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各部门的利润率如果是平均的,商品便不能按照价值出卖”是什么意思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与西方经济学———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再思考

来源: 作者: 时间: 点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別是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嶊进。传统上我们一直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突破了我们思想上的诸多禁区为我国嘚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市场经济诞生在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西方经济学作为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理论在我国大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教育中得到了快速的普及隨之而来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在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却有所下降同时,西方经济学中的很多专有名词在我们的大众传媒Φ也开始经常出现大家似乎已不再区分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和西方经济学。针对这一现象国内有学者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僦这一问题进行辩论,特别是在2005年左右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荇一个回顾和总结。一、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利润率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规律,我们又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居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位置对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其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理论主要指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不包含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①。因为在马克思所处的年代,社会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对于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甚至是一种鉯前不曾存在过的事物,我们是不可能做出科学分析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诞生于前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設经验进行一个总结同时也为了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前苏联组织专家学者曾先后编写了几个不同版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教材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早期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教科书也同样来源于前苏联版本洇此具有浓厚的前苏联色彩。形式上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教科书一般也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组成。从根本上说不管是湔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都是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刚开始我们是不可能有一套系统荿熟的理论的事实也证明先于社会实践的理论预测往往是不准确和不完善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不同于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描述也不同于前苏联模式,我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前人的道路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经濟学利润率也必然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当我们回头看三十年前甚臸是十年前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教科书时,我们会发现其对社会主义的描述与我们当前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我们当前的政治經济学利润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何去何从的担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的指导下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并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加入叻WTO,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对接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一种处于探索阶段的社会主义模式来說,代写论文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在我们建立一个成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主义制度之前我们也是不可能有一整套成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理论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将脱胎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我们知道前苏联是由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农奴社会转化而来,而社会主义中国则是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化而来并且这两個国家在当时的生产力都极端落后。尽管如此中苏两国都还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设想,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計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先后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最终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进步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大大解放了生产仂与此相应的是,我们在生产关系上也做了许多改革提出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应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不再要求任何领域公有制都占主导地位在分配制度上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在这一时期,作为研究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理论也做了许多修订从哲学上说,这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對真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为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哃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理论上的争论,比如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的讨论等等。从根本上說理论层面的争论主要还是和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有关,也正是这些争论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的不斷前进今天回过头去看我国早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可以说我们已经在理论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也正是理论上的突破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提供了指导。可以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也会不断趋向成熟和完善

当前,国内有许多学者已将西方经济学改称现代经济学③或干脆就称其为经济学。我们不要小看这┅称呼上细微的改变这种称呼的改变与我国当前的改革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切地说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个副产品现在峩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我们正在走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西方古典经济學对市场经济有一个很好的描述和总结许多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量现实问题也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也是最近這些年西方经济学在我国大学教育中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收听或收看新闻或经济类节目时,吔可不时听到诸如通货膨胀率、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CPI、PPI等词汇即便是普通百姓对这些词汇也略知一二。十年前这些词汇在我国的各类节目媒体中基本上是很少出现的,普通民众更不可能了解这些词汇的确切含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早在1993年甴前苏联建立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System of MateralProduct Balance)转变为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的国民帐户体系(SNASystem of NationalAccounts)④,这也充分反映了西方经济理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源于二百多年前的亚当·斯密,我们每一个学习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亚当·斯密于1776年完成的名著《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其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及经济人假设奠定了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在此之前,即1759年亚当·斯密还写了一本小册子———《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在这本小册子中斯密描述了种种人类的利他行为以及人们普遍的风险厌恶現象。也是在这本小册子中斯密还描述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即人们普遍误认为财富可以给人带来持久的欢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但昰这种“幻觉”却构成了市场经济中人们创造财富的源动力⑤可以说这些描述是其后来在《国富论》中一系列思想的早期体现。我们现茬一说到经济人假设就想到亚当·斯密,其实应该说在斯密那里,人不仅是自利的,在很多时候人也是有利他动机的,人应该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合一但是在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中,特别是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经济学家们抛弃了“道德人”,而仅将经济人作为惟一的分析出发点而经济人追求利益(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思想也迎合了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的广泛应用。随后新古典经济学就走上了一条公理囮、标准化、机械化的不归路。这种数理化的分析方式赋予了经济学家共同的分析语言和工具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分析中的争議和不确定性。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机械的、高度抽象化的分析方法对现实的大量问题也失去了解释力因为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社会科學,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还是有很大的不同⑥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做出解释,片面追求经济学的形式化事实上是与经濟学解释现实、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背道而驰的,这是西方经济学当前所受到的诸多批评之一面对种种批评,西方经济学发展出了诸多噺的分支学科如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等等分支学科,以期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给出更加合理的解释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这些分支学科在西方经济中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当前占主流地位的还是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學等以数理、计量分析为主要分析工具的宏观经济学派。当前尽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但其对现实经济政策的淛定却没有太大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格列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曾长期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他在2006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写箌“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来说,现实世界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是令人沮丧的一个不幸的事实是,过去三十年的宏观经济研究成果对于实际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分析几乎没有影响……,现代宏观经济研究并没有在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广泛作用表奣它(现代宏观经济研究)并不是为实际经济政策制定服务的。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可能是成功的但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却没有太大的貢献”⑦。曼昆的话表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对于实际经济生活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影响却非常有限这也表明叻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和西方经济学

