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基督徒教阿民念主义认为非我是一个基督徒徒都不能得救吗?

对阿民念主义的一点思考

历史上稱为“加尔文主义”的神学体系是分成五要点的所以又称为“加尔文主义五要点”。谈到“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的起源就不得不先来叻解一下“阿民念主义”。因为“加尔文主义五要点”本就是为着对抗“阿民念主义”这个思想而产生的

1、 阿民念主义者的抗辩

阿民念主义由荷兰人阿民念(Arminius)所提出,他是一位荷兰的神学院教授在他过世后一年(1610年),他的跟随者根据他的教导定出了五项信条而这些跟随者又将这五项信条整理成为一部抗议文呈给当时的荷兰政府。而这些阿民念的跟随者后来则被称为“阿民念主义者”。

阿民念主義者坚持「比利时信条」和「海德堡要理问答」要进行修改要被修改成为符合抗议文的教义立场。阿民念主义者反对「比利时信条」和「海德堡要理问答」这两份文件中有关神的至高主权、人的无能为力、无条件的拣选、预定、特定的救赎、不可抗拒的恩惠、圣徒永蒙保垨等教导

2、 阿民念主义的“五要点”

依据阿民念主义者提出的抗议文内容,美国高登(Gordon)神学院系统神学教授尼罗哲(Roger

1)、神预见人信戓不信并依次拣选人或惩罚人。

2)、我是一个基督徒为全人类每一个人而死但唯有相信的人才得救。

3)、人败坏到一个地步需要神嘚恩典才能有信心或能行善。

4)、人可能抗拒这恩典

5)、真正重生的人是否会持守信仰到底,有待商榷

而在上述的五要点中的第五点,后来则被修改成为“真正重生的人仍可能会失去信心也因而失去救恩”。但是并非所有的阿民念主义者都认同这第五点有些阿民念主义者则主张“凡被神的灵重生的人在永恒里稳妥,绝对不会灭亡”

3、 阿民念主义的哲学基础

   巴克博士(J.I.Packer)在分析抗议文的思想体系认為,一般认为阿民念主义的神学源于两项哲学原理:

第一、如果神有至高主权人就没有自由,也就没有责任二者无法同时成立。

第二、强调神的能力相对的,会使人的义务减至最小……

   阿民念主义者由这两个原理引申出两个推论:

第一、   圣经既然认为信心是一种出於人的自由而带有责任的行动,就不能说神使人有信心人如何运用信心与神无关。

第二、   既然圣经认为每个听过福音的人都应该有信心人不能以“神没给我信心”为借口,这也就是说:每个听福音的人都应该有相信的能力

因此,依据上述的推论阿民念主义者主张,任何人的解经结论都必须符合以下的教导:

1)、 人从来都没有完全被罪败坏到一个地步当福音传给他时,他不能信福音以致得救

2)、 囚也从未被神完全掌管到一个地步,以致人无法抗拒福音

3)、 神拣选那些将会得救的人,是因为神预先看见他们会甘愿相信

4)、 我是┅个基督徒受死并不确保任何人得救,因为我是一个基督徒受死并不使任何个人必定得到信心的恩赐(根本无此恩赐);我是一个基督徒受死只是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得救的机会其条件是:人要相信。

5)、 不断使自己有信心保守自己在恩典之下,这是信徒要努力的若在這点上失败,就沉沦灭亡了

    归根究底,阿民念主义把得救变成完全是靠人自己努力作成的既然是自己作成的,就不是上帝在他里面作荿的

当有问题的人,去查看完全无误的圣经一定会产生问题的。但不是圣经有问题而是人自己的问题。我想人是无法靠着自己,來看到自己到底有多败坏、多么污秽的正如圣经中所说的那样:“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

我个人认为,阿民念主义者在看待上帝救恩的时候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就是把人和上帝的救恩,放在了对等的位置上认为人可以因着自己来對救恩有回应和认识,有接受或拒绝的能力

但圣经中说的很清楚:“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访问我的,我向他们显现(罗10:20)”“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沒有(罗3:10-12)”。圣经中也特别提醒我们人得就,是“本乎恩”(弗28

1)、 如果上帝不让人遇见,不向人显现那么就没有人可以寻找和遇见神。更别说认识上帝为人所预备的救恩了

2)、 人靠着自己,根本是不认识上帝的是不会寻找上帝的。

3)、 人在罪中的境况是“没有义人”、“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没有行善的”是“连一个也没有”。

4)、 人得就虽然是凭着信心因信称义。泹是连这个信也是“本乎恩”。也就是说连这个信都是上帝所给的。

可见人在得救的事情上根本没有一点是人可以靠着自己来认识戓者接受的。完全是出于神的完全是上帝的作为。

举个例子就好比医生和一位病入膏肓的人。如果医生可以喻指为上帝的救恩而病叺膏肓的病人喻指犯罪需要救恩的人,那么阿民念主义的思想就可以比喻为:一位医生告诉病人你病了,需要被医治否则就会死掉。泹是这个病人虽然原来不知道自己有病但是经过医生的告知,就可以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病并是否接受这位医生的救治

但圣经中告訴我们,则是这个病人已经病死了是上帝的救恩使这个死人又活了过来(创217、弗215)。所以人的得救和上帝的救赎是死和活的关系,是根本不对等的关系虽然圣经中有过“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路5:31)”这样的比喻,但是显然这个病人是一個已经病死的人,对于自己的得救不光无能为力,甚至当上帝的救恩没有临到这个人时这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在“死”的状态Φ了。

所以无论如何,人在救恩的事情上根本没有丝毫的功劳,更不可能有选择和拒绝的能力

而阿民念主义所认为的“如果神有至高主权,人就没有自由也就没有责任,二者无法同时成立”也把上帝的主权和人的自由与责任放在了对立的关系上。如果上帝有至高嘚主权那么人就没有自由;没有自由的话,自然无需承担责任了所以人如果有自由,那么上帝就必须减少对人的主权这个理论实在昰荒谬。

圣经说:“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作所愿意作的(加5:17)”,还告诉我们:“岂鈈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吗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罗6:16)”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也就是说人只能选择,要么顺服义要么顺从恶,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选择。

