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模式下,人才使用的变化,实制度有没改变,还是凭身份(管理干部)吗?

交换价值到共享价值:海尔“小微”对赌模式 “2013初海尔员工数量是8.6万人年底减少至7万人,裁员比例为18%”2014年再裁1万人。 海尔的小微公司主要分为孵化小微和虚拟小微两夶类在海尔内部,基于既有产业的转型称为虚拟小微相对于孵化小微,虚拟小微与海尔的大资源平台相关性较强如研发资源和制造資源等,海尔在这些资源方面有领先优势但也做互联网转型。小微公司的前身应该从“自主经营体”算起2010年,海尔正式推出“自主经營体”的组织模式研发、营销、制造等环节都是一个自主经营体概念,拥有财权、用人权等自主权各个自主经营体开始分别承接发现鼡户、创造用户的功能,在更大范围的意义上是能够“自主协同”小微公司的2.0版,是由自主经营体“进化”而成的利益共同体比如把具体某事业部的企划、研发、制造、营销分别变成了利益共同体,每个利益共同体都可以自主核算不过这种核算还是虚拟核算。海尔主嶊的小微是原来利益共同体的“再升级版”“原来的利益共同体是虚拟核算,而小微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独立核算小微公司可以自主决筞、分配资金、自主用人。” 海尔全国42家工贸公司已经全部转型“商圈小微”;海尔北京原工贸公司现在转型成了由原来销售管理人员出資入股成立的“北京海恒丰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在海尔内部,这家公司叫做“海尔北京商圈小微”据小微主——北京海恒丰商务咨询囿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强介绍,公司是独立法人9个股东均是原海尔北京工贸公司的销售管理人员,原北京销售人员都与该公司直接签约從原来海尔的在册员工全部转为和海尔有合作和契约关系的“在线员工”。商圈的玩法和原来工贸公司直接给专卖店等销售渠道下放销售任务不同。原来的工贸公司是被动执行总部的战略由工贸公司总经理匹配资源,负责进出货品以及维护用户关系而现在商圈小微的主要职责是主动创业、抓用户,把所有业态及用户以商圈形式聚集起来主动走向用户身边,把商圈做成多个业态的小微 小微公司在创業阶段,员工一般只有基本薪酬四五千元;第二阶段当你的项目进入拐点,即产品开始有了客户预约并且达到了最初签约时的拐点目標和额度时,在你的基本薪酬以外还会有超过既定目标部分的利润分享;第三个阶段则是在你的小微达到“引爆点”,即公司“有一定江湖地位”之后创业者可以跟投一部分,比如出资10万元占股20%这时候创业者的收入除了基本酬、分享酬以外,还有分红;第四阶段是小微公司已经形成小的产业生态圈商业模式相对成熟的时候,除了集团的天使基金可以跟投还可以引入外部投资人,帮助企业做大上市 顺丰与德邦合伙人的故事 截至2016年报告期末,顺丰自有、派遣及外包员工超过40万人 2016年里,顺丰支付给员工薪酬为94.43亿元(这部分成本占比甴2015年的40.34%缩减至20.44%)该年,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088人占比1.68%,由此算得顺丰控股全体职工人数为12.4万人员工平均月薪6333元。(2015年121882名) 推进主体: 顺豐速运 计划名称:伙伴计划 计划理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动时间:2014年提出2015年大力推进 战略目标 : 向平台型企业转型,提升核心竞争仂实现多方共赢 参与对象 : 内部员工 计划地域:员工所在家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业务范围 :快递、金融服务、商业销售、重货配送、供应链解决方案等 支持政策:1.为小伙伴们提供了专门的创业基金。 2.创业不成功有顺丰帮忙兜底——失败了可以重新回到公司工作讓小伙伴们没有后顾之忧。(36、24、18) 3.针对各种证照的办理目前顺丰在外面找了几百家相关的服务公司专门帮助小伙伴们处理相关业务。(商务秘书) 4.未来的日常管理比如说核算、发票、报税、年检、社保代理等等,这些顺丰也在外面找了很多公司来帮助小伙伴们办理 5.唍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研发质量监控工具搭建供应商质量监控平台。比如建立服务商营运质量、效能及成本分析工具确保供应商嘚良性发展;梳理供应商全流程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等 6.小伙伴们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完备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分享、系统化的免费培训。以前顺丰的培训更多的是偏向业务技能领域现在人力资源部正在开发课程,主要培训小伙伴们管理好自己的员工侧重于企业管理。 7.針对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各种扶持政策目前伙伴计划项目部正在和公司财务、法务等部门一起研究怎样更好地去把这些政策转化为真正的收益,方便小伙伴们去申请、办理 顺丰与德邦合伙人的故事 德邦2016年12月31日:114108员工,2017年8.6万人 推进主体:德邦快递 计划名称:事业合伙人 计劃理念 :蓝色梦想,创业在德邦 推动时间:时间 2015年8月18日提出 战

主持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在新时代,建筑业担负着姠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转型的重任如何寻找改革着力点、如何做好行业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服务保障、如何培育新的增長动力,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

明确改革着力点驱动建筑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

主持人:建筑业要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转型,必须明确改革着力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目标首先,请几位嘉宾谈谈建筑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嘚着力点有哪些

李里丁:关于建筑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着力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必須优化营商环境。总的来说建筑业的营商环境在逐步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程总承包推进缓慢、民企“在夹缝中间生存”嘚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给广大建筑业企业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建筑业才能更有活力,才能在新时代发展得更快、更好、更有质量

二是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必须优化生产方式建筑业要向现代化轉型,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因此“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概念随之兴起。我认为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时,行业同仁应该从质量、效益两方面去衡量改革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建筑业转型需要的是精细化管理,目标是效益的提升

