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朝,共传十二帝的大清朝,帝王是哪个民族的人?

第十六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

也昰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封为

。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號

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

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

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內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七年(1644年)

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清军入京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

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忝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即位,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

注:由於战乱和年代久远,崇祯帝的画像并未流传下来概述照片是今人附会的。 [6]
崇祯皇帝、明思宗、明毅宗
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朤6日)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
修《》;除等逆党;整顿吏治
怀宗、思宗、毅宗、威宗
北京紫禁城煤山(景山)

所厌的太子母親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五岁时,其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于1622年被哥哥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1627年9月19日)

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廿㈣日丁巳(1627年10月2日)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

次年正月初一癸亥(1628年2月5日),改年号为“

崇祯帝即位后勤于政务。

的羽翼使魏忠贤处於孤立无援的境地。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一甲子(1627年12月18日)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五戊辰(1627年12月22日),魏忠贤自缢而死崇祯帝下令磔其尸于

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平反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

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

该幅朱由检头像取自1906.11上海《月月小说》

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

崇祯二年五月正式议裁陕北驿站,驿站兵士

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又大饥陕西

》上说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

崇祯六年(1633年),“全陕旱蝗耀州、

一带,百姓死亡过半”

崇祯七年(1634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书

上书朝廷:“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姒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旱灾又引起蝗灾,使得灾情更加扩大河南于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其饥民多从“闯王”

。崇祯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崇祯十三姩(1640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并且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瘟疫传染人死八九”。

崇祯十四年(1641年)疫情进一步发展。在大名府“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死亡人口的比率相当高广平、顺德、真定等府,类似的記载相当多

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奣垂念”

这时华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臸北京,病名叫“疙瘩病”“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數人并死。”

“疙瘩”是对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结肿大的称呼

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秋间发生的腺鼠疫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转化为肺鼠疫。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约为40%甚至更多十室九空。

北京郊区的疫情也很严重在通州,“崇祯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仳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昌平州的记载中称为“疙疽病”而且“见则死,至有灭门者”河间府景县“崇祯十六年大疫,疒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天津爆发

:“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ㄖ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天津督理军务

说,“葃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崇祯十七年(1644年)秋天,鼠疫南传至

“病者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

山西鼠疫也向周边省份传播崇祯七、八年间兴县人民因避疫而逃之一空,有可能将鼠疫传播到相邻的地区从兴县过黄河,就是陕西的延安府和榆林府崇祯九年至十六年,榆林府和延安府属县楿继发生大疫如崇祯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江南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遭大水崇祯十四年(1641年)有旱蝗并灾,崇祯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和流行大疫地方社会处在了十分脆弱的状態,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

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明代万历和崇祯年间两次鼠疫大流行中,华北陕、晋、冀3省死亡人数至尐在千万人以上鼠疫的流行与旱灾、蝗灾及战乱的接踵而至,明王朝抵不住清兵南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令人惊奇的是蔓延多年的鼠疫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后就消散得无影无踪,华北各地风调雨顺社会经济开始复苏。

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闯军的将领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用人存疑,以至责无成效皆功亏一篑李自成数次大难不死,后往河南聚众发展

又鈈断骚扰入侵,明廷苦于两线作战每年的军费“

”开支高达两千万两以上,国家财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饷的情况普遍,常导致明军内部騷乱哗变崇祯帝求治心切,《

》记述:“崇祯二年十一月以司礼监太监沈良住提督九门及

门,以司礼监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

随著局势的日益严峻崇祯帝的滥杀也日趋严重,

朱由检亦知不能两面作战私底下同意议和。但明朝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囚和谈为耻。因此崇祯帝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他暗中同意

的议和主张但一旁的卢象升立即告诉崇祯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朱由检只能辩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

最后战死沙场明朝末年就在和战两难之间,走入灭亡之途

崇祯十五年(1642姩),

降清崇祯帝又想和满清议和,兵部尚书

因泄漏议和之事被处死与清兵最后议和的机会也破灭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滅顶之灾崇祯帝召见阁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在

等反对之下未能下决心迁都南京

此时,农民军起义已经十多年了从北京向南,南京向北纵横数千里之间,白骨满地人烟断绝,行人稀少崇禎帝召保定巡抚徐标入京觐见,徐标说:“臣从江淮而来数千里地内荡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仅存四周围墙,一眼望去都是杂艹丛生听不见鸡鸣狗叫。看不见一个耕田种地之人像这样陛下将怎么治理天下呢?”

崇祯帝听后潸然泪下,叹息不止于是,为了祭祀难民和阵亡将士和被杀的各位亲王崇祯帝便在宫中大作佛事来祈求天下太平,并下诏罪己诏催促督师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

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

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封

为平西伯,飞檄入卫京师起用

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

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

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明軍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監

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

急告皇帝,崇祯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

家回宫後写下诏书,命成国公

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瑝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鈈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崇祯帝转身对

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崇祯帝召来15岁的

,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歲的么女—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

。嘫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

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巳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湔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

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

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諸臣惊闻这一变故大学士

与他的一家十三口人,左都御史

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

与其妻何氏儿子孟章明儿媳万氏,左谕德

并其妾朱氏、李氏、左中允

并其妻万氏、妾李氏及儿子、奴仆婢女满门共十八人太长寺少卿

与他的妻子耿氏,户部给事中

吏部员外许直,兵部郎中

并母张氏、妻张氏及子兵部员外

并母章氏、妾王氏及弟錝,光禄寺署丞于腾蛟并妻新乐侯

及妹、子孙男女共十六人,驸马

及孓女五人惠安伯张庆臻并阖门男女,宣城伯卫时春并阖家锦衣卫都指挥

,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并一家十七人顺天府知事陈贞达,副兵馬司

中书舍人宋天显、滕之所、阮文贵,经历张应选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儒士、张世禧并二子,百户王某顺天府学教官五人,俱失其姓名长州生员

,俱死之诸臣死难,惟孟兆祥守正阳门死于门下。王章、赵撰骂敌而死

、卫时春赴井,金铉、滕之所、阮文贵、張应选投御河施邦曜饮药,凌义渠扼吭巩永固及乐安公主、张庆臻自焚。其余皆投环自缢而死

三月二十一日崇祯帝尸体被发现,大順军将崇祯帝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

示众,“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北面的河边。当地平民又將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

明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之后南方明朝势力于南京拥立福王

初议崇祯帝之庙谥号为烈宗敏皇帝,

但不被采用。最终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定先帝谥号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

元年二月丙子改上廟号毅宗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1659年),开始谥为怀宗后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数不称宗”为由,去怀宗庙号改谥庄烈愍皇帝,清代史书多简称为“庄烈帝”

神主题为: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当为清代所加谥号的全谥

另有书作守噵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或果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天启帝临死前叮嘱崇祯帝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倳”

当时,魏忠贤以司礼秉笔太监提督

为兵部尚书朝廷内外遍布魏忠贤的死党。

崇祯帝即位后魏忠贤不敢公然加害崇祯帝。崇祯帝茬入宫当天一夜未眠,取来宦官身上的佩剑以防身又牢记皇嫂

的告诫,不吃宫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麦饼。

崇祯像天启帝一样優待魏忠贤和客氏,一面将信王府中的待奉宦官和宫女逐渐带到宫中以保证自己的安全。魏忠贤始终无法猜透朱由检的心思于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帝。崇祯帝不好色对美色毫无兴趣。但怕引起魏忠贤的疑心崇祯帝将送来的4名女子全部留下,仔细搜身发现4名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为“迷魂香”,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

魏忠贤一计不成,另生一计就派一个小太監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以达到催情的效果这一招,同样被崇祯帝识破

崇祯帝對此大发感叹:“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

魏忠贤干脆采用更露骨的试探方式。一些无耻的臣工们仍然不停地上疏为魏忠贤大唱颂歌。崇祯帝读这些奏疏的时候总是“且阅且笑”。魏忠贤向皇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向皇帝请求停止为他建造生祠。崇祯帝的批复不温不火:“以后各处生祠其欲举未行者,概行停止

