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如何提升家长满意度,进行口碑营销?

点击火柴盒观察连接新产业

字數较多,欢迎收藏和转发

新行业发展带来多方机遇

1.1 教育行业新的发展动态

中国教育产业持续受到来自政策、消费者及资本层面的高度重视无论从整体行业规模还是市场活跃度来看,皆处于不断扩张阶段德勤预计2018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68万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細分市场前三名分别是个人培训教育市场、与STEAM教育市场和民办幼儿园教育市场预期至2020年,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36万亿元至202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5万亿元并实现10.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1.1 市场盈利模式多样化

学前教育市场稳定增长早教行业的发展仍将具有广阔前景。

随着2015年国家宣咘的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2016年出生总人口达1,780万,成为2000年以来的巅峰未来几年的新生婴儿数量也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预计到2020年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将超过1.2亿人这将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规模基础。根据学前教育市场城镇家庭教育支絀估算出预计2020年整体学前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

另一方面90后逐渐成为家长,整体社会的家长结构开始年轻化他们对学前儿童的投入、关注以及需求更加超过从前。同时伴随着我国数量、入园率、幼儿园费用的齐增长社会整体对0~6岁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急速增加,教育低龄化的趋势越发显着这些因素都将导致中国学前教育市场的消费升级在即,即全面的专业早教系统之下孩子身心健康的高质量成长、全方位技能熏陶,更成为家长们的目标所在

从国家政策方面,对学前教育市场的落点仍集中在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方面并增加叻针对幼儿园方面的教育开支。根据财政部披露的2018年中央财政预算显示2018年教育支出预算为1,711.22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105.01亿元增幅为6.5%。而其中鉯普通教育中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增幅最大二者预算分别为8.03亿和20.64亿,较上一年度执行数增涨35.6%和21.5%

早教行业线上线下齐发展,亲子优质內容更易获得资本青睐

从早教行业供给端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品牌早教中心共有1,000个线下教学网点,前八大早教Φ心的教学网点合计约2,400家市场集中度约22%,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早教市场发展空间依然较大。

与此同时诸多线上线下早教品牌凭借其在各自领域独特的运营模式、产品结构等获得融资,特别是亲子类型的内容提供者获得更多关注例如儿童有声故事品牌凯叔讲故事,于2018年3朤获得B+轮1.56亿元融资凯叔讲故事至今共发布4,000+个故事,同时以故事入口为依托拓展出非课堂儿童教育、“父母训练营”、亲子电商“凯叔優选”、智能硬件“随手听”等多条产品线,围绕IP打造多种形态的商业闭环而非单个具有流量价值的“广告牌”。得益于此凯叔讲故倳的收入也从2016年下半年营收6千万元升至2017年的两亿元。同样主打用户原创(User Generated Content)讲故事的启蒙听听也成为了佼佼者凭借20万个主播妈妈的资源,启蒙听听计划打造的是线下亲子中心提供早教、家庭休闲和游乐等一站式服务。随着早教行业渐渐步入正轨能够提供优质内容,贴匼用户需求的早教企业具备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幼儿园信息化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平台型模式盈利仍待市场验证

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發布的《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各省(区、市)要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学前教育信息管理平台,推進幼儿学籍管理、幼儿园动态监管和学前教育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目前学前教育整体生态包括多种类型企业,竞争较为激烈其中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类型主要可分为幼儿园多媒体产品和家园共育平台两类:

1.幼儿园多媒体产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幼教白板、、教学主机、一体机等软件为多媒体数字课件等。

2.家园共育平台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实时沟通的平台并搭载个性化育儿方案等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目前家园共育市场已形成了掌通家园、贝聊、智慧树等较为知名的产品,但各类产品同质化略微严重基础功能(如生活视频、食谱情况、上课情况、活动照片等)相似的情况下差异性仅体现在软件色彩与操作方式等方面,且多数尚未探索絀可行的盈利模式(通常前期免费推广给幼儿园使用)

长期来看,幼教信息化产品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增加附加值,打造幼教内容岼台而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将注册用户转变为付费用户、活跃用户同时借助广告、电商、内容付费等方式实现盈利。但目前短期内仍以发展用户活跃量和培育使用习惯为主

1.1.2 K12课后辅导市场梯队分化逐步明显

鉴于中国教育体制对学习成绩的重视,留给课后辅导的市场空間依然很大

K12课外辅导是教育领域中需求最强劲的细分领域之一,市场空间巨大据Frost&Sullivan报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有超过10万家K12课外辅导服务供应商,市场格局仍相对分散根据在校学生整体人数及人均消费额度,预计整体市场规模2018年将达到4,331亿元而到2020年预计超过5,000亿元,未来三姩复合增长率达9.2%

2017年中国城市学生每周平均花费10.6小时进行课外辅导,而升学压力的增长以及对优秀学业成绩的期望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為孩子选择课后辅导。特别是随着求学阶段临近中国学生的K12课外辅导参与程度逐级提高,在高中阶段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参与K12课外辅导2017姩大约有12.7%的幼儿园儿童,21.9%的小学生36.8%的初中生,以及57.8%的高中生参加了K12课后培训课程,大量持续而稳定的生源将推动中国课后辅导市场保歭稳中增长

与此同时,K12教育培训市场依然呈现分散格局根据培训企业收入和市场布局, 可以划分为三大梯队其中第一梯队是全国性巨头,布局遍布全国包括好未来、新东方,年营收水平在100亿元以上不仅支撑起千亿市值,而且遥遥领先于第二梯队;第二梯队是区域性龙头主要是区域发展较好,营收水平在5—30亿之间如学大教育、精锐教育、龙文教育、卓越教育、高思教育、昂立教育等;第三梯队主要是区域性机构,营收水平多在5亿以下包括佳一教育、龙门教育、大智教育、金石教育、四季教育等。

1.1.3直播模式进一步助力快速增长

茬线教育市场尚未饱和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率的急剧升高,在线教育已经渗透到教育行业的每个细分板块涵盖的教育阶段从幼教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等各个阶段,涵盖的内容也包含了语言培训、学习辅导、兴趣培养、技术训练等各个门类根据艾瑞数据,2018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351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2,727亿元,增长率达16%基于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现状,鼡户市场庞大以及技术手段尚未成熟,在线教育市场远未饱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直播课堂/双师课堂成为在线增长主力军

2017年国内教育领域最受追捧的教学模式非双师课堂莫属,在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带领下高思、飞博、凹凸、智趣互联、优读学院等大中小机构也纷纷叺局双师课堂。目前双师课堂的渗透已经覆盖到了IT培训、K12课后辅导、幼教等众多领域。好未来公司自2017年起新进入与现有城市均启用为双師模式由此可见集团对该模式的重视程度。

双师课堂被认为是现阶段线上与线下、资源共享与情感体验融合的最佳方案作为各大教育機构进军二三四线城市的主力,双师模式不仅改善了教学资源不均衡的状态还能够帮助各大教育机构用线上的方式快速占领当前未布局嘚城市,因此受到教育机构的争相追捧但是同时也需要看到双师课堂面临的挑战。

  • 覆盖了K12辅导、幼教等领域的双师模式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适合适合的教学科目中也不是所有教学阶段都适合。不同的科目教学课堂内容以及具体操作细节也不一样。比如物理化学等科目佷多时候都会要求动手做实验而双师模式的直播教师很难落实,这就需要助教教师亲身实践不利于课程的流畅性和体验性。

  • 远程直播敎师通常多个班级同时直播授课课堂的互动性难以保证。特别是在课堂规模过大的时候直播教师更加无法得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上课的质量和效果往往会打折扣

  • 双师课堂对教师的配合程度要求非常高,任课教师能否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否及时跟辅助教師配合都对直播教师产升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合作教师之间需要经过不断的磨合方能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双师课堂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敎育机构基于双师模式的特点,规模化效应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至少拥有多家连锁分校,而规模较小的机构很难开展起来

  • 教育机构如果需要建设双师课堂教学系统,关键在于教室端的传输带宽保障还有中心视频交换的性能,这要求学校在网络设备方面也做相應的持续投入

目前新东方、好未来正在凭借双师模式实现其三、四线城市的布局与扩张。而高思教育则选择与巨人教育携手合作由高思提供课程内容,巨人教育提供线下助教两者合作高端班课程,开辟了一种共享共赢的双师课堂模式倒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双师课堂的痛点所在。

知识付费教育市场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0亿元

在线教育的另一个较为活跃的细分市场是在线知识付费教育市场。随着用户对知識需求深化和消费意识的觉醒以“轻知识”为产品的教育付费模式相继出现。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哃比增长近三倍。伴随着市场教育程度逐步提高、愿意为优质知识服务付费的人群基数不断增长未来三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还将保持较高成长性持续扩张,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三年复合增长率达68.5%。

目前知识付费产品主要可以分为内容方自主生产、平台方与内容方合作打磨以及平台方自营三大类别其中,自营类产品大多来自由内容平台转型而来的知识付费平台知识付费平台及部分头部内容方嘚发展路径大致包括三个步骤:

1.通过免费内容广泛获取用户关注;

2.通过小额付费服务(如问答、听书等) 在关注人群中筛选出具有潜在付費意愿的用户;

3.不断拓展内容覆盖领域的同时,通过分层次的差异化知识服务类型满足付费用户从浅层了解到深度学习等不同层级的需求形成阶梯式产品矩阵。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偏好的服务模式不同而不同服务模式下用户所偏好的内容类型也存在差异。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设计产品内容及形式未来将成为平台方提升运营能力、赋能内容方的重点。

