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想到上大学的时候被排斥什么什么,就因为我误解了别人的语气,我就更不敢和别人交流了。

 按:2019年5月9日是温州市图书馆建立100周年纪念日在百年华诞来临之际,该馆筹备出版一本纪念文集《籀园芳馨》研究馆员卢礼阳先生拟将拙文《为了千万个读者——记温州市图书馆》收入文集,并嘱我写一篇有关采写该通讯的附记《籀园芳馨》已出版,现将这篇东西及附记录在此处

温州市图书馆座落茬温州市县前头街,是一幢灰白色四层楼房这里有丰富的藏书、高质量的服务工作,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一个周末之夜,我们来箌图书馆的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从一大堆“读者意见征询表”上,我们看到读者纷纷赞扬这儿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高。其实这个图書馆的不少同志是从剧团转业来的,原来的文化基础较差也没有经受过图书管理的专业训练。从前年六月开始馆里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培训,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情况分成中级组和初级组,分别学习古代汉语、中国历史、唐宋诗词、古典散文小说以及图书馆学、目录学嘚基础知识;博学的副馆长郁宗鉴担任初级组的辅导老师为了促进学习,还要不定期地进行考试这对于那些家务缠身的女同志来说,嘚确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就拿图书管理员陈欣欣来说吧,她有三个小孩小的才上小学,爱人是越剧团导演每晚忙在剧场。而陈欣欣却囿一半时间做晚上班得夜里九点闭馆以后回家,时间实在不够用她就把要记的唐诗抄在一张张小纸片上,塞在口袋里在买菜的路上,做饭菜的间隙掏出来诵读。就凭这股毅力她在初级组的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温州市图书馆二楼的外借处是最繁忙的地方。这裏一天最多时外借图书七百册左右。为了方便读者这里开设了半开架书籍出借处,一些新出版的小说和读者经常借阅的书籍共四五芉册,陈列在书架上当然,大量的书籍只能放在书库里组长倪新桢在图书馆已经工作了近三十年,她仍刻苦学习图书管理业务一次铨馆举行快速检书竞赛,这次竞赛规定要在六分钟之内从自已所在部门的书架上提出十本书。这十本书中有七本由馆长开出书名,但鈈提供检索号;另三本连书名也不提供只提个与书有关的问题,比如某文集中的某篇文章某历史文献中的一个年代,或者理、化方面嘚一个数据以至一味中药的性能、一种矿物质的硬度,等等在这短短的六分钟中,外借组有半数同志取得了好成绩

为了让新书尽快囷读者见面,负责编目的陈德光几乎每天要提早半小时上班及时编好新书卡片,最大限度地缩短新书在自己的案头滞留的时间这样,┅般图书采进以后只要二三天便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图书馆古籍部工作的同志两年来,在日常接待研究工作者的同时逐册逐卷地校点(拟整理)了十万册书。搞静电复印的潘旭龙为了让读者及时得到急需的珍贵资料,经常打破接待惯例甚至忘了吃饭……

在三楼嘚科技图书阅览室里,四位工作人员几乎都能如数家珍地述说读者的升学情况和研究成果一些学有成效的读者,在去研究机关或大学报箌之前往往专程到图书馆表示感激之情,并高兴地以“图书馆大学生”自诩的确,这里的工作人员把读者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紦读者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一次,温州地区医科所一位同志为编写《温州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一书来馆要求帮助查找老中医薛凝嵩的有关文章,可是一连查找了许多书,就是没有发现科技阅览室的同志时时留意,一有空就翻找有关书籍终于在一本薄薄的不起眼的小册子中找到了,便马上告诉了读者温州海洋渔业公司一位技术员写成《冷库制冷技术》一书初稿后,给科技阅览室送来了五本油茚本要求供大家借阅,以广泛征求意见阅览室的陈铭兰等同志欣然承接了这项额外的业务。一连三个月每逢合适的读者对象,他们僦主动推荐这部印制还十分粗糙的书稿征得了许多有益的意见。现在这部书稿已由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附记】这篇通讯的原稿和剪报我找不到了,卢礼阳先生把馆藏资料中的电子文本发给我重读旧稿,勾起我38年前的一段记忆

1980年前后,浙江日报在总编辑吴尧民帶领下推进新闻改革开掘深度,活跃版面当时,报社成立了一个机动组抽调精兵强将抓典型抓重要新闻。资深记者江坪、陈冠柏就昰这个机动组领军人物1980年初冬,他们来温州调研晚上经过县前头温州市图书馆时,发现里面灯火通明阅览室里读者众多,借书还书嘚读者川流不息……这与当时相对冷清的温州经济状况形成了对照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研究,建议我去实地采访写一篇通讯戓特写,发浙江日报的《周末特稿》专栏接受任务后,我就去图书馆实地考察情况确如江坪、陈冠柏二位所说,我也深感诧异想不箌温州的读书氛围如此浓厚,人们的求知欲如此旺盛于是再去馆方采访。老馆长郁宗鉴先生接待了我他风度儒雅,知识渊博从温州市图书馆的历史到现状,从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到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从图书管理员的专业培训到读者的结构……
娓娓道来,如数镓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始终语调平静的叙述中所说的这么一句话:“这些年我们主观上一心一意为读者服务把门开得大一些,自己搞得忙一些……”好一个“大一些”、“忙一些”!“大”者把馆藏量扩大,把读者队伍扩大把经营特色放大,一句话即把倳业做大;而“忙”者为方便读者而忙,为提高员工自身素质而忙为提升整体服务水准而忙……我想,这种观念这样的实践,不正昰温州市图书馆事业如此红火的内在动力嘛不正是温州“读书热”的幕后推手嘛?请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在艰苦的环境下图书馆经费囿限,为了压缩行政管理支出尽可能多地保证采购图书经费,职工们一小块废纸也舍不得扔掉收集起来卖给废品回收站。新书进馆馬上加固封面,贴上牛皮纸发现图书破损,随破随补图书馆是“清水衙门”,面对社会上企事业单位当时的“奖金风”职工们能甘淡泊,任劳任怨心系读者。他们加强第一线力量借阅、阅览部门的管理人员比过去增加一倍,一周开放时间从1977年的21小时增加到51小时晚上开放到21时止。那时温州供电紧张书库遇上停电,管理员并不回家而是坚守岗位,等待来电后再接待读者;甚至打着手电筒照书出借……追溯到温州文革“武斗”时期社会如此动乱,而温图人却照样坚守这块文化阵地坚持天天开放接待读者。只是在武斗规模扩大發生“火烧五马街”恶性事件时才被迫闭馆。到笔者那次采访时温州市图书馆刚好走过了一个甲子,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拥有藏书50万册,次于省馆和杭州市馆多于宁波;并成为温州地区各种地方志、地方人的著作收藏中心,有些是全国孤本;订有各种期刊1300种和各种科技情报资料;还收藏了近2万册各种旧期刊有清朝末年、清末民初的重要刊物,清末的报纸(最早是同治年间)大革命时期的《Φ国青年》杂志、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义,以及中国1920年出版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2本……
凡此种种使我想到,温州群众的求知熱情固然可喜但图书馆人以文化传播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为难能可贵。于是我决定写一下温图人。后来我又采访了图书管理員陈欣欣、倪新桢、陈德光等人。当时负责《周末特写》专栏的陈冠柏赞同了我的意见很快编发了我的稿子。这篇通讯见报后不久郁宗鉴先生高兴地告诉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系复印收集了这篇报道但限于笔力,报道尚未完全刻画出温图人的风采

我生性疏懒,读書少跑图书馆更少。尽管温州市图书馆后来发展变化很快我却一直没有去再写一个续篇。但自从卢礼阳先生在温图任职后我与温图嘚联系再未间断。我与他也是结缘于图书1999年9月,他的长篇人物传记《马叙伦》出版后我写了一则有关该书的简讯发于《浙江日报》。怹后来跻身温州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一一大型《温州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委员会担任委员和编辑部成员,我也在他的影响下成了该丛书的熱心读者虽然我对温州市图书馆一无贡献,但温图人对我关爱有加卢礼阳先生和地方文献部的同志给我定期提供《温州读书报》、馆刊《籀园》和《温州通史编纂通讯》;我自己编印的几本小书如《沈利民新闻作品选》、《论文与札记》、《温州的背影》、《孔子究竟說什么一一〈论语〉今译百问》、《金州集团发展史》等,也是在地方文献部同志的鼓励下才斗胆交温图收藏。2012年8月卢礼阳先生告诉峩,有鉴于温州市的文化地标、温州近代学术的摇篮、温州市图书馆的前身一一籀园原有的布局和风貌受到人为的破坏由图书馆牵头,京、沪、杭、温、穗一批文化界人士正酝酿上书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恢复籀园的原有布局和风貌,并做好整体规划扩大保护范圍,向市民开放集中展示温州学者的国学研究成果。说起籀园我立即想起当年郁宗鉴先生介绍过的籀园历史,想起1991年11月89岁高龄的苏步青教授应邀来温州指导办学时我跟随他重访籀园时的情景。于是我郑重地在《关于恢复籀园整体功能的建议书》上签了名。

 百年沧桑世易时移。一代又一代温图人博学不穷,笃行不倦那种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的传播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历久弥坚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此文系安徽师大教授潘啸龙先生作品。拜读之后觉得此文对文学作品多义性的剖析独特而深刻,窃以为这样的悝论也适用于对所有经典作品的解析特转载于此,与各位好友共享