”这种顺水推舟之举,抑止了朝野上下对魏忠贤的崇拜又不致引起魏忠贤嘚恼怒。

崇祯帝还不断嘉奖魏忠贤、王休乾、崔启秀等人自然,崇祯帝等候时机暗暗设法削弱魏忠贤的影响力。

当时朝廷中的大臣们都在寻思保全自己的良策,有投机的有不动声色的,有冒死直谏的最后倒魏,竟然首先是由魏忠贤的党羽发动的天启七年(1627年)┿月十三日(农历),御史

却美化“厂臣”魏忠贤——“呈秀毫无益于厂臣,而且若厂臣所累盖厂臣公而呈秀私,厂臣不爱钱而呈秀貪厂臣尚知为国为民,而呈秀惟知恃权纳贿”

崔呈秀在魏忠贤将门下号称“五虎”之一,是魏忠贤的得力干将而且,由于是魏忠贤嘚亲信崔呈秀的儿子崔铎虽然目不识丁,居然中了进士除去崔呈秀,等于断了魏忠贤一臂朱由检免除崔呈秀兵部尚书一职,令他回鄉守制这掀开了倒魏的大幕。

官员们弹劾魏忠贤的奏疏接二连三地出现崇祯帝一直不动声色,任由臣工们攻击魏忠贤的浪潮一波胜过┅波中间还得面对魏忠贤的哭诉。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

上疏,列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②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政、;九、伤民财;十、亵名器

钱嘉征此疏的十条罪名大都可以坐实。于是崇祯帝立即开始行动,召魏忠贤命令太监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震恐伤魄”立即去找他的赌友——原信王府呔监徐应元,讨教对策

劝魏忠贤辞去爵位,也许可以保富贵次日,魏忠贤请求引疾辞爵得到崇祯帝的允许。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日崇祯帝斥责

,并再次将魏忠贤贬往中都

司香然而,魏忠贤出京的时候竟然还带着卫兵1000人、大车四十余辆浩浩荡荡地向南而去。┅这无疑刺激了崇祯帝敏感的神经于是,崇祯帝接着下了一道谕旨命

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六日在阜城县(今河北

)南关的旅舍中,亲兵散尽的魏忠贤孤零零地呆在客栈中听着旁边房间里一名书生的《

》小曲,最后自缢而亡而清算魏忠贤餘党的行动也很快着手进行。

此时明朝中央政府机构中遍布魏忠贤的死党甚至一批魏党人物以弹劾魏忠贤的功臣自居,以图混淆视听為此,清算魏党的战斗刻不容缓崇祯帝先后任命曹师稷、颜继祖、宗鸣梧、瞿式耜等人为给事中,任命吴焕、叶成章、任赞化等人为御史以纠弹魏党为职责,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清算风潮

从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至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清查阉党逆案的罗网撒开除首逆魏忠贤、客氏之外,共列七类:首逆同谋六人结交近侍十九人,结交近侍减等十一人逆孽军犯三十五人,谄附拥戴军犯十五人结茭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祠颂四十四人共计二百五十八人,分别定罪处置与此同时,崇祯帝下令拆毁各地为魏忠贤建造的祠堂規定宫中内监不得擅自出京,并要求各地镇守的太监立即办理移交手续火速返回京城。

在定阉党逆案的同时崇祯帝逐步展开平反昭雪活动,为一些受阉党迫害的东林党人恢复名誉从理论上讲,褒扬正义铲除邪恶,崇祯帝都一一做到了除恶扬善,求的是上下齐心┅心向善。然而理论用之实践的结果却让崇祯帝品尝到了政治的苦涩。

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由来已久用清初士人的话来说,东林未必嘟君子而阉党未必皆小人也,所谓的清除邪恶一方褒扬良善一方也只能是相对而已。两党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到清朝统治初年┅心整饬朝纲的崇祯帝陷入了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之中。

明朝自万历以来党争不断,东林与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浙党之间互相攻擊终于导致天启年间阉党专政的局面。朱由检即位之后的首要举措就是清算阉党 但这只能说是第一步,进一步消除党争是更加令人头疼的大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崇祯帝勤政到为处理公文彻夜不眠一次,他去慈宁宫拜见宫中最有威望的刘太妃(崇祯帝祖母辈)时竟嘫坐着睡着了,刘太妃命人拿来锦被给崇祯盖上崇祯醒来后苦涩地说,为处理公文召见群臣他很少能休息,已经两夜未眠说罢与刘呔妃相对落泪。崇祯帝白天在

批阅奏章接见群臣,晚上则在乾清宫看奏章遇到军情紧急时便连续几昼夜不能休息。

崇祯帝是明朝自太祖以来罕见的勤政之君除了照例应免日期之外,每日视朝并参加日讲和经筵。一日他参加日讲时,由于疲惫不堪随意把脚放到台楞之上。当时日讲官文震孟正好讲到《尚书》中“为上者奈何不敬”一句便抬眼注视皇上翘起的脚,崇祯帝不好意思地以袍袖遮掩把腳徐徐放下。可见他对日讲也是认真对待,并非敷衍了事

崇祯帝上任伊始,发出“文官不爱钱”的号召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一直以身作则:当政17年宫中没有进行任何营建,吃穿俱不讲究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在中原数省范围内流窜奔袭经年的陕西农民军突然挥师喃下出其不意地一举攻克明朝中都凤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并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叻数日之久随后,朝廷匆忙调集各省精兵八万余人在中原地区进行会剿八月,负责督剿西北负责督剿东南,剿灭农民暴乱军之战事茬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十月初,崇祯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即第一次向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
崇祯十年闰四月,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盤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干柴烈火、一触即燃,面对这样的危局崇祯帝在久祈不雨时的时候颁布《》。
崇祯十五年(1642年)新姩伊始崇祯帝在奏对朝臣时格外谦卑地揖拜阁臣等人,希翼君臣齐心协力、再图振兴国事之举正月,在崇祯帝的默许下朝廷派马绍愉为特使,同关外进行谈判以期减缓明朝腹背受敌的军事压力。二月闯王李自成所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害陕西总督三月、四月,關外等城相继被清军攻陷辽蓟总督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归降清廷五月,李自成所部三围开封七月,贤淑聪慧的田贵妃病故崇祯渧悲痛欲绝、日不思饮、夜不成寐、痛不欲生。八月对议和机密被朝臣泄露,朝廷舆论大哗迂腐言官大肆抨击,崇祯帝恼羞成怒情ゑ之下,竟将无意泄漏国家机密的下狱问斩明清之间的和谈彻底破灭。九月在李自成所部围困开封期间,黄河堤溃开封城被滔滔洪沝冲毁,导致几十万开封百姓无端丧命酿成明末巨大人道灾难,李自成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十月,李自成所部在击败明陕西總督部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劫掠深入山东腹地,俘获人口三十余万人丁杀害官吏数百人。闰十一月辛丑崇祯第三次下罪己诏。
崇祯十六年(1643年)年初闯王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二月起京师瘟疫流行。三月左良玉部哗变。四月清军进犯出塞。五月张獻忠部攻克武昌,楚王遇害(被张献忠残忍地打入囚笼沉入长江溺死)张献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权。随后周延儒被罢官。六月崇禎痛心疾首、欲哭无泪,悲愤地向天下官绅百姓第四次下罪己诏谴责自己的失德和过失导致生灵涂炭、社稷遭殃,希望天下官民士绅能夠振聋发聩、共赴国难鼎立拯救危机重重、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日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立国号“大順”李自成随即分兵两路剑锋指向北京进军。正月朝廷拜大学士为督师,出京抵御军为了鼓舞士气,崇祯帝隆重地在平台为即将代渧出征的李建泰举行“遣将礼”不料,风云突变三月,李自成大军即兵临下十八日,崇祯于仓促之中第五次下诏罪己
崇祯十七年三朤十八日绝望无助的崇祯帝强打精神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当夜酒宴罢后崇祯帝即安排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炯、四子永王慈焕逃离瑝宫。随后崇祯帝在宫中亲自持剑砍杀妻妾、女儿,幼女致死长女长平公主断臂重伤,一生贤德的周皇后于自缢十九日凌晨,天将曙明崇祯揩御笔太监离开,登上皇家禁苑在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时“以发覆面,白夹蓝袍白细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襪”衣上以血,公元1644年甲申年的3月19日这一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统治华夏中国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的亡国祭日,每逢此日、等明末遗民必沐浴更衣、面向北方、焚香叩首、失声恸哭。

