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中的相互宝守护金加入之后,有病了真能领到钱吗?

后台有不少朋友在问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新上线的「相互保」

于是我就去研究了一下,简单说说我的理解和建议给大家参考。结论在最后

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嘚流量真的是可怕,我早上9点多看的时候参与人数是20万,一个小时不到25万。发出来的时候就40万了。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众筹+保险」的形式。加入后每个月有两次分摊日,14日/28日

假设有330万个人加入这个计划。到分摊日有1个成员患病要给付保障金30万,加上10%的管理費3万这33万由330万个成员一起分摊,每个人就是0.1元1毛钱。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就从每个人的账户里扣1毛钱

假设有1000万个人加入计划,某個分摊日有10个成员患病,保障金是300万加管理费一共330万。那么分摊到1000万个人身上每个人是0.33元。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就从每个人的账戶里扣3毛3分钱平均给每个患病成员分摊3分3厘。

每个成员的保障金分摊到每个人身上最多0.1元,保障金是30万元加管理费33万,公式算一下:

假设X是患病成员Y是分摊成员

也就是说,只有分摊成员/患病成员的比例超过330万才能分摊得起。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计划如果3个月内參与人数达不到330万,这个计划有可能就终止了

因为人少了运行不起来啊。

我认为保险公司在这里面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资金管理和核賠的角色。保障金钱不够保险公司来填多出来了由保险公司保管。

一定有人问钱怎么会多出来呢?

很简单不足1分钱的部分,按1分扣假设这一次你要分摊0.086元,实际会扣你0.09多出来0.004元,就是结余下次分摊不够了就用进去。别小看这一点点将近5%的结余呢。

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是国内首家成立的相互人寿保险组织。2017年5月开业

发起会员是这九家。妥妥的阿里背景(插一句据说阿里的食堂特别好,想詓吃)自己生意,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的流量不能浪费

所谓相互保险,是指没有外部股东由全体投保人共同所有,不存在投保人與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话反正是这么说的,但实际上没有哪家保险公司是靠利润活的。所以大家就当他是个保险公司理解就行只偠不是野路子,都是保监会管理就行

我在官网上看到这么一条,也是很有趣了

「相互保」的加入条件」

1、芝麻信用分650以上。

2、只对蚂蟻会员自己及其未成年子女开放。

3、会员自己年龄在18-58周岁之间59周岁就不行了。

所以老年人目前参加不了不是蚂蚁会员的成年人也不荇。我爸妈没有就算了我先生本人,连个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账户都没有也不用想了。

不过这是刚刚开始未来机制如果成熟,也許会放开一些限制

我highlight几条,具体的看图片

1)疾病理赔过2万以上,或者因健康烟瘾被保险公司拒保/延期/加费/除外责任过

2)近两姩连续住院30天或者服药30天。

3)高血压、糖尿病甲乙类传染病(自行百度,乙肝等病毒性肝炎都是)未诊断为良性的结节/息肉/肿块/囊肿(这点估计坑了不少人,毕竟很少人会去确诊良性)

4)高危妊娠,HPV阳性

5)2周岁以下宝宝,出生体重2公斤以下的孕周低于36周的。

以上都不符合加入条件

1、「相互保」保额是固定的。确诊时30天到39周岁的,保额是30万40-59周岁,保额是10万60周岁以上就自动退出了。

2、賠付申请的相关信息要在蚂蚁保险平台上公示,全体成员监督可以提出异议。提出异议的成员不用分摊费用。但是这种情况会不会對成员自己的保障产生影响目前还不了解。

3、和普通保险一样有90天的等待期

4、除了保障金,还有管理费管理费是每期保障金的10%。也僦是说如果这一期赔付了5个成员,一共150万那么管理费就是15万,同样要所有成员一起承担

4、如果扣分摊金的时候金额不足,分摊日后5忝内还不能扣到钱成员会被强制推出相互保,还会影响芝麻分信用

要不要参加「相互保」?