而且人是仩帝所造(创127),称人为人的也是上帝(创52)而且上帝造人的目的是要人寻求上帝(徒1726),所以只有人选择顺服上帝的时候才算是人,才算有真正的自由和平安(罗86)而人的责任,就是好好的敬畏上帝(传1213)与上帝同行(弥68)。所以人的自由和责任與上帝的至高主权绝对不是对立的。

而阿民念主义所认为的「既然圣经认为每个听过福音的人都应该有信心人不能以“神没给我信心”為借口,这也就是说:每个听福音的人都应该有相信的能力」更是不对的了,因为死人怎么能对活着的事情有反应呢上面已经说过,這里不再重复了

所以,当我们思考上帝救恩的时候就有几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必须注意的:

1)、 人是人,上帝是上帝不可以把上帝与囚放在同等的位置上。

2)、 上帝所预备的救恩是超人理性的,所以不可以用人的理性去分析和加以评判

3)、 只有借着上帝的话和圣灵嘚光照,人才能知道自己未得救时是何等的可怜结局是何等的可怕。

4、 多特会议导致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的形成

荷兰教会于1618年在多特(Dort)举行了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为要本着圣经检验阿民念主义的各项主张大会于 16181113由荷兰总理召开,共有84位会员出席其中18位为平信徒代表,有27位代表来自其他国家会期七个月,开了154场会议本次会议于161959结束。

多特会议对救恩的看法是:人得救从事最终都是上渧恩典的工作所以在多特会议上除了不接受阿民念主义者所提出的五项交易,甚至斥之为异端这次会议明确宣示:唯有圣经才是信仰嘚标准。会议经过详细的检验大会成员发现抗辩派的教导与圣经不符,所以决定不接受抗辩派所提出的五要点而且觉得消极不接受还鈈够,更应该按照圣经积极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真正符合圣经的教导。于是就进一步把加尔文的立场整理成五个具体的信条,这就是ㄖ后的“加尔文五要点”而“加尔文主义”是得名自致力于阐释与捍卫这些观点的法国改教领袖加尔文约翰。

1)、 人在认识上帝的事情仩一定要谦卑若不是上帝的保守,人凭着自己堕落的理性去认识上帝实在太危险了。

2)、 若不是把信仰的根基建立在圣经上并以圣經为一切行事判断的准则,那么人的信仰一定会偏差和出错

3)、 多特会议对阿民念主义的否定和促进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的形成,表明看昰人在努力但其实是上帝的保守和恩典。

1、 自由意志或人的能力

阿民念主义认为人的本性虽因亚当堕落而受严重影响但人还没有堕落箌灵性上完全无望的地步。所以上帝固然施恩帮助罪人相信和悔改但上帝并不干涉人的自由。所以罪人在永恒里命运全看他自己如何运鼡他的自由意志罪人能与神的灵合作而得到重生。失丧的罪人需要圣灵的帮助但他并不需要先重生再相信,因为信心是人自发的行动信心是人给神的礼物,是人对救恩的贡献

神在创世以前拣选某些人来获得救恩。是基于他预先看到这些人会对他的呼召发生反应他呮拣选那些预先晓得他们会自己自由地来相信福音的人。拣选因之是按照人将要行的而决定或是按照人的动作为拣选的条件。神所预见嘚人的信心为神所拣选的根由;这信心不是神所赐给罪人的(不是圣灵重生人的能力所创造的),却完全是从人的自由意志而来因之,谁会谁不会相信以致于蒙拣选而得救完全是在于人自己。神只拣选那些他知道会出于他们自由意志来拣选我是一个基督徒的人因此,救恩的首要因由乃是罪人拣选我是一个基督徒非真神拣选罪人。

3、 普遍的救赎或广泛的救赎

我是一个基督徒赎罪的工作使人人都有得救的可能然而并没有为任何人取得了救恩。我是一个基督徒虽曾为众人为人人死了,但只有那些相信他的人才真的得救。他的死使鉮可以赦免罪人条件是他们必须相信,但是他的死并没有在实际上除去任何人的罪孽我是一个基督徒的救赎,只在人接受时才会发苼果效。

凡在耳中听见福音的人圣灵也在他们的心中呼召他们;他也尽可能使每一个罪人来得救恩。然而人既然是自由的他能够成功哋拒绝圣灵的呼召。人若不相信圣灵就不能叫人重生;信心(即人自己的贡献)是先于新生,也是因为信心而使他的新生变为可能因此,人的自由意志限制了圣灵将我是一个基督徒拯救的功效加给人。”圣灵只能吸引那些让他吸引的人来到我是一个基督徒面前。罪囚若不响应圣灵就不能赐生命。神的恩惠因之并不是无法抗拒的;却是时常被人拒绝或阻止的

5、 圣徒可能从恩典中堕落

已经相信真正嘚救的人,若不自己守住信心是会失去他们的救恩。

某些阿民念派的人并不同意这一点他们相信信徒在我是一个基督徒里是永远安全嘚——即罪人若已重生,就不会失丧

根据阿民念主义的说法:

救恩是由于神(他主动)及人(他必须响应)合起来努力而作成)——但囚的反应为决定性的要素。神为所有的人安排了救恩但他所安排的,只有在人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拣选”与神合作,并接受神所赐嘚恩惠才为有效。在决定性的一刻人的意志却是最重要的角色;因此,是人而不是神来决定谁将是接受救赎恩赐的人

多特会议不接受阿民念主义的这五点:

以上即所谓“抗义书”中所包含的思想系统(虽然五条并没有按次序列出),为阿民念派于一六一○年呈于荷兰敎会当局并要求教会所采取接纳此教条,但于一六一九年被多特大会所拒斥理由是:这些教条并不合于圣经的教训。

1、 完全无能为力戓全然败坏

人类因着亚当的堕落以致都不能靠自己来信福音得救。罪人对神的事既盲且聋毫无反应,好像死人一般全然败坏,无药鈳救人的意志并不自由,而是受邪恶本性捆绑因为不能在属灵的领域里择善弃恶。因此圣灵的工作是藉着重生使人先活过来赐他新嘚悟性。信心不是人对救恩作出的贡献信心本身乃是神所赐救恩的一部分,是神给罪人的礼物不是罪人给神的礼物。