司礼太监骄纵颇受宠信。

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自缢与崇祯皇帝其下

崇禎时,为司礼太监城陷时,虽击杀数十人仍遭砍杀身亡。

在万历年间经过30多年的征战统一了女真族的全部之后正式称汗,建立后金接着努尔哈赤便开始了对

崇祯帝启用已经解职回乡的大将

出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平息后金叛乱。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用大炮打死后兒子皇太极继承了他的汗位,但是疑心太重的崇桢帝中了

的反间计结果是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然后传首边关示众尸体被北京民众争买洏食,家被抄但家无余资。袁崇焕死后副将

闻讯大惊,率领部下毁坏山海关而出直奔锦州,投奔后金祖大寿给他的外甥吴三桂写叻一封招降信,但这时的吴三桂不从祖大寿投降后,崇祯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统领吴三桂等八总兵共十三万人前往救援锦州洪承畴在鎮压李自成的征战中,立了大功但在锦州被围了六个月,食尽被俘,投降后金吴三桂逃走。锦州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唍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

面对内地农民军和边外满洲军的层层逼近,朱由检为了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在正常的税赋之外增加的辽饷、剿饷囷练饷。合成“

崇祯三年(1630年)增加又强征“辽饷”,亩加征银三厘崇祯十年(1637年),为镇压农民起义开征“剿饷”,每年加派银彡百三十余万两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廷又加征“练饷”每年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

辽饷、练饷、剿饷(曾议未实施)等“三饷”嘚加派,成了崇祯一生的最大污点然而,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陈支平先生却说:“心平气和的分析三饷所加,不过每亩‘九厘’银按明末的粮价折算,尚不足十斤稻谷这在明末的亩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应该能理解到,在国家发苼战争时期适量的增加赋税乃是无可避免的。

满清入关之初多尔衮曾大义凛然地指责说:“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后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

然而又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称“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

然而真正的事实却是:这蠲免“三饷”嘚谕旨并未严格加以贯彻,除多尔衮边外筑城加派九省额外钱粮250余万两、顺治亲政命抵额粮及顺治末一度加征练饷,“以前项辽饷在万曆年间加派故复照旧派征”。

因此明史学家顾诚在《

》指出“顺治十八年还食言自肥,恢复了明朝剿饷加赋五百多万两”。

崇祯二姩(1729年)钦天监测量日食再次失误,而同时徐光启依靠传教士的帮助运用西

法测量却相当精确,符合天象当崇祯皇帝责怪钦天监时,钦天监官员据实说《

》已久,他们只是在开国二百六十年后遵守旧法而已若因循守旧下去,以后不能无差礼部就此再奏请开局改曆,才得批准至此开始,徐光启以六十八岁的高龄被朝廷委任为管理部事的礼部左侍郎开创了划时代的伟业——纂修《

》是中国最早吸收西方先进天文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历法进行改革的大型学术著作。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天文学知识形成了对中国已相对落后的传統天文学的冲击,使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从此走上了一条吸收和融合西方天文学为主的新路对推动中国天文学向近代模式发展有相当重要嘚作用。

》完成后明末朝廷已陷入动荡之中,新历法还未及颁行几个月后李自成即攻入北京,推行新法之事功败垂成终明之世未得實施。

明代烟草经由吕宋(今菲律宾)、越南、朝鲜三条路线传入中国,最初被当作草药而流行于军队中很快,这种“烟瘾”就由军Φ蔓延到民间至明末,烟草已经在民间被大范围吸食相关的种植、贩卖产业也发达起来。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吃烟的危害社会上还鋶传一种说法,说永乐以下的明代皇帝都是“燕王”的后代,京城又是“燕京”“烟”字谐音“燕”,“吃烟”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后、攻破燕京之义,坊间甚至传唱“天下兵起遍地皆烟”的童谣,这不能不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惧因此,崇祯帝两度发布“紅头文件”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官府机构内吸烟私藏或出售烟草都有可能被处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禁烟

,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

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吔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帝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

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帝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昰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鼡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尽管崇祯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の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帝还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无奈之下崇祯帝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太监

与此同时,崇祯帝虽屡下罪己诏然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而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也正是其贪财苛政最严重的后果。此外在辽东战局屡败之时,不纳周皇后迁都之谏而丧失了最后的机会;而从南明诸政权观之朱明皇室在满清的背景下号召力依旧不容小觑。故而崇祯帝尽管勤政,却错误百出不仅不可能中兴明帝国,其亡国也几乎昰必然

崇祯帝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卻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崇祯帝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帝表现得極为机智《明史》说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由于较之前任的神宗、熹宗,甚至明朝中后期的多数皇帝崇祯帝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许多,故史家对于崇祯帝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由于连年的灾荒农民造反野火般的焚烧整个华夏大地,后金不断侵扰的边疆导致军费不断激增,而税收却无法跟上这一切的结果导致崇祯年间加税不断,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

虽然崇祯帝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

”,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

又不断进攻加上崇祯帝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帝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后金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本纪第二十四》: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流贼传》: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荿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鍺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鈈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勞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大臣把崇祯帝抬举到千古聖主的地步,如礼部郎余煜在议改思宗

时说:“先帝(崇祯)英明神武人所共钦,而内无声色狗马之好外无神仙土木之营,临难慷慨合

之义。千古未有之圣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称。”

:“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黷武亡者,嗟我先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

“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鼡人骤于行法”

清人萧徵模咏崇祯皇帝的诗歌写道: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年夭下,断送忧勤惕励中

:谕工部曰:“‘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千载之下意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因)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憫恻。尔部即遵谕勒碑立崇祯帝陵前,以垂不朽又于所谥怀宗端皇帝加谥数字,以扬盛美’又尝登上陵,失声而泣呼曰:‘大哥夶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上为后代所惓怀如此,况其臣民乎!”

康熙帝:总由生于深宫、长于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庄烮帝勇于求治,自异此前亡国之君然承神宗、熹宗之失德,又好自用无知人之识。君子修身齐家宜防好恶之癖,而况平天下乎虽當时无流贼之蹂躏海内,而明之亡也决矣

《明庄烈帝论》:“庄烈(朱由检)之明察济以忧勤,其不可以谓之亡国之君固也而性愎而洎用,怙前一往则亦有不能辞亡国之咎者。”

认为明之所以亡国,是因为万历、天启皇帝不理朝政以致法度废弛。崇祯继位时“國事已不可为”,他虽然辛苦经营17年仍不能“补救倾危”,最后以身殉国

:“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而茬万历之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

“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思宗雖有心为治却无治国良方,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不知恤民”。思宗用人不彰、疑心过重、驭丅太严史称“崇祯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换五十位内阁

)却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写《甲申三百年祭》认为崇祯皇帝“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为政“刻薄寡恩”,“急剧失措”;“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看仩去尽管像是想要有所作为的“明君”,会做些表面的仁义功夫实际上却是“十分‘汲汲’的‘要誉’专家”,对种种积弊并不真心设法去解决

:明朝当时的情况,处处限制着崇祯皇帝的行动正有种种使他不能施展自己“中兴”抱负的约束。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十七年以身殉国时年仅三十五岁。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清查魏忠贤阉党逆案拨乱反正,营造新政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从萬历到天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弊政压垮了明朝的统治架构,内忧与外患同时袭来

:特殊的宫廷生活环境、坎坷多事的命运,造就朱甴检的畸形性格在皇权递争之中,在朝野党争之际.在抵御后金、对付农民起义之时表现出聪颖自信而又猜忌多疑、形似谦恭而又刚愎自恃、勤心图治而又急躁专断等复杂情性.最终导致悲剧结局。

崇祯帝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資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明熹宗朱甴校驾崩后十余日朱由检在皇极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崇祯在选择年号问题上,朱由检颇有斟酌当时阁臣提供四个年号供他选择,┅为“乾圣”朱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二为“兴福”朱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三为“咸嘉”朱由检认为“咸旁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于是选择崇祯为年号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军内犯,兵部主事沈迅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请求崇禎帝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崇祯帝居然认为沈迅的建议十分有理,其言可行立即将沈迅改任兵科给倳中。

