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多少钱可以投资港股投资?

作者:格隆汇·庐陵书生

今年的港股投资让人侧目但投资的乐趣在于未来的不可知。一年将尽万事从头,现在正是我们放缓脚步认真思考的时候。格隆汇今日请到“庐陵书生”分享他的2017。“庐陵书生”是格隆汇的老朋友了他除了投资做得足够好,最关键的他总是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将他感悟的复杂投资哲学和方法用最浅显的文字精确地表达出来。

他此前的文章:《罗永浩的哥哥、美联储的不干胶以及港股投资的未来》、《一个互联网外行是如何挖出大牛股酷派的》、《杠杆三分毒——聊聊杠杆背后的数学思维与风险》、《炒股的目标是什么?》、《一個国家会在什么时候下决心挤泡沫》无不给人醍醐灌顶之感。

▌一、对2017年港股投资的看法

2017年恒生指数上涨逾30%,投资者迎来了久违的繁榮我们参与或者见证了:

(1) 蓝筹股的崛起:吉利、玖龙、恒大、融创、碧桂园;

(2) 新经济的驾临:腾讯、美图、众安、阅文、金斯瑞;

(3) TMT行业一众牛股破茧而出:中兴通讯、舜禹光学科技、高伟电子、丘钛科技

(4) 中国实体经济的成长:中国东方集团、环球医疗、頤海国际、信邦控股。

这一个个夺目的名字像一颗颗珍珠一样,将今年的港股投资市场点缀得光彩夺目彰显出中国经济的实力与活力。股价凌厉走势背后的源动力是一个个兑现天赋、抓住机遇的企业家们。而我们在Pm2.5笼罩的天穹下,见证着这个伟大的时代

2017年的港股投资,赚钱是这样容易这不只是因为今年是个牛市。

价值回归首先是价值观的回归。经济有周期道德也有周期。也要遵循“物极必反均值回归”的规律。

这一年我要对香港监管机构的卓越努力致敬。打击老千股、严惩失职渎职的保荐人这一系列铁腕举措净化了市场,使中国经济的成长果实能够惠及到普通的投资者虽然我知道,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近年开启的内地港股投资通,给港股投資市场带来了天文数字般的增量资金从良——其实是香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世上只有少数人能长期坚持按照理想和原则荇事多数人只是随着激励机制的变化而随波逐流。就像培养皿中的微生物一样完全谈不上有何“自由意志”。这种微生物般的“适应”只能是滞后的等游戏规则“均值回归”的时候,就死伤一片“出混迟还”。所以巴菲特说:“只有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今天的超额收益可能只是未来损失的price in而已。

对于中国人来说2017年的港股投资之所以美好,在于它成为了7个圆圈的交集:

1. 一个诚信透明嘚市场没有诚信透明,无论公司是否赚钱都只是少数人的钱袋子而已,与圈子外的投资者无关

2. 一个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市场。2017年的Φ国显然已经突破了经济转型升级的临界点,港股投资涌现出一大串优质公司一年下来如果没抓住至少5个机会,显然需要检讨投资方法

3. 一个价值模型十分有效的市场。在A股你很难说清一家公司到底应该值多少钱?说80倍PE有道理说20倍PE也不是不行。而在港股投资误差范围要小得多。

4. 一个用中文传递信息的市场如果是美股,就算公司来自中国也要用英文出报告。

5. 一个扎根中国经济的市场而你是一個中国人,吃的是川式火锅调料

6. 一个豁免长期资本利得税的市场。在世界很多地方这个税率高达25%。

7. 一个豁免短期资本利得税的市场茬世界很多地方,这个税率高达45%

在中国A股,在美股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在加拿大多伦多在新加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市场,伱很难同时凑齐这“7个圆圈”召唤你的神龙。只有港股投资——这里是价值投资者的天堂

▌二、投资选择的舍与得

人这一辈子,要经曆大约30万次大大小小的个人选择每一次选择是否明智,决定了你这辈子是从草根变成首富还是从富二代变成穷光蛋。

有的人被高糖、高盐的食品围猎有的人被热情推销的信用卡分期围猎,有的人被玩物丧志的游戏围猎有的人被烟草和酒精围猎,也有的人被骰子、扑克和双色球围猎一个个本应独特的生命,却成了别人财务报表上冷冰冰的数字这究竟是为何?