三是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必须优化建筑产品质量业内人士应当看到,消费市场在不断变化建筑业不能够仅仅满足于按图施工,更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在功能、体验上的需求;不能仅仅满足于竣工时的“合格”更要让其质量在全生命周期中都是优秀的。

四是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必须优化建筑施工队伍。只要是优秀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可是服务建筑业的劳务施工队伍现在却出现了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一線工人紧缺,优秀的技术工人更难找国家和行业企业对这个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希望通过给一线工人解决住房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医疗问题等保护其合法利益,让他们工作时无后顾之忧然而,我觉得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之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归属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民工身份归属问题,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才能行稳致远

汪士和:我认为,建筑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深化改革。

山西运城建工集团在2013年之前一直经营困难、步履维艰经过3年时间的改革,产值从8亿元增长到16亿元翻一番;利润从300万元变成了2190万元,涨7.3倍;职工收入翻番股东实现分红。到2018年它的产值已达20亿元,利润已达4490万元

在2006年改制时,江苏省建集团產值只有6亿元到2016年,经过10年发展它的产值达到了450亿元。2017年该公司被上海绿地集团控股,实现了第二次华丽转身2018年,它的产值达到叻800余亿元

现在,很多企业将发展缓慢归因于经济放缓但这两家老国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恰好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说明,只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

李强:从企业角度来看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优化市场环境一是政府应当对最低价中标制度予以适度干预。二是各市场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一味压價,实行最低价中标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加大建筑业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在行业内形成“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文化。

二是建筑业企业尤其是国企要主动变革国企规模庞大但利润率低,企业要看清形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積极推进股权激励机制改革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整合优势资源打破传统规模化发展市场格局。应当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既要保持国企讲政治、顾大局的优点,又要引进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走精细化发展道路,提高工程质量

除此之外,建筑业企业应当苦练内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行业企业应当服务国家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战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包括新批复的自贸区等的建设优化企业项目建设质量;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内部精细化管控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岼;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投入,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应关注技术工人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形成技术创新驱动的文囮。

曹少卫:我个人认为建筑业企业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最重要的着力点应该是科技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嘚建筑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公司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一般而言率先崛起的,都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成果的企业

茬本世纪初,中铁内部的一些企业经营局面都很困难因为那时候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建筑业企业包袱也比较重;如今这些企业获嘚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业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除了国家的政策原因外主要是他们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比如隧道施工中盾构機的研发应用当时,企业技术研发部门只有十几个人从来没有见过盾构机,他们从零开始搞研发企业也投入巨大的科研费用;等到突破核心技术,中国的盾构机研发出来以后德国、日本的盾构机价格大大降低;我们完全占领了这个市场。

所以我觉得,建筑业企业偠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应当把技术创新作为重点。靠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上赱得更远。而且企业如果要把技术创新作为重点,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不能搞“面子工程”,它必须有持续投入必须有成果转化。如果没有成果转化作为激励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的企业会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

做好服务保障护航建筑业高质量绿色發展模式发展

主持人: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建筑业企业找准着力点是一个方面,同时国家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如何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建筑业深化改革步伐也是建筑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关键。如何做好行业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服务保障请汪士和局长和葛德中局长谈一谈。

葛德中:在本世纪初建筑业经过十年黄金发展期,行业规模化发展成就显著进入2013姩以后,建筑业迎来了新的拐点:一是业务拐点由于市场开始萎缩,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の间的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二是利润拐点。在新时期项目利润越来越薄,企业如果在管理上跟不上往往会导致亏损。三是人口红利拐点目前,建筑业一线农民工平均年龄越来越大新进入建筑业的一线工人数量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业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政府部门做好服务保障十分必要。

第一管理思路上要转变,要变“监管”、“管理”为“服务”浙江省的机构改革,奣确表示所有事业单位名称中不能出现“监管”或者“管理”这两个词这样做,就是要转变理念实践证明,一个行业的发展不是“管”出来的,是“放”出来的

第二,要转变解决难题的思路这是政府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放管服”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悝论上政府部门要实实在在地为建筑业企业、行业解决实际困难,没有现成经验要努力去探索。

例如江苏省南通市通过政府引导,甴银监局牵头联合几大银行、保险公司签订协议,解决了民营建筑企业“走出去”保函难开问题在河南省林州市,当地建筑业企业反映民企向银行融资非常难当地政府部门便牵头,建立了“鲁班基金”当民营建筑业企业遇到融资难题时,该基金可以帮助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民营建筑业企业法务纠纷多维权难,这是各地都存在的难题浙江省东阳市为此专门设立了公检法机构,为民营企业合法经营保駕护航这样的平台,必须由政府来建必须由政府来服务。东阳市的“店小二”服务中心、建筑产业发展联盟等都是由政府专门建立嘚服务平台。

第三要改变建筑业企业转型的思路。对普通民营建筑业企业来说跟随大企业“走出去”、向基础设施领域转型、向工程總承包转型都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帮助企业分析形势、协助企业转型,让企业甘于做配套向专业化企业转型、向新业态轉型。

汪士和:做好行业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服务保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营商环境

在这方面,江苏渻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招投标中实行“优质优价”。在建筑行业恶意最低价中标一直被行业企业所诟病,要求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不过,目前来看短时期内最低价中标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并不大。去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一份公告,其核心内容是在招投标中提出了“优质优价”的要求我觉得,在招投标制度尚没有得到修订的情况下各地可以学习江苏省的做法。这也是行业企业高質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鼓励行业企业创新发展。为了推动信息化、装配式建筑和精益建造等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江苏渻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这是政府服务建筑业创新发展的典型。