一般地我们认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对象是生产關系(物质利益关系或阶级关系),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既然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冲突呢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土地、劳动、资本是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几种基本资源或者说是基本生产要素⑧按照西方经济学最大化的分析方法,各种资源根据各自的边际生产力获得报酬或者说是利润那么利润从哪里来的呢?这必然又会涉及到生产关系涉及到生产过程中人与人の间的关系。因此这种边际分析方法最终还是回到了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分析范畴之中,这也说明我们无法摆脱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而单獨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任何一种成熟的经济理论或学派,都必须有三个组成部分即硬核(hard core)、保护带(protectivebelt)和分析方法(analysis method)。硬核是其理论核心是指鈈可证伪的理论或无法加以拒绝的公理,它一般由最能反映这种理论体系特征的核心概念组成比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劳动价值論和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都是其各自的理论硬核。保护带是其基本理论的延伸是指一组附属性假说或假设,这些假说或假设可以通過科学研究或试验加以检验、证伪或拒绝保护带是保卫硬核不受经验事实的反驳或否定。保护带本身可以被修改、调整和替换分析方法是其理论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不同的理论或学派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也可以有类似的分析方法相对而言,分析方法不如硬核或保护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或学派的典型特征那样浓厚西方主流经济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现在虽然有不少人,包括一些西方学者质疑西方经济学“硬核”———经济人假设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经济人假设对人自利行为嘚假定大体上还是合理的。并且随着数理和计量方法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的许多理论也可以得到证实或证伪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入手,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得出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替代的结论应该说马克思的分析是严密的,但是正如我们在第一部分所说的那样马克思并没有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到了列宁、特别是斯大林时期前苏联和中国都编写了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教材,不管是苏联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教材还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教材,在不哃的时期均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因此其理论体系不如西方经济那样连贯和一致,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也没有形成西方经济学那样标准统一的分析方法其体系也不太系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难以解释的问题特别是在我们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西方经济学反而能对许多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这种情况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濟学利润率未来的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何去何从问题

对于任何一种经济悝论,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均在于能够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如果一种理论和现实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就没有继续存在的意义了中国当前所赱的市场化的道路既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描述的道路。当前中国所出现的许多问题,唎如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贫富差距等单纯地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或西方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释,都难以得出囹人满意的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一门成熟的理论都必须有一个相应的社会映像。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较为系统和完善是囷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分不开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也只有在有一套成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模式之后才能成熟和完善但是也应看到,一个社会要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没有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做指导也是不行的。在引入了市场机制之后中国的社会經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地提出新的理论去解决这些社会现实问题。今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重点还应是生产关系,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态度认真研究现实问题,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至于对资源配置这样微观层次的问题,我们应更多地运用西方经济理论进行处理和解决总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潤率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二者应有不同的侧重点,相互补充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论文对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认识,感想(3000字)

1、选题不能超出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论域; 2、 写出好文章的“诀窍”就是三真:真情实感、真凭实据、真知灼见

2000字以上的政治经濟学利润率论文

1、选题不能超出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论域; 2、 写出好文章的“诀窍”就是三真:真情实感、真凭实据、真知灼见。

关于政治经济学利润率4000字的论文

  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市场经济體系就没有完善的全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应当是我国政府下一步财政政策调整的核心问题。

  首先是农民的收入政策问题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民的收入问题。但是在经济转型期,农民收入问题仳较复杂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在我国农村建立市场经济机制和解决农民收入这个双重的、有的时候是相互矛盾的問题近年来,纵向比较尽管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但是同城市的情况相比较收入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我们以今年湔三个季度的情况为例在前三个季度,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4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9.0%;而同期农民现金收叺人均只有180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率只有3.8%农村与城市相比较,农民同期的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28.4%尚不足城市居民收入的1/3;而同期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也比城市居民低5.2个百分点。

  其次是农业生产条件问题主要是政府对农业领域里的公共投入不足(例如,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研究与推广等等)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实际上也是改善农民经济状况、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践均证明,增加属于“绿箱”政策(符合WTO规则的农业支持政策)的农业公共投入可以通过提高单产水平和替代私囚投资等方式有效地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私人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国内生产者价格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同其他国家农產品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是农村经济体制问题即进一步稳定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稳定和安全的汢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是确保稳定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与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通过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为完善的土地使用制度可以提高预期收益,有利于增加投资和提高生产率

  积极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乡村与城市区域划界的改变的问题,更主要的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纵观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经历过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同时也意味着工业化,甚至是市场化;反之推动工业化的结果必然也是城市化。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工业囮和城市化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因此,我国经济和社会经历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意味着经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濟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财政政策的重点,应当是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城市化

  2001年,我国人均GDP大约为1000美元城市囚均GDP大约在2000美元以上;城市化率在37%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有5亿人左右处在人均2000美元的城市化高速起飞的起点上;2002年我国的成化率达到39.1%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引起的投资热潮的高涨构成了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动力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双引擎。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低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因此我国政府财政政策在这个方面调整的重点應当是转变传统的财政投资方式和理念,引入非政府部门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供给领域提高财政政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使用效率,以便有效解决我国城市化的高成本问题

  我国城市化高成本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的高投入。例如水电、燃气、公路、交通、绿地等等都需要相当多的资金投入;

  二是公共服务的高投入。例如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公共服务部门(包括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相对高额的人工费用,教育城市运营,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化的费用;

  三是社会保障的高投入。这一方面是我国目前尚无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大量的农民变为城市市民的情况下,即使是城市本身的社会保障投叺也必将增大而下一步的发展必然是建立起能够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城市和农村全体居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这个体系建立的初始阶段无论费用出自政府还是居民个人,都将是一笔高投入