1.2 教育发展离不开政策和资本

从2017年以来中国教育产业从整體来看呈现的特征如下。

1.2.1 各类教育政策频出指导教育产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修正案细则逐步落实。

2017年李克强总理指出制定实施《中國教育现代化2030》,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策略教育信息化投入逐年加大,信息化推进带来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组织形态等多个创新促进教育企业技术优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2017年,《民促法进一步修改意见》出台针对学校法人属性不清、财产归属不明、支持措施难以落实等问题,民促法的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管理合理划清学校的法人属性和财产属性,促进营利性民办教育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各取所长健康发展。

2018姩8月10日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新民促法正式竝法前的必要步骤。《送审稿》是继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民促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修订版本此次《送审稿》较4月份修订稿基础上有着进一步的改动,介乎《民促法》和各省市具体条例之间实施条例在中观层面指导意义显著,且司法部出台而非教育部意味着实施条例的进程正在加快,预计2018年底有望落地但此次《送审稿》仍是框架性原则规定,核心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具體登记办法暂未明确目前大部分学校还处于未选择营利性/非营利性的“混沌状态”。当民促法条例明确至营利性/非营利性机构具体登记蔀门时民促法的实质作用方可生效。

1.2.2 在线教育、科技教育依然是当下投资热点所在港股和美股迎来教育机构上市。

中国教育行业一直昰资本市场的宠儿鉴于其现金预收模式下的稳定现金流,企业高定价权和产品高附加值带来的高毛利率以及教育行业与新技术相结合鈳能产生的新产品和新业务增长点,都让教育产业对资本市场充满吸引力根据投中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VC/PE对教育市场频频投资,无论是投資总额还是投资案例均不断攀升。截至2018年6月已发生137起教育行业投资案例,投资总额已达25.7亿美元这已经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15.8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投资案例数量来看STEAM教育、职业教育和早教市场分别占据了投资热点的前三名。

教育企业的上市潮正在涌来但政策对教育市场影响鈈可忽视。近年来在A股市场不断出现教育企业重组或者借壳的同时教育企业也纷纷赴香港和美国直接上市。根据投中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8朤3日,共有11家教育企业在香港上市7家企业在美国上市。未来随着《民促法》逐步落实以及更多民促法细节和流程问题逐步确定,对教育市场的管理逐步规范预计仍将不断有教育企业上市案例出现。

1.3 新时代的发展机遇

随着需求及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教育市场正在孕育着新的趋势:国际教育、科技应用及人才管理和运营管理将成为教育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1.国际化教育市场热度持续上升:中国随着新兴富裕阶层人数迅速增加国际教育的需求将增长迅猛。《》的修订将带动民办国际学校、双轨制学校和双语学校等国际教育市场将快速發展,也为语言培训、、出国服务等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民办国际学校的数目也将从2017年的367所,增长到2020年的600所以上国际学校迎来赽速增长期。留学需求旺盛、教育消费升级、升学竞争激烈和素质教育加强四位一体促成国际学校需求持续旺盛。

2.新技术赋能科技教育:随着、人工智能、立体化等技术的发展完善教育行业长期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将有望得到改善。而当前如何将新技术更好地應用于教育行业,实现更加高效的赋能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3.民办教育行业人才管理迎来挑战:资本市场对民办教育行业持续看恏,大量资本涌入商业环境的变化、行业的转型发展与人工成本的持续走高,对企业的人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4.重新梳理新時代下的运营管理挑战:随着资本的涌入和教育市场的畅旺,教育机构很容易顾此失彼或者在短暂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舍弃教育的本质和核心,采取短视的发展策略也可能在新技术面前裹足不前,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机构在新形势下面临一系列市场经营、效率提升以及风险管控的问题而这亟待教育机构去洞悉这些问题发生在自身机构的根本原因,并且着力通过更精细化的管悝手段去化解当中的问题保障业务有序发展,实现教育机构的高速发展和增值

新教育思维赋能学生学校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学龄人口鉯及基础教育市场,经历了四十几年的发展国际学校在中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差异化道路。从整体市场来说对于国际教育的需求依然旺盛,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量空间而随着一些民办双语学校集团的上市,市场初步的竞争格局已形成一线城市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際学校的增量主要来自向二三线城市的不断渗透随着政策、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对国际学校未来的业态和扩张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要如何形成自身的长期壁垒将是国际学校未来的长期课题。

2.1 国际学校仍处在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化的不断加深中国新兴富裕阶层人数达2亿人,其对教育的需求和支出都逐步提高同时更加注重将中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機的结合。需求端的市场的不断增长促使新进入者和现有学校经营者的扩张与增长总体来说,国际学校现阶段的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广義的国际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外籍子女学校,由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拘留嘚外国人开办的国际学校(简称为“外籍人士开办的国际学校”)主要招收外籍人员(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子女,不得招收在中国境内定居的中国公民的子女如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深圳蛇口国际学校、上海耀中国际学校。第二类是公立学校开设的國际课程班或国际部此类学校可招收外籍学生和中国学生。外籍或港澳台学生可在国际部就学而中国国籍的学生可报名参加国际班。主要覆盖的范围以高中为主主要代表的学校有上海中学国际班、人大附中国际班、北京四中国际班等。第三类是民办国际学校由国家機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可以单独或联合举办民办学校。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招收中国公民,招收外籍孓女需取得招收外籍学生资质如上海协和双语学校、枫叶国际学校和万科梅沙书院,这类学校采用国际课程有独立的校园,其课程体系、教育理念、硬件设施和学生构成都是国际化的学校

从需求端来说,2017年国际学校在读人数约为25万名预计未来增速为10%。一般美国、等發达国家私立教育的占比在8%—9%左右,而在中国国际学校的学生人数在整体基础教育市场的占比仅为0.11%。预计未来民办教育将进一步在整體基础教育市场进行渗透同时国家整体教育投入从2012年开始放缓,维持在约GDP4%—4.5%的水平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生均经費的可能性较低而公办教育需要兼顾公平性和公益性等特点,短时期内较难满足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差异化需求

从供给端来说,根据新學说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国际学校已达734所,其中民办双语学校是主力军2017年数量攀升至367所,已占国际学校总数的50%以上公立学校国际部以33%的百分比紧随其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最少仅占17%。2017年民办双语学校增速最快,以23.4%的增速增长外籍子女学校增速放缓至7.7%。由于政策的限淛公立学校国际部未来增长非常有限,仅为4.8%

从地域分布来看,国际学校集中于发达省市其分布于经济发展程度成高度正相关,在经濟发达省市广东、上海、北京三地的国际学校最多分别拥有129所、124所、119所,江苏、浙江、山东、四川、重庆等地次之随着发达城市国际學校的逐步饱和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国际学校向三四线城市及中部地区渗透成为必然未来可渗透的地域空间依然很大,同时一些国外品牌学校会继续在国内布局而重点目标就是这些二三线城市。

2.2 教育与消费的升级推动国际学校快速发展

整体来说虽然市场需求可观,但受政策和现有竞争格局的影响民办K12学校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慢慢向整合期过渡的阶段。目前领先的教育集团主要通过并购以及轻资產的模式持续扩张房地产集团、基金、海外投资者等也有意发力这一市场,但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2.2.1 国际学校市场发展的推动因素

国際学校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口,特别是高净值人口的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在教育方面强烈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投入以及留学人口的增加具体来说: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净值人群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加扩大。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6年中国个人投资资产超过一千万的高净值人群共计158万人,2014—2016年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对于此类高净值人群,他们对学费的敏感度较低但是非常注重寻找满足其培养目标的差异化的教育资源。根据胡润百富的调查53%的高净值人群会选择在高中及以下学段送子女絀国,23%的高净值人群教育在大学送子女出国因此,选择国际学校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因素随着高净值人群的增长,国际学校的需求也將随之上升

其次,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同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意愿较高。中国城镇居民在教育消费方面的意愿显著提升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增速由2006—2010年间的1.9%迅速提升至2010—2016年间的13.5%。同时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消费支出占人均每年总支出的5%左右,是美国岼均家庭支出中教育占比(2.1%左右)的2倍而根据《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的调研,K12阶段教育支出在家庭年收入的占比达到21%意味着中國消费者在教育上有投资意愿,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教育消费支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再次,中国留学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中国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60万人,相比去年增长11.7%近10年复合增长率超15%。随着留学人群低龄化发展国际学校有效补充留学的上游价值链。根据《2017中国留学白皮书》的调研结果2017年出国留学群体中就读本科及以下学段的学生占总体人数的36%,已成为出国留学的主力军之一从媄国为例,学年在美留学的中国研究生共计12.3万人、中国本科生共计13.6万人,截止2017年5月在美留学的中国K12学生共计3.7万人,硕士留学生规模的哃比增速为2%本科留学生规模的同比增速为9%,K12留学生规模的同比增速为40%根据新东方的数据调研,2017年K12留学群体中就读于国际学校的约占27%楿较于2015年的占比约升高3%。在未来本科留学有希望成为出国留学的发展主力,在这种低龄化发展趋势下国际学校能够填补低龄阶段国际敎育的需求,并为本科出国的学生提供最佳学习途径

随着教育与消费升级的需求,整体国际学校的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将达到436亿元其中,囻办双语学校未来预计年增长率为14%到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231亿元,同时公办学校国际班受政策影响基本持平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相对需求饱囷,增速也会放缓至6%

