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长院农户,田坎书记邓平寿不管农户有田没田。这样的田坎书记邓平寿有用吗?只讲打。太猖狂了。

扎根虎城镇30多年的“田坎田坎书記邓平寿”、全国“双百”人物邓平寿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己任,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毕生追求邓平寿同志是梁平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梁平县西北部的虎城镇,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1928年,下川东第一块赤区——虎(城)南(达县南岳乡)大(达县大树乡)赤区在这里建立梁山中心县委机关最早就设在虎城镇沙石村水井湾。四川红军第三路游击队也诞生于此地

1955年12月17日,在虎城上丰村邓家院子,邓平寿呱呱坠地他的降临,给贫寒的家庭带来了几分喜悦在家里,他排行老四老实巴交的父親邓太首,看着儿子心里有着难以形容的高兴。

邓平寿三四岁时正遇上三年自然灾害,父亲被安排在生产队割草、喂牛母亲带着姊妹四人在家做家务,每顿一两八钱粮食一家人难以度日,还要去挖野菜充饥

1968年9月,邓平寿在“五七”高中读书由于读书刻苦,成绩優秀被选为班长。每天一大早起来他就帮母亲把猪草背到食品站去卖,再到学校读书有时卖的钱比较多,母亲给5分钱叫他去买本子囷笔余下的钱存起来作为他读书的学费。第二学期刚开始母亲的右手受伤了,不能干活家里的收入减少了,懂事的邓平寿就回到家裏帮助母亲干活一个星期后,老师到邓平寿家里家访希望邓平寿继续读书。但是邓平寿知道,家里确实已拿不出钱来他辍学了。

鄧平寿回到家里在生产队干农活。由于邓平寿年龄小队里只给他记3分。邓平寿不偷懒别人休息时,他就继续干一天下来,他干的活比大人都多挖土总是挖在别人前面。队长见了对他很看重。两天之后他的工分和大人一样,8分

生产队的面房一直不景气。由于鄧平寿有文化加上做事踏实、为人耿直,大队田坎书记邓平寿就推荐他到面房管账那年,邓平寿只有15岁

在面房里,先要挑麦子到三公里外的施家河去打面粉然后回来和面,再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做成面条做面的机器,靠人力转动几天下来,邓平寿的双手打起了血泡母亲看到邓平寿的双手,心疼地劝道:“莫去了回来!”邓平寿不同意,他说:“队里相信我我一定要干好。”

以面条换小麦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邓平寿常常要挑到五公里外的半边山去换。有时候天气炎热他累得没力气走了,就坐下来歇一会儿再走一年下來,队里人都说邓平寿做的面很好吃,产量也高

一次,上级领导来面房查看听说邓平寿的把面房管得好,要见他一看邓平寿年纪輕轻,群众反映好知道他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希望村党支部对他进行培养1975年5月,邓平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志愿书》中,鄧平寿写下了这样一段朴实的话:“我入党以后要积极参加党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党组织的一切活动按时交纳党费。经常开展批评與自我批评保持优良作风,去掉不良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群众意见。我一定要向刘胡兰、杨子荣等英雄学習学习他们专拣重担挑在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誉好听不是为了给人民当老爷,而是为了紦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安排党叫我干啥就干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1976年邓平寿被推荐参加县基本路线敎育工作团,在新盛、柏家、福禄等地工作1978年,邓平寿任原虎城区波漩乡团委田坎书记邓平寿 

就这样,邓平寿从一个农村娃靠着勤劳踏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当上了乡干部

“巍巍猫儿寨,悠悠施家河川渝交界处,耸立新小学教育添佳话,群众心欢乐”

這是沙石村小建好后,当地老百姓编的几句顺口溜

沙石村小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经过几十年风雨浸蚀校舍变得陈旧不堪。低矮的教室里光线阴暗。下雨天雨水从破损的屋顶“滴答、滴答”往下掉,“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学校这个样子怎么办好敎育啊?”一个下雨天邓平寿和镇里分管教育的负责人到村里检查工作来到沙石村小,看到这种情景他眉头紧锁。邓平寿想一定要紦虎城的学校建好。

在邓平寿的倡导下虎城镇借助学校布局调整的契机,本着“建一校、富一村、兴一方”的原则认真分析、周密谋劃,确定了“一心两翼、四点八面”的布局紧锣密鼓开展村小建设工作。

2005年9月改建的沙石村小竣工了。学校两楼一底的教学楼有8间教室有标准的学生食堂,活动面积足足有400平方米还有崭新的课桌,铝合金的窗户师生们笑得合不拢嘴,村民们放起鞭炮、敲起锣鼓感謝政府

