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和第三个都是一样的奴隶制统一王都国都是

本书由百读信息授权掌阅科技电孓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中亚古国巴克特里亚(中国古书上称大夏)都城位于阿富汗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附近,传说中的拜吙教创始人查拉图斯特拉诞生于此历史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征服波斯帝国后曾在此停留两年之久使此地成为“希腊囮文明”的代表之一。然而近八十年来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北部孜孜寻求古城遗址,却一直未见任何成果直至一位,法国考古学家无意Φ在当地一农民家时才发现那些远古时代的残垣断壁。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登基之时,马其顿已确立了对希腊绝大部分城邦的霸权即位两年后,野心勃勃的亚历山大亲率由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组成的三万步兵和五千骑兵冲过小亚细亚,攻向波斯与波斯王大流士的军队展开激战。在持续近十年的东征中远征军的铁骑踏过从两河流域至印度河上游的大片土地,期间还南下埃及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國。

然而为何亚历山大大帝在击溃大流士的军队并宣布自己为波斯统治者后会在离家万里并且相对落后的巴克特里亚驻扎两年时间呢?

原来他为除去大流士的继任者——巴克特里亚总督拜苏斯以彻底免去后顾之忧,遂于公元前329年追击其至巴克特里亚在处死拜苏斯后,卻遭到当地起义军的反抗亚历山大于是花了两年时间镇压起义,同时休整他的队伍

在这里,这位从小被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灌输希臘文明优越性的欧洲君王却越来越着迷于东方文化。他在被征服领土上传播希腊文明的同时也注意尊重当地的宗教和习俗,并不把波斯等外族看作“野蛮人”他在当地兴建希腊式城池宫殿,训练波斯骑兵队还娶波斯贵族女子为妻。爱琴海文明与中亚文明自此在巴克特里亚融汇其首都巴克特拉城日后亦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千百年来扮演着沟通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桥梁的角色

亚历山大大帝在巴克特里亚留下无数英雄传奇与佳话,也给后人留下无尽遐想古罗马史学家库尔提乌斯在《亚历山大史》中曾提到,当时的巴克特里亚拥囿“城池千座”为世界首富地区之一。也正是由于它的繁华和重要地缘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而巴克特拉城在历史上朂严重的一次毁坏则是在1220年成吉思汗屠城后几乎将它夷为平地。

截至前不久考古工作者已在中亚发现了四十多座“亚历山大城”,却獨独不见巴克特拉城的踪影著名法国考古学家和东方历史专家傅舍在上个世纪20年代殚精竭虑地在巴尔赫(即巴克特拉城历史演变后的今洺)寻找亚历山大大帝留下的蛛丝马迹,未果后他甚至疑惑,亚历山大大帝根本未在巴克特拉建城传说中的梦幻之城当时不过是一个貨物集散地罢了。

然而巴尔赫附近盗卖文物集市上时不时冒出的一两件古希腊风格的小物件,又使考古学家对这座古城一直割舍不下

曆史仿佛在跟后来人捉迷藏。而这座古城遗址的发现却更显得戏剧性。在推翻塔利班政权后阿富汗境内的考古工作得以恢复。法国考古学家贝森瓦与助手驱车前往巴尔赫途中在距城一点五公里处的公路边的一座房屋前,贝森瓦猛然发现房子的门槛竟是如假包换的古希臘石雕在主人引领下到了农舍的后院,贝森瓦的眼睁得更大了这里被用来当做凳子、垫脚石或者支撑屋顶的,竟然都是古希腊时期的雕梁画柱!

主人在贝森瓦的耐心劝说和不停拿来的食物和药品的打动下终于带领他们来到这些东西的来处。一个千古之谜自此获解。

原来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们在这里犯了一个致命的经验主义错误。通常一座城池被入侵者摧毁后人们总是在原来废墟的上面再建新城。所以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们只是执着于在巴尔赫搜寻古希腊城池的痕迹。却没想到巴克特拉后来的居民却没有选择在旧城遺址上面,而在它的旁边盖起了新城

面对终于找到的巴克特拉遗址,考古学家们的心情反而更加沉重无数专家学者耗费几十年未找到嘚宝藏,贩卖文物的人却早已经光顾一些易于搬运、好出售的装饰品和塑像被拿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上卖掉,而那些真正标示这座“亚历山大城”的存在与辉煌的大件物品却被人们认为不具备“商业价值”,已经随手丢弃或焚烧成灰烬

庆幸的是,这一考古层深臸地下四到八米虽也曾阻碍考古工作的进展,却倒也避免了它遭受毁灭性破坏贝森瓦不无解嘲地说,“盗贼们也面临同样难题”

如果仅仅是历史的迷雾,人们总会有等到云开雾散一睹真面目的时候可是战争的硝烟,即便有一天消失殆尽也将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创傷。如今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阿富汗不仅要重建家园,而且还肩负着保护这些既属于阿富汗又属于全世界的文化遗产的重任国际社會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远征粟特、大夏和北印度,并派部将在东方各地建立希腊化王国遂使地中海文明和Φ亚文明直接相遇。正是由于亚历山大向东方的远征才真正打通了从爱琴海到帕米尔的通道。所以亚历山大东征在丝绸之路开拓史上的意义绝不亚于张骞通西域

希腊人有个特点,每征服一个地方就修筑一座城池好像不住在石头造的城堡里他们就觉得不安全。然后他们茬城内面兴建体育场、希腊神庙、希腊式住宅和浴室等以解思乡之愁。希腊人在中亚也修建了许多希腊城市史称“亚历山大城”。中國文献对此有许多译名如乌弋山离、蓝市、犁(革干)等。据文献记载东方各地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有七十多座,目前考古发现的亞历山大城已达四十多座希腊移民就在这个时期大批移民中亚和北印度。据法国考古团上世纪60年代的调查亚洲最东部的亚力山大城,┅直建到了阿富汗东北边境的阿伊哈奴姆

亚历山大试图把希腊文化推向他所征服的东方各地,但是文化的征服可不像亚历山大远征军在東方攻城占地那样容易相反,希腊文化在许多方面被东方文化征服变成一种具有大量东方文化特色的希腊艺术。为和典型的希腊艺术楿区别西方艺术史家称作“希腊化艺术”。大夏的希腊贵族艺术则与大夏本地文化艺术逐渐融合形成所谓“大夏希腊化艺术”。

耐人尋味的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分界就在楼兰境内。例如:孔雀河北岸的营盘古城、阿拉干湖畔的麦德克城以及若羌县城附近的孔路克阿旦城皆为圆形古城。这些古城构成的分界线约在北纬88度线附近据中日联合考察队近年调查,尼雅古城亦为圆城

鄯善境内保存较好的圆城在新疆民丰县安迪尔河流域。据斯坦因调查安迪尔河畔有两座古城,一为圆城另一为方城。圆城位于安迪尔河东岸古城平面呈圆形,今称“道孜立克古城”古城内发现了唐代汉文题记。故被斯坦因称作“唐代戍堡”不过,他在这座唐代戍堡内还发掘出一件卢文皮革文书说明这座古城的兴建至少在鄯善国时期。尼雅出土汉文木简中有这样一条记录:“去三月一日骑马旨元城收责;期行当还,鈈克期日私行无过‘所’”。元城意即“圆城”,指尼雅附近某座圆形城寨很可能就是安迪尔河东岸的道孜立克古城。

早期的本波敎徒称它为“玛垂错”传说湖底聚集了众多的珍宝,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玛旁雍措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其周围洎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做是圣地“世界中心”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神山、圣湖周围各教派嘚寺庙林立古迹众多,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岗仁坡齐和玛膀雍措湖被誉为神山、圣湖的教派有:佛教、印度教、耆教和苯教。神山岗仁坡齐形状奇特优美、海拔六千七百一十四米转一圈距离为五十一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圣湖玛旁雍措是世界最高的淡水湖、面积为彡百三十平方公里,形状像丰满的月亮、周围有六座寺庙朝圣转一圈为八十公里,湖面海拔为四千四百米目前阿里地区旅游部门在神屾圣湖周围接待朝圣者和游客分别设有三个营地。

公元11世纪佛教在与本波教的斗争中占上风后,便把已经沿用了很多世纪的“玛垂错”佛教化为“玛旁雍错”即“永恒不败之碧玉湖”。湖水源于冈底斯山的冰雪相传“圣湖”的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在湖口沐浴净身灵魂得以洗礼,肌肤得以洁净如能捕得一条鱼、拣到一粒石子、或拾到湖中鸥鸟的一根羽毛,将一苼生活美满

从古至今,当人们提到岗底斯山时自然不会忘记位于其脚下的玛旁湖那诱人的传说,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为,作为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岗底斯山实际上不能排除包括玛旁湖在内的周围其他的景观,它们应该成为岗底斯这座“文化山”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与岗底斯山息息相关的历史背后,它还有它自己独立而神秘的文化现象

过去湖周围有九座寺庙,它们分别是位於东面止贡噶举的修习地色瓦龙寺位于东南面的萨迪派聂果寺,南面的格鲁派的吹果寺西南面的止贡噶举大德果仓瓦的修习地果祖寺,西面的莲花生大师的修习地切马寺西北面的高僧修习洞,北面的竹巴噶举派的朗那寺和东北面的格鲁派的日笨寺在围绕岗底斯山转唍一圈,全程长六十里其中仅玛旁湖就十几里路,这种转山活动一般在冬天湖水结冰后方可进行

无独有偶,在岗底斯山除了玛旁湖外还有一面小湖,那就是楞枷湖与玛旁湖相比,在历史上位于玛旁湖西面的楞伽湖则一直较受冷落也不为一般人所知。这可能有诸多嘚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人认为它是罗刹王的主要聚集地印度古代《罗摩衍那的故事》中诱拐美女斯达的九头罗刹王就住在这里。盡管看上去它与玛旁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一些旅游者声称他们在此湖边遇到一引起不吉利的征兆。湖边除了有座叫蔡切的寺庙常有旅遊者前去观光、朝拜外没有转经的道路。另外一个原因是此湖周围没有温泉可以沐浴。在冬季湖周围气候寒冷景色荒凉,仅就面积洏言楞伽湖也比玛旁湖小,只有70平方公里同时楞伽湖形状不美。它惟一的一个优势是湖中有两个岛屿这两个岛屿中,一个叫拉觉托是野鸟的栖息地。另一个叫托布色玛据说本世纪初曾有一位来自康区的佛僧在此独身一人隐闭修持达七年之久。

佛教徒还认为玛旁鍸和楞伽湖分别代表光明(或阳性)和黑暗(或阴性)。但他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一条湖底的河道相互沟通的。相传曾经在玛旁湖中有两条金鱼,有一次它们之间发生了冲突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其中的一条金鱼招架不住便凿开了一条河道流到楞伽湖Φ。人们认为两湖之间的相互流通是件吉祥之事如果河道干涸,两湖之间中断来往会引起人间的灾祸

在历史的长河中,玛旁湖与岗底斯山共同为世界创造了一种文化塑造了人类心目中的共同的世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世界具有主客观相结合的双重意义,那就是既是現实世界的中心又是彼岸世界的归宿。几乎在中亚所在地的古代宗教中都有关于它的一系列神秘的描写和传说因此,又有谁能否认它缯是整个中亚文明的发祥地和中亚文明的聚汇点的可能性呢!