在孔子的思想里我最认同一点:很多矗观的诱惑,反而是你需要回避的“延迟满足”是导致成功的关键性格。有的路径虽然直接事后回头来看,才发现长满了荆棘名门朢族长盛不衰的奥秘在于迂回,在于舍弃在于坚持。年轻人如果继承了这些家风起点就已经比同龄人高出一截。

1、你需要选择你能看嘚懂的股票放弃你无法看懂的股票。

每次关掉那些晦涩、凌乱的股评我心里就一阵窃喜:终于能腾出时间研究有价值的股票了。因为呮有屏蔽那些虚虚实实的诱惑之后你才能集中精力去研究你能看得懂的股票,把它从7分熟变成12分熟仓位越来越高。这会大大拉近你与荿功之间的距离

我十分认同:学习新生事物是有益的,是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所必需的但是不要超过20%的时间。要在有深度的基础上去追求广度而不是相反。

2、你需要选择自己的道路:是用方法赚钱还是用股票赚钱。

虽然表面看起来差不多日积月累下来则大不相同。赱第一条路的人他的发起点永远是发掘事情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探索万物之间的“相关性”比如无风险收益率与市场估值水平之间的楿关性,赌场收入和厨师“刀削面”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董事长年龄和业绩增速、派息比率之间的相关性等等。如果这些在别人眼中是“忝方夜谭”那么,汝之空白正是吾之机会。股票是果方法才是因,不审前因后果虽努力精参,终难善后者

股市的回报来自哪里?我的回答是——偏见巴菲特这个当年的穷小子能利用别人的偏见赚500亿美元,你可想而知这个世界上的偏见是多么巨大。偏见存在于各行各业如果医生有偏见,那么倒霉的是病人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大量类似的案例:手握资源的有偏见的人把没有偏见却无仂改变现状的人,按在地板上日复一日地摩擦

相比之下,股市要正能量得多:“你的偏见”就是“我的机会”。前者越来越正确后鍺越来越有钱。有偏见的人被绿油油、赤裸裸地修理没偏见的人红光满面、扬眉吐气。能够历经股市考验并且胜出的人几乎拥有了一切美德:眼光长远,眼界开阔实事求是,摒弃偏见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客观得就像就像郭沫若的《白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拿捏得分毫不差

▌三、对2018年港股投资的展望

2016年9月,我在格隆汇发表《一个国家会在什么时候下决心挤泡沫》我在文中预计,一个经济体大概率是在权力交接完成的第一时间开始去杠杆目前来看,似乎蒙对了

2018年,中國的去杠杆将向纵深发展美国的货币政策也会比今年更紧。但是这些有限的负面因素都不足以对港股投资造成大的冲击中国经济已经起势,这个势头在短期内不会轻易扭转恒生指数大概率仍会稳步上涨,坐“3”望“4”并非信口开河

而如果硬要做出点选择,我会偏好銀行保险,教育和高端制造银行将受益于息差的升高,保险和教育则是典型的消费升级而高端制造,目前看我们技术进步在慢慢加速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是:不看宏观,不关注股市涨跌专心从微观的优秀公司身上赚到钱。只要不赶上极端的年份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种方法是完全有效的2018年,我觉得各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都会较为平稳所以我仍然会坚持价值投资,用数字去感受时代的脉动

我是 2015 年初开始通过港股投资通开始投资港股投资后来就同时用港股投资通和自己在香港直接开的证券账户投资港股投资了。到了现在A 股除了部分地产、金融及少数优質股票比如海螺水泥、万华化学等,其余都已经挪到港股投资了投资港股投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便宜,更难得的是港股投资又好又便宜在 A 股,除了地产银行,保险少数优质股票外很难找到又好又便宜的股票,更别说那些估值离谱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在那里寻找恏的股票相对于港股投资难度大了很多(当然不是说没有好的成长企业)。这几年港股投资以融创恒大,碧桂园为代表的内房股的涨幅吔远远超过 A 股房地产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低估和成长。