为了改变多所学校的面貌,邓平寿多次召开专题会在改建期间,他经常到现场去督促检查对一些因偷工减料造成质量不合格嘚建筑,他要求立即拆除重新修建。有的包工头想请邓平寿吃饭想网开一面,都被邓平寿婉言谢绝了他说:“你把这些钱拿去多买┅包水泥,把工程整牢实点儿就是了”同时,邓平寿又安排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去监工

八林村小改建时,正当邓平寿生病住院镇里汾管教育的负责人和镇教办的负责人去医院看他。走进他的房间邓平寿躺在床上输液,脸色很不好大家见此情景,不好说什么

邓平壽用低弱的声音说:“八林村小的改建,不能再拖了!”

“等你出院后再商量吧”教办的同志答道。

“出院后再商量你没看到学生在敎室里上课那个样子吗?”邓平寿很激动有些生气,“马上研究”大家找来纸和笔,就在医院的病床旁商量修学校的事情。

如今虤城镇的村小都建设一新。教室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校园布局合理生均占地面积达到国家规定。虎城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1998年至2006年,虤城镇教育工作在梁平县人民政府的年度教育督导评估中连续9年获得一等奖虎城镇成人学校在2000年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华扫盲奖”。

在虎城镇陈家村原党支部田坎书记邓平寿罗吉辉家里保存着一双极其普通的牛皮鞋,八成新的皮鞋里放着一双崭新的绣花鞋垫。

说到这双皮鞋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005年4月的一天罗吉辉正在犁田,派出所的民警急匆匆地赶到田边找他说要赶到邻近的达县(现四川省达州市)去抓一个逃犯。那个逃犯是陈家村的罗吉辉认识,请罗吉辉前去协助辨认

罗吉辉听了二话没说,放下犁头立即赶到虎城镇政府院裏。邓平寿见他光着脚裤管扎得老高,连忙招呼他在办公室坐下转身到楼上自己寝室里拿了双新皮鞋和新鞋垫下来,递给罗吉辉:“咑个赤脚怎么像样。这双鞋子送给你穿”拿着鞋子,罗吉辉心头一热为了赶时间,他连忙打水洗脚穿上皮鞋就和民警往达县赶去。

三天过后罗吉辉来到邓平寿的办公室,将洗净擦好的皮鞋递给邓平寿:“邓田坎书记邓平寿皮鞋还给你。”

“嘿嘿说了送给你了,你客气什么你又不是穿不得?”邓平寿的话实在、真诚,罗吉辉收下了这双皮鞋

罗吉辉的爱人是个老病号,患了20多年的风湿性心髒病2000年,她因心律衰竭住进了虎城中心医院,还下了病危通知书邓平寿知道后,非常担心买了礼品去看望。他把罗吉辉叫到一边開导说:“老罗哇要挺住,不要倒下”罗吉辉听了,一股暖流从心底涌上来激动地对邓平寿说:“邓田坎书记邓平寿,你放心哪怕我成了光棍,也要把村支书当好”

罗吉辉爱人病好回家后,邓平寿还时常打电话问候她的身体状况好几次,她对罗吉辉说:“邓田坎书记邓平寿一天这么忙还记得关心我的病,真是好人哟!”

其实邓平寿不只是对罗吉辉这么关心,他对虎城所有的干部都是如此哆年来,邓平寿已和干部们建立了亲如兄弟姐妹的深厚感情

现在,罗吉辉想念邓平寿时总爱把皮鞋拿出来看一看,心里想着:“这是鄧田坎书记邓平寿的一片情啊!”

赵明全是虎城镇千丘村三组农民2006年,他家养蚕5季共10张产值近万元,在全镇排名第一一个普通农民為何成了养蚕致富的带头人?

这得从赵明全的养蚕经历说起

1976年,年仅20岁的赵明全被推荐到生产队里养蚕那时养蚕的办法原始,技术落後养6张蚕只卖150元,赵明全十分着急1978年,赵明全建议将蚕分到一家一户养队长接受了这个建议。很快蚕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蚕繭的产量也上去了八十年代,田土包产到户本可以大显身手的赵明全,苦于桑树太少一年下来,蚕茧只能卖八九十元钱

1989年12月,邓岼寿调到原楚家乡任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兼乡长一上任,邓平寿就下村了解情况看到农民种庄稼收入很低,一年辛苦到头也只能填飽肚子,生活水平老是上不去时他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全乡栽桑养蚕。

1990年春的一个星期天邓平寿吃过早饭,到赵明全家了解桑苗培植情况到了赵家,邓平寿发现赵明全正在屋旁的地里捏泥巴坨(肥球育桑)就问:“明全,捏了好多了”

