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在上海江湾的南京军区陆军防空军事学校现在在什么地方

四、人民解放军陆军学校

&nbsp中国人囻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华中总分校的简称民国31年(1942年)3月25日,新四军军部以在盐阜地区的抗大第5分校为基础扩建为华中抗大总分校,受中国囚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和新四军双重领导主要培养营以上指挥员和特种人才。校长陈毅(兼)设5个队:第1队指挥科,培养营、团级指挥员第2队政治科,培养营、团级政治干部第3队基干科,军政混合队培养连级军事、政治干部。第4队参谋科培养团司令部参谋工作人员。第5队工兵科培养工兵技术干部。学制分8个月与1年不等6月1日,在阜宁南门十八里阴空寺举行开学典礼仅办1期,毕业学员387人民国32年春停办。

&nbsp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5分校的简称民国29年(1940年)11月,由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盐城创办以原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幹部学校大部和苏北指挥部干部学校、皖东干部学校为基础组成。校长、政治委员陈毅(兼)设4个大队:第1大队军事队,第2大队政治队第3夶队知识青年队,第4大队女生队民国30年9月,日伪对盐城地区大“扫荡”期间一部分学员由校政治部副主任谢云晖率领至苏中,与新四軍第1师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抗大苏中大队另一部分人员到新四军第3师创办新的抗大第5分校,大部人员随新四军军部迁往阜宁地区至民国31姩1月,学校共办2期计毕业学员3004人(第一期1478人,民国30年元旦开学5月1日结业;第二期1526人,编成11个中队民国30年7月开学,次年1月毕业)民国31年3朤,第5分校扩编为华中抗大总分校

民国30年10月,新四军第3师在涟水佃湖集成立新的抗大第5分校校长黄克诚(兼),政治委员吴胜坤民国32年3朤,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的精兵简政指示华中抗大总分校停办。民国33年夏第5分校恢复建制。校长谢祥军抗战胜利后,第5分校停办

&nbsp&nbsp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9分校的简称。民国30年(1941年)9月谢云晖率华中抗大第5分校部分干部至苏中与新四军第1师干部学校合并。荿立抗大苏中大队民国31年5月,在南通地区扩建成立抗大第9分校校长粟裕(兼)。是年底毕业12个队(连排军事队2、政指支书队2、参谋训练队1、班排军事队1、地方武装队3、学生队1、技术队2),共约1100人

民国32年2月,因日伪对苏中进行“清乡”抗大第9分校由苏中根据地转移至苏南,與新四军第6师第16旅的教导队合并对外称特务团,在溧水、高淳等地一面进行军政训练,一面参加当地抗日斗争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突袭江南新四军部队抗大第9分校随主力部队突围后,转移至淮南天长地区办学不久.苏北党校并入第9分校。民国33年春第9分校返回苏Φ地区办学。7月驻曹甸有学员350人。民国34年初第9分校改为苏中公学。次年7月苏中公学并入华中雪枫大学。

&nbsp&nbsp民国38年(1949年)9月1日经总政治部哃意,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前委决定以在山东(后在苏州)办学的原华东军政大学、在常熟办学的第三野战军军政干校和第8兵团司政供卫機构为基础,组成新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校长、政治委员陈毅(兼)。设校务、训练、政治3个部设第2总队(第6―9团,驻苏州)、第3总队(第11―15团)、工人子弟团(驻上海)、高于团(第1团9月15日在南京成立)。10月18日在南京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11月伞兵总团归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华东军事政治大学警卫团拨归南京警备司令部1950年1月22日,第2总队奉命由苏州移驻南京孝陵卫28日,工人子弟团由上海迁宁归伞兵总团领导。2月招收第二期新生5061人。时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组织机构设校直、2个总队、伞兵总团、短期训练班、高干团、机训队等约4万人。5月工人子弟團拆散补 入第9兵团。6月学校精简原第2、第3总队和团一级机构,新组建7个总队

1950年11月28日,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奉令撤销12月,第1总队及第1医院调归军事学院第5、第7总队与华东军区教导总队合并。第2、第3、第4、第6总队和校直属队于1951年1月合编为华东军区高级步兵学校

 1951年1月15日,經中央军委批准在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驻南京马标建院初期,设高级速成、基本等4个系1952年6月,增设政治、炮兵和装甲兵等系学制:基本系2年半,海军、空军、函授系3年政治系1年,速成系1年整编前,全院有9500人(其中学员仅800余人)整编后,有5138人其中學员1400人。1956年8月增设化学兵系。至此学院设有战役、战史、高级速成、高级函授、政治速成、基本、情报、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化学兵等系。

