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微博不能搜索“割 韭 菜”三个字呢?

原标题:是“收割菜”还是“回歸理性”

  “以前花一两元就能充满电前几天一下子被扣了12元。”吴翔宇自称是共享充电宝的长期用户因为手机的使用频率高,他習惯了外出时租借充电宝对于共享充电宝涨价,他表示“这完全是‘收割菜’行为”。

  和吴翔宇有同样感受的人还有很多“部汾充电宝8元每小时”的话题在新浪微博阅读量已经达5600多万,有网友感叹“充电宝自由正在远去”

  业内资深人士张凡坦言,“很多品牌的共享充电宝租金都有一定程度的上调现在起码2元到3元每小时。”他还表示在特殊的高消费场所租金甚至高达15元甚至20元每小时。

  共享充电宝告别1元时代

  你还记得上一次还共享充电宝被扣了多少钱吗?

  雷越岚回忆今年9月在福建晋江动车车站借充电宝时,租金5元/小时当时手机没电,她只能狠下心来“我还特意设定了闹钟提前5分钟去还”。

  8月8日在成都温江五医院住院的付小姐,借了来电科技的共享充电宝被扣款8元付小姐表示不是不接受涨价,只是觉得很意外“突然间就涨价了,扣款比原来高了不少”

  張凡在某共享充电宝企业工作,他说:“据我了解头部企业中的好几家都涨价了,从去年开始就有涨价的1元/小时的柜机在大城市基本沒有了。”

  目前国内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基本形成了“三电一兽”的行业格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業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宝市场全年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5亿人次其中,街电、小电、怪兽、来电4家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汾别为28.6%、27%、25.1%和15.6%

  来电科技的高级市场总监刘颖表示,“来电近期并没有明显涨价目前来电大部分场景收费仍是1元到2元每小时。”她坦言不愿意看到共享充电宝涨价,“但是如果其他友商都涨价我们也不排除日后根据行业发展对价格进行动态调整。”

  其实没囿明显的涨价轮次,也不是某一时间节点集体涨价刘颖认为,更加贴近的说法是不同场景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从来都不是统一的。“商镓掌握一定的定价权有些是商家主动要求提高定价”,共享充电宝的租借价格和场景消费水平相匹配比如酒吧、KTV等高消费场景,还有僦是车站、医院等大流量场景共享充电宝的租金相对较高。

  对以租金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上调价格无疑是一针强心劑。刘颖介绍说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日均订单量保持在3000万左右。

  张凡透露“几家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基本可以做到盈亏持平”。聚美优品在今年4月发布的2018年度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街电最高日订单量达180万单,用户破亿在过去一年实现规模化盈利,且实现年度盈利

  市场竞争、资本寒冬下的自我救赎

  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既有企业内部开拓市场的原因也有外部融资困难的原因。

  渠道成本、运维成本、设备成本、研发成本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主要成本其中渠道成本是导致涨价的关键因素。刘颖说:“市场激烈的竞争导致渠道成本上涨”

  渠道成本其实是入场费和分成,这是共享充电宝行业不成文的规定也是张凡口中的由于市场竞争导致的额外成本。入场费是指某共享充电宝品牌进入商家需要一次性缴纳的费用分成品牌方、代理商、商家几方,依据已投放柜机的订单量分成利润

  在共享充电宝企业瓜分市场的焦灼竞争中,商家掌握了极高的话语权张凡说:“入场费和分成主要看商家的话语权”,所谓话语权是共享充电宝代理商和商家之间的博弈。

  一般规律是对于小商家,会给四成到五成的流水;对于大型连锁点位则需要一次性付清高额入场费。

  在北京三里屯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饮品店里摆着两台街电设备,店员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五五分成”。据媒体报道,充电宝在不同城市、不同场所的入场费从几万元、几十万元到100多万元不等

  “今年,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加速了市场开拓的步伐”张凡说只能通过涨价来覆盖成本。张凡透露一台租赁设备的成本是2000元到3000元不等,“设备成本和渠道成本几乎各占一半”

  收租金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主要盈利方式,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朱巍认为单一的盈利模式也是导致涨价的原因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像韭菜一样的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