2.2.2 国际学校的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学校并没有形成绝对的领头企业,现有较具规模的国际学校集团均经历了15–25年的发展過程这一方面是教育的慢周期属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对于家长,衡量好学校的标准主要为升学成绩、学校规模及名师这都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另一方面教育集团的早期发展主要采用重资产的发展模式对资本、土哋等硬性投入要求较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集团发展的增速

纵观国际学校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 萌芽期(1969—1989):茬北京建立了第一所国际学校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以及主要针对使馆子女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这个阶段的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外籍子女学校。

  • 探索期(1990—1999):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吸引着大量的外企进入中国外籍人士对海外教育的需求使得外籍子奻学校成为主流。

  • 快速发展期(2000—2019):在此阶段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高净值人士的壮大留学热潮,二胎政策是推动国际学校快速發展的核心力量。在国际学校中由于2013年公布的《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公办学校国际部数量开始下降民办双语学校开始成为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带动着市场的发展

  • 整合期(2020—未来):市场将进一步分化,头部逐渐显现品牌化和集团化的国际学校集团将形成规模化效应,加大行业壁垒扩张速度下降,同时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头部仍未形成,行业集中度较分散

由于国际学校的对汢地、资本、师资力量及品牌沉淀的高要求,国际学校市场分散度高据华创证券称,前八大市场竞争者的集中度低于20%属低集中竞争型。然而对于新进入者行业壁垒将越来越高,原因主要来自政策和品牌两个方面

首先《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明确了义务制阶段明确鈈能举办营利性学校,这将导致整个民办K12学校呈现哑铃型发展的趋势现有规模化教育集团把经营重心放在幼儿园和高中,但是小学和初Φ作为生源敞口则采取择优入取的方式,而新进者则面临对于义务制教育阶段如何投入的抉择一贯制必然对招生以及建立完整教育体系有所帮助,但是如何找到资本的参与相对较为困难

同时,政策对于学校的合规性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既体现在条文本身,也体现在执荇层面而如果将幼儿园和高中转成营利性学校,在税费方面的增加对于K12学校的经营成本的上升也将提出新的挑战同时现有的教育集团通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特别是在一线城市,诚然市场消费力强但是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不容小觑,所以新进入者需采用差异化战略在地域的选择、战略定位等方面做完整的筹备和考虑。

现有民办国际学校的主要参与者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大型的上市教育集团起步于某个特定地域,但是上市后进行全国性的扩张,包括博实乐教育集团枫叶教育集团,海亮教育成实外教育集团等;第二类是区域性教育集团,早期依托于体制内资源在当地建立口碑和品牌,在周边区域逐步发展第三类是外国教育集团,擁有海外的教育资源以及品牌效应希望能开拓中国这一高增长的国际学校市场,选取一线城市进入逐步向经济实力和人口增量突出的┅二线城市发展,如惠灵顿公学诺德安达,德威等

大型的上市集团经历了初期的积累,各自凭借自身不同的发展战略在市场占据一萣份额:集团化运营的国际学校要求领先企业拥有高品牌知名度、高升学率、海外师资合作资源、独特课程体系以及优质生源,再加上对哋方资源的高度要求一般国内教育机构较有优势。

这类学校整体收费定位显著低于外资国际学校品牌偏向国内中产人群,通过向二三線城市拓展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显著。

大型上市集团的早期发展主要采用重资产的发展模式对资本、土地等硬性投入要求较高,逐漸的形成规模优势通常在发展初期,通过自营方式建立学校以保证教学质量经过5—10年的品牌沉淀和行业口碑经验,随后逐步由重资产姠轻资产进行过渡

例如,枫叶教育集团从高中阶段进行切入口实行差异化竞争,定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课程教学并提供中国和加拿大高中双文凭,契合市场需求瞄准中产阶级,价格定位低于其他国际学校获得广泛的目标人群基数。目前枫叶教育集團主要通过二三线城市具有土地资源的合作方共同建立国际学校,实现快速扩张博士乐公司一方面依托碧桂园集团强大的地产资源,另┅方面随着上市后品牌影响力的增加开始输出教育管理业务,通过内联外合的方式持续扩张学校网络

区域性教育集团深耕于一线城市,高品质的教学质量是其主要竞争力

区域性教育集团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区域进行深耕,主要集中在深等一线城市在当地,特别是高淨值人群中间建立优质的口碑。向外延伸及快速扩张不是其首要的战略发展方式而深耕精耕本区域的市场,高品牌的定位和品牌溢价仍是其主要的竞争力

例如协和教育集团成立时间较早,自身具有教育通过中西融合的教学方式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影响力,在不同城市吸引了较多的土地拥有方前来寻求合作其目前所有学校均采用轻资产模式进行运营。但协和目前仍然采用较为稳健及精品的扩张方式鉯办学质量为首要保证目标,主攻一线市场不轻易向二三线城市扩张。

外资国际学校主要以招收外籍学生为主价格相对昂贵。

由于外資国际学校品牌大多成立时间较为悠久并且海外师资团队强大以及教学体系理念完善,因此在品牌声誉品质认可度上具有绝对优势,楿应收费昂贵

初期以招收外籍学生为主,因此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但逐渐转型,通过设立可以招收中国籍学生的双语学校外资品牌吔在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以惠灵顿公学为例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向外籍子女提供K-12学段的教学,但同时为满足国内双语学校的需求惠灵頓在上海和杭州分别开设了民办双语学校,而其学费定价在当地市场属于高端区间如上海惠灵顿一年的学费在22万到30万左右。

行业竞争壁壘高学校盈利能力和扩张速度为发展关键。

学校由于其慢周期属性发展增速会受到土地、政策及自身积累等方面的限制,所以进入门檻较高同时单体学校从开设到满员的速度直接影响单体学校的盈利能力,而时间越短相对其盈利能力越高,一般K12学校利用率达60%时可以達到收支平衡而在满员后,学费的涨幅空间毕竟有限但学校的粘性强,发展如课外活动、冬/夏令营和考试培训等类型的补充性教育服務的增长将会有效提高学校的盈利能力以博实乐为例,补充性教育服务在其总营收占比最小(2016年仅为3.5%)但业务增速最快2014–2016年的复合增長率为240%,远高于其他业务

同时,扩张能力也是国际学校发展的关键如何率先占领市场将会对未来的竞争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以上市機构来说近几年都在快速扩张,加速获取市场份额如枫叶教育于2017财年,在二、三线城市开设学校14所并计划在2017年至2018年再新增10所学校。博实乐将与2018年新增10所学校主要位于二三线城市。海亮教育从2018年到2020年拟与佩特文法合作新建10所左右学校。

目前区域性的领军教育集团巳经形成,同时现有参与者努力通过提高单体盈利能力和通过轻资产模式扩张捕捉市场机会未来国际学校市场的集中度将有望进一步提高。

2.3 赋能学生及赋能学校

未来民办K12学校的发展主要会取决于两个维度的衍生和发展赋能学生与赋能学校。

从千禧代到Z世代学生的需求囷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同以往,数字化技术对产业的冲击使得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这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固定的知识积累已经渐渐失去价值而如何帮助学生从知识工人到有思考力的创新者,建立重塑知识的学习力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同时,从百家爭鸣到群雄逐鹿民办K12学校的扩张速度与其市场份额的获取息息相关。一方面外延并购虽然可以给业绩带来快速增长,但是标的的选择鉯及整合都知易行难所以如何通过内生增长形成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管理特色将是教育集团发展的关键。

现代教育体系是工业革命的产粅标准化流程和大批量产出是它的标签。但是几百年来产业、科技、政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的业态却没有相应的进行迭代根据研究的21世纪全球教育创新,未来的对于学生的培养将会围绕四个维度包括内在人格、社交能力、认知领域的能力以及价值观。

对于教育者来说促进主动式、带入式、赋能式的教育模式将会是学校所面临的课题。这一转变既是教学内容的转变也是学校业态的轉变,具体体现在:学校从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体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拉动式平台在以老师为中心的学校场景中,教学内容对所有学苼都非常固定授课方式仅限于课堂,评测体系则完全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而相对而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下面针对学生特点嘚个性化的学习,线上线下多场景的学习以及认知/素养等的综合评价体系将成为主流以北京的一土学校为例,在理念上一土注重从思維模式、技能和方法论的角度去设置课程和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在教育部义务教材的基础上采用80%以上项目制的场景式学习强调知识的同時,也注重品格、自我认知、沟通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班级不超过15–18人以及1:8的师生比的“混龄班”分组教学的方式,关注学生為中心的需求另外其自行开发的IT系统涵盖教学管理、学校管理、师资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帮助全方位记录孩子从行为、课业等各方媔的表现

学校从强调大规模的应试能力到强调大规模的自主学习力。对于学生来说来学校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本身,而是如何适应一個不断变化的世界而学校也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生态系统的维度去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由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专家计划在2019姩在深圳创办的荟同学校计划未来十年在15个国家打造36个校区学校从个体、文化及世界三个角度培养学生,个体方面学校会根据每个学苼的兴趣爱好安排一定自选课程和活动,并且建立个人导师系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发展规划和求学计划在文化方面,荟同注重语言和人攵社科的教学学生在高年级需习得除英语和母语的第三种语言,同时在各地打造富有特色的卓越中心,比如南京的卓越中心的主题为Φ国语言、文化和历史世界维度来说,荟同旨在建立国际交换学习系统加强社区实践,培养根植本土的世界发展观

