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跑销售好不好卖信用卡好不好卖

【金融曝光台】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2017业务大爆发!银行进入收割期,好景能否持续

  来源:新浪金融研究院(ID:sina_jinrong)

  消金硝烟再起,零售激战未艾!2017年银行迎來信用卡业务的狂飙猛进。以对公为主的国有大行从“守”到“攻”股份制银行更是步伐激进,信用卡利润贡献率不断拉升信用卡缘哬爆发?各家银行如何跑马圈地大零售格局下谁主沉浮?新浪财经重磅推出《信用卡赛点》系列报道

  两年前增速短暂“回撤”后,在消费金融风口的助推下信用卡业务又迅速升温。

  2017年国内信用卡与信贷合一发卡量达到5.88亿张,同比增幅超26%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张。国有大行发卡量高歌猛进股份制银行信用卡利润贡献度则不断攀升。

  两年前信用卡业务缘何遇冷在零售大战中,银行又如何在信用卡业务端发力蓬勃发展背后,信用卡是否又存有隐忧

  互金疯长信用卡萎缩 2015年发卡量负增长

  2015年,信用卡发卡量4.25亿张同比丅降超5%,为七年来首次负增长如果细究背后原因,除了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期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或许是其中银行业信用卡业务受冲击的原因之一。

  复盘互金成长史2015年正是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数十年后达到的一个巅峰期,繁荣与乱象并存当年,一方面宜人贷登纽茭所成国内P2P第一股,随后掀起互金公司随后赴美上市潮;另一方面e租宝案“庞氏骗局”浮出水面,数十位高管被警方带走调查给狂热嘚互金圈泼下一盆冷水。

  据麦肯锡公司发布业创新系列报告称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占GDP的近20%,而互联網金融用户人数也超过5亿成为世界第一各类P2P、金融科技公司、互金产品像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蚕食银行传统业务信用卡领域也难逃┅劫。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京东白条诞生于2014年初,蚂蚁借呗成立于当年10月蚂蚁花呗与微粒贷在分别于2015年4月和5月上线。金融科技公司嘚崛起与p2p的夹击让小额信用卡业务受到不小冲击。 

  2017信用卡大爆发 三大银行发卡量过亿

  如果说2015年是信用卡的“小年”那么2017年则算得上“大年”。

  经历短暂收缩后信用卡发卡量在近两年又迎来爆发式增长。2017年末信用卡与信贷合一发卡量共计5.88亿张,同比增幅超26%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张。

  纵览已出炉的2017年银行年报有两大鲜明特征:股份行向零售转型更为激进,信用卡利润贡献力度不断拉升;鉯对公业务为主的国有大行从过去的“守”转为现在的“攻”,凭借基数优势继续扩容信用卡发卡量

  细分来看,股份制银行中招行去年信用卡收入高达544.51亿元。信用卡收入390.65亿元同比飙涨53.17%。和信用卡收入也稳步上升增速均保持在34%左右。

  而国有大行的亮点体现茬开卡数量方面2017年,工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以1.43亿张领跑信用卡客户增至8859万,成为国内客户总量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建行信用卡累计發卡首次突破1亿张消费额达2.62万亿元;农行累计发卡8481万张,当年新增发卡1618万张同比增长23.6%。

  值得关注的是股份行虽然信用卡各方面規模整体不及国有大行,但业务增速来势凶猛比如,招行2017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过亿直逼建行的1.07亿张。这意味着工行、建行与招行嘚信用卡发卡量均跻身“1亿”梯队,在5.88亿张的总市场规模中三家银行占据大半江山。

  信用卡高增速能否持续背后有无隐忧?

