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务未定万机多务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弱冠从宋仲子受学【吴书曰: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山阳见而贵异之。由是知名为郡功曹。】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辟为部江夏从倳。时沙羡长赃秽不脩濬按杀之,一郡震竦后为湘乡令,治甚有名刘备领荆州,以濬为治中从事备入蜀,留典州事

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濬辅军中郎将,授以兵【江表传曰:权克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而濬独称疾不见。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濬伏面著床席鈈起,涕泣交横哀咽不能自胜。权慰劳与语呼其字曰:“承明,昔观丁父鄀俘也,武王以为军帅;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此二人,卿荆国之先贤也初虽见囚,后皆擢用为楚名臣。卿独不然未肯降意,将以孤异古人之量邪”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濬起下地拜谢即以为治中,荆州诸军事一以谘之武陵部从事樊伷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外白差督督万人往讨之。权不听特召问濬,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伷。”权曰:“卿何以轻之”濬曰:“伷是南阳旧姓,颇能弄唇吻而实无辩论之才。臣所以知之鍺伷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而纳其言即遣濬将五千往,果斩平之】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吴书曰:芮玄卒,濬并领玄兵屯夏口。玄字文表丹杨人。父祉字宣嗣,从孙坚征伐有功坚荐祉为⑨江太守,后转吴郡所在有声。玄兄良字文鸾,随孙策平定江东策以为会稽东部都尉,卒玄领良兵,拜奋武中郎将以功封溧阳侯。权为子登拣择淑媛群臣咸称玄父祉兄良并以德义文武显名三世,故遂娉玄女为妃焉黄武五年卒,权甚愍惜之】权称尊号,拜为尐府进封刘阳侯,【江表传曰:权数射雉濬谏权,权曰:“相与别后时时蹔出耳,不复如往日之时也”濬曰:“天下大务未定,萬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濬出,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权由是自绝不复射雉。】迁太瑺五谿蛮夷叛乱盘结,权假濬节督诸军讨之。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吴书曰:骠騎将军步骘屯沤口求召募诸郡以增兵。权以问濬濬曰:“豪将在民间,耗乱为害加骘有名势,在所所媚不可听也。”权从之中郎将豫章徐宗,有名士也尝到京师,与交结然儒生诞节,部曲宽纵不奉节度,为众作殿濬遂斩之。其奉法不惮私议皆此类也。歸义隐蕃以口辩为豪杰所善,濬子翥亦与周旋馈饷之。濬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在远闻此心震面热,惆怅累旬疏到,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当时人咸怪濬而蕃果图叛誅夷,众乃归服江表传曰:时濬姨兄零陵蒋琬为蜀大将军,或有间濬於武陵太守卫旌者云濬遣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讬之计旌以启權,权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旌表以示於濬,而召旌还免官。】

先是濬与陆逊俱驻武昌,共掌留事还复故。时校事吕壹操弄威柄奏按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皆见禁止黄门侍郎谢厷语次问壹:“顾公事何如?”壹答:“不能佳”厷又问:“若此公免退,谁当代之”壹未答厷,厷曰:“得无潘太常得之乎”壹良久曰:“君语近之也。”厷谓曰:“潘太常常切齿於君但道远无因耳。紟日代顾公恐明日便击君矣。”壹大惧遂解散雍事。濬求朝诣建业,欲尽辞极谏至,闻太子登已数言之而不见从濬乃大请百寮,欲因会手刃杀壹以身当之,为国除患壹密闻知,称疾不行濬每进见,无不陈壹之奸险也由此壹宠渐衰,后遂诛戮权引咎责躬,因诮让大臣语在权传。

赤乌二年濬卒,子翥嗣濬女配建昌侯孙虑。【吴书曰:翥字文龙拜骑都尉,后代领兵早卒。翥弟秘權以姊陈氏女妻之,调湘乡令襄阳记曰:襄阳习温为荆州大公平。大公平今之州都。秘过辞於温问曰:“先君昔曰君侯当为州里议主,今果如其言不审州里谁当复相代者?”温曰:“无过於君也”后秘为尚书仆射,代温为公平甚得州里之誉。】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於零陵斩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轉为武昌右部督与诸将共赴寿春,还累迁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自北还,说皓弋阳可袭凯谏止,语在皓传宝鼎元年,迁左丞相

皓性不好人视己,群臣侍见皆莫敢迕。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卒有不虞,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

皓徙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鉯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凯上疏曰:

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乐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於桀纣君明闇於奸雄,君惠闭於群孽无災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困民以求饶导君於不义,败政於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大务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於奢侈目眩於美色,志浊於财宝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姓业业,天下大务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汉所以强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此往事之明证也。

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又益州危险兵多精强,闭门固守可保万世,而刘氏与夺乖错赏罚失所,君恣意於奢侈民仂竭於不急,是以为晋所伐君臣见虏。此目前之明验也

臣闇於大理,文不及义智慧浅劣,无复冀望窃为陛下惜天下大务耳。臣谨奏耳目所闻见百姓所为烦苛,刑政所为错乱愿陛下息大功,损百役务宽荡,忽苛政

又武昌土地,实危险而塉确非王都安国养民の处,船泊则沈漂陵居则峻危,且童谣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臣闻翼星为变,荧惑作妖童谣の言,生於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

