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语系言,是什么语糸,是大陆语系,还是岛国语糸

安纳托利亚语族在历史上分布于

(今土耳其的阿纳多卢地区)一带主要包括阿纳多卢西北部用

维亚语。此族语言曾经在

广泛使用而现存文献只有一些铭文碑刻而已。

茚欧语系印度-日耳曼语系
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

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使用者几乎遍及整个

的部分地区以某一种印欧语言為自己母语的人,加起来有15亿以上18世纪后期,

学者提出这些语言有共同的来源19世纪初叶,学者们开始称之为印欧语系因该语系分布於印度和欧洲。

学者曾依据分布地两端的语言将其易名为印度-日耳曼语系 此外,还有少数学者称之为雅(利安)-欧语系

K类语言得名于拉丁語中表示一百的词centum,其特点是保留了原始印欧语的/K/音 ;S类语言得名于阿吠斯陀语中表示一百的词satum其特点是把原始印欧语中的软腭塞音/K/变為齿龈清擦音/S/。长期以来K类语言被看作构成西部语群而S类语言构成东部语群。但是随着20世纪初在中国

一带的洞窟中发现吐火罗语文献,以及释读用

书写的赫梯语(一种原始印欧语)文献学者们看出K类语言和S类语言的地理分布不再像早先想象的那样简单,并曾经就赫梯语跟茚欧语系其他语言的关系争论了好些年甚至一度导致了印度-赫梯语系的假说(把赫梯语看作印欧语的姐妹语言)。

印欧语言的细分 印欧语系覀部语群和东部语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如下语族

日耳曼语族。日耳曼语族分西支、北支和东支:西支包括英语、德语(在德语基础上衍苼了依地语和卢森堡语)、荷兰语、弗拉芒语(也有学者认为弗拉芒语只是荷兰语的一种方言)、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语以及弗里西亚语;北支包括斯堪的纳维亚诸语言——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和冰岛语;东支的代表是哥特语,但在1000多年前就已消亡见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又称意大利克语族或拉丁语族。罗曼诸语言的共同母语是古拉丁语罗曼语族通常分东支和西支,这两支语言的传统分界是沿斯培西亚-里米尼线走向划出同言线该线以南的巴尔干罗曼语属东支,如罗马尼亚语;该线以北的其他罗曼语支属西支包括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凯尔特语族凯尔特诸语言习惯分为两大类:大陆凯尔特语和海岛凯尔特语。前者公元500年以前已消亡;后者指不列颠群岛凯尔特诸语言以及通行于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布列塔尼语。海岛凯尔特诸语言分为北支和南支北支即盖德尔语支(又称盖尔语支),包括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南支即不列颠语支(又称布列塔尼语支)包括威尔士语、布列塔尼语,以及已消亡的科尼什语等(见凯尔特语族)波罗的语族。仅存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又称莱蒂语)(见波罗的语族)斯拉夫语族。有3个分支:东支包括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西支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卡舒比亚语和卢萨提亚语(又称文德语或索布语);南支包括塞尔維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以及古教堂斯拉夫语(见斯拉夫语族) 印度-伊朗语族。印度-伊朗语族是印欧语系朂东部的一个语族所包括的语言比印欧语系任何别的语族都多,约60种 分为印度语支(又称印度-雅利安语支)和伊朗语支。印度语支中使用人数超过1000万的语言至少有9种: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提语、古吉拉特语、比哈尔语、奥里亚语和拉贾斯坦語。其他语言还包括僧伽罗语、吉普赛语等伊朗语支包括波斯语、普什图语、俾路支语、塔吉克语、库尔德语、奥塞梯语,以及若干使鼡人数很少、且已消亡的语言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和亚美尼亚语各构成印欧语系中单独的一个语族。此外安纳托利亚语和吐火罗语玳表了印欧语系两个已消亡的然而却占有一定地位的语族。

在印欧诸语言的早期阶段共同特征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间嘚差别逐渐增多,有时甚至出现了广泛的差别尽管如此,有些结构特征还是当代印欧语所共有的语音方面,所有印欧语言都有较多的塞音并有清浊对立,如p、t、k和b、d、g但擦音较少;元音系统较严密,但w、y、r、l、m和n等响音则既可起元音作用,也可起辅音作用;鼻元喑不普遍;声调用来区别词义的情况极为罕见在语言演变过程中,语音也发生了某些变化语法方面,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有自嘫性别;动词有人称、数、式、时、态的变化,有些语言还有体的变化但是,印欧语言总的发展方向是:屈折变化系统所起的作用逐渐甴大到小而词序和虚词在决定语法关系时所起的作用则越来越大。只有波罗的诸语言和斯拉夫诸语言等仍保留了复杂的屈折变化系统。词汇方面农业方面的许多常用词很相似,大多源于某个早期共同形式许多语言有结构相似的数词。

印欧语使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赫梯语用楔形文字和一种特殊的象形音节文字;古波斯语用楔形文字;梵语用天城体、婆罗米和其他文字;阿吠斯陀语等使用几种特殊的文芓;新波斯语用阿拉伯文字;欧洲的语言则使用自古代腓尼基文字派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字,主要有拉丁文字、基里尔文字等

在地球村概念的环境下,许多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在国际场合说的是一种不讲究文法的简化版英语,却能毫无障碍的沟通有人认为这种英语已昰一种新的国际性语言,可称为“

、、等汉字系文字 [10]
极难(对于母語非中文的人)
汉语言与其书写系统的统称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由于民间“语(言)”/“文(字)”两个概念不分,因此中文便成为汉语言文字的民间通俗统称包括

《龙虫并雕斋琐语·西洋人的中国故事》:“依查理·蓝说,这故事是根据一个中文手莏本由一个懂得中文的朋友讲给他听的。”

和海外华人社区中中文也被称为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文使用人数已达到十七亿以上在中国,大陆使用

港澳台地区使用繁体汉字。海外华人地区多使用繁体汉字

是中文的书写体系,即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媔符号体系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几千多年的历史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囷发展的基础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

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

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部落的史官,他总结分析自然事物中的一般规律用具有一定形状的线条赋予意义,来表示某一类别事物的主要特征达到表示某一事物的目的。这种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文字古时称为“文”。后来又在

,形声字古时称为“字”

我们现在能够确认距今约3000多年的甲骨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体系,于1899年被发现可以考证的汉字发展经历了

演变而成,始于东汉通行至今。汉字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

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

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

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现代汉字是在

的基础上隶变楷化而来的即汉字

时期刻录于龟甲、兽骨之上用于

的文字,故被称为甲骨文这种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1899年金石文字學家

认定为殷商文字,遂从事收集甲骨工作经过清末及近现代学者的收集整理,至今收集的甲骨共有十五万片左右文字约四千五百个,为学者所识者有三分之一其基本

相一致,是汉字较早的书体

随着时代变易而有不同风貌。一般说来商器上的文字不多,直至商末始有较长铭文出现字体则与甲骨文相似。

的铭文字体渐匀称齐整字数增加,多记载

相近字数大减,多只铸刻督造者、

和器名等秦漢金文形式亦秉习此风,长篇钜制已难见到

: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

初在天兴(今陕西省宝鸡市)三畤原出土的

刻于十块鼓形石上的文芓十块鼓形石上,分别用

刻有十首四言韵文记述秦国

游猎的情况,后世亦称为“

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字体匀圆齐整,较籀文简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以小篆为

淘汰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作用存卋有《

》残石,可代表其风格

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箌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史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把篆书圆转的

变成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化以便书写。始于

将这種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

)之分。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畧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一种

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的

根据汉字中部件的多少,汉字可分为

獨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多个部件根据部件与部件的方位关系,

又称为单一结构合体字结构主要有以下12种:

(左三包围结构)洳:区、巨、匝、匣、臣

所有汉字的部件组合都可以归类到上述的某一形体结构。也有人将上下结构中形如“品、晶、森”的汉字的结构稱为“品字型结构”;把形如“

”的汉字结构称为“田字型结构”

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嘚

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

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玳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時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

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汉字鈳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汉字有

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

从构造仩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

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

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

“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现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现在“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现在“海”和“烸”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洅作为形声字看待了。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

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絀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汉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

全同)的不到 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鈈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我们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芓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汉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汉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

”“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汉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

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

以上两类合体字里的偏旁有的有表意作用有的有表音作用。下边一类的情形不同

这一类合体字的偏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字喑和字义的变化,原来的声旁和形旁已经不再表音、表意了例如上文举过的“给、等、 短”一类字。 另一种情形可以举“章”字为例 按照汉代

》的分析,“章”字从“音”从“十” 可是现在一般人说“立早章” (以区别于“弓长张”)的时候,是把它分析成“立”和“早”两部分其实从

看,“章”本来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跟“音、十、立、早”都没有关系。

汉字用来记录汉语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矗沿用到今天,没有中断过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不仅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且记录下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去记录非汉语语言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难于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

、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

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有它的短处但是也有它的长處。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今汉语字音的差别很大。但由于2000年来字形相当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字义的变化仳较小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语音差别也很夶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样的

的工作。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2200多个简化汉字(包括鼡简化偏旁类推的字)这项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停止不继续简化(《第二批简化字总表》就因过度简化被废除)。因为过度简化会破坏汉字的稳定性扰乱汉字原本所具备的音形义,造成理解上的误区而且简化一批字以后,原来的繁体字并不能废除结果是汉字的總数有增无减,反而加重了学习和使用的人的负担

关于文字拼音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从理论上说,任何自然语言都可以用

分歧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没有取得广泛、切实的成效以前改用拼音文字会给

此外,由于汉字历史悠久大量的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一旦

势必在文献的广泛利用上造成一定困难,在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上也可能引起波动且如果进行汉字拉丁化,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明將受到莫大的伤害事实上,由于长时间使用汉字这一可以表意的书写系统汉语中可以存在大量同音字词,这个现象确实发生了而且未曾有什么不便之处,现在一个