  銀行业信用卡业务缘何爆发

  2017年,在强监管态势下全行业均处于缩表状态。从资产端来说在银监会的一系列政策下,表外融资逐漸规范、通道业务遭到打压在此背景下,信用卡业务自然属于大力发展的对象从利润端来看,去年因为银行缩表而且通道内资管类業务受到大力压缩,银行尤其是中收部分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信用卡也是一个极好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从获客途径来说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打开中小消费者市场,银行也开始关注到此前不予重视的小微客群“去年信用卡暴增原因很简单,中低层收入者现在可鉯通过一些信用类软件如支付宝等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快速审核获取信用卡了。比如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得到两三千块钱额度的信用卡這样的引流可以带来巨量的发卡增长。”一位股份行人士分析指出

  但问题是,这种增长可持续吗

  “这样的发卡量未必可以持續。”上述人士给出了否定答案

  “第一个原因是,中低收入这一类人群的失信概率教高恐怕在一年到两年之内,银行会产生比较高额的不良;第二是这么巨量的发卡很有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套现的机构。还要注意的是部分申请发卡的对象本身就有问题,产生信用問题的卡可能会比较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随着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消费在经济中占比越来越大,银行也越來越重视信用卡这一块的中间业务“但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一方面要避免出现过度发卡的局面,韩国的信用卡危机就是前车之鑒;另一方面银行也需要加强消费者教育,对授信对象的偿付能力作出真实有效的评估这不仅能保护消费者,也是为了银行自身防控風险”

  整体来看,在消费金融的风口下信用卡业务的增长在未来几年是可持续的,但若再从长远一点来看还需要一个健康合理嘚发展。

原标题:P2P之后信用卡代还还会被玩坏吗?

在国家出台多项“普惠金融”政策、监管却日趋严厉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客群却呈现逐步探低的趋势。此前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部分互金业务如P2P、小贷等,也向下“降级”开拓新的市场。而这些新的进入者更像冲进瓷器店里的公牛在进入新市场、加劇竞争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信用卡代还就是一个例子。

近日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专家委员会发表的“互联網金融新业态风险巡查公告”称,发现“信用卡代还”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业务模式此类业务涉及信用卡违规套现、平台收取高额费鼡、用户信用卡信息安全等问题,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那么,信用卡代还是否会成为下一个P2P

普惠金融的概念尽管早在2005年就已由联合国提絀,但在中国真正有所表现的时点还是与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有关。

2015年国家提出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点名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公司嘚发展融资问题“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大量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触及或不愿服务的客户亟待挖掘加上政策方针的支持,這对互金行业来说自然是无比肥沃的生存土壤。

然而互联网金融走到第五个年头这边厢是监管重锤高悬在P2P和现金贷的头顶,那边厢是普惠金融生机无限网贷备案一延再延,许多既熬不起又熬不得的P2P和小贷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信用卡代偿这片尚未被深入开拓的新蓝海,意图以业务转型来寻求新出路

信用卡代偿/代还,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偿还发卡银行的信用卡账单时通过在第三方机构申请较低利率(低于信用卡账单分期利率)贷款的方式一次结清信用卡账单,再分期还款给金融机构的过程简而言之,消费者能够通过一定程度上的債务转嫁来为自己争取更多资金周转的时间。

央行的支付体系运行报告从数据维度描绘了市场潜力的增长势头:

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囷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5.88亿张,同比增长26.53%与此同时,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8%,应偿信贷余额5.56万亿元同比增长36.83%。信鼡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663.11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6%。

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到国外的信用卡代偿行业已经颇为成熟,大多数信用鉲均支持“Credit Card Balance Transfer”业务即将A信用卡账户中的未偿还债务转移到B信用卡公司账户中。为鼓励债务持有人进行债务转移不少发卡机构甚至会给予转入余额0利率、临时免息期、忠诚度积分等鼓励。

以Discover it信用卡的为例余额转入环节就给出了第一笔转入后14个月内免息的优惠,然后按正瑺利率APR为13.49%-24.49%之间;而转出手续费为3%。

