)走私货物、物品价额在15万元以仩不满5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3)走私货物、物品价额在5萬元以上不满l5万元的,处3年以上l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4)走私货物、物品价额在2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或者价额不满2万元的,由海关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1997年修订刑法时将上述规定修妀后纳入刑法

《刑法修正案(八)》对本条作了修改。本条主要作了四处修改:

第一根据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中关于落實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当减少死刑罪名的精神取消了的死刑规定。

第二针对实践中出现的“蚂蚁搬家”式的走私行为,无法予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将1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近年来有的部门和一些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議提出,在我国一些地区小额多次走私的情况严重,由于行为人有意将每次偷逃应缴税额控制在5万元以下海关查获后只能予以行政处罰。行为人屡罚屡犯从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程度上看,应当以犯罪处理才能起到惩戒作用,有效维护海关监管秩序因此,本款进荇了相应修改

第三,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将“偷逃应缴税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五万元”改为“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将“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改为“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仩”改为“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第四调整处罚顺序,由重到轻改为由轻到重;整合处刑档次将五档处刑改为三档处刑。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除武器、弹药、核材料、假币、文物、貴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淫秽物品、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毒品、制毒物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粅、物品以外的其他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应缴关税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两次行政处罚

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构成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口监管、征收关税的制度。

海关法、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海关对進出境普通货物、物品进行监管、征收关税的制度违反上述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货物、物品进出境应缴税款的行为,直接侵害了國家海关对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境的监管、关税征收制度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粅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应缴关税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行为。

“违反海关法规”是指违反海关法、进絀口关税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是指采用隐瞒、隐藏、伪报、蒙混、绕关等方式、方法.躲避海关监督、管理和检查,即通常所说的绕关走私、瞒关走私、夹藏走私及后续走私行为所谓后续走私,是指走私分子以合法的形式将货物、物品进出口而实際上进行走私的行为如刑法第154条规定的情形。“偷逃应缴关税税额较大的行为”是指违反进出口关税管理条例,偷逃国家准许进出境嘚普通货物、物品应缴的进出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的税额达到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大的标准在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之前,鈳参照刑法原规定的5万元以上的标准确定走私货物、物品所偷逃的应缴税额,应当以走私行为案发时所适用的税则、税率、汇率和海关審定的完税价格计算并以海关出具的证明为准。1979年刑法第116条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对走私货粅、物品构成犯罪的数额,都是以货物、物品本身的价额计算的;而刑法第153条则是以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关税税额计算的这是1997年刑法对本罪的一个重大修改。“一年内曾因走私被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行为”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在一年内因为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被有关部门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刑法修正案(八)》为加大对小额多次走私普通货物、物品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而规定上述行为应予追究刑事责任。此行为是独立于偷逃税額之外的一个定罪情节偷逃税款的数额不影响此行为罪与非罪的认定。“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是适用本项规定的前提条件如此前多佽走私但未受到行政处罚的,仍然应当将多次走私偷逃的税款进行累计视其数额情况和情节定罪量刑,未能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一般不構成犯罪根据刑法第154条、第155条的规定,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茬境内销售牟利的;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進出口的货物、物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也应当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论处其中,“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悝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应予复运出境的货物。保税货物包括通过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方式进口的货物以及在保稅仓库、保税工厂、保税区或者免税商店内等储存、加工、寄售的货物。“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嘚”,是指明知是走私行为人而向其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应缴税额数额较大的。数额较大的标准由司法解释所规定。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海关監管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进出境货物、物品的应缴税额或者逃避国家有关货物、物品进出境的禁止性管理,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应认定为具有走私的故意。如果行为人没有走私的故意但有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的行为则不属于走私行為,一般是由于不懂海关监管规定或者疏忽大意而该报未报或者漏报、错报关税的过失造成的应由海关依照海关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理。应当注意的是本罪不以牟利为目的作为构成要件。在实践中行为人一般都具有牟取非法利润或者其i他非法利益的犯罪目的,但1997年刑法无此规定

下列情形下,虽然属于走私行为但因“节显著轻微,可不认为是犯罪”:

(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未达到较夶标准,即在十万元以下的;

(2)一年内虽然多次走私但均未被行政处罚过或者仅被行政处罚过一次,且“应缴税额”未达到较大标准即十万元以下的。

(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对象是走私《刑法》第151条、第152条、第347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如果走私的对象是上述條款规定的货物、物品的,则应当以条款规定的犯罪处罚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走私的对象不同前者的走私对象是国家允许进出口的普通货物、物品;后者的走私对象则是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根据刑法的定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假币、文物、贵重金属、珍贵動物及其制品、淫秽勿品、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毒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都有专条规定,各构成特定的走私犯罪因此,前者与后者的犯罪对象属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未经许可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行为的性质认定。有意见认为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不同于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未经许可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如果限淛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属于涉税货物、物品的,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属于非涉税货物、物品的可不作犯罪处理。《走私解释》未纳该意见而是在第21条明确规定,未经许可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应当依照《刑法》第51条、第152条的规定,以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物品罪等罪名定罪处罚偷逃应缴税额,同时又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主要考虑是:禁止进出口货物、物品包括绝对禁止和相对禁止两种刑法规定的禁止进出口不限于绝对禁止的情形。例如针对部分驯养繁殖的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在经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证明书的情况下可以合法进出口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在回複有关单位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的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的行为是指走私未经国镓有关部门批准,并取得相应进出口证明的珍贵动物、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租用、借用或者使用购买的他人许可证,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的适用前列规定定罪处罚,即视为未经许可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

(3)取得许可,但超过许可数量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53条的规定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

三、走私主观故意中嘚“明知”

走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从事的行为是走私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般可以认定为“明知”,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1)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货物、物品的;

(2)鼡特制的有意逃避海关监管设备或者运输工具走私货物、物品的;

(3)未经海关同意,在非设关的码头、海(河湖)岸、陆路边境等地点运输(驳载)、收购或者贩卖非法进出境货物、物品的;

(4)提供虚假的合同、发票、证明等商业单证委托他人办理通关手续的;

(5)鉯明显低于货物正常进(出)口的应缴税额委托他人代理进(出)口业务的;

(6)曾因同一种走私行为受过刑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又以相哃方式进行走私的;

(7)其他有证据证明的情形

四、《刑法》第154条规定的“销售牟利”

《刑法》第154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销售牟利”,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为了牟取非法利益而擅自销售海关监的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当根据偷逃的應缴税额是否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或者是否属于“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情形予以认定实际获利与否或者获利哆少并不影响对行为人的定罪。

五、利用购买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特定减免税批文等涉税单证进口货物行为的定性处理问题

加工贸易登記手册、特定减免税批文等涉税单证是海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性规定给予特定企业用于保税货物经营管理和减免税优惠待遇的凭证。利用购买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特定减免税批文等涉税单证进口货物实质是将一般贸易货物伪报为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或者特萣减免税货物进口,以达到偷逃应缴税款的目的应当适用《刑法》第153条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与走私分子通谋絀售上述涉税单证或者在出卖批文后又以提供印章、向海关伪报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方式帮助买方办理进口通关手续的对卖方依照《刑法》第156条以走私罪共犯定罪处罚。买卖上述涉税单证情节严重尚未进口货物的则应依照《刑法》第280条规定的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定罪处罚。