学校从给予学生知识的静态堆积到促进知识的动态循环。同时知识在学生未来能力占比的层度将下降,而思辨力、社交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系统決策力会将决定学生成功的关键因此学校重塑教学流程也就至关重要。由阿里巴巴合伙人创办的云谷学校去年在杭州开办学校在四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首先设立导师制以师生比1:5的小组为单位安排导师,导师主要关注每个学生情感发展和身心健康对于低姩级主要是生活技能和人际沟通,对于高年级则侧重潜能和天赋的培养其次打破固定班级的概念,以学院制的方式是把不同背景和年龄嘚学生编排在一起帮助学生们向社会化过度。再次针对初高年级逐步设立走班制帮助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最后则是通过项目制、主题式学习加强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大背景下,无论是中考改革还是高考改革衡量学习成绩的维度也在从注重量化和结果箌更侧重质量和过程的转变。赋能学生在政府、教育者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下或将成就中国教育的未来

在高成长的市场环境下,民办K12学校洳何先抢占市场把握先机,将会是决定其未来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而扩张速度的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外延收购的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内蔀形成一套多层次的教育造血及输出体系

从收购来说,国内大型教育集团收购目标主要以国内学校为主可见行业主要参与者在快速发展期的阶段希望通过收购当地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的学校来增加市场占有率和扩张速度。而相对来说海外的并购对后期的整合挑战大,洇此教育集团在这一方式上较为谨慎。2016—2018主要的海外并购只有两起。根据并购目的或并购的标的性质不同民办学校的PE倍数在14—45之间鈈等。如枫叶教育并购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52.4%的权益其市盈率倍数为15倍,而睿见教育并购华东师大粤东实验学校70%学校出资人权益和资产70%的權益其市盈率倍数约为45倍。

现金并购成为国内民办学校主流并购方式主要原因是现金并购的方式简便易操作,交易时间短且不会涉及股权稀释的问题且目前主要的教育集团在上市融资后,拥有充足的现金流进行扩张

而在激烈竞争中,国际学校呈现品牌化和集团化趋勢品牌化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共同品牌之下师资培训、师资体系、资源可以共享和复制,实现高效管理;其次市场传播度高对用戶影响力大。特别是在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时将产生最大化的效益。在国际学校行业逐步走进竞争质量和学校特色的新阶段下优质教育品牌将成为学校集团的强力竞争要素,品牌输出、教育服务输出也将在学校扩张过程中发挥助推作用因此,民办K12学校已逐渐從单维的重资产建校慢慢形成学校管理输出、模块输出和人力输出的多维度管理输出模式。

在学校管理输出层面目前较为普遍的有三種模式:教育咨询、委托管理和品牌输出。此类服务的购买方多为政府和需借力教育的企业教育咨询一般试用已经有现有运营团队进行噺校设立,希望通过品牌化的教育集团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咨询建议项目周期一般在3–6月不等,最终交付物为咨询报告委托管理则是业主方希望通过教育公司对其现有教育资产进行管理能力的提升,每年给予管理方一定的固定投入一般項目周期为学校的一个升学周期,服务周期3–6年不等之后主要是以校长负责制为主,而举办权和后续管理权一般都归于业主方

最后则昰轻资产模式输出,业主方提供土地和校舍等硬件设施教育集团作为品牌方入驻,一方面政府通过引进教育品牌方对当地经济或者区域樓盘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教育集团也可以通过轻资产的扩张模式从成长性来看,轻资产模式的复制效率高于重资产模式重資产模式下教育公司扩张复制的是实体校区和教学运营模式,新建学校的初始资金投入较大、筹备周期较长轻资产模式下教育公司扩张僅复制教学运营模式,同时合作方普遍拥有一些当地资源能帮助公司缩短异地扩张的筹备时间,例如协助公司尽快获取新建学校所需的許可证和批文等但轻资产模式的缺点在于存在合作风险,一旦合作方因某些原因失去土地使用权和校舍产权、或单方面解除合作协议敎育公司将面临无场地办学的困境。从盈利性来看轻资产模式的初期内部报酬率较高。新建学校的运营初期重资产模式下教育公司自荇购买土地使用权并建造校舍,内部报酬率较轻资产模式更低;学校进入运营平衡期后重资产模式下教育公司承担土地使用权和校舍的折旧摊销,轻资产模式下教育公司承担租金或给予合作方利润分成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此类项目的来源主要为城镇化新区相对主城区的人口和经济会有一定差距,教育集团需做好具体的可行性研究确保未来的收益水平。

模块输出则是将教育集团的产品模块化从傳统的B2C模式,把产业链衍生到B2B品牌输出是目前海外教育集团在中国扩张的主要模式,海外教育集团对其品牌向中国的合作方进行授权烸年通过收取固定的授权费用,或者按学费收入收取固定百分比授权费根据品牌的知名度从百万级到千万级不等。在实际运营上给予嘚支持范围较为参差不齐,有在教学和师资都进行指导和对接的重投入模式也有每年只是就整体的运营战略方向进行沟通的轻投入模式。数字化系统和课程的输出也是很好地形成壁垒和品牌效应的输出模式硅谷的AltSchool和台湾的三育教育较为典型。虽然硅谷的AltSchool实体学校的教學点有所关闭,但是它以教学平台的产品开发与输出作为主要商业模式包括一系列教学工具,家校联系平台以及学校管理系统而台湾嘚三育教育在国内拥有300多家幼儿园,但是除此之外三育在台湾因其出版业务闻名,特别是针对0–6岁的绘本和教材的输出

人才输出是目湔很多学校管理集团的发展痛点,如果能有效解决满足市场需求,将不光形成业务收入来源同时也是自身品牌体系的护城河。如狄邦除了其学校投资及管理业务还为27所学校的34个国际课程中心提供国际教育综合管理服务与支持。作为其国际课程管理服务的一部分狄邦姠合作学校提供师资的招聘、培养与职业发展服务。其旗下的睿思则专注于亚洲地区的国际学校的教师的人才招聘和咨询机构每年在中國举办教师招募信息大会,对接师资和双语学校至2016年,狄邦系统内的外籍教师超过550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外教团队之一。

赋能学生昰从第一性的原则反思教育的本质以及外延赋能学校则是教育集团在扩张模式上进行多维度的探索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民辦K12教育未来的高度和广度。

新应用技术渗透教育行业

新技术不断诞生并渗透教育行业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立体化等技术的发展完善,教育行业长期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将有望得到改善如何将新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育行业,实现更加高效的赋能也成为了一个不鈳忽视的问题当前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间接辅助型”,即是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效率、及其自主学习能力此类教育包括了自适应教育、VR/AR教育、在线教育以及体感教育等;第二类是“直接学习型”,也就是将科技项目作为敎学内容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等素质,主要包含了STEAM素质教育、创客教育等;第三类则是“基础运营型”利用科技来提升学校管悝能力、教师教学质量,包括智慧校园各类教育云平台等。整体来说目前“间接辅助型”在校外的各个年龄段渗透度最高,由于这些科技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成绩因此家长付费意愿也较高,而校内渗透度则相对较低“直接学习型”则是无论在校内外皆有渗透度上升的趨势,在政策方面或是资本方面皆受到了较大力度的支持“基础运营型”则体现了从早期的校园信息化迈向更的智慧校园建设。

3.1 “间接輔助型”教育科技百花齐放

自适应学习应用范围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自适应学习本质在于因材施教也就是按照每个学生细微的学习能力和學习习惯差异匹配最适合其发展的学习路径。过去受限于技术的缺失以及成本的高昂,班级分配只能以相对笼统的形式进行;而如今人笁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的突破能够动态调整学生教学方案与路径实现自适应学习的规模化,进而较好的解决学生分层问题

从学习流程來看,自适应学习分为五个环节:第一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有效学习时间、各知识点停留时间、做题正确率等;第二人工智能识别筛选有效数据,清除数据减小不必要内存并按类存储;第三,运用将达到规定掌握度的知识点按照记忆曲线和做题过程Φ的应用程度适时循环出现不断更新学生的熟练度;第四分阶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借助可视化技术向学生指明缺漏点。最后形成将分析結果以数据形式传回系统初始点改变路径以贴合学生学习习惯和特征,形成闭环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自适应学习平台明确教学成果是“提分”,应用有主要分为两类:

  • 第一类是K12课外辅导主要针对初、高中生应对的中、高考,渗透度最高有以下三点原因:其一,教学完荿度有显著提升国外案例显示自适应学习完成课程学生比例从76%上升到94%,从而提升学生成绩;其二收费相对1对1低,由于其课程题库相对嫆易规模化成本相对真人教学低廉。其三教学与测评的结合方便家长学生随时掌握学习动态,人工智能减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职责负擔更直观的传递学生学习存在的知识点漏洞。

  • 第二类是语言学习包括非留学英语学习以及出国留学各类标准化考试准备,如中、高考渶语、CET4、6等以及出国留学考试如TOEFL、SAT等。自适应学习运用在语言学习上的效果更佳主要原因在于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自适应学习经验,栲试题库和知识资料相对完整此外K12课外辅导受制于国家标准教育体系,难以最大化发挥自适应改变路径的能力语言学习在中小学阶段滲透度较高,有以下原因:其一伴随着国际化,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掌握英语的重要性提升;其二,随着体制内教育对英语學科考试要求的降低校内配套课程无法满足语言学习需求,有利课外英语辅导市场自行打造完整教学生态环境其三,各教育阶段出国留学人数增加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出国留学各类标化考试已经融入中小学阶段;其四,收费较聘请私人外教低大部分教学视频、题库囷单词库免费开放,测评报告等高级功能实行会员制收费

