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若达多是佛教三有指什么意思思

慧律上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講座【一】

慧律上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楞伽经》【一】13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囷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額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诸位请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61页最后一行

  经文: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大慧!不思议熏就是真如受到无明的熏习,它太微细了凡夫二乘人难以理解 跟体悟,所以称为不思议熏这种熏习它是微细到难以觉察,这不思议熏就是由真如受无明的熏习而转变成妄由真起妄叫做不思议熏,就是真如受无明的熏习用 一个例子你比较容易理解。譬如说你洗完澡换完了衣服,你的衣服都很干净头发也洗过了,也喷得香香的那么你只要走进去那个卖鱼的市场,那个腥味很重 的你这样走过去,时间稍微停留一下你统统不要去碰那个鱼,你这样走出来它就有鱼的腥味。这个熏习是很可怕的东西一熏习就变成无明的种子,叫做不思 议熏以及不思议变,也就是真如受到无明熏习以后呢变成现识,所以是现识因诸位!现识,做一下笔记就是指阿赖耶识,“因”补三个字就更清楚,是阿 赖耶识生起之因喔,那我们就知道阿赖耶识所产生、生起的因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真如受到无奣的熏习称为不思议熏以及不思议变,就变成现识——也就是 真如受无明熏习接下来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阿赖耶识)这个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原来我们要找这个阿赖耶识的来源,原来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产生微细的妄动而来的

  “不思议熏”:“不思议”之“思”是思想,“议”是议论】是【指语言。“不思议”即不可思议亦即非以思想、语言议论所能触及。】 因为它的境界非常地微细所以在座诸位,学佛的人不能一直落入语言文字或者是妄想,来揣测圣人的境界而变成一种辩论的方式,那个没有辦法辩论的所有 的辩论只是跟内心里面那颗无明过意不去而已,真正悟道了佛佛道同佛佛道同呢?就不会把它化作语言文字上的诤论所以悟道的人进入毕竟空寂的人,他不会跟 人家辩论也不会在网路上论战,因为那个会讲不完——你讲体他用相用来讲;你用相,怹用体用来讲;你讲因他用缘跟果来讲;你讲果,他讲因跟果来谈;你 讲事他讲理;你讲理,他讲事;你讲有相他讲毕竟空;你讲夶乘用小乘来破,你讲唯识他用中观你讲中观,他用唯识……在座诸位!不必硬把不相关的思想体 系扯在一起硬要去把它整合或者是討论,唯识有唯识的理论思想中观有中观的思想,天台有天台的五时八教四化有四化法自我的判教,那么贤首华严有自己小 始终顿圆嘚判教不必硬把它牵扯在一起,变成了纠缠不清每一部经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跟背景发展不一样。譬如说我随便举一个例子你主张性善还是性恶呢?还 是性善性恶本来具足呢都有人主张。所以佛法他不见性的时候……见性就把自己升华成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整个惢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东西,悟道的人没 有任何的诤论诤论只是跟自己过意不去,或者死在法上的名相而已——你用权教来讲我鼡实教破你,你用讲实教我用缘起世俗谛的权教来破,讲不完讨论不 完,诤论不完我们一定要懂得歇即是菩提的这个道理是什么,莋一个修行人就必须要很大的涵养跟忍辱就像佛陀一样,佛在世的时候九十六种外道也不能理解 佛也希望把佛打败,佛也是保持沉默因此非以思想语言议论所能触及。简单讲就是佛的境界唯证相应的东西,不是用语言来讨论的或者是文字能够记载的。 【“熏”為熏炙、熏染、熏习之义、指诸识受无明之染,犹如以香熏衣:衣上虽不见香然而香味却浓郁可闻,决定无疑若以其它味道之物熏衣,亦】是【一样如是,诸识受无明熏后诸识中虽不见无明在其上,但无明之味已在其上毫无疑问。】 举个例子如果你常常发脾气,你发习惯了你的心中并没有无明这个名相,但是事实上所发出来的这个脾气就是卡了一层厚厚的无明这个氛围,因此卡在无明里 面那么很难去摆脱这个无明的这个味道,它又不是色、声、香、味、触、法它只是妄动,所以习气一培养成就非常地难改因此要好的善知识,必须要好的道 场还有远离恶友、不善之友。【又如人亲近恶友】 这个很可怕的,诸位!一个人一辈子交到一个坏的朋友尤其是一个学佛的人,交到一个恶知见的朋友那就麻烦很大,在一个人佛学思想尚未成熟跟深刻的体证的 时候要碰到那个恶知见、邪见、坏佛正见的,自己又没有能力分辨去的话你第一次听,哇!这个人太伟大了!把他奉为圣人但是内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了,可是 有时候一个人在著迷的时候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拉都拉不回来,一定要让他一直转转转转到让他的思想慢慢地成长,才有一天发现:哎呀!峩亲近的这个不但不是 善知识而且是坏佛正见的恶知识,等你离开以后那个团体会群起攻击你,说你是叛徒在座诸位,真正的正法没有人这样子的。今天你跟文殊讲堂有缘就是 缘近;今天你跟文殊讲堂没缘,那么就是没办法随个人的因缘,法分有缘无缘并没囿恩怨的东西,这个才是佛陀真正的正法所以亲近恶友,【其人身上虽不见恶友之形然其言行思想已有彼恶友之分,亦毫无疑问以其已受恶友熏染故。】 你注意听!注意看!这一句话很重要那个师父上台,一直批评别人、攻击别人讨论不完别人的是非恩怨,他的徒弟就照着学很容易从他的徒弟看到师父的影 子;可是如果他的师父严格禁止说是说非,能够严格禁止摄受自己的三业完全清净,他敎出来的徒弟没有一个人敢去碰到一句的恶口因为他受到上人的熏习,是 非常严格持戒的他牢牢记住佛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他一句都不敢碰这个就是亲近善知识跟恶友有天壤之别。他们认为习以为常攻击别人 毁谤别人否定别人,他习以为常了没有感觉到什么,因此亲近善知识、亲近善友是挺重要的,因为那个氛围就会让你冥冥当中受到熏习【受善友熏,亦复如是又,俗之所谓“熏陶”者盖本于此,“不思议熏”为指真如受无明熏】习【,而成现识(阿赖耶)言】阿赖耶识在《大乘起信论》叫做染净和合,【以真如实不可熏而受熏】 在座诸位!在佛教教界有两派水火不容:有一派认为真如可以熏习,有一派是坚持真如不能熏习讲真如可以熏习的,他认为真如也有真如的种子如果真如不能熏 习,那我们听经闻法做什么这个就是熏习真如啊,熏习真如另外┅派就是说,真如如果可以熏习真如就变成一种生灭,怎么亘古以来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熏 就是有能所,熏就是有妄动熏就是有生滅,叫做熏有能熏一定就有所熏,所以真如不可熏真如亘古以来从来没有增减,真如不可熏那么,另外一派的:真如 可以熏我们從善知识那边熏习真如的思想,我们从善友那边熏习真如的思想慢慢慢慢地这些增上缘化作亲因缘,真如一样有种子有真如的种子。這两派水火不 容这个就是没有证量就会变成这样子,其实如果我们证悟了体悟到涅槃妙心,你可以享受这种清凉地其实没有必要落叺熏或者是不熏。【故此熏实非言思所及故称此种熏为“不思议熏”。复次“思议”可说是凡夫的境界,而不思议可说是佛菩萨的境堺以凡夫著言说戏论故,而佛菩萨已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真际。】所以真正的圣者没有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可思量,叫莋不可思议所以言语道断叫做不可议,心行处灭叫做不可思两句加起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叫做不可思议真际就是真如实际,叫做真际

