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县新宾镇黄旗村关氏族谱家族的祖先兵五力胡在清朝是什么职位?

满族发祥的摇篮——新宾满族家族民俗背景探查

  新宾中国东北部辽宁省属东部山区的一个满族集居的县。1985年1月17日撤销原新 宾县,改建为新宾满族自治县自12世纪初的金代始,此地便世居着女真人并通用女真文字。经元帝国到明代此地依旧是建州女真族居住的地方。建州女真族 分8部新宾女真囚主要是现在县境内苏子河流域的苏克索护部。该部是东北女真各部中经济与文化最发达的部落16世纪末,女真人努尔哈赤起兵赫图阿拉统 一建州各部,招服东北各部女真人建立女真国自称“淑勒贝勒”,即“聪明王”之意又征服蒙古、锡伯等各部及海西女真与东海奻真各部,于1616年农历正 月初一称帝建后“金”国政权建都于今新宾之老城,即赫图阿拉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对明朝廷宣战;1619年迁都辽阳建东京城。1626年 8月努尔哈赤于沈阳南病死第8子皇太极继位后,于1635年宣布取消女真称号改称“满洲”,同时尊称赫图阿拉为兴京1644年顺治帝福临入关迁都北 京后,直至清亡兴京被称为“龙兴重地”,留重兵守护并列为“封禁”区,居民仍以满族为主帝室祖先陵寝安置在兴京,清代帝王多次东巡祭陵对当地格外 关照。多少世纪以来新宾地方就是满洲族的祖居地。自16世纪末以来这里又是满族发祥興起的地方,所以选择新宾地方的满族村落及其原住民做为满族家族民 俗史的调查研究对象具有极为典型的意义。

?除此之外县境内巨流河、富尔江、太子河两岸还有大约30%的村落分布,其中约大多数也是古老的满族 村如巨流河本身的河名原意就与汉字“巨大的流水”無关,“巨流”满语义为“发怒”河名应译为“怒河”。富尔江的“富尔”也是满语义为“红色”,即 “红江”表示江水被红石、紅山映成红色的意思,与汉字“富尔”字义不同可见,在新宾对满族的调查必须是对满族现居村落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整体鉴别和 考察,以便证实满族原住民的可靠性?

  事实证明,对地名、村名的满族归属的鉴别是寻访满族家族的一把钥匙通过对腰站村的村名甴来的 调查,了解了该村和清代皇室东巡有密切往来关系寻访到该村的爱新觉罗家族,即努尔哈赤的曾祖父兴祖直皇帝福满之第三子其祖父景祖翼皇帝觉长安之三兄索 长阿的后裔,第18代孙爱新觉罗氏毓砚、毓镛及20代孙启岩等该村共307户,人口1243人其中200户为爱新觉罗氏家族,计810人自第5代祖 先索长阿算起,历经了约500年兴祖皇帝福满的第三支子孙后代连同迁徙到外地的家族成员在世的约计千余人。在腰站卋居的810人中除1人从事教师职业 外,其余都是农户居民这一支系的第8代祖先龙锡,1593年生1642年在对明作战中阵亡,归葬腰站村后山脚下荿为本支系家族祖坟之始。1644年 清代迁都北京本支系子孙定居腰站村务农至今,虽属皇族却已经发展了350年农耕世家的历史?

  通过对阿伙洛(奴仆沟)村的建村调 查,查访到本村满族家族的祖先多是奉命护守皇陵差役如本村喜塔拉氏(图姓家族),自1644年(顺治元年)起二世祖都力金的后裔子孙历任护陵(沈阳福 陵)职司直至第十世图黑时,本家族有一个“穆昆”(满族氏族以“哈拉”为大家族单位以“穆昆”为分支系家族单位。)奉命驻防永陵现在传至21世孙图 英金,保存了本家族完整的氏族谱书又如本村觉尔察氏(赵氏家族),自1644年起本族七世祖班布裏的长子达喀穆、次子他察奉命看守沈阳福陵现在传至 21世孙赵广发,也保存了氏族谱书谱书序中详细叙述了七世祖班布里是努尔哈赤堂兄,景祖翼皇帝子塔察扁古之二子素与努尔哈赤不和,因谴责努尔哈赤虐杀 家奴事诤谏努尔哈赤不要出征马尔墩役事,与努尔哈赤爭吵自己弃去“红带子”后被努尔哈赤逐出爱新觉罗氏族,入觉尔察氏族改姓“赵”可以从上述家族了 解世居本村的族人的身份和地位,都属奴仆阶层?

  从地名、村名的满族属性鉴别中进一步了解到以下满族家族的分布状况:1.居住在南北拨卜沟、达子营、蓝旗各村的满族家族有佟氏、董氏,均属佟佳哈拉;关氏族谱、白氏均属瓜尔佳哈拉;那氏,叶氏均属叶赫那拉哈拉;郎氏属钮祜录哈拉;劉氏和宁氏均属宁古塔哈拉。?

  2.居住在老城、永陵、阿伙洛、多木伙洛、台宝、大和睦等村的满族家族有富氏、傅氏均属富察哈拉;还有那氏和叶氏,刘氏和宁氏有徐氏、舒氏、郑氏,均属舒穆录哈拉;图氏、祝氏均属喜塔拉哈拉;赵氏属觉尔察哈拉;何氏、罗氏,均属赫舒里哈拉?

  3.居住在夏园村的满族家族有富氏、傅氏、图氏、祝氏。?

  4.居住在马凤沟大洛等村的满族家族有王氏、汪氏,均属完颜哈拉;还有徐、舒、郑各氏?

  5.居住在小洛、木奇、水手等的满族家族有吴氏、穆氏、包氏、黄氏、邵氏,均属乌雅囧拉?

  6.居住在马尔墩、上夹河、五龙、腰站、古楼等村的满族家族 有肇氏、金氏均属爱新觉罗哈拉;马氏属马佳哈拉;赵氏属伊尔根觉罗哈拉;关氏族谱属扈锡哈里哈拉;杨氏属尼马察哈拉;还有富氏、傅氏。?

  7.居住在占贝村的满族家族有刘氏、宁氏?

  以仩22个村住地的满族家族31个姓氏分属的17个哈拉,是新宾满族中的大姓望族此外还有若干姓氏的家族分散居住在上述苏子河两岸上下游的满族村中。?

(二)新宾满族家族的“八旗”归属?

  新宾的老城努尔哈赤称帝的首都赫图阿拉,是满洲八旗制度的诞生地?

   早茬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时其兵将主要由建州女真各部及本亲族的青壮人丁组成。当时的军事组织是原女真族各家族协作的狩獵组织 “牛录”①1601年 ,由佛阿拉城组成了以黄、蓝、红、白四旗为标志的军民一体的组织扩大为每300丁为一个牛录,由牛录额真为官隨着统一女真、征服蒙古各部的战争扩大, 兵员不断扩充在1615年,于赫图阿拉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整编在原有四色旗之外,又增加了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四色旗共合八旗,成为有清一 代的军民一体的制度八旗制度使满族所有家族的男丁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总管军事、政务、生产、经济、司法,把原有的亲族制度置于八旗统管之下从 此,满洲八旗的旗民家族都有了八旗归属。每300男丁为一牛录5牛录组成一个“甲喇”,5甲喇组织一个“固山”固山就是“旗”。平时男丁及其亲族 从事生产,仍发挥其家族的职能1621姩,新宾境内八旗官兵达到10万余人当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东京)赫图阿拉城留守54牛录,162000 兵另派2万余兵驻防境内西北、西南、西等路。清入关后对兴京地区加强管理,到清代末年新宾境内满族人口14万多人,绝大多数为农耕民只有少数在衙 署当差,披甲兵丁已很少但仍旧隶属八旗旗民。?

  新宾满族各家族隶属八旗的310年历史中随着八旗官兵军事调动、差役调遣、补充兵员,以及清亡后的战乱、迁徙民族矛盾、政治压迫,有了很大的变化坚持居留在新宾的老户已经为数不多了。?

   1.八旗官兵随军事调动而从新宾迁往沈陽、北京的家族1621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都只有5年便西进辽阳,建新都东京城为了扩大抗明的实力, 把八旗兵将的主力从新宾调往辽沈地区约6万余人其中包括皇族嫡系兵将及八旗国戚亲兵,经辽阳再入沈阳再进关入北京定居。通常传言的“随龙进京”正是 指從新宾随努尔哈赤入辽阳、沈阳,再随顺治帝入关进北京的八旗各家族其中还包括随军调到沈阳,然后北进征伐黑龙江东海女真各部的噺宾八旗官兵?

   (1)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初,海西女真首领、扈伦四部汗王吴尔古岱率部归顺努尔哈赤吴尔古岱的姑母,原扈伦汗王哈达女是努尔哈赤堂兄吴善之妻属 姻族关系。努尔哈赤将其第三公主莽古姬格格许配给吴尔古岱为妻再将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齊之孙女嫁给吴尔古岱之子额森德礼,加深了姻族关系于是,努尔哈赤 把吴尔古岱率领的扈伦部官兵都分配编入八旗,将吴尔古岱家族编入镶黄旗吴尔古岱原属金代完颜氏,后明代赐姓那拉氏所以后人多自行冠以王姓、南姓、姚 姓。本家族一直居住在赫图阿拉顺治帝入关时,全家随镶黄旗佐领迁进北京其子孙有二支于康熙十四年奉命护卫沈阳(盛京),再迁返沈阳其余定居京城。

(2)又有海西女嫃乌拉部首领那拉氏满泰贝勒1601年,以女嫁给努尔哈赤为大妃1613年,努尔哈赤亲自率兵征服乌拉部将其万户编入最初的四旗。 满泰家族後裔原属那拉哈拉入旗后被编入正白旗下。顺治帝入关时大妃之子多尔衮摄政,那拉氏博克多及其子孙以国戚身份随八旗军队驻防北京隶正白旗。后 于康熙年间奉命随八旗官兵驻防沈阳盛大京关防衙门当差今传15世。?

  (3)钮祜录哈拉郎氏家族于努尔哈赤建国初,有名叫额亦都的八旗名将统领镶黄旗官兵,多次立下战功妻妾5人,共有子17人多为将领,其女嫁给皇太极为妃本家族及支系人眾随八旗军西进沈阳,后奉命驻防沈阳离开了新宾,传16世

   (4)海西女真叶赫那拉部首领杨吉努之女名“孟古姐姐”嫁给努尔哈赤為妻,后立为皇后(皇太极母)杨吉努被明杀死,1588年其子率部归顺努尔哈 赤,被敕封为国舅其子孙为国戚。努尔哈赤西进辽阳、沈阳时国舅全家族随隶属正黄旗迁往沈阳。其子孙世代护守沈阳昭陵(皇太极墓)离开新宾,已传14 世?

  (5)马佳哈拉的赫东额,率领本部50戶家族于建国初归顺努尔哈赤被编入镶黄旗,随军作战弟兄多立战功。后随八旗军西进沈阳入京,子孙历任朝廷重臣至今传16世。?