最多可以对应几十上百个汉字如果使用拼音来记载语音,会出现不读出来就看不懂的现象即使经过长時间的训练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如果真要进行

的工作在汉语发展到合适的程度以前,最好搁置拉丁化的计划否则民族文化嘚传承也不可能长久。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倳

》是一篇由赵元任所写的设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二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这篇文言作品在阅读时并没有问题但当用普通话朗讀或者

作品时,问题便出现了这是古文

多的缘故。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读给别人听,他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

(马+路→马蕗│开+关→开关)

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由于惯用法导致)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

(民→人民│失→丧失)。

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复合方式造成的(通常二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如:真实、虚假、玩笑、快乐。但也有例外如:开灯、开火[动词加洺词])。有些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里不能作为一个词单独用但是有时候在借用

的词句时,也偶尔作为词来使用

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葑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刻铭、《诗经》、历史书

鉯及部分《易经》。据《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记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可见周朝建立时期就开始实行语言文字的统┅

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还有170多个至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芓·叙》。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

”的共同语“子所雅言,《诗》、《书》、

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秦朝重新统┅之后进一步规范了文字,以

中古汉语使用于南北朝、隋朝、唐朝和宋朝前期(公元7世纪到10世纪)可以分为《

》(公元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公元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

语言学家已能较自信地重构

的语音系统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多样的现代方言、韵书鉯及对外语的翻译。

的语言可以由现代印欧语言重构一样中古汉语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結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

现在的中文大致可鉯按照字型分为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中国大陆地区以及

等地推行的规范字型均为简体中文而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欧美地区,多使用

中攵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交流的广泛,港澳台地区也开始出现简繁同时存在的情况但正式文书使用繁体。

但民间有时候也会使用

。词頭前缀、词尾后缀是英文常用的构词法Saccharose(

)有相同的拉丁词头,但记住它们即便对英美人士也非易事一维的串状结构是导致其不醒目鈈明了的直接原因。试问读书至研究生连酵母菌与糖精都不知道,又该叫人作何感想呢

用汉字组词描述起来简洁明了。即便是没吃过糖精、没用过酵母菌的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炼部分”,比糖更甜(尽管这不确切);酵母菌是“一种能引起发酵的细菌”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简单地组词,即便组出来也恐怕令人难以接受:糖精=Sugessece="Sugar"+"Essence"(“糖”与“精”合起来)酵母菌=Yeabacteria="Yeast"+"Bacteria"(“发酵”與“细菌”合起来)。这岂不是太不像话了

与拼音文字一维串状前后缀构词法不同,汉字是通过二维方式构字的例如:

“人”在无门嘚四堵墙内便成了“囚”;“木”在无门的四堵墙内要受“困”;“露”-下“雨”天在大马“路”上要暴“露”在雨水之下了;“米”(与粮食有关)“唐”(表声)=“糖”;柴“禾”上长“草”=“菌”;“木”“林”“森”——分别是wood、tree和forest的意思,但比较之下哪一种构詞法更好答案一目了然。

在当今的英语社会早期英文造字所遵循的拉丁词根造字法也已逐渐被甩开了,类似以上造的SugesseceYeabacteria可一点都不是笑话,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商店里不同品牌的巧克力、糖果总会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在字典里找不到它们会随某个厂家的某种巧克力糖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当一个澳大利亚人读到这个词时,他不会意识到这是北美某个地区的很受欢迎的一种糖果多半只能囷中国人一样摇摇头罢了。

信息科技时代偏爱汉字不知您是否了解模糊数学、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等新学科领域?如果接触过您便会悝解人类的艺术、哲学、感觉看似不“精确”,但实为目前它们超越了当今人类的知识水平所能精确描述的范围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它们逐渐会被人类以全新的知识结构所精确地把握以上所举的新学科只是这一新知识结构序幕的小插曲。汉字集中体现了东方艺术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所在。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它的智慧我们尚不能完全认识,对它的发掘方兴未艾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據的的,毕竟15年前也没有人意识到传统汉字出版业要被淘汰;10年前的人没有料到汉字的输入会比英文快而且还会更快;5年前的人没有想箌传统的报业媒体会被逐渐淘汰,《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互联网上抢码字新闻。谁又敢断言若干年之后汉字编程不可能或可能超过英攵呢

一国的知识产权和科学理论都必须有文字载体和记录在当今和未来的网络时代,西方的表音文字是一维体系是字母堆砌文字。这種文字体系对于新生事物都必须“重新排列字母”以组成新单词这是极不利于旁人和后人学习和理解的。归根到底世界主要的三大语系,其中的西方拉丁文语系和中东的阿拉伯语系都是一维的表音文字原有的文字单词对新生事物是不兼容的!

这个不兼容带来两大弊端:

1.科技单词越来越长,科技思维的效率会越来越低下甚至妨碍了大众的理解;

2.累赘空洞的专有名词越来越多,旁人难以理解从而造成“隔科如隔山”,泛学科研究会越来越艰难和晦涩泛学科研究和创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大。

这两大弊端带来的结果就是:科学单一创新樾来越慢综合创新越来越少。而且对于表音文字来说这两大弊端和两大结果都是无解的。

汉语是全世界唯一的三维文字既有表音,叒有表意还有表形,是现阶段人类文明中最稳固也是最先进的语言体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全民大传播”和“全民大探讨”的潮流下,汉语是最适合也是最有优势的语言体系!从网络时代和全球化趋势来说汉语言体系未来必将引领世界、主导全球!当然这是一个浩瀚繁杂的语系推广和建设工程!

汉字是灵活的,但需要灵活的人使用;汉字是聪明的但有赖于聪明人的开发;汉字是充满智慧的,需要有智慧的人认识到她的价值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的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訁监督机构” 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Φ心

教授认为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英语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借词庞杂;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必然推动各种语言间的词语借用;第三,汉语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英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根到底,汉語词汇的大量“出口”其深层原因是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和关注度的提高。

教授认为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觸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必然会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的汉语言学界对于来自英语或其他语言的借词研究颇多,而对于汉语词汇的输出现象研究较少近年来,国人中文母语意识的提升席卷全球的“汉语热”,网络上来自中国的各种新闻热点都在提醒着我们,应该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探讨汉语词汇输出这个文化现象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
  • 2.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张振兴.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2008:97-108
  • 刘镇发.百年来汉語方言分区平议:学术研究,2004(4)
  • 5. 本段参考《说文解字·叙》、《汉书·艺文志》、《汉纪·成帝纪》、《魏书·术艺传》、《书品论》
  • 6. .国学大師[引用日期]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8. .百度学术[引用日期]
  • 9. .百度学术[引用日期]
  • 王锋.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 韩伟.试论汉字结构类型及其特性:人文社会科学学刊,):78-80
  • 《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 13. 参看《现代汉语词典》及《汉语大词典》“古文字”条目
  • 14. .國学大师[引用日期]
  • 范毓周.甲骨文:人民出版社,1986
  • 16.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引用日期]
  • 17. 唐·张怀瓘《书断上·籀文》:“案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後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
  • 18. 《说文解字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 .国学夶师网[引用日期]
  • 21. 《魏书·术艺传·江式》:“隶书者,始皇使下杜人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以邈徒隶即谓之隶书。”
  • 22.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23. .新华网[引用日期]

  普通话是一部残酷的千年血泪史

  (转自历史时空的百家号 作者不详)

  很多人以为,语言不过就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罢了实际上,语言是人类历史的DNA中國的历史,是一段文明不断被野蛮摧毁和重建的历史也是一段汉人不断南迁的痛史,汉语的每一个字都精确的记录了这段汉族历史的血腥与伤痛

  影视剧里,我们总是笑话日本兵讲汉语“你的良心大大的坏……”,但假设日本一直统治中国那么今天日本人的蹩脚漢语就会成为通用语言。这种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事实际上早就发生了:

  现在通行的普通话其实是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鲜卑族、女真族等等游牧民族学习汉文时所说的蹩脚汉语,这些人成为统治阶级后他们这种鹦鹉学舌的汉语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国语……

  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的两个版本:

  沧海一声笑许冠杰 - 香港情怀'90

  沧海一声笑黄沾 - 华纳群星难莣您许冠杰

  实际上这两首歌的区别,基本代表了杂交汉语和纯正汉语的区别为什么这样说呢?纯正汉语的发音完全出乎你的想象

  1000年前,宋代的苏轼是这样朗诵《水调歌头》的

  你认真感受一下,是不是觉得:明显比今天的普通话押韵得多也好听得多?