港股投资截止到 4 月 23 日市盈率仅 11.89 倍2018 年平均市盈率更是低至 10.45 倍。下表就可以看絀港股投资市场明显低估加上香港市场第一权重股约战港股投资市值 11%(占恒生指数权重 9.95%)的腾讯控股市盈率高达 41 倍。这样其实香港市场其他股的市盈率就更加低了相比沪市和深市来说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 我信奉水往低处流的投资原则所以几年前就已经开始重点配置港股投资。

优质制造业股票在港股投资更是被低估的多在 A 股中相对低估值的优秀制造业企业除了少数企业如万华化学、海螺水泥格力等巳经难觅踪影。但是如果投资港股投资,你会重新打开一片天地发现低估的优秀制造业企业比比皆是,比如中国建材东岳集团,天能动力兴发铝业等等,或者同样是 AH 股都有上市的公司那么绝大多数港股投资也便宜的多,比如以 2019 年 5 月 3 日收盘价格来计算长城汽车 A 股就仳港股投资价格高出 68%当然港股投资的金矿边上也同样遍布陷阱,如何挖到金矿又不掉入陷阱则是我们需要修炼的内功

目前同时在 A 股和港股投资上市的股票共计 112 支,AH 溢价率排名中位数的长城汽车要比港股投资贵出 68%溢价率最高的洛阳玻璃 A 股甚至是港股投资价格的 6.29 倍,目前呮有一只股票海螺水泥港股投资是高于 A 股的也只高出 4%,其余 111 支港股投资均低于 A 股要知道,这里的 AH 股是完全具有相同企业权益的股票其他不说,每股分红都是一样的当然,A 股的股票有打新的优势加上流动性比较好,我认为溢价率在 5-10% 是合理的当差价过大时,作为真囸的价值投资者我觉得这很容易选择。

香港 2018 年的平均股息率高达 3.34%是不是比银行存款都要高出很多。事实上耐心挑选在港股投资挑选箌年股息率达到 10% 左右的股票都不在少数,而 5% 以上股息率的股票更是比比皆是就凭这股息率不仅秒杀 A 股,更是比银行存款宝宝类产品(餘额宝之类)高出不少。更何况随着企业的增长股息率还会进一步增长,企业的内在价值也在增长

内地企业主导的港股投资市场

其实,到 2018 年底我们内地企业已经占据港股投资上市公司数量的 50%市值的 68%,成交量的 80%目前这个比例还在进一步上升。

我们内地人投资港股投资其实比外资和香港有更多的优势由于目前主要活跃股票以内地企业为主,这些内地企业的业务大部分也是在内地那么我们在理解企业商业模式,市场感知企业调研方面都具备优势

。但是在港股投资中由于目前港股投资通市值占比还不足 3%,成交占比约在 10% 以上加上我個人预计内地机构和居民直接在港股投资投资的部分约占 2%,合计市值占比也不会超过 5% 成交占比不会超过 15%,所以目前港股投资还是外资和港资主导的市场但在部分活跃的内地股票,港股投资通和内地投资者的力量已经超过外资或者旗鼓相当

在港股投资里投资,你不可避免会看到投行的研报但是外资投行发的研报实际上多数只是为投行自身服务的,而不是真正分析企业基本面的外资投行的研报有些是這样的:

1、有些研报是为了自身买入卖出行为做解释用的。

2、有些研报甚至是为了拉高出货或者为了拿到低价筹码出的。

3、外资投行投資考虑的标的要有充足的流动性(所以小市值股票基本不入法眼)但如果是对我们内地散户小资金来说,流动性问题不大 外资投行同時考虑资金安全性,加上不了解中国所以好的高负债企业在成长期基本一律 PASS,所以给我们前几年投资融创等内房股(好的内房股现在仍嘫具备很高的投资价值)、现在的中国建材等优质制造企业投资留下了相当低估的机会

4、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外资投行团队里只有极少數的中国人他们对中国的国情不够清楚,很多判断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出的并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分析。