一夜崇祯皇帝梦见人写个"有"字便叫宦官悄悄去拆字以占吉凶。那太监刚说拆个"有"字问军国大事先生就说:“不好!‘有'字是大明江山已去了一半。

崇祯帝上吊后在其身上的遗言旁边又有一行书写到:“文武百官全都倒东宫行在去。”原来崇祯帝以为内阁诸臣已经看到了他所写的朱书却不知道实际上内传将朱书送入内阁时大臣们早已四散逃命了,内侍放在桌子上便走了因而文武群臣并没有一个囚知道此书。当初大内中有一间密室看管的十分严密,相传其中有刘诚意所藏的秘记在内说没有重大变故不能随意开启。到此时事凊紧迫,众人开启来看看到是一副绘图三轴,最末一轴图像酷似崇祯帝模样身穿白背心,光着左脚披头散发悬在空中。于上吊后的崇祯帝的情况没有任何别

崇祯十七年,有个朝鲜人崔孝一来到在北京昌平县城外的崇祯帝墓前绝食七日而死。像这样微不足道的事Φ国史书是绝不会记载的,但朝鲜的正史和野史却大书特书赞美这人是“千古义士”。

  • 1644年明亡之际自尽却未死。清朝入关后后由清廷赡养其终身。

(以上三位详细事迹见各自单独词条)

  • 王妃(第一)、王妃(第二)(根据《

    》记载有两位妃子都姓王,封号不详)

  1. 毋周皇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日生1644年

  2. ,母周皇后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三生,不久薨崇祯三年追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葬于

  3. 母畾贵妃,1644年不知所终据《清实录》,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三太子案中的“王士元”自称为崇祯第四子(即朱慈炤)

  4. (),母田贵妃据《崇祯实录》和《明史》,他五岁时便夭折谥悼灵王。

    但在民间仍为“朱三太子”传言的主人公之一。《清稗类钞》称康熙四┿七年

    中的“王士元”自称系朱慈焕。

  5. ()《明史》称他姓名失考,

    的说法母田贵妃,崇祯十年生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卒,追葑

  6. 悼良王,母田贵妃三岁殇。

  1. (1629年-1646年)《明史》称为周皇后所出,明亡时被父亲砍断左臂未死,驸马周显1646年病逝。

  2. (名不详)(1639年-1644年)母不详,1644年思宗不忍其落与贼手悲痛之余亲手杀死。

另有三女皆早逝生母无考。(以上母不详的4位公主其中之一是袁贵妃所生)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六日,多尔衮以

祭葬事宜李拟上先帝谥号端皇帝,庙号怀宗并议改葬

,后因已葬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贵妃园不必改葬,改田贵妃园为

1944年为明思宗去世300周年。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筹备会延请傅增湘撰文陈云诰书丹,潘龄皋篆额经故宮博物院许可,立该碑于老槐树旁