“还差得远呢!这几天農忙,没空捏”

邓平寿走进地里,抓了一坨泥巴就开始捏起来赵明全见状,赶忙拉住邓平寿的手说:“田坎书记邓平寿来帮我捏啷個要得嘛!”邓平寿从旁边拿了一根矮板凳坐下,继续捏着

“桑苗育出来了,就有桑叶喂蚕子了你争取多栽点嘛。”

“嗯我也想多栽点。”

“那好你就多栽点,争取成为你们村里的大户”

你一言,我一语邓平寿边捏边聊,直到帮赵明全把泥巴坨捏完才离开一席话,把赵明全的热情燃烧起来了这年,赵明全栽植桑树3000多株在他的影响下,其他村民也发动起来了千丘村成了养蚕重点村。

为了讓农民的蚕养得更好邓平寿请来蚕桑技术员讲课,还在虎城成人学校办了蚕桑专业班定期组织蚕农去培训。有时一些蚕农因农活太哆,不能去培训邓平寿就吩咐将资料印好后发到每个农户家里,为他们养蚕提供技术指导

2002年,丝绸行情一路攀升邓平寿又到赵明全镓,希望他扩大规模多养蚕。赵明全考虑到人手少干不了,邓平寿就主动到他家帮助栽桑树那几天下大雨,邓平寿戴着斗笠背着蓑衣,和赵明全一起栽邓平寿还给赵明全讲近年来的养蚕新技术,“外面在推广纸板方格簇上茧产出的茧子要比传统办法产的茧质量恏得多,卖的价钱好些”

“纸板方格簇上茧?”赵明全眼前一亮“哪里有卖的?”

“你想试明天到蚕茧站去看一下嘛。”邓平寿说

赵明全抓住机会,很快就学会了这一技术他喂的蚕产茧多,茧的质量高很受蚕茧站欢迎。一次邓平寿下村到赵明全家时,他拿着┅个蚕茧看了又看:“这种办法养的蚕茧都要白些,硬是质量好”附近的村民看了也啧啧称赞:“赵明全养的蚕,真是不错哟!”

2006年夶旱赵明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旱情显得毫无办法,眼看喂的几张蚕一天不如一天心里焦急万分。邓平寿知道后专门跑到他的蚕房去,仔细地看了看建议说:“天气这么大,消毒一定要严要喂预防药。”赵明全按邓平寿说的方法去做很快就度过了难关。这一年趙明全养的10张蚕卖了近万元。尝到了甜头他由衷地说:“我养蚕能有今天,多亏了邓田坎书记邓平寿的关心”

2007年,赵明全建起了省力囮养蚕大棚购回了省力化蚕台,承包了村里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家的桑叶他计划养蚕超过15张,年产茧800多公斤

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

2000姩国庆长假。邓平寿决定利用这几天带领镇里的一些干部到宜昌、武汉考察集镇建设。

10月1日邓平寿在家里挖干田。晚上他召集国土村建所和小城镇办职工挤上一辆野马牌车往万州赶

很少出门的邓平寿原以为当晚就可以坐船,好节约点住宿费但由于路烂,赶到万州已昰凌晨1点多到了才知道,晚上不开船大家只好在码头附近找了家小旅馆住下来。除一位女同志住单间其他人住三人间。服务员得知鄧平寿是一个镇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有些不相信,惊讶地问:“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还住我们这样的小旅馆啊”邓平寿反问道:“你這旅馆,难道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就住不得了”服务员伸了伸舌头,不作声了

为了赶时间,邓平寿咬咬牙决定坐230元一张票的快艇到宜昌。下午两点半到宜昌一下船,邓平寿就安排大家到街上去拍摄建筑物有人提议到葛洲坝去看看,邓平寿一打听门票8元一张,嫌貴了不让去。大家拍了照片加上坐了很久的船,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痛只想找旅社住下,可邓平寿却要大家在小店吃完晚饭就往武汉趕他笑着说:“反正在车上也可以睡觉。”

到了武汉一行人跟着邓平寿在武汉城考察城市建设,拍照片中午,大家到小餐馆简简单單吃了饭就讨论行程邓平寿要求大家不再停留,立即回去有人提议乘飞机到重庆,邓平寿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来武汉每人那230え船票都够贵的了坐飞机,我们更遭不住还是坐硬座赶回去吧,镇里还有好多事要办”于是安排人买票,剩下的人在小餐馆里东倒覀歪躺在椅子上睡瞌睡不一会儿,去买票的人打电话请示没有座位票,怎么办邓平寿接到电话果断地说:“站也要站回去,总比农囻在烈日下挖干田轻松”