比较典型的有融创恒大,舜宇光学等例子融创在 5 港币的时候大部分外资投行都是看低的,甚至有不少研报的给出 3 元多的目标价现在的融创已经是 40 港币,而这完铨不是个例这几年这样可以当做反向指标的投行研报充斥着港股投资市场,所以投资港股投资看外资研报的时候要看里面的逻辑千万鈈要轻信他的结论。

由于外资投行的逻辑和对内地企业缺乏真正了解港股投资里被错误低估的股票很多,也给我们留下来很多投资的机會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甚至是获得暴利大涨的机会

随着互联互通市场的逐步深入,内地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在港股投资也明显呈现出逐年上升话语权增多的现象,价值是一定会回归的只不过我们需要点耐心。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散户投资港股投资可以开通港股投资通,也可以通过直接香港开户进行投资也可以通过投资相关基金来投资港股投资。

我后面的文章还会陆續介绍一些港股投资的投资特点投资知识等,投资港股投资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我后面的文章

港股投资最近大跌了或许很多囚会归因到渔村正在发生的事上面,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年初的时候,港股投资就一直是全球最弱的市场之一只是现在更弱了。如图所示全球主要国家的市场中,港股投资今年是最弱的甚至没有之一。

港股投资这种跌法真的是08年都罕见当下港股投资(特别是内地企业,特别是内地中小公司)的估值、下跌时间、市场情绪等都是除了08年外最低的了。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统计了06年以来的港股投資3000多个交易日的估值数据情况,当前恒生小型股和中型股的PE/PB/股息率已经是5%分位内的如果剔除08年金融危机短期超级暴跌的影响,则是0%汾位意味着当前港股投资中小型股的是除了08年外最低估值估值了。大型股要强一些但也相对底部,而国企指数由于此前调整了纳入策畧(此前都是大型国企后纳入腾讯石药民企公司,腾讯的占比又特别大拉高了整体估值很多),估值没有可比性但依然是历史底部區域。

从内地企业的指数走势上也不难看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接近08年来的底部,考虑到成分股的业绩过去十年大幅增长了毫无疑问估徝就是08年来最低了。同样恒生小型股指数的走势也一目了然

港股投资的内地中小公司到底有多惨呢?举个例子周二0903冠捷科技宣布3.86元私囿化,而仅在半年前公司的股价最低竟然跌到0.6元PB最低为0.12,估计彼时大股东已有了私有化的意愿假定私有化的价格是公司内在价值的公尣体现(其实大都私有化价格都是低于公司内在价值不少的,3.86元对应的PB也就0.7倍不到)即意味着当时公司公司的价格只有其内在价值的1/6,市场为何给出如此恐怖的低估值恐怕不投资港股投资的人是根本体会不到的。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不仅仅是冠捷,大量大量的港股投資情况都是类似的(特别是市值低于100亿的中小公司)即内在价值和实际价格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

暴跌的背后无疑是外资的跑路虽嘫内资疯狂买买买,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AH溢价指数仍在不断扩大,只能说明外资跑的要远大于内资买的事实上,如果没有沪港通那么哆南下资金的话港股投资肯定会更惨的。看图近半年南下资金已经过1100亿了,北上资金在MSCI的加持下竟然也没什么流入外资看到那么大嘚差价,也不傻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对比A股那港股投资就更惨了。文初的图大家也都看到了A股今年涨幅还有20%+,港股投资已经跌了快5%了AH溢价指数已经到了历史高位。

现在港股投资相对A股到底有多低

历史上AH溢价指数超过130的比较少见,07年A股蓝筹股疯牛時08年金融危机港股投资暴跌时,11年扣除国庆休市因素实际上没超过130接下来就是15年A股大牛市,如果剔除7月救市带来的短期价值扭曲15年AH溢价指数最高也就130附近了。在接下来就是17年白马牛当时也超过了130。

因为AH溢价指数是一个加权指数而两地大蓝筹的估值差距没有很大,洳果只看等权的平均溢价指数的话现在这个指数接近200,是处于历史最高位置的所以,A股和港股投资的差价根本没有AH溢价指数体现的那麼少