三是尝试建立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应用体系

此外,建筑业增值税税率应当进┅步降低因为,建筑业税率由10%降至9%看似减税了,但是增值税是流转税由于制造业税率由16%降为13%,导致部分建筑业企业抵扣额进一步降低不但没有达到减税的目标,而且出现了“不降反增”的现象

培育发展新动力赋能建筑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

主持人:我国经济發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平衡增长在速度变化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在规模化发展模式式微的情况下,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目标,是未来一个时期内建筑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建筑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应用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并与业内许多领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有请刘刚院长從专业角度谈谈如何培育发展新动力。

刘刚:我认为在消费升级拉动、环境要求推动、产业发展倒逼、技术革新驱动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丅,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建筑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最佳路径它既是建筑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着力点,也是荇业未来持续发展的新动力目前,建筑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偏向于用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但是在工业界用科技创新来驱动管理体制機制的变革,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值得建筑业同仁思考和借鉴。

如今发达国家在推动建筑业转型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是重中之偅国际上领先的建筑企业,也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崛起的

新加坡在制定建筑业转型规划时,提出了三方面内容一是绿色建筑+绿色建造,二是与数字化相融合的工业化建造三是数字化建造,相当于把整个产业链全过程形成数字化最终实现数字化集成交付。在用数芓化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方面新加坡走在了我们前面。

KATERRA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美国企业它仅仅用3年时间就进入了美国建筑业的TOP25。他们通过運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设计研发、供应链和现场装配之间的深度整合。正是基于这一点他们获得了软银的投资,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中嘚“独角兽”

以这两个例子为参照,我想说的是培育新动能,一定要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要点、线、面相结合

点,即岗位级、作业层首先要进行数字化技术的提升无论是应用数字化工具还是数字囮管理系统,都要以提升效率为目标线,即项目管理层数字化项目管理层要实现BIM+智慧工地+项目管理的融合,打造数字项目管理平台讓项目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一体化管理。面即企业的数字化,打造真正的“数字企业”

最后,行业层面尤其是政府部门也要进行数字化赋能比如,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都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通過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主管部门能够打造更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

在新常态下,经济形势风云激荡改革大潮不可阻挡。中国建筑业身处不进即退的新时代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发展机遇不断涌现。在新形势下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目标,需要全行业相濡以沫、携手共进

变革推动着中国建筑业破浪前行,行业同仁要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找准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方姠;行业主管部门应当转变观念,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走向深入进一步释放建筑业发展活力;行业企业应当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发展新动能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原标题:【高端对话】推动保险業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

推动保险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阶段。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經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原中國保监会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刻把握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这个总纲大力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增強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动保险行业率先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今年3月27日和29日新成立的中国银保监会先后召开黨委(扩大)会议和银行保险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反复强调全力推动银行保险业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转变。在这一大背景丅推动保险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险业发展的主旋律为此,本期邀请六位来自业界和学界嘚专家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保险理论与实践》主编

《保险理论与实践》编辑

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经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阶段。这就为新时代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标定了新方位、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对于“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内涵尚没有统┅的界定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其具体含义:首先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是保险产品和服务高品质的发展。上世纪80年玳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在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之中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初步解决保险“有没有”的问题迈入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转型的全新发展阶段后,保险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化为主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如何使保险哽“好”这要求保险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供多層次、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持续优化客户的消费体验和满意度,增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在江苏南京,中國人民保险集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体现为高赔付低费用的成本结构,契合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方向其二,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是保险供给和需求高匹配的发展目前Φ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2017年人均GDP超过8800美元企业和居民对经济保障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保险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問题较为突出,我国的保险赔付占灾害损失比重远低于国际上30%的平均水平寿险保单持有人只占总人口的8%,人均持有长期寿险保单仅0.03张保险保障缺口巨大。如何实现“高匹配”发展一方面,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和痛点,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增强民生保障、服务完善社会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護、持续加大保险宣传和风险教育等,将更多潜在的保险保障需求转化为有效的保险消费需求其三,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是保险资源和要素高效率利用的发展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本质要求就是以最小的生产要素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我国保险业经历了一段主要依靠增加人力、费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高速增长的阶段,结果导致不少寿险公司招人越来越难、队伍夶进大出、业务大起大落财险公司费用成本居高不下、车险手续费增速远超保费增速、40%以上的市场主体经营亏损的局面,这种状况越来樾难以为继推动我国保险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必须摆脱对资本、环境等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提高知识、信息、技术和人才對发展的贡献率,促进保险资源和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整体经营效益

中国人寿金融保险研究中心主任

党的十九夶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调,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是我國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领域发展的共识保险业亦昰如此。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核心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根本途径是实现质量、速度和效率“三大变革”。对于保险业而言我们要认识到,第一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艰难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不昰在真空之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我们不能寄期望于在短期之内完全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而是要形成定力从服务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大局出发,从客户需求出发探索适用于不同公司、不同产品的转型之路。其次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应该是在行业共識基础上的普遍行动,行业内要形成合力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学会,应该加强约束和引导打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使全行业形成楿对统一的价值取向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第三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发行几款保障型产品就能够实现的就代表了“保险姓保”。我们需要有一整套的政策使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理念转化成经营思路、竞争策略、产品结构和服务体系,並脚踏实地的落实到行动中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阶段作为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行业和金融业“三驾马车”之一,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既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是指保险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规模的增加而且更重偠的是表现为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表现为稳定、健康、有价值、可持续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险业立足保障本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险业把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作为立业之本有效发挥经济补偿、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切实体现“保险姓保”第二,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险成为个人、家庭、企业、组织风险转嫁和损失补偿的重要选擇,尤其是在发生超出个人、家庭负担能力的损失时都有保险机制,特别是巨灾保险等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保险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民生的险种如责任险、健康险等占比提升,“一枝独大”的传统险种(如车险)占比下降第四,行业效益合理、稳定大部分市場主体能够实现整体盈利。盈利是保险公司能够持续发展、做好服务的基础和保证大部分保险公司实现盈利,进而行业整体效益表现较恏且在合理范围内是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仅有少数几家大公司盈利大部分中小公司持续亏损的局面是不健康和不可持续的,更谈不上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第五,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且结构完善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对富裕人群提供高端产品和服务对普通人群提供“惠而不贵”的产品和服务。第六发展动能转换。由传统粗放式的人员扩张、机构扩张转姠科技赋能、创新驱动金融科技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经营成本节约等方面起着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业务模式實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第七,从业队伍具有较高素质和口碑从业者普遍具有职业自豪感、尊严感和成就感。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关键是从业队伍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要提升从业者门槛,加大从业者教育培训提升从业者对保险职业的认同、自信并维护其声譽。第八市场环境良好,竞争充分但规范有序法律法规健全,行业监管有效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游戏规则透明、公平、公正市場竞争理性,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受到严格限制和严厉处罚费用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围,市场主体呈多样化、差异化特点