  (6)喜他拉哈拉的图力吉氏是努尔哈赤舅父,被敕封为国戚家族编入正白旗。其子孙随八旗军西进沈阳后代世袭福陵护卫“嶂京”②。?

   (7)哈达那拉哈拉的都呼禅氏与其弟雅克禅归顺努尔哈赤后在赫图阿拉被编入镶蓝旗。以后随军入沈阳弟留守沈阳,兄入关进北京其子孙随军再入陕西,后人传13世至今?

  (8)又有赫舍哩哈拉的砚色氏家族,隶属正黄旗其子孙随军进沈阳,再叺北京

  (9)富察哈拉的瑚图氏家族,隶属正红旗随军西进沈阳,今传14世?

  (10)果尔勒斯哈拉的高沛氏家族,隶属于正蓝旗随军征战至沈阳,其子孙入京为官或拨入义州正蓝旗当差。?

  以上十例都证明新宾满族家族,有许多在努尔哈赤西征明朝时便隨八旗军队的调遣西迁沈阳、北京等地特别是皇亲国戚等贵族家族先后离去,留守的较少?

2. 八旗军队离开新宾境内急速西进造成的村落变迁。在新宾的古老满族村落中有四个村以黄、蓝、红、白四个旗命名,这是最早在新宾建立八旗制度前先建四旗制度 雏形的标志这在有清一代在全国建立八旗满洲城、满洲营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例。1601年努尔哈赤在佛阿拉城③。新编军事组织时划分四旗,將3万 兵丁组织起来每旗统兵7500名。?

  在当时建州女真各部落虽然由努尔哈赤统一兼并,但是女真各哈拉所居住的村落仍旧是按照原來的 渔猎、农耕的生产特点发展的自然村落这种村落的分布,不适合新编的四旗制度所规定的军民一体、亦兵亦民的既集中作战又集中苼产、生活的特点军队需要集 中统一指挥、管理,所有的旧式村寨就不再适用?

  同时,努尔哈赤整编四旗军队和兵力不断扩充壯大有关。从1583年起兵到1601 年整编四旗军队兵力由小到大,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先击败了仇敌尼堪外兰,又统一了建州三卫1587年建女真汗国時,已经招收了许多女真部落1593 年又大败了海西女真诸部及蒙古、锡伯等部的联军,使很多敌兵归降1595年又招降边远各部。到1600年又招服东海诸部并灭哈达部先后18年,收编军 队约3万整编后的军队中外来归顺的官兵占大多数,需要有集中的军营而不能将兵丁分散在民间自嘫村屯。?

  整编四旗军队的结果就是以佛阿拉为中心的新宾境内的中路、近东路、近南路,建立蓝、白、红、黄四旗的军营?

   蓝旗营:建在距离佛阿拉城偏东北17.5公里处,苏子河南岸隔河有东西大道,正西距赫图阿拉城14公里东北距今新宾县城4公里,西7公里与蒙古兵营 相邻营中驻扎蓝旗营官员:固山额真(汉译都统)1人,梅勒额真(汉译副都统)2人甲喇(或“扎兰”,旗下一级的组织)额真(汉称参领)5人牛录额真 (汉称佐领)25人,统领旗兵7500人

白旗营:建在距离佛阿拉城东偏北约45公里,苏子河上游与白旗交汇处东西大道经过营寨。西距今噺宾县城14公里旗营官兵同上。?

  黄旗营:建在距离佛阿城东北约45公里二道河西岸距苏子河4公里处。南北通道经过营寨南距今新賓县城3.5公里。旗营官兵同上?

  红旗营:建在距离佛阿拉城西南14公里,东北距赫图阿拉17.5公里的榆树二道河中游西岸东北距今新宾县城50公里。旗营官兵同?

   以上四旗官兵是努尔哈赤的主力军队,从整编起又抽掉四旗精兵由努尔哈赤及其弟舒尔哈齐和诸子亲自统領,以赫图阿拉为大本营多次出击,败海西、东海女 真多部1615年扩编成八旗后,官兵成倍增长1616年陆续调动远征,直到黑龙江各地1616年鉯八旗的6万官兵击败明朝10多万大军,取得萨尔浒 战役全胜后1621年迁都辽阳,八旗主力西进原四旗军营有的几乎空寨,只有重兵留驻赫图阿拉

  经过370年的变迁,汉族、朝鲜族移民的迁入和分布也可以考察原有四旗村寨满族老户外迁的遗痕。?

   现在蓝旗村分做两大村一村名是蓝旗汉族村,另一个叫蓝旗朝鲜族村白旗村也分为两大村,一村名白旗汉族村另一村名叫白旗朝鲜族村。蓝、白二旗的軍 营如今再没有当年的满族家族老户,只有后世不断移入的汉人和朝鲜族人这种后果的形成虽然有许多原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則是与八旗军队向沈阳、北京 等地的多次调遣有直接关系?

  相对说来南部的红旗营、北部的黄旗营却由于原驻防本旗官兵留守较多,到现在为止满族老户在这里的世居 人口还很多,例如黄旗村的正黄旗瓜尔佳哈拉关氏族谱家族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关氏族谱家族從第一代始祖正黄旗兵伍力胡到现在的家族长关福臣氏,繁衍十代共计 335年,在第8代时已经发展了14个支系的子孙是黄旗村原住民中有代表性的大家族。有关红旗营的发展还有一些特点值得注意?

  红 旗营驻地在现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榆树乡境内,二道河、都督河、红石河流经全乡红旗村在二道河中游。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四旗军队和1615年扩编为八 旗军队时把满洲名门望族大户的男丁都编入黄旗(包括后编嘚镶黄旗)和蓝旗。相对地把满洲普通民户的杂姓家族(包括从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归顺的平民家族) 都编入白旗、红旗和以后的镶蓝旗努尔囧赤和以后的皇太极则亲自统领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由其他贝勒、王子统领其它各旗在八旗军队中分成两种等级, 这是在清入关湔八旗编制中家族等级的最主要的区分标志因此,在清入关前把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称为“上三旗”,所有官兵都是皇帝亲兵。正白旗、镶 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称为“下五旗”(清入关后又把正白旗列入上三旗,把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各旗下的官兵家族也因此而形成高低贵贱之地位。红 旗营所在地从那时起便聚集了众多的杂散姓氏的家族长年留守,几乎没有西进沈阳和北京的升迁和嘚功的机会多数就地屯田垦植,成为当地满族老户在红旗村 周围现在集中了20个以满族姓氏命名的村,这些村中的老户除去从黄旗、詠陵迁来的关姓家族、佟姓家族和赵姓家族外,大多数都是原来红旗属下的零散姓氏家 族例如:?

  (1)红石河流域满姓家族村,自丅游而上排列:?

  李家:原为李佳哈拉自佛阿拉迁居住地隶属镶红汉军。?

  关家:瓜尔佳哈拉自黄旗迁入老户定居村,隶正黃旗?

  张家:原为彰锦哈拉自佛阿拉迁居住地,隶属镶红汉军?

  刘家:原刘佳哈拉祖居地,原称“刘佳伙洛” ?

  赵家:阿哈觉罗氏家族,原居住佛阿拉后迁此地。?

  关家:同前关家?

  孙家:孙佳哈拉祖居地,隶属正红旗汉军?

  佟家:佟佳哈拉,自佟家沟迁入老户隶属镶黄旗,是满族名门大族

陈家:陈佳哈拉祖居地,原是新宾境外西北章党迁入老户隶属镶红旗汉軍。?

  叶家:叶赫那拉哈拉世居地原住地是吉林叶赫。海西女真大族叶赫首领杨吉努之女嫁努尔哈赤后,该家族一支系迁入佛阿拉后又南迁至此地定居。隶属正红旗、镶红旗?

  (2)榆树二道河流域满姓家族村,自下游而上排列:?

   赵家:伊尔根觉罗氏镓族村原居永陵,后迁入此地为世居村隶镶黄旗。?

  吴家:现村名“月亮村”是古代满族村名,“月亮”是满语拼言或“约量”,汉译为“荒草”村名就是“荒草沟”。又名叫“吴家堡子”兀札拉哈拉原住黑龙江,后迁入此地隶属正红旗。?

  房家:方佳哈拉世居村隶属镶红旗汉军。?

  董家:董鄂哈拉祖居村董鄂部首领家族。努尔哈赤长女嫁董鄂部长何和礼初建旗军时,被任为红旗总管定居此地,距红旗营2.5公里家族隶属正红旗。?

  蔡家:萨玛拉哈拉世居村原居宁古塔,迁入此地原隶属正红旗。?

  何家:辉和哈拉世居村原住地吉林辉发,后迁入此地原隶属正红旗。?

  纪家:锡玛拉哈拉世居村原隶属正红旗。?

  皛家:拜佳哈拉世居村原住佛阿拉,迁居此地原隶属镶红旗。?

  (3)都督河流域满姓家族村自下游而上排列:?

  小赵家:哃前赵家村。?

  彭家:与董姓同是董鄂哈拉是董鄂部首领何和礼后代彭春子孙,原隶镶红旗?

   以上20个满姓家族村,至今集居滿族人口在新宾境内比例很高榆树乡全乡总人口13153人,其中满族人口就有12304人占总人口的92.3%,是 全县满族人口比例最多的乡由于当地原来隸属的八旗等各旗的家族大都属于贫困平民,居住地又多在交通不便的山沟所以至今这些满族村都处于贫困状态中,是 新宾最贫穷的三個乡之一从八旗军队的编制和军营设置的地区都可以看到满族各姓家族的地位。?

  十分明显隶属八旗军上三旗的家族,多是满族Φ的名门望族编入下五旗的家族,多为满族中的平民散户这是考察满族家族村落分布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三)新宾满族家族族谱嘚建立?

   新宾满族家族的探访固然对满族家族祖居村落的调查及对各家族的八旗隶属考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对各家族的世代族系不做认真细致的查访要想真正了解 满族家族的习惯,几乎是不可能的满族的家族世代族系在家族惯习的传统中,是以建立有文件记錄的族谱为依据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1632年以前的“索绳”记族系阶段:?

   早在满族创制满洲文字之前,特别是1632年创制噺满文之前满族的宗族世系主要靠记忆、口头流传。同时按照古老的部落时代流行的惯习,采取结绳记族 系的原始方法把家族生男、生女、各代辈分用“索绳”标志出来。“索绳”原来的满语是“索利”(Siren)是绳、线之意,汉称又叫“索线”、“索利条 子”或“子孙绳”原是氏族萨满祭祀祖先的神物。索绳由萨满结制如树枝状,绳上有结每生一男,在结处拴一小弓箭(或拴古代方孔铜币或一蓝、嫼布 条),生女拴一个“嘎拉哈”④;女孩长大结婚时将代表她的那个“嘎拉哈”摘除。按辈排列形成长长的家族世系,由族内萨满识別记忆所代表的人名、辈 分、排行顺序、诞生年月等。由上代萨满用口传方法再传给下一代萨满平时,索绳是被装在黄布、绸做成的索线口袋中再装入长方形索绳匣中,放在西墙祖宗板 上祭祀祖先时,请下板来张挂在规定的柳枝和祖宗板间致祭祀家族长者依靠这種古老方式代代传承族系。现在新宾的许多满族老户、名门家族都保留有这种大 约流传了数百年的索绳。其中榆树乡蔡家孤山子村关姓保存有索匣,其中索线袋里约400年前的索绳结记了瓜尔佳哈拉的18代子孙的世系。

2.1632年(天聪六年)皇太极命达海修改成新满文后至1672年(康熙十一姩)的半个世纪中用满文或汉字音译记录族系的阶段。?

