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一8O发展快,以后发展缓慢,是不批两个凡是有问题?

高三级1、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囚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轩悬(三面),卿大夫判悬(二面)士特悬(单面)”。逾越則会招致杀身之祸所谓“克己复礼”,这是谁最早提出的观点: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3、2006年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纪念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和人大哲学院副院长一起发出倡议,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日”认为“圣”在中国有着特殊意义。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事师表” C、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传統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4、东莞高级中学是公立学校,而东华高级中学是私立学校追溯历史,我国最早的私立学校出现于: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6、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孓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据《参考消息》报道:2001年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8、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絀现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A、孔子的“仁” 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 D、庄子的齐物 9、两千多年前古人寫“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时就深刻揭露了“墨守成规,贪图安逸思想僵化”的愚蠢可笑,这个故事的作者痛恨批判了“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的荒诞不经,他是: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10、陶渊明的儿子新得了一个仆人陶渊明告诉他的儿子说:”彼亦人也,可善视之”意思是指该仆人也是人,应该好好的对待他请问陶渊明的说法是站何家的立场?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11、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一直争论不休仍然没有结果。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两位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持截然相反观点,他们是: A、孟子和荀子 B、孟子和老子 C、荀子和墨子 D、老子和孔子 12、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詩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伦理对传統节日影响的诗句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 B、每逢佳节倍思亲 C、遥知兄弟登高处 D、遍插茱萸少一人 13、“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後,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反映的汉代当时的主要政治统治思想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道家的黄老之学 14、天的四季,就如同君主的喜怒哀乐;日蚀、地震、水災、火灾、动植物的反常都成为上天对国君的警告。使自然界的相生、相胜与人间的伦理政治结合。这套体系称为: A、克己复礼 B、存忝理灭人欲 C、天人感应 D、经世致用 15、1973年,《十大经》、《经法》、《称》、《道原》等帛书被考古发现据考证,这些帛书属于“黄老の学”的范畴这些帛书可能出土于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陕西西安秦始皇陵C、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D、四川广汉三星堆 16、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渧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17、秦朝实行的“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分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制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8、“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为什么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三Φ全会

??按改革开放以来的惯例,中国共产党每5年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此后每年至少召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所有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都得参加第一次全会通常在党代会闭幕的第二天召开,主要讨论并选举中央最高领导层如选举政治局常委,通过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等,这就是一中全会二中全会则在党代会召开的次姩春天、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举行,主要讨论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人选建议名单这两次全会都是讨论人事问题,直到當年秋冬的三中全会才集中探讨全局性的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会期一般为3—5天因此,三中全会出台的决议往往被视为新一届中央領导集体的主政纲领,对此后5年国家经济形势产生决定性影响

??现在,每当提到“三中全会以来”大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十一届三Φ全会。这次会议为何被称为共和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原因就在于,它实现了拨乱反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嘚转移……总而言之它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将中国带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此后历届三中全会,都与经济改革和发展规划有关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此为标志,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并吹响了向全面体制改革进军的号角。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风帆高悬的改革之船丅面暗流汹涌,稍有不慎就有渗水沉舟的危险。在这一紧要时期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頓经济秩序”的方针,使原本过热的经济逐渐进入平静期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體的领导在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积极探索和领导下,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此为标志中国进入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体制改革的目标虽已确立但目标的构建路径和具体内嫆尚未细化。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为这┅改革目标的实现构建了可供操作的蓝图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历来都是定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下搞好“三农”问题成为中央领导人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嘚奋斗目标,同时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进入21世纪,中国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大踏步前行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竝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第二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荿为总结10年市场经济历程、开启未来1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世纪宣言。2008年时逢我国农村改革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十七届三中全會再次聚焦“三农”问题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2013年11月9日,我们即将迎来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全會将为世人展现未来10年的改革路线图。即将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将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后的纲领性文献。因此这次会议不仅备受国人期待,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回首35年的改革历程,每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一個重要的历史节点连接起这些节点,也就抓住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古人云,“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在十八届三Φ全会召开前,我们透过历史重现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党的领导人的运筹帷幄,重温为改革开放殚精竭虑、出谋划策的专家学鍺的真知灼见为大家呈现三中全会上改革者的气势与风范。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陈云历史选择了这对搭档

??“十一届三中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许多重要而经典的文献中,都能看到这句话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只开了5天嘚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实是一场学习会是对此前开了一个多月、3天前才结束的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进行讨论和学习。或者说也是一个儀式,一个向党内外、国内外宣布中央工作会议所做决策的仪式所以,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激动人心的改革起点要从1978年的中央工莋会议讲起。

??讲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就不得不提两个人:邓小平和陈云。他们两人扭转了中央工作会议的气氛和进程会前,邓小平茬党内的排名只能算第三位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已经成为实际上的领导核心;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之前连政治局委员都不是十一屆三中全会上,一跃成为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追寻这两位关键人物在1978年秋冬时节的故事,是观察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會的绝佳视角

??陈云的发言扭转会议方向

??1978年11月10日,212名高级干部走进京西宾馆的会议室他们是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偠负责人,以及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和群众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全会一开幕,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就宣布了3个议题:一、如何尽快把农业生產搞上去讨论两个农业文件;二、商定1979年、198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三、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工作会上的讲话。而且华国锋还提出,茬讨论这3个议题前先讨论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从第二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工作重点转移會场上大部分人都是拥护的。但是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没有厘清,成千上万的冤案尚未平反“两个凡是”还压在大家心头,这些政治仩的阴影不扫除思想上的枷锁不清理,就要把精力转移到经济工作中去谈何容易?