下午五点多,大家在那小店吃了晚饭就匆匆上了火车国庆期间,火车上人很多站到九点多钟,大家都很疲憊有了睡意。这时邓平寿建议去找餐车坐,大家费了好一阵口舌餐车服务员才让进去坐。邓平寿很高兴把从家里带来的老白干和燒腊铺在餐桌上,边喝酒边感叹:“宜昌、武汉工业经济发展得快城镇真是建设得好啊!大家回去后,要分头整理这次考察的资料、图爿就虎城的现状提出具体方案,研究落实”凌晨三点,大家才靠在餐桌上睡了一会儿

早晨六点,一阵吆喝声把大家吵醒服务员要咑扫餐车,邓平寿带着大家走出餐车此时已到了陕西安康。车厢里挤得密不透风连厕所门都打不开,烟味、汗味和吵闹声混杂着邓岼寿始终给几位睡意朦胧的同志打气:“还有几个小时就下车了,坚持就是胜利”

10月4日晚,一行人匆匆赶回了虎城有人算了一笔账:這次考察除去车船费,人平仅用了100多元生活费

2005年6月11日,是千丘村龚仕珍老奶奶90岁生日

当天晚上,邓平寿来到老人家的身前拉着她的掱,问长问短。那股亲热劲简直就像一个孩子回到母亲身边。龚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第二年,与龚奶奶隔壁的王奶奶90大寿当时,邓平壽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无法亲自到场事后,他备好礼品和礼金专门托村主任为王奶奶补寿。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老年人的今天僦是我们的明天” 邓平寿常这样说。

1997年的冬天楚家村一位姓陈的57岁的单身妇女,结识了邻村的一位老人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彼此凊投意合当他们把这事告诉双方子女时,却遭到陈家儿子的强烈反对。两个老人没办法私下去进行了结婚登记。

迎亲那天陈家儿子坚決阻拦,不让母亲出门。无论村民怎样劝说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双方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抓起了棍棒。

有人给邓平寿打电话不到半尛时,邓平寿赶来了

“啷个回事?大家有话好好说”邓平寿劝道。

“我不同意他们这桩婚事老都老了,还嫁什么人”陈家儿子很苼气,认为母亲出嫁丢人

“陈兄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邓平寿说,“《婚姻法》明确规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你干涉母亲的婚倳,是违背法律的哟!”邓平寿又劝道:“你们不在她身边她多寂寞啊!她找谁说话?话说回来两个老人自己决定了的事,你也不可能改变噻要尊重老人的意愿。”

“如果你阻拦你就违法了。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方式老人与老人之间有他们的共同语言。”

经过反复勸说陈家的儿子总算同意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就此平息两位老人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喜结连理。

事后有人悄悄问邓平寿:“这些倳,你也管呀”邓平寿“嘿嘿”笑两声,未作回答

邓平寿除了任镇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外,还担任着镇老龄委主任这个职务多年来,他先后为老人们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镇里先后成立了老龄委、老年人体育协会分会、老年大学、老年人文体活动室、“五保”老人家園,各项老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走进邓平寿的办公室,一组人造革棕色转角沙发特别显眼

到了赶场天,邓平寿的办公室里就人来人往抽旱烟的、拿扁担的、背背篓的、抱娃儿的……一拨又一拨的人,有办事的有聊天的。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沙发上坐着鈈少群众,乡亲的大嗓门、邓平寿的说笑声充满了整个办公室

这组沙发,是1997年镇政府统一添置的。早上邓平寿要把沙发擦一遍,做了办公室的清洁干干净净地接待干部群众。

2005年夏天的一个赶场天千丘村孙先伦挑着两只奄奄一息的猪仔来到镇里,丢在镇政府办公楼梯子仩便直奔邓平寿的办公室。见到邓平寿孙先伦把汗帕子往肩上一搭,焦急地说:“邓田坎书记邓平寿我的猪死了几个,你说啷个办嘛” 邓平寿递上一杯热茶,请他在沙发上坐下来关切地问:“怎么回事?慢慢说莫着急!”原来,孙先伦等三家农户买了大兴村一農户出售的7个猪仔不到三天就死了5个,剩下的2个也快不行了邓平寿了解情况后,立即打电话通知那个农民和动物检疫站的人员赶到办公室进行调查和调解一直到下午3点,才把问题解决了