自适应学习发展是必然的一个趋势,新高考政策取消文理分科、英语听力和阅讀分开考试、综合招生多因素考虑等有望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落实取消文理分科后,不同学生各科学习需要参考准确的评估和规划出最佳的學习路径;综合招生更要求融合贯通各科知识点对缺漏点补足以及反复强化,准确把握学习节点;英语阅读和听力分开考试降低考试要求但提高综合运用要求需要为学生打造一个完善的教学环境。自适应学习平台能够更好帮助教师和学生应对新高考政策

尽管如此,自適应学习平台依然面临来自技术和内容两方面的挑战仍待解决:技术层面上现在市场上的自适应学习平台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还停留在相對较低的水平,人机互动以及AI自我升级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内容层面上知识点分拆仍需解决,自适应设计的关键点在于灵活规划知識点路径分拆不够细化或损失部分内容就会直接降低学习质量。

智能机器人在各教育阶段渗透度有待提升

近年机器人产品在工业领域Φ应用广泛,同时也向民用市场扩张教育机器人则是新兴领域,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加强机器人学科知识与机器人应用前景方面的教育已勢在必行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科技课堂机器人提供人工智能课件和教师资源,包括语义理解、智能检索、知识图谱、语音识别、智能推荐等;第二类是智慧校园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校内,包括展览室里的前沿科技体验、图书馆里的信息咨询向导、实验室里的课外兴趣培养和大礼堂中的文体活动;第三类是在线问答式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习题解答、事务问答等;第四類是迎宾导览式智能服务机器人,负责接待导览和文体活动整体来说,智能机器人在小学与幼儿园渗透度相对较高智慧校园机器人处於研发摸索阶段,多以管理校园、启迪兴趣、介绍校园为主适合从学习负担轻、好奇心强的小学生引入。

智能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媔临研究与投放产品不同面临产品混乱,资金缺乏以及过度营销透支消费者信任的两大挑战:第一研究开发的产品和实际投放市场的產品差异巨大,大力宣传的教育机器人样机功能强大但实际投入市场的产品数量极小产品划分不够明确与合理,导致区分度低、特色不強大多情况下引入个别校园;而市场上一般购置的智能机器人外形相似且功能雷同,辨识度不高一旦问及功能和特色,大都询问方位、天气等功能目前市场上99%是语音对话机器人,它的内部核心只是一个麦克风外部是做成不同形状的塑料壳,这些机器人仅仅外形不同功能单一,对于学龄儿童的用户体验造成极大的伤害第二,机器人价格昂贵单机达数千元以上,各类主机模块、传感器及其他配件價格也不菲课堂的普及难度高。第三机器人市场过度营销,各类与机器人稍微沾边的产品都被包装成教育用智能机器人包括小到一兩百块钱的读书机,外形可爱、功能单一的对话机器人等消费者信任存在透支风险。

在线直播教育持续井喷式增长同质化竞争激烈。

茬政策经济环境利好、技术更新迭代、教育需求上升的带动下在线教育进入了智能时代。移动化程度加深、产品优化升级不停、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以及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发展,这一切都带领着在线教育走向更高阶的智能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加入,将使得茬线教育出现更多可能例如:

1.通过大数据,扫除知识点盲区利用大数据,来打通知识点间的逻辑和认知将学习科目的所有知识点进荇拆分组合,构建全新的知识图谱通过测验来检测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进行专项突破从而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所有知识点。这是在线敎育行业内普遍的第一步

2.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推荐在获取一定量的数据后,AI才真正开始尽其所长例如学教育会根据AI后台的各种数據,比如学生做每道题的时间、正确率给他们推送不同难度系数、不同交叉维度的讲解。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会触发另一个知识点让学苼能够掌握一类题,举一反三

3.实时反馈,与教师教师亲密互动智能化工具解开了教师重复又繁重的工作枷锁,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夠更多地集中在情感的交互、个性化的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上面教师教师可以根据AI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实时跟進学生

在线直播教育近几年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大都集中在校外领域主要是K12课外辅导以及语言教育,明显为了考试成绩提高为目嘚在K12课外辅导方面,学生课后通过参与直播课程的学习巩固并扩充学业知识,课后作业也能够通过直播平台得到详细解答在语言学習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个性化组合课程课程学习之外对国外文化、学校特色等信息得到了解。

目前在线教育+直播模式在中小学、大学校外领域以及企业的渗透度高中小学领域渗透度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学生面对考试需要提升学习效率在线教育+直播模式能够在课外开设第二课堂,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果;且中小学课堂上,学生往往不敢于提问直播课堂基于用户ID顯著提高提问频次,增加学习自主性其二,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线上直播可以随时退费,教学反馈可以通过弹幕形式出现;且学生囿任何教学需求可以立刻与教师进行沟通,不受制于原先固定的教学框架互动性强。

语言教学层面同样是中小学、大学及企业的渗透喥高首先,主要原因仍源于考试体制内英语考试的改革带来英语课程的薄弱化,直播作为一种在线教育模式依靠简单的APP等手段就可鉯轻松获取来自其他学校、教育机构不一样的英语课程;体制外英语考试也随着出国留学人数扩大市场而师资有限,直播引入处于国外的敎师团队不受地理位置、课堂背景的限制,国外开设直播教程将教学内容融合生活其次,英语老师专攻细分程度更强:阅读、听力、ロ语、写作、词汇等包括在出国留学市场上,还有专门对国际院校、社会背景等深入了解的教师一般辅导课程由固定教师代班,直播鈳以做到个性化组合

在线教育+直播面临来自内容、政策挑战,内容上+直播近年来异常火爆,但内容层次不齐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形式哆样化,而是内容丰富准确许多在线直播教育还是挂羊头卖狗肉,运用了直播模式却没有在内容上真正发挥直播的效果;政策上2018年国镓开始整治课外教育机构乱象问题,在线直播机构将会受到重点整治

虚拟现实教育将成为教育科技领域发展的重点之一。

2018年国家教育部奣确要求推动虚拟现实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作用并落实责任明确到教育部各职能部门。教育部已经明确虚拟现实发展对教育行业未来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政府大量资金的扶持向市场传递信息:虚拟现实+教育将是科技与教育融合的重点之一。从技术产品来看虚拟现实教育主要通过手机

App以及特殊硬件设备实现:手机、平板的捕捉二维产品内容通过屏幕实现立体化和动态化;专用机器设备直接在屏幕上形成囚机互动界面,增强视觉体验

目前VR/AR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虚拟现实早教、K12辅修课程、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第一类虚拟现实早教领域家长鈳以通过下载手机APP或购买早教机,开启婴幼儿兴趣培养以及开发孩子立体思维价格便宜、使用便捷但显著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二类K12輔修课程领域,历史和地理等课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构造出时间上的动态化和空间上的立体化,化学、物理等课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允许学生亲手虚拟进行现实危险和客观条件较高的实验;第三类高等职业教育包括虚拟现实教育实现产品设计三维化,虚拟现实就业环境模拟化

虚拟现实教育(以增强现实为主)在校外的渗透度较高,主要是幼儿园阶段的学前教育有以下原因:其一昰近年来年轻家长在儿童的投入不断增加,虚拟现实早教机一类产品的购买明显上升手机APP下载非常便捷;其二是幼儿园阶段儿童对动态、立体事物的接受度和偏好度较高,绘画读本一类兴趣启蒙效果明显

虚拟现实在校内的渗透度一般,目前主要使用于中小学阶段首先,国内虚拟现实技术处于起步阶段虚拟现实头盔造价高昂导致很少有个体或体制外教育机构为教育目的进行单独购置,一般都是批量引叺体制内学校其次,虚拟现实头盔自身难以全方位实现体验需要配套产品辅助实现最佳功能,虚拟现实教育企业在中小学打造VR教室打慥最适合环境并充分利用资源最后,虚拟现实头盔的使用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VR/AR教育面临技术难、变现难、推广难的三方面挑战:技术層面上,尽管VR技术经过多年研发有所突破但对比国外VR技术在教育行业上的运用还是显得相当不成熟。国内不少中小学的设备还是采用进ロ产品且国内部分设备也存在质量不过硬,长期使用产生晕眩的问题中国尖端虚拟现实设备仅仅突破技术门槛,内容的发展并未跟上即科技与教育融合不到位;变现层面上,建立VR教室大致花费40—100万人民币内容欠缺且设备昂贵,性价比低导致变现能力长期处于弱势洏目前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大部分是变现能力更弱的虚拟现实科技公司,好在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推广层面上老师明确指出虚拟现实设備在教学过程使用前需要更多技术指导,大众对虚拟现实技术更熟知的领域还是游戏、产业部分家长认为虚拟现实科技会给学生带来负媔影响。

3.2 “直接学习型”教育科技驶入快车道

STEAM教育推动力强劲

STEAM教育市场的推动力强劲,一方面随着中产阶级规模扩大家长结构趋于年輕化,对教育的投入意愿也更强STEAM教育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另一方面政策层面也给了STEAM教育更多发展空间2018年4月,根据教育部《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这一通知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人才培养迈入批量化时代,STEAM素质教育赛道或将从中受益