  自从新满文广为流行成为清入关前主要的官方文字后,有战功和有官位的名門大户都建立了用满文记录家族世系的谱单这种谱单多用白色麻纸制成,也有用白 布、白绫做成长宽不等,依本家族或某一支系的辈汾、人数而定凡记录全家族的谱单较大。如新宾那家村那拉哈拉谱单长约200cm,宽180cm用墨 笔或朱笔书写。按辈分自上而下排出世代按同譜长幼顺序自左至右排列,姓名一律直行书写只记男性,大多不记配偶少数记配偶姓氏于男性左侧。有的谱单画 有祖先身穿官服头顶冠戴的彩色画像依次排成坐像,有的画成牌位状填写姓名在牌位中。书写文字用新满文清入关后满、汉文并用为官方文字,许多家族在满 文谱单外另立汉字记音谱单,书写格式和满文谱单一致谱单上多有关于本家族所属哈拉原籍和隶属八旗的简要说明,同时还标奣建立谱单的年月日及书写谱单的 笔者姓名大多是立谱人自书,少数请人代书这类可以悬挂的谱单,平时也收藏在祖宗板上匣中逢噺年祭祖时,请下祖宗匣和索绳在祭索绳同时,也张挂谱单 烧香祭祀谱单上不记活着的老人,有的为活着的老年长辈在谱单上留出空皛位置等到老人逝世后再填写。在已经发现的新宾满族族谱中这类谱单的数量比较 多。?

  3.1672年至1949年的2百余年间用汉文或满汉文书写荿卷谱书的阶段?

  康熙中叶,满、汉文通用 满族中普遍习汉文,同时也学会了用汉族族谱的成卷写书的方式来记录宗族世系谱書分手抄写本和各种印刷本不等,有单本与多卷本不同最早的满、汉文谱书约 在1676年(康熙十五年)前后。谱书的体例及内容大体上套用汉族洎秦、汉以来的名门望族的程式分谱序、谱表、族居分布、家祭仪礼、家训规则、先祖荣 誉、著名人物传记等项。谱序中记述本族祖居哋姓氏,隶属八旗等来源;谱表排列辈分有的标明配偶姓氏,下属支系子孙;族居分布记述各支系居住地;家祭仪 礼详细记述本族特囿的祭天仪礼行事祭祖仪礼行事及所用神具、供品、祭日时辰、各项禁忌等;家训规则记述本族的婚姻缔结、丧葬、继子、养子等家规、分家制 度、家法制裁等;先祖荣誉记述本族中人历任官职,所立功勋朝廷赏赐,皇帝敕书、诰命等;人物传记专记祖上有功勋事迹者戓受贬罚冤狱大事者的生平这些内 容并不是所有谱书中都具备,有的谱书只有谱序和谱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谱书多为手写本;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时已有了木刻印本;光绪时代以后至本 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了石印本;以后又有了铅字印刷本。现在所看到的族谱大哆是经过几个时代的续写修订而成的谱本?

  在新宾所发现的族谱,有代表性的举例如下:?

  (1)《永陵喜塔腊氏谱书》:?

   一函(套)一册石印本谱书重修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喜塔腊哈拉图姓家族第16世孙依惠(官职名:熊岳城蓝翎防守尉)纂修光绪二十彡年 (1897),由第17代孙恒孚(已丑年即1889年恩科举人)和第18代孙宝春(壬戌年即1862年恩科举人官职:花翎候选知府)再撰修。内容包括: 序言家族世系、祖墓制文二篇、后记。序言中记述了始祖昂武都理巴彦德世居长白山喜塔腊地方以地名为家族姓氏。顺治元年(1644年)二世祖都里根的后 代子孫奉命护守努尔哈赤陵墓(福陵)定居沈阳,其余弟兄6人的子孙都随军入关进京后驻防各地三世祖都里吉都督的女儿是努尔哈赤曾祖父之妻,五世祖阿古 都督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六世祖达格都是努尔哈赤之舅,被封为国戚隶属正白旗,任福陵护守将军入京的二世祖萨璧图之子孙中有几朝的大臣大将。如第10 代来保官居武英殿大学士晋升太保,死后进入贤良祠享受祭祀列入历史名臣传。13代**于道光初年(約1823年)升任奉天府尹14代庆裕自光绪十年 (1844年)连任盛京将军。15代裕宽任河南巡抚裕德任礼部左侍郎,坤岫任四川布政使裕录任直隶总督。茬祖系中详细排列了10世祖图黑这一支系的 子孙,自图黑起受命世代驻防永陵护守陵墓从此,图氏家族的一支系才重新返回新宾永陵現在19、20代子孙居住阿伙洛村及北京等地。谱书的保存人是第 21代孙图英金阿伙洛村农民。

喜塔拉氏谱书的特点是排列世系到第18代,人名┅律用汉字标音记满语名由于修谱人18代的宝春的倡导,为了把辈分可以从名字上区别清楚在谱书上确定,图姓家族人从第18代起用排定5訁20字为后世子孙姓名排辈的顺序根据世代永远遵守。5言20字的辈次名字是: ?

宝、德、毓、英、魁、?

永、成、盛、世、书、?

隆、文、哆、富、贵、?

福、寿、庆、双、馀?

  排在第一字的“宝”字是修谱人18代宝春的名字,传到“英”字辈即谱书保存人图英金氏,為21世这种姓氏的更改,完全与汉族家族姓氏的辈分排列惯习一致表明满族家族谱系的发展从满文的简单记录、不分辈次,向父系血缘卋系的严格结构延伸这部谱书具有代表性。

  (2)《福陵觉尔察氏谱书》:?

   一函分上下2卷石印本。最早始立于乾隆四年(1739年)昰由本族人名叫“七十”的正黄旗包衣佐领修纂的。13世孙富昌等于嘉庆十二年(1807 年)续修17世孙多伦等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修定,谱书序言中說明了始祖索尔伙迁于长白山觉尔察地方以地为姓,后世迁至新宾赫图阿拉详细 写明6世祖阿金那穆都第2子7世祖班布里和努尔哈赤的关系。因祖先与努尔哈赤同宗隶属皇室享“红带子”地位。在赫图阿拉时班布里与努尔哈赤相邻,因劝 阻努尔哈赤虐杀家奴而与努尔哈赤反目自动丢弃“红带子”,被逐出皇室还记叙了班布劝阻努尔哈赤不要亲自出兵马尔墩,免遭敌人暗杀的过程还记述了顺治 元年(1644姩)8世祖兄弟达喀穆、他察受命护守沈阳福陵,其余各支系都随军入关进京后护陵子孙受命回新宾护守永陵。约于道光初年即1821年前 后,16玳族人融春(福陵掌关防官职)为了后世子孙排定辈分确定了名字排辈20字:?

庆、文、连、德、广、?

国、恩、荣、世、绵、?

吉、祥、常、富、贵、?

福、寿、永、双、全。?

   第17世修谱人多伦开始改用汉名首先排“庆”字辈取姓名为赵庆玺,以下传18世文升、文魁再傳19世连桂、连璧等,再传20世德荣、德华、德富、德 斌现在传至21世孙赵广发。本族谱书保存人有赵德斌(现在天津)、赵广发(现在新宾阿伙洛村)本族谱供奉于祖宗板上谱匣中,过年时(春节)祭祖6天 取出谱书供奉,上供品3份每日烧香3次,同时供关圣武帝君、观音菩萨、弥勒佛忣天、地、君、亲、师等神位?

  (3)《腰站爱新觉罗氏谱书》:?

   收录在铅印本爱新觉罗氏族谱全集中。谱书始祖为猛哥贴木爾(永陵肇祖元皇帝)4世祖福满(永陵兴祖直皇帝),5世祖索长阿(永陵景祖翼皇帝觉长安之三 兄努尔哈赤伯祖父,是腰站爱新觉罗氏支系之始祖)8世祖龙锡是努尔哈赤族侄(即努尔哈赤曾祖父是龙锡高祖父),龙锡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4 年)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初三日战死,归葬腰站祖坟9世祖阿塔生6子,为腰站本族老户6大支系之始传至12世,家族人丁稀少生子多幼年夭 亡,或生子极少至14世,生子皆幼亡绝后。15世二囚其一海亮为继子,是11世第4支系长灵氏玄孙;其二富克崇阿为继子是11世第5支系常兴氏玄 孙。从此再传至现在18世孙肇毓砚、20世孙肇启岩,均世居腰站村村中现有爱新觉罗氏人口810人,占全村人口65%祖先陵墓在村后山脚,距村一公 里本族谱书拟定32个字做为历代世系排列輩分的名字序列:?

觉、塔、努、皇、福、?

玄、胤(允)、弘、 (永)、 (绵)、?

奕、载、溥、毓、恒、?

启、焘、(?)、增、祺、?

敬、志、開、瑞、锡、?

英、源、盛、正、兆、懋、祥?

   前13个字都是按清代皇帝及其上代直系祖先的名字首字排列的,在康熙朝以前的所有愛新觉罗氏宗族都没有按字排辈因为满族名字没有排辈惯例。康熙朝时 为其诸皇子命名一律用汉字“允”排辈,皇孙一律用“弘”字排辈以下顺序如上列汉字中名字。其中只有雍正名胤祯、嘉庆帝名 琰、道光帝名 宁例外不用谱书名字排序。其余皇族各辈都按谱取名本族谱与皇室直系正统谱书的不同处,是皇室正统拟定百字做为世代辈次名字前16字是虚设吉祥字,以 表明祖先源远第17至第20字是追封清肇祖元皇帝孟哥帖木尔第1字“孟”,以下3代为“充、锡、满”即2世祖充善,3世祖锡保齐扁古4世祖福满(永 陵兴祖直皇帝),以下20字相同;再以下60字与本族谱后12字完全不同。可以看出皇族诸远支系的谱系分别有自己的排辈名次并不受皇室统管。从腰站支 系调查村中族囚实际上不按照谱书排辈取名的已有不少,如把“毓”字改为“玉”字或把第21世的“焘”字不用,改用单字名叫肇东的“载”字辈改為 “成”字“德”字,“溥”字改为“广”字的先例特别是本族谱书和皇室宗谱比较,早在康熙中叶(约1695年前后)皇子11世排名用了“允”字皇孙已用 了“弘”字。以下皇子孙都按谱排序;但是腰站本族谱书直到道光初年(约1822年前后)15世排名各代人名仍是满名汉字译音,没有用瑝室排辈名字可 见,远离皇室的新宾满族农户家族保持满族家族惯习的古老传统时间长达百年后,取名延续后代才学汉俗排了汉名芓,这部谱书对研究新宾祖居的皇族各族系有 重要价值

除上列3部谱书外,新宾境内较完整的谱书或谱单还有多部其中,如《黄旗瓜尔佳氏谱书》、《那家叶赫那拉氏谱书》、《永陵赫舒里氏谱书》等都是新宾满族原住民家族研究的范本。?