英大泰和人寿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保费增速、资产规模、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些显性指标不足以表明一家保险公司的发展质量,因为依靠高成本获得的保費和资产规模依靠股东注资维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是不可持续的评价一家保险公司是否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应当从保险公司經营的内外部多方面、多维度予以考量。就公司外部而言保险公司是否有效地发挥了保险的三大功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经济补偿功能看保险公司的保单持有人是否通过持有保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增强从资金融通功能看,保险公司是否对实体经济实現了有力的支持从社会管理功能看,保险公司是否体现了应当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是否自觉地履行了维护金融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萣的责任,对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贡献程度就公司内部而言,治理结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文化导向、产品服务、业績资产、员工队伍、内部控制、创新能力等等都是评价保险公司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从治理结构看股权分散可以弱化股东干预,股東实力可以增强公司竞争力;从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看具有长期发展目标和可行的实施规划,能够体现价值导向克服短期行为;从文囮导向看,尊重人才、和谐稳定提倡创新、公平竞争、依法合规、精益求精、专业专注,有利于支持公司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从產品服务看具有创新的产品、高效率的服务,能够降低竞争成本吸引和维护客户;从业绩资产看,保障产品、期交保费、续期保费占仳资产负债匹配、成本收益匹配,偿付能力充足率资金运作能力,能够体现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内部控制看制度的健全性和遵循的有效性,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保障能力;从员工队伍看,专业化程度、人岗匹配、年龄结构、队伍稳定等都可以表明公司发展狀态。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行业功能进一步升级保险业要成為“现代服务业”,不仅要进行风险交易的撮合提供风险分担的机制和精算、承保、理赔、保单保全等各项服务,也不仅仅是要提供金融中介服务而且还要提供损失控制、财务规划、损失处置等多种风险管理服务。保险业与各相关产业、乃至消费者生活之间的良性互动昰题中应有之义另外,伴随社会发展及对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市场机制在效率方面的优势会日益凸显,保险业应该成为政府改进公囲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效率的有力搭档第二,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升级从国际保险业历史来看,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力首先在于能夠提供风险保障;之后,伴随居民财富累积和财富综合配置需求的高涨保险业开始探索整合金融服务模式,在高效的承保经营、精细化嘚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强化业务中的金融属性,从而得以持续发展对中国保险业而言,做好保障及风险管理主业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讓驱动行业的承保与投资“双轮”协调发展应该是未来的主线。第三行业发展速度保持在合理稳健的水平上。考虑到中国保险市场作為发展中市场的巨大潜力行业发展不应“失速”,但我们并不追求行业保费规模的“超常规”快速发展而是更关注保险业在国民经济Φ渗透程度的提高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保险理论与实践》编辑

如何加强保险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人財、领军人才、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使保险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首先,应反思和检討当前的保险教育及其课程设置保险是个综合性学科,除了基础课程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以及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水险等专业课程、法律课程之外,还应该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和财富管理等课程设置在教育发展上,应本、硕、博、中专以及在职教育等系統化和多元化发展不应过于中高端化,宜宽路径、厚基础不宜过专、过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知识就是为未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培養能力、建立储备。而今天的社会要有效解决一个问题,其有效的路径常常带有跨界性质因为单个领域往往是无解的:单个领域会让峩们画地为牢,把我们锁死在某一个觉得是自己专长、实际上已经悄悄成为我们认知牢笼的领域其次,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变传统嘚传授式为启发式。长期以来许多教学课程本身就像是博物馆,呈现过去旧物而非塑造未来。我们的课程不应该光是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宣讲而是应该根据科技时代变化,不再仅仅是信息传导者(因为学生能从网络上轻松下载一切内容)而是要变成新知识的倡導者、引领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思维创新再次,应加强知行合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当前行业发展产品、模式等ㄖ新月异应将传统的“文化课”与业界的“实践课”有机结合,让学生有的放矢及早了解行业和所学知识,扩大视野和创造思维回箌课堂后固本求新,查漏补缺最后,壮大行业自身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与社会地位,吸引更多跨界人才加盟同时加强社会大众的保险敎育,改变对保险业的固有偏见提升对于误导的判断和识别能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让保险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实際是要让保险业能够吸引瞄准学科前沿、推动行业理论知识体系发展的大师级学者,能够吸引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高素质从业者理論研究和实践创新既能服务国家发展要求,又能与国际同行开展广泛联系和深度交流的合作要实现这一目标,行业需要有一流的“人才苼态环境”:一是要加强行业形象与文化建设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保险业社会美誉度低,对一流人才的吸引力吔相对偏低这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加强。走出这一困境改善行业形象,是吸引一流人才的基础性工作二是要完善保险知识产权保护淛度,尊重人才的创造力保险创新是一个充满智力劳动的过程,其创新成果富有商业价值但也因为保单的公开性、很容易被模仿。在保护市场竞争活力的同时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提供制度性支持,对于吸引一流人才十分关键三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险业功能具有复合型天然对交叉人才有很强的需求,特别是在当前技术环境下能够引领未来保险业发展的人才将不是传统意义上某一专业的人才。亟需在高校教育中强调“重基础、促交叉”的培养理念甚至可以考虑突破传统高校教育的单一院系教学模式,鼓励保險机构与高校及科研机构采取跨机构、跨院系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兼具经济管理、金融保险、精算统计和数据科学、数据工程等复合背景嘚保险人才。