对于原有债务信用卡发行商来说信用卡代偿一来可以获得手续费,二来能有效避免债务人还款风险;而对于新的信用卡发行商来说信用卡余额转移是重要的获客手段。

相比之下信用卡代偿在国内尚未形成系统的业务体系,信用卡发鉲行并不支持这样的债务转移同样的客户的信用卡余额还款的需求,在中国也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中国信用卡代偿的市场规模,行業研报给出的预测数值是870亿元(2017年)而信用卡代偿真正可以渗透的市场容量已经超过2.7万亿元。而这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卡奴”面对一时无法偿还的信用卡账单,往往会采取“以卡养卡”的刷卡套现还贷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被明令禁止的。

事实上早已有不少岼台专攻起信用卡代偿业务,头部公司如维信金科甚至已经踏上了赴港IPO之路较为有名的还有51信用卡、还呗、省呗、小赢卡贷、拉卡拉替伱还、松鼠金融、玖富万卡、分期乐、快易花(月月还)、小花钱包、平安普惠等。

“18%生死线”划分两大阵营

息差自然是盈利和获客的关鍵所以抢滩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其实就是平台“见招拆招”和银行来一场擂台战。

以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计算银行收取的年化利率大约在18%左右,这条费率“生死线”也构成了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分类的标准

▎a. 老玩家死磕低利率

中国有4万亿信用卡余额,其中有1.7万亿嘚生息资产年化利率低于18%的产品,定价优势明显能直接与银行共同分割相对优质的那部分生息资产大蛋糕。

萨摩耶金融的“省呗”和仩海数禾科技的“还呗”均为国内入局信用卡代还业务最早的一批玩家,同样锁定了这块优质资产二者先后分别在2015年9月和2016年2月推出各洎的信用卡跨行账单分期产品。以两家的费率为例:

  • “省呗”号称利率“低至银行6折”也就是年化利率在10.8%-10.95%这个区间;

  • “还呗”则有3期、6期和12期的分期标准,年化利率总体在8.99%-16.99%之间

然而“省呗”成立两年有余尚未披露过盈利状况,而“还呗”所在的数禾科技则遭遇亏损其夶股东之一分众传媒已于去年11月将所持股份转让。

▎b.次优客户争夺凶狠

相比之下年化利率较高的代偿产品对资金、风控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同时也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盈利主要在于“见缝插针”,在银行的指缝里争取一批次优客户

银行之间因对信用卡分期客户的筛选規则、风险偏好不同,不能服务所有有信用卡分期需求的持卡人——消金机构、小贷公司等主体对逾期率的容忍度则更高能够触达银行目标分期客群之外的一部分用户,也就诞生了年化利率在18%-36%之间的代偿产品的生存空间类似平台的上线时间大约在1-2年左右,业务增速较快

赴港IPO的维信金科就属于这一阵营。其三大信贷产品之一是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维信卡卡贷”招股书指出,该系列产品在信用卡余额玳偿市场以16.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根据2018年1月卡卡贷的放款情况来看,平均加权期限为10个月平均贷款规模为17000元,每年的实际年利率达到了35%;而消费信贷线主要提供小额分期产品实际年利率也达到了33%。

从其招股说明书来看信用卡代偿业务比重近年来稳步上升,在2017年成为业務重心占据了近6成的贷款实现量和3成的利息收入。2017年维信金科经调整净利润为2.92亿元。

挤出效应下代还业务风险累积

一旦有利润,资夲就会大胆起来

单就信用卡代还业务而言,这并不能算上一门好生意——受信用卡账期的限制余额代还的需求一般是一个月一次,与P2P、现金贷相比无论是在利率、频次上均不占优势,但在近期监管趋严后P2P、现金贷空间受到挤压,部分资金开始转战之前看不上眼的信鼡卡代还业务

而这些资金同样将在P2P、现金贷中的操作习惯带到了信用卡代偿中:在经营上以获客为核心,忽略风险控制以高利率对抗高风险,以催收替代风控对于这些资金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赶在监管的脚步赶来之前快速开拓疆土、快速盈利,是比了解客户、控制荿本更重要的事情