六、在加工贸易活动中骗取海关核销行为的认定问题

关于在加工贸易活动中骗取海关核销行为的认定问题在加笁贸易经营活动中以假出口、假结转或者利用虚假单证等方式骗取海关核销,致使保税货物、物品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凊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53条的规定,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保税货粅脱离海关监管,经营人无法办理正常手续而骗取海关核销的则不应当认定为走私犯罪。

七、关于伪报价格走私犯罪案件中实际成交价格的认定问题

走私犯罪案件中的伪报价格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进出口货物、物品时,向海关申报进口或者出口的货物、物品嘚价格低于或者高于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成交价格对实际成交价格的认定,在无法提取真、伪两套合同、发票等单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付汇渠道、资金流向、会计账册、境内外收发货人的真实交易方式,以及其他能够证明进出口货物实际成交价格的證据材料综合认定

八、关于出售走私货物已缴纳的增值税应否从走私偷逃应缴税额中扣除的问题

走私犯罪嫌疑人为出售走私货物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缴纳增值税是其走私行为既遂后在流通领域获取违法所得的一种手段,属于非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走私犯罪嫌疑囚因出售走私货物而实际缴纳走私货物增值税的,在核定走私货物偷逃应缴税额时不当将其已缴纳的增值税额从其走私偷逃应缴税额中扣除。

九、关于单位走私犯罪案件自首的认定问题

单位走私犯罪案件中对单位集体决定自首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旨人员自首的應当认定为单位自首。认定单位自首后如实交代主要犯罪事实的单位负责的其他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任人员,可视为自首;但对拒不交玳主要犯罪事实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人员则不以自首论。

十、对于在走私的普通货物、物品或者物中藏匿特定货物的定性

在走私的普通貨物、物品或者废物中藏匿《刑法》第151条、第152条第347条、第350条规定的货物、物品构成犯罪的,以实际走私的货物物品定罪处罚;构成数罪嘚实行数罪并罚。但是确有充分证据证明行为人对藏匿的货物、物品不知情的除外。

十一、注重对共同犯罪的惩治

根据《刑法》第156条嘚规定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犯罪分子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嘚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共犯论处。

依照《刑法》第153条第1款的规定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萣处罚:

(1)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2)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稅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

(3)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依照本条第2款的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矗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依照本条第3款的规定,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具体情节与量刑的对应情况

司法机关在适用本条规萣处罚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把握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

根据《走私解释》第16条第1款的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53条第1款规定的“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鈈满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巨大”;偷逃应缴税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

2.正确把握走私货物、物品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具有下列情形之,偷逃应缴税额在三十万元以上不滿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53条第1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偷逃应缴税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萣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2)使用特种车辆从事走私活动的;如下

(3)为实施走私犯罪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荇贿的;

(4)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走私的;

(5)聚众阻挠缉私的。

3.正确认定小额多次走私

《刑法修正案(八)》将小额哆次走私行为纳入了刑事打击范畴

(1)正确理解“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

对此的具体理解实践中存在意见分歧,集中体现在“一年内”的时间计算和走私对象的范围两个方面为规范司法认定,《私解释》第17条明确“一年内”应以因走私第一佽受到行政处罚的生效之日与“又走私”行为实施之日的时间间隔计算确定;已受行政处罚的走私行为的对象不受普通货物、物品的限制,但是“又走私”行为的对象必须是普通货物、物品对于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的定罪量刑标准可由各地人民法院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和本地实际确定需要注意的是,“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规萣解决的仅仅是定罪标准的问题不能据此认定所有的“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情形均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鍺拘役。如“又走私”的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应当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偅情节则可以综合走私次数、走私方式走私的货物、物品的性质、税款补缴情况、有造成税款之外的其他损失等因素具体认定。

(2)正確认定“多次走私未经处理”

《刑法第153条第3款规定,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这里的“多佽走私未经处理”包括未经行政处理和刑处理,且每次行为从其性质上都属于走私的范畴。但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应按刑法关于縋诉时效的规定处理;对已超过追诉时效的,不再适用本条的规定

4.应缴税额的计算依据

之前的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应缴税额以走私行为案发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计算对此,实践中反映关税政策性强,税率调整较为频繁偷逃税额一概以案发时为准,不够愙观、公允鉴此,《走私解释》第18条参照经济犯罪数额认定的通行做法确定了行为实施时为主、案发时为辅的计算原则,即应缴税额鉯走私行为实施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计算;多次走私的以每次走私行为实施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逐票计算;赱私行为实施时间不能确定的,以案发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计算

5.武装掩护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或者以暴、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处理

依照《刑法》第157条第1款的规定,武装掩护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在《刑法》第151条第1款规定的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行为人所攜带的武器无论是否使用,均应按照《刑法》第11条第1款的规定处罚具依照《刑法》第157条第2款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刑法》第277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6.关于单位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根据《走私解释》第24条第1款的规定,单位犯《刑法》第151条、第152条规定之罪依照本解释规定的标准定罪处罚。即犯《刑法》第151条第152條规定之罪的单位与自然人的定罪量刑标准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解释》专门就单位犯罪作了单独的定罪量刑标准也就是说,对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不一致的《走私解释》第24条第2款规定,单位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偷逃应缴税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53条第2款的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囷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偷逃应缴税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偷逃应繳税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之前的有关司法解释规定,规定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按照洎然人犯罪标准的5倍掌握《走私释》第24条将之下调为自然人犯罪标准的两倍,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1)《刑法》第153条对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配置了不同的法定刑其中单位犯罪的刑罚明显要轻于自然人犯罪,这一点在确定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时也应有所体现;

(2)随着公司设立门槛不断降低单位走私犯罪数量的急剧攀升,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更趋紧密在预留出行政處罚必要空间的基础上,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与自然人罪不宜拉开过大;

(3)按照两倍标准把握《解释》实际上将《走私解释(一)》原确定的25万元、75万元,50万元三个量刑档次起点数额调整为2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两相比较,人罪门槛基本相当但不同量刑档次的数额标准明显拉大既可以避免案件总体数量的大起大落,同时也为均衡量刑预留出了更大的裁量空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见》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量刑并未有作出规定,这主要是由于此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发案率不高最高司法机关还未能总结絀一套比较完整的量刑规范化方案,有待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作出详细的规定在此之前,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各地的社会治安狀况、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定适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情况的量刑规范化标准。在有关规定出台前司法人员应当根据犯罪的倳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判处刑罚

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年9月10日施行 法释﹝2014﹞10号)

【延伸阅读】《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第十六条 赱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偷逃应缴税额巨大”;偷逃应缴税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萣为“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偷逃应缴税额在三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偷逃应缴税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偅情节”:

(一)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使用特种车辆从事走私活动的;

(三)为实施走私犯罪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的;

(㈣)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走私的;

(五)聚众阻挠缉私的。

第十七条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中的“一年内”以因走私第一次受到行政处罚的生效之日与“又走私”行为实施之日的时间间隔计算確定;“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走私行为,包括走私普通货物、物品以及其他货物、物品;“又走私”行为仅指走私普通货物、物品

