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由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队和游击战有哪些的是从什么开始?

  第一章 为什么提起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问题

  抗日战争中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有哪些争是辅助的这一点,我们已经正确地解决了那末,游击战有哪些争就只有战术问题为什么提起战略问题呢?

  如果我们是一个小国游击战有哪些争只是在正规军的战役作战上起些近距离的直接嘚配合作用,那就当然只有战术问题没有什么战略问题。又如果中国也像苏联那样的强大敌人进来,很快就能赶出或虽时间较久,泹是被占地区不广游击战有哪些争也只是一种战役的配合作用,当然也只有战术问题没有什么战略问题。

  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問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发生的:中国既不是小国又不像苏联,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这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另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攻擊,但是这个大而弱的国家却处于进步的时代全部问题就从这里发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占地甚广的现象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發生了敌人在我们这个大国中占地甚广,但他们的国家是小国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并且由于中国的进步就是说有共产党领导的坚强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因此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于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等一全套的东西都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随之也是残酷性,规定了游击战有哪些争不能不做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于是根据地的问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等等也发生了。于昰中国抗日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特别值得紸意的,是这样又广大又持久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在整个人类的战争史中,都是颇为新鲜的事情这件事是同时代进步到二十世纪的三四┿年代一事分不开的,是同共产党和红军的存在分不开的这乃是问题的焦点所在。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元朝灭宋、清朝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这等梦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现实的价值,因为今天的中国比之上述历史多了一些东西颇为新鲜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就是其中的一点。假如我们的敌人少估计了这一点他们就一定要在这一点上面触一个很大的霉头。

  这僦是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虽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仍然处于辅助的地位但是必须放在战略观点上加以考察的理由。

  那末为什么不将忼日战争的一般战略问题中的东西用之于游击战有哪些争呢?

  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问题本来是密切地联系于整个抗日战争的戰略问题的,许多东西二者都是一致的然而游击战有哪些争又区别于正规战争,它本身有其特殊性因而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问题颇囿许多特殊的东西;抗日战争的一般战略问题中的东西,决不能照样用之于特殊情形的游击战有哪些争

  第二章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具体地说到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问题之先,还要说一说战争的基本问题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於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这个原则,在革命战争中是直接地和基本的政治原则联系着的唎如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政治原则即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在军事上实行起来就是以军事力量保卫祖国,驱逐日寇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军队本身的行动上就表现为:一方面,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消灭敵人的力量。何以解释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呢每一战争都须支付代价,有时是极大的代价岂非和“保存自己”相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正确点说,是相反相成的因为这种牺牲,不但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必要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必要――部分的暂时的“不保存”(犧牲或支付),是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所必需的在这个基本的原则上,发生了指导整个军事行动的一系列的所谓原则从射击原则(蔭蔽身体,发扬火力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起到战略原则止,都贯彻这个基本原则的精神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戰役的、战略的原则,都是执行这个基本原则时的条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

  第三章 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的军事行动应该采取些什么方针或原则才能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呢?因为抗日战争中(乃至一切革命战争中)的游击队一般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故在保存自己之外,还须加上一个发展自己所以问题是:应该采取些什么方针或原则才能达到保存或发展自己和消灭敌人的目的呢?

  总的说来主要的方针有下列各项:(一)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二)和正规战争相配合;(三)建立根据地;(四)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五)向运动战发展;(六)正确的指挥关系这六项,是全部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纲领昰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配合正规战争,争取最后胜利的必要途径

  第四章 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進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这里又可以分为四点来说:(一)防御和进攻,持久和速决内线和外线的关系;(二)一切行动立于主动地位;(三)灵活地使用兵力;(四)一切行动的计划性。

  整个的抗日战争由于日寇是强国,是进攻的我们是弱国,是防御的因而决定了我们是战略上的防御战和持久战。拿作战线来说敌人是外线作战,我们是内线作战这是一方面嘚情形。但是在又一方面则适得其反。敌军虽强(武器和人员的某些素质某些条件),但是数量不多我军虽弱(同样,仅是武器和囚员的某些素质某些条件),但是数量甚多加上敌人是异民族侵入我国,我们是在本国反抗异民族侵入这个条件这样就决定了下列嘚战略方针:能够而且必须在战略的防御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在战略的持久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在战略的内线莋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这是整个抗日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正规战争是如此,游击战有哪些争也是如此游击战有哪些争所不同的,只是程度上或表现形式上的问题游击战有哪些争是一般地用袭击的形式表现其进攻的。正规战争虽然也应该而且能够采鼡袭击战但是其出敌不意的程度比较小一些。在游击战有哪些速决性的要求是很大的,战役和战斗中包围敌人的外线圈则很小这些嘟是和正规战不同的地方。

  由此可知游击队的作战,要求集中可能多的兵力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很快哋解决战斗;而要力戒消极防御,力戒拖延并力戒临战分散兵力。当然游击战有哪些争中不但战略上有防御,战术上也是有防御的;戰斗时的钳制和警戒方面隘路、险地、河川或村落等处为着消耗敌人和疲惫敌人的抵抗配置,退却时的掩护部队等等都是游击战有哪些争中战术上的防御部分。然而游击战有哪些争的基本方针必须是进攻的和正规战争比较起来,其进攻性更加大些而且这种进攻必须昰奇袭,大摇大摆大吹大擂地暴露自己是较之正规战更加不能许可的。游击战有哪些争虽然也有坚持数天的战斗场合例如攻击某个孤竝无援的小敌,但一般的作战较之正规战更加要求迅速地解决战斗这是被敌强我弱的情况规定了的。游击战有哪些争本来是分散的所鉯成其为普遍的游击战有哪些,且在许多任务例如扰乱、钳制、破坏和做群众工作等,都以分散兵力为原则;然而就一个游击部队或游擊兵团当着执行消灭敌人的任务,尤其是为着打破敌人的进攻而努力时就仍须集中其主要的兵力。“集中大力打敌小部”,仍然是遊击战有哪些争战场作战的原则之一

  由此也就可知,从整个的抗日战争看来只有将正规战和游击战有哪些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集合了很多,即从进攻战中打了很多的胜仗才能达到战略防御之目的,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只有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集合了很多,即是使得很多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都能因迅速解决战斗之故而取得了胜利才能达到战略持久的目的,一方面争取时间加强抗战力量同時促进和等候国际形势的变动和敌人的内溃,以便举行战略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也只有每战集中优势兵力不论在战略防御时期也好,在战略反攻时期也好一律采取战役和战斗中的外线作战,包围敌人而消灭之不能包围其全部,也包围其一部不能消灭所包围之全蔀,也消灭所包围之一部不能大量俘虏所包围之敌,也大量杀伤所包围之敌集合很多这样的歼灭战,才能转变敌我形势将敌之战略包围,即敌之外线作战方针根本击破最后配合国际的力量和日本人民的革命斗争,共同围剿日本帝国主义而一举消灭之这些结果,主偠地依靠正规战取得游击战有哪些只有次一等的成绩。但是集合许多小胜化为大胜则是正规战游击战有哪些所共同的。游击战有哪些爭在抗日过程中起着伟大的战略作用就是说的这一点。

  现在来说游击战有哪些争的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的问题

  游击战有哪些争的主动性是什么呢?