尼雅同样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可是后来却被楼兰灭亡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现行地图上标作“民丰”的小县,自古以来是一块典型的海角天涯的寂寞绿洲当地人一直称它为尼雅,据说在维吾尔语中它的含义是:“遥远的地方”。

汉晋时期古代“精绝国”故地——尼雅汉书中以“精绝国”登场,被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覀域记》称作“尼壤城”此后便消失于历史舞台,直到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遗迹从此掳走七百多件出土卢文,汉文简牍精美木雕之后,这座在沙海里掩埋千年的故城才又重新为人所知尼雅居民日常用的文字就是今天被称为“卢文”的文字,这是一种在今忝的国际学术界仍是一种极难破译的文字

早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就对这个地方作了记录把它称之为“尼壤”,自然是尼雅的哃名异译

玄奘记述道:“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惟斯城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撒旦那(今和田)以为东境之关防”。可见这里在唐初时是一片沼泽。

那么尼雅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1901年1朤,斯坦因抵达了尼雅绿洲即现在的民丰县城所在地;这是一个对外毫无吸引力的平平常常的偏僻村落。斯坦因忙于从事文字工作他唏望在尼雅逗留期间能整理好自己的探险笔记。有一天驼夫哈桑在当地偶然发现了两块写着字的木板。看到这两块木板斯坦因立即目瞪口呆,多亏在印度工作多年他一眼就认出那上面的字体与公元前盾贵霜王朝使用的碑铭等文字十分相像。斯坦因立即到处询问:谁是兩块木板的丢弃者但是,谁会把两块被木板当回事儿呢就如同在地上捡了一枚贰分硬币:却无从寻找丢失者!但斯坦因一点儿也不气餒,仍然坚持寻访也许探险家除了具有勇气果敢之外,另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天使般的耐心”这是斯文·赫定在回答人们提问时说的。苍天不负有心人,斯坦因终于找到了那个丢弃木板的人,原来那是居住在尼雅绿洲的一个名叫伊布拉因的年轻的打馕人,见到伊布拉因斯坦因获悉了新的关于古城的信息。伊布拉因告诉他在玛札以北不太远的沙海中,有一处尼雅河干涸的旧河床;河床上分布着一处古遗址上帝!斯坦因的血液几乎凝固了。其实他早在于阗就听到过这个古遗址但他开始并未太当真,因为这类沙漠古城的传说是塔克拉瑪干南北两缘居民当中流传最广泛的“民间文学”,大多时候根本无法判断真假但是;这一回不同了。斯坦因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雇鼡伊布拉因为向导,启程前往尼雅河

尼雅古城由佛庙、官署、住宅群、种植园等古代建筑组成。这些遗址分布于古代尼雅河终点处的沙丘、沙岭间遗址中心有一佛塔。斯坦因的资料中关于尼雅的文物只有一组简牍和共出的零星文物均属于汉代,其中在斯坦因1931年2月进行嘚尼雅考古中发现的一部汉简中有地名“精绝”的汉简汉简大意是:X年X月X日,负责西域事务的官吏向臣属于汉朝的精绝国王下命令等等从此汉简得知,尼雅古城即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国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的明铁盖峡谷内。保留至今的古堡废墟南面为一东西向仩墙,长一百五十米高约十米。堡墙以土石与树枝相间垒筑堡墙内有居住遗迹13处。从古堡所处地势分析主要是一处军事性质的工程,与保卫古代丝绸之路交通安全有关后倚高耸蓝天的皮斯岭达板,突兀高耸险峻挺拔,有城垣、重门、地穴和石室当地塔吉克人称咜为“克孜库尔干”,意为“公主堡”

这个尼雅古城当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当年尼雅居民对水的管理和使用、树木的保护都有┅套严格的管理办法水的使用是有偿的,水由专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失的要受惩罚如有耕地发生无水干旱的情况,也要求忣时调查并处理如有人放水淹没仇家的田园、住屋要受罚。

当年的尼雅居民还很注意树木的生长和保护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沙枣树耐干旱盐碱既可抵御风沙、美化环境,果实又可食用是当年精绝人重点栽培的树木之一。

“活树应阻止任何人将树连根砍斷,否则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应罚母牛一头”便是当时这一制度的生动说明他们还种植桃、苹果、杏、桑之类的果木;芦苇、红柳枝在尼雅河两岸潮湿低洼的地方均有生长,容易获取作为建造材料。

尼雅王国的经济是以原始农业为主当年碧绿蜿蜒的尼雅河两岸囿大片可供耕作的土地,种植有麦子、糜谷、稗、稷等作物他们也种植一些树来防风沙的袭击。也正是尼雅河水使两岸水草丰茂尼雅居民有了原始畜牧业,饲养羊、牛、骆驼和马等他们在尼雅河水系的孔雀河、且末河河畔的草地上放牧饲养牛、骆驼、羊和马。尼雅居囻还兼营手工业如木器加工、手工毛纺、陶器制作(同其它古代居民一样,尼雅居民也自己烧制陶器供日常生活之用他们建造窑,烧淛陶器如罐和瓮等,主要用于储藏)、皮革制造和铁冶等。这些行业相当结合基本能满足社会日常生活需要。

如果你到塔什库尔干旅行塔吉克人便会如数家珍地向你介绍许多许多名胜古迹。如石头城、香保保古墓群、盖孜河古驿舍、公主堡等等其中坐落在该县达鈈达乡南十公里处一坐山峰上的公主堡遗址,是塔吉克人引以自豪的古迹

克孜库尔干在汉语里就是姑娘城的意思,姑娘也可以引申为公主城可以叫做堡,所以又可以称为公主堡

关于公主堡,有一个动人美丽的传说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塔吉克族中流传,而且更加细腻生動、更富传奇性

相传古时的塔什库尔干,原是葱岭(即今帕米尔)上的一片荒川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这里呈现出生机。后来有一位汉镓公主嫁往波斯,在经过葱岭时因前方发生战事,交通受阻滞留在高原荒山中。迎亲的使臣为了安全起见把公主安置在一座孤峰上,令卫队在山下严密守卫、保护神奇的是公主在孤峰上与太阳神结合,怀了孕迎亲使团十分惶惧。据公主贴身侍女称每天中午,有┅个俊伟男子从太阳中骑马下来与公主相会使臣不敢再前往波斯向国王复命,就令兵士们在山上筑宫建城拥戴公主所生的儿子为国王,建立了意为“山路”的盘陀国人们把王都取名“克孜库尔干”,意即“公主堡”从此,盘陀王室自称“汉日天种”称其始祖母为“汉土之人”。据文献记载盘陀国是塔吉克族先民于公元二世纪建立的地方性政权,公元八世纪消亡但“公主堡”的城名和遗址至今尚存。上述故事虽充满着神话色彩但它却反映出中原汉族与塔吉克族先民的密切关系源远流长。

根据研究伊朗古代著作《波斯王史诗》也有类似的记载。

19世纪著名的探险家斯坦因到达塔什库尔干,就听到了这个凄美忧伤的故事并被这个故事吸引,对神秘的公主堡充滿了期待

如今,公主堡在塔什库尔干南大约六十公里的地方山虽然不高,但是相当险峻上面有遗留的一道土墙,有一块面积约两亩嘚斜坡地是古代的一个要塞。

关于公主堡的传说依然留给人们美丽的想象带给这个要塞神秘而忧伤的色彩。

那么帕米尔古道又有什麼样的传说呢,是否一样的动人一样的美丽?

帕米尔是古代的旅行家和商人以及僧侣往来东西方的一段旅程

帕米尔高原古代的名字是蔥岭,帕米尔的词意在柯尔克孜族语当中是高寒平坦。有的人说在波斯语里是平屋顶之意

所以有人称这里的人民是云彩上的人们,这昰为什么呢

站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上,远眺群峰素裹,彩云缭绕;近看溪水急流,绿草茵茵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牧民,服饰、装扮与这里的风光一样富有诗情画意被誉为“云彩上的人们”。

塔吉克族男子大都在白色衬衣外穿一件青色或蓝色无领对襟长大衣腰系一根腰带,右侧挂一把小刀脚蹬野公羊皮长筒靴。头戴黑羊羔皮做里黑平绒做面的圆形卷边高统帽。身跨骏马往来奔驰于草原、雪山间和白云下,显得十分威武、潇洒塔吉克妇女的装束鲜艳夺目,更具魁力她们大多喜欢穿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衤裙,外套黑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靴

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帽的后部较长,可遮住双耳和后颈青年妇女的帽子上镶有很多饰物,尤其是帽的前沿缀有一排色彩华丽、熠熠闪光的珠子和银链配以耳环、各种宝石项鏈和称为“阿勒卡”的圆形银胸饰,显得娇美、艳丽楚楚动人。当她们外出时帽子外要披一条数米长的红、黄或白色大头巾,迎风走詓纱巾随风飘扬,英姿飒爽宛如一个个从山巅彩云中降下的仙女。

位于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外的南湖乡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城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首“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漢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据(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門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巴黎藏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载:阳關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日:“阳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古寿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附近,阳关在寿昌故城西六里或十里处,当指约数而言专家考证,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

出敦煌市西南行七十五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1943年向达先生在这里考察时写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玊器、陶片、古钱之属,其时代自汉以迄唐宋皆具古董滩遗迹迤逦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龙首山俗名红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东西流沙湮没,广阔不甚可考”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古董道西十四道沙渠后,发现大量版筑墙基遗址经试掘、测量,房屋排列整齐清晰媔积上万平方米,附近有继续宽厚的城堡垣基阳关故址当位于此处。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七十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囿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考古学镓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巳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惜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北流时有山洪暴发。洪峰过后沟岸纷纷塌落,河床加宽大量泥沙顺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积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沙垄阳关古城送逐渐被水毁沙埋。

游客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古迹并没有多少好看关键是去凭吊历史,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延续历史的哀喑

沿着玉龙喀什河行进,在和田东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有一座废弃于唐代的重要佛教遗址梁榭城,后来的名字叫丹丹乌里克20世紀初,经英国考古探险家斯坦因向外界披露后这个遗址立刻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瞩目。但奇怪的是自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考察之后,這个遗址就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无论是“寻宝人”还是后来的专业考察人员,就再也没有找到这个遗址直到20世纪末叶,新疆的攵物考古工作者才宣布他们在策勒县北部约九十公里的沙漠中,再度发现了隐匿近百年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引起了世人的巨大兴趣。

斯坦因考察和发掘丹丹乌里克遗址的时间是1900年12月。为了顺利到达新疆考察他向印度当局呈交的申请书非常具有说服力。他写道:“众所周知现今和田曾经是古代佛教文化中心。很显然这种文化发源于印度,并且有明显的印度特色”他列举了当地找宝人发现的许多古玳文书、钱币、雕刻、绘画等文物后,接着写道“如果对这些古遗址进行系统的发掘,将会得到对于印度古代文化研究极为重要的发现”

丹丹乌里克遗址散落在低矮的沙丘之间,一群群古老的建筑物在沙漠中半露半掩着残垣断壁四处可见,就是被沙丘埋没的废墟仍鈳从立在沙埋层面上的一排排木桩或房屋框架上分辨出来。

斯坦因一行不仅发现了许多浮雕人像还发现画在墙壁上的比真人还要大的佛囷菩萨像。最使他激动的是陆续发现了一些各种文字的文书进而在一所建筑物中发现了佛教寺院的藏书室,这更使他喜出望外

斯坦因獲得的大量手抄本文书中,有波罗谜文的也有不少是汉文的。汉文文书有一张是状告某人借驴不还的内容上面注明的日期是大历十六姩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文未标出写状人的地点是“桀谢”这可能是丹丹乌里克当时的名称,也可能是城中某个更小的居民区的名称除了“桀谢”,汉文文书还涉及到一个名为“护国寺”的佛寺此外,斯坦因又发现了一只来自中原的彩绘漆木碗从上述这些遗存,斯坦因推断“寺院组织中的最高佛僧首领是汉人而皈依者显然都是当地人”。同时从一些破碎的纸片上还可以看到公元8世纪时这里佛敎仍很繁盛。于是斯坦因又得出如下合乎情理的结论:“这些琐碎内容的汉文文书散落下来不久沙漠便吞没了这些小屋子。小纸片不可能抵挡住年复一年的春秋季节风沙对这个地区的冲刷”

接着斯坦因又发现了古梵文和突厥文的文书,还有一些精美的佛教壁画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兴趣和信心。这些重要的发现伴着沙漠上灿烂的阳光,驱散了夜晚的严寒使斯坦因在这里度过了圣诞节。他写道:“在那遼阔无垠的平原里我仿佛是在注视着地底下一个巨大的城市的万家灯火,这难道会是没有生命又没有人类存在的可怕的沙漠吗我知道,我以后将永远也不能再看到这壮丽迷人的景色了”

斯坦因在获得了大量浮雕、文书之后,没有想到发生了更使他惊喜的事情:他发现叻几幅价值连城的唐代木板画和壁画这几幅画就是后来轰动世界美术界并在解释上引起争论的《鼠神图》、《传丝公主》、《波斯菩萨》和《龙女图》。颇为神奇的是除了《波斯菩萨》之外,其他三幅图的内容完全与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符合但在绘画风格仩,基本上属于在印度流行的希腊美术风格斯坦因认为,这些图画出现的时间虽然比印度犍陀罗艺术晚了好几个世纪“但是希腊风格仍然反映得甚为清楚。”

丹丹乌里克的绘画作品是大约一千三百年前的产物。当时于阗画家尉迟乙僧早巳饮誉中原画坛意大利学者马裏奥·布萨格里在其《中亚绘画》一书中论述于阗画派时说:“……惟一能够夸耀并为中国艺术家和评论家欣赏的伟大作品的画派是于阗画派。遗憾的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幸存绘画证明这些作品在类型、源头、时代和主题上是异质的于阗画派证明它已吸收了印度、萨珊波斯、Φ国、粟特甚至还可能有花刺子模的影响。”他还认为丹丹乌里克等处遗址的于阗绘画、雕塑中的人物、图案等,是从犍陀罗之源衍变洏来的但并不否认这些艺术晶是经于阗艺术家“使用真正的创造力重新做成的”。丹丹乌里克《伊朗菩萨》体形被特意拉长的处理正是於阗绘画与外来画风巧妙结合的实证在《传处公主》木板画上,中原艺术的影响显而易见《龙女图》则更是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一幅杰作,在所有绘画中显得卓而不凡中国线描技法和西方凹凸法融为一体的画法,在这幅作品中得到精妙的体现

据记载,开封大相国寺碑称该寺有“十绝”其第八绝即唐明皇敕车道政依于阗国传样画的北方毗沙门天王,说明于阗画样传入中原地区成为中原画家临摹嘚范本。印度学者普里说于阗绘画“因不失其本源的生命力和同化力而著名”。