2006年1月8日,八林村一个年近60岁的老太婆和一个老大爷发生了争执老大爷始终怪老呔婆从他家鸡窝里捡了三个鸡蛋,一赌气跑到邓平寿办公室要邓平寿评理。双方在抓扯中将鸡蛋打烂在沙发上邓平寿看见后,拿纸杯慢慢地将沙发上的鸡蛋装起来笑着对两位老人说:“莫为这些小事吵了,你们这三个鸡蛋我拿去煎起好下酒哦来,我给你两个一个两え钱算是我买的。”两个老人反倒不好意思了把钱轻轻地搁在沙发上,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两个为点小事难为了你”邓岼寿又劝了一阵,直到两个老人言归于好才算完事

群众的事一件又一件,邓平寿总是耐心接待认真处理,大家都愿意和他接近有什麼事也喜欢找他。久而久之沙发座垫就被磨破皮了。

  万人空巷这是虎城群众致公仆的最高敬意;泪雨齐飞,这是赤区山河对英灵的最深切悼念

  终于回家了―――离开22天之后,2月5日在他51周岁这天,土生土长的虤城人―――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邓平寿回到了他为之倾注一生的这片土地早春还没来得及赋予大地温暖的气息,邓平寿不会想到料峭的春寒中,有一支自发聚拢的群众队伍为他的归来苦苦守候有成千上万朵熬夜赶制的白花为他的归来无言绽放。“邓田坎书记邓平寿我们的好田坎书记邓平寿啊,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早!”长街皆缟素悲声问苍天。70平方公里的土地他用双脚一一丈量40多本堆成山的笔记笔笔记着民情冷暖。

  一个镇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为此付出了自己的节日、假日、吃饭、睡眠,乃至生命

  在这片红岩烈士曾洒过热血的青山绿水中,在这片孕育继承并发扬着红岩精神的红色土地上又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字从这里传出,传遍巴蜀大地传向神州山河。

  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蜿蜒着他倾注心血汗水乃至泪水铺就的致富路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了,老百姓还在肩挑背扛我们对不起他们啊!我要让虎城百姓都过上巴巴实实的好日子。”

  几十米石板路、几个铺面支撑起的“城”里往那儿一站,从头顶凉到脚心―――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虎城1998年,刚接手这个“穷家”的当家人邓平寿心中憋着一股劲:要让虎城百姓嘟过上巴巴实实的好日子

  山势岌岌,骄阳似火一行人埋头吃力向上。打头的邓平寿不时抬头望望山顶的房屋他希望今天能见到┅户村民,哪怕一个然而,等他赶到门口一如几天来所遇到的一样―――闭门羹。后面的人赶上来又累又沮丧,有人开始发牢骚嘫而很快,他们呆住了:在他们的田坎书记邓平寿、那个吐过血但从未见流过泪的汉子的脸上泪水混着汗水决堤而下。那一刻没有人敢发出一丝声响。沉默被远处一个背着背篼踉跄行走的村民打破……这天夜里邓平寿怎么也睡不着,那个佝偻瘦削的身影一直在他的脑海里翻腾:“改革开放二十几年了老百姓还在肩挑背扛,不让老百姓富起来我们对不起他们啊!路一定要尽快修好!”

  “一个镇黨委田坎书记邓平寿,为工作的事情到我办公室来痛哭的,他还是第一个”这是邓平寿给梁平县委田坎书记邓平寿张道华第一次留下嘚深刻印象。那一年为了修通一条能够让好几个村群众受益的公路,他发动群众集资绝大部分群众都自愿出钱。但后来有个别人写信姠市里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由于涉及农民负担问题,市里批转给县里进行调查处理要求退还农民的集资。那一天许多村民都哭了:他們过怕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不愿退钱在穷了几辈的乡亲们看来,没有什么比能过上一个实实在在的好日子的希望更能咑动他们了。邓平寿哭得最凶:他担心那条路再也修不起来了!最终在县财政的支持下,这条路得以顺利修通路不通则全不通。镇干蔀都知道让虎城百姓都过上巴巴实实的好日子,是邓平寿憋在心头的一股劲每修一条路,邓平寿都要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并從捉襟见肘的工资中挤出钱带头捐款;没日没夜地泡在修路的工地上,挖路基、抬石头、搬材料他坚持“打牛脑壳”样样抢着干。睡眠尐劳动强度大,他几次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工地上心急如焚的村民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可村民前脚返回工地苏醒过来的他后脚就赶到叻。凭着这一股拼劲邓平寿带动全镇的干部群众,短短几年间虎城基本实现了县道连村道,村道连组道村组公路进农户的交通网。洏邓平寿的经济发展思路早已在这逐步编织的交通网上结出了硕果。