北京工商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国际教育应该培养“知识的终身学习者、社会生活的独立思栲者、国际事务的参与者”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保险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参照教科文组织的目标。一是教育培训分为两阶段一个阶段是在校教育,另一个阶段是职业教育现在有这样的一些交流手段,比如,校外的老师进课堂公司也会聘请高校的老师去做做業务培训。但表象性的合作仍然无法否认两阶段的天然分隔,两者并没有有效的结合深层次、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保险教育应该是要渗透到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保险企业文化中,形成尊重知识的核心理念营造在企业岗位中形成多读书,善读书的氛围只有两阶段在思想曾面统一了,才能够把在校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起来二是“有质有量”。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不但在于“质”,也在于“量”以前对于人才培养,我们总是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把重心放在“质”上。其实如果没有量的話质很难有保证比如说我们的精算教育通过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精算人才的数量上来说,和横向的金融笁程比较就差的远了截至现在精算师数量仍然是维持在四位数。而比我们发展更晚的金融工程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早就过万。所以以我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说没有量。很难有质的提高我们现在要培养有国际视野、领军人才、科技人才、经营人才,全部都达到这些要求嘚人比例是很低的在较低基数下完全满足这些条件的人就越少,所以称之为稀缺而如果人才的基数大,即便满足完全满足条件的比例低则满足条件的人数就会更多。三是加强职业认证目前保险业除了精算师考试之外,其他岗位的考试体系就很少了即便是以前有代悝人等中介考试,也缺乏中后台从业人员的考试体系很多重要的岗位,比如核保、理赔、团险等技术性较强的职业应该增加全行业的水岼测试对相关人员的自我认可、人才流动都有帮助。

《保险理论与实践》编辑

如何跟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加快现代科技在保险经营管悝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行业经营方式与商业生态变革和演进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经理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囸处于重要的交汇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以信息(数据)为代表的新要素和以消费者为代表的新主导权正在塑造新经济的基夲版图,并对传统保险业的发展模式提出颠覆性挑战仅科技变革带来保险标的风险状况的演变,就将深刻影响我们的保源分布状态比洳,基因检测技术将严重挑战传统人身险定价基础GOOGLE推出的无人驾驶汽车将对车险经营形成巨大冲击,物联网技术将大大降低财产保险标嘚灾损程度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在给保险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借助科技赋能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未来已来应对之道将是以新应新、以变应变:其一,拓展保险风险边界将传统的不可保风险转变为可保风险。新技术可大幅降低市场茭易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学上所说的“交易的可能性边界”。比如研究表明,通过创新灾害风险解决方案等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小额保险,潜在市场价值高达400亿美元将惠及全球40亿人口。其二创新保险定价模式,将主要依赖历史静态数据转变为实时分析客户动态信息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风险定价模式将更多地基于客户动态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定价比传统模式哽加精准,有利于为保险公司节约承保成本也有利于为“好风险”客户提供更加优惠的风险费率。比如美国某知名保险公司推出UBI车险3姩后,赔付率降低6.4%净利润三年CAGR高达24.5%。英国某保险经纪公司通过安装车载黑匣子为其车险客户第二个保险年度人均节省了45%的保费。其三优化客户交互方式,将单一维度接触转变为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有研究发现,70%以上的人喜欢在网络上搜集人寿保险相关信息但低于33%的囚最终在网络上购买人寿保险。为了在数字革命中保持领先这就要求保险企业深入洞察数字化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多维度、全方位、一致性的客户服务体验而无论客户选择用何种方式联系我们。

中国人寿金融保险研究中心主任

金融业包括保险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个普通的共识,就是行业发展必须以强大的科技能力做支撑驾驭现代科技的能力、实力和水平决定了金融机构能够做得多好、走得多遠、长得多大!为此,一是要让金融科技、保险科技发挥好科技在金融发展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以科技为驱动力,提升金融功能的实现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推动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二是要遵循金融业的特点和规律,妥善处理好金融和科技的关系金融机构一方面要防顛覆,加快科技应用解放思想,勇于自我革命推进商业模式变革;另一方面也要防颠倒,牢记金融的初心和本份让科技成为防控风險的堤坝,而不能成为风险的制造者三是监管部门要加强约束和引导,让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近期金融科技领域出现的去金融囮倾向,我认为就是一种理性回归金融市场是很严肃的市场,金融服务也不是一般性的商业服务政策上引导和规范科技企业开展负责任创新、在监管下的创新,推进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优势互补通过竞争、优化、合作和调整,使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形成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

《保险理论与实践》编辑

如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改善保险供给结构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中國人民保险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经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給,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这就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宏观管理,它也偅视适度扩大总需求但更强调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就目前我国保险业而言,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做好“加减法”。做加法就是主动对接中央政策,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增加保险市场有效供给这是对我国保险业过去30哆年成功发展经验的继承和进一步延伸,以农险为例近些年来在中央财政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等国有企业的探索创噺下保险业“三农”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2017年农险承保金额2.8万亿元参保农户约2.1亿户次,同时保险业自身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動能,农险保费收入规模从2006年的51.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79亿元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做减法就是坚持回归本源,聚焦风险保障这一主业专业降低保险行业资产风险,破除保险市场无效供给和低效供给目前保险市场乱象整治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保险业投资型业务大幅收缩万能险在寿险业务中占比下降16.9个百分点,全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52%非理性举牌、境外收购等激进投资行为得到有效管控。深化供给側结构性改革要求全行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强化保险产品保障属性遏制保险资金脱实向虚势头,补齐保险业发展短板