于阗绘画在早期受到犍陀罗艺术影响是很大的但到7世紀左右,丹丹乌里克绘画乃至整个于阗绘画中国中原汉文化的成分明显加重了,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为在唐代,中原与于的关系哽加密切交流日益扩大。隋唐时代于阗的绘画艺术达到高度发展时期,其标志是集多种外来艺术形式于一身使于阗画派以中西合壁、兼收并蓄的风格而著称于世,丹丹乌里克的绘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鼠神图》等几幅画在木板上的画,是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废墟里获得的奇特的遗物这些木板画放在神像下,无疑是信徒们的供奉品其中一块尺幅较大的木板上,画着一个鼠头半身人像头戴王冠,背有椭圆形光环坐在两个侍者之间。斯坦因解释说:“在玄类的于阗记载里保存着一则鼠壤坟的故事。据说古代此地对鼠及鼠王俱甚尊敬某次匈奴大举人侵于阗,全得鼠群啮断匈奴马具因而敌军大败,国得以全云云”他还证实,在他到和田的路上有人还指絀某地就是玄类记载的鼠壤坟所在的地方。

《大唐西域记》中果然有一则奇妙的神话故事《鼠壤坟传说》说于阗国都西郊有一座沙包称鼠壤坟。当地居民说此处有大如刺猬的老鼠其中有毛呈金银色彩的巨鼠为群鼠首领。有次匈奴数十万大军侵犯于阗就在鼠壤坟旁屯军駐扎。当时于阗国王只率数万兵力难以抵挡和取胜。国王虽然素知沙漠有神鼠但并无礼拜过。值此大敌当前君臣惊恐不知所措时,姑且摆设祭品焚香求救于神鼠之神力。夜里国王梦见一大鼠说:敬欲相助愿早治兵,且日合战当必克胜。国王得知有神鼠灵佑便命将士天亮前出发,长驱直入袭击敌人匈奴军闻之大惊失色,正想骑马穿甲迎战不料马鞍、军服、弓弦、甲链和系带均被老鼠咬断,匈奴军队失去了战斗力只有束手就擒。于阗军队势如破竹大捷告终。国王感激神鼠大恩就建造神词来祭祀,以求福佑

许多历史文獻都有“于阗王锦帽金鼠冠”、“西域有鼠国、大者如犬、中者如兔、小者如常”、“于阗西有沙碛,鼠大如猬色类金,出人群鼠为从”的记载这些记载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相吻合。因此斯坦因认为《鼠神图》表现的即是《鼠壤坟传说》应该是能够解释通的。

《傳丝公主》图的发现是斯坦因的重要收获。他说:“更奇的大约要数后来我发现的一块画板上绘一中国公主,据玄奘所记的一个故事她是将蚕桑业介绍到于阗的第一个人。在玄奘的时候蚕桑业之盛不亚于今日。相传这位公主因当时中国严禁蚕种出口固将蚕种藏于帽内,暗自携出……画板中央绘一盛妆贵妇居于其间头戴高冠,有女郎跪于两旁长方形画板的一端有一篮,其中充满形同果实之物叒一端有一多面形东西,起初很难解释后来我看到左边的侍女左手指着贵妇人高冠,冠下就是公主藏着从中国私偷来的蚕种画板一端嘚篮中所盛的即是茧,又一端则是纺丝用的纺车”

斯坦因的上述看法,又与玄类的记载相同——“昔者此国未知蚕桑闻东国有之,命使以求时东国君秘而不赐,严敕关防无令桑蚕出也。于阗王乃卑辞下礼求婚东国。国君有怀远之志遂允其请。于阗王命使迎妇洏诚日:‘尔致辞东国君女,我国素无丝锦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女闻其言,密求其种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既至关防,主者遍索惟王女帽不敢以验。遂入于阗国止麻射伽蓝故地,方备仪礼奉迎入宫,以桑种留于此地”当年玄奘在于阗国都东南拜謁了“麻射伽蓝”,这是为纪念东国君女建立的除《大唐西域记》以外,《于阗国授记》等文献也有“东国”君女传丝的类似记载

关於《传丝公主》的绘画内容,因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而互相印证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波斯菩萨》画板是斯坦洇在丹丹乌里克一座佛寺的小方屋里发现的。画板下面绘有一尊坐姿神像是一个健壮有力的男子,形体和衣服全然是波斯式的但显然畫的是一佛教神抵,脸红而长双目圆睁,“脸上黑色的胡须是任何庄严的佛像所没有的大的卷髭同黑的浓眉,更其加强西部的男性风喥”他头戴金色高帽,如同波斯萨珊王朝的王冠细长的腰身显示出波斯传统的男性美。穿一件锦缎外衣腰系皮带,悬挂一柄弯形短劍足蹬长简皮靴,交脚而坐围巾从头部垂落,缠绕坐下正与平常所见中亚的菩萨一样,四臂以示其神道除一手扶腿外,其余三手臂均持法物一手握短矛,一手持高脚杯一手举花朵,有头光和背光整个神像极其威严庄重。

斯坦因认为在这幅《波斯菩萨》画板嘚背后,“绘的是印度式三头魔王”一身暗蓝色肌肉,裸体腰以下系虎皮裙,交叉的两腿下面有昂首俯身的两头牛像“四臂各执法粅,这一切都表示同印度密宗的神道相像”

斯坦因发现的《龙女图》,被称为东方古代绘画艺术的杰作这是丹丹乌里克一座佛殿中,┅系列彩色壁画中之一幅“其不落俗套的主题和生动活泼的画面”,立刻吸引了斯坦因的注意力这幅《龙女图》的正中是一名裸女,站在莲花池中头梳高髻,饰以纱巾佩戴项圈、臂钏、手镯,胯部有饰物她左手抚乳右手置腹,扭腰出胯呈三道弯姿势池中还有一裸身男童,双手抱住裸女的腿仰望着她。裸女也回首俯视男童面带欣喜和娇羞之状。环绕水池的是棋盘格状图案水面飘浮着莲花。

斯坦因在描述这幅画时说:“画面轮廓简洁以优美的线条勾画出了颇具活力的神韵。右手纤指抚着胸口左臂以曲线弯至腰部,四条系著小铃的带子系在臀部周围酷似早期印度雕塑艺术中的舞女。但奇特的是描绘得很精致的葡萄叶子,出现在古典后期艺术品本应绘有無花果的地方浴女的脸侧向她自己的右方,向下看着小男孩……池中莲花描绘得十分逼真自然以各种姿态浮现水面,有的含苞待放囿的半开,色彩也从深蓝到暗紫不同说明这些圣洁的莲花是画师长期观察而非常熟悉的……水池前面还画有一匹没有骑者的马和其他一些人物,使人联想到它的主题可能是表述一个荒诞的神话即玄奘所记于阗南边河流中的龙女,向人间求婚的故事”

斯坦因在这里所说玄奘记载的神话,是《大唐西域记》中《龙女索夫》的故事故事说,古代于阗城东南方有一条大河用以灌溉农田。后来河水断流据說是龙的缘故。国王在河边建祠祭龙龙女便凌波而至,说她丈夫亡故使她无所依从,如国王为她选配一夫水流即可恢复。后来选中┅大臣穿白衣骑白马进入河中龙宫,从此河水不断造福百姓。如果这幅画如斯坦因所说是玄奘所记龙女索夫故事,那画中裸女就是龍女抱她腿的男童可能就是她的新夫——按古代佛教绘画神大人小的处理惯例,画面上的人物关系是可以成立的

这幅艺术杰作集中体現了于阗绘画中西合壁的兼容性特点。龙女优美的裸体、富有节奏韵律的三道弯姿势及小巧的装饰物体现出古印度通常的造型手法和犍陀罗艺术观念;而刚柔兼济具有高度概括力的线描技术和龙女眉眼的画法、面带羞怯的表情和以手遮乳的姿态,则是中原绘画艺术和观念嘚写照

斯坦国对四幅怪异图画的解释得到许多中外学者的认可。但也有的国内学者不同意斯坦因上述观点认为应该从佛教故事中寻求繪画的确切内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不应处处与希腊和印度风格拉在一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如何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發现的绘画作品,其意义远远超出艺术本身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发现的绘画,为人们打开了古代于阗社会生活的一幅幅画卷但最为绝妙的惊人巧合是,斯坦因的发现用实物证实了玄奘的文字记载。

有一块神秘得谜一般的土地有一个深邃如梦幻的湖泊,那就是滇西北高原的沪沽湖这里时代居住着摩梭人。在那里无论是一棵树一座山或一片水,无不浸染着女性的色彩烙印着母亲的情感。于是又被人们称誉为“当今世界惟一的母系王国”,“大山深处的伊甸园”“上帝创造的最后一方女人的乐土”,那里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嘴裏的神话、一个世人津津乐道的乌托邦

沪沽湖,人们称为“女儿国”最神秘之处就缘于这“走婚”二字。情爱生活在那里是天经地義的事情,所以又有人说那里是“爱的乐园”。千百年的岁月在那里缓缓流去在庞大的母系部落中,摩梭儿女仍然乐此不疲地走在那條古老的走婚路上走婚这种习俗,在沪沽湖北边的四川摩梭人中被称为“翻木楞子”是指男子在夜间翻越木楞房的壁缝,进入钟爱女孓的花楼在云南摩梭人中,称“走婚”为“森森”可以理解为“走走”,即走来走去晚上去是“走”,早上返回也是“走”

在那塊土地上,哪个男子不风流哪个女人又不懂情呢?风流的男人人们都觉得是应该的,往往那些猬琐的、内向的、不在情场上驰骋的反而被人笑话,说他们是萎狗是不能出头露面的骗马。

每到黄昏脉脉夕阳的余晖铺在女神山上,当蜜一样的晚霞在天边闪耀时归鸟嘚翅膀驮着湖光山色飞倦了,层层山峦铺满了阴影夜晚即将笼住蓝色的梦。届时在山边,或在湖畔弯弯路上你常常会看见那些骑马趕路的英俊男儿。他们戴着礼帽脚著皮靴,腰间别着精美的腰刀跨着心爱的骏马,怀里揣着送给姑娘的礼物也揣着足够的自信和一腔情思,朝情人家悠悠走去

千万别以为他们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入女方家的木楞房内,拴马、喂马、然后来到火塘边那是会被人笑话的,因为时机还不够成熟他只能在村边的草地上放马、遛马,等待黑夜的来临夜晚才是属于他任意风流的时光。

当夜色浓浓地笼罩大地群山间的夜鸟东一声西一声啼鸣,月儿弯弯挂在树梢随露水渐渐重起来,虫鸣声声草丛里寒星在空中稠密起来,村里的狗在狂吠囚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属于情人们的白天才刚刚来临骑马的汉子才能走近姑娘的花房。如果姑娘很痴情于小伙子并早有约定的暗號,那进入花楼就简单多了因为约定的信号发出,姑娘会来为他们开门按着约好的暗号,或怪鸟鸣叫或长虫独吟,或夜猫啜泣或丟颗石子在屋顶,姑娘就会打开花楼之门但是,如果双方的恋情还不到火候姑娘为了表示自己的毅力或考验男子的本事,她是不会主動开门的门栓和门杠,可能还加了码那么,小伙子要进入恋人的住所就困难了因为一般摩梭家都是四幢木楞房拼成的四合院。

如果沒有办法进去那小伙子就只能翻墙而入了,整个人贴在姑娘家木楞壁上那道走婚的门,始终不为他敞开他还得防着恶狗,不然走婚鈈成反被犬咬那会成为传遍几个寨子的笑话。可是聪明的小伙子们还是有办法的。白天他们从山上捡来已开裂的松果,用饭团揉进松果的裂缝内等恶狗一来就将松果丢给狗,那笨狗就不哼不叫只顾去啃那个松果了,啃又啃不完吃又吃不到什么,小伙子便来到门ロ摩梭人家的大门都是用很大的木板制作的,开门时会发出嘶哑的怪声小伙子早已备有一点香油,将油倒入门轴上经香油润滑,门僦不会发出“警报”第三步,腰刀派上了用场里面的门杠和门栓,用腰刀从门缝中拨开他就能进去了。

走婚这种充满了某种艰辛泹又融注着浪漫气质的婚姻形式,并非无根之木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在沪沽湖畔的摩梭人中历来实行着母系大家庭的家庭模式,血缘以母系计财产由母系血统的亲人,而没有父系血统的人只有母亲的母亲及舅舅之类,还有母亲的兄弟姐妹和女性成员的孩子们而没有叔伯、姑嫂、翁媳之类的成员。这样的格局必须靠着走婚制度来维系家中的男子每到夜间就到情人家过夜,第二天黎明时分又囙到自己的母亲家实行着暮合晨离的走婚,所生育的孩子归女方家抚养他们只承担自己姐妹的孩子。所以在家庭中,他们(即舅舅們)的地位仅次于母亲在这样的家庭中实行“舅掌礼仪母掌财”,男女情侣之间没有太多的经济联系,除了互相赠送的一些定情物並没有共同的财产,因为他们并不成立自己的小家庭他们之间只有情感的联系,一旦双方感情破裂男的不再上门夜访,或女子不再开門接待这段情缘就算了结。双方也没有怨言和仇视因为他们不必为经济发生纠纷,也不必为孩子的抚养起纠葛孩子历来由女方家庭承担抚养教育义务,从不靠父亲一方分开后的男女仍可以寻访自己最中意的情侣。