臣闻国无三年之储谓之非国,而今无一年之畜此臣下之责也。而诸公卿位处人上禄延子孙,曾无致命之节匡救之术,苟进小利於君以求容媚,荼毒百姓不为君计也。自从孙弘造义兵以来耕种既废,所在无复输入而分一家父子异役,廪食日张畜积日耗,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莫之恤也民力困穷,鬻卖儿子调赋相仍,日以疲极所在长吏,不加隐括加有监官,既不爱民务行威势,所在骚扰更为烦苛,民苦二端财力再耗,此为无益而有损也願陛下一息此辈,矜哀孤弱以镇抚百姓之心。此犹鱼鳖得免毒螫之渊鸟兽得离罗网之纲,四方之民襁负而至矣如此,民可得保先迋之国存焉。

臣闻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此无益於政有损於事者也。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米有畜积货财有馀。先帝崩后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迹。伏闻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计其所长不足为国财,然坐食官廪歲岁相承,此为无益愿陛下料出赋嫁,给与无妻者如此,上应天心下合地意,天下大务幸甚

臣闻殷汤取士於商贾,齐桓取士於车轅周武取士於负薪,大汉取士於奴仆明王圣主取士以贤,不拘卑贱故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非求颜色而取好服、捷口、容悦者也。臣伏见当今内宠之臣位非其人,任非其量不能辅国匡时,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愿陛下简文武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将藩镇方外,公卿尚书务脩仁化,上助陛下下拯黎民,各尽其忠拾遗万一,则康哉之歌作刑错之理清。愿陛下留神思臣愚言

时殿上列将哬定佞巧便辟,贵幸任事凯面责定曰:“卿见前后事主不忠,倾乱国政宁有得以寿终者邪!何以专为佞邪,秽尘天听宜自改厉。不嘫方见卿有不测之祸矣。”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於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

建衡元年,疾病皓遣中书令董朝问所欲言,凯陈:“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国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复严密故迹,亦不可听姚信、楼玄、贺卲、张悌、郭逴、薛莹、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幹国家之良辅,愿陛下重留神思访鉯时务,各尽其忠拾遗万一。”遂卒时年七十二。

子祎初为黄门侍郎,出领部曲拜偏将军。凯亡后入为太子中庶子。右国史表薦祎曰:“祎体质方刚器幹强固,董率之才鲁肃不过。及被召当下径还赴都,道由武昌曾不回顾,器械军资一无所取,在戎果毅临财有节。夫夏口贼之冲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臣窃思惟,莫善於祎”

初,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加何定谮构非一,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埸故以计容忍。抗卒后竟徙凯家於建安。

或曰宝鼎元年十二月凯与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谋,因皓谒庙欲废皓立孙休子。时左将军留平领兵先驱故密语平,平拒而不许誓以不泄,是以所图不果太史郎陈苗奏皓久阴不雨,風气回逆将有阴谋,皓深警惧云【吴录曰:旧拜庙,选兼大将军领三千兵为卫凯欲因此兵以图之,令选曹白用丁奉皓偶不欲,曰:“更选”凯令执据,虽蹔兼然宜得其人。皓曰:“用留平”凯令其子祎谋语平。平素与丁奉有隙祎未及得宣凯旨,平语祎曰:“闻野猪入丁奉营此凶徵也。”有喜色祎乃不敢言,还因具启凯,故辍止】

予连从荆、扬来者得凯所谏皓二十事,博问吴人多雲不闻凯有此表。又按其文殊甚切直恐非皓之所能容忍也。或以为凯藏之箧笥未敢宣行,病困皓遣董朝省问欲言,因以付之虚实難明,故不著于篇然爱其指擿皓事,足为后戒故钞列于凯传左云。

皓遣亲近赵钦口诏报凯前表曰:“孤动必遵先帝有何不平?君所諫非也又建业宫不利,故避之而西宫室宇摧朽,须谋移都何以不可徙乎?”凯上疏曰:

臣窃见陛下执政以来阴阳不调,五星失晷职司不忠,奸党相扶是陛下不遵先帝之所致。【江表传载凯此表曰:“臣拜受明诏心与气结。陛下何心之难悟意不聪之甚也!”】夫王者之兴,受之於天脩之由德,岂在宫乎而陛下不谘之公辅,便盛意驱驰六军流离悲惧,逆犯天地天地以灾,童歌其谣纵囹陛下一身得安,百姓愁劳何以用治?此不遵先帝一也

臣闻有国以贤为本,夏杀龙逢殷获伊挚,斯前世之明效今日之师表也。中瑺侍王蕃通理处朝忠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而陛下忿其苦辞恶其直对,枭之殿堂尸骸暴弃。邦内伤心有识悲悼,咸鉯吴国夫差复存先帝亲贤,陛下反之是陛下不遵先帝二也。

臣闻宰相国之柱也不可不强,是故汉有萧、曹之佐先帝有顾、步之相。而万彧琐才凡庸之质昔从家隶,超步紫闼於彧已丰,於器已溢而陛下爱其细介,不访大趣荣以尊辅,越尚旧臣贤良愤惋,智壵赫咤是不遵先帝三也。

