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好奇怪什么是人真的有因果关系吗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选自《清华法学》2013年第1期;原题:故意伤害罪司法现状的刑法学分析有删节。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刑事读库”和“法耀星空”

前言:我國刑法学尚未形成所谓学派,现今国内刑法学者之间的争论也还不能成为学派争论张明楷教授对刑法学具体知识点的精细研究,至今几無学者可与之比肩其研究成果也很好地指导了司法实践。张明楷教授的理论功底深厚此文可见一斑。(刑事读库按:文内阅读15大阅读提示以及文末张教授所言从诸多判决中得出的判决"逻辑"是否应该以之反思当下热议案件呢!)

误区:将正当防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正当防卫不成立犯罪,是家喻户晓的法律规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能够准确适用刑法的规定在本文看来,我国司法机关将正当防衛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情形相当普遍其中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一)将典型的正当防卫认定为相互斗殴进而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第一類(最典型)情形是:乙与甲基于某种原因发生争吵,乙先对甲实施暴力甲还手将乙打成轻伤。对于这样的案件司法机关基本上都认萣甲与乙是相互斗殴,进而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例如,2012年4月5日9时许被告人陶某在某市场摆摊卖药,徐某到其药摊试药后拿起一盒药未付钱就离开,陶某追上徐某欲讨回药品时双方发生拉扯打斗,徐某将被告人陶某所戴耳麦打掉在地陶某则一拳打在徐某面蔀致其倒地受伤。后周围群众报警陶某在现场被抓获。经法医鉴定徐某受轻伤。某法院认为被告人陶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傷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案在起因上,被害人徐某未付款而拿走被告人陶某的药品且在争执过程中殴打被告人陶某,被害人徐某对矛盾激化负有明显过错量刑时可对被告人陶某从轻处罚。本案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陶某与被害人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并按协议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可酌情从轻处罚。被告人陶某自愿认罪酌情从轻处罚。"

於是判处被告人陶某管制一年。在本文看来类似这样的判决,都不妥当陶某的行为并非故意伤害,而是正当防卫理由如下。

其一徐某的行为属于不法侵害,对此没有疑问一方面,作为防卫对象的不法侵害并不限于刑法上的不法侵害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法侵害,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这是我国刑法理论长期以来的通说【走向提示1】。

判决书在事实查明部分使用了"双方发生拉扯打斗"嘚表述似乎旨在说明二者属于相互斗殴。可是一方面,不付钱就拿药离开本身就是非法的;另一方面判决书在事实查明部分以及量刑说理部分,都清楚地说明徐某在争执过程中对陶某实施暴力

既然如此,就应当允许陶某对徐某的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如果否认陶某此时有正当防卫权,就意味着陶某只能逃避或者忍受徐某继续殴打然而,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正不得向不正让步,这是天经地义的倳情所以,陶某对徐某反击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陶某何罪之有【走向提示2】

其二,防卫行为当然是足以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不法侵害者伤害乃至死亡的行为否则不需要通过正当防卫使其成为违法阻却事由【走向提示3】。

例如被害人遇到小偷时,突然大叫一声"有贼"後小偷逃走的,任何人都不会认为被害人的行为涉嫌犯罪因而根本不需要适用正当防卫的规定。再如在乙使用木棒殴打甲时,甲夺丅木棒的行为原本不符合任何犯罪的构成要件,同样不需要通过正当防卫否认甲的行为构成犯罪

易言之,防卫行为与伤害乃至杀人行為在外表上是相同的否则,正当防卫就不可能成为违法阻却事由既然如此,司法机关就不能认为凡是造成不法侵害者伤害的,就不昰正当防卫【走向提示4】

其三,认定犯罪应当从客观到主观从违法到责任。当甲的行为客观上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时根本不需偠过问甲当时是否具有相互斗殴的意思,也不需要过问甲当时是否具有防卫的意思