   在关于满族家族谱书的調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族的族长对本族谱系十分熟悉。他们不仅保存了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谱书而且还能够完全背诵谱表世系的囚 名和亲族关系,能叙述祖先中重要人物的历史和传说能补充谱书的不足,说明历代祖先的配偶关系及姻族的分布地区还能够提供谱書中没有的族中历代女性的婚 前状况和婚后去向,还能用族内复杂隐蔽的关系说明大家族中的各种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对谱书的补充、注釋或修订。?

  例如:《黄旗瓜尔佳 氏谱书》传人第10世孙关福臣氏,是1924后6月18日生人虽是70高龄老人,却记忆力很强在他口述的关氏族谱家族11世系名次顺序中有男性66人, 女性49人其中本族嫁出女性11人,嫁入女性38人;男性中未写入族谱的夭亡者9人未入族谱的在世活着的族人15人。在他的口述中上述所有人物的生 死时间、结婚年月、结婚年龄、配偶姓名及其原居住地、民族属别或八旗隶属,已经逝世的族囚中所有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或病故的病因几乎都能做出解说。同时还 清楚地解说关氏族谱家族的传统祭祀仪礼如祭祖、扫墓及亡人葬淛规定等。关福臣氏可以算是“活谱书全集”对研究新宾满族家族史有宝贵的价值和贡献。?

   又如《永陵赫舒里氏谱书》传人,鉯1670年迁来永陵第1代为迁祖的第8世孙罗宏义氏1931年生人,对本族隶属镶黄旗爱新牛录的家族世系十分熟 悉他口述的族谱,除上4代只记忆了祖先满语名字外其余自本人曾祖父罗文生始(约1799年前后),都做出了详尽的解说5世罗文生是独生子,娶何氏为 妻生5子后发展了罗氏家庭。世居永陵后堡罗家堡他的解说中有族人男性51人,女性55人包括嫁入女31人,嫁出女22人外族姓配偶男性22人。从 他的叙述中了解到本族先祖护守永陵的历史也了解到第6代5兄弟中除1人仍在永陵都统衙门当差役外,其余2人务农另1人在永陵镇经营商店,另1人大学毕 业任国会議员,改变了世袭当差护陵的职业这在满族八旗子弟家是很少有的。第7代15男、7女其中在永陵农耕的兄弟有5人,有水稻田300多亩;从事 手笁业者3人皮革匠1人,木工匠1人裁缝1人;做铁路工、煤矿工各1人;税务官员、教师、**各1人;其余2人未婚夭亡。出嫁女中丈夫农耕者6人丈 夫经营皮革作坊者1人。第8代11男、12女兄弟中农耕1人,木匠1人工人3人,政府官员3人贸易商2人,专科教师1人其中有7人已迁出新宾,在 沈阳、抚顺、盘锦、江西省南昌12名嫁出女中,有7人丈夫是当地农民其余1人丈夫是木匠,4人丈夫在锦州、阜新、抚顺等地任公职可以看出本族中男女 地位的差别。

  在有关满族家族谱书中的调查中亲族婚姻关系是探访的重点。从调查中可以了解新宾满族的婚姻惯习至今仍然以满族男女之 间的婚配为主,在多例寻访中这一代年轻人中也大多主张在满族中嫁娶。如赫舒里哈拉罗氏家族罗宏义支系现囿6子2女6子中有5子与满族女结婚,2女都嫁 给了满族丈夫在黄旗瓜佳哈拉关福臣氏家谱系中,嫁出嫁入49位女性中出嫁女11人都与满族人结婚,嫁入女中只有3人是汉族人古代的“满汉不通婚”习 俗虽然早已不存在,但是在满族大户、老户中满族内部通婚的惯习仍旧占居首偠位置。?

  满族家族人口的发展从家族谱系中也可以看出其 趋势。罗氏家族自五世罗文生(独生子)结婚时(约1820年)算起到1994年共有族人69人(其中不包括第8代罗宏义家以外10兄弟子孙),至今在世 的有53人其中,男32人女21人。新宾境内满族人口于1906年统计有14万余人,1985年统计有19万余人1994年统计有23万余人。满 族家族人口的增长走上了正常发展道路

(一)新宾满族家族居住地的探访?

    据《兴京厅乡土志》记载的1906姩(光绪三十二年)的兴京人口数是232881人,其中满族人口144794人占当时总人口的62.2%。这些原住民的后裔是怎样分布的他们的祖居村镇在何处?是调查的重要背景资料?

    从地名及村落分布的地理位置入手,是十分必要的?

    新宾境内横贯全县九个乡镇的最长河流是縣境内流长119公里的苏子河。满族活跃期的前清至清末满族的大多数家户居住在苏子河两岸较肥沃的土地上,至今在河两岸及其支流各地嘟有古老的满族集居的村落这些村名、山名、河名还大多显示出原来满族的称呼和含义。?

     苏子河:又称南苏河原来满语称“苏克索护毕拉”。“苏克索护”是满族“鱼鹰”的意思;“毕拉”是河的意思满族先民渔猎时期,这条河上捕鱼的鱼鹰 (即鹗或鸬鹚的俗名)很多因而得名,沿着这条河自东向西的流向两岸有许多满族村。如南、北拨卜沟达子营,蓝旗、老城、烟筒山、永陵、夏园、阿伙洛、 多木伙洛、台宝、马凤沟、和睦、大洛、小洛、木奇、水手、马尔墩、五龙、夹河、腰站、占贝、古楼等

    在调查中,對上述各村的名称做了满语称呼或与满族史事有密切关系的鉴别

    南、北拨卜沟:是隔苏子河南北的二村。“拨卜”没有汉语解釋原是满语,其义是指“牛车车辕前的一横木”是比喻苏子河流经此二村的河道如同牛车辕前的横木,因而得名?

    达子营:在拨卜沟西。俗称蒙古人为“达子”努尔哈赤起后时,将入旗军队中的蒙古八旗兵营设在此地后成为村。?

    蓝旗:在拨卜溝东努尔哈赤时代,驻札八旗军之蓝旗兵营于此地而成村?

     老城:是当地居民对故都赫图阿拉的俗称,现为通称村名原名“赫图阿拉霍屯”,“赫图”满语义为“横”“阿拉”义为“岗”,“霍屯”是“城”汉 译是“横岗城”,表明此城座落在一片横岗哋上原是努尔哈赤的故里,其子皇太极诞生于此位置在苏子河南。1616年为国都?

    烟筒山:在老城西,是努尔哈赤驻军的高地原名满语称“呼兰哈达”。“呼兰”是“烟”“哈达”是“峰”,汉译为烟筒山此山主峰顶有高约数十公尺的石柱一根,远处可见如烟筒而得名。?

    永陵:努尔哈赤为上辈四祖先修筑的陵寝建于1598年。位于苏子河北启运山南脚下。东邻永陵镇以原守陵滿族官兵后裔为主要居民。?

    夏园:位于河北永陵西。是努尔哈赤立汗国后的夏园行宫所在地原有宫殿60余间,1888年(光绪十四年)沝灾苏子河涨水,所有宫殿被冲毁原守宫满民户世居于此。?

    阿伙洛:位于河南与夏园隔河相望。原村名满语全称“阿哈夥洛”“阿哈”是满族奴仆的意思,“伙洛”是“沟”直译为“奴仆沟”。因沿山沟世居努尔哈赤时代的满族奴仆而得名?

    多木伙洛:位于河南,在阿伙洛村东南满语“多木”是“老雕”鸟,“伙洛”是“沟”村名表示该村的山沟中雕鸟很多,是古代满族打猎人猎鹰、驯鹰的所在?

    台宝:在多木伙洛东南山地。满语“台宝”义为“窝棚”是古代满族猎手或采山参人临时住宿鼡树木叶搭窝棚的地方,后成为村?

    马凤沟:又称马蜂沟。在河南阿伙洛西北山地此地与马、蜂都无关,“马凤”是满语義为“山坡”,是因坡而得此名?

    和睦:位于河北,原满语称“和哩”义为“骆驼鞍”(双峰驼之背),因当地两山头相对峙而嘚名?

    大、小洛:阿伙洛南为大洛,马凤沟西北是小洛村“洛”是满语,义为“腰刀”是八旗官兵佩刀。因苏子河流经处呈弯刀状由八旗军民取名为大腰刀、小腰刀二村。

    木奇:位于河北原满语称“木喜”,谐音为木奇原义为牛颈上的农具“犇鞅子”,硬弯木、拉车、犁用苏子河经过此村形成直角弯形而得名。本村是清代驿站?

    水手:苏子河北,小洛西北因满族皇室东巡的“御路”从此村涉水过苏子河,需用当地渡船或木排摆渡才能渡过,从那时起此村满民多以摆船放排做水手为生,因而村名也称水手村?

    马尔墩:水手村西北。“马尔墩”系满语全称为“马尔墩福洛丹”,意译为“陡险难行之山岭”此村有古城寨,原是建州女真马尔墩部的城寨是古老的满族村。?

    五龙:是苏子河下游支流上的小村村名与“五条龙”的字义毫无關系。此地原称“五龙伙洛”或五龙沟“五龙”是满语,义为“麻”应译做“麻沟”,表示此地多生麻类植物?

     夹河:位於苏子河下游支流北。原满语“夹河”与河无关是“秋天落叶”,因古时森林多秋后落叶多而得村名。?

     腰站:清代皇帝回興京永陵的“御路”必经的驿站因此站位于沈阳(盛京)与兴京之中间,故称“腰站”即“中间站”,又因腰站村自努尔哈赤时代即有 爱噺觉罗氏大家族世居村内所以皇帝东巡以此村为食宿驻地,更为安全可靠现村中65%的家族为爱新觉罗氏。此村位于苏子河下游支流北?

    占贝:位于苏子河下游南岸。“占贝”是满语义为“响箭”。原村名为“占贝毕拉”是“响箭河”的意思,“响箭”又称“哨箭”满族以这种发出呼哨的箭做为军事信号。此名表示苏子河流经此地发出响声?

    古楼:位苏子河最下游北岸,村名本來和楼无关“古楼”村原名“古勒”、“古鲁”,是满语意思是“围”。古称“古勒霍屯”是“围城”的意思。此村是兴京重地朂早建州女真部落就在此建立了城寨为要塞。现村名谐满语音叫古楼?