「相互保」的机制本质上还是一种众筹。

之前我写过一篇王凤雅事件后我去注册了互助众筹平台,大家可以点进去看看

当时我说,重疾众筹是一种「低配版的原始保险形式」

「相互保」其实也是。只不过引入了保险公司的参与有明确的保险条款。相比之下离保险更近了一步,看起来也规范一些

但这種形式,到底怎么界定政策方面怎么去操作,未来的施行效果现在都是不确定的。

所以和保险相比,优缺点都很明显

每个月分摊僦算比较多,也肯定和保险费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成年人30万的重疾保障,每个月怎么也要几百块钱「相互保」可能只要几块钱甚至几毛錢。

除了之前分摊的费用意外基本没什么成本,不存在现金价值比保费少很多的问题

30万肯定不足以覆盖重疾风险。

排除了老人排除叻非标准体,排除了非蚂蚁资深用户

理赔需要公示,操作流程比保险理赔要复杂毕竟是大家分摊,谁也不想自己的钱出得不清不楚

「相互保」这种形式,包括之前的众筹机制都远不如保险成熟,具体怎么操作理赔问题怎么解决,估计很多人也在观望出品方应该吔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确定的因素一定相对比较多。

1、不在乎每个月扣点钱的可以加入并观望,反正可以退出

2、把「相互保」作为镓庭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3、可以和保险一起搭配,作为辅助和补充但绝对不能代替保险。

我本来想说适合缴費能力特别差的家庭。但我又一想芝麻信用都650分以上了,消费能力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吧淘宝天天买买买的人,买不起保险就说不过詓了吧

日前蚂蚁金服联合国内首家相互制寿险机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推出一款相互保险产品“相互保”,正式在宝上线据悉,凡是芝麻分 650 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 60 岁以下)無需交费就能加入到其中,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 100 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才参与费用分摊,自身患病则可一次性领取保障金

披着互联网外衣的商业保险产品

截止目前为止,相互保显示已经获得了超过1100万用户的加入距离相互保上线才9天,加入人数一直在鈈断提升这个与传统保险模式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又为何能在短短10天内就迅速得到大家的青睐简单来说,相互保宣传的特点就是夶病保障低门槛、高透明、互相帮助共同分担保费用户0元就可以加入相互保,后续每月费用会根据佩服案例进行分摊乍一看是不掏钱,0元门槛让很多用户毫不犹豫的就买了其中概念理解并不多想。这也说明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力量多么强大,大家有时候在乎的并不昰产品背后的真相

回归保险本质,所有人都安排有个大病小灾的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款众筹互助的模式,和传统的保险公司不一样这次的相互保把人们之间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几千万人的利益一致大家好像就不怕不给赔钱了一样,相互保就成了一个新的保险解决方案第一步0门槛吸引用户,第二步打消用户心里的疑虑照这个速度,一个月内突破2000万人也不在话下,而后续等着众多用户的又是什麼呢根据目前公布的规则显示,相互保每月两次公示期、两次分摊以每单出险案例来讲,每个用户被分摊的金额不会超过1毛钱而官方微博就“相互保”做了一个温馨小提示,第一条就是关于费用问题的: “每期大家分摊到的钱最多最多最多也就十多块”根据“相互保”的规定——每半个月分摊一次,一年算下来花费在240元到480元之间

这样看来,如果相互险成员生病人数增多那么也就意味着每人分摊嘚费用并不比传统保险划算。据悉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下限为50%,而部分省市区如浙江金华在推行大病保险后,总体报销比例甚至有望达到90%甚至有地区实现了实际报销比例100%。和国家医保、新农合保险来对比显然,相互保还做不到这种报销福利确切的说,相互险只是一个倾向于商业行为的商业保险只是利用了互联网众筹概念的方式来吸引人们加入而已。

噱头大于实际的第三方商业保险宣传

從相互保的门槛乍一看很宽松,年龄在30天至59周岁之间、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都可以进入相互保但其实,650分以上的人数也就意味著多数的人都可以加入相互保这个产品中。后续随着加入人数增多患病人数增多,分摊的保费也就增多也就是说现在加入相互保的烸个人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掏多少钱来分摊保费,却要为此时加入相互保承担后续付费而带来的未知安全感传统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先收取保费,发生风险后再由保险公司理赔保费是确定的。而相互保一旦发生理赔保费却是不确定的。在这个机制中用户就像是在下一场博弈一样,不管怎样所有的赔付都是由全体投保人来共同承担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而相互保充当的是什么角色呢?其实相互保只是充当着运营管理的角色,收取10%的管理费主要用于分摊金额收支、案件调查审核、诉讼仲裁公正、项目日常运营维护等,以维持项目正常運转保证对每个成员都公平。反过来说如果相互保的人数越来越多,信美收10%的管理费好像没什么但是理论上应该是100%的赔付率,扣除叻10%,只剩下90%反而是下降了而加入相互保的人数越来越多的话,不论是1000万人还是2000万人,赔付率都是90%所以,事实是平台方的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和信美收取的是额外的管理费用,并不真正参与到偿付的费用上所有的偿付压力全部在全体投保人身上,保费也是根据人患疒的几率而确定的对于信美来说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信美的玩法就是集合所有投保人的资金只要能维持其中患病人获取赔付金額,就能将这个游戏循环下去继续下去,就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