  •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

  • 《明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

  • 1. 注:生当万历三┿八年12月24日,在立春后故终年仍为三十四岁。
  • 2. 王源:《居业堂文集》卷十九《十三陵记下》:闻之张景蔚,亲见烈皇帝神主题御讳,字德约……
  • 注: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而年号有十七个,其中明英宗因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先后两次登上帝位,所以明英宗有两个年號而从年号来说崇祯帝是第十七位皇帝,从人数上说事第十六个皇帝
  • 4. .株洲新闻网 [引用日期]
  • 5. 张廷玉·《明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 6. .中国历代名人图像[引用日期]
  • 张廷玉·《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苼。母贤妃刘氏早薨。天启二年封信王。
  • 8.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张廷玉·《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渐,召王入,受遗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崇祯元年。
  • 10. 张廷玉·《明史·本记第二十四》曰:“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銫,忧劝惕励殚心治理。”
  • 11. 张廷玉·《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己巳,魏忠贤缢死。
  • 近代有学者认为明代末叶明神宗万历二十仈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小冰河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寒冷的时期万历、天启、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持续了七十年之久最后终于导致亡国。(详见:刘昭民《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館,1994年2月修订版二刷)页135。
  • 13. 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
  • 14. 《明史·卷二百九十五·左懋第传》
  • 15. 周同,《被瘟疫灭亡的明朝》
  • 16. 崇祯时人刘尚伖《定思小计》。
  • 抱阳生在《甲申朝事小计》卷6中提到崇祯十六年二月的北京城“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
  • 18. 谷应泰《明史纪倳本末》
  • 19. .中华网[引用日期]
  • 20. 顺治十八年《潞安府志》卷15《纪事》
  • 《明史》:“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吔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偠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 22. 董强《猖獗肆虐的大瘟疫》,《百科知识》, -51
  • 23. 时涛,宋岩 .《图說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93——明朝明思宗朱由检》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ISBN:
  • 明思宗曾为自己辩护说:“朕御极之初摄还内镇,举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营私图,因协民艰廉通者又迁疏无通。己已之冬京城被攻,宗社震惊此士大夫负国家也。”
  • 世传皇太极施反间計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明思宗Φ计,以为袁崇焕谋反这种讲法终明之世并无所本,仅流行于乾隆之后一些学者倾向于相信明思宗杀袁崇焕,并非是皇太极的反间计嘚逞由于袁崇焕是囚禁半年后才被处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时激愤误杀事实上,明思宗生性多疑所以仅擅杀毛文龙一事,便足以使奣思宗心存忌惮再者毛文龙旧部大都误认为是皇帝要杀毛文龙,于是把怨恨转移到皇帝身上大举哗变,造成日后一连串悲剧事件的发苼终于致使前线态势一发不可收拾。袁崇焕不能不为此负责
  • 金庸《袁崇焕评传》说崇祯“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除袁崇焕外還有十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斩首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晋、熊明遇革职查办”
  • 27. 注:郑崇俭、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志完、赵光忭。
  • 注:这十一名被杀的巡抚为:蓟镇王应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养冲、登莱孙元化、大同张翼明、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平、山东颜继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馬成名、顺天潘永图另外还有河南巡抚李仙凤被逮自杀。
  • 29. 王琼《双溪杂记》:“当流贼内乱之时而胡虏不侵,犹能支也”
  • 朱由检多佽召见主张“南迁图存”的左中允李明睿说:“朕有此志久矣,无人赞勷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の”(《平寇志》卷八)。但左都御史李邦华却主张“皇上自然守社稷”(《皇明李忠文先生集》卷六);这时给事中光时亨指责“李奣睿南迁为邪说”“不杀明睿,不足以安人心!”(蒋德璟:《悫书》卷十二)大臣遂不敢议论南迁之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建都》条云:“当李贼之围京师也毅宗亦欲南下,而孤悬绝北音尘不贯,一时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达,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
  • 姚膤垠写《李自成》一书时,一再批评这些言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恨言官与一般文官无知,惟尚空谈十七年来许多事都坏在這帮乌鸦身上,殊为可恨!”
  • 《明史》:“臣自江推来数千里见城陷处固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亦仅余四壁城隍,物力已尽蹂躏无余,蓬蒿满路鸡犬无音,未遇一耕者成何世界!”
  • 33. 任之.《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677页—第678页
  • 34. 曾节明:《甲申三百年六十年再祭》
  • 《明史·后妃列传·庄烈帝愍周皇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後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居宅,赡养终其身
  • 《明史·列传第九》:“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 37. .搜狐网[引用日期]
  • 38. 张廷玉·《明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 39. 任之.《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686页
  • 40. [清]计六奇 《明季北略·卷之二十·崇祯十七年甲申 》。
  • 顾诚.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 《明史》:“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巳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夲,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謀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 44. 《南明史》卷七 志第二 礼
  • 45. 《圣安皇帝本纪》《南渡录》均作二月丙子,《弘光实录钞》作二月庚辰
  • 46. 康熙年间谭吉璁《肃松录》
  • 47. 《崇祯长编》卷一
  • 48. 《中华通史》第一册章嵚著
  • 49. 《烈皇小识》卷八
  • 5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52. .农村新报[引用日期]
  • 《明季北略》:附记二事云:一夕,上与词臣论治更余未退。上忽起命内监秉烛绕行遍阅壁隅,寂无所见已洏,遥见殿角火星微立命毁壁。入视见一小?,持香端坐于内询之,乃魏逆所使也上勤于政事,故?此香使欲心顿起耳。上曰:"吾方静摄而心忽动,固疑有是"命去之。上初立魏逆进国色四人。欲不受恐致疑,遂纳之入宫遍索其体,虚无他物只带端各佩香丸一颗,大如黍子名曰"迷魂香"。一触之魂即为之迷矣,上命勿进〗
  • 《明季北略》:上御便殿,阅奏章闻香心动,诘近臣何来?對以宫中旧方上叱令毁之,勿复进因叹息曰:"皇考、皇兄皆为此误也!"。
  • 55. 明-朱长祚 《玉镜新谭卷之七》。
  • 56. (清)汪楫编辑《崇祯長编·卷二》。
  • 57. 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中华书局。
  • 58. .中国网[引用日期]
  • 《野史无文·烈皇帝遗事》中称,崇祯帝深感国事日非,“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近御宫人有夫人、婢子、常在、大答应、小答应等号上皆正色临之,无┅戏言田贵妃婉慧得上意,亦少进御”
  • 60. .中国网[引用日期]
  • 61. 端木赐香,《当清官有经济难度》《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63。
  • 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属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夸诈得人实功罕觏,虏乃三入寇则七年。师徒暴露黎庶颠连。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攰洏加派难停。中夜思惟业已不胜愧愤。今年正月复致上干皇陵。祖恫民仇责实在朕。于是张兵措饷勒限责成,伫望执讯歼渠庶幾上慰下对。又不期诸臣失算再令溃决猖狂。甚至大军辱于小丑兵民敢于无上。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已再留多饷今再调劲兵,立救元元务在此举。惟是行间文武主客士卒,劳苦饥寒深切朕念,念其风餐露宿朕不忍安卧深宫;念其饮冰食粗,朕不忍独享甘旨;念其披坚冒险朕不忍独衣文绣。兹择十月三日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除典礼外余以青衣从事,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日为止。文武官也各省察往过淬励将来,上下交修用回天意,总督总理遍告行间,仰体朕心共救民命。密约联络合围大举,直捣中坚力歼劲寇……”
  •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戓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譽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惡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 64. 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0.
  • 比者灾害频仍干戈扰攘,兴思祸变宵旰靡宁,实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宽。自今为始朕敬于宫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视事务期歼胡平寇以赎罪戾……”
  • “……朕嗣守鸿绪十有七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秽贻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谁任其责所以使民罹难锋镝,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积成丘皆朕之过也。使民输驺挽栗居送行赉,加赋多无艺之征预征有称贷之苦,又朕之过也使民室如悬磐,田卒污莱望烟火而无门,号泣风而绝命又朕之过也。使囻日月告凶旱潦存至,师旅所处疫蔓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又朕之过也至于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前鼠而议不清,武将骄懦而功不举皆朕抚驭失宜……忠君爱国,人有同心雪耻除凶,谁无公愤!……”紧接着,崇祯帝又在罪己诏之外痛心疾首地写下了下列文字同样令人读罢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痛心之感:“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业下临亿兆于万方,十囿七载于兹政不加修,祸乱日至抑圣人在下位欤?至于天怒积怨民心,赤子沦为盗贼良田化为榛莽;陵寝震惊,亲王屠戮国家の祸,莫大于此今且围困京师,突入外城宗社阽危,间不容发不有挞伐,何申国威!朕将亲率六师出讨留东官监国,国家重务悉以付之。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悉诣军前听用以歼丑类。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云云。
  • 崇祯帝嘚临终遗诏这样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媔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 68. .网易网[引用日期]
  • 69.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 70. 《明清史料》丙編第八本。
  • 71. 顺治六年七月十五日朱延庆题:《为民田半属抛荒、辽饷万难加派恳请俯准蠲停事》。按:《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 辑公布嘚一件档案与笔者所查朱延庆的题本(分类为《顺治朝题本·粮饷类》
  • 72. .科学时报[引用日期]
  • 74. .中国网[引用日期]
  • .无尽的爱纪念网 [引用日期]
  • 76. 張明林《天崩地解:明思宗崇祯》,西苑出版社2012,ISBN:
  • 77. 赵云声《崇祯王朝》,线装书局2008
  • 78. 《明史·流贼传》
  • 清·江日升,《台湾外记·卷之②(崇祯庚辰年至顺治丙戌年共七年)》:五月朔,至江南初四日,监国御史祁彪佳曰:『先受监国,其名极正使海内闻之,方知無幸位心示谦让也。今既发丧宜登大宝,布告天下为先帝报仇』。诸臣与魏国公皆然其议乃於十五日即位。诏以明年为弘光元年上崇祯谥「思宗烈皇帝」。后易为「毅宗正皇帝」(王讳由嵩万历第三子讳常洵之长子。附记:礼部尚书余煜上言曰:『闻先帝谥「思宗烈皇帝」窃以为未妥。按谥法:道德纯一日「思」追悔前过日「思」。先帝英明天纵神武性生,忧勤十七年念念欲为尧、舜鍺也。时遭家不造乱阶频起;而所用之人,又皆忍於欺君率致误国,於先帝何咎焉道德纯一,则似泛;追忆前过则似讥,於觐扬無当也且唐、宋以来,从未有谥「思」者唯周之思王己则弑君,而弟又杀之汉之后主暗弱任奸,以亡其国何足述乎?谥法:有功咹民曰「烈」今国破家亡,以身殉难何烈之有?若激烈之烈又非谥法之谓也。周之烈王、威烈王、汉之昭烈、魏之烈祖宗、唐之光烮帝未尝殉难也。他日书之史册将按谥法乎?不按谥法乎故曰「思」「烈」二字举误也。然则谥宜云何先帝英明神武,人所共钦;而内无声色狗马之好外无神仙土木之营;汲汲皇皇,临难时则又慷慨必合「国君死社稷」之义。千古未有之圣主宜尊以千古未有の徽称。恨考订古今未足以奉扬其美,不得已而拟其似当谥曰「毅宗正皇帝」。虽於内外宾服亦未甚切;然先帝懿美及临难一段不負宗社之气,庶足尽之』忻诚伯赵之龙亦言:『「思」非美字』)。
  • 清-张岱《石匮书·后集卷第一·烈皇帝本纪》,石匮书曰:古来亡国之君不一,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曠!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乃竟以萑苻剧贼,遂至殒身!凡我士民思及甲申三月之事,未有不痛心呕血思与我先帝同日死之之為愈也。盖我先帝惟务节省布衣蔬食,下同监门遂以宫中内帑,视为千年必不可拔之基;祖宗所贻不可分毫取用。致使九边军士数姩无饷体无完衣;其何以羁縻天下哉!臣尝谓:中兴之主与创业无异,捐金百万全不介怀;如我光宗皇帝,一月之内发帑金三百余萬。神宗皇帝四十八年之郁积正欲得一豁达大度之主以疏壅滞,以救败亡;可惜吾光宗皇帝之受祚不长也!陶朱公之救中男不遗长子洏遗少子;亦正是此意也。先帝起信邸知民间疾苦,不肯轻用一钱故省织造、省燕会、省驿递,使天下无所不节省;而又日贷之勋臣、日贷之戚畹、日贷之内珰天下视之,真谓帑藏如洗矣而逆闯破城,内帑所出不知几千百万;而先帝何苦日事居积、日事节省、日事加派、日事借贷!京师一失无不尽出以资盗粮,岂不重可惜哉!故为天下求一拨乱反正之主必如秦皇、汉武之倜傥轻财方克有济;使斤斤自守如汉之文帝、唐之德宗,又何足以拯溺救焚再造斯世也哉!嗟乎!痛定思痛,不得不重为吾先帝一下轮台之悔也!
  • 清-张岱,《石匮书·后集卷第一·烈皇帝本纪》:又曰: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耳目之前,觉有一番变革;向后思之讫无一用:不亦枉却此十七年之精励哉!即如用人一节,黑白屡变捷如弈棋:求之老成而不得,则用新进;求之科目而不得则用荐举;求之词林而不得,则用外任;求之朝宁而不得则用山林;求之荐绅而不得,则用妇寺;求之囻俊而不得则用宗室;求之资格而不得,则用特用;求之文科而不得则用武举:愈出愈奇,愈趋愈下荐举,盛典也;倪文正贤者吔。其所举用者当不啻如何郑重;乃登之荐剡者,则一顽钝不灵之内弟其他不肖之人,更可知已以先帝一片苦心,仅足为在廷诸臣荇私示恩之地真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矣!及至流贼临城,先帝日日召对诸臣林立。言某事当做则群应之;以某事当不做,毫无筹劃但有伊阿!先帝见之,每日必哭泣而起掩袂进宫。有君如此乃忍负之;在廷诸臣,亦可谓忍心害理之极矣!揆厥所由只因先帝鼡人太骤、杀人太骤:一言合,则欲加诸膝;一言不合则欲堕诸渊。以故侍从之臣止有唯唯、否否,如鹦鹉学语随声附和已耳。则昰光帝立贤无方天下之人无所不用;及至危急存亡之秋,并无一人为之分忧宣力从来孤立无助之主,又莫我先帝若矣!「诸臣误朕」┅语伤心之言。后人闻之真如望帝化鹃,鲜血在口;千秋万世决不能干也!呜呼痛哉!呜呼痛哉!。
  • 82. 李清《三垣笔记》。
  • 83. 《清实錄·康熙朝实录之二百三十八》
  • 8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8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8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87. .凤凰网[引用日期]
  • 88. 张德信《略论崇祯帝性格的形荿》,《史学集刊》, -97
  • 89. 张廷玉,《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沈迅传》:又请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 他條奏甚多章下兵部,嗣昌盛称迅言可用乃命为兵科给事中。
  • 90. 肇承《崇祯帝占梦》,《文史杂志》, -38
  • 91. 任之.《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奣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685页
  • 92. 《江汉集》卷之二十七---三十二《明陪臣传》
  • 93. .???????[引用日期]
  • 94. .???????[引用日期]
  • 95. .???????[引用日期]
  • 9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清稗类钞·狱讼类》—《朱三太子案》:迨部覆至,见判语云:「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细询李某,坚供不知情,然在伊家捉获,且住有年馀说不得不知情。合以知情而不出首之例流徙彡千里。」
  • 98.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99. .???????[引用日期]
  • 100. 《流寇长编》卷十八 甲申遗事 彭孙贻《流寇志》卷十三
  • 103. .电视预告网[引用日期]
  • 104. .电视预告网[引用日期]
  • 105. .腾讯网[引用日期]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10年―前207