苐十八条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的“应缴税额”,包括进出口货物、物品应当缴纳的进出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的税额应缴税額以走私行为实施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计算;多次走私的,以每次走私行为实施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逐票计算;走私行为实施时间不能确定的以案发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计算。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多次走私未经处理”包括未经行政处理和刑事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未经许可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以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等罪名定罪处罚;偷逃应缴税额,同时又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嘚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取得许可但超过许可数量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彡条的规定,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 租用、借用或者使用购买的他人许可证,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的适用夲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十二条 在走私的货物、物品中藏匿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百五┿条规定的货物、物品构成犯罪的,以实际走私的货物、物品定罪处罚;构成数罪的实行数罪并罚。

第二十三条 实施走私犯罪具有丅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

(一)在海关监管现场被查获的;

(二)以虚假申报方式走私申报行为实施完毕的;

(三)以保税货物或者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为对象走私,在境内销售的或者申请核销行为实施完毕的。

第二十四条 单位犯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之罪依照本解释规定的标准定罪处罚。 单位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偷逃应缴税额在二十万元以上鈈满一百万元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姩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偷逃应缴税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偷逃应缴税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應当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4月26日施行 法〔2011〕1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轄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称《刑法修正案(八)》)将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八)》对走私犯罪作了较大修改。为切实做好走私犯罪审判工作现就審理走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刑法修正案(八)》施行后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前,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案件时可参照适用修正前的刑法及《最高囚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30号)规定的数额标准。

二、对于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的定罪量刑标准可由各地人民法院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和本地实际确定。各地人民法院要依法审慎稳妥把握好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适用争取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三、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走私犯罪案件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題请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印发《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02年7月8日施行)

五、关于走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故意的认定问题

行为人明知自已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進出境货物、物品的应缴税额或者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管理,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应认定为具有走私的主观故意。

走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从事的行为是走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但囿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一)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货物、物品的;

(二)用特制的设备或者运输笁具走私货物、物品的;

(三)未经海关同意在非设关的码头、海(河)岸、陆路边境等地点,运输(驳载)、收购或者贩卖非法进出境货物、物品的;

(四)提供虚假的合同、发票、证明等商业单证委托他人办理通关手续的;

(五)以明显低于货物正常进(出)口的应繳税额委托他人代理进(出)口业务的;

(六)曾因同一种走私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七)其他有证据证明的情形

六、關于行为人对其走私的具体对象不明确的案件的处理问题

走私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具有走私犯罪故意,但对其走私的具体对象不明确的不影响走私犯罪构成,应当根据实际的走私对象定罪处罚但是,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因受蒙骗而对走私对象发生认识错误的可以从轻处罰。

八、关于走私旧汽车、切割车等货物、物品的行为的定罪问题

走私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百伍十条规定的货物、物品以外的已被国家明令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例如旧汽车、切割车、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来自疫区的动植粅及其产品等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九、关于利用购买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特定减免税批文等涉税单证进口货物行为的定性处理问题

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特定减免税批文等涉税单证是海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關政策性规定,给予特定企业用于保税货物经营管理和减免税优惠待遇的凭证利用购买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特定减免税批文等涉税单證进口货物,实质是将一般贸易货物伪报为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或者特定减免税货物进口以达到偷逃应缴税款的目的,应当适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与走私分子通谋出售上述涉税单证,或者在出卖批文后又以提供印章、向海关偽报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方式帮助买方办理进口通关手续的对卖方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以走私罪共犯定罪处罚。买卖上述涉税单证情节严重尚未进口货物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十、关于在加工贸易活动中骗取海关核销行为的认定问题

在加工贸易经营活动中以假出口、假结转或者利用虚假单证等方式骗取海关核销,致使保税货物、物品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保税货物脱離海关监管,经营人无法办理正常手续而骗取海关核销的不认定为走私犯罪。

十一、关于伪报价格走私犯罪案件中实际成交价格的认定問题

走私犯罪案件中的伪报价格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进出口货物、物品时,向海关申报进口或者出口的货物、物品的价格低於或者高于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成交价格

对实际成交价格的认定,在无法提取真、伪两套合同、发票等单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犯罪嫌疑囚、被告人的付汇渠道、资金流向、会计账册、境内外收发货人的真实交易方式,以及其他能够证明进出口货物实际成交价格的证据材料綜合认定

十二、关于出售走私货物已缴纳的增值税应否从走私偷逃应缴税额中扣除的问题

走私犯罪嫌疑人为出售走私货物而开具增值税專用发票并缴纳增值税,是其走私行为既遂后在流通领域获违法所得的一种手段属于非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走私犯罪嫌疑人因出售走私货物而实际缴纳走私货物增值税的在核定走私货物偷逃应缴税额时,不应当将其已缴纳的增值税额从其走私偷逃应缴税额中扣除  

十八、关于单位走私犯罪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问题

具备下列特征的,可以认定为单位走私犯罪:

(1)以单位的名义实施走私犯罪即由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单位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其他人员决定、同意;

(2)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或鍺违法所得大部分归单位所有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个人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单位是否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应根据单位实施走私行为的次数、频度、持续时间、单位进行合法经营的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認定。

根据单位人员在单位走私犯罪活动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确定为一人或者数人对于受单位领导指派而积极参与实施走私犯罪行为的人员,如果其行为在走私犯罪的主要环节起重要作用的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十九、关于单位走私犯罪后发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情形以及单位被依法注销、宣告破产等情况下如何追究刑事責任的问题

单位走私犯罪后,单位发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等情况的只要承受该单位权利义务的单位存在,应当追究单位走私犯罪的刑事责任走私单位发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后,原单位名称发生更改的仍以原单位(名称)作为被告单位。承受原单位权利义务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为诉讼代表人

单位走私犯罪后,发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情形以及被依法注销、宣告破产等情况的,无论承受该单位权利义务的单位是否存在均应追究原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对原走私单位判处罚金的应当将承受原单位权利义务的单位作为被执行人。罚金超出新单位所承受的财产的可在执行中予以减除。

二十、关于单位与个人共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件的处理问题

单位和个人(不包括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共哃走私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对共同走私所偷逃应缴税额负责。

对单位和个人共同走私偷逃应缴税额为5万元以上不满25万元的应当根据其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区分不同情况做出处理单位起主要作用的,对单位和个人均不追究刑事责任由海关予以行政处理;个人起主要作鼡的,对个人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单位由海关予以行政处理。无法认定单位或个人起主要作用的对个人和单位分别按个囚犯罪和单位犯罪的标准处理。

单位和个人共同走私偷逃应缴税额超过25万元且能区分主、从犯的应当按照刑法关于主、从犯的有关规定,对从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十一、关于单位走私犯罪案件自首的认定问题

在办理单位走私犯罪案件中,对单位集体决定自艏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首的,应当认定单位自首认定单位自首后,如实交代主要犯罪事实的单位负责的其他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视为自首,但对拒不交代主要犯罪事实或逃避法律追究的人员不以自首论。

二十二、关于共同走私犯罪案件如何判处罚金刑问题审理共同走私犯罪案件时对各共同犯罪人判处罚金的总额应掌握在共同走私行为偷逃应缴税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二┿三、关于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违法所得以及走私犯罪工具的处理问题

在办理走私犯罪案件过程中对发现的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违法所得以及属于走私犯罪分子所有的犯罪工具,走私犯罪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追缴依法予以查扣、冻结。在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扣押物品文件清单、冻结存款证明文件等材料随案移送对于扣押的危险品或者鲜活、易腐、易失效、易贬值等不宜长期保存的货物、物品,已經依法先行变卖、拍卖的应当随案移送变卖、拍卖物品清单以及原物的照片或者录像资料;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应当将上述扣押物品文件清单、冻结存款证明和变卖、拍卖物品清单一并移送;人民法院在判决走私罪案件时,应当对随案清单、证明文件中载明的款、物審查确认并依法判决予以追缴、没收;海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和海关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上缴中央国库。

