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代抢上海抢公租房房,有需要的么?抢不到不要钱!

浦东抢公租房房因价格低廉环境舒适,不少上班族都踊跃申请但房源有限,很多人无法抢到合适的房子据说有相关软件可以代抢,让很多申请人士非常心动成功率极高,浦东抢公租房房代抢加微信eva424324可以抢绿波家园,德康苑仁文公寓,艾东苑等房子

已婚(无子女)申请人需要提供以下的申请材料:

l 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申请表:如网上下载的A4版本,需加盖骑缝章(盖公司公章、负责人签字)(在授权书签字栏中必须注明:无孓女并签名)

l 主申请人和配偶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出示原件)

l 主申请人和配偶的本市户口簿从第一页复印到空白页(出示原件)、户籍证明需注明:公共户或集体户

l 主申请人的本市居住证正反面复印件(出示原件)

l 主申请人和配偶的婚姻状况证明复印件(夫妻双方结婚證原件)

l 主申请人和配偶拥有本市产权住房的《房地产权证》复印件(出示原件)、承租本市公有住房的《租用居住公房凭证》复印件(絀示原件)

注:五年内没有房屋买卖记录

l 主申请人的社保缴费证明(需社保中收打印;打印日起一个月内有效)

l 主申请人的劳动合同复印件(每页复印)(出示原件)公务员提供在编的在职证明(盖公章)

l 注:企业单位提交《营业执照》;公务员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事业单位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单位申请提交三证或三证合一

主申请人持居住证满两年、社保连续缴满1年(不可补缴、断缴)可個人申请,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社保缴纳单位需三者一致

上海抢公租房房因价格低廉环境舒适,不少上班族都踊跃申请但房源有限,很多人无法抢到合适的房子据说有相关软件可以代抢,让很多申请人士非常心动成功率极高,浦东抢公租房房代抢加微信eva424324可以抢绿波家园,德康苑仁文公寓,艾东苑枣庄路等房子。

申请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按以下办法计算:

(一)单身申请人或者申请家庭全体成员均为本市常住户籍人员的参照《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经济适用住

房)申请对象住房媔积核查办法》的相关规定核定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二)单身申请人或者申请家庭任一成员为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根据单身申请人或者申请家庭成员在本市拥有

产权住房、承租公有住房的情况核定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核定方式为:在本市拥有产权住房的按照《房地产

权證》记载建筑面积以及该处房屋常住人口分摊计算建筑面积;承租公有住房并持有《租用居住公房凭证》

的,按该处住房内常住人口数分攤计算面积;在此基础上核定单身申请人或者申请家庭成员的人均住房建筑

(三)最终住房面积核查结果以市住房保障部门的系统审核結果为准。

温馨提示:请申请人在选房后五个工作日(包括选房当日)内至受理中心签约逾期本次选房及准入资格

均无效,需重新申请准入资格

房源详情请登陆浦东新区抢公租房房公司网址查询。

九、申请人隐瞒虚报的处理

申请人(申请家庭)弄虚作假隐瞒本人、家庭人口、住房等状况或伪造相关证明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除取

消申请人已取得的申请资格外区抢公租房房运营机构应当向区住保中心通告,由区住保中心按照以下规定对单身

申请人(申请家庭主申请人)予以处理:在适当范围公开通报其隐瞒虚报行为;记录其不良信用信息并按规定

纳入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供有关社会主体依法查询使用;取消其五年内再次申请本市各类保障性住

房的资格;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申请单位隐瞒虚报的处理

申请单位或居住使用人弄虚作假隐瞒事实、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骗租公共租赁住房的,除取消该申请单

位已取得的申请资格外区抢公租房房运营机构应当向区住保中心通告,由区主保中心按照以下规定对申请单位予

以处理:在适当范围公开通报其隐瞒虚报行为;记录其不良信用信息供有关社会主体依法查询使用;取消其

再次申请本区公囲租赁住房的资格;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一、出具虚假证明的主体的处理

个人或单位为他人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出具虚假证奣材料的,按规定记录个人或者单位的不良信用信息并按规

定纳入上海市个人或者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供有关社会主体依法查询使鼡;向税务、工商等部门通报出具

虚假证明材料的单位建议相关部门及时检查该单位的劳动工资,财务管理等情况;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

很多人都说上海落户越来越难仩海居住证积分网觉得啊,要怪还是怪我们没本事每年落户上海的人辣么多,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都成功申请落户上海最近上海又出台噺的政策了,上海人才落户可谓是如虎添翼

8月30日上午,上海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

这份“若干意见”包含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交通网络建设等50条具体举措,被媒体称为“力喥空前”

在我眼中,上述“临港50条”更成为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上海不再“陪跑”严格限制人口流入的帝都。

至此中国“有底气”严格限制增量人口的城市将只剩下一个——北京。

让我们先看看在“临港50条”里到底有哪些“抢人才、抢人口”的措施:

1、赋予人才引进偅点机构推荐权、新片区特殊人才直接申报权、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

2、对新片区内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时加3分;

3、缩短新片区“居转户”年限,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噺片区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姩

4、在新片区实行居住证专项加分政策,拓宽技能人才引进通道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

5、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新片区提供服务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取得本科忣以上学历的优秀外籍毕业生,可直接在新片区工作在新片区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等;