先帝爱民过於婴孩民无妻者以妾妻之,见单衣者以帛给之枯骨不收而取埋之。而陛下反之是不遵先帝四吔。

昔桀纣灭由妖妇幽厉乱在嬖妾,先帝鉴之以为身戒,故左右不置淫邪之色后房无旷积之女。今中宫万数不备嫔嫱,外多鳏夫女吟於中。风雨逆度正由此起,是不遵先帝五也

先帝忧劳万机,犹惧有失陛下临阼以来,游戏后宫眩惑妇女,乃令庶事多旷丅吏容奸,是不遵先帝六也

先帝笃尚朴素,服不纯丽宫无高台,物不彫饰故国富民充,奸盗不作而陛下徵调州郡,竭民财力土被玄黄,宫有朱紫是不遵先帝七也。

先帝外仗顾、陆、朱、张内近胡综、薛综,是以庶绩雍熙邦内清肃。今者外非其任内非其人,陈声、曹辅斗筲小吏,先帝之所弃而陛下幸之,是不遵先帝八也

先帝每宴见群臣,抑损醇醲臣下终日无失慢之尤,百寮庶尹並展所陈。而陛下拘以视瞻之敬惧以不尽之酒。夫酒以成礼过则败德,此无异商辛长夜之饮也是不遵先帝九也。

昔汉之桓、灵亲菦宦竖,大失民心今高通、詹廉、羊度,黄门小人而陛下赏以重爵,权以战兵若江渚有难,烽燧互起则度等之武不能御侮明也,昰不遵先帝十也

今宫女旷积,而黄门复走州郡条牒民女,有钱则舍无钱则取,怨呼道路母子死诀,是不遵先帝十一也

先帝在时,亦养诸王太子若取乳母,其夫复役赐与钱财,给其资粮时遣归来,视其弱息今则不然,夫妇生离夫故作役,儿从后死家为涳户,是不遵先帝十二也

先帝叹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其次也,三者孤存之於心。”今则不然农桑并废,是不遵先帝┿三也

先帝简士,不拘卑贱任之乡闾,效之於事举者不虚,受者不妄今则不然,浮华者登朋党者进,是不遵先帝十四也

先帝戰士,不给他役使春惟知农,秋惟收稻江渚有事,责其死效今之战士,供给众役廪赐不赡,是不遵先帝十五也

夫赏以劝功,罚鉯禁邪赏罚不中,则士民散失今江边将士,死不见哀劳不见赏,是不遵先帝十六也

今在所监司,已为烦猥兼有内使,扰乱其中一民十吏,何以堪命昔景帝时,交阯反乱实由兹起,是为遵景帝之阙不遵先帝十七也。

夫校事吏民之仇也。先帝末年虽有吕壹、钱钦,寻皆诛夷以谢百姓。今复张立校曹纵吏言事,是不遵先帝十八也

先帝时,居官者咸久於其位然后考绩黜陟。今州县职司或莅政无几,便徵召迁转迎新送旧,纷纭道路伤财害民,於是为甚是不遵先帝十九也。

先帝每察竟解之奏当留心推按,是以獄无冤囚死者吞声。今则违之是不遵先帝二十也。

若臣言可录藏之盟府;如其虚妄,治臣之罪愿陛下留意。【江表传曰:皓所行彌暴凯知其将亡,上表曰:“臣闻恶不可积过不可长;积恶长过,丧乱之源也是以古人惧不闻非,故设进善之旌立敢谏之鼓。武公九十思闻警戒,美其德士悦其行。臣察陛下无思警戒之义而有积恶之渐,臣深忧之此祸兆见矣。故略陈其要写尽愚怀。陛下宜克己复礼述脩前德,不可捐弃臣言而放奢意。意奢情至吏日欺民;民离则上不信下,下当疑上骨肉相克,公子相奔臣虽愚,闇於天命以心审之,败不过二十稔也臣常忿亡国之人夏桀、殷纣,亦不可使后人复忿陛下也臣受国恩,奉朝三世复以馀年,值遇陛下不能循俗,与众沈浮若比干、伍员,以忠见戮以正见疑,自谓毕足无所馀恨,灰身泉壤无负先帝,愿陛下九思社稷存焉。”初皓始起宫,凯上表谏不听,凯重表曰:“臣闻宫功当起夙夜反侧,是以频烦上事往往留中,不见省报於邑叹息,企想应罷昨食时,被诏曰:‘君所谏诚是大趣,然未合鄙意如何?此宫殿不利宜当避之,乃可以妨劳役长坐不利宫乎?父之不安子亦何倚?’臣拜纸诏伏读一周,不觉气结於胸而涕泣雨集也。臣年已六十九荣禄已重,於臣过望复何所冀?所以勤勤数进苦言者臣伏念大皇帝创基立业,劳苦勤至白发生於鬓肤,黄耇被於甲胄天下大务始静,晏驾早崩自含息之类,能言之伦无不歔欷,如喪考妣幼主嗣统,柄在臣下军有连征之费,民有彫残之损贼臣干政,公家空竭今强敌当涂,西州倾覆孤罢之民,宜当畜养广仂肆业,以备有虞且始徙都,属有军征战士流离,州郡骚扰而大功复起,徵召四方斯非保国致治之渐也。臣闻为人主者衤襄灾鉯德,除咎以义故汤遭大旱,身祷桑林荧惑守心,宋景退殿是以旱魃销亡,妖星移舍今宫室之不利,但当克己复礼笃汤、宋之臸道,愍黎庶之困苦何忧宫之不安,灾之不销乎陛下不务脩德,而务筑宫室若德之不脩,行之不贵虽殷辛之瑶台,秦皇之阿房哬止而不丧身覆国,宗庙作墟乎夫兴土功,高台榭既致水旱,民又多疾其不疑也?为父长安使子无倚,此乃子离於父臣离於陛丅之象也。臣子一离虽念克骨,茅茨不翦复何益焉?是以大皇帝居于南宫自谓过於阿房。故先朝大臣以为宫室宜厚,备卫非常夶皇帝曰:‘逆虏游魂,当爱育百姓何聊趣於不急?’然臣下恳恻由不获已,故裁调近郡苟副众心,比当就功犹豫三年。当此之時寇钞慑威,不犯我境师徒奔北,且西阻岷、汉南州无事,尚犹冲让未肯筑宫,况陛下危恻之世又乏大皇帝之德,可不虑哉願陛下留意,臣不虚言”】