  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權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本来战略的防御战和内线作战,争取主动較为困难些而进攻的外线作战,争取主动较为容易些但是日本帝国主义有两个基本的弱点,即是兵力不足和异国作战并且因其对中國力量的估计不足和日本军阀的内部矛盾,产生了许多指挥的错误例如逐渐增加兵力,缺乏战略的协同某种时期没有主攻方向,某些莋战失去时机和有包围无歼灭等等可以说是他的第三个弱点。这样兵力不足(包括小国、寡民、资源不足和他是封建的帝国主义等等),异国作战(包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和野蛮性等等)指挥笨拙,使得日本军阀虽然处在进攻战和外线作战的有利地位但其主动权却ㄖ益减弱下去。日本目前还不愿也不能结束战争它的战略进攻也还没有停止,但是大势所趋它的进攻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是三个弱点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无限止地吞灭全中国是不可能的。会有一天日本要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这种情况现在就可以开始看出来。中国方面开始时战争颇处于被动,现在因有了经验正在改取新的运动战的方针,即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速决战和外线作战的方针加上普遍發展游击战有哪些的方针,所以主动地位正在日益建立起来

  游击战有哪些争的主动权问题,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因为游击队大多处於严重的环境,这就是无后方作战的状态敌强我弱的状态,缺乏经验的状态(这是说那些新成立的游击队)和不统一的状态等等但是遊击战有哪些争是能够建立其主动权的,主要的条件就是抓住上述敌人的三个弱点欺他兵力不足(从整个战争看来),游击队就可以放掱争取广大的活动地区;欺他是异民族且执行极端的野蛮政策,游击队就可以放手争取千百万人民的拥护;欺他指挥笨拙游击队就可鉯放手发挥自己的聪明。一切敌人的这些弱点正规军也应捉住,作为自己战胜敌人的资本但游击队尤其应当注意捉住。游击队自己的弱点可以在斗争中逐渐减少。且其弱点有时正成为争取主动地位的条件例如正是因为自己弱小,才利于在敌人后方神出鬼没地活动敵人无奈他何,这样大的自由是庞大的正规军所不能得到的

  游击队的主动权,在敌人举行数路围攻的场合是难于掌握和容易丧失嘚。在这种场合如果估计和处置得不正确,就容易处于被动因而打不破敌人的围攻。在敌取守势我取攻势时也有这种情形。所以主動权是从正确的情况估计(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正确的军事政治处置产生的不合客观情况的悲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消极的处置,无疑哋将丧失主动权把自己抛入被动地位。但是同样不合客观情况的过于乐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冒险(不需要的那种冒险)的处置,也將丧失主动权而最后归入悲观者一路。主动权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是聪明的领导者从虚心研究和正确地估计客观情况,正确地處置军事政治行动所产生的东西因此,是要有意识地去争取的东西不是现成的东西。

  已经因为估计和处置错误或者因为不可抗嘚压力,被迫处于被动地位了的时候这时的任务就是努力脱出这种被动。如何脱出法须依情况而定。在许多情况下“走”是必须的。游击队的会走正是其特点。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的方法但是不限于这一方法。往往在敌人十分起劲自己十分困难的时候囸是敌人开始不利,自己开始有利的时候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灵活性僦是具体地表现主动性的东西灵活地使用兵力,是游击战有哪些争比较正规战争更加需要的

  必须使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指导者明白,灵活地使用兵力是转变敌我形势争取主动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根据游击战有哪些争的特性兵力的使用必须按照任务和敌情、地形、居民等条件作灵活的变动,主要的方法是分散使用、集中使用和转移兵力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对于使用游击队,好像渔人打网一樣要散得开,又要收得拢当渔人把网散开时,要看清水的深浅、流的速度和那里有无障碍游击队分散使用时,也须注意不要因情况鈈明、行动错误而受损失渔人为了收得拢,就要握住网的绳头使用部队也要保持通讯联络,并保持相当主力在自己手中打鱼要时常變换地点,游击队也要时常变换位置分散、集中和变换,是游击战有哪些争灵活使用兵力的三个方法

  一般地说来,游击队当分散使用即所谓“化整为零”时,大体上是依下述几种情况实施的:(一)因敌取守势暂时无集中打仗可能,采取对敌实行宽大正面的威脅时;(二)在敌兵力薄弱地区进行普遍的骚扰和破坏时;(三)无法打破敌之围攻,为着减小目标以求脱离敌人时;(四)地形或给養受限制时;(五)在广大地区内进行民众运动时但不论何种情况,当分散行动时都须注意:(一)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哋区不要绝对地平均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二)给各分散部队以明确的任务、行动的哋区、行动的时期、集合的地点、联络的方法等。

  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谓“化零为整”的办法,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洏采取的;也有在敌人取守势时为了消灭某些驻止之敌而采取的。集中兵力并不是说绝对的集中集中主力使用于某一重要方面,对其怹方面则留置或派出部分兵力为钳制、扰乱、破坏等用,或作民众运动

  按照情况灵活地分散兵力或集中兵力,是游击战有哪些争嘚主要的方法但是还须懂得灵活地转移(变换)兵力。当敌人感到游击队对他有了大的危害时就会派兵镇压或举行进攻。因此游击隊要考虑情况,如果可以打时就在当地打仗;如果不能打时,就应不失时机迅速地转移到另一方向去。有时为着各个击破敌人有刚財在这里消灭了敌人,又立即转移到另一方向去消灭敌人的;也有在这里不利于战斗要立即脱离此敌转移到另一方向去进行战斗的。如果敌情特别严重游击部队不应久留一地,要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速地移动其位置。兵力转移一般都要秘密迅速。经常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例如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夜间行动等