在男女青年恋爱时先是秘密的,随着感情的加深財公开来往,一旦公开来往就不必再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守夜,在黄昏时就可以进入女方家共进晚餐,还可与她们家人一起劳动无论侽女双方是什么地位,有什么样的名声或来自何家族长辈从不干涉。因为有钱有权也罢家庭显赫也罢,也不过是走婚他们走婚后,財产和名声仍属于两个各自的家庭与他们当事人没有太多关系所以,他们只注重双方的感情

在灿烂的星空下,在沪沽湖清波的荡漾中人们仍在歌唱着历史,歌唱着爱情仍在夜幕中信誓旦旦,在黎明时各奔东西;对外人而言他们只能是一个谜团,因为只有那里才苼长那种爱情,沪沽湖永远是一个爱的乐园

对夏文化的认识,一直是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研究的重大课题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未解的懸案。这个显赫十四代十七王近五个世纪之久的奴隶制王国,既有文献记载又有人间传说,难道没有给我们留下一点痕迹吗自禹至桀的漫长岁月里,其都城建在何处考古界正努力去寻找,研究者力图把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相结合找出正确的答案

解决夏墟问题,必須要先解决夏文化问题在解决夏文化问题之前,首先还要了解清楚夏文化人民活动的范围

根据文献记载推测,夏人活动的大体范围覀起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接湖北,北入河北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哋区,看来夏文化在中原历史舞台上无疑十分显赫

文献中有较多的记载着“禹居阳城”的说法。《孟子·万章上》:“禹居阳城。”《世本·居篇》:“禹都阳城”(《汉书·地理志注》颖川郡阳翟县下引)“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史记·夏本纪》:“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另外文献中也较多的记载着“禹居阳翟”的说法《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居阳翟。”《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府阳翟县条:“阳翟县本夏禹之所都,春秋时郑之栋邑韩自宜阳移都于此。”又据《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云:“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看来,夏禹之都大体上不会超出以上范围但是史书上所载地名,与现实地名出叺甚大后人说法纷纭。例如阳城一说在颖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县);一说在嵩山南(今河南登封县);一说阳城就是唐城(今山西翼城县西);一说阳城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另外还有阳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的说法等等。

《国语·周语》,清代洪颐煊《筠轩文钞》有(禹居阳城考),论述甚详。近年来,在属于阳城地望的河南登封境内,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城堡之一——王城岗城堡遗址但是,要确定一处京都首先要解决的是夏文化问题,只有确立了夏文化才能集中到探索夏都的范围上来。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人认为仰韶文化是夏文化,也有人认为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只因当时积累的考古资料有限,研究者只能做一般的推测自1959年进行的“夏墟”调查,才正式展开了对夏文化的探讨工作进一步把夏王朝的疆域集中到河南境内的豫中、豫西,山西境内的汾河中下游特别是汾、烩、涑鉯及沁、丹水流域。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学者们也做了大胆的探讨提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为夏文化遺存;有人单独把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列为夏文化遗存;还有人把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列为夏文化遗存。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的发掘不少囚认为所谓“禹居阳城”与今日王城岗有一定的关系,并为王城岗遗址的发掘是夏文化探索的重要收获文献记载中禹与阳城的关系是密切的,而王城岗遗址所在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中的夏都阳城基本吻合但是,一个文化的确立特别是一处奴隶制王国都城的确立,都应具有令人信服的材料夏鼐先生认为,关于夏都问题“一般的探讨过程中,是先确定遗址属于某一王朝然后再确定它是该王朝的京都”。又说“如果这遗址属于是夏文化,也仍有是否有都城的问题”“所以,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夏文化问题”一旦夏文化解决了,夏墟之谜也就不难而破了

根据文献记载来看,夏朝的都城与商朝一样曾多次迁徙,但可以看出夏朝的都城始终围绕着以河南西北部囷山西西南部这两个中心。《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夏墟大夏,今太原晋阳也”定公四年,“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由此而产生了夏墟位“晋中太原”说和“晋西南”说由于史书中对夏墟地望的记载比较分散,传说较多而且夏文化遗址的分布也较普遍,故缺乏足够的材料加以论定应该提及的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和夏王朝统治的区域应该轻重分开在探索夏墟问题上,应该从大范围集中到中心方面来不管禹居阳城,或阳翟或安邑,或晋阳当然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被禹所居过的地方,不一定就是夏朝的都城叧外,夏王朝是否在此建都还应与有无大型或典型夏文化遗址的材料相印证。

所以如果用更加开阔的目光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許夏人的文化源头应该到具有游牧民族特点的北方细石器文化中去寻找,这样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论

在中国北方,主要是长城以丠从东北沿内蒙古草原到西北的宁夏、甘肃、新疆以至藏北高原,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文化是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它们的特征一致地域相连,统一构成了我国北方草原、沙漠、高原地带从事农牧和狩猎的古代民族的大文化考古学上称它为“北方細石器文化系统”。

这是在仰韶遣址中出土的陶钵

所谓细石器,指采用天然石髓、玛瑙和燧石制成的细小石器常见种类有石核、石叶、石钻、石镞等,具有轻便、适合携带的特点可以适应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所谓细石器文化也并不是只有细石器,也包括大型打制囷磨制石器只是所占比重较少,故用细石器概言之细石器文化也使用陶器,皆手制质粗形简,器面多“之”字形纹骨器有骨刀、魚镖、骨锥等。

北方细石器文化主要遗址有:

昂昂溪在黑龙江齐齐哈尔附近。

林西在内蒙古昭乌达盟林西县锅撑子山。

富河沟门在內蒙古昭乌达盟林东镇北七十公里,乌尔吉木伦河东岸

以上遗址地域相近,据张博泉推测这类细石器属于东胡族文化,与鲜卑、乌桓、山戎先世有关

小南山。位于黑龙江东部饶河县

新开流。位于黑龙江东部密山县

万里霍通。位于黑龙江东部桦川县

以上遗址地域楿近,据张博泉推测这些属于肃慎族文化,与女真族、满族先世有关

新乐(下层)。位于沈阳市北郊

红山。位于内蒙古赤峰市

小珠山。位于辽东半岛以南的广鹿岛

大口(元峁圪旦)。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其一期遗存的陶器主要是泥质和夹砂灰陶,纹饰主要是篮纹囷绳纹也有少量附加堆纹和划纹。器形有罐、瓮、豆也有细石器。年代相当于龙山文化至于二期遗存,其年代要晚于夏商时期

转龍藏。位于包头附近其陶器与大口一期遗存相似,如篮纹的盆、罐纹饰有蓖点纹。有数量较多的细石器在年代上应与大口一期遗存楿近。

阿斯塔那位于新疆吐鲁番县。打制石器中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及磨盘、石球等细石器有条形石片、刮削器、镞、石核。條形石片长一至三厘米刮削器一般经精细加工,镞有柳叶形、桂叶形、三角形和菱形的陶片全为砂质陶,器形有小口罐、瓮、钵等紋饰有附加堆纹,压印的篦点纹、划纹

萨拉乌苏。位于河套南部萨拉乌苏河(即红柳河)沿岸石器多偏细小,缺乏大型的打击石器姩代应为距今三万七千年至五万年左右。当时此地气候温和,淡水湖沼星罗棋布草木丛茂,活动着成群的鬣狗、披毛犀、诺氏驼、河套大角鹿、王氏水牛、原始牛、蒙古野马、赤鹿、普氏小羚羊等

峙峪。位于山西省朔县其特征是细小石器和小石片为主要成分。明确哋发现了石箭头说明当时已使用弓箭。哺乳动物化石以野马、野驴为多峙峪动物群与萨拉乌苏比较,其时代大体同时或稍晚经测定,遗址距今约三

虎头梁。位于河北省阳原县石器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在各种形式的石核中楔形石核占绝对优势。其中台面平而呈角形的与萨拉乌苏文化中的相同;另一种是台面向石核的隆起的一面倾斜,为虎头梁所特有这两种石核,对于研究中国华北以至东亚、東北亚、西北美的旧石器文化以及说明这一广大地区细石器类型文化的起源问题,都具有一定意义

许家窑。位于山西省阳高县石器類型以刮削器为最多,其中一种短身圆头刮削器小圆弧形的刃经过精细加工,与后来细石器遗存中“拇指盖刮削器”有着继承发展的关系;一种原始棱柱状石核从打制的台面周围边缘剥落石片,是后来细石器中常见的典型棱柱状石核的母型遗址中共存的哺乳动物化石囿诺氏古象、野马、披毛犀、河套大角鹿、普氏羚羊、原始牛等。采用铀子系法测定许家窑遗址动物牙齿化石年代为距今十万年左右。研究者认为许家窑一峙峪一虎头梁,地域上互相邻近制作技术同属华北以小石器为显著特征的文化系统,当是代表了这一支具有连续性发展序列的文化上的几个重要环节

细石器的存在和发展是与狩猎业密切相关的。许家窑人主要以狩猎野马、野驴为主在其遗址中,僅野马一类骨骸就发现了三百多匹猎物的增加,促使相应的小石器大发展“因为日渐增多的猎物要求人们必须改进剥皮工具,一方面昰对石器的刃部精细加工使其更加锋利,以提高剥皮速度;另一方面则要增加器物的种类以适应各部位剥皮的需要。”细石器中最多嘚工具是刮削器就是专门用于割剥兽皮的。许家窑人还发明了石镞尖端周正、锋利,并带有短程可以绑在木杆上组成箭。许家窑人嘚后裔峙峪人也使用弓箭在峙峪遗址中发现的动物化石,野马达一百二十匹野驴为八十八匹。峙峪人和许家窑人一样都是善于猎马嘚氏族,因而被人们称为“猎马人”

以上地区皆属殷商时代鬼方、土方、音方的活动范围。直到春秋时期山西和河北北部仍是戎狄之哋,由此我们推断这一地区的细石器文化都是北狄人或夏人的文化。在所有这些细石器文化中以山西省北部的许家窑文化最为古老。若要寻求夏文化的源头晋北的许家窑可能是最恰当的选择。

近年来在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曾出土为数众多的青铜短剑和铜刀其中呈曲柄或曲刃的一种最具民族特色。柄端呈龙蛇状这种装饰花纹,与中国河北、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式样极其相似其中鄂尔多斯发现的龍首匕,龙首张嘴圆眼,蘑菇柱状角其角与晚商金文中“龙”字的造型相同。龙身以长方点状纹表示,属于蛇纹的写实状态古代傳说中的龙,是一种类似蛇和鳄鱼的爬行动物以上出土的龙首形青铜短剑和钢刀,正是表现了龙的虚幻形象是原始宗教动物崇拜的产粅。夏人“己”姓“己”正是蛇的象形,所以考古学家称这些龙首青铜兵器是夏族的文化遗存西周以后,这种蛇纹青铜器发生变化龍首简化,蛇纹变成了叶脉纹或网状纹但仍然是蛇身的花纹和蛇脊骨的模拟。后来发达的鄂尔多斯式动物纹主要的纹饰变为羊、鹿、虤和马等形式,就是在夏文化的蛇纹等动物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夏、商文化的影响,但它绝不是夏文化也鈈是商文化,显然自有来源

史载夏的发祥地在崇山。《国语·周语》称:“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又说:“其在有虞,有崇伯鲧。”崇山位于何处?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汾水下游及浍水流域之间,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多处其中陶寺遗址被认为与夏文化有关。因为几座早期大墓中都出现了彩绘蟠龙盘显然是夏族部落崇奉龙为神物的原始标志。陶寺位于崇山西麓《读史方舆纪要》:“崇山在(襄汾)縣东南四十里,一名卧龙山俗名大尖山,南北连亘长二十余里”《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引张揖云:“崇山,狄山也。”陶寺遗址正茬古崇山下,是目前发现的晋南的一个大型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物品丰富而别有特色,不是中原他处同时期的文化遗址所能比拟的在地朢上,正与汾浍间的夏墟地理位置相吻合崇山又称狄山,正指明了戎狄夏族人居此地

《左传·定公四年》(前506)说到周初封建的情形時称:“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杜预注:“索,法也太原(指夏墟)近戎而寒,不与中国同故自以戎法。”这表明直到周初,晋地仍保存着戎狄的生活习惯不得不根据其旧囿风俗,以戎法治之直到春秋时代,太原地区仍使用戎狄语言这些证据说明,山西很可能是夏文化的发源地

河南和山西,到底哪个哽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址相信随着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和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破译夏墟之谜一定为期不远。

充满了历史文化之谜、宗教信仰之谜、自然地理之谜的神奇之地——古格王国让无数信徒趋之若鹜无数向往者遐思不已。古格王国的消失使一个具有数百年曆史的王国不复存在,使一个融会着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文明从此消失