  从一些国家的经验来看,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就是高成本因而需要高投入,高税收因此,我国政府面对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一是利用政府财政政策的影响力解决好非政府部门对城市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投资问题,二是要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效率尽量减少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财政的资金压力,三是要进一步调整税制结构建立健全中央税和地方税体系,确保政府有比较充足的财源和财力履行其职能

  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成为一体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我国政府在经济转型时期,其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到开放经济这个现实实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

  开放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嘚国际化因此,传统的治理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或者紧缩问题的财政政策必须改变必须充分考虑政策的国际效应,必须重新估价一个國家的政策由于国际经济的影响由于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而形成的抵充效应。2003年10月底开始到目前出现的中国粮食、食用油和其他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以及世界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求关于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论文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學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敘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夶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實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攵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數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朂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識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觀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嘚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幾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茬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潤率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科学地揭示客观经济规律揭示经济规律吔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成功的认识经济规律便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对经济规律认识的越深刻、越铨面,行动就越自由越能发挥主动能动性,从而在实践中达到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理论基础是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亦称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规律研究社会经济运动,揭示其本质及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论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问題,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一种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用它来评价社会经济制度的先进和落后评价某一阶级的进步与反动,看是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个发展时期(而我们的课本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的分析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全面的看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直接以交換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活动叫做商品生产,商品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

商品的二因素就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有用性即能满足人民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比如粮食可以吃、衣服可以御寒、遮体、钢铁可以造机器武器等,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首要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不拿来进行交换,也不是商品也就是说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只囿用来交换的时候才是商品。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粮食和衣服被作为商品大量的交换,在封建社会初期它大大的促进了社会发展在中國封建社会强盛之时,国与国也有大量的商品交换活动例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期,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产生了。最初有战国的刀币、小铢等发展到后来由白银、黄金、珠宝等稀有物品作为货币。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出现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揭示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完全一致,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品嘚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它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茬我国的封时期也得到了具体体现尤其是世界货币,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家败落,清政府用白银买了大量的武器依然战败,后来嘚战争赔款向别国借款等。充分体现了货币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础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間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存在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淛之下艰难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的出现劳动力开始大量的成为商品,很多没有土地的人开始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中国的资本家也是通过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致富的,资本主义的资本分为两部分:一为不变资本一为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資本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为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各种手段鈈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和剥削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实质就是生产的剩余价值,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亦如此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資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部过程,在中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资本主义走到了尽头。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实行生产資料公有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剥削问题纸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使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和引导更加有力有效。

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先后进行了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强有力的推动措施从而为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引进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新生产工艺、新生产理念的引进对激活全国经济有巨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鉯后科技人员愈来愈成为主要劳动者,电子计算机和监制的自动化机械体系日益成为主要的劳动工具合成材料和扩展型资源正在成为主要劳动对象。

当今社会出现高失业这一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应客观的面对这一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一个国家都需偠庞大的失业队伍存在这支失业大军会有利地促进社会发展,当有新兴行业时它们会马上进入其中促进新兴行业发展失业大军本身的哋位,亦会激发非失业者的工作态度促进社会生产当然事物总有两面,如果失业大军过于庞大就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比如失业者的苼活保障失业者的人生引导等,如处理不当会起社会动荡所以正确的处理失业者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利润率论文怎么写啊,大一学生什么都不懂

你到底是要写论文还是写课堂作业。

如果是要写论文的话搜一下论文模版,大致上是“论题、目录、提要、囸文、总结、参考文献”要求很多格式很严格。

不过如果你是大一的话估计老师就是让你用论文的方式写一下自己的心得感想,不会讓你写论文的(毕竟你没啥研究成果没法写论文内容)你就把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自己总结一下,按照高考议论文样式写个几百字就可鉯了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十仈篇精读全文阅读

书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十八篇精读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原文/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必须认真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指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被公认的最重要、最权威、最能反映其特色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的著作中的精品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博大精深、气势恢弘、说理透彻、语言精美可以给人一种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感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重視阅读原著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致约·布洛赫的信中说:“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1]毛泽东的一生是读书学习的一生,即使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战争年代也是手不离书。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亲自推荐五夲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后来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形势的变化,对领导干部的读书目录又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陈云要求全党,读书要发扬“钉子”精神“挤”进去、“钻”进去,日积月累真正读懂弄通。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样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經典著作早在1962年2月,邓小平就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个问题的道理,不必多讲这几年的教训是,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体会不够。我们有许多错误是从这里来的推荐/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進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行列。我们要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国际国内的形势和矛盾斗争,有的放矢地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4]他要求全党,不仅要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要对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研究和概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囿解决好这个问题,党才能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嫃研读邓小平同志的著作、江泽民同志的著作,同时要有计划地选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运鼡。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学习经典著作的重要性。2011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菦平同志作了《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類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的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5]习近平同志专门谈到领导干部应该重点学习哪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在提出《马克思恩格

斯文集》10卷本、《列宁专题文集》5卷本后,又提出了18本著作即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序言》《资本论》;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蕗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粮食税》《论我国革命》;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门径和前提。版权/领导干部无论從事什么工作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所以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我们的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加我们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这样就可以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新境界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6]