  分散、集中和转移的灵活性,都是游击战有哪些争具体地表现主动性的东西;死板、呆滞必至陷入被动地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但领导者的聪明不在懂得灵活使用兵力的重要,而茬按照具体情况善于及时地实行分散、集中和转移兵力这种善观风色和善择时机的聪明是不容易的,惟有虚心研究勤于考察和思索的囚们可以获得。为使灵活不变为妄动慎重地考虑情况是必要的。

  最后说到计划性问题

  游击战有哪些争要取得胜利,是不能离開它的计划性的乱干一场的想法,只是玩弄游击战有哪些争或者是游击战有哪些争的外行。不论是整个游击区的行动或是单个游击部隊或游击兵团的行动事先都应有尽可能的严密的计划,这就是一切行动的预先准备工作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囷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者们的过细考虑、切实执行和检查执行程度的工作の中没有这个条件,什么主动、灵活、进攻等事都是不能实现的。固然正规战争的计划性更大些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条件不容许很大嘚计划性,如果企图在游击战有哪些争中实行高度的严密的计划工作那是错误的;但依照客观条件允许的程度,采取尽可能的严密的计劃则是必要的,须知同敌人斗争是一件不能开玩笑的事情

  上面所说的各点,说明了游击战有哪些争战略原则的第一个问题――主動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游击战有哪些争战略原则的最中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游击战有哪些争的胜利就有了军事指导上的重要的保证。

  这里虽说了许多的东西但一切都环绕于战役和战斗的進攻。主动地位只有在进攻胜利之后才能最后地取得。一切进攻战也都要主动地组织之不要被迫地采取进攻。灵活地使用兵力环绕於为着进攻战这个中心;计划性的必要,主要地也是为了进攻的胜利战术上的防御手段,离开直接或间接协助进攻则毫无意义。速决昰说的进攻的时间外线是说的进攻的范围。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呮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完全无用

  这个原则,正规战争和游击战有哪些争是基本上同一的只在表现形式上有程度嘚不同。但在游击战有哪些争中注意这个不同是重要的和必要的正是因为这个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使游击战有哪些争的作战方法区别於正规战争的作战方法;混淆了这个不同的表现形式游击战有哪些争是不能胜利的。

  第五章 和正规战争相配合

  游击战有哪些争戰略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是和正规战争相配合的问题。这是依据游击战有哪些争具体行动的性质说明它在作战上和正规战争的关系。认識这种关系对于有效地战胜敌人,是有重要意义的

  游击战有哪些争和正规战争的配合有三种:战略的、战役的和战斗的。

  整個游击战有哪些争在敌人后方所起的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的作用,和给予全国正规军和全国人民精神上的鼓励等等都昰战略上配合了正规战争。例如东三省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奣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平绥、平汉、津浦、哃蒲、正太、沪杭诸铁路线两旁的游击战有哪些争,所起战略的配合作用更加容易看到。它们不但在现时敌人举行战略进攻时配合正规軍起了战略防御的作用;又不但在敌人结束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时将配合正规军妨碍敌之保守;而且将于正规军举行战略反攻时,配合正规军击退敌军恢复整个的失地游击战有哪些争在战略上的伟大的配合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游击队和正规军的领导者们,都应奣确地认识其作用

  不但如此,游击战有哪些争还有其战役的配合作用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战役时雁门关南北的游击战有哪些争破坏同蒲铁路、平型关汽车路、阳方口汽车路,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又如敌占风陵渡后普遍存在于山西各地的游击战有哪些争(主要是由正规军进行的),对于配合陕西、河南两省沿黄河西南两岸的防御战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更是很大的。再如敌攻鲁南时整个华北五省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对于配合鲁南我军的战役作战也尽了相当的力量。在这个任务上一切处于敌后的游击根据地的领導者们,或临时被派出的游击兵团的领导者们必须好好地配置自己的力量,各依当时当地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向着敌人最感危害の点和薄弱之点积极地行动起来达到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和精神上振奋内线上各个战役作战军之目的,尽其战役配合的責任如果各游击区或各游击队只是各干各的,不顾战役作战的配合虽在总的战略作战上仍不失其配合作用,但由于没有战役作战的配匼也就减少了它们的战略配合的意义。这一点是一切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应该深切地注意的为达此目的,无线电通讯之普遍地设置于一切较大的游击部队和游击兵团实有完全的必要。

  最后战斗的配合,即战场作战的配合是一切内线战场附近的游击队的任務,这一项当然只限于靠近正规军的游击队或临时从正规军派出的游击队。在这种场合游击队应该依正规军首长的指示,担负其所指萣的任务往往是担负钳制部分的敌人,妨碍敌之运输侦察敌情,充当向导等没有正规军首长的指示时,游击队也应自动地做这些事坐视不理,不游不击或游而不击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第六章 建立根据地

  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战略问题的第三个问题,是建竝根据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而来的因为失地的恢复须待举行全国的战略反攻之时,在這以前敌人的前线将深入和纵断我国的中部,小半甚至大半的国土被控制于敌手成了敌人的后方。我们要在这样广大的被敌占领地区發动普遍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将敌人的后方也变成他们的前线,使敌人在其整个占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我们的战略反攻一日未能举行,夨地一日未能恢复敌后游击战有哪些争就应坚持一日,这种时间虽不能确切断定然而无疑地是相当地长,这就是战争的长期性同时敵人为了确保占领地的利益,必将日益加紧地对付游击战有哪些争特别在其战略进攻停止之后,必将残酷地镇压游击队这样,长期性加上残酷性处于敌后的游击战有哪些争,没有根据地是不能支持的

  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根据地是什么呢?它是游击战有哪些争赖以執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實现就失掉了依托。无后方作战本来是敌后游击战有哪些争的特点,因为它是同国家的总后方脱离的然而,没有根据地游击战有哪些争是不能够长期地生存和发展的,这种根据地也就是游击战有哪些争的后方

  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在交通和技术进步的今日而企图用流寇主义获得胜利,更是毫无根据的幻想然而流寇主义在今天的破产农民中还是存在的,他们的意識反映到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们的头脑中就成了不要或不重视根据地的思想。因此从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们的头脑中驱除流寇主义,是确定建立根据地的方针的前提要或不要根据地、重视或不重视根据地的问题,换句话说根据地思想和流寇主义思想的斗争嘚问题,是任何游击战有哪些争中都会发生的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是例外。因此同流寇主义作思想斗争,将是一個不可少的过程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的游击战有哪些争。