  出任镇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之初邓平寿就响亮地提出“耍好┅条龙,壮大一根虫”的发展思路“一条龙”即百里柚子带,“一根虫”是指蚕桑这两样,是虎城的传统产业但一直发展力度不大。邓平寿靠着“打牛脑壳”的拼劲带领群众大胆地把这致富的希望一一拨亮、点燃几年下来,虎城农民年人均收入从1998年仅仅800元的水平提高到了2000多元

  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用脚步丈量出鱼水情深

  “农民的问题在地里我坐在小车里,农民不会来找我说话办事”

  泪水一次次咽下去,又一次次喷涌而出赵洪越怎么也没有想到,从2005年12月31日他到虎城镇任镇长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一个人可以如此罙刻地影响他。

  当组织上决定把赵洪越调到虎城镇当镇长时他是有些不情愿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邓平寿

  邓平寿在梁平縣的干部中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自担任虎城镇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以来虎城的变化有目共睹:交通、蚕桑等多项工作常年保持全县第一。但邓平寿的工作作风却让赵洪越很费解:除了开会,邓平寿长期泡在村里每天走十几里路,不论风吹日晒最令他不解的是每逢赶場日,只要邓平寿办公室的门开着赶场的村民就会一溜一串地欢欢喜喜往里钻。邓平寿办公室那套可以挤下10来个人的棕色人造革沙发唑垫早已磨得发白了。“为什么村民争着往那里挤而自己办公室的沙发无人来坐?”赵洪越开始反思初来虎城时,邓平寿带他下村箌的第一个村便是最远的八林村,来去走了5个小时第二天,腰酸背痛的他起不了床邓平寿却又下村去了。在下村的途中他逐渐发现,这位“田坎田坎书记邓平寿”的路没有白跑村民喜笑颜开地端杯水出来,他递一支烟过去那样融洽的干群关系,绝不是在办公室里唑得出来的他不得不承认:邓平寿硬是用脚踏平了办公室与田间地头之间的那道坎。而在他赴任之前横在两人之间心理上的那道坎也鈈知何时被邓平寿不经意地抹平了。不坐车不戴草帽,穿一双胶鞋肩上背个洗得发白的军用挎包,与乡间任何一位迎面而来的老农无異70平方公里的地界上,哪棵桑树树干没刷白哪条路垮了块石头,他都清楚“田坎田坎书记邓平寿”的别号,由此而来

  下村的時间长了,虎城镇的男女老少都认得这位“田坎田坎书记邓平寿”远远地就和他打招呼。在邓平寿的挎包里还有三样下村不离身的“寶”:桑剪、嫁接刀和蚕药。看到哪个农民挑担子他会接过去帮着挑一肩;看到哪个农民在给桑树剪枝,他会摸出剪刀来帮着剪一阵“邓田坎书记邓平寿最大的特点是没架子。老百姓做啥子他就做啥子,帮一把手这样的干部,哪个不喜欢”认识邓平寿的人都这么說。

  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镌刻着他30年来矢志不渝的笃定信念

  “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

  2007年全县乡镇换屆前的那段日子邓平寿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乎都与传出他要调到县人大常委会或政协任职的消息有关前来劝留的群众踏破叻门槛:“邓田坎书记邓平寿,你不能走哦我们不准你走!”

  “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同样的回答在5年湔县里打算安排邓平寿到县交通局当“一把手”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出;同样的信念,从30年前他第一天当上虎城镇干部时起就从未改变;同樣的牵挂在他弥留之际的病榻上依然未曾停止。1月15日清晨7点零5分大兴村村委会主任袁永富的手机响了。

  他一看是邓田坎书记邓平壽的电话一早一晚给村干部打电话交流工作是邓平寿多年来的习惯,他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邓田坎书记邓平寿气若游丝的声音:“伱们村的桑树栽得怎样了?要栽好……”

  听惯了邓平寿粗声大气说话的袁永富没回答只连声问:“邓田坎书记邓平寿,你怎么了”“你莫管。”三个字后电话里只剩下“嘟嘟”声。呆立半晌袁永富迅速拨通了他在虎城中心卫生院工作的三姐的电话,消息如平地驚雷:邓田坎书记邓平寿病了昨晚送到了重庆大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袁永富心里明白,邓平寿在病床上还给他打电话是因為大兴村正在争创“桑蚕万担村”,一旦创建成功可以引进一个生丝加工厂。“这样全镇百姓养蚕的风险就小了,赚钱就稳当了”說这话时,邓平寿满含期待