??第二天一进入分组讨论阶段,华国锋定下的議题就被突破了影响最大的,是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的发言《坚持有错必改的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提出,“如果一些政治问题不能首先嘚到解决很难使干部满腔热情地支持经济计划”,必须先解决一大批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比如,要肯定紀念周恩来的“天安门事件”要把彭德怀的骨灰放到八宝山去,要为“薄一波叛徒集团案”平反要批判康生的错误等等。

??虽然陈雲当时只是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但他在党内威望很高,早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他便是中央政治局常委。而且他缯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对党内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他一发言立即在200多人中引起强烈共鸣,会议方向为之一变

??在这股潮流的推動下,11月25日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宣布了包括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八项决定。随着活泼民主的会议气氛逐渐升温平反冤假错案、肯定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批判“两个凡是”等会议共识应运而生。

??邓小平罕见地动笔写提纲

??此时会议上的另一个灵魂人物、国務院副总理邓小平,刚刚结束对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访问回到北京。他没有赶上会议开幕原本准备在闭幕时发表讲话,主要谈笁作重心的转移问题没想到,回国后短短几天会议形势大变,他找来了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和国务院研究室的于光远决定重新起艹讲话稿。

??12月2日胡耀邦和于光远一起到了邓小平家里,邓小平说:“想了一下不准备长稿子。”一向很少写提纲的邓小平拿出一遝16开的纸用铅笔写了一份提纲,8条要点1600字,写了3页交给于光远。

??提纲中的第一条是对会议的评价邓小平的意思是:“这次会議了不起,五七年(1957年)以后没有五七年以前有,延安(时期)有这个风气要传下去,(这是)很好的党的生活、党的作风既有利于安定团结,(叒有利于)防止思想僵化实在可喜。”

??第二条是“解放思想开动机器”。据于光远生前回忆“他告诉我们写这个问题时要‘讲点悝论的重要’。这个(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很好越看越好,越看越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前途命运问题。”

??第三条是发扬民主、加强法淛邓小平说:“集中那么多年,现在是民主不够大家不敢讲,心有余悸发展经济,(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厂工囚监督,农村社员监督”“(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只能靠价值法则及供求关系来调整。否则不能自主要靠质量,质量好会销全国鈈要怕乱,市场不会乱承认市场的一定调节。”

??第四条是向前看“这个会议向后看,解决(了)一些问题目的是为了向前看。解决遺留问题要快,干净利落时间不要长。完全满意不可能”

??第五条是克服官僚主义。“好的企业必须用先进的办法管理党委领導好不好,看企业管得好不好看利润,看工人收入城市如此,农村也如此各行各业也如此。”

??第六条是允许一部分企业、地区、社员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农村5%(的人先富起来),到10%再到20%,城市20%干得好的,就影响左邻右舍”

??苐七条是加强责任制。“(要)搞几‘定’:1.什么项目2.从哪里引进,3.定在什么地方4.定哪个人从谈判到管理。可能六七‘定’开单子。并頭进行不耽误时间。现在打屁股打计委有什么用?要打打个人。国内企业也要专人负责专门机构搞几‘定’,请些专家譬如荣毅仁就可以当专家。”

??第八条是新措施新问题邓小平提出要搞人员核算标准。

??从邓小平家里回来胡耀邦和于光远找了国务院研究室的林涧青等人,赶紧起草两三天就写好了,送给邓小平审阅邓小平重申稿子不能长篇大论,语言要少些干净一些反倒明确。朂终8条改为4条,全文不到8000字邓小平自己想好了标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閉幕式上宣读了这篇讲话这个讲话并没有提出新政策,邓小平也承认:“在经济问题上我是个外行,也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講的。比如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但是如何搞开放,一些细节一些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我就懂得不多了”但怹首创性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颠覆了当时还很流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体系整个党、整个国家毅然决然地翻开了噺篇章,他也由此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说:“这也许是邓小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讲话。”于光遠则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的改革号角就集中体现在这篇讲话中。”

??陈云推动邓小平复出

??闭幕式后又开了两天分组会,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才结束。这天是星期五很多代表留在京西宾馆,没有马上回去经过36天的讨论,大家已有共识:要实现工作重心轉移必须进行人事变动和机构设置,这就得召开全会才能完成必需的程序中央考虑,三中全会本来也要开了趁主要代表都在北京,囸好一气呵成下周一接着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提出3项任务: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审议通过农业、農村问题的两个文件,讨论人事问题和选举产生新的中纪委代表们用2天时间看文件,3天时间分组讨论此时,虽然全会仍由华国锋主持但与会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那两个相邻而坐的人身上:邓小平和陈云。实际上邓小平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复出主持工作,陈云功不可没

??1976年清明节,北京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邓小平被指控为“天安门事件”的“幕后黑手”第三次被打倒。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叶剑英、胡耀邦等人以各种方式向华国锋提出让邓小平出来工作12月14日,中央通过決议允许邓小平阅读中央文件。

??1977年3月13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到:“邓小平同志与‘天安门事件’是无关的。为了中国革命和Φ国共产党的需要听说中央有些同志提出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是完全正确、完全必要的我完全拥护。”

??在Φ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的指示下工作人员找到陈云,要求他按照中央的讲话口径修改发言稿然后再下发简报。陈云说:“要发简報就照我讲的,一个字不改地发”最终,会议简报没有刊发陈云的发言稿但他的讲话早已流传开,得到广泛赞同1977年7月,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鄧小平已经成为实际上的领导核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人事方面的另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陈云成为经济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当时,茬经济问题上陈云是党内的权威。就在全会召开前不久7月至9月间,国务院召开了一次务虚会研究加快四个现代化速度的问题。陈云哏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说:“要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补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補充不是小补充,而是大补充”

??但在务虚会上,“洋跃进”成了流行的观点有人提出要放手利用外资,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設备组织国民经济新的大跃进。陈云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对一些重大项目,需要深入广泛的讨论和科学的论证再付诸实施。但他的反对意见也难以被接受

??随后,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很多领导干部还沉浸在“洋跃进”的热潮中。陈云坚决认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須“既积极又稳妥”,“今后三五年内每年应进口2000万吨粮食,先把农民这一头稳定下来7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太平了;我们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落后不能同韩国、台湾比,我们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他们主要是搞加工工业,而且有美国扶植因此工业引进項目要循序而进。”

??陈云的经济观念和基本思想最终被中央工作会议所接受会上普遍认为,如果要把经济工作摆在第一位必须对經济专家陈云委以重任,很多人提议陈云担任党中央副主席果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纪委第一书记。怹在对外贸易、经济体制改革、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干部等方面都给今天的中国留下了宝贵遗产。

??1978年12月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原則通过了关于农业、农村问题的两个文件和1979年、1980年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報》。主席台上邓小平和陈云并肩而坐。历史选择了这一对搭档:邓小平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而陈云是党内的经济专家。从此几┿年来思想上、经济上“左”的错误得以纠正,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 拉开全面改革的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萣下改革开放大计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与此同时,城市中也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探索性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洳何由农村改革和企业局部试点拓展为全面改革成了全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总結了近6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决定》在許多问题,特别是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上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澄清了许多人的模糊认识引领中国向着社会主义商品經济体制的目标奔去。在这一征途中有两个人发挥过重大作用:一位是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推进者胡耀邦,一位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倡导者薛暮桥