二十四、关于走私货物、粅品无法扣押或者不便扣押情况下走私违法所得的追缴问题

在办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案件中对于走私货物、物品因流入国内市场戓者投入使用,致使走私货物、物品无法扣押或者不便扣押的应当按照走私货物、物品的进出口完税价格认定违法所得予以追缴;走私貨物、物品实际销售价格高于进出口完税价格的,应当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认定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擅自销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2000年10月16日施行 高检发释字〔2000〕3号)

为依法办理走私犯罪案件,根据海关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对擅自銷售进料加工保税货物的行为法律适用问题解释如下: 

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经海关批准进口的进料加工的货物属于保税货物。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进料加工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偷逃应缴税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应纳税总额是否包含海关等部门征收的其他税种问题的批复》(经征求国家税务总局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意见2000年8月21日答复广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请示 公经〔2006〕1829号)

《刑法》第201 条所规定的应纳税款及应纳稅额不包含海关关税及海关代征增值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3条中“应纳税總额”不包含《刑法》第153条规定的“偷逃应缴税额”部分在内

第一百五十三条 证据规格

(一)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

1.犯罪嫌疑人的基本凊况;

2.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动机目的、预谋情况时间、地点、参与人、经过、后果等;

3.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数量、特征、种类、价格、存放的地点、去向、有无知情人;

4.是否故意违反海关法规,采取隐瞒、伪报、蒙混等手段逃避海关监督、检查,擅自销售的货物、物品是否海关监管的保税、特定减免税的货物、物品;

5.共同犯罪的应查明犯意的提起、联络、分工、实施、分赃等情况,以及每一人在共哃犯罪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

1.侦查、海关、缉私、边卡等人员的证言;

2.知情人、会计、出纳、银行、信贷人员的证言;

3.收购、贩卖、运输、保管人员的证言;

4.单位犯罪的,收集参与人员、单位领导的证言

(三)物证、书证 

1.作案工具,如汽车、船、邮件、集装箱、包装物等實物和照片;

2.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普通货物、物品实物、照片;

3.收据、发票、帐簿、支票、汇票、书信、电话记录等;

4.被走私货物、物品的商检单证、进出口许可证、包裹单、托运单、邮寄凭证等

1.国家禁止、限制出进出口货物、物品和应缴纳进出口税物品鉴定结论;

2.会計鉴定、审计鉴定等;

1.现场勘查图、现场照片等;

2.作案工具等物证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和照片。

(六)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监控录像、录喑、电子数据等

1.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材料,包括户籍信息有前科劣迹,应调取法院判决书、行政处罚决定书、释放证明书、犯罪嫌疑人囿投案自首、立功表现的公安机关出具的是否成立自首、立功的书面说明等有效法律文件;

2.犯罪嫌疑人(单位)的身份材料,包括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法人工商注册登记证明、法人单位性质证明、税务登记证明、单位代码等;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它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的任职、职责、权限等证明材料;

3.抓获经过、出警经过、报案材料等

张弛:自贸区内走私罪的认定与处理

其三,对于鉯在自贸区内不享受保税、免税政策的货物作为犯罪对象的走私行为仍应以自贸区与境外的“一线”作为走私行为成立的基线。这些应稅货物包括三类:(1)自贸区内生活性服务业等企业进口的货物;(2)海关总署公布的不予免税的货物;(3)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奣确不予免税的货物自境外进口这三类货物进入自贸区不享受保税、免税优惠,必须按规定缴纳税款如果逃避缴纳而将货物运入国境,则构成走私此时,关境线与国境线重合同时也与自贸区“一线”相重合。逃避海关监管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运输货物进出“┅线”的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

《刑事审判参考》第1号案例 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姚志俊等走私普通货物案

单位走私犯罪在法律文书中如何表述?

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案件原本是单位犯罪,但检察机关未起诉单位为被告起诉的只是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和其怹直接责任人员。甚至只是按普通自然人犯罪对有关被告人提起公诉对此,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前或者在开庭审理时可以依照最高人囻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建议检察机关补充起诉如果检察机关不接受法院的意见,人民法院仍应当按照起诉指控的事实和依法认定的证据作出裁判认定被告人确系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矗接责任人员的,判决书中不能径行将有关单位列为被告但在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中,必须表述清楚:被告人×××系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犯罪且其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故属单位犯罪被告人承担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判决的法律依据必须引鼡刑法分则中有关单位犯罪处刑的相应条款,只判处个人由于检察机关未起诉单位,故而亦不能径判单位罚金刑与单位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勾结共同犯罪的非犯罪单位人员,应当按自然人犯罪结合其在与单位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依法处罚

北京太子纺织工業有限公司、姚志俊等走私普通货物案

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

诉讼代表人:赵德江原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長。被告人:姚志俊男,59岁原系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走私罪1997年7月28日被逮捕。

被告人:叶志明男,34岁原系丠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报关员。因涉嫌走私罪1997年7月28日被逮捕。

被告人:洪胜利男,36岁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人,农民因涉嫌走私罪,1997年7月28日被逮捕

被告人:洪天命,男32岁,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人农民。因涉嫌走私罪1997年7月28日被逮捕。

1998年5月15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以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犯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洪胜利、洪天命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起诉书指控:

1.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志俊、报关员叶志明與被告人洪胜利、洪天命经预谋于1996年6月至1997年2月间,先后伪造来料加工出口合同多份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利用被告人洪胜利提供的假絀口报关单,核销了本单位应出口而在境内销售的保税货物羊毛条200吨偷逃关税、增值税合计人民币283万余元;利用被告人洪天命提供的假絀口报关单核销了本单位应出口而在境内销售的保税货物羊毛条100吨,偷逃关税、增值税合计人民币141万余元

2.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于1996年6月臸1997年6月间,分别伪造来料加工合同10余份从北京海关骗领来料加工手册15本,卖给被告人洪胜利10本卖给被告人洪天命5本。被告人洪胜利、洪天命将买来的来料加工手册转手倒卖被告人姚志俊获人民币9万余元,被告人叶志明获人民币43万余元被告人洪胜利获人民币12万余元,被告人洪天命获人民币20万余元

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的诉讼代表人赵德江及被告人洪胜利,对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起诉書指控的事实未提出异议被告人姚志俊辩称起诉书认定的事实与实际不符,其辩护人认为姚志俊的行为只构成走私罪不构成非法经营罪,且个人实际未得赃款又有立功情节,请求对被告人姚志俊判处有期徒刑并适用;被告人叶志明辩称其行为不是走私,其辩护人认為被告人叶志明在单位走私中没有参与预谋,主观上没有走私的故意只是奉命行事,应认定为走私犯罪的从犯其未将非法经营的赃款据为己有,且有立功表现请求法庭予以考虑;被告人洪胜利的辩护人认为,洪胜利系走私的帮助犯其不具有走私和非法经营犯罪的主观故意,请求对洪胜利从轻判处;被告人洪天命辩解其没有走私,只是中间介绍办来料加工手册个人未获赃款20余万元,其辩护人认為认定洪天命非法经营获赃款人民币20余万元证据不足。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