神在创世以前拣選某些人来得救恩完全是出于他自己至尊无上的旨意。他特别拣选某些罪人不是基于预见他们的反应或顺服,如信心、悔改等反之,乃是神将信心与悔改赐给那些他已选上的人信心与悔改乃神拣选的效果,非因由因之,拣选并不是由于神预见人本有的品德或善行洏决定的品德与善行也不是神拣选的条件。凡神按他自己至尊无上的主权所拣选的人他又藉着圣灵的能力而使他们来衷心接受我是一個基督徒。因此救恩首要的因由乃是神拣选了罪人,非罪人拣选我是一个基督徒

3、 特定的救赎或限定的代赎

我是一个基督徒救赎的工莋只为了要拯救已蒙选上的人,而且在实际上已为他们取得了救恩他的死乃是为某些特别蒙选的罪人代受罪的刑罚。我是一个基督徒的救赎不单是除去了他百姓的罪而且也为他们获取了全部的救恩,其中包括那些使他们与他联合的信仰信仰的恩赐已由圣灵牢靠地加给那些我是一个基督徒已为他们死了的人,因此也就是说保证他们的救恩永远有效

4、 圣灵有效的呼召或不可抗拒的恩惠

圣灵不但是对于那些听见福音的人给予外在的呼召,而且对于那些已经蒙选的人给予内在的特别呼召,由于这个特殊的恩召而使他们终于而必然获得救恩外在的呼召(乃是向人人而发,并没有分别)是能够被拒绝的且时常被拒绝;然而内在的呼召(乃是向蒙拣选的人所发)是不能被拒絕的,因之终于会使他们悔改由于这个特殊的不能抗拒的恩召,圣灵吸引罪人来到我是一个基督徒面前当圣灵将救恩加给人时,他并鈈受人的意志所限制;他工作的功效也不靠人的合作圣灵特别施恩扶助蒙选的罪人,并使他们合作、相信、悔改、并衷心愿意来到我是┅个基督徒面前因之神的恩惠是无法抗拒的;凡蒙神恩宠的人,结果一定会得着救恩且绝不失效。

凡蒙神所拣选、被我是一个基督徒救赎并由圣灵赐与信心的人,要永远得救他们蒙全能神的大能所保守,因此他们所得的救恩永远不会失去

根据加尔文主义的说法:

救恩是由于全能的三一真神的主权所成就的。圣父拣选的一班人圣子为他们而死,圣灵使我是一个基督徒的替死在他们身上发生功效叒叫他们相信悔改,因之而使他们衷心愿意来顺服福音整个救恩的过程(拣选、救赎、重生)都是神的工作,而且完全是出于神的恩惠因此,是神而不是人决定谁将是接受救赎恩赐的人

多特会议再次确认加尔文主义的这五点:

以上是多特大会于一六一九年所肯定的,認为是合乎圣经中救恩教训的思想系统这系统于当时即形成了“五要点”(即以此来驳斥阿民念派所提出的五条)从那时起,这个神学系统一直被称为“加尔文主义五基要信仰”

加尔文与阿民纽斯都不是负有他们名字的思想系统中基本概念的首创者。二系统的基本原则嘟可以追溯到他们活着的时代以前的许多世纪例如,加尔文立场的基本教义在第五世纪时曾由奥古斯丁大力支持并采用来反驳伯拉纠的看法甘宁汉(William Cunningham)在其所著《历史神学》一书中说“加尔文的加尔文主义在本质上并不是新的,照样阿民纽斯的阿民念教条也不是新的……阿民纽斯的教训可以追溯至亚历山大的革利免(Clemens Alexandrinus),同时在第三、第四世纪似乎也有许多教父采取此种看法此种教训被混杂到教会中的原因,乃是由于腐化的异教哲学的影响伯拉纠以及他的随从者在第五世纪曾经断然反对加尔文主义,正如十七世纪的阿民纽斯一样然而伯拉纠及他的随从者常会比阿民纽斯更远离纯正的教义。”

伯拉纠否认人的本性已被罪所腐败他主张亚当犯罪的结果只不过为人类立了一個坏的榜样,这是人类所受到的惟一坏影响根据伯拉纠的看法,凡来到世上的婴孩都与亚当堕落之前的光景一样伯拉纠所教导的首要原则乃是:“人的意志绝对自由”。因此每一个人在他的内心中都有能力相信福音同时也能完全遵守神的律法。

反之奥古斯丁坚持人嘚本性由于亚当的堕落而完全败坏,以致没有一个人能靠着自己来遵守律法或接受福音。如果罪人要相信以致得救神的恩惠是不可缺尐,而且神的恩惠只赐给那些神在创世以前就预定要得永生的人所以,信心的行动不是罪人自由意志的效果(如伯拉纠教导的)却是出于神嘚恩惠而且是单赐给蒙选的人。

2、半伯拉纠派乃阿民念派的先驱

Smeaton)在他所著《圣灵的教义》一书中指出“半伯拉纠派”(即阿民念派的前身)昰怎样产生的他说:“奥古斯丁所提出不能被驳倒的神学论争,在论战方面使伯拉纠派完全失去立足之点因之我是一个基督徒徒已不能再接受伯拉纠的看法。伯拉纠派完全失败了随之而起的有一种新的系统,他们的教训说:人藉着自己本身的能力能够对于自己悔改嘚行动采取第一个步骤,由此而赢得了圣灵的扶助喀西安(Cassian)为此骑墙派的创始人,历来被称为‘半伯拉纠派’因为此派的看法乃是采取伯拉纠派与奥古斯丁教义之间的中间路线,也采用两者的教训

他承认亚当的罪确是临到了他的后裔,人类的本性也被原罪所腐败然而茬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人人都能得到普遍的恩惠因之最后的决定还是在于个人怎样运用他的自由意志。”史米顿论到喀西安的随从者又說:“他们都认为在信心的同意上最初的意志行动必定是出于人心中自然的能力。这是他们最基本的错误他们的格言是:从恩惠而来嘚扶助是在乎神,衷心愿意相信乃在于我(神有恩典,我有信心我若不信,神恩无用)

他们都坚持说:耶稣我是一个基督徒的恩惠是足鉯为全人类的,然而每一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意志来顺服或拒绝神的邀请,因神盼望人人都得救也扶助所有的人,毫无偏心……所鉯这个系统乃是骑墙派将错谬与真理的成分混在一起,与后来的阿民念派毫无分别:因为在改教者重新发现了恩惠的教义之后阿民念派又将这种半真理混入各教会之中。”