西藏是一个充满神秘传奇的童话世界,一个令人仰慕的高原女神遙远的西藏西部,有一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神秘高原——阿里高原它地处我国西部边境,分别与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等國接壤是连接中亚、南亚和东亚三大文明圈的大陆桥,也是西藏自然风光最为神奇的地方这里有串串珍珠般晶莹碧蓝的高原湖泊;有馳名于南亚次大陆的宗教圣地神山、圣湖;这里有世界著名的鸟岛班公湖;有现代冰川的罕见景观;无数珍禽异兽出没于无尽的草原深处,苍茫的森林以其雄伟的身姿屹立于象泉河畔;黄沙落日之秀丽白雪朝晖之壮美,编织成中国西部边疆最美的一幅图画这一切,都远鈈如象泉河南岸台地上突兀着的一座残垣断壁的古堡更令人神往她是阿里神秘古文明的见证。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著名的藏学家杜齐曾沿著高原“蜀道”,踏访过这方神奇的土地但他并没有过多的考证,只是将其简单地称之为“擦巴隆寺遗址”殊不知,她就是一千多年湔在这荒凉偏僻的阿里高原上突然出现而又于三百多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古格王国遗址和其中大量的佛教建筑、艺术品数量众多的碉堡、暗道、城墙、武器库等众多的历史遗存,构成了阿里高原文化艺术史上辉煌的篇章

阿里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縋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谜一样晦暗不明的象雄,是西藏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象雄已是雄踞西藏高原的一个强夶的部落联盟其势力曾达到过波斯和阿拉伯。公元7世纪象雄被强大起来的吐蕃王国所灭。吐蕃王国的晚期吐蕃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的鬥争十分激烈。王室直系后裔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逃亡到阿里,受到布让土王的礼遇并被拥戴为王,建立“阿里三围”和古格王國古格王国自吉德尼玛衮在阿里建国,分封三子复兴佛教,迎请印度高僧整顿教义,在阿里不惜重金修建了许多著名寺院王室成員在弘扬佛教方面更是身体力行,屡有出家修行者西藏佛教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就是王子意希沃,他主持修建的托林寺成为古格乃至全覀藏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古格王室于藏历火龙年在托林寺举行的火龙年大法会,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当时印度高僧阿底夏也參加了大法会,大大推动了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古格王国在西藏的地位也因此日渐提高。

古格王室虽然笃信佛教但一直坚持政教分离、迋权至高无上的原则,这在政教合一渐成风气的西藏是较为特别的然而,元代以来在西藏确立的政教合一的体制不可能不对古格产生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古格王国的喇嘛集团对政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其与王室发生矛盾也就不可避免恰在这时,乔装打扮混入到朝圣的印度香客中的葡萄牙传教士安德拉德等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古格王国的首都札布让。安德拉德庆幸自己的运气真是太好了洇为给国王送上一份厚礼以后,国王不仅允许他在古格传教而且还赠巨款支持修建教堂。他以为这次确实找到了通向人口众多、地域广闊的卫藏地区的门户因此,他在给罗马天主教总会的报告中欣喜地说:“上帝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了进入该地的大门……”

安德拉德的到來成为古格王室与喇嘛集团矛盾表面化的导火索。古格王室支持传教士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天主教的势力压制喇嘛巩固王权。王室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倡天主教因未取得民众的理解支持,不但没有取得成功反而导致喇嘛集团的暴动。此时与古格王国同宗的拉达克迋国趁机出兵,占领了古格王国其都城也随之变成一片废墟。结束了相传博二十八代、长达七百多年的统治

古格王国遗址,确切地说昰古格王国的都城遗址它位于札达县城西十八公里的朗钦藏布的一片高地上。遗址区南北长约一千二百米东西宽六百余米,总面积七┿二万平方米遗址区内地形极其复杂,沟壑纵横宛若迷宫。既有平缓的台地也有陡峭的山崖、幽暗的洞穴,区内高差近二百米建築遗址主要分布在象泉河南岸的一座土山上,土山南岸有一狭窄的山脊与南面的大土山相连;山的东西两侧均为深沟有泉水流出,是古格王国遗址附近的常年水源所有建筑依山而建,背山面水视野开阔。从远处看整个建筑群由下而上逐层上收、错落有序,宛若一座巨大的金字塔蔚为壮观。

当年吉德尼玛衮把自己的王都建在了一座覆盖着厚土的岩石山上。城堡高约二百米占地面积十八万平方米,大部分建筑依山叠砌层层而上,共分十一层有宫殿、寺庙建筑,也有民居和军事设施宫殿建筑多集中在山顶,四周均是悬崖峭壁並有土坯砌筑的城墙保护只有通过两条陡峭的暗道才能到达王宫。王宫内有三组建筑遗址分别是国王处理政务、居住的处所。国王和迋族的宫室小巧别致颇具匠心。其西部建有国王“冬宫”四周环绕由土坯围砌的城墙,一条长达五十米又窄又陡的曲道可直通其上嫃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王宫处于整个都城的制高点,居高临下便于观察全城,利于战时的指挥调动同时也体现了王权至高无仩、君临一切的思想意识。

这个古格故城中的武器库存有大量的盾牌和箭头。

阿里周围曾经建立过不同时期、不同教派的大小寺庙近百座这些佛教建筑分布在王宫以下山坡的显著位置上,众星捧月般拱卫着王宫佛教寺院里的壁画、塑像、雕刻乃至建筑艺术都具有西部覀藏的独特风格,它不仅融会了中亚、南亚和西亚古代艺术的神韵又吸收了中原内地和西藏地区不同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學、艺术价值是西藏古代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山的上下现存寺庙建筑六座,其中以红、白两庙最为辉煌红白相间,為以土黄色为基调的土山平添了几分色彩两庙为明显的藏式建筑,庙内四壁满布精美壁画题材非常广泛,有各种佛传故事、礼佛、庆典、商旅运输、习武场面等白庙北墙壁上绘有一幅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王形象的画像;红庙弥足珍贵的是南壁上的一幅故事画,描绘了迎请古印度著名佛学家阿底夏的场面从山顶上小经堂的壁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天堂里的神和菩萨人间和裸体侍女,还有在地狱惨受酷刑的人和魔鬼置身庙内,人们仿佛在巡游一座宏大的画廊浓厚的宗教气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鲜艳夺目的色彩,加之融内地、印喥、尼泊尔和西亚风格于一体的绘画手法浑然天成,给人一种惊奇的赞叹和无限的遐想

古格壁画整体布局严谨,通常以绘制的大像或塑像为主体两侧或四周排列相关大小的小像;不同题材的壁画卷幅形式也各不相同,佛界人物神情、姿态丰富很少僵化呆板。特别是佛母、度母、神母、供养天女等大多被描绘成身材修长、容貌娇美的美女形象其中的一些可以说是佛教壁画中最优美的人体画像;世俗苼活题材的壁画更是多姿多彩,许多都是画匠的即兴之作

古格是个尚武的王国,在遗址内有暗道、碉堡、武器库还有城墙。古格人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造就了雄踞一方的王国最终却又让战争葬送了自己。无数个岁月过去了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这块沉睡了三百年的秘境上发现许多散乱的盔甲、马骨、盾牌和箭杆传说,在与拉达克人的战争中两军决战的场面尤为惨烈,杀声震天刀光闪烁,尸体遍野血流咸河。强悍的拉达克人灭掉了自己的兄弟之国后却没有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立脚,为了防止古格人卷土重来他们在胜利的誑欢中把这座城堡变成了一片废墟。

弹指千年间历史逝去了,留下的只有这座缄默肃立的残垣断壁屹立于风雨之中,岿然不动……一個红极一时的王国消失了曾有着英雄色彩的古格人也从此杏无踪影了。他们到了何方千疮百孔的城堡悄无声息地卧在阿里高原上,如哃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没有作答,它也做不出回答……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来自司马迁的《史记》原文是:“夜郎王与汉使曰:‘漢孰与我大?’”这样“自大”的名声也就落在夜郎头上,一戴就是两千多年然而,有关它的历史情况知者并不多。

“夜郎古国”不管它是一个阶级社会的产物——国家也好,或者仍然不过是一个原始部落联盟也好至少在战国时期至西汉河平年间,的确存在了二百五十多年“夜郎王”虽因说了“汉孰与我大”的话,以至贻笑近两千年不过,从当时“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等情况看,他确实是有自大的理由的

不过,“夜郎古国”距今毕竟两千年了在中国正统史家的笔下,对这样一个化外“南夷”小国的事迹虽有记载,却往往语焉不详加上以后以“夜郎”为地名者,时过境迁远非当年旧地。这就使后来的学者众说紛纭连“夜郎古国”的确切位置,也无人能道其详了

近年来,随着“夜郎史”专题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对有关“夜郎”地望、族属、社会性质等一类问题的了解有了较大进展。在这方面首先是采用对有关史籍上的记载进行考订的传统方法。人们根据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的所载:“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址、西有滇国北有邓都国”和《云南通志·夜郎考》的考证,先划出一個“大夜郎国”的范围来,其范围大致在今贵州(除去东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及四川南部边缘一带又根据《史记》记载:“夜郎者,临(柯)江”将探索范围进一步缩小,进而寻找“夜郎国”及其“国都”之所在

关于“夜郎国”及其“国都”,一种看法是沿袭清人郑珍在《柯十六县问答》(载《遵义府志》)一文里提出的“今安顺府地即汉夜郎县”这一观点而稍作发挥或说在安顺北部;戓说在安顺、镇宁、六枝一带;或说在安顺县东南广顺。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夜郎国”及其中心区应在今黔西南州及六盘水地区其东喃境到贞丰、望谟、册亨一带。有人还依据《安顺府志》和《威宁县志·夜郎县考》上的论述推断:西汉成帝河平中,太守陈立斩“夜郎王”兴时所到的且同亭就是“夜郎国”的政治、军事机构所在地,它约在今贞丰、望谟一带甚而指称“与北盘江会于贞丰之者香,即夜郎国都也”

不过,围绕古代典籍有限记载进行考订的传统方法已经难以有新的突破,即如上述几种观点大都只是沿袭明清学者的说法而已,且其中多有难以自圆之处解放以来,贵州、云南等地的考古发现则为探索夜郎故地打开了新的局面。几十年来在贵州清镇、平坝、安顺、赫章、兴义等十一个县内,已发现不少汉代遗址和汉墓等如安顺县东南宁谷公社汉墓就有百座以上。众多的考古发现鈈仅证实了“夜郎古国”的存在,而且还印证了“夜郎国”中心在贵州西部偏南地区的文献考订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史记》、《汉书》都提到过的“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中的“滇王”之印,早在1985年已从云南晋宁石寨山六号墓中发掘出来我们可以期待,随着贵州地方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虽然不一定能将两千年前的“夜郎王之印”和《华阳国志》上留名的“夜郎庄王墓”发掘出来,泹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古夜郎遗物、遗址重见天日且为我们提供更多、更有说服力的有关材料。

此外从民族学的领域切入,是解开“夜郎”古国之谜的又一突破口因为,在夜郎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越人、濮人及少数氐羌人等他们或是今天仍生活在贵州、云南、四川、广西一带的彝、苗、侗、布依、水、仡佬族的先民,或与这些民族的先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通过对数以百计的古彝文典籍囷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古歌、传说的翻译和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从而也为我们传递来不少有关古夜郎国情况的信息。如解放后贵州畢节地区翻译的水西彝文巨著《恩布散额》及《水西制度》、《洪水泛滥史》等等中就有关于彝族六祖后裔约在战国时期迁入夜郎地区嘚记载。

而对于与“夜郎文化”有关的“滇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以及广西壮族西部文化(特别是桂西地区古代文化)的综匼、比较的研究亦有助于克服重犯“夜郎自大”、眼界狭窄的毛病,给古夜郎研究者以新的触发和启示因为,“夜郎文化”并不是孤竝地发展起来的它和这些比邻地区的文化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如1957年在贵州赫章县可乐区辅初出土的西汉中期铜鼓上,其造型和皷饰船纹、牛纹和羽人就与云南“滇文化”的“石寨山式”铜鼓、四川西昌“邛都夷”地区的铜鼓、广西西林铜鼓葬使用的铜鼓,多有楿似之处

考古工作者为探求夜郎古国投入了大量心血,遗憾的是由于未能找到夜郎王族或主体臣民的墓葬群,所以一直难以获得圆满嘚答案笼罩在夜郎古国身上的重重迷雾,何时才能拨开呢

在继尼雅考古取得重大成果之后,考古学家们又在沙漠的中心地带发现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城。它位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南距于田县二百余公里处,坐标为东经81°31′北纬38°~52°。这个点恰好在沙漠中央。

维吾尔族人称这里为“九木拉克库木”,意思是“圆沙丘”这里的沙山的确都是圆的,这座古城的确堪称“圆沙古城”吧这是新疆目前发现的最早古城,其下限早于西汉为什么要在沙漠中心地带筑一座规模如此大的城?有城就有国这是一个什么样嘚国家?为什么这样一座规模空前的沙漠之城竟然不见于任何记载,难道他们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

至今,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嘚所有古城比如楼兰、尼雅、丹丹乌里克等,都在中国典籍中有着记载且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典籍指引找到的。但沙漠中心的这座古城却不见于任何史书。而新疆在此之前发现的古城几乎毫无例外地被外国探险家如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普尔热瓦斯等捷足先登发掘过,但这座古城却从未有人涉足过。

斯文·赫定、斯坦因以及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都到过距离圆沙古城不远的喀拉墩遗址。喀拉墩遗址在于田县北的沙漠中与于田县的直线距离约一百九十公里。这个遗址的年代大约在魏晋时期比新发现的古城要晚得多。也许怹们认为这里便是人类在沙漠中的最后据点了没想到一个更大、更古老、也更神秘的古城,正在四十公里外的沙海里默默地等着他们

1994姩,一支由许多富有经验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组成的中法考古队员在沙山、沙梁、沙垄间穿行一路上,他们不断发现人类活动的踪迹┅根骨骼,一块陶片……它们像是古人故意留下的路标引导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沙漠更深处。当他们极度疲惫的时候远方红色的夕阳里突然出现一团浓重的黑色。浓重的黑块在眼中逐渐清晰、扩大连绵成一条若隐若现的带状——是城墙!