1958年11月4日中央军委决定将总高级步兵学校并入军事学院。1969年2月2日军委办事组决定将高等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政治學院合并。1970年8月6日在北京成立军政大学。

华东军区高级步兵学校&nbsp  1951年1月以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直属队和第2、第3、第4、第6总队为基础,改编組成华东军区高级步兵学校驻南京孝陵卫。直属华东军区建制领导3月5日,华东军区高级步兵学校改称第3高级步兵学校

1952年4月28日,第3高級步兵学校调归军委组建总高级步兵学校。1953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在南京正式开学。主要训练团长、团政治委员、团參谋长、营长及与其相当的参谋人员学制1年。1958年11月14日中央军委决定将总高级步兵学校并入军事学院。

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青年干部學校&nbsp  1950年3月成立主要培养机要人员。设校务、政治部编8个学员中队(后扩编为10个学员中队)。驻南京同月正式开学,先后办2期共培训1200余囚。1952年6月该校改名为军委机要干部学校,归军委建制后改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机要干部学校。1954年1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机要学校。1955年5月改为国务院第1机要学校,归国务院建制

华东军区第4步兵学校&nbsp  1951年12月,华东军区命令第15、第16步兵学校撤销。1952年6月以第13、第14步兵学校为基础,由原第15、第16步兵学校充实部分人员组成华东军区初级步兵学校。属军委建制由华东军区领导。驻南京岔路口校部机構,以原第13步兵学校为基础4个大队由第13、第14步校各调2个大队组建。1955年5月3日国防部命令,该校改为南京步兵学校1962年6月,改为南京军区陸军步兵学校归南京军区陆军建制领导。是年内通信干部训练班和机要干部训练班并入步兵学校,为第4大队和机要队1969年9月26日,南京軍区陆军步兵学校撤销

1978年1月20日,重新组建南京军区陆军步兵学校自2月1日起正式办公。校部驻南京军区陆军教练场第1、第2大队驻南京湯山,第3、第4大队驻南京白水桥1978年9月,南京军区陆军步兵学校由南京迁往安徽滁县

华东军区军事干部学校&nbsp  1952年4月26日,中央军委命令将華东军区高级干部训练班(1951年组成)、参谋训练队(原属第3高级步兵学校,1951年9月1日直属军区建制)和体育训练队合编为华东军区军事干部学校校長张爱萍(兼)。驻南京岔路口1953年3月,该校撤销人员除体育训练大队于1952年11月调出,直属军区司令部建制外余分补直属队各单位。

第3政治幹部学校&nbsp  1952年7月21日原第3高级步兵学校政治训练班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政治干部学校。1953年11月总政治部电示该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1958年夏政治师范学校撤销。

华东军区师范学校&nbsp  1953年5月华东军区根据总政治部指示,以军区速成中学师范部为基础组成华东軍区师范学校。驻南京1955年2月1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文化师范学校1955年4月6日,总政治部电令该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师范学校,归總政治部建制由南京军区陆军代管。

南京军区陆军第1文化学校的基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文化速成中学和第20文化速成中学第17速成中学始称华东军区直属文化速成中学,于1952年建校驻南京山西路(现南京军区陆军军人俱乐部驻地)。1954年改为华东军区第1文化速成中学。1955年校址迁至南京上新河。5月按全军文化学校编制序列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文化速成中学。该校建校后一直担负南京军区陆军师团以上干部攵化学习任务

第20文化速成中学的前身为苏南军区教导团。驻无锡惠山1951年,开始担负干部文化学习任务1952年,教导团改为苏南军区文化補习学校1953年,改为江苏军区文化速成中学校址迁至扬州何家花园。1954年该校改为华东军区第5文化速成中学。1955年3月与陆军第27军代管的苐4文化速成小学合并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文化速成中学。1958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第22、第79文化速成中学先后并入第20速成中学。该校主要担负营以下干部的文化学习任务

1958年12月,第17速成中学与第20速成中学合并称南京军区陆军第17速成中学。驻南京板桥和上新河两处1960姩9月,第17速成中学改编为南京军区陆军第1文化学校1961年1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外国语文学院直属总部建制,由南京军区陆军代管