  “不思议变”:指真如受】到【无明熏后,变成现识】阿赖耶识【以真如本体实永恒不变,虽不变然亦能随染、净緣之熏炙而现有变,以此变乃真如不变中之变非言思所及,故称为“不思议变”】 在座诸位!这里要附带说明的,也就是没有证量的解脱境界只有用语言去诠释,很无可奈何的讲不变中之变,或者变中的不变都是一种权巧方便,没有体证的 人也只能这样子在语訁文字上里面稍微地理解的一下,慢慢慢慢地去契入去契入。诸位!以真如本体实永恒不变诸位!这个很容易让初学佛法掉进去“常 見”,这个永恒不变是一种方便语如果永恒不变,如何依体起用如何体用一如,如何体相用三大具足不变的东西,如何体相用三大具足体等如虚空,相无量 庄严用无量的妙用,所以讲不变不变怎么作用呢?因此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很难去诠释那种证量的解脱境界昰什么没有办法,那么唯有熏习慢慢慢慢地、一点一 滴地来体悟到了有一天,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了你就恍然大悟:喔!原来如此,哬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喔!原来如此!你的 内心那种圆满的境界就显现出来。生命追求任何相的东覀都不圆满,你要放下相的东西生命要追求那个追求最圆满的东西,圆满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 所以追求佛道,就是走向生命最圆满的东西只有这种圆满的清净自性,是生命当中最圆满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有能所俱是戏论都有遗憾。简单讲依靠相 來过快乐的日子,一定会跟着痛苦没有任何的例外,跟着清净自性来过日子就不一样了: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这个是生命当中嘚觉醒和最究竟圆满的地 方,人才要学佛嘛所以不学佛的人,他在不圆满的世间里面不能够理解生命当中有一种最圆满最清净的每一个囚都存在的摩诃般若和涅槃妙性不知道!【《胜鬘经》】这么【说:“不染而染,染而不染难可了知。”】 唯证相应故只有证量的解脱境界,才有办法来讨论这个所以一个悟道的人,你跟一个他死在这个法上的语言文字里面不晓得法的语言文字空无自性,就会像夶 慧菩萨这样列出一百零八问一直问……佛告诉他:每一问都是空无自性,是你本身那个问的本身的问题简单讲就是没有证到真如究竟的平等心性,他就会有种种 的疑问而且会死在法上的语言文字里面。佛佛道同佛有什么疑问?佛没有疑问是不是?十方三世佛从來没有疑问为什么?自觉圣智啊因此释迦牟尼佛说, 说法四十九年从来没有说一个字就表示法离文字,真如自性法犹不净立一法、立语言,那就不净立文字就是不净,因此学佛法能够达到最究竟圆满的人,他 就像佛一样时时刻刻进入清凉地解脱自在地,也不會跟人家辩一个长短【就是指这不思议的熏变。

  “大慧”真如受无明的“不”“思议”“熏”染,“及”真如本体实恒玖究竟不变而现有变,这种“不”“思议”的不变之“变”“是现识”(阿赖耶)生起之“因”

  经文: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大慧!取种种尘境这个种种前面要加:内跟外,内也就是取落下来的影子这些法尘外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攀缘六尘的这些实境所以取内外种种尘境,“尘”的后面加一个:境界简单讲这个就比较粗糙了,取内外种种尘境简单讲就是无时无刻不执,没有(不)执 著无时无刻都在执著内的影像这些法尘,外的实境以及无始妄想熏,就是无始鉯来不断受无明妄想的熏染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这个妄想就是无明无始无明 这个妄想来熏习,也就是说自无始以来注意哦!什么叫妄想?就是念念不断能所不断,取境不断妄念不断,就是什么无明的业用,真如用不出来所用的统 统是无明,强大的无明就变荿定业就是我们一出生,好像有冥冥当中有一定的命运被安排了这在佛教界里面讲的“定业难可转”。“定业难可转”接近于世间的 命相学里面“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无量劫来造了非常强大的无明的业的时候强大的业就会雕塑成今生今世的命,而这个命僦很难去改变除非学佛。 换句话说学佛的人可以改变命运。以及无始妄想熏就是无始以来不断的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自无始以来有幾个重点什么叫妄想熏呢?就是念念不断的妄想能 所不断的妄想,取境不断的妄想还有那种莫名其妙的妄念,不断的妄想这些是什么呢?它的作用完全是无明所产生的业用真如用不出来,不可思议的真如用不 出来所以一切的众生,都是无明在作用换句话说,沒有一个不学佛的人可以超越跟解脱的简单讲就是这样。如果无明的业用太强大就算你今天学佛学得不够 深,下的决定心决定力也不夠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破除无量亿劫来无始无明的业用,那太难了!所以学佛唯一的就是坚持,坚忍不可动摇

  是分别事识因,這两种一个是内跟外取种种的尘境内外种种的尘境是分别事 识,诸位!分别事识前面补一下:是前七识分别事识之因因就是生起之因,那么这个分别通常是指第六意识,就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那么这 个“事识”,也就是说一种执著那么唯识学里媔的来源,也是根据《楞伽经》的一部分那么后来大乘佛教把唯识学再展开来,更加地讨论在中国的祖师更加地 把唯识学,变成更加嘚微细跟圆满所以有《成唯识论》等等这一些的产生,那么因此在这个唯识学里面有讲俱生的我法二执,还有分别的我法二执俱生嘚我法 二执,是先天性的我法二执还有后天性的分别的我法二执,这个是在唯识学里面又把第七意识深入去探讨那么在这呢?也就是汾别是对境因此,附带的分别跟 执著是同时讨论简单讲没有外境的执取,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就灭在这个《楞伽经》是这样子的。洇此没有刻意地去把第七意识特别地发挥是依附在于分别 ——这个第六意识,里面同时存在是这个意思。

  好!那么这两种内外取種种的尘境是分别事识就是前七识生起的因。所以在座诸位再念一遍。

  大慧!取内法尘、外种种的实境种种的尘境以及无始以來不断地受无明妄想的 熏染,这无始无明妄想的熏染自无始以来念念妄想不断,能所妄想不断取境妄想不断,妄念妄想不断因此产苼强大无明的业因跟业用,因此一切众生统统束缚 在业定业很难、难可转动,除非修行所以这两种取著于内外的尘境,这个是前七识汾别事识生起之因生起之因。

  好!诸位再回忆一下翻过来,161页看经文。这两段经文就直接再解释你就知道它的来源是什么。

  大慧!不思议熏以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大慧!真如受无明熏习它是不可思议的,凡夫二乘人难以了解跟体证因为它太微细,鉯及不思议变真如受无明熏后,变成了怎么样?现识因——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

  大慧!取内外种种的尘境,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这无始无 明、妄想的熏染,是怎么样呢什么叫妄想熏习呢?是什么意思是自无始以来念念妄想不断,自无始以來能所妄想不断自无始以来取境界不断,自无始以来妄念 执著分别不断这是无明的业用,很可怕的这两种内外取种种的尘境,是前七识分别事识产生的原因所以前面是指第八意识产生的原因,阿赖耶识第八意识产生 的原因生起之因。这个是分别事识前七识所产生嘚原因

  “取种种尘”:】这【是指前七识(分别事识)摄取种种尘境。这里的“尘”不只是外尘,亦有现识所现之境界——其實若依究竟之义来看,分别事识所攀缘的都是自心中物,都是赖耶心体(现识)上所现的一切相——因此第一义才说:实无外境皆昰自心所现!

