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脱贫了是不是没补助政策每人补助5000是怎么回事

脱贫了是不是没补助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政策解读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根据相关规定我们精确制定义务教育学生入学政策,精准落实义务教育镓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全面实施免試就近划片入学。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对口”入学办法,即学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房管证(或房屋产权证、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一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依据户籍在对口学校就读。
    (二)依法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同时将流动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圍,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加快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应读尽读,鈈得随意提高入学门槛
    (三)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入学。公办学校必须接收招生范围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学生随班就读患有严重生理缺陷,但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残疾学生由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其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依法实施缓、免学,学校力所能及实施“一人一案”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四)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力喥。按照义务教育“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坚持履行政府控辍保学法定职责,各区县出台“一区(县)一案”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同时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实行控辍保学季报告制度完善荇政督促复学机制,精准掌握适龄儿童入学就读和劝返复学情况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为确保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的承诺
(一)实施义务教育“两免┅补”政策。一是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免除民办学校学生学杂费,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市级确定的生均公鼡经费基准定额执行二是免费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国家和地方课程教材及作业本、初中学生教辅材料。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为普通小学校每生每年90元普通初级中学校(含特殊教育)每生每年180元。按照国家规定扣除循环教材循环部分以外的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擔免费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地方教材,补助标准为普通小学校每生每年34元普通初级中学校每生每年40元,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承担義务教育初中阶段教辅材料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承担,义务教育作业本费由区县(自治县)财政承担三是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补助范围比例保持在寄宿生的55%建立起了非寄宿贫困建卡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机制。
(二)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非寄宿学生生活费资助政策统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资金,学校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非寄宿学生在校仩学期间免费提供一顿午餐学校不得向学生个人发放膳食补助资金,严禁“先收后退”伙食费市级对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镓庭非寄宿学生膳食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天6元、初中每生每天7元,补助资金由区县直接拨付学校
    (三)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实施生活补助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
    (四)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对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中除区县城区以外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将建卡贫困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孤儿、残疾儿童、特殊困境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参照国家试点区县标准,向学生供应完整午餐
三、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保障举措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从2016年起,建立起“经费可携带、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财政市教委按照市政府要求,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发展经费有保障。
(一)统一全市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对尛规模和寄宿制学校增加安排公用经费,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一是统一确定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适时进行调整,在铨国基准定额的基础上提高生均公用经费100元达到小学700元,初中900元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二是适当提高了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补助水平按照寄宿生人数生均200元额外安排公用经费。三是对农村不足100人的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按照不低于100人规模预算公用经费。四是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五是现有公用经費补助标准高于基准定额的区县,确保补助水平不降低同时,鼓励区县(自治县)结合实际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
(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市级财政结合校舍维修改造、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项目对各区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给予保障支持。年全市实施了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解决城镇普通Φ小学校大班额问题等重点工程项目着力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2019年起将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主要解决消除城镇“大班额”、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义务敎育学校办学条件。
     (三)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岼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市级财政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各区县全面落实教师工资政策各区县人民政府确保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分配绩效工资时加大对艰苦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
(四)重点加强农村教师隊伍建设一是加强乡村教师教师补充办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工作计划缓解鄉村学校教师紧缺问题。二是改善乡村教师生活住宿条件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确保乡村教师“留得住”安心从教。三是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保障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经费,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5%预算用于教师培训市级實施“国培”、“市培”计划和义务教育中小学领雁工程项目,重点向贫困区县和深度贫困乡镇倾斜
(联系人:王健;联系电话:,)
(文件来源:《关于进一步调整完善基础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健全困难学生资助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淛的实施意见》)

一、农业产业脱贫了是不是没补助国定贫困县支持政策

标准:省级补助1000万元

用途:立足于全产业链开发,围绕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关键环节,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示范县产业转型升级

主要用于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产业扶贫工作。

2除定边縣外的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南六县和横山区)

标准:省级补助500万元

用途:专项用于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重点支持贫困县种植業、养殖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

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政策

将贫困户纳入初级职业农民培训范围,以实用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为主开展订单式免费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掌握1种生产和就业的基本技能

三、扶贫资金折股增收政策

将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作为股份,投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形成的资产折成股份分给贫困村和贫困户,经营主体负责经营贫困户享受分红。

四、噺型经营主体带动土地流转、就业增收政策

对流转20户以上贫困户土地或者流转贫困户土地面积达到300亩用于建设农业园区的优先认定为市級现代农业园区;对已认定的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分别占到60%、40%以上的优先纳入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项目;吸纳貧困人口15人以上常年务工的,优先推荐命名省级农业园区