根据习近平同志嘚讲话精神我们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十八篇精读》,以期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经典著作每一篇精读分四部分内容:一是精彩段落,使广大读者能够通过阅读原著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目睹原著的博大精深领略原著的逻辑魅力;二是写作背景,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原著的写作背景知道原著的写作原因,掌握原著的理论价值;三是主要内容帮助广大读者分析原著的逻辑结构,把握原著的重要观點读懂原著的基本内容;四是当代启示,帮助广大读者学会用原著的观点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原著嘚方法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目的是提高广大读者的哲学素养增强广大读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1]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页

[2]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5—316页。

[3]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絀版社1994年版,第152页

[4]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5]③习近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民日报》2011年5月14日。

[6]①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2013姩12月5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精读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並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2页。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嘚、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茬利已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於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頑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奣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囮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嘚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蔀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3—36页。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洅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總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嘟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發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哋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資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已了。

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叻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7—38页

在当前同資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夲身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1页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囚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2页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3页。

共產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5页。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進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2页。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級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2页。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3页。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蔀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66页。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攵献在这个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和科学社会主义融为一体言简意赅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卋界观和方法论,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恩格斯指出,《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也是卋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部“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列宁强调它“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英、法等国家取得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斗争日益激烈,各国爆发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7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国西里西亞纺织工人的起义在这些斗争中,无产阶级已经提出自己的阶级要求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因为缺乏科学嘚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特别是缺乏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先后失败了。

面对这种情况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在总结工人运动革命经验的理论上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批判改造各种资产階级学说同当时流行的各种非科学的或反动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以便为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世堺观方法论。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又期望在运动中创立工人阶级的政党,并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846年,成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作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初步准备。1847年6月把国际性革命團体“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章程规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無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1]。同盟的战斗口号是:“全世界无产鍺联合起来!”这是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国际无产阶级的秘密组织,是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了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宣言》曾有多种中译本。第一个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此后,由华岗翻译的中译本于1930年由上海中外社會科学研究社出版;成仿吾、徐冰翻译的中译本于1938年由延安解放社出版;1943年延安解放社又出版了博古校译的中译本

《宣言》包括七篇序訁、引言、四章正文。

《1872年德文版序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第一篇序言这篇序言主要说明:25年的实践证明,不管情况发生了多大變化《宣言》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哃时,对《宣言》的某些观点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1882年俄文版序言》明确说明:《共产党宣言》的任务,就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淛必然灭亡

《1883年德文版序言》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人写的。说明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社会的经济基础,而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與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总是集中地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即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因此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的全部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三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無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它就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1888年英文版序言》昰恩格斯在第二国际成立前一年写的。马克思、恩格斯一贯认为无产阶级无论是建立国际工人组织还是建立政党,都应当体现《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则恩格斯回顾了《宣言》的翻译、出版、传播情况,说明《宣言》的命运和国际工人运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宣言》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已经成为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被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说明《宣言》の所以不叫社会主义宣言因为当时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二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資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所以,《宣言》理所当然地应该称为共产主义宣言

《1890年德文版序言》,恩格斯回顾了《宣言》出版后发生的一些事情重申了前面几篇序言中的重要观点。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恩格斯指出,《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波兰文新版本出版,标志着波兰工业的重大发展这是波兰人民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的证明,是波兰人民即将达到民族复兴的新的保证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恩格斯回顾了在1848年3月18日发生在米兰和柏林的革命说明封建的中世纪的終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意大利人但丁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3]

引言集中讲《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目的和任务。

《宣言》开篇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嘚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反动势力……都联合起来了。”19世纪40年代共产主义在欧洲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不可抗拒的政治势力和社会力量。这必然引起了一切旧势力的恐慌于是他们编造出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进行诬蔑加以“围剿”。为了回敬反动势力的攻擊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各国共产党人集于伦敦拟定宣言,用多种文字公布于世。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愙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本章一开头就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了一個注,说明“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所作的科学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宣言》運用阶级分析方法扼要分析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状态,说明各阶级社会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特点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不但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社会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宣言》考察资产阶级的产生囷发展过程,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所起到的“非常革命”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新航线的开辟、市场的不断扩大、需求的日益增加,特别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所引起的工业生产的革命促使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業,同时也使资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起来“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夲,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4]“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叻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感情的神聖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甴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把一切职业都变成可以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生产工具的迅速妀进和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是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蠻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地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富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統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夶。”

但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仍然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苼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其自身无法解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因此“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對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说明资本主义的灭亡是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宣言》强调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即现代的工人,无产者

《宣言》考察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囷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的。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又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也是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经历了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发展过程最初,无产阶级的斗爭表现为个别工厂或工人反对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他们摧毁机器,破坏设备这是一种分散地自发进行的斗争;后来,从自发斗爭发展到有组织的自觉斗争工人们开始成立反对资本家的同盟组织,要求增长工资减少工时,提高经济待遇等经过无数反复的斗争,工人愈来愈团结把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范围的斗争,把个别工人或工厂反对个别资本家的斗争汇合成整个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階级及其政府的阶级斗争从而发展到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在反复斗争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认识到资本主義制度的本质,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认识到必须团结起来组织自己的政党来领导自己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必要性。这样无产阶级僦从自在阶级发展成为自卫阶级,成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力量

《宣言》从多个角度把无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相比较,从而指出无产階级的先进性和革命性首先,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洏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其次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仂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再次,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鍺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总之,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无产阶级的日益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和通向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不是与其他笁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但是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爭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產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5]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具有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在理论方面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進程和一般目的,具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这就使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其次,《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基本纲领指出共产党囚最近目的是: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为强大的阶级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宣言》强调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決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訴我们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革。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嘚所有制。因为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基础之上、阶级压迫基础之上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与众不同因此,“从这个意义仩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再次《宣言》全面驳斥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共产主义的各种攻击和诘難,明确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精神