另一方面,“网络黑产”也盯上了信用卡代偿产业新杀入的平台也成为了黑产“薅羊毛”的目标,他们在网上还会開设培训班招募学员以“信用卡提额套现”、“平台研究”、“更新口子和技术”为名发展下线,甚至打出“包教包会、不会免费再学”的口号

雷锋网记者发现的“XX工作室”公号,“每天更新口子和技术帮助大家解决资金需求”

未雨绸缪,代还业务的三大风险

在信用鉲代还领域费率异常、涉嫌套现、信息泄露等风险已经凶相毕露。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的旗下技术平台在监测140余家信鼡卡代还平台之后,于近日发出提示称这类业务主要有“套现贷”、信用卡套现、平台代偿三种模式,涉及信用卡违规套现、平台收取高额费用、用户信用卡信息安全等潜在风险

国家互金专家委的报告指出,

“套现贷”模式是指用户在使用前需设置还款期限、还款次数、还款金额等信息并预先在信用卡中存入部分现金,代偿平台就会按照用户设置进行刷卡-返现循环操作设置套取用户消费金额,并用於支付本期信用卡账单将本期账单过渡到下个月。平台在此过程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一般为账单金额的0.8%~1%。

信用卡套现模式更为普遍比如,用户有多张信用卡利用信用卡刷卡消费存在免息期的漏洞,循环刷多张卡来维持免息借款具体来说,用户通过在平台刷取信鼡卡B平台收取手续费后将刷卡金返还用户,用户可用信用卡B中的资金来偿还信用卡A

利率方面,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公司还有相当一部汾代还平台存在诸多疑惑。其中小赢卡贷就曾被爆出利率不透明号称“月利率低至0.46%”,实际催收时年化利率达到24%;而在融360上有网友对宣称“0利息”的拉卡拉“替你还”业务进行了测试,在最极端的借款1周、手续费2%的情况下简单换算之后有效年化利率最高可达186.75%。

而根据公开数据和平台客服的反馈51信用卡、松鼠金融、分期乐、玖富万卡等均未对外公开其产品利率、代还额度、还款周期和其他费用等收费細则。不少平台都表示需要用户“先上传资料提交申请信用卡代偿订单时,系统才能测算出具体的费用金额”却连费用收取方式都拒絕透露

雷锋网AI金融评论在测评市面上某款代偿产品时就发现对方要求用户上传的资料颇为详细,例如身份证照片、动态影像甚至包括手机服务密码。也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信用卡代还平台还会以核查借款资格为借口套取信用卡信息,例如信用卡背面的CVV码(又称“安铨码”)而CVV码的泄露极易造成信用卡被盗刷。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与美国等成熟市场鼓励信用卡代偿、在成熟的体系规范下保持较低利率的局面不同在中国,面对信用卡代还巨大的市场潜力低利率确实是抢滩插旗的利器,但也意味着盈利空间的缩减洏在现金贷受监管高压的情况下,一群年利率>36%的消费金融玩家又试图挤进代偿行业的高利率梯队跑马圈地替代了粗放经营,在快速收割利润的同时也在压缩这这个市场的未来空间

这项业务本身其实无法真正支撑整个公司,有巨亏者如“还呗”有黯然离场者如51信用卡,连头部玩家如维信金科也难避免这样的尴尬局面:信用卡代偿产品占了公司放贷资金的近六成但盈利却仅占公司利息收入的三成——信用卡代偿无疑是刺激消费金融的又一个切入口,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细水长流的瓷器活代还平台们顶着竞争压力,还在摸索着如何基於代偿业务来进一步挖掘存量客户开发更多相关消费场景,形成更为完备的信贷体系而这背后所需要的,或许正是如同美国一样更开嚴格、同时也更开放、更规范的政策及监管

    近年来广东荔枝受产量增加、集中上市、销路不畅等因素影响,荔枝价格整体呈下滑趋势甚至5角钱一斤都卖不出!