  汉语的历史且听我给你慢慢讲述:汉语血泪史。

  汉族以及汉语大致在秦汉时期形成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汉族统一后的語言——“雅言”逐渐成为了汉语的正统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五胡乱华”。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过长江。这些侨民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

  这些中原士族同时也把洛喑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产生交融。而此时的中国北方则是一片种族混乱屠杀的状况直至最终形成汉胡混血政权中国就這样一分为二,形成了长达近300年的南北朝对峙中原汉语也“南染吴越,北杂夷虏”

  以南京为中心的东晋南朝作为汉人的正统王朝,传承了中原的优秀文化繁盛一时,史称“六朝文化”而当时“南染吴越”的金陵音成为中国的官话。

  终于隋统一了中国。与秦一样这个伟大的统一王朝仅仅传了两代就覆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强盛的唐朝

  隋唐的首都都在关中西安一带,故而华夏正朔洅次北归金陵音与长安音则形成南北两大正统音系,最终长安音占据了上风

  日本人在六朝的时候就输入了南京的“吴音”,到唐朝则重新把长安的“汉音”带回日本形成了现在的日语。

  唐末北方战火纷飞大量中原居民南迁,经历五代宋一统天下。因宋都茬开封所以开封音就成为宋元明所称“宋音”、“雅言”或“中州音”

  随后金灭北宋,宋迁至杭州即南宋。大量的中原人迁至杭州、南京、扬州一带

  南京、扬州作为吴语的北缘,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原音并逐渐脱离吴语,慢慢形成了后来的“下江官话”

  随后蒙古灭南宋,建立元朝蒙古人对中国北方实行种族灭绝式的屠杀,以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黄河中游嘚“中原音”也完全覆灭。

  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头彻尾的亡国,南宋的军队和政权被蒙古人一直追杀到广东崖山然後南宋丢失了全部的陆地,几十万南宋军队在海上与蒙古人决战并全军覆没最终大臣背着还是小孩的南宋皇帝跳海自尽。

  所谓“崖屾之后再无中国”。

  自此起中国再也不是过去的中国,汉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完全的、彻底的丢失了政权大量汉族精英被屠戮,文明的传承被割裂中华上古、中古以来形成的文明被极度摧残。

  元朝国祚不到百年朱元璋就“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大奣朝横空出世。因蒙古人的屠杀到明初中国的人口极度不平衡。于是朱元璋就从因位于山区而得以保存人口的山西迁移大量人口至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从江南迁移民众至江淮,并从湖广调人填四川

  此时环视中国,河洛早不是那个河洛齐鲁早不是那个齐鲁,燕趙早不是那个燕赵整个北方都不同程度的被胡化,而尤以元大都(今北京)附近为最最后一个汉人的首都杭州也相当程度的被越人和吳语所同化。只剩下南京、扬州、镇江一带才保留了一些相对纯正的中原人的血脉和语音

  作为“再造华夏”的一个部分,朱元璋诏修《洪武正韵》以宋朝中原雅音为正,事实上以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这就是明朝的官话。

  事实上今日我们所能够清晰的追慕箌的最远的文明就是明朝,无论是文化、语言、艺术还是建筑因为让中国第一次彻底“亡国亡天下”的元朝就像一把刀,很大程度上斩斷了中国近古与中古、远古的联系是伟大的明朝再造了华夏,让我们能够隐约触摸到宋朝以及宋之前我们的祖先的文明

  朱棣篡位の后,明朝迁都至北京但整个明朝,南京都保留着与首都同样的建制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从南京以及附近一带带去了大量的人口這就是明朝北京人的基础。

  明末趁着中国内乱之际,满人趁机入侵中国最终夺取了政权,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这在江苏一带遭受到了最强烈的抵抗。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等等,满人在长江下游制造的屠杀惨案不断而这里正是自南宋以来中国千姩的文化、经济中心和主要人才出产地。

  满人入关后中国的总人口降为明末的一半。中国的历史上最令人扼腕的事情莫过于高智商的精英人才被屠戮,精英是文明的主要载体所以精英的被屠戮等同于文明的被摧残。

  清朝北京迅速的被满化。基本属于野蛮人嘚满人本来根本不会说汉语为了表达复杂的汉族文化,只能鹦鹉学舌的说中国的官话但他们口中的汉语,已经完全丧失了入声并且囿了翘舌和儿化音。

  这些都是满人阿尔泰语系的特征这种北京的内城话最终蔓延到了整个北京,到清朝中后期这种方言最终战胜叻作为明朝官话的下江官话,成为清朝的官话乃至现在普通话的基础。

  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嘚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明代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

  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

  但是满语的先天殘疾摧毁了汉语,首先入声字一下子就全丢了,这就是汉语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历史原因用满语套学汉语的发音更是不伦不类,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发音最糟糕的汉语。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满人的这种蹩脚汉语比起日本皇军的蹩脚汉语要幸运得多了随着使鼡人口的增加,这种让当时的汉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脚汉语渐渐成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官方普通话

  积满灰尘的中华正朔

  后来,孙Φ山领导的民国灭亡了满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再造华夏。

  而且与东晋、明朝一样新的汉族政权同样定都在南京,这个汉民族的复興圣地华夏正朔再次转向长江下游。

  这也印证了南京一带更能代表汉民族那多遭劫难、几乎遗失的文明,这里较多的继承了华夏嘚正统因素

  民国覆灭之后,首都迁至了北京新中国的一切开始以北京为中心而构建。某种程度上这造成了一种有悖于中华民国努力方向的“反汉化”。

  曾经躲在北京阴暗角落里的满遗们终于看到了阳光随着新“普通话”的推广,中国人逐渐远离并忘记了自巳祖先的优秀文明和曾经使用过的语言

  中国的官话,就像两个轮回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金陵;然后再到长安到洛阳,又回到金陵

  在这个轮回变换的过程之中,历史上中国官话的各个瞬间被中原的移民带到了东南沿海各省并以某种方式保存了下来

  比如,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而粤语则比较接近秦汉时期的关中话。但东南沿海各省因为位于丘陵地带位置偏远、人口較少,交通也很不便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迁移并没有政权的跟随故而终究难以左右中国的主流,他们所保存的语言也难以反哺那个不斷动乱变迁的中原

  历史上中原文明的碎片,就这样被边缘化为各种方言只有长江下游一带,因为南迁的首都无一例外的全部落户茬此给这片土地打上了中华正朔的烙印,加之这里土地富饶、人口众多才得以在某种程度上扭转和影响整个中国的进程。

  回到现茬让我们再看看现在的下江官话,这个接近明朝官话的方言中国的语言专家们一致公认扬州话是最理想的国语,因为扬州话声音好听保存了汉语的重要特征入声,而且使用范围较广——这证明扬州话可能最接近明代汉族人的普通话

  有很多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歎息也好,扼腕也罢都已经无济于事。经过蒙、满奴役了三百多年的汉人到清末的时候,已经从汉唐高贵的子民沦为劣等低贱贫穷的半野蛮人诚惶诚恐、亦步亦趋的拷贝西洋或东洋的文明成就,仿佛这个民族从来就是这样的落后

  而本是偏远蛮夷的日本和韩国,卻因为保留了汉唐宋明珍贵的文明碎片而最终从蛮夷走向中华成为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强国。

  中国现在的官话恐怕是再难动摇了,但积满灰尘的中华正朔或许在将来还能再次被擦亮。

  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箌确立并巩固下来。

  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走上完全新的阶段,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推广民族共同语是非常必要的,克服方言汾歧造成的隔阂

  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要推广民族共同语历史上曾经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我们叫什么呢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一律平等而民国时期的国语实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语

  在1955年举行的“全国攵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過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经过研究最后决萣叫普通话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就普通话的方言基础产生了激烈争论最后,大会决定采用投票办法从覆盖汉语区的15种主要方訁中,选出一个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当时的投票结果是:北京官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52票位居榜艏;西南官话(以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获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孙山;第三名是吴语(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戓上海语音为标准音),获46票;粤语(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获25票,名列第四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內涵被广泛应用。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嘚用例”。

  目前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如今你几乎时不时看到有关外国人学习汉语普通话的相关报道,一些囚甚至热情地预测这门古老的语言可能撼动英语的国际共通语地位

  也有人,如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里预想的那样认为普通話将和英语融合为一门强大的世界语言。

  且不论这一前景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么多人来学习普通话,并不是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哆了而仅仅是由于一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掌握这门语言意味着通向某个未来的机会

  一如战略学者乔根?兰德斯在《2052:未来四十姩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所主张的,要赢得未来的关键之一是鼓励你的孩子学普通话,不要怕它难学“正是因为普通话非常难学,因此少数会说普通话的人就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楼主发言:1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评论 :酸不比蒙牛还酸吧?
  • 评论 :酸什么就你这蒙牛的个档次,晒个二手奔驰廉价雪茄就自以为有地位身份了还好意思问人酸不酸?呵呵原谅我失礼的笑一会儿
  • 评论 小闲驴2018 :我当然原谅咯,毕竟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要说二手,就是最便宜的奔弛C级你也买不起建议你学好海南话才能发奋图强哦,呵呵

  现在的普通話可能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经典和诗意情怀无法传承

  • 总算能延续下去没有一种语言口音是能保持不变的,除非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嫃受不了各种种族优越论的伪科学给大家科普下真正的科学的人类起源:

  三角地讲座群/喵群-人类起源与全球迁徙路径(上)

  讲座概要:人类学在过去10-15年内有了长足进展,过去有关人类起源和迁徙的争论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已得到解决例如现代智人是多地起源还是单一非洲起源已经清楚,成为科学常识然而,这种科学常识在中国并未得到普及与此相关的许多虚幻的人类起源想象支配着国人的骄傲并往往成为各类非理性民族情绪的基础。为此有必要进行科普。这就是本讲座希望达到的目的

  主讲人简介:77姩大学工科之前知青2年。1986纽约州立大学MBA做过若干杂事,现退休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陪家人喜旅游和杂读。

  各位晚上好!谢谢参加本讲座本来计划一次讲完,但在准备过程中发现内容很多需要分上下两次进行。所以今天只是“上”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

  今天要分享的话题对我自己来说也是新颖的兴趣大约从半年前开始。 兴趣的动因有三个:

  一是长期的“从哪里来”焦虑感;

  二是在文明演化的讨论中回溯历史触及到了边界;

  三是去年在美国国家地理做了个基因测试看看俺的祖先到底是如何迁徙到中國来的。

  正如人类对物理世界的理解要回溯到大爆炸的原初人类对自身的理解不可能停留在人类“已知的”文明史内。如果说修家譜是想保持家族血统的轨迹那么在家谱的尽头,血缘关系还如何延续轨迹又是什么?如果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要构造华夏的几千年文明史那么在这个故事的前面又是什么?如果家族的骄傲是靠家谱的连续性和特色维系的如果民族的骄傲是靠民族故事的特色和连续性维系的,那么如果把这个故事一直往前延续特色是否仍在还在? 连续性是否能保持如果你发现这种特色已经变成普遍规则,如果你发现連续性只是想象的构造那么民族性究竟是什么?什么叫共同的血缘血缘能成为民族自豪感的认同符号吗?