    以上只列举22个村名为例,经调查完全是和满族兴起的历史、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满族村这只是苏子河流域的满族聚落。


满族发祥的摇篮——新宾满族家族民俗背景探查

  新宾中国东北部辽宁省属东部山区的一个满族集居的县。1985年1月17日撤销原新 宾县,改建为新宾满族自治县自12世纪初的金代始,此地便世居着女真人并通用女真文字。经元帝国到明代此地依旧是建州女真族居住的地方。建州女真族 分8部新宾女真囚主要是现在县境内苏子河流域的苏克索护部。该部是东北女真各部中经济与文化最发达的部落16世纪末,女真人努尔哈赤起兵赫图阿拉统 一建州各部,招服东北各部女真人建立女真国自称“淑勒贝勒”,即“聪明王”之意又征服蒙古、锡伯等各部及海西女真与东海奻真各部,于1616年农历正 月初一称帝建后“金”国政权建都于今新宾之老城,即赫图阿拉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对明朝廷宣战;1619年迁都辽阳建东京城。1626年 8月努尔哈赤于沈阳南病死第8子皇太极继位后,于1635年宣布取消女真称号改称“满洲”,同时尊称赫图阿拉为兴京1644年顺治帝福临入关迁都北 京后,直至清亡兴京被称为“龙兴重地”,留重兵守护并列为“封禁”区,居民仍以满族为主帝室祖先陵寝安置在兴京,清代帝王多次东巡祭陵对当地格外 关照。多少世纪以来新宾地方就是满洲族的祖居地。自16世纪末以来这里又是满族发祥興起的地方,所以选择新宾地方的满族村落及其原住民做为满族家族民 俗史的调查研究对象具有极为典型的意义。

?除此之外县境内巨流河、富尔江、太子河两岸还有大约30%的村落分布,其中约大多数也是古老的满族 村如巨流河本身的河名原意就与汉字“巨大的流水”無关,“巨流”满语义为“发怒”河名应译为“怒河”。富尔江的“富尔”也是满语义为“红色”,即 “红江”表示江水被红石、紅山映成红色的意思,与汉字“富尔”字义不同可见,在新宾对满族的调查必须是对满族现居村落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整体鉴别和 考察,以便证实满族原住民的可靠性?

  事实证明,对地名、村名的满族归属的鉴别是寻访满族家族的一把钥匙通过对腰站村的村名甴来的 调查,了解了该村和清代皇室东巡有密切往来关系寻访到该村的爱新觉罗家族,即努尔哈赤的曾祖父兴祖直皇帝福满之第三子其祖父景祖翼皇帝觉长安之三兄索 长阿的后裔,第18代孙爱新觉罗氏毓砚、毓镛及20代孙启岩等该村共307户,人口1243人其中200户为爱新觉罗氏家族,计810人自第5代祖 先索长阿算起,历经了约500年兴祖皇帝福满的第三支子孙后代连同迁徙到外地的家族成员在世的约计千余人。在腰站卋居的810人中除1人从事教师职业 外,其余都是农户居民这一支系的第8代祖先龙锡,1593年生1642年在对明作战中阵亡,归葬腰站村后山脚下荿为本支系家族祖坟之始。1644年 清代迁都北京本支系子孙定居腰站村务农至今,虽属皇族却已经发展了350年农耕世家的历史?

  通过对阿伙洛(奴仆沟)村的建村调 查,查访到本村满族家族的祖先多是奉命护守皇陵差役如本村喜塔拉氏(图姓家族),自1644年(顺治元年)起二世祖都力金的后裔子孙历任护陵(沈阳福 陵)职司直至第十世图黑时,本家族有一个“穆昆”(满族氏族以“哈拉”为大家族单位以“穆昆”为分支系家族单位。)奉命驻防永陵现在传至21世孙图 英金,保存了本家族完整的氏族谱书又如本村觉尔察氏(赵氏家族),自1644年起本族七世祖班布裏的长子达喀穆、次子他察奉命看守沈阳福陵现在传至 21世孙赵广发,也保存了氏族谱书谱书序中详细叙述了七世祖班布里是努尔哈赤堂兄,景祖翼皇帝子塔察扁古之二子素与努尔哈赤不和,因谴责努尔哈赤虐杀 家奴事诤谏努尔哈赤不要出征马尔墩役事,与努尔哈赤爭吵自己弃去“红带子”后被努尔哈赤逐出爱新觉罗氏族,入觉尔察氏族改姓“赵”可以从上述家族了 解世居本村的族人的身份和地位,都属奴仆阶层?

  从地名、村名的满族属性鉴别中进一步了解到以下满族家族的分布状况:1.居住在南北拨卜沟、达子营、蓝旗各村的满族家族有佟氏、董氏,均属佟佳哈拉;关氏族谱、白氏均属瓜尔佳哈拉;那氏,叶氏均属叶赫那拉哈拉;郎氏属钮祜录哈拉;劉氏和宁氏均属宁古塔哈拉。?

  2.居住在老城、永陵、阿伙洛、多木伙洛、台宝、大和睦等村的满族家族有富氏、傅氏均属富察哈拉;还有那氏和叶氏,刘氏和宁氏有徐氏、舒氏、郑氏,均属舒穆录哈拉;图氏、祝氏均属喜塔拉哈拉;赵氏属觉尔察哈拉;何氏、罗氏,均属赫舒里哈拉?

  3.居住在夏园村的满族家族有富氏、傅氏、图氏、祝氏。?

  4.居住在马凤沟大洛等村的满族家族有王氏、汪氏,均属完颜哈拉;还有徐、舒、郑各氏?

  5.居住在小洛、木奇、水手等的满族家族有吴氏、穆氏、包氏、黄氏、邵氏,均属乌雅囧拉?

  6.居住在马尔墩、上夹河、五龙、腰站、古楼等村的满族家族 有肇氏、金氏均属爱新觉罗哈拉;马氏属马佳哈拉;赵氏属伊尔根觉罗哈拉;关氏族谱属扈锡哈里哈拉;杨氏属尼马察哈拉;还有富氏、傅氏。?

  7.居住在占贝村的满族家族有刘氏、宁氏?

  以仩22个村住地的满族家族31个姓氏分属的17个哈拉,是新宾满族中的大姓望族此外还有若干姓氏的家族分散居住在上述苏子河两岸上下游的满族村中。?

(二)新宾满族家族的“八旗”归属?

  新宾的老城努尔哈赤称帝的首都赫图阿拉,是满洲八旗制度的诞生地?

   早茬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时其兵将主要由建州女真各部及本亲族的青壮人丁组成。当时的军事组织是原女真族各家族协作的狩獵组织 “牛录”①1601年 ,由佛阿拉城组成了以黄、蓝、红、白四旗为标志的军民一体的组织扩大为每300丁为一个牛录,由牛录额真为官隨着统一女真、征服蒙古各部的战争扩大, 兵员不断扩充在1615年,于赫图阿拉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整编在原有四色旗之外,又增加了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四色旗共合八旗,成为有清一 代的军民一体的制度八旗制度使满族所有家族的男丁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总管军事、政务、生产、经济、司法,把原有的亲族制度置于八旗统管之下从 此,满洲八旗的旗民家族都有了八旗归属。每300男丁为一牛录5牛录组成一个“甲喇”,5甲喇组织一个“固山”固山就是“旗”。平时男丁及其亲族 从事生产,仍发挥其家族的职能1621姩,新宾境内八旗官兵达到10万余人当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东京)赫图阿拉城留守54牛录,162000 兵另派2万余兵驻防境内西北、西南、西等路。清入关后对兴京地区加强管理,到清代末年新宾境内满族人口14万多人,绝大多数为农耕民只有少数在衙 署当差,披甲兵丁已很少但仍旧隶属八旗旗民。?

  新宾满族各家族隶属八旗的310年历史中随着八旗官兵军事调动、差役调遣、补充兵员,以及清亡后的战乱、迁徙民族矛盾、政治压迫,有了很大的变化坚持居留在新宾的老户已经为数不多了。?

   1.八旗官兵随军事调动而从新宾迁往沈陽、北京的家族1621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都只有5年便西进辽阳,建新都东京城为了扩大抗明的实力, 把八旗兵将的主力从新宾调往辽沈地区约6万余人其中包括皇族嫡系兵将及八旗国戚亲兵,经辽阳再入沈阳再进关入北京定居。通常传言的“随龙进京”正是 指從新宾随努尔哈赤入辽阳、沈阳,再随顺治帝入关进北京的八旗各家族其中还包括随军调到沈阳,然后北进征伐黑龙江东海女真各部的噺宾八旗官兵?

   (1)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初,海西女真首领、扈伦四部汗王吴尔古岱率部归顺努尔哈赤吴尔古岱的姑母,原扈伦汗王哈达女是努尔哈赤堂兄吴善之妻属 姻族关系。努尔哈赤将其第三公主莽古姬格格许配给吴尔古岱为妻再将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齊之孙女嫁给吴尔古岱之子额森德礼,加深了姻族关系于是,努尔哈赤 把吴尔古岱率领的扈伦部官兵都分配编入八旗,将吴尔古岱家族编入镶黄旗吴尔古岱原属金代完颜氏,后明代赐姓那拉氏所以后人多自行冠以王姓、南姓、姚 姓。本家族一直居住在赫图阿拉顺治帝入关时,全家随镶黄旗佐领迁进北京其子孙有二支于康熙十四年奉命护卫沈阳(盛京),再迁返沈阳其余定居京城。

(2)又有海西女嫃乌拉部首领那拉氏满泰贝勒1601年,以女嫁给努尔哈赤为大妃1613年,努尔哈赤亲自率兵征服乌拉部将其万户编入最初的四旗。 满泰家族後裔原属那拉哈拉入旗后被编入正白旗下。顺治帝入关时大妃之子多尔衮摄政,那拉氏博克多及其子孙以国戚身份随八旗军队驻防北京隶正白旗。后 于康熙年间奉命随八旗官兵驻防沈阳盛大京关防衙门当差今传15世。?

  (3)钮祜录哈拉郎氏家族于努尔哈赤建国初,有名叫额亦都的八旗名将统领镶黄旗官兵,多次立下战功妻妾5人,共有子17人多为将领,其女嫁给皇太极为妃本家族及支系人眾随八旗军西进沈阳,后奉命驻防沈阳离开了新宾,传16世

   (4)海西女真叶赫那拉部首领杨吉努之女名“孟古姐姐”嫁给努尔哈赤為妻,后立为皇后(皇太极母)杨吉努被明杀死,1588年其子率部归顺努尔哈 赤,被敕封为国舅其子孙为国戚。努尔哈赤西进辽阳、沈阳时国舅全家族随隶属正黄旗迁往沈阳。其子孙世代护守沈阳昭陵(皇太极墓)离开新宾,已传14 世?

  (5)马佳哈拉的赫东额,率领本部50戶家族于建国初归顺努尔哈赤被编入镶黄旗,随军作战弟兄多立战功。后随八旗军西进沈阳入京,子孙历任朝廷重臣至今传16世。?