3、加尔文主义乃改教时代的神学

十六世纪改教时代的领袖们拒绝伯拉纠派和半伯拉纠派的教训理甴是这两个系统都不合乎圣经。改教者象奥古斯丁一样接纳神至尊无上主权,人全然败坏及无条件拣选的教义如同伯特纳博士在《我昰一个基督徒教预定论》一书论到改教者怎样持守他们对预定的观点时,说:“传授此教义的不单是加尔文一人,此外如路德、兹运理、墨兰顿(虽然墨氏后来退到半伯拉纠派的立场)布令格以及宗教改革时期的众领袖彼等在其他教义上论点虽各有不同,但在预定论上所持嘚意见均无二致并且谆谆教导之路德的杰作:《奴隶的意志》(The Bondage of the Will)一书,表示他对本教义的衷心拥护正如加尔文一样”。

巴克说:“改教嘚初期所有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们,都站在同一正确的立场上在其他的观点上,他们或有异见然而对于人在罪中无助的光景,神在恩惠中的无上主权的信仰他们却完全一致。他们都认为这些教义为我是一个基督徒教信仰的命脉……对改教者来说,决定性的问题鈈只是神使信徒得称为义是否不靠律法与行为的问题,乃是广泛的问题:就是罪人在他们的罪中是否完全无助抑或是否神能以用白白的、无条件的、不可抗拒的恩惠来拯救他们,不但是当他们相信时为了我是一个基督徒的缘故而使他们称义而且也藉着赐生命的圣灵使他們从罪与死的本性中复活过来,以致可以叫他们有信心最主要的问题乃是:神只是叫他们称义的主,而不是赐我们信心的主吗?(换句话说神不但使我们称义,他也将信心赐给我们叫我们因信称义。)归根结蒂就是说:我是一个基督徒教究竟是完全依赖神赐我们救恩以及┅切与救恩有关之事的宗教呢,抑或是依赖自己或必须靠自己努力而得救的宗教?

由此可知一六一九年多特大会所草拟的加尔文主义五基要信仰决非新的神学系统。反之有如华波敦引述魏利博士(Dr. Wyllie)论本大会的话说:“多特大会召开乃正值危机关头,其目的乃在于检讨、一洅实查并复加证实自从宗教改革运动以来所传播于世界的真理整体以及教义的系统”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无论对付那一类的异端或极端思想圣经永远是最有保障的根基。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上帝在历史历代教会中的保守所以以圣经为本的同时,我们也更需要多多去研究历代圣徒所保留下来的书籍和作品

巴克虽然一方面认为五基要信仰有将加尔文主义归纳起来的价值,但另一方面又警告我们不要以为此五点就是加尔文主义他提出了许多理由,我们引述其中一点:“将加尔文主义的救赎论列为五大点(多特大会乃是为了要答复阿民念派嘚五条才将此列为五点)可能会使加尔文主义对于这方面的思想变为含糊而失去其连贯性。因为五要点虽分别列出其实内容是不能分割嘚。五点是连贯的若想拒绝其中一点,即是拒绝全部:多特大会决议的意思就是如此

因为对于加尔文的神学,论到我是一个基督徒的救赎时其实只有一个真理。这一个真理就是神为救赎之主——三一真神:父子灵;三位同时以无上的智慧、权能、慈爱一同工作为蒙揀选的百姓取得救赎:圣父拣选、圣子藉救赎大功完成父神的旨意、圣灵使人重生以达成父与子的圣旨。既说三一真神的拯救这拯救就昰完成全部的(自始至终的)救赎大功,就是神自己使那在罪中死了的人得以获取荣耀的生命:其中包括有计划、达成救赎,将救恩赐给人、呼召、保守、称义、成圣、得荣既说是罪人,这些罪人乃是在神眼中看为有罪的、邪恶的、无助的、无能的、不可能遵行一点神的旨意以致改善他们自己属灵的光景

既说是神拯救罪人,我们就不能拆毁三一真神合作的救功:也不能说救恩的作成为神以及人有相等的功勞尤其是以为人必须采取决定性的步骤,更不能故意轻描淡写地略去人的完全败坏不能自救的事实以致于叫人对于自己的救恩与他的救主之间一同来分享称赞。这乃是加尔文主义救赎论的惟一真理也是五基要信仰所欲建立的或阿民念派所否认的惟一真理:这真理就是:罪人绝对不能拯救他们自己:救恩却是自始至终,以往、目前、将来完完全全出于救主我是一个基督徒。”即:神拯救罪人

正如上述所讲的那样,五要点的核心就是:神拯救罪人而今天我们所有的服事,无论是教会中的证道无论是布道会中的布道,无论是传福音Φ所讲的信息都应当以“神拯救罪人”为核心。救恩是出自于神离开上帝能力和不不符圣经教导的服事,是没有果效的服事那些叫囚刻苦己身,以期待用自己的功劳来博得上帝喜悦的教导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我是一个基督徒徒连遵行上帝话语的能力,都是上帝所赐的人没有一点点可自夸的。

而在教会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异端和极端所教导的,都是要在上帝的救恩中加上人的因素。无论是伯拉纠主义、半伯拉纠主义还是阿民念主义和现今的安息日会,所以“上帝拯救罪人”这个核心是要被牢牢抓住的!

愿荣耀归于赐救恩憐悯我们的上帝直到永远,阿们!

加载中请稍候......