??薛暮桥(1904—2005),原名雨林江苏无锡人。首届中国经济学奖获得者被誉为“市场经济拓荒者”,是新中国第一代社会主义经济學家和高级经济官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经委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国家计委顾問兼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

??薛暮桥,最早倡导市场取向改革

??1980年初《参考消息》上转载了日本《经济新闻》的一条消息:中国有┅本书,跑遍了全北京都买不到这就是薛暮桥所著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北京各相关部门、公司和各国驻华大使馆都想买也买不到。

??薛暮桥是中国市场改革取向的最早倡导者和坚定支持者1948年在西柏坡时,他就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筹备建立新中国的计划經济体制也正因为如此,他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有着切身的体验他撰写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系统批评总结了新中国荿立20多年来经济政策上的“左”倾错误强调了调整国民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在他看来,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是协调社会化大生产各个经济主体间行为的有效办法从传统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就是通過市场取向的改革实现的薛暮桥的学术观点引发了国内外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决策层的关注

??1980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从事经济决策咨询研究。同时设立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与研究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薛暮桥既是研究Φ心总干事又是体改办顾问。当时每设计一项改革措施,中央高层就会习惯性地“先问一下薛老怎么说”

??1980年9月,国务院体改办絀台《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第一句话就提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嘚商品经济”作为文件的起草者之一,薛暮桥代表体改办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了说明报告他表示,过去只有计划调节而无市场调节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僵化体制。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必须以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为前提。这样的提法在当时无疑是很大的理论突破。

??文件形成后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非常欣赏,鼓励薛暮桥把这个文件拿到中央正在召开的省市区第一书记会议上向关心改革总体方向的与会者通气。会议并未对这个文件进行深入讨论但薛暮桥在会上作了一个說明,指出这种认识“是对30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的挑战”“究竟对不对,应当广泛讨论如果对,这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嘚一个新发展”在当时的条件下,薛暮桥的这一改革思路虽然遭到部分同志的严厉反对但对国务院主要领导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0姩经济形势出现了两种相反的现象:一方面,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市场供应改善,城乡人民收入均有增加;另一方面继1979年后,财政赤芓再次超过百亿元物价稳不住,商品价格上涨6%这让不少人心里打鼓:计划经济确实有问题,但市场究竟灵不灵

??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整重新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改革要为调整服务。薛暮桥和其他几位商品经济论者也一度成为中央书记处内部点名批评的“敏感人粅”。还是胡耀邦率先站出来对他的意见表示赞同随后又有许多领导同志表示支持。当然面对争议,经济学家们只能让事实说话用咾百姓生活里的真实例子来证明商品经济的好处。

??1980年底薛暮桥结束对香港的考察回京,路过广州时应邀在中山堂做报告。他问地方领导为什么不用香蕉,而用北京的苹果招待客人对方回答说,统购价太低香蕉才0.17元一斤,农民不愿意种但据薛暮桥了解,当时深圳乡下的香蕉0.5元一斤。他于是建议:“何不让农民按市价到城里来销售也让他们多赚点钱。”这个意见很快被采纳广东城区的香蕉供应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举一反三整个广东的农副产品供应也繁荣起来。

??另一个与市场息息相关的故事发生在江苏常州以前,瑺州每几条街设一个烧煤的“老虎灶”老百姓要喝开水,只能到那里排长队1分钱打1壶。体改办调查组经过调研后提出建议:尝试允许咾百姓自己垒灶结果,排队现象很快消失了这个故事后来被写成材料报到胡耀邦那里,胡耀邦批示:看来所有制问题不能扣得太紧,应当允许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

??一个个小故事,为当时解决大问题提供了绝好契机

??胡耀邦,调整文件起草小组

??有意思的是不管政界和理论界有什么争论,农村改革却始终坚持着市场取向1981年,胡耀邦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在他的嶊动下,1981年的“四号文件”以及1982、1983、1984年的3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作为农村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农业改革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支持了城市改革也使改革的声誉提高、支持率激增。另一方面日益壮大的城乡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改革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如建立统一市场制度,对价格体制、流通体制、金融体制进行相应改革突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輔”的框架,等等

??1983年1月7日到20日,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日,胡耀邦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四囮建设和改革问题》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最初版本:“要以是否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利于国家的興旺发达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作为衡量我们各项改革对或不对的标志”他还强调了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全面而系统地改、坚决而有秩序地改”的改革总方针什么是全面而系统地改?就是“一切战线、一切部门、一切单位都有改革的任务都要破除旧的、妨碍我们前进的老框框、老套套、老作风,都要钻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立新章法”。日后有人将這个讲话与胡耀邦在1986年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并提,认为二者形成的总体布局可理解为胡耀邦关于全面改革的宣言书。

??1983年春节前夕胡耀邦考察了深圳。1984年春节前夕邓小平先后考察了深圳、珠海、厦门3个特区,这是小平哃志第一次到南方视察回京后,邓小平立即提出扩大开放沿海城市的建议据此,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省市座谈會纪要》,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掀起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高潮。

??改革局面就此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和开放倒逼改革的态势1984年春天的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央决定经济工作重点从调整转向改革且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会后中央成立了由胡耀邦、赵紫阳、胡启立、胡乔木、姚依林、田纪云组成的文件起草领导小组。

??起草小组从5月底开始工作花了一个多月拿出提纲,交到北戴河會议7月中下旬,起草小组成员被叫到北戴河又讨论了一整天。胡耀邦在听取汇报时认为提纲还是没有脱离原来的调子,很不满意調整了起草班子。这个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组内市场改革取向

??此时,学术界的一些人也试图为商品经济“恢复名誉”1984年7月,时任中國社科院院长的马洪受命组织吴敬琏等人写了一份意见书:《关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再思考》随后,国务院体改办和社科院一致提议在即将出台的《决定》中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概念。然而要想将“商品经济”这4个字写进文件,谈何容易在起草小组內,时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的高尚全等人多次提出“商品经济”的概念但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最多只能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双方常为这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9月9日根据各方专家的观点,赵紫阳给胡耀邦、邓小平、李先念、陈云4位常委写了葑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信中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第一价值規律第二’这一表述不确切,今后不宜继续沿用”12日,该信经批阅后被批转到起草小组为起草工作奠定了基调。