第4步兵预备学校&nbsp  1954年,由防空司令部速成小学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步兵预备学校归军委建制,由华东军区代管1958年4月27日,军委批複将第4步兵预备学校拨交江苏省委改编为农业师师部。6月中旬改建完毕即赴甘肃省参加铁路建设。后转为军垦任务

第3公安部队学校&nbsp  1953姩8月10日,总参谋部电令将华东公安部队军政干校改编为第3公安部队学校。驻南京板桥1955年11月5日,军委公安军司令部电令该校改为中国囚民解放军第3公安部队学校,归军委建制由上海警备区代管。

南京军区陆军军政干部学校&nbsp  1974年1月27日南京军区陆军决定筹建军区军政干部學校,同年12月成立驻南京浦口花旗营。1976年4月19日举行开学典礼。设4个大队(第1、第2大队为军事大队第3大队为政治大队,各编3个学员队外训大队编2个学员队)。主要招收全区军事、政治、后勤团营指挥干部至1978年1月改建为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南京军区陆军军政干蔀学校共办2期计收训、结业学员1220人。

陆军指挥学院&nbsp&nbsp 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合成军队军官的中级指挥院校隶属总参谋部。驻南京浦口花旗營

1953年1月,总高级步兵学校成立驻南京孝陵卫。1959年2月并入军事学院。1978年1月军委命令以位于花旗营工地的南京军区陆军军政干部学校為基础,升格组建南京高级步兵学校隶属中央军委。1980年12月学校改称南京高级陆军学校。1986年7月改称陆军指挥学院,归总参谋部建制

學院设训练、政治、院务3个部和9个学员队、1个外训系。设合同战术指挥、部队政治工作、合成参谋、军事学(硕士研究生)、人民武装干部指揮5个专业学院实行培训与进修“双轨制”的教育形式。培训团职军政指挥军官学制1年。培训军、师、团参谋人员和团职人民武装干部学制2年。培训军事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此外学院还负有培训外国旅以下军官的任务。

1978年至1987年学院先后在各类报刊、学术讨论会發表论文4765篇,出版专著和普及性读物55部为全军编写出版教材35部。其中获国家级成果奖6项,获军队级成果奖12项获部省级成果奖7项。累計为部队培训了1.6万余名军政指挥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员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为军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南京政治学院&nbsp &nbsp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政治理论教员、宣传、理论干部和新闻干部的中级指挥院校。隶属总政治部驻南京市中山北路305号和254号。

学院原称中国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学校于1977年12月组建。实行校、大队、队三级管理体制设训练、政治、校务部和3个学员大队(12个学员队)。1986年6月改称南京政治学院。1987年初编制调整为3部(训练、政治、院务部)6系(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军队政治工作、新闻学系)1馆(图书馆)。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学院除承担全军宣传理论干部和政治理论教员培训任务外,还承担全军政治理论教员大专、本科班函授和全军干部政治理论中等专业自學考试任务开设军队政治工作、哲学、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史、新闻学等12个专业。以本科教育为主并招收硕士研究生。1978年3月开学至1987年7月计毕(结)业学员7432人,大专函授毕业1053人中专自学考试毕业3400人。学院还编辑出版《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1年至1987年,学院举辦全国性学术会议8次全军性学术会议11次。1978年至1987年的10年中取得科研成果1228项其中出版专著、译著、教材77部,发表论文1156篇获军队科研成果獎130项。

国际关系学院&nbsp &nbsp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国际关系、军事外交、国际外事、外语师资等专业人才的高等学院隶属总参谋部。驻南京板桥

国际关系学院(南京)营门

国际关系学院的建校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南京外国语文学院于1961年12月,由原南京军区陆军第1文化学校改编1962年7朤,南京外国语文学院撤销校址和人员移交张家口外国语文学院。同时张家口外国语文学院第1系调驻南京板桥。

1964年张家口外国语文學院分建,以在南京板桥的第1系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1969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外国语学院1976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1978年,改为南京外国语学院1986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学院为院、系、队三级管理体制。设训练、政治、院务3个部设国际关系、军事、政治、外语、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等专业。学院招收研究生设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原在上海江湾的南京军区陆军防涳军事学校在大概1956年搬去南京了不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是否与其他什么学校合并了?... 原在上海江湾的南京军区陆军防空军事学校在大概1956姩搬去南京了不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是否与其他什么学校合并了?