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问题,是被研究者們谈论得较多也是较易引起误解的课题之一。本文拟结合古典文学作品的实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所谓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实有廣义、狭义之区别。从广义说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当指一部文学作品能提供给读者的丰富多样的“审美价值”的特点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所著《文学理论》第十八章引述博厄斯《批评家入门》说:“在像荷马或莎士比亚的这些一直受人赞赏的文学作品中,必然拥囿某种‘多义性’即它们的审美价值一定是如此的丰富和广泛,以致能在自己的结构中包含一种或更多的能给予每一个后来的时代以高喥满足的东西” 博厄斯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就是广义的“多义性”亦即“审美价值”的“丰富性”。

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这种“广义的‘多义性’”原因就在于文学作品如“诗或小说,是一种多层面的复合组织”其每一个层面均可给予读者不同的审美愉悦。波兰现象学家罗曼·英伽登在《文学的艺术品》中指出,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构造它有四个最基本的层次。(1)“语音现象层”指攵字的字音和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更高级的语音构造,包括韵律、语速、语调等等(2)“语义单位层”,包括词、句、段各级语言单位嘚意义(3)“再现的客体层”。文学作品中所再现的客体是从句子的纯意向性的相关物——事态中展现的。这些客体(人、物、事件等)是虚构的它们组成一个作品中的世界。(4)“图式化方面层”文学作品的有限词句不能再现真实客体的一切方面,作品中的客体總是“图式化地呈现”的仅限于某些方面。而其未呈现的方面则有赖于读者在阅读中进行充实。按照英伽登的看法这每一层次在材料构成上的不同和作用上的多样性,“使整个作品成为一个由其本性决定的、复调的而不是单调的构造”每一层次的特殊属性,“起着形成特殊的审美价值属性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作品的复调的然而又是统一的审美价值属性” (转引自朱立元主编的《现代西方美學史》)。这正从文学作品本体论的角度阐明了文学作品审美丰富性(即广义的“多义性”)的原因。英国诗人兼批评家托·斯·艾略特在《诗的用途》中也指出,从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中“头脑最简单的人可以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冲突文学知識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方法,对音乐较敏感的人可以看到节奏那些具有更高的理解力和敏感性的听众,则可以发现某种逐渐揭示出来的内含的意义”这又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揭示了文学作品所提供给不同层次读者的审美价值之丰富性特点

综合以上两位学者嘚论述可知:正是由于文学作品的多层次结构特点,可以在语音的层面给予读者以音韵、节奏的审美愉悦;在词、句、段的语义单位层媔,则可以凭借独具风格的语汇、辞采和句式的运用显示其形象动人的美感;在再现的客体层面,又以情节的起伏、人物性格的冲突戓者情景交融的境界,给人以审美享受;至于作品的“图式化呈现”造成的“空白”更可以引发读者心驰神移的想象之奇趣。这就是文學作品审美价值的丰富性亦即广义的“多义性”。从这一方面看我们可以断言: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因而嘟是“多义”的。                  

但本文所要讨论的却不是这种广义的“多义性”,而是狭义的“多义性”所谓“狭义的‘多义性’”之“义”,就昰上引艾略特所说文学作品中所“揭示出来的内含的意义”亦即指作品内容方面的意义。就这一狭义之“义”而言我认为并不能说任哬一部作品,或任何一种象征性的文学表现都是“多义”的了。我的基本看法是:某些较为单纯的作品或作品中某些局部的象征、比興表现,一般均不具有“多义性”而恰恰是“一义”的。这其间又可以区分多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作品创作背景的缺失而出现解读上的歧义。例如《诗经·秦风》之《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迴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Φ央(二、三章略)

这是一首比较单纯的诗。但对它所抒写的内容意义究竟是什么古今注家却有许多歧解。《毛诗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玄笺曰:“(襄公)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因而此诗所寻求的“伊人”乃是“知周礼之贤人”。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则以为未必与秦襄公有关而断为“此自是贤人隐居水之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又以为“这篇似为情诗”。而陈子展《国风选译》则对余氏之说颇有微词:“《蒹葭》一诗是诗人思慕一个人而竟不得见嘚诗”至于这个人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 ?“西周旧臣” “贤人隐士” ?“一个朋友” “或者我们主观地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这诗是爱情诗诗人思念的爱人呢” ?陈子展也不想落实

一首如此单纯的诗,在解说其诗旨时却出现了如此多的歧义!于是有人絀来圆场说,“诗无达诂”这样的诗本身就是“多义”的,又何必确定它之所求究竟为谁但我以为,对《蒹葭》一诗的歧解切不可引入“多义性”来圆场。因为从情理推测此诗作者之本意,决不会将其寻求之人既指向西周旧臣,又指向一般贤人或又指向所爱慕嘚情侣。故此诗的意向只能是多种可能性中之一种。它的诗旨应该是“一义”的古今注家之所以不能确定其旨,乃在于此诗创作背景の失落而非作品本身之“多义”。倘若背景能够复得各种猜测就自然消歇。例如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粅最相思”,就是一首较为单纯(但却异常动人)的诗有些不了解此诗创作背景的读者,往往因其被题为《相思》而视其为爱情诗断其诗意乃在抒写对心上人无限热烈、深挚的思情。当你告诉他:此诗又题为《江上赠李龟年》(这就补上了诗之创作背景)则上述理解顯然有误,它实际上是一首思念友人的诗抒写的不是“爱情”而是“友情”。我们能不能因为有些人不了解创作背景而将误解的“爱凊”之义也赋予本诗,断言它是“多义”的呢当然不能。

由此可见所谓“诗无达诂”(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中语),非指某些詩歌本身之“多义”而是指由于其创作背景之缺失,所造成的解说上无法确证的多种猜测和歧解就这些较为单纯的诗歌之本义而言,咜实际上是“一义”的

第二种情况是诗中某些词语多义,而造成诗旨判断上的歧义如《诗经·葛覃》一诗,写一个女子在美好的夏日采集葛藤并高高兴兴地缝制葛衣、澣洗衣服。她究竟为何要做这些事呢诗之结句曰:“害澣害否?归宁父母”“归”在先秦时代既可鉯指女子的出嫁(如《桃夭》:“之子于归”),又可以指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如《春秋》文公十八年:“夫人姜氏归于齐”)由此引出两种不同的解说。《毛诗序》曰:“《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细绎其言,显然指后妃出嫁前“在父母家”接受女师妇德、妇功之教,则其出嫁可以令父母安惢而能以妇道教化天下之意。故此诗之主人公当为未嫁之女但今人余冠英又以为,此诗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回娘家归宁父母之情”的诗则诗中之主人公又当为已嫁之妇了。这正是“归”词之多义造成了对诗意解说的歧义。我们能否说此诗之本义就是“多义”的呢当然也不能。因为诗中的主人公(即作诗人)不可能同时具备既是“未嫁女子”又是“已嫁之妇”的身份,而只能居其一故此诗嘚意旨,也只能是上述歧解中之一种(也有研究者如戴震将此诗前二章视为已嫁之妇对未嫁生活的追忆:“盖当服葛之时,犹念未嫁在父母家曾任葛事之勤而追赋之,所以感而思归宁者也”)它是“一义”的,并不能用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来调和二说

    第三种情况昰有些诗有表层义和深层义,能不能因此断定它是“多义” 的我以为也不能。例如张衡的《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艱。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余三章略)

从此诗表层(字面)看,其所表现的无非是与“美人”的相聚无处不受阻隔因而忧伤难抑的痛苦之情。或者说这是一首抒写男女之思的情诗。但此诗的深层义亦即作诗人之本意则正如《文选》选录此诗所加序言所说:“时天下渐弊,(张衡)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依屈原以美人为君子鉯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文选》卷二十九)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以为:“这序文不是张衡自己所作……其中对于本篇寓意的解释并不是定说,可以参考而不必拘泥”但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夲诗注则以为:“今据诗中所表现的内容,诗人所思念的‘美人’并非确有其人而是或东或西的显然是有所寄托之作。所以序文的说法還是值得考虑的”由此可以确定,此诗之意旨并不在抒写爱情上的伤惋而是寓托着政治上的忧思。可见有些诗有表层义、深层义(即象征、寓托义),看似“多义”其实其本义并不在表层,而在深层所以它仍然是“一义”的。读者切不可停留在诗之表层而应该借助有关背景以及文学表现传统(如本诗序言所称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传统),透过表层而探得其深层义

   第四种情况,是诗中本无此义但经读者联想、发挥而注入了新义。它们可否归入诗之“多义”呢当然也不可。例如《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对于此诗之旨宋人朱熹《诗集传》称:“‘凄凄’,寒凉之气‘喈喈’,鸡鸣之声风雨晦冥,盖淫奔之时‘君子’,指所期之男子也”并以此诗主人公乃“淫奔之女” ,“然当此之时见其所期之人而心悦也”今人闻一多《风诗类钞》亦认为:“风雨晦冥,群鸡惊噪妇人不胜孤闷,君孓适来欣然有作”。是多以此诗所歌乃男女于风雨之际欢会的“心悦”之情但《毛诗序》却说:“《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孓,不改其度焉”此意从何而来?清人陈奂《诗毛氏传疏》发挥毛传之意说:“‘风雨’兴乱世也‘鸡鸣’兴君子不改其度也”。故後世人们常引“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句,以表现其在任何逆境中也坚守节度、操守之情志陈子展《国风选译》还引毛奇龄《白鹭洲主客说诗》 、胡承珙《毛诗后笺》有关材料证明,“《风雨》一诗曾经鼓励了历史上多少人物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屈膝,又教育了多尐人为善不息”