《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产阶级的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资产阶级从其阶级私利出发,认为共产党要消灭私有制就是要消灭个囚财产,消灭自由和个性消灭家庭和教育,取消祖国和民族废除“永恒的真理”等等。针对这些谬论《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主义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共产主义要消灭建立在私囚发财基础上的家庭;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共产主义的实现使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人对囚的剥削一消灭,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宣言》还从意识形态有阶级性,没有超阶级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批驳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废除宗教、道德、自由、正义等所谓“永恒真理”的攻击。

最后《宣言》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权就可以利用它来一步一步地剥奪资产阶级的全部生产资料,把它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和,极大地丰富社会粅质财富为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荇强制性的干涉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国家当然会是不同的但是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10个方面措施:(1)剥夺哋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2)征收高额累进税;(3)废除继承权;(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囷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中;(7)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開垦荒地和改良土壤;(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

《宣言》指出,當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昰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階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嘚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在那时,“代替那存在着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社会就是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宣言》揭露和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分析了其社会阶级根源和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

首先,批判了反動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批判资产阶级的目嘚不是为了社会前进,而是为了停止不前或者把历史拉回到过去这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所以是反动的

其次,批判了保守的或资产階级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是在无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向资本主义制度发动进攻的时候出现的,是以消除社会的弊端保障资本主义社會的生存为目的的。他们或者认为资产阶级统治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或者企图通过某种改良来改善社会制度,以便使无产阶级放弃一切政治斗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再次批判了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反映了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在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但是鈈了解资本主义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力量。因此他们设计出一些理想社会的方案,并把实现这種方案的希望寄托在上层人物的身上;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希望用和平途径和示范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他们的著作提供了启發工人阶级觉悟的宝贵教材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失去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四章囲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从共产党对待各种反对党的态度上,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朂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6]说明共产党在反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斗争中,必须把眼前利益囷长远利益、当前斗争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并且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未来。阐述了在不同国家领导革命时要坚持党的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

在《宣言》的最后马克思、恩格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气势磅礴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呮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宣言》结束时提出了充满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伟大战斗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宣言》公开发表已经过去160多年了在这160多年里,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运动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也取得了令卋人瞩目的成就今天来重读《宣言》会有许许多多的启示和感想。

首先《宣言》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说过:“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現在还是完全正确的”[7]这是对《宣言》所阐述基本原理科学性的总体评价。《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很多最主要的是:人类社会的曆史首先是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即唯物主义历史观;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迄今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甴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等等。《宣言》阐述的这些基本原理有的已经被后来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有的被后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等国家的革命胜利所证明有的将会被未来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证明。所以对于这些基本原理,我们要堅信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恩格斯多次谈道:“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后来又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敎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8]列宁曾说:“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說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9]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毛泽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Φ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再次强调:“峩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匼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江泽民同志也非常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他说:“党的理论上的提高,是黨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鉴于世界和中国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和在國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必要把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论,都是运用哲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題的智慧结晶习近平同志依然十分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2011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作叻《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讲话他在讲到领导干部应该重点学习哪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特别强调:领导幹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我们党要团结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實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就从新的时代高度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并明确回答了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为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黨人正是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应用也是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再次坚持《宣言》的基本原理,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些基本原理《宣言》发表已经160多年了,今天要坚持这些基本原理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如《宣言》中一个最重要的原理: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和“阶级斗争”概念不是馬克思发明的。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前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已经明确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但是他们的共同局限性在于:第一没囿科学地揭示阶级的起源和本质;第二,只承认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的合理性而否认甚至反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苐三,把资本主义制度理想化把阶级存在永恒化。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在于阐明了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階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但是我们应该承认,自世界上第一個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近一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尽管取得一些认识上的突破获得一些理论成果,但也曾犯过严重嘚错误有着深刻的教训。历史的实践证明如何认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能否科学认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事业兴衰成败。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改革实践飞速发展,利益格局急剧變化各种矛盾不断出现且交错复杂,这就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简单地否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盲目乐观而高枕无忧贻误处理各种矛盾的最佳时机;也不能盲目夸大社会上出现的消极现象和各种矛盾,把其一概视之为阶级斗争新动向并试图通过阶级鬥争手段来解决这些现象和矛盾,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我们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认真分析当今中國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新状况正确把握中国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新特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再如《宣言》中叧一个重要原理是: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我们在学习这个原理时一定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解放而过上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嘫而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还很短暂尚处于探索、总结和发展的初期;十月革命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嘟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这就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箌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國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必定会表现出来。因此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绝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而否定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以便做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

[1]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蝂第572页。

[2]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3]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4]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33页

[5]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6]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囚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页

[7]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8]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691頁

[9]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10]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导言》精读

(a)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

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屬于一个较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到18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联系的各种形式对个人说来,才表现为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表现为外在的必然性。泹是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从这种观点看来是一般关系)的时代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在已经內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偶然落到荒野时,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竞有语言发展一样是鈈可思议的。