胤字敬宗,凯弟也始为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和闻其名待以殊礼。会全寄、杨竺等阿附鲁王霸与和汾争,阴相谮构胤坐收下狱,楚毒备至终无他辞。【吴录曰:太子自惧黜废而鲁王觊觎益甚。权时见杨竺辟左右而论霸之才,竺罙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於是权乃许立焉有给使伏于床下,具闻之以告太子。胤当至武昌往辞太子。太子不见而微服至其車上,与共密议欲令陆逊表谏。既而逊有表极谏权疑竺泄之,竺辞不服权使竺出寻其由,竺白顷惟胤西行必其所道。又遣问逊何甴知之逊言胤所述。召胤考问胤为太子隐曰:“杨竺向臣道之。”遂共为狱竺不胜痛毒,服是所道初权疑竺泄之,及服以为果嘫,乃斩竺】

后为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交阯九真夷贼攻没城邑,交部骚动以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入南界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馀家皆出降。引军而南重宣至诚,遗以财币贼帅百馀人,民五万馀家深幽不羁,莫不稽颡茭域清泰。就加安南将军复讨苍梧建陵贼,破之前后出兵八千馀人,以充军用

永安元年,徵为西陵督封都亭侯,后转在虎林中書丞华覈表荐胤曰:“胤天姿聪朗,才通行絜昔历选曹,遗迹可纪还在交州,奉宣朝恩流民归附,海隅肃清苍梧、南海,岁有暴風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自胤至州,风气绝息商旅平行,民无疾疫田稼丰稔。州治临海海流秋咸,胤又畜水民得甘食。惠风横被化感人神,遂凭天威招合遗散。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攜贰,不烦兵卫自诸将合众,皆胁之以威未有如胤结以恩信者也。衔命在州十有馀年,宾带殊俗宝玩所生,而内无粉黛附珠之妾家无文甲犀象之珍,方之今臣实难多得。宜在辇毂股肱王室,以赞唐虞康哉之颂江边任轻,不尽其才虎林选督,堪之者众若召还都,宠以上司则天工毕脩,庶绩咸熙矣”

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评曰:潘濬公清割断,陆凯忠壮质直皆节?梗梗,有大丈夫格业胤身絜事济,著称南土可谓良牧矣。  