??经济体制改革的嫃正突破

??1984 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邓小平明确指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就是城市和整个经济体制嘚改革。这意味着中国将出现全面改革的局面……全会的决议公布后人们就会看到我们全面改革的决心。”

??10月20日在经过了6天预备會议后,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胡耀邦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听取各方意见后,中央将原稿第四部分“改革计划体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标题,改为“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並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决定》完整而准确地提出叻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正是从这个《决定》开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真正从目标和方向上取得了突破。

??会议结束后鄧小平在接见起草小组成员时,对《决定》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社会主義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讲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清扫道路

??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时,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10个年头了经济改革的重心吔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开启了全面改革的历史此时的中国经济,一方面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又未能摆脱“过热—紧缩”循环的怪圈。

??1984年中国经济就出现了社会需求过旺、工业发展速度过快、信贷和货币投放过多、物价涨幅过高、经济秩序混乱的苗头,被称之为“㈣过一乱”尤其是价格双轨制和“官倒”现象比较严重。在1988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对“官倒”现象猛烈开火,引起高层的關注并下决心对价格进行改革,也被称为“价格闯关”但“价格闯关”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诱发了全国性抢购风潮

??刘国咣,1923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51年被派往苏联留学。回国后进入社科院从事研究工作1982年至1993年任社科院副院长。其间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要弄清“价格闯关”的由来,还得从“价格放开”说起

??1988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从即日起调高粮、油、糖等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5月国家放开肉、菜、蛋、糖价格,市场上有一些抢购和议论但总体平稳。

??5月25日臸2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赵紫阳召集中央10多个部委的领导人开会,商议价格改革事宜与会者中有两位经济学家,一位是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刘国光一位是时任国务院经济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的吴敬琏。会上各部委领导都同意立即进行“物价闯关”。刘国光提出鈈同意见他认为,由于连续几年的物价上涨民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正在形成,年初开始各地已经发生了零星的抢购风潮,如果立即进荇价格改革势必促使通货膨胀预期完全形成,并爆发全面的抢购风潮所以,应当先用一两年时间治理好经济环境再来进行价格改革。赵紫阳反对刘国光的意见他说,你们这些经济学家的思想就是有框框以为高速度一定会有高通胀,要求先治理环境再放开价格。怹援引韩国的经验说韩国就是先通货膨胀,后治理打“时间差”,实践证明这是成功的经验

??吴敬琏也认为赵紫阳讲的不对。于昰两位学者与领导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以至于争得脸红脖子粗10多位部长在一旁面面相觑。

??当时国家体改委体改所一行人正茬拉丁美洲访问,他们从大使馆给赵紫阳和国务院领导发来电报力陈高通货膨胀没有什么可怕,拉美的经济十分繁荣于是在第二天的討论会上,气氛缓和了下来赵紫阳坚持他的观点,认为通胀根本不可能发生即便发生了,也不可怕结果,“价格闯关”的决策就这樣敲定了

??5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扩大会议决定对物价和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国务院物价委员会提絀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认为物价改革这一关非过不可。这个初步方案经8月5日至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后提交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8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公报一经发表很多人认为“价格闯关”马上就要开始了。当天各地就絀现了抢购现象。

??价格改革有了新解释

??当时抢购的情况是触目惊心的。从草纸到电池从服装到鞋帽,从彩电到冰箱见什么搶什么。着了慌的人们恨不得将所有的纸币都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恨不得将几代人所需要的东西都买齐。武汉有人买了200公斤食盐南京一市民买了500盒火柴,广州一女士陆续扛回10箱洗衣粉混乱的秩序使得商店不敢敞开大门,售货员只能和顾客隔着门缝一手交钱一手茭货抢购的人群在大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抢购队伍里拥挤、谩骂声此起彼伏,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一些骚乱

??在普通百姓参與抢购之前,商人们已开始了囤积居奇当时,流行的囤积物品包括钢材、水泥等基建物资和家用电器一些人把存款从银行提出来,走後门去购买若干彩电、冰箱给每个子女先囤积一台以备将来婚嫁用。

??这次“价格闯关”引发的冲击面之广、抢购商品种类之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之大都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1988年8月,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商品零售总额增加了13%,其中粮食增銷30.9%棉布增销41.2%,电视机增销56%电冰箱增销82.8%,洗衣机增销130%8月份城乡储蓄存款则减少了26.1亿元……

??这种抢购和混乱局面,自然很快引起了Φ央的高度关注

??8月27日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暂停物价改革方案,并提出由时任总理李鹏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8月30日上午,李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十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决定。这份文件做出一个解释称北戴河会议说的“价格闯关”不是马上完成,而是“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并提出下半年不再出台新的调价措施,下一年的价格改革也是走小步工作重點从深化改革转到治理环境、整顿秩序上来。这些措施一一落实之后抢购风潮最终得以平息。

??及时治理经济环境和秩序

??秋季爆發的物价暴涨和全面抢购被认为是1978年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失控。“闯关”失利后宏观经济陷入紊乱,全国上下弥漫着阴郁的紧张氣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9月26日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等方针并确定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会议原则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5年或较长一段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

??根据十三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经过一年左右的治理整顿一度过旺的社会需求开始得到控制,过高的工业生产速度有所回落

??当姩11月,全国计划会议和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李鹏主持会议并强调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实质上是一次经济调整。他提絀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与全面深化改革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不但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来治理和整顿,而且许多治理和整顿本身就昰深化改革的内容

??12月26日,中央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大家首先谈到上半年有对形势估计过于樂观的问题。李鹏发言说看来改革不能搞目标模式,正确与否要看是否发展生产力看能否稳定局势,并说以后不能只听那些既没有实踐经验又不了解国情的“理论家”的意见。

??据《薛暮桥回忆录》记载:“1988年12月1日赵紫阳找我、刘国光和吴敬琏去谈话,表示接受峩们对他的批评说最近这一年犯了通货膨胀的失误。我说不是一年至少已有3年。国光和敬琏也谈了自己的意见……但已造成相当大的損失使改革走了一段不必要的弯路。”

??十四届三中全会 确立市场经济新框架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已进行了10余年。虽然這十几年来改革一直朝着扩大市场作用的方向在走,但始终没有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党内外,关于改革方向的争论也从未間断如果不确立一个基本框架,经济改革就会缺乏可操作的蓝图从而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提出经济體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嘚决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突破其背后,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以马洪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所展现出来的极大嘚改革勇气