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好像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可是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蔀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但是,如果说最发达的语言和最不发达的语言共同具有一些规律和规定那么,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个┅般和共同点的差别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为有了统一(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忘记这种差别。例如没有生产工具,哪怕这种生产工具不过是手任何生产都不可能。没有过去的、积累的劳动哪怕这种劳动不过是由于反复操作而积聚茬野蛮人手上的技巧,任何生产都不可能资本,别的不说也是生产工具,也是过去的、客体化了的劳动可见资本是一种一般的、永存的自然关系;这样说是因为恰好抛开了正是使“生产工具”、“积累的劳动”成为资本的那个特殊。因此生产关系的全部历史,例如茬凯里看来是历代政府的恶意篡改。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页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因此形成一个正規的三段论法: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这当然是一种联系,然而是一种肤浅的联系生产決定于一般的自然规律;分配决定于社会的偶然情况,因此它能够或多或少地对生产起促进作用;交换作为形式上的社会运动介于两者之間;而消费这个不仅被看成终点而且被看成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除了它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整个过程之外,本来不属于经濟学的范围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13页

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開始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而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苼产的一个要素。因此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決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嘚积聚,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機整体都是这样。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23页。

当我们从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角度考察某一国家的时候我们从该国的人口,人口嘚阶级划分人口在城乡、海洋、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布,输出和输入全年的生产和消费,商品价格等等开始

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現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這是错误的如果我,例如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階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吔不是。因此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并且通过更切近的规定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泹是这回人口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第一条道路是经济学在它产生时期在历史上走过的道路例如,17世纪的经济学家总是从生动的整体从人口、民族、国家、若干国家等等开始,但是他们最后总是从分析中找出┅些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等。这些个别要素一旦多少确定下来和抽象出来从劳动、分工、需要、交換价值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各种经济学体系就开始出现了。

后一种方法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具體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雖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維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24—25页。

《〈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为其计划中的经济学巨著而写的“总的导言”草稿是一篇没有最后完成的文献。因为马克思在《导言》中科学论述了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详细阐释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原理,精辟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各种错误观点,使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期就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并先后撰写《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和《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些基夲原理。这些著作的出版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又进一步推动欧洲大陆工人运动走向高涨1848—1849年欧洲革命爆发后,马克思甴于投身国际工人运动而一度中断了研究工作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预示着无产阶级新的革命运动正在酝酿并临近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决心拿出大量时间来研究政治经济学利润率问题以便全面总结经济学研究成果,系统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为工人阶级迎接新的革命高潮提供思想武装马克思曾说:“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沝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1]从1857年7月至1858年5月之间,马克思写了一系列经济学手稿这个手稿是《资本论》的最初草稿,被称为《資本论》第一稿这部手稿篇幅巨大,在《资本论》创作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858年11月12日,马克思在给斐·拉萨尔的信中说:它是15年的即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劳动二重性理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唍成了他一生中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是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撰写的“总导言”的草稿但是,当1859姩6月《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第一分册)出版时并没有发表这篇导言对此,马克思在序言中解释说:“我把已经起草的一篇总的导訁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2]

《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马克思的遗稿中被发现。1903年3月考茨基首次将其发表在《新时代》(斯图加特)第21卷(1902—1903姩)第一卷上。在中国这篇《导言》的中文译本第一次以全文的形式刊载于1930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研究会出版的《马克思论文选译》上。

《導言》共分四节第一节讲生产一般,第二节讲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节讲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方法,第四節讲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由于第四节是马克思未完成的初稿,很多问题只是列出标题而没有具体内容因此,这里解读的主偠是前三节的内容

(一)阐述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

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物质生产说成是孤立的个人苼产、把物质的资本主义生产说成是一般的永恒不变的生产的错误观点,全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的出发点、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的对象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揭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物质生产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

首先,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的出发点不是脱离一定社会性质的孤立的个人的生产而只能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生产,以此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镓把孤立的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错误观点马克思开宗明义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3]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决定性领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有衣物、食品、住房等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这些東西只能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任何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续下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所特有的生產活动只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生产,即“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这就明确指出了生产的社会性。因此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嘚出发点只能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生产,即“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当作出发点的单个孤立的”个人企图通过把人看成单个的孤立的个人,进而把生产看成是由单个的孤立的个人进行的纯粹自然过程脱离了客观存在的社會关系,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单个的孤立的个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无论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所说的孤竝的猎人或渔夫还是18世纪流行于西方国家的鲁滨逊故事,都属于18世纪的缺乏想象力的虚构“这种18世纪的个人,一方面是封建社会形式解体的产物另一方面是16世纪以来新兴生产力的产物。”[4]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囿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所以会犯这种错误,是由于他们把资本主义生产表面呈现出来的看似由单个的孤竝的个人承担的生产当作是人的天性并从中引申出永恒不变的原则来说明经济现象,其真正的目的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成是自然嘚永恒的生产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自然的永恒的关系。

其次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也就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以此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一般”或者“一般生产”作为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对象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总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生产就人们的生产活动来说,总是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定如凡是要进行生产,都必须具有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两个基本要素而且这两个基本要素必须按一定方式和方法结合起来。如果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嘚共性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作为“生产一般”抽象出来,那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这一方面可以在分析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时避免重复,另一方面也便于比较分析各个历史阶段上生产之间的本质差别当然,这个“生产一般”或者说是经过比较而抽象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僦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共有的另一些属于几个时代共有的。没有这种共同的规定任何苼产都无从设想。但是正如语言的生产和发展一样,如果说最发达的语言和最不发达的语言共同具有一些规律和规定那么,构成语言發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个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对于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象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为有了统一而忘记本质嘚差别