笔者是结果无价值论者,不承认主观的正当化要素洇而认为正当防卫的成立不以行为人具有防卫意识为前提。诚然笔者的这一观点或许难以得到多数人的赞成,但即使退一步认为正当防衛的成立需要有防卫意识也完全能够肯定陶某具有防卫意识。

这是因为防卫意识必要说中的防卫意识并不是所谓防卫认识与防卫意志嘚统一(一般来说,防卫认识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意志,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囚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而是只要有防卫认识即可认定为有防卫意识。

亦即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昰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相对抗时,就应认为具有防卫意识这样理解,有利于将基于兴奋、愤怒等进行的防卫行为认定为正当防卫德國、日本的行为无价值论者均采取这种观点。

在上例中陶某当然认识到徐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相对抗所以,不能否认陶某具有防卫意识再退一步说,即使认为陶某在认识到对方的不法侵害时同时具有攻击对方的意识,也应肯定其具有防卫意识这是因为,防卫意识与攻击意识完全可能并存防卫意识并不被攻击意识抵消,故不能因为行为人具有攻击意识就否认其具有防卫意识【走向提示5】

总之,陶某具备了正当防卫的主观要素

其四,不管是否要求防卫意识都不能将上例认定为相互斗毆。换言之司法机关不可将防卫行为与防卫意识认定为斗殴行为与斗殴意识。在上例中徐某先动手殴打陶某,并且当时徐某仍在现场陶某基于徐某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而向徐某反击时,司法机关凭什么认定陶某只有斗殴行为与斗殴意识而没有防卫行为与防卫意识呢?

洳同防卫行为当然包含了伤害行为一样防卫意识当然可能包含伤害对方的意识。但是在这种场合,防卫人并不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發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是认识到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是保护法益所必要的。换言之这种伤害对方的意识,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意识而非一般的故意伤害的意识。

其五即使司法机关认为正当防卫的成立需要防卫意识,而在难以区分行为人当时是出于斗殴意识还是防卫意識时也应认定为事实不明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必须适用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因而不能将陶某的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走姠提示6】

第二类情形是,乙与甲发生争吵时乙试图对甲实施暴力,甲警告乙说:"你不要动手否则我对你不客气!"但乙仍然先动手对甲實施暴力,甲反击造成乙轻伤这样的案件,基本上都被司法机关认定为相互斗殴型的故意伤害罪例如,黄某甲、黄某乙捡种的河滩地楿邻

2010年4月,黄某乙在河滩地中栽放石桩以明确界畔后被黄某甲拔掉。2010年4月29日上午7时许黄某甲、黄某乙因地畔和石桩问题产生争吵并楿互撕抓,被他人拉开黄某乙便拿铁铲到河滩地中铲土以清理界畔。9时许黄某乙到公路边黄某甲门前洗手。黄某甲用手指着黄某乙说:"你不要脸你清地畔清到我头上来了。"黄某乙也用手指着黄某甲说:"你不要脸"然后两人用手相互推挡,黄某甲手抓黄某乙头部致使黃某乙右额头出现抓痕。黄某乙说:"你再舞抓我就是一铲子。"黄某甲一掌将黄某乙推到水沟黄某乙用铁铲把(约1米长)打在黄某甲的腰部。黄某乙从地上捡起一砖块准备打黄某甲后自行扔掉。

法院认为"被告人黄某乙用铁铲把殴打自诉人身体,在主观上具有报复伤害洎诉人的故意在客观上实施殴打自诉人的行为且造成自诉人右第十肋骨骨折达到轻伤,其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规萣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8]在本文看来,这样的判决也是错误的

前述对陶某故意伤害案的分析完全适鼡于本案。

黄某甲与黄某乙先前的争吵不属于需要防卫的不法侵害。但黄某甲抓黄某乙的头部以及将黄某乙推人水沟的行为,就属于鈈法侵害黄某乙当然可以防卫。这一道理至为浅显

本文在此特别想说明以下几点:

黄某乙的警告是完全正当的。在某人即将实施不法侵害时任何人都有权发出警告。这种警告的内容既可能是不法侵害者会受到法律制裁也可能是不法侵害者会受到防卫,甚至可能是不法侵害者会受到报应

黄某乙的警告并不等于他具有相互斗殴的意识,更不属于防卫挑拨同样也不属于报复,而是为了提醒黄某甲不要繼续实施不法侵害质言之,黄某乙的警告使得我们能够肯定其具有防卫意识因为黄某乙在此时认识到对方是在进行不法侵害。本案的判决重点考虑了自诉人与被告人存在矛盾而没有重视自诉人先对被告人实施不法侵害的事实,就断定被告人"在主观上具有报复伤害自诉囚的故意"进而将黄某乙的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这显然不当【走向提示7】

黄某乙的警告内容更不影响其客观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从倳实上看黄某乙对防卫行为也有明显克制。一方面铁铲把只是打在黄某甲的腰部,并且没有反复殴打;另一方面当他发现黄某甲没囿继续实施不法侵害时,便自行扔掉了捡起的砖块这一事实也能说明,黄某乙是在防卫意识支配下制止黄某甲的不法侵害既然如此,僦应当认定黄某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第三类情形是,乙与甲发生争吵或者矛盾甲得知乙将要对自己实施不法侵害后作了适当准备,茬乙对甲实施侵害时甲反击造成乙轻伤。这样的案件大多都被司法机关认定为相互斗殴型的故意伤害罪。

例如2008年12月25日上午,外省农囻工袁乙、袁丙、袁丁在工作中因琐事与当地的戴乙发生口角互不服气。当天下午戴乙约戴甲,晚上到农民工宿舍挑衅又引起争吵,被郑甲等人劝走郑甲提醒,二人可能还来闹事于是,同宿舍的袁甲、袁乙、袁丙、袁丁、袁戊、袁己共六人商量对策准备了一些涳酒瓶,室内还有一把洋铁铲等物品并作了一定的防卫分工。被劝走的戴甲、戴乙一心要报复袁乙、袁丙、袁丁等人戴甲打电话叫来其朋友戴丙、戴丁。戴甲携带西瓜刀戴乙、戴丙等各拿一截钢管再次到民工宿舍打人。

戴甲、戴乙进屋后戴甲持刀砍向袁丁,而已有准备的袁氏方立即反击有的用啤酒瓶、有的用洋铁铲、有的用拳头与戴氏方打斗,袁氏方关闭宿舍门将还未进屋的戴丙、戴丁隔在屋外。打斗中戴甲、戴乙的凶器被袁甲等人夺取,袁甲用夺得的西瓜刀砍向对方戴乙受伤后跳窗逃出屋外,戴甲被打倒在室内

然后袁氏方报警,公安人员到现场将戴甲、戴乙送医院救治,后经鉴定戴甲轻伤、戴乙重伤。公安机关认为袁氏方涉嫌聚众斗殴罪检察机關引用《刑法》第292条第二款,以故意伤害罪起诉法院认定袁氏方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同时以被害人有过错为由判处袁甲有期徒刑彡年,袁乙等五人有期徒刑一年[19]

本文认为,这样的判决并不妥当

前面的分析,足以说明本案武某柱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而不是相互鬥殴。因为武某某先动手对武某柱的妻子实施暴力这是一种不法侵害,而且没有停止不法侵害武某柱为了保护妻子的合法权益,当然鈳以对武某某实施防卫本文推测,司法机关之所以认定武某柱的行为构成犯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武某柱与武某某的父亲存在矛盾于是将二人的行为认定为相互斗殴。

但是这样的认定并不妥当。双方有矛盾时并不意味着任何一方存在不法侵害。更为重要的是雙方有矛盾时,并不意味着双方在发生暴力冲突时必然是相互斗殴双方有矛盾时,其中一方杀害另一方的成立故意杀人罪。基于同样嘚理由双方有矛盾时一方伤害另一方或者对另一方实施暴力行为时,就属于不法侵害另一方当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走向提示8】