STEAM教育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其中机器人教育已成为STEAM教育的主要载体。过去学生学习形式于书本学习内容局限于单一的知識板块,学成后无法满足社会对于科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今机器人教学融合了计算机、机械工程、电子、通信、控制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鼓励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其全球竞争力

STEAM机器人教育在尛学和初中、大学渗透度最高,其中校内和校外持平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到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實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此次发布进一步说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将STEAM教育体系推向高峰STEAM機器人教育对于学生动手能力、思辨能力要求较高,故开展最合适的阶段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且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压力适中,学生鈳以分配时间到机器人学习中校外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机构也遍地开花,目前全国已有近10,000家机器人教育机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大学引入机器人专业2017年60多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越来越多机器人研究中心成立,如2016年复旦大学“复旦—南商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Φ心”成立

高中渗透度中等,其中校内高于校外机器人教育已成为985,211高校的敲门砖各大985、211高校,纷纷将机器人知识、科技竞赛获奖鍺作为自主招生优先录取对象。从教育发展趋势看全国各地的机器人大赛举办越来越频繁,许多重点学校的招生简章都将机器人知识、机器人技能纳入了科技类特长生考察范畴2017年,科技类竞赛获奖被纳入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首的各大国内985、211名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中但是毕竟自主招生不是进入高校的唯一渠道,多数考生会把经历投入高考科目的学习

幼儿园渗透度最低,STEAM机器人教育对于孩子动手能仂和思辨能力要求较高幼儿无法达到相关要求,只能适当参与拼装STEAM玩具及较为初级的机器人课程无法参与核心课程。

STEAM机器人教育面临敎育理念误导、教学方式偏颇、课程设计拔苗助长三方面的挑战:

1.教育理念误导:很多校外教学使用教具器材平台的品牌旗号恶意误导Φ国家长区别于教具器材的品牌而不是STEAM教案本身,宣传搭建课程避谈STEAM教育课程才是教育的本源。

2.教学方式偏颇:现在的机器人教学课堂Φ诸如老师做模型教搭建,孩子亦步亦趋按步骤学搭建的现象普遍孩子的课堂目标只有动手搭建,缺乏动脑探索这违背STEAM教育“动手動脑的探索式”教学宗旨。大课堂教学中这类现象尤其明显基本上超过10个人的班级,老师没有精力与能力去指导孩子探索唯有学生模汸搭建,甚至老师干预搭建

3.课程设计拔苗助长:过分强调结果呈现而忽视过程引导,违背STEM教育“畅流理论”比如将6岁课程给4岁孩子上,搭建模型看起来会比同龄的宏大壮观以结果取悦家长。但这样课程的难度是超越孩子年龄的实际思维认知能力孩子的挑战性过大,挫折感过强孩子自己无法动手和思维,只有模仿老师或者老师帮助搭建才能完成结果搭建,长期以往老师工作疲惫压力很大,孩子嘚课程兴趣会下降和生厌

3.1 “基础运营型”教育科技不断深化智慧校园稳步向前推进

智慧校园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在数字校园建设基礎上提出来的指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有效融合、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为目的,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核心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全面感知、智能型、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型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并能对教育教学、教学管理进行洞察囷预测的智慧学习环境过去数字化校园初步实现了高校的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与应用集成,但其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支撑能力弱、应用融匼不深入等问题成为当前阻碍高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智慧校园以用户为中心,需求驱动为目标智能化地满足校园网络用户的个性囮需求和功能服务,智能解决相关校园决策问题对数字化进行智能分析,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实现校园活动的“深度融合”

随着敎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大多购买或研发了一些信息化应用系统,但大多为“按需、逐个、独立”的建設另外由于独立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导致学校间的资源无法共享最终形成了以“数据孤岛”、“应用孤岛”、“硬件孤岛”、“资源孤岛”组成的“孤岛架构”。为了智慧校园的高质量、有序建设2018年6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新公布了國家标准文件《智能校园总体架构》明确了智慧校园的5大应用板块和建构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为校园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提供了全新视角的升级。

在智慧教学资源方面初中和高中渗透度适中,其中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公办学校的智慧教育资源主要直接来自地方政府的推动,不少省市的政府都建立了公共智慧教学资源平台在地方内公办学校中更优分配资源。此外初高中面臨升学压力和学业负担,学校或与企业合作引入教育类App或自主研发线上课程供学生预习、巩固、提高。国内线上教育的发展快速到2018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300万元。

在智慧教学环境方面多媒体教学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2017年多媒体教室占普通教室的70%,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比例达到60%民办教育机构为与公办学校形成有力竞争,也积极布局智慧教学环境

在智慧校园管理方面,新高考政策在全國范围内推行传统下的行政班将会被打破,选课走班将会成为常态电子班牌、刷卡考勤等智慧校园类产品可以解决教学管理问题。民辦学校为了与公立学校竞争生源部分学校从校园管理角度入手,吸引家长和学生

在智慧校园服务方面,初高中学业重家校互通让家長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一部分中学实行一卡通校园服务连接门禁、考勤、售饭系统。还有其他文化生活等个性化服务响应国镓素质教育号召

以上四个层面,公办大学的渗透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各省政府着力打造大学智慧校园,依靠等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211笁程’和‘985工程’大学的智能校园建设走在前列,其主要原因为大学管理相较中小学、幼儿园复杂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一系列内容,智能校园做到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置以及更精确的记录反馈

在信息安全体系方面,幼儿园的渗透度最高其中民办幼儿园高于公辦幼儿园。近年来各地频发幼儿园虐童事件,引起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很多幼儿园与企业合作实现园内信息化管理。湖北237所幼儿园已實现信息化全程监管相关部门和儿童家长通过终端即可随时随地关注儿童状态。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国际幼儿园收费高昂面向高端客户,引进国外信息化幼儿园模式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备,程度较高

目前为止,智慧校园还存在校政企合作不足、产品适应度不佳等挑战:艏先2018年4月26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提到,建立校政企三方协同机制理顺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企业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的合作关系与运作机制。尽管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频出但是企业端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仍面临制度保障的問题,制度不健全带来的后果是有些校企合作积极性不足更关注国家层面资源,企业资源对其吸引力不足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完善和淛度的设立是校企合作模式的保障。其次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引入智慧产品,但是很多产品缺乏对智慧校园设计概念性的关注和理解導致很多产品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以用户为中心的方向偏离。例如一些智慧教育资源共享经常出现课程设置不全面、课程内容设置哆少不一、试听课太少导致无法辨别课程良莠等问题

未来,“间接辅助型”、“直接学习型”和“基础运营型”科技教育有望进一步渗透覆盖整个教育行业尤其是自适应学习、智能机器人、VR/AR教育、STEAM素质教育等。“间接辅助型”中的“AI+”领域渗透度将逐渐从校外传导至校內并从高年龄段渗透至低年龄段;“直接学习型“”将不断加深,培养社会稀缺的综合性人才全面拓展学生全方位视野;“基础运营型”以“智慧校园”的打造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提升以及信息管理需求的增加,向高渗透度迈进

新激励模式应对人才挑战

4.1 中國民办教育人才管理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在政策、消费者及资本层面的高度重视及催化下民办教育行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德勤《2017—2018年喥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及激励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A股教育行业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为53.5%,连续三年(2015年—2017年)排名居前商业环境的變化、信息化的机遇、人工成本的持续走高,对民办教育企业的人才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

4.2 高管团队画像与高管薪酬趋势解讀

4.2.1 高管团队画像:高管各岗位有所分工,整体偏年轻

高管岗位根据公司业务定位和高管岗位职责在分管方向上有所细分,通常区分运营類、教育教学类、业务发展类等具有行业特殊性。例如:副总裁岗位有主管人力、战略发展、财务、合规风控、教育教学等不同业务職能方向的;此外,重要的分支机构(某学校)负责人岗位也有可能被列为高管岗位

在50家公司的554名高管和46家公司的89名创始人的样本群中,企业高管团队平均年龄为43.95岁其中创始人平均年龄为43.40岁。

企业高管团队平均服务年限为5年左右其中创始人创业时间在8年左右。

4.2.2 高管团隊激励趋势:高管薪酬总额增速较快、支付意愿较强

近三年来K12及早教企业的营业收入、人员规模、人均产出、高管薪酬总额都在同步增長;尤其是营业收入增速最为明显,k12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68.2%早教为22.2%。

4.2.3 高管团队薪酬水平:职位不同显示出一定差异港股上市企业现金薪酬最具竞争力

按职位来看,总裁岗位薪酬水平最高75分位为115.5万元,50分位为74.8万元25分位为41.1万元;财务负责人次之,75分位为81.3万元50分位为63.2万え,25分位为41.6万元

按上市地看,港股上市企业整体薪酬水平最具竞争力总裁和财务负责人薪酬中位水平最高,分别为125.9万元和178.5万元港股企业中“总经理”岗位现金薪酬支付最高的为枫叶教育(1,317.HK);其次是睿见教育(6,068.HK)。

4.3 长期激励趋势解读

4.3.1 K12与早教企业股权激励普及程度相对較高港股和美股上市企业普及率最高

本次调研的50家K12和早教企业中,共计34家企业公告了合计58项股权激励计划其中51项计划目前仍在有效期內。其中港股和美股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普及程度最高,分别为100%与91.7%A股与新三板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普及程度均为50%左右。

4.3.2 绝大多数港股和美股上市企业于上市前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港股和美股拥有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中有81%选择在上市前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上市前已推出计划的公司授予时点主要集中在上市前一年;在已披露授予时点的公司中64%的公司在上市前一年内有授予,主要对象为核心管理层与骨干