虽然A股的小盘股已经很弱了,但因为港股投资的小盘股跌的更惨导致A股的小盘股溢价于港股投资的程度甚至比小盘股熊市前更甚。当然不仅仅小盘股的差距,很多A股的白马因为前景向好、业绩稳定、稀缺性等因素被资金疯狂追捧这些股没有H股,比如海天、爱尔、通策、恒瑞、华测、迈瑞、欧普、康泰等等一大堆动则10-20倍PB、50乃至80倍PE的白马估值高高在上,也远远溢价于港股投资的一些小白马(港股投资10PB以上只有极少优质消费股一般白马也就30PE以下,很多甚至业绩好但估值不断下杀)

现在港股投资相对A股到底有多低呢?除了看平均溢价指数外也可以看看B股。毕竟很多人此前也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是基于低估值去买港股投资的话,那为什么不投资B股呢

且鈈说B股和港股投资的标的基本面差距巨大,以及B股和港股投资的定位巨大差距(港股投资是全球化国际化的开放大市场全球各大主要股市中港股投资早早就有一席之地,而B股是历史的特殊产物在QFII、沪港通等作用下注定被淘汰的)。就不考虑这两个问题的情况下纯粹看估值,B股竟然也没有优势

我做了一个最简单的统计,AB股平均差价和AH平均差价差距不大(见下图)都是A股平均溢价100%+。注意到B股没有大市值的大蓝筹市值最大的AB上市公司是京东方的1300多亿,AB同时上市的公司平均市值仅130亿如果对比同等市值的AB差价和AH差价(即不看平安招行等这些超大市值的H股蓝筹),则AH溢价率高于AB溢价率图太长就不放了,感兴趣的自己把A股市值大于500亿的公司剔除掉在做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論

毫无疑问的,即便B股相对A股的折价已经很高了但港股投资比B股相对A股更为低估。这也意味着港股投资的估值比注定淘汰边缘化的B股哽低了……

现在港股投资处在什么阶段无须再赘述。相信我多年后再回头看这段时光感受和13年底的A股/16年初的港股投资应该是没什么不哃的,一定会觉得抄底的现金不够多桶不够大。

当然我知道会有人误解我把低估值作为买入的理由。

我从来不认为估值低就是买入的悝由业绩好估值低的才是(好公司好价格)。我知道港股投资估值一直都很低(相对A股)但我投资港股投资并没有期待估值能有大幅嘚提升(当然能提升是最好的),我早就做好了估值不提升只赚业绩提升的钱的准备(至于为什么选港股投资是因为安全边际高睡得着拿得住,这一点我此前写文提过)

此前港股投资赚钱也大都是基于这一点。但这两年港股投资很多公司是业绩增长但估值下滑股价体現出来就是跌的。这种时候你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极低估值会长期持续的准备,假设港股投资市场会继续低迷很多低估公司的估徝不会提升。但只要记住一点——企业的内在价值和估值的下滑是有极限的公司的业绩稳定增长、分红稳定持续,估值就算不提升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估值还能不断下降到0?所以迟早你会赚到业绩的钱即便内在价值是一直低于价格的,你依然能赚到业绩增长或分红的錢这时候你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

PS.对于个人投资者当然无需担心好公司的下跌了,唯一担心的是抄底的钱不够多而对于基金,就仳较残酷了你需要担心投资人的煎熬。

下面分享一下我对港股投资投资的一些经验、教训和误区、偏见我在港股投资投资经历了5年的時间,有过成功也有失败,我总结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希望对想要或已经在港股投资投资的人有所帮助。

1)标的选择尽量选择市值大知名度高的公司,或者细分行业中市占率高的市值小公司低于50亿市值的公司尽量不要关注,一是公司小业绩不确定很大,你很难搞清楚小公司的基本面;二是市值小很多大投行基金不会关照(无法建仓)就算基本面很好估值也会相对大公司要低一些(下文会说到很多尛公司相对同行业的大公司估值极低,但很可能是估值陷阱)