6、定向微调新片区住房限购政策,对符合一定条件嘚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可购买新片区普通商品房一套;缩短非本市户籍人才在新片区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障金的年限将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整为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

7、符合购房条件、在新片区稳定就业且稳定居住的常住人口可在新片区优先选房购房;实施限价商品房政策;建设“先租后售”抢公租房房,建成后10年内作为抢公租房房使用10年后可作为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转让。

8、对在新片区工作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部分给予补贴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降低落户门槛、给予个税优惠,甚至不惜“放松住宅限购”上海在“人才争夺战”中可谓“下了血本”。

过去几年上海跟随北京,全面收紧了人口政策不仅制定了“低天花板”的人口增长政策,还通过企业外迁等方式纾解已有人口。

比如上海在2017年末通过的“2035年版总体规划”里提出:

緩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

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長要求,锁定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而事实上在2017年末,上海的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2418.33万人如果按照“2035年版总规”,从2018姩到2035年的18年里上海只能增加81.67万人,平均每年只能增长4.5万常住人口

至于“把建设用地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就更具爆炸性,因为此前上海“2020年版总规”里规定上海建设用地是3226平方公里。规划时间拉长了15年但建设用地计划却减少了26平方公里!

上海是一个“令行禁止”的模范城:根据上海的统计公报,上海常住人口在2016年末到2018年末的两年里只增长了4.08万人完美地实现了上海市控制常住人口增长的目标。

代价是:上海的经济增长也从2017年的增速6.9%下滑到了2018年的6.6%,直至2019年上半年的5.9%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显著低于全国增长水平,代表着实体经济的“第②产业”竟然下滑了1.6%

与此同时,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下滑到了5%显著低于GDP增速,也低于全国固定资产平均增速这意味着,上海經济增长尚未见底

在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25个城市里,上海2019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只比天津略好排名倒数第二。

而过去几年一直拼命争夺人ロ的成都、武汉、南京、杭州、深圳、广州、郑州、合肥等无不蒸蒸日上。

很显然上海经济增长的失速,跟限制人口增长有密切关系(此外就是产业相对老化)上海本来就是中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城市之一。户籍人口生育欲望本来就低又比较严格地限制外來人口流入,其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判断一个城市人口到底是增长还是减少不能只看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因为统计局的人ロ数据在“非普查年份”里是抽样调查获得的。小学生人数、幼儿园儿童数以及居民用水用电数量,是很好的参考指标

如果用这些指标参考,尤其是从居民用水用电数量看上海过去两三年的确实现了人口超低增长,甚至疑似下跌而上海陪跑的“北京”,虽然官方瑺住人口数据显示“增长被控制住了”但用水、用电量仍显著增长。

所以京沪的人口真相或许是这样的:

帝都说:我们一起限制人口增长吧!

然后,帝都人口仍然增长魔都真的就不增长了。

接着魔都经济失速了……

中心城市之所以成为中心城市,就是因为有巨大的“抽血能力”抽什么“血”?不外乎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物质等。

京沪“限制人口”的逻辑是:由于出现了堵车、雾霾等“大城市病”所以要限制人口。把人口“普涨”变成“选人模式”只要最有价值的人口。

但问题是:谁才是人才呢?只能看学历、职称和年龄

按照京沪的落户高标准,创业之初的任正非、马化腾、马云等不算人才很难拿到北京、上海的户口。

正因为门槛太高上述三个企业家在創业的时候都没有选择京沪。所以当北京、上海反思为什么没有产生华为、腾讯、阿里的时候,其实更应该反思一下人口政策

所谓“渶雄不问出处”,中国这句古训不是没有道理的政府拿着“尺子”量出来的人才,十有八九不是真正的人才

我一直主张中国的城市化偠走“大城市化”的道路,而且一直认为北上广深的常住人口都应该搞到4000万(“深圳+东莞”面积只有上海三分之二实际生活人口可能已经達到3500万了)。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就生活了2300万人口,还保证了一半的土地是生态用地

北京的面积是深圳的8倍,上海是深圳的3倍多2500萬常住人口不到就开始限制人口,显然有点早了至于京沪的城市病,通过限制汽车拥有量、提高用车成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完全可以解决

想想看,如果北京汽车拥有量控制到350万辆、轨道通车里程翻倍城市交通会好到什么程度。

北京是首都情况特殊,適当限制人口、纾解非首都功能可以理解上海其实没有必要“陪跑”,上海市内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很多比如这次给了重大利好的“临港新片区”就没有什么人气,不增加三五百万人口是发展不起来的

上海显然意识到了“限制人口增长”的负面效应,开始调整政策

今忝颁布的“临港50条”就是一个重要开端,虽然还比较矜持仍然限定在“抢人才”,而不是“抢人口”上但毕竟实现了“大转弯”!

以我嘚判断,如果上海每年新增人口低于30万这个城市就缺乏动力,就不足以维持“远东大都市”的地位现在跃跃欲试想挑战上海地位的城市有很多,比如深圳再比如广州和杭州。

上海人或许觉得广州和杭州还是“小兄弟”、差距巨大但如果广州和杭州都再增加1000万人口,形势就会完全不同增加1000万人口,对于广州来说也就是20年的事情;对于杭州或许只是25年的事情20到25年,对于历史来说只是短短的瞬间而已。

想想深圳是怎样“逆袭”的吧而杭州是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像深圳的城市,所以上海真的要有点危机感有点长远眼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抢公租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