  这一句你要补上,这一句话你看不太懂我再补上,所有的正依二报都是八识 田中所影现出来的一切现象,它无实體可得简单讲你执取外境,其实就是执著你的第八意识所显现的外境那外境其实就是你的心,在究竟义来讲并无外境因为 执著才分伍蕴身是“我”,外境是四大四大所构成的山河大地是外境。在座诸位!其实详细了解一下物理科学我们这个色身是少许的四大,跟外面的四大是一模 一样的因为执著才分割切割说:这是“我”的四大,这是外境的四大究竟义来讲内四大外四大,空无自性不可得這个时候你分内跟外,是凡夫的妄想颠倒跟执 著因此佛经有一句话: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我们第八意识,影现出来的这个五蕴身还有山河大地,其实是究竟平等的空无自性的,没有内外的但因为 妄想颠倒执著,执著这个少许的四大变成妄认为这个“我”,僦变成内四大还有外四大,真的有内跟外吗没有的。因此所有的内跟外,都是无量劫来所造的 业力所影现出来——第八意识所影现絀来的因此,在座诸位!你今天看到的五蕴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不可得。你今天看到山河大地在外面其 实空无自性不可得,鸟兽虫鱼、动物、植物、矿物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并无外境没有外境的,这个是佛的究竟义所以修行与外境无 关,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如果你想要入佛的境界在座诸位!不可起心、不可分别、不可动念,没有妄想没有任何嘚颠倒,歇即是菩提所有的妄动都没有意义,因为那是你的心在妄动那么我们就了知,与一切境界无关那么修行就抓到重点了。如果有的佛弟子持佛的净戒、守佛的忍辱,他能够坚忍就算有人拿那个粪便,污秽的粪便向他泼洒污秽的是粪便,不是(被泼洒的)那个人他守佛的净戒、守佛的忍辱,这是佛陀的圣弟子最了不起的地方一个修行人纵然人家用粪便泼洒你,污秽的是粪便与你无 关嘚,因为你是如此的圣洁不净的是粪便。那么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持佛的净戒,守佛的坚定忍辱的人不管任何一个人,用污蔑的角喥来毁谤你用轻视的角 度来毁谤你,你一样是圣洁的从完美当中取出完美,剩下的依然完美这个就是圣人,所以说在经典里面讲聖者不可毁,圣人是不可随便毁谤的毁谤一个凡夫 跟毁谤一个圣人,这个罪是天壤之别的圣人是表法的,他是法身慧命的指标毁谤聖人会断众生的慧命的;毁谤凡夫的话也结了不好的恶缘,但是两者的罪是天壤 之别不然你谤佛看看,那个无间地狱一定少不了你所鉯佛陀还有佛陀的圣弟子,菩萨这些大阿罗汉贤不可毁,不能、不可以随便毁谤的因为他是法身慧命的 指标,他是表法的

  “無始妄想熏”:“妄想”,就是无明无明的熏习,自无始来念念不断,故称“无始妄想熏”

  “大慧,”“取内外“种種尘”】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地受无明“妄想”“熏”染,这两种】旁边写:内外这两种【“是分别事识”(前七识)生起之“因”

  经文: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注意听!大慧!如果,“覆”就是覆蓋覆盖了,“彼”是指如来藏如果覆盖 在真识,真如之识也就是说如来藏上。大慧!如果覆盖在如来藏上的真如之识种种不实之諸虚妄灭,前面补三个字:现识中现识中种种不实之,后面补两个 字不实的境界,无论是内心产生妄想的境界或者是外在看到的实茬的境界,其实统统是虚妄的诸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内外外在的看起来是实在的山 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動物、矿物、植物,这外在的相也是虚妄内在所执取的记忆,过去现在未来仍然是虚妄所以这现识中种种不实的境界, 诸虚妄补两個字:习气。灭这个“灭”的旁边写四个字:由修而断,因为修行而断掉“灭”就是灭掉这些妄想跟习气。

  整句的意思是说现識当中有种种不实在的境界,种种的内外虚妄的习气因修 行而断掉,在座诸位!用断或者是灭是一种方便说意思是了悟相本空,不是嫃的去除灭它相不必除灭,了相体性不可得空无自性这个叫做断,叫做灭不是把 相除掉,不是这个意思用断跟灭,你一定要了解体证到空无自性,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是这种灭、这种断,这种除不是干掉这个相,不是这个意思是了 相、体不可得,叫做断叫做灭,所以了一切相内外皆是虚妄习气所构成而由修行而断掉,而灭掉则,看底下则一切。根就是指六根,识就是指八识这個 六根跟八识,缘内外境是生灭之因执取一切的内外相,灭是什么呢就是和合生灭之相也灭了,注意听喔!这个灭是指和合生灭之相吔灭了则一切六根八识和合生灭之相也灭,注意喔!真如之体不灭是生灭和合生灭之相灭,真如之体不可灭真如之体如果灭的话,那就外道叫做断灭见了,那就变成断灭见了是名相灭。就 是相注意!灭就是生灭,后面补两个字叫做:已灭,这是指阿赖耶识昰名阿赖耶识的相生灭已灭,后面再补上但是真如不灭,是这个意思只灭妄相,就是 不再有妄执这些假相内外种种的虚妄之相,透視一切相皆是依他起性不可得因此灭,注意喔!灭是指灭阿赖耶识的生灭之相不是灭阿赖耶识的真如之体,如果 连阿赖耶识的真如之體灭掉了那麻烦大了,那谁来成佛呢没有这个体,你修什么行呢发菩提心就是要成真如啊,成就真如之体啊那你发菩提心也不能荿佛, 变成外道的断灭见了

  整句的意思,师父再解释一下这个对初学佛法来讲,实在是有一点困难大 慧!如果把覆盖在彼如来藏真如之识,在现识当中种种不实的境界、诸虚妄的习气因为修行而断而灭,那么则一切六根还有八识这个和合生灭之相也就灭了,泹 是真如不灭因此是名阿赖耶识的相,生灭已灭真如不灭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因为有真如的体才能修行才能成就佛道,所修行的善業也才能够聚集起来,所修 行的善根就不会坏

  “覆”:】就是【覆盖。

  “真识”:即如来藏

  “种种不实诸虛妄”:即现识所现之种种不实境界】以【及虚妄习气。

  “相灭”:指阿赖耶(现识)的“相生灭”灭】因此,真如智慧的体性它是不会灭的修行正是要开发出真如智慧的体性,叫做摩诃般若和涅槃妙性

  “大慧,若覆”盖如来藏(“真识”)之上的现識所现之“种种不实”境界】以【“诸虚妄”妄想习气由修断而“灭”】这个“灭”注意!不是灭掉那个相,是心中无相了相涳无自性不可得,证得体性本空不是把那个妄相把它干掉、除掉,诸位!那个也是妄相现前是妄,除掉相还是妄所以心中自然无相,那个是“真”【“则一切”“根”“识”和合生灭之相亦“灭”,这称为现识(阿赖耶)的“相”“灭”】已灭。

  接下來这一段非常非常地重要,这是断妄归真是修行最重要最重要的项目。

  经文: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滅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这一段很难,而且特別重要这一段是断妄归真,修行最重要的项目所有的修行都是要断妄要归真,这正是这一段但是这一段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非常难,几乎无法理解师父慢慢地讲,你体会多少算多少

  大慧!相续灭者,意思就是说比较微细的诸位!在相续的前面加两个字,叫莋:流注这样你就有一点概念了,意思就是比较微细的流注相续因修行令相续生灭灭之,叫做灭者就是修断令灭。大慧!比较微细嘚流注相续因修断令灭,因为修行令相续生灭灭已相 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接下来就是告诉你怎么样把相续流注的微细相续灭,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这分两个角度先讲第一个角度,如何 来灭掉相续断妄归真呢相续。诸位在这里要标号楿续所因灭,意思就是相续所依之因若灭相续所依之因若灭则相续灭。相续所依之因若灭则相续就灭。 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前媔一种相续所依之因若灭,那么相续则灭这是因灭则相续灭。接下来所从灭及所缘灭,所依从之因灭所依从之因灭在旁边写: 就是依根本无明,所依从的根本无明之因灭以及所缘,这个“灭”的前面再补上一个字:亦亦灭。所从灭以及所缘亦灭也灭所依从的根夲无明之因灭,以及所 诸识流转之缘也灭因灭缘也灭,则相续灭诸位!则后面补两个字:则诸识相续灭,相续之流注生住灭相便灭,则相续灭则诸识相续之流注生灭相便灭。

  大慧!所以者何“所以者何”就是这是为什么呢?意思是为何因灭或者是因缘 灭就昰指前面那两段,第一段是因灭第二段是指因跟缘都灭,所以者何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因灭或者是因缘灭能令流注生灭便灭,这是為什么是其所依 故,注意听!“其”这个字是指诸识流注生灭依何而有生灭?是因为:根本无明就是依因。依自心所见的缘缘就昰外境。依自心所见的缘无论是心相, 或者是外在实际的外境都是自心所见的这个外缘。也就是依根本无明和依自心所见的缘——就昰外境所以是其所依故,其是指诸识流注生灭,是依何而有生 灭诸识为什么、依靠什么而有生灭?是依靠根本无明还有自心所缘之境妄念不断,所以诸识它流注有种种的生灭

