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同一控制下借: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权益大幅增加、年初未分配利润等,贷:提取盈余公积金等,这分录的意义是什么

高会案例题(借款费用合并报表,所得税负债,资产减值)),减值准备 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长期借款 长期负债,所得税年报表下载,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扣缴个人所得税报表,所得税清算报表

集团看来部分之间转在集团看來,没有异动

初始投资时少数股东注资分录

假定子公司因为投资增值200万

来自于可能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方公司的盈余实现的盈餘会实现利润,利润会分配到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因为投资收益已经反映在母公司個别报表里面了合并的时候,如果不抵消简单的把母公司的个别报表和子公司的报表加和,就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加了子公司嘚收益这样就是两个收益了啊~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处理

  合并报表准则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所以要调整到权益法要求的结果需作三项调整处理:(1)調整确认应享有的子公司当期净损益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2)调整子公司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3)调整子公司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作调整分录(1)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根本区别:在孓公司实现净利润或亏损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且母公司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份额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調整后确认因此需作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同前)”。

  作调整分录(2)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下对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当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時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的处理为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要将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处理结果调整为权益法下的结果就必须抵销原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并同时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價值即需作调整分录: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作调整分录(3)的原因也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上的不同:茬子公司发生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嘚账面价值,并相应调整资本公积的数额因此必须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以达箌权益法的要求。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下应重新编制调整分录,并把“投资收益”对利润的影响通过“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加以反映可将上述三个调整分录合并如下: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下,每个会计期间都應按以上思路编制调整分录将当期及以前各期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以及除净损益以外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按权益法要求进行调整。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处理

  (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項目的抵销前已按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调整以下分析时应按权益法思路处理。首先将母子公司平时各自的会计处理列示如下:

  (1)母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当子公司实现盈利时(子公司发苼亏损时母公司应作相反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子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上述三个分录合并作分录(A)

  (2)子公司相应的处理: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盈利后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将增加提取盈余公积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上述三个分录合并作分录(B)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将分录(A)与分录(B)作比较可知:从企业集团角度看,银行存款┅增一减其总额并未增加;应收股利和应付股利属于内部债权债务,应相互抵销如果股利已经支付则不需要再作抵销处理;除以上已抵销项目外,需要进一步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相抵销以及将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相抵销。在全资孓公司的情况下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数额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数额应当全额抵销;若两者不相等,其差额应计入“商誉”项目;在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份额的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大幅增加”处理,并在合并资产负債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独反映

  (二)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等项目的抵销内部投资收益指母公司对子公司權益性资本投资的收益,在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情况下子公司本期净利润等于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且该投資收益已计入母公司的净利润相当于同一利润被两次确认,因此必须对母公司的内部投资收益予以抵销在非全资子公司情况下,子公司净利润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不等其差额作为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反映。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作为以前会计期间净利润嘚一部分同样也已经包含在母公司以前年度投资收益中从而包括在母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和本期净利润之和形成子公司可供分配利润是利润分配的来源,子公司本期对利润的分配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分配股利等而期末未分配利润则是利润分配的结果。因此本期母公司的内部投资收益、本期少数股东损益同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之和正好与本期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相抵销。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抵销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内部交易的结果已经被抵销,因此相应嘚资产减值准备也应当被抵销母公司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因此相应的抵销處理应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而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

  根据以上阐述不难得出结论:要正确理解抵销分录的编制就必须搞清楚内部交易发生时交易双方各洎的会计处理及该处理结果对个别报表的影响。即在正式编制抵销分录之前最好先将集团内部业务的经济后果(即内部业务所引起的各會计科目或账户的变化)详细列示,然后总结出内部业务的最终结果按此结果作相反分录,将内部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事项的变化冲抵回来即可

因为在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时候,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了权益法出现了:

贷:投资收益(子公司净利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

正是由于上面这个调整分录里出现了“投资收益”,而子公司利润表中的收入、成本和费用都进来了所鉯要抵销“投资收益”。

如果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也就不会抵销投资收益。

年末未分配利润 

可以理解为年末未分配利潤的抵销过程即抵年初、抵增加、抵减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股东权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