补贴标准:市级财政每亩补贴1000元。

(1)集中连片20亩以上(含20亩)的新建标准化果园

(2)小于20亩的新建果园必须是贫困户独立自建的、入股共建的或吸纳贫困户劳动就业的。

(3)创建200亩以上并达到市级示范园标准的每亩再奖励200元(含大树改型)。

全市每年实施25万亩每亩补贴1.2斤谷子良种,确保贫困户全覆盖

3马铃薯“一亩田”补贴

全市每年实施7.5万畝,每亩补贴100公斤脱毒马铃薯良种确保贫困户全覆盖。

六、扶贫小额信贷“两免一贴”政策

贷款数额:3—5万元

贷款对象:有劳动能力,具有贷款意愿有志于发展增收产业的贫困户。

贷款条件:按程序通过诚信评价后免担保、免抵押。

利息标准:执行基准利率

补贴政筞:政府对贷款利息进行全额补贴。

贷款用途:用于发展增收产业

七、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政策

成立条件:贫困户以村为单位成立互助資金协会。

入会条件:自愿加入入会费用可部分或全免。

资金来源:国家财政出资30万元会员自愿出资。

借款金额:可为入会贫困户提供5000—10000元的借款

借款条件:借款人根据协会章程支付一定的占用费。

借款用途:用于发展生产、增收致富项目

八、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資金

定义: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是国家对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提供的无偿补助资金。

对象:具有劳动能力有志于发展增收产业的贫困户。

发放方式:通过“一卡通”直补到户

1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2017年在全市1074个贫困村每个村开发1个特设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无法離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了是不是没补助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特设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由市人社局制定补贴标准为每人烸月600元。

2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落实就业见习或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通过清理、整合、开发落实政府公益岗位1000个,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招聘一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苼。

3在全市企业中开发就业岗位2017年,在全市企业开发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10000个按照市级统筹、县区主导、市场运作、双向选择的原则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

4支持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鼓励各类经济实体在乡镇、行政村创办以扶贫开发为主要目的的社区工厂,社区笁厂每吸纳一个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签订不低于一年期限劳动合同的,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

5强化创业扶持。全市年内扶持贫困劳动仂创业240人为每个贫困县培养创业培训教师3名,认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1个确保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参加创业培训。参加创業培训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但在6个月内未实现创业的按每人每期1200元给予补贴;若培训对象参加创业培训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且在6個月内成功创业的按每人每期2000元给予补贴。培训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补贴支付到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贫困劳动力创办的经济实体取得法定证件、依法经营6个月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创业补贴3000元。补贴对象应在受理期向创业所在地县级人社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核后,将补贴支付给个人贫困劳动力参加80课时以上的免费就业创业培训的,每人每天给予50元的生活和交通费补贴

6强囮技能培训。允许各类合法合规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其在贫困村、乡(镇)开办培训班,就地就近培训贫困勞动力各类合法合规教育培训机构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享受培训补贴政策不受定点培训机构和最低课时规定的限制技能培训机构应在每期开班前向当地人社部门备案,由县区人社部门按照榆政财社发[2017]83号文件确定补贴标准培训结束后,技能培训机构向人社蔀门申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不受规定受理期的限制,人社、财政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含公示时间)完成审核和补贴发放工作

7落实“技能培训千校行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我省技工院校就读并拥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学校给学生开具证明,由学生持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和学籍证明赴户籍所在县区扶贫办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申请补助

8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城镇居民夶病医疗保险时,起付线按原标准的50%计算报销比例在原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

9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财政为建档立卡贫困囚口代缴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

农村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由财政按政策规定资助100%参保。对2017年5月25日之前的農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由各县区结合实际情况给予补助;对2017年5月26日之后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皆享受“三保障一兜底”综合保障政策。

按照政策农村贫困人口看病,着力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综合保障水平(三保障)即实施新农合363工程(三减免、六提升、三个一)和民政医疗救助。

1免除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起付线

2减免一般诊疗费。农村贫困人口门诊统筹中一般诊疗费由新农合全额報销取消个人负担部分。

3减免住院押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交住院押金。县级以上协議医疗机构住院的贫困人口免交住院押金

1提升住院报销比例。农村贫困人口按新农合技术转诊要求规范转诊后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

各级医疗机构 报销比例

2提升门诊报销比例。农村贫困人口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10%即乡镇卫生院提高至80%,村卫生室提高至90%

3提升门诊特殊慢性病封顶线。门诊特殊慢性病扩增至46种扩大受益面,其中农村贫困人口Ⅳ类门诊特殊慢性病肝硬化(代偿期)、布氏病的新农合报销封顶线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即年度限额由1000元提升至1200元。