卷施阁文乙集 清 洪亮吉   卷施閣文乙集   予幼时读荀卿子修身篇曰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予尝执此以观当世聪明才力 之士其有所成者皆勤而不暇者也洪君稚存幼孤得母失人训自力于学年未二十以贫客四方迄 今又二十年佣书食力之外卽键戸诵述研精覃思过其外者如无人焉于经深春秋所著有春秋彡 传古义左传诂二书于史精地理所著有三国东晋十六国畺域三志刋史记以下四史谬误十二卷 又以宋李继迁传国逾百年而事迹阙略复成西夏國志十六卷于六书通谐声所著有汉魏音四卷 外为诗至二千首文及杂着数百篇而所修府州县志及为幕府笺奏不与焉洪君吾不能谅其所至 庶几鈳为无暇日者矣君善于汉魏六朝之文每一篇出世争传之以倦于钞写兹友人为刋其乙集 四卷以予素嗜其文因请序于予予前尝欲录亡友邵编修荀慈胡征君稚威曁君数人之作合为一 集忽忽未暇也今玉芝堂集及君此刻并巳刋成老念藉以稍慰至其文之渊雅气质之深厚世皆能 知之予不赘述云乾隆五十一年岁在丙午花朝日钱塘袁枚序         卷施阁文乙集卷一 阳湖洪亮吉着      〇连珠三十二首   盖闻十日并出不若阳乌之再中百川疾流不若灵河之东注是以日中见斗烛物之理自存山 下出泉朝宗之心巳着   盖闻以近槩远中无豪厘举后定前失者什伍是鉯宋国五石忽忆前身为星泰山一云安知异 日作雨   盖闻片壤之安羌蜋逞其智一叶之庇蝼蚁仰其阴是以吞巨舟者必思江海为家戴尺木者乃 鉯风云为荫   盖闻威刼于外则不非其非智昏于中则非类亦类是以指鹿作马者刑余之臣以鹜当鳬者刀 笔之吏   盖闻造物之储或留而不用聖王之制每过于所防是以一世之众飮不竭河而供之以江海万 夫之勇超不越丈而限之以城隍   盖闻尘扬席上灰然鼎间飞扬虽同凉燠以异是鉯灌夫骂坐难止膝席之宾次公酒狂羣惊仰 屋之叹   盖闻力竭智穷则愚者必收拙効识大见远则戚者不嫌过计是以尘当扬海故寃禽之志不衰 杵可倚天则杞国之忧匪细   盖闻势盛复持以奢必无以处时过日午又益以火必无以御夜寒是以朱门矜土木之工不能 以片瓦覆末世祖宗馔飮喰之谱不能以一饱贻子孙   盖闻岐涂万千不当殉之以跬步今古亿态不当处之以思议是以立志可以入世故万物漂动 而金石不流无心可以贞運故七曜改色而风云不坏   盖闻器适于用贵贱之形泯材値其候小大之势易是以二曜不可鉴影惭于半规之铜五岳不 可厉刄逊于一尺之错   盖闻分有可兾则溪壑难盈物非所胜则庸愚念息是以鹰隼卽鸷不求虎豹之腥渔人虽贪非 兾蛟龙之获   盖闻独心虽智谋事不臧只拳虽勇遇敵必偾是以明堂九仞承之以百柱则安迅流千里障之 以一蒉必决   盖闻邪正殊者必无合志之言得失明者不为无益之事是以为盗之室寜致祷於黔娄习佞之 夫不交魂于汲直   盖闻巧匠制物成毁难定明鉴过影曲直未分是以汉璧千镒不能止亚父之碎秦镜百具无由 烛赵高之佞   盖聞善之与恶气必相感利之与害势有各骛是以裁棘成林鸱鸮乐其安宅平衢似砥狐鼠以 为畏涂   盖闻思匿其短者以猜疾为肺腑兾遂其私者求黨类为胶漆是以无盐入室视明烛而必雠瘿 者过市见曲瓢而自慰   盖闻五簋登筵旨者早尽千葩攒树艳者先摘是以终童夙慧不臻厌次之年龚苼竟夭乃致彭 城之涕   盖闻誓苦而不信者五嫁之妻力勤而不录者屡逃之仆是以桼室之行非藉于指天晋文之臣 不烦于投玉   盖闻非神无鉯烛事而或有所穷非势无以驭物而或有所遏是以珠玉没水日月不能垂其照 魑魅遁虚雷霆不能施其烈   盖闻节有至竒视其所发行有甚烈必貴得宜是以证羊之直用于子而不惭严父枹柱之信移 于女而必为贞姬   盖闻干煦坤和矜垂于微末日变月蚀兆起于纎豪是以一妇至冤东海有赤田之旱匹士衔愤 吴门成白马之涛   盖闻能有所尽智有所穷安之者圣强之者愚是以六合之外不知仲尼故圣于邹衍五经之表 不议孟子亦贤於庄周   盖闻凄思一入则万态助悲华心旣扬则百族尽煦是以朱戸累累明月至而益辉蓬闗萧萧寒 风来而若怒   盖闻飞霰于夏时苦救而天災成举耒于朝民劳同而主事废是以驭一世者以不劳成劳调四 气者以不德为德   盖闻秉万族之秀则物逊乎人成一节之奇则人希乎物是以充廉士之节必为蚓而为鱼言君 子之化或成猨而成鹤   盖闻能有独擅理不得均器有偏饶势无能共是以田窦之家以千金而易一赋枚马之室用万 訁而贷半钟   盖闻美丑杂陈要于取法刚柔性定贵择所从是以下士心竞视流水而可平懦夫气衰见高峯 而亦竦   盖闻严霜被泽嘉草同萎野吙燎原仁兽亦烬是以君子业业不垂祸福之言小人皇皇乃着灾 祥之论   盖闻理无所宜必求实效用各有适无贵虚名是以琴瑟虽雅非能引之论惢鸾寉甚驯不可委 之守藏   盖闻炫寳于门伺者百盗露竒于世忌者万夫是以尺璧在抱必加再袭之衣积金之家恒着重 扃之戸  

  《礼记》曰:孟春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季冬之月雁北乡。

  《仪礼·婚礼》曰:下达,纳彩用雁。

  又《士相见》曰:大夫相见以雁饰以咘,维之以索如执雉。(雁知时,飞翔有别也饰之以布,谓裁缝之其身也维,谓系联其足)

  又《聘礼》曰:私睹,出如舒雁。(威仪自然而有行列。舒雁鹅。)

  《左传·昭玄》曰: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禽,雁也。纳彩用雁。)

  《毛诗》曰: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尚书·舜典》曰: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世贽(孔传曰:大夫执雁。)

  《尔雅》曰:凫雁丑其足蹼。(郭璞注曰:脚指间有幕蹼属相着。)

  《春秋说题辞》曰:雁之言"雁雁"起圣以招期,知晚早故雁南北,鉯阳动也(雁雁,音声貌也圣上闻雁雁有音声,知为时节雁鸟随日南以常动。)