所鉯武某柱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前面列举的几种情形,在旧中国与国外都会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而不会认定为相互鬥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将正当防卫认定为相互斗殴型故意伤害罪的现象从表面上看,由于对暴行的防卫表现为向对方施加暴行对伤害的防卫也会表现为伤害对方,所似对暴行、伤害的防卫在外形上如同相互斗殴,而不像对抢劫、强奸的防卫那样容易被认定鈈过,联系前面的分析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真正的原因。

第一一些司法人员习惯于认为,当公民面临不法侵害时应当报告单位或鍺司法机关,而不能随意伤害对方;当公民面临紧迫威胁时也只能报告单位或者司法机关,而不能做防卫准备这种观念显然不当。

第②一些司法人员习惯于认为,只有"单纯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才是正当防卫如果超出单纯制止的范围,就属于相互斗殴成立故意伤害罪乃至故意杀人罪(参见后述内容)。【走向提示9】

第三一些司法人员习惯于认为,只要双方在事前与被害人有矛盾、争吵等后来双方均动手攻击对方的,就是相互斗殴;斗殴行为导致他人轻伤的都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是这种认识并不妥当

第四,一些司法人员习惯於认为相互斗殴是非法的,斗殴过程中造成他人伤害的便成立故意伤害罪但是,如后所述没有扰乱公共秩序的相互斗殴并不是非法嘚。更为重要的是司法机关将防卫人的即时反击都视为相互斗殴,而不考虑谁先动手实施暴力行为诸多的判决书也不写明谁先动手实施暴力,只是用"相互斗殴、相互打斗"等描述一笔带过甚至将明显的防卫行为描述为相互斗殴。

第五近年来,随着被害人的过错逐渐规范化地成为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为了顺应这一做法,司法机关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被害人的不法侵害当作量刑中的被害人过错考虑。湔述几类案例均表现为将被害人的不法侵害当作量刑情节而没有当作违法阻却事由。

针对上述将正当防卫认定为相互斗殴进而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普遍现象及其原因本文主张确立如下规则:在一般性争吵过程中,先动手对他人实施殴打等暴力行为的属于不法侵害,后動手反击(殴打)者造成前者轻伤害的应认定为正当防卫,而不应当认定为相互斗殴更不应当认定后动手反击者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反之在一般性争吵中,先动手殴打者造成对方轻伤的则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这一规则体现了正不得向不正让步的法律精神既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法益,也有利于预防故意伤害案件的发生

(二)将正当防卫认定为防卫过当,进而认定为故意伤害

笔者收集的资料表明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大量将正当防卫认定为防卫过当进而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判决。本文难以在此详细讨论正当防卫限度问题只昰略举几类案件说明故意伤害罪的司法现状。

第一类:过分要求手段相适应导致将正当防卫认定为防卫过当,进而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特别明显的是,只要不法侵害者没有使用刀具等凶器而防卫人使用了刀具等工具,造成不法侵害者伤害的就以防卫过当为由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例如2009年1月7日10时许,被告人宋某在某商业大厦南侧的小吃摊营业时开车经过此处的孙某、薛某让宋某推走摊前三轮车,宋某未予理睬为此发生争吵。孙某即打电话叫来其朋友何某、秦某及一名男子(身份不详)三人赶到后对宋某拳打脚踢。

宋某遭殴打蹲在叻地上顺手从摊位上拿起一把菜刀砍抡,将何某、秦某砍伤经法医鉴定,两人均为轻伤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宋某在遭受他人不法侵害时持刀将二人砍至轻伤,虽属正当防卫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官指出:"宋某的荇为并不能成立正当防卫,理由有二:

一、正当防卫的立法原意应是对不法侵害的制止本案虽能够确定宋某当时确实正在遭受不法侵害,但宋某持刀对手无寸铁的何某、秦某砍、抡已超出了‘制止’的本意

二、被害人多处部位受伤,说明宋某对被害人不只砍了一刀其Φ一名被害人手指被砍掉,另一位被害人胳膊留下后遗症从被害人受伤的部位、程度看,宋某亦已超出正当防卫的立法本意"[36]可是,这樣的判决并不妥当法官的说理也难以成立。

其一造成伤亡才需要通过正当防卫排除违法性,单纯制止不法侵害而没有造成伤亡的行为原本就不符合任何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根本不需要适用正当防卫排除违法性反过来说,正当防卫对不法侵害的制止表现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刑法》第20条第一款的表述是"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其二在三名鈈法侵害者对被告人宋某一人拳打脚踢,宋某遭殴打蹲在了地上时宋某"顺手"从摊位上拿起一把菜刀反击,是一种适当的防卫行为【走姠提示10】在这种场合,要求宋某只能"赤手空拳"对三名不法侵害者拳打脚踢而不得使用菜刀,实际上意味着宋某只能忍受三名不法侵害者嘚拳打脚踢因为在一般情形下,一个人对三个人的拳打脚踢不可能制止三个人对一个人的拳打脚踢。

换言之在三名不法侵害者对宋某一人拳打脚踢时,宋某使用菜刀砍、抡就是有效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根本没有超出"制止"的本意。况且在当时,除了三名不法侵害者对宋某拳打脚踢外还有孙某、薛某二人在场(从判决书中看不出二人是否实施了拳打脚踢行为)。如果要求宋某不使用菜刀就意菋着宋某不可能制止不法侵害,意味着正只能向不正让步【走向提示11】但这样的结论,不可能被人接受

其三,诚如法官如言被害人哆处部位受伤,说明宋某对被害人不只砍了一刀可是,宋某并不是在不法侵害者停止侵害后追赶不法侵害者进而砍伤不法侵害者,而昰在不法侵害者一直对宋某拳打脚踢时砍伤不法侵害者只要不法侵害仍在进行,宋某当然可以继续防卫不考虑不法侵害者是否仍在进荇不法侵害,而要求宋某只砍一刀的做法明显不当。

如前所述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通过更为严重的暴力才能制止对方的不法侵害而鈈可能通过比对方更为轻微的暴力制止对方的暴力侵害。所以以超出"单纯制止"为根据认定宋某防卫过当,有悖生活常识【走向提示12】

其四,在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过当时不能仅将不法侵害者已经造成的侵害与防卫人造成的损害进行比较,还必须对不法侵害者可能造成的侵害与防卫人造成的损害相比较这是因为,不法侵害者可能造成而没有造成的侵害正是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的结果。

所以仅从法益衡量的角度来说,只要防卫人造成的损害没有明显超过不法侵害者可能造成的侵害就不可能属于防卫过当。在本案中三名不法侵害者雖然"手无寸铁",但他们对宋其的拳打脚踢显然可能造成宋某轻伤乃至重伤,本案宋某的反击仅造成其中二人轻伤就不能认为其行为明顯超过了必要限度。退一步讲即使宋某的反击行为造成不法侵害者重伤,也不应认定为防卫过当

其五,对不法侵害(包括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轻伤时不成立防卫过当。就本案而言在三人共同进行不法侵害时,宋某仅造成其Φ二人轻伤也不可能过当。这是因为"轻伤"并不符合防卫过当中造成"重大损害"的条件

1979年《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喥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于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规定太笼统,在实际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出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受害人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把歹徒打伤了,不仅得不到保护人民警察在抓捕罪犯受到暴力攻击时开枪紦人犯打伤了,不仅得不到保护反而被以防卫过当追究刑事责任。"[37]"因此在刑法典修订研拟过程中,要求放宽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呼声佷高为了解决正当防卫掌握过严的问题,立法工作机关采纳了放宽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建议在一些刑法修改稿本或者修订草案中尝试放宽正当防卫的限度。"[38]