  在说明了根據地的必要和重要性之后下面的问题是实行建立根据地时必须认识和解决的。这些问题是:几种根据地游击区和根据地,建立根据地嘚条件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敌我之间的几种包围

  第一节 几种根据地

  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根据地大体不外三种:山地、平哋和河湖港汊地。

  山地建立根据地之有利是人人明白的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⑴、五台山⑵、太行山⑶、泰山⑷、燕山⑸、茅山⑹等根据地都是。这些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我们必须到一切处於敌后的山岳地带去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并建立起根据地来。

  平地较之山地当然差些然而决不是不能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也不昰不能建立任何的根据地河北平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有哪些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的證据。至于能否在平原地区建立长期支持的根据地这一点现在还没有证明;但是建立临时的根据地和小部队的或季候性的根据地,则前鍺现在已经证明后者也应该说是可能的。因为一方面敌人兵力不够分配,又执行着前无古人的野蛮政策另一方面,中国有广大的土哋又有众多的抗日人民,这些都提供了平原能够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并建立临时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如再加上指挥适当一条则小部队嘚非固定的长期根据地之建立,当然应该说是可能的⑺大抵当敌人结束了他的战略进攻,转到了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时对于一切游击战囿哪些争根据地的残酷进攻的到来,是没有疑义的平原的游击根据地自将首当其冲。那时在平原地带活动的大的游击兵团将不能在原哋长期支持作战,而须按照情况逐渐地转移到山地里去,例如从河北平原向五台山和太行山转移从山东平原向泰山和胶东半岛转移。泹是保持许多小的游击部队分处于广大平原的各县,采取流动作战即根据地搬家,一时在此一时在彼的方法在民族战争的条件下,鈈能说没有这种可能至于利用夏季的青纱帐和冬季的河川结冰之季候性的游击战有哪些争,那是断然可能的在现时敌人无力顾及和将來顾及也难周到的条件下,确定在现时广泛地发展平原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并建立临时根据地的方针,在将来准备坚持小部队的游击战有哪些争至少坚持季候性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并建立非固定的根据地的方针是完全必要的。

  依据河湖港汊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并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性,客观上说来是较之平原地带为大仅次于山岳地带一等。历史上所谓“海盗”和“水寇”曾演过无数的武剧,红軍时代的洪湖游击战有哪些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不过各个抗日党派和忼日人民,至今尚少注意这一方面虽然主观条件还不具备,然而无疑地是应该注意和应该进行的江北的洪泽湖地带、江南的太湖地带囷沿江沿海一切敌人占领区域的港汊地带,都应该好好地组织游击战有哪些争并在河湖港汊之中及其近旁建立起持久的根据地,作为发展全国游击战有哪些争的一个方面缺少了这一方面,无异供给敌人以水上交通的便利是抗日战争战略计划的一个缺陷,应该及时地补足之

  第二节 游击区和根据地

  在处于敌人后方作战的游击战有哪些争面前,游击区和根据地是有区别的在四围已被敌占但中间未被敌占或虽占而已经恢复的地区,例如五台山地区(即晋察冀边区)的某些县太行山地区和泰山地区也有这种情形,这些都是现成的根据地游击队据之以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是很方便的。但在这些根据地的其他地方则不然例如五台山地区的东部北部――即冀西察南嘚某些部分和保定以东沧州以西的许多地方,在那里游击战有哪些争在开始时期还不能完全占领该地,只能经常去游击游击队到时属於游击队,游击队走了又属于伪政权这样的地区就还不是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根据地,而是所谓游击区这种游击区,经过游击战有哪些爭的必要过程消灭或打败了许多敌人,摧毁了伪政权发动了民众的积极性,组织了民众的抗日团体发展了民众武装,建立了抗日政權游击区就转化成了根据地。将这些根据地增加到原有的根据地里面去,就叫做发展了根据地 有些地方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全部活動地区开始都是游击区例如冀东的游击战有哪些争。那里已有长期的伪政权当地起义的民众武装和从五台山派去的游击支队,整个活動地区开始都是游击区它们在开始活动时,只能在此区中选择好的地点作为临时的后方或叫做临时根据地。要待消灭敌人和发动民众嘚工作开展了之后才能把游击区状态消灭,变为比较稳固的根据地

  由此可知,从游击区到根据地是一个艰难缔造的过程,依消滅敌人和发动民众的程度如何而定其是否已从游击区过渡到了根据地的阶段

  有许多地区,将是长期地处于游击区状态的在那里,敵人极力控制但不能建立稳固的伪政权,游击战有哪些争也极力发展但无法达到建立抗日政权的目的,例如敌人占领的铁路线、大城市的附近地区和某些平原地区

  至于敌人有强大力量控制着的大城市、火车站和某些平原地带,游击战有哪些争只能接近其附近而鈈能侵入其里面,那里有比较稳固的伪政权这又是一种情形。

  由于我之领导错误或敌之强大压力的结果可以使上述的情形发生相反的变化,即根据地化为游击区游击区化为敌之比较稳固的占领地。这种情形是可能发生的值得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们特别警戒。

  所以在整个敌占地区,经过游击战有哪些争和敌我双方斗争的结果可以变为三种情况的地方:第一种是被我方游击部队和我方政权掌握着的抗日根据地;第二种是被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政权掌握着的被占领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中间地带,即所谓游击区游击战囿哪些争领导者的责任,在于极力扩大第一、第三两种地区而极力缩小第二种地区。这就是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任务

  第三节 建竝根据地的条件

  建立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抗日的武装部队并使用这个部队去战胜敌人,发动民众所以建立根据地问题,首先就是武装部队问题从事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们必须用全副精力去建立一支以至多支的游击部队,并使之从斗争中逐渐地发展為游击兵团以至发展成为正规部队和正规兵团。建立武装部队是建立根据地的最基本一环没有这个东西,或有了而无力量一切问题嘟无从说起。这是第一个条件

  和建立根据地不能分离的第二个条件,就是使用武装部队并配合民众去战胜敌人凡是被敌人控制的哋方,那是敌人的根据地不是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根据地;要把敌人的根据地变为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根据地,非战胜敌人无从实现这是洎明之理。就是游击战有哪些争控制的地方如果不粉碎敌人的进攻,不战胜敌人自己控制的地方就要变成敌人控制的地方,也无从建竝根据地

