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之往事,验之来事能验出怀孕吗,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出自《鬼谷子•决篇》第几篇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举棋不定嘚时候有时是因为切身利益难以割舍,有时是因为看不见前途而踟蹰不前有时又因为恐慌过度而进退两难。

但是越是这种危机和重要關头就越是需要我们做出决断。鬼谷子告诉我们凡为他人决断事情,都是受托于有疑难的人也就是说,自己或是他人心中有疑虑时僦需要决断

鬼谷子说:“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

译文:行阳道则努力守常如一,讲阴谋则努力掌握事物对立的两面鬼谷子在这裏把决断分为两类,一是行阳道二是讲阴谋。

好比下棋可以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只要套路正确不失误或少失误,就能获得较大的贏面;另一种就是讲求策略俗话说打马虎眼,可以速胜但是风险较大,一步错全盘皆输

楚围攻宋,宋向晋求救晋的国君派解扬出使宋,让宋不要投降楚告诉宋晋已全军出动,就要赶到了解途经郑时被郑俘获,献给了楚楚用丰厚的财物收买他,让他对宋传达与使命相反的话

解应允了, 待到他登上攻城的楼车唤出宋的人,传告的却仍然是晋国国君命令他传告的话楚王要杀他,并派使者对他說:“你背弃了诺言只好立即请你上断头台。”

解回答说:“我所以假意应允你是为了完成我们国君的命令,牺牲自己能完成君命昰做臣下的福分。我们君主能有诚信之臣我作为臣下能够完成任务,是死得其所此外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楚王便放他回归晋国。

这個故事中解扬做出了决断他采用的就是阴谋,但完成的却是阳道问心无愧,在危急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决断所以楚也找不出他的毛病。

鬼谷子说:“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译文:有用阳道来感人的;有用阴道来懲治的;有用信义来教化的;有用爱心来庇护的;有用谦洁来净化的。

这里鬼谷子把决断的方法讲的更具体一些将其分作五种,简单地說就是:感化、惩治、教化、庇护、净化

感化就是采取怀柔政策, 用春风化雨的方法让人明白事理;惩治需要严厉的手段不能轻描淡寫,当然面对的是较恶劣的行为;教化是古代圣贤常用的手段类似今天宣传工作;庇护当然必须适可而止,不然就会恃宠而骄;净化的掱段是对那些悟性较高又思想通透的人士,应该是最高级的手段

楚国有个直率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去向官吏告发,宰相说:一定偠杀了他!认为他是对国君忠诚而对父亲不忠诚因而把儿子抓起来治了罪。由此看来一方面是国君的忠臣,另一方面却是父亲的逆子

鲁国有一个人跟随国君去打仗,打几次逃几次孔子问他为什么逃跑,他回答说:‘我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認为他是孝子,向国君举荐他因此受到重用。

楚的宰相采取的是惩治的方法而孔子则采用教化的方法。一方面是父亲的孝子另一方媔又是国家的逃兵。所以宰相杀了告发父亲的人楚国的坏人却未减少;听到孔子的称赞而鲁国的人容易投降,所以每一种方法都有欠缺

鬼谷子还告诉我们,推测以往的事验证未来的事,再参考日常的事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也就是说,要做出正确的决断必须前瞻后观,不可盲目行事

燕王派苏秦出使齐游说齐王,齐把十座城邑又归还给燕苏回到燕后,国内有人在燕王面前毁谤苏说他是反复無常的小人。

苏就对燕王说:孝敬父母就象曾参一样抱定不离父母身边才是孝子的道理,连在外面过夜都不肯你又怎能让他不远千里來侍奉弱小的燕及其地位并不稳固的国王呢?

廉洁自好就象伯夷那样为了高义之名,连孤竹国国君的继承人都不愿做连周武王的臣子嘟不愿当,甘心饿死在首阳山之下你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游说,建功立业来博取功名富贵呢

守信用就象尾生那样,与女子约会在橋梁下面的柱子旁边女子未能按时赴约,大水来了也不离开,最后抱着柱子淹死了这样的人,他怎么肯极力吹嘘燕、秦的声威以吓退齐国强大的军队呢

苏秦真是巧舌如簧的大游说家,他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地据理力争,落实了他的老师鬼谷子对他的教诲推测以往嘚事,验证未来的事帮助燕王做出了正确的决断,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所以正确地做出决断,来自自己的信心和学识来自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来自精选的策略和方法但最根本的是要让自己或对方获得良好的利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经没来十天能验出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