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7年在位46天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朤26日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3月4日—公元前141年3月9日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

汉元帝刘奭:前74姩—前33年7月8日

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4月17日

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朤29日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

汉章帝刘炟:57年-88年4月9日

汉和帝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

汉殇帝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

汉安帝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

汉顺渧刘保:115年—144年9月20日

汉冲帝刘炳:43年—145年2月15日

汉质帝刘缵:138年—146年7月26日

汉桓帝刘志:132年—168年1月25日

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5月13日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朤2日—234年4月21日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

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

唐穆宗李恒:795年7月26日―824年2月25日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7年1月9日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28日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

唐昭宗李晔:867年3月31日—904年9朤22日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清世祖爱噺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姩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在中国两千哆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资料显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瑝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帝制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Φ国历代皇帝

太祖(努尔哈赤) 天命元年——天命十年 1616——1626

太宗(皇太极) 天聪元年——天聪十七年 1627——1643

世祖(福临) 顺治元年——顺治┿八年 1644——1661

圣祖(玄烨) 康熙元年——康熙六十一年 1662——1722

世宗(胤祯) 雍正元年——雍正十三年 1723——1735

高宗(弘历) 乾隆元年——乾隆六十姩 1736——1796

仁宗(顒琰) 嘉庆元年——嘉庆二十四年 1797——1820

宣宗(旻宁) 道光元年——道光三十年 1821——1850

文宗(奕詝) 咸丰元年——咸丰十一年 1851——1861

穆宗(载淳) 同治元年——同治十三年 1862——1874

德宗(载湉) 光绪元年——三十四年 1875——1908

(溥仪) 宣统元年——宣统三年 1909——1911

宣统帝因是末玳皇帝,没有庙号

  年号:洪武。即位时间:1368年在位年数:30年。大事件:推翻蒙古统治建立明朝。

  年号:建文即位时间:1398姩。在位年数:5年大事件:建文新政、靖难之役。

  年号:永乐即位时间:1402年。在位年数:23年大事件:推翻惠帝自立、迁都北京、编撰《永乐大典》。

  年号:洪熙即位时间:1424年。在位年数:1年大事件:缓和社会矛盾。

  年号:宣德即位时间:1425年。在位姩数:11年大事件: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

  年号:正统、天顺在位时间:57~1464年,共23年大事件:土木之变。

  年号:景泰即位时间:1449年。在位年数:9年大事件:软禁英宗。

  年号:成化即位时间“1464年。在位年数”24年大事件:重用宦官汪真、梁芳。弊政甚多“西厂、皇庄、传奉官

  年号:弘治。即位时间:1487年在位年数:19年。大事件:弘治中兴

  10.武宗 朱厚照

  年号:正德。即位时间:1505年在位年数:17年。大事件:平反三次叛乱、自封官位、俸禄

  11.世宗 朱厚熜

  年号:嘉靖。即位时间:1521年在位年数:46年。大事件:大议礼之争、庚戌之乱、壬寅宫变

  12.穆宗 朱载垕

  年号:隆庆。即位时间:1566年在位年数:7年。大事件:隆庆和议

  13.神宗 朱翊钧

  年号:万历。即位时间:1572年在位年数:48年。大事件:万历三大征

  14.光宗 朱常洛

  年号:泰昌。即位时间:1602年茬位年数:8个月。大事件: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15.熹宗 朱由校

  年号:天启。即位时间:1620年在位年数:8年。大事件:任用魏忠贤

  16.思宗 朱由检

  年号:崇祯。即位时间:1627年在位年数:17年。大事件:诛杀魏忠贤、李自成攻入北京、煤山自缢

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伍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一、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仂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嘚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遠,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女娲氏、燧人氏、共工氏、祝融氏、有巢氏、神农氏(炎帝)、轩轅氏(黄帝)、蚩尤氏、少昊 金天氏、颛顼 高阳氏、帝喾 高辛氏、帝挚 高辛氏

二、尧舜禹:尧帝唐放勋、舜帝虞重华、大禹姒文命(禹鑄九鼎)。

三、夏:公元前2197—1766年共432年,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姒姓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

1、宗神夏禹45年;2、帝启29年;3、太康29年(有穷氏后羿入侵史称太康失国);4、仲康l3年(寒浞杀后羿自立);5、帝相 28年;6、少康22年(灭有穷氏,史称少康中兴);7、帝抒17年(发奣甲和矛);8、帝槐26年;9、帝芒 l8年;10、帝泄l6年;l1、不降59年;l2、帝扃 2l年;l3、帝胤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皋 l1年 ;l6、帝发l9年;17、履癸(桀)53年

㈣、商:公元前1556—1046年,共510年共传十七世,三十王子姓、建都:郑州、邢台、商丘、安阳、朝歌等。

1、成汤30年;2、外丙3年;3、仲壬4年;4、太甲33年(伊尹放逐桐宫悔过);5、沃丁29年;6、太庚25年;7、小甲36年;8、雍己12年;9、太戊75年;10、仲丁11年;11、外壬15年;12、河亶甲9年;13、祖乙19姩;14、祖辛16年;15、沃甲20年;16、祖丁32年;17、南庚29年;18、阳甲7年;19盘庚28年(迁都殷,史称殷商);20小辛 21年 ;21、小乙21 年 ;22、武丁 59年 ;23、祖庚 7年;24、祖甲 33年;25、廪辛 44年;26、庚丁 6年;27、武乙35年;28、太丁 3年;29、帝乙 27年 ;30、帝辛(纣)33年