  和建立根据地不可分离的第三个条件,就是用一切力量包括武装部队的力量在内,去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要从这种斗爭中去武装人民,即组织自卫军和游击队要从这种斗争中去组织民众团体;无论是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儿童、商人、自由职业者,都要依据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斗争情绪提高的程度将其组织在各种必要的抗日团体之内,并逐渐地发展这些团体民众如没有组织,是鈈能表现其抗日力量的要从这种斗争中去肃清公开的或隐藏的汉奸势力;要做到这一步也只有依靠民众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从这种斗爭中去发动民众建立或巩固当地的抗日政权原来有中国政权未被敌人破坏的,则在广大民众拥护的基础之上去改造它和巩固它;原来的Φ国政权已被敌人破坏了的则在广大民众努力的基础之上去恢复它。这个政权是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它应该团结一切人民的仂量,向唯一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奸反动派作斗争

  一切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根据地,只有在建立了抗日的武装部队、战胜叻敌人、发动了民众这三个基本的条件逐渐地具备之后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

  此外还须指出的是地理和经济的条件。地理条件的問题在说“几种根据地”时已经指出了三种不同的情形,这里只说主要的要求即地区的广大。处在四面或三面被敌包围的中间要建竝长期支持的根据地,山地当然是最好的条件但主要是须有游击队回旋的余地,即广大地区有了广大地区这个条件,就是在平原也是能够发展和支持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河湖港汊更不待说。这个条件已因中国领土广大和敌人兵力不足一般地提供于中国的游击战有哪些爭了。从游击战有哪些争的可能性说来它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第一个重要的条件;在小国如比利时等,因没有这个条件游击战有哪些爭的可能性就很小,甚至没有但在中国,这个条件已不是什么待争取的条件和待解决的问题而是自然具备只待人去利用的东西。

  經济条件的性质从其自然性一方面看来,也和地理条件相同因为现在并不讨论在沙漠里建立根据地,沙漠里也没有什么敌人讨论的昰在敌人后方建立根据地,而一切敌人能到之处当然早就有了中国人,也早就有了吃饭的经济基础故在建立根据地问题上,不发生选擇经济条件的问题一切有中国人又有敌人的地方,不问其经济条件如何都应尽可能地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并建立永久的或临时的根據地但从其政治性一方面看来则不然,这里的问题是存在的这就是经济政策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建立根据地是带着严重性的游击战囿哪些争根据地的经济政策,必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即合理负担和保护商业,当地政权和游击队决不能破坏这种原则否则將影响于根据地的建立和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支持。合理负担即实行“有钱者出钱”但农民亦须供给一定限度的粮食与游击队。保护商业應表现于游击队的严格的纪律上面;除了有真凭实据的汉奸之外决不准乱没收一家商店。这是困难的事但这是必须执行的确定的政策。

  第四节 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为了把侵入中国的敌人围困在少数的据点即大城市和交通干线之内,各个根据地上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必须极力向其根据地的四周发展迫近一切敌人的据点,威胁其生存动摇其军心,同时即发展了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根据地这是十汾必要的。这里要反对游击战有哪些争中的保守主义。保守主义不论是由于贪图安逸而发生的或由于对敌人力量的过高估计而发生的,均将给予抗日战争以损失对于游击战有哪些争及其根据地的本身也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不可忘记根据地的巩固,而其主要的工作是發动和组织民众以及游击部队和地方武装的训练。这种巩固是支持长期战争所必需,也是向前发展所必需的不巩固就不能有力地向湔发展。只知道发展忘记了巩固的游击战有哪些争经不起敌人的进攻,结果不但丧失了发展且有危及根据地本身之虞。正确的方针是鞏固地向前发展这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好办法。只要是长期战争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的问题,是每个游击队经常发生的问题具体解决时应依照情况去决定。某一时期把重心放在发展方面,这就是推广游击区、扩大游击队的工作另一时期,则把重心放在巩固方面这就是组织民众、训练部队的工作。因为二者的性质不同军事部署和工作执行随之而不同,必须依情况分时期有所侧重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节 敌我之间的几种包围

  从整个抗日战争看来由于敌之战略进攻和外线作战,我处战略防御和内线作战地位无疑我是处在敌之战略包围中。这是敌对于我的第一种包围由于我以数量上优势的兵力,对于从外线分数路向我前进之敌采取战役和战斗嘚进攻和外线作战的方针就使各个分进之敌的每一个处于我之包围中。这是我对于敌的第一种包围再从敌后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根据地看来,每一孤立的根据地都处于敌之四面或三面包围中前者例如五台山地区,后者例如晋西北地区这是敌对于我的第二种包围。但若將各个根据地联系起来看并将各个游击战有哪些争根据地和正规军的战线联系起来看,我又把许多敌人都包围起来例如在山西,我已彡面包围了同蒲路(路之东西两侧及南端)四面包围了太原城;在河北、山东等省,亦有许多这样的包围这是我对于敌的第二种包围。由是敌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⑻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之据点和我之游击根据地则好似做眼。在这个“做眼”的问题上表示了敌后游击战有哪些争根据地之战略作用的重大性。这个问题提在抗日战争面前,僦是一方面在全国军事当局又一方面在各地的游击战有哪些争领导者,均须把在敌后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和在一切可能地方建立根据地嘚任务放在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把它作为战略任务执行起来如果我们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紦苏联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各作为一个战略单位,我们就比敌人多了一个包围形成了一个太平洋的外线作战,可以围剿法西斯日本这┅点在今天当然还没有实际意义,但不是没有这种前途的

  第七章 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游击战有哪些争战略问題的第四个问题,是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里所述的进攻战方针在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处于防御姿势和处于进攻姿势中如何具体地应用的问题。

  在全国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正确地说战略反攻)中间,每一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根据地上面及其周围也有其小规模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前者是敌取攻势我取守势时的战略形势和战略方针后者是敌取守势我取攻勢时的战略形势和战略方针。

  第一节 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防御

  在游击战有哪些争已经起来并有相当的发展之后特别是在敌人停止了对我全国的战略进攻、采取保守其占领地的方针的时候,敌人向游击战有哪些争根据地的进攻是必然的对于这种必然性的认识是必要的,否则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们全无准备一旦遇到敌人严重地进攻的形势,必至惊惶失措被敌击破。

  敌人为达到消灭游擊战有哪些争及其根据地之目的常会采取围攻的办法,例如五台山地区就已有了四五次的所谓“讨伐”每次配置三路、四路以至六、七路的兵力,同时有计划地前进游击战有哪些争发展的规模越大,其根据地所处的位置越重要威胁敌人的战略基地和交通要道越大,敵人对于游击战有哪些争及其根据地的进攻也将会越厉害所以,凡属敌人进攻游击战有哪些争越厉害之处就证明那里的游击战有哪些爭越有成绩,对于正规战争的配合也就越有作用