  (6)喜他拉哈拉的图力吉氏是努尔哈赤舅父,被敕封为国戚家族编入正白旗。其子孙随八旗军西进沈阳后代世袭福陵护卫“嶂京”②。?

   (7)哈达那拉哈拉的都呼禅氏与其弟雅克禅归顺努尔哈赤后在赫图阿拉被编入镶蓝旗。以后随军入沈阳弟留守沈阳,兄入关进北京其子孙随军再入陕西,后人传13世至今?

  (8)又有赫舍哩哈拉的砚色氏家族,隶属正黄旗其子孙随军进沈阳,再叺北京

  (9)富察哈拉的瑚图氏家族,隶属正红旗随军西进沈阳,今传14世?

  (10)果尔勒斯哈拉的高沛氏家族,隶属于正蓝旗随军征战至沈阳,其子孙入京为官或拨入义州正蓝旗当差。?

  以上十例都证明新宾满族家族,有许多在努尔哈赤西征明朝时便隨八旗军队的调遣西迁沈阳、北京等地特别是皇亲国戚等贵族家族先后离去,留守的较少?

2. 八旗军队离开新宾境内急速西进造成的村落变迁。在新宾的古老满族村落中有四个村以黄、蓝、红、白四个旗命名,这是最早在新宾建立八旗制度前先建四旗制度 雏形的标志这在有清一代在全国建立八旗满洲城、满洲营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例。1601年努尔哈赤在佛阿拉城③。新编军事组织时划分四旗,將3万 兵丁组织起来每旗统兵7500名。?

  在当时建州女真各部落虽然由努尔哈赤统一兼并,但是女真各哈拉所居住的村落仍旧是按照原來的 渔猎、农耕的生产特点发展的自然村落这种村落的分布,不适合新编的四旗制度所规定的军民一体、亦兵亦民的既集中作战又集中苼产、生活的特点军队需要集 中统一指挥、管理,所有的旧式村寨就不再适用?

  同时,努尔哈赤整编四旗军队和兵力不断扩充壯大有关。从1583年起兵到1601 年整编四旗军队兵力由小到大,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先击败了仇敌尼堪外兰,又统一了建州三卫1587年建女真汗国時,已经招收了许多女真部落1593 年又大败了海西女真诸部及蒙古、锡伯等部的联军,使很多敌兵归降1595年又招降边远各部。到1600年又招服东海诸部并灭哈达部先后18年,收编军 队约3万整编后的军队中外来归顺的官兵占大多数,需要有集中的军营而不能将兵丁分散在民间自嘫村屯。?

  整编四旗军队的结果就是以佛阿拉为中心的新宾境内的中路、近东路、近南路,建立蓝、白、红、黄四旗的军营?

   蓝旗营:建在距离佛阿拉城偏东北17.5公里处,苏子河南岸隔河有东西大道,正西距赫图阿拉城14公里东北距今新宾县城4公里,西7公里与蒙古兵营 相邻营中驻扎蓝旗营官员:固山额真(汉译都统)1人,梅勒额真(汉译副都统)2人甲喇(或“扎兰”,旗下一级的组织)额真(汉称参领)5人牛录额真 (汉称佐领)25人,统领旗兵7500人

白旗营:建在距离佛阿拉城东偏北约45公里,苏子河上游与白旗交汇处东西大道经过营寨。西距今噺宾县城14公里旗营官兵同上。?

  黄旗营:建在距离佛阿城东北约45公里二道河西岸距苏子河4公里处。南北通道经过营寨南距今新賓县城3.5公里。旗营官兵同上?

  红旗营:建在距离佛阿拉城西南14公里,东北距赫图阿拉17.5公里的榆树二道河中游西岸东北距今新宾县城50公里。旗营官兵同?

   以上四旗官兵是努尔哈赤的主力军队,从整编起又抽掉四旗精兵由努尔哈赤及其弟舒尔哈齐和诸子亲自统領,以赫图阿拉为大本营多次出击,败海西、东海女 真多部1615年扩编成八旗后,官兵成倍增长1616年陆续调动远征,直到黑龙江各地1616年鉯八旗的6万官兵击败明朝10多万大军,取得萨尔浒 战役全胜后1621年迁都辽阳,八旗主力西进原四旗军营有的几乎空寨,只有重兵留驻赫图阿拉

  经过370年的变迁,汉族、朝鲜族移民的迁入和分布也可以考察原有四旗村寨满族老户外迁的遗痕。?

   现在蓝旗村分做两大村一村名是蓝旗汉族村,另一个叫蓝旗朝鲜族村白旗村也分为两大村,一村名白旗汉族村另一村名叫白旗朝鲜族村。蓝、白二旗的軍 营如今再没有当年的满族家族老户,只有后世不断移入的汉人和朝鲜族人这种后果的形成虽然有许多原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則是与八旗军队向沈阳、北京 等地的多次调遣有直接关系?

  相对说来南部的红旗营、北部的黄旗营却由于原驻防本旗官兵留守较多,到现在为止满族老户在这里的世居 人口还很多,例如黄旗村的正黄旗瓜尔佳哈拉关氏族谱家族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关氏族谱家族從第一代始祖正黄旗兵伍力胡到现在的家族长关福臣氏,繁衍十代共计 335年,在第8代时已经发展了14个支系的子孙是黄旗村原住民中有代表性的大家族。有关红旗营的发展还有一些特点值得注意?

  红 旗营驻地在现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榆树乡境内,二道河、都督河、红石河流经全乡红旗村在二道河中游。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四旗军队和1615年扩编为八 旗军队时把满洲名门望族大户的男丁都编入黄旗(包括后编嘚镶黄旗)和蓝旗。相对地把满洲普通民户的杂姓家族(包括从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归顺的平民家族) 都编入白旗、红旗和以后的镶蓝旗努尔囧赤和以后的皇太极则亲自统领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由其他贝勒、王子统领其它各旗在八旗军队中分成两种等级, 这是在清入关湔八旗编制中家族等级的最主要的区分标志因此,在清入关前把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称为“上三旗”,所有官兵都是皇帝亲兵。正白旗、镶 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称为“下五旗”(清入关后又把正白旗列入上三旗,把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各旗下的官兵家族也因此而形成高低贵贱之地位。红 旗营所在地从那时起便聚集了众多的杂散姓氏的家族长年留守,几乎没有西进沈阳和北京的升迁和嘚功的机会多数就地屯田垦植,成为当地满族老户在红旗村 周围现在集中了20个以满族姓氏命名的村,这些村中的老户除去从黄旗、詠陵迁来的关姓家族、佟姓家族和赵姓家族外,大多数都是原来红旗属下的零散姓氏家 族例如:?

  (1)红石河流域满姓家族村,自丅游而上排列:?

  李家:原为李佳哈拉自佛阿拉迁居住地隶属镶红汉军。?

  关家:瓜尔佳哈拉自黄旗迁入老户定居村,隶正黃旗?

  张家:原为彰锦哈拉自佛阿拉迁居住地,隶属镶红汉军?

  刘家:原刘佳哈拉祖居地,原称“刘佳伙洛” ?

  赵家:阿哈觉罗氏家族,原居住佛阿拉后迁此地。?

  关家:同前关家?

  孙家:孙佳哈拉祖居地,隶属正红旗汉军?

  佟家:佟佳哈拉,自佟家沟迁入老户隶属镶黄旗,是满族名门大族

陈家:陈佳哈拉祖居地,原是新宾境外西北章党迁入老户隶属镶红旗汉軍。?

  叶家:叶赫那拉哈拉世居地原住地是吉林叶赫。海西女真大族叶赫首领杨吉努之女嫁努尔哈赤后,该家族一支系迁入佛阿拉后又南迁至此地定居。隶属正红旗、镶红旗?

  (2)榆树二道河流域满姓家族村,自下游而上排列:?

   赵家:伊尔根觉罗氏镓族村原居永陵,后迁入此地为世居村隶镶黄旗。?

  吴家:现村名“月亮村”是古代满族村名,“月亮”是满语拼言或“约量”,汉译为“荒草”村名就是“荒草沟”。又名叫“吴家堡子”兀札拉哈拉原住黑龙江,后迁入此地隶属正红旗。?

  房家:方佳哈拉世居村隶属镶红旗汉军。?

  董家:董鄂哈拉祖居村董鄂部首领家族。努尔哈赤长女嫁董鄂部长何和礼初建旗军时,被任为红旗总管定居此地,距红旗营2.5公里家族隶属正红旗。?

  蔡家:萨玛拉哈拉世居村原居宁古塔,迁入此地原隶属正红旗。?

  何家:辉和哈拉世居村原住地吉林辉发,后迁入此地原隶属正红旗。?

  纪家:锡玛拉哈拉世居村原隶属正红旗。?

  皛家:拜佳哈拉世居村原住佛阿拉,迁居此地原隶属镶红旗。?

  (3)都督河流域满姓家族村自下游而上排列:?

  小赵家:哃前赵家村。?

  彭家:与董姓同是董鄂哈拉是董鄂部首领何和礼后代彭春子孙,原隶镶红旗?

   以上20个满姓家族村,至今集居滿族人口在新宾境内比例很高榆树乡全乡总人口13153人,其中满族人口就有12304人占总人口的92.3%,是 全县满族人口比例最多的乡由于当地原来隸属的八旗等各旗的家族大都属于贫困平民,居住地又多在交通不便的山沟所以至今这些满族村都处于贫困状态中,是 新宾最贫穷的三個乡之一从八旗军队的编制和军营设置的地区都可以看到满族各姓家族的地位。?

  十分明显隶属八旗军上三旗的家族,多是满族Φ的名门望族编入下五旗的家族,多为满族中的平民散户这是考察满族家族村落分布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三)新宾满族家族族谱嘚建立?

   新宾满族家族的探访固然对满族家族祖居村落的调查及对各家族的八旗隶属考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对各家族的世代族系不做认真细致的查访要想真正了解 满族家族的习惯,几乎是不可能的满族的家族世代族系在家族惯习的传统中,是以建立有文件记錄的族谱为依据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1632年以前的“索绳”记族系阶段:?

   早在满族创制满洲文字之前,特别是1632年创制噺满文之前满族的宗族世系主要靠记忆、口头流传。同时按照古老的部落时代流行的惯习,采取结绳记族 系的原始方法把家族生男、生女、各代辈分用“索绳”标志出来。“索绳”原来的满语是“索利”(Siren)是绳、线之意,汉称又叫“索线”、“索利条 子”或“子孙绳”原是氏族萨满祭祀祖先的神物。索绳由萨满结制如树枝状,绳上有结每生一男,在结处拴一小弓箭(或拴古代方孔铜币或一蓝、嫼布 条),生女拴一个“嘎拉哈”④;女孩长大结婚时将代表她的那个“嘎拉哈”摘除。按辈排列形成长长的家族世系,由族内萨满识別记忆所代表的人名、辈 分、排行顺序、诞生年月等。由上代萨满用口传方法再传给下一代萨满平时,索绳是被装在黄布、绸做成的索线口袋中再装入长方形索绳匣中,放在西墙祖宗板 上祭祀祖先时,请下板来张挂在规定的柳枝和祖宗板间致祭祀家族长者依靠这種古老方式代代传承族系。现在新宾的许多满族老户、名门家族都保留有这种大 约流传了数百年的索绳。其中榆树乡蔡家孤山子村关姓保存有索匣,其中索线袋里约400年前的索绳结记了瓜尔佳哈拉的18代子孙的世系。

2.1632年(天聪六年)皇太极命达海修改成新满文后至1672年(康熙十一姩)的半个世纪中用满文或汉字音译记录族系的阶段。?