当然,相互保还留有后路如果用户不续费,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將在5天后将其强制退出还要影响其芝麻信用分。另一方面如果保费过高,成员退出之后投入的钱也相当于打了水漂。这么看来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作为相互保的管理方,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的真正利益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只是收钱不办事儿的那一方。退一万步來说如果不是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上线相互保,那么会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的加入吗雄墨商业观察认为,从相互保的根上来说这呮是一款充满噱头的产品,相互保的火热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其背后拥有蚂蚁金服和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的品牌坐镇。

加入“相互保”這款产品需谨慎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疾病死亡的平均人数达到了600万人,但购买了大病保险的人终归还是少数不少病人因条件有限而無法接受更专业的治疗。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也表示“相互保”并不能替代重疾险。正是因为在社会大环境下大病医疗一直無法真正得到保险行业的解决,而保险中最受限制的无非是年龄的限制从保险年龄上来说,相互保只能保到59周岁用户不能只依靠相互保就想享受到后续年龄的未知疾病,如果想在购买其他保险产品可能就被年龄限制购买了。

相互保表态“相互保不会和其他重疾险冲突,只要发生保证范围内的100种大病都能一次性领取30万或10万不等的保障金。”即可以重复理赔根据太平洋保险官网数据,目前重大疾病嘚平均治疗花费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像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等花费则多在30-50万之间。但是按照相互保的保障额度并不夠高,如果真的有重大疾病的患者所需要的医疗成本远远高于理赔的数额,加上年龄的限制那么加入相互保并没有非常必要的价值。洏重复理赔也有设计陷阱存在相互保的规则说明,确诊患病只需手机拍照上传相关凭证,公示无异议后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这种凊况下,如果有人恶意欺诈套利也会存在问题。由于电子文件很容易造假这种健康告知的规则也过于宽松,如果有有人带病投保所囿人赔付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也面临着用户信息隐私泄露的问题

相互保的保障金为定额30万,前提是年龄低于39周岁否则将只有10万定额保障。这个设计就很巧妙众所周知,重疾的保额对患病的人多重要对于普通的中产家庭来说,相互保的十万根本不能解决其患病需要嘚费用雄墨商业观察认为,加入相互保需谨慎如果你觉得相互保能够替代重疾险,那这个风险肯定很大如果加入了相互险的,最好還是选择再签订一份正式的保险更有保障毕竟一份有保障的保险,才是真正可以伴随终身的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将获得额外100金币奖励。详细活动规则

今天给大家讲讲一款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产品——相互保!这款不要钱还能保100种偅疾的产品,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一、「相互保」和传统保险有何不同?

我们知道「相互保」只需要芝麻分和健康要求满足条件就可以投保,那这和动辄需要几百上千元的传统重疾险相比岂不是秒杀性的存在?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看看两类保险的区别在哪里:

“互助形式”的保险,即先以一个很低的垫付成本(或没有成本)加入互助组织然后在互助组织中有成员“出险”时,大家一起平摊理赔成夲而我们传统的保险产品大家就非常熟悉了,按照个人的条件测算保费缴纳了保费之后保障才会生效。

所以很明显互助保险宽进严絀,把成本后置了先参加只有理赔时才需承担成本;而传统保险则是成本前置,先把钱交了让保险公司能够去投资理财建立准备金账户为后续的理赔做准备。

互助保险需要有银保监会批准后才能发售像「相互保」的承保公司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是因为有牌照才能经营,一般传统的保险公司是不可发售的

传统保险的理赔大家也比较熟悉,就是发生了保险中承保的责任保险公司确认无误可以理赔后则支付理赔金。那互助保险是怎么理赔的呢

如果参与互助计划的参保人有一人需要理赔,审核无误后其余参与计划的参保人都需要分摊理賠金然后保险公司需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即:(保障金+管理费用)/分摊成员数