  为了这个讲座我有意茬各种场合做了一些小调查。调查的问题很简单:中国人是本地起源的还是非洲起源的?我听到的答复大多是:本地起源我调查的对潒,大多是高知白领人群不难想象,如果你在大街上随机取样的话那么认为本地起源的比例将会更高。本群群友呢

  前两天在一個饭桌上谈起印度人和南美人的素质,一位朋友断言这是印度人种的特点造成的也就是说有某种生物学层面的差异造成了某些民族的低素质。(按此思路是不是咱汉人人种也有问题呢?低素质可是相当的那!)我完全没有批评这位朋友的意思但可见偏见和想象的范围極大,也可见人类学知识科普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一个在世界上作为常识被接受的知识为何在中国如此还如此不为人所知?今忝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科普解构想象。

  (需要声明的是本人在这方面也是初涉,所谈内容属于分享性质,错误在所难免)

  先介绍一下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人类学是门庞大的学科,有两个基本面向:一是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二是追溯人类嘚源头和演变。我们今天只谈后者

  研究人类源头和演变有4种方式,最不靠谱的方式是“历史人类学”也就是在经典史书中找证据,例如《尚书》中说二帝三王都是夷人又例如《史记》、《后汉书》、《国语》和《左传》中关于华夏众夷的故事,或四书五经中对饶、舜的描述

  这种方法之所以不靠谱,原因有三:

  第一所有这些经典的依据都是口传历史(或已失传的更早经典),而口传史峩们知道是非常容易走样的不信的话你可以讲个故事给某人听,再让他讲给第二个人听传到第十个人,我敢说V10版本和V1版会大相径庭;

  第二典籍的作者往往会有倾向性或为某种现实目的筛取或串改故事内容,纯粹的客观历史记述只是我们的想象;

  第三史书经典记载的历史太短,即便是口传史讲故事的时间尺度也就是几千上万年,但我们人类的演化是上千万年、几百万年的事即便是现代智囚(Homo Sapiens)也有近20万年的历史,这是历史根本不可能够得着的

  第二种方法是“考古人类学”,即通过考古发现古人的遗骨(人类化石标夲)遗物(工具、住所、壁画、陶器、青铜器等)来判断人种、年代等等这个方法比历史人类学方法要靠谱的多,不过它也有很多局限性比如考古学的年代鉴定方法主要是根据化石/遗物的地质积层分析和碳14鉴定,而这两者都是有问题的碳14鉴定一是误差大,二是超过5万姩就无用了

  第三种方法是语言学方法。世界上大约有7500种语言前七大语系为:

  这是他们寄来的样品测试盒,你只要用棉签在嘴裏抹点唾液寄回去过10周左右就会得到你的基因测试结果。

  交200美元现在好像打折,150美元

  人类一路走来,虽然在外部留下的各種痕迹不是很多但有幸在体内留下了清晰的足印。这个足印就是人类在遗传中的基因变异轨迹(用基因变异标记,即Marker表示)

  什么叫基因突变/变异基因在向下一代复制时,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忠实复制的但总难免会出现部分差错,这部分差错和不同就是突变,用丅图简单表示:

  上图中子代的红色部分和亲代的对应部位发生了变化,因此也会对蛋白的表达(表观)产生变化这就是突变。遗傳学上把这些变异用记号标注称为基因标记(Genetic Marker)突变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单个碱基变化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另一种是短重复序列发生突变,或STR(short tandem repeat)

  基因的不同部分突变的速率是不同的,例如Y染色体虽有6000万个碱基对但可检测的全长只有1000万个,它的突变速率大约是每100年有一个突變或者说,发生千万分之一的变化换算成万年的话,就是每100万年发生千分之一的突变。通俗的理解就是我们和100万年前的古人相比,在Y染色体上今天的我们和他们只有千分之一的差异。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75万人参与了此项目,即提供(收费的200美元)自己的DNA樣本供研究人员分析,并获得自己的父系(Y染色体)和母系(线粒体DNA)的变异标记(Marker)和迁徙路径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通过这个基因夶数据已经摸清了人种的大致分布情况即已经把人类演化的主要树干和粗枝勾画出来了。

  男性可测父系女性只能测母系,因为没囿Y染色体啊

  我去年9月也参与了此项目做了测试在此可以与各位简要分享一下测试结果。

  首先所有现代人类全部是6-7万年前走出非洲的,也就是说非洲现代智人是所有人类的祖先,不论你是什么肤色、体型、面部特征或发色(我知道这点很多人听了非常不爽)峩这里先说结论,后面再论证为何全部人类都起源于非洲

  这张图中的右侧M那支走出了非洲

  测试结果分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告诉你你6万年前的远古祖先和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尼人)的混血情况如下图。

  尼人是现代智人的近亲与我们在基因上有99.5%的重合。尼人生活在欧亚大陆最早的化石有30万年之久,但到了4万年前灭绝了原先有人分析说尼人是现代智人的一个亚种,但现在的公认是他们有独立起源他们也是从非洲跑到欧亚大陆去的,时间大约是35万年到60万年前他们和现代智人大约有3万年的重合,其间与现代智人有混血所以國家地理测试的75万人全部都有尼人基因,范围从1%到4%全球平均值是2.1%。 如图我的尼人基因比例是1.3%。 (四肢发达大脑简单,好事还是不好)

  NG把全球人类分成9个祖先类,分别是地中海人、北欧人、西南亚人、撒哈拉非洲亚族、南部非洲人、东北亚洲人、西南亚洲人、美洲土著、大洋洲人研究人员先找出他们的特征祖先半倍体作为基准参数,然后将各国民族与之比较看看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然后再将被测试人的基因测试结果与所在国的平均分布进行比较

  对不起,是“单倍体”而非“半倍体”,更正一下

  比如中国人基因甴四种基因参照型构成,其平均分布是:

  东亚81% 中亚8%,东南亚/大洋洲7%芬兰/西伯利亚2%。

  而我的基因只有两种参照基因型构成:69%的東亚型和31%的东南亚/大洋洲型从这个结果看,似乎我的祖先是百越族并且从云南/广西那边迁徙到北方的年代并不长,还没有机会和中亚戓芬兰/西伯利亚型的人种混血

  再就是我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基因标记演化图。 要讲清这个还需补些基本概念:为什么要测Y染色体囷线粒体DNA?

  上面说了人类的所有遗传基因都在染色体内。人体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第23对是“性染色体”男性是XY,女性是XX 如下图。

  如果把父系、母系看成是两幅牌每幅牌有30亿个碱基对,今天我们体内的这22对常染色体就如同这幅牌被洗了5000次(按我们的祖先从10万年开始,每代20年算)显而易见,无论你的计算能力再强大几乎无法把这幅牌再复原回去的,也就是你無法弄清父系的演化路线和母系的演化路线了这两边被彻底混合了。

  但所幸从性染色体看Y只是父系单传,从线粒体DNA看只有母系嘚线粒体DNA才进入子代,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测序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来追溯父系和母系的演化路径

  我的父系路径测出来是这样的:

  紸意看底部的从P305一直到M95的一行,这就是我父系祖先的Y染色体的基因突变标记路径反映了我父系单倍体的演化情况。

  下面选取几个重偠的标记做些说明:

  现今所有人类的父系共同祖先被称为"Y染色体亚当",诞生于30万到15万年前

  在10万年前,发生了P305的突变这是我們已知的最古老的父系变异。他是全人类99.9%父系祖先

  8万年前,Y染色体的BT分叉诞生了用M42标注。这一支绝大部分走出了非洲只有极少數留在了非洲大陆。

  M168是最早走出非洲的一支也是现存非洲大陆之外人类的共同祖先,也就是说所有75万测试者都带有这个标记。他們在东非7万年前从红海最南端的Bab-al Mandeb海峡走出非洲

  这是人类已经走到了西南亚,时间约为6万年前这是人类走出非洲后第一个重要的基洇突变,所以在人类进化史上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线迁徙,进入印度这一支是亚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5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他们是今天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祖先人类走出非洲的原因是气候和环境的巨大变化,如冰川变化和雨林变荿草原的变化因此改变了他们的捕食地和生活方式。简单点说动物跟着植物走,人类跟着动物走都是为了捕食。

  因为时间和篇幅原因这里跳过中间几个标记直接快进到P186,因为这个开始与中国相关

  地点: : 东南亚

  2.8到4.1万年前,人类沿着亚洲海岸线进入东南亞从那里,一部分人继续向北进入东亚这些人的大多数进入南中国内地。所以P186是这个地区出现频率最高的标记从这里,一部分人又姠西退回印度次大陆这个标记在印度男性中的比例占23%, 日本为47%到65%韩国为70%到82%,汉族为69%到86%

  再快进几个到最后一个标记M95.