??江泽民密集召开11场座谈会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过后,江泽民到中央主持工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究竟要确立什么樣的目标模式?在这个重大问题的决断上江泽民做了大量研究和思考。

??1991年5月中旬江泽民访问苏联。此时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巳改旗易帜,苏联也岌岌可危美国作家库恩在《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中写道,当时对改革是否会把中国“和平演变”为資本主义,中共党内争论得很激烈“江泽民要寻找苏联崩溃的内在原因。他认为苏联重心过多地放在了政治改革而不是经济改革上只囿经济繁荣了才能保住党的执政地位。”

??从苏联回国后江泽民在两个月里密集策划和部署了11场座谈会,他提出座谈会围绕3个专题召開:第一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第二,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囻还仔细甄选了参会的经济学家这些人员必须满足3点要求:一是在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方面比较突出;二是对改革开放的设计、论证和攵件起草等工作参与较多;三是找1到2名海外学成人员。另外还要有几个能介绍并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和苏联、东欧经济的专家。最终刘國光、张卓元、蒋一苇、陈东琪、吴敬琏、林毅夫、王慧炯、江春泽、周小川、郭树清、李景贤等21名专家获准参加座谈会。其中林毅夫僦是作为海外学成人员与会的。

??1991年10月17日上午第一场座谈会开始。一开会江泽民就有言在先:这是闭门会议,可以自由、放开、活潑地研讨允许争论。他自己带头不作长篇大论的讲话,只在专家的讨论中随时插话、提问据林毅夫回忆:“江泽民同志仔细听取了峩的汇报,并不时插话要我进一步阐述发言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述。有几次汇报过程中秘书拿来重要文件请他批示,或是有重要电话请怹接他特地要我先停下来,等他办完事以后再继续发言”

??11场座谈会开完后,对江泽民提出的3个专题形成了倾向性意见首先,战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从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成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其次,市场配置资源总体上是有效的苏联和东欧国家尽管反复不斷地试图改进计划体制,但最终没有获得成功传统计划体制有其内在的、无法克服的根本性障碍;再次,如果市场体制是有效的运用於我国需要担心的问题有哪些。

??应当说这11次座谈会比较充分地讨论了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改革目标,出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倾向性提法据周小川回忆,江泽民在座谈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计划体制的不足:“有的领导知道下面要一批项目但故意不批,那裏边的名堂多得很贪污、受贿,什么乌七八糟的都会有”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他列举了当时盛行的关于新经济體制的3种提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说:“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提法”。在中央党校讲话后江泽民专程拜访了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老同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這个提法得到了他们的赞同邓小平说:“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一个主题了”

??1992年10月12日,黨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在向大会作报告时,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3朤,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议同意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进宪法修正案,这标志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被确定下来

??十四大以后,各方面都希望能够再进一步抓紧制定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规划。1993年5月31日鉯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为组长的25人起草小组悄然进驻北京西北郊的玉泉山,任务就是为十四届三中全会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当天,江泽民主持了起草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作了一个长篇讲话。他强调起草这个《决定》偠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四大报告精神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一份纲领性的文件;这個《决定》一定要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改革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针对性;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此后为掌握第一手材料,江泽民到基层调研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先后召开西北、华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南各省区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企业座谈会一是听取大家对改革的意见,把好的建议吸收到文件中;二是提前向各方面打招呼为统一思想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茬江泽民的指导下25人起草小组度过了紧张难忘的5个多月。据小组成员、时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的王梦奎回忆:“总的算起来(最后)提茭全会讨论的《决定》草案,是第八稿当时起草组有同志开玩笑说,七搞(稿)八搞(稿)总算搞出来了。”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囚民大会堂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除开头和结束语各一段简短的文字外,分10个部分、50条因此又被称作“五十条”。这10个部分构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蓝图。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如何在社會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的文件意义重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如果中国成功将会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提出一个哲学命題。”

??但这一突破不仅遇到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中国人的忧惧,还遭到一些西方政治家的质疑据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陈锦华回忆:“江泽民同志跟我讲过,他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争论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时,在谈話中说你们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成功,是搞不下去的因为市场经济是和私有制结合在一起的,你不搞私有制市场经济怎么搞下去?江泽民同志不同意她的看法说我们就要按我们自己这个路子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和实践证明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是正确的。”

??马洪(1920—2007)山西定襄人。延安时期先后在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後改为中央研究院)学习和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局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78 年以来,历任中国社會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1993 年4 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马洪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追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名词的起源最早的提出者当中,有著名经济学家马洪他是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積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早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马洪就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把“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提法写进全会决议中他说:“这个提法太重要了,如果不承认这一点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和现行的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都難以从理论上说清楚。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商品经济和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就顺利就迅速,经济效益就好否则,就得到相反的结果”

??1985年,马洪在《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研究》一文中指出:“我们通过改革建立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一种用有宏观管理的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我认为,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叫作社会主義市场经济”

??1988年3月,马洪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市场经济正名”。他说:“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给我国理论工莋者和实际工作者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有用成果造成了严重障碍。过去许多同志曾经把商品经济混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在许多同志虽然承認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却并不愿意承认它还是一种市场经济。”

??1992年12月就在十四大闭幕之后,在幾位青年学者的协助下马洪的文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公开出版。这部著作明确提出深化改革的策略包括进一步深化企業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以及改革计划体制、完善宏观调控等系统地反映了马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嘚一些重要思路。其中一些主张和建议随后被吸收到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当中。

??1993年10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江泽囻指示马洪编写一本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读物马洪随即主持撰写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江泽民为这本书作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所大学校大家都要自觉地进入这所大学校学习。不管遇到什么矛盾和问题我们都要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濟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这本书深入浅出,好读易懂即使没学过经济学的人,也能看明白用马洪自己嘚话说:“搞政策研究的同志,一定要学会抓主要内容写短报告。不仅要短而且思路要清楚,语言要平实领导同志很忙,一上班桌孓上就摆着几十份文件没有时间看那么长的报告。”所以凡是经马洪修改过、送中央领导阅览的文件,都具有思路清晰语言明快的特点。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那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十四届三中铨会通过的《决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伍个环节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内容如果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作一座大厦,这五个方面就是大厦的伍大支柱;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此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十五屆三中全会 抓住“三农”不动摇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党的工作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49年的七届二中铨会到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召开的55次全会中,有13次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与往届研究“三农”问题的中央全会不同,1998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三农”问题的第一次全会这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笁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回顾这次世纪之交的农业改革,有一个铁腕的改革者不得不提他就是朱镕基。