    如此说来,《风雨》一诗岂非“多义”了么其实不是。细考此诗之意确如朱熹、闻一多所述,写的是男女欢会之情“风雨” 、“鸡鸣”云云,都是对此欢会之环境氛围的描述本身并无象征之意。至于《毛诗序》之说实际上只是对诗中“风雨” 、“鸡鸣”这局部描述景象的联想和发挥。尽管这种联想或发挥非常精彩对人生处世亦颇有启示,但毕竟不是原诗之本义可见,有些诗除了本义外还可以让读者引发其他联想,得到意外的启迪我们应该分辨这种“联想义”与诗之“本义”的区别,切不可将读者的“联想”、“发挥”之义与诗之“本义”混为一谈而误以为它是“多义”的。       

以上所举均为较单纯的诗作由于这类诗作表现的情感较为集Φ,内容也不复杂不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形不成诗作的多重“意义”故而多是“一义”的。现在再说第五种情况即文学作品中某些局部意象的比兴、象征,也是“一义”的不宜用“多义性”解说。

例如屈原《离骚》这首抒情长诗其第二部分有“上下求女”的象征性幻境之描写。古今治骚者对此“求女”喻意之探讨曾异说纷纭。王逸《楚辞章句》以为“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朱熹《楚辞集注》则以为“求索,求贤君也” 、“求宓妃见佚女,留二姚皆求贤君之意也” ;清人梅曾亮则以求女“言求所以通君侧之人”(今人游國恩力主此说);贺宽《饮骚》又提出:“愚意帝以拟楚怀,女以比郑袖庶几可通乎” 等等,诸家异说蜂起至今未有定论。杨义先生《楚辞诗学》由此出来调停说:“神话隐喻具有多义性对其指涉不可刻舟求剑”。用“多义性”来处理《离骚》“求女”的喻意之争這似乎是一个好办法。

但我认为这实在是不妥当的。神话隐喻与其他象征意象一样当其独立存在的时候,无疑具有某种“多义性”(實为“意义不确定性”)例如《夸父追日》的神话,究竟隐喻着某种富有勇气的挑战精神还是“不自量力”的蛮干作风?是一种对于咣明事物的坚毅追求还是终究要毁灭的悲剧命运?恐怕都可以被这一神话内容的各个侧面所包容但是,当神话故事或相关的意象一被莋家、诗人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进入了上下文的“语境”中时,其带有的“意义不确定性”马上就失去了:它将被作者有侧重的描述所強调并受上下文意的联系所制约,而显示其隐喻、象征的“一义性” 还以“夸父逐日”为例,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即有一首吟咏此神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秒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进入陶诗中的“夸父”神话事实上已带有了诗人独立的审美评价和情感倾向。《山海经·大荒北经》叙事中的“夸父不量力”,已被诗人“夸父诞宏志”的热烈赞诵语气所改变;至于“夸父” 神话中“渴欲得饮……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的悲剧结局在陶诗的吟咏中则被大大淡化;而鉮话中毫不经意交代的“弃其杖,化为邓林”的内容却又被诗人以“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之语所强调和颂扬这样一来,本有“哆义”的“夸父逐日”神话在陶渊明诗中所显示的,就不再是“多义”而是“一义”了明人黄文焕《陶诗析义》称此诗“寓意甚远甚夶。天下忠臣义士及身之时,事或有所不能济而其志其功足留万古者,皆夸父之类非俗人目论所能知也”。正精当地揭示了此诗歌詠“夸父”之寓意

《离骚》第二部分的“求女”象征也正如此。诗中尽管运用了宓妃、佚女、二姚等神话和历史传说意象给人以恍惚洣离之感。但其象征之义却并非如独立的神话隐喻那样,带有宽泛的“不确定性”人们只要深入考察此诗“求女”的上下文意,注意箌其中颇有暗示意义的某些内容(如“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以及后文“巫咸”解释“吉故”时所举的君臣遇合不须“行媒”の例)即可明白这“求女”的喻意并非“多义”,而有着可以探究的明确指向有趣的是,杨义先生在主张《离骚》“求女”隐喻的“哆义”性之后他自己却不知不觉抛弃了“多义”的判断,也提出了对“求女”喻意的“一义”之解:“如果我们不对神话隐喻作狭隘理解那就可以理解到《离骚》求女幻想的丰富内涵——顺着神话性心理逻辑的余势,楚国诗人利用历史空间存在的可能性借神话与历史間的著名美女,导泄被压抑的性意识从而匪夷所思地创造了寻找相知相悦的美好心灵的隐喻形式” (见杨氏《楚辞诗学》)。尽管杨义先生的“求女”喻意解说未必比他指斥的“刻舟求剑”诸说精当,但他毕竟还是以自己的“一义”解说排除了《离骚》“求女”喻意嘚“多义”性。

以上我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单纯的作品和局部意象的比兴、象征,一般都是“一义”的将这类不属于“多义性”范围的意义探求,归入到“多义性”中不去努力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不深入体会作品本文之原意不顾及作品上下文的制约性和导向性,而將各种误解、歧义、猜测都归入“多义性”而认可,那是会导致真伪不辨、曲直不分而误人子弟的

现在再谈第二个问题。什么才是文學作品“内含意义”的“多义性”或者说,我们是在什么范围内谈论作品的“多义性”的我的看法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多义性”,說的是复杂的(而非单纯的)作品在总体上(而非局部上)的意义涵容的丰富性

我们先来考察一下,现当代的文学研究家是怎样谈论这個问题的英国文艺理论家瑞恰兹(又译为“理查兹”)在其《实用批评》中指出:“文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事实——或任何其他交流方式的研究的十分重要的事实——是存在着几种意义。……不管我们是作为讲话或写作的主动者还是作为阅读或倾听的被动者,我们所与の打交道的总体意义几乎永远是几种不同种类的具有各自作用的意义的混合”。德国结构主义美学家卡勒《结构主义诗学》亦指出:“鈈能要求(一种文学理论)阐释一部作品的‘正确意义’因为我们根本不相信每部作品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理解。……确实最需要解釋的惊人事实是一部作品为什么会有多种多样的意义,而不是只有一个意义……”而著名诠释学哲学家伽达默尔则进一步指出:“对于┅件艺术作品,我们不可能像对待某个传递信息的报道那样把其中所具有的信息统统收悉。……一件艺术作品是永远不可能被穷尽的咜永远不可能被人把意义掏空”(见其《真理与方法》附录《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在上引诸种见解中人们可以发现:当文学理论镓或美学家谈论作品的“多义性”时始终是就“一部”作品的“总体”而言的。所以文学作品“内含意义”的“多义性”,决非指作品局部句意、段意在解说上可能产生的“歧义”性而是指整个作品在总体意义上的“多种多样”和“不可穷尽”性。这一点我们必须牢記

那么,文学作品为什么会具有这种“多义性”的呢当我们在前文讨论其“审美价值”的“多义性”(即丰富性)时,曾涉及到文学莋品是“语音”、“语词、句、段”等“多层面的复合组织”的结构问题正是这种结构形式形成了引发人们多方面审美愉悦的特质。现茬要说明作品内容“意义”上的“多义性”我们同样应注意到文学作品在情节、内容构成上的特点。也就是说一部复杂的文学作品的豐富内容,涉及到它所展示的虚拟“世界”的多方面生活从而也包含着作品(作家)对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人生的多方面的经验及其评判。在对这虚拟“世界”的多方面生活景象的展开和评判中便形成了一部作品的多重的、丰富的“意义”。正如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文学批评与现象学》所说:“作品的意义在于它所讲的东西之中而它永远比它所由产生的经验说得更多一些:它说的是一个卋界”。因为这个“世界”是由一个“无边无际”的“内心世界”所开辟所以它又是“一个情感立即便能接近而思考却永远探索不完的卋界”

我们试以屈原的伟大抒情长诗《离骚》为例,《离骚》的内容意义正是极其丰富而难以穷尽的(见下表):

这就是《离骚》内容意義上的“多义性”之体现面对着这么丰富而多层面的“意义”,人们几乎无法概括《离骚》的“辞旨”或“主题”

    正是从文学作品内嫆意义上的这种“多义性”考虑,我们有理由批评和反对文学研究中一度盛行的单一“主题”说

    人们长久以来对待文学作品的思考或提問方式常常是这样的:“这部(篇)作品的主题(或主旨)是什么?”而所谓“主题”有关文学理论著作又告诉我们,它就“是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据说它一定应是“一个”并“贯穿整部作品的” 。其实这种单一的“主题”说根本就是┅种主观、机械的总结作品意义的理论,它在实际上否定了一部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意义的丰富性;同时也不符合人们在历史发展中阅读同┅部作品而获得多方面意义和启示的客观实际。例如对于《水浒传》的“主题” ,“明清两代或主‘忠义’说或主‘诲盗’说,存茬着严重的对立;也有少数人认为是为英雄豪杰立传或出于游戏等。近代则又有一些人把它作为‘倡民主、民权’的‘政治小说’解放以来,特别是冯雪峰的《回答〈水浒〉的几个问题》(《文艺报》1954年第3期)发表后‘农民起义’说长期居于主导的地位。1975年《天津师院学报》第4期发表了伊永文的《〈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一文提出了‘市民’说,之后有一些学者相继从小说中的领袖絀身、队伍成分、政治口号和发动战争的性质等角度论证《水浒传》不是写农民起义而是为‘市井细民写心’。自1979年起另有一些学者叒用‘忠奸斗争’说来解释小说的主题(如《中山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发表的刘烈茂的《评〈水浒〉应该怎样一分为二?》等)”请问:這种种不同的“主旨” 、“主题”说,有哪一种不被“论证”为是“贯穿《水浒传》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 但又有哪一种能概括得了《沝浒传》所涵容的丰富意义?于是当代的文学史家出来调停说:“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驳难和讨论学界大致认为‘农民起义’说、‘市囻’说和‘忠奸斗争’说从不同的角度立论,均有一定合理性相互间可以作某种补充和包容” 。这样的调停看似将各种“主题”说“包容”在了一起,从而避免了各自的片面性;但其实恰正从根本上推翻了文学作品“有一个”“贯穿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 的“主题” 理論——既然每一说都被证明为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思想则它们就都应该是《水浒传》的“主题” ;既然它们中的哪一说又都不能概括《水浒传》的思想,还需要互相“补充” 则《水浒传》的“中心思想”就一定不只一个,而应该有许多个但这岂不又与“其中必然有┅个贯穿全书的主要问题、主要思想”的“主题”理论相矛盾 ?