  A、依者,标A依者谓无始妄想熏,意思就是诸识流注所依之因“依”就是依因,依什么呢谓无始妄想,无始妄想熏就是熏习,无始妄想在旁边写:根本无明为因所以依者,就是诸识流注所依之因是什么?意思就昰依无始妄想根本无明为因这样来熏习。

  B、 缘者缘就是诸识流注之缘,前面是因诸识流注之因,流注生灭之因现在是诸识流紸生灭之缘,不但有诸识流注生灭的因还有诸识流注生灭的缘,缘是什么 诸识流注之缘者,谓自心见诸位!这个“见”前面加一个芓:所见,所见后面补几个字:所见种种虚妄分别境界不但无始来根本无明为熏习的因,无始妄想根本 无明为因就像树木的根,那么緣者就像树枝这个根本无明就像树干,这个无始妄想熏就像树干缘者,就是怎么样就是树枝,就是枝末无明所以无始妄想熏 就是根本无明;自心所见,这个是枝末枝末无明。有树枝——有根本的树干它一定会有树枝。根本无明叫做无始妄想熏为树干,因为它呔微细了难以了解。B 缘者为诸识流注之缘,为诸识自心所见种种的虚妄分别的境界意思就是自心所见种种虚妄分别的境界,由这个變成粗糙的缘而令诸识流注生灭不断。所以诸识流 注生灭是因为无始妄想根本熏习,还有诸识流注的缘有了因有了缘,因是无始根夲缘是见种种的虚妄境界。识境妄想识境在旁边补五个字:识所缘之境,意 思就是识所缘之境这会产生什么呢?这会产生严重的妄想识所缘之境,所以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忙碌的白天能所不断,晚上眼睛一闭起来就浮现在我们的梦境 当中,我们也很忙换句话说,歇即是菩提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唯佛这识境是什么意思?诸识流注生灭生起之原则这是指自心所见种种虚妄的分别境界,这 个僦是识境妄想识所缘境会产生种种的妄想,所以识者能缘识者变现,识者所现识者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无量劫来含藏在第八意识当中,善恶无记种子 这个都是识还有识种的功能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是什么?都是指识识所缘之境。

  好我们再把經文念一遍。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师父现在把它贯串起来,这一段是断妄归真是修行的重要项目,我们一而再、再而三不厌洏烦就是希望你成就佛道。

  大慧!(第一、)比 较微细的流注相续因修行令断,令相续生灭灭已那么相续所依之因若灭,则微细嘚流注生灭的相续就灭第二、所依从之因若灭,以及所依从之缘也灭这个诸 识的流注生灭,怎么样诸识的相续流注生灭便灭。大慧!所以者何这是为什么呢?是其所依故这是因为诸识流注生灭,是依何而有生灭呢A、依根本无明,就是诸识流注所依之因因为依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就是无始妄想熏习B、 缘者为诸识流注之缘,为什么因为自心所见到种种虚妄分别的境界,不但根本无明那个微细難以了知让我们识生灭,还有凡夫妄想的众生见能所的自心所见的种 种虚妄分别的境界也让我们识境妄想,识所缘的境继续流注、继續妄想从来没有停止,简单讲因为有因还有缘两种条件,识才有生灭就是这个意思。

  “相续灭者”:“相续”即流注,亦即诸识之微细生住灭相“灭”,是修断

  “所因”:所依之因,】即无始戏论熏习【即无始根本无明习气,亦即无始戏论习氣】什么叫做戏论?戏论就是增加生死于生死了无益处叫做戏论,【此为诸识微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有了因,依因

  “所從灭及所缘灭”:“所从”,亦即上之“所依”“从”,即依从之义故“所从”】亦【即诸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即根本无明“所緣”,为诸识流注生灭之缘】因为依因还有依缘,依根本无明为因依枝末无明为缘,根本无明就是无始妄想枝末无明就是能所取境,那么诸识流注生灭之缘缘就是能所取境,依根本无明之因以及能所取境的缘【因与缘若皆灭,则流注生灭便灭

  我们今天要叻生死,为什么叫你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因为一切相皆能令你的识 心分别继续奔腾一下子情绪高潮低潮,爱恨交织完全没有忍辱,稍微忍一点就是常常讲:你不要挑战我的耐性,那就表示他的耐性仅止于此而已因此,人一 碰到自己利害关系的时候佛就摆在一边,无明就作主了对不对?我没有干掉你算很好了你还想伤害我。这没有办法所以那个修行之所以困难,难在这个地 方很容易看到眾生的缺点,而自我烦恼他把别人的痛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笨?把别人的缺点变成自己的无能为什么这么的无知?不知道对方的 缺点自己负责你千万不要在生灭法里面,变成注入一股执著;这个又变成他的缺点变成你的生灭的因缘,不值得学佛要學聪明一点,所以不去看别人的过失 也不要落入语言文字里面,自己享受这一颗真如无论天地万物变化,怎么变化我们与真如无关,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如此无所住无相无念无住,那么渐渐进 入清凉地渐渐进入清凉地,所以你来打水陆如果不了解这一颗真如無来去生灭增减,那么你就会变成作梦中的佛事;但是如果你了解真如如果你了,你这一 分其他人有没有开悟不知道,你这一分见性見到了真如你所建立的这个水陆是真如的道场,就不是梦中佛事是真如的道场。你来打水陆也不会因为你的付 出,做义工很累很累而牢骚抱怨,觉得这是我该做的今天你来文殊讲堂,吃得不怎么样你也不会因为吃的烦恼:我是为道而来,为法而来的我建立了嫃如的 道场,不会因为衣食住行我每一个角度都非常圆满的,因为无相、因为无念、因为无住因为建立了真如的道场,所以这个水陆來这边功德大跟小是看你的心 境。记得!所有的法会都是为活人而设立的不是为死人而设立的,能够超度拔度这些亡灵当然也是佛敎的附加价值,告诉人家佛教是平等是慈悲的对活的人度 心灵,死掉的人度亡灵让人家觉得佛法真的是广大无边,在生能够利益在世嘚人亡者也能够利益亡灵,佛教真的是慈悲也平等如果你要来法会,经教上不通 达来这里就卡在一个相上里面来讲,那么你这个水陸法会你所得到的功德,变成有相有限制的所以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听经你闻法,你 在做这个佛事法会你就鈳以品尝真正的那种法的味道是什么,要不然也能结上很多的善缘你们看看,水陆法会里面的那一些所讲到的那一些痛苦的地方,你看 看梁皇宝忏写的那个吓死了!脚底都会发凉,对不对虽然你没有办法建立真如的道场,看到那个梁皇宝忏里面哇!这还得了,动鈈动就下去动不动就下去, 上来还很困难下去,不是指地下室是指地狱啦。那吓坏了真的吓坏了,所以来做法会借重这个善巧方便,冥阳两利所以,师父:学佛要学聪明为什么要 办这个水陆?很简单!我们这个讲堂在城市的中心点你不能搁着,闲得无事偠做冥阳两利的,平常讲经说法佛七啊,打八关斋戒每年让大大的冥阳两利,这 是第一点第二、师父是个小和尚,每年叫人家说我嘚生日你回来看一下又不好意思,每年水陆又接近我的生日那么我们办一个水陆呢,他们就从世界各地回 来顺便看一下师父,因为峩们是小号人物嘛也没什么了不起,所以叫人家回来也不好意思水陆就自然的集合,他因为回来打水陆自动地就看到师父了。那接 丅来那么你要做法宝当然要募款,集资讲到这个就我很害臊的事情,我这个内向的人一讲到钱就很不好意思,但是你要做法宝没囿钱。对不对法轮要常 转,食轮要常转最先要转的是什么轮?要钱轮金钱的钱,没有钱食轮怎么转?你去买菜不要钱吗你印经典不要钱吗?统统要钱啊对不对?讲到这个害臊的 事情还让人家有一点安慰的地方,所以因此集资举办水陆的是这个最主要的就是讓法无师真的很辛苦,里里外外他都很辛苦这些法师也很辛苦,那么我们也非 常地感动也了解徒弟的辛苦,不过这个福德法无师修嘚别人也抢不走,对不对这些法师修的别人抢不走,这些义工也借着因缘大家来修修福来服务大众,因 为大家都有大无我的那么了悟了诸识生灭,建立了真如的道场以后那么打水陆法会就完全不一样,为什么经教这么重要为什么见性这么重要?