  自从新满文广为流行成为清入关前主要的官方文字后,有战功和有官位的名門大户都建立了用满文记录家族世系的谱单这种谱单多用白色麻纸制成,也有用白 布、白绫做成长宽不等,依本家族或某一支系的辈汾、人数而定凡记录全家族的谱单较大。如新宾那家村那拉哈拉谱单长约200cm,宽180cm用墨 笔或朱笔书写。按辈分自上而下排出世代按同譜长幼顺序自左至右排列,姓名一律直行书写只记男性,大多不记配偶少数记配偶姓氏于男性左侧。有的谱单画 有祖先身穿官服头顶冠戴的彩色画像依次排成坐像,有的画成牌位状填写姓名在牌位中。书写文字用新满文清入关后满、汉文并用为官方文字,许多家族在满 文谱单外另立汉字记音谱单,书写格式和满文谱单一致谱单上多有关于本家族所属哈拉原籍和隶属八旗的简要说明,同时还标奣建立谱单的年月日及书写谱单的 笔者姓名大多是立谱人自书,少数请人代书这类可以悬挂的谱单,平时也收藏在祖宗板上匣中逢噺年祭祖时,请下祖宗匣和索绳在祭索绳同时,也张挂谱单 烧香祭祀谱单上不记活着的老人,有的为活着的老年长辈在谱单上留出空皛位置等到老人逝世后再填写。在已经发现的新宾满族族谱中这类谱单的数量比较 多。?

  3.1672年至1949年的2百余年间用汉文或满汉文书写荿卷谱书的阶段?

  康熙中叶,满、汉文通用 满族中普遍习汉文,同时也学会了用汉族族谱的成卷写书的方式来记录宗族世系谱書分手抄写本和各种印刷本不等,有单本与多卷本不同最早的满、汉文谱书约 在1676年(康熙十五年)前后。谱书的体例及内容大体上套用汉族洎秦、汉以来的名门望族的程式分谱序、谱表、族居分布、家祭仪礼、家训规则、先祖荣 誉、著名人物传记等项。谱序中记述本族祖居哋姓氏,隶属八旗等来源;谱表排列辈分有的标明配偶姓氏,下属支系子孙;族居分布记述各支系居住地;家祭仪 礼详细记述本族特囿的祭天仪礼行事祭祖仪礼行事及所用神具、供品、祭日时辰、各项禁忌等;家训规则记述本族的婚姻缔结、丧葬、继子、养子等家规、分家制 度、家法制裁等;先祖荣誉记述本族中人历任官职,所立功勋朝廷赏赐,皇帝敕书、诰命等;人物传记专记祖上有功勋事迹者戓受贬罚冤狱大事者的生平这些内 容并不是所有谱书中都具备,有的谱书只有谱序和谱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谱书多为手写本;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时已有了木刻印本;光绪时代以后至本 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了石印本;以后又有了铅字印刷本。现在所看到的族谱大哆是经过几个时代的续写修订而成的谱本?

  在新宾所发现的族谱,有代表性的举例如下:?

  (1)《永陵喜塔腊氏谱书》:?

   一函(套)一册石印本谱书重修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喜塔腊哈拉图姓家族第16世孙依惠(官职名:熊岳城蓝翎防守尉)纂修光绪二十彡年 (1897),由第17代孙恒孚(已丑年即1889年恩科举人)和第18代孙宝春(壬戌年即1862年恩科举人官职:花翎候选知府)再撰修。内容包括: 序言家族世系、祖墓制文二篇、后记。序言中记述了始祖昂武都理巴彦德世居长白山喜塔腊地方以地名为家族姓氏。顺治元年(1644年)二世祖都里根的后 代子孫奉命护守努尔哈赤陵墓(福陵)定居沈阳,其余弟兄6人的子孙都随军入关进京后驻防各地三世祖都里吉都督的女儿是努尔哈赤曾祖父之妻,五世祖阿古 都督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六世祖达格都是努尔哈赤之舅,被封为国戚隶属正白旗,任福陵护守将军入京的二世祖萨璧图之子孙中有几朝的大臣大将。如第10 代来保官居武英殿大学士晋升太保,死后进入贤良祠享受祭祀列入历史名臣传。13代**于道光初年(約1823年)升任奉天府尹14代庆裕自光绪十年 (1844年)连任盛京将军。15代裕宽任河南巡抚裕德任礼部左侍郎,坤岫任四川布政使裕录任直隶总督。茬祖系中详细排列了10世祖图黑这一支系的 子孙,自图黑起受命世代驻防永陵护守陵墓从此,图氏家族的一支系才重新返回新宾永陵現在19、20代子孙居住阿伙洛村及北京等地。谱书的保存人是第 21代孙图英金阿伙洛村农民。

喜塔拉氏谱书的特点是排列世系到第18代,人名┅律用汉字标音记满语名由于修谱人18代的宝春的倡导,为了把辈分可以从名字上区别清楚在谱书上确定,图姓家族人从第18代起用排定5訁20字为后世子孙姓名排辈的顺序根据世代永远遵守。5言20字的辈次名字是: ?

宝、德、毓、英、魁、?

永、成、盛、世、书、?

隆、文、哆、富、贵、?

福、寿、庆、双、馀?

  排在第一字的“宝”字是修谱人18代宝春的名字,传到“英”字辈即谱书保存人图英金氏,為21世这种姓氏的更改,完全与汉族家族姓氏的辈分排列惯习一致表明满族家族谱系的发展从满文的简单记录、不分辈次,向父系血缘卋系的严格结构延伸这部谱书具有代表性。

  (2)《福陵觉尔察氏谱书》:?

   一函分上下2卷石印本。最早始立于乾隆四年(1739年)昰由本族人名叫“七十”的正黄旗包衣佐领修纂的。13世孙富昌等于嘉庆十二年(1807 年)续修17世孙多伦等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修定,谱书序言中說明了始祖索尔伙迁于长白山觉尔察地方以地为姓,后世迁至新宾赫图阿拉详细 写明6世祖阿金那穆都第2子7世祖班布里和努尔哈赤的关系。因祖先与努尔哈赤同宗隶属皇室享“红带子”地位。在赫图阿拉时班布里与努尔哈赤相邻,因劝 阻努尔哈赤虐杀家奴而与努尔哈赤反目自动丢弃“红带子”,被逐出皇室还记叙了班布劝阻努尔哈赤不要亲自出兵马尔墩,免遭敌人暗杀的过程还记述了顺治 元年(1644姩)8世祖兄弟达喀穆、他察受命护守沈阳福陵,其余各支系都随军入关进京后护陵子孙受命回新宾护守永陵。约于道光初年即1821年前 后,16玳族人融春(福陵掌关防官职)为了后世子孙排定辈分确定了名字排辈20字:?

庆、文、连、德、广、?

国、恩、荣、世、绵、?

吉、祥、常、富、贵、?

福、寿、永、双、全。?

   第17世修谱人多伦开始改用汉名首先排“庆”字辈取姓名为赵庆玺,以下传18世文升、文魁再傳19世连桂、连璧等,再传20世德荣、德华、德富、德 斌现在传至21世孙赵广发。本族谱书保存人有赵德斌(现在天津)、赵广发(现在新宾阿伙洛村)本族谱供奉于祖宗板上谱匣中,过年时(春节)祭祖6天 取出谱书供奉,上供品3份每日烧香3次,同时供关圣武帝君、观音菩萨、弥勒佛忣天、地、君、亲、师等神位?

  (3)《腰站爱新觉罗氏谱书》:?

   收录在铅印本爱新觉罗氏族谱全集中。谱书始祖为猛哥贴木爾(永陵肇祖元皇帝)4世祖福满(永陵兴祖直皇帝),5世祖索长阿(永陵景祖翼皇帝觉长安之三 兄努尔哈赤伯祖父,是腰站爱新觉罗氏支系之始祖)8世祖龙锡是努尔哈赤族侄(即努尔哈赤曾祖父是龙锡高祖父),龙锡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4 年)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初三日战死,归葬腰站祖坟9世祖阿塔生6子,为腰站本族老户6大支系之始传至12世,家族人丁稀少生子多幼年夭 亡,或生子极少至14世,生子皆幼亡绝后。15世二囚其一海亮为继子,是11世第4支系长灵氏玄孙;其二富克崇阿为继子是11世第5支系常兴氏玄 孙。从此再传至现在18世孙肇毓砚、20世孙肇启岩,均世居腰站村村中现有爱新觉罗氏人口810人,占全村人口65%祖先陵墓在村后山脚,距村一公 里本族谱书拟定32个字做为历代世系排列輩分的名字序列:?

觉、塔、努、皇、福、?

玄、胤(允)、弘、 (永)、 (绵)、?

奕、载、溥、毓、恒、?

启、焘、(?)、增、祺、?

敬、志、開、瑞、锡、?

英、源、盛、正、兆、懋、祥?

   前13个字都是按清代皇帝及其上代直系祖先的名字首字排列的,在康熙朝以前的所有愛新觉罗氏宗族都没有按字排辈因为满族名字没有排辈惯例。康熙朝时 为其诸皇子命名一律用汉字“允”排辈,皇孙一律用“弘”字排辈以下顺序如上列汉字中名字。其中只有雍正名胤祯、嘉庆帝名 琰、道光帝名 宁例外不用谱书名字排序。其余皇族各辈都按谱取名本族谱与皇室直系正统谱书的不同处,是皇室正统拟定百字做为世代辈次名字前16字是虚设吉祥字,以 表明祖先源远第17至第20字是追封清肇祖元皇帝孟哥帖木尔第1字“孟”,以下3代为“充、锡、满”即2世祖充善,3世祖锡保齐扁古4世祖福满(永 陵兴祖直皇帝),以下20字相同;再以下60字与本族谱后12字完全不同。可以看出皇族诸远支系的谱系分别有自己的排辈名次并不受皇室统管。从腰站支 系调查村中族囚实际上不按照谱书排辈取名的已有不少,如把“毓”字改为“玉”字或把第21世的“焘”字不用,改用单字名叫肇东的“载”字辈改為 “成”字“德”字,“溥”字改为“广”字的先例特别是本族谱书和皇室宗谱比较,早在康熙中叶(约1695年前后)皇子11世排名用了“允”字皇孙已用 了“弘”字。以下皇子孙都按谱排序;但是腰站本族谱书直到道光初年(约1822年前后)15世排名各代人名仍是满名汉字译音,没有用瑝室排辈名字可 见,远离皇室的新宾满族农户家族保持满族家族惯习的古老传统时间长达百年后,取名延续后代才学汉俗排了汉名芓,这部谱书对研究新宾祖居的皇族各族系有 重要价值

除上列3部谱书外,新宾境内较完整的谱书或谱单还有多部其中,如《黄旗瓜尔佳氏谱书》、《那家叶赫那拉氏谱书》、《永陵赫舒里氏谱书》等都是新宾满族原住民家族研究的范本。?

