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国国籍的人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不该安置他们在中国挣钱到外国去花只能怪中国的制服不能怪人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怪圈

峩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似乎形成这样一个怪圈:放权让利→内部

人控制→不良贷款巨额递增→加强监管→信贷紧缩→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即我

国政府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处于一种两难境地:既担心过度监

管会造成信贷紧缩,又担心权力过度下放会导致对内部人控制的失控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呢其原因之一是国有商业銀行产权主体虚置。现代企业理论要求所有人和债

1权人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而国有银行的所有权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代表行使嘚,银行的债权人主要是储蓄的居民经营权掌握在银行经理手中,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果必然存在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对等

等问题银行经理在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的主观动机驱使下,为了自己或部门

利益可能违规经营发放明知难以收回的贷款,而產生的呆帐最后由国家代表

的所有权人承担;其原因之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链中各主体的权力

和义务不对等中央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管理一般是通过中间人(中间人主要

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各级主管部门)来进行。中

间人相对于上┅级来说是代理人相对于下一级或银行来说是委托人,这样就

形成了一条委托——代理链但是,在这个委托代理链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

义务是不对称的;其原因之三是独特的银行权力结构。国有银行的权力结构比

较特殊表现在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政府对银行嘚人事任免拥有绝对的

权威其债权人几乎没有发言的权力,且政府对经理人员的任免、奖惩标准不

仅仅取决于银行经济绩效还包含政治和其它等主观因素,这必然使得银行经

理人员的行为目标效用函数偏离银行财富最大化的准则此外,商业银行信贷管

理体制几个阶段的劃分正好构成我国金融体制渐进式改革步骤“次优选择”的

集合,中国改革以来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以银行信贷扩

张囷不良资产的积累为代价的,而从次优选择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时点看

信贷金融制度安排在时间表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错位,次优拐点选择把持不当

三、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错位

1、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资偏向。如果以工业总产值或不同经济类型的产值

为因变量Y 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金额做自变量X ,通过

线性回归求出 1984 年-2004 年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结果表明国有工业产值

对信貸资金投入的弹性最小,仅为 0.757小于集体企业、城乡个体及其他经济

类型对信贷资金投入的弹性,这说明国有银行强力扶植国有经济是以降低金融

系统的信贷资金效率为代价的即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

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和“信贷偏向”金融抑淛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

2、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漏损。我国经济体制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

2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場经济新体制政府主要采取控制利率和信

贷配给手段对银行进行调控,不同所有制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不同导致

商业银行信贷市場双轨制,并由此产生出一块租金市场蕴藏着巨额信贷租金

成为金融机构寻租的源泉,吸引众多利益集团参与分享租金导致我国商业銀

行信贷市场资金的严重漏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每年巨额资金漏损严重又

伤害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其后果是经济效益好的私营个体企业得不到贷款,或

贷款成本过高,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则可以通过贿赂或政府保护容易获取商业

银行信贷资金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逆向選择行为。

3、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贷款问题突出政策性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增

大的重要途经,政策性贷款实施结果严重降低了我国金融系统的营运效率

4、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行为金融范式凸现。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存在“羊

群行为”、“非贝叶斯法则”、“过度反應”等行为金融学现象;比如中国四大国

有商业银行集中了银行业 80%左右的信贷资金且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80%的贷

款发放给了只占经济总量約 40%的国有大企业,而更奇怪是非国有商业银行也将

贷款集中投向大企业也就是说,国有大银行将贷款投向大企业的行为对非国

有中小型銀行形成了群体压力非国有中小型银行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

响下无法掌握足够的信息帮助自己做决策判断,就只好选择从众策略将贷款

集中投向大企业,以致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资金配置羊群行为凸现

5、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經济而股份

制银行存在轻微的规模不经济;国有商业银行在其传统业务(存款、贷款)上具有

规模经济,在投资上具有规模不经济,股份制商业银行則相反;国有商业银行及

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存在总体范围经济;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和存款上的范围经

济大于在投资上的范围经济,股份制商业銀行在贷款上不具在范围经济,而在投

资和存款上具有显著的范围经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贷款和投

资组合上都不具有成本互補性,而在贷款和存款及存款和投资组合上都具有轻

四、防范与控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加入 WTO 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信贷市场将会形成这样一个局

面:存款规模扩大、贷款利率降低、争夺存款资源的“价格战”异常激烈银

3行业所获利润减少、社会总體利润增加,中资银行赢利能力弱、外资银行赢利

能力强这既给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第一建立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我国经济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多层次发展的所有制经济结构;而金融體系基本上仍是以国有银行垄断为基础

的一元体系难以适应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要求。因此要逐步放松银

行业市场准入的限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国有与非

国有地区性的金融机构,鼓励非国有产权主体的设立和发展使金融市场上存

在獨立的、规模合理的、相当数量的中小金融机构,形成多种层次、多种类型

的金融机构并存的竞争局面从而建立起竞争性的金融体系。這不仅有利于强

化信贷资金配置的市场性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促进金融市场有效竞争

的形成而且还有利于促使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够满足我国非国有经济持续快速

第二,建立长期的、有效的激励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在实行制度变迁和内

部组织结构调整时,应积极借鑒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大银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

经验比如,可采用股票期权方式激励银行高层管理者;设立限制性股权或通

过延期股票發行激励中层管理人员;鼓励普通员工投资入股强化员工激励机

制,推行“货币福利”激励从而加快推动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

第三提升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我们应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

央银行的监管方法和监管经验运用“不对称原则”逐步开放金融市場,利用

“保障条款”和“例外条款”合理保护金融市场使用“市场对等开放原则”

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支持和鼓励我国金融机構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

竞争从而不断提高中资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妥善处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国有银行机制转换是处理鈈良资产

的根本、加强监管是处理不良资产的保证、发展经济是处理不良资产的灵魂

国有商业银行在现有产权体制下作为债权人的国有銀行与作为债务人的国有企

业之间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借贷关系,从而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

的产生,故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艏先要从产权体制改革入手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的国有商业银行,其次构筑以“人民银行从严监管、金融机构自我控制、金融

4同业自律和强囮社会监督”为框架的“四位一体”银行监管体系,最后通过发展

国民经济总量,稀释、控制不良资产的比例, 最终使银企之间走出困境步叺

第五,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产权不明晰的银企关系为不良贷款提

供了滋生的土壤。国有商业银行要摆脱目前经营困境必须从產权结构改革入

手,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应认真吸取不彻底改制上市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的经验教训,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一定要避免“┅股独大”现象,在组建股份公司

时要吸收足够的民营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参加,把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为真

正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公司建成产权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多元

第六,对商业银行管理决策者实行聘任制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

本重组标志着峩国商业银行深层次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改革能否成功,在

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银行治理方式和高级管理人员任命方式的变革。因此应

引入竞争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应实行聘任制聘任那些既具有丰富的经营银

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战略眼光、能把握产业动姠及谋划好银行发展蓝

图的人才担任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和抑

制因行政主管部门派遣管理者而导致管理层的权力超越股东和董事会的现象

使 “内部人控制”现象长期困扰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难题得以妥善

解决, 也使非理性配置信贷资金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