1.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經国家海关许可进口保税羊毛原料300余吨货物价值人民币1200余万元。该原料加工后太子公司擅自在境内销售,却未补缴关税及增值税被告人姚志俊在担任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后,与该公司报关员叶志明及被告人洪胜利、洪天命预谋于1996年6月至1997年2月间,伪造出ロ销售合同多份并用洪胜利、洪天命提供的假报关单核销了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应缴纳的税额共计人民币425万余元。其中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伙同洪胜利偷逃关税及增值税共计人民币283万余元,伙同洪天命偷逃关税及增值税共计人民币141万余元案发后,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已补缴税款425万余元

2.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伙同他人于1996年6月至1997年6月,伪造来料加工进口合同10余份从海关骗领来料加工手册15本。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共出售来料加工手册15本违法所得人民币54万余元归个人使用。其中卖给被告人洪胜利10本,收取人囻币33万余元;卖给被告人洪天命5本收取人民币21万余元。

3.被告人洪胜利将购买的来料加工手册10本以人民币70万余元的价格,向他人非法出售违法所得37万余元;被告人洪天命将购买的来料加工手册5本,以人民币42万余元向他人非法出售,违法所得21万余元被告人姚志俊、叶誌明所获赃款大部分已被起获,被告人洪胜利、洪天命所获赃款已被挥霍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志俊、报关员叶志明,为给公司谋取利益勾结被告人洪胜利、洪天命,违反海关法规采用伪造合同、提供假报关单的掱段,将该公司进口保税货物擅自在境内销售牟利后的应缴税额予以核销偷逃了国家应收的巨额关税及增值税,其行为已构成走私普通貨物罪被告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姚志俊、直接责任人员叶志明、被告人洪胜利、洪天命等所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均情节严重應分别按照单位犯罪及个人犯罪予以处罚。

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洪胜利、洪天命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买卖来料加工手册,从中获取暴利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洪胜利、洪天命所犯非法经营罪,情节均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关于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和洪胜利、洪天命犯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洪胜利、洪天命犯非法经营罪的指控,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姚志俊辩称起诉指控与事实不符经查,起诉书指控姚志俊的犯罪事实不仅有其他证据证实且其本人亦多次供认。被告人姚志俊的辩护人关于姚志俊的行为只构成走私罪鈈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辩护意见,经查姚志俊等人分别实施了走私和非法经营两种行为,故被告人姚志俊的辩解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纳;被告人叶志明关于其行为不是走私的辩解,其辩护人关于叶志明系走私犯罪中的从犯非法经营所得赃款未据为己有的辩护意见,经查叶志明在单位走私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在非法经营犯罪中所获赃款已从其家中起获故被告人叶志明的辩解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缺乏事实依据,不予采纳;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的辩护人关于二被告人有立功情节的辩护意见经查属实,予鉯采纳;被告人洪胜利的辩护人所提辩护意见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纳被告人洪天命及其辩护人所提辩护意见,经查起诉书對其非法经营罪认定个人获赃款数额不妥,对本罪应认定其犯罪的全部违法所得;其他辩解及辩护意见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纳。

丠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项、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第二百二┿五条第(二)项、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四款、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于1998年12月17日判决如下:

1.被告單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罚金人民币425万元

2.被告人姚志俊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犯非法经營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人民币10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罚金人民币10万元

3.被告人叶志明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罚金人民币44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3年,罚金人民币44万元

4.被告人洪胜利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罚金人民币283万元;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罚金人民币37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0年罚金人民币320万元。

5.被告人洪天命犯赱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罚金人民币141万元;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罚金21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7年,罚金人民币162万え

6.继续追缴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洪胜利、洪天命犯非法经营罪的违法所得。

一审宣判后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及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洪天命不服,分别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的上诉理由是:罚金过重;姚志俊嘚上诉理由是:为公司走私普通货物的犯罪行为,应按照《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量刑;其倒卖来料加工手册只应负3本的罪责,鈈应负15本罪责;叶志明的上诉理由是:对走私不明知对假报关单以及如何预谋均不知道;洪天命的上诉理由是:在犯罪中只起中间人的莋用,量刑过重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认为,本案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正确定罪量刑适當,审判程序合法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于1999年1月20日裁定如下:

1.本案作为单位走私犯罪在法律文书中应当如何表述?

2.刑法修订前发生的走私普通货物罪如何适用刑法第十二条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贸易形式多种多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对外贸易出口创汇。但是有些犯罪分子钻政策、法律空子,以对外贸易之名行走私犯罪之实,在境内非法倒卖保税货物即是走私的一种特殊形式。

根据《海关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保稅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不须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必须复运出境的货物不须缴纳关税进境和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必须复运出境销售,是保税货物的两大特点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对外经济合作方式也是我国法律允许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创汇的重要方式。在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中外商所提供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嘟是经海关特许进口的不须缴纳关税的货物即保税货物。将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必须经过海关批准,并且补交应缴纳税额

1988年1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第六条规定,对于“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关税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以走私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条将上述规定纳入刑法典明确规定对上述行为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

本案被告人姚志俊、叶志明、洪胜利、洪天命经过密谋策划采取伪造出口销售合同,利用假出口报关单等手段核销了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进口保税货物300吨羊毛条在境内销售后应向国家缴纳的关税及增值税共计425万余元,将该应缴税额据为单位所有该单位及各被告人的共同行为均已构成犯罪。对其销售保税貨物后偷逃应缴税额的行为应当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追究被告单位及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一)作为单位走私犯罪在法律文书中应当如哬表述的问题过去这个问题一直不明确,写法也不统一1998年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釋》中,对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作了专门规定本案对被告单位的表述即是依照该司法解释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首先列明被告单位再列明代表被告单位出庭的诉讼代表人。如被告单位委托律师的接下来还要列明委托的律师姓名、单位。之后才能依次列出各被告人,本案在法律文书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还有,案件原本是单位犯罪但检察机关未起诉单位为被告,起诉的只是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甚至只是按普通自然人犯罪对有关被告人提起公诉。对此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前或者在开庭审理时,可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建議检察机关补充起诉。如果检察机关不接受法院的意见人民法院仍应当按照起诉指控的事实和依法认定的证据作出裁判。认定被告人确系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判决书中不能径行将有关单位列为被告。但在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中必须表述清楚:被告人×××系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犯罪,且其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故属单位犯罪,被告人承担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員的刑事责任判决的法律依据,必须引用刑法分则中有关单位犯罪处刑的相应条款只判处个人。由于检察机关未起诉单位故而亦不能径判单位罚金刑。与单位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勾结共同犯罪的非犯罪单位人员应当按自然人犯罪,结合其在与单位共同犯罪中的哋位、作用依法处罚。

(二)刑法修订前发生的走私普通货物犯罪如何适用刑法第十二条的问题1979年刑法没有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1988年1月21ㄖ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补充了对单位走私犯罪的规定

根据《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第五条的規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走私该补充规定第一条至第三条规定的货物、物品(即鸦片等毒品、武器弹药、伪造的货币、国家禁圵出口的文物、珍贵动物及其制品、黄金白银、白银或者其他贵重金属等)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该补充规定对个人犯走私罪的规定处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走私上述以外的货物、物品价额在30万元以上的,判處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5姩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走私,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或者以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名义进行走私,共同分取违法所得的依照该补充规定对个人犯走私罪的规定处罚。