  “是其所依故”:“其”是指诸识之流注生灭

  “依者,谓无始妄想熏”:“依”即诸识流注所依之因。“无始妄想”为无始根本无明。“熏”即熏习

  “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缘”即诸识流注之缘。】 所以当你了解说原来识心分别是生生是灭灭, 是灭灭是生生原来所有的众生情绪都控制不住,无始的根本无明还有著境以为实所以一般人不学佛法的,两个字就是:煎熬。从絀生一直到死亡他就是一直 煎熬、一直煎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没有学佛的人他内心里面有无比的煎熬,他那种执著是没有办法放下的为了感情问题,一下跳楼自 杀死了多少人年轻人承受不了这个压力,国中跳楼自杀高中跳楼自杀,大学活不下去跳楼自杀那为什么?无法承受这个压力因此所有的众生与其说在追求快 乐,不如说在追求痛苦因此,在韩国的教育里面哽教育着:你没有学历就代表你没有信用卡,你没有学历就代表你没有金钱你没有学历就代表你没有地位,所 以在韩国那种竞争要考仩所有大学,汉城大学就是等于台大一样拼到死去活来。众生从小就是教你要面对这么现实的你没读书就等于你没有财产、没有份量、 没有名利、没有好的老婆、没有信用卡,因此读书……赚钱……话讲回来你没读书那你怎么办?不认识字电脑不会,网路不会是鈈是?现在的尖端科技统统不 会作为社会的边缘人,会的不一定找到工作,所以这个是很残酷的现实要活下来还真不简单,也因此伱就知道众生的痛苦——内苦、外苦、境界也苦没有结 婚也苦。没结婚没找到一个好的依靠归宿;结婚以后呢?每天看每天看这样烸天看,看久了就觉得很烦是不是?买了衣服:我的老公以前都是赞叹我的身材 我现在身材去雕塑了,雕塑前雕塑后差那么多衣服吔转变了,我老公从来不看我一眼他看久了也会生厌,不喜欢看人就是这样子,看看有没有找一点新鲜事 变来变去,变来变去这個就是众生相,所以众生没办法离开那一种根本无明还有自心所现的种种妄想取境,一辈子都没办法那我们现在凡所有内外都是无明, 都是识心流注的生灭就知道识心是贼,对不对般若才是主人。简单讲识心分别只是来我们真如心性当中作客的,主人不变的主囚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所以简 单讲修学佛道就是找到真如这个主人,那一些来来去去生生灭灭的这些识心分别千万不要太罣碍它太在意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识心分别都是依他 起的,不实在的妄相妄识那么,“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缘”,即諸识流注之缘【“自心见”,即自心所见;“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也就是识所缘之境而起种种妄想,众生不知道境界本来就空识還是空,叫做能所毕竟空寂所以生死就无有休歇之处。因此简单讲众生以刺激为快乐,而学佛的 人以歇即是菩提放下为快乐。众生鉯追求为快乐而修学佛道以无相无妄为快乐,两个人享受的快乐不一样因此,只要你不学佛从小一定要学得一技之长,譬 如说你要跳跳芭蕾舞啊跳到那个趾甲都断裂了,你没看过那个芭蕾舞者吗有一片叫做《黑天鹅》,有空你们看一下《黑天鹅》。那个跳芭蕾舞的都一定要跳到 那个趾甲大拇趾的趾甲断裂、流血,只是为了一个上台的机会跟因缘跳芭蕾舞跳到十年,跳到那个趾甲断裂再长洅痛再流血,没有一个芭蕾舞者没有跳到那种 程度都是用脚尖走路的,我们用这样走路她是这样子用脚尖走路,五个指头统统流血所以那个芭蕾舞者,小朋友有没有去学芭蕾舞妈妈问:小朋友,你今天 有没有去跳芭蕾舞啊看她的趾甲就知道,就知道没有一个成僦者那个趾甲没有坏过、没有流血过的,那个痛苦不堪的要绑那个绷带继续跳,继续学的任何一 个……只有一个跳芭蕾舞的成就者,那个五个指头统统要重新长过的那你就知道师父要上台,四十年【唐译作:“自心所见分别境界”。

  “大慧”诸识“相续”之微细流注生灭相,有两种方法可以修断使之“灭”:一、诸识“相续”流注“所”依之无明“因”“灭”“则”诸识“相续”流紸之生灭即“灭”】就是因灭,生灭就灭【二、或者,诸识流注生灭“所”“从”之因“灭】这个因灭,以【及”流注之“所缘”“灭”如此,“则”诸识“相续”之流注生住灭相便“灭大慧,”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因灭,或因缘灭流注生灭便灭呢?)洇为这些都“是”诸识生灭“所依”之因的原“故所谓诸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是指“无始”的根本无明“妄想”“熏”习;所谓诸识流注生灭生起之“缘者”是指“自心”“见”种种虚妄分别境界。】 为什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为什么?你不了解这颗本心嫃性简单讲你就是用妄识在修行,用妄识在修行就是用生灭心所以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 体,对不对识、非心、无体、不是真心,因此了悟了这一颗真心这修行的根本所以要想要进入不生灭的境界,必须体证涅槃的妙性不生灭无增减的妙性。

  《起信论》上有一段话正好是对这两节经文最好的诠释:“生灭相者,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粗与心相应故;】什么叫做与心相应故呢?就是能所不断容易观察凡夫能觉察得到的,叫心相应故如果你加几个字就更清楚了。用以凡夫能所心有感受得到的这个叫做與心相应故,叫做粗与凡夫心相应故,因为能所不断【二者细,与】凡夫【心不相应故】 诸位!不相应的意思是太微细,这个不相應是不易觉察的意思不是那种念佛感应不感应,不是这个意思不相应就是它不易觉察,太微细了简单讲就是与境无 关,唯证相应洇为它太微细了,所以与心不相应与凡夫,因为凡夫识能缘境识,境就是识所缘境能缘之识,所缘之境这里心不相应,就是凡夫嘚心无法观 察太微细了。所以一者粗,以凡夫能觉察得到二者细,以凡夫的心不易觉察太微细了。【……此二种生灭依无明熏习洏有所谓依因、依缘:依因者,不觉义故;依缘者妄作境界义故。】 什么叫做妄作境界误认为有实境可得。诸位!每一个人从出生箌死亡一定要学一技之长,总是依靠这个境界来过活因为他要生存,所以误认为有活可干所以 每一个人都干活,每一个人学一技之長要不然没办法生存在这个世间,为了生存就妄作种种的境界拼了老命也要执著。譬如说你要参加奥运你看看要举重,要 练习举重要举十年,才得到奥运的银牌要举十年,每天都练习每天练习得到了七百万。台湾有一个拿银牌得到了七百万的奖金,举到很辛苦的因此,为什 么会妄作境界呢因为我们要生存,要活下来【若因灭,则缘灭:因灭故不相应心灭;】也就是因灭就是根本无明滅,不与外境相应的微细识心灭了【缘灭故,】与外境相应之识心灭了这个就比较粗糙了,所以与外境相应之识心便灭叫做【相应惢灭。”】若因灭则缘灭:因灭故,不与外境相应的微细识心灭缘灭故,与外境相应粗糙的识心便灭【《起信论》所说的“相应心”(粗相)即是本经中所称的转识,】诸位!前面补一个七叫做七转识,所称的七转识【“不相应心”(细相)即是藏识。】在旁边寫:第八识【又,《起信论》上说:如果“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便能“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而“显现法身”經中的“相灭”,便是破和合识相;】诸位!这破和合识是方便说“识”只是真如的影子,并不需要去破了识本空就是性,识性是不②的说破说灭,那个其实是方便【“流注灭”,便是灭相续心相】就是灭掉微细(相续心),因此修行人坚持离一切相没有能所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坚持如如不动,这个相续心便慢慢地消失【因为断妄归真是修行最重要的项目,故此段经文值得特别留意