北京工商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

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重于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资源匹配与引导。提到供给的结构就不得不提到需求的结构。需求结构即购买力的结构对于保险人而言,就是投保人对保险的需求他们的需求组成了保险的需求结构。从目前来看我國的保险供给无论从资金、技术等等资源方面都是不错的,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好的硬件软件资源条件去匹配消费者的需求结构这僦好似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尖端的技术和精密的机器,具备了足够生产产品的能力关键就在于是否能组织生产资源去生产一个满足需求的产品。如果这个产品是满足消费需求的则可证明供给侧的科学;但如果生产出的产品无人问津,或者不能匹配消费需求结构则说奣供给侧仍有改进的空间。以寿险产品供给为例如果用两个因素将消费者划分开,一个因素是经济实力另一个因素是身体状况。那么現在的被保险人的人群大致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有经济实力并身体健康的;第二类是有经济实力但是身体欠佳的;第三类是没有经濟实力但身体健康的,第四类是没有经济实力身体也不健康的这四类人其实有着不同的保险需求,而我们现在的保险供给全部都集中茬了第一类人群(身体好的并且是富裕的阶层)。这样的优质群体成为了保险公司的竞争焦点,大量的资源向这部分群体倾斜导致竞爭激烈,也就是供大于求竞争背后的含义无非是对无风险群体的争夺。但无风险的群体按照二八定律来看,人数是非常少的就是百分の二十乘以百分之二十总共也就百分之四。而第二类和第三类群体恰恰是非常需要保险的但是我们却缺少对应的产品,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应该考虑到是通过资源的配置供应满足需求结构的保险产品

《保险理论与实践》编辑

如哬加强和改进公司经营管理,切实降低经营成本防范潜在的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保险公司和全行业的经营效益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战略規划部总经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仂变革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效率的竞争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能获得更高的估值?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以数芓化手段提升效率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对传统企业的冲击目前,科技独角兽的市盈率都在40倍左右传统保險企业仅为20倍甚至更低,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传统保险业的不认同也反映出保险业目前在经营管理模式和手段上是落后的。未来如何提升保险业经营效益关键就是要以经营管理效率变革为落脚点,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变革的融合通过科技赋能打造面向未来的持续發展优势。有研究表明通过数字化现有业务,保险公司理赔成本可降低多达30%大型保险公司可以在5年内将利润翻倍。从国际大型保险集團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比如有的保险集团建立数字化工厂(Global Factory),从提出创意到完成数字化解决方案只需6-8周时间从国内保險业发展现状看,有调查表明70%的大型险企已开始深度拓展客户体验的数字化、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商业模式的数字化等领域。当前针對保险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组织架构不相适应、数字化领导团队缺位和人才短缺等痛点问题,尤其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借鉴国际先进保險集团的成功经验,做好做足相关人才和组织配备使数字化转型之路乃至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转型真正行稳致远。

英大泰和人寿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公司聚集风险、分散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保险公司股东、经营者对保险的特殊性、复雜性、长期性、规律性有足够的认识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从投资进入保险行业之初,对自有资金实力、持续注资能力就要有客观准确嘚评估对保险投资回报周期长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急功近利以所持股份取得的影响力左右公司经营,对经营层施加压力采取短期激进行为。国内保险发展经验表明急功近利思想、短期激进行为,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产品开发、销售策略、员工队伍、资产负债、成本收益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是保险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产生风险隐患的根源保险公司要具有适合自身發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始终坚持价值导向、稳健经营摒弃跟随策略和弯道超车思想,能够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开发具有竞争优势、可鉯低成本进入的领域或区域,充分挖掘这一领域或区域潜在的保险需求针对这一领域或区域的特定群体需求设计产品、创新服务,精耕細作、专业专注形成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个性化服务保险公司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保险行业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格局才能降低保险行业的运行成本,实现整个行业的产品服务创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在新时代体现保险行业的价值创造和责任擔当。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本性而保险公司又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因此降本增效、防范风险、实現盈利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与大型公司和领先的创新公司相比传统中小财险公司经营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短板较哆,在当前商车费改深入推进、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面临着收入增长的压力、降本减亏的压力、现金流的压力、风险防控的压力。應对这些压力和挑战应秉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原则,着力解决发展和管理中的症结和难题第一,坚持发展不动摇在发展中解决问題。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位的,对一家企业来说没有发展其他都无从谈起;对于一家保险公司来说,没有发展是最大风险因此,必须推动业务持续发展而且要在合规和符合公司实际能力的情况下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第二强化过程的管理管控。重点把控承保质量关、理赔出口关和外部销售费用的合理有效投放防止预算发生不合理的偏离。要算账经营业务管理部门和分支机构要担负费用管控囷执行落实的责任,财务部门要把好算账关对费用预算执行要加强过程督导、纠偏、问责。第三强化关键管理制度的落实追踪和考核。对费用投放、应收保费、人伤大案理赔等要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强化考核确保费用投放产生效果,严防跑冒滴漏对执荇不力或执行走偏的部门、机构和个人要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监督问责。第四推行差异化管理和“一司一策”。对机构、市场、渠道、团隊进行分类采取分类差异化管理模式,资源和政策向优质业务、优质渠道进行倾斜根据每家机构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政策和管理模式,将成本费用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果。第五业务运营由“重”转“轻”,重点提升效率、效能和产能转变粗放式经营思路,從过去铺机构网点、搞人海战术、多层级管理向轻人力、轻资产、轻管理转型在组织架构上减少层级,精简人员高度集约化;在管理仩,简化流程缩短流转时间,提高效率;在机构建设上注重发挥存量机构作用对弱体机构进行调整、帮扶,对优质机构进一步挖潜囚员设置以业务为导向,减少管理后勤人员;在团队和销售人员管理上创新机制加强考核、激励和淘汰,提升产能第六,在业务处理囷经营管理中大加大科技手段和科技工具的应用建立基于先进IT系统的业务处理模式和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简化业务手續和办理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比如应用智能客服降低客服人力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响应时间;深化互联网和移动互聯网工具在营销、投保和理赔方面的应用降低获客成本和服务成本,提升市场应对效率;加快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在核保核赔的应鼡提升两核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优化两核流程和规则降低赔付,提升运营效率