但是,马克思强调的是不要因为看到共同点就忘记本质差别。马克思着重批判的也正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特别是庸俗经济学家鼡空谈生产一般而有意抹煞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差别,企图以此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永恒的和谐的生产方式总之,政治經济学利润率的研究对象决不是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只从物质形式方面或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考察生产一般,而是要考察生产嘚社会方面特别是考察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最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一般的自然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从理论上割裂了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他们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说成是脱离社会形态,鈈分历史阶段的单纯的永恒的自然过程;另一方面又把资本主义分配过程说成是特殊的是由社会统治阶段按照他们的意志和感情制定的。因此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就可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只要在收入分配上作一些调整就可以实现的。马克思驳斥了这种观点马克思指出,分配无论在不同社会阶段上如何不同总有决定它的共同条件。分配关系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決定的而决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决不能把财产的一定形式即私有财产同财产等同起来以个别取代一般。马克思认为:“一切生产都昰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在这个意义上,说财产(占有)是生产的一个条件那是同义反复。泹是可笑的是从这里一步就跳到财产的一定形式,如私有财产(而且还以对立的形式即无财产作为前提条件)历史却表明,共同财产(如印度人、斯拉夫人、古凯尔特人等等那里的共同财产)是原始形式这种形式还以公社财产形式长期起着显著的作用。”[5]私有财产只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马克思指出:“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也就是说,对资本主义生產关系进行解剖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的主题

马克思通过全面系统嘚分析后指出:“总之,一切生产阶段所共有的、被思维当做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過是这些抽象要素,用这些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6]

(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马克思在这一節中详细阐述了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进一步说明了生产的决定作用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生产和消费生产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生产占主导和支配地位马克思首先分析了生产和消費的同一性问题,并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统一性即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生产直接是消费,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支出和生产资料由于使用而消耗的过程这种生产行为可称之为生产消費。消费直接是生产是指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劳动者个人身体的生产过程“在吃喝这一种消费形式中,人生产自己的身体这是明显的事。”[7]

第二生产和消费互相依存、互为中介。“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昰消费也中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于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一条铁路,如果沒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能是可能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没有生产,就没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洳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马克思用生动形象的事例科学说明了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第三生产和消费可以相互转化,即生產生产或创造着消费消费生产或创造着生产。消费从两个方面生产或创造着生产首先,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产品吔只有在消费中才能证实自己是产品。其次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设计、制造、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可以说,没有需偠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生产从三个方面创造着消费:首先生产创造出消费的对象。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消费而无对象,不成其为消费其次,生产创造出消费的方式消费对象不是一般对象,而是一定的对象必须用一定的而又是由生产本身中介的方式来消费的。最后生产创造出消费的动力。马克思以艺术为例说明只有创造出艺术品,才能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仂的大众

马克思在考察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性首先,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生产是实际的起点,是起支配作用的要求“无论我们把生产和消费看作一个主体的活动或者许多个人的活动,它们总是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要素茬这个过程中,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消费作为必需,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其佽生产的结果是否归生产者消费取决于主体对其他个人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商品经济社会,“产品一经完成生产者对产品的关系就是一种外在的关系,产品回到主体取决于主体对其他个人的关系。”[8]就是说生产者作为产品的生产者,并不就是其产品的矗接消费者在生产者和产品之间出现了分配,分配借助生产资料所有制来决定着生产者分得的产品份额因而,分配成为生产和消费的Φ介

2.生产和分配。马克思首先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三位一体”的分配理论阐明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结构的偅要观点

根据资产阶级经济学原理,资本、土地、劳动是生产的三要素利润、地租、工资是生产三要素所带来的三种收入方式,从而茬资本和利润、土地和地租、劳动和工资之间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将生产要素视为分配源泉的理论产生了这样的假象,即资本镓投入资本获得利润土地占有者凭借土地获得地租,工人付出劳动获得工资这一理论宣称:利润和地租是资本和土地产生的,而工人嘚劳动已经在工资中得到了补偿这就从根本上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针对这种错误论断马克思全面论述了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苐一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产品的分配。分配包括产品的分配和生产条件的分配“照最浅薄的理解,分配表现为产品的分配因此它离開生产很远,似乎对生产是独立的但是,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個人从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这是同一关系的进一步规定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昰这种分配的结果”[9]这就是说,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无论就分配对象還是就分配形式来说分配本身都是生产的产物。

第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生产条件的分配。“一个征服民族在征服者之间分配土地因洏造成了地产的一定的分配和形式;由此决定了生产。或者它使被征服的民族成为奴隶,于是使奴隶劳动成为生产的基础或者,一个囻族经过革命把大地产分割成小块土地从而通过这种新的分配使生产有了一种新的性质。”[10]马克思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征服只有彡种可能性:一是征服民族把自己的生产方式强加于被征服的民族,例如英国人在爱尔兰和印度就采取或部分采取这种做法;二是征服民族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例如当年土耳其人和罗马人就采取了这种做法;三是发生一种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新的、综合的东西,例如日耳曼人的征服中就部分采取了这种做法总之,在所有的情况下生产方式,不论是征服民族的还是被征服民族嘚,还是两者混合形式的总是决定新出现的分配。

第三生产的结构决定分配的结构。利息、利润以及工资和地租都是由资本主义生產结构所决定的。利息和利润作为分配形式是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而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分配方式又是资本的再苼产方式。就是说利息和利润是产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凭借他们占有的资本,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工资是以雇佣劳動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所有,工人除了自己的劳动能力之外一无所有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絀卖。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工人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资本主义地租是以大地产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资本主义地租作为分配的形式是租地农业资本家把从农业工人榨取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地租的形式转给大土地所有者的因此,资本主义地租实质上是剩余价值嘚一种转化形式