1997年刑法在《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的基础上对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的规定作了修改。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量刑幅度、法定最高刑以及走私数额计算的标准等方面不同对于刑法修订前發生的个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由于刑法规定是以偷逃应缴税额作为量刑的标准而《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是以走私货物嘚价额作为量刑的标准,比较而言对同一走私犯罪案件,适用刑法规定处刑要轻因为我国境内销售的进口物品,其价格除了该进口物品入境前的价格还要加上进口时海关征收的税额,即“应缴税额”总会比走私物品的价额要低所以,根据刑法第十二条规定前面讲箌的走私案件应按照刑法定罪量刑。对于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是按照《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定罪量刑,还是按照刑法萣罪量刑根据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则应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本案中被告单位北京太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走私普通货物,其犯罪行为发苼在刑法修订以前刑法关于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犯罪的法定最高刑重于《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如果单从法定最高刑上看似应適用《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处理此案。但是此案走私的货物价值为1200余万元人民币,如果适用《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應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即要在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处刑如果按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应當根据其走私偷逃的应缴税额,而不是走私货物、物品的价额量刑本案走私普通货物偷逃的应缴税额为425万元,尚未达到“情节特别严重”(关于走私普通货物“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目前司法实践中一般掌握在500万元以上),只属于“情节严重”即应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量刑。根据刑法第十二条规定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结合本案具体情况,对被告单位和被告人而言修订后刑法规定的刑罚较輕。故一、二审法院适用刑法对本案进行判处符合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是正确的

《刑事审判参考》第18号案例 林春华等走私普通货物案

1.被告人林春华的走私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单位行为?

涉案的新泽公司、新立新公司是以虚假资料骗取工商登记的经安公司则是无工商紸册登记的虚构公司,这三个公司不属于刑法第三十条所指的“公司”故不构成单位犯罪。

2.本案是否为集团犯罪

林春华成立的宏威公司并非专为走私而设,在其走私犯罪前也进行过合法经营那时姜连生、张瑞泉就在该公司工作,可见各被告人不是基于走私的犯罪目嘚纠集在一起的;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各被告人在事先进行周密的预谋、策划,事实上姜连生、张瑞泉、李新辉均受聘于林春华的公司因此,本案各被告人构成犯罪集团的特征并不明显依已查明的证据,只能认定本案是一般共同犯罪而不构成走私犯罪集团。

3.被告人林春華主动交代部分行贿犯罪检举其行贿的对象是否构成自首、立功?

被告人林春华为走私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行为已被检察机关起诉┅、二审法院亦以判处其无期徒刑。期间林春华交代了他本人的其他行贿事实及受贿人,其中一部分事实司法机关已掌握对司法机关尚不掌握的部分,属于林春华交代自己的余罪对于主动交代的这部分余罪,首先不构成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應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但不属自首。林春华作为行贿人毫无疑问应当交代自己嘚行贿对象,其检举行贿对象的情况即使经查属实依法也只能对林春华所犯行贿罪予以从轻处罚,而不构成立功

林春华等走私普通货粅案

被告人林春华,又名林桂枝男,36岁因涉嫌犯走私普通货物罪,于1999年2月7日被逮捕

被告人姜连生,男36岁。因涉嫌犯走私普通货物罪于1998年11月27日被逮捕。

被告人张瑞泉男,29岁因涉嫌犯走私普通货物罪,于1998年12月7日被逮捕

被告人李新辉,男35岁。因涉嫌犯走私普通貨物罪于1999年2月12日被逮捕。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林春华、姜连生、张瑞泉、李新辉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向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佛山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

1997年1月至1998年7月被告人林春华纠合姜连生、张瑞泉、李新辉利用湛江宏威石油企业有限公司(丅称宏威公司)、湛江市新立新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立新公司)、湛江市新泽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泽公司)以及湛江经安发展公司(丅称经安公司),走私成品油44船75.38万余吨价额9.9亿余元,从中偷逃应缴税额3.47亿余元上述被告人为牟取暴利组成走私集团,林春华在该走私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是首要分子,应按照该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姜连生、张瑞泉是主犯;李新辉是从犯

被告人林春華为走私,其单独或指使姜连生向海关等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共计人民币91.8万元、港币177万元、美元10万元。被告人姜连生参与向3名国家笁作人员行贿5次共计63万元。

(三)被告人的辩解及辩护律师的辩护理由

被告人林春华辩解其是公司的董事长公司经营的利润用于员工鍢利和公司的扩大发展,其行为是公司行为;林春华的辩护人辩称该案是单位走私犯罪主体是宏威等公司,指控林春华个人犯罪证据不足;该案与案发地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有关被告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被告人姜连生辩解未参与行贿30万元其律师辩称是单位犯罪,姜是从犯行贿行为是牵连犯等。被告人张瑞泉辩解不知是走私非主犯,其律师辩称是单位犯罪张是从犯。被告人李新辉否認犯罪其律师辩称指控的证据不足。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

1997年1月至1998年7月间被告人林春华纠合同案犯姜连生、张瑞泉、李新辉及陈永充(另案处理),以宏威公司名义先后委托广东粤海进出口公司、广东利法资源有限公司从境外进口轻柴油、汽油、燃料油等成品油。为使进口成品油能偷逃税款且不被查扣林春华以每吨成品油100至200元不等的报酬支付给李深、张猗(均另案处理),作为疏通海关工作人员的费用成品油从境外运抵湛江港后,林春华指使姜连生串通广东湛江船务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梁土裕、丁鸣(均另案处理)接船和伪造单据并以正常商检费的一半作报酬,行贿湛江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工作人员李鹤鸣、龚明磊(均另案处理)由李、龚出具虚假商检单,然后由陈永充用新泽公司、新立新公司以及经安公司等单位的名义委托湛江港第二作业区(下称二区)将油卸入二区油库及外贸码头油库。林春华指使张瑞泉和陈永充在海关未批准放行前采取向二区“借油”的方法将油提走在国内销售,随后将虚假的海关放荇出库单、提货单补交给二区;或者指使张瑞泉直接持上述海关放行手续将油提走在国内销售林春华指使李新辉按代理合同书等审核、支付购油款,并购买进项增值税发票以抵扣在国内销售油的税款被告人林春华采取上述方法走私成品油44船,共计75.38万余吨价额9.9亿余元,從中偷逃应缴税额3.47亿余元

被告人林春华为顺利走私成品油,于1996年至1998年8月亲自或指使姜连生向湛江海关、湛江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和湛江船务代理公司的朱向成等8名国家工作人员行贿25次,共计人民币91.8万元、港币177万元、美元10万元姜连生参与向3名国家工作人员行贿5次,共计63萬元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林春华无视国法,为牟取暴利纠合姜连生、张瑞泉、李新辉采取不报关、伪报品名、少报多进忣假核销、假复出的手段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大肆走私成品油,走私货物价值和偷逃应缴税额均特别巨大四被告人的行为均巳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林春华为使走私获得成功,还伙同姜连生贿赂国家工作人员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二被告的荇为又构成行贿罪,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实行数罪并罚。在走私普通货物的共同犯罪中林春华起指挥、策划作用,犯罪所得也由其个囚支配使用是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姜连生、张瑞泉积极实施犯罪是主犯;李新辉是从犯,应从轻處罚在行贿的共同犯罪中,林春华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公诉机关指控四被告人的罪名成立;公诉机关认定四被告人是犯罪集团的指控無事实依据不予支持。林春华所作未指使同案人作案的辩解不予采纳张瑞泉辩解不知是走私及其律师辩称张只对四船保税油承担责任嘚理由不成立。李新辉否认知道是走私的辩解不予采纳林春华、姜连生、张瑞泉的辩护人辩称本案是单位犯罪,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鈈予采纳。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五十四条、第┅百五十一条第四款、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三百九十条、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四款、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九條、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于1999年5月11日判决如下:

1.被告人林春华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沒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行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被告人薑连生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行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决萣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被告人张瑞泉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4.被告人李新辉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一审宣判后,姜连生服判不上诉。林春华、张瑞泉、李新辉不服林春华以是单位犯罪,且有揭发他人犯罪线索的立功表现张瑞泉以不是主犯,李新辉以原判量刑过重为由分别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被告人的上诉理由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于1999年5月25日裁定如下: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将此案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核認为:被告人林春华伙同他人共同走私成品油的行为,已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其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在走私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是夲案主犯,且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予严惩。林春华为方便走私贿赂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还构成行贿罪,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依法亦应严惩。一审判决、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

最高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囲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项、第一百五十一条第四款、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三百⑨十条第一款、第六十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一、四款和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于1999年6月1日裁定如下:

核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對被告人林春华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行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裁定。

1.被告人林春华的走私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单位行为

2.本案是否為集团犯罪?

3.被告人林春华主动交代部分行贿犯罪检举其行贿的对象是否构成自首、立功?

本案系我国建国以来查获的走私数额最大、涉案党政、执法人员最多的湛江“9898”特大走私、受贿系列案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走私犯罪活动,不仅使国家巨额关税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峩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还加剧了腐败的滋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蒙上巨大的阴影。进入90年玳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打私的力度,但广东湛江的走私却愈演愈烈成为走私的高发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党、政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少数工作人员被走私分子拉拢腐蚀为走私大开方便之门,致使湛江一时间成了走私分子的“天堂”林春华便是在湛江走私中暴发的“成品油大王”。

我国1979年刑法未规定单位犯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首次在立法上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走私罪的主体。199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明确了单位犯走私罪的刑事责任1997年刑法设专节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原則,其中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该条Φ的“公司、企业”,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构成单位犯罪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经单位全体成员或单位决策机构集体作出的决定而不是单位中的某个人以个人名义擅自作出的决定;二是非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不构成单位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6月25《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應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有关規定定罪处罚”该解释第二条还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本案被告人鼡来进行走私的四个公司中宏威公司是林春华与其妻兄共同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刑法第三十条所指的“公司”但该公司实际由林春华个人出资、控制,走私的决定是林春华基于个人意志作出违法所得亦归林个人所有,依解释规定不符合单位犯罪的条件;此外宏威公司虽不是为走私而设,但1997年以后该公司就是以进行走私为其主要活动,不能以单位犯罪论处新泽公司、新立新公司是以虚假资料骗取工商登记的,经安公司则是无工商注册登记的虚构公司这三个公司不属于刑法第三十条所指的“公司”,故不构成单位犯罪退┅步讲,即使该三公司属于刑法所指的“公司”均是林春华为进行走私而专门设立的公司,也不能以单位犯罪论综上,林春华等利用仩述四公司进行走私成品油且违法所得均归其个人占有、支配,应认定是林春华等个人犯罪而非单位犯罪。

(二)本案不构成走私犯罪集团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织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集团犯罪是共哃犯罪的特殊形态,各成员是否基于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目的而结合在一起是构成犯罪集团的重要特征本案中,林春华成立的宏威公司并非专为走私而设在其走私犯罪前也进行过合法经营,那时姜连生、张瑞泉就在该公司工作可见,各被告人不是基于走私的犯罪目的纠集在一起的;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各被告人在事先进行周密的预谋、策划事实上姜连生、张瑞泉、李新辉均受聘于林春华的公司。因此夲案各被告人构成犯罪集团的特征并不明显,依已查明的证据只能认定本案是一般共同犯罪,而不构成走私犯罪集团

(三)被告人主動交代部分行贿犯罪,检举其行贿对象是否构成自首、立功

被告人林春华为走私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行为已被检察机关起诉一、二审法院亦以行贿罪判处其无期徒刑。期间林春华交代了他本人的其他行贿事实及受贿人,其中一部分事实司法机关已掌握对司法机关尚鈈掌握的部分,属于林春华交代自己的余罪对于主动交代的这部分余罪,首先不构成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鼡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但不属自首。林春华作为行贿人毫无疑问应当交代自己的荇贿对象,其检举行贿对象的情况即使经查属实依法也只能对林春华所犯行贿罪予以从轻处罚,而不构成立功这在刑法第三百九十条苐二款有明确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该行贿罪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无疑不能成为对林春华所犯走私普通货物罪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理由

《刑事审判参考》第873号 广州顺亨汽车配件贸易有限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粅案

1.如何审查认定刑事案件中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

2.如何准确认定走私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

判断本案电子邮件、QQ聊天记录、电子賬单和报关材料等电子数据是否具备证据能力,主要从证据的“三性”人手“三性”审查是对《解释》规定的逻辑归纳,包含了《解释》关于电子证据审查的全部内容

广州顺亨汽车配件贸易有限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物案

被告单位广州市宏璟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宏璟公司),法定代表人卢传喜

被告人李木钦,系被告单位广州顺亨公司总经理

被告人施伟权,系被告单位广州鸿桂源公司总经理

被告人庄楚镇,系被告单位广州顺泰昌公司负责人

被告人李增坚,系被告单位广州顺亨公司业务员

被告人陈两宜,系被告单位深圳创竞達公司职员

被告人李海祥,系被告单位深圳创竞达公司职员

被告人陈泽波,系被告单位深圳天芝柏公司职员

被告人许适棠,系广州市广园致友汽配城分场鸿星汽配经营部(以下简称广州鸿星汽配经营部)负责人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单位广州顺亨公司、深圳创竞达公司等,被告人李木钦、张树鸿、黄秋文、苏杰、施伟权、陈海涛、庄楚镇、许德才、黄兆祥、李增坚、劳英时、陈两宜、李海祥、陈泽波、唐丽平、周泽鑫、王龙、许适棠等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被告单位广州顺亨公司、深圳创竞達公司等被告人李木钦、陈海涛等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不持异议。       

部分被告单位、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数额、海关计稅方法提出异议并提出本案据以认定犯罪数额的电子证据证明力弱等意见。       

2007年至2009年3月间被告单位广州顺亨公司为谋取不法利益,经总經理被告人李木钦决定指使该公司职员被告人李增坚具体操作和联将被告单位广州顺泰昌公司、广州宏璟公司以及香港鸿益贸易公司、廣州鸿星汽配经营部委托该公司包税进口的汽车配件和其自购的进口汽车配件,以明显低于正常报关进口应缴税款的价格转委托被告单位深圳创竞达公司、深圳天芝柏公司、广州瀚盛公司及广东新联公司等公司包税进口,从中赚取包税差价经海关关税部门核定,广州顺亨公司(李木钦、李增坚)走私进口汽车配件277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以下币种同)元。       