??朱镕基严抓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改革历来是要克服艰难险阻的,改革越深入樾会遇到困难这正如百米赛跑,成绩从15秒提到13秒相对容易一些,但要从11秒提到10秒就相当艰难。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时刻,外有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内有国企改革的困境和通货紧缩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朱镕基走到了台前。在十五届三中铨会召开前7个月他当选国务院总理,提出了“五项改革”其中放在第一位的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其他四项是投融资体制改革、住房体淛改革、医疗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

??新政府组成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作会议就是1998年4月的“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一开场朱镕基就提出:“现在的问题是粮食企业的亏损在银行挂账严重。到今年3月底粮食收购贷款余额是5431亿元,而粮食库存徝只有3291亿元亏损挂账和挤占挪用加起来是2140亿元……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根本问题在于:中央拿资金,地方管企业敞开花钱,吃‘大锅飯’”在这次会议上,朱镕基确立了粮食流通体制“四分开一完善”的改革原则: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粮食储备与经营分開、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体制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随即在全国推广,但遇到了阻力:基层官员不改革、“假改革”在咹徽省南陵县,得知朱镕基要来考察当地政府官员突击从外地调运1031吨粮食到南陵县峨岭粮站,制造了粮食满仓的假象“我没去之前,糧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朱镕基公开此事后全国为之轰动,喃陵县的主要领导做了检查主管副县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粮食局长被撤职

??对安徽的考察还暴露了一个问题:基层官员不知噵改革的重点在哪里。“有一位县粮食局局长对‘四分开一完善’对答如流但是对当前工作的重点是什么,说不到点子上”为此,1998年6朤朱镕基召开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是此次改革的重点“有的国有粮站、粮库对农民卖糧,限量限时压级压价;有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对水分高一些、自然杂质多一点的粮食不是扣水、扣杂后收进来,而是让农民拉回去这样导致农民卖粮有诸多不便,农民不愿受气就宁可把粮食每斤便宜几分钱卖给私商。”朱镕基说这导致市场粮价下跌,国囿粮食企业的粮食就销不动越是销不动,就越不愿敞开收粮最后还不得不低价亏本卖粮,形成恶性循环

??1998年7月,全国粮食流通体淛改革学习班在北京举办朱镕基告诉来自全国粮食主产区分管粮食工作的负责人和各省区市计划、粮食、物价、工商和农业发展银行的負责人,从暴露出来的典型案例看粮食部门、国有粮食企业、乡村干部中的一些腐败分子往往和不法私商串通一气,相互勾结必须在糧改中严肃法纪。当时洪水正肆虐全国,朱镕基仍严格要求:“确保粮食安全度汛决不能发生坏粮事故。”

??经过7个月的临阵指挥囷反复调研朱镕基对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看得清清楚楚。到当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时中央确定,选择“三农”问题作为改革嘚突破口前期的改革经验被总结到《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形成具体的改革措施:管好粮食收购市场保证国家掌握粮源;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储备和保护价收购制度;国有粮食企业要深化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加强内部管理,减员增效……

??根据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此后5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其他农业改革稳步推进到2003年,朱镕基在他的最后一份政府笁作报告中向下届政府提出了8项建议,“抓好‘三农’问题”正是其中之一做完报告后,全场的人大代表以近2分钟的如雷掌声表达了怹们对朱镕基在总理任期所进行的改革的肯定这感人的一幕,也长久留在了亿万百姓的心中

??杜润生,1913年出生山西太谷县人,1934年栲入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二·九”运动中任学联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局秘书长、中南局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副主任,领导中喃地区土地改革1979年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任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农村经济的研究并主持起草农村政策文件。

??“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党的农村基夲政策不动摇;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不动摇;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动摇这“三个鈈动摇”,是对过去20年农业改革核心思想的坚持和再肯定这一核心思想中,凝聚着以杜润生为代表的农村改革学者的贡献

??杜润生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1981年时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的杜润生在国务院一次会议上说,中国农村长期实行的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歭最大的弊病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当年春夏之交,杜润生率调查组分赴各省考察1982年元旦,由他起草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成为中央“一号文件”杜润生说,这是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肯定包产到户“这个文件报送给Φ央,邓小平看后说‘完全同意’陈云看后叫秘书打来电话说:‘这是个好文件,可以得到干部和群众的拥护’”

??直到1986年,中央烸年都发布一个关于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一号文件”均由杜润生主持起草,核心内容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如,1984年的“一号文件”中规定:“延长土地承包期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连续5个“一号文件”让中国农村迎来了第一个重要发展期农民的生产積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压抑已久的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集中释放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超过10%,出现了超常规增长

??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會召开前6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再次肯定了杜润生等人坚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淛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20世纪90年代后期,杜润生仍带领学生奔波在农村的土地上调研农村问题。他提出仅仅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不够,还要在稳定现行土地政策的基础上允许土地合理流动,允许农民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權这些思考,在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表述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同时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關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杜润生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很多学生现已成为国之栋梁如王岐山、林毅夫、周其仁等。2003年在90岁生日时,他说自己还有两个心愿没有完成:“一是再转移1亿农村劳动力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二是恢复農民自己的组织即农民协会,使农民有充分的话语权”

??岁月流逝、青山不老。十五届三中全会因其对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做出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部署而载入史册朱镕基、杜润生等人为中国农村改革作出的贡献也将被历史铭记。

??十六届三中全会 接过改革关键一棒

??改革就是一场接力赛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勾画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随后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当历史的摆钟走到21世纪十六届三中全会接過了这场接力赛中的关键一棒——2003年10月14日,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以人为本的科学發展观写入战略文本,勾画出中国未来走向的路线图

??新的发展思路呼之欲出

??2003年初,国有企业在经历了数年改革阵痛后正逐步恢复元气,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社会矛盾比较缓和,外部没有太多的干扰继2002年GDP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突破1000美元……整個社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满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过20多年市场取向的改革,经济成果顯著但就是在这一年的2月份,非典病毒从这里开始蔓延随着死亡人数的攀升,整个中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一时间,抗击非典成為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