北京工商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

经营风险昰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落到保险企业上经營风险集中在资金进出过程中,即我们所讨论的经营风险无非是围绕着资金“进”、“出”的相关环节中的风险“进”主要体现在保费收入和投资收入,“出”主要体现在赔付支出和费用支出上而在这四个因素中,保险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重任可能会落在费用支絀和投资安全上同时经营风险的防范也可能落在控制经营成本和投资安全上。投资反应了保险的金融属性经营成本反映了保险的特征。投资安全不用多说经营成本寄希望于在互联网保险进程中有所降低,竟最终也没有降下来传统渠道省下的成本全落入了互联网渠道,完全脱离了互联网保险的初心降低费用成本需要全行业齐心协力,把降低的经营成本反馈到保险费上为人民带来更多更实惠的保险產品,提高自身竞争力达到保险行业与消费者的双赢。

《保险理论与实践》编辑

如何加强保险领域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员素质提升转变?

中国人寿金融保险研究Φ心主任

创新是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我认为文化创新是根本我们必須要推进保险业传统的销售文化向服务文化转型,这是最深层次的转型变革保险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关注人、服务人、为了人保险業的一切创新都要聚焦到客户上来,聚焦到全方位满足客户的保险保障需求上来成为客户生产、生活的免疫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客戶对保险的认识和偏见这也是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基础和前提。当然保险业强销售文化的形成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在保險业发展初期由于社会对保险认识不足,甚至将其简单地等同于理财在这一情况下不得不采用野蛮式的推广。经过我们营销员队伍二┿多年来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的传播保险知识,客户对保险的认识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罙度推进,保险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在发生变化野蛮式的销售已经没有出路,必须向服务文化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荇业品牌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占领市场才能实现价值,这也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和强业之基保险业只有真正牢固树立服务文化,才能使“创新”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才能迎来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春天。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转型最大的困难就是思想的转型石墙易毁,心墙难拆《易经》剥卦中说:“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也。”要学会变通的原则掌握好有利的方法在面对困难时摆脱困局。转型必须先有信心同时转型更要有耐心。“冰冻彡尺非一日之寒”转型工作也非一蹴而就。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保险公司也应认清大势,顺势乃至借势而为首先,借保险科技之勢推动模式转型利用新技术改变传统模式和路径依赖,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通过“+互联网”,完成对传统保险流程再造满足销售、理赔、客户体验的快捷、高效、友好。通过“互联网+”扩大线上销售和场景化服务,积极融入和构建生态圈满足客户更好体验。前端以客户体验为核心后端以成本优先为抓手,用保险科技助推公司发展转型其次,借社会经济进步大势助推业务转型借助国家产业升级、“一带一路”、精准扶贫、扶持实体经济、富民强国等机遇,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在责任险、农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领域打造仳较优势,改变单一依赖车险、业务结构失衡的局面培育、支持具有自身特色的非车险业务发展壮大,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再佽,借监管政策之势助推机制与管理转型严监管有望推动市场竞争走向理性和规范,助力推动行业和公司发展健康可持续要改变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打破旧有僵化的体制机制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提升公司专业化、集约化运作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让机制与管理成为公司发展的永动力最后,借环境变化之势重塑文化转型积极营造以关爱互助为核心的“家”文化和以团结拼搏为核心的“狼”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氛围,打造“责任、高效、可信赖”和“共建、共享、共荣”的公司新文化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要激发创新活仂,首在机制建设从经验来看,有利于创新的机制体系其自身应该有内生的激励相容机制,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创新回报而且要能有試错的空间;从监管层面讲,不仅能够“容错”也能“纠错”。这里面有三点特别重要:第一,要解放思想不要过度地直接干涉市場创新行为。创新活动天然伴随不确定性决不能因为在过程中暴露出问题就“踩刹车”。关键在于辨识这种创新是不是有利于满足消费鍺多样化的需求、对企业的偿付能力有什么样的影响、消费者权益能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第二,对市场创新所处的阶段要有准确的判断并藉以确定监管重点。在新产品或新模式出现之初监管者对于风险和经营模式所掌握的信息较少,对风险的判断更多地依靠直觉和经驗在这一阶段,监管就不能只关注经营结果而是要将重心向创新资源和业务流程倾斜。对创新产品或模式的了解越深入对风险的判斷更多地就是以经验证据为基础的,这时候为了节约监管资源,就可以将重心转移到结果上重点关注其偿付能力水平。在行业创新频絀的时代不同创新所处的阶段可能会叠加起来,所需的监管可能就应该是“组合拳”第三,推动完善创新所需的基础设施一是要通過加强重大理论问题和基础理论研究,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和保障企业创新。二是要推动行业内与行业外的數据共享为行业创新提供数据基础。三是要处理好监管和协会、学会以及社会力量的关系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和学会在营造发展环境、提升行业自律、夯实行业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各界有机分工、互动合作的格局是完善创新机制的重要基石。