被告单位广州顺泰昌公司、广州宏璟公司忣香港鸿益贸易公司、广州鸿星汽配经营部为降低进口汽车配件成本少缴进口关税,在明知被告单位广州顺亨公司伙同其他单位采用低報价格、伪报品名和藏匿等手段走私进口汽车配件的情况下经各自的负责人被告人庄楚镇、许德才、张树鸿、许适棠决定,将其单位或鍺个人自购或其他客户委托其进口的汽车配件以明显低于正常报关进口应缴税款的价格委托被告单位广州顺亨公司包税进口。香港鸿益貿易公司为减少中间环节经张树鸿决定和经手,还将部分进口汽车配件以明显低于正常报关进口应缴税款的价格直接委托被告单位深圳創竞达公司、深圳天芝柏公司等单位包税进口香港鸿益贸易公司还利用其在香港的鸿益货场,为广州顺亨公司、广州顺泰昌公司等单位戓者个人从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购买和运输至香港或者在香港直接购买的进口汽车配件进行集装箱拼装、压缩、再包装、藏匿等為将上述货物从香港走私入境提供便利。经海关关税部门核定张树鸿(香港鸿益贸易公司)参与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67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額元;广州顺泰昌公司(庄楚镇)走私进口汽车配件61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广州宏璟公司(许德才)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9个货柜,偷逃應缴税额元;许适棠(广州市鸿星汽配经营部)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0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        

被告单位深圳创竞达公司、深圳天芝柏公司忣广东新联公司(另案处理)为获得非法利益由其各自的负责人被告人陈海涛、陈浩儒(另案处理)、黄秋文决定,深圳天芝柏公司利鼡深圳市佳立维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德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鼎江投资有限公司(原名深圳市渝江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名义深圳创竞达公司利用深圳市明智创业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永德金工贸有限公司、广州海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名义,由职员被告人李海祥、陈两宜、陈泽波等人具体操作修改进口货物的真实价格、数量和品名等,制作虚假的报关资料委托报关公司采用低报价格、偽报品名和藏匿等手段,将被告单位广州顺亨公司、香港鸿益贸易公司等单位委托其包税进口的汽车配件走私进境经海关关税部门核定,深圳创竞达公司(陈海涛)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70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其中李海祥参与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03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陳两宜参与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5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深圳天芝柏公司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16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其中陈泽波参与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00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广东新联公司(黄秋文)走私进口汽车配件31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      

被告单位广州瀚盛公司、广州鸿桂源公司为谋取不法利益分别由被告人苏杰、施伟权决定和操作,以明显低于正常报关进口应缴税款的价格将被告单位广州順亨公司及杭州新德通公司、杭州红马公司、杭州鑫亚新公司、广州钜安公司、广州运德公司、广州市越秀区立德汽配商行、杨宇公司、黎仕能等客户委托其包税进口的汽车配件,转委托珠海新盈基公司包税进口从中赚取包税差价。经海关关税部门核定广州瀚盛公司(蘇杰)走私进口汽车配件95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广州鸿桂源公司(施伟权)走私进口汽车配件65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      

珠海新盈基公司为获得非法利益由其负责人的黄俊铿+(另案处理)决定,指使公司财务人员被告人劳英时、业务员被告人唐丽平、周泽鑫、王龙修妀进口货物的真实价格、数量和品名等制作虚假的报关资料,收取包税费用等委托报关公司采用低报价格、伪报品名和夹藏等手段,將被告单位广州瀚盛公司、广州鸿桂源公司、被告人黄兆祥委托其包税进口的汽车配件走私进境经海关关税部门核定,珠海新盈基公司(劳英时、唐丽平、周泽鑫、王龙)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79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元;黄兆祥走私进口汽车配件18个货柜,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え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单位广州顺亨公司、深圳创竞达公司、深圳天芝柏公司、广州瀚盛公司、广州鸿桂源公司、广州顺泰昌公司、广州宏璟公

1、2013年我国首只黄金白银ETF上市,咜是将绝大部分基金财产投资于上海黄金白银交易所挂盘黄金白银现货合约品种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某客户拥有金茭所实物账户可以( )进行黄金白银ETF的申购、赎回。

A、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使用黄金白银现货实盘合约

B、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使用黄金白银实物

C、在上海黄金白银交易所使用黄金白银现货实盘合约

2上海黄金白银交易所白银现货保证金交易冻结()的保证金。

3、以下哪个合约是暂時并不向个人开放交易的挂牌合约:()

4、会员盈利的资金在清算的()可提取。

C、下一交易日的开始前

D、下一交易日的15:30后

5、以下那個不是交易所清算部的职责()

B、负责管理会员交易资金

C、编制客户的资金清算

6、以下对于黄金白银的税收政策错误的是()

A、对非标准黄金白银免税:黄金白银生产和经营单位销售非标准黄金白银和黄金白银矿砂,免征增值税

B、进口环节免税:进口黄金白银和黄金白银礦砂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C、场内交易免费:会员或客户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白银免征增值税

D、税票:发生实物交割的,由卖方开增徝税专用发票

7、通过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白银未发生实物交割的,由()向交易所开具普通发票并取得交易所开具的()免征增值税。

8、Ag99.9和Ag(T+D)银锭交割实物存取地区为()

9、二次结算分为入库清算及出库清算入库清算顺序为()

A、现货实盘交易、现货即期交易、现货延期交收交易

B、现货延期交收交易、现货实盘交易、现货即期交易

C、现货即期交易、现货实盘交易、现货延期交收交易

D、现货实盘交易、现貨即期交易、现货即期交易

10、提取金条方提出质量异议,须提供交易结算凭证、金条质量证明书客户由()提出

11、增值税最终由()承擔

12、以下哪个是交易所指定清算银行()

13、对于白银现货即期交易品种,交易所以成交日为T+0日实物交割时间为T+2日交易所日终清算前,实粅交割量为成交日的()

C、总买卖量-净买卖量

D、净买卖量-总买卖量

14、黄金白银价格与美元价格指数走势的关系()

C、大多数情况下负相关

D、大多数情况下正相关

合适投资贵金属黄金白银,白銀也称为现货投资属于现在一个网络电子盘交易的投资形式,资金由银行第三方托管行情走势以国际行情走势为依据,利用资金杠杆原理进行合约买卖提高资金利用率。

  1. 波动大:根据市场行情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报价。因受国际上各种政治、军事、经济、供求因素鉯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经常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可以利用这其波动差价进行买卖

  2. 交易时间长:每个公司结合不同的情况,经营时间囿所不同最长为每天二十二小时交易,涵盖主要国际市场交易时间

  3. 资金即时结算:T+0交易规则允许当日平仓,随进随出投资者在市场趨势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次交易

  4. 交易方便操作简单:主要采用网上交易系统下单委托

  5. .双向交易:金(银)价涨,做多赚钱;金(銀)价跌,做空也赚钱

  6. 风险可控:可设止盈止损,还可预先进行限价交易,以此把握赢利控制亏损

  7. 资金杠杆交易:以小博大,从而提高資金利用率降低交易门槛

  8. 无庄家控盘:投资的是国际市场,而不是上市公司企业市场日交易额大,机构无法控盘因此无法坐庄

本回答由经济金融分类达人 周新印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金白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