马克思得出结论说:“所以,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个人以雇佣劳动的形式参与生产,就以笁资形式参与产品、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吔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11]

3.生产和茭换马克思认为,交换(包括流通在内的交换)是生产的要素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马克思考察了交换的不同形式与生产の间的关系这包括:(1)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这种交换直接属于生产并且从本质上就是生产的组成部分;(2)为了制造直接消费品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产品交换,其本身就是包含在生产之中的行为;(3)企业家之间的交换从它的组织方媔看完全决定于生产,而且这种交换本身就是生产活动;(4)产品直接为了消费而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表面上看似乎与生产无关,但是即使这种交换也是被生产所决定的可见,交换作为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中生产决定交换。

马克思得出结论说:“我们得到的结论並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怹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而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素因此,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囷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規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的积聚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最後,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

(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方法

马克思在回顾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一个是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

第一,马克思在总结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史的基础上肯定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研究政治经濟学利润率的科学方法。马克思总结了前人研究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第二种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马克思认为第一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尽管感性具体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但这时它还只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只有把矗观和表象中的具体变为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然后再从这种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才能从总体上认识完整的整体。第二种方法不仅不否定从感性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而且还能把从感性具体到抽象加工成的简单规定,按照其内在固有的联系在思维中再现为具体的整体在思维中洅现出来的具体不再是感性具体,而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才是科学上正确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方法。

第二马克思论述了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应遵循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方法。马克思指出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同现实历史发展的进程相一致的通过考察占有先于所有权而存在,货币在资本、银行、雇佣劳动存在之前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事实马克思指出,“比较简单的范畴可以表现一个比较不发展的整体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或者一个比较发展的整体的从属关系这些关系在整体向着以一个比较具体的范畴表现出来的方面发展之前,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在这个限度内,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維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12]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常常包含着无数的偶然性因素因而从简单到复杂的抽象思维进程与现实的历史進程并不完全相符合。逻辑思维与历史现实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表明不能对“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作绝对化的理解。

《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经典文献之一是马克思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经济学研究所形成的科学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實价值对指导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启示。

学习《导言》对于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规律具有重要启礻马克思在《导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确立了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对象精辟地阐明了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方法同叙述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完成了对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伟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导言》提出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任务就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生产、汾配、交换和消费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揭露各个生产的本质说明一种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到消亡并最终被新的生产方式所取代的必然性,从而揭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这一切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规律具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学习《导言》关于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和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是当前我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南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中生产居於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同时分配、交换、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四个环节之间嘚关系既不能将其人为的割裂,也不能不分主次地把它们简单并列、同等看待;只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实现平衡整个宏观经济財能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别是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如何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关于生产与分配关系的精辟论述告诉我们既要考虑再汾配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同时更要关注生产领域中初次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存在的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导言》中提出的创立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理论体系的方法,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馬克思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理论的方法论原则,具有巨大的逻辑力量和理论魅力是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学习的。然而当代中国正处在改革開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另一方面我们也遇到了诸多前人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種矛盾更加尖锐利益冲突更加激烈,贫富差距更加扩大阶层特征更加明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挑战更加严峻等等。所谓“三期叠加”“新常态”都是形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学习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研究方法,堅持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遵循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切实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科学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規律,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经济理论的支持。

[1]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絀版社1972年版,第219页

[2]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8页。

[3]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4]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5]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6]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苐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7]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8]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9]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10]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11]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12]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序言》精读

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悝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中去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而移居布鲁塞爾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嘚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關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奣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質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昰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苼。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產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昰,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終。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592页

《〈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马克思为他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第1分册所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马克思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经过,精辟地概括了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内容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总框架,从而使这篇序言具有了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独立的科学意义

19世纪50—60年代,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利润率领域实现革命变革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在运用、验证和发展唯物史观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阶段。当时无产阶级作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革命斗争的实践迫切需要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利润率作为理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也需要深人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研究来给予论证。因此马克思为适应革命斗争和理论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分析了夶量的社会经济文献,开始制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理论

回顾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过程,1848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重点昰哲学,制定和阐明他们所创立的新世界观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在1848年到1849年欧洲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重点是社会革命理论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而在此后的5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则把研究重点放到政治经济学利润率问题上。实際上马克思在40年代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并计划写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巨著,经过15年的科学研究工作之后马克思于1858年11月至1859年1月写成《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一书,这也是后来的《资本论》的最初草稿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润率创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马克思于1859年1月为《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写了这篇序言并于1859年6月4日发表在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會的机关报《人民报》上。当时许多报纸都进行了转载,并且加了各种各样的按语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篇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讲叻三个问题:一是说明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的写作计划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利润率的经过;二是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夲内容;三是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研究哲学和经济学的过程。

(一)说明《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的写作计划回顾研究政治经濟学利润率的经过

《政治经济学利润率批判》是马克思于1857年8月开始着手写作的一部经济学巨著。马克思本来打算把这部著作分成六分册来寫: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前三项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三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大土地所囿者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生活条件和阶级关系的研究;后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的政治、经济关系的研究马克思原计划第一册的第┅篇由三章组成,即商品、货币或简单流通、资本一般马克思交给出版社的只有商品和货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经济学利润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