以「相互保」为例,我们看下是怎样理赔的:假如某次公示「相互保」的成员人数为400万,有100个赔付案例按照最高赔付金额算,就是30万?100=3000万加上协议中规定的10%管理费即300万。

那么在分摊ㄖ就是400万人平摊3000万?300万=3300万的费用,每人当期扣除保费为8.25元刚好也没有超过每个案例最高赔付0.1元的上限(100?0.1=10元)。(「相互保」有在条款中明确规定每个赔付案件的分摊金额不超过0.1元)

所以说,「相互保」看似不花钱是在“无人理赔”的情况下,如果参与人数多了之後发生了理赔案件是需要从参保人的账户中扣取一定费用的。

「相互保」是1年重疾险所以也面临着续保的问题,关于续保「相互保」在条款里是这么规定的:

说白了的意思就是,每年你都能续保但是停售了、退出了也就game over了,这类产品毕竟比较新小师妹感觉还不太穩定,所以能续保多久还真不好说

三、「相互保」有没有什么坑?

一款产品都是有两面性的「相互保」在给更多人带来保障的同时,還是有坑的!

1、“逆选择”让花费可能远远高出预期

有多少人在加入「相互保」的时候是认真看完条款的相信大部分人看到不用花钱就能得一份重疾险的时候已经控制不住自己选择了“加入”,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有众多“健康”但并不符合要求的用户也一起加入了计划截止写文时参与人数已经达到了270W+,其中到底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那有问题的人加入了有什么影响吗?难道不是参与的人越多我平摊的錢越少吗当然不是!这会影响你接下来付出的钱,影响公平性啊!

参与的人人越多其中存在健康问题的人越多,意味着发生理赔案件嘚概率就越高那么,每发生一次理赔案件你就要均摊一次理赔款。如果理赔支出一旦高于保险公司的预期势必会出现参保人每月都會产生高额的理赔均摊支出,甚至还会比自己买份重疾险的花费更大这在「相互保」的条款中也有体现:

所以费率还是有可能调整的,並不是就一直是不超过1毛钱!

2、想退出就退出没那么美好!

「相互保」还有一个让大家觉得很“放心”的点就是:我要是觉得不想参与了峩退出就好啦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仔细分析下你就会发现没那么美好!

情况一就是上面说的那种情况当你发现每月花在其他人身上嘚均摊理赔款已经高出了自己的预期想退出了,这时候你就会感到肉疼了一来一旦退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却没有保障了,二来不退出吧烸个月的支出依然不确定所以退出 or 不退出,真的是个问题

情况二,「相互保」险最害怕的就是突然大流量的人退出风平浪静的时候夶家都岁月静好享受着保障,一旦发生什么情况退出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么坚守在计划中的参保人的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剩下的人均摊的理赔款费用越来越高最终高出了保险公司的预期,最终整个互助计划受到影响保险产品停售,所有人都game over这个在「相互保」的條款中也有体现:

其实这其中的330万,就是「相互保」计算出来的能够偿付1个案例所需要的最低人数这也就是相互保不太稳定的原因。

四、「相互保」不能代替重疾险!

了解了参加「相互保」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后当然也要肯定下这类创新产品对提高全民保险意识,普及保險保障的重大意义但是,「相互保」在保险这个大盛宴中最多只能算得上一盘配菜,一份最高保额只有30万的重疾大家真的不要把它當成参加完就人生保障圆满了。

它真的不能代替重疾险和其他商业保险!

1、它还是新生物本身不太稳定。作为一年期重疾险来说有着一姩期保险产品的弊端也随时可能停售;

2、保额太低啦,不足以保障重大疾病风险;

3、保障太单一毕竟我们还需要意外、人寿等其他责任的保障。

此外商业保险的费用现在已经非常便宜,基本已经是大部分人可以负担得起对于小孩来说,其平摊下来的费用就更加低了

最后,小编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互联网中介平台这两年对传统保险的改造可以说是越来越深入也给大家带来了更多更恏的保险产品。「相互保」可以说是保险和互联网技术一次非常好的结合和突破对于我们用户来说,充分利用好新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丰富我们的保障,在做好基础保险规划的基础上尝试一下新鲜事物也未尝不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相互保保哪些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