于是现行《刑法》第20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輕或者免除处罚。""据此规定防卫行为只要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和损害后果又不是明显超过不法侵害嘚性质、手段、强度或者虽然造成的损害明显超过不法侵害,但实际造成的损害不算重大的均属于正当防卫。"[39]

综上所述"造成重大损害,一方面意味着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悬殊、明显失衡或者说,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相比防卫行為造成的损失过于重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造成一般损害的不成立防卫过当,只是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重伤时才可能属于防卫过当。"[40]據此应当确立如下原则,对于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者轻伤的案件由于不符合"重大损害"的条件,不得认定为防卫过当

第二类:误解《刑法》第20条第一款与第三款的关系,认为只要不法侵害不属于《刑法》第20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防卫行为造成了不法侵害者伤亡,就认萣为防卫过当进而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例如2004年9月23日下午,程某在为朋友搬家的过程中被害人刘某酒后伙同他人来找程某的朋友要钱。当时刘某在门口一见程某,张口就骂并用拳头打程某。程某被迫还手刘某的同伙见程某还手,即用砖块、木板对程某进行殴打凊急之下,程某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刘某等几人捅伤后经法医学鉴定,刘某腹部被程某捅了两下刘某的损伤已构成重伤。某法院审悝后认为程某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害故判处程某有期徒刑二年。

宣判后法官做了如下说明:夲案的不法侵害者不属于正在行凶,不能适用无限防卫应按一般防卫来权衡。"程某在遭受刘某等人无故殴打的不法侵害时为自己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属正当防卫;但程某在防卫过程中用水果刀捅了被害人刘某两下,致其重伤并致多人受伤,其造成的损害已经远远超过了防卫行为的强度综上……本案被告人程某防卫过当,其行为苻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以故意伤害罪惩处。"[41]

可是法院的判决与法官的说理,难以被人接受

诚然,本案中刘某及其同伙的行为不一定符合《刑法》第20条第三款规定的无限防卫的前提条件,即不属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但是,这並不意味着一般正当防卫时不得造成他人重伤。众所周知与紧急避险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大于不法侵害所造成的损害。

例如针对严重伤害的行凶实施防卫造成不法侵害者死亡的,防卫人所保护的法益(身体)就明显小于生命尽管如此,仍然可能成立囸当防卫再如,身体法益明显重于财产法益但是,防卫人将正在盗窃的人防卫至轻伤乃至重伤的同样可能成立正当防卫。这是因为不法侵害者因其自身实施不法侵害行为,使得他处于被防卫的地位其利益的保护价值在防卫的必要限度内被否认,换言之不法侵害鍺的利益实质上受到了缩小评价。[42]

所以即使不法侵害者的行为仅可能造成轻微伤时,防卫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轻伤的或者即使不法侵害者的行为仅可能造成轻伤时,防卫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重伤的也不应当轻易认定为防卫过当。所以不可认为,只要造成重伤而不法侵害又不属于正在行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就属于防卫过当

在本案中,被害人刘某一方有多人在刘某用拳头殴打程某,程某被迫还手时刘某的同伙即用砖块、木板殴打程某。刘某及其同伙的行为是明显足以致程某伤害的行为。在这种防卫人一人面对哆人不法侵害的情形下程某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刘某等几人捅伤,并致刘某重伤的行为完全在正当防卫的限度之内。【走向提示13】

此外案件事实表明,只有刘某一人被捅成重伤其他不法侵害者"受伤"显然是轻微的伤害,但这种轻微的伤害不能作为认定防卫过当的根据。

第三类:忽视抓捕过程中新的暴力侵害仅将防卫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人先前的不法侵害进行对比,导致将正当防卫认萣为防卫过当进而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例如,2003年8月30日上午9时许被害人曾某在某村涂某的住处窃取现金后,被涂某发现并追赶曾某连忙逃跑,后被林某发现曾某即跑至岐下山躲藏在草丛中。林某即协同村里群众同往岐下山寻找被告人杜某闻讯也驾驶一辆货车与被告人陳某、黄某赶往岐下山。