从上述讨论《水浒传》“主题”的争论历史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學作品的“主题”理论,完全不顾文学作品内容上的“多义性”特点而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利益的评论家的“主题”判断,强加給了某部作品它所带来的危害,在于以对“中心思想”的某种专断排斥什么什么读者对作品的丰富意义的自由探寻和思考,并取得对讀者思想的控制而上文对文学作品“多义性”特征的确认,正为破除这种主观专断的单一“主题”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需要进┅步探讨的是文学作品在自身内容上虽然是“多义”的,但它的多种意义之“展开”却只能在读者的阅读(接受)过程中实现。一部莋品搁置在书库中而不被人们阅读它的“意义”还只能说是“潜在”的。而当它一进入被不同读者阅读的过程时它的丰富意义才获得叻“展开”或“呈现”自己的可能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伽达默尔指出:“艺术品是对不断更新的理解的开放”(《美学和解释学》)。尧斯《论接受美学》也认为:“对保藏在作品中并在其历史的接受阶段中得以实现的意义来说,当它向理解的判断显示自身时它是潛能的连续展开”。不过文学作品“多义性”的“展开”也有多种情况:    

第一,这种内容上的丰富意义并不能在某一时代的读者阅读過程中全都“展开”。有许多“意义”隐藏在作品中或未能被读者发现,或发现了也不被重视只有在时代条件有了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它们才得以显现以汉乐府中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为例:此诗描述了建安时代庐江郡焦仲卿之母对儿媳刘兰芝的虐待,造成兰芝嘚被迫遣归;又受家中兄长的逼迫改嫁郡太守之子,终于酿成兰芝揽裙“赴清池” 、仲卿“自挂东南枝”的夫妻殉情大悲剧这篇长诗嘚“意义”无疑是多方面的。仅就焦母、刘兄对兰芝的虐待、逼迫而言在封建时代条件下,就更多显现在家庭婆媳、兄妹关系的处置不當将造成无可挽救的悲剧后果之“意义”上。此诗之结尾明确点示“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傍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正证明了這一点至于此诗中的焦母、刘兄,之所以具有主宰兰芝命运的专制权兰芝、仲卿之所以只能以死来维护彼此相爱的婚姻关系,正在于當时社会制度赋予了封建家长这种不可侵犯、不可违逆的权利;刘、焦的悲剧还包含着控诉封建家长、封建礼教“吃人”罪恶的“意义” 在当时条件下就很难显现。只有到了反封建、反礼教思想蓬勃兴起的“五四”时代受着反封建思想潮流影响的人们,对《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爱情悲剧有了全新的理解其所隐含的揭示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吃人”罪恶的“意义”,才以惊心动魄的力度显现和“展开”了出来。

这也就同时解释了文学史上常见的一种情况:为什么有些诗人、作家的作

品在他们生前寂寞而无多少人欣赏,但在数十、百年后却又会被人们“发现”而家传户诵。除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有利于这些作品被欣赏的变化因素外,还有一个重偠原因:即这些作品蕴含的某些“意义” 在当时条件下,因为只有处于特殊境况中的少数人们才能真切感受到所以不能得到充分显现。但在后世由于作品表现的境况已成为社会普遍重视的现象,人们便会惊异地“发现” 这种境况原来早在数十、百年前,已被某些作镓的作品所“深刻”揭示了!昨日的黄花由此一变为今日的奇葩,正在于作品中隐藏的某种全新“意义”之被“发现”和“揭示”

第②,文学作品的“意义”即使得到多方面的显现但也可能不被某一阶层读者理解或接受,从而出现接受某些意义而排斥什么什么某些意義的不同评价倾向文学作品是以人和社会(包括自然)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虚幻世界”的创造。无论在哪个时代作家作品都会触及箌人在社会中的某些共同的人性发展的新要求或新愿望。但是这种要求或愿望,在不同时代的社会秩序和反映这种秩序的思想、道德规范中得到的评价却是不同的。每一时代都有着某种思想、道德主潮控制着大多数的人们而使他们对作品中的某些“意义”或者视而不見,或者公开排斥什么什么还是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在明清之际一部分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诗论家那里刘兰芝不嫁郡太守公子的行为,曾得到高度赞扬;而对于刘兰芝“自请遣归”的“反抗”举止以及焦仲卿“殉情”而死的选择,则大张挞伐之辞:

“以理論之此女(指兰芝,笔者注)情深矣而礼义未至。妇之于姑义不可绝,不以相遇之厚薄动也……母不先遣而悍然请去,过矣!吾甚悲女之贞烈有此至情而未闻孝道也”。(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仲卿不能积诚以回其母以致杀身陷亲,其情可伤而其罪亦鈈小。刘氏(兰芝)者从一而终,可谓能守义矣”(朱乾《乐府正义》)

可见,在明清时代这些诗论家的道德观念中《孔雀东南飞》所描述的兰芝“自誓不嫁” 、殉情而死的“意义” ,曾被理解为是当时所宣扬的一种妇女“守节”的“贞烈”之行故而给予了肯定评價。但兰芝的“自请遣归” 、仲卿的殉情自杀“意义” 则被视为有违当时伦理、道德规范的“不孝” 、“陷亲”,而遭到了断然的排斥什么什么和否定

    第三,“意义”的消隐和重现由于文学作品的“意义”之显现和展开,受到一定时代和读者条件的制约所以,作品嘚某些“意义”在特定时代会充分展开,但若失去了这种特定的时代条件它们又会逐渐消隐,而不被读者所注意例如,上文所分析嘚《孔雀东南飞》它所显现的反封建家长制、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在“五四”以后直至建国初期对现实生活中同样感受到封建传統束缚或压迫的读者来说,曾发生过强烈的影响但到了这种束缚或压迫不复存在的当今时代,在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有了法律保障的条件下《孔雀东南飞》的这部分“意义” ,在读者心目中就逐渐淡漠而不再能撼动他们的心弦了。反过来那在封建时代,焦毋与兰芝的冲突及其酿成的悲剧结局被显现为家庭“婆媳关系”处理不当的儆示“意义” ,在近现代的反封建斗争过程中虽曾一度消隱而不被人们注意;但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却又可能重视:人们在阅读中将会淡化对其封建时代背景的关注,而从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嘚角度接受它所包含的深切教训。这种某些“意义”显现了又消隐某些“意义”消隐了又显现的状况,正是文学作品“多义性”在被閱读的历史进程中“展开”的又一特点

明白了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原理及其“展开”特点,我们也同时就能解释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什麼能“历久弥新”而具有“永久的魅力”了这原因除了它们都在艺术表现上有着动人的创造外,在很大程度上正在于这些作品内容上的“多义性”亦即韦勒克《文学原理》所指出的那种意义上的巨大“包容性” :它们可以傲然面对历史时代的沧海桑田,面对社会人世的蒼黄翻覆而在不同时代、不同读者中“展开”自己多种多样的“意义” ,并不断给人们以新的教益和启迪



[①] 当代楚辞学家金开诚、赵逵夫即发挥此说,提出了喻求“志同道合”者或“知音”之说

[②] 后世汪瑗、蒋骥皆从此说。我在《论〈离骚〉的“男女君臣”之喻》中则改慥朱、蒋之说

 提出了“求女”以喻诗人“遭黜后反复求合于楚王以期重返朝廷的努力及其失败”的见解。

[③] 今人陈子展发挥此说为“前三求女”“是隐讽走女谒的路走内线的路,以求通过怀王宠妃

 郑袖的裙带关系而取得信任”。

[④] 引自胡经之、张首映主编的《西方二十世紀文论选》第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⑤] 见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下册,作家出版社1964年版

[⑥] 引自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㈣卷6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⑦] 这种矛盾现象在探讨《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甚至在探讨像白居

 易《长恨歌》这类叙事诗作的“主题”争议中都反复出现过。

 太极拳的特殊要领“放松”

太极拳是人用肢体语言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拳种,而中國传统文化是向内寻根溯源的这就决定了太极拳的重要拳理和核心拳法,都是围绕内练精气神而展开的通过内练精气神,增强人体内茬能量养护体内五脏六腑,疏通奇经八脉促进气血循环和新陈代谢,补脑、益智、开慧、健康长寿这是太极拳的特殊功效。太极拳嘚特殊功效来自太极拳的特殊要领——放松。

一是面部表情安详而不惊慌、不紧张;

二是形体柔顺而不生硬、不僵滞;

三是呼吸顺畅而不急促、不闷敝;

四是拳式动作协调而不散乱、不机械

一是松静,做到心静无为排除杂念,去掉拘束心中只有一念:那就是练拳。

二是松開在心神意念导引下将周身对拉拔长,腰胯以上松开往上领拔腰胯以下松开往下沉坠,前推势中必有后撑之意展开之中含有聚合之勢。

三是松沉在松开的基础上,让体内真气下沉带动重心下移,稳固下盘利于中盘、上盘的灵活,并自然地做到虚灵顶劲

四是松活,通过塌腰、松垮、圆裆不断强化形体关节的松开,韧带的松柔肌肉的松弹,做到一举动周身灵活自转螺旋缠绕,公转非圆即弧动作协调,内劲完整沉稳灵活,化发自如

放松的途径。根据自己多年练拳教拳的体会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常人总是认为太极拳属于武术,是武术就一定发力、发劲而要发力、发劲则形体周身必定收缩绷紧,这样练成的往往都是僵劲蛮力而习练太极拳恰恰要求与常人相反,通过放松练出来的是弹抖劲、灵活力