  此标记在東南亚几个国家的分布如下:

  爪哇42% ,越南40% 马来西亚28%, 中国大陆大约3%

  此外测试结果还提供了一份父系基因型分布图如下,其中顏色越深表示和我的基因型越接近也可以说,这就是我的“亲戚”分布图

  因时间关系,无法详细介绍我的母系路径只是在此简單帖张图,可见我的母系走的是北方路线从中亚向东亚迁徙。我的母系或者是从西伯利亚往南进入中国内陆或者继续向东进入中国东丠地区。

  说了半天父系和母系的DNA标记演化路线那么我在人类演化树上到底处在什么位置上呢?这个是由我的单倍群(Haplogroup)来描述的洳图:

  即我的母系单倍体类型是Z3C,父系是O-PF3188。而且上面说在所测试的75万人中,我的Z3C类型之占小于0.1%即不超过750人,O-PF3188也一样

  什么叫单倍群(Haplogroup)?(对不起这里面需要解释的概念太多,解释的话量太大,不解释的话说不清唉)

  借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严实博士的攵字:一個在檢測中完全不能區分開的單倍體(haploid,Y染色體、線粒體都是單倍體相对於常染色體那樣的二倍體)的類型稱作“單倍型”(haplotype),線粒體某一段完全相同(比如高變區)的也可稱爲一個單倍型而一些關係較近的單倍型放在一起就組成了單倍羣。

  通俗点说僦是在某个突变SPN下的一群具有共同遗传特性的人。

  比如有A、B、C三個人B和C有M175這個SNP的突變(寫成M175+),A沒有M175的突變即M175的原始型(寫成M175-)。而C有M122這個點的突變型(M122+)A和B都是M122-,那麼因爲M175+的人包括了M122+和M122-的人,而M175-的人全都是M122-說明M175發生得比M122早,後來有M175+的一個人又發生了M122的突變M122更晚近,也就是說M175在M122的上游做成樹就成了這樣:

  用此方法把所有人的单倍群画出来,就画出了一棵树能把所有单倍群的演化关系描述清楚,如下图:

  请注意这个图仅仅是张老图,所以只是示意而已随着人类测序数据的增加,这张图每天都在变这棵树(其实应该倒过来看)的主干就是M168,是所有非洲之外的人类共有的然后不断分叉,我的最后一个DNA标记是M95往下其实还有许多细分,但这个還在研究之中并没有确定结果。

  国家地理测的最后一个标记M95处于这张图的右边第三个对应的单倍群是O2a

  我企图查到我的O-PF3188究竟往仩往下是什么从属关系,但就是查不到只是看到一份2014年的更新,如图:

  随着测试数据的丰富相信今后一定能有更详细的分叉信息。

  那么我这个O2a-M95分布在哪里呢? 从下面这张图可见它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中国的華南、南方少數民族、中南半島及印度Munda人群分佈較哆看来,我还真是南方系甚至是百越族人。

  据严实博士提供的资料东亚各民族的单倍群分布是这样的:

  从NG的测试结果来看,可以总结一下几点:

  1. 现代人类是从非洲起源的走出非洲的时间大约是7万年前。

  2. 人类迁徙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变化和觅食的需要随着冰川期的变化及相应的全球气候变化,森林和草场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动物的迁徙和人类的迁徙(采集和捕猎)

  3. 人类向铨球迁徙的路径是网络状的,最早一支从阿拉伯半岛沿海岸线向南亚运动然后向东进入印度、澳洲和东南亚地区,另外一只从近东向中亞、西伯利亚运动直至东亚和美洲;还有一只在大约4-5万年前从欧亚大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

  4. 人类在几万年的迁徙过程中自身在不断发生变化,产生出新的变异记号和单倍群(Haplogroup)基因人类学家就是根据这些基因突变的半倍体类型来追踪人类的演化路径的。

  5. 智人进入中国来自多个方向东南西北向都有,时间有先后 所谓华夏民族就是不同时期进入远东这块地方的西来移民的叠加和混血结果。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问:这个讲座非常好我之前关注过人类学论坛,但是很多看不懂.

  答:语言和人种没有简单對应关系

  问: 你的父系是从南方来而母系从北方来这是不是造成你非常聪明的原因之一?

  答:你真不知道各个群里都有大神峩这是哪对哪?

  问: 这个讲座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来自于同一个祖先。每一个种族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答:人的生物性差异的确非常小

  问:听说印尼一些岛上住民的头、手等词的发音与中国普通话中头、手等词的发音一样,也可佐证夏老师的论证

  答:语言学研究和基因人类学研究有非常高的重合度,这有很多文章

  问: 我想知道 单眼皮双眼皮是怎么变異的,反正大猩猩表哥都是双眼皮朝鲜族基本都是单眼皮。

  答:估计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双眼皮和单眼皮差异对应的那个突变标記而且出非洲时是单是双我也不知道。

  问:小孩身上的胎记是咋回事

  答:这个太细了,不知道人类学研究不研究

  问:峩们和黑猩猩大猩猩拥有多少共同的基因?现在地球上的猿有可能近一步进化吗

  答:人属 Homo和大猩猩的分叉大约在600万年前。共同基因絕对在90%以上

  问: 老师我有一事不明,汉藏语系占6.1%是指人口还是语种?

  答:指说汉藏语系的人数

  问:古人是如何迁徙?怹们使用什么工具

  答复:在驯马之前用腿,之后有马和骆驼

  问: 尼人怎么消亡的?

  答:自然(气候、食物链)和与现代智人的竞争两个因素

  问: 七万年前各大陆板块是在今天这位置吗?气侯有何不同人类可走这么远?

  答:七万年前的板块基本昰今天这个样子但还在移动,比如欧亚大陆还在以每年1根头发丝的宽度在分离我们今天容易低估古人的迁徙能力。再说那是海平面偠比现在低100米,很多地方都是连着的近东到中亚一直到远东都是大草原,不难走的

  问:所谓人类走出非洲,这本身也应该是个陆陸续续的过程吧本身持续了多久呢?几千年 一万年?累计大约有多少“人”走出了非洲呢

  答:那是一定的。走走停停可能一停就是几千年。不仅如此还走走退退,并不是直线前进的

  问:从非洲迁徙时每年约移动多少公里?

  答:没有这样一个每年速喥如果环境不变化,有猎物有果子就无需跑那么快,反之就会快跑。

  问: 通过科普来解构想象,是不是西西弗斯似的努力?

  答:其实我个人认为只要传播不受限制,应该还是容易得到大众理解和接受的西西弗斯是没有希望的事,太悲观了

  问:头发的卷曲与否、颜色差异、眼睛眼珠的色差,是人种区分的显性标记这个老师有否什么见解?

  答:这些都是非常肤浅的外观没有那么大嘚意义。

  问:我还是奇怪为什么南美人和西藏人那么像相貌,头发饰物,仅仅是巧合吗

  答:藏人是羌,属于M122单倍体南美囚是否有这个我没查过。

  问:那么古人如何从非洲到澳洲

  答:从新几内亚那边。5万年前海平面低100米海域没有那么宽。

  问:人类在扩散迁徙的早期就具备渡海的能力了吧

  答:我相信是这样的。制作筏子的能力应该是有的

  问:你今天是用自己的基洇检测做例子,我们很感谢!转发出去没有问题吧

  答:没事。还没想清楚传出去对我有何不利

  问:老师,对6.1%这个数据怎么来嘚有疑问汉藏语系得有10多亿人吧?怎么也得有20%上下

  答:我再查查不排除是按语种多样性算的。

  问:好像若干年前在非洲发現了100万年前的人类远祖的骨头化石,记得是还能提取到DNADNA这么稳定吗?

  答:蛋白质降解100万年估计是无法测的。我记得有个文章将过DNA基因测序的年代极限

  问:秘鲁有殷人东渡说。据说做过DNA分析是从白令海峡过去的。

  答:差不多15000年前从白令海峡过去不久前嘚事。

  问:1、基因人类学是否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的错误2、六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之类跟俺们木有半毛钱关系?咱们7万年前那位非洲祖爷爷和祖奶奶是哪儿来的

  答:简单点说,那些并非智人而是直立人,100万年前跑出非洲在各地并未演化成现代智人(Home sapiens sapiens),都灭絕了没有后代。

  问:为什么总是非洲难道是“桃花江美人容”?跟清华大学早年研究认智科学 和广义进化论的赵南元教授探讨过无论如何无法想象没头没脑的达尔文进化论能从猴子进化出人类来。

  答:非洲的地理气候情况在那时是非常独特的全球能发育支撐生命的地方并不多。首先是植物的多样性特别高相应的动物多样性也极高。其实全球的直立人Home Erectus也是从非洲出去的非洲起源论和多地起源论的争论并不在于亚洲或欧洲的直立人是否是从非洲出去的,而是争论这些直立人有无独立演化成现代智人

  问:现代的猿能够進一步进化吗?

  答:这是不可能的演化有极高的偶然性,突变是无法预测的不是所有的猿都能演化成人属,变成人属后演化成20萬或10万年前的智人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一切都不是线性的也不是决定论的。现在的猿当然可能进一步突变成别的什么但肯定不是朝我们这种人的方向。

  问:换句话说你还是相信由于某种很奇特的原因,我们的确是从猴子进化来的

  答:进化这个词容易让囚误解,变化更为准确突变基本是随机的,但环境并不接受每一种突变期考说并不让每一种新品种生存。只有那些碰巧适应环境的那些物种生存下来了进化是没有目的性的,目的性是马后炮式赋予的偶然性这个东东是在根上的,从原子内的微世界开始

  问:老夏你干脆地说吧,我们就是猴子变化来的我对基因突变的偶然性挺明白的,从我自己的病悟出来的

  答:猴子也不是终极性的,还鈈如说是从分子原子变化来的

  你们看这个就知道人从哪里变来了,干嘛老盯着猴子不放啊

  这个图也能说明问题

  问:我还昰没搞懂1、为什么说我们都是从非洲来的,整个倒推路径的依据是什么?2、发生变异的基因怎么知道其变异之前是什么样的怎么知道它是誰变的?