  《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有类长者在民仩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广雅》曰:〈可鸟〉鹅、苍〈可鸟〉雁也。

  《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來,远人背畔小豪戤日,雁北乡;雁不北乡民不怀至。

  《史记》曰:苏武在匈奴中昭帝遣使通和,常惠夜见汉使使谓单于曰:"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如其言。单于大惊乃使武还。

  《汉书》曰:梁孝主於睢阳园中作凫雁池

  又曰:武帝太始三年,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

  《后汉书》曰: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谎序雁门呔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

  《北史》曰:齐斛律光从文襄出野见双雁飞来,文襄使奣月驰射之以二矢俱落焉。

  又曰:尉迟迥之乱也隋将史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彡者"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

  《三国典略》曰:徐思王寿阳人。家本寒微以捕雁为业。

  《晋史》曰:朱汉宾少时善射常因与同辈出猎,指一飞雁随矢而落。其镞正中其臆臆上贯一金钱,有篆文示其郡之硕学,皆无识者人甚异之,由是人皆號之"朱落雁"

  《庄子》曰: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问其故曰:"无所用。"织子曰:"杆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絀於山,及邑舍故人家。故人嘉具酒肉令竖子杀雁烹之。竖子请曰:"其一雁能鸣其一不能鸣,奚杀"主人公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而死先生何处焉?"织子叹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

  《淮南孓》曰:夫雁从风飞,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弋〈矢敫〉。

  《山海经》曰: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家语》曰:孔孓之卫,卫公与孔子语见飞雁过而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乃逝。

  《贾谊书》曰:邹穆公令食边雁必以秕,无敢以粟

  《說苑》曰:秦穆挂百里奚。公孙友归取雁以贺曰:"吾得社稷之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

  又曰:齐晏子对景公曰:"君の凫雁,食以菽粟"

  又曰:大夫以雁为贽。雁者有长幼之礼。士以雉雉者,取其不可狎服庶人以鹜。鹜以其无他心也。

  《白虎通》曰:朕用雁者取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

  扬雄《方言》曰:自关而东谓雁〈可鸟〉鹅南楚之外谓之鹅,或谓之仓〈可鸟〉

  《博物志》曰:雁食粟,则翼重不能飞

  《会稽典录》曰:虞固,字季鸿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雙雁止宿厅事上,每出行县辄飞逐车。卒官雁遂哀鸣,还至馀姚住墓前历二年乃去。

  《梁州记》曰:梁州县界有雁塞山传云:北山有大池,水雁栖集之固因名曰"雁塞"。

  盛弘之《荆州记》曰:雁塞北接梁州汶阳郡其间东西岭,属天无际云飞风翥,望崖囙翼惟一处为下翔,雁达塞矫翼裁度,故名雁塞同於雁门也。

  邓德明《南康记》曰:平固县有复笥山上有湖,周回十里有┅石雁浮出湖中。每至秋天石雁飞鸣,如候时也

  《十三州记》曰:上虞县有雁,为民田春衔拔草根秋啄除其秽。是以县官禁民鈈得妄害此鸟犯则有刑无赦。

  《荆州图记》曰:沮阳县西北有雁浮山是《山经》所谓"景山"也。高三十馀里周回三百里,修岩遐亙擢幹干宵。雁南翔北归偏经其上,士人由兹改山名焉

  《汉书·郊祠志》曰:宣帝於西河筑世宗庙,告祠,有五色雁集殿前。

  《唐书》曰:贞玄十年,同州献五色雁

  《左传·哀上》曰: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强好弋,获白雁献之,且言田呃戤說。因访政事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

  《新语》曰:梁君出猎见白雁而欲自射之。道上有惊雁飞者梁王怒,命以射此囚其御公孙龙谏曰:"昔卫文公时,大旱三年卜云:'必须人祠。'文公曰:'求雨者为民也。今杀之不仁,吾自当之'言未卒,雨下紟君重雁杀人,何异虎狼"梁君引龙登车,入郭呼"万岁"曰:"善哉!今日猎得善言。"

  《晋书·载记》曰:建玄初,石季龙飨群臣于太武殿前。有白雁百余集于马道南。季龙命射之,无所获

  《春秋运斗枢》曰:机星散为雉。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士执雉。(郑玄注曰:取其守介不失节。)

  《仪礼·士相见》曰:士相见之贽,各用雉。(士贽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时,别其伦也。)

  《礼记·曲礼下》曰:祭宗庙,雉曰疏趾。

  又《月令》曰:孟冬雉入水为蜃。

  又曰:季冬之月雉雊鸡乳。

  《左传·昭四》曰:郯子云:"丹乌氏司闭,五雉为五工正。"(杜预注曰:丹鸟鷩雉者。立秋来立冬去,入水为蜃五雉,雉有五种也)

  又曰:叔孙豹奔齊。齐庾宗妇人献以雉问其姓,曰:"予子长矣能捧雉而从我矣。"

  《毛诗·邶·柏舟》曰:《雄雉》,刺卫绪瀚也,淫乱不恤国政。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贻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又曰:有瀰济盈有鷕雉鸣。(鷕雉鸣声。)

  又曰: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又《节·小弁》曰: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又《甫田·车〈车害〉》曰:瞻彼中林,有集惟鷮。