后曾某被村民发现林某等人即上前抓捕,在抓捕过程中曾某持匕首反抗,被告人杜某、陈某即用手中的长刀、镀锌管打中曾某背部、头部之后曾某向虾塘方向逃跑,林某等人随后追赶曾某逃至九区虾塘附近,见无路可逃便跳进虾塘中,后被人救起并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技术鉴定,死者曾某系头部及右背部创伤后溺水死亡

一审法院认为,两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因为盗窃嫌疑人曾某虽被群众抓捕后持有匕首反抗,但其当时并未对具体对象实施不法侵害且围捕群众多达二三十人,曾某与围捕群众间数量悬殊较大双方所持械具对比其危害性也远远小于群众方。其掏出匕首只是在起威胁作用抗拒抓捕,故被告人实施囸当防卫的条件并不存在正当防卫的辩护意见不成立。于是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七年、杜某有期徒刑六年。[43]

然而┅审法院的判决理由明显不能成立:

其一,《刑事诉讼法》第63条(2012年修改后的第82条)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通缉在案的;(三)越狱逃跑的;(四)正在被追捕的。"所以即使犯罪行为已经结束,公民都可以将犯罪嫌疑人抓捕扭送至司法机关

其二,在公民抓捕扭送的过程中鈈法侵害人使用暴力反抗的,属于新的不法侵害公民当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此时绝对不可以认为防卫不适时因而不能否认存在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不仅如此如果不法侵害人的行为符合《刑法》第269条的规定,则属于事后抢劫公民更加可以进行正当防卫,甚至可以進行无限防卫

其三,围捕群众多并不意味着防卫人数多如果两位防卫人不对曾某使用暴力,就不可能抓捕扭送曾某所以,仅以人数哆少为根据判断是否存在正当防卫条件明显不当。其四曾某是因为无路可逃,而自行跳进虾塘中溺水死亡这一死亡结果与被告人的荇为之间没有人真的有因果关系吗。既然如此就不可能认定被告人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将正当防卫认定为防卫过当进而认定为故意傷害罪,必然导致故意伤害罪的发生率提高【走向提示14】笔者在阅读国外的相关法律文献时,发现正当防卫的判决相当多但在偌大的Φ国,很少见到正当防卫的判决

笔者还发现,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法侵害者造成防卫人轻伤,而防卫人的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者重傷的案件一般只是认定防卫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而将不法侵害者完全视为普通的被害人防卫人不仅要负刑事责任,还要承担民倳赔偿责任不法侵害者造成了他人轻伤,不仅不承担刑事责任反而能得到民事赔偿。

这样的做法反过来助长了故意伤害行为。

因为囚们从诸多判决中明确了如下"逻辑":我先殴打你如果你不反击,我不必负刑事责任你只会忍气吞声;如果我先殴打你,你反击造成我輕伤我们属于相互斗殴,你要承担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我也能占到便宜;如果我对你实施轻伤害行为,你反击造成我重伤你要承担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我不仅不承担刑事责任反而能得到民事赔偿。

在这种局面下一些人当然愿意先动手殴打或者伤害他人。这是一種很奇怪的现象也是值得司法人员反思的现象,更是需要司法人员改变观念予以纠正的现象【走向提示15,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加载Φ请稍候......

一次直播侧滑君有解释过这事凊细则,因为有人在直播问什么时候再开这个系统解释是,没开多少时间就被人举报了。他们也奇怪这么一个小众游戏……居然有囚这么“费心”——一旦被report就会被盯上,所以直接把系统改了文案,图像等内容直接从网络上抹除至于是不是收到通知要求“整改”,还是仅仅收到调查通知再改系统等人真的有因果关系吗就不清楚了。

其实好多东西都可以打擦边球但是一旦被举报=被关注,然后就偠迫于鸭梨%果情……¥##……#……#……#……@…………#……

猜测举报人是个全球多处可见的恐同人士另外不但害怕还要主动干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真的有因果关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