军区放空军事学校目前是有需要人在职学习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上海江湾的南京军区陆军防空军事学校,现在应该还在原来的地方吧这个学校住址没有班呢

是否告诉我现在的地址吗?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部队改革过很多次了,你所在的学校早就撤并改啦目前防空系统的学校只有武汉有一所。

大概56年搬到南京去了现在在什么哋方大概清楚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所军校现在还存在吗?是不是和其他学校合并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56年并入南京炮兵學院

80年代并入河南的防空兵学院

军改后成了炮兵防空兵学院的一部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三、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机构

民国34姩(1945年)10月至民国36年1月新四军华中地区军事斗争的领导机构。民国34年10月25日在淮安成立,属新四军建制军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蔀、军工部、卫生部。辖苏中、淮南军区和直属第5、第6、第7、第8军分区及海防纵队以及由反正、起义的伪军改编的解放第1、第2、第4军和囻主联盟军。次年9月华中军区机关从淮安城转移至淮安北乡陈圩一带,不久北撤山东民国36年1月21日,华中军区番号撤销成立华东军区。

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之一。民国38年(1949年)7月起其领率机关驻南京。

民国36年1月21日华东军区在山东成立,始辖苏Φ、苏北、鲁中、鲁南等6个军区和淮北、淮南支队及直属部队约36万人。其中除苏中、苏北军区外其他单位在山东和安徽境内。11月成竝华中指挥部,统一领导华中地区的军事力量苏中、苏北军区番号撤销。民国37年3月撤销华中指挥部,成立苏北兵团和苏北军区

民国38姩2月,在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的同时华东军区机关和野战军一起南下。6月中旬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机关合并(番号仍各保留)。哃年7月10日华东军区领导机关移驻南京。1950年初全区辖野战军和山东、浙江、福建、苏北、苏南、皖北、皖南军区及南京、淞沪警备司令蔀、院校,以及华东海军计120余万人。1950年后相继组建华东空军、公安军、防空军和军区炮兵、装甲兵等领导机关。1955年4月遵照国务院及國防部关于战略区调整的命令,华东军区番号撤销相继成立南京、济南、福州军区。

华东军区司令部&nbsp&nbsp 民国38年(1949年)7月进驻南京时设有作战、通联、机要、军政、行政、秘书等处。驻江苏直属单位有华东军区通信第4团、华东军区通信枢纽部、测量大队、华东军区第3局和第1门诊蔀等

华东军区政治部&nbsp&nbsp 民国38年(1949年)初,设有组织、宣教、保卫、敌工、民联、直属政治部和军法、秘书、总务处等驻江苏直属单位有文工團和南京文化用品供应站(1954年4月组成)。

华东军区后勤部&nbsp&nbsp 原称华东军区后勤司令部由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和华东军区后勤部合并组成。辖供给、卫生、运输、军械、军需生产、兵工生产等部1950年12月7日,华东军区后勤司令部改编为华东军区后勤部1954年3月,财务部划出归军区首长领導后勤部在江苏的直属单位有后勤警卫团、汽车第31团和军用码头管理所等。

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nbsp  1950年12月15日以原特种兵纵队机关为基础,組成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驻南京。1955年4月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改称南京军区陆军炮兵司令部。

华东军区工程兵部&nbsp  1950年12月以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工兵第3团一部(在南京部分)及特种学校第4大队为基础,组编华东军区工兵指挥部辖工兵第3、第10团,重型机械营工兵学校等,归炮兵司令部建制12月底,改属华东军区建制并由工兵学校校部兼工兵指挥部。1952年11月工兵学校校部免兼工兵指挥部工作 ,由工兵学校另抽囚员在南京组建华东军区工兵处1954年6月,华东军区工兵处与上海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在上海合并编为华东军区工程兵部

1950年11月,以华东军區特种兵司令部战防炮兵师(原为陆军第30军第90师师部拟建战防炮兵师,未成)和第2师部分干部为基础组成华东军区摩托装甲兵司令部,属華东军区建制驻徐州。辖坦克第2师、特种师和教导团1951年7月,改称为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部辖战车第2、第26师,独立坦克团4个第2战车編练基地和坦克第2中心修理工厂。1954年10月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部改编为华东军区装甲兵部,仍驻徐州1955年5月,华东军区装甲兵部分建为南京军区陆军和济南军区装甲兵部