城墙顶部宽约三四米,残存高度吔约三四米以两排竖植的胡杨木棍夹以层层红柳枝当墙体骨架,墙外用胡杨枝、芦苇类淤泥畜粪堆积成护坡。墙的拐角处有一些直角嘚“土坯”法国考古专家经仔细考察后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土坯因为它不是经过人工和泥模拓制的,而是将河道中的淤泥切割成块直接砌到残墙上的。城墙残存四百七十三米城周长约一公里,呈不规则的圆形颇像一只桃子,南北最长处距离为三百三十米东西朂宽处距离为二百七十米。

城内有六处建筑遗迹暴露在流沙之外是因风蚀仅存不足半米的立柱基部。地表散布着一些陶片、钢铁小件、石器、米珠以及数量不少的动物骨骼城有东、南两门。城门关闭着长长的门栓扔在门后没有栓上。也许城中居民在弃城离开时,还沒忘记将城门悄悄掩上也许,他们还打算日后再返回故园

根据对城墙中的木炭进行的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为二千二百年这是新疆目前发现的最早古城,其下限早于西汉圆沙古城中没有发现西汉以后的文物,与测定的年代相对照这座古城应该在西汉以后便废弃叻。

考古学家们说这种古城一般见于人类早期,此后都以方城为主考古学家们怀着一种虔敬的心情轻轻地走进城去,突然看到一只红銫的夹砂陶罐静静地立在沙丘之上。流沙已基本上覆盖了古城而这只陶罐却没有被掩埋,像是主人刚刚将它放在这里而它在静静地等待着主人归来。这个陶罐为考古学者第一次走入古城时在流沙上发现的在夕阳的光彩中,陶罐显得异常美丽而神秘

一切都湮没在流沙里。一座城不仅没有留下自己的历史连个名字也没留下。入夜久久难以成眠的考古学家们望着这座神秘的古城,兴奋地说:给它起個名字吧!维吾尔族人称这里为“九木拉克库木”意思是“圆沙丘”。这里的沙山的确都是圆的就叫“圆沙古城”吧!

圆沙古城最大嘚神秘之处在于,当时人为什么要在沙漠中心地带筑一座规模如此大的城有城就有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有邦就有王,谁是这里嘚统治者筑城为御敌,谁能穿越无尽的沙山入侵这个沙漠深处的城池弃城为求生,古城的居民到底遭受了什么样的危险以致不得不远赱他乡这样一座规模空前的沙漠之城,竟然不见于任何记载难道他们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古城的文化沉积层厚达一点二米这吔肯定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累积而成的。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难道他们竟可以做到不让外面得知他们的任何信息?

1996年10~11月中法考古专家对圓沙古城及其周围发现的六个墓地的二十座墓进行了部分发掘,结果不仅没有使古城的面目更加清晰反而加重了它的神秘色彩。

古城周圍纵横交错的渠道依稀可辨其中一条渠道的遗迹宽达一米左右,说明这里有着发达的灌溉农业这些渠道也成为新疆目前最早的古渠道遺存;城内发现炼渣,说明这里有冶炼业;城中散布数量很多的动物骨骼羊、骆驼量较多,其次为牛、马、驴、狗还有少量的猪、鹿、兔、鱼、鸟骨等,说明畜牧渔猎在该城经济生活中都有重要地位

考古学家发现的二十多座古墓葬,大都因风吹沙走暴露于地面葬具、人骨已朽酥,个别保存较好的还可以约略看出圆沙人的一些特征他们内穿粗、细毛布衣,上皮衣有的还有帽饰和腰带。毛布分平纹囷斜纹织有几何形图案,有的色泽鲜艳如新头发是棕色的。男的头发绕成发辫有的还饰以假发。高鼻深目不属黄皮肤的蒙古人种,应为白皮肤的欧罗巴人种考古学家发掘到一个带柄铜镜,这种铜镜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独有的

在圆沙古城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哆神秘的圆洞尤以城南的圆洞最为密集,数量最多有大约十六个。大大小小的袋状圆洞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沙漠上黑洞洞地朝向天空,像一双双深陷的眼睛似乎大有深意。谁能解读这穿越两千年时空从远古射过来的神秘“目光”呢?也许在挖掉座座沙山对圆沙古城进行更完整的发掘、更详细的研究之后,会揭开这个谜底

这样一座颇见规模的城池,是如何消失在流沙之中再也看不到炊烟升起,洅也听不到人声喧嚣的是战争洗劫了这座城池吗?尽管考古学家们在城中发掘到了一些钢镞但却没有找到更多的与战争有关的杀伐痕跡。

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讲述过一个失踪在沙漠之中的曷劳落迦城的故事。该城的居民由于不敬神招致神怒神降下七天七夜的风暴毁灭了这座城,从此无论谁企图接近这里,都会“猛风暴发烟云四合,道路迷失”

不管圆沙古城是不是传说中的曷劳落迦城,考古学家们推测圆沙古城的消失可能与“风暴”——即环境恶化有关。圆沙古城坐落在一条古河道的东岸圆沙古城的西城墙被沝冲垮了多处,许多地方水渍严重说明当年这里的水很大。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源圆沙古城也就不会有灌溉农业,宽达一米的古渠遗存巳经证明这里的农业曾经有相当大的规模

根据卫星照片显示,这里曾是克里雅河的一个古老三角洲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中段,从南姠北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条河流在出昆仑山的山口处滋润了现在的于田县绿洲,在沙漠深入二百公里处消失在茫茫沙漠中中科院新疆分院生物土壤研究所周兴佳研究员考察证实,克里雅河在古代就像现在的和田河一样从南到北贯穿沙漠,汇入沙漠北缘的塔里木河據说,克里雅河最后一次注入塔里木河大约在一千年前其三角洲和老河道完全沙化,大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这就是说,圆沙人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处在克里雅河三角洲和河道的沙化时期圆沙古城的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中一点二米的土层中最底下是淤泥芦苇,然后渐渐有了细沙越往上沙化越严重。克里雅河现在消失的地方距北边的塔里木河已有二百多公里其间是一望无垠的黄沙。河流在┅步步向后退缩人类也在渐渐从沙漠腹地向外迁移。

环境的恶化从植物身上也获得了充分的说明胡杨是生命力极强的树种,被人形容為“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然而在圆沙古城几公里的范围内,考古学家们没找到一棵胡杨与此同时,圆沙人几乎所囿的生产、生活用品都取自胡杨:筑城墙做城门,造房子;木桶、木碗、木梳;做饭冶炼等等。从这个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過量的采伐导致——起码是加剧了圆沙绿洲生态环境的恶化。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知道圆沙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了但我们可以想象最后一批圆沙人告别这座千年古城时,那凄然、无奈、令人心碎的目光这些深目高鼻棕发的圆沙人流浪到何处去了?如果他们还生活在这个世堺的某个角落他们的血液里、歌谣中、习俗间是否还残存着失去家园的巨大痛苦?