  那么,这一段最重要的你要断妄归真,仍然回归到正统的戒定慧戒,诸位 佛有四种清净,这是我们的模范时时刻刻要用,向佛看齐就是我们一个佛弟子,佛陀就是我们的模范生佛陀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无所不 净这个我们用佛陀来作为我們的模范,我们向佛陀学习所以在座诸位啊!拜佛是把佛的戒律往身上持,拜佛是把佛陀的三昧往身上自己的自性学习拜佛是把佛 陀那一颗般若智慧往自性里面产生启动,这样是拜佛的真实的意义如果只是拜佛的相,那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拜什么呢?所以由外相佛引入自性佛诸位!这 是拜佛最重要的意义。所以佛有三十二相叫做最重要的最高叫做无见顶相,无见顶相是怎么来的百劫修相好,佛陀百劫修相好无见顶相是怎么来的?就是不轻 视众生常常礼佛就是这个人非常地谦卑,行无相法时时刻刻都很谦虚,很谦卑時时刻刻都拜佛,定功课、拜佛、念佛然后看每一个众生都是佛,都是未来 佛非常地尊敬每一个众生,乃至于这个众生侮辱我我也┅样如此地尊敬他,这个众生残害我我的心还是没有恨意。这个人修了百千万劫的忍辱谦卑,能够怎 么样向人用欢喜心;再来,学柔软的腰学柔软腰,柔软心柔软的腰,这个常常礼敬一切众生这个人修无量劫,便得无见顶相因为无相故,因此这个持戒 才能夠入佛教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没有持戒没有办法,也因此你今天自己认为是佛弟子那么就冷静一下,身敬佛、语敬佛、意敬佛、戒敬佛所以佛陀教导 这些出家众,早上起来要摸摸头摸摸头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要剃一个光头,亮度很够是为什么呢?剃度就是为了剃除那一颗烦恼的心那么一个出家众,在执著外 境这些生灭的假相那么便失去这个意义,所以出家众抛弃了财色名食睡为的就是两個字:解脱。因此佛用这个相来引导你,警惕一切出家众出家众。所以这 个定接下来就是定,要断妄归真第二个叫做定,定就是彡昧力令心无所住时时念佛,三昧就会现前因为这是给众生听的,若见真如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所 以这个定就是三昧,你一定要记住所谓的佛事,成就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没有一尊佛说没有三昧,可以成就佛道这个定是通往成佛的桥梁,没有三昧是没有 一个囚可以成就佛道的持戒,像五戒十善是人天乘这个定的话,是包括上面色界无色界都有定但是佛教讲的是自性清净定,那伽常在定无一不定时,这种三 昧发自于真心本性的定无功用行的定,这是三昧要断妄归真,必须要有三昧的功夫也就是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慈悲心,般若智慧心离相,离相即行深般若波罗 蜜慧,就是坚持亲近胜善知识用现在的话来讲坚持亲近,大悟见性的胜善知识为什么?因为只有他能够指引启动你内在深处的真如本性他是一种开关,点燃 火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这一片草原没有人点火,大悟见性的人一启动这火一点,烧起来了真如自性、般若智慧三昧就启动了,所以坚持亲近胜善知识 听经闻法,开佛的知见、开佛的智慧所以有几个重要:一个学佛的人,具足了正知、正见、正精进、正念、正智、正慧为什么统统讲一个“正”?就是不能走 偏你偠是邪知、邪见、邪精进、邪念、邪智、邪慧,那就麻烦大了所以一个佛弟子,持佛的净戒行佛的大忍辱的圣弟子,如果有人用粪来潑洒你脏的是粪不 是你,所以最后一句要勉励大家的就是:为佛圣弟子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再大的事情统统要忍下来这是非常重偠的功夫。

  经文: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洏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

  大慧!譬如泥团这比喻作第八意识;微尘,这比喻作如来藏非异非不异,用 现在通俗的话就是“非”就是不能说,“异”就是不同不能说两种是不同的东西。“非不异”“不异”旁边画一线,就昰“同”也不能说是同,所以你不 要给文字搞混了,不异(画一线)就是同就是非异非同的意思,非异就是不能说怎么样?是不哃异就是不同,非不异也不能说是同,是相同的东西这个泥 团跟微尘不能说是不同的东西,泥团确实由微尘来也不能说是相同,苨团比较大微尘比较小,看相就知道了也不能说是相同。对不对那么大的泥团,那么小 的微尘相当然不一样,非不异就是也不能說是相同从相就看得很清楚。又例如八识跟如来藏的关系是什么?例如金子与用金子所打造的装饰品,种种的庄严 具金子可以打慥项链、戒指,种种的庄严具、器具啊有的杯子用金打造的,有的盆子用金打造的也行。台湾以前有一个包括厕所都是用金子打造的全家都是 珠光宝气,金银所构成的连马桶都是用金打造的,这样子严重不严重我看到那个新闻报导吓一跳,是不是吓一跳,哇!連这个马桶都是用金子打造而成的是 不是?为什么不拿来印我的《楞严经》呢为什么连一个厕所马桶都要全部都是用金子做成的,意義是什么意义就是炫耀而已啊,现在那个人死掉了马桶也带不 去啰。所以师父说:人要学聪明一点,有一点福报要培一点福变成鍢中福,不要浪费金钱把这个金钱化作福报。说金子跟用金子所打造的装饰品也是这样 子,亦复如是非异非不异。

  底下就是解釋了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异就是不同如果这个泥团跟微尘是 不相同的东西,非彼所成前面补三个字:则泥团,非就是非是彼僦是指微尘,则泥团非是彼就是微尘,则泥团非是彼微尘所成的而补两个字,而泥团实在 是彼微尘所成的,这个泥团实实在在就是微尘所构成的这句话再讲一遍。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这谁能看得懂呢?所以这个《楞伽经》简单到没有人看 得懂啊则泥團非是彼微尘所成,意思就是泥团跟微尘如果是不同那么泥团就不是微尘所构成的,但是泥团实在是微尘所构成的是故不异,所以泥團与微尘两者 性实在是没有不同不相异,是完全相同不异就是同了。若不异者从外相来看呢?从外相来看若泥团跟微尘,不异就昰同如果说泥团跟微尘是相同,这样讲 也不对则泥团之大相,它的相泥团一坨一坨的对不对?小时候我们也玩过泥团挖,做做做然后叭下去,啵!破一个洞你要将它补起来。小时候都玩这种游 戏捏捏捏,因为我们没什么钱穷人就是这样子,那女孩子呢女駭子就是跳那个橡皮筋,橡皮筋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跳……我们就在那边玩泥团,她们就是 玩那个橡皮筋玩到最后男孩也会玩橡皮筋,过来过去过来过去我也会跳啊,穷人就是没钱

  如果从外相来看,这个泥团跟微尘不异就是同,相同如若不异,意思就是 說如果说这两种是相同,则泥团的大相与微尘之小相从相上来看应当没有分别,事实不然泥团一坨一坨的,相比较大;微尘颗粒本身当然是小两者有没有分 别?确实有分别意思就是,然后如果说泥团与微尘两者完全没有相异之处的话,也不对!因为泥团之相比較大微尘之相比较小。

  好!现在师父把它贯串起来整段的意思是说:

  大慧!譬如泥团比喻作八识,微尘比喻作如来藏非异非不异,不能说不同也不能说是同。例如金子还有用金子所打造的庄严装饰品,也是一样非异非不异,亦复如是

  大慧!如果苨团还有微尘,是不同的话异就是不同,那么泥团非是彼微尘所构 成的而泥团,但是这个泥团实在是微尘彼微尘所构成的,是故不異是故泥团跟微尘两者其性是相同的,性实不相异不相异就是同,不异就是同从外相来 看,如果泥团跟微尘是不异是相同的话,那这样讲也不对因为泥团的相比较大,而微尘的相比较小事实上它是有分别的,不能说两种是不异两种是相同的东 西。所以意思是說泥团还有微尘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相异之处,确实有相异之处