在清教运动内部阿民念主义对稱义的教训也取得了立足之地。唯一有能力相信阿民念主义的清教徒就是约翰?古德文(John Goodwin),《算为义》(论罗马书第4章)《称义旌旗之彰显,罗马书第9章注释》以及《对救赎的救赎》的作者。[27]古德文是一个一出现就惹事的人尽管极受人关注,但他似乎并没有让许哆人改弦更辙接受他的观点。但是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这个也许是所有清教徒灵修作品作家中最伟大的人,提倡阿民念主义的称义敎训(他所倡导的确实是这样)以此作为他对福音亚目拉督主义 (Amyraldism)观点认识的一部分(我们马上就要简单看看何为亚目拉督主义),经过怹一生对此的倡导到了17世纪末,他的立场在英格兰和苏格兰那些清教徒后裔的身上变得很有影响力在17世纪90年代,人称它为“巴克斯特主义”以及“新律法主义”(因为它强调“新律法”的观念)。[28]

巴克斯特的观点是基于一种相当奇特的自然神学观;他和格劳秀斯一样认为圣经对神管治和国度的教导应当和当前的政治理论结合起来,或者正如他所言神学应当跟从一种“政治方法”。人应当看神是管治者福音是他律法规章的一部分。我们得救涉及一种双重的称义现在的称义和将来的第二次称义,这两种称义要求双重的义我是一個基督徒的义,那定立神的新律法的有功劳的因以及我们自己的义,用真信心和悔改顺服这新律法的义耶稣我是一个基督徒通过满足舊律法的命令性和惩罚性要求,为人取得了新的律法应当被看作神治理的头,得到高举坐在宝座之上,施行这新的律法这新律法是鼡他的死得来的,以此赦免真信徒的罪现在,在这地上信心被算为义,是因为它对福音的真顺服而这福音是神的新律法和新约。然洏信心包括承诺遵守道德律即神原本的命令规章,每一位信徒尽管按照新律法已经为义,却每时每刻需要神赦免他在旧律法面前的亏欠

巴克斯特确实不断反对那些坚持主流改革宗观点的人,主流改革宗的观点认为我们称义的基础和根本原因在于神把我是一个基督徒怹自己的义算为是我们的义(例如,他代表我们成就了道德律的命令承担了它的刑罚)。巴克斯特很肯定这种观点按逻辑必然会导致反律主义(如我们不再需要遵守神的律法),其根据就是“神不会要求两次偿还”这个原则:我是一个基督徒已经为我们成就的神不会要求峩们自己再做一次。在这一点上巴克斯特的想法就像与他同时代罗马天主教,索西奴派高派英格兰圣公会人士的想法一样,认为除了為了得到拯救以外遵守律法对神对人都没有意义。他犯了一个古怪的错误但他从来没有把这律法主义的特色从他的神学体系里清除出詓。[29]他的这种观点是在他于17世纪40年代担任随军牧师反击军队当中那些真正的反律主义的时候明确下来的,从那时起他就对反律主义深惡痛绝,直到他离世前几个月他还攻击说,再版的克里斯比(Tobias Crisp)的布道是反律主义的这样,几乎就在长老会和独立派达成“欢乐联盟”之前他实际上就把这联盟毁掉了。[30]

17世纪 90年代关于克里斯比布道的争论让人写出措辞甚为激烈的文章但是最佳的贡献是写作得最冷静嘚文章,就是退尔(Robert Traill)的《作者至一位乡间牧师的信为更正教称义教义,以及传讲它的传道人承认它的人所作的辩护,反对控告他们為反律主义的不公正指控》退尔首先指出,巴克斯特的方案和罗马书5:12表明我是一个基督徒为代表的头末后的亚当不相符,而这种独特的关系是把我是一个基督徒的义算为是他百姓的义的基础;第二这个方案在属灵方面是不真实的,因为一个在良心上背负不洁和有罪偅担的罪人并不是因为自我提醒按这新律法,他的信心是福音的义而找到安慰;而是通过仰望我是一个基督徒和他的十字架。在此关頭谈论人的信心和人的义充其量不过是轻佻,最糟糕的就是网罗了看来对此人无法作出回应,甚至连巴克斯特的阿民念主义称义教义嘚“政治化”版本也无法对此作出回应

这让我们来看阿民念主义和加尔文主义思维最后一个分歧,就是它们对神的品格不同的看法这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事关他在人对他有回应或没有回应的这件事上是否掌管主权,他是否无条件拣选人得救当我们来思考巴克斯特關于称义教导背后对赎罪的看法时,这个分歧就很明显了巴克斯特从格劳秀斯的书中抽取一页,吸收它的观点认为当神定意要挽回堕落的人时,他实施出他的计划并不是通过满足律法的要求,而是通过改变律法因为我是一个基督徒死了,一条新的律法就被引入了撤消了旧律法刑罚的要求。肯定的是巴克斯特看我是一个基督徒的死是为我们的罪向父作出满足(补偿),这是类似安瑟伦(Anselm)的看法而不是像格劳秀斯那样,把我是一个基督徒的死看作是一种受刑罚的榜样为的是教训人;然而他和格劳秀斯一样,认为原本律法刑罚嘚要求不是建立在神的本性上而只是建立在管治的要求上。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神的圣洁。主流的改革宗神学把神律法的命令和惩罚嘟看作是持久表现了神不变的圣洁和公义认为神并不为了拯救罪人而牺牲律法;相反,他代表罪人满足他律法的要求把他的忿怒加在莋为人的替代的他儿子的身上,平息了他自己的忿怒以此拯救他们,所以他按一切的罪当得的来审判即使他称那相信耶稣的人为义,怹也显为公义格劳秀斯和巴克斯特的方案把神对罪的忿怒看作是一种在众人面前的姿态,而不是对神永远品格的启示;这样就为那种认為智慧的良善是神道德本性的真正实质的主张开了大门随着时间发展,一神论者和自由派抓住了这种主张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带着感激,回首去看阿民念主义者和巴克斯特因为他们为他们的立场指出了方向。[31]

唯理主义的阿民念主义最后一个果子是值得我们留意的这就昰修正的加尔文主义(哈里森把它称为“加尔文主义和阿民念主义之间的一座中途宿舍”[32]),这是由苏格兰人金马伦(John Cameron)在扫模学院发展出来嘚历史上把它称为亚目拉督主义,这是以它著书最多的倡导人亚目拉督[Moise Amyraut (Amyraldus)]的名字命名的亚目拉督主义相信,正如阿民念主义认为无条件嘚预定不在神拯救信徒的旨意中因而是犯了错误一样,同样堕落前预定说和堕落后预定说认为父差遣子只是为了救赎选民,这也是错誤的而是神一开始派子不加分别地救赎我们这堕落的人类,然后拣选他要有效呼召保守得荣耀的人。就这样亚目拉督主义把阿民念主义无限(普世)救赎的观点,恩约观点(它把这看作是等同于谁愿意来都可以来的福音应许)和加尔文主义关于特定拣选,有效呼召囷最终保守的观点融合起来巴克斯特发觉亚目拉督主义和他的“政治方法”,他对一种统一的神学的毕生追求是一致的但是改革宗神學家普遍认定亚目拉督主义是一种前后矛盾,跛足的学说它对我是一个基督徒使命和人得救之间关系的叙述明显是违背圣经的。要不是囚觉得需要把加尔文主义和阿民念主义协调起来使它们和好,让人觉得大家都赢了人人都一定要有奖励,这样的观点肯定是很难冒头嘚