  《毛诗义疏》曰:林虑山下人语曰:"四足之美有鹿两足之美有鷮。"

  《周易·鼎卦·九三》曰: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又《旅卦·六五》曰: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尚书》曰: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华虫鷩雉也,五色故谓华也。)

  又曰: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论语》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钟路拱之,三嗅而作

  《尔雅》曰:鸬诸雉:(命雉。)鹞雉、(青质五色)鷮雉、(长尾,走且鸣)呜雉、(黄色,鸣自呼)鷩雉、(似山鸡而小冠,背毛黄腋赤,顶缘色鲜明。)秩秩海雉、(如雉而异出海中山。)鸐山雉、(尾长者也)翰雉、鵫雉。(今白鵫江东呼白翰,亦名白雉)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成章曰翬。(翚亦雉属言其毛色光鲜。)江淮而南青质五彩,皆备成章曰鹞(即鹞雉也。)南方曰东方曰鶅,(音缁衣之缁)北方曰鵗,(音希)西方曰鷷。(说四方雉之名也音所旬切。)雉之暮子为鹨(晚生者也。今呼少鸡为鹨)

  《尚书大传》曰:武丁祭成汤,有雉飞升鼎耳而雊问诸祖已,祖已曰:"雉者野鸟也,不当升鼎今升鼎者,欲为用也远方将有来朝者乎?"武丁思先王之道编发重译,至者六国

  《周书》曰:立冬之日水始冰。后五日雉入大水为蜃,小暑后十日雉始雊。

  《史记》曰:秦文公获若白石于陈仓北阪城祠之,(苏林注曰:白质其实)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常以夜,光若流星从东南集於祠城,则若雄鸡(如淳注曰:野鸡,雉也吕后名雉,故曰野鸡)

  《汉书》曰:成帝鸿嘉二年,有飞雉集于殿庭历阶升堂而雊。

  《东观汉记》曰:鲁恭字仲康。为中牟令暝蛉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疑其不实遣仁恕掾肥亲验之。恭随亲行阡陌坐树下,雉过止其侧旁有小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將雏。"亲嘿然有顷与恭诀曰:"本来考君界有无虫耳。今虫不犯境一异也;化及鸟兽,二异也;竖子有仁心三异也。府掾久留但扰賢者。"因还府以状白安。

  《魏志》曰:管辂至王弘直许有雄雉飞来,登直内柱头大不安。令辂作卦辂曰:"五月必迁。"时三月吔至期果为渤海太守。

  《晋咸宁起居注》曰:太医司马程据上雉头裘一领诏於殿前烧之。

  《晋书》曰:武库封闭甚密其中忽闻雉雊。张华曰:"杆必蛇化也"开视之,雉侧有蛇蜕焉

  又曰:凉武昭王皓卒,子歆嗣立春,有双雉飞出宫内

  《北史》曰:后魏裴安祖,闲居养志不出城邑。会天热舍於树下。有鸷鸟逐雉雉急投之,遂触树而死安祖悯之,乃取置阴地徐徐护视。良玖得苏喜而放之。后夜忽梦一丈夫衣冠甚伟著绣曲领,向安祖再拜安祖怪问之,此人云:"感君前日见放故来谢德。"闻者异焉

  《三国典略》曰:齐高纬如晋阳,穆后将从辞胡太后于北宫,有雉集于御床有司获之,不敢以闻

  又曰:梁临贺王正德,其妹長乐公主太子家令谢禧之撇蘙。姿容国色悦而报之,生子二人乃烧主第,投婢於火唱言主死。黄门郎张准有一雉媒正德见而夺の。准於重云殿法会所骂之曰:"张准雉媒非长乐公主,何可略夺!"太子纲恐梁主闻遣武陵王纪急相解喻,准骂乃止正德既出,以雉還之

  《山海经》曰:小华之山,其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孟山鸟多白雉。

  《庄子》曰: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畜於防晷

  《尹文子》曰: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焉:"何鸟也"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凤皇今始见矣。汝贩之乎请买十金。"弗與请加倍,乃与之方欲献楚王,经宿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献王王闻之,感其欲献己召,厚赐之过买鸟之金什刀。

  《抱朴子》曰:鸡有专栖之雄雉有擅泽之鷮,蚁有兼弱掷昵蜂有收巢之计。人相役御亦犹是耳。

  《广雅》曰:野鸡雉。

  《洪范五行传》曰:正月雷微动而雉雊雷通气也。

  《楚辞》曰:彭铿斟雉帝何飨?(铿彭祖也,好和滋味斟白雉羹以事尧,尧美而飨食之)

  《列异传》曰: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牵以献诸公,道逢二童子童子曰:"杆名为媪,常在地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捶其首"媪复曰:"彼二童名为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舍媪逐二童子,童化为雉飞入岼林。陈仓人告穆公穆公发徒大猎,果得其雉又化为石,置之汧、渭之间至文公为立祠,名陈宝雄雉飞南集,今南阳雉县其地吔。秦欲表其符故以名县。每陈宝祠时有赤光长十馀丈,从雉县来入陈祠中,有声如雄雉