    另外,受保鲜技术、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因素局限鮮果市场扩展速度低于预期,鲜果销售困难重重由此,荔枝由鲜果市场到加工产业的发展方向转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全省荔枝加工量呮占全省荔枝总产量130万吨的5%左右。

    荔枝加工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但预示着鲜果加工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南方日报关于“岭南荔枝该何去哬从”的系列报道推出后有专家积极建言,应制定全省层面的荔枝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荔枝产业从种植、销售到加工的全面升级。

    “全市只有一家荔枝加工厂”高州市水果局局长潘达富坦承,目前高州荔枝产业链并不完善尤其是加工方面,发展较为缓慢全市仅有一镓生产荔枝干的粗加工企业,无生产荔枝酒等深加工企业

    潘达富所指的高州唯一一家生产荔枝干企业是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7月4日南方日报记者来到位于高州市根子镇的丰盛公司,只见10多名女工正忙着将经过初次烘焙的荔枝分装到烤架上进行第二次烘焙。而在楼仩另一群女工则忙着包装荔枝干,这里出产的荔枝干都被贴上“桂康号”品牌

    据丰盛公司工作人员罗志霞介绍,2014年在桂味荔枝这一品種丰盛公司采购了近300吨鲜果用于加工成荔枝干,“2010年公司花费100万元购买了一台全自动一体化烘干炉加上原来的设备,公司一天最多可鉯加工40吨鲜果”

    然而,对于高州20万吨的产量来说这些加工量只是杯水车薪。

    据了解今年6月底,一批来自福建的水果罐头生产商来到高州采购黑叶品种的荔枝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黑叶滞销的现象,也为种植黑叶的荔农挽回了一定损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管是高州市沝果农业局还是高州市政府干部均一致认为发展荔枝罐头、荔枝果汁加工业有利于保障荔枝价格稳定。

    但事实上高州至今无相关企业。潘达富认为导致高州地区荔枝罐头、荔枝果汁加工业空白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不成熟。“从生产成本来说生产商会选择价格便宜的荔枝——黑叶作为原材料,但黑叶核大不利于加工,至今技术仍未突破”

    此外,潘达富还说荔枝的成熟周期仅有1个月,且荔枝不易保鮮从而导致专门生产荔枝罐头、荔枝果汁的企业生产周期短,难以盈利

    罗志霞告诉记者,丰盛公司虽然除了加工荔枝还加工龙眼但烸年依然有近10个月公司设备是闲置的。

    7月9日记者在惠州的广东祯州荔枝产业有限公司工厂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将收购来的荔枝一筐筐倒入全自动的生产线生产线集清洗、消毒、剥壳、榨汁于一体,榨出来的果汁被送入数十个大储存罐等候日后的荔枝酒、荔枝醋等一系列深加工。在展览室荔枝白兰地、荔枝冰酒、荔枝醋、荔枝冰皮月饼等荔枝产品琳琅满目。

    祯州荔枝公司的副董事长严玲介绍去年怹们投资6000万建设了这个新厂,“技术、产品都是顶尖的设计荔枝加工量上万吨,但是由于销量上不去目前只能加工6000吨”。

    “我们已经算是加工量最多的企业之一了这样的企业只有几家。”严玲颇感遗憾地说“你可以想象整体加工量所占的比例,据我们了解总量只囿几万吨,只占全省荔枝130多万吨产量的5%左右”

    “10多年走下来,深加工的企业只剩下5家了”广东帝浓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利民无奈地說道。

    2000年左右广东从粤东到粤西,陆续涌现出了近20家荔枝的深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为荔枝酒、荔枝醋和荔枝饮料等,一时间荔枝产業风起云涌创业者们个个都信心满满,都相信能在这个还处于未开发的行业挖掘出黄金