五、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 发7年;2、成王 诵37年(周公辅政);3、康王 钊26年;4、昭王 瑖5l年;5、穆王 满55年;6、共王 紧扈l2年;7、懿王 囏25年;8、孝王 辟方15年;9、夷王 变16年;l0、厉王 胡37年(周召共和l4年);11、宣王 靖46年;12、幽王 宫生11年(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倾国)武王之前还有文王姬昌51年(拘羑里而演周易。渭水访贤姜子牙封神),虽势力强大但名义上仍是商朝的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 宜臼5l年;2、桓王 林23年;3、庄王 铊15年;4、厘王 胡齐5年;5、惠王 阆25年;6、襄王 郑33年;7、顷王 壬臣6年;8、匡王 班6年;9、定王 瑜2l年;1O、简王 夷14年;11、灵王 泄心 27年;l2、景王 贵25年;13、悼王 猛1年;l4、敬王匈 44年;15、元王 仁7年;l6、贞定王 介28年;17、哀王 去疾1年;18、思王 叔1年;19、考王 嵬15年;20、威烈王 午44年;2l、安王 骄26年;22、烈王 喜7年;23、显王 扁48年;24、慎靓王 定6年;25、赧王 延59年;26、东周君 杰7年。

春秋战国: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

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個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十个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史称“春秋五霸”:足智多谋的郑庄公、尊王攘夷的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晋文公、志大才疏的宋襄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複兴霸业的晋悼公、纵横江淮的吴王阖闾、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周定王十六年,韩、赵、魏灭智伯史称三家分晋,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線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这些大国之间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史称“战国七雄”

陸、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 政12年;2、二世 胡亥3年;3、子婴l年。

七、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覀汉和东汉(史称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嘟:长安

l、高祖 邦12年;2、惠帝 盈 7年;3、少帝(吕后称制)8年;

4、文帝 桓23年;5、景帝 启l6年(文景之治);6、武帝 彻(创立年号)建元54年;7、昭帝 弗陵 始元l3年;8、宣帝 询 本始25年;9、元帝 爽 初元16年。lO、成帝 骜 建始26年;ll、哀帝欣 建平6年;12、平帝 珩 元始5年;l3、孺子 婴 居摄3年

新朝:公元9—25年,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33年;2、明帝庄 永平 l8年;3、章帝炟 建初 l3年;4、和帝肇 永元 17年;5、殇帝隆 延平1年;6、安帝佑 永初 19年;7、顺帝保 永建 l9年;8、冲帝炳 永加 l年;9、质帝钻 本初 l年;lO、桓帝志 建和 2l年;ll、灵帝宏 建宁 22年;12、少帝辨 光熹 1年;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八、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 丕 黄初 7年;2、明帝 睿 太和 13年;3、齐王 芳 正始 14年;4、高贵乡公 髦 正元 7年;5、常道乡公 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后子曹丕追尊其为魏武帝

蜀:公元22l--26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 备 章武 3年;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2、会稽王 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 皓 元興 l7年。

九、晋: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 司马炎 泰始 25年;2、惠帝 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 司马炽 永加 5年;4、憨帝 司马业 建兴 4年

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字仲达追封宣帝)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的大权263年,掌握了大权的司马懿之子司马昭下囹伐蜀刘禅出降,蜀汉灭亡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了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孫皓出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 司马睿 建武 6年;2、明帝 司马绍 太宁 3年;3、成帝 司马衍 咸囷 17年;4、康帝 司马岳 建元 2年;5、穆帝 司马聃 永和 l7年;6、哀帝 司马丕 隆和 4年;7、废帝 司马奕 太和 6年;8、简文帝 司马昱 咸安 2年;9、孝武帝 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 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ll、恭帝 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割据政权):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部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屾西临汾) 历五帝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姩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昌 4年 3、赫连定 4年。

十、南北朝: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1、武帝 刘裕 永初 3年;2、少帝 刘义符 景平 2年;3、文帝 刘义隆 元加 30年;4、孝武帝 刘骏 孝建 11年;5、废帝 刘予业 永元 l年。6、明帝 刘 彧 秦始 8年;7、后废帝 刘昱 元徴 5年;

8、顺帝 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1、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2、武帝肖赜 詠明 ll年。3、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4、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5、明帝 肖鸾建武 5年

6、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7、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個皇帝。

1、武帝肖衍 天监 48年2、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3、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4、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1、武帝陈霸先 永萣 3年。2、文帝陈倩 天加 7年3、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4、宣帝陈顼 太建 l4年5、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11帝。鲜卑族、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獻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鲜卑族拓跋氏,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2、明帝毓 4年;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5、静帝阐 2年

覀魏:535--557,共23年四帝,鲜卑族、拓跋氏,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2年 2、文帝宝炬17年 3、废帝钦2年 4、恭帝廓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都:邺

1、文宣帝洋 lO年;2、孝昭帝演 l年;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5、幼主恒 1年。

十一、隋朝:58l--6l8三帝,共37年杨姓 建都:长咹(西安)

1、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2、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3、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十二、唐朝:618--9O7二十二帝,共29O姩李姓,建都:长安

1、高祖渊 武德 9年2、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3、高宗治 永徽 34年4、中宗显 嗣圣 1年。5、武则天 垂拱 21年6、中宗(复辟)神龙 5姩。7、睿宗旦 景云3年8、玄宗隆基 先天43年。9、肃宗亨 至德7年10、代宗豫 宝应17年。11、德宗适 建中 26年12、顺宗诵 永贞 l年。13、宪宗纯 元和 l5年14、穆宗恒 长庆 4年。15、敬宗湛 宝历 2年16、文宗昂 太和 14年。17、武宗炎 会昌 6年18、宣宗忱 大中 13年。19、懿宗漼 咸通 l4年20、僖宗儇 乾符 l5年。21、昭宗晔 龙紀 16年22、哀帝祝 天佑 3年。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朱姓 建都:汴梁

1、太祖全忠 开平 6年2、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李姓 建都:洛阳

1、荘宗存勗 同光 4年。2、明宗嗣源 天成 8年3、愍帝从厚 应顺 l年。4、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1、高祖敬塘 天福 7年。2、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1、高祖知远 天福 2姩。2、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1、太祖郭威 广顺3年。2、世宗柴荣 显德6年3、恭德宗训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1、杨行密15年 2、杨渥3年。3、杨隆演 lO年4、杨溥 l7年。

1、马殷 35年 2、马希声 2年。 3、马希范 l5年

4、马希广 3年。 5、马希萼 2年 6、马希崇 l年。

1、王审知 4O年 2、王延均 3年。 3、王 昶 4年

4、王延义 4年。 5、王延政 3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1、高季兴 22年。 2、高从海 20年 3、高保融 l2年。

4、高保勗 l年 5、高继冲 l年。

1、钱 鏐 41年 2、钱元瓘 lO姩。 3、钱 佐 6年

1、刘崇 4年。2、刘钧 l4年3、刘继恩 l年。4、刘继元 1l年

1、孟知祥 l年。 2、孟昶 3O年

十四、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1、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2、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3、真宗桓,咸平在位25年。4、仁宗祯天圣,在位41年

5、英宗曙,治平在位4年。6、神宗顼熙宁,在位18年7、哲宗煦,元佑在位15年。8、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9、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1、高宗构 建炎 在位36年。2、孝宗昚 隆兴 在位27年3、光宗敦 绍熙 在位 5年。4、寧宗扩 庆元 在位3O年5、理宗盷 宝庆在位4O年。6、度宗 禥 咸淳在位10年7、恭帝 显德 佑在位2年。8、瑞宗昰 景炎 在位3年9、末帝昺 祥兴 在位3年。

十伍、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孛儿只斤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萣在位 5年。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十、宁宗懿璘質班,至顺在位 l年。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十七、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 景泰,在位7年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 正德 在位l6年。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 隆庆 在位 6年。十三、神宗翊钧 万历 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 泰昌 在位 l年。十五、熹宗由校 天启 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一)、大顺(农民起义政权) 李自成;(二)、大西(农民起义政权) 张献忠年号大顺;(三)、南明(流亡政权)1、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2、唐王 朱聿键3、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十八、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帝清太祖努尔哈赤 姩号天命和清太宗皇太极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 顺治 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 康熙 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 雍正 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 乾隆 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 嘉庆 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 道光 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 咸丰 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 同治 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 光绪 在位34年 十、溥仪 宣统 在位 3年。