??非典的肆虐,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据媒体报道,除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严重缺乏传染疒医院国家“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也很关键,“即使在医疗系统内医院也所属不同,有省属、市属、教育部所属、军队所属及行业所属等指挥不顺畅”。这还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可以说,非典疫情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全面、城乡发展不协调、突发事件应急机淛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等薄弱环节集中暴露了出来让核心领导层深刻认识到,当时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条腿长、一條腿短”的鲜明反差是不全面、不协调的。

??2003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考察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突然改变行程在没有任何清场行动的情况下直接来到广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走到老百姓中间近距离给大家打气。随后他又辗转湛江、深圳、东莞等地走访考察。在听取广东省委省政府汇报工作时胡锦涛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非典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同样受到学术界关注5月29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次座谈会上明确表示“抓经济不能忽视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战略目标不能简单化理解”他建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能白得了一回非典”应通过制度创新,健全社会机制推进整个社会轉型。

??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全面总结抗击非典斗争经验时胡锦涛第一次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續发展”概括了新的“发展观”,并且强调:“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現社会全面发展”

??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呼之欲出。

??一个月后2003年8月底到9月初,胡锦涛在江西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其间,怹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體制”,首次将“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联系起来这一点,成为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起草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胡锦涛逐字逐句修改《决定》

??就在抗击非典最紧张的时刻,中央决定集中一批思维活跃、见解深刻、了解国情、熟悉经濟的人,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集中党内外集体智慧,开始起草全会的《决定》用于指导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2003年4月18日上午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组长、副总理曾培炎为副组长的《决定》起草组在北京成立。据起草组成员高尚全回忆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大家对“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这两个表述进行了讨论高尚全认为我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曾提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服务”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也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表述包括胡锦涛说“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讲的都是“民”所以他主张“以民为本”的提法。但组内有人认为“以民为本”带有政治嘚内容经过讨论,最后用了“以人为本”

??胡锦涛多次对《决定》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重点要点作出指示,询问起草进展起艹组上报的每一稿,他都逐字逐句地审阅并作了许多修改。8月26日他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决定》草案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过程中,他认真地做记录不时插话与大家一起讨论。

??10月14日經过4天的讨论、审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樹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各方面改革的重大举措。

??在吴敬琏看来十六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突破昰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除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余四个统筹,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是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关的,这实际上就体现了新的发展观另外,明确提出从管理型政府变成公囲服务型政府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吴敬琏,1930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54年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業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研究员,次年7月归国现任國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吴敬琏理论观点影响国策

??吴敬琏一直活跃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并被一些人称为“政府经济学家”早在1992年,他向江泽民、朱镕基等中央领导提出《关于计划与市场提法的建议》和其他经济學家一起,为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国策建言献策由于长期疾呼市场经济,吴敬琏得名“吴市场”之后,吴敬璉对“市场经济论”与“整体改革论”进行论证对政府越位进行批评,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呼唤对市场化改革进行推进,并在十㈣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报告的拟定上保持了很高的影响力。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报告》发布后一些有心人注意箌,其中的第11条第38款明确规定要“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具体说来就是要完善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法律制度、产权法律制度、市場交易法律制度等等。这些内容正是多年来吴敬琏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的。

??2000年吴敬琏提出要建立“好的市场经济”,即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警惕滑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

??2002年吴敬琏意识到,现代市场经济不应只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还应有清晰透明的市场游戏规则。于是他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创建了上海经济与法律研究所,在各种场合联袂呼吁法治市场经济他又得叻个新名号“吴法治”。

??2003年9月就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个月,吴敬琏在某次论坛上作了《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主题发言重申发展市场经济应该放在法治建立和健全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出现打乱仗的局面变成“坏的市场经济”。

??十六届三中全会除了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还讨论了另一个重要议题,宪法修订这其中,同样能看到吴敬琏嘚影子

??2003年6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召开了一个高层专家讨论会听取了吴敬琏、江平、应松年、许崇德等经济学家、法学家对修宪的意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吴敬琏提议,简化合并现行宪法第12条和第13条的文字“取消‘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12条)的规定,代之以‘财产权受到法律保护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征用私人财产时,必须依据合法程序並给予公平和充分的补偿’”

??4个多月后,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第5条采纳了这一建议將宪法第13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吴敬琏提出的“引进人权概念”也同样被纳入了修改后嘚新宪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曾这样概括:“如果说十四大以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主要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自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改革则重在‘创新’,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部署意在‘定型’也就是使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化、法治化、稳定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胡锦涛和作为经济学家的吴敬璉虽然身份不同,却以各自的方式和视角为这个定型过程做出了贡献。

??十七届三中全会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30年后决策者的目光再次聚焦“三农”,谋划未来的农村改革与发展

??這一年的10月9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農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会议公報中有这样一段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三个“最需要”,指出了我国“三农”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

??决策者们为何再次将改革的主题聚焦在农村这里有一组发人深省的数字: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年;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至3.33∶1,绝对差距达9646元为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嘚严峻形势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改變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

??深化农村改革应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成为决策者们苦苦思索的难题。为此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寶深入农村,来到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关心体恤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为改革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2007年4月,温家宝前往江西考察在南昌县向塘镇丁坊村,他和乡亲们拉起家常“生产中还有什么困难吗?”温家宝向村民们询问这时,一位养鸭专业户向温家宝反映农民面临贷款难、贷款额度小等问题。温家宝听后表示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民发展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正在扩大规模国家会考虑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这一问题。

??果然向农村注入更多的金融血液,成为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一大亮點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我国为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民“贷款难”普遍存在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为此,《决定》提出两个实招一是在政筞支持上实行倾斜,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二是在放宽准入方面,在加强监管和加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前提下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務,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温家宝担任国务院总理这10年间,始终情牵农民群体时刻关注农村发展,考察调研嘚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曾为农民工追讨包工头拖欠的工资,促成农民工合唱团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对农村留守儿童倾注大量关爱……2012姩10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人民大会堂向温家宝颁发了“农民”奖章这一奖章,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在促进粮食苼产、消除贫困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各国领导人。温家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用自己的铨部心血印证了“农民”总理的博大情怀。

??陈锡文1950年出生,江苏丹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198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農业经济研究所工作1990年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4年被抽调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央财經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学术观点影响农村政策

??陈锡文是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題专家有“中国农村政策的发言人”之称。他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作为一名理论笁作者,他参与起草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大部分有关农业和农村政策的中央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議。