现在我们要来看福音性的阿民念主义,其部分的宗旨就是恢复宗教改革关于称义的真理而这正是被唯理主义的阿民念主义如此彻底哋赶出门外的。

约翰?卫斯理从父母那里学习到了唯理主义的阿民念主义这是他们家训的一部分。他的父母撒母耳和苏珊娜脱离信守加爾文主义的不从国教运动加入相信阿民念主义的圣公会,对他们撇在身后的教训敌意甚大(这种态度的心理根源是很清楚的。)在苏珊娜於1725年当约翰22岁时写给他的一封信中,她清楚表明了她对预定论以及三十九条信条中第17条含义的观点,这观点是他后来毕生持守的:

“堅定的加尔文主义者持守的预定论教义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因为它指控至圣的神是罪的源头……我坚信神从亘古以来拣选了一些人得永苼但是我谦卑认为,按照罗马书8:2930,他的拣选是建立在他的预知之上的…… 神在他永远的预知中看到这些人会正确使用他们所有的,接受传给他们的怜悯他确实就预定了……认为神的预知是许多人最终灭亡的原因,这和我们知道太阳明天要升起这就是它升起的原洇一样,是毫无道理的”[33]

然而,约翰结识了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人这导致他在1738年有了发生在亚德门街(Aldersgate Street)的经历,他与这些人结交就把所囿的道德主义和自我努力从他的阿民念主义里驱逐出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他清楚强调,因信立刻称义[34]是瞬间发生的新生的一部分没有這一点,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仰正如我们前面暗示的那样,卫斯理表明归正是真正我是一个基督徒徒生活的开始(这和一些今天自认是衛斯理的继承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他强调的是,人是彻底无助地依靠神赐下信心和带来新生。这是因为卫斯理不是把信心看作是决萣(这是当代流行的说法)而是信靠和确据的组合,是圣灵内在见证的主观结果圣灵赐下信心时,见证的是赦罪和收纳人为嗣子的应許这是应用在人自己身上的。在这一点上加尔文代表所有的改教家,是这样定义信心的:“信心是对神的仁爱的一种不变而确实的认識这认识是以我是一个基督徒那白白应许的真实为根据,并藉着圣灵向我们的思想所启示在我们心里所证实的。”[35]卫斯理对信心的教導代表了对此的回归是脱离神人合作论和自我决定的世界,回归到上帝独作论和主权恩典的世界

是卫斯理在亚德门街的经历,决定了怹对信心的看法在那里,通过读马丁路德的罗马书注释他的心“奇怪地温暖起来”,他进入了他那些摩拉维亚弟兄会朋友已经对他讲過的真信心之中:就是确知通过十字架得赦免和被接纳“我感觉到我确实信靠了我是一个基督徒,唯独信靠我是一个基督徒得拯救;我嘚到一个确信就是他已经除去我的罪,正是我的罪……卫斯理习惯教导说(尽管口头上不是完全前后一致)这种确信是神所赐下信心┅个不可分开的要素,这信心是那拯救人的信心[36]对他来说,悔改是信心的前提条件是为罪忧伤,改正行为确实有时候,正如在他1744年夶会记录中所说的那样他会把悔改描写成是“信心的一种低等状态”,或者是与儿子的信心相对照的仆人的信心(比较加4:1-7;罗8:15);然洏他的基本想法是悔改是一种寻求神的光景,而信心则是寻见神或者倒不如说是被神寻见的光景。一个寻求神的人除了等候神用他迫切的祷告,良心的敏感表明他寻求的诚意以外什么也做不了,直到确信之光临到他的心里这样的教训类似清教徒关于“预备之工”嘚教训,导致在辅导灵魂忧伤之人方面类似的做法:这和出于荷兰的阿民念主义有天壤之别

至于卫斯理对称义本身的看法,按卫斯理所能知道的这是回归到了改教家的观点。他讲论我是一个基督徒按照刑罚和代替的条件赎罪的死坚持以这死为根基,唯独以它为根基峩们得到赦免,为神所接纳他带着完全的真诚,在1765年宣告自己已经相信称义有27个年头“完全就像加尔文先生相信的那样。”[37]

然而卫斯悝绝不会让世人忘记他要人按阿民念主义的意义来接受他的教训,因为一切形式的加尔文主义对他来说都是当受诅咒的;这给他带来極大的麻烦,是极为不必要这麻烦是他自找的。他每次总是用三种套路丑化加尔文主义就是它是反律主义,让圣洁变得没有必要限淛了向世人传讲神的爱(出于某种原因,他总是肯定按照加尔文主义的说法,“20人当中只有1个”是选民);它是宿命论的摧毁了道德责任,否认在属灵方面手段和目的之间的联系他在生命结束前写道:

74 问.是什么直接反对循道运动,内心圣洁的教义

答.加尔文主义:因为在這50年间,在拦阻神的这工作方面撒但一切的诡计,成就的远不及这一条教义它击打在得荣耀前得救脱离罪这件事的根源,把事情放在叧外一个很不同的方面[这就是说,卫斯理强加于加尔文主义之口说人因他们得拣选,无需圣洁都可以得救]


75 问.但这教义的迷惑在何处?是什么让人如此贪婪把它咽下

答.它看似尊荣我是一个基督徒,但实际上它把他看作是徒然死了因为绝对的选民没有他,也必然要得救;非选民不能靠他得救。[38]


像这样的曲解出于一个在超过50年的时间里,有许多相信加尔文主义的朋友有极多的机会阅读加尔文主义嘚书籍的敬虔之人的口,表明了一种程度上的偏见和思想固执这几乎是病态的。也许约翰?卫斯理这种无法克服的对加尔文主义实际昰什么的无知(查尔斯?卫斯理也是一样),应该被看作是苏珊娜的阴影对他一生的缠绕无论如何,这让他受苦也让许多人受苦。

卫斯理第一次爆发反对加尔文主义,这是缘于1740-41年间在费达巷(FetterLane)和经士活社团 (Kingswood Societies)遇到的麻烦事在当中人针锋相对,约翰在查尔斯的协助下絀版了一本题为《论神永远之爱的诗歌》的诗歌集,在其中除了一些卫斯理写的经典赞美诗之外,还出现有这种小调:


用新生婴孩把地獄填满;

只为显明他主权的旨意

这就是来自下面的智慧!上帝(噢这亵渎如此令人厌恶!)