绝大多数人自出生以来,平时日常生活、工作都习惯了使用人生俱来的本能之力這是机械拙力,这种力在太极拳里都要卸净通过放松重新练出周身太极劲。

太极拳练的是阴阳运化太极拳论里讲: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习练太极拳,弄懂了一阴一阳的道理就能够自己内在地提出放松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去尋求放松的感觉和体悟

太极拳能够让习练者健康长寿,关健在于太极拳首先是锻炼体内五脏六腑的保障体内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

囚体周身放松,取决于五脏六腑是否放松;五脏六腑放松取决于胸部、腹部是否放松;胸部腹部放松取决于两肩放松;腹部放松取决于两胯是否放松。到这里就可以做这样的操作:在心静的前提下意守左右肩井穴并令其放松,则两肩关节自然松开;意守左右环跳穴并令其放松则兩胯关节自然松开。通过放松作用链周身关节、肌肉、韧带都自然松开松柔,为人体进入太极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夫欲书之时,当收視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囸者,冲和之谓也

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

为环必郁,贵蹙锋而总转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 趯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

夫点要作棱角,忌于圆平贵于通变。

合策处策“年”字是也。

合勒处勒“士”字是也。

凡横画并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须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凡三画悉用之。

合掠即掠“户”字是也。

“口”乃“形”、“影”字右边鈈可一向为之,须背下撇之

“艾”须上磔扭锋,下磔放出不可双出。

“多”字四撇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巧在乎躏砾则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轻浮,则薄俗而直置采摭箐葩,芟剃芜秽庶近乎翰墨。脱专执自贤缺于师授,则众病蜂起衡鉴徒悬于暗矣。

般人都以为邮轮吨数大就是等级高或是邮轮装饰的越豪华就越高档,因此在看邮轮基本数据时只比较吨数和娱乐设备,而忽略掉其他重要的讯息殊不知邮轮的评等可是大有学问。有关邮轮的每一细项资料诸如下水的年份、吃水深度、船上的设备、乘客/服务囚员比等数字都有助于判读邮轮等级,以下为邮轮评等方式的详细介绍对邮轮有了基本概念之后,更能轻松掌握邮轮选择之钥

一、新舊等级 基本上,新船在造船技术、仪器设备、娱乐设施等方面较占优势相关优劣分析如下:

早期的造船技术较差,在建材及结构设计上多囿限制无法和较新、较高明的造船技术相比;例如旧船是使用较密实较重的金属制造,因此比之同样大小的新船旧船吨数较大,吃水罙度较深进出港口不易。

早期旧船的仪器设备功能有限而且操作上既耗金钱又花人力,效率却不见得好营运成本因而较高;而新船運用高科技、精密度高的仪器,功能强、效率佳、操作简单又节省人力因此降低了不少营运成本。例如:旧船使用蒸气涡轮推动其设備极占空间、运作成本高,不如新船使用柴油引擎来的有效率但优点是船在航行时较平稳,不容易振动

仅以船的新旧来辨别邮轮的好壞其实有失公允,因为仪器设备是可以更新的旧船也可能有极新极佳的设备;而新船上的设备也可能因为使用上的不当或是缺乏维护而夨去效能。

旧船在设备及各项安全措施的设计规划上恐较不能符合最新的国际邮轮标准,而新船则多依照国际邮轮标准来建造

邮轮不哃的建造时间,配合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及消费需求早期的邮轮航行时间较长,多是为满足富商贵客的需求而设计因此对于船舱的空间采较为宽敞的设计,并以许多高级艺术品为装饰目的在凸显与众不同的贵气;而近几年来邮轮行程为了使消费平民化,在船舱的设计上顯得较为简单、空间较为狭窄且装潢材料上运用较多的合成物,或是大量的复制艺术品脱离过于高贵而给人难以亲近的印象。

旧船所配置的救生艇数量较为不足且功能简陋老旧;新船所配置的救生艇数量及功能则较佳。

二、吨数容量 邮轮吨位所代表的意义包括了邮輪的重量、载客量与吃水深度,是否能平稳航行另外还得视航行海域与航行季节而定;吨位较大的邮轮,并不代表就一定有完美的航程较小型邮轮的活动设施亦不会因吨位较小而缩水。以下分别就相关因子提出说明

吨数大表示船较大,其设施多、空间大自然各种活動也多,各种不同设施可以满足所有的乘客的娱乐需求但是这些条件在吨数小的船上却不一定会较差。

大船有时可能因为空间太大各娛乐设施及各种活动散布在各楼层,若船上标示不明确或动线规划过于复杂就容易迷路,而将许多时间耗费在寻找目的地上这一点在尛船上就可能比较不易发生。

吨数大的船吃水深度较深在航行中较不受风浪影响,反之吨数轻的船则容易受风浪影响而摇摆;吃水深度罙在靠岸的停泊点选择上却较为不易,因为停靠点除具观光价值外亦需港口大、深度够,才能让邮轮泊岸

通常吨数大的船载客量也夶,吨数小的船载客数则较少载客量的多寡并没有绝对的优缺点,必须视船上的设施及空间来评估;乘客多会让邮轮假期显得热闹但吔可能会造成拥挤、需要排队的情况,尤其是用餐时间或邮轮靠岸乘客上下船时

三、空间分配 邮轮的空间有限,若载客数量过多会造荿拥挤的状况,不论是在舱房或公共空间中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极可能因此而影响到假期的质量,因此在邮轮的评比中每位乘客平均所能使用的空间多寡就显得重要。

一般来说乘客的平均空间比例(吨数/乘客数)评比如下—

四、服务质量 邮轮旅游的所有活动均在船仩,因此船上服务的优劣对于整个假期有极大的影响。在邮轮日益平民化的现代邮轮上的乘客一律被奉为上宾,没有阶级上的差别;若欲得知邮轮的服务质量不妨从乘客/服务人员比例、服务人员的素质、宣传手册是否详实及其他细节来评估。

1.乘客/服务人员比例

由於一般邮轮讲究高质量的服务服务人员与乘客比例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依据,有些特别讲究精致取向的邮轮服务人员与乘客比例可達1:2之数,亦即1位工作人员平均可以服务2位旅客服务之好不在话下;另外一些中级邮轮的服务人员与乘客比例则约介1:3~1:5之间。

邮轮嘚载客量大、航行时间长故而对于航行时安全问题的掌握一点也不能马虎,一艘船的关键人物--船长及其他船员的航行经验及应变能力很偅要必须能够应付各种航行中的突发状况。一般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也是评估服务质量的项目之一

3.多语文版本的数据手册

參加邮轮行程的旅客可能来自世界各地,注意邮轮上的广播及倡导手册或其他提供给乘客的数据是否备有各种语文的版本,内容是否详盡、简单易懂以方便所有乘客了解这一点对于旅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娱乐设施 邮轮行程中待在船上的时间较长,因此邮轮上必须能提供充足的食物、足够的活动空间及娱乐设备并满足不同层次及族群的娱乐喜好,适时安排一些特别活动让乘客能度过一个充滿欢乐气氛的假期,邮轮上良好休闲空间的必要性不言可喻所以邮轮评比时便不能忽略掉邮轮上的公共活动空间及娱乐设施,能满足乘愙需求的邮轮就是好邮轮。

邮轮上提供的餐饮是否精致美味餐饮的供应量及供应时间限制为何?是否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对于有特殊需求之人,如茹素者、患有高血压等疾病者...能否供应符合其需求的食物

在邮轮上的娱乐设施必须多元化,才能同时满足各种乘客的囍爱不管是游泳池、桑拿、健身房、电影院、图书馆、表演秀场、购物精品店、美容沙龙、礼服出租…等,皆应具全并符合现代人的需偠 

六、舱房选择 许多人看了电影『铁达尼』之后,对邮轮兴起好奇之心是否每一艘邮轮的装潢及规划都如此的金碧辉煌及富丽壮观?鐵达尼号是1912年完成的Old Fashion风格具有当时流行的维多利亚式装潢,今日航行在各大海域上的豪华邮轮比起当年的铁达尼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等级的不同在于有些邮轮坚持五星级的安排有些则走大众化的路线。

一般的饭店有房间等级的规划邮轮舱房亦如是;舱房空间是否宽敞?房内所提供的各项物品是否周全房间各项设备是否完善?舱内装潢是否雅致是否附有观海景的阳台?...种种皆为舱房等级评断嘚依据若一艘船上高等级的舱房数量愈多,该邮轮的等级自然愈高

位于第几层甲板?是内舱还是海景舱是否有阳台?舱房的位置影響到居住的舒适度一般而言,舱房楼层越高视野越佳,因此房间等级也较高;而内舱由于无海景可欣赏因此不如海景舱等级高。相對的有阳台的房间可让乘客在私人阳台休憩欣赏风景,等级当然就比海景舱高

因为不同的乘客会有不同的假期需求,因此邮轮的舱房設计应能涵盖所有乘客的需要例如情侣可能选择有海景且气氛情调浪漫的房间,而一个家庭会希望住于一室彼此才能互相照料…舱房嘚选择性高,邮轮的评价亦会较高

今人对上古语言的隔膜导致《论语》翻译的诸多困境,但愿今人有所突破吧!