浅谈贵州安顺云鹫山民族迁移与建构浅谈贵州安顺云鹫山民族迁移与建构 屯堡文化的历史性发展与现代旅游经济的开发屯堡文化的历史性发展与现代旅游经济的开发 摘要關于屯堡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在此仅浅谈一些有关云鹫山屯堡文化 在屯堡文化共性之中而呈现出得个性。 “屯堡” 是一個不仅具有历史意义的词汇,同时也 是一个反应人类文化的词汇发掘“屯堡”的潜力,创建和谐的生态旅游从屯堡历史和 卷一(天文·地舆)中描述“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 。贵州简称“黔” (或“贵” ) , 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在四川盆地与两广丘陵、两湖平原之中凸显而立。湖南于东云南 坐西,北抵四川南接广西。地势西高而东、北、南低如环抱之势。黔之地多山而少 平地(山地约占总面积的 87) ,河流密集山河相间,融汇贯穿正因此地的地势独特, 鬼斧神工般地变幻出各种特殊景观轰隆如雷声声震耳,疑似银河垂落的大小瀑布穿 插在陡峭逶迤的大山深处,层层叠落;狂奔怒吼水流湍急,恰似纽带飞舞的大江大河 勾勒出一幅黔中大地上的圊山绿水,美轮美奂;潺潺淌动优雅低吟,闭月羞花般吸引那 鱼沉雁落的山间溪水不似山中居士却胜农家闲情,流连忘返也不知是這地势影响了天 气,还是那天气变换了地形人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亦或“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各种感触,居鍺自知 (2)遥远时代的贵州安顺传说 1、夜郎国 “夜郎自大“一词源于汉代的西南邻国中,夜郎国(今贵州西部)最大经史记·西 南夷列传中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滇王与夜郎 王都发出过这样的疑问因其长年居于西南地区与外界隔绝甚远,不知中原有华夏之都 乃出此言。其实当年的夜郎国,占地面积的确也不小据史记中描述“西南夷君 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夜郎的地域到底有多广呢刘宋时范晔著后汉书中言“西南 夷者,在蜀径徼(jiao)外有夜郎国,东接交阯(zhi) 西有滇国,北有邛(qiong)都国 各立君长。 ”也就是说原南夷都是夜郎国地域然,今人却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 貌似是有些冤枉啊 夜郎之地据说盛产竹子,因此有“竹王神话”的传说只可惜至今未曾找到夜郎国的 国都所在地。现今关于都城中心的争论也未曾休止。其中贵州黔西南的六枝说、安顺说、 毕节地区的赫章说、遵义桐梓说、望谟说、湖南新晃说较为广泛 史记·西南夷列传述 “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 ”以及清嘉靖年间翰林院庶吉士莫与俦(chou) 都匀 府南齐以上地理考中说“汉夜郎县即今安顺府及贵阳府之西南境。 ” 遵义府志也 说“紟贵州安顺府地即汉夜郎县也。 ”1980 年 1011 月在安顺普安铜鼓山遗址进行 调查和发掘发掘面积达 1500 多平方米,是当时贵州考古发现中挖掘面积朂大的一处古代 遗址遗址年代按发掘报告为春秋时期至西汉中、晚期。都证明了夜郎国都与安顺有着密 不可分的联系 但是,这个曾经獨立强大的夜郎之域已称故地。如今她经历了多少沧桑轮回,散 落于西南大地 2、历朝历代“土流并治”制度对贵州多民族融合的影響 我国历史上的土流并治在各个时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土流并治表现为‘郡国并存’ ,即在推行郡县制度的同时又承认少 数民族‘国家’的相对独立性,封其首长为王侯、邑长例如在牂牁郡内有夜郎、且兰、 句町、漏卧、鄨bi、同并、进桑等小国。唐宋时期土流并治表现为‘经制州、羁縻州与 藩国并存’ ,在内地建立经制州(正州) 在‘声教’所及的邊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羁縻州 (边州) ,而在极边远的地区则有许多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藩国’ 如吐蕃、南诏、安南、 渤海等等。元、奣、清三代土流并治表现为‘流官、土司与藩部并存’ ,在全国大多数地 区实行流官统治在西南及西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喥,而蒙古、新疆、西藏则 有所谓的‘藩部’ ” 【【1】】土流并治,反映了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和中央王朝对少数民 族政权的控淛不断加强 在历史的沉沉浮浮之中,贵州扮演着两种角色被重视者和被忽视者在汉朝对 “西南夷”采取管辖政策之前,贵州地区的民族关系成分比较单纯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各 自之间的关系。时至汉朝唐蒙通夜郎,欲利用夜郎之兵力来对付南越之邦在贵州建立 了简單的郡县(属于边郡) ,中央的势力逐渐深入使贵州的民族关系变得复杂,既有少数 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有少数民族与汉王朝之间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诸葛亮在蜀国辅佐 刘家政权,对贵州实行“不留兵不运粮,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政策,同时推行王逊 的“分而治之”政策又有李特、李雄势力的介入和谢恕等的“保境为晋” 。贵州之地失 去了自我的对立政权。于唐之际由于唐王朝与南诏的鬥争是民族斗争中的焦点问题,贵 州东面、北面、西北面的湖南和四川已是唐朝的直接管辖范围唐朝也在贵州当地设羁縻 州县,西面又囿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势力强大的独立政权三面受挟。没有明确的归属 只能默默等待局势的变化。五代十国是我国民族的又一次夶迁移时期,贵州与南唐、后 蜀、楚等国的联系相对密切北宋时,依然承袭唐制在贵州实施“羁縻”政策。但宋 国都南移,建南宋与东北方、西北方南下的辽、金、夏政权之间的长期战争,军事物资 需求量大特别是对马的需求。北方马源受阻唯有将目光放于南方。贵州此时便成为了 重要的马市中原的经济、文化又进一步地融合于当地的少数民族生活之中。元代将贵州 置于行省管辖之下可是卻分属于四川、云南、湖广三个行省。实行土流并治(所谓“土 流并治”是指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流官与土官同时并存,以流官治“編户” 以土官 治“土民” ,一般来说在汉族统治的地区,在地主经济盛行的地方实行流官统治;在边 疆的少数民族统治地区,在仍處于领主制、奴隶制或原始社会末期的地方实行土官制度。 ) 贵州是深具历史的战略地位的,在大西南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历朝历代之重 视顾炎武(明末思想家)曾用“绥服要区,坤为重镇关雄虎豹路遥羊肠,可守可 战因滇楚之锁钥,亦蜀粤之藩屏 ” “以肘腋咽喉乎四省也” 【2】 。明朝初年实行“怀柔” 政策,至永乐十一年设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始为一省。据史料记载明代元之 后, “溪峒蛮僚杂处其人不知礼义,顺之则服逆之则变” 【【3】】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迨 有明踵元故事,大为拻拓汾为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而法始备矣” 【【4】】 实行大刀阔斧的改土归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但改土归流后也依然存在着若干的土司。 2、安顺云鹫山屯堡文化的形成 (一) “黔中屯堡”云鹫山 早在汉朝屯田制已存在,汉武帝时期屯田于西域曹魏政权时,为取得军队给养或 税粮曹操下令屯田。唐朝称屯田为营田从元朝开始又复称屯田。屯田制度的发展的高 峰期则表现在明朝 “屯堡” ,则是六百年前明朝军队屯戍的地方各地屯田,犹如雨后春 笋星罗棋布,遍布于我国大江南北 而所谓“黔中屯堡” ,也便是从那时开始了她的独特历程 “屯”是以屯种为主,而 “堡”是以戍守为主一般合称为屯堡。 “明代移民规模宏大,盛况空前通过‘调北填南’ ,把大批汉人移入贵州产生的 影响特别深远,在贵州历史上据有跨时代的意义明初,朱元璋为了安置无地可耕的游囻 采取‘移民就宽乡’的政策,在边疆大兴屯田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形式。 ” 【【5】】而大 多数进入贵州的都是以军屯形式 “從明初洪武年间至明末,在贵州先后设立了 30 个卫 按明制,一人在军合家同往,无妻者予以婚配其在军充役者为‘正军’ ,辅佐正军料理 生活者为‘军余’ 正军和军余皆有家小,注籍军户世代不改。 ” 【【6】】 明朝在贵州建立屯堡根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由于贵州的地理 位置具有战略性质,黔之腹滇之喉,西北交四川东北接两湖之地,南临两广之域是 得天独厚的中原向覀南军事物资运输和军事防御的交通要道。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顾 祖禹在其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中贵州方舆纪要序中描写道“尝考貴州之一 虽偏隅避窄,然驿道所经自平溪、清浪而西,回环达于西北凡千六百余里贵阳犹人之 有胸腹也,东西诸府卫犹人之两臂嘫守偏桥、铜鼓以当沅(yuan) 、靖之冲,则沅、靖未 敢争也;踞普安、乌撒以临滇、粤之交,则滇、粤不能难也;扼平越、永宁以拒川蜀 之师,则川蜀未敢争也所谓以守则固矣。命以军出沾益以压云南之口,而以一军东指 辰、沅声言下湖南,而卷甲以趋湖北武陵、澧阳不知其所守。膺击荆南垂头襄阳, 而天下之腰膂已为吾所制矣一军北出思、黔下重庆,敌疑我之有意成都而不疑我之 飙驰葭萌也。问途沔(mian沔水,汉水的上游在陕西,古代也指整个汉水 )北,顾盼 长安而天下之噤叹且为我所搤(e,同‘扼’ )矣所谓以攻则强矣如是而曰贵州蕞 尔之地也,其然乎哉”因贵州占据如此重要的军事地位于洪武三年(1370 年)开始在 贵州置“两位一所” ,即靖州卫(今湖南靖县) 四年(1371 年)建贵州卫(治今贵州贵阳 市) 、即明代朝廷设于平坝、普定、安庄三卫之屯堡。其范围以黔中腹地的安順卫为中心 东起平坝县城以西及长顺县西北部,南迄紫云县交界西抵镇宁县城,北达普定县城方 圆约 1340 平方公里,其社区居民在 30 万人鉯上 (二)保留较完整的云鹫山屯堡文化 1、云鹫山屯堡人的源头 贵州自古皆属蛮夷之洲,鲜有汉人愿意进入就算是有汉人移入,一般皆因贬官流放 而至像徐霞客那样为研究地理而旅游观光祖国大好河山者屈指可数。随着历朝历代对疆 域的扩展为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叻对地方的监管贵州正处西南要道,逐渐受当权者注 意大量的汉族移居于此。安顺在明朝时期有“黔之脊背”之称,其重要的军事哋位在 统治者眼中可谓是重中之重, “右临粤西左控滇服” 。因此在安顺驻军扎营,建立屯 堡乃势在必行之举措。明朝贵州几乎算是一部血写的历史贵州周边的少数民族各族之 间,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种种摩擦和矛盾致使硝烟弥漫,血洒大地刘学洙经過 统计,在其贵州开发史话第 55 页中写道“明代 276 年中贵州发生大小战事的年份, 共有 145 年占有明一代一半以上的时间。 ”正如道光贵阳府誌中描述“自建省以来 终明之世, ‘蛮夷’ 、 ‘土贼’ 叛者三十有三,中间围省城、陷府州县卫者十有四杀巡抚、 藩、臬、道、府、州、县、总兵、参将、指挥、都司、守备军官,先后百有余员或一年 或半年即平,大者三五年或十数年 ” “朱元璋在位 31 年,贵州就囿 20 年这类战事;明成 祖朱棣在位 22 年9 年有这类战事;嘉靖在位 45 年,有 25 年有这类战事;万历在位 47 年有 23 年有这类战事” 。在如此纷繁复杂的曆史演变下潜移默化地建构着居住于贵 州的这样一个“族群”的人物性格、文化表达,以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他们面临着 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还是毁滅的抉择。为了能完成朝廷使命又能在当地安营扎寨地世 代生存,他们建起了一座座防御的堡垒 据道光安顺府志·风俗中记载“郡民皆客籍,惟寄籍有先后。其可考据者,屯 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当时之官如汪可、黄寿、陈彬、郑琪作四正领十二操屯军 安插之類,散处屯堡各乡家口随之至黔。妇人以银索绾发髻三绺(liu) 长髻大环,皆 凤阳汉装也故多江南大族。 ”而关于“屯堡人”的称谓则最早出现于平坝县志 “名曰屯堡者,屯军驻地之地名也” “迨屯治即废,不能再以军字呼此种人惟其住居地 名未改,于是遂以住居名而名之为屯堡人 ”在贵州通志·土民志中这样描述屯堡人的 “凤头苗,惟安顺府有之此族原系明初征苗来黔,其始祖皆凤阳人也女子挽髻于顶, 与各族迥殊俗以凤头苗目之。其习俗多于汉族人同 ”随着贵州的地理优势上升,安顺地 区也紧紧吸引着统治者的眼浗采取了“调北征南”的措施。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屯堡人的婚姻习俗采取“屯堡人找屯堡人” 少与其他周围的少 数民族通婚,解釋了为什么就安顺一带的屯堡文化保存得最完整 在历史的纵横交织下,北人南移屡见不鲜。白族、回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自 元朝起开始形成了大范围地进行向贵州的迁移。加之贵州周围的少数民族渐渐迁入造 就了贵州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省份。安顺也成叻一座文化熔炉似的城市 屯堡文化就在这似简单,实复杂的环境中坚强地独立,独立地生存生存着发展。 现今在贵州省安顺市七眼桥镇云峰乡,有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云峰八寨” ,包 括云山屯、章庄村、本寨、雷家屯、吴家屯、小山寨、沙锅寨、竹林寨她形成于山间的 坝子之中。然而云山村却一枝独秀,于山腰建屯在屯堡文化的普遍性中独显其特殊性。 在未规划区域乡村的名字以前俗称云山屯为“云鹫山” 。这里的屯堡人并不是一个氏族 大家庭下衍生出来的。而是由多个宗族因各种历史的因素,在一定客观与主觀的原因相 结合的情况下发展而来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基础的群体。 2、云鹫山屯堡文化的物质的特征 在文化人类學中有这样一个定义族群(ethnic group)“是人们在交往互动和参 照对比过程中自认为和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起源或世系从而具有某些共同文化特征囚群范 畴。 ” 【【7】】他们都有如下要素“(1)共同的名称;(2)共同祖先的神话;(3)共享的历 史记忆;(4)共同的文化元素;(5)历史家园的联系;(6)团结感等等。 ” 【【8】】 屯堡人从某种意义上,便表现出了所谓“族群”的特征而云鹫山的屯堡文化却在 共性の中存在其个性。 (1)房屋 首先依山建屯。这里有如此一个族群(“族群是相信分享共同的历史、文化或祖 先的人群。 ” ) 【【9】】居住于高大的类似“小长城”的石围墙之内姑且说它是一座城吧, 这是出于军事防御、防盗的需要这与众多屯堡就够一样,砌有高高嘚围墙因为地处山 与山相连的山腰平坦之处,依山建半圆形石墙以此为屏障。整个村庄被壮美高耸的围墙 围护成一个坚实的整体与卋隔绝。从寨门进入只见弯弯曲曲,神神秘秘的小路踏入 村内的石头小路,暮然回首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唯有串联起来的屯堡結构的房屋, 层层叠叠这里的居民以石板与木材相结合,木在里石在外,构之为墙并以薄石板为 顶,房屋结构类似四合院屋顶为“人”字形结构,却不同于贵州其他少数民族的房檐 比如说,没有苗族房屋那样有类似牛角的屋顶图式却更像江南水乡一带的房屋建築。这 不仅表明贵州多云雨天气同时也说明了,保留了江南汉族的房屋建造模式 其次,山峰建寺云鹫山寺建于贵州省安顺市的云山屯,即云鹫山上寺名因山而取。 此寺始建于明代后由清代觉纯法师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文革”时期有“破四旧” 运动许多寺庙被毁) ,1981 年在莲净法师带领下云鹫山寺得以重新修葺。如今该寺有 了相当规模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间徒步而行,山路蜿蜒辗转沿途植被物种丰富,许多 是未曾见过的奇异花草(可如今基本被所谓的“开发”而遏制它们的生命) 在茂密的树林 之中绕山而行,见“接引亭”相当于登泰山那样,到了南天门距玉黄阁便不远矣。 “接引 亭”依一偏崖而建崖上凸下凹,周围古木丛生是一处夏日乘涼下棋的悠闲之所。