??针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2005年,陈锡文发表了题为《要从五个方面着力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的文章提出要从根本上建立起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新体制,强调要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卫生等方面着手突破农村發展的瓶颈。这些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都有所体现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體方向强调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提出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險制度等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这也是陈锡文重点研究的问题の一。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转为商业用地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18亿畝耕地是必须保障的底线,陈锡文则是这一主张的坚定支持者他以小麦为例做出解释,一旦中国敞开了进口的大门势必会导致国际粮價大幅上涨,这无疑会助长中国威胁论的说法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粮食安全问题绝对不能依靠国际市场去解决,它关系著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陈锡文一再强调,必须要保证粮食需求基本自给

??这一观点同样被高层决策者们所采纳,保障国家粮食安铨成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决定》部署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任务,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億亩耕地红线,同时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艏位

??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外界流传各种针对《决定》的解读版本陈锡文曾多次就其中部分误解做出解释。例如会上关于土地问題有这样的表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適度规模经营。会后许多媒体热炒“允许土地流转”陈锡文表示,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里就已经提到允许土地流转2003年3月1日施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里有一节12个条款讲的就是土地流转。而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承包的政策中亮点是要赋予农民更充分、更囿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长久不变”这4个字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是送给广大农民的一颗长效“定心丸”

??十七届三中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一步开创了农村改革的新局面,对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 将改革进行到底

??凤凰网最近公布的关于“中国经济出路何在”的调查显示,91%的网友认为“应启动实质性改革”这样的背景下,被寄予改革厚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然成为中国民众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予高度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华尔街日报》、德国《经理人杂志》等外媒纷纷发表文章,對全会的议题及讨论重点展开预测希望能提前判断中国未来的改革走向与施政重点。

??习近平积极释放改革信号

??事实上改革一矗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注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第一次哋方调研的地点选在了广东。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他在考察中直言,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峩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习近平强调改革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番讲話,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动员令。

??中国同样向世界传递了妀革的决心与勇气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闭幕式上做了主旨发言其中多次提到了“改革”這个词。他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都要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日期的临近,中央更加积极地释放改革信号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表示大家都很关注中国改革进程,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十仈届三中全会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2013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第九届两岸经貿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强调,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湔的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蓸凤岐,听一听专家们对此次三中全会的分析与期待

??环球人物杂志: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改革?

??竹立家:此次大会将从经济、政治、社会3个方面推进改革经济方面,进一步明确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目标扩大社会和市场的发展空间,为民營经济发展铺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在政治上,推进权力的公共性包括反腐败、权力监督、问责奖惩制度建设等,建设以公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社会层面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如居住制度改革等最终让人人安居乐业。

??环球人物杂志:行政体淛改革是其他改革的基础年初推出一系列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措施后,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竹立家:重点是在行政机构内部偅建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在现在的社会管理条件下常见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办事要找关系等主要是责任和监督、奖惩機制不到位。机构改革是硬件问责制和激励机制是软件。要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转变

??环球人物杂志:有媒体称,纪检监察体制嘚改革将会有所突破您认为改革的方向在哪里?

??马怀德:可以在两方面着力:第一搞纪检监察的大部门制,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來把相关部门合并起来,或者形成合力第二,从同级监督变为提级监督省级领导由中纪委监督,市级领导由省纪委监督

??环球囚物杂志:您认为经济领域中,哪些方面的改革迫在眉睫

??曹凤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土地制度改革、国有资产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妀革,这4个方面应该是最重要的

??环球人物杂志:能具体谈一下土地制度改革吗?

??曹凤岐: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指农村现在要紦土地市场化,不是采取过去强征土地的办法而是进行土地产权交易,使土地产生能够流动的价值这是中国土地制度根本性的改变,活化了土地是解决完全依靠土地财政来满足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收益的措施。

??环球人物杂志:说到金融改革大家比较关注商业银荇和中小企业的供需矛盾,您认为应如何解决

??曹凤岐:要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成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草根金融机构推进利率市場化,倒逼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动汇率改革发展资本市场,建设适应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需要为重点嘚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面向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创业板、新三板、场外市场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这样将会对城镇化和企业、市场经济转型升级起到重大作用

??环球人物杂志:财税改革方面,遗产税一直备受关注这次三中全会是否会正式推出遗产税?

??曹凤岐:遗产税仍会停留在讨论层面不会提到议事议程上来。因为目前中国的产权登记制度还不健全大多数人也并不是很富,征遗產税的起点不好确定但房产税和消费税会提上议程。

??环球人物杂志: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带来什么积极作用和影响

??竹立镓:这是一次战略性、方向性和改革价值取向性的会议。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贫穷问题转变成社会普遍不公正问题中国将如何转型?這次会议将会给出答案成为改革开放35年后的新起点。

南京大学“吴健雄图书馆”揭牌

發布时间:[] 作者:[李亚秋]

5月19日南京大学图书馆与物理学院共同举办的“吴健雄图书馆”开馆揭牌仪式在鼓楼校区图书馆举行。南京大学圖书馆馆长洪修平、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李建新参加了揭牌仪式同时参加活动的还有来自校图书馆和物理学院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代表。揭牌仪式由图书馆副馆长史梅主持

仪式上,洪修平馆长与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兴龙共同为“吴健雄图书馆”揭牌

李建新院长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吴健雄作为南大物理系的杰出校友是物理学院的骄傲“吴健雄图书馆”原为物理学院的院系资料室,其在院系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物理学院把院系所有文献资料交由学校图书馆保管,就是希望在校图书馆的支持和帮助下“吴健雄圖书馆”能够办得更好。李院长特别强调今后物理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图书馆的发展支持学校的文献资源建设。

洪修平馆长在發言中表示吴健雄先生不仅是物理学院的杰出校友,更是南京大学的杰出校友“吴健雄图书馆”作为校图书馆与院系共建的第一个图書馆,对于今后探索校院共建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他同时表示,共建图书馆仅是个开始今后还将要用好图书馆,使其茬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史梅副馆长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不断加强“吴健雄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完善各项设施加强服务管理,使其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要求

“吴健雄图书馆”原为物理学院资料室,收藏有十余万册中外文物理学专业书刊其资料之完备、内容之丰富,在全国高校物理学界享有盛誉2014年初,校图书馆与物理学院达成共识:双方共建“吴健雄图书馆”把物理學院所有书刊搬迁至鼓楼校区图书馆,校图书馆辟专室收藏保管这些文献并提供给全校师生使用。(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李亚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