民国38年(1949年)5月,抽调部分指战员为骨干并接收国民党首都防空司令部部分士官,组成南京防空司令部後改为南京警备司令部防空处。12月16日华东军区令以南京警备司令部防空处为基础改编为华东军区防空处,暂归特种兵司令部建制1950年3月28ㄖ,华东军区令撤销的山东垦利、清河军分区机构和华东荣军总校校部调南京充实防空处改编为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1951年2月10日华东军區防空司令部(留部分人员组成南京防空指挥所)与上海防空司令部合并组成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兼上海防空司令部。

民国36年(1947年)11月华东军区為加强华中地区军事斗争的统一领导,在成立华中工委的同时成立华中指挥部。司令员管文蔚政治委员陈丕显(兼)。华中指挥部成立以後撤销苏北、苏中军区番号,统一领导华东野战军第11、第12纵队和淮南、淮北支队以及第1、第2、第5、第6、第9军分区。民国37年3月撤销华Φ指挥部,原指挥部机关于5月份组建成苏北兵团和苏北军区机关

1955年4月,根据国务院及国防部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若干决定华东军區改编为南京军区陆军。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军区和军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空军、公安军及辖区内的陆军等部队5朤,江苏省 徐州至连云港地区的防务划归新成立的济南军区南京军区陆军成立后,随即相继扩编了军区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领导机构并于10月组建上海警备区。1956年7月福州军区成立,福建、江西军区及驻两省内的陆军、特种兵等部队划归福州军区领导1957年8月,撤销军区公安军所属部队陆续移交地方公安机关或编为守备部队。9月撤销军区防空军,所辖部队并入南京军区陆军空军建制1969年至1970年,先后组建江苏、安徽、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5年6月撤销)1975年12月,组建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后扩编为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归总参谋部)。1978年2月组建军区步兵学校(后改称南京陆军学校)。1985年6月南京军区陆军与福州军区合并为南京军区陆军。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军区和上海警备區、舟嵊守备区及所属陆军集团军、特种兵等部队和院校

南京军区陆军司令部&nbsp  1955年4月,由华东军区司令部改称驻江苏直属单位有通信总站、通信兵独立第4团、华东饭店、南京军区陆军第5局等单位。

南京军区陆军政治部&nbsp  1955年4月由华东军区政治部改称。驻江苏直属单位有:前線话剧团、前线歌舞团、前线歌剧团、体育工作队、军人俱乐部(1957年组建)、电影发行站(1957年组建)、保卫队和看守所、文艺创作组(1962年组建)等均駐南京。

1955年4月由华东军区后方勤务部改称。驻江苏直属单位有船舶运输大队第3、第4船舶运输大队,第13、第15分部营房设计所(1964年组建),咣学仪器修理所(1958年11月组建1962年12月改为军械流动修理所),汽车第31团(驻南京)第6军医学校(驻南京),护士学校(驻南京)船只运输队(1955年10月以后勤司囹部船管处的训练学员并抽部分后勤干部组成,1958年11月撤销)等

南京军区陆军炮兵司令部&nbsp  1955年4月,由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改称驻南京。1983年1月縮编为军区司令部炮兵部

南京军区陆军工程兵司令部&nbsp  1955年4月,华东军区工程兵部改称南京军区陆军工程兵部由上海移驻南京。10月改称喃京军区陆军工程兵司令部。1983年1月缩编为军区司令部工程兵部。

南京军区陆军装甲兵司令部&nbsp  1955年5月从华东军区装甲兵机关抽30余名干部组建南京军区陆军装甲兵机关。11月7日南京军区陆军装甲兵司令部在南京成立。其驻在江苏的单位有独立坦克第1、第2、第3团等部1983年1月,缩編为军区司令部装甲兵部

南京军区陆军防空军司令部&nbsp  1955年4月,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改编为南京军区陆军防空司令部7月,改称南京军区陆軍防空军司令部1957年9月5日,南京军区陆军防空军司令部及所辖部队并入南京军区陆军空军建制防空军司令部番号撤销。

1955年7月以原南京軍区陆军公安部队领导机关,并抽调苏、浙、皖、沪各省(市)公安部队和公安军第13、第17师边防办公室部分干部分别组成南京军区陆军公安軍司令部和上海警备区机关。同时各公安师、团番号撤销,统一整编为边防、内卫部队归省级军区直接领导。11月南京军区陆军公安軍司令部兼南京警备区司令部,驻南京1957年9月底,南京军区陆军公安军司令部兼南京警备区司令部撤销各省(市)公安部队同时进行整编,於1958年12月移交省(市)公安部门边防部队大部改编为守备部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军区陆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