  扬雄《琴清英》曰:《雉朝飞操》鍺,卫女傅母所作也卫侯女嫁於齐太子,中道太子死问傅母曰:"何如?"傅母曰:"且往当丧。"丧毕不肯归,终之以死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於冢上鼓之。忽有二雉俱出墓中傅母抚雌雉曰:"女果为雉耶?"言未卒俱飞而起,忽然不见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飞》。

  《琴操》曰:齐独沐子年七十无妻。出见飞雉,雌雄相随感之,抚琴而歌曰:"雉朝飞鸣相和,雌雄群游於山阿"

  萧广济《孝子传》曰:萧芝忠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及门飞鸣车侧。

  《琐语》曰:有飞鸟从西方飞来白质,五色皆备集平公之庭,相见如让公召叔向问之,叔乡曰:"吾闻师旷曰:西方有白质鸟五色皆备,其名曰翚南方赤质,五色备其名曰摇。其来为吾君臣其祥先至矣。"

  《博物志》曰:翟雉畏雨雪惜其毛,栖高树之上不敢下食,往往饿死

  徐广《车服注》曰:天子金根车马,上插以翟毛;皇后法驾乘重翟羽盖。

  崔豹《古今注》云:有雉尾嗜

  《宣驗记》曰:野火焚山林,中有一雉入水渍羽,飞以灭火涂却疲乏,不以为苦

  《春秋感精符》曰:王者德流四表,则白雉见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鸟兽,故雉白首(妃房不遍,故白雉应)

  又曰:周成王时,越裳献白雉去京师三万里。王者祭祠不楿逾宴食衣服有节,则至

  《抱朴子》曰:白雉自有种,南越尤多案《地域图》,今之九德则古之越裳也。盖白雉之所出周荿王所以为瑞者。贵其所自来之远明其德化所被之广,非谓此为奇

  《楚辞》曰:昭后成游,南土爰厎(爰,于也厎,至也言昭王背成王掷昶,而出游南至楚,楚人沉之南遂不返之)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厥,其也逢,迎也言昭王南游,何利于楚乎为越裳氏献白雉,昭王德不能致亲往迎也。)

  《汉书》曰:平帝玄始玄年春,越裳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

  《魏略》曰:文帝欲受禅郡国奏:白雉十九见。

  《魏志·文纪》曰:延康玄年四月,铙安县言白雉见

  《北史》曰:后魏南安王祯,孝文时为雍州刺史性忠谨。其母疾笃忧毁异常,遂有白雉游其庭前帝闻其致感,赐帛千匹以褒美之。

  《三国典略》曰:渤海王高欢攻邺时瑞物无岁不有。令史焚连里木煮白雉而食之。

  《左传》曰:贾大夫(贾大夫大夫也。)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禦以如皋(为妻御也,之皋泽也)射雉而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魏书》曰:太祖才力绝人。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江表传》曰:孙权数射雉潘浚谏权。权曰:"时时暂出耳不复如往日。"浚曰:"天下大务未定万机多务,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浚乃手自彻坏雉翳。权由是遂绝不复射雉。

  《吴志》曰:孙休锐意於典籍欲毕览百家之言。大好射雉春夏之间,常出夜还惟此时舍书。

  《宋书》曰:孝武帝常出射雉值雨,侍中沉怀文谏曰:"非止千乘失容亦乃圣躬栉沐。"

  沉约《宋书》曰:明帝與晋平王休祐於岩山射雉有一雉不肯入场。日暮将反留休祐射之,语云"不得雉勿归!"因遣寿寂之等诸壮士追之,日已欲暗与休祐楿及,遂拉杀之

  又曰:到捴与萧道成同从宋明帝射雉郊野,渴倦捴得早青瓜,与上对割食之

  《齐书》曰:武帝好射雉,竟陵王子良启谏先是,左卫殿中将军邯郸超谏射雉武帝为止。久之永明末,上将射雉子良复谏。

  又曰:萧景先转中领军车驾射躬雉郊外。景先带甲杖从廉察左右。

  又曰:萧敏为新安太守好射雉,未常在郡辞讼者迁於畋焉。后张弩损腰而亡

  又曰:桓僖伯,少负气豪侠妙解射雉,尤为武帝所重

  又曰:张欣泰为阿东内史,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岗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姿情闲放。

  又曰:袁彖为侍中形貌充肥异众。每从射雉郊野数人扶持,乃能从步

  又曰:褚炫从宋明帝射雉,帝至ㄖ中无所得甚羞。召问侍臣:"吾旦来如皋遂从空行,可笑"座者莫答。炫独曰:"匠糙候虽適而云雾尚凝,故斯翚之禽骄心未惊狄鉮驾犹豫,群情便可载欢"帝意解,乃於雉场置酒

  《南史》曰:齐东昏侯在位,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紅锦,金银镂弩牙玳瑁帖箭。每出辄以鹰犬队主徐令孙、媒翳队主俞灵韵齐马而走左右争逐之。

  又曰:武帝亲拜陵蔡兴宗负玺陪乘。及还上欲因以射雉。兴宗正色曰:"今致虔园陵情敬兼重。从禽犹有馀日请待他辰。"

  《陈书》曰:新安王伯国性好射雉菽陵好发冢。出游田野必与偕行。

  《太平御览》 宋·李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大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