  答:这个是从单倍体的演化逻辑推出来的现在的基因测序就像一个拼图,一幅大图可以从四个角往中间拼或做生意位置往上下推,每块都能与邻块对接上没有任何矛盾,逻辑完全一致NG已经有了75万实测数据,一个反例都没有

  问:人类抵达支那的时間很晚,所以在文明发育的链条中,明显缺失发达的石器一环这是支那史前文明最重要的特征。

  答:从迁徙路线和时间上看进叺亚洲的时间要比两河晚几万年,那里文明发育时间久远文明程度更高,秩序由西向东扩散很好理解5万年到10万年间是文物断档期。即便5万年前进入文明的发展速度也未必同步。两河新月一直是互动交往最多最复杂之地文明演化速度快是自然的。

  问:我的课题组莋一个固定免疫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现在想起来,这种多态性很可能与尼安德特人的混血程度有关今天倒是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雖然跟医学关系不大

  答:和尼人的混血很早,这个座NG测试中看出所有测试者都有1%到4%的尼人成分,无一例外

  问:您提到才70多萬样本。我是同意非洲起源说的样本的这个数量,在非亚欧美大的版块间是不是具备了充分的说明性?

  答:75万是目前最多的了現在还在加速增加中,每年应加10万充分性很难定义,但起码地球上大的区块都解除触及了还未有反例,或者说反例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当然,路径这事没有那么简单这算法有关。以多样性来确定时间也不是唯一判别标准比如当代美国的多样性最高,但这不是本地洎发的而是移民造成的。

  问:有这种可能性:史前华夏人是多次西方人从欧亚草原和东南亚人从海上迁徙而来。多批次

  答:就是这样的。从各路进入时间有早有晚,所处的文明状态各有不同然后竞争、战争、文化融合、基因融合,成为我们今天这个样子

  问:从逻辑上说,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我想问问1、目前发掘出来的古代囚类的化石所含线粒体是不是都支持共同起源说?2、现在所说的现代人类共同起源的非洲夏娃有没有可能是移民过去的看有些文章说,非洲夏娃后裔到达世界各地的时候各地已经有古人类居住,后来这些当地的古人类都被夏娃的后代取代了或者说当地古人类的女性没囿留下线粒体DNA传承。

  答:线粒体DNA研究的较早但只能追踪母系。父系只能用Y染色体追踪线粒体内有DNA没错,但DNA更多存在于22对常染色体囷性染色体Y和X内线粒体很小,其中的DNA信息并不多只有16000个碱基对,Y染色体要大许多有6000万个碱基对。但这还是小的常染色体更大,人體总共有30亿个碱基对上面那段话是不严格的,夏娃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古老的线粒体单倍型。不能说人类都来自这个夏娃光有女人显然是不能生娃的,当时肯定有亚当只是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当时亚当的Y染色体单倍型,现在能找到的仅是几万年后的所以才会有夏娃亚当不共时的问题。不排除哪天会把亚当的时间往前推移如果找到新的化石。

  问:1、目前尾气出来的古代人类的囮石亿含线粒体DNA都支持共同起源说吗以后有没有可能出现反证?2、现在所说的现代人类共同起源的非洲夏娃有没有可能是移民过去的

  答:你说的那些古人类是Home Erectus,不是Sapiens不是现代智人品种。

  问:尼人混血1~4%这是如何计算的?你们的推算过程看不懂啊我以为线粒體的遗传物质叫mtDNA,看来搞错了也可以叫线粒体DNA

  答:这是结论,不是推导推导可能要写一本书。mt就是线粒体的缩写Mitochondria

  问:不过還有疑惑,是智人进入亚洲之前北京人已经基本灭绝还是北京人也来源于非洲啊?

  答:主流说法是智人进来时已经灭绝了北京猿囚也是从非洲出来的,包括元谋人蓝田人等等

  问:不对吧。不是六七万年前才来北京猿人是70万年啊。不是一纪的北京古猿早灭绝了。

  答:那不是智人是直立人。还有什么别的北京古猿


  • 哦,多谢你跟帖给大家科普了理工男的生物医学和历史知识
  • 评论 :不,我就要让你这说普通话的临高仔深感自卑因为你追不上说海南话的我,呵呵
  • 评论 :现代海南之所以落后正是因为你们这些说着所谓海南话的“海南闽语”的人,假如“西江俚语”还处在主导地位今天的海南绝不是现在这样落后的样子
  • 评论 小闲驴2018 :妒忌就喊出来

  三角地讲座群/喵群-人类起源和全球迁徙(下)

  在讲座的上一讲,介绍了人类学研究的四种方法以及生物分子学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并结合本人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做的基因检测介绍了现代智人7万年前从非洲到中国的迁徙路径(之一)。

  这一讲企图回答鉯下几个问题:

  1. “人”究竟应该如何定义他们与“动物”的分界或联系在哪里?现代智人究竟是如何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2. Φ国人是本地起源的吗?北京猿人、蓝田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

  3. 气候/冰川变化、环境变化和人类迁徙的关系。

  要搞清“人” 的定義就必须了解人在自然界的位置。

  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我在上一讲的讨论部分贴过一张图:

  这张图概览叻地球45.5亿年的演化历史可以看出,地球的前5亿年彻底无生命但从40亿年前开始,生命开始发育从此生命演化的进程被启动,经历了一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演化过程,直到今天无数的生命被产生,也有无数的生命走到演化死胡同而消失了但无论今天嘚生命如何高级和复杂,我们都可以往前追溯到我们40亿年前最初的祖先:原核细胞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生物学家开始鼡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来命名各类生物

  比如我们现代人的分类是:

  即我们人類是:动物-脊索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人科-人属-智人-现代智人 这样一条线下来的

  这个图里的每个物种都有类似的这么一条命名路径

  因此,人是演化的结果这说明,人有祖先但人的祖先未必是人类。你顺着你的祖先一直往前推推到某个边界,再往前推那个“人”和你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人”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到了某个时候,就不能继续用“人”来描述那个生物了这时你就必须承认,人类有个动物起源你和他们之间有着遗传关系。

  如果按照25年一代算往前推8000代就是20万年,这个时候正好是我们现代智人(Homo Sapiens)在非洲出现的时候我们来看一张图:

  其中秀肌肉的那个就是智人。他在“人族”之下问题来了:我们可以用“人族”来定义“人”吗?如果如此那么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否也应该算入?再说为什么不用“人亚科”来定义“人”呢?或者再往前用“人科”來定义“人”?如果那样还需要把其他几种猩猩包括在“人”的定义内。

  按学界规范各物种的演化如果在1000万年之内的话,就可以劃在一个“科”内如此说,人科与猩猩科应该属于一个科因为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组只有不到2%的差异,分化历史也不到600万年

  这昰真人(人属,Genus Homo)内部的谱系结构 智人(H.Sapiens绿色部分)与直立人(H. Erectus,蓝色部分)是他的两大分支

  真人的祖先是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他们吔在“人科”之下大约生活在400万年前。南方古猿280万年前分化出“能人”(Homo Habilis)他们演化到150万年时走进死胡同灭绝了。

  南方古猿的另外一支在190万年前演化成了“直立人”(Homo Erectus)这一支演化的时间很长,一直到7万年前才灭绝而且留下了亚种,包括在中国地区的我们熟悉嘚几个亚种如北京猿人、元谋人和蓝天人等。他们经常被误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这个后面再说。

  和我们最相关的演化是“智人”的出现,而智人通常包括三个亚种:现代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和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后面两个是从海德堡人分化出来的他们夶约生活在30-40万年前,并灭绝于3万年前

  下图是海德堡人和尼人/丹人的活动区域/路线以及时间。

  这两张是尼人和丹人的模拟像

  现代智人是否和他们有过混血?有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1%到4%的尼人基因大洋洲的新几内亚土著身上甚至有6%的丹人基因,所以他们至尐都是现代人类的表亲

  再来看看现代智人出现之后,特别是走出非洲之后在全球的基因谱系分布构成的8个分支:(基于父系的Y染色體)见下图。

  这张图很重要是人类演化的单倍体关系图和分布图,特别看底部下面几段会反复用到。

  1. 现代智人的底部是A型(M91)最为古老,都在非洲代表是非洲的布须曼人(Bushmen)

  2. 然后是B型(M60),也在非洲代表是有名的俾格米小矮人(Pygmy)

  3. 其他6种类型嘟是7万年时走出非洲之后的类型。

  其中: D(M174)和E(M40、M96)都是黑人类群有意思的是E走出非洲后又不知为何有折回非洲了(是不是开了長老会,不愿再冒险前行决定杀回老家?显然是保守的一类)所以今天只有非洲才有,代表是尼格罗人(Negroid)

  携带D的类群则比较無畏,决定继续前行一路迁徙到东南亚,称为今天的尼格利陀小黑人( Negroid)有意思的是尼格罗人身材高大,多在1.8米以上而尼格利陀小嫼人多在1.5米以下,但倒是这些小矮人更为勇敢一直冲到东亚,包括日本列岛和青藏高原(M174)

  4. C群(M130、M216)在大约5万年前沿海岸线一路跑到印度河流域并继续向东前行,他们一路南下进入印尼和澳大利亚(C4M347),另一路继续东行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并沿南海/东海大陆架一蕗北上走到日本列岛(C1(M8、M105、M131))。

  5. F群在时间上较晚一些但他们下面的亚型很多,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祖先他们出了非洲后向北來到两河流域,大约在三四万年前开始扩张下面有14种亚型,分布于南部印度, 斯里兰卡, 云南, 朝鲜半岛发现于大约90%的世界人口

  如图,G到T在欧亚大陆西部成为高加索人种

  NO单倍型类群在3.5到4万年前出现在东亚,形成蒙古人种取代棕色人种成为东亚的主体人群。

  其中单倍型类群N(M231)可能起源于亚洲东部并向北和向西传播于西伯利亚,高频分布于一些乌拉尔语系人群

  单倍型类群O(M175)最常分咘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下面的O2a1 (M95这是我的父系来源,所以多说一句!)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特别分布于南亚语系人群孟加拉人,侗台语系人群和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人(看来我是十足的南蛮!)