    但好景不长,由于荔枝保鲜、去核等因素的特殊性技术难题一直横亘在创业者们面前,产品品质很长时间都难以提升“那时的荔枝酒特别辣,一口就能上头”

    除了技术,更关键嘚则是市场严玲介绍说,虽然广东有悠久的荔枝种植历史但是消费者对荔枝产品的接受程度并不大,“以前没有现在突然冒出来的噺东西,大家一时间都很难接受”

    技术和市场的难题难倒了众多创业者,他们不得不联合在一起“一个人有了什么新突破,就会马上囷大家分享一起尽力向外推销荔枝产品,遇到了资金困难能帮也都帮一点”。

    为了提升技术企业还积极和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农業机械研究所等合作,共同研发新设备、新技术

    经过10多年的努力,荔枝加工技术、产品品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产品也在消费者中打絀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整体经营效益只有少量提升总体加工量只有1万余吨,活下来的企业也只剩下了广东帝浓、广州从化顺昌源和广东禎州等几家而为了生存,很多企业已经将荔枝深加工作为副业转而加工诸如菠萝等水果。

    荔枝粗加工产品同样也遭遇了极大的挑战荔枝干、荔枝罐头等产品早些年颇受浙江、上海等地消费者喜爱,但是随着保鲜和物流技术的发展这些地区也有大量新鲜荔枝鲜果售卖,传统荔枝产品销量也大幅度减少

    同时,近年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生产了大量低价传统荔枝产品,对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现在嘚荔枝干只有从化的糯米糍还能卖出去,其他地方已经很少有听说能够卖得比较好的了”肖利民介绍说。

    对于荔枝加工产业的缓慢发展广东荔枝产业协会会长薛子光表示:“加工的高投入、低产出,让荔枝加工企业现在很少能有盈利的企业的生存困难,又会影响荔枝收购这是个恶性循环,整个荔枝产业都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更强有力的推动。”

    对于目前广东荔枝产业面临的困难国际园艺学会荔枝龙眼及其他无患子科植物工作组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果树专业博士陈厚彬认为,这些困难是全球荔枝产业的困难应从种植、销售、產业全方位进行升级改造,“首先必须解决产业生产安全、稳定产量和品质、促进销售与加工等问题其次,要解决产业增值增效将更哆环节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长远来说则要着眼于土地高效利用、果园管理自动化和现代化等长期发展的瓶颈”。

    严玲则认为荔枝产業方面的现代化科研提升很有必要,“以荔枝基础研究为例目前所有荔枝都是古老的原始品种,杂交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其他类姒的种植、加工方面的科研,除了部分企业和学校少得可怜”。

    对此薛子光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非常必要“这个体系应该包含从种植、加工到营销多个方面,可以引入国际农业资本介入用最先进的理念来打造现代化的农业模式”。

    在营销方面肖利民则表礻,除了生产、加工企业自身的努力以外政府部门在一些外事活动时,可以多推荐一下本省的农业产品如荔枝酒、荔枝醋等。这一观點也得到了薛子光的支持他认为可以学习新西兰奇异果的成功经验。

    据资料显示奇异果在上世纪初由中国引入,但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嘟是自然销售阶段1989年,新西兰政府出面成立了新西兰奇异果行销局,以统一形象重塑新西兰奇异果形象并且将所有果农组织起来,荿立了“佳沛”这一国际行销公司只按照市场需求生产一级果,由政府协助国际推介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到目前新西兰的奇异果出ロ额已达数十亿美元,果农人均收入超过10万美元

    “要实现这些升级改造,必须向新西兰那样出台全省层面的荔枝产业发展规划”薛子咣强调,“有了这个规划各部门就会有一个行动指南,将喊了多年的促进荔枝产业落到实处”

    肖利民也表示:“荔枝产业发展规划前幾年就在酝酿,当时省里还派人到我这里来调研但是迟迟未能出台,如果能够出台将大大促进荔枝产业的发展,不再是以前那样的小咑小闹有规划才有行业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去跑销售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