  在敌人数路围攻的情况之下,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方针是打破这种围攻采取反围攻嘚形态。在敌数路前进但每路只有一个或大或小的部队,没有后续部队不能沿途配置兵力、构筑堡垒、修筑汽车路的情况之下,这种圍攻是容易打破的这时,敌是进攻和外线作战我是防御和内线作战。我之部署应是以次要兵力钳制敌之数路而以主要兵力对付敌之┅路,采取战役和战斗的袭击战法(主要的是埋伏战)于敌行动中打击之。敌人虽强经过多次的袭击,也就削弱下来往往中途撤退,此时游击队又可于追击敌人时继续袭击再行削弱他。当敌人还没有停止进攻或实行退却之时总是占据根据地内的县城或市镇,我便應包围这种县城或市镇断绝其粮食来源和交通联络,等到敌人无法支持向后退走时我便乘机追击之。一路打破之后又转移兵力去打破敌之另一路,这样各个地击破敌之围攻

  在一个大的根据地内,例如五台山地区是在一个“军区”之内分为四五个或更多的“军汾区”的,每一军分区都有独立作战的武装部队在上述作战方法之下,往往同时地或先后地打破了敌人的进攻

  在反围攻的作战计劃中,我之主力一般是位于内线的但在兵力优裕的条件下,使用次要力量(例如县和区的游击队以至从主力中分出一部分)于外线,茬那里破坏敌之交通钳制敌之增援部队,是必要的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圍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⑼的办法

  茬反围攻的作战中,地方人民的抗日自卫军和一切民众组织应全体动员起来参加战争,用各种方法帮助我军反对敌人。在反对敌人的笁作中地方戒严和可能程度的坚壁清野两事是重要的。前者为了镇压汉奸并使敌人得不到消息;后者为了协助作战(坚壁),并使敌囚得不到粮食(清野)这里所说的清野,是指粮食成熟时早日收割的意思

  敌人退却时往往将所踞城市中的房屋和所经道路上的村莊放火烧毁,目的在给予游击战有哪些争根据地以破坏但同时就使得敌人第二次进攻时没有房子住和没有饭吃,害了他们自己这就是所谓在一件事情上面包含着两种互相矛盾的意义的具体例证之一。

  不是在几经反围攻之后业已证明在那里无法打破严重的围攻时游擊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不应企图放弃那个根据地而跑到别的根据地去。在这里应注意防止悲观情绪的发生。只要领导上不犯原则错误┅般的山岳地带,总是能够打破围攻和坚持根据地的只有平原地带,如果在严重的围攻之下就应根据具体情势,考虑下面的问题:留著许多小的游击部队在当地分散活动而将大的游击兵团暂时地转移到山地里去,等到敌人主力移动他去我又再往那里活动。

  由于Φ国地区广大、敌人兵力不足的矛盾情况敌人是一般地不能采取中国内战时国民党的堡垒主义的。但是我们应该估计到在某些特别威胁敵人要害的游击根据地中敌人有可能采取相当程度的堡垒主义,要准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仍然坚持那里的游击战有哪些争毫无疑义嘚,根据在内战时还能坚持游击战有哪些争的经验在民族战争中当然更能够坚持。因为即使在兵力对比上在某些根据地中,敌能使用鈈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极端优势的兵力但是敌我民族矛盾无法解决,敌之指挥弱点无可避免我之胜利,就建立在深入的民众工作囷灵活的作战方法之上

  第二节 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进攻

  在已将敌之进攻打破,敌之新的进攻尚未到来的时候是敌取战略守勢我取战略攻势的时候。

  这种时候我之作战方针,不在于攻击不可必胜的、固守着防御阵地的敌人;而在于有计划地在一定地区内消灭和驱逐为游击队力能胜任的小敌和汉奸武装扩大我之占领地区,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补充并训练部队,组织新的游击队在这些任务做得有了些眉目之后,如果敌人还在守势之中就可以进一步扩大我之新占领地区,攻击那些敌力薄弱的城市和交通线依其情况而長久地或暂时地占领之。所有这些都是战略进攻的任务,目的在于乘着敌取守势之时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军事的和民众的力量,有效地縮小敌人的力量并准备敌人再度向我进攻时又能有计划地和有力地打破之。 部队的休息和训练是必要的敌取守势时是我最好的休息和訓练的时机。不是一事不做专门关起门来休息和训练而是在扩大占领地,消灭小敌发动民众的工作中,争取时间达到休息和训练的目嘚解决给养被服等困难问题,也往往在这个时候

  大规模地破坏敌之交通线,妨碍敌之运输直接帮助正规军的战役作战,也在这個时候

  这时,整个的游击根据地、游击区和游击部队都是兴高采烈的时候,被敌摧残的地区也逐渐整理恢复元气。敌占地区内嘚民众亦十分高兴到处都传播游击队的声威。敌人及其走狗汉奸的内部则一方面发展着恐慌情绪和分化作用,一方面又增加着对于游擊队和根据地的仇恨加紧地准备着对付游击战有哪些争。因此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们不可在自己的战略进攻中得意忘形,轻视敌囚忘记了团结内部、巩固根据地和巩固部队的工作。在这种时候须善于观看敌人的风色,看其是否又有向我进攻的朕兆以便一遇进攻,就能适当地结束我之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再从战略防御中粉碎敌人的进攻

  第八章 向运动战发展

  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戰略问题的第五个问题,是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其必要和可能,也是由于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而来的如果中国能迅速地战胜日寇,並迅速地收复失地没有什么持久战,也不是什么残酷的战争那末,游击战有哪些向运动战发展的必要就不存在然而情形是相反的,戰争是长期而且残酷游击战有哪些只有向运动战发展才能适应这样的战争。战争既是长期的和残酷的就能够使游击队受到必要的锻炼,逐渐地变成正规的部队因而其作战方式也将逐渐地正规化,游击战有哪些就变成运动战了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领导者们必须明确地认識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才能坚持向运动战发展的方针并有计划地执行之。

  现在许多地方的游击战有哪些争例如五台山等处,是甴正规军派出强大的支队去发展的那里的作战虽然一般是游击战有哪些,但开始即包含了运动战的成分随着战争的持久,这种成分将逐渐地增加这是今天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长处,不但使游击战有哪些争迅速地发展并且使之迅速地提高,较之东三省的游击战有哪些争条件优越得多了。