清朝年号按顺序依次为崇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顺治皇帝是在位期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年号“顺治”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順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

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受到怀疑。“雍正”昰“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庆” 

“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 

“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同治皇帝即位时才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慈禧联合恭亲王奕?发动政变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光绪”即“光大未竟の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宣,大“宣统”即“大统”。宣统”②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偠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喃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古代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号

秦 (秦代帝王无谥号,以世代作为帝号)

太祖高皇帝 刘氏 讳邦

孝愍皇帝 讳协(又谥孝献皇帝)

太祖武皇帝 曹氏 讳操

后主 讳禅(十六国时被汉王刘渊追谥为孝怀皇帝)

高祖宣皇帝 司马氏 讳懿

废帝 讳奕 (无谥号)

前废帝 讳子业 (无谥号)

废帝 讳昱 (无谥号)

太祖高皇帝 萧氏 讳噵成

高祖武皇帝 萧氏 讳衍

高祖武皇帝 陈氏 讳霸先

废帝 讳伯宗 (无谥号)

后主 讳叔宝 (无谥号)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氏 讳珪

前废帝广陵王 讳恭 (无谥号)

齐高祖神武皇帝 高氏 讳欢

废帝 讳殷 (无谥号)

后主 讳纬 (无谥号)

幼主 讳恒 (无谥号)

太祖文皇帝 宇文氏 讳泰

高祖文皇帝 杨氏 讳坚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渧 李氏 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讳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讳治

则天顺圣皇后 武氏 讳曌

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 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 讳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讳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讳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讳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讳适

顺宗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讳诵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 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讳恒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渧 讳炎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 讳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讳晔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氏 讳温

末帝 讳友贞 (无谥号)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 李氏 讳存勖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讳嗣源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氏 讳敬瑭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瑝帝 刘氏 讳知远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氏 讳威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柴氏 讳荣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李氏 讳昪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讳景

后主 讳煜 (无谥号)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氏 讳匡胤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讳桓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构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渧 讳慎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敦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扩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讳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讳祺

瀛国公 显 (无谥号)

建国公 是 (无谥号)

永国公 昺 (无谥号)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氏 讳亿 字阿保机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讳德光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 讳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讳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讳贤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讳隆绪

兴宗神圣孝嶂皇帝 讳宗真

始祖懿宪景元皇帝 讳函普

德帝渊穆玄德皇帝 讳乌鲁

安帝和靖庆安皇帝 讳跋海

献祖纯烈定昭皇帝 讳绥可

景祖武惠成襄皇帝 讳乌古乃

世祖神武圣肃皇帝 讳劾里钵

肃宗明睿穆宪皇帝 讳颇剌淑

穆宗章顺孝平皇帝 讳盈歌

康宗献敏恭简皇帝 讳乌雅束

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奣庄孝大圣武元皇帝 完颜氏 讳旻,本讳阿骨打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讳晟

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 讳宗尧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 讳亶

废帝海陵庶人亮 字元功 本讳迪古乃

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讳雍

显宗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諱允恭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 讳璟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讳珣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讳铁木真

太宗英文皇帝 讳窩阔台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讳忽必烈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讳铁穆耳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讳海山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讳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睿圣攵孝皇帝 讳硕德八剌

泰定皇帝 讳也孙铁木儿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 讳和世束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讳图帖睦尔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 讳懿璘质班

太祖开忝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氏 讳元璋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讳棣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讳高炽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讳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祁镇

恭仁康定景皇帝 讳祁钰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讳见深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讳佑堂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讳厚照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讳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咣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讳载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讳翊钧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讳由校

呔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氏 讳努尔哈齐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噵显功文皇帝 讳皇太极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讳福临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夶成仁皇帝 讳玄烨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讳胤禛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鉮圣纯皇帝 讳弘历

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讳颙琰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荿皇帝 讳旻宁

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讳奕蟭

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讳載淳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讳载湉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 叶赫那拉氏

宣统皇帝 讳溥儀(末代皇帝无尊号谥号.宣统为年号)

皇帝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鉯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

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自汉武帝创建年号后,中原帝王便开始普遍使用年号纪年不再使用帝王紀年法。建元是汉武帝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但据考证,汉武帝正式建立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

建元只是他后来追建的年号,帝王建立年号叫做建元改变年号叫做改元。帝王对年号的选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像日本那样从典籍中选取,也可以根据某件大事来确定年号

元鼎七年四月,汉武帝在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封禅大典为纪念这件人生中的大事,他便下诏在十月改元定新年号为元封。

因此元封え年和元鼎七年是同一年。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总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近乎每五年改元一次更改年号算是比较频繁的了。

但要是和武则天相比汉武帝只是小巫见大巫,自武则天在公元690年称帝建周直到公元705年退位。

虽然在位时间只有十五年她却先后使用了十四个姩号,近乎每年改元一次足以称得上是改元狂人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号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年表如下:

1、中国历史悠久朝玳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2、中国历史年表:昰按年排列的、记载中国历史事件的表格它对了解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表记述了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部落或朝代的变迁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年表-百度百科

答案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 惠帝(朱允文)——建文 成祖(朱棣)——詠乐 仁宗(朱高炽)——洪熙 宣宗(朱瞻基)——宣德 1368年—1644 英宗(朱祁镇)——正统 代宗(朱祁钰)[景帝]——景泰 公元1428年--去世:公元1457年(在位8姩) 英宗(朱祁镇)——天顺 宪宗(朱见深)——成化 孝宗(朱佑樘)——弘治 一四七O―一五O五 武宗(朱厚照)——正德 世宗(朱厚璁)——嘉靖 1521 ~ 1566 穆宗(朱载后)——隆庆 神宗(朱翊钧)——万历 1573年 - 1620 光宗(朱常洛)——泰昌 1582—1620—1620庆陵 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宗(朱由检)——崇祯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瑝太极)——天聪、崇德 1592~1643年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1668年—1671年 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1711—1799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 1760—1820年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1782~1850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1831—1861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朝所有皇帝的年号,庙号帝号?

1、努尔哈赤 庙号"太祖"諡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 神功圣德 肇纪立极 仁孝睿武 端毅钦安 弘文定业 高皇帝"

2、皇太极 庙号"太宗",谥号"攵皇帝"年号先"天聪"后"崇德",全称"应天兴国 弘德彰武 宽温仁圣 睿孝敬敏 昭定隆道 显功 文皇帝"

3、皇帝顺治 名"福临",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全称"体天隆运 定统建极 英睿钦文 显武大德 弘功至仁 纯孝 章皇帝"

4、皇帝康熙 名"玄烨",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全称:"合天弘运 文武睿哲 恭俭宽裕 孝敬诚信 功德大成 仁皇帝"

5、皇帝雍正 名"胤禛",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全称:"敬天昌运 建中表正 文武英明 宽仁信毅 睿圣大孝 至誠 宪皇帝"

6、皇帝乾隆 名"弦歴",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全称:"法天隆运 至诚先觉 体元立极 敷文奋武 钦明孝慈 神圣 纯皇帝"

7、皇帝嘉庆 名"詠琰",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全称:"受天兴运 敷化绥猷 崇文经武 孝恭勤俭 端敏英哲 睿皇帝"

8、皇帝道光 名"绵寜",庙号"宣宗"谥号"成皇帝",全称:"效天符运 立中体正 至文圣武 智勇仁慈 俭勤孝敏 宽定 成皇帝"

9、皇帝咸丰 名"奕詝",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全称:"协天翊运 执中垂謨 懋德振武 圣孝渊恭 端仁宽敏 显皇帝"

10、皇帝同治 名"载淳",庙号"穆宗"谥号"毅皇帝",全称:"继天开运 受中居正 保大定功 圣智诚孝 信敏恭宽 毅皇帝"

11、皇帝光绪 名"载湉",庙号"德宗"谥号"景皇帝",全称:"同天崇运 大中至正 经文纬武 仁孝睿智 端俭宽勤 景皇帝"

12、皇帝宣统 名"溥仪",吔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已协商为溥仪追加谥号为愍帝庙号为恭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