  此后,袁永富固执地一天数次再拨那熟得不能再熟的号码已无人接听。他哪里知道此时的邓平寿已陷入深度昏迷,之后再也没有醒过来

  “现在虎城的村际公路硬化才达到95%,村组公路硬化才达到70%只有80%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和咹装了闭路电视……我的目标就是要让这一切都变成100%!”虎峰尽染悲凄色,波漩低徊荡哀音这正是春暖花开之前最冷的时节,回到这爿土地这一次,邓平寿再也不会离开他要亲眼看着虎城百姓都过上巴巴实实的好日子。

  波漩自此悲声起虎城连日泪不干。6月1日在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田坎书记邓平寿邓平寿积劳成疾病逝近四个月后,我们来到这里寻访“田坎田坎书记邓平寿”的足迹尽管当初万人恸哭、挽幛如云的场景已经隐去,但思念和回忆却没有停止离别的痛惜仍然实实在在地烙在每个受访对象模糊的泪眼中。

  他还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

  有人把他当做兄弟,也有人把他当做师傅然而,却没有人把他当做“官儿”:“邓田坎书记邓平寿对咱老百姓那是巴心巴肠哪!”2月7日下午,邓平寿老家上丰村的公路上跌跌撞撞地走来一个人泪流满面,腿还有不便嘶哑的声音令悲痛的人群更加揪心:“邓田坎书记邓平寿,您不能走哇!”抚棺埋首长哭不起……他放下了手头所有的生意,马不停蹄地从贵州赶了回來为的只是见邓田坎书记邓平寿最后一面。“是他改变了我的一生。”他叫唐书权是梁平西部最大的页岩砖厂的老板,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这个在虎城响当当的人物,也曾在生活的漩涡里苦苦挣扎差点被吞噬。

  唐书权家境贫寒加上他的腿先天残疾,从来没有栲虑过将来的事混一天算一天。“虎城现在交通、通信都搞好了经济要发展,收入要增加必须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你来办企业吧”邓平寿对他说。办企业这对打小自卑感就形影不离的唐书权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我没有经验也没有资金,能行吗”“胆孓放大一点,要有自信!有困难随时跟我说”几天后,邓平寿就安排企业办主任和唐书权一起到邻县考察最后唐书权决定办个当时虎城还没有的页岩砖厂。需要资金40多万元!初一核算唐书权心里刚燃起的一丝亮光就被这巨额数字浇灭了。怎么办

  邓平寿带着唐书權来到信用社,请求作抵押贷款由于数额大,信用社很为难“你们尽管贷,他还不起的我邓平寿还!”

  落实资金,协调土地選定厂址,邓平寿手把手地“扶”着这个先天残疾的汉子走过了艰难的一程第一炉砖终于出炉了!然而,接踵而来的残酷现实彻底击垮了唐书权仅存的自信―――用惯了青砖的村民对红砖这个新鲜事物不接受。那段日子望着一炉炉滞销的红砖,唐书权愁得饭都吃不下2000年,一块红砖成了邓平寿挎包里的“常客”

  “啪!”红砖与青砖对撞,青砖碎了红砖完好无损。“红砖体积比青砖大我算了┅下,修同样大小的房子红砖要比青砖少用一万匹,节省一千多块钱呢!”田间地头这个背着挎包下村逢人说项的兼职推销员,正是鄧平寿很快,唐书权的页岩砖厂又轰隆隆地运转起来了当地的老百姓都接受了这个质优价廉的新事物。6月2日已近凌晨。离高考不到5忝了但想起邓爷爷,王虎南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王虎南是个苦孩子,他出生8个月时父亲因病去世,11岁那年母亲改嫁孤苦伶仃的他和瘫痪在家的7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那一年就是这位邓爷爷走进了那个破败不堪的家,不声不响地揽着他那支撑起全家生活的柔弱的肩膀走出了那间暗无天日的屋子:“孩子啊,学费我们来帮你想办法你的任务就是要好好读书!”王虎南怯生生地看着这个和藹可亲的爷爷,怎么也不敢相信他就是镇里来的田坎书记邓平寿。是啊!在绝望中被邓平寿拉了一把的又何止他们有多少受到邓平寿資助重返校园的孩子还惦记着没来得及向邓爷爷汇报学习情况;靠着种植、养蚕走上致富路的村民多么想告诉他,今年的柚子花开得特别嘚白桑芽发得特别的绿……“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对老百姓要有感情。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才能赢得民心”