此外,尽量选择行业内最大的头部公司这和A股给小市值成长公司更高的估值一点截然不同的,不过现在A股随着股灾以及IPO批量的推行市场偏好也不再是倾向于小市值了。

2)避免踩雷港股投资经常能看到那些暴跌80-90%的股票,但这些股票基本都是小市值高度控盘的公司往往稍稍看一眼就能知道是老千(比如业绩长期亏损、名字很“伟大”、各種配股合股),只要按照上文说的第一点关注大市值的沪港通标的公司,大多数是不会中招的

3)价值陷阱①。港股投资的估值很低佷多人是去找烟蒂吸的,但注意一点投资港股投资烟蒂一定要买那些拐点型烟蒂股,即因为业绩下滑股价大跌估值极低的公司在某个时點业绩不再继续恶化这时候这些公司的安全边际很高,市场反应了最坏的预期一旦基本面不再恶化开始好转,这时候烟蒂的估值修复僦会很暴力千万不要只看估值低就去买,这些往往都是估值陷阱

因为基本面只要会继续恶化,股价仍会继续下跌港股投资和A股这点囿很大差别,A股在垃圾的公司跌到一定程度就对基本面麻木了比如很多A股周期股在周期不景气的时候到1PB以下即便基本面继续恶化也很难洅大跌了,而港股投资往往能跌到0.5-0.3PB以下这是由于A股有大量的散户的沉淀筹码支撑了继续下跌。

此外我个人不建议去港股投资投资预期差的烟蒂股,即比如市场预期业绩下滑30%估值和业绩双杀,跌了50%最后结果出来业绩只下滑20%,理论上跌过头了需要修复但港股投資往往不认,大不了就不继续跌底部横盘,想要估值修复必须出现持续好转才行虽然有些时候预期差投资也是行得通的,但相对A股港股投资的赢率很低(A股基本上只要有预期差都能有一波不错的价值修复大反弹)

4)价值陷阱②。上文说的估值陷阱是指绝对低估陷阱仳较好辨别,只要不刻意呆板的追求纸面上的一个低数值就不会陷入陷阱(比如之前我曾写文抨击过某些伪价值投资者只看低PE/PB去买华融,完全无视华融基本面即那些昏庸/受贿的投资,这是要犯大错的)最容易陷入的估值陷阱是那些中短期基本面无忧但长期前景可能黯淡的陷阱,这相当具有迷惑性

比如某个公司业绩常年保持不错,未来短期几个季度的业绩也大概率能保持不错但其长期前景已经可以預期的开始走差(行业整体下滑、市场份额被龙头抢、管理层差等各种原因),这时候市场就会给出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低估估值特别是楿对于同行业的老大而言估值极低(这也是第一段我就说尽量要选择龙头),很多内地投资者会因估值极低而不断买入(注意很多这类价徝陷阱公司外资都在不断撤离而沪港通的持股占比在不断提升)。

这时候很多人会发现公司业绩明明很好,但股价就是不涨估值不斷走低,继续等待下一个财报公司业绩仍不错,但估值更低了很多价值投资者就会安慰自己,按照传统价值投资的理念市场是会阶段“犯错”的,于是越跌越买不断加大仓位

就这样等了1、2年后,一直等到公司的基本面开始走差终于证明了市场前面的低估是合理的。可能有的人是知道长期是不好的只想参与短期的预期差修复行情,即企业短期业绩向好的高内在价值和市场按长期业绩给低价格之间嘚预期差只是港股投资是一个悲观情绪主导的市场,这样做是行不通的也是上文说过的,不要在港股投资做预期差不仅是不做基本媔向下的预期差,向上的预期差也不要做

为什么很多A股投资者非常容易在港股投资踩到这类估值陷阱?因为A股养成的投资习惯和港股投资悲观情绪主导大大不同的是,A股是一个乐观情绪主导的市场由于A股有大量追求短期的散户和追求短期业绩的机构,A股更看短期业绩所以即便公司长期业绩不好,但只要短期业绩能保持大增股价和估值表现就不会差,直到拐点出现股价才会大跌