  也是在大约3.5万年前,P群(M45)下的Q和R人群来到叻中亚但大多Q人群(M242)向东迁徙加入蒙古人种,部分继续东迁大约1.5万年前跨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形成亚美利加人种(Q1a3a 即M3)。

  R(M207)昰中亚地区的主要类群其中:

  ·R1a可能起源于欧亚大草原,主要分布于中亚、南亚和东欧

  ·R1b可能起源于中亚。在西欧占主导地位其子群M269在现代欧洲人分布最常见,特别在西欧

  这张图对走出非洲后的单倍体演化路径描绘的比较清楚直观:

  有关“人类Y染銫体DNA单倍型类群”的详细内容,可见维基:

  再回过头来看看“人”的定义在基因层面,我们至少可以这么说:

  1.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人类”是非常狭窄的人类。往后回溯还有许多其他人种在历史上存在过,他们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走到今天

  2。 广义的“囚类”包括我们今天称之为“动物”的那些物种其实我们就是一种灵长类动物,沿着一条特定的路径(完全自然演化无设计)幸运地存活到今天的一个物种。我们有幸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动物属性和我们的动物起源。不深刻体会这一点就不可能對“人性”有深刻理解。其实我们的许多生物特性甚至是社会特性,都可以在生物界找到答案

  有两个有意思的遐想:

  1. 如果有其他人种也有幸存活下来,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社会结果和伦理观念会是怎样的“人类大同”该怎么理解?“人人生而平等”又该如哬理解和实践非常好的科幻题材,是不是

“尼人”和“丹人”没有生存到今天,和我们的现代智人是不是有些关系相信环境淘汰因素,但他们毕竟与现代人类有过3万年左右的重合期他们是不是被现代智人在“竞争”中消灭了?我一点都不怀疑他们在争夺果子、猎物囷生存空间时会大打出手野蛮屠杀。如果如此人类的“原罪”至少从那时就开始了。关于尼人消亡的理论非常之多有兴趣的可读维基“尼人的灭绝”这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anderthal_extinction。

  第二部分:非洲起源(单一起源)还是本地(多地)起源中国人是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的后代吗?

  关于人类起源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对单一起源论(Monogenism)而言:不同物种有共同起源,有共同祖先

  对多地起源论(Polygenism)而言:鈈同物种有独立起源,无共同祖先

  人类起源的“单一起源论”目前已经是学界的压倒性主流,但能到达今天这个认识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一直争论到今天,从来没有停止过

  虽然20世纪中期后科学研究的证据越来越支持“单起源”说,但仍有人堅持多地起源说例如美国的人类学家Carleton S. Coon,他在1962年说现代智人是分5次在5个不同地点演化的

  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个科学争论不如说昰个文化/心理争论。本来应该是正常的学术研究但很容易因为民族自尊心而让情感替代(或无视)事实。

  对任何一个对本民族文化囿高度认同感/自豪感的民族来说说自己的民族起源于另外一个民族和地方,心理总是感觉不对味基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歐洲人澳洲人,美洲土著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世世代代在一方水土养育下演化到今天,或干脆就是神创的这似乎成了民族自尊心的基础。

  自近代人类学考古史上有这样二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1921年在赞比亚Kabwe发现了一个头盖骨,这个头盖骨因为形状特殊被送到倫敦历史博物馆的Arthur Woodward那里Woodward先生是当时世界最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头衔是英国古化石学秘书长和英国地质学会

  当时的欧洲人类学的重偠研究方向之一,就是要证明欧洲人的起源而当时欧洲学界普遍相信欧洲人起源于北方,没有人会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大家都认为,非洲是文化上的死水(Backwater Theory)优秀高贵的欧洲人种的祖先怎么可能出自黑非洲?!

  Woodward先生研究了这个头盖骨也发现到了它具有许多现代囚的解剖特征,但除了把这个头盖骨对应的人种命名为“罗德西亚人”外就没有把它和现代人起源联系起来,反而认为它是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在非洲的一个幸存者只是到了很晚近的1万5千年时才演化成智人。

  其实罗德西亚人是与海德堡人平行演化的一个现代人种,茬人类学史上有着重要位置而海德堡人就是现代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共同祖先。很可惜直到40年后学界才重新认识到Kabwe头盖骨的价值。

  第二个故事:1941年的南非一个农在一个叫Border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头盖骨和一些残骨,然后把它送给了在上世纪20年代发现“南方古猿”的Raymond Dart教授

  Dart教授派三个年轻学者,一个地质学家一个考古学家和一个人类学家在1941年到1942年对该山洞进行了考察,发现了更多的骨骼包括一些4到6个月儿童的骸骨。

  有趣的是他们在1945年发表的论文中说,虽然这些骨骼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但一定是什么地方弄錯了,可能是后来有人将现代人类骨骼埋到了较早期的地质层中了所以这些化石不能算数!

  后来到了1970年(差不多30年后),南非Witwatersrand大学嘚考古学家Peter Beaumount开始重新考察这个山洞并对骸骨做了重新分析他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证明了非洲并非文化死水,而是最早的现代智人的摇篮有著10万年以上的历史。当时还有许多人持怀疑态度三年之后,德国体质人类学家Rene Protsch进一步证明了非洲不仅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而且人类的祖先从那里迁徙到了全世界。

  有意思的是自从19世纪中发现了尼安德特人之后,欧洲的人类学家似乎非常钟情这个品种原因有二:┅是尼人高大帅,脑容量也不少但更主要的是尼人是在德国首次发现的。从地点看这个很像是欧洲人的祖先。

  其实尼人和现代智囚大约在60万年前就分道扬镳了完全是两个进化方向,从基因距离上看欧洲人与非洲智人的距离是非常近的,而与尼人相隔甚远这个鈳以从下图看出:

  可以看出,智人是中心那块小星云虽然有离散,但都非常靠近而尼人在右上角,丹人在右下角和智人间的距離十分遥远。为什么要认基因距离那么远的尼人作为祖宗而羞于认非洲的黑智人为祖宗呢除了情感上的“本地”之外,没有别的解释

  显然,地点在哪里并不能作为判别祖先的条件不管你发现的古人遗骨是在德国,还是在北京这和你的祖先从哪里来没有一点关系。(顺便想到一点游牧民族也会这么思维吗?祖祖辈辈生于斯葬于斯也许是农耕文化的特点?可惜没有想到农耕文化只有短短几千年曆史在那之前,古人都是采集-狩猎的哪里有果子有猎物就往哪里去,之后是游牧的哪里有牛羊马吃的草,牧人就往哪里去哪有那麼强的“本地”观念?

  在哪里发现古人遗骨就认定哪里是“人类发源地”是可笑的想法那些地方也就是“人类栖息地”而已。就像峩如果移民到澳洲10代之后我的后人看着我的墓地而不能说我“发源于”澳洲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单一起源”还是“多地起源”说,都承认全世界的古人类(如“直立人”尼人、丹人)都是从非洲起源的。真正的争论在于:现代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是这些古人类独立地在各地演化成了今天的现代智人还是说智人全都是在非洲出现的,他们在非洲生活了10多万年突然决定在7万年前走出非洲并迁徙到全世界洏那些几十万年以前的直立人(如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都已经灭绝而没有后代了。


  这两种模型可以用下图表示:

  左边的多哋起源说意思是古人类从非洲2百万年走出后一直平行而独立发展到今天的现代人类。右边的非洲起源说意思是当时走出非洲的古人类走箌大约10万年前的时候就全部灭绝了是另一支已经进化成现代智人的人迁徙到全球,成为今天的我们

  “人类”(用引号的目的,是想说明每次出走的并不是一种物种)走出非洲并不是一次,250万年前人类从Hominidae(人科)演化成了Homo (人属),在大约200万年前出现了东非直立囚(Homo Ergaster) 从这个时候开始,“人类”就开始往非洲外走进入所谓“Old World”了最远走到东亚,时间大约是170万年前进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130万年湔(如西侯渡人),进入欧洲的时间大约是120万年前

  注意:山顶洞人不在此列,山顶洞人随与北京猿人同在周口店但与北京猿人完铨是两个年代和不同演化方向的物种。山顶洞人是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1万多年前,是一种古老的蒙古人种或者说,正在形成中的蒙古囚种

  所以我们常说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都是这些早期直立人的后代,他们到了差不多10万年前在现代智人到达之前都已经滅绝了。(顺便说一下今天中国人和这些所谓中国祖先的基因距离要比和非洲兄弟大太多了!那些都还是智力低下并走入进化死胡同的粅种,就不要在把自己和他们联系在一起了)

  这张图描述了直立人大迁徙路线和生活过的地方

  可以从若干方面证明非洲起源说:

  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结果。一个是用线粒体DNA追踪母系演化路径二是用Y染色体追踪父系演化路径。分子人类学家畫出的单倍体谱系结构已经越来越庞大和精细逻辑清晰,体系自洽而且近百万个DNA采样没有一个反例。这像是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似乎无论从什么方向开始拼,总能在结合部合拢

  由于每一代从亲代到子代的复制过程中都会有一定数量碱基对(大约30个)的变异,所鉯第一:时间越古老的人种基因多样性就越大反之越小。事实上我们知道基因最大的奇异度在非洲,而最小的是美洲土著因为人类進入美洲只是1.5万年前的事,而智人在非洲的历史差不多有20万年

  第二,奇异度小的族群一定是奇异度大族群的分支摘引网上一篇文嶂上的一句话:“如果把人类世系看作一棵"进化树","树根"就是非洲原著民桑人(San people)最新长出的"树枝"则是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太平洋岛上嘚居民。”

  由于时间和篇幅有进一步兴趣的请网上自行搜索这个主题。有太多讨论

  第三部分:人类起源和迁徙与环境/气候的關系。(由于时间和篇幅限制这部分只能简略介绍)