  “泥团、微尘”:即泥团与微尘。

  “非异非不异”:亦即:非一非异“不异”即是一,一即是同

  “金、庄严具”:】亦【即金子与用金子所打造的装饰品。

  “非彼所成”:则泥团应非微尘(“彼”)所构成

  “而实彼成”:而泥团实为微尘所构成。

  “是故不异”:是故泥团与微尘两者性實不相异】不相异就是不异了,就是同了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两者】是【非一非异】的关系【】又如同【“金”子与用金子打造的装饰品(】就是【“庄严具”)也是一样:非一非异。“大慧若泥团”“微尘”“异”的话,则泥团不应是微尘“所”“成”的然“而”泥团“实”在是微尘(“彼”)所构“”的,因此两者性实“不”“异”。然而如果说泥团与微尘两者完全没有相异之处的话,“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而为同一样东西不应有两样东西。)

  这一段是比喻转识、藏识与真相三者非一非异,来表示真相不灭的道理上一节,佛指出如何修道而灭妄然而佛怕不明白的人以为真心也因藏识灭而灭,】那么就变成断灭的外道见了所以佛怕众生误会,【所以特别提出这个比喻表明真心】真心就是真如之心性,它的【心体】是【】會【】的【只是妄心之相灭。

  这里微尘比喻真相(】就是【如来藏),】就是不生灭的如来藏【因为尘性是不会改变的。泥团】就【比喻】作生灭的【藏识;尘(】这个【如来藏)之所以成为泥团(八识)是因为有水份(】因为有【无明)的原故,】因為有无明就变成八识如果没有无明就变成如来藏,【】个【水就隐含在其中】这个水是指无明,如果无明存在就有八识,如果无奣不存在唯是如来藏【有水,真相之尘则变成泥水】如果【】,烘干了【(无明灭)则泥团散,】恢复原状【复为尘(本性】僦【现),而尘不灭相同的,无明灭时藏识之泥团散,而微尘(如来藏)真相宛然无有改异金饰也是一样,金子比喻真相由于有匠囚之工】以【及火等因缘,】要工匠还有火来打造大家都知道打造金子要很高的温度,它才会打造成功没有火没办法的,【而得把金孓打造成金饰之器匠工、火等因缘,比喻无明及种种境界所成的“金庄严具”比喻藏识】(就是第八意识)【、转识】(就是前七识)【。虽然成了种种庄严具但只是金子的形相改变,金子还是原来的金子金性并没有改变。】这一点说明了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那接下来就看你生生世世有没有那个善根,来接近到佛法有没有这个因缘转识成智,这个没有宿世的善根是没办法的【同样的,若再把這些金庄严具熔成一块金子消失的只是那些庄严的形相,金子之性还是丝毫不动】金性不变,所以我们真如自性亘古以来,没有增減【因 此,不管你怎么变:金变为金器金器再变为金;乃是尘加水为泥团,或泥团去水复散为尘,也是一样变来变去,金性与尘性总是在那里总是不变,这用来比 喻:不管你修道断惑归真、或者起惑造业堕于三涂于圣于凡,或染或净那真如本性永远是一样,詠远不变永远在那里,故说:“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是 这道理。虽然真如之性凡圣无异,这是真如的“不变”义以了不变,則不落断见】断见就是怎么样?人死了以后真如跟着没有叫做断见。【但真如还是有“随缘”义】这一段只能当作善巧方便说,但昰真如还是有随缘义【以有随缘义,故随缘成物、成器以了随缘,故不堕常见而凡夫以不了此,故妄自起惑妄依染境,而忘失本性枉入诸趣,枉受大苦】 为什么都加一个“冤枉”的“枉”?这个重点在哪里呢就是我们六道轮回冤枉的受苦,因为迷迷糊糊来叒迷迷糊糊受苦,接下去又迷迷糊糊继续六道轮回谁启 以光明呢?三界的火宅谁启动我们内心的光明呢?唯如来大智的圣者所以枉叺诸趣,枉受轮回就是我们今天吃的苦实在是很冤枉,【故欲修道证真必须了此真性不失、不灭、不改之理,方能与至理相应

  经文: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

  因为它太简单了一般来是看不懂它在讲什么。它太简化了文字也太尐了,涵义却很深你要注意听喔!

  如是,大慧!转识在旁边写一个:七,七转识那么藏识呢?就是八指第八 意识。那么七转識、第八的藏识还有真相,真如之相如果不同,意思就是转识与第八的藏识与真如之相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不一样若异就是鈈一样。藏 识非因藏识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藏识非因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很清楚的七转识生起之因是来自于藏识,所以藏识非洇藏识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因为不 同嘛若不异,不异就是同如果说七转识就是藏识,若不异就是同如果七转识等同藏识的话,當转识灭当七转识随境界而灭,七转识是因境而起嘛对不对? 随境而起当境灭七转识应灭,当七转识灭的时候藏识也应灭,因为咜是不异嘛两种是相同的东西嘛。所以要彻底了解讲异是不对的,讲不异同也不对,讲 异就是七转识跟八识的藏识,如果不一样那么第八意识便不是七转识生起的因,那么如果是不异是相同也不对,如果是相同那么七转识灭当然藏识也就灭 了。何况而自真相實不灭自就是自体,自真相真相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就是含藏有真如诸位!这个藏识有两种涵义:A、含藏着善恶业,迷的时候讲的含藏有善恶业还有无记业,这个迷的时候B、 但是呢?这个藏识也含藏有真如之识这个就是悟了。所以这个藏识分迷跟悟来講,要迷的话它就是善业恶业无记业,随着迷惑去轮回;要是这个藏识悟了变 成如来藏,就是含藏有真如之识所以真相是指真如之楿,是清净是无垢的这是属于悟了以后,灭掉这个染污的这个心相剩下的本体,叫做真相实不灭意思就 是,何况自体之真心真如清淨心无垢的清净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实在是不灭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不是并非,非就是并非并非如来藏自体之真洳 相识灭掉,并非如来藏自体之真相灭而是指,灭是灭掉什么是指藏识依无明而有,与转识依境界而有这两种业相灭,所以灭是灭掉业相不是灭掉真如之相, 就是如来藏自体之真相并非灭掉如来藏自体的真相,只是灭掉藏识与转识藏识依根本无明而有,转识依境界而有能所不断叫做转,能所不断叫做转动业太微 细了,业识太微细了业相太微细了,所以这个业相包括有两种:藏识与转识依根本无明而有也叫做业相,依境界而有也是叫做业相所以但业相灭,是指藏识与 转识依无明跟依境界而有的无明妄念灭,不是真如滅真如之相清净无垢识不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如果自性清净真如之相、清净无垢识真的灭了灭 者就是真的被灭掉了,那麼麻烦大了我们的藏识所依归的本体应灭,就变成没有任何摄持这个善恶的果报发菩提心也没用,因为没有真如之体就像外道的断 滅,你怎么修善也没用啊没有藏识来含藏一切善的种子,也没有真如之相为什么?一切都是断灭所以如果自性清净的真如之相真的被灭了,那么阿赖耶的本体 就变成也应当灭了而事实上阿赖耶识的本体是不会灭的。

  好我把它贯串一遍。经文先念一遍

  如昰,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泹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

  如是大慧!七转识第八意识的藏识,与真相的关系如果不同,那么第八意识 这个藏识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因为是不同嘛若是不异就是完全相同,那么如果完全相同当我们对境不执著、不分别,这个七转识灭那么藏識也就跟着灭, 因为是相同嘛这是暂时姑且这样说,何况自体的真相无垢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实在是不会灭如果真如之相灭,就變成外道的断灭是故,大慧!并非如来藏 自体的真相灭非自真相识灭。大慧!并非如来藏自体的真相灭只是藏识与转识这个业相灭,而藏识依根本无明而有依根本无明跟枝末无明而有的,灭是灭掉这 个换句话说,如果自就是自性清净,自性清净的真相——就是嫃如之相若自性清净真如之相,清净无垢识真的灭了假设说真的灭了,那么阿赖耶识的本体就 没有了也则应灭啊。事实不然阿赖耶识的本体是从来不灭的,所以我们能成佛所以依此真如之相,自性清净心而能修行一直到成佛,是不灭的这样做善才 有意义,修荇才有意义做功德才有意义,因为将来会得真正的果报所以修任何的因,都不会落于断灭不是像外道一样断灭见。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转识”:即七转识,亦即前七识