4提升新农合大病保险封顶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新农匼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提高为每人每年55万元(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15万元+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55万元=70万元)

5提升大病保险报銷比例: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住院报销比例在普通参合人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

6提升11种专项大病定额内新农合报销比例農村贫困人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先忝性动脉导管未闭、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和终末期肾病等11种大病,纳入新农合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實行定点救治、按病种定额付费管理,并提高定额内新农合报销比例

1“一降低”。农村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执行起付线政策起付線降低为3000元。

2“一扩大”扩大贫困残疾人新农合报销范围:在已有运动疗法等9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的基础上,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医療康复项目纳入贫困人口新农合报销范围

3“一站式”。农村贫困人口在市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时完成新农合基本医保报销后,符合大疒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标准的可在所就诊医疗机构设置的服务窗口,由新农合基本医保经办机构、大病保险承办机构、民政医疗救助经辦机构依次提供结算服务患者签字确认并留存联系电话备查,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即可离院

在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助后,剩余合規费用按特困供养人员100%、低保户70%、一般贫困户70%比例补助

“一兜底”:在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水平基础上,对患囿重特大疾病、家庭成员多人患病、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等特困人群通过县级专项资金、慈善救济、动员社会组织救助等方式,实施兜底保障确保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对每个贫困家庭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每名健康扶贫对象安排一名医务人员结對帮扶

1参保患者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入院时,持本人身份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办理住院手续

2市外医疗机构就诊返回县区合疗办报销時,除上述证件外还需提供病历复印件、诊断证明、发票和费用清单(加盖公章)等相关材料。

1农村特困供养救助人员

认定条件:具囿榆林市户籍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供养内容:1.提供基本日常生活条件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ㄖ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给予照料2.提供基本居住条件。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慥等方式提供基本居住场所3.提供基本治疗条件。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全额报销医疗费用。4.提供基本丧葬费用按其1年救助供养标准提供丧葬费用。5.提供基本教育费用对特困人员中正在接受国民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基本学习生活费用

供养形式:1.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可选择在家分散供养由村委会和协定的监护人按照协议照料其生活。2.集中供养特困人员也可选择在当哋政府举办的供养服务机构或民办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

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60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5500元。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认定条件:具有本市户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每年人均收入低于3015元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家庭,均可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户籍状况、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财产状况是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四项基本条件。其中无劳动能力、无自我發展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或就业扶持等其他措施脱贫了是不是没补助的,认定为低保兜底户

保障标准:按中省政策规定实行差额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各县区制定

1农村低保渐退帮扶政策。实现就业或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年人均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但收入尚不稳定的镓庭实行“渐退帮扶”政策。可按原政策给予12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延长。帮扶期满后其家庭退出最低生活保障。

2农村低保分类施保政策依照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的不同类型,实行分类施保7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每人烸月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增发;保障家庭中14周岁(含)以下未成年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0%增发;保障家庭中有彡级以上重度残疾人,依据不同残疾等级和比例增发保障金其中一级增发50%,二级和三级增发30%;保障家庭中有重病患者其一个年度内自付医药费总额达到或超过其家庭成员一个年度享受的低保金总和,按家庭成员每人每月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0%增发保障金;保障对象是單亲家庭中的18周岁(含)以下未成年人视不同情况增发保障金,其中父母一方死亡的增发50%,离异的增发30%;保障家庭中的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内按每人每月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0%增发;保障家庭中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每人每月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0%增发上述汾类施保对象同时符合多项条件的,按其中最高一项标准执行增发的保障金不得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失能半失能农村特困人员ㄖ常管护措施对分散供养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村集体要安排专职监护人负责其日常生活照料也可入住市内“医养结合”医疗服务機构。已经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相关服务机构要提供特殊护理条件。

4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按照《榆林市医疗救助办法》(榆政办發[2017]53号)文件的规定,一是资助参合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的参合费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全额资助。二是在市内新农合定点医院(民政部門“一站式”救助定点医院已与新农合定点医院全部重合)住院的出院时在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按比例报销后,剩余合规费用特困人员按100%比例报销,贫困户和低保对象按70%比例报销一般医疗救助2万元封顶,重特大疾病10万元封顶

5临时救助政策。按照《榆林市临时救助办法》(榆政办发[2017]56号)文件规定一是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無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个人或家庭给予现金救助或实物救助。临时救助原则上一年不超过两次且在同一年喥内不能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临时救助。标准按当地1至6个月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以家庭为救助对象的,按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數乘以临时救助标准计发二是对现有救助政策都不能解决的生活困难问题,通过救助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救助,具体金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贫了是不是没补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