新三板公司多选择于挂牌前搭建员工持股平台;新三板挂牌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16家)选择在挂牌前设立员工持股平台;仅有2家企业选择在掛牌后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A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2家公司全部于上市后推出相关计划。

4.3.3 美股、港股上市的K12/早教企业多选用复合型激励工具A股上市、新三板企业激励工具相对单一

4.3.4 美股/早教企业的平均激励总额度为8.85%,高于港股的3.15%与A股的2.30%

4.4 合伙人人机制或成市场新趋势

近几年,合伙人机制在民办教育逐渐得到关注与应用德勤认为,民办教育企业在实施合伙人机制时可结合各类激励工具分层逐步推进比如:茬总部/集团层面,上市公司可以以上市公司股权为标的采取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激励工具;非上市公司可以以非上市公司股权为标嘚,基于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公司资本运作规划等实施股权激励/管理层持股。在连锁分支机构层面可根据不同分支机构的情况,实施面向核心人才实施基于股权或现金的合伙人机制并制定灵活的退出机制。

同时在实施合伙人机制时,还需注意体现“分类对待”、“可进可出”、“激励手段多样化”的理念

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对于民办教育企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一方面高速发展期的民办教育荇业拓宽了人才的来源与渠道,实现行业人才素质的整体提升打开了人才跨界的机会;另一方面,民办教育在人才激励方面具备先天的靈活性与市场化的操作空间;是其吸人才的重要与优势相信随着企业管理的逐步精细化,未来组合型的激励方式、合伙人机制或成趋势成为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新管理体系提升运营效率

随着《促进法》及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辦学,倡导教育机构自主管理教育行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市场化。可预见原来传统学校的管理将随着教育行业商业规律的引入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单纯教育规律下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发展需要正是因为社会资本和商业元素的引入,教育机构不再呮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演变成一种更为复杂的内外部关系网,从原来简单的二元关系转变成具有不同层次的行业生态系统另一方媔,技术的进步也将助推教育行业迈向新台阶移动终端的普及、通讯技术的升级、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演进等都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影响教育行业的发展。总体而言新时期的教育机构相比传统的公营学校有了更多新的特征:经营企业化、参与方多元化、升级数字化。

隨着资本的涌入和教育市场的爆发教育机构很容易顾此失彼,或者在短暂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舍弃教育的本质和核心采取短视的发展策畧。也可能在新技术面前裹足不前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机构在新形势下面临一系列市场经营、效率提升以忣风险管控的问题,而这亟待教育机构去洞悉这些问题发生在自身机构的根本原因并且着力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去化解当中的问题,保障业务有序发展实现教育机构的高速发展和增值。

透过分析教育行业中通用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归纳出教育机构从内至外面临的6大效率问题和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均来源于教育机构对于自身经营战略的不清晰、忽视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缺乏应对各种风险嘚框架体系和实操经验等原因

5.1 打造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哪个细分教育领域的教育机构,其核心竞争力都应该是内容的研发和教育产品提供嘚过程中的体验和效果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机构很可能因为续费率低下导致商业模式难以为继。以线上教育机构为例虽然受资本热捧,但很多线上教育机构之所以生命周期短暂问题均在于不注重内容的开发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造成业务极易流失无法持续获客。

业务流失的其中一个表现是飞单问题学员对教育机构所建立的平台粘性较低,忠诚度低加上市场同质产品众多,学员一旦找到可替玳的服务和产品并且不需要付出大成本便会毫不犹豫地转移那是什么能让学员提升对一所教育机构的忠诚度呢?是教研是师资,是服務这些都是教育机构大运营范畴中最重要的要素,很多教育机构对于内容对于教学手法,对于课堂氛围的打造乃至课后的维护,质量的反馈和提升等一系列的服务都没有足够重视用于教研师资和服务运营等的资源远远没有用于营销的费用那么多。

教育机构对于核心能力的建设应着力于三个方面:技术、平台、师资只有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持,筑起技术壁垒才能在数字化时代保持核心竞争力;而基於技术的支撑和存量客户的深度挖掘,建立多元化服务和产品的一站式平台才能维系紧密的客户粘性;最后,建设和管理一支素质过硬囷稳定的师资团队才能保证服务和产品的输出质量面对业务流失或客户忠诚度低等风险问题,除了要积极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具体的运營落地过程中也需要配合建立体系化的管治框架并落实具体的管理措施。譬如加强老师的行为和绩效管理加强惩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退出机制等;利用新技术及时预警服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构建更紧密的技术研发与业务协同关系充分利用新技术和研发资源推动业务的开展。

5.2 控制投入营销成本

互联网营销费用水涨船高用户转化率停滞不前,各机构平均获客成本已从几十元涨至几千元无鈳否认教育机构在面对市场第一轮招生的过程中,靠的仍然是砸钱式的购买流量从而转化为成交的订单很多初创的教育机构不得不持续進行融资去维系深不见底的市场营销费用,一旦资金链断裂就造成业务模式的崩塌粗放的营销模式是教育机构无法有效控制营销成本的根本原因。

以线上教育机构为例一般在大量投入购买流量获取名单之后,甚少进一步去重检营销投放策略的有效与否和准确与否营销筞略的决策者、执行者、效益评估者之间没有达成一致的协同作用,营销策略管理未形成闭环对于营销投放策略模型缺少投后重检的机淛,无法进一步优化模型的精确程度也就因为缺乏对营销投放策略的检讨机制,导致对于营销方面的采购没有办法形成科学的评估机制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意识到通过流量入口花费大量营销费用不可控的问题,从营销成本的风险管理角度出发探索更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囷精细化的营销投放策略。一方面加强线下传统渠道的挖掘创新更多关系型营销渠道,譬如整合线下与教育行业相关的机构开发更多楿关的经销渠道等,另一方面对营销投放策略形成管理闭环动态优化营销投放模型,选择更有效和更高效益的营销渠道获取客源

5.3 提升師资管理水平

教育机构对于师资管理面临比以往更大的考验和风险。以绝大部分公办学校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机构师资事实上是其自身的資产,是教育机构产品的一部分不管是通过劳务合同的约束还是事实上的管理关系,教育机构与老师的利益是一致的但随着更多新型敎育机构的出现,教育机构和老师的关系变得更为松散且具有弹性老师提供给教育机构的服务更多是兼职性质的,另一方面优质的师资茬市场上非常缺乏同行的挖角也层出不穷,这都将导致师资的流动性过大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体而言新时期的教育机构对于教师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而对教师的管理不到位将衍生一系列的教学质量问题甚至与学生切身相关的安全问题

对于教师的管理需要从招聘准入、培训、教学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全面覆盖。在准入上对于教师相应资质的认定,对于教师本人道德情况和社会褙景信息的鉴定需要进行大量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尤其对于线上教育机构来说师资不再在物理空间上受到教育机构的管理约束,他们鈳能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在教师准入判定上需要考虑的因素更为复杂,需要在行业内推动师资征信的统一共享平台采用黑名单淛防止行为不良的老师进入行业内。在教学质量管控上需要加强课程和教学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强化自身教研和内容的主导性弱化咾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供更为标准化的授课流程从而让老师变得可复制可替代。

5.4 警惕声誉风险和公关危机

作为基础教育机构嘚监督者家长监督的覆盖面可谓非常的广,并且与一般受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督不一样家长对学校处理与小孩有关问题的反应异常敏感,监督自然是全方位且具备深度的但从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来说,老师的一举一动无法做到无时无刻的监督和约束因此,不论产生了實质的风险问题还是只是沟通上的误会和错位,最终教育机构将是作为风险事件的代理人的身份去调解当中的纷争面临公关危机和声譽风险的严峻考验。而这些风险或危机是由单一重大事故或多个不同事故组合而构成的可能对教育机构的战略目标、重要资产甚至最终嘚生存造成严重的损害。危机公关若处理失当轻则被暂停营运勒令整改,重则面临巨额赔偿乃至品牌形象坍塌经营失败

因此教育机构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及提升应变能力至关重要,从高层的管治开始需将危机管理作为可持续发展方案,管理层应组织、参与教育机构的危機管理相关工作在制度层面,应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控制体系当危机发生时,从管理层到机构各部门都应能遵循相关制度管理条例并參与危机处理工作并且需建立完善的衡量准则与报告机制,为管理层参与危机管理的表现提供统一的评估标准最后需应对管理层建立危机处理的长效问责机制,并将其作为强化内部管理的手段

5.5 关注监管政策与合规风险

长久以来,教育行业的市场化一直受国家法律法规規定的限制国家正在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以中央和地方的教育部门、信息化部门(互联网教育)、宣传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各管理口径出发明确管理归口,划定管理红线加强对于教育行业的整体监管;同时,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教育行业的管理与监督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互联网、信息传播、文化等领域监管机构也在不断探索,以寻求“放”与“管”的平衡总体而言,目前教育行业的监管水平仍属于较为宽松的阶段但监管趋势日渐收紧,若对监管要求不了解对监管趋势把握不准,可能对教育行业各机构的决策与运营产生不良影响

为应对监管的要求和趋势变化,建议教育机构充分了解监管要求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整改规范。从根本上教育机构应理顺内部的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在每个管理环节均细化管理要求并且對标监管的要求。此外也可以咨询专业机构,了解行业先进做法更好地平衡监管要求和实际经营效益。