  由执行游击战有哪些的游击部队化为执行运动战的正规部队须具备数量扩大和质量提高两个条件。前者除矗接动员人民加入部队外可采取集中小部队的办法;后者则依靠战争中的锻炼和提高武器的质量。

  集中小部队一方面,须防止只顧地方利益因而妨碍集中的地方主义;另一方面也须防止不顾地方利益的单纯军事主义。

  地方主义是存在于地方游击队和地方政府Φ间的他们往往只顾地方的利益,忘记全局的利益或贪图分散活动,不惯集团生活主力游击部队或游击兵团的领导者们,必须注意箌这种情形采取逐渐地和部分地集中的办法,使地方保有余力能够继续地发展游击战有哪些争;采取首先协同行动然后实行合编以及不破坏其建制不撤换其干部的办法使小集团能够融合于大集团。

  单纯军事主义和地方主义相反乃是主力部队里头的人们只图扩充自巳不顾扶助地方武装的一种错误观点。他们不知道游击战有哪些向运动战发展并非废除游击战有哪些而是在广泛发展的游击战有哪些之Φ逐渐地形成一个能够执行运动战的主力,环绕这个主力的仍然应有广大的游击部队和游击战有哪些争这种广大的游击部队,造成这个主力的丰富的羽翼又是这个主力继续扩大的不断的源泉。所以主力部队的领导者如果犯了不顾地方民众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的单纯军事主义的错误,就必须加以克服使主力的扩大和地方武装的繁殖,各得着适宜的位置

  提高质量,须在政治、组织、装备、技术、战術、纪律等各方面有所改进逐渐地仿照正规军的规模,减少游击队的作风政治上须使指挥员、战斗员们认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提高一步的必要性,鼓励大家为此而努力并以政治工作去保障之。组织上须逐渐地具备为一个正规兵团所必需的军事和政治的工作机关军事囷政治的工作人员,军事和政治的工作方法以及供给卫生等的经常制度装备方面,须提高武器的质量和种类增加必要的通讯器材。技術和战术方面从游击部队的技术和战术提高到作为一个正规兵团所必需的技术和战术。纪律方面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消滅自由和散漫的现象所有这些方面的完成,需要一个长的努力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然而必须向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一个遊击战有哪些争根据地上面的主力兵团才能造成更有效力地打击敌人的运动战方式才能出现。这种目的在有正规军派遣支队或派遣干蔀的地方,是能够比较顺利地达到的因此,一切正规军均有扶助游击队向着正规部队发展的责任

  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战略问题的朂后一个问题,是指挥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是游击战有哪些争顺利发展的条件之一

  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指挥方法,由於游击部队是低级的武装组织和分散行动的特性不容许高度的集中主义,如同正规战争的指挥方法那样如果企图拿正规战争的指挥方法施之于游击战有哪些争,必然地要束缚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高度活泼性而使游击战有哪些争毫无生气。高度的集中指挥和游击战有哪些爭的高度活泼性是正相反对的东西;对于这种高度活泼的游击战有哪些争施之以高度集中的指挥制度,不但不应该而且不可能。

  嘫而游击战有哪些争不是不要任何的集中指挥就能够顺利地发展的在有广大的正规战争,同时又有广大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存在的情况之丅使二者适当地配合行动是必要的,这里就需要对于正规战争和游击战有哪些争配合行动的指挥这就是国家参谋部和战区司令官关于戰略作战的统一指挥。在一个游击区或游击根据地里面那里存在着多数的游击队,其中往往有一个至数个作为主力的游击兵团(有时还囿正规兵团)和许多作为辅助力量的大小游击部队还有不脱离生产的广大的人民武装,那里的敌人也往往成为一个局面统一地对付游擊战有哪些争。因此就在这种游击区或根据地里面,发生了统一指挥即集中指挥的问题。

  由此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指挥原则,一方面反对绝对的集中主义同时又反对绝对的分散主义,应该是战略的集中指挥和战役战斗的分散指挥

  战略的集中指挥,包括国家對于整个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部署各个战区里面游击战有哪些争和正规战争的配合行动以及每个游击区或根据地里面对于全区抗日武装的統一指导。在这些上面的不协调、不统一、不集中是有害的,应该尽可能地求得其协调、统一和集中凡关于一般事项,即战略性质的倳项下级必须报告上级,并接受上级的指导以收协同动作之效。然而集中到此为止过此限度,干涉到下级的具体事项例如战役战鬥的具体部署等等,同样是有害的因为这些具体事项,必须按照随时变化随地不同的具体情况去做而这些具体情况,是离得很远的上級机关无从知道的这就是战役和战斗的分散指挥原则。这个原则也一般地通用于正规战争的作战特别是在通讯工具不完备的情况下。┅句话就是: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有哪些争。

  在游击根据地组成一个军区其下分为几个军分区,军分区之下分为几个縣县之下分为几个区的情况,军区司令部、军分区司令部、县政府、区政府的系统是隶属关系武装部队依其性质分别地隶属之。它们の间的指挥关系根据上述的原则,一般的方针集中于上级;具体的行动按照具体情况实施之下级有独立自主之权。上级对下级某些具體行动有意见可以而且应该作为“训令”提出,但决不应作为不可改变的“命令”越是地区广大,情况复杂上下级距离很远,这种具体行动就越应加大其独立自主的权限越应使之多带地方性,多切合地方情况的要求以便培养下级和地方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应付複杂的环境发展胜利的游击战有哪些争。如果是一个集中行动的部队或兵团其内部指挥关系,适用集中指挥的原则因为情况是明了嘚;但是如果该部队或该兵团一旦分散行动,便又适用一般集中、具体分散的原则因为具体的情况无从明了。

  应该集中的不集中茬上者叫做失职,在下者叫做专擅这是在任何上下级关系上特别是在军事关系上所不许可的。应该分散的不分散在上者叫做包办,在丅者叫做无自动性这也是在任何上下级关系上特别是在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指挥关系上所不许可的。只有上述的原则才是正确地解决这個问题的方针。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和党外都有许多人轻视游击战有哪些争的重大战略作用,而只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正规戰争特别是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毛泽东批驳了这种观点同时写了这篇文章,指出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发展的正确道路其结果,在抗ㄖ时期内在一九三七年只有四万余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时就发展成为一百多万人的大军并创建了许多革命根據地,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伟大的作用使蒋介石在抗日时期既不敢投降日本,又不敢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而到一九四六年发动全国规模嘚内战时,由八路军新四军编成的人民解放军就有力量对付蒋介石的进攻了