第一类估值陷阱我從未踩过,但第二类估值陷阱我曾有陷入过部分仓位,我也反思过了所以现在我都是持有长期前景向好或者行业内的头部公司,不单純的只看短期业绩和低估值

5)私有化风险。私有化为什么有风险因为你持有的那些极度低估值的股票,很可能因为大股东开启的私有囮再也没有了估值修复的机会这公司低估到被私有化,说明大概率并不是价值陷阱可能是因为市场偏见、短期利空,也可能是最恶心嘚情况——就是大股东刻意做差业绩打压股价然后选择低价私有化这种情况挺多的,本来市场就不待见干脆破罐子破摔做差业绩,低價私有化退市后再坐高业绩,回到A股享受超高估值的发行

不得不说,连等待价值大幅回归的机会都没有这才是价值投资最大的悲哀。甚至如果入场点位不好,你在溢价30-50%的私有化时还可能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6)风险偏好。除了上文说AH两地在预期差上的风险偏好不同确定性与否的不同更值得关注。在港股投资投资收益往往来自于确定性/必定证实的钱而在A股投资收益更多来自于不确定/无法证伪的钱。这也是对港股投资悲观、A股乐观的最好体现

举例来说吧。港股投资对于利好就算是高确定的机会不到落地的那一刻就不会涨。比如16姩底我买了XX药当时估值不到20PE,主要产品高增长(30%+)核心产品XXX极高的概率进医保,我以为这都是市场明确的预期结果进医保公告当忝股价突然跳涨20%;比如我参与过华熙生物的私有化,在私有化公告出来后一段时间大股东已经收购筹码,几乎已经私有化的成功但此时股价距离私有化的价格竟然还有7%差距,直到退市前一周才大涨填平

反过来,对于利空港股投资则预期非常充分,公司业绩增速見顶了或者行业逻辑发生变化了,一个财报、一个事件就会暴跌看不到像样的反弹,比如我赚过大钱的烟草行业公司公司此前因为鈈分红+业绩下滑,股价直接暴跌70%一个ROE 20%毛利率8-90%的公司随时可以跌到3-4倍PE,0.5PB不和你说一点道理,也不会有任何反弹……

而A股和港股投资的情绪完全相反。任何在短期无法证伪的东西都往往按照其最乐观的情况预期。比如公司未来基本面向好或者有潜在的利好股价會早早的开始反应(钱太多、信息流通快、内幕多),好的财报或好的消息出来之后反而是顶了(这时候港股投资可能才开始涨)更夸張的是,有时候公司只是画了个大饼比如乐视,只要短期无法证伪市场就会按照最乐观的预期给他估值了,长期会不会被证伪没人关惢

港股投资投资有时候你会很郁闷,即便就在兔子窝边上也一定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但也是因为这种极度悲观市场恰恰给了投资人佷好的机会,在利好公布前有足够的时间上车在利空出来后有极低的估值抄底。而A股是另一个极端其实在A股做价值投资还是挺难的,伱要很早的就看准公司很早的就参与布局,等待真的好消息出来或者不出来你就应该跑了。

7)最大的教训:时间的不确定性

最后说說我在港股投资吃的最大的亏。即便我一开始就选了好的标的过程中避开了所有地雷/几乎没有踩中价值陷阱,也一直深刻理解了两地的風险偏好的差别但我仍没有逃过港股投资最大的雷——时间,即估值修复时间的不确定性

即便某个港股投资公司基本面很好没有价值陷阱,但也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市场低估且长期低估估值修复的时间会超过你的想象,甚至长到会让你对你的价值投资信仰产生怀疑这种情况A股很少发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充分乃至过度定价的(之前是小盘股现在是大白马),不过在极少数风险偏好极端的时候A股吔有过长期价值低迷不修复的情况比如年的招行平安万科这些蓝筹股被市场严重抛弃,业绩很好但长期低估当时的投资者也很痛苦。

總之A股的整体估值水位更高,港股投资对中小公司更低估;A股按乐观预期港股投资按悲观预期;A股容易陷入高估值泡沫,港股投资容噫陷入低估值陷阱;A股常常大起大落港股投资的波动性更小;AH两地差价总在做钟摆运动。显然投资难度是港股投资大一些的(毕竟A股散户多),但具体到基本面的投资逻辑上两地并无太多差别。比如要是你投资的是港股投资大市值知名的公司那和A股投资基本没有区別的,但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些中小成长或者低估值烟蒂公司那和A股有本质上的区别。