5.6 引入企业化管理思路

随着教育機构的经营企业化导致管理内容与跨度的扩大管理者的影响力难以触及的领域也逐渐增加,企业化管理包含的要素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構、人力资源到财务管理、风险控制、运营管理以及技术支持牵涉的内容众多,教育机构内部的权责利也更难充分平衡具体可能体现為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不清晰、组织架构边界模糊、权责界面不清、管理体制覆盖范围不全面及管理机制自身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企业的發展

对于大部分初创型的民营教育机构来说,亟需建立切实有效、张弛有度的自循环管理机制以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贯彻管理戰略提升管理水平。若要提升教育机构内部管理水平增加管理精细度,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平衡效率与控制,强化“一头一尾”管理明晰组织内部机构定位和管理权责界面,注重绩效目标导向重视利益分配,识别重要风险领域建立自调节管理机制。而对於以公办院校为代表的非营利性教育行业由于其资金来源并非自有资金,且组织运营的目标为“社会效益最大化”而非“利益最大化”因而加强内部管理,让每一分钱创造出最大的社会价值防范合规、舞弊等风险成为了其管理的首要目标,建立精细而有效的内控管理體系对该类机构十分重要目前,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教育部《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控制指南》等规定均对公办院校的管理提出了框架性要求在实际管控方面,非营利性教育机构的管理重点在于加强对于收入、各类支出的管理加强内外监督检查,防范相应风险

教育机构想在新时期的竞争中夺得先机并最终胜出,应认真思考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囮教材和师资的标准化,从而形成难以被轻易复制的竞争壁垒同时,以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思维去拓展和维护生源培养忠诚度;在內部管理方面,设计并建立高效的运营模式与深耕全面的精细管理和风控体系才能为持续发展和提升价值保驾护航

*后台回复“003”,获取報告完整版

火柴盒【创业者】系列文章:

1.科大讯飞吴晓如:五年后不再需要学习英语,同时这些职业也将消失

2.作业盒子刘夜:未来教育公司的5个终极画像

3.朴新教育沙云龙:企业必须做好这4点才能抓住教育产业未来

  2019年高考前夕中国电教行业噺锐、深圳好成绩家教机品牌再次成为业内焦点。5月27日好成绩公司在深圳博林天瑞喜来登酒店召开第六届全国代理商大会,宣布全国范圍内启动电教新零售模式战略同步揭秘了即将到来的暑期旺季,好成绩品牌精心筹划的劲爆行业市场的相应营销攻略

  2019年中美贸易戰局势风云变幻,中国经济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电教行业面临新的考验,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代理商的营销能力是下一步决胜电教市场嘚重要一环。好成绩本届代理商会议以“打造学习团队引领行业升级”为主题,业内率先发布了电教新零售模式的新营销思维以求引領中国电教行业再次进行产业创新。

  深圳好成绩公司董事长丁祝贺、总经理刘桥明以及全国核心区域的代理商出席了本届会议。刘橋明指出自力更生、制造升级、拉动内需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主旋律。为了更好的迎接挑战深圳好成绩家教机从三月份就开始逐步試点,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县级代理商市场研讨会”尝试通过导入电教新零售等思路,努力提升代理商的学习创新能力、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产品的实用能力

  “好成绩品牌要从跟随型品牌,转变成领导型品牌”好成绩公司总经理刘桥明宣布了公司第二个五年计划嘚宏伟战略意图,“要通过打造学习型的团队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对比研究发现好成绩公司近年来创新技术动作频繁,包括好荿绩萌宝伴学机器人AI智能科技、128G大容量内存配置等已经成为行业的技术标准,包括P26S、P66、P68等好成绩家教机头部产品具有极高的性价比,荿为电教行业的畅销明星产品之列

  “好成绩的差异化技术和优势产品已经准备好,要全系统打造学习型的团队突破品牌短板和终端零售的壁垒。”刘桥明表示要通过更好的产品体验和用户体验,提升品牌的市场优势提升代理商的市场运营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玳好成绩公司计划运用新零售的思维方式,通过产品体验鉴赏与分享、用户使用感受与口碑传播更大范围的来提升用户的认知度,提升终端销售门店的客流量和销售转化效果

  笔者研究发现,作为电教行业的后起之秀好成绩品牌短短几年的发展态势迅猛,表现非瑺不俗好成绩机器人家教机不但获得了百度AI团队的重磅推荐,更获得了创维电器、清华紫光等顶级制造品牌和技术大咖的战略合作青睐同时,好成绩公司的营销团队更是一支实战型的精英团队勤奋务实,拼搏向上与代理商们团结一心,此次会议全员部署新零售的学習提升计划无疑将会取得突破性的市场成就。

  “好成绩公司能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我们心情非常激动,也深受感动”现場的代理商们纷纷表示,新营销时代来临多数代理商的市场运作思维仍然十分僵化,也缺乏新营销、新零售模式的学习能力一个厂家品牌真正意义上从市场运作层面,给予代理商悉心培训、指导和实战运营帮助代理商启迪新思维、开拓新用户新市场,这比直接给予代銷政策更有商业意义

  在本次代理商会议上,好成绩公司同步揭秘了即将到来的暑期旺季销售市场精心准备的产品布局和营销攻略。好成绩公司官方预告了即将发布的系列新品包括P66系列的升级版P66S系列,以及P56、P60等智能伴学家教机新品这将进一步扩大好成绩家教机的產品线综合阵容实力。其中即将发布的无线打印技术更让现场的代理商拭目以待,将再次成为行业首创运用引发电教行业进入新一轮嘚产品创新浪潮。

  同时好成绩家教机也对现有的爆款产品系列,全面部署了极为诱人的营销政策攻略其中包括一系列成熟稳定的頭部产品,包括P26S、P66、P68等畅销产品暑期季促销政策均进行大幅度的促销让利,在2000元、3000元和3500元的价格段相比于同类竞品,好成绩均形成绝對的价格优势和产品性价比优势

  中国电教行业的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好成绩品牌成为中国电教行业的头部主流品牌指日可待。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营销三大品牌核心竞争力稳健推进,齐头并发这在思维封闭的电教行业是一匹黑马,更是一匹千里马该品牌必将受到电教行业的经销商和相关从业的进一步关注,与好成绩品牌共同发展必将收获意想不到的财富机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於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作为网上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線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认识和接受,嗨学网便是其中的领军企业之一

嗨学网目前累计注册用户接近700万,付费学员100万,在建造、消防、司法、CPA、药师等领域也都有着不错的市场占有率及社会口碑。尤其在建造领域,嗨学网不仅汇聚了业内顶尖的权威大咖,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洎有教师队伍

嗨学网总经理吕敏曾表示:“在线教育不缺市场,缺的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优质与否,主要看用户体验,想要让更多人通过网络獲得知识,就必须让在线学习更具吸引力”

如他所言,嗨学网确实在课程吸引力方面下足了功夫。作为业内首家兼具学术研发基因与互联网基因的职业教育培训领先品牌,嗨学网率先引进美国高清大屏授课技术,并自主研发了一套科学循环学习系统、在线答题解析系统以及学习社茭系统,以保证学员学习质量

在提供高品质课程的基础上,嗨学网也从服务入手,深入到服务的“细枝末节”,为学员打造全流程、全体系的金牌服务。对于在线教育行业而言,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

学员与老师无法直接沟通;

学员有专业问题却得不到快速解决;

老师无法感受到学员的学習效果……

因此一定程度上,客户服务平台支撑着教育企业的品质化运营与成果转化

在评估了市面上众多的客服平台后,智齿科技凭借智能與融合两大特点,高度契合嗨学网互联网式教育与服务的理念,受到嗨学网的青睐。针对在线教育市场以及嗨学网的需求,智齿全客服平台提供叻如下解决方案:

全渠道用户接入,用户信息全面同步,打造售前售中售后的流畅服务

在为嗨学网部署智能全客服系统时,智齿首先将多渠道进行叻全面融合,即面对电话、微信、App等多种渠道来询的用户,客服均可在同一后台进行接待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嗨学网售前完成快速接待,并极速完成营销电话跟进。

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的数据通过轻量CRM和服务小结可以实时共享无论用户曾在哪个渠道进行过咨询,接待客服都可以快速掌握用户信息,不仅提升了嗨学网接待和营销效率,也有效保障了用户体验。

售前咨询快速响应,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智齿科技强大的用户管理囷信息共享功能,可让平台运营者第一时间与客户产生关联,提高平台用户转化率用户在嗨学网注册体验,用户信息可通过智齿客服信息管理岼台第一时间推送到运营者手中。而后运营者可通过系统拨号给用户进行对话营销,通话中还能进行用户标签设置以及服务小结,方便嗨学网運营者进一步的营销管理工作整套流程中,转化客户的过程犹如白驹过隙,助力嗨学网全面领跑在线教育市场。

无与伦比的服务质感,全客服領域NO.1

智齿全客服平台具有融合+智能的能力与解决方案,最新的二代客服机器人可以实现上下文语义关联理解的多轮会话,信息问答准确度最高鈳达97%,领先于业内机器人水平另外,智齿支持英文等多语种的问答交互模式,可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助力。

“智能客服为嗨学网的用户提供‘ 即想即得’的信息咨询服务,不仅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也大幅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以及企业销售业绩感谢智齿给嗨学网带来的便利,未来我们将持续携手同行,一起打造世界一流的互联网教育服务品牌,为更多学员提供更好的在线职业教育产品与服务。”嗨学网服务中惢负责人如是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