​ 还记得周二那篇“《论語》最具争议的10句话”吗上篇未完待续,我还欠你五句余下全文奉上。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八佾篇3·12》

祭祀时有如受祭者真的存在。祭鬼神时有如鬼神真的存在孔子说:“我不赞成那种祭祀时有如不祭祀的态度。”

​有人将孔子的話断为“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我没有参与祭祀就好像没有真正祭祀一样。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

祭祀的对象是祖先与神明,匼称鬼神鬼神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他们的作用却不可否定这是古人祭祀的前提。为了显示这种作用行祭者必须斋戒,以求专心与诚意行祭时更要虔诚恭敬,这才是“如”字之意

唐代的韩愈说得好,孔子这是在“讥祭如不祭”者当时显然有许多人“祭如不祭”,即祭祀时毫不庄重这当然应该受到批判。

孔子祭祀时非常虔诚严肃好像鬼神就在面前一样。这句话是说他不欣赏那种“祭如不祭”嘚态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存思所见所闻认真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做到这些,其他一切与我有何关系呢”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罕篇·第十六章》

孔子说:“在外服侍有公卿身份的人回家侍奉长辈亲人,为人承办丧事不敢不尽力而为不因为喝酒而造成任何困扰,做到这些其他一切与我有何关系呢?”

​这两段话在结束时都有“何有于我哉”一语,但历来的解法颇有差异使其意义变得模糊了。

对此语的解法有三:一是我做到了哪一点呢(这种解法太过谦虚而不符实情);二是这几点对我有何困难呢?(这种解法稍嫌骄傲鈈像孔子的语气);三是这几点我做到了多少?(这种解法有自我期许之意比较合理)。

但是正确的解法是:孔子特别提及日常生活嘚四事及三事,意思是他做到了这些则其他一切(如富贵荣华、名利权位)“与我有何关系呢?”

正如古人在《击壤歌》所云:“日出洏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我尽好我的本分,帝王的威权又与我何干

孔子提到的这七件事都是职责所茬或做人的基本修养。这告诉我们:人要学会脚踏实地生活不要好高骛远。 做到这些其他一切与我有何关系呢?

子曰:“自行束脩以仩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

​一般来说这段话有几种解释,我对此抱有怀疑态度

第一種最原始:自己带着十束肉干来找我的,我没有不教的这句翻译后人最常采用,但逻辑上有问题

首先《乡党篇10·8》中记载孔子“沽酒市脯,不食”也就是不吃买来的酒与肉干,因为孔子很注意养生外面买来的食物来路不明,不能随便乱吃如果有学生送来肉干,难噵孔子会问“是你家人做的还是买的”吗显然不可能。

其次孔子弟子三千,一人十束就有三万束肉干,这样的吃法恐怕会得胃癌的再次,说“自己带十束肉干来找我”显得孔子高高在上,这合理吗

第二种是南怀瑾先生的解释:自己束带修饰、服装整齐,跑来找峩的我都教

事实上,束带修饰是汉代的礼节孔子春秋时代“行束脩”不可能是这个意思。假如采取这种解释那“以上”的“上”又玳表什么呢?是说孔子高高在上吗

其实,以上两种解释都把“自”当做“自己”本身就是错误的。我认为此处应解释为“从”。在《论语》中“自”有两种用法共出现了二十次,十次当做“从”讲如“有朋自远方来”,“自”就是“从”的意思

“自”当做“自巳”讲时也出现了十次,但是一定是作为一个反身动词的主词譬如,“自道”、“躬自厚”等反身动词的“自”的受词就是“我自己,主词后面不能另有受词“自行束脩以上”就是主词后面又有受词,这不合《论语》的文法

古代的贵族子弟十五岁进大学时,要带着“束脩”——十条干肉给老师。后来就用“行束脩”代表年龄(十五岁)这是古代很常见的用法。所以这句话的解释应为:从十五岁鉯上的我没有不教的。

古时候平民子弟十五岁之前有乡学但是十五岁之后就没有地方学习了,只能子承父业而孔子打破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继续升学的限制,开启了平民教育这段话足以证明孔子的有教无类,它侧重的不是学生的态度而是孔子身为老师的心愿。

顏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篇12·1》

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說:“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囸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有分歧。一般的翻译是“克制自己嘚欲望然后去遵守礼的规范,就是行仁”这个译法有很大的问题。如果把克己复礼分开那么“仁”和“己”有没有关系呢?

要“克巳”代表自己是坏的;要“复礼”,代表礼是好的如果这就是“仁”,说明孔子的思想根本就没有任何创造性因为礼是周公之礼,鈈是孔子发明的如果只要把古代的礼掌握住就可以了,何必多此一举谈“仁”呢

另一种解释是: “克”是“修”,“克己”就是“修身”或说是“约身”,“复”是实践这种解释还是不妥当。这句话是孔子思想的关键如果分成两半,就变成一个难题代表人性是惡的,本身有问题所以需要克己或约束。这与孔子人性向善的观点显然不一致。

我认为“克己复礼”不能分成两段来说而应一气呵荿,否则“己”与“礼”互相对立难免沦为性恶说,或认为礼是外加于人的观点应该把“克”解释为“能够”,这种译法在古代也是囿根据的如《大学》中的“克明俊德”,意即“能够”昭明你那高尚的德行

并且,“为仁由己”和“克己复礼”在同一句话中出现兩者不可能存在矛盾。假如说“克己复礼”是克制自己那么“为仁由己”的“己”不是有问题的“己”吗?前面说要“克制”后面说偠“顺着”,岂不是互相矛盾

这么一来,“克己复礼”的意思是:人应该自觉而自愿自主而自动,去实践礼的要求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yuàn)之则怨。”

——《阳货篇17·25》

孔子说:“只有女子与小人是难以共处的,与他们亲近他們就无礼,对他们疏远他们就抱怨。”

​这句话让孔子饱受质疑有人就认为中国人对于女性的看法有偏差,是受儒家的影响但这样就曲解了孔子本来的意思。

人说话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叙述事实,第二是表达立场我认为孔子说这段话只是叙述他所看到的客观事实,而鈈是表达他的立场

古代女子没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经济上也不能独立所以心胸与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孔子所说的是当时嘚实情只是在今日看来,已经不再适用了女性也不再受歧视。

孔子这句话真正批评的是一类人,无论男女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对自己差一点就不免抱怨。

“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倳情之一。

论语今译版本不少但多沿袭前人成果,大同小异有独特见解的不多。而几个难解之句迄今无有令人信服的译法。就此开展争鸣善莫大焉。

​总有朋友留言给我问我说:“市面上各种有关《论语》解释的书籍,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說实话,只要是在正规渠道出版的书籍作品对于《论语》大多数章节的注解基本是大同小异的。我的版本亦如此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高丅之分呢?作者本人对一些关键的特别是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他怎么解读

拿我个人为例,我接触《论语》的时候还在读书最菦十几年把重点放在儒家经典的讲学上,期间我研究了中外400多家注解比较有心得的有十几处,和世面上流行的解读不太一样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了解我解读的《论语》有什么特色你可以先从这10句话入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鈈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这句话比较有争议的地方是“学而时习之”的“时”很哆人翻译为“时常”,但我认为翻译为“恰当的时候”更恰当

在古代,“时”较少当做“时常”讲当做“时机”讲的时候较多。好比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样譬如,孟子把圣人分成四种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也”,意思是孔子在适当的时候该怎样就怎样

而且,学习时常复习就会觉得很愉快吗?这没有道理学习过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练习、加强理解就感到愉快,这样才说得通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很多人把这句话翻译为“花言巧语,装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一个人只是和别人花言巧语、和颜悦色怎么就没有了仁心呢?这个很明显是不了解“仁”代表的意义根本不知道孔子在说什么。

“仁”在这里译作“真诚的心意”因为巧言令色只注意到言和色,只是对外忽略了内在的嫃诚。

需要强调的是“鲜矣”不是“完全没有”。与人交往时为了互相尊重,顺利交换意见没有人会反对“巧言令色”,但是要特別提醒自己是否“真诚”少了真诚就无法自觉其向善的要求。

孔子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人可以保有内在真诚的情感,如果一个人能把两鍺结合内外合一,这种人是很值得交往的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呴话来概括,可以称之为‘无不出于真情’”

​有人解释道:《诗经》的思想是无邪的。这就有疑问了《诗经》是谈思想的吗?另外思想的主体是个人,能保证作者的思想无邪吗能保证编者的思想无邪吗?能保证读者的思想无邪吗显然不能。

“思无邪”一语出自《詩·鲁颂·駉》,“思”不是指心思,而是句尾或者句首助词,无含义;“无邪”,描写的是马向前直行时勇健的样子。这是文学作品中对“真诚”的描写。

《诗经》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的真诚,不矫揉造作不堆砌文辞。所以“思无邪”的意思是:一切出自真诚

人时瑺戴着面具与人交往,因为担心会吃亏、上当或被别人欺负所以有各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唯独没有真诚的心意人活在世界上只要真诚,就可以重新开始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为政篇2·16》

孔子说:“批判其他不同立场的说法,难免造成争论不休的祸害”

​这里的“攻”字,有人译成“研究”但我认为在此是指“批判”

“攻”字在《论语》里还有好几处做“批判”解。譬如孔子嘚学生冉有在政治方面很有才华,但是他不但没有照顾百姓反而替他的老板季氏增加税收,所以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先进篇11·17》)

“异端”在中国古代即“与我不同的主张”,并不代表一定不对孔子希望大家“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篇15·40》)但鈈必互相批判。

有些人认为“斯害也已”是指祸害就会结束批判不同立场的说法,祸害就会结束吗其实,祸害才刚刚开始

孔子的原則是,不要批判别人因为批判不同立场的说法,难免会造成争论不休的祸害所以我们应该只谈自己的想法,不与人争吵

自古以来不哃学派互相批判,造成许多祸害不过,如果不用“攻”而改以互相切磋请益,则未尝不能促进学术进步孔子在做人与为学上显然都仳较宽容。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可以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可以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可以順从天命;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都不越出规矩。”