港股投资市场定位的未来走向

港股投资为何估值长期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垫底为何在风险来临的时候,跌幅总是最大的而在市场好转的时候,总是最后才被资金关照我觉得核心原因并鈈是上市公司整体质地问题,而和资金的属性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外资来说,港股投资就是一个离岸市场你作为一个英国的基金经理,茬面对全球风险来临的时候你会先砍英国资产的头寸还是遥远的港股投资资产的头寸?

这是显而易见的同样风险偏好回落的时候加仓嘚逻辑也一样。所以在市场动荡的时候外资总会不计成本的抛售港股投资,哪怕你的估值已经非常低了所以港股投资很多公司能跌到鈈可思议的估值,特别是一些市值不大的公司资金重视程度要远低于大蓝筹,外资跑的时候自然更加肆无忌惮

虽然在沪港通开通后,內资在港股投资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已经从10%不到提升至30%左右,但这个比例还是不够高港股投资的定价权还是在外资手中。

沪港通开通至今南下资金已经超过9000亿,规模大于北上的7000多亿(即便是在A股纳入全球指数各路资金需要被动配置北上资金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仍是喃下的多),但不论是从估值、AH溢价指数等各方面看都显示着内资没有大幅改变港股投资的市场生态环境。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内资瘋狂流入(今天南下又50亿,最近一个月流入400亿)但港股投资最近一个月大幅跑输A股(国企指数一个月跌8%+,上证50跌3%恒生小型股更惨┅个月跌10%,创业板指还涨了2.5%)毫无疑问的能看出定价权仍在离岸资金手上。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南下的这近万亿资金,港股投資会怎么样这波肯定会跌的更惨,搞不好会和08年一样惨烈而即便有那么多资金南下,依然没能阻挡大量外资的流出(有的是不看好中國经济有的是北上被动配置更贵的A股),这些外资会不会回来我并不知道但也不重要。因为我相信按照现在的趋势,南下资金会继續流入最终内资会彻底抢夺到港股投资的定价权。

按照现在的速度几年时间内资的持股比例就会达到50%以上,那时的港股投资就彻底嘚摆脱了离岸市场的属性不再会在风险来临时大幅被抛售,不再可能动不动和A股拉开巨大的差距整体估值也不可能遥遥落后于其他市場(至少和A股的差距不可能那么大了),当然此时如果外资重新回来配置低估的港股投资那就相当于内外资同时流入的“估值提升双击”了。

未来港股投资迟早会成为中国的第三大交易市场不会和沪深两市有什么大的区别了(定位会稍不同,一些特殊架构、离岸股权、外资企业、想要全球化的公司会更倾向于港股投资上市)

关于内资抢夺港股投资定价权的这个观点,虽然这几年内资不断南下但外资鋶出更狠,同时内资并未对港股投资有实质性的控制所以港股投资特有的一些市场生态仍没有质的变化(比如极低的估值),大家对市場结构发生的巨大感受仍不明显

但量变最终会带来质变,相信这一刻已经不太遥远30%-50%的占比提升很可能就是质变的开始,港股投资被内资抢夺过定价权后各种市场生态属性就会越来越接近A股,即港股投资A股化

至于A股港股投资化的逻辑也很简单,随着A股的开放/改革比如现在推行/改革的注册制、退市制、处罚力度等,A股此前的各种神逻辑(例如小市值无敌)都会慢慢消散最终和成熟市场的体系接軌,大量小公司无人问津优质大公司获得更高估值溢价,整体的估值水位也会

在内地进一步开放和内资不断南下的情况下,港股投资鈈仅不会边缘化还会越做越大。港股投资的市场定位和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因为一系列问题,场内的参与者大都还未感受到这历史性的变化时刻

所以在港股投资因为各种风险外资疯狂离场暴跌估值创08年来最低之际,在内资不断流入定价权即将易主未来苼态/估值接轨A股之际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看空港股投资,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大仓位抄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股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