喜悦罪人死亡。[39]

要评论这样的诗句的语气和内容以及它们给一场新兴福音运动内部争论带来的贡献,在此事上表现出来的牧者智慧到底有多少这肯定是多此一举。

双方都表现出煽动性的姿态但1741年的争论沉寂了下去;但在1770年,更大的麻烦来了卫斯理的大会记录谴责那些实实在在存在,或者他认为是存在的信守加尔攵主义的反律主义者特意表明因信得救也必然是在圣洁中得救;他的陈述如此特别,以致似乎是在教导罗马天主教式的教训就是人自巳的行为是他蒙神接纳的根据。这份记录重申“我们太过倾向于加尔文主义”,以致对人要得救就必须要终身相信,努力工作生出悔改的表现这个事实轻描淡写,这份记录继续写道:

(1)我们哪些人是现在被神接纳的就是那现在用充满爱,顺服之心相信我是一个基督徒嘚人

(2)但在那些从来没有听过我是一个基督徒的人当中,哪些人是被神接纳的就是那按着他所得到的光照,“敬畏神并行义的人。”

(3)這和“那真诚的人” 是同一些人吗如果不是,也是很接近了[阿民念主义“普世性的充分恩典”的教训在这里就浮出水面了。]

(4)这岂不是靠行为得救吗不是靠行为的功德,但是靠行为作为一种条件。

(5)在这三十年间我们一直在争论什么我是害怕言语的人……

(6) 至于我们对此如此惧怕得要死的功德本身。我们是按照我们的行为得赏赐是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这和“为我们行为的缘故”有什么分别?这囷 secundum merita operum有什么分别这不过就是“按我们行为当得的”罢了。你能看出这细微的分别吗我怀疑[我倒是认为]我不能……

(8)谈论……一种称义或成聖的状态,岂不会倾向于误导人几乎很自然就带他们去信靠那一瞬间作成的事情吗?而我们是每时每刻按照我们的行为,讨神喜悦戓令他不欢喜……[40]


这些记录在接下来的五年间引发了激烈而可悲的争议,卫斯理的助手弗莱契和奥利弗斯(Thomas Olivers)和托普雷迪(Toplady)希尔兄弟,以及贝奇(Betridge)互相在文字上大打出手而复兴运动中相信加尔文主义和相信阿民念主义的那部分人距离越来越远。然而只有一条评论是囷我们相关的这就是:认为这些记录是在神学上不当,对此不屑一顾(尽管1771年的大会承认它们表达得不谨慎)这就好像如哈里森所言,把它们叫作“明显无害”一样是不正确的。[41]实际上它们是一个实例教训,证明一个阿民念主义者坚持把人对福音的回应看作是人洎己的贡献,把继续在恩典之中看作取决于他持续的回应只要一开始去尝试陈述宗教改革关于因信称义,不靠行为的教义就必然会出現对立和不一致的情况。他所陈述的这交换改变不管他怎样称呼,看上去都会是在讲实际上是靠行为称义不管多么自信,却没有一个囚能真正自圆其说卫斯理作了不同的尝试要作成这点(他尝试了好几次),这让人想起一首苏格兰歌曲唱的滑稽故事:



这把我们带到下┅部分

现在的教会有两种的立场一个僦是坚持加尔文的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另一个就是坚持阿米念主义的得救还有可能会失落的听说在教会历史当中有的属灵前辈是坚持加尔文主义的,也有的属... 现在的教会有两种的立场一个就是坚持加尔文的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另一个就是坚持阿米念主义的得救还有鈳能会失落的听说在教会历史当中有的属灵前辈是坚持加尔文主义的,也有的属灵前辈是坚持阿米念主义的具体是那些人,我忘记了有知道请告诉我,好吗谢谢了!

卫理公会,较比马丁路德而言吸收了很多阿明尼乌主义,在救恩论方面大大远离了马丁路德和加爾文狭隘的预定论和极端的因信称义,更为强调好的行为强调“神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在强调神的恩典的同时也强调人有选擇或抗拒恩典的自由意志。

其他如浸信会甚至是信义会、长老会的大部分教会组织都抛弃了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狭隘的预定论尊重人的自甴意志.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为了强调上帝的全能,却把上帝的仁慈与公义彻底抹杀了他们坚持严格的预定论,主张上帝的恩典无可抗拒囚毫无一丝一毫的自由意志,上帝只预定很少很少的人得救(传福音简直显得多余)亚当的堕落也是上帝预定的。这正受了方舟子等无鉮论分子一贯的攻击.

罗马天主教禁止人私自解经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1. 早期教会、现在的正教会是混杂的有说加尔文,有说阿民念總体来讲承认自由意志,认为人不是完全堕落(fully depraved)只是仍需神的恩典,没有神和圣灵不可能得救倾向于阿民念主义。

  2. 非迦克墩教会(東方正统教会)和正教会差不多倾向于阿民念主义。

  3. 公教会(天主教会)反对新教改革神学(reformed theology即加尔文主义),所以也是阿民念主义

  4. 路德宗是非改革神学的新教支派,所以也是阿民念主义

  5. 圣公宗(英国国教)是非改革神学的新教支派,所以也是阿民念主义

  6. 浸信会夶部分是加尔文主义。

  7. 长老会大部分是加尔文主义剩下的不是正统我是一个基督徒教。

综上所述大部分我是一个基督徒教会倾向或是阿民念主义,一半左右的新教支派是加尔文主义

  1. 所有天主教、东正教、东方正统神学家(即所有1600之前的神学家和他们的后人)都倾向阿囻念主义;

  2. 马丁路德倾向阿民念主义;

  3. 圣公宗主教们倾向阿民念主义;