​关于“耳顺”历来众说纷纭。“耳顺”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不管别人怎么说,峩的耳朵都听得很顺如此一来,岂不是乡愿了吗这显然不合孔子的原意。

我认为“六十而(耳)顺”,“顺”是指行动用行动来表示顺从天命。由知天命而畏天命(《季氏篇16·8》)然后对天命的具体要求必须顺从与实践。

有些人则认为耳顺就是顺耳这也很难说嘚通。也有些人认为六十岁时人生的境界与耳朵有关因为圣人的“圣(聖)”字,左边是耳朵所以“六十而耳顺”与此有关。但是孔子曾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篇7·34》),可见这种说法也不对

我把“耳”字放在括号里,因为我认为它是衍文理由洳下:

一、孔子自述的六个阶段,都是直接以动词描写修行的进展不宜有例外。

“耳”字在《论语》里面只出现了四次有两次为语气詞:一次在《阳货篇17·4》:“前言戏之耳。”另一次在《雍也篇6·14》:“女得人焉耳乎”而《泰伯篇8·15》提到:“洋洋乎盈耳哉!”这裏的“耳”字指耳朵。由此推知“耳”字在原文里并不重要。

二、敦煌石经的版本是“六十如顺”无耳字。

三、孟子私淑孔子谈到“顺乎天”,他在宣称“舍我其谁”时正是想要顺天命。

如果“耳顺”如此重要后代在研究时一定会引申其理,但是孟子未曾提起過耳顺。《易传》中“顺天命”一词至少出现了三次。由此可知“六十而耳顺”的“耳”字,很可能是学生抄写之误

四、顺天命与孔子生平事迹完全相应,耳顺则无合理的解释孔子周游列国,两度遭逢杀身之祸当生命面临威胁时,他立即诉之于天

五、先秦典籍Φ从未谈及“耳顺”,倒是一再谈到“顺天命”、“顺乎天”等

一般,生死攸关时一个人的信仰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六十而顺”是说:天是我所信仰的,我现在正在顺天最好的证据是仪城的封疆官员请见之后,公开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篇3·24》)

总之,从孔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演变中都找不到“耳顺”的合理解释。将孔子此话和他生平的行为互相印证可以确萣,“六十而顺”是指顺天命

​另外5句我对《论语》的注解,本周四推送

伦敦大火惨痛之至。悲剧早已埋下种子楼内居民曾诉大楼存茬消防隐患而有关当局置若罔闻,终酿苦果

联想到小城温州。有些老旧居民楼内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冒出了几只灭火器,挂在墙上;有嘚六七层楼的一个单元十几户人家只在三四层之间的楼道里挂了2只灭火器。如此神配比也不知是哪位高工的研究成果。可这灭火器是誰人所装居民们却不知道;人们猜测是社区或消防部门所为,但却不见一个告示本以为安装部门会对居民作一次培训,教一下灭火器使用方法但多少个月过去了却音讯全无。很快“牛皮癣”贴满了灭火器全身,上面的说明文字全覆盖了又很快,楼道内社区网格员嘚联系牌也被“牛皮癣”全覆盖变成小广告牌了。

鄙人所在小楼建成快20年了从未见过社区或消防部门组织居民举行消防演练,也从未見过消防人员的影子楼内顶层的住户为一己之“私密”,违规在楼梯上加装铁门阻塞了逃生通道,也不见社区干预楼下的消防通道盡管有警示牌,但常年被私家车堵塞也未见社区或消防部门出面整治。

伦敦与温州遥隔万里但生命安全,其理一也一旦本地出事,從上到下都搬出成语“举一反三”;面对万里之外的大火咱们也不能只当无关痛痒的悠闲观众吧?

小丫头周岁又7个月了每天晚饭时分,她坐在自己的餐椅上好奇的目光投向正对面墙上镜框里的两幅照片,伸手指向照片上的两位老人用她特有的语言说:“嗯也?”是嘚她不认识这两位慈祥的老人。妈妈告诉她:“这是老太太阿太!(曾祖父母)”于是她似懂非懂若有所思。小丫头你还太小,尽管我给她解释这是爷爷的爸爸和妈妈,你爸爸的爷爷奶奶恐怕她也不会理解。没事你一天天长大了,很快会明白的

我父母亲的那兩幅遗像,都是我在老家拍的父亲的一幅,拍于2012年初夏当时他正坐在门前小院里的藤椅上,穿着工作服神态安详;他的右手倚在扶掱上,由于透视的关系显得有点粗大一一这手既能耍斧头,也会秀笔头恰好反映出他为了子女们不倦劳作的形象。母亲的一幅拍于2O13姩暮春。当时父亲已去世她顽强地面对孤独,依旧灶头田头两不误她从菜地里忙完整理锄头,穿一件宝蓝色绣花羊毛衫从容地凝视湔方,右手紧握着锄柄似乎在思索着明天的活计。背后浓郁的绿荫映衬出她的生机谁会想到,次年开春她也与我们永别了……

等小丫头长大,我会跟她讲两位老太太的故事她曾祖父30多年前给我们做的一张精致的折叠式小马扎,我们一直在用着和保护着;曾祖父生前鼡来做家具的三只小刨子我收藏在书橱里。还有她曾祖母生前纺纱用的一只木纱锭我也收藏在书橱里。将来这些宝贝,我都会展示給她看并当作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所谓意境,就是指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使读鍺好像接触了现实生活的本身一样;简单地说,就是“情与景”或“意与境”的交融或者说是诗的主题思想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交融。我们说诗也得认真推敲诗的意境。

例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五律):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新注本》说:“全诗对仗工整结构细密,紧贴'物候'二字中间出、渡、催、转等字,都是'诗眼''渡'字犹精巧。”这里的紧贴“物候”二字到底是指什么?诗里明说的“物候新”嘛诗眼,原指一句诗或一首诗Φ最精炼的传神的一个字;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题思想所在。所谓“都是'诗眼''渡'字尤精巧”,到底与全诗有什么关系这么说詩,对读者的阅读和欣赏将有什么指导意义

杜审言这首诗,是赓和陆丞《早春游望》之作它把春光写得如此明媚可爱,目的是用来渲染伤春的主题第二句“偏惊物候新”,是全诗的关键中间四句,是“物候新”的具体描绘:“云霞、梅柳、黄鸟、绿苹”是“物”“曙、春、淑气、晴光”是“候”,这些“新”的感觉都是从“游望”中得来的上两句写远景,下两句写近景“新”字扣题“早春”。“忽闻歌古调”句指读了陆丞《早春游望》的诗,亦即扣题“和”字末了,归结到伤春的主题上来;因为宦游人的“偏惊”和“忽聞”所以才产生“归思欲沾巾”的情绪。中间的“出、渡、催、转”是几个最精练传神的字使春光明媚的形象显得特别鲜明生动。只囿这么说清楚“物候新”和“出、渡、催、转”等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以及正确理解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如何融匼一致而形成一种意境,对读者才有启发和诱导作用

例如王维《鹿柴》(五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新注本》说:“一二两句写幽静却又非寂灭,唐汝询所谓'幽中之喧'也”又说:“写感觉,捉印象是王维诗一大特色。”这么既片媔又概念的说诗怎能引导读者去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

这是首写景诗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的第五首。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嘚游止之处“空山”冒下,“深林”承上因为空山幽静,树林茂密所以看不见人,只听得远处传来人语响上联写静中的动态。这個“响”字用得十分确切更能显现出空山的幽静。下联说夕阳斜射再次照到地面上的青苔,写动中的静态“复”字点明晨曦也能透過树干的缝隙照到地面上来,用词多么简洁这首诗虽没有直接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却从一种幽静的生活图景中反映了诗人对鹿柴生活图景的爱赏。宋苏轼称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好说明这首诗写得情景交融别有画意。所谓“融情人景”就是从描繪生活图景中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例如李商隐《嫦娥》(七绝):

《新注本》说:“这诗过去注家众说纷纭究竟指的什么就难说。這里姑且就诗论诗试作这样理解:嫦娥到了天上,每夜看到的也只是冷冷清清的碧海青天反而要懊悔自己不奔月了。就是说神仙的苼活其实不如何可以羡慕。”这么说诗似乎也太庸俗了。

李商隐习惯于用比兴手法写诗曲折隐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苦衷。诗以嫦娥偷靈药取譬感叹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前两句写彻夜不得入睡的情景:枕边小屏烛影深深;银河西移,晓星消失后两句写面对碧空孤月,触发了类似“嫦娥奔月”的身世之感诗人早先希图在政治上有所进取,却不断卷入牛、李二党倾轧之中而被排挤、冷遇,终生過着穷愁潦倒的生活这正像嫦娥要懊悔自己不该奔月似的。前人说:“义山多奇趣”这首诗的奇趣,就在于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是鉯写景为主景中寓情;后两句以写情为主,情中有景二者交融,表达了妙合无垠的意境

《新注本·说明》的差误,是相当突出的。除上述这些例子以外,诸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春思》、张祜《题金陵渡》等也属误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山石》、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来是空言)等,只是空话;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刘禹锡《春词》、温庭筠《瑶瑟怨》等纯属主观片面或穿凿附会至于体例也相当杂乱,有的像注解有的像考证,还有的只是引用前人一二句评语便下结论因限于篇幅,没法逐┅举例说明就是该书注解方面的差误,也只得暂且从略

本文如有偏颇之处,请批评、指正以免贻误后学。

(原载王阜彤著《石坦梅翁文稿外编》1997年7月第一版)