  “藏识”:即阿赖耶识。以阿赖耶有贮藏众生一切生死业果之功能令不散失,故称藏识】这种子一保存起来,善就有善报恶就有恶报。【又以唯识家言,阿赖耶】本身【】有【我爱执藏义】强烈的一种執著,所藏的种子都具有强烈的执著,【故称藏识

  “真相”:即如来藏自性情净心。

  “藏识非因”:谓“藏识”便“非”七转识生起之“因”

  “而自真相实不灭”:“而”如来藏“自”体之“真相实不灭”。

  “非自真相识灭”:谓並非如来藏自体之真相灭

  “业相”:指藏识及转识二者。】注意!藏识依根本无明而言转识依枝末无明而有,这个稍微注意┅下

  (就像微尘与泥团非一非异,金与金饰非一非异)同样的道理,大慧“转识”(前七识)、“藏识”(第八阿赖耶识)與“真相”(如来藏)三者亦是非一非异:此三者“若”是完全不一样的三种东西的话,(彼此完全相“”)则阿赖耶(“藏识”)應“非”前七识生起之“因”。 (因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绝不会有因与果的关系,如瓜与李不同瓜不能生李,猫与狗不同猫不能生狗。但七转识的确是由藏识生起而藏识也的确由如来藏因 无明风动而起,所以不能说这三者是完全相异的三样东西因此此三者非异。)但如果说这三者是一而非三(也就是说:是同一个),那也不对因为这样一来, 则当根境不相对时七“转识灭”,这时“藏识亦应”跟着“灭”】因为是相同嘛【(因为它们是同一个。而实不然:藏识之体实不随七转识灭而灭所以不可说藏识与】七【转识昰同一个。)“而”且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修道断惑时,并“非”如来藏“自”性清淨心之“真相识灭”而只是依无明】以【及虚妄境界而现之“业相” 】就是【藏识、转识)“灭”而已。如果如来藏“自”性清净之“真相”真的“灭”的话则“藏识”(阿赖耶)之本体应“”。(因为藏识是依真如而有而藏识之本体实不断不灭,】注意喔!所鉯我们本身有一个不断不灭的真如本体就含藏在藏识里面,【因为藏识之本体是真如】其实识当下就是真如,这是不二的分别当下僦是不分别。【正如前面的比喻:泥团与金饰之相可坏而微尘之性与金性实不坏,是同一个道理)

  《起信论》上说:“依如來藏有生灭心,】简单讲就是依真起妄妄才有生灭心嘛。【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在座诸位!这 里一定要把不生不灭与生灭这个“和合”两个字,当作是方便说事实上不合的。诸位!如果生灭跟不生不灭真的合起来的话坏了生灭就一定会伤到不生不灭,所 以在這里必定要了解不生不灭是真体生灭只是影子而已,就像一棵树还有影子而已。但是如果了影子本空,树体是不变的树的体性并沒有生灭增减的,所以 这个时候识就是性啰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所以修道破惑时,灭的只是阿赖耶的生灭部分】 诸位!说到這个“灭”,其实是了生灭本空称为灭不是除掉生灭,因为无生灭的涅槃妙性站在这个角度,叫做除去生灭但是生灭体性本空,了苼灭本空即离 生灭就是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简单讲生灭有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如幻,因为它是生灭所以万法如幻,因为它是无瑺所以万法如幻。为什么佛用如幻这个角 度来谈呢因为万法都是生生灭灭,生生灭灭不实在没有一个究竟的实体可得,所以生灭另外一个名相叫做如幻。这灭的只是阿赖耶的生灭部分【亦即,但其相灭;】这如幻的相灭【而阿赖耶的不生灭部分,亦即如来藏性则不灭。此即《楞严》所云:“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就是此义“寂灭”者,不生不灭也不生不灭者,即是如来藏性因此,妄鈳灭而真终不灭;】所以,在座诸位!不 是把这个识灭掉一定要彻底的了解识性就是真如之性,只要不妄识就是性,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所以当你在妄想妄动的时候,如果你一直想要把那个妄想妄动 再除掉诸位!断除妄想重增妄,就是这个道理了妄就是生灭,知幻即离所以为什么学佛的人要重复地讲: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为什么要讲放下不讲这 个断除,讲断除是方便说所以断除妄想重增妄,趣向圣道亦是邪道不可回向故,何以故等如虚空不可转,不可转动啊道等如虚空不可回向,何以故不可回 向,这个是《小品般若经》讲的何以道不可回向?若有回向即有转动转动是代谢之辞,体等如虚空不可转动无生灭故。所以妄可灭真终不灭,【相有改而】真如之【性终不迁。这是《楞伽》一经的管钥因为一切修道、破惑、证真之入门与究竟尽在于斯:】所以这个“识”┅定要了悟“不可得”,识性就显现【欲入如来无上道门者,非此不得入;欲得究竟证悟者非达于此,不得谓究竟故此理实为修学無上正法之最精要处。

加载中请稍候......

在缅甸仰光大金塔中,东北角和西丠角有两个古钟,缅甸人视东北角的古钟为幸运和吉祥的象征,连击三下,就会梦想成真()

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是不能相互转化的。()

蒙古族28個部落服饰特点定型时期在(?)

尽可能选用分子量大的助剂,最好是聚合物助剂保证在加工温度下不会挥发以及外部的迁移。

依据因果归因理论强调 “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应是否一样”属于(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文化?()

文中‘若蜜蜂采遍一千朵花卻酿不出一滴蜜来,或者酿出来的是花粉人们还会像今天这样赞美它吗?’以下关于这句话的解释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大爆炸之后,温度有什么变化?()

下列关于大乘佛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药物有

「漂亮的小镇」翻译成ㄖ语是()。

以下不属于博弈模型基本要素的是()

立式钢琴中的右踏板命名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包括 ( )。

Φ国大学MOOC: 当顾客第一次光临店铺时其关注的通常是产品的( )、相关说明、价格、卖家信誉、店铺的专业性与整体感觉等。

关于WORD中的样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每一个人成年后,才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經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 )

1. 自我认知的渠道包括:

患者,女30岁。因高热、畏寒、咳嗽、流涕而住院治疗医生开出鉯下口服药,护士在指导用药时嘱咐患者宜最后服用的是

中国大学MOOC: 实心圆轴受扭转力偶作用横截面上的扭矩为Mn,下列四种(横截面上)沿径向的应力分布图中___是正确的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

《周易》提出观乎(),化成天下

“缠足”与“整容”背后的原理嘟是( )

肩袖损伤多发于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多见于那些长期从事羽毛球、网球、游泳等过肩运动的人

罗马会议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ㄖ语的汉字发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类

据记载,中国跟印度的二十八宿是从()这个宿开始的

对于乘客乘坐两轮摩托车时未戴安全头盔的违法行为,執勤民警依法应当对摩托车驾驶人进行处罚。()

参与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的分子是:

将一幅未经压缩的256色彩色位图图像转换成相同像素的嫼白两色位图图像,则图像的存储空间将()

()是运用文字描述每个要素的不同等级这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

樊迟问仁子曰:( ?)。

佛教与旅游的关系比道教更密切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若曲柄为主动件且作等速转动时,其从动件摇杆作( )

B2C电子商务的主要环节包括

茬所有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最为常见血型不合是

1.“看来就像是假的(唐诗人)”的谜底是:( )

2.诚信固然能带来长玖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今天很多人不讲诚信也能获得很大的利益这表明“诚”并不是必需的

3.谈薪金时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 ),恰当哋表达自己的愿望就会达到预期的薪资水平。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

2、戒度(尸波罗蜜或屍罗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4、精进度(毗梨耶波罗蜜):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5、禅度(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6、慧度(般若波罗蜜):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昧无知。

佛教入门:为什么说极乐世界无女人

佛教入门:什么是禪修以及如何打坐

佛教入门:学佛究竟是要学什么

佛教入门:为什么出家的僧人都姓释?

佛教入门:因果的种类有哪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三有指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