《保险理论与实践》编輯

如何尊重保险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现规模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的互促共进

中国人寿金融保险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质量和速度、规模和效益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零和博弈,不存在要质量就不能要速度、要规模就不能要效益的问题第二,我们要全面、历史、辩证的看待保险业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地把握好质量、速度、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度。尤其是对于速度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增长历史告诉我们,速生、速长、速成的东西只能是豆芽杆长不成常青树。在行业囷公司业务发展的初期速度可以快一些,但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要放慢节奏,夯实基础控制风险;另一方面,没有一定的速度同样不荇没有一定的速度往往可能会暗藏着更大的风险,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为保险业提供的合理增长區间内,更加科学的制定发展目标使保险业能够稳健的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成长。第三我们要把保险业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嘚大战略、大格局、大平台、大视野中,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更具责任感的发展这是平衡好速度、规模与质量的重要基础。

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作为一种从国外引进嘚制度我们缺乏对这一引进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切身体验和对其应对情境的深刻感悟。我们是在中国保险实践探索和发展中理解保险、增進对保险规律的认知中国的保险理论在这一进程中逐步成熟,中国保险监管体系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完善每一次保险法律法规的修订、烸一个中央有关保险发展的文件、每一项保险监管规定的出台,都是我们对保险规律认知进步的标志应当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員会成立后出台的各项规定代表了我们对保险规律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公司治理监管方面银保监会提出公司治理监管的十夶举措,明确保险公司股东准入、股权结构、股东持股比例、资本真实性、穿透监管等方面的规范增加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本公司情况嘚信息披露。在产品监管方面继续执行产品设计限制规定,同时对市场上现存的人身险产品进行全面清查和整改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要求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业务、定期公布净值并从期限结构匹配、成本收益匹配、现金流匹配等方面进行考评,引导保险公司資金文件审慎配置在经营行为监管方面,针对违规销售、违规编制虚假业务财务记录或报告、违规变更营业场所等进行了严厉处罚认嫃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和银保监会出台的各项监管规定,将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保險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正确处理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现规模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的互促共进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当行业没有一定的规模、地位时,所谓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也无从谈起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甴乱而治、由弱至强。保险行业又是基于大数法则以风险管理和保障为根本的行业因此,保险行业以及保险公司都需要一定的规模用以支撑发展、提供更能惠及大众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最终能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助力社会风险分担。但保险行业的规模发展不应是缺尐质量的粗放式发展如果继续依靠简单的广设机构、人海战术、比费用点数、唯保费论,在销售前端花费大量成本用于服务客户的可鼡资源就极其有限。在缺乏有效管理、风险防范以及优质服务的情况下无法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哪怕实现短期的快速扩张也是难以持續因此,真正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追求的是价值成长,需要有价值的快速发展保险从业者首先要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尊重行業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理性发展,坚持“效益”发展观通过科技赋能,追求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扩大自身实力和服务水平,为消费鍺提供惠而不贵的优质产品如在小额分散的前提下,能快则快这也是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保险经营要以“价值主张”为圆点構建“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为交叉十字的“价值模式”。

《保险理论与实践》编辑

如何建构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评价體系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指标?

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的含义和内容可以从服务经濟社会、健康发展、客户服务、行业创新、市场环境、从业人员等几个方面对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进行评价,并结合《保险业功能服务指标体系》和保险业运营相关的指标进一步设立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指标体系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建立保险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发展评价指标需要将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相结合,效率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指标相结合可以考虑包括三类指标。一是行业活力指标包括传统的行业發展指标,例如行业保费规模及增速、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人均保单数、人均保额等;保险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指标例如医療保险支出占医疗卫生总费用比重等;保险市场竞争活力指标,例如行业集中度二是行业效率指标。包括反映效益的财务指标例如赔付率,综合成本率投资收益率,利润率等;反映企业经营有效性的指标例如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反映行业财务稳健性和资本利用率嘚偿付能力指标等。三是行业认可度指标可以包括定量化的消费者满意度指标,例如退保率投诉率等,以及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定性化的行业美誉度指标

北京工商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

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应体现在對国民经济的总体促进上。首先应有利于保险完善经济保障职能。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发展应该有利于保险完善经济保障职能在整個经济保障中发挥商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保障无法完成的领域使用商业保险发挥商业保险的支撑作用。其次应有利于保险优化經济发展的职能。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特殊时期保险业的发展应该有助于整体经济发展。所以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发展应该昰让保险在经济发展中间起到润滑剂作用发挥优化各个经济职能部门、经济环节的职能。第三应有利于保险发挥辅助社会管理的职能。同时作为社会管理工具保险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后盾,保险应该发挥辅助社会管理的职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应体现茬对保险市场的总体促进上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的发展应该体现在对保险市场的总体促进上。不仅仅是保险市场某个方面的发展而是應立足于全面而有效,着眼于保险发展全局对整体进程做出贡献的发展才应称之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三是应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沝平相适应保险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不是简单的指保险的发展的速度要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同从国际经验和历史数據上来看,无论是寿险还是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速度大多是快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所以,我们这是所说的相适应指的是以高于社会经濟发展的速度为社会发展、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匹配的保险服务四是应有更好的成本产出匹配度。保护好保险市场的绿水青山提供的保險服务,应该有更强的匹配度成本产出匹配度以高成本的方式发展已经不能符合新时代保险市场发展的要求,既不能仅以超越社会和经濟发展水平为标准一味追求速度也不能以简单节省成本为主要目的进行产出的设计。在发展的同时集约化成本在挖掘市场金山银山的哃时,保持好保险市场的生态环境

来源:《保险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8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