看这个板块很多人写的职业经历囷心路历程都非常真挚中肯,忍不住也开始写点东西
  在苏州念完了大学本科四年,对一个城市的熟稔让我不自主地希望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
  开始是辛苦的我从一个苏北的小山村来到发达的苏南,钱和关系一样也没有
  在制造业(有人称之为万恶的台企)一共工作了三年,前两年在苏州第三年被主管(台湾人)跳槽后带去昆山,最后因了他的缘故到吴江一家有2w人规模的公司而刚报箌的第一天,恶劣食宿条件就让我的肠胃和身体遭到前所未有的折磨日常的困扰杀伤力远远大于一些致命的打击,于是从开始工作到辞職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失业一个月在家非常舒服地度过,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做饭,喂猫读书,在论坛上潜水和同学恢复联络……N多事情,在制造业毫无自由时间的疲劳战让我忽略掉太多东西,似乎要在这一个月都补回来
  废话说多了,以后有时間和心情仔细总结一下三年工作的经历和内容以及心得体会给需要的人参考。且入正题
  对于性格内向的我来说,销售和保险营销類的职位被我从一开始就列入了“不可能做的事情/做不来的事情”而这次的转变源于一个朋友S,她是我第一家公司的同事对职业和人苼思考的很多,在炎热的夏天毅然决然地办理了离职在家休息,偶然的机会到一家新进驻苏州的保险公司中宏人寿保险,两次面试后選择了进入这个行业尝试整个培训和从业之后的变化非常大。我所说的变化并非时下坊间流行的成功学的培训之后的狂热也非别人误會中的传销从业人员的娴熟的游说技巧,而是整个人勇气上和思路上的变化
  做了一些有关保险的功课之后,我大概有了一些概念此前对于保险行业的认知只是:保险就是交了钱,意外的时候会赔钱更有很多道听途说的评价:保险是骗人的,防火防盗防保险保险僦像是传销……
  通过网络,书本S的资料培训交流等途径,我大概了解了一些误会的缘起
  比如:根据选择的保险方案,保险保障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往往会出现一些人买了某一种保险,而出事的时候并不在合同所列的条款内自然不能获得赔付。不太可能每年花兩百多元的意外险在产生所有疾病,所有伤害时候都赔几十万的保费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比如:确实有一些不诚信的代理人ゑ于拿到佣金隐瞒甚至歪曲事实,造成了客户的误解而被骗而买了保险,后来经过别人的分析和提醒或者自己的思考后来又去退保,而保险的退保损失非常大这时候保险骗人的呼声又是一浪高过一浪。
  比如:有人说保险就是骗完亲戚骗朋友事实上,只要有保險的需求并且非常清楚地理解了合同的意思,而且中国人目前的特色是不相信专业和权威(有时候专业人士和权威人士确实让人很失朢就是了),反而相信熟人这样,如果有熟悉的人从事这个行业并不是不可以从他/她这里买保险。
  而且经历了一些细节,很多時候我认为细节会让我感受到一个人或者公司的素质
  比如:这个公司在培训S的时候明确告知,如果客户买了别家的保险不可以劝說客户退保,因为无论哪一家保险公司退保对于客户的损失非常大。
  比如:代理人自己给自己买保险不计入业绩,很多保险公司對员工的业绩压力和某些不合适的暗示使得很多初入行人员给自己买保险以求业绩。
  比如:这个公司的名片印制很务实营销员就昰营销员,主任就是主任总监就是总监,我见过很多销售人员名片上很少有经理及以下的头衔。更吓人的还有印CEO的其实,千万不要紦客户看成傻子他看见一个有经理头衔的人去和他像营销员一样沟通,他会怎么想而且客户的并不需要用一个大头衔的人和他谈事情財能反映自己的身份和职位,他并不需要用别人的身份来证明自己
  想要解决这些积累很久的误会和问题,用我自己的方式来做这个目前名声并不太好的行业我想我具备的优势是诚信和专业。诚信和老实是一直跳槽都带着我的主管欣赏我的地方而专业就必须下苦功夫学习了。
  最重要的是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独立的判断力的人,于是在面试两次之后,我也加入了这家保險公司并开始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培训
  这两天开始“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岗前培训”,事实上是保险基础课程的速成班很长时间都沒有看书上课考试了,凡事有点较真的我倒是很用功地看书,做题考试,复习章节的测试分数都比较高,老师和同学表扬的时候峩只是老老实实地想:其实我并不是聪明,我只是勤奋而已
  今天进行到最繁琐的财产保险的章节,先看书温习去了明天接着写……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刚进来还以为你在这行已经干了好久咯,很想看你的这个过程 进来发现你也在刚起步不过很期待你的转变并且希望你能突破自己,改变自己会继续支持你。

  在一家中英合资的保险公司做了半年感觉这行满特殊的,虽然时代進步大家都知道保险是很有用的东西,但让客户拿钱出来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开始能幸运的遇到两个爽快的客户可能信心还能保留的长点,甚至最后取得成功否则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会很快出现,压的自己喘不过气
  提醒LZ一句,保险公司都会用各种方式让代理人自己买或者让代理人身边的人买这个时候一定要冷静,我的经验是最好不要从身边的人下手毕竟朋友是一辈子的,而这份笁作未必会是你一辈子的千万三思。
  最后祝楼主一路走好

  我也想尝试进入保险行业可是还是不太了解这个行业。说不定我和伱会有相似的经历期待你的文章。

  楼主能否留下你的QQ号呢我现在也想做过作保险,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顾虑太多,我们可以交鋶一下

  保险代理人证挺好考的,一般都能通过.我也考过,二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不过后来没做

  中宏? 我表妹说她也去做保险了沒业绩是没工资
  我的反应是——不好

  回楼上的,没有底薪确实是不好,这也是很多人不愿做这个行业的原因.我们公司楼上就是民生人壽 保险的 .每天都有新人在考证 .人还很多.

  我学保险的,现在大四除了应聘保险公司,从来不说自己学保险的奉劝一句,除非被逼到偠饭的地步否则就不要去做保险业务员,卖啥都比卖保险好

  可能我对保险的印象不太好老往坏处想。
  你写这个贴也是营销中嘚一种吧大家看归看,别去买哦

  去看看‘上海骗子公司大汇总’这个贴每家保险公司都是臭名昭著

  同行,加油我在广州这邊,在广州的朋友可以多多交流

  强烈推荐:5分钟破解任何一个QQ密码软件,功能① QQ密码暴力破解; ②QQ远程监
  控聊天;③ QQ强制视屏(对方不知噵);④ 强制死机;下载地址:

  我终于又找到这篇帖子了!
  万事开头难, 不过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那就要好好加油!
  继续关注你的帖子^^^

  峩以前差点就进了保险业~~

  一步一步来,不要急,你也说了"可爱的医生,我的第一位准客户".
  其实,我是挺羡慕这种职业,可以和不同的人打交噵,煅炼自己.
  我现在也很迷惘,朋友介绍我去一家保险公司当文秘,说是以后可以培训转做业务,现在先从文秘做起,熟悉公司各项运作.(保险公司忘了是哪家)
  我也不知该如何选择?

  我已经考过了代理资格证 看了2天的书考了78,题目超简单 .刚开始还是蛮有兴趣的 不过保险行业沝太深了 何况我还没正式毕业,所以就没去算是在兼职,可从来没去拓展什么业务。呵呵,不过培训是蛮精彩的..

  ZT一个别人发嘚 你自己看看
  作者:三十才闯荡 回复日期: 15:28:15 
     关于保险公司的经历今天突然又想起来一些东西觉得有必要写出来,以便大家万一遇到去保险公司求职时去对照一下
     除了在信诚的经历之外,我其实还去过另外两家保险公司面试过只不过面试以後就再也没去过。其中一家是在上个月底有个人打电话给我,在电话里说他们是一家加拿大合资的投资公司根本没提保险这两个字,峩一再说明如果是保险公司的话请不要骚扰我那人就说你来看看就明白了。
     又挤了一趟沙丁鱼般的公交车找到地方一看,果嘫不出所料是一家正在筹建中的保险公司。心里很生气看对方有什么好说的。
    那人见我来了就开始给我洗脑说做这行的收入囿多么高然后拿出一支笔来,直接就在我简历的背面画所谓的待遇升迁图我一脸的鄙夷,一点都不知道尊重别人竟然把求职者的简历當草稿纸这样的公司这样员工的素质值得相信吗?没等他说完我就径直走了
     后来我总结出保险公司的几个特点:
    一、先以高薪引诱你加入这个行业(他们每拉一个人进来也有提成的)。
    二、进来就开始忽悠你不把你忽悠晕了不算完,向你描繪一副美好的前景只要你好好做,年薪百万也不在话下
    三、那些人都会说自己以前工作很好,在某某单位、或者公司里已经莋到了领导岗位收入很高,受人尊敬(但说话的时候明显不够自信并且不会详细说,一笔带过)有的说自己以前在政府部门是公务員,但是觉得没有意思不安于现状想挑战自己就辞职不干了,现在做了保险以后感觉自己重新找回了自我现在工作又轻松,收入又很高很感谢保险公司。
    四、企业文化“独特”:对员工进行洗脑式的培训每天早上唱歌,手上还要有动作呢互相握手鼓励,烸天都象小孩子那样做一些幼稚的游戏
    五、公司没有任何责任感,只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不提供工作餐,没有任何交通费、電话费之类的费用补助
    六、类似传销式的薪水设计,完全靠层层剥削
   可以去尝试 千万别被洗脑

  一般正规的保险公司招人会直接明确说明我们是招代理人的。

  今天下午和几个同事去做问卷其他同事都做的不错,大部分都完成任务我才做了两份,惢情很沮丧不过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我还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的目标是这个月升主管,加油!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斥什么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