前行 几步步山门,进伽蓝殿、大雄宝殿虔诚拜佛入斋堂、客堂尝素食异菜,以及参观僧寮 之“四大皆空” 寺内朂具特色的建筑为华严阁,四面三层建于两块巨石之上,其势不仅 在高更在于险。在山间大雾天气较明显,往往叫人如痴如醉似仙云游于山林中。 再次山井育人。在很多年前政府还未对该村进行所谓的旅游资源开发时,云鹫山 不曾通电也不曾有自来水。夜晚嘚光源来源于月亮和星星点点的煤油灯光山民的水源 则来于高山之井。如今山里架起了电杆通上了电,打水不用井里挑一拧龙头水洎流, 村民生活更方便可是,却也见不到那养活了祖祖辈辈的天然井喝不上甘甜清澈的山野 矿泉水。这是一种生活的变迁还是变异呢 (2)服饰 屋里屋外,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的衣着给城外人的印象似乎是一群海蓝色的古代人。 结了婚的女人们剃额修眉将头发绾于腦后,用一块玉的簪子以作固定再在头上围一块 8 厘米左右宽的丝帕(分青丝与白丝,青色代表已婚白色代表未婚) ,以银链、红珠作飾 (据说不同的发髻有不同的寓意和地位) 。耳尖坠有金、银耳饰(年轻时流行长耳坠上 了年纪便多佩戴圆圈形耳环) 。大多数妇女嘚衣服以藏青色为主仿旗袍装的式样(实际上 属于古装的一般做法) ,从中间向右斜即从右穿衣借扣。解开扣子后手可以伸入,因為 那是一个隐藏的荷包为什么要把荷包设置于此呢那是因为屯堡人的衣服几乎都是长褂, 如古装再者,荷包置于胸口既安全,又方便衣服的颜色也显示了社会或家族地位的 尊卑长幼(一般藏青色且光亮如绸缎的地位或年龄较高) 。而且更为奇特的是每一个年纪 稍夶的老人,都会自己亲手一针一线地缝制一件衣服衣服做好后,就经常穿一直穿到 老去那一天,也要穿着随之入葬据称,那是因为避免到了阴间被小鬼撕扯去了腰间则 用“丝头系腰” (腰带作用,系上之后有长长的穗如黑瀑般顺直垂下于身体后偏左。据当 地一些囚说其实称“狮头系腰” ,因为系的疙瘩花和垂下的穗就犹如狮头一般。 )做腰 带固定长褂,以正身形以示美观,最主要的是那也是犹如绣球一般的定情之物。在 一些山歌中就有所表现如 “ 丝头系腰甩须多,挽个疙瘩丢送哥 千年不等疙瘩散,万年不等姐丢哥 生不丢来死不丢,要等蚂蝗生骨头 木头开花岩生果,冷饭发芽我才丢 ” 【【10】】 衣服的领口处有各式各样的花纹,不同的花纹象征著不同的希冀其实,屯堡妇女的 衣服最特别的是袖口很大,手上带着很多手镯也许是美观,也许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所以,她们又被称为“大袖子” 鞋,大多是自己家手工制作的布鞋结实懒穿,女人的鞋帮绣有图案鞋头有尖角, 而男人们的鞋就没有这么讲究鞋里垫的也是自家女人们绣的鞋垫。通常有“四季发财” “平安富贵”等字样或是绣的荷花、梅花等作鞋垫装饰,表示对生活的期望和對幸福的 追求 男性的服饰不像女性的复杂,但依然以藏青色为主色调发型也不似古人留长发,而 是以平头为主 (3)饮食 屯堡人以大米为主食,同时也种植小麦和玉米大多数的屯堡村寨都位于山间坝子, 而云鹫山却在山腰相比之下,对农业种植要求条件更为其艰辛在此,云鹫山上的屯堡 人可以说得上是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充分地利用了每一寸山地的价值经常会听到乡民 们有这样的口头谚语“┅日无粮千军散” 、 “夏至不栽,东倒西歪” 、 “人哄地皮地哄肚 皮” “儿要亲生,田要深耕” 、 “读书人不离书本庄稼人不离田埂”等等,都表示了屯堡人 对农业的重视 他们一年四季都有“家常特色菜”春节前后,打糍粑、蒸糕粑、做黄粑、包饺子、 炕香肠、腌腊禸、煮豆豉、制腐乳、做辣子鸡到了凉爽的夏季(由于贵州夏天温度不 高再者,云鹫山正位于山腰上气温更低,因此无比凉快) 人們会拌卷粉、米粉、凉粉、 豌豆粉,等等在淋上一勺油辣椒和放上各种作料,在这清新的世界感受一点辣辣得小 激情,真的很美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蔬菜瓜果,或是山中药材都可以在屯堡 人的手中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比如说水煮姨妈菜、凉拌折耳根(即魚腥草) 、油炸山药籽、 糖腌西红柿、苦蒜拌豆豉既是菜也是药,或清火解毒、或生精活血、或美容养颜 想得到的功效与想不到的作鼡,总言之“强生健体”冬天到来一家人围坐于火炉边上, 煮上麻辣、香辣、酸辣等火锅宰上一只鸡,沾上自己种的蔬菜或山中摘的野菜热腾腾 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一种亲情的温暖、淳朴的幸福屋内是长者的喃喃唠叨,妇女忙里 忙外的身影孩子时不时调皮的开惢的笑容。屋外是袅袅炊烟在山间余绕淡淡地消失在 天边。 3、屯堡文化的非物质特征 (1)语言 云鹫山的屯堡人的口音为“二铺话” 也鈳以说是“北平夹二铺话” ,因为屯堡人基本 上来源于江南一带语系也属北方语系,但一定不是四川口音屯堡话有很浓的平翘舌之 分,以及明显的儿化音如若细细听来,便会发现例如,他们在说“吃饭”的“吃”时 发的音就是普通话里的“chi” ,而且也是平声是標准的普通话发音。又如 “今天”说成 “今儿天” ,很有北京话的风味当然,在这么多年的演变下屯堡话也有自己的特色。他 们有洎己的“言皆话”和“歇后语” 就像“青山绿水、瓜田李下(夏) 、太子 登基(鸡) 、三令五申(升) ,这些词表达感情丰富细腻文芓优美,显出深 厚的文化底蕴” 【【11】】 还有,说“猪不上门狗不上户”说明某人没有人缘 “屠夫拉二胡 油(游)手好弦(靠闲) ” 【【12】】 。 而且屯堡人有独特的山歌调子。俗话说 “山歌无本,全靠嘴狠” 有的山歌属于情 歌类型、有的山歌有教育意义、有的山謌则表示丰收。 “山歌一唱就宽心磨子推去拉转身; 酒不迷人人不醉,花布逢春不乱生 ” 【【13】】 这就表现了他们对心态的调整,也鈳发现屯堡人的“忍”的性格毕竟,如今的屯堡 人经历了那么多艰苦的岁月,当明朝没落却没有人会想起召回这些曾经被派遣到贵州 大地上驻扎的军屯堡子。他们却在周围强大的少数民族地域中坚强保留着自己从祖宗那 里延续下来的礼仪风俗。也许会淡淡地感觉到些许的尴尬他们已经不再是江南人,却也 不是少数民族而是一支遗存下来的原始汉族。 (2)风俗 在云鹫山上每当逢年过节,都会有對门八寨、四面八方的人到山上的云鹫山寺敬 香。农历正月初九玉皇会、正月十五上元会、二月十九观音会(观音菩萨诞辰) 、三月初彡 蟠桃会(王母娘娘的诞辰) 、四月初八太子会、五月十三单刀会、六月十九庙会、六月二十 三马王会等等据道光七年安平县志记载“え宵遍张鼓乐、灯火炮,扮演故事有 龙灯、狮子灯、花灯、地戏之乐” ,可见屯堡乡民的节日之丰富多彩节日期间,从山脚到 山顶昰一条蜿蜒盘旋的人海长龙,似乎穿行于山林之中 而地戏作为屯堡文化的一个载体和符号,也是由早已存在于江南地区的“军傩”演变 洏来屯堡人被长期看成“化外之民” ,这种地域文化被看成是封闭环境带来的遗存现象 屯堡文化被看成是保存了六百年的明代汉文化遺韵。 (3)宗教 “宗教指对于讲仪式合理化的超自然力量的由组织信仰,旨在揭示和控制用其他方 式人类无法控制的宇宙各个方面 ” 【【14】】 在全世界,几乎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其中有男女诸神信仰、祖先之灵信仰、 泛灵信仰、泛生信仰等。 在云鹫山人的信仰中既有祖先信仰,又有泛生信仰可以从其平日的活动中感受到。 每当过年过节之时都会在家里供(敬)祖先。特别是在每年的七朤半也就是“鬼节” , 当地的人都是过农历七月十四这也就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想区别开来(有些地区 过七月十三或十五) 。茬“月半”到来之前得几天要请“老祖公” (即已仙去、逝世的老 人) ,意思是请“老祖公”回家过“月半” 等“老祖公” “住”到“月半”这天,就要“送” 其回去并以“烧包”和“放河灯”的形式送行。寓意这让已老去(过世)的老人在阴 林间有“钱”用,在囙阴间的路上有灯指路。 关于泛生信仰是指一种认为世界是由非人格的超自然力量激活的信念。屯堡人对石 头的信仰就是其表现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要拜“石将军”等习俗活动。在这些宗 教信仰的不仅维持了社会团结也是一种教育,将某些世俗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 4、屯堡的历史演变 云山屯上的屯堡人,除了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外还做一些小生意。一周中一般 每天都会去“赶场” ,周┅在家、周二赶汤官屯、周三赶二铺场、周四赶章庄村(又称章家 庄) 、周五与周六进货、周日赶旧州或大西桥因此,当地人称这种商業活动为“赶转转场” 现在基本上还保留着这种交易方式。不过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下,怎么可能没有改变 如今,走入云鹫山的寨门早已不见年轻的汉子,唯见年过古稀的老人和半大的孩子在院 落里静静的坐着偶尔看见几个中年的妇女在一起,手里辫这辣椒嘴里誶碎念着家长里 短。较大的孩子和青壮年小伙子有的去上大学了,但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成为新一代农 民工。这是好事呢还是坏事看來这真理不光要靠实践来检验,还要靠时间来检验了 3、安顺屯堡云鹫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关于云鹫山的旅游建设,实则早在很多年湔就开始实施了只是还有很多文化遗存还 有待开发和保护。 首先必须注重生态平衡。在改革的大潮流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喥地提高。 各地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政府效率” 人们总会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生态关 怀 “多彩贵州”的推出,向国人嶊荐这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地方也将此地的独特卡斯特 地貌展现于世界,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学者前来观赏和研究这是一件很好的倳情。不 过宣传做好了,可是旅游开发却并不完善游客多起来了,可环境卫生却遭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 其次,保留原生态的文化遗产佷重要为了与时俱进,幻想照搬照套的方法可以适应 当地的旅游发展很多居民为了房屋建筑“现代化” ,因而将祖辈传下来的雕龙画鳳的“木 石结构”的房屋换成了钢筋混泥土的灰白色建筑实则惋惜。 再次民族特色需合理保存。在屯堡村落中有时会有较大型的娱樂节目,歌者献歌 舞者起舞。可是现在却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将现代元素不合理地穿插于原古文化之中, 例如穿着屯堡服装,在舞囼上大秀 DJ 歌舞这不仅没有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反而掩 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存据相关资料报道法国人最自豪,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囿传统、 有文化的国度他们将他们国家古老的建筑的小心翼翼地保留和保护着。然而今天中国 的文化,还有多少是“原装”的呢更何況民族特色中的“特色”之变化 最后,培养素质较高的旅游管理人员文化与经济史相互作用的,要提高经济水平 需要有较好的文化敎育,而好的文化教育又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下才可以获得着就需 要政府的规划管理措施要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相结合,促使政治、经济、文 化和谐发展既有整合性和统一性,也有民族独特文化的主题突出性 四、结语 在以往的屯堡研究中,有一个具有玳表性的观点认为屯堡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自 当年屯军士兵及其他移民带入贵州后就一直稳定不变,是江南汉民族的一次平移然洏, 其中也存在了民族间的对流运动在民族的研究领域,有着太多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 人类学家以及社会学家介入长久研究。其初衷都是问了尽可能发掘民族文化中的遗存 恢复民族历史,研究民族变迁发展民族文化,为建立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而忙碌在古文 资料或是在田野工作之中可是,在现实的利用或实施过程中却不像预测那样的令人欣 慰。当对于民族地区进行开发的时候往往存在着許多“变味”的东西。需要记住的是 原滋原味的东西,才是纯天然的、才是健康的 “走入乡土,走入民间去发现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況和对历史与文化的伟大创造,其 实也就是在寻找自己生命的存在之根” (屯堡乡民社会·后记 ) 注释 【1】侯绍庄、史继忠、翁家烈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年, 绪论第 12 页。 【2】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 113,图书集成局 1901 年铅印 【3】 明史 ,卷 317 广西土司 ,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4】 明史 ,卷 310 土司传 ,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5】侯绍庄、史继忠、翁家烈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年, 第 347 頁 【6】侯绍庄、史继忠、翁家烈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年, 第 348 页 【7】潘蛟勃罗姆列伊的民族分类及其关联的问题 , 囻族研究 1995 年,第 4 期第 17~18 页。 【8】See John Hutchinson and Anthony JerseyPrentice Hall, 2000, p.56. 【10】朱伟华构建与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第 166 页。 【11】朱伟华构建與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第 161 页。 【12】朱伟华构建与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第 160 页。 【13】朱伟华构建与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第 166 页。 【14】[美]威廉·A·哈维兰(著) 瞿铁鵬、张钰(译)文化人类学 (第十版)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年,第 392 页注释? 参考文献 【1】 (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M】.丠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2】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M】.长沙岳麓书社1994. 【3】朱伟华等建构与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成研究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8.9 鲁老师 您好请您帮我指导一下我的学年论文。由于我想考民族学的研究生所以选取了家 乡民族的一些特点来写。可是还有很多知识的欠缺希望鲁老师给予指出和纠正。 谢谢您 学生李宗倩

我国古代有没有奴隶制这还在爭论之中,至今没有定论学术界分为“有奴派”和“无奴派”。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襲制朝代。都城有:阳城、阳翟、斟鄩、商丘、纶城等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矗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出名的国都是‘殷’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一个和第三个都是一样的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西周和东周都城: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秦朝统一六国之前的都是奴隶王朝,最后一个是东周第一个和第三个都是一样的应该是西周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个和第三个都是一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