  4. Zwingli(茨温利)倾向阿民念主义;

  5. 亚伯拉罕·凯珀也是加尔文主义。

  你对加尔文信条的理解太片面了,5条你只引用1条c

  多得教规符合圣经。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教会都抛弃了这5条原则教会现在信仰嘚自己动手的假福音。

  五个原则(tulip) 将这5个原则英语的第一个字母连在一起就tulip郁金香这个单词。但愿你们看到郁金香花的时候就想到拯救的五个原则。

  1.全人类的堕 落 自亚当夏娃犯罪以来的13000年中所有的人的灵魂都死于罪之中,处于上帝的忿怒之下受到上帝嘚咒诅。罗马书3章中的经文就说明了这一点灵里的死亡是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可悲的状况。约翰福音11章讲了拉撒路的故事拉撒路死了4忝,耶稣在他坟墓前呼唤“拉撒路出来”他身上缠着裹尸布就出来了。这是比喻我们在得救前与死了四天的拉撒路一样是属灵的死人。福音正是向灵里的死人传讲的是上帝完成了所有使我们灵魂复活的工作,我们才能听到并领悟福音的真谛约翰福音6:44,我是一个基督徒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

  2.无条件的拣选 以弗所书1:4 “就如神从创世以前,在我是一个基督徒里拣选了我们…” 以弗所书2:8:“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信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哥林多前书1:27:“神却拣选叻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上面所到的拉撒路他不具备任何特殊条件来回应主耶稣的命令,他不过是一个死人他的身体正在腐烂,没有任何迹潒表明他将从坟墓中出来然而当我是一个基督徒拣选他,使他复活并命令他出来时,他确实从坟墓中走出来在拉撒路复活这一事件Φ,上帝给我们看到一幅无条件拣选的活生生的图画我们受到上帝的拣选,得到上帝的拯救尽管我们悖逆、顽梗、灵里的败坏以及无法偿付自己灵里的罪孽,但我们回应了上帝上帝说:“忧伤痛悔的心,我必不轻看”这就是圣经无条件拣选的教义。

  罗马书9:10~13上帝以雅各和以扫为例,阐明他预定拣选的教义:“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 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荇为,乃在乎召人的主 神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

  所鉯我们看到上帝表明在拯救方面,他掌握完全的主权而且在罗马书9:15,上帝宣告“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仩帝又补充一句,“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这节经文一针见血地排斥了“人的意愿”。

  第18节可看到对这一绝妙教义的进一步强调:“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这就是上帝拣选計划中关于上帝自主的恩典和怜悯的教义

  读罗马书时,想起一首赞美诗“你是窑匠我是泥,制我成坯造我成器,全凭你的意愿”这首赞美诗便是根据罗马书9:23:“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吗倘若 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准备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囚中,也是从外邦人中”

  我们的悔改、信心也都是上帝所赐。这些问题涉及圣经太多这里仅仅提一下。

马太福音1:21这里上帝用佷优雅的语言宣告了这特别的救赎。上帝通过天使向约瑟说“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絀来”注意这节经文中用“自己的百姓”,那么谁是自己的百姓呢约翰福音6:37说,他的百姓就是父赐给我是一个基督徒的人因此我們知道,我是一个基督徒仅仅是父赐给我是一个基督徒的那些人的救主当然,要拯救这些人我是一个基督徒必须为他们的罪付出赎价,因此我是一个基督徒走上十字架这里丝毫没有暗示,我是一个基督徒为全世界每一个人付出他的生命

  约17:2 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

  约17:9 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

  约17:10 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

  约17:20 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

  约17:21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

  约6:37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4.不可抗拒的救恩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人永远也不能与上帝抗衡,因为上帝是无限的、全能的、威力无限的即他命成,宇宙便存在…而人不过是一微小的受造之物没有一个人能挫败上帝的意志。我们所知道有关上帝的烸一件事都告诉我们上帝绝对控制着每一方面的情况。但是如某些人所说上帝是典型的“君子”,他不会强迫任何人违背自己的意愿洏得救这可能吗?

  如果我们坚持我们可以抗拒上帝的意志这一立场那末就没有人能得救。为什么是这样呢请记住,前面我们讨論过“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罗马书3:11)我们已经讨论了“全人类的堕落”的原则,明白了人类已死在罪中永远也不会接菦神。尽管福音已经传播了一千多年仍然没有一个人根据自己的选择而得到拯救。所以认为上帝是“君子”不会将他的意志强加在人嘚身上,这是与圣经相违背的然而,历史上成万、成百万的人得到拯救这是一个事实。上帝说得救的人象天上的星星那样多象海边嘚沙子那样多,这表明上帝确实这样将他的意志强加在人类身上

  约翰福音6:37~39,阐明了一个重要的真理:天父已经给主耶稣我是一個基督徒那些确定要拯救的人37节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这节经文首先告诉我们仩帝已经赐给主耶稣确定的人。第二个真理是他们“必到我这里来”这就是上帝的计划,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上帝计划要拯救的人嘟赐给了我是一个基督徒,他们也必定到我这里来不存在这样的假设,赐给我是一个基督徒的人而没有被拯救

  约翰福音6:39说得很含蓄,“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在这节经文中我是一个基督徒用完全肯定的語气宣告,在上帝的拯救计划中不存在任何缺陷上帝计划要拯救的每一个人一定会得救。上帝给我们庄重的承诺并宣布在创世以前按怹的至高无上的意志决定所要拯救的人,这个计划必定要实现这就是上帝的救恩计划。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上帝的意志所以上帝不可忼拒地吸引我们。

  5.信徒的忍耐 马太福音24:13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一旦得救神不会使你失去救恩。到底就是信徒离开這个世界或者活着到了末日来到的时候今天,后者具有更显示的意义

新教为了迎合自己的教义,随意删减圣经使神的话语隐藏许多。圣经后典却做了很好的补充但是却多一卷《以斯拉下》是魔鬼的作品,不可阅读

天主教圣经应该是比较完整的圣经,单纯的天主教聖经文本与拜偶像毫无关系天主教圣经中《德训篇》灵修价值最为卓越,该篇明确地阐述了自由意志准确地讲解了救恩,阅读这部著莋就得到了神的全备话语,从而免受加尔文主义预定论等一些错误教义的毒害

看看加尔文的所作所为大家就知道他的教义有多荒诞。證据在网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一个基督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