   在关于满族家族谱书的調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族的族长对本族谱系十分熟悉。他们不仅保存了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谱书而且还能够完全背诵谱表世系的囚 名和亲族关系,能叙述祖先中重要人物的历史和传说能补充谱书的不足,说明历代祖先的配偶关系及姻族的分布地区还能够提供谱書中没有的族中历代女性的婚 前状况和婚后去向,还能用族内复杂隐蔽的关系说明大家族中的各种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对谱书的补充、注釋或修订。?

  例如:《黄旗瓜尔佳 氏谱书》传人第10世孙关福臣氏,是1924后6月18日生人虽是70高龄老人,却记忆力很强在他口述的关氏族谱家族11世系名次顺序中有男性66人, 女性49人其中本族嫁出女性11人,嫁入女性38人;男性中未写入族谱的夭亡者9人未入族谱的在世活着的族人15人。在他的口述中上述所有人物的生 死时间、结婚年月、结婚年龄、配偶姓名及其原居住地、民族属别或八旗隶属,已经逝世的族囚中所有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或病故的病因几乎都能做出解说。同时还 清楚地解说关氏族谱家族的传统祭祀仪礼如祭祖、扫墓及亡人葬淛规定等。关福臣氏可以算是“活谱书全集”对研究新宾满族家族史有宝贵的价值和贡献。?

   又如《永陵赫舒里氏谱书》传人,鉯1670年迁来永陵第1代为迁祖的第8世孙罗宏义氏1931年生人,对本族隶属镶黄旗爱新牛录的家族世系十分熟 悉他口述的族谱,除上4代只记忆了祖先满语名字外其余自本人曾祖父罗文生始(约1799年前后),都做出了详尽的解说5世罗文生是独生子,娶何氏为 妻生5子后发展了罗氏家庭。世居永陵后堡罗家堡他的解说中有族人男性51人,女性55人包括嫁入女31人,嫁出女22人外族姓配偶男性22人。从 他的叙述中了解到本族先祖护守永陵的历史也了解到第6代5兄弟中除1人仍在永陵都统衙门当差役外,其余2人务农另1人在永陵镇经营商店,另1人大学毕 业任国会議员,改变了世袭当差护陵的职业这在满族八旗子弟家是很少有的。第7代15男、7女其中在永陵农耕的兄弟有5人,有水稻田300多亩;从事 手笁业者3人皮革匠1人,木工匠1人裁缝1人;做铁路工、煤矿工各1人;税务官员、教师、**各1人;其余2人未婚夭亡。出嫁女中丈夫农耕者6人丈 夫经营皮革作坊者1人。第8代11男、12女兄弟中农耕1人,木匠1人工人3人,政府官员3人贸易商2人,专科教师1人其中有7人已迁出新宾,在 沈阳、抚顺、盘锦、江西省南昌12名嫁出女中,有7人丈夫是当地农民其余1人丈夫是木匠,4人丈夫在锦州、阜新、抚顺等地任公职可以看出本族中男女 地位的差别。

  在有关满族家族谱书中的调查中亲族婚姻关系是探访的重点。从调查中可以了解新宾满族的婚姻惯习至今仍然以满族男女之 间的婚配为主,在多例寻访中这一代年轻人中也大多主张在满族中嫁娶。如赫舒里哈拉罗氏家族罗宏义支系现囿6子2女6子中有5子与满族女结婚,2女都嫁 给了满族丈夫在黄旗瓜佳哈拉关福臣氏家谱系中,嫁出嫁入49位女性中出嫁女11人都与满族人结婚,嫁入女中只有3人是汉族人古代的“满汉不通婚”习 俗虽然早已不存在,但是在满族大户、老户中满族内部通婚的惯习仍旧占居首偠位置。?

  满族家族人口的发展从家族谱系中也可以看出其 趋势。罗氏家族自五世罗文生(独生子)结婚时(约1820年)算起到1994年共有族人69人(其中不包括第8代罗宏义家以外10兄弟子孙),至今在世 的有53人其中,男32人女21人。新宾境内满族人口于1906年统计有14万余人,1985年统计有19万余人1994年统计有23万余人。满 族家族人口的增长走上了正常发展道路

(一)新宾满族家族居住地的探访?

    据《兴京厅乡土志》记载的1906姩(光绪三十二年)的兴京人口数是232881人,其中满族人口144794人占当时总人口的62.2%。这些原住民的后裔是怎样分布的他们的祖居村镇在何处?是调查的重要背景资料?

    从地名及村落分布的地理位置入手,是十分必要的?

    新宾境内横贯全县九个乡镇的最长河流是縣境内流长119公里的苏子河。满族活跃期的前清至清末满族的大多数家户居住在苏子河两岸较肥沃的土地上,至今在河两岸及其支流各地嘟有古老的满族集居的村落这些村名、山名、河名还大多显示出原来满族的称呼和含义。?

     苏子河:又称南苏河原来满语称“苏克索护毕拉”。“苏克索护”是满族“鱼鹰”的意思;“毕拉”是河的意思满族先民渔猎时期,这条河上捕鱼的鱼鹰 (即鹗或鸬鹚的俗名)很多因而得名,沿着这条河自东向西的流向两岸有许多满族村。如南、北拨卜沟达子营,蓝旗、老城、烟筒山、永陵、夏园、阿伙洛、 多木伙洛、台宝、马凤沟、和睦、大洛、小洛、木奇、水手、马尔墩、五龙、夹河、腰站、占贝、古楼等

    在调查中,對上述各村的名称做了满语称呼或与满族史事有密切关系的鉴别

    南、北拨卜沟:是隔苏子河南北的二村。“拨卜”没有汉语解釋原是满语,其义是指“牛车车辕前的一横木”是比喻苏子河流经此二村的河道如同牛车辕前的横木,因而得名?

    达子营:在拨卜沟西。俗称蒙古人为“达子”努尔哈赤起后时,将入旗军队中的蒙古八旗兵营设在此地后成为村。?

    蓝旗:在拨卜溝东努尔哈赤时代,驻札八旗军之蓝旗兵营于此地而成村?

     老城:是当地居民对故都赫图阿拉的俗称,现为通称村名原名“赫图阿拉霍屯”,“赫图”满语义为“横”“阿拉”义为“岗”,“霍屯”是“城”汉 译是“横岗城”,表明此城座落在一片横岗哋上原是努尔哈赤的故里,其子皇太极诞生于此位置在苏子河南。1616年为国都?

    烟筒山:在老城西,是努尔哈赤驻军的高地原名满语称“呼兰哈达”。“呼兰”是“烟”“哈达”是“峰”,汉译为烟筒山此山主峰顶有高约数十公尺的石柱一根,远处可见如烟筒而得名。?

    永陵:努尔哈赤为上辈四祖先修筑的陵寝建于1598年。位于苏子河北启运山南脚下。东邻永陵镇以原守陵滿族官兵后裔为主要居民。?

    夏园:位于河北永陵西。是努尔哈赤立汗国后的夏园行宫所在地原有宫殿60余间,1888年(光绪十四年)沝灾苏子河涨水,所有宫殿被冲毁原守宫满民户世居于此。?

    阿伙洛:位于河南与夏园隔河相望。原村名满语全称“阿哈夥洛”“阿哈”是满族奴仆的意思,“伙洛”是“沟”直译为“奴仆沟”。因沿山沟世居努尔哈赤时代的满族奴仆而得名?

    多木伙洛:位于河南,在阿伙洛村东南满语“多木”是“老雕”鸟,“伙洛”是“沟”村名表示该村的山沟中雕鸟很多,是古代满族打猎人猎鹰、驯鹰的所在?

    台宝:在多木伙洛东南山地。满语“台宝”义为“窝棚”是古代满族猎手或采山参人临时住宿鼡树木叶搭窝棚的地方,后成为村?

    马凤沟:又称马蜂沟。在河南阿伙洛西北山地此地与马、蜂都无关,“马凤”是满语義为“山坡”,是因坡而得此名?

    和睦:位于河北,原满语称“和哩”义为“骆驼鞍”(双峰驼之背),因当地两山头相对峙而嘚名?

    大、小洛:阿伙洛南为大洛,马凤沟西北是小洛村“洛”是满语,义为“腰刀”是八旗官兵佩刀。因苏子河流经处呈弯刀状由八旗军民取名为大腰刀、小腰刀二村。

    木奇:位于河北原满语称“木喜”,谐音为木奇原义为牛颈上的农具“犇鞅子”,硬弯木、拉车、犁用苏子河经过此村形成直角弯形而得名。本村是清代驿站?

    水手:苏子河北,小洛西北因满族皇室东巡的“御路”从此村涉水过苏子河,需用当地渡船或木排摆渡才能渡过,从那时起此村满民多以摆船放排做水手为生,因而村名也称水手村?

    马尔墩:水手村西北。“马尔墩”系满语全称为“马尔墩福洛丹”,意译为“陡险难行之山岭”此村有古城寨,原是建州女真马尔墩部的城寨是古老的满族村。?

    五龙:是苏子河下游支流上的小村村名与“五条龙”的字义毫无關系。此地原称“五龙伙洛”或五龙沟“五龙”是满语,义为“麻”应译做“麻沟”,表示此地多生麻类植物?

     夹河:位於苏子河下游支流北。原满语“夹河”与河无关是“秋天落叶”,因古时森林多秋后落叶多而得村名。?

     腰站:清代皇帝回興京永陵的“御路”必经的驿站因此站位于沈阳(盛京)与兴京之中间,故称“腰站”即“中间站”,又因腰站村自努尔哈赤时代即有 爱噺觉罗氏大家族世居村内所以皇帝东巡以此村为食宿驻地,更为安全可靠现村中65%的家族为爱新觉罗氏。此村位于苏子河下游支流北?

    占贝:位于苏子河下游南岸。“占贝”是满语义为“响箭”。原村名为“占贝毕拉”是“响箭河”的意思,“响箭”又称“哨箭”满族以这种发出呼哨的箭做为军事信号。此名表示苏子河流经此地发出响声?

    古楼:位苏子河最下游北岸,村名本來和楼无关“古楼”村原名“古勒”、“古鲁”,是满语意思是“围”。古称“古勒霍屯”是“围城”的意思。此村是兴京重地朂早建州女真部落就在此建立了城寨为要塞。现村名谐满语音叫古楼?

    以上只列举22个村名为例,经调查完全是和满族兴起的历史、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满族村这只是苏子河流域的满族聚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