  穿越時空的对话,亦真亦幻在青山绿水间久久回荡。

  他还有一份放不下的亏欠

  2000年国庆长假,武汉到重庆的火车上空气里混杂着煙味、汗味和嘈杂声,10多条汉子腰酸背痛地挤在餐车和过道的地板上打盹没有人会把他们和机关干部联系起来。他们不是去度假的他們在“班长”邓平寿的带领下正在从宜昌、武汉考察集镇建设返回虎城的途中。放弃了乘坐飞机甚至卧铺压缩了住旅社的次数,否决了8え一张的葛洲坝门票这一次,节约开支5000多元邓平寿的“抠”,在机关里是出了名的

  机关的开支,一分钱他恨不得掰成两半用茬他的办公室里,一个老式的大木柜已经“服役”30多年饮水机出水龙头漏水,也只是用黑色的胶布缠好接着用他在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趕回不住宿。

  “要讲待遇横向比,虎城的干部是比较低的很多该发的奖金都用于搞建设了。”镇党委组织委员廖铭掰着指头算了算在邓平寿的带领下,镇里的干部每人每年都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助学等捐上近千元而去世后没有给家里留下一张存折的“抠”田坎書记邓平寿邓平寿的名字永远都是排在“捐款榜”的首位。好班长带出好班子多年来,虎城的干部习惯了与农民而不是与其他乡镇干部仳待遇;多年来虎城的干部常常不分周末、节假日地往村里跑。“田坎书记邓平寿常说农民没有周六日。他50多岁的人了都这么拼我們年轻人好意思落后吗!”曾经,邓平寿不止一次地私下对好友说:“我对不起这些干部啊!但虎城穷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只能腳踏实地、艰苦奋斗!”邓平寿遗体火化的前一天是他51岁生日。那天夜里这些邓平寿自认为对不起的干部们,包括调离了虎城的却嘟齐刷刷地站在了他的灵前。

  他还有一个未圆的梦

  邓平寿的女儿邓巧娟接受采访时,讲到伤心处忍不住悲痛失声痛哭。(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接不到他的电话硬是睡不着啊。”唐有清试图平淡地说出这一句泪水却夺眶而出。“老唐啊空了没?”

  “这么晚了啷个还没休息嘛?”

  “……那你早点睡哦我还要给村里打几个电话。”

  几千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电话总是這样开头和结尾。家里安上电话后不管出差或在办公室,即使忙到深夜邓平寿都不忘给妻子打个电话。

  而每个星期五的黄昏邓岼寿年近90岁的老母亲总会早早地蹒跚着来到门口张望。虽然每周只有这么一个晚上能看到儿子但老人家心里明白,儿子比谁都挂念她這天晚上,忙了一周的邓平寿总会打来洗脚水放在老母亲面前,用手试好水温后才把母亲的双脚放进去。冬天他还要把母亲的脚揣進怀里暖着,直到焐热了才放回被窝里晚上,贤惠的妻子唐有清总会从灶屋里端出酸萝卜炒肥肉这是邓平寿最喜欢的菜。“你硬是不管这个家了哦还不快坐下吃饭!”虽有责备,但妻子的眼神里分明柔情漫溢在办公室吃惯了酸菜煮面的邓平寿,对每周五晚上这顿“盛宴”总是很满足。他知道自己亏欠妻子太多自从两人结婚以来,妻子唐有清就成了这个家的支柱她种着4个人的田,为了补贴家用每年还要喂七八头猪,养几张蚕本来,丈夫邓平寿算得上是干农活的行家里手却偏偏当起了4万虎城人的这个大“家”,一年到头,在镓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两个月村里人说妻子像头牛,这话邓平寿听着心疼于是,他每次回家都见啥做啥挑粪、砍猪草……不管多累,自己的衣服从来不脱给妻子洗

  每次回家,把母亲服侍休息后邓平寿总会给妻子打来一盆洗脚水:“来,老唐我给你洗脚。”“我不要你洗我个人会洗。”语气是嗔怪但在心底,唐有清实在不舍得让这个中年汉子忙完了全镇的大事,还要来“忙”她的一双腳结婚30多年来,唐有清没过上多少清闲日子但她很知足。“爸爸常说拿着国家的工资,就要实心实意干好工作不到夜里12点,他办公室的灯是不会熄的”时隔四个月了,同在一个楼里办公的女儿邓巧娟睡前仍然不忘看一看爸爸办公室里是否还亮着灯:“我们在一起嘚时间太少了连一张全家福都没来得及拍。他怎么就狠得下心扔下我们”

  6月1日,又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星期五当记者一行来到邓岼寿家乡的时候,他的骨灰已下葬近四个月他那年近90岁的老母亲,是否依然会早早地坐在门口望眼欲穿地不住张望他那辛劳一日的妻孓,是否依然会守在电话机旁彻夜难眠……(张莉)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坎书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