  〔1〕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边境的山脉。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倳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与其他自发的抗日武装以及活动在东北地区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一道曾一度在长白山区开展和坚歭游击战有哪些争。

  〔2〕 五台山是山西东北部延至河北边界的山脉一九三七年十月,以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为主以五台山为依托開展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九三八年一月,成立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后来晋察冀边区扩大到同蒲路以東,正太路、德石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以南,渤海以西的绝大部分地区

  〔3〕 太行山是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的屾脉。一九三七年十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向太行山区挺进;十一月开始创立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同时分兵向冀南、豫北嘚边界和冀西发展一九三八年四月成立晋冀豫军区,后又相继开辟冀南、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一九四一年建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后來边区发展到东起津浦路西至同蒲路,北起正太路、德石路南至黄河的绝大部分地区。

  〔4〕 泰山在山东中部是泰沂山脉的主峰の一。一九三七年冬至一九三八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依托泰沂山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有哪些争,为创建鲁中抗ㄖ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5〕 燕山是河北省东北部的山脉。一九三八年夏八路军第四纵队进入冀东的燕山地区。中共冀热边特委在八蕗军第四纵队的配合下发动和领导了冀东二十一县和唐山矿区的工人农民抗日武装大起义。一九三九年后逐步建立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後来发展成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

  〔6〕 茅山在江苏省南部一九三八年四月,新四军先遣支队开始向苏南敌后出动实行战略侦察。陸月和七月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先后从安徽南部进入苏南,发动抗日游击战有哪些争开创以茅山山区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7〕 抗日战争发展的经验证明了平原地区能够建立长期的而且在许多地方能够成为固定的根据地,这是由于地区的广大人口的众多,共产党政策的正确人民动员的普遍和敌人兵力的不足等等条件所决定的。毛泽东随后在具体的指示中即把这点加以明确地肯定了

  〔8〕 围棋是中国的一种很古老的棋。双方的棋子互相包围一方的一个或一群子被对方所包围,就被“吃”掉但如果在被包围的一群孓中保有必要的空格(“眼”),这群子就是“活”的不被“吃”掉。

  〔9〕 公元前三五四年魏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第二年齐国国君命田忌、孙膑率军救赵。孙膑认为魏军精锐在赵内部空虚,主张引兵迅速进攻魏都迫使魏军弃赵自救。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回救本国。齐军乘魏军疲惫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设伏袭击,大败魏军赵国之围也随着解除。后来中国的军事家就用“围魏救赵”来说明类似的战法

// false report 22375 第一章为什么提起游击战有哪些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战争中,正规战争是主偠的游击战有哪些争是辅助的。这一点我们已经正确地解决了。那末游击战有哪些争就只有战术问题,为什么提起战略问题

?专题论文! 游击战有哪些为主姠运动战为主的转变 内 容 提 要 抗战胜利后 是谁首先挑起了内战 ?为什么八年来一直分散在各地从事游击 战争的中共军队 能够在全面内戰爆发前的很短时间内迅速集中起来 ,组成强大的野战部 队 以运动战的方式战胜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正规兵团 ?而蒋介石在处理上党战役和平 汉战役的态度又有哪些不同 这两次战役对整个解放战争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是本 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关 键 词 游 击 战 运 动 战 全 媔 内 战 上 党 战 役 平 汉 战 役 作 者 简 介 金冲及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值得重视的一页。它發生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 而全面内战尚未爆发的大变动时刻人民解放军从以游击战有哪些为主重新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在不 长的两个來月时间内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部队在自卫战争中取得全胜,打破了蒋介 石抢占整个华北的打算形成双方对峙的新格局,这对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 它们虽是两个战役,但其实是同一作战目标下前后相续的两个阶段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 考察。这里有许多問题值得探讨:为什么在持续8 年的全民族抗战刚结束不久又会发生这样 具有相当规模的军事冲突?为什么这两场冲突集中地发生在华北地區为什么上党战役在前, 平汉战役在后晋冀鲁豫部队怎么能在很短时间内实现由游击战有哪些为主到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性 转变?蒋介石对这两次战役的态度有没有微妙的差别这两次战役的结果,对此后产生怎样的 影响 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一些讨论。 一、战争的责任 這两次战役怎么会发生实际上就是战争的责任问题。1949年年初全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的时候由新华社编写出版一本编年体的小书,书名叫《什么人应负战争责任》向全国发行。我当 时买来读过留下很深印象。当时同国民党代表团的和平谈判正要开始。这本书一开始僦写道: 26 金冲及/ 游击战有哪些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转变 “全国人民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对于战争的责任问题将取何种态度”。①鈳见这是必须首 先弄清的大是大非问题 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最普遍的强烈期待是开始和平建设这种心情不难理解。经过8 年全民 族抗战付出那样沉重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人们自然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希望集中力量把国 家建设好。如果很快又陷人大规模内战那怎麼得了? 中共中央在这年8 月2 5 日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向全国同胞明确提出:“在全中国和全世 界,一个新的时期和平建设的时期,巳经来临了”《宣言》要求国民政府实施若干紧急措施,包括: “(一)承认中国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撤退包围与进攻解放区嘚军队,以便立即实现和 平避免内战。”“(二)划定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并给与他们以参 加处置日本嘚一切工作的权利,以昭公允”“(六)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商讨 抗战结束后的各项重大问题制定民主的施政纲領,结束训政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并 筹备自由无拘束的普选的国民大会”" 对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8 年浴血抗日所取得嘚果实给 予承认和保护,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如果这样做,内战就可以避免和平建设就可能开始。否则势 必陷人大家不愿看到的战乱偅开。 3 天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来到重庆,进行国共商谈8 月2 8 日,他一下飞机就向记者分 发一篇书面谈话:“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人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 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共团结”9 月底,英国路透社驻重庆记者甘 贝尔向毛泽东书面提出12个问题毛泽东一一作了答复,包括:“(一)问:是否可能不用武力而用 协定的方法避免内战答:鈳能。因为这符合于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于中国当权政党的利益。 目前中国只需要和平建国一项方针不需要其他方针,因此中国内戰必须避免(二)问:中共准备 作何让步,以求得协定答:在实现全国和平、民主、团结的条件下,中共准备作重要的让步包括缩 减解放区的军队在内。”③ 这里所说的“中共准备作重要的让步”并不是空话“撤出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击队和游击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