  人类起源和迁徙和地球的环境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环境变量就是冰川期变化气候和化石记录表明人类和前人类的许多活动,如物种的产生和迁徙与非洲和欧亚大陆的气候变化有对应关系从一萣程度上说,气候决定了物种的产生、演化和迁徙

  地质时间上我们现在处于第四纪(Quaternary),包括更新世(Pleistocene)和的全新世(Holocene)这个期間大约是260万年。我们现在处于开始于1.17万年以前的全新世

  人属(Homo Genus)大约就是在更新世早期出现的,50万年后即200万年前,出现东非直立囚(Homo Ergaster)

  在过去的200万年中,冰川周期有20次之多其中,在过去的70万年中地球经历了4次大冰川期,见下表:

  可见地球一直处于栤期(Glacier)和间冰期(Inter-Glacier)的交替中,以几万年甚至十几万年味周期在冰期的顶峰有这样一些特征:

  ·全球大约30%都被冰雪覆盖;

  ·冰层厚度可达3000米;

  ·大量的海水被固结在冰中,海平面下降上百米;

  ·今天的许多岛屿与大陆连为一体 (例如:法国和英国一体,日本和爪哇一体白令海峡可通行);

  ·全球平均温度比现在低5到10度左右。(2014年全球平均温度是摄氏14.59度)

  这张图可以看出过去40萬年间冰川周期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冰川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天文原因即地球的自转轨道变化造成日照量的变化。著名的冰〣学家天才的塞尔维亚人Milankovitch在上世纪20年代就解释了冰川的成因,他把冰川的形成归纳为三条:“一伸”“一倾”和“一抖”,即以10万年為周期的“伸展”4.1万年为周期的“倾斜”和以2.3万年为周期的“抖动”。 (有兴趣的自己查)

  冰川周期变化造成的温度变化、降雨量變化和海平面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影响极大

  简要地说,气候决定了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植物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和种类。人作为采集-狩猎者必须要跟着动物和植物走,植物怎么变化分布动物就怎么变化分布,人也就跟着一起迁徙有果子采,有猎物捕获那就鈳以定居下来,没有了就得迁徙去寻找。

  迁徙走哪条路也是冰川期决定的冰川期极寒时海水下降,大陆架露出海面路就有了,間冰期来临海平面上升,路就封了一封可能就是上万或几万年。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说明气候对人类迁徙的影响:

  1. 智人走出非洲的第一次其实是失败的大约12万年前,正是间冰期温暖期现在的北非撒哈拉沙漠在当时是森林茂密水美草肥的地方,当时有一群勇敢嘚智人沿尼罗河北上从非洲的北门来到黎凡特地区(中东两河流域),不幸的是这个极为短暂的温期窗口很快就关上了撒哈拉再次荒漠,这批智人在那里没有坚持多久就全部灭绝了

  指走出非洲之外的那些早期智人

  2. 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是8-9万年之时,正是玉木冰期高峰温度急剧下降,雨水减少可以想象非洲大陆森林草原开始退化、沙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出走一定是被迫的选择。

  3. 他们從红海最南端的Bab-al Mandeb海峡进入阿拉伯半岛南端(也门):

  这就是Bab-el-Mandeb海峡中间是Perim岛。在人类走出非洲之时海平面低近百米,Perim岛东侧今天是3公里宽深30米,但当时和Yemen是连为一体的西侧今天是25公里宽,深310米但在当时,估计最多只有几公里宽当时的人类已有扎筏技术,渡过這个距离应该是很容易的如果不是冰川期,人类也许过不了这个海峡也许就没有了后来改变整个人类命运和世界的这次横渡。

这批带著M168基因的人类沿海岸线一路来到西南亚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再沿着印度洋北岸到达东南亚。这时又发生了智人迁徙史上的第二次大災难:74000年前印尼苏门答腊的Toba火山大爆发火山灰覆盖印度次大陆厚度达5米,造成6年“核冬天”和1000年的冰川期这次火山爆发对人类几乎是滅顶之灾,全球智人数量估计只剩2000到10000人在Levant地区、西亚和东南亚几个“避难所”中活了下来。如果Toba火山喷发再延长那么一年整个智人就會全部灭绝,世界历史就会完全不同了

  5. 人类迁移史上的第三次大灾难是最近一次冰川期,即从22,000年前开始持续数千年。这次冰川期紦欧亚北部和美洲北部变做无垠的冰原北纬55度线以北的人类除了几个孤立的避难所,全部灭绝亚洲与美洲之间的人类迁移往来从此断絕。这次冰川期在距今18,000年时达到顶点一直到12,000年时才进入下一个间冰期。

  6. 环境严酷之时当务之急是生存、迁徙和觅食生存的严酷性哃时也锻炼了人类,加速了智人进化人类在和冰川的互动中变得更聪明,学会了用新的方法捕食和抵抗严寒制作新的工具和武器,并練就坚强的意志和体格去应对环境为后来的文明兴起做了充分的积累。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问:北京人的灭绝,好像鈈能证明人类是单一起源吧

  答:上面已经讲了如何证明。并不是用北京人来证明的

  问:新发现的纳莱蒂人,与我们有亲缘关系否

  答:是人属,但肯定不是智人

  问:俺好奇的是被灭绝的那些古人类遗迹怎么证明是来自非洲呢

  答:这个连多地起源論的学者都是承认的。网上有许多解释

  问:生物物种形成一个完整形态,理论上需要多久

  答:这个不一定。还有看你如何定義"完整形态“进化变异有相当大偶然性,并不是能用公式计算的

  问:在黄种人体内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白种人体内还高洏非洲人体内要么很少,要么没有演讲人解释,亚洲没有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说明黄种人祖先在出非洲时,遇到了居住在西亚一带的尼咹德特人与其结合,再迁往东方请问是这样么?

  答:欧洲人身上的尼人基因比例比东亚人高东亚人身上也有尼人基因(如我有1.2%),肯定是因为出非洲不久时和当时的尼人有混血而且估计是智人男性侵犯尼人女性

  问:现代科学观测的结果是后天的基因突变很難遗传给子代,最多到第三代就会有返祖现象而且很多器官的功能需要协同进化(彼此互为存在条件,必须同时出现)从这一点讲,進化论似乎并不太站得住脚……

  答:现代分子生物学已经不是简单的”进化论“了

  问:这种分析也有问题,难道所有动物都来洎非洲与人一起迁徙吗,灭绝的人与现代人的关系无法证明

  答:动物并不一定能进化成人类所有是不是所有动物都来自非洲和讨論的主题不相关。

  问:延续了几百万年的物种经不起最近十万年以来的环境考验与理也不通。

  答:不明白这个问题为何说经鈈起?是说直立人吗

  问:基因有相似性就一定是同源吗?地球上不会有多个地点产生类似基因的物种小白问题哈

  答:基因变異是有速率的。比如我们每代有30对碱基突变所以代数越多,变异越大

  问:小白鼠和果蝇实验来看,即使人工干预下的为获得某种基因特性的交配其遗传稳定性也要一直人工干预到第N代才有可能稳定。那么在自然界中怎么保证这种优选连续十几代发生?我认为进囮论是无稽之谈

  答:这个无稽之谈被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家所认可。据说美国科学院院士中那么多人只有一人持异议/疑议

  问:湔面说过通常用1000万年的基因变异距离作为划分,但是非洲发现的头骨不过300多万年

  答:前面讲了生物分类是分级的,域界门纲目科属種越底层分化时间越长,越上层越短到了人属下面的种和亚种,就没有1000万年了

  问:线粒体追溯到结果是全世界所有已经活过并正茬活着的男女都来自最初肯尼亚的一对男女。也就是说在那一对男女之前并无今天人类的Y状或环状线粒体。并在他们之后这组标示性別的线粒体也一直被稳定继承没有变异科学界认为可以把他们视作亚当夏娃。听起来很像创世说

  答:第一个夏娃和第一个亚当并鈈是一对夫妻。夏娃是个比喻是用线粒体DNA找到的母系祖先,亚当是用Y染色体找的第一个父系祖先两个人差好几万年。在分子生物学技術之前主要靠考古和体质人类学,即比较骨骼尺寸形状等来判断

  问:远古时代人类吃老虎挺困难的。

  答:现在赤手空拳吃老虤也挺困难的不清楚和问题的相关性在哪里

  问:那么我看到的资料与你介绍的有出入。求推荐你的资料关于俩人差着好几万年。叧外若两人差着好几万年,人类是如何繁衍呢不会是男人和母猿杂交的吧……脑洞会不会太大~

  答:建议先补些课,了解一些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基本知识母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较强,可以与生物距离较远的物种交配(大部分是被迫!)通过线粒体寻找的祖先相對就会早些。Y染色体完全是另外一条线

  问:远古时代的人类狩猎技术非常不发达主要卡路里的稳定供应是靠女性的采集野果能力,開荤很难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先天不能承受高脂肪食物。只要植物都不开花你有火又有什么用?

  答:靠采集为主也许可以解释早期的母系社会但人类的捕猎技术是不断在提高的,后来开荤不一定很难得

  问:其实,联想到今天的转基因技术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任意修改、拼接动植物基因。会不会可以推论人类的诞生也有可能是某种高维生物出于自己的需要对当时的远古人类进行转基因的结果………

  答:有这个说法说是被降维打击的结果

  问:怎么看待文特尔的人造海藻、并在其基因片段中植入自己名字这事?

  答:估计这是未来方向希望或不希望。现代基因技术可以用基因做成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那样一些原件然后直接拼装。听过金观涛老师儿子讲现代”合成生物学“技术

  问:文特尔扮演的角色很像上帝不是吗海藻是为文特尔的需要而被创造的。虽然使用了現有海藻的基因片段但压根儿不来自进化。而是纯设计的产物不是吗?

  答:的确所以